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16 23:05: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篇1

【关键词】 云数据中心 安全防护 防护挑战 解决方案

一、云数据中心概述

云计算简单而言就是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计算方式,借助云计算网络上共享的各种信息以及软硬件等其它资源,都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被准确的提供给包括计算机在内的其它互联网终端设备。云计算的出现对于数据中心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功能实现方面,迫使其从以往传统的只是提供存储设备租用以及机房空间,向着真正的按需分配的资源虚拟云数据中心转型。就云数据中心的特点来讲,其主要是通过对虚拟技术的采用来将网络当中的各种资源实施虚拟化操作,以为资源用户之间的资源交互行为提供一种灵活多变的形式。

二、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目标

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工作的目标为在确保数据安全基础之上,为数据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云数据中心中数据的机密性、数据的完整性是十分关键的任务。

2.1数据的机密性

在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工作中,数据的机密性指的是数据的使用主体为授权用户,而不能泄露,更不能被非授权用户所使用。为了让云数据中心的数据体现出机密性的特征,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出努力:首先,需要提升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管理工作队伍专业素养,这一提升过程可以通过培训工作与人才引入工作来实现;其次,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工作要重视数据加密技术的广泛应用,如数据安全传输专用链路、云数据中心数据加密以及云数据中心用户授权管理技术等。其中,数据安全传输专用链路主要是采用VPN、SSL、NAT等链路技术确保云数据中心数据传输链路的安全性能。

云数据中心数据加密则可以利用DES系统、ECC系统以及RSA系统等避免云数据中心中的数据被窃取,当然,在加密技术的使用中,服务器内部的攻击是确保数据机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挑战,为此,数据加密过程和数据存储服务之间需要具备一定的分离性,在此过程中,加密工作可以在云数据中心客户端完成,而云存储用户所使用的不对称密钥则可以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管理。

当前云数据中心的用户授权体现出了粗粒度的特征,授权级别主要包括两级,即云数据中心管理员以及从管理员受众得到授权的以及用户,由于这种访问控制机制具有着一定的安全问题,因此高安全性的访问管理技术和身体认证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2.2数据的完整性

在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工作中,确保数据不被蓄意或者偶然的重置、修改是重要的工作目标之一,只有实现这一目标,云数据中心的数据才能够具备完整性。从影响云数据中心数据完整性的因素来看,这些因素包括自然灾害、设备故障、计算机病毒、误码等。从云数据中心数据完整性的防护手段来看,则主要包括预防数据丢失与恢复数据两个方面。在云数据中心中,为了能够保证数据在处理、传输以及存储中具备完整性,管理人员进场会运用到分记处理、奇偶校验、镜像以及分级存储等技术。事实上,在云计算环境中,如果运用IaaS进行存储,则数据迁移需要承担的成本较高,另外,数据集具有着明显的动态化特征,因此,传统的数据完整性检验机制很难得到良好的效果,为此,为了确保云数据中心数据的完整性,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云计算环境所具有的特征,并使用复制服务器以及两阶段提交协议等技术,对云数据中心中数据的完整性做出检验。

三、面临的挑战

在IT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云数据中心体现出了逐步替代传统数据中心的趋势,在此过程中,云数据中心需要面临虚拟安全域隔离以及虚拟机安全防护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云数据中心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并体现出更大的应用价值。云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会让网络边界呈现出动态性的特征,因此,网络安全系统对安全策略的制定与部署是至关重要的。具体而言,当前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工作主要面临着三个问题:首先,虚拟安全域的隔离问题以及虚拟机的防护问题。虚拟交换层是云数据中心网络虚拟化中新的网络层次,这种网络层次的出现导致了网络管理边界具有了模糊化的特点,与此同时,虚拟服务器难以被原有的网络系统感知,因此,数据中心在安全隔离租户虚拟域的工作中面临着较大的挑战;其次,云数据中心资源难以实现集中管理。在云数据中心中,一个数据流需要经过多重检测,在使用传统方法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对不同类型的功能与设备进行简化与堆叠,这一过程需要浪费消耗较多的软硬件资源。另外,由于安全设备所具有的模型和接口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云数据中心资源的集中管理也较难实现;最后,安全策略如何实现全局协同,也是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在云数据中心中,安全控制策略和传统的网络安全控制策略具有着一定差异,安全防护工作需要针对应用所具有的特性,对不同安全域进行有效区分,为制定出有效的安全策略,而为了避免产生策略冲突,这些安全策略也需要实现全局协同,这一问题是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工作中不得不面临的挑战之一。

四、技术

在当前的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工作中,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能够发挥出不容忽视的作用,在这一技术的支撑下,经过云化处理之后的边界能够形成良好的网络结构,并且也能够确保用户对存储资源以及网络资源做出良好的分割使用。于此同时,在软件定义网络基础上衍生出的软件定义安全技术以及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等,也能够有效确保云数据中心安全性,并提升云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4.1软件定义网络技术

