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14 21:5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统计学教育

篇1

[关键词]经济管理类;统计学教育改革

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培养了学生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通过现象看事物本质的能力,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归纳总结具有一定规律的方法,因此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经济管理类领域更是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

一、统计学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教师更多地注重理论讲授,缺乏实践教学过程。自古以来我国的教育就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统计学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的学科,在学习理论的过程非常枯燥无趣,而且统计学需要背的数学公式较多,但是没有实践的体会是很难理解那些深奥难懂的统计学公式的。统计学就是为解决人类现实问题才出现的一门学科,学习这门学科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就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结合,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对于日益兴起的统计学工具不太重视,缺乏利用现代科技的意识。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类的重要工具,日益发展的计算机行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提高了人们办公的效率,特别是统计学方面各类数据处理的软件,极大地改变了数据统计处理的效率。然而高校对统计软件的教学和训练非常少,学生只能简单地通过老师的讲解来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没有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学生很难掌握统计学的核心理论,很难深有体会地去理解统计学。

二、统计学教学的改革思路

国家社会的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符合国家发展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作为高校管理者、高校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整个课堂的核心,教师一味地把知识点不停地讲给学生,从而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知识点,对于一些理解能力相对快一点的学生来说,还可以理解消化掉新知识点,但是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在大学教学速度快的情况下,很难消化理解新知识,导致学生只好狂记概念和公式,然而对于统计学的知识点的本质认识却非常模糊,从而造成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总是束手无策,而经济管理类对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因此也就造成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应该要立足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统计学学科特点,改革统计学教育方法,改善统计学教学手段,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技术强、理论水平高、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一)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改变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将知识被动地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模式。统计学的知识主要是与数字打交道,如果仅仅只是通过教师的课堂灌输,学生是很难理解统计学知识点的,因此作为教师应该要多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讲授基本知识点的时候,多引导学生理解,在理解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发挥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宽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时,多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思考。(二)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解决在现实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统计学又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更应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应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培养,不仅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更加深刻,还提高了学生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教育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教好统计学这门学科是每一位统计学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统计学教师作为统计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人,应该要理解学科特点,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思考和总结,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熊沙沙 单位: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2

公式是从多渠道信息中得出科学结论的基础,医学统计学难以避免地会涉及到大量的公式和计算,国内多数学者的观点是无需记忆统计学公式,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是学习主体,能否成为合格的临床药师主要取决于他们是否学会终身学习,大学期间的一次性教育难以适应医药信息量剧增的现实,因此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对专业课程兴趣的培养对其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医学统计学的授课内容需要与专业结合,授课案例、习题均应贴近临床具体问题,在临床用药中,引导学生利用医学统计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这将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通过“妇产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5],合理安排授课内容,讲解数据收集、分析、结果解释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学生可以自己重复或揭示临床药学某些专业领域的规律,切实感受到医学统计学在设计实验、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其兴趣的提升和能力的培养。

2不同教学法的综合运用提升教师的能力

作为临床药学的专业基础课,医学统计学教学的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综合能力。教师是提高临床药学专业人才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医学统计学的授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医学统计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数据处理经验,要善于总结零散知识点,并综合运用趣味法、比较法、悬疑法、逆向法、多媒体展示法、知识树展示法及软件分析法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医学统计学的授课教师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的理论修养和科研水平,同时需要加强对医学统计学相关领域如药物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等各个方面的认识,要把临床药学相关内容有机的结合,从宏观角度培养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6-7],使学生理解设计实验、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全过程。例如,通过“妇产科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分析”[8],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展示“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的研究思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教给学生完整、清晰、系统的医学统计学思路,明确授课重点、难点和各数据分析环节间的联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实施实践教学

