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2 05:35: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这次峰会9月27日在常州举行,汇聚了众多行业大咖和精英人士。在峰会上的这份《报告》,首次对“数字创意”的产业政策、细分市场、典型园区、企业案例、发展瓶颈与前景、产业指数等做出了专业解读,颇为引人关注。
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呈现高速发展
数字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为核心,依托数字技术进行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满足人们现代生活需求、引领新供给新消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它主要包含网络文学、动漫、影视、游戏、创意设计、VR(虚拟现实)、在线教育七个细分领域。
2009年是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一个重要界碑,此前这一产业在中国处于萌发状态,此后随着国家不断推出政策促进和大量科技相继加入,而加速发展。
《报告》对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概况、长三角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概况、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指数进行了专业解读。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已集聚了36948家企业,同比增长13.8%;从业人员384万,同比增长13.1%;产业规模达5939.85亿元,同比增长22.9%。中国数字创意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
《报告》还对2009年以来中国数字创意产业政策的发展脉络作了一次系统梳理。指出数字创意产业作为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将持续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消费增长、引领社会风尚提供有力支撑和有效供给。
这一产业呈现出十分美好的前景。
相比欧美,中国尚有十多倍差距
近年来,全球数字创意产业不断突破创新,成为信息服务业中一个高速增长的新兴产业,并引领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报告》深入分析了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情况,为中国企业的决策者提供了参考:目前数字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英国高达8%,中国仅为0.7%,有着十多倍差距;全球音乐的15%、视频游戏的16%来自英国,全球影视票房收入的1M3归于美国,全球60%的动漫制作来自日本……
这些数据表明在数字创意产业发展上,中国既有较大差距,又有巨大发展空间。因为中国受众众多,市场庞大,具有后发潜力。
数字创意产业渐成长三角经济发展主动力
《报告》对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整体和区域发展状况做了全面客观分析。其中的2015年数字创意综合指数显示,获得区域排名前三的依次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
值得注意的是,区域发展已经呈现差异分布格局:长三角处于高速增长阶段,珠三角成熟稳定,京津冀则有分化,河北发展程度偏低。江苏省数字创意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与北京、广东等发展较为成熟稳定的地区相比,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区域综合指数还显示:北京市在政策扶持、产值占比、文化普及和工作薪资等方面表现突出,综合指数居于榜首;上海市需求指数排名第一,文化娱乐消费意愿较强;广东省企业指数居于首位,营收能力旺盛;江苏省要素指数、企业指数均高于平均值,政策和技术环境、企业数量和营收规模可观。另外,江苏省在政策扶持、科研人才和企业发展方面都排名前三,科研支出方面最为突出,说明江苏省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研发,推动行业发展。
“数字创意产业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主力。”《报告》认为,上海、江苏、浙江三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这一可喜局面:三地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有着“经济效益高、创意基石多、文化特色浓”的良好背景,如有海派文化、金陵文化,吴越文化和江南文化等;三地政府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加以扶持,第三产业获得快速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占地区GDP的比重均超过5%,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之一;创新研发动力强,呈现多元化、开放性、融合发展的特点,如上海以“文创+旅游”为主,江苏以“文创+金融”为主,浙江以“文创+高端制造”为主;数字创意企业积极采用VR、AI等新型技术,如常州恐龙园文化以“恐龙人”为主题打造优质IP内容,《恐龙宝贝》、《米多龙》等作品赢得国内外市场。
从细分领域看发展寻商机
2015年中国数字创意产业规模达5939.85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VR增幅最大,达267.5%,显示其发展具有较大的潜力和活力。
中国数字创意产业的七大细分领域,目前呈现出“游戏盈利强,动漫衍生广,VR潜力劲”的外部特征。睁眼细看,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的商机―――
网络文学:处于发展阶段,作为IP源头,提升机会大;
动漫:处于发展阶段,IP衍生市场潜力大;
影视:处于成长阶段,受众广泛,优质内容爆发力强劲;
游戏:处于成熟阶段,电竞、VR是其新增长点;
创意设计: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经济附加值空间大,但创意理念和水平有待提高;
VR:处于起步阶段,潜力大,高增速,但技术、产品和内容等有待提升;
在线教育:处于成长阶段,融合语音识别、直播互动、AI等技术可获得快速发展。
突破瓶颈,方能获得大发展
中国数字创意产业虽然发展态势良好,但其进程面临瓶颈挑战。
篇2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基础上,指出了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存在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对实践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数据;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国际竞争力
1大数据产业的界定
“大数据”一词来自于未来学家托夫勒于1988年所著的《第三次浪潮》。最早开始对大数据进行应用探索的是2005年雅虎公司的Hadoop项目。Hadoop其最初只是用来解决网页应用。关于大数据,难以有一个定量的定义,在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编写的《大数据时代》中,大数据指“不用随机分析法(抽样调查)这样的捷径,而采用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具有四个特点: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麦肯锡在报告《大数据: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下一个前沿领域》中给出的定义是:大数据指的是大小超出常规的数据库工具获取、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
2我国大数据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2.1全球大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当前的国际竞争是以经济的竞争为主线的,而经济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与国之间科学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的较量。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革命正迎来其历史性的一刻,人类即将走入以大数据运用为标志的信息时代,对于大数据产业所具有的战略性意义,各国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并且积极地推动本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以求得在竞争中领先一步。美国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对大数据产业的培植早已有了战略上的规划。美国在《大数据研究和发展倡议》中,借助收集到的庞大数据资料,并通过分析挖掘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以提升认知及行动能力,从而加快科学发现的进程、进而强化美国本土安全。而作为世界上软件产业大国的印度也在最近两年里运用大数据技术,期盼打造很多易居、便利的智慧城市。英国政府在2012年出台了相关的产业扶持计划,在两年的时间内投资1.89亿英镑用于带动社会资本对于大数据和节能计算的开发研究的投资。法国在《数字化路线图》的发展规划中将大数据列为大力支持发展的五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并在2013年对7个大数据市场研发项目投入1150万欧元用于发展创新型解决方案以促进法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日本在2002年提出了新一轮 IT 振兴计划,并将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其中,大数据的应用技术是日本大数据产业振兴计划中的重点,包括了医疗技术开发、公共交通治理及社会化媒体等公共领域的应用。新加坡政府对于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扶持主要从产业发展的五大关键要素即基础设施、产业链、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和法律法规等入手,为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2.2我国大数据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
当前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已经从理论认识推进到了实际产业建设阶段,并且涌现出了大量的大数据产业领域的民营企业,典型的代表为互联网的 BAT 即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BAT 三大互联网公司在大数据领域快速成长,其规模已达到世界的领先水平,其大数据处理集群达到5000台左右,数据存储规模达到200―1000PB。同时,各企业还积极探索内部数据系统联通及统一的企业数据仓库的建设,积极地运用大数据带来的信息优势大幅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开展互联网金融跨界整合业务。在电信运营方面主要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为代表。中国电信发展大数据的着眼点在于数据共享服务,通过构建数据共享的服务体系,从而获得挖掘的基础数据材料,进而将采集到的信息引用到业务的拓展上。中国移动对于大数据发展的重点在于数据分析上,这是因为中国移动本身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因此着力强化自身的数据挖掘能力,以获取足够信息使其传统营销服务模式顺利向“大数据、超细分、微营销”转化。中国联通对于大数据的采集主要是以用户上网记录为基础,综合运用查询分析等技术挖掘数据,以配合联通发展定向流量包的创新业务。
3结论
大数据将被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逐渐取代石油、煤和天然气等资源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它被称为“未来的新石油”。因此,大数据已经被国内外政府、各类企业甚至学者视为了研究焦点。在国内大数据的发展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在国外,大数据的发展在许多地区已较为成熟。在以后几年中,数据资源也会称为一种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它会像土地、石油和资本等Y源一样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其在产业、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大数据为主体的相关产业则发展开来,其产业体系包括前期的数据挖掘、存储、中期的分析管理及后期数据价值的应用等,它和其他信息产业一样,融合了数据发展的完整生命周期,而大数据产业的发展也为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带来了机遇。本文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对大数据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进而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本文接着分析论述了全球和我国大数据产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并对我国数据产业优劣势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我国大数据产业竞争力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人才技术不足、产业链基础薄弱等方面,最后提出了增强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建议,主要有整合现有政策措施、完善大数据财政政策体系、建立完善的税收优惠政策、依推进高科技人才集聚等等方面。本文的撰写以期待能够为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有所裨益。由于水平所限,本文的撰写肯定存在许多问题,敬请老师指正批评。
参考文献:
[1]曹斐琳.贵安新区大数据产业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04:195
[2]杨子武.共享经济时代运营商大数据产业发展分析[J].经济论坛,2016,12:9495
篇3
【关键词】交易模式 大数据 大数据结构化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05.009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05-0041-04
引用格式:李骥宇. 大数据交易模式的探讨[J]. 移动通信, 2016,40(5): 41-44.
