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产业化范文
时间:2023-04-01 17:20: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育产业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体育已成为一门新生的产业
环顾当今世界经济领域,体育作为一门新生产业早已迈入市场,它以独特的魅力和广阔的市场引起经济界的高度重视,在世界经济出现下滑的今天,国际性的环球体育发展集团却日新月异,经济增长呈直线上升势头,以体育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各种名牌产品涉及各产业,誉满全球,创造出惊人的经济效益。
由于体育具有健身、娱乐、消闲、竞赛等特点,吸引着数以亿计的人们亲身从事体育运动和观赏体育比赛。体育用品、练习器戒、场地设施等生产得以极大的发展,通过组织竞赛出售电视传播权、广告权、发售门票、发行纪念币、体育彩票等直接获得较大收入。国际大型竞赛吸引众多的外籍观众,大大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曾在第二十三届奥运会美国实业家尤伯罗斯运用经济规律进行组织,以其出色的经营管理使该届奥运会赢取1.5亿美元的直接效益,使举办奥运会“名利双收”,而成为各国倾力争办的重要活动,国际奥运会、国际足联、国际田联等均因经营方面成为国际组织中的财团大户,其势力范围内的号召作用甚至超过联合国。前几年,美国职业联赛、意大利职业足球联赛,其产值占本国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左右,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我国足球甲A职业联赛在起步近两年,便成为继股票热、房地产热之后。第三大投资热,各赞助商尝尽甜头,从中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体育是发展经济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的时代,我国正在深化经济改革,已由过去的计划经济迈入市场经济,聪明的企业主和商人盯上了一切有影响的体育活动,他们懂得在目前这样一个信息时代抓住信息就抓住了效率,抓住效率就等于抓住了金钱。举世瞩目的奥运会,被商人们称为巨大的“国际贸易市场”、空前的“商品展销地”,它是企业家和商人争夺的领地、推销商品的 “天赐良机”。企业家们在体育比赛中为其公关,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充分扩大企业的影响,树立企业的形象,给企业带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加快体育产业化步伐,促进体育事业发展
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在成为中国体育发展的加速器,在今后的五年时间里,中国将先后迎来多项重量级的体育赛事,中国体育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期,体育产业被企业界称为露天金矿,并预计每年2亿万人民币的巨大潜在市场,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但是,体育产业的市场化急需大批有体育经济运作经验,熟悉国际体育产业规划、流程、具备国际沟通能力又善于创意体育产业商机的优秀人才,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端体育产业人才,必将成为国内外体育产业巨头重要抢占的资源。
四、大力推进体育资源开发
体育产业化就是要把体育纳入生产领域,有意识的通过发展体育事业,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提高国民收入。怎样促进体育经济的发展,首先,要加大体育有形无形资源开发,策划包装,搜集体育产业资源信息,大力提倡全民健身,积极引导体育消费,加快发展体育休闲市场,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改变经营思路,优化资源组合,强化目标管理,提升品牌形象,采取专项卡销售、策划包装、广告推介、合理经营等方法,积极开展健身、娱乐、体育竞赛、文艺表演、体育用品销售、开拓经营思路、开展多渠道的运作方式。比如:招募、合作、资金运作等。坚持体育在学校体育、老龄体育、培养高级优秀体育人才的事业性、公益性,充分认识体育的产业性和积极广泛地开拓和发展体育产业、体育旅游和体育用品工业。妥善调整体育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急需的发展体育产业的管理部门,增加发展体育产业的专门人才。
五、以体育产业振兴目标,全面繁荣体育市场
近年来,体育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发展体育产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体育为人民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加强体育产业政策研究,兼备成立体育产业协会,举办体育场馆改革发展论坛,加快体育场馆的开发开放,提高体育场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办赛水平,组织策划大型活动,充分发挥现有的体育场地资源和管理人才优势,积极申办、探索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赛事,加快培育体育竞赛市场,着力打造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有一定上座率的传统赛事、品牌赛事,以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扩大趋势。继续开展体育产业培训,指导体育产业开发,促进体育有形无形资产增值,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积极培育体育消费市场,建立形式多样的体育俱乐部,整合、盘活各类体育资源,完善体育资源信息和资源制度,推进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用品市场的繁荣发展。
六、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成都;高校;体育产业
(一)成都市高校体育产业供给市场分析
1.成都市高校体育产业特征分析
体育产业即指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为群众提供各种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随着《1995年至2010年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的颁发实行,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中国的体育产业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逐渐成为中国新时代的朝阳产业,其性质也由原有的事业福利型逐渐向产业公益型转变,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之一。
成都市各高校体育产业以公益性为主,高校体育产业主要是面向学生,供学生学习体育相关知识的场所,为学生服务。
2.成都市高校体育产业经营性质分析
我国体育产业应归于服务业,由市场消费的角度上分析,属于享受型和发展性消费[4]。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急需国家扶持,体育产业发展和培育体育市场的相关法规不够健全完善。高校体育作为体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产业化是体育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改革现有体育教育制度,使体育教育能够有更大的活力进行自我发展,并由事业型、公益型向经营型转变,是高校体育产业化的必要过程。现阶段的成都市高校体育产业应是一种为体育教育提供相应支持和保障的各种产业。
3.成都市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规模分析
由于当前高校体育产业领导者意识还处于相对落后阶段,思想不够开放,并受国家体育产业整体发展水平的限制,高校体育产业的发展现在尚处于起步阶段,成都市高校体育产业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体育产业是真正的朝阳产业,以世界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为例,20世纪80年代,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已经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在各大行业的总产值排名中占第22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就已经超过了3000亿美元。在体育产业发达的西欧、北美和日本等国家,体育产业已经是其国内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早在2000年,全球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就高达4000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0%的速度稳定增长着。英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总产值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5%。
4.成都市各高校对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的利用状况调查
体育场馆主要是为满足运动训练、群众健身娱乐和运动竞赛的需要而修建的各种运动场所,一般包括各类体育场、馆和游泳池。高校体育场馆是高校固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教学提供服务的场所,是体育教学、训练、开展课外体育竞赛和课余活动的必要场地。在调查中发现,成都市高校大学生多数对校园运动场馆的适当收费无法接受,宁愿不活动也不进收费的场馆。与发达国家相比这样的体育消费观念是比较落后和消极的。现阶段成都市体育场馆资源最大的特点就是浪费和短缺并存,而影响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现有体育场馆的合理利用状况。成都市各高校若能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资源的优势为社会服务,会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并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调查得出以下几点:
(1)高校体育场馆资源软硬两方面的环境会对体育场馆的利用情况产生较大影响。
(2)高校针对不同类型的体育场馆的服务情况各有不同。
(3)高校环境越好并且建筑规模越大,体育场馆类型就越丰富多样。
(4)成都市各高校的经营思想和场馆条件两方面对体育场馆资源开发的赢利状况有一定的影响。在体育场馆的建设情况上,其学校地理位置越好、规模越大越有利于赢利。建有稀缺性体育场馆的高校,其体育场馆的经营效益较好。在经营思想上,其开放的运动项目选择合理、价格低廉的学校,能取得一定的收益,在此基础上相关服务人员配备齐全并且经营方式多样的的高校,其经营效益能在维持收支平衡的基础上获得较好的收益。
5.成都市各高校管理者对高校体育产业的认同度分析
成都市各高校把学校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一般都安排给高校后勤部门或相关体育学院进行管理,在体育产业管理过程中高校领导者并未细致的对相关管理体制和运营方案进行过讨论,仅是制定了一定的书面文件和制度,并安排相关方面的负责人管理,但分工不够明确,人员管理不够到位,缺乏相关专业的专业性管理人才。
(二)成都市高校体育产业消费市场分析
1.成都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目的分析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生活质量和消费观念也与时俱进,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有好的、积极的一方面,也有坏的、消极的一方面。从表2可以看出成都市高校学生把健身作为体育消费的首选目标占学生调查人数的40.82%。放松休闲和追求时尚,也是大学生选择体育消费的另一重要目标,分别占调查人数的25.63%和23.89%,这同样反映出了现代大学生追求生活质量,追求时尚,放松休闲的高档消费心理的现状。