实践可将医学统计学理论与临床药学实际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医学统计学的实践教学是巩固、强化理论内容,培养、锻炼学生灵活运用统计学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解决临床药学问题的能力。目前国内的医学统计学实践多采用课后习题和统计软件上机操作,笔者倾向于软件上机、网络操作和临床数据分析的形式开展实践教学。例如,通过《某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围术期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经济学评价》[9]和《中国内地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后1年疗效的Meta分析》[10],教授学生使用SAS、SPSS、STATA、Revman等分析软件,通过不同软件常用统计方法的上机操作,拓宽学生的视野。统计软件操作的不足之处是比较机械化,无法对医学统计分析方法使用条件作出判断,方法的选择正确与否依赖于使用者对数据的了解程度和对方法的掌握程度,因此统计软件的上机操作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此外,软件的实践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降低遗忘率,提高其应对临床数据的把握能力,有利于将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网络操作是近年来兴起的实践教学模式,病例分析是临床教学中常使用的授课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医学统计学知识及讨论得到广泛传播,笔者认为可以在医学统计学及流行病学相关的学术网站参与临床病例的探讨,例如,通过对七氟醚心肌保护作用的讨论[11],搜集网络资源,从实验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发表学生们的观点,深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4改革考核形式

考核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考核形式多为期末闭卷考试,答案往往是固定的,尤其是理科院校的学生,更适应这一类考试,但这大多是考察学生的记忆力,无法达到综合评价学生能力的效果。笔者认为,没有标准答案的考核,才是检验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学习医学统计学效果最好的考核形式,也是体现临床药学专业医学统计学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因此,考核形式和成绩应兼顾期末与平时成绩,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主观与客观题相结合的形式。例如,通过对药物流行病学研究中无应答问题[6]和循证医学中循证问题[7]的探讨,可以明确临床药学专业领域容易混淆的基本知识点,既可以在期末考试中考核学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在平时成绩中体现学生分析和判别容易混淆的概念、解决临床药学问题的能力。

5结束语

篇3

随着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统计创新工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统计创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统计实践的创新;二是统计教育的创新。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没有统计教育的创新,就谈不上统计实践的创新。准确把握统计学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培养适应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是统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从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谈一谈统计教育急需改革的几个方面。

一、统计学的基本发展趋势

纵观统计学的发展状况,与整个科学的发展趋势相似,统计学也在走与其他科学结合交融的发展道路。归纳起来,有两个基本结合趋势。

(一)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结合的趋势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是一种定量认识问题的工具。但作为一种工具,它必须有其用武之地。否则,统计方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用之器。统计方法只有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能够发挥出其强大的数量分析功效。并且,从统计方法的形成历史看,现代统计方法基本上来自于一些实质性学科的研究活动,例如,最小平方法与正态分布理论源于天文观察误差分析,相关与回归源于生物学研究,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源于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研究。抽样调查方法源于政府统计调查资料的搜集。历史上一些著名的统计学家同时也是生物学家或经济学家等。同时,有不少生物学家、天文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等都在从事统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他们在应用过程中对统计方法进行创新与改进。另外,从学科体系看,统计学与实质性学科之间的关系绝对不是并列的,而是相交的,如果将实质性学科看作是纵向的学科,那么统计学就是一门横向的学科,统计方法与相应的实质性学科相结合,才产生了相应的统计学分支,如统计学与经济学相结合产生了经济统计,与教育学相结合产生了教育统计,与生物学相结合产生了生物统计等,而这些分支学科都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统计学的分支,另一方面也是相应实质性学科的分支,所以经济统计学、经济计量学不仅属于统计学,同时属于经济学,生物统计学不仅是统计学的分支,也是生物学的分支等。这些分支学科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发展统计方法,而是为了解决实质性学科研究中的有关定量分析问题,统计方法是在这一应用过程中得以完善与发展的。因此,统计学与各门实质性学科的紧密结合,不仅是历史的传统更是统计学发展的必然模式。实质性学科为统计学的应用提供了基地,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契机。21世纪的统计学依然会采取这种发展模式,且更加注重应用研究。

这个趋势说明:统计方法的学习必须与具体的实质性学科知识学习相结合。必须以实质性学科为依据,因此,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必须学好有关经济类与管理类的课程,只有这样,所学的统计方法才有用武之地。统计的工具属性才能够得以充分体现。