2006年,斯坦福大学首次提出了软件定义网络,2012年,软件定义网络所具有的三层架构也得到了行业内的普遍认可。软件定义网络所具有的三层架构包括应用层、控制层以及数据层,其中,控制层对网络设备中所有的控制功能进行了继承,并且具备可编程的特征,这让控制层与数据层实现了分离,并让数据层实现了简化,在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特征的基础上,数据的使用以及开发工作都会变得更加便捷,并且网络与系统也能够根据受众的业务需求做出更加快速的响应。在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中,软件定义网络技术具有着明显的优势,首先在运用软件定义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可以制定多租户安全服务策略。软件定义网络控制器能够对网络所具有的状态信息进行感知,并可以对云数据中心安全策略和转发策略进行联合编译,与此同时,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还能蚋据租户虚拟网络拓扑以及租户所提出的需求,将安全策略分布在不同的网络节点之中,这一优势让云数据中心安全策略得到了简化。另外,基于软件定义网络架构,云数据中心安全策略的实施工作与制定工作能够实现较好的隔离,在此基础上,云数据中心安全策略的实施能够体现出更好的灵活性;其次,在运用软件定义网络的基础上,云数据中心能够构建起可复用的安全服务。软件功能模块化以及软件功能的重构,能够让云数据中心对公共处理模块进行合并,从而对软硬件性能进行优化。当然,实现不同控制模型以及接口的统一化,是发挥这一优势的必要前提;最后,在运用软件定义网络的基础上,云数据中心资源可以得到集中的管理与控制。软件定义网络技术能够为云数据中心提供全局网络视图,并能够推动数据调配实现精细化,与此同时,软件定义网络技术通过对虚拟化安全设备和虚拟网络进行协调,也能够为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工作提供便利。

4.2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

nfv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指的是将电信设备运用于通用服务器,并将各类网元部署在存储器、服务器、交换机等共同构成的平台之上,在此基础上,应用能够对虚拟资源进行快速的减少和增加,并实现快速缩容与扩容,促使系统具备更好的网络弹性。

在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工作中,网络功能虚拟化技术体现出两个明显优势,首先,云数据中心租户能够利用一个平台对不同租户以及不同版本的网络设备进行登录,从而实现更好的资源共享;其次,云数据中心可以以租户具体需求为依据,对自身服务能力进行降低或者特征,从而促使自身服务体现出更好的针对性。

五、解决方案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社会的数据化发展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化的同时,信息、数据安全问题的发生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个人利益。为此,我们提倡大力发展云数据中心,构建完善的云数据中心安全方案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为了对用户的个人信息、相关数据进行保护。但在迈入云计算数据中心时代之后,在云模式构架的影响下,传统数据安全方法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无论是抽象控制还是在物理逻辑方面都需要全新的数据安全策略。与此同时各种病毒威胁的发生以及计算机网络在技术、方向方面的发展等也会引发各种网络信息问题,从而对云数据安全造成极大的挑战。因此,我们急需针对当今各种网络信息问题的产生特点,来开发和制定出一套先进的云数据中心安全防御方案,以此来为新时期云数据信息用户以及云端信息的输出,提供一个安全的信息流通环境。切实保护双方安全利益,预防由信息危机而引发的各项社会安全问题的产生。由于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涉及范围较广,且面临问题具有一定的复杂、多样性。因此,我们对云数据中心安全方案的制定也必须从大的模式构建和细小的体系建立两个方面来做起,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5.1云计算应用模式构建

云计算英语模式作为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的主要构成模式,其构建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着云数据中心安全质量的高低。为此,就云服务终端来讲,其安全解决方案的建立首先要在其终端构建起一个独有的安全评估和防御体系,只有如此才能够在云端与终端开展信息流动的过程中,将云端信息安全被侵扰的几率降到最低。为此,我们需要为每一台终端机选择并安装,先进的防病毒、防火墙、恶意软件查找以及IPS等安全软件系统。极大的预防各类网络安全攻击事件的发生,防止个人计算机信息数据的泄露。与此同时,浏览器作为用户与云端开展信息交流的重要媒介,其浏览器的安全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云计算安全水平的提升。为此,我们必须必须积极面对,在定期对计算机病毒进行查找的同时,做好浏览器的补丁修护工作,极大的保证浏览器的安全运行。此外,由于终端当中虚拟软件通信不在网络通信监控范围内,其一旦发生匿名网络攻击云端在难以察觉的情况下,很容易受到其攻击,为此我们还应当加强对虚拟软件管理工作。通过完善的信息安全预防工作的实施,来从各个方面预防信息数据安全事故的发生,将安全隐患消灭于微。

5.2云数据防御体系建立

云数据防御体系的建立使得各种网络病毒以及威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被云防御发现并杜绝,提升了云数据防御体系的安全预防能力。具体而言云数据防御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构建web信誉服务体系,这是云数据安全防护的关键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预防措施要赶在web威胁发生之前,防护对象主要包括IP、网页、网站等;其次,建立电子邮件信任模型,它主要是针对上面web信誉服务来进行优化作业,以将web当中那些包含不良信息的垃圾邮件直接在这一阶段过滤掉,以防止这些已经收到污染的不安全数据、信息对云端信息或计算机造成传染害,真正的将电子邮件的收发控制在合法范围内。此外还包括,行为关联分析技术体系、自动反馈机制信任体系、以及威胁信息汇总体系的构建。从功能和内容上来讲,无论何种体系的构建起目的都是为了对云安全防御体系进行完善,不断强化其安全防御能力,帮助计算机肃清其工作、运行环境,使其各方面功能得以良好的发挥。

参 考 文 献

[1]申晋. 云计算数据中心安全面临挑战及防护策略探讨[J]. W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03):65+67.

[2]张小梅,马铮,朱安南,姜楠. 云数据中心安全防护解决方案[J]. 邮电设计技术,2016,(01):50-54.