2.成都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方式分析
随着居民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体育消费的形式、内容也逐渐变得多样化。按体育消费品的状态来分,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实物性体育消费和非实物性消费[10]。实物性体育消费的种类多种多样,包括运动器材、运动服装、报刊、体育彩票等。在调查中显示在实物性消费中,成都市高校大学生购买运动器材和运动学生服装的大学生占比例较大,分别占28.62%和32.56%。大学生购买报刊及体育彩票也占有一定比例,分别占13.45%和9.87%。非实物性体育消费是大学生体育消费中的另外一项重要内容,从大学生所处的消费环境和体育俱乐部自身的特点来分析判断,现今大学生要想通过有限的体育消费获取最大的身体收益的合理选择既是参加体育培训班或体育俱乐部,这也将是今后大学生体育消费中一种最重要方法。
3.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内容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按照专业、性别、所学专业、家庭经济状况等不同条件,对大学生各项体育消费在个人体育总消费中所占比例进行分析后得到表3。表中运动技能学习不包括大学生所交学费中所包含的正常学校体育成本由表3中可以看出成都市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多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支出主要表现在购买体育服装上,在其它各项上的支出是比较少的。首先,在性别方面分析男、女大学生的各项体育消费在个人体育总消费中的比例基本平衡,男大学生在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方面所支付的费用明显低于女生,表明男大学生的有偿健身意识较差,女大学生的意识较强。然后在各种家庭经济状况的比较中显示,富裕家庭的学生其体育消费比较随意,消费较高,中等家庭的学生其体育消费比较合理,会有较强的针对性,而贫困家庭的大学生体育消费受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其体育消费较少,相关健身活动参加较少。再者文科和理工科大学生虽有专业之间的不同,但在体育消费方面的差异却较小,基本符合当前大学生的正常体育消费规律。
参考文献:
[1] 冯晓峰.产业化:高校体育的选择 [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15(6):1-2
篇3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sports population status and different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researches on the area masses living habits and consumption structure using literature data method and the actual inspection method. And on this basis, it puts forward that we should in time adjust area nationality tradition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tructure, hoping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y basis for national sports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对策研究
Key words: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industrializa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5-0299-02
0 引言
湘鄂渝黔地区是在整体上比中东部地区发展较慢的区域,在资金、人才、基础设施及文化体育等方面都没什么优势。例如市场框架形成,但产业化处于低水平层次;西部民族传统体育开发不独立与创收的模糊性;西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不均衡、开发结构不合理;西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没有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西部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发展领域不断拓展,管理相对落后等种种原因使本地区体育产业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作者从以下6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能为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1 民族传统体育科学理论体系建立——产业化发展基础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有一个缺陷十分明显,即没有系统的、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理论,民族传统体育产业朝着积极的方向蓬勃发展要以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为基础。所谓的科学理论体系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导上投入更大的力度,使政府政策的导向作用有效的发挥出来。二是使民族传统体育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当下,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体育事业的发展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政府应加快转变职能,从“办体育”转变成“管体育”。由政府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公司,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负盈亏。体育主管部门,对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经济组织和设施的宏观管理形成一定体系及有效的调控手段。体育主管部门通过其积极的干预和控制以达到保证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目的。
2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自身改造——产业化发展的内在需要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价值取向越来越趋向于实用、易学、有趣、简洁、高效等。只有当我们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面临的社会危机时,才能将新的内容加进其未来的发展中,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现代文化发展理念和科学技术手段对民族体育器材设备进行改造和武装,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使其逐步走上与世界体育接轨发展的道路。如广西田阳舞狮,利用科技工具加大狮子过天桥、狮子上金山等表演的保险系数,使其更具刺激性与观赏性。比如射弩的弓、高脚马等民族传统体育器械改用铝合金或碳钢,使其更具竞技性、安全性与审美感。所以,我们还要科学开发我国现存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对其进行深入的加工和改造。现在我国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比较原始、自然、粗糙,没有什么创新点,不容易让国内外游客参与其中。若不开展科学开发,这些资源就浪费了,而不能变成可贵的经济资源。因此,可以民族传统体育商业化产品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完善程度为依据,将其逐步在市场上推广。还有对西部民族传统体育的商业开发,不应只局限于短期的经济效益,而应关注少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保留优秀的文化内涵,抛弃落后的、不科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商业化的包装,促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3 民族传统体育设施建设——产业化发展的主要载体
篇4
1分析与讨论
1.1体育产业化是体育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体育经济功能的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成为产业的历史虽不足百年,但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产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目前全世界体育产业产值在4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1997年我国GDP产值的一半。论文百事通我国的体育产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以活劳动的形式向全社会提供各类体育服务的行业,以满足社会的需要。包括实物产品(体育用品、体育器材、体育服装鞋帽、运动食品饮料、体育仪器设备、体育场馆建设等)和非实物产品(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旅游、体育媒体、体育彩票等)。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后,我国体育产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进程迅速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产业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大,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不断深入,体育产业的领域正在不断的拓宽,规模逐渐扩大,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消费热点和投资焦点,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1.1.1体育产业是体育体转变的客观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前,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经费都来源于国家政府的财政支出,这对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积极作用。但80 年代以来,体制的改革和开放的深入,特别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给体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首先是资金问题。但80年代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体育的需求量增大,虽然国家也逐年加大了对体育事业的投入,然而,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体育健身娱乐活动方面的需要。其次,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我国体育管理体制也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旧体制束缚了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改变这一体制和思维模式,体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特别的是市场经济的要求。把体育推向市场,由全社会办体育,把体育从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是我国体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不可避免的发展之路。