(二)统计学与计算机科学结合的趋势

纵观统计数据处理手段发展历史,经历了手工、机械、机电、电子等数个阶段,数据处理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给统计实践带来革命性的发展。上个世纪40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给统计学方法的广泛应用创造了条件。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那些计算繁杂的统计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由于相应统计软件的开发与商品化而变得更加方便与迅速,非统计专业的理论工作者可以直接凭借商品化统计分析软件来处理各类现实问题的多变量数据分析,而无需对有关统计方法的复杂理论背景进行研究。计算机运行能力的提高,使得大规模统计调查数据的处理更加准确、充分与快捷。目前企业经营管理中建立的决策支持系统(dss)更加离不开统计模型。最近国外兴起的数据挖掘(data mining,又译“数据掏金”)技术更是计算机专家与统计学家共同关注的领域。随着计算机应用的越来越广泛,每年都要积累大量的数据,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辨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形式不一致,难以统一处理;于是人们开始提出一个新的口号“要学会抛弃信息”。人们考虑“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而是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知识,提高信息利用率?”面对这一挑战,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dmkd)技术应运而生,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数据挖掘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实际应用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数据挖掘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把人们对数据的应用从低层的简单查询,提升到从数据中挖掘知识,提供决策支持。在这种需求牵引下,汇聚了不同领域的研究者,尤其是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可视化技术、并行计算等方面的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投身到数据挖掘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技术热点。虽然统计学家与计算机专家关心data mining的视角不完全相同,但可以说,data mining与dss一样,使得统计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因此,统计学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深入,也同样离不开统计方法的发展与完善。这个趋势说明: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对于财经类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学好统计方法,但另一方面更加要学会利用商品化统计软件包解决实践中的统计数量分析问题,学好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与基本程序设计,能够将具体单位的统计模型通过编程来实现,以建立起统计决策支持系统。

所以统计与实质性学科相结合,与计算机、与信息相结合,这是发展的趋势。了解这一点,再来看我们目前教育中的问题就更加明显了,所以一些课程要改革,教学方式也要改革。以下谈一谈统计教育需要改革的几个方面。

二、统计教育的改革

(一)统计专业课程建设问题

专业建设考虑的是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怎样培养这样的人才。专业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课程设置和规范课程内容。课程设置主导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统计理论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数学课程,目的是让学生能对各种统计方法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培养应用统计人才应当设置较多的相关应用领域的专业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如何能将统计方法正确地运用到相关领域。例如培养从事经济管理的统计人才,在课程设置上至少应当包括四方面的知识:(1)经济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经济活动的主要进程和基本规律;(2)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主要统计方法,包括常用的统计数据搜集方法,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适用电脑技术,让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电脑进行统计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技能;(4)有关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中的前沿性问题,目的不在于要学生真正掌握这些问题,而是让学生了解统计理论和统计实践的前沿发展动态,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统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中,有两个焦点问题:一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二是应用什么教学手段来达到较好的统计教学效果等。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1.改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特别注重教育多样化和多层次性,不仅让学生掌握如何搜集、整理数据的技术,还要教学生读懂数字背后的事实。学会按照具体与抽象、动态与静态、个体与总体、绝对与相对、一般与特殊、演绎与归纳等不同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重利用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2.改单向接受式的教学为双向互动式教学,以案例分析与情景教学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构建以课堂、实验室和社会实践多元化的立体教育教学体系。在传授和学习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加强实践能力锻炼,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将统计学的方法结合实际进行应用,找到应用的结合点,才能使统计学获得最大的生命力。

(三)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相结合

教材要与统计软件的应用相结合。现在许多教材都是内容与软件分家,现在计算机已非常普及,无论是高校、高职和中专,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用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不管哪一个层次,都已说不过去。统计学是一门应用的方法型学科,统计学应从数据技巧教学转向数据分析的训练。统计学与计算机教学有机地合为一体,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统计软件的使用。除了要培养学生搜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处理大量数据的能力,即数据挖掘的能力。

(四)教学与实际的数据分析相结合

统计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本上,案例教学与情景教学应成为统计课程的重要内容。统计教学和教材增加统计实际案例,通过计算机对大量实际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在试验室进行,亦可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统计思想和方法,而且锻炼和培养了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要有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

电脑、网络的出现,不仅改变了教学的手段,还深深地影响着教学的内容,因为它影响着经济、生活的发展和需求。语文(中文、外文)、数学、计算机、专业知识是一个统计人才必备的素质,它们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要尽可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各管各教一套的办法已不适应现代化教育教学的需要,现代教育特别注重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网络化、社会化和国际化、多样化和多层次,有了电脑、网络,必需要更新,要培养出一批能用电脑、网络来教学的新型教师,以便培养出新型的21世纪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铿.关于统计学的性质与发展问题.中国统计,2001.9.