篇2

近年来,随着国家宽带提速,互联网+战略逐渐向各行各业加速渗透,带来互联网流量快速增长,拉动对数据中心等互联网基础设施需求的增长,加速推动我国IDC行业发展重返快车道。2014年我国市场规模达到372.2亿元,增长率超过40%;2015年,随着地产、金融等行业进一步渗透进入IDC市场,受供需两端快速增长的影响,2015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总规模达到518.6亿元,增长率39.3%。

中国IDC圈预测,未来三年整体IDC市场增速将保持在35%以上,到2018年,中国IDC市场规模将接近1400亿元,增速达到39.6%。同时,据2015年工信部的报告称:我国拟在2015年建设255个数据中心,但是主要实际使用率主要以小型数据中心为主(总设计服务器规模约728万台,但是实际投产服务器约为57万台,仅占设计规模的7.8%,其中超大型数据中心投产率1.8%,大型数据中心21%,中小型40%)。顺应运营商面向以DC为核心的经营模式的转型,瑞斯康达创造性推出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该方案旨在为客户构筑高效、高带宽、易演进的数据中心网络,助力运营商更好地扩展业务。

云数据中心SDN交换机解决方案

瑞斯康达可提供两套解决方案,基于SDN的Overlay解决方案和基于堆叠的传统解决方案。

SDN Overlay解决方案包括:SDN交换机和控制器两部分,Controller负责Overlay业务的全局动态部署。方案支持网络Overlay、主机Overlay和混合Overlay三种组网模型。

网络Overlay场景解决方案:主要面向对虚拟化平台无特别倾向的客户群,比如运营商,所有Overlay设备都是物理交换机,服务器无需支持Overlay,该网络Overlay组网的服务器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支持虚拟化服务器和物理服务器接入。

主机Overlay场景解决方案:主要面向对虚拟化平台有强烈倾向和原有物理服务器已经选择部署了虚拟化服务器,该方案不能接入费虚拟化服务器,因此该方案主要定位是配合VMware、KVM等场景Overlay方案。

混合Overlay场景解决方案:物理交换机和服务器(vS)都可以作为Overlay边缘设备,组网更加灵活,可接入各种形态服务器,既可以完美发挥硬件网关的高性能,又可以完美匹配虚拟网关的业务灵活性。

针对传统数据中心瑞斯康达亦可提供基于横向堆叠的网络虚拟化解决方案,该方案具备:

易扩展:多台物理设备虚拟成逻辑上一台;

高性能:性能提高一倍,50ms收敛能力;

易管理:统一的管理界面,简化管理;

具有稳定、安全、应用更加广泛的特点。

方案具有高性能、ISF堆叠和向未来演进的SDN技术特色:

高性能:提供GE/10G/40G接入能力,汇聚提供40G,未来可平滑升级至100G接口速率,提供高性能无阻塞网络;

ISF堆叠:面向数据中心市场全系列交换机支持ISF横向堆叠方案,提供10G/40G接口堆叠能力;

SDN:支持OpenFlow、VxLAN。

云数据中心互联解决方案

云数据中心之间需要进行数据传输或备份,对数据中心之间传输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实时传输性能及大容量传输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瑞斯康达基于OTN/DWDM系统的DC互联传输方案,可点对点组网,或组环网,在主备数据中心之间搭建主备传输链路,实现海量数据的可靠传输。根据需求灵活中继,实现异地灾备数据的长距离传输。目前,已在中国人民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鹏博士集团、中信信诚、苏州财政局、石家庄财政局等得到了成功应用。

方案优势:

多速率支持:支持1G/2G/4G/8G/10G等FC速率,支持GE/10GE以太速率等;

大容量传输:支持40λ×10G传输容量,点对点实现至少400G;

双路由保护:支持OLP线路保护,实现数据的双路由可靠传输,满足DC数据传输高可靠性要求;

远距离传输:结合光放大中继增强长距传输能力,满足异地灾备长距离传输需求;

低延时传输:利用刚性管道透明传输,实现数据低延时传输,满足数据传输的实时性要求;

篇3

云计算是IT演进的必然趋势,华为IT产品线从成立开始,就承担着用云计算的技术对数据中心基础架构进行变革的使命。随着华为虚拟化技术和云管理技术趋于成熟,2013年2月,华为正式对外分布式云数据中心DC2,相应的,DCaaS(DC as a Service,数据中心即服务)作为一种全新的IT基础设施服务浮出水面,革新了传统的数据中心交付方式。作为一系列创新的见证人,华为IT产品线数据中心产品管理部部长邓兴接受《互联网周刊》的专访,谈起华为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平方”之路。

“华为IT产品的理念是融合(Fusion),华为拥有开发融合系统的独到优势。IT产品线成立伊始,华为公司拥有的云计算、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产品线,构筑起了华为在IT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层面完整的能力。”邓说。正是这种全面的能力,让华为的视野更广阔、更长远。华为早期已经看到IT基础设施走向云和融合的趋势,从而提早布局和投入。

如何通过已有数据中心打造下一代分布式云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内的硬件设备被虚拟化后,可以进一步地逻辑池化,并且逻辑资源池可以跨多个数据中心,在逻辑资源池上提供虚拟的数据中心给用户使用,从而将离散、分层、异构的多个数据中心联结成新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这就是华为向全世界描绘的面向未来的云数据中心发展蓝图。

作为华为IT产品线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的规划人,邓兴需要担负起提升整个解决方案竞争力的重任。如何牵引华为在IT数据中心基础架构中各个产品的竞争力方向,形成合力, 让华为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成为业界最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帮助华为在全球不同行业的客户完成ICT业务往云数据中心整合演进,是邓兴和他所领导的数据中心产品管理部的使命。