1.1.2 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完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过度后,有效需求不足是制约市场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要刺激消费,就必须开发新的市场,或向消费者提供新的产品。而体育消费作为弹性较大的、或者说是向民众提供文化精神产品的消费,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精神享受和追求健康的需要。作为新消费热点的出现,体育产业可带动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
1.1.3 体育产业化更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
我国人口多,而体育市场的设施落后,加之本应向民众开放的公共体育设施因各种原因大多不对群众开放,使人们的健身活动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保障。此外,随着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消费出现了层次变化,单一的传统的体育服务难以满足大众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式上的消费要求。
1.1.4体育产业化是国际化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一体化,全球化,体育产业和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外体育产品的大举进入,对我国体育产业造成了威胁。以运动品牌为例,现阶段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物质要求的品位也上升。阿迪达斯、耐克等运动品牌在国内市场占了上风,如果这一市场我们不占领别人就会占领,如果我们不竞争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发展体育产业,不仅要我们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去占领本国市场,同时在条件成熟时还要进入国际市场,显示我们国家的经济实力。
1.2 我国城市体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外来品牌对国内品牌冲击大
目前在中国体育市场上立足的国外体育企业几乎涉及了整个体育产业。从体育用品业来看,耐克、阿迪达斯、锐步、彪马等国际品牌与李宁、康威等国产品牌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运动器械器材商品中,国外产品几乎占领了高档消费市场。因此中国体育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
1.2.2市场发育不完备,在主体产业所占份额小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在主体产业所占份额太小,还未形成支柱和优势。体育产业中部分产品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我国的体育企业规模偏小,发展缺乏可持续性,竞争力不强。体育用品企业中,小体育用品企业与大企业相比,企业的资源相对缺乏。
1.2.3市场法规不健全,经营管理不善
目前我国在体育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法规制度不健全,在管理上也存在着交叉、越权或不到位管理的情况,体育产业和市场中的行业标准也未出台,制度不健全,造成市场运行和调空机构不完善。不少体育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时常开发上缺乏长期的发展规划和有远见的措施,加上经营理念和营销手段的滞后,使本应利润可观的行业变得无太大吸引力。
1.2.4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产业化发展不协调
主要表现在用品业与彩票业不平衡;地域间的不平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出现了东部沿海省市体育水平高于中、西部,城镇发展水平也明显好于农村;同一市场内产品中篮球、足球倍受关注,在健身娱乐市场中,主要集中在健身、健美、保龄球、乒乓球等项目之上。
1.2.5 缺乏专门经营管理人才
与其它产业相比,我国体育界缺乏长期的经济工作的理论和实践经营,经营管理队伍较弱,决策者不懂市场,不懂经济,影响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2 改善措施
2.1国家相关部门和企业应该出台措施来保护国内品牌
把体育产业纳入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格局中,加以重视并推进其发展。国家和有关部门应该出台一系列的措施来保护我国的自主品牌的健康发展,企业、公司也应该有相对应的策略来确立、巩固自身的强竞争力,想尽办法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2.2加大投入,鼓励体育产业化发展
因地制宜,以梯度推进的方式协调发展体育产业。加大对体育欠发达地区的投入,推动这些地区体育水平的发展以促进该地区体育产业化进程。相关部门应该积极鼓励当地的体育产业化发展。
2.3建立健全体育产业相关法规、制度
目前,虽然有部分省、市出台了一些体育市场管理的法规,但覆盖面都比较窄,所涉及体育产业的方面还远远不够,并且层次较低,法律效益小。而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是,体育产业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同时,由于缺乏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体育产业市场运行不规范、体育市场发育不完善、体育市场中介机构不健全、市场主体不成熟等问题。所以,应该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国体育市场条件的基础上,建立和健全我国体育产业市场法规,及早出台各项有关体育从业的法规文件,从三个方面说出立法的出发点,第一,明确政府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其次,界定各类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最后,加强对体育市场的管理、监督和调控,并从宏观上制定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鼓励各种社会资金投入体育产业。最终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经营秩序,实现竞争、激励、规范、公平、高效、扶持与协调等多方面的有机结合,通过体育经济政策法规的健全与完善,打造一个良好的体育产业外部环境,使体育产业真正做到有法可依,保证中国体育产业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
2.4提高领导者的管理水平
管理者是国家政策、抉择的传达者和首先执行者,因此,在大部分时候他们决定了单位、部门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但由于管理者水平的不一,有些时候必然会出现一些“错读”现象,其后果是不言而喻的。有鉴于此,提高管理者的全面能力对体育产业化的发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后的工作要从探讨理论基础、评介国外相关经验、完善总体设计、分析实施难点等方面来对管理、决策者提供支持。
2.5加大宣传力度,有计划培养基层体育骨干
我国体育产业不仅要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还要适应加入WTO后与外国同行的激烈竞争,但由于宣传力度的不足和人才队伍培养的滞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形成了体育产业发展的瓶颈,严重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化的进程。因此,在加大对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宣传力度的同时还应该培养更多的专门复合型人才。依托现有教育体系,特别是体育院校应重视体育经营管理课程的设置和有关的专业教育,集中培养适应我国产业化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侧重从体育经营运行规律、现代管理知识、相关的法律法规三个方面进行培养,最终提高从业人员的经营素质和管理水平,建立起我国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此外,必须采取有效的政策和措施,积极从国外引进优秀人才,将那些懂经营,热爱体育的各种人才招聘到我国的体育事业中来,利用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为中国体育市场的发展作贡献,培养起更加开放的人才意识。
篇5
[关键词] 奥运会 经济价值 体育产业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应运而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行,不仅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向世界充分展示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提供了一个最广阔的舞台,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然而,作为新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体育产业,在我国刚刚起步,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不完全是有利因素。因此,如何趋利避害,认清并把握奥运经济的特殊规律,继而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一届名副其实的“最好奥运会”,认真分析历届奥运会的经济价值,寻求各国的经验和不足,尽快使我国的体育产业按照市场化的标准走上正轨。
一、历届奥运会的经济价值分析
从经济领域看,奥运会无疑为主办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成为举办城市乃至东道国经济发展的良好契机。举办奥运会的成功将带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直接拉动经济的增长。我国为举办奥运会的总投资将达到350亿美元,而国家的投资又会带动民间的投资,最终转化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1.对主办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
通过举办奥运会,主办国可以吸引大量的投资,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同时可以带动相关的服务行业迅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奥运会为主办国所带来的收入在奥运经济周期内呈现出平稳增长――高速增长――逐步回落的趋势,奥运会所带来的收益集中于奥运会举行前后的2~3年。
2.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举办奥运会对不同行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建筑、交通运输、贸易、金融等非货物贸易行业是举办奥运会的主要受益者,举办奥运会对农业、采矿、冶炼、机械制造等行业的影响几乎为零。
3.对提高就业水平的影响