1 引言
大数据应用已逐渐渗透到各个行业领域中,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对海量数据挖掘、分析和运用,将提升社会生产力,引起新一轮的社会产业变革。大数据产业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初级阶段,2014年全球大数据市场规模达到约285亿美元,增速在50%以上。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约为84亿元,2015年将达到115.9亿元,增速达38%[1]。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中国的移动互联网的用户达到9.5亿,居世界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中国所掌握的数据将占到全球整个数据量的20%。根据《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被受访已使用大数据产品的企业一致认为大数据应用将提高效率与决策能力,有效降低风险与运营成本等。其中,50%企业的大数据资源从内部获取;32%企业通过外部购买;18%企业通过政府公开市场获得。
由此可见,中国大数据拥有量庞大,而且已使用大数据的企业都认为大数据的应用有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因此,如何将这些大数据作为资源销售成为未来大数据产业发展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大数据的市场需求正逐渐扩大,谁先进入市场,谁将获得市场的主动权。而大数据的价值需要通过交易才能实现,大数据实现交易将打破行业信息壁垒,优化提高生产效率,深度推进产业创新。因此,下文将首先根据数据结构化程度,总结了目前四种大数据交易模式,随后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在此基础上亦提出了几条发展建议。
2 大数据交易模式分类
本文所提及的大数据交易主要是指将大数据作为一种资源,通过各种交易方式转移到需求者手中获得收益的过程。总结国内外各种大数据交易,根据大数据结构化程度,目前大数据交易模式主要分为四种:
(1)原始大数据交易模式。常见的有国内的百度与国外谷歌关键词的搜索;国内微博与国外Twitter、Facebook等社交网站的个人评论足迹的追踪、统计;知网、维普的学术数据检索使用。这种模式交易的特点就是以大数据使用权交易为主,能够实现多次交易,价格相对较低,主要是大数据需求方通过向产生数据的企业以大数据在线租赁等形式实现。例如,美国Factual公司不仅向大公司提供数据,同时也面向规模较小的软件开发商提供数据。目前在中国,作为创业公司的数据堂公司的数据商城平台,以电商的形式实现大数据资源的在线共享与交易。
(2)经过分析、甄别处理后的大数据交易模式。其特点是分析、甄别处理后的大数据交易主要存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有数据出租、买断、收益等形式。这种交易类似于信息交易,已具有信息交易的雏形,受到相应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2015》显示,在被调查的企业中,70%企业选择自建大数据平台,37%企业选择购买云服务来构建大数据平台。由此看来大多数企业都希望获取基础大数据,然后研发大数据技术获取分析、甄别处理后的大数据。例如,沃尔玛就是借助于大数据分析公司天睿的分析来获得营销的灵感与创新。
(3)基于大数据的决策方案交易模式。这种模式交易的特点是以大数据拥有权的决策服务提供、一次易为主,主要提供商为大数据企业,目标客户包括个人、企业、政府(如图1所示),价格相对较高。国外主要有麦肯锡公司提供市场分析、性能基准测试和定制研究,以帮助能源公司做出战略投资、交易和操作的关键决策,而且涉及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先进的电子、航空航天与国防、化学制品等。IBM不仅提供大数据技术,出售分析后的大数据及行为决策,同时还提供大数据的技术指导服务,其特色服务是提供简便的方式来访问Hadoop集群上的数据,构建应用程序以及分析结构化数据或非结构化数据的水平更是领先于国内的大数据厂商。目前多数国内面向大众的分析平台技术只能分析结构化数据,如国内蓝讯的数据集中备份解决方案、数据库集群解决方案以及企业信息化建设方案等。
(4)大数据中间商交易模式。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作为全球第一所大数据交易所,本身不生产数据,而是通过与提供大数据源的企业合作,将大数据出售给会员,收取手续费,这是大数据新交易模式的探讨。截至2015年12月,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接入的数据源企业超过100家,会员单位达300家,大数据总量超过10PB,交易金额突破6000万。大数据交易所是中国大数据交易模式的新探讨,作为战略部门在政府的扶持下正快速发展。可以说,这种大数据交易模式是中国的创新,为数据供求双方搭建桥梁,带动大数据产业的继续向前,现有企业大数据模式如表1所示。
根据大数据产权转让,分为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三种交易模式:
(1)大数据使用权交易模式。数据主要以租赁、检索等形式进行交易。常见的形式为数据库的出租,企业可以将数据库数据销售给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如国内知网的学术数据库、美国EBSCO学术期刊数据库、UMI提供的学术研究图书馆与医学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大多以出租的形式让消费者在指定的时限内使用,超过时限若继续使用就要续费。大数据企业可以对大数据进行再次加工,以更高的价格出售给其他消费者。
(2)大数据收益权交易模式。主要是指大数据需求者对数据使用后得到的利润需要与大数据提供商进行利益分割。就目前而言,这种以大数据收益权为交易对象的相对比较少见。一般是大数据供给者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后,形成基于大数据的解决方案,提供给某个用户的个性化定制产品服务。
(3)大数据所有权交易模式。指的是大数据需求者获得大数据产品的使用权,如决策分析报告、大数据技术服务等,以大数据的所有权进行交易的产品一般是形成知识产权的大数据产品,针对性很强,对于数据买家的创新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大数据交易模式存在的问题
(1)大数据企业面向个人应用市场的缺乏。个人消费者是目前中国的大数据企业最容易忽略的群体,因为个人消费者大数据获取的投入难以与企业或政府相比,但个人消费者却是最庞大的消费群体,因此,未来中国大数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应该集中在个人消费市场。当前,面向个人消费群体的大数据企业主要是提供搜索引擎、数据检索等免费服务,通过广告推广的形式实现盈利。而国外不缺乏能够让个人消费者主动付费的大数据产品。美国的孟山都公司,搭建以“种业+农药”为核心,集农资一体化、农业信息化于一体的农业综合服务平台,根据土地情况,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民就如何优化及提升种植产量提供农业咨询、市场信息、天气预警等,其成功的原因在于挖掘了个人对大数据的需求。因此,挖掘个人对大数据产品的需求并为消费者提供大数据产品成为中国大数据企业个人市场方面今后发展的方向。
(2)大数据企业面向政府的大数据交易较少。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没有意识到大数据在政府部门的应用价值,导致政府缺乏对大数据产品的购买。2012年,欧盟委员会在“欧洲数字化议程及其挑战”中制订了大数据战略。美国为了提高政府数据的公开,成立了政府公开的数据网站,截至2012年11月,Data.gov共开放出了388 529项原始数据和地理数据。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报告《大数据:下一个创新、竞争和生产率的前沿》,大数据可以应用到任何一个行业内并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在政府部门中,如果大数据运用到公共领域,欧洲政府每年可以减少1000亿欧元的开支,每年可以提供15%~20%的支出下降空间,在未来十年可以创造1500亿到3000亿欧元的价值,效率能提高0.5%。西班牙将大数据用于救援、打击罪犯等,能有效地缩短救援时间和破案时间。大数据在政府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从目前情况看,中国政府对大数据的重视程度不足,使用度低。面向政府的交易模式应该是由政府公开数据,引导大数据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应加强对决策应用型数据的购买。
(3)企业对企业的大数据交易多以技术出售为主,数据产品出售欠缺。目前,国内的大数据企业交易仍然以提供原始的大数据为主,数据商品的应用价值有待提高,即数据经过挖掘分析后的信息和知识产权出售相对较少。中国大数据产业目前处于大数据技术发展阶段,数据分析处理的工具提供商众多:阿里巴巴的阿里云、百度云、腾讯云等技术提供商,但本身并不对数据处理后进行出售,这也导致了目前中国的大数据交易仍然以基础大数据的使用权出售为主。
4 大数据交易模式的发展建议
(1)扩大产业规模,吸引个人用户。通过企业的并购与收购不仅能扩展大数据业务的领域,而且能够扩大企业的规模,最终降低大数据交易成本,提供个人消费者能够负担的且愿意购买的大数据应用。
在企业收购方面,国外的科斯塔公司拥有浩瀚的房地产数据信息,为了提升自身的数据资产竞争力,在2012年并购在线房屋租赁销售网站―环球在线;2014年收购了数据化分类广告企业。这些决策活动主要是为了数据业务的扩展,而不在于人员与技术的流动。与此同时,科斯塔的盈利也在收购后得以增加。HIS公司本来是提供有关航空领域的业务,从2010~2013年累计收购了31家公司,实现数据业务领域的延伸,涉及化工、科学技术、海事物流等领域。这也给了中国的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大数据企业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或并购实现数据的流动,数据质量倍数增长,从而实现企业大数据交易领域的延伸与扩展,最终降低大数据的交易成本。
(2)大数据的技术提供商转变为数据提供商。腾讯云在大数据技术分析上有所发展,开始提供有关游戏开发领域的大数据分析结果,但这远远不够,不仅涉及领域过于狭窄,而且大数据分析的相关技术更是不如国外。同样的大数据检索服务,国内的百度与国外的谷歌对同一个关键词的检索,谷歌的检索结果是百度的3倍多。因此,今后大数据的技术提供商转变为数据提供商不但成为一种趋势,而且企业对分析处理后的大数据提供成为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
(3)政府应适当增加相应的大数据购买。目前,大数据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各地方政府也应该积极扶持当地的大数据企业。其次,政府大数据的公开能进一步促进大数据产业发展。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数据公开化程度都相当高,这些国家都有各自的政府公开数据网站,使得数据获取更加便利,从而增加整个社会对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中国各级政府大数据公开是今后大数据企业发展的一个重点。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大数据交易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数据流通过程中的产权界定、交易模式都不成熟。随着数据商业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大数据交易商品化与产品化成为未来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点。因此,对大数据交易模式的探讨将有助于确立大数据产业交易的规则,促进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本文在总结大数据交易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其存在的3个问题,并就产业规模、技术发展、大数据公开3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5年中国大数据发展调查报告[R]. 2015.