篇4

我国高等职业类院校主要培养的是高技能性、应用性的专业人才。这门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在我国的高职院校财会、贸易、管理类专业普遍开设,是当代应用型人才的必备知识。近年来,为适应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不少高职院校都对本院校的该课程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以期望发挥统计学基础课程的作用。如何促进统计学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发展是一个重要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思想上重视统计学课程的学习

统计学是一门通用方法论的科学本文由收集整理,是高等财经类职业技术院校的专业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所必备的一门知识,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到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早在1992年,国家教委就把统计学列入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十一门核心课程之一,体现了国家对非统计专业加强统计教育的决心,有关课程的设置,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大都开设统计学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其他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提供数量分析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统计理论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运用统计方法分析、研究有关经济问题,提高经济管理水平。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果

(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理论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交互式教学法为主,实现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之目的。通过讨论、对话、答疑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氛围中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学习统计学起码应该掌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即设计调查方案、收集调查资料、整理调查资料、撰写分析报告。在讲授有关统计理论知识时可让学生在课外做一些相关的统计活动,在学期结束前可让学生做一次完整的统计工作。为了加快汇总速度,保证统计的准确、直观,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excel对搜集的原始资料进行分组,汇总数据,绘出统计图表。这一工作过程,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如何进行问卷设计,如何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等统计知识,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理论开展统计调查和分析的调查研究能力。

(二)结合专业教学

在制定统计学的教学目的时,不能孤立地去制定,而应该在明确本专业开设的课程与统计学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去制定满足该专业需要的教学目的,同时将提高学生的统计应用能力纳入教学目的之中;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应本着服务专业,突出应用的原则,依据各专业需求进行取舍,不能将所有专业统计学原理的教学内容都一样。在教学中,例题的选择应尽可能与该专业相关,使学生明白统计理论及方法如何在专业领域中应用。

(三)采用多媒体教学

在统计学教学中,当拥有大量数据要进行分析、演示并要学生参与其中时,传统的 “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既浪费时间,又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又妨碍了统计软件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它可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使教师适当增加课堂信息量可以让学生从烦琐的公式推导和复杂的手工计算中解脱出可以演示、分析篇幅较长的统计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清晰,可以增加立体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将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起来运用,同时开设适合本课程的统计分析软件(excel,spss软件)内容,增加《统计学原理》计算机实验课,进一步提高统计教学的实操性和应用性。

(四)运用联系比较方式教学

统计学教材中公式繁多,且一般不能相互推导,同时统计学中一些指标数值的计算,必须要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每一个计算公式都有特定的运用条件和运用场合,这对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而对公式的运用条件和运用场合的理解,除了需要数学知识外,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经济知识。如,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现象的平均发展速度时,运用条件必须有现象的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资料,或必须有现象的各期环比发展速度资料,其运用的场合是当现象的总发展速度不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之和,而是等于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通过一系列的比较,不仅可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而且对学习统计学有很大的益处。

(五)案例教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强化案例教学环节,案例的数量应有限度,质量要精,而且教师必须认真准备,提供的案例最好具有趣味性、引导性和应用性。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应用的案例主要有:中国股民股票投资状况问卷调查与分析;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和需求函数估计;财政收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上市公司综合评价分析;电信资费调整的调查与分析;国产手机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理财金账户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等。

三、改革考试方式和内容

对于统计学的考试,多年来一直沿用试卷笔试的方式。这种考试方式离素质教育,特别是应有利于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目的相差较远,导致了学生在学习统计课程的过程中,为应付考试把精力过多的花在了概念、公式的死记硬背上。这与高职教育的目标不符。因此,我们应对统计课程考试进行改革,引导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技能训练与能力培养。对统计课程考试改革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考试内容与要求不仅要体现统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能力,还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创新能力。二是考试模式不具一格,除可以普遍采用的闭卷考试外,还可以在教学中用讨论课的参与程度、调查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考试组织形式。所以统计课程考核可以凭学生所作的统计调查问卷质量、各项实验结果、报告的质量情况、平时课堂参与得分和讨论得分等来评价。这种做法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篇5