奥运会的举办需要兴建和改造大量的体育设施和配套的城市基础设施,因此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奥运会期间大量的运动员和旅客也将带来服务业发展,历届奥运会在带动主办城市就业方面都发挥的重要作用。奥运会的举办将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
可以看出,奥运会将有助于举办国经济发展,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经济结构调整等棘手的经济问题。承办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意义不只在于奥运会当年,而是一个长达6~10年的高速增长期。
二、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北京申奥成功,将预示着我国经济可能以举办奥运会为契机获得更快、更大的发展,北京奥运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已下主要影响:
1.将促进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
申办奥运会的成功将带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直接拉动经济的增长。我国为举办奥运会的总投资将达到350亿美元,国家的投资又会带动民间的投资,最终全部转化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奥运会的举办还将刺激消费需求,这些大规模的需求将对北京的建筑、通讯、旅游等行业产生推动作用,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将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举办奥运会将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非货物贸易行业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加快北京地区乃至全国的阿差别特结构调整。鼓励非货物贸易行业的发展,举办奥运会导致国际间的大量人员流动、技术传播和资金转移,这与服务行业中的建筑、运输、旅游、金融保险、通讯广播等产业领域产生密切的联系,带动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升级换代。
3.将有助于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
筹备奥运会一般需要将近8年的时间,要兴建各型各类的大量体育场馆、交通设施、通讯、服务等设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这些都为举办国增长了就业机会,解决了就业问题。以往奥运会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举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的就业压力。据专家估算,北京奥运会将会带来200万个就业机会。
三、借2008奥运之机,开发人力资源,加大我国体育产业的投资,全面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的开发,使之形成产业化,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经济是体育发展的基础,体育的发展依赖于经济又服务于经济。体育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国富民强的晴雨表。中国体育产业如此迅猛发展,是中国人民的生产方式由体力劳动转向脑力劳动,由劳动型生活方式转向休闲型生活方式的大势所趋。体育产业是一个特殊产业,它是体育运动和产品制造、商业运作等密切结合而又有其自身发展规律的联合体,也是一种社会性极强、市场蕴量很大的产业。体育产业在很多国家已是GDP的重要增长点,但在我国毕竟刚起步,发展还在摸索之中。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给我们全面介入体育产业国际化提供一次重要机遇。我们必须珍惜这个机遇,结合我国实际,大胆创新,勇于开拓,与时俱进,迎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局面。
我国体育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体育产业却还在摸索之中,还没有找到真正的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体育产业的道路。尽管北京申办奥运会的成功能够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但“行百理者半九十”,更何况还有那些不利因素。所以,只有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来参与和关心它,并人真分析和审视其中的利弊得失,大胆借鉴和采用国外先进的体育商业化运作模式,提供更宽松、更合理、更公平的市场发展环境,我国体育产业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
参考文献:
[1]赵晓:奥运:正经济与负经济[J].经济内参,2001-16
[2]奥运经济也谨防泡沫[EB/OI].新浪网,2001-10-18
[3]John RM. The Economics of the Sysney Olympics[EB/OL].省略law.utas.省略
篇6
[论文摘要]我国的体育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发展经济和对外开放急需体育产业的大力发展。由于体育产业的特殊性质,多年来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不尽如人意,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而且还是一个现实的政策问题。
1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融合,即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环节的全球一体化趋势,是生产能力存量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活动,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三个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商品、资本服务和技术、人才等越过国界的流动量越来越大,这就为各国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创造了向境外寻求新市场和投资点的机会,也使得来自国外的竞争对手更容易进入各自的国内市场。与此同时,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技术的流入等因素,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在全球范围内出现明显的经济重心和市场分布转移的趋势,这些必然对各国经济以及一些重要的经济领域有着显著的多方面的影响,而正处于初级阶段的我国体育产业也必将受到影响。
2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体育产业现状
在我国,体育作为一项产业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我国的体育产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相继出台了6大类29项改革措施,大大加快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速度。体育从过去单纯的福利性事业正逐步发展为公益性产业,体育市场已初具规模。但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体育产业化才刚刚起步;从社会整体消费来看,体育消费所占比例还非常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2.1 地区间体育产业结构不平衡
由于受经济、社会、资源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社会呈现二元结构,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十分明显。体育产业作为各地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也表现出明显的二元结构,在东部,尤其是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体育产业成为社会投资的热点,发展十分迅速;而在西部,体育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东部和西部的过剩和短缺状态,使体育产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2.2 缺乏全球化条件下的政府宏观支持和引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体育产业有些是营利性的,大部分则是非营利性的公益事业。同教育、文化等事业相比,缺乏作为朝阳产业本应享受的优惠扶持政策,由于缺乏宽松的经济环境和条件,产业发展初期没有扶持保护政策,启动相当困难,这一发展态势使得投资回报率不高,影响了社会资本的投入,目前体育企业不仅没有享受优惠政策,而且部分娱乐性企业还承担着过重的税费。
2.3 机制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特别是政府在体育领域中体现的行政意志限制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国家把体育作为福利性的社会事业来办,导致体育产品难以进入市场,体育领域生产活动及生产要素处于垄断状态,体育市场的主体难以确定,市场处于封闭状态。政府体育主管部门的职能高度集中。单项运动协会,群众性体育社团的作用被淡化,社会办体育的热情受抑制。分散经营,各自为政,追求小而全,缺乏整体观念和规模效益,市场秩序混乱。这样的体制和机制安排是着眼于以满足政府需求为主而不是满足大众多样化个性化体育需求的体制,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也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2.4 法制滞后,市场规范化程度不高
目前我国只有一部作为体育领域基本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其他已出台的体育产业法规,大多是综合性的管理办法,对管理的每个环节和各运动项目的规定不细致,缺乏可操作性,也难以适应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发展要求。再者,由于体育产业在我国属于新兴产业,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体育产业实践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产业的管理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关调控机制尚未形成。
2.5 体育经营人才的缺乏和经营理念的落后
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管理的竞争。我国的体育经营人才严重匮乏。虽然我国的体育院校和部分高校的体育院系也设有体育管理专业,但这一专业主要是培养行政管理干部,而不是专门培养体育经营人才,使得体育经营的通才严重缺乏,体育经营理念落后,从而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 经济全球化给我国体育产业带来的机遇
3.1 加快国内的经济运行规则与国际接轨
这种接轨一方面意味着我们必须加快市场化进程,使经济运行的规则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另一方面,这种规则还必须与国际惯例一致,从而从深层次上促进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的制度改革趋势为体育产业制度的改革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随着大量国际资本进入中国体育企业,将带来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监管制度以及新的运行机制。从另一个角度看,即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进入是以外资为载体的,也就是说,我们要得到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必须提高吸收外资的能力。而制度创新无疑是提高这一能力的基础保障。因此,经济全球化为体育产业带来:体制改革的良好外部环境;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经验、监管制度以及新的运行机制;促进我们提高体育产业的竞争力;加速体育的产业化进程等有利因素。