[2] 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恩・库克耶.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3] 杨琪,龚南宁. 我国大数据交易的主要问题及建议[J]. 大数据, 2015(11).
[4] 赵彦云. 对大数据统计设计的思考[J]. 统计研究, 2015(6): 3-10.
[5] 余来文. 大数据商业模式[M]. 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4.
[6] 徐晋. 大数据平台:组织架构与商业模式[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4.
[7] 何廷润. 大数据商业模式的现状与挑战[J]. 移动通信, 2015(13): 25-28.
[8]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2015年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Z]. 2015.
[9] 张引,陈敏,廖小飞. 大数据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3(11): 216-233.
篇4
更要跨越“数据鸿沟”
云计算上,一个较为悲观的观点是,中国企业已经没有多少机会。由于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长时间、大范围的部署和持续的更新维护,有足够的资源、实力去构建大规模云计算平台的企业并不多。
“当时我说,纵观全球,也不会有太多的公司有资格成为云平台的掌控者,如今看来,微软、亚马逊、谷歌等少数公司位于第一军团。”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博士说,到大数据阶段,大数据是信息化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力。大数据就像黄金,它对于社会、企业和个人,都是一种核心的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司副司长陈英认为,大数据所蕴含的价值如今正在逐步释放,大数据的挖掘利用对提升政府管理职能和企业的决策能力、创新发展模式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发展我国的大数据产业对于推动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加速经济发展转型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陈英表示,目前发达国家已开始了大数据的战略部署,我国要加快这方面的探索,依托自主创新,掌握自主的大数据技术与装备,务实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目前国内相关企业正加快在这一领域的投入。中关村在大数据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技术发展被认为与美国硅谷同步,海量数据挖掘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云基地内聚集了一批掌握大数据尖端技术的领先企业。目前,由企业、高校共同发起的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已经成立,以进一步加快中关村大数据产业生态环境的构建,力争引领未来大数据产业发展方向。同时,大数据产业已经纳入《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132015年)》,将开展大规模云运营服务和大数据挖掘服务。
去年末,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规划了国内首家大数据处理与服务专业园区,目标是到2017年建成以西咸新区为核心的国家级大数据处理和服务产业集群。腾讯公司也在近日表示,将把下一代腾讯网打造成“大数据”时代的智慧门户。
“云计算和大数据的结合,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数据已经被认为是宝贵资源,任何一家有雄心、渴望获取洞察力的企业,都应及早制定大数据战略和方案。”张亚勤说,否则,所有的机会将被“数据鸿沟”所延宕。
大数据时代
对小企业意义非凡
对于原本就十分庞大的IT巨头来说,大数据是不是只是它们的机会?
来自百度的专家说,“拥有大数据的企业,它在数据的处理能力方面,肯定有先天的优势,但是在移动互联网,用户的要求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家企业,哪怕你是百度这样的企业,也满足不了所有用户的要求。贴近社会、贴近用户这样的一些中小开发者,甚至是一些个体开发者,他们了解用户的需求,开发出丰富多彩、很多、很小的应用,有些是大公司想不到的。”
实际上,大数据的拥有者和第三方开发者之间可以有着很好的结合点。比如百度地图中的定位技术开放出去,第三方开发者可以调用这个技术,使其开发的应用功能更强大、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这样讲,拥有大数据的企业,它对整个产业链的拉动应该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对于那些拥有行业经验,并熟练掌握云计算开发和应用技能的小型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来说,则更是意义非凡。张亚勤说,最近几年,我们看到的一些明星初创公司,人员规模只在数十人,但对某个行业拥有深厚知识,并能通过云和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快速解决该行业的共性需求。在未来数年,这样的“小而美”、“快而精”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并做出有可能改变世界的颠覆性产品。
“现在最火的做数据分析的公司,都是小公司,十几个人、几十个人。”张亚勤介绍说,中关村有一个扶持小企业的微软“云加速器”项目,第一期大部分都是做消费者社交、手机的,到第二期,有2/3的公司是做大数据分析工具,石油、农业、企业社交、教育等各行各业都有。
专家认为,由于数据分散在各行各业,大数据时代可能不会出现“数据垄断”现象,但是要让数据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数据的开放,甚至让数据可以像商品和货币一样互相交换流通。除了互联网领域,我国金融、电信、工商、交通卫生等行业已积累大量的数据资产,如何唤醒这些数据,是推动大数据在行业中应用的关键。
大数据时代
对依法管理互联网提出更高要求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对依法管理互联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数据量越来越大,当个性化、隐私性的数据越来越多,怎样去使用这个数据,是很有争议性的。”张亚勤说。
由于相关的法律界限不清晰,有些企业可能会利用数据做一些让用户不高兴的事。对广大的网民而言,无论是电商、搜索还是微博等互联网服务商,尽管是对用户群体行为数据的挖掘,得出一些趋势性的报告,但如果这些报告被用来获取商业利益,依然有一种隐私被窥视的感觉。
最近有上千家公司写信抗议微软,缘于在最新版的微软IE浏览器中,增加了一个私密浏览的可选功能,用户在这一模式下用浏览器干了什么事,别人都无法看到。典型的应用就是当用户选择开启这个功能,如果浏览淘宝网,包括点击感兴趣的商品、下单、购买等,淘宝网都无法跟踪和搜集用户的一系列在线行为,也分析不到相关的数据信息。对那些不喜欢预先告知用户,直接进行后台数据抓取的互联网服务商来说,是非常不欢迎这个功能的。
与此同时,信息安全的问题仍然存在。张亚勤认为,大数据本身的一些安全性问题,实际上也正是云计算所具有的。服务器被黑客攻击之后,存储在云上的数据有可能包含着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的敏感信息,这些信息就可能会被黑客所利用,造成安全隐患。要解决大数据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更清晰的商业规范,以及更好的奖惩制度。
篇5
摘要:网络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网络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与传播能力,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将有助于提升网络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传播效率,实现网络文化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近年来,四川省推动网络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播取得了一定成效,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网络文化产业不断壮大,网络文化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但也存在着体制机制落后、投入不足、网络文化资源分散、品牌知名度缺乏等问题。因此,四川省在面对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时,应加快制定大数据战略及行动计划,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搭建网络平台,促进合作交流,并通过整合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从而加速推进四川网络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
中图分类号:G114,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17)01-0122-06
一、引言
在全球化时代和网络时代,网络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国家和区域新的文化和经济增长点。作为资源型文化产业,网络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网络文化资源的整合能力与传播能力,因此推动网络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传播就成为了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发展网络视听、移动多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产业”,这为新形势下推动网络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播、发展网络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先后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四川省文化厅关于推动全省文化系统文化产业倍增发展的指导意见》《四川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推动网络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播的措施,但是发展却依然受到诸多因素制约。
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大数据的开发与应用已经蔓延、渗透到各行业领域,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2015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行动纲要》,将大数据纳入国家核心战略。如何正确认识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利用大数据进一步推动四川网络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传播,是当前发展壮大网络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省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在分析四川网络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播现状的基础上,以大数据为全新视角,探索有效解决当前问题、进一步推动四川网络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播的策略和路径,将有利于促进四川网络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也能为网络文化资源的研究注入新血液。
二、大数据对网络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播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全球数字信息的高速持续增长,涌现了一波以大数据(Big Data)为代表的数据技术革命热浪。大数据的特点可概括为volume(海量)、variety(多样)、veracity(精确)、velocity(时效)。掌握大数据核心技术,合理利用大数据技术改善决策,将能更有效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大大提升市场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大数据给全社带来了崭新的理念,未来将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资源,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以及塑造全新社会经济形态的强大力量。