关键词:大数据;统计学;发展

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席卷了全球,各行各业在经营管理中都离不开大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于政府单位来说,大数据更如经常便饭,大数据主要利用多样式和多层次的采集方式进行数据采集,在分析数据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高速处理数据的信息系统,分析的数据结果为公司或者政府单位的决策做参照。大数据的发展给统计学不仅带来了机遇,更重要的还有挑战。一方面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的发展为数据收集和整理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由于近几年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数据量更加的繁杂,所以又给数据统计时带来了麻烦,种类不断增多的大数据资源,正在成为政府统计部门分析研究的重要领域。

一、大数据与统计学的区别

我们就大数据自身而言,要想在信息化迅猛发展、数字爆炸式增长的现代信息平台中寻找到自己想要的有效数据,就必须依靠数据统计来完成。这就充分证明了关于大数据的相关研究是要和统计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但是其与统计学也存在巨大的差别,它的使用模式和运用方式是不一样的。统计学需要依靠样本抽样的方法来进行数据整体和提炼的,这就意味着会有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其成本相对于大数据来说是比较高的而且过程是相对比较繁琐的。而大数据主要依靠网络信息平台,在海量的电子数据信息中查找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具有来源广、数据量大、整体性的特点,其是以整体的数据作为一个大样本进行工作的,数据相对于统计学来说更加的精确化及标准化。因此,统计学和大数据的结合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大数据全面性和统计学高效性的特点,在利用统计学进行大数据样本的统计过程中要对整体的数据资源进行选择和筛选,这样能避免样本统计的弊端,还可以把样本统计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二、大数据时代下统计学教育的发展

(一)培养全方面素质人才

统计学专业的学生与文管专业的还不一样,文学专业的以及管理专业的学生都比较善于交际,善于沟通,而统计学是理科专业,很多学生只善于埋头做题计算,这样的话在以后的工作岗位就会感觉吃力,因为做数据统计,必须要与其他部门学会沟通,协同工作这样才能把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准确。要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针对不同数据信息做出不同的沟通与交流,从数据中挖出有价值的信息,需要本身具有数据敏感性,但是对数据的敏感程度也不是先天所带来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锻炼出来的,而是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数据分析工作的磨练,同时也可以根据案例型的数据分析材料,积累阅历,提升对数据资源的敏感程度。

(二)培养统计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

大数据时代下培养的统计学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两方面的基本素质,第一是概念性的,也就是说统计学的相关人才应该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素养,这是基本要求,也是培养统计学人才的前提。第二就是实践性,也就是本文中我们提及的统计学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就是在实际操作中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应用型人才需要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需要有较多的经验与阅历,不能只会纸上谈兵。在高校开展大数据分析学科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真是可用的案例和数据,这就需要学校与公司企业走合作道路,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还能将学生送到企业去实习,进行校企联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培养统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点,也是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重点。

(三)促进统计学与信息计算科学的融合

在大数据的分析与研究时,仅仅凭借统计学科的支撑是不够的,大数据的数据结构性特征已经抛弃了传统意义上的数据分析模式的非智能化框架,而且数据分析需要利用新型的数据运算方式以及计算机技能分析,这也是进行数据分析的问题所在,因此要想做好数据统计和数据分析工作,只单单依靠单一的统计学科知识的人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其需要的是数学,信息技术,统计学三门学科的融合发展,紧密结合三门学科之间的交叉发展,融会贯通,利用各科优势资源相互弥补不足,这样才能为大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做出科学准确的结果。

三、结语

学习统计学的优势在于:我们可以利用统计学进行大数据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使得我们在使用数据时可以更加的便利和高效。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来自各方面的数据出现井喷的状态,这就增添了我们在数据统计和信息处理时的困难。在现在这个信息化数据爆炸式增长的形势下,我们要充分全面的利用各方面的数据资源才能充分发挥统计学的优势,做好预测和分析,同时充分将统计学的优点与完备的大数据资源实现有效的整合,让统计变得通俗易懂。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 教学质量 能力培养 思维习惯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统计学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各高校将统计学设为非统计专业的必修课程。统计学对于非统计专业的大学本科生或者专科生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各个领域调查整理数据必须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工具。