3.2 将加速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的变化和资源配置的趋向合理将带来经济的增长,从而对体育产业形成一定的支撑和拉动。国家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将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惠的政策保障;而国际市场服务贸易的不断增长,则为体育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增强了体育产业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从而将吸引社会上的大量资金投入。体育产业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意味着体育企业将从主要由国家投资、产权结构一元化朝着非国有化和产权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体育产业将打破行业壁垒的局面。体育开始真正的社会化。
3.3 经济全球化将促进体育的人才市场进一步开放
国外经营、管理乃至竞技人才的涌入将弥补国内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部分运动项目人才的不足,有利于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迅速发育、成熟。同时,按照有关规定,国内优势运动项目的竞技人才也可以通过正常渠道合理、合法地转会或输出到国际市场。
4 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促进我国体育发展对策
4.1 创新体制,加强革新,提高体育企业的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我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竞争。而提高企业竞争力不仅是我们参与竞争所必需,也是吸引投资、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因此,一方面,应尽快进行企业体制的改革,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理顺出资人的权利与义务,加强企业管理;另一方面,应下决心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机构、实行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同时,对于体育产业而言,还应该进行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通过体制创新、打破行业垄断、减少行业壁垒,提高体育企业的竞争力,营造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
4.2 培育体育市场,扩大体育需求
引导和激发大众体育消费,确立一个新主题,倡导四个新观念:即以“体育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倡导健身就是素质、健身就是品位、健身就是发展机会、健身就是生活质量的新观念。树立体育消费健康、快乐、时尚的新形象。在识别潜在体育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培育、引导、造势等手段,将潜在消费者满足需求的愿望引向某种特定的体育产品,形成对该种体育产品的需求。要改革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尤其是高中和大学阶段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体系,大幅度增加休闲娱乐类运动项目技能教学的比重,把简易高尔夫球、软网、滑冰、野外生存训练等娱乐休闲类项目引入教学体系,增加现在和未来参与体育消费所必需的技能储备,不断地影响大家对体育的热衷度,培育体育市场,扩大体育需求。
4.3 不断培育体育品牌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体育用品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已为世人所关注。在当今世界产值超过10亿美元的体育用品排行榜上,前10名中美国占5个,日本占2个,德国、英国、瑞典各占1个。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外的产品将大举进入国内市场,面对这种压力,我们要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利用我们的无形资产,大力发展我们的国产品牌。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李宁、格威特、安踏、康威、双星、宝元”等品牌推向国际体育用品市场,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同时,要制定特殊政策,扶持我国的优势运动项目,开拓国际市场。武术、自由搏击、中国象棋要加大走向国际的力度;乒乓球、羽毛球、女足、女垒等优势项目要学习和借鉴nba的运作经验,开拓海外竞赛表演市场,提高这些项目在国际体坛的影响力。
4.4 大力培育体育经营人才,提高体育产业管理水平
体育产业的培育与开发关键在于人才。从全国情况来看,我们由于缺乏体育经营方面的人才,已经严重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更加可悲的是目前我们还没有专门培育体育经营人才的机构。因此,构建体育经营人才的培育体系,是当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当前我们既需要体育经营通才,即懂得多种项目经营之道的人才,也需要体育经营的专才,即主要擅长某一项经营开发的人才,但可能更需要专才。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体育产业;一体化
中原城市群是指以郑州为中心,洛阳为副中心,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地区性城市为节点构成的紧密联系圈。中原城市群资源丰富,人口众多,交通优势显著,是河南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产业聚集区,加速产业一体化进程对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
原国家体委制度的《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将现阶段我国体育产业分为几大类;一是体育本体产业,指发挥体育自身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如对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经营;二是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的体育相关产业,如体育的器械、用品、服装,广告、旅游等的生产经营活动;三是体育部门开展的旨在补充体育事业经费的各类经营活动。有着丰富的体育资源的体育产业已形成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以本体产业为主体的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彩博育等蓬勃发展,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休闲娱乐的场所。因此,研究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城市发展水平,而且能提高城市的品位。
二、制约在中原城市群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障碍因素
(一)彻底进行体制改革。大部分的被采访者都表示,管办不分的体制是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由于之前我国体育一直是作为事业来发展,所以从投入、运营到管理都是国家政府在一手操办。 “作为一个产业,公司才应该是产业投资和运营的主体。”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何文义表示。在这一方面,文化产业的发展或许能带给体育产业一些借鉴。而相关人士也透露,在公布的《关于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体育产业体制上的改革方面可能将会有新的动作。
(二)体育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体育产业集聚规模较小。第一,中国体育产业的集聚与集群化发展进程,是一个从分散到集聚、从集聚到集群的演化升级过程,存在着集聚阶段性和集群周期性;第二,中国体育产业的集聚与集群化发展,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第三,体育用品业和体育服务业的集聚与集群化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第四,中国体育产业的集群化面临一些问题:区域体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不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利益博弈;要素根植性差,区域体育产业链尚不完整;第五,中国体育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复杂的经济背景,同时,又具备良好的技术升级和产业转移契机,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革新,有望实现更高层次的集群可持续发展。
(三)新兴体育文化产业人才匮乏。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应走渐进式发展之路 由于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诸多方面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应采取渐进式发展而不易采取突发式发展方式。这是因为目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突发式发展对我国体育文化产业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从长期效果来看,它也不能促进体育文化产业的质的转变。原因在于突发式发展一般来讲是企业到了极限状态下的无奈之举,成功比例相当低。目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发展最需要的是人们具有不断进取的意识和不断挑战未来的决心,而不能指望一蹴而就解决所有的问题。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目标,是应站在市场需求的角度,去激发产业每一天的发展,并对产业进行长期与有效的管理。
三、结论与建议
(一)建立高新产业聚集区,做大做强产业,吸引民资进入体育产业
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高新产业聚集区的平台和载体作用,加大投资促进力度,主动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加强招商统筹,按工业聚集区特色协调招商项目,避免各体育产业聚集区因争夺项目而增大招商成本。突出以商招商,鼓励已入驻企业做好以企引企、以商招商,促进企业配套项目或后续项目进入工业聚集区发展。选择园区内对外联系广、说服力强、招商经验足的优秀企业家兼任园区招商顾问或招商,广泛开展招商。突出以特招商、以优招商,注重产业招商,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建立引进项目利益共享机制