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电子虚拟空间为存在形式的信息资源文化。网络文化资源包括网络文化内容资源(自然科学资源、人文社会科学资源、工程技术资源)和网络文化技术资源(计算机技术资源、数字技术资源、通信技术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网络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传播,这不仅是一种技术创新,也是一种文化创新,将带来新的网络文化技术资源和内容资源、新的网络文化资源创造方式和传播方式,也将有助于实现网络文化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大数据给网络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播带来的机遇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数据技术能推动网络文化资源的高效整合。近年来数字信息呈爆炸式增长趋势,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也越来越大“信息过载”使得网络文化资源的整合管理难度也越来越高。借助大数据技术工具,可将网络文化资源按照一定规律或规则高效地进行分类、融合、重组,优化资源的配置、管理和利用,从而带来资源价值的增值。二是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提升网络文化资源传播效率。大数据技术可用于分析、预测消费者需求,从而改进、创新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提升网络文化资源传播的品质;经大数据快速、精准分析消费承受点和测算盈亏平衡点,采用组合定价策略,可有效降低风险,解决网络文化传播中的定价问题;此外,利用大数据,还可以挖掘用户情感体验数据,分析和预测网络文化市场的时尚和审美发展趋势,改进网络文化资源传播策略。
大数据给网络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播带来良好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消费者的隐私安全问题是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大数据技术及配套工具在挖掘、分析网络文化消费者(包括企业和个人)信息时,有可能会侵犯商业机密、个人隐私,造成用户隐私安全隐患。网络隐私立法不完善、网络监管不到位、消费者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薄弱、网站及大数据工具自身存在安全漏洞等,都是导致网络隐私安全问题的因素,网络隐私安全隐患已成为所有应用大数据的行业或产业面临的共同问题。另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是大数据可能会导致文化创新能力减弱。过于依赖大数据的分析和预测来改进、开发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会引起思维方式的固化,阻碍企业文化创新能力的培养,甚至导致企业文化的退步。而且,我国大数据分析流水线中的技术难题尚待解决,大数据人才匮乏,这些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我们必须主动迎接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解决好上述挑战,才能更好地让大数据发挥潜在威力,帮助网络文化资源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四川网络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播的现状分析
(一)四川网络文化资源的概况
四川省拥有4500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古蜀文明的发祥地,中国十大历史名省之一。千百年来,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积淀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资源,将这些文化资源转为数字化而放置于网络中,就形成了四川网络文化内容资源(见表1)。同时,四川具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城域宽带IP光纤网、4G移动通信等技术资源,四川本土的网络文化内容资源与网络文化技术资源共同构筑了四川网络文化资源。
(二)四川整合传播网络文化资源、促进产业发展的情况
1.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发展态势良好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四川省网民数量已达3260万人,占全国网民总数的4.7%;互联网普及率达40.0%,在中国西部地区名列前茅。而且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2015年四川省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达5477万户,较2011年增加2145万户,年平均增长率超过14%。四川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用户快速增长态势为网络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消费基础。
2.网络文化产业不断壮大
(1)网络媒体。四川新闻网于1999年开通运营后,整合了四川省内上百家媒体的内容资源,开创了媒体集中上网模式的先河。2001年,四川新闻网通过整合中国西部地区10家新闻网站及100多家报纸的内容资源,开通了日均点击数超过100万的中国西部网。2004年,四川新闻网进一步整合四川各地的旅游文化资源,开通了视频频道,以提高四川旅游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四川在线于2000年正式开播,整合了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旗下14家报刊的新闻资源,通过省内20个地市州频道、数百个栏目大力宣传四川,塑造专业权威的品牌形象。同时,四川在线整合了电信网络技术资源,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客户提供全方位的网站建设服务。
2010年,成都全搜索整合成都本地各类消费信息资源,扩展网站业务范围,创建独有的网络血拼和网络团购板块,倾力打造一流的地方网络消费门户网站。2014年,成都全搜索再度整合和利用成都本地数百家企业资源,打造承载多元化业务的网络平台。
(2)手机媒体。2005年,由华西都市报和四川移动联合打造的中国西部地区第一份手机报――华西手机报问世。该手机报整合、再利用了华西都市报的新闻资源和四川移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资源,推出了短信、彩信、WAP三种版本的手机信息服务,并提供了彩信超链接、碎片化阅读等特色服务,该手机报各版本的用户量均达到百万级。
2009年,四川新闻网携手四川移动,推出了四川手机报。四川手机报整合了四川新闻网中四川各地市的媒介资源,并与电信、移动和联通强强合作,塑造了全媒体融合创新鲜活样本。四川手机报的用户量现已突破1800万,发行量位居全国第一。
(3)网络出版。2008年,四川文轩与上百家出版机构合作打造了电子商务平台“文轩网”和数字图书馆“九月网”,随后又开通了支持多种手机操作系统的移动图书馆。为进一步加快数字化转型,四川文轩于2012年4月在成都开设全国首家数字出版实体店,塑造数字出版先锋形象,促进了数字阅读、数字出版和数字快印三大业务板块的融合发展。四川文轩的数字出版业务开辟了广阔的市场,2015年度互联网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同比大增72.1%。
(4)网络电视。为推进广播有线电视网络资源的整合与传播,2010年四川省对全省118家国有广电网络机进行了资产重组,成立了四川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一张网”格局。四川广电已与四川电信、四川联通、星空卫视等机构合作,创建了4个网络电视平台;IPTV播放平台、星空电视购物平台、星空移动电视平台和四川手机电视平台。
(5)网络游戏和数字音乐。近年来,四川省充分利用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和国家数字媒体技术产业化基地的资源优势,不断加大对本土动漫游戏产业和数字音乐产业的孵化和培育力度,初步实现了创研产销一体化的格局。金山数字娱乐、成都梦工厂先后登入全国互联网企业百强排行榜;精锐动画、恒风动漫、风之翼、精英设计等企业已进军央视频道和西欧主流电商平台;数字天空、尼比鲁、天象互动、品果科技的企业的移动数字游戏和应用,在全球APP分类榜单中位居前列;坐落于成都东郊记忆的中国移动音乐基地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数字音乐销售与平台以及全球最大的无线音乐发行基地。
3.网络文化产业园区初步形成
四川牢牢抓住科技文化创新示范基地建设的重要机遇,已经初步建立一批功能完善、服务优良、产业配套的网络文化产业聚集发展园区,强化了网络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播的能力。其中,成都天府软件园、“红星路35号”、成都东区数字音乐产业园是最具代表的特色产业园区;
(1)成都天府软件园是全国十大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国家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示范园区,它聚集了25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包括25家世界500强企业,建成了大规模动漫游戏和移动游戏产业集群。
(2)“红星路35号”是我国西部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聚集了全球创意资源,发展工业设计产业、数字娱乐产业、设计广告产业三大主力产业集群。
(3)成都东区数字音乐产业园是国内唯一的音乐体验主题公园,构建了以数字新媒体技术为主导、数字音乐和网络音乐为产业核心的复合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三)四川网络文化资源整合与传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形成有效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
四川仍然未能厘清网络文化事业与网络文化产业之间的管理界限。从省级到地方,各级宣传部、广播新闻部、文化部、信息部等管理部门对网络文化相关企业及其资源的管理都偏向于直接管理的模式,未能让市场在网络文化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多头管理和条块分割依然存在,导致了管理部门之间职权不明、协调沟通困难、难以统一制定、落实网络文化资源管理办法等问题;有效的市场配置资源机制尚未形成,网络文化资源整合利用的空间还比较大。
篇6
大数据的概念及发展
大数据概念最初起源于美国,是由思科、威睿、甲骨文、IBM等公司倡议发展起来的。大约从2009年始,“大数据”成为互联网信息技术行业的流行词汇。
大数据已成为继云计算等之后的全球性新热点,其关键词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升温,短短四年间,“大数据”关键词的搜索量指数双倍增长。由维基百科可知,“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大数据,或者说海量数据,指的是在人类社会运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之后,掌握了比以前数量大得多的各种数据。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的机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它是一个不断演变的概念,当前的兴起,是因为从IT技术到数据积累,都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所谓大是相对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这20多年里,我们讨论的数据量从以K计算,发展到M、G、T、P等,每次都提高了三个数量级。
如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它将在众多领域掀起变革的巨浪。但我们要冷静的看到,大数据的核心在于为客户挖掘数据中蕴藏的价值,而不是软硬件的堆砌。在政府公共服务、医疗服务、零售业、制造业、以及涉及个人位置服务等领域大数据将得到广泛应用,并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和产业空间,预测2020年,大数据应用市场规模将达到近2600 亿美元。大数据是传统数据的延伸,是对传统数据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补充。发展大数据是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2012年3月29日,美国奥巴马政府推出“大数据研究与开发计划”,提出“通过收集、处理庞大而复杂的数据信息,从中获得知识和洞见,提升能力,加快科学、工程领域的创新步伐,强化美国的国土安全,转变教育和学习模式”。2014年年初,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宣布,将注资6亿英镑发展8类高新技术,其中对大数据的投资即达1.89亿英镑。法国政府为促进大数据领域的发展,将以培养新兴企业、软件制造商、工程师、信息系统设计师等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投资计划。法国政府在其的《数字化路线图》中表示,将大力支持“大数据”在内的战略性高新技术。大数据“可爱又可怕”。一方面,大数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给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另一方面,大数据又增加了重要信息泄露的风险,家庭住址、密码、手机号码、支付密码等个人信息都存在被盗用的危险,有可能会给受害人造成较大的精神及财产损失。 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出乎人们的想象,使得适应和应对数据增长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大数据的概念也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数据都可以称其为大数据,大数据的判断需要基于4个层面,即大数据的4V特性包括体量(Volume)、多样性(Variety)、价值密度(Value)、速度(Velocity),体量指非结构化数据的超大规模和增长,总数据量的80%~90%,比结构化数据增长快10倍到50倍,是传统数据仓库的10倍到50倍;多样性指大数据的异构和多样性,很多不同形式(文本、图像、视频、机器数据),模式或者模式不明显,不连贯的语法或句义;价值密度指大量的不相关信息,对未来趋势与模式的可预测分析,深度复杂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Vs传统商务智能(咨询、报告等);速度指实时分析而非批量式分析,数据输入、处理与丢弃,立竿见影而非事后见效。