IT基础设施演进之路

IT在随着技术的发展不断演进,从过去承担计算、存储任务的独立主机,到网络设备出现后的计算集群,再到虚拟化技术成熟后的云计算架构,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走进了随需而变的时代。

邓兴的职业经历紧随IT基础设施的变迁,从网络、存储到数据中心,实现跨领域发展。“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涉及的网络、存储这两个变化最大的领域,正好在我的职业生涯中都经历过。”他说。2002年正值企业网络(尤其是以太网)兴起的时期,邓兴参与从事数据中心交换机的开发。后来,随着存储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体系中的地位被逐渐提升,华为对存储产品开发进行投入,邓兴也随之加入了存储产品线,重点开展IP存储网络领域的研究。

谈起工作中经历的IT技术变迁,邓兴说:“数据中心在IT应用需求的推动下充满了创新。在网络方面,当时需要用物理网络设备堆叠来满足数据中心大容量计算集群的要求,所以出现了跨多台物理交换机的堆叠技术。而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存储产品出现了能够由一个个单独阵列的垂直扩展能力往水平扩展的创新技术,也是由于这种能力,华为新一代的存储系统既能够适应传统业务系统垂直的烟囱式的建设,也可以满足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大规模存储资源池的建设。”

从网络到存储最后走向数据中心,对华为和邓兴来说都是水到渠成的过程。华为在服务器领域的积累同样深厚,据邓兴介绍,华为的服务器已投入市场十余年,经受了全球顶级运营商的苛刻检验。华为在网络、存储以及服务器的积累,形成华为IT产品线今天在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方面的融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华为推出下一代面向云架构的融合基础设施,以及整体解决方案――分布式云数据中心DC2。

华为DC2:面向未来的分布式云数据中心架构

华为在业内率先提出分布式云数据中心DC2的技术理念和架构,除了华为已有的优秀硬件产品,还有来自软件的创新技术:FusionSphere、CloudFabric和ManageOne。

FusionSphere是华为的云操作系统,包含计算虚拟化、存储虚拟化和网络虚拟化的引擎,把物理设备虚拟化后,构建一个跨物理数据中心的统一资源池;CloudFabric是以华为的数据中心交换机CloudEngine为基础,结合SDN与Overlay,以及华为在传统广域网的优化,形成的一个整体端到端的数据中心网络;ManageOne是统一的云数据中心管理,在数据中心资源池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云服务管理平台,为用户提供虚拟的数据中心。

“虚拟化逐渐成熟,数据中心各物理设备被逻辑成虚拟设备,实现一台设备到一个集群里资源的共享和调度。随着网络虚拟化和存储虚拟化技术的出现,软件定义从单独的服务器设备,发展到软件定义的网络,软件定义的存储。再结合云数据中心管理调度,就可以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邓兴说。

对最终客户来说,使用DC2中的虚拟数据中心比过去使用物理的数据中心更便捷。最终用户不用关心物理资源的位置,只需提出对数据中心服务质量的要求,包括安全、可靠性,网络带宽、计算能力等。“根据要求通过统一的策略和算法得出资源分配调度的方案,然后把对应的逻辑资源池的资源分配给客户。客户在使用整个虚拟数据中心的过程中还可以对资源能力进行调整,也可以自由地安装应用和软件。”

邓兴进一步说:“这个虚拟的数据中心包含计算、存储和网络这些单元的能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网络连接关系、安全管控关系,还有管理维护的能力。”

“物理数据中心是一个有较长生命周期的基础设施。对于企业CIO,DC2最大的价值是数据中心IT基础设施资源管理和效率。”邓兴提到,面对不断增长的IT需求,DC2能够帮助企业摆脱传统数据中心机房建设和管理周期的问题。“DC2不是把现有的物理资源推到重来,而是在现有物理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云计算、SDN和数据中心软件管理的能力,和一小部分硬件,把分散的物理数据中心整合成逻辑的资源池来支持IT应用,实现对数据中心资源治理变革,提高了客户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保护用户的投资。”

开放合作是华为DC2的基因

IT变化之道,映射到技术上是融合,映射到产业上便是开放。DC2在最初的设计上就考虑到平台的开放性。邓兴介绍说,DC2在设备层、云操作系统、业务层都是解耦的,这样做同时也是为客户考虑。例如统一的云服务平台,除了支持华为的FusionSphere以外,还可以接入第三方的公有云,通过对接可以让用户在业务负载峰值期间使用公有云资源,帮助节省客户投资,提高客户自有资源的利用率。2013年11月,华为成为OpenStack基金会金牌会员,这是中国厂商首次获得这一殊荣。华为也是Hadoop的领先贡献者,在许多国际标准组织都担任重要职位,比如DTMF、ONF等等。同时华为数据中心管理系统ManageOne可以兼容业界主流厂家的云操作系统和中间件。

邓兴说:“华为在云数据中心主要是聚焦在云数据中心的IT基础架构平台领域,如云数据中心的操作系统FusionSphere就是研发投入的重点,其他的应用软件和行业相关软件和设备,则是通过广泛的合作伙伴进行集成测试,构建起云数据中心上的生态链。”

华为在企业业务上坚持“被集成”战略,IT产品线专注IT基础架构这一层,对上层应用和行业专用系统,通过与合作伙伴合作提供解决方案。截至2013年底,华为数据中心产品线共有400多家合作伙伴,邓兴强调:“DC2是华为整体的云数据中心框架,只要是华为云平台上能够兼容或者合作的方案,在DC2都是可以支持。”