(二)政府主导,从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指导下,中原城市群依托交通区位独特、文化积淀深厚、生态环境优良、体育产业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大政府主导发展体育产业的力度,加快体育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使中原城市群体育产业得到长足的发展,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显现。国内外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能够高效地集聚人才、市场、资金、技术等要素,推进大量同类产业和相互关联企业及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降低成本,优化结构,增强竞争优势,促进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只有政府主导,从政策上加大力度才能促进体育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积极引导群众转变消费观念
引导大众合理地支配消费时间,可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土壤,对公众消费潜力的挖掘,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动力。增加民众收入,转变消费观念、消除大众的消费顾虑等,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引导群众为体育锻炼买单,关键在引导、重在措施得当。河南省体育学会专家认为,目前各大中小学校体育场占据了全国现有体育场地的70%以上,完全可以依靠学校所在社区成立体育俱乐部,由体育俱乐部通过公益为主、市场为辅的方式提供公共体育服务。推动全民健身,拉动体育消费,既需要引导群众转变体育观念。
(四)政策倾斜,支持高校开展相关专业
目前我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学院等都有体育方面的专业,怎样加大教学投入是关键,如何开展体育文化及体育人文、体育经济方面的专业。以这些项目为载体,推进校企项目深合,项目建设内容明确,考核指标清晰;二是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出发点与归宿,精心制定项目指南,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三是积极应用与转化教学成果;四是为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把教学与科研等同,加大教学奖励,并在教师工作量方面有所倾斜;五是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建议政府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如企业接纳学生实习可享受免税等一些特殊政策。
【参考文献】
[1]《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EB/OL]2010.03
篇8
关键词:体育;产业;融资
我国竞技体育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以政府有限的投入,不论体制上还是比赛安排都靠政府独家操办,毕竟政府财力有限,而且在市场条件影响下,投入的非持续性和低回报,使政府最终也无力承受巨额的支出,最终导致投入的严重短缺,投资方向的偏差、投资结构的不合理、投资效益不显著是必然的,这些因素必然成为困扰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障碍,所以,我国体育体制的改革要进一步加快,完善竞技体育产业融资体系势在必行。
一、加强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的基础和条件
(1)改革开放创造了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打破了地方行政分割,在政府职能转变的环境下,在国家提出实施“奥运战略”的背景下,为我国体育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职业化创造了条件。
(2)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转型、观念的转变,个人经济收入不断提高,体育消费也不断增加,不仅要吃好喝好,还要生活好,其中体育娱乐和健身就是其首选。在锻炼的同时还要充分享受体育带来的实惠和乐趣,包括观赏竞技体育比赛和观看电视转播。
(3)社会经济基础的日益壮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国家投资比例在竞技体育中的投资比例呈下降趋势,非国有经济投资比例大大上升,集体和个人投资在国家竞技体育领域增大投资,为拓宽投资渠道提供了可能。
二、拓宽我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融资渠道的分析
(1)体育产业股权融资。在证券市场上,体育产业的企业可以通过发行体育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要快速发展我国的体育产业,就要借鉴发达国家利用证券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经验和办法,借助证券市场解决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2)体育产业债券融资。企业债券,也称公司债券,是企业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体育产业债券是体育产业的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公开对外发行的借款凭证。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有利于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加强社会对企业的监督,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的出台将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空间,奥运经济给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无限商机,体育产业通过发行债券融资将是中国体育产业市场化融资的必然选择。
(3)体育产业基金融资。为有别于财政、银行、股市的融资手段,体育基金是伴随体育产业发展起来的带有行业色彩的准金融机构。它通过向社会公众和企业事业单位发行基金受益凭证,募集资金。开放性基金的受益凭证不能上市,也无须上市,所以它不仅不会加剧股市资金供给不足的压力,而且可以避免投资基金的受益凭证在二级市场上被投机炒作,充分发挥其为体育产业融资、促进体育存量资产盘活和广泛开展资本运营的应有功能。
(4)商业银行贷款融资。体育产业的企业可以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银行贷款方式融资比较灵活,企业既可以申请具有专项用途的长期发展资金,也可以申请短期流动资金周转贷款。贷款可以用体育场馆等固定资产做抵押,也可以找信誉较高的大股东做担保,与证券市场融资相比较,银行贷款能快速地筹集到所需要的资金。当然,与股权融资相比,举债经营对企业运作及战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我国的国情,国家可以考虑对体育产业实行适当的产业投资倾斜政策。
(5)体育赞助融资。体育赞助指向某一体育资产(体育赛事、体育场馆、公益性体育活动等)付出一定数额的现金或实物,与该体育资产合伙参与开发以达成各自组织目标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商业行为。体育赞助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提升企业形象、扩大产品销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实际需要。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体育教研部
王晓红河北省体育部田径管理中心
宋志强河北科技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篇9
1.1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得到肯定
在物质丰富的年代,文化诉求成为社会的焦点,文化产业赫然显现。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在文化建设认识上有了新的突破,文化被区分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和“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两部分。文化之于我国开始肩负“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如此而言,谓之曰“能体现出文化品格的经济形式”必然偏重于“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体育文化的促进与发展已经开始被委之以重任,并逐渐提上日程。尤其是在2012年3月5日总理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体育的部份表述是“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在我国虽然近些年来作为文化消费的主力军的体育文化产业业已蓬勃兴起,但在官方文件中一直没有得到认可。“体育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在经历了曲折发展之后第一次作为官方表述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并理清了“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关系之后,暗示了“体育文化事业”的“公益性”和“体育文化产业”的“经营性”。
1.2体育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阻隔与融合
当代中国体育正在成为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和社会亲和力于一体的综合社会价值实现平台,体育文化产业正在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从目前我国体育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看,其中存在的问题集中在:(1)体育文化产业自身结构布局不合理,尚未形成多方位且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集群;(2)对于体育文化产业通过创意与实体产业形态融合不到位;(3)缺少推进文化发展的责任担当;(4)国家对体育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不统一。作为体育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剂”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应发挥其作用。从理论层面上说,将任何一种体育商品赋予文化创意的内涵后,都会使其附加值提升,从而成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一个滋生点。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文化门类都可以变为商品,形成产业。只有那些能够作为体育商品交换或提供有偿服务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才能化身为产业形态的文化,才可以作为产业经营运作。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浪潮当中,在体育文化发展被提上日程之后,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值得人们的注意,因为通过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们既可以将抽象的、崇高的体育文化实体化、产业化,通过经济手段将其更好的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又可以将时代气息融入到现有的体育文化产业当中,使其更为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更容易参与其中、感受其中。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必将在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