应对大数据的几点思考
大数据正成为继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信息技术领域的又一热点,是现有产业升级与新产业诞生的重要推动力量。大数据建设面临机遇,也要面对挑战。
很重要的一点便是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随着许多部委信息化建设进入“数据大集中”阶段,这些部门纷纷建设数据中心。现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比以前分散存储的大。一旦出现信息安全问题,危害及影响面更大。透视“棱镜门 ”不难发现 ,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获取他人信息易于探囊取物,大数据时代的隐私与信息安全危机等问题已向全球发出预警。目前,人们生活越来越多地与互联网发生关联,而目前中国互联网监管还存在漏洞,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空白。个人数据有可能被滥用、隐私被侵犯、电信诈骗等网络犯罪案件高发,犯罪手段花样不断翻新,令人担忧。目前,许多国家都已经出台了个人隐私保护法。建议政府部门加强个人隐私保护立法工作,严厉打击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对此我们应当培植大数据产业链,促进数据技术研发。
政府层面,应创造良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第一,制定大数据的技术标准和运营标准,鼓励企业进行大数据相关技术研发与应用创新,在海量数据存储、数据挖掘、语音数据处理领域、视频数据处理领域、语义识别领域、图像数据处理领域、信息传输、信息安全等技术的研发领域设立重大专项,给予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第二,加快 “ 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大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关键技术,以基础设施和技术创新保障大数据产业发展;第三,启动大数据立法,从法律层面保障信息安全。
其次,建设政府部门数据网站。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开通了政府数据网站。既有美国、德国、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秘鲁、乌拉圭、智利、肯尼亚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根据初步估算,政府部门掌握着80%以上的数据资源。建设政府数据网站,一方面可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建设透明政府、阳光政府;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社会各界对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以政府数据网站为渠道,向社会免费公开非的数据,促进这些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使之转变为社会财富,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再者,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市场需求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大数据产业发展要发挥市场的配置作用。另外,政府也要积极考虑在公立医院、大学、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推行大数据,也应该在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IT行业的领军企业,比如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等推行大数据业务,借大数据发展东风调整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大数据业务。
篇7
一、大数据时代的特点
2011年,在《海量数据,创新、竞争和提高生成率的下一个新领域》这一研究报告中指出:数据已经渗透到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大数据作为一个技术热点,它具有数据体量巨大、数据类别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等4个特点。在大数据时代,数据即为资产。自有类数据和第三方平台提供的海量数据,使得企业可以基于用户的需求定制改善产品、开展精准的推广活动,进而开启数据精准营销的大门。可见,大数据是现代产业营销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文化产业营销现状
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十四大以前,我国长期处于计划经济时代,文化行业的主要任务是生产、传播和管理社会主义文化,并不涉及销售或营销的问题。到“十五”时期,由于受到加入WTO等因素的重新,我国的文化产业才有所发展。之后,部分发达地区将一些文化经营单位从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组建了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文化产业实体,文化产业的营销活动这样才诞生了。我国的文化产业营销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1992年以前的探索阶段,二是1992年至2002年的体制改革阶段,三是2002年后进入了产业化阶段,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营销活动成为一个社会经济的亮点频频出现。较之发达国家,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我国文化产业尚处于起步时期,能够借鉴的成功经验缺乏。现在我国文化产业的营销模式一直沿用传统的物质产品营销模式,由于与文化产业自身的特点不相适应,因而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主流观念及发展环境存在障碍;经营理念落后,营销信息化程度低;缺乏科学有效的营销策略;创新性不足等等。而现代大数据技术能有效改善和解决由传统营销模式带来的这些问题,尤其是营销信息化程度低、营销策略欠科学等问题。在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要获得新的生命力和长足发展,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在营销过程中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
三、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营销模式特征及表现
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的营销模式应不失时机地体现大数据的特征:
1.全面把握数据资源,提高文化产业营销的科学性大数据时代,庞大的数据资源为产业营销的量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将以前复杂的营销活动逐渐演变为一系列的数据搜集与相关分析。“一切都改变了,我们所需要的是所有数据,‘样本=总体’”,从而使营销全面化、科学化成为可能。“由于文化产业所涉及的行业和产品,在不断产生或更新数据资源。这些数据资源直接面对消费者,有着明确的直接消费价值”。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把握数据资源对文化产业营销有着广阔的前景。影视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数据资源的充分把握能大大促进我国影视营销的科学性。电影《小时代》在放映前的宣传上就运用了大数据技术。据悉乐视影业参与《小时代》发行权的争夺,是源于“3100万”这一个数据。乐视影业之前做了一个科研调查,证实了影片票房和新浪微博搜索量之间呈同向变化关系。根据新浪微博的搜索数量显示:《小时代》未上映前的搜索量已达到了3100万,是前期热卖影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8倍多。可见,乐视影业的营销投资正在实现科学化。
2.深入挖掘数据资源,增强文化产业营销的预见性企业营销活动能否成功,其关键点在于能否准确地研判顾客价值。当前,企业想要对营销进行有效的预测难度越来越大,主要源于顾客需求差异化日益增大、竞争行为随机化的程度日益增强,以及各个行业发展变革速度日益加快。但是,随着大数据的出现和推广,营销过程中的精确预测也将实现。大数据通过使用多重数据方法,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深入挖掘这些数据的关系,来实现对位来事件发生概率的准确预测。同样以《小时代》这部影视文化作品为例,在消费者洞察环节,《小时代》的营销团队又一次通过大数据准确的预测了这部电影的目标消费群体——“90后”。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得知:2009年中国电影观众的平均年龄为25.7岁,到2013年时已经下降至21.7岁。当前电影市场的主流消费者是“90后”,郭敬明的粉丝也大都是“90后”。依托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小时代》的营销才具有可预见的更大的成功性。
3.整合数据资源,增强文化产业营销的创新性庞大的数据资源需要横向梳理、纵向挖掘,但同时也需要综合整合,从更为立体的角度创新文化产业的营销模式。但不可否的是,大数据的产生和运用为创新研究文化产业营销模式奠定了基础。Drucker指出,创新的重要特征是能够提升社会价值。我国最初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在于以生产、传播和管理社会主义文化,即文化的社会价值。在大数据时代,文化产业营销通过全面把握数据资源、深度挖掘数据,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同时,也应重申其社会价值。这里所强调的社会价值是升级版的社会价值,具有更广泛的、更积极的,更强劲的、更深远的影响力。
《小时代》这部影片,不可否认对大数据的营销模式应用的比较全面,《小时代》其上映首日大卖是不争的事实,但影视评论人曾念群表示“所有影厅都放《小时代》并不意味着票房的成功,它只满足了某一年龄层或某一特定人群的需求,更多人群并未进入电影院。电影院不能只是纯商业电影的天下,热爱文艺片的观众群也需要被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小时代》这部影视作品的营销还需进一步整合大数据资源,增强其社会价值的广泛性。
四、面临的挑战
篇8
“智慧中国(Smarter China)”是以信息化为龙头,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驱动,以环境为载体,以智慧为本位,涵盖城乡管理生产、生活、环境、文化等方面的智能化。“智慧中国(Smarter China)”是“数字中国(Digital China)”发展的高级阶段。形象地讲:数字中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慧中国。因之,智慧中国离不开大数据技术,我们必须用大数据技术来建设智慧中国。
大数据的定义及特征
联合国资料显示,全球互联网流量累计达到1EB(即10亿GB或1000PB)的时间在2001年是一年,在2004年是一个月,在2007年是一周,而2013年仅需一天。未来10年里预计数字信息总量将从2009年到2020年增长44倍,全球数据使用量将达到大约35.2ZB(1ZB=10亿TB)。
大数据(Big data)泛指P(1000个T)级以上的数据(包括E(100万个T)、Z(10亿个T)级大数据)。维基百科把大数据定义为一个大而复杂的、难以用现有数据库管理工具处理的数据集。广义上,大数据有三层内涵:一是数据量巨大、来源多样和类型多样的数据集;二是新型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技术;三是运用数据分析形成价值。因之,业界将大数据的特征概括为4V: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价值)和“1秒定律”。
大数据技术包括信息的采集技术、整理加工技术、存储技术、管理技术、传输技术、搜索技术等各个方面,涉及到数据库、网络、人工智能、通信、地理信息系统、多媒体、仿真等信息技术的各个专业领域,其核心技术是数据挖掘(DM)和数据分析技术,其本质是知识发现(KDD)。
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车联网、手机、平板电脑、PC以及遍布地球各个角落的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无一不是数据来源或者承载的方式。在智慧中国建设中,大数据将会如基础设施一样,有数据提供方、管理者、监管者,数据的交叉复用将大数据变成智慧中国的一大产业。据统计,目前大数据所形成的市场规模在51亿美元左右,而到2017年,此数据预计会上涨到530亿美元
大数据对智慧中国建设的推动作用