然而,统计学对于大多数非统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门较为艰涩难学的课程,很多学生不仅对统计学不感兴趣,而且还常常出现考试不及格的现象。教师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学生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学习统计学、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学生之间不够互动、学生没有很好地将统计学应用到自己的专业中、教师在教学上对统计原理挖掘地不够深刻、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够互动、教师没有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教学以及教师没有加强对统计学应用方面的考核等等。面对这些问题,笔者想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探讨一下如何能够使得学生学好统计学,并且教师同时也能够提高统计学的教学质量。

1 对学生们学习统计学的建议

(1)学生们要消除刻板印象,认为自己能够学好这门课程。刻板印象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者事物产生的比较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刻板印象常会产生消极作用,例如,黑人与白人的智商没有多少差别,但是黑人从小就被灌输白人比黑人聪明的思想,这种心理定势的力量很强大,这致使黑人到了高中阶段,成绩下滑的现象尤为严重,并且大多数黑人心安理得地接受了这个结果。事实上,黑人和白人在智商上并没有多少差别,导致黑人成绩下滑最根本的原因是黑人从小就被灌输的黑人比白人笨的思想。同样的道理,学生们在没有开始学习统计学之前,就已经从上一级的学姐或者学长那里了解到了统计学难学的信息,这便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扼杀了很多同学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况且,很多学生又特别迷信基础,他们认为自己以前的数学基础不好,估计统计学也学不好,这便在心里有了消极的自我暗示,为后续的统计学的学习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因此,学生们要树立信心,不要迷信基础,消除刻板印象,坚信自己能够学好统计学。

(2)学生们应该按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让思维得到应有的训练。大学里要学的课程很多,如果想对每一门课程做到课前预习也许是不现实的,但是,对学完的课程及时复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是可以做到的。及时复习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如果时间隔得长了再去复习,那将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学习效率低下。及时复习的学习方法,听起来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很多同学没有做到这一点。有的同学把几次课上讲的内容一起去复习,这样做不但学起来吃力,而且降低了效率。作业要独立完成,并且要自己先思考,让大脑得到思维的训练,积累多了才能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3)学生之间要学会相互合作。如果某个学生经过冥思苦想后,有些问题还是没有搞明白,那么这个时候不妨去主动请教其他的同学,这样做不仅自己可以得到提高,而且帮助讲解的同学也得到了提高。不仅如此,这也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友情,促进了情商的发展。学生之间的合作不仅表现在请教问题上,而且学生们可以分为小组研究某一问题、共同进行课堂发言、共同撰写论文、以及同伴之间相互评价等方式来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使学生真正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这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4)学生应阅读非必修的书籍。爱因斯坦说过,我们体验到的一种最美好的、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奥秘的感觉;谁缺乏这种情感,他就丧失了在心灵的神圣的战栗中如痴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人们认为是个死人。我们周围不乏读死书并且非常痛苦的学生,他们一直被书本奴役着,而没有成为书本的主人。如果一个学生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统计学课程上还有他所学的其它课程上,而不去阅读其它的书籍,那么学习对他来说很有可能就会变成不堪忍受的负担。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合理的阅读时间应将其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用在教科书上,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用在非必修的书籍上,这样做才有可能让自己的大脑变得善于思考,从而才会有新的认识和新的发现[1]。这也就是说,学生们必须广泛阅读课外的书籍,这样才能够使得自己的思维开阔,提高悟性,提高创新能力,继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学习状态,培养出具有创新型的人才[3]。

2 教师们在教学方法上需要改革的内容

(1)教师们应该营造一种“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氛围和校风[2]。很多学生缺少自信,觉得自己的努力是没有价值的,从而妄自菲薄,放弃自己的奋斗目标。教师应该鼓励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学校如果营造“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的氛围和校风,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到这样的氛围之中,并崇尚和鼓励这种精神,学生就会有一种自豪感并认同这一理念,从而向着自己的目标而奋进。