DC2聚焦政企和电信运营商客户,提供灵活的方案组合

谈到DC2的使命,邓兴首先概括了面向未来IT基础设施的三种应用场景:

第一种针对中小型企业用户,它们依赖公有云,华为为这样的客户提供了能够接入云端的一体化MicroDC解决方案:一是客户的主要IT能力来自公有云;二是客户从安全和性能的考虑,需要将一部分IT系统放在本地。这种分布式微数据中心的方案可以是一个柜子甚至是一个盒子,如FusionCube这样的一体机产品形态。

第二种针对政府和大企业,它们会把非核心的IT基础设施以公有云或者托管的方式来实现。例如美国政府IT基础设施的新建基本上转向云托管,只保留核心业务系统在内部机房。华为针对这样的客户不仅能提供对内的运营服务,还能够接入公有云进行弹性调度构成混合云的解决方案。

第三种针对运营商,即那些能够把IT基础设施作为云服务提供给企业客户的运营商,包括传统的电信和IDC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华为将会为电信和IDC运营商提供完整的公有云解决方案,为互联网公司提供支持分布式部署的IT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由上述三种场景不难看出,能够完整地发挥DC2能力和价值的领域,将是政府、企业和运营商大客户,华为DC2的发力点也正在这些客户身上。

篇4

施耐德电气全球高级副总裁、APC大中华区总裁黄陈宏博士表示:“在云计算和大数据时代下,能源困境和数字化、智慧城市的推进共同催生了能效经济这一新的经济增长模式。能效云起源于信息技术和能源技术的融合,而高可用、灵活可扩展、易于管理、高效的数据中心是能效经济的基础,成就了能效云,更推进了云能效。目前中国的数据中心建设已经初具规模,但依然面临规模扩大、结构日益复杂、数据承载量高以及不断上涨的能源成本等新的挑战,其未来发展还需要更为明晰的方向。施耐德电气将与各方精英强强联合,聚焦云就绪和云持续,致力于提升数据中心的速度、性价比和性能,推动数据中心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发展,共同勾画云计算和数据中心行业的未来发展蓝图。”

为了适应能效经济下构建能效云、提升云能效的新要求,施耐德电气一直致力于为数据中心的全生命周期提供全面而一体化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让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构建和运营变得更加快速、更高效、更加可扩展,以及总体拥有成本更低。帮助用户轻松解决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而将精力集中到其核心业务领域。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和客户需求,施耐德电气在此次峰会上推出了一系列全新举措,涵盖产品、解决方案、服务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其中包括:

Galaxy VM不间断电源――是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与工业应用能效管理解决方案的关键组成部分,采用创新的施耐德Econversion超级能效模式,效率高达99%,具有高可用性、跨平台、易安装、易配置等特性;

InRow 2代行级制冷――新一代紧靠热源的创新制冷产品,可随负载的变化而调整制冷量和风量,既满足制冷需求,解决了高热密度问题,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制冷能耗;

预制模块化解决方案――显著简化了规划、设计、建设数据中心的过程,使得数据中心的部署更快速、更可预测,同时具有与业务同步扩展、高安全性与可靠性等特点;

基础设施运营服务――能够最大化设施的可用性和最小化停机的风险,使企业管理者能够避免宕机带来的损失并专注于其核心业务。帮助数据中心运营人员降低总体拥有成本,并在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中持续进行运维、监控和优化;

篇5

“2016年度中国优秀数据中心评选活动”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信息通信专业委员会、中国数据中心工作组(CDCC)主办,旨在促进数据中心行业规范发展,发挥行业导向作用,提升数据中心优秀产品价值,强化行业榜样力量。评选结果及颁奖典礼在11月15日、16日为期两天的2016数据中心年度论坛期间举行,论坛聚集国内外近百余位顶级数据中心专家,聚焦行业发展趋势及技术走势。施耐德电气数据中心技术专家石葆春出席论坛,就数据中心行业的重要技术发展趋势发表主题演讲,并介绍了施耐德电气从新一代的智能化配电系统、电力模块、UPS电源的超级旁路优先模式、四电平逆变器、锂电池兼容技术,到高水温行级空调、间接新风+水喷淋的自然冷却系统,以及独立于机柜的通道封闭系统、带自我优化功能的DCIM数据中心运营管理系统、多样化的MDC微模块方案等众多为行业带来变革的创新产品与技术。

作为业内领先的数据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施耐德电气致力以创新精神引领并推动数据中心和配电领域基础设施的技术发展与行业变革。

用于数据中心的StruxureWare软件是由施耐德电气开发的集成DCIM套件,包括数据中心运营、控制和管理的所有模块,在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的布局内实时显示设备故障和数据,并为如何解决故障提供建议。可多层次满足特定用户对与容量和变更管理、能源成本、能源效率和IT优化可选模块的特殊需求。

兼具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的创新性数据中心低压配电解决方案ibusway智能母线解决方案,是施耐德电气为充分满足数据中心客户在低压配电产品可用性、节能性以及灵活扩展性等方面的需求定制化开发,针对数据中心从变压器低压侧至IT机柜内配电单元的端到端的全母线系统解决方案,能够完美满足新一代数据中心灵活分配电力、易于安装、拆卸、扩容的应用要求。

Actassi 系列是施耐德电气为楼宇及数据中心而设计的结构化布线解决方案,具有超强适用性,可以为各类建筑的网络连接奠定基础,为用户提供高速可靠、灵活管理的结构化布线解决方案,全面保障数据中心网络传输的高速与可靠。