大数据将对智慧中国的科学研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对培育数据产业,服务智慧中国,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大数据将改变智慧中国的治理模式、企业业务流程和个人生活方式。大数据时代网民和消费者的界限正在消弭,企业的疆界变得模糊,数据成为核心的资产,并将深刻影响企业的业务模式,甚至重构其文化和组织。因此,利用大数据更加贴近消费者、深刻理解需求、高效分析信息并作出预判,将对智慧中国治理模式、对企业的决策、组织和业务流程、对个人生活方式都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大数据将引发智慧中国新一轮信息化投资和建设热潮。据麦肯锡预测未来智慧中国大数据产品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7万亿元,给IT行业开拓了一个新的黄金时代。数据处理技术和设备提供商、IT系统咨询和ERP/CRM/BI改造服务商、智能化和人机交互应用以及信息安全提供商将获巨大需求,相应公司将获得机会。
大数据为智慧中国拥有数据资产的企业提供发展机遇。预计今明两年将是大数据市场的培育期,2015年以后大数据产品将会形成业绩。由于国际巨头在硬件层和基础软件层垄断优势明显,本土企业将主要依靠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和客户资源优势,以及本地化服务的优势,在应用软件层分得蛋糕,拥有大数据处理、挖掘技术、数据分析人才以及数据资产的公司值得看好,将在智慧中国建设中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大数据反映智慧中国的舆情和民意。网民在网上产生的海量数据,记录着他们的思想、行为乃至情感,这是信息时代现实社会与网络空间深度融合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很多规律性信息。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2013年底我国网民数已超过8亿,手机网民已超过6亿,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可以了解智慧中国的大众需求、诉求和意见。
大数据将对智慧中国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推动作用。企业和政府的信息系统每天源源不断产生大量数据,根据赛门铁克公司的调研报告,全球企业的信息存储总量年增67%。医院、学校和银行等也都会收集和存储大量信息。政府可以部署传感器等感知单元,收集环境和社会管理所需的信息。智慧中国倘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和使用大数据,国家将得到更多的机会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选择重点领域推进智慧中国大数据建设。
用大数据技术建设智慧中国要重点选择以下八个具有大数据基础的领域和具有迫切需求的行业,探索“数据、平台、应用、终端”四位一体的新型商业模式,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促进大数据技术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城市规划。根据全国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的战略部署,重新搞好各地的城镇建设规划;通过对城乡地理、气象等自然数据和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人文社会信息的挖掘,为城镇规划提供强大的决策支持,强化城镇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尽快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使城市管理实现快捷有序科学化。
智慧交通。针对交通规划、综合交通决策、跨部门协同管理、个性化的公众信息服务等需求,建设全方位交通大数据服务平台。整合城乡道路交通、公共交通的大数据资源,汇聚气象、环境、人口、土地等行业数据,逐步建设交通大数据库,提供道路交通状况判别及预测,辅助交通决策管理,支撑智慧出行服务,加快交通大数据服务模式创新。针对现代物流业务的需求,建设物流大数据平台。汇聚整合城乡货物、运输车辆等数据,融合多源物联网、北斗导航等数据,实现货运数据共享服务,建立基于大数据的现代货运物流服务体系。
医疗卫生。针对临床质量分析、医疗资源分配、医疗辅助决策、科研数据服务、个性化健康引导的需求,建设全民医疗健康公共服务平台。在健康信息网已有数据的基础上,汇聚整合医疗、药品、气象和社交网络等大数据资源,形成智能临床诊治模式、自助就医模式等服务模式创新,为民众、医生、政府提供医疗资源配置、流行病跟踪与分析、临床诊疗精细决策、疫情监测及处置、疾病就医导航、健康自我检查等服务。建设完善涵盖城乡所有患者的电子诊疗档案库,形成PB级的医疗健康大数据资源,实现支撑城乡主治医生同时在线诊疗的辅助能力。
食品安全。针对食品安全和管理的需求,建设食品安全大数据服务平台。汇聚政府各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数据、食品检验监测数据、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索证索票数据、食品安全投诉举报数据,建成食品安全大数据资源库,进行食品安全预警,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促进政府部门间联合监管,为企业、第三方机构、公众提供食品安全大数据服务。
数字生活。针对日益增长的现代化生活需求,建设数字生活大数据服务系统。收集整合流行时尚、行业发展指数、用户消费习惯、收视记录、社交媒体、地理位置等大数据,充分挖掘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兴趣偏好,提升企业辅助决策能力,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商业模式,面向所有消费者提供个性化衣食住行生活互动信息。
制造业。针对科学评价生产系统规划、降低产品缺陷率等需求,建立制造业大数据系统。整合已有的车间制造、质量体系、工序数据、成本核算等建模数据,为工厂生产、实际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收集产品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实时质量数据,实现敏捷的一体化质量监测和管控,并支持产品质量追溯,形成基于大数据的一贯过程质量控制及分析系统,并向第三方提供服务。
公共安全。针对治安防控、反恐维稳、情报研判、案情侦破等实战需求,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公共安全管理和应用平台。汇聚融合涉及公共安全的人口、警情、网吧、宾馆、视频、人脸、指纹等海量业务数据,建设公共安全领域的大数据资源库,全面提升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快速响应和高效打击犯罪等能力。
科技服务。针对科技服务数据整合、交互式服务、发展趋势预测、战略决策支持等需求,探索科技服务链整合、众包分包、供需对接的交互式平台型服务模式,建立科技服务业资源共享体系,建设跨领域科技服务与工程创新平台。汇聚科技成果、项目、人才、服务、互联网创新创意等大数据资源,支撑研发设计、技术转化、创新创业、科技咨询等方面的科技服务。打造“科联工程”,形成跨领域的大数据服务模式。
依托统计部门为全国大数据采集应用探索新路。
统计部门是城乡大数据采集应用的主导部门,在业务工作中要不断明确工作重点,有条不紊地落实和推进大数据应用工作,为全国大数据采集应用探索新路。一在专业突破方面,以价格统计和贸易统计为例,逐步研究采集互联网信息特别是电商交易数据和价格数据以补充完善调查样本,研究建立商场、超市和电商企业向统计部门提供完整电子化交易记录的制度。二在企业电子化记录应用方面,要与有关高校和科研部门协作,积极研究开发企业电子化生产经营记录自动导入统计联网直报系统的技术,争取2014年在联网直报平台正式加载自动导入软件。三在应用政府部门电子化行政记录方面,进一步加强与民政、工商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推进电子化行政记录和统计信息的共享。在居民收入、劳动工资等统计中,要不断研究通过对税务、银行等部门行政记录的分析,评估公民收入、工资、家庭资产等统计数据,特别是评估与校验高收入阶层的相关数据。四在利用大数据开展经济走势预测方面,各级统计部门要与网络公司、科研单位和咨询机构等开展合作,探索利用网络搜索数据建立相关统计分析和计量模型,进行经济形势分析预测,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用大数据建设智慧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大数据的应用与分析对做出科学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我们从现在开始就应该为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做好充分准备,以确保智慧中国快速建设。
建设“大数据”宽带高速通道。大数据如同节假日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如果路面狭窄就会发生严重拥堵。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35期2014年第0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对此,我国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等电信企业要积极落实“国家宽带工程战略”,争取在“十二五”末建成融合3G(第三代移动通信)、4G(第四代移动通信)、WLAN(无线局域网)、宽带固网及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城域高速网络,实现高速安全、多层次、立体化网络覆盖;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全面实现“百兆到户,千兆到企”的宽带接入能力,城域网全面支持IPv6(国际互联网协议第6版)访问与解析;WLAN热点覆盖广泛,城乡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90%;力争实现TD-LTE(分时长期演进)网络全面商用,极大满足智慧中国建设的需求,为大数据的广泛应用拓宽通道。
实施“三网融合”和数字家庭试点。推动基于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的产业转型和资源融合,重点发展基于广电网的电信增值业务、互联网接入业务和电信运营商的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业务;开展“三网融合”数字家庭试点示范,普及家庭高清互动娱乐、视频通信、节能管理、安全监控、远程教育、家庭医疗保健等智能化信息应用。到“十二五”末,形成全国统一有线广播电视网,建成IPTV、手机电视集成播控平台和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全面实现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使数字、图像、视频等大数据公开使用,畅通无阻。
构建各级政府大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等基础信息数据库,以及市场监管、社会信用等专题信息数据库,制定管理办法,完善信息动态更新机制,依托各级云计算中心建设政府大数据中心,提高从大量数据中采集、访问、组织、分析和可视化处理信息的水平。到“十二五”末,各级要建成多层次的空间信息云服务体系,建成宏观经济数据库,为贮存、计算、处理、分析大数据,满足城乡管理、企业生产经营、公民生活需求和政府智慧决策提供服务。
建立政府和社会联动的大数据形成和应用机制。各级政府部门和各行业要全面实施信息公开制度,推动公共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信息资源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积极推行政府网上办事,收集分析挖掘社会政务服务需求,推进公共服务个性化和政府决策智能化。支持公共服务机构和商业机构开放与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公共数据。推进国民经济各行业和企业数据开发,发展商业智能。鼓励开展服务大众的大数据应用,提升智慧生活品质。
制定实施大数据的有关政策措施。大数据就是资源,建设智慧中国离不开大数据的开发应用,必须制定有关政策措施,确保大数据这一科技生产力发挥作用,以推动智慧中国建设。
创新体系建设。各省市要成立“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设立“大数据科学实验室”、建设“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以大数据技术创新及产业应用为目标、以联盟为纽带促进形成若干引领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的企业联合实体;以合同契约为保障有效整合产、学、研、用等各方资源,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市场刚性需求为推动力,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符合国内外产业发展需求的共性应用技术、产业标准和产品规范。
培养专业人才。开展数据专业领域人才的培养,培训一批资深数据工程师,培育跨界复合型人才,与国内外数据专家形成持续稳定的协作关系。鼓励高等院校和企业合作,开展数据科学和大数据专业学历教育,依托社会化教育资源,提高大数据产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发挥大数据高层次引进人才的重要作用,开展大数据专业培训,形成人才梯队。
完善制度法规。研究大数据产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出数据资源权益、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法规细则建议,制定大数据相关标准,并提出技术解决手段,在保护数据资源的同时,促进数据资源合理有序地开发利用。在人才、财税、科技金融等方面设计有利于数据人才和数据产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建立有利于各地大数据研究与发展、并保障大数据安全的制度法规体系。
篇9
关键词 大数据;行业发展;客户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4-0208-02