(2)教师们应让学生们深刻理解统计思想,要理解,而非死记!如果老师的目的是要让学生们记住这条规则,那么教师们应首先努力做到使得学生深刻理解这一规则的实质。很多教师在教授统计学的时候,往往注重强调讲解统计学的步骤或者统计学的结论,他们并不注重讲解统计学的思想以及前后的逻辑关系,这样致使学生们不能透彻地理解,更不容易记住所学的内容。教师们要让学生们充分思考,不要只获得表面上的知识。当学生们透彻理解了这一规则后,教师们再提出一系列的例子让学生去反复理解和反复思考,学生们在思想里运用这条已经很好地理解但是还没有完全记住的原理来解释一些案例。学生们的思想越是深入地集中在案例的分析上,经过他们的意识思考过的案例越多,那么这条统计学原理则会在记忆中保持地越牢固。

(3)教师要与学生之间互动。教师首先要做到具有亲和力,使学生们感到老师是很容易接近的。否则,学生们很难接受这位老师,并且极有可能不会喜欢听这位老师讲课,进而更不会和这位老师有更多的沟通。因此,要想做到和学生之间有很好的互动,首先要让自己被学生肯定。教师在课堂上要适当地提问以及让学生们讨论,不要一味地自己讲授内容,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教师也可以定期指定答疑时间,让学生能够及时解除疑惑。教师可以参加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学生也可参与教师的学术活动或者研究项目等。

(4)教师最好制定两套统计学教学大纲。当教师在教授统计学时,也许大多数老师感到时间不够用,同时学生们也常常学习统计学有困难。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减轻学生的劳动呢?如果教师能够认真地分析一下统计学知识的内容,把其中那些要求学生牢牢记住和长远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明确地划分出来,那么这对学生来说,他们对于统计学的学习就比较明确了。然而,学生要牢记的公式、定理、结论和规则等越多,那么学生们就必须阅读和思考过许多并不需要识记的材料。阅读应该和统计学的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如果学生们通过阅读、练习,以及实践,他们能够深入思考各种统计学原理和思想,那么这些阅读、练习以及实践就可以有助于识记。因此,教师可制定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大纲是指学生必须熟记和保持在记忆里的知识点;第二套大纲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资料的来源。

(5)统计学的考核方法应加强综合能力的考核。以往的统计学考核主要是围绕书本中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进行闭卷考试,学生们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希望取得高分。当考试结束,学生们对所学的统计学内容会很快忘记,以后遇到了实际中的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应用。不能学以致用,这和统计学考核的导向有密切的关系。统计学的考核可以是闭卷,还是以笔试为主,但是也要考察学生应用统计软件的能力。学校应特别重视实习,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与校企应紧密合作[4]。笔试主要围绕对基础理论的考核,包括基本概念、统计思想、常用的统计方法等,考察统计软件的能力可通过查找搜集数据撰写分析报告来考察,有条件的可用上机考试来考察[5]。

3 结语

统计学的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考出好成绩以及教师把问题讲清楚。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注重对统计思想的挖掘、缩短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距离,促进学生完善知识结构,让学生能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学以致用。以上是笔者对统计学教学的一点启发和见解,仅供读者参考。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王嘉毅 詹妮特・弗悌娜,美国高等学校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七条对策,高等教育研究,28(3):100-105,2007.

[3]王盛水,从美国高等教育的特点看创新型人才培养,高校教育管理,2(6):65-71,2012.

篇7

【关键词】统计教学;以人为本

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而教师在课堂中只是课堂教学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学生在学习统计课程之前,在日常生活中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教学不能无视学习者的已有的知识经验,生硬的从外部实施知识的灌输。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因此,在统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扮演好如下角色:

(1)教师首先课堂的引导者。在统计教学中,教师应当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传统的统计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将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教师引导学生学习首先要从现实的、有兴趣的、富有挑战性的真实问题情境开始。让学生一开始进入学习探索就真切地感受到统计就在自己身边,体验到学习统计的价值,从而激发起学习统计的兴趣,萌发积极主动探索统计理论和方法的求知欲望。教师要通过对课堂的组织,让学生对学习统计产生学习兴趣,“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盎然地进入了对统计学知识的探索,学生才能学有所长。