施耐德电气专注数据中心建设领域多年,其前瞻的技术创新以及丰富的经验吸引来自不同行业的客户和合作伙伴不断积极开展合作,凭借业内最完整的产品技术与行业解决方案,以及全生命周期服务,施耐德电气在全球范围内收获无数引以为傲的成功案例。

河南中原云大数据中心,总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是国标A级,T4标准建设的云计算服务中心,可容纳2万架标准机柜。作为该省唯一政务云平台,这一项目对于推进河南省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原云大数据中心项目中,施耐德电气作为咨询顾问方参与了整体规划设计与建设施工,充分利用客户现有资源成功降低初期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并创新性的采用分布式能源技术,实现热电能源的综合利用,帮助客户实现整体能耗降低30%。

天津南开大学数据中心作为南开大学新校区的唯一信息化平台,施耐德电气为其提供了从前期立项设计、施工落地的整体解决方案到全生命周期支持,配电架构采用ATMT方案,开拓了数据中心配电系统设计的新型融合应用方向,创新节能新技术和模块化热插拔英飞理念,实现快速实施与运维。模块化UPS配电系统和模块化预制冷水机组撬块在有效缩短设计和安装流程的同时,也助力客户实现绿色节能目标以及未来扩容的需要。目前南开大学数据中心已经成为全国高校机房的样板案例参观中心。

篇6

对于企业而言,如何让数据中心变得更加灵活,同时降低能耗与运营成本,已经变成了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难题,云数据中心的出现无疑是解开这些难题的新出路。

作为云计算基础设施整体解决方案提供者,天地超云公司(以下简称天地超云)结合其全球首创的高温节能服务器、绿色高效的云存储系统和数据中心智能管理软件,形成了领先的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天地超云是中国领先的云计算服务器和云基础设施的供应商,致力于打造中国云计算服务器的第一品牌,凭借云服务器、云存储、云管理平台以及云安全技术,为用户提供云计算基础设施的整体解决方案。

天地超云云计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以超云高温节能服务器R9160-G9、集群统一存储系统XS5000和iCenter管理软件为基础,打造绿色节能、智能管理的云计算数据中心。

传统服务器对数据中心的温度环境要求非常高,一般环境温度范围在20℃~25℃,这就需要采取制冷手段到达温度要求,能耗高等情况普遍存于数据中心。据统计,2012年全球发电量225043亿千瓦时,数据中心消耗就占去2%左右,对数据中心进行革新,降低数据中心能耗比已经刻不容缓。

篇7

甲骨文

举措:2010年12月14日在北京成立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心。该中心将展示最新创新,并提供全面的、支持全套云计算技术的解决方案。北京甲骨文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心是甲骨文公司在亚太地区为云计算创新建立的第一个平台。

惠普

举措:惠普和微软将在未来三年共同投资2.5亿美元用于简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环境,并推动云计算的发展。

Juniper

举措:2009年5月制定针对数据中心应用的“层云计划”。这个计划包括六个部分:数据中心管理器、存储、计算、多层应用交付、应用设备和网络,旨在构建一个能支持数万个千兆位以太网端口的、平坦的、无阻塞的数据中心架构。

IBM

举措:2011年1月25日表示与润泽科技合作在河北廊坊建设云计算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预计2016年完工,占地面积超过620,000平方米;为无锡加强其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并搭建基于IBM云计算基础架构的三大云计算服务平台,即商务云平台,开发云平台以及政务云平台。IBM全球最新的云计算容量预算解决方案也将应用于上述三大云计算服务平台。

中国移动

举措:规划了7个IDC中心作为中国移动集团“数据业务及企业精品工程示范基地”,这7个IDC是全国最重要的移动内容枢纽中心。

中国电信

举措:2011年1月中国电信四川西部信息中心正式投入使用。

NEC

举措:2010年8月31日与东软集团及其旗下的东软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在中国市场展开云计算服务业务签署了合作协议。

阿里巴巴

举措:2010年8月,阿里巴巴入驻杭州的数据中心。

腾讯

举措:腾讯在云计算方面将在天津滨海新区建立亚洲最大的数据中心。

中国联通

篇8

OCN框架为不同类型的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传统数据中心、虚拟数据中心以及非虚拟数据中心――提供了多样化的解决方案。为支持OCN新愿景,Force10推出了新产品以提供更高水平的端口密度、性能以及灵活性,这不仅便于数据中心灵活选择核心与柜顶(ToR)层的构建方式,还提供了一个自动化框架以确保以更低的总拥有成本(TCO)进行经济有效的部署和管理。

Force10OCN架构将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发展演变,现在它包括三个关键要素:

1 开放式架构:OCN采用基于标准的开放式架构,可实现与竞争对手产品的互操作性,从而使用户能够灵活选择其数据中心核心和柜顶(ToR)层的构建方式,是整个体系的基础核心。这些开放式架构又包含以下一些新的模块:

(1)Z9000分布式核心交换机:

数据中心所有者以及数据中心运营商无论在构建大型或者小型基础设施时,都希望其所构建的数据中心能够更快、更具可扩展性,并且一如既往的希望能够实现更低的能耗并减少空间占用需求。新型应用以及流量模式的出现(从北/南到东/西的流量)正在推动对新型核心架构的需求。另外一种发展趋势是“集装箱式”的数据中心,即众多的云数据中心分散在不同的地理区域。

z9000交换机不但能够提供2.5Tbps的交换能力,以及业内最高水平的高性能和可扩展性,而且Z9000还专为“主干加分支式”(1eaf-and-spine)的架构而设计,其分散式核心架构可实现从2TB到160TB的扩展,并且时延只有3微秒。z9000的功耗仅为800W,只有业界竞争产品功耗的1/20,是业内最环保的10/40GbE核心交换机。同时也是迄今业内体积最小、价格最便宜的核心交换机。