二、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为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开拓新空间和新领域
2.1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开拓性
由于创意产业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因此能够将技术、商业、创意和文化融为一体,使制造业得以延伸,有利于拓展制造业的发展空间。创意产业在生产环节上不仅占据了价值链的高端,并且有广泛的产业关联性,其核心创意设计为众多行业生产提供服务,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必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是创意产业成为高增长性产业的基础。如此而言,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将是对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一种质的提升和超越。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将融合体育文化、体育科技和体育经济三方面内容,汲取并集结各界人才,将文化资源优势融合到体育资源当中,从而大幅度提高传统体育制造业产品的文化知识含量,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体育产业的整体经济贡献能力。体育是社会活动的一种极为活跃的形式,体育运动所展现出来的精神实质、体育产业的经济贡献能力、体育文化的多元化共存都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可供培育的土壤。分析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使体育文化交流能促进产业互动,使体育创意理念能引领体育产业的走向,使体育文化资源成为激发体育产业的动力,从而以特色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带动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以及其层次的提升。可以说,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在细化体育产业发展的同时,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开拓新空间和新领域。
2.2体育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体育文化产业由二维向三维发展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其中健身娱乐业、职业体育和赛事经济、体育中介服务业、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业、体育旅游业、体育传媒产业都日渐成熟,发展迅速。体育文化产业虽然起步比体育产业要晚,但是也通过实践总结出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特色的经验,例如中国奥组委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市场开发取得丰硕成果,北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包括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和独家供应商等赞助企业62家,15家奥运体育器材供应商,35家残奥会赞助企业,5家火炬接力赞助企业,累计收入超过10亿美元。伴随着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同时,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初具雏形,2008年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征集、选秀、知识产权保护、营销等一系列过程,正是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例再现。福娃具有独创的知识产权和广阔的市场开发空间,在全国各地北京奥组委授权的特许商品零售店销售。其营销范围主要有玩具、服装服饰、箱包、文具、贵重金属纪念章、徽章等六大类近300种。同时,福娃动漫也充满了创意,106集动画片《福娃》是全球第一部以奥运文化历史及奥运吉祥物为题材的动画片。作为奥运会吉祥物,是刺激奥运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历届奥运会的经济数据中,足见吉祥物的“含金量”。按往届奥运会,吉祥物收入一般占奥运会收入的10%左右来计算,将有近3亿美元左右的收入记在福娃账下。北京奥运会期间,“福娃”等奥运特许商品的销售异常火爆,带动相关税收收入大增。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共开设奥运会特许商品零售店超过6300家,销售12大类8000余款奥运特许商品。奥运会吉祥物本身是体育文化的一角,“福娃”则是北京奥运会的一个文化创意,而“福娃”产业链则体现了体育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效应。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拓宽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使其由二维的——体育与文化,发展成三维的——体育、创意、文化。在巩固已有市场的同时拓宽思路,培育新型的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领域。将生产力与文化力紧密结合,将故有体育文化产业与文化创意产业巧妙融合,从而实现促进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勃兴与发展,这是体育文化产业未来发展的策略和思路。
三、体育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体育经济发展
在信息、科技都发展到一定高度的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绝不可以只拘泥于现有形式,而应该多元吸纳信息元素,充分实现创意的融合,创意产业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符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当我们将视域界定在体育领域,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则成为体育文化产业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是体育社会功能符号化转向的重要表征。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将促进无形体育文化资源的实体化,使被“束之高阁”的体育文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听觉、视觉、触觉、感觉或知觉而得到的文化体验。作为具有体育文化体验、富有体育文化内涵、体现体育文化品格的经济形式——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体育产业的活化剂,为新时期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对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缘起和意义的追溯,对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以及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在文化繁荣背景下进行追溯的反思。在追溯以及反思之后抽象出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义以及提升路径,即发展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应遵循体育是背景、文化是资源、创意是思路、产业是出口的基本原则。体育文化创意产业能够通过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体育经济全面发展;通过提高社会效益,促进体育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体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塑造体育品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只有实现以体育文化交流促进体育产业互动、以体育文化创意理念引领体育产业走向、以体育文化资源激发文化产业动力、以有特色的体育文化整合方式带动体育产业提升,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文化力”与“体育生产力”的结合。
四、结束语
篇10
大型体育场馆指投资金额和基建规模较大,能承办国内外大型竞技体育比赛和并面向社会开放的体育场馆。当前国际上呈现出融资建设与赛后运营逐步纵向一体化的特征。目前我国比较发达的中等城市一般有1~2个大型体育场馆,大城市一般有3个以上。近几年我国举办大型体育赛事的不断增多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又新建了不少的大型体育场馆。但大型体育场馆投资建设与赛后维护、正常运转的大量资金使各级政府却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应该如何去有效地运作大型场馆以获得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当前是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面临的共同世界难题。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比较方法,对大型体育场馆设施产业化运作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
体育场馆的良性运营,是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1.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中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当前,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呈现两大特征:一是体育场馆设施的数量和规模有较大提高;二是体育场馆设施的种类进一步多样化,结构趋于合理。因此,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推行标准化势在必行;同时必须完善大型体育场馆运营,重视综合开发利用。这已成为各级体育主管部门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解决的重大问题。
(1)体育场馆设施多功能化。就是“一馆顶几馆用”。虽然对单个场馆来说,投资要增加一些,但从减少场馆建设总量、减少总用地、减少总维修工作量及减少总人员编制等方面来看,从节约总投资方面来看,还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今后地方上的大型体育设施建设,场馆的多功能化,更是值得注意的方向性问题。
(2)在体育场馆建设之前,要高度重视赛后利用问题。体育场馆设计今后将更成为投资方和业主关心的核心问题。因为它是日后场馆运营的基础和前提。现在很多大型场馆经营遇到很大的困难,主要原因是建设设计时,只考虑了设施的体育竞赛和训练用途,没有为多功能使用和赛后利用提供足够的空间。 从国际体育设施建设趋势看,设计理念更加注重场馆的综合利用,充分考虑场馆的日后运营、维护和管理。许多场馆外表朴实而简单,内部装修亦较平淡,但使用起来却非常方便,而且注重在建设阶段就为多功能的使用预留设施条件。
(3)体育场馆建设一体化。体育场馆设施建设与场馆运营涵盖了从体育地产的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体育设施建筑与工艺设计、施工、场地建设、智能化系统、运营管理、到体育设施建设检测、体育场馆服务认证的整个行业,展现了体育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一体化。