1 “大数据”三大特征
大数据,已从随机样本的精确性选取阶段发展成为了针对全体数据混杂性的分析。大数据产业被普遍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之后的IT第五次革命,在未来几十年内将成长为一个战略支柱产业。2013年,在由人民邮电报社、CNII中国信息产业网主办的“2013信息与通信行业数据中心与大数据峰会(第三届)”上,业界权威均将“大数据”视为核心资产,并认为“越靠近终端的企业将拥有越大的发言权”。无疑,两类企业,或掌握有海量有效性数据,或具备强大数据分析能力,将“独占鳌头”。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新兴商业形态,业务模式以及服务模式,大量有效数据被挖掘出来,对传统数据处理方法和工具提出了新挑战。其特征通过三方面表现。
1)数据存储计算量庞大。为对全量数据进行整体展现,用PB(1千个T),EB (1百万个T)或ZB(10亿个T)来衡量的大数据进行存储和计算,与传统的几个GB或几个TB为单位来存储的数据已不能同日而
语了。①
2)“大数据”即“快”数据。数据的更新和增长的速度,数据存储、传输等处理速度均有所加快。海量数据在规模上呈现加速度扩大的趋势的同时,有很大部分迅速离开新知识和信息机制的作用空间而失效。尽管此类数据在地理信息、用户习惯等方面有一定的延时价值,但整体而言已不能与用户的及时活动进行关联与匹配。这类数据的获取在挖掘对象的范围、时间上都相对简单;然而,即时产生的社会化数据具有规模、分散、孤立、非结构化、不连续等特征,因为它的迅速失效性使得大数据的挖掘涉及到的范围更广,挖掘数据的难度相应的增大。
3)大数据的结构具有多样性特征。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大数据的来源广,企业的传统数据主要是交易数据,而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企业需要面对的数据来自于诸如社交媒体、互联网搜索、传感器应用等多种来源。
其次,大数据涉及类型多。相较于传统的企业数据都是以表格的形式保存,在互联网发展阶段,大数据中占比70%~85%的均为图片、视频音频。链接等非结构化或半结构化的数据。
另外,数据之间存在强关联,且关联维度增加。比如:在社交网站上上传照片或日志,就可以与位置,当时天气以及所述话题等信息形成关联。
2 通信行业引入大数据
从通信行业演进历程来看,在由运营商、设备商、业务提供商共同参与的状况下,设备商和业务提供商主导的技术进步作为推动力,运营商主导的应用创新作为拉动力,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之间的互动促进了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为应用创新的应用创造了新的技术,而应用创新应用时通常很快就会触碰到技术的极限,进一步提升现有技术。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的碰撞演进过程中产生了技术创新。在我国通信产业发展的历史上,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则由运营商、设备商、业务提供商共同参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通信服务由封闭的通信网络提供传统电话业务为主向以互联网和终端为中心的多媒体创新业务转变。这些新型多媒体业务实现了业务的跨界融合。届时通信行业会有更多多元化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客户,这种多元化的服务既包括了以媒体内容、以娱乐为标志的产品,也包括了以信息沟通促进工业制造,服务业发展的信息产品。
产业融合的趋势较为明显,如信息技术与交通、电器、机械制造、建筑、汽车技术 等技术互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品门类。如:2014年,移动投资稳占电信投资的重点,完成投资1618.5亿元,同比增长20.2%,比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额的比重达40.5%。传输投资完成967亿元,投资比重逐步加大,同比增长1.6%,占比至24.2%。互联网及数据通信投资规模占比略有下降(完成398.6亿元),同比下降22.1%,占比由2013年的13.6%下降
至10%。②
在个人领域,通信业务需求从语音和固话通话拓展为丰富多样的业务,并有融合和可替代的趋势,数字家庭、数字娱乐、社交媒体等新型个性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复杂。融合业务以及开放统一的智能平台技术等,已大规模渗透到我国电信应用与服务市场。如:受到OTT应用的强烈冲击,用户长途通话使用量、本地通话、短彩信业务量都已明显下滑,业务向移动五联网转型加快,而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增加迅速,据统计,月户均手机上网接入流量已经突破100M。而随着通信业务的丰富,用户对各类业务的可选择性增加,使得业务需求逐渐由共性化向个性化发展,业务需求变得越来越复杂,由单一的通信需求转变为信息通信需求。
3 大数据支撑邮政媒体化运作
技术进步是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新的技术对原有业务和市场将会造成巨大冲击。追溯传媒发展历史,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电话取代电报,昔日的电报业巨头西方联盟公司最终无法抵挡电话和传真技术的冲击,日渐消糜,于1993年破产。而在中国,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寻呼业务也逐渐走向没落。随着网络架构的开放和增值业务的丰富灵活,传统固定语音业务市场也将会日渐缩小。技术进步改变了人们的业务需求,重构了产业形态。
以昔日从“邮电分离”中自成一派的中国邮政为例。企业近年来顺应时代,在传媒领域针对线上、线下适应新媒体的一系列服务展开尝试,其借助自身组织机构库相当完善的优势,在以下三方面尝试进行突破。
1)数据的服务,比如,大数据背景下,银行可根据信用卡交易数据,针对现有信用卡客户进行潜在客户分析挖掘,同时可以进行信用卡的升级。通过精准数据库分析,还可进行交叉销售,并获取新客户,激活睡眠用户,挽回流失用户。
2)解决方案的服务。企业可根据行业特点和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如,中国邮政在2013年合作过一次汽车行业4S店试驾活动。着手设计精美邀请函,通过数据驱动市场营销网络后台针对定向客户的分析和挖掘,精准地定位要寄送邀请函的目标对象。通过传统通信方式(短信和电话)进行跟进,邀其前往现场试驾,帮助完成新车销售任务。
3)直邮媒体的服务、邮政文化产品的服务、帐单的服务以及邮送广告服务。比如与支付宝二维码的合作,通过扫描二维码得到优惠,形成消费趋势;再比如家家购物的合作,均称得上是线上、线下合作典型案例。
4 发展策略
4.1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信息通信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投资密集型产业。我国通信产业的演进主要是靠技术进步和政府管制推动的。目前,一般的信息技术企业在科研开发上的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都大于5%,而站在发展前沿高位的信息技术企业科研开发方面的投资占销售总额的比重高达15%至20%。①而我国邮政行业作为传统型企业,依然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重点和基石,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寻找更加市场化的发展策略。因此均要鼓励技术创新。
与此同时,信息产品的创新性高,更新率也高。企业规模大,并且已有技术积累和资源积累,可规避并承担研发风险和市场风险。知识产权的保护行为可以直接激励科研人员的技术创新行为和动力,并为科学研究提供另一个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因此,为促使技术创新成果的公开和交流,需要鼓励技术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4.2 强化行业服务性职责
因地制宜,上述提到的案例主题均肩负着“普遍服务”的企业职责。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国家信息化的程度就反映在普遍服务的落实上。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通信业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的地位大大超越了其在工业化时期作为一般条件的通信,成为社会的基础设施。邮政行业更加具有“普遍服务”的职责,全社会各个方面的运转都离不开通信及邮政的支撑。而同时作为基础设施,如果不能面向社会所有人提供普遍的通信或邮递服务,人们在获取传递和利用信息方面就会拉开差距,会进一步导致原有经济上的地区差异。只有做好普遍服务工作,才可以消除通信的贫富不均和地区差异,实现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4.3 业务需求的融合化发展
业务需求多样化使得市场针对不同类型信息需求存在不同的需求;从最原始的数据,到需要数据加工后形成的信息,再到针对某一领域更高层次的分析和预测报告,用户的使用目的不同,对信息的需求层次也不尽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大健康产业;深度融合;新业态;增长极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1-0038-03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从破坏性的粗放式发展转变成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的这样一种经济发展常态[1]。张俊祥等认为,随着中国人均GDP的增长,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也会与日俱增,我国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应将大健康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来部署[2]。王晓迪,郭清认为,我国健康行业缺乏统一的行业准入标准和相关的规章制度,需要国家在宏观层面上进行政策扶持[3]。随着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健康医药产业的发展备受各级政府关注,“互联网+”和大健康医药产业两者都是最近兴起的新业态,必将成为“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的重大引擎。
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明确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订“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邵慰认为,政府部门必须尽早制定和安排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部署,颁布具有强激励效应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振兴政策,重点激励节能减排技术、环境保护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创新和引进,从制度层面促使经济发展方式的全面转型[4]。在实施“互联网+”新业态的大背景下,实现大健康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大健康医药产业将会迎来发展的春天。随着人民生活生平的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发展大健康产业对于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一)国内现状
我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部分构成,已形成了四大基本产业群体: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医疗产业,以药品、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医疗耗材产销为主体的医药产业,以保健食品、健康产品产销为主体的保健品产业,以个性化健康检测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保障促进等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5]。与此同时,我国大健康产业链已经逐步完善,新兴业态正在不断涌现,健康领域新兴产业包括养老产业、医疗旅游、营养保健产品研发制造、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制造等。2007年,大健康产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低于发达国家10%以上的平均水平。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镇化加速,未来市场前景广阔,2014年,我国大健康产业规模预计接近4.5万亿元,到2016年,规模将接近5.5万亿元,达到全球第一。我国2009―2014年国内健康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市场规模如表1和图1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二)全球现状