“数据中心运营者需要全新的方式来满足不断变化的流量要求,并且一种产品并不能满足所有需求”,Force10首席市场官Arpit Joshipura表示,“z-Series产品允许用户以自己的方式来设计数据中心架构,并以前所未有的价格成本优势来构建速度更快的数据中心。”

(2)全新Z9512集中式机架交换机:该新款半机柜交换机可提供9.6Tb的交换能力。

(3)S7000开放式云交换机:

无论是构建云基础架构还是传统数据中心,所有的数据中心管理者都在寻求实现更高水平的集成以加快数据流传输、消除不必要的应用、交换机、电缆以及功耗相关的支出、并提供更高的应用灵活性。S7000是下一代三合一(3-in-1)柜顶(ToR)交换机,集交换、存储和应用处理为一体。由于可以直接在该款交换机上运行第三方应用程序,S7000能够在柜顶(ToR)提供最新最高水平的融合性和灵活性。例如,通过采用应用模块,用户可以通过直接设置交换机(基于标准的或者定制的)来获得更广泛的功能,包括负载均衡、防火墙、数据包嗅探、缓存等,而避免了要实现上述这些功能对外置服务器或者存储设备的依赖。

“数据中心运营商希望最大化柜顶层(ToR)的聚合水平和整合能力,S7000则可提供比其他任何系统都丰富的聚合功能”,ArpitJoshipura说道,“我们相信S7000代表了更高效数据中心的未来。”

(4)新FTOS高级软件:具备全新的功能,如可支持TRILL(多链接透明互连)、DCB(数据中心桥接)、EVB(以太网虚拟桥接)和VEPA(虚拟以太网端口聚合)。

2 开放式自动化2.0(OpenAutomation 2.0)

开放式自动化框架OpenAutomation Framework 2.0,是对其原有开放式自动化框架的重要扩展。Force10开放式自动化框架是基于标准的网络自动化解决方案,旨在优化数据中心网络的性能和效率,并为基于云的服务奠定基础。“开放式自动化”通过利用Force10操作系统(FTOS)模块软件中全新的“开放式”要素来提高数据中心网络结构参与自动化、策略驱动、实时性工作负载分配的能力,以响应不断变化的应用与服务要求。“开放式自动化2.0”(OpenAutomation Framework 2.0)方案进一步增强了这些功能,并首次推出了DevExchange开发社区和用于公开分享智能脚本(SmartScript)的ScriptStore。Force10还通过支持端口规范(port profile)、EVB/VEPA和HyperLinks功能,进一步增强其“开放式自动化框架”。Force10“开放式自动化”解决方案借助其技术联盟合作伙伴计划,目前已有超过25个与数据中心有关的技术合作伙伴。

“网络层面的自动化可帮助数据中心用户降低成本并减少人为错误。‘开放式自动化2.0’和DevExchange彰显了ForcelO不断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网络管理自动化功能的承诺。”Arpit Joshipura认为。

3 开放式生态系统一ForcelO通过与计算、存储、应用程序和编排(orchestration)领域的领先厂商和技术领先者合作,构建了强大的生态系统,从而确保了其OCN解决方案能够提供基于标准的互操作性。

篇9

一、华为“云、管、端”,助力教育信息化

云:华为为教育客户提供存储、服务器、数据中心、桌面云等全系列IT产品。云操作系统(Fusionsphere)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性价比业界最佳,能够实现端到端软硬件垂直优化,兼容多家虚拟化引擎和硬件,从而满足解决教育资源集中建设、总校与分校之间IT资源共享需求;融合一体机(FusionCube)实现了计算存储真正融合,内置高性能内部交换网络,完美支撑高性能科研计算、云存储、多媒体教室、数字图书馆应用;云桌面(FusionAccess)是端到端优化整合的桌面云,具有端到端系统化的安全设计、丰富的接入认证方式,低带宽,高网络容忍度,音视频优化,GPU直通的卓越体验,是校园办公协同、计算机上机室、电子评卷、多媒体教学等的最佳选择。

分布式数据中心(DC2)不仅可以大大提高IT资源的利用效率,还可实现数据中心之间的资源共享和统一管理、数据中心之间的容灾和备份。微型数据中心(MicroDC)将网络、计算、存储、安全、语音通信、远程管理集成在标准机柜中,实现3小时安装、1天上线敏捷部署,满足中小学、院系的IT信息化建设需求。

管:华为致力于面向教育客户提供全场景的网络承载及安全解决方案,包括光传输、骨干路由器、企业出口路由器、防火墙、流量整形、行为监管、多业务网关、园区及数据中心交换机、无线WLAN、XPON接入等产品。在CERNET骨干网、区域教育云网络、校园网精细化运营、无线校园、职教及普教校园网等多个场景均有成熟的解决方案及实际应用。

端:华为面向移动学习提供系列化MediaPad、面向校园安全的高清视频监控摄像头、面向协同办公提供的高清视频会议终端及客户端软件平台。基于需求深度定制的平板电脑课取代课桌上的书本和学生肩上的书包,成为电子书包,助力智慧课堂的各类教学应用。高清摄像头的全高清全智能保障校园安全。而高清的视频会议终端使得远程教学成为可能,促进区域教育公平化,使得偏远地区的孩子也能享用优质老师的面对面辅导。