(4)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要充分重视体育工艺设计工作,建筑设计要服从工艺设计。体育设施既要满足各项体育比赛规则对场地的要求、功能流程设置合理,同时要统筹灯光、音响、电视转播、计时记分等专业领域,这些内容都属于体育工艺的范畴。而目前,由于国内非常缺少体育工艺设计机构,加上建设管理者了解和重视程度不够,使体育场馆建成后不能满足体育功能要求,从而无法举办比赛的事例屡有发生,造成巨大浪费。
2.大型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策略
(1)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必须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在建设过程中,对一个城市来说是一次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并对城市、社会和整个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的开发建设,首先应有利于环境保护。用可持续发展观审视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是否有利于人类和自然以及人类之间的协调发展,并努力寻求、建立一种有利于城市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技术、管理、生产的新的良性循环的体系。
(2)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必须与城市的发展相匹配。大型体育场馆是社会资本的储存,作为投资必须明确其赛后的利用。在决定大型体育场馆的规模和观众席位时,要以该城市的现有人口及未来20~30年的人口发展目标为依据进行开发建设,不能只顾一时的比赛使用而给赛后带来巨大的负担,否则将会导致“小城市,大设施”的问题。
(3)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必须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第一是指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资金筹措走产业化的道路。多渠道吸引社会投资,引进外资和新老城区土地置换等,筹措建设所需的庞大资金。上海市在承办第八届全国运动会时的场馆建设就充分利用了城市的地级差价,在国家拨款极为有限的情况下,投资56亿元完成了38个现代化大型场馆的建设。第二是指场馆的赛后利用走产业化的道路。大型体育场馆建成后,必须走产业化的道路,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场馆的维护资金,才能减少国家的追加投入,扩大就业渠道,产生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举。
二、大型体育场馆的产业化运作
1.大型体育场馆经营存在的问题
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经营基本上依靠政府的投资与管理。在目前大型体育场馆政府体育部门经营占大多数的情况下,已经出现诸多困难,如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利用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场馆经费捉襟见肘,经营气候不佳,经营效益低下等。国家和社会巨额投入形成的存量资产,成了“鸡肋”或者包袱,更谈不上保值增值,这与当前蓬勃发展的经济形势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21亿建设的南京奥体中心的运转成本就是6000万元。大型场馆处于艰苦挣扎的境地,国有资产面临着快速流失的严重局面,场馆的经营陷入了困境,这甚至已成为体育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2.大型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模式优化
由于大型体育场馆的投资额度大,回收周期长,场馆利用率低低,后期管理复杂,因而在其承担赛事之后的经营运转等问题也相应地显得困难。因此,应结合奥运会、亚运会等场馆建设的投资体制和投资方式,充分引入市场机制,积极探索并建立起一批符合现代体育场馆管理体制、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和体育场馆专业经营管理公司,逐步创立大型体育场馆的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以整体推进大型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模式的优化。
市场化运作:场馆经营企业以体育场馆经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场馆周边服务业,形成综合经营格局。并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调整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
专业化管理:场馆经营企业必须具备专业人才资源的保障和对管理的深层思考。在公司内部不仅具有懂得体育领域专业的专门人才,同时也有大量的熟悉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营销方式的专门人才及掌握先进管理方法的各种管理人才,通过公司内部管理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体育场馆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场馆经营的多元化。
社会化服务:体育场馆经营者应注重发挥大型体育场馆在体育产业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地位,坚持“以体为本,多种服务”的原则,通过大力开展体育的各种服务,取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效益。
3.大型体育场馆的产业化运作策略
(1)明确产权关系,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大型体育场馆设施的更新改造步伐。大型体育场馆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应适当分离。分离的目的是将体育场馆的经营由政府转交给社会,特别是转交给能够经受住市场冲击的经济实体,从而为更好地展开经营活动奠定了合理的产权隶属关系、经营结构和经济基础。由于我国早期的大型体育场馆普遍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因此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面前,要开放经营必须进行投资改造,引导大众的体育消费,使场馆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鉴于我国公共体育场馆维修改造资金的不足,而国家投入又有限,因此,多渠道筹集资金是目前公共体育场馆摆脱维修、改造资金不足的有力之举,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明确产权关系,应积极采取集资、合资或引进外资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进行经营开发。
(2)大型体育场馆要适合城市发展战略的整体需求。当前形势下,大型体育场馆的市场经营与开发,必须以城市发展的整体战略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型体育场馆的产业化经营,必须拥有相当的体育爱好者群体,相对强大的经济基础,良好的社会整体环境等要素。离开了城市发展的背景和整体目标,场馆的开发经营就会成为无本之木,难以持久。因此,在建设大型体育场馆的同时,相关部门就应该依据城市发展特色,积极设计经营策略。
(3)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应采用专业管理团队进行经营管理。以前,中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一般由体育行政部门独家操作,使用功能和经营模式单一,高水平的场馆管理和经营人才也非常匮乏,严重影响了大型体育场馆赛后的综合利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大型体育场馆投资建设方结构的改变,及经营的市场化运作,在管理上也相应要求有专门的管理人才团队进行运营操作。大型体育场馆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引进、培养既懂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又熟悉市场运作机制的复合型人才显得尤为紧迫。
(4)积极开发经营,坚持走大型体育场馆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大型体育场馆应围绕本体产业规模发展,使体育场馆逐步实现由事业型管理向经营型管理的过渡,并解决场馆经营管理办法不完善、资金短缺等问题。
①拓展思路,转变观念。大型体育场馆要迈出狭小的天地走向社会,走向市场,必须拓宽思路,转变观念:在功能上,从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在运行机制上,从以管理为主向以经营为主转变;在服务的辐射面上,由业内人士、高层人士向面向社会,尤其是普通工薪阶层和大众百姓转变。
②改革管理体制,实现多种经营管理模式并存。根据各地大型体育场馆的不同特点和经营管理的现状,应加大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现多种经营管理模式的并存。对于经营比较好的大型体育场馆应努力推向市场,采用市场运行机制,尝试实行公司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运作。
③发挥大型体育场馆的多功能作用。一是围绕体育运动的主题积极策划、承办各种规模的体育活动,提高体育场馆的使用率,提高体育经营管理水平,树立地方体育形象;借举办国际国内重大体育赛事,发挥体育场馆的凝聚力,带动体育门票、体育彩票、体育广告、体育纪念品和其他服务产品的消费。
二是大型体育场馆应充分显示各自的优势和长处,根据自身条件,贯彻“以体为本、全面发展”的方针,逐步把体育场馆的重心转移到着眼于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的体育经营活动上来。
④积极对外开放,开拓市场。一是大型体育场馆应以全民健身运动为契机,积极开拓社会体育消费市场。
二是要有计划地引进承办国内外大型体育活动,真正把体育作为产业来经营。
三是结合地方特色,可举办一些节庆活动,如国际龙舟节,国际武术节,国际舞龙舞狮节等。坚持体育搭台,企业唱戏。
四是在国家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可鼓励集体、个人投资修建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体育场馆,大胆引进外资。要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的界限,形成多渠道、多形式投资办体育的新格局。
⑤开发“大型体育场馆”这一无形品牌价值。“大型体育场馆”具有较大的品牌价值,是各大城市同时也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品牌资源,要非常珍惜的用好、用足“大型体育场馆”品牌。除了继续经营和管理好大型体育场馆以外,还应适时组建大型体育场馆专业经营管理公司、开发大型场馆冠名权、开发相应的品牌体育用品等,使“大型体育场馆”这一宝贵的品牌资源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利用。
参考文献:
[2]闵健柳伯力刘利等:以市场为导向,把国有体育场馆建成现代体育企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6):8-12
[2]陈明: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模式[J].体育学刊,2004,11(3):25-2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体育课程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