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之一,健康产业大约占全球GWP的1/10,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4年全球在大健康产业的消费高达74 681亿美元,表现为,发达的高收入国家在大健康产业的支出最高,中等发达国家次之,发展中国家最少。 2014年,北美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32 232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的41.7%;欧盟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17 830亿美元,占比为23.1%;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大健康产业规模为4 813亿美元,占比为6.2%。如图2和表2所示。(数据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三)贵州省发展现状
近年来,贵州省大健康医药产业取得了较好发展,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和制药为主的健康医药产业体系,其中药品生产企业155家,益佰、百灵制药等14家进入全国制药工业500强;截至2015年拥有规模以上医药企业89家,46户年产值超过亿元,占药品企业总数29.7%。其中,产值上亿元的前十位占比为49.1%,进入全国100强的仅贵州益佰;10亿元以上企业6户,种植以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主。健康产业发展的短板表现为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度较低,其中健康疗养、保健品、健康管理等高端健康产业的发展几乎为一片空白。
(一)发展优势
一是贵州省生态功能保持良好,山清水秀,具有发展养老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适中,年平均温度在15℃左右,适宜人居,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二是中药材资源丰富,气候独特,适合中药材种植。全省共有中药材4 852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三位。三是贵州省基础设施建设在西部地区遥遥领先,贵广高铁、沪昆高铁相继建成,进入了高铁时代,实现了县县通高速,人流物流速度大大加快,为大健康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发展机遇
贵州省“十二五”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依赖于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化解这些产能过剩行业尚且还需一段时间。这些行业甚至步入了严重过剩,深入调整产业结构成为贵州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加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20 243万人,预计2033年前后将翻番到4亿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由此可以预见大健康产业在未来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
(三)面临挑战
大健康产业在面临巨大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如药品安全、保健品质量、医患纠纷、产业政策的不完善等诸多不确定性和系统性风险并存。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俗话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发展大健康产业只要我们坚持创新驱动,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着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加强顶层设计,做好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规划,必将化挑战为机遇。
(一)实现信息共享
大健康产业是有着巨大市场需求潜力的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产业中的一大“朝阳产业”,涉及医药产品、保健用品、营养食品、医疗器械、保健器具、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发展大健康产业需要摒弃传统医药产业观念,构建大健康概念,抓好“未治病”。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患者、医院、健康管理三方的纽带和桥梁。
(二)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较为缺乏,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就医需求。目前,全国有三甲医院776家,多数分布在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和较为发达的地级市,医疗技术方面的顶尖专家大多数集中于这776家三甲医院,三甲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专家门诊更是一号难求,催生出了就医黄牛党。然而,可以运用互联网的快捷方便的优点,建立互联网远程视频会诊,患者只需要将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通过互联网终端传递给专家,专家即可根据患者的体检报告和病情描述作出诊断,对症下药。
(三)构建“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联动协调机制
“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同为最近发起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两者相遇必然会带来一次产业革命。大健康产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优势,开展健康管理咨询;医院要开通O2O平台展示,开发大健康管理软件,提高大健康产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反过来,大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促进“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形象地讲就是“互联网+”促进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反哺“互联网+”。
(四)互联网的评价影响作用促进大健康产业提升服务质量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的平台优势,客户和顾客可以在互联网上对药品性能和不良反应、保健品质量和口感、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对这些评价进行大数据挖掘和分析,及时反馈给制药方、保健品生产商、医院等机构,它们获得这些信息后可以根据用户和顾客的评价及时整改,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服务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和顾客的需求,甚至可以做到根据用户和顾客的现实需求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一)发展中药材种植
贵州省素有“黔地无闲草,夜郎多灵药”的美称,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适宜开展中药材种植。应加大中药材种植基地的规划和建设,根据贵州省各市(州)的气候特点,统筹规划适宜地方种植的中药材种类和品种。贵州省种植的中药材不仅可以供省内大健康产业使用,还可以供应其他地区的大健康产业,乃至出口。
(二)发展特色保健食品
老年健康产品如保健品、营养食品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2015年,我国老年长期护理总费用需8 590亿―14 316亿元,约占GDP预测值的0.32%―0.53%。贵州省生态保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素有天然氧吧之称,具备发展绿色无公害保健食品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可重点发展保健天麻酒、保健核桃饮料、保健刺梨饮料、保健竹笋酒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保健食品。
(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中部,海拔适中,气候宜人,生态保持良好,具备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的优势和条件,应主动把握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大力发展集旅游观光、养生、餐饮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延长大健康产业链。
(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
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平台,大力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产业,依托省内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利用健康咨询和健康管理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发展健康咨询、健康管理等产业,提升大健康产业的服务质量,促进大健康产业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
(五)发展高新制药
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充分依托省内百灵制药、贵州苗药等制药企业,加快发展高新制药。重点发展肿瘤治疗药物、心脑血管治疗药物、抗艾滋病治疗药物,加快研发肿瘤和艾滋病预防疫苗。
(六)建设和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充分依托省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健康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成立大健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开展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过协同创新中心的人才和平台优势重点攻关大健康产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全局性问题;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法规和政策;培养发展大健康产业的高层次人才。
(一)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及时制定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从产业发展、规划、投资、税收优惠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尽快统筹和协调相关部门成立大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扶持开展健康管理、健康咨询、新医药制造、医疗研发、保健食品药品等相关大健康产业,保证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大健康产业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
贵州省内高等院校应根据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形势,及时开设与大健康产业有关的专业,为大健康产业培养急需紧缺人才,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有关部门应加大对大健康产业从业人才的培训力度,为大健康产业培训合格的管理及技能人才。
我国经济从以往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的动力从以往的投资、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服务业拉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但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国经济还会迎来新一轮中高速增长。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途径,是贵州省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发展大健康产业必须坚持顶层设计,确保大健康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要在国家大力实施“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互联网+”和大健康产业的深度融合,发挥两者的协同作用,促进两者的共同发展,为贵州省实现后发赶超提业支撑和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1] 黄群慧.“新常态”、工业化后期与工业增长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14,(10):5-19.
[2] 张俊祥,李振兴,等.我国健康产业发展面临态势和需求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1,(2):50-53.
[3] 王晓迪,郭清.对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思考[J].卫生经济研究,2012,(1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