二、华为智慧教育解决方案,助力教育信息化

顺应第四波教育信息化建设浪潮的发展趋势,以“网筑数字校园,云播智慧教育”为核心理念,华为凭借在教育行业多年的深耕、对校园客户需求的深入理解,在整合“云、管、端”ICT产品基础之上,推出“智慧教育云”、“智慧校园”、“智慧云课堂”、“移动书包”四层次的智慧教育ICT解决方案。

智慧教育云解决方案:以华为服务器、存储、网络、云操作系统、数据中心为基础,集成业界领先的教育软件供应商,构建一个整体的、可部署的教育云数据中心、教育云网络解决方案,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让更高效的教育管理服务成为可能。

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以万兆校园骨干网络为核心,提供有线无线一体化校园覆盖、泛在无线宽带、校园精细化运营、校园网络泛在安全、IPv4/IPv6平滑演进、校园网络可视化管理中心、校园安全视频监控、校园网络及能耗节能管理、教育E卡通、校园办公协同、视频会议等解决方案,可满足校园学习、科研、办公、生活、管理、节能、服务方面的需求。

智慧云课堂解决方案:教室作为教学的重要场所,在第四波教育信息化大潮中,正在从多媒体化向智能化升级,颠倒课堂教学模式日益普及。华为为此设计了PI3教学活动模型及SMART教室信息化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推出以云计算为核心架构,以物联网使教室智能化,以专为智能教室设计的“四合一“教室云边界(CCE),资源下沉、提升教学体验的校园云边界(SCE),简化运维管理的智能管控中心(COC),预集成教学应用平台的云课堂中心(CCC)为核心设备的智慧云课堂解决方案,满足网络课堂、远程课堂、颠倒课堂、网络教室、移动学习等教学应用场景需求,助力教学模式变革。

移动书包解决方案:提供从学习终端(电子书包)、到网络安全接入策略、终端设备管理,到电子教本内容平台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以实现教学内容实时共享,教师有效监控课堂,即问即答的互动式教学;通过增加学习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自学能力。

三、开放协作,共筑未来智慧教育生态

篇10

几年前,Novell经历了一次成功的转型。2007年的《中国计算机报》曾经这样写道:“对于Novell来说,Linux犹如大旱时的一场雨露。如果没有Linux,Novell的命运可能不会是今天这样。”在拥抱了SUSE Linux之后,Novell重新焕发生机。

此次,Novell中国云计算大会上,Novell再次提出转型――从操作系统厂商转型成为云计算解决方案提供商。“现在大家全部都在讲云计算,Novell云计算的想法就是IWM,这是Novell云计算的一个策略。我在今年年初跟我的团队讲,我的任务就是要把Novell中国从一个操作系统的厂商升级成一个云计算解决方案的厂商,这是服务中国的一个策略。”Novell东亚区总裁张先民说。目前厂商扎堆云计算,虽然Novell的云计算战略是否能赢得市场认可还有待时间考量,但Novell显然是有备而来。

半年前,Novell就了自己的云计算解决方案――智能工作负载管理(Intelligent Workload Management,IWM),这个解决方案将Novell的产品,从Linux到身份管理到虚拟化软件整合到一起,为云计算平台商提供解决方案。尽管有一些厂商也提出了类似的工作负载管理方案,但Novell总裁兼亚太地区总经理MaartenKoster认为Novell IWM有优势:“说到IWM,我们的竞争对手也许有部分类似的产品,但只是某一个功能、某部分相类似,比如他们有做灾难备份的系统。就目前市场而言,没有哪个竞争对手能够推出像Novell这样全套的解决方案。另外,即便我们的竞争对手每一个单独的工具都有,但是他们这种工具的整合性,尤其是无缝的整合性方面就不如我们全套的产品,因为我们有一个身份识别管理系统,它就像一个胶水一样把各个功能模块严密无缝地黏合在一起,这是我们竞争对手所不具备的。”

为什么Novell提出IWM呢?CIO现在面对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情况,既有物理环境下的数据中心,也有虚拟环境下的,同时还会有私有云、公有云环境下的数据中心,对他们来说需要有一个全方位、整合的解决方案,能够在各个不同的环境中进行灵活的管理。他们希望的就是能够把现有的技术整合起来,包括虚拟环境的管理,还包括各种身份认证的识别系统。

工作负载这个词要如何定义?MaartenKoster说:“我们需要不同的工具提供一整套的解决方案来覆盖每一项工作的生命周期,能够做到安全的管理,也能够使各个业务的资源得到整合。而现在的数据中心环境复杂,有物理的,有虚拟的,怎么样能描述一项工作,必须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词汇,我们叫做‘工作负载’。”

“这个工作负载必须是聪明的,不能像以前那么傻瓜的,所以我们Novell提供一整套的方案就叫Intelligent workload management,Novell最先提出来这个观念。”张先民说。

腾讯是Novell大力推广的一个用户案例。因为资源有限,腾讯IDC的一些业务和服务受到了限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决传统业务部署和管理造成的弊端,腾讯利用Novell的配有Xen Virtualization的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和Novell PlateSpin Orchestrate,打造所需的虚拟化和数据中心引擎。腾讯还将采用Novell的智能工作负载管理解决方案,包括PlateSpin Workload Management,打造架构灵活、易于扩展的IDC云平台,使IDC用户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更迅速、更简单地构建、购买和运行业务应用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