(2)教师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主要支持者。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即使中间穿插一些提问,也主要是对一些事实现象的再现,没有多大的思考余地。现代教育理论则以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和学,主张"在问题解决中学习"。同时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源泉和动力,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设计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探索,教师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分析,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通过各自想法的交流、碰撞,发现学生有价值的建设性建议及方法措施,及时制止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分析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

(3)教师要称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在以往统计学教学中,我们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能否记住计算公式、方法、意义、应用条件,能否利用这些知识完成所设问题的正确计算。而“基于教师在课堂中组织者、发现者和中介者”的角色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就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能否将科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关注学生在灵活应用统计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对学习统计产生兴趣,变抽象的科学法则、科学方法为得心应手的工具,从而使学生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参与学习统计的快乐,享受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近年来教学中“任务教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可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和总结,其意义是通过目标设定由学生自己探索形成结论,达到自主学习目的,发展主动参与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激发学生突破防御式学习的障碍,尽力让学习者展现自身的优越性或闪光点,使其产生能轻松学好的胜利感,并主动寻找适合自身良好的学习策略:

(1)课堂教学中应进一步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去,做到:①合理处理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展示学习内容的实用意义。②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自然。③采用启发式、精讲多练式、答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构建情景逼近式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不仅要教会想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在书本之外查阅图书、报刊、杂志、网络等资料,以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吸取精华,为我所用,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还要通过课内设计的实训教学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实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方案的编制、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综合指标分析、统计案例分析等内容。统计实训的课内教学采用精讲、示范、多练、答疑的方式;课外教学采用学生自行分散复习和有组织分组制表、制图、社会调查、整理计算分析等方式。

篇8

关键词:充分统计量 数理统计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0(c)-0145-02

A new method of teaching sufficient statistics i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WAN Shuwen

(Department of Applied Mathematics,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Jiangsu, 210023,China)

Abstract:Sufficient statistics is a difficult concept in teaching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students usually find it hard to understand.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of teaching sufficient statistics using the ideas of parameter estimation and decomposing probability functions.

Key words:Sufficient statistic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Teaching Method

充分统计量是数理统计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由著名统计学家Fisher在1922年提出。在对应用数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该概念的引入以及数学定义普遍感到较难理解和掌握,尽管对其后如何利用因子分解定理去求参数的充分统计量掌握的较好。该文探讨如何从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角度,在教学过程中将充分统计量这个相对抽象的概念引入以及最终给出严格的数学定义。

许多教材在给出充分统计量的数学定义前,先从定性描述的角度解释充分统计量的概念。譬如,充分统计量是对原有样本的简化,它包含了样本关于参数进行统计推断的所有信息。知道了充分统计量与知道原有的完整样本对推断参数是等效的。换句话说,在已知充分统计量的前提下样本不再包含关于的有用信息,即可以从样本在下的条件分布与参数无关对统计量的充分性下严格的数学定义。

通过以上途径引入充分统计量从逻辑上似乎顺理成章,但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是不易理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行的教材都是将参数估计部分安排在了充分统计量章节的后面,学生们在接触充分统计量时还不知道如何借助于样本对参数进行推断,特别是借助于样本的分布列或密度函数进行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也就理解不了样本是如何包含关于参数的所有信息,更不用说充分统计量如何包含参数的所有信息。 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可以通过一两个小例子初步讲解一下参数的最大似然估计以及如何从样本或某个统计量出发进行参数的估计,使同学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充分统计量的存在和功能。

例1(一个连续型的例子),设是来自总体的样本,其中未知,已知。我们需要对未知的参数进行估计。

解:方法1,从原始样本进行估计.根据Fisher的思想,的估计量应使样本的联合密度函数最大。故写出样本的联合密度函数为

令,得到

故的估计量为。

方法2,从某统计量进行估计。根据Fisher的思想,的估计量应使统计量的密度函数最大。因为,故写出的密度函数为

令,得到

故的估计量为

例2(一个离散型的例子),设是来自一个两点分布总体的样本,我们需要对未知的参数进行估计。

解:方法1,从原始样本进行估计。根据Fisher的思想,的估计量应使样本的联合分布列最大。故写出样本的联合分布列为

令,得到

故θ的估计量为.

方法2,从某统计量进行估计。根据Fisher的思想,的估计量应使统计量的分布列最大。因为,故写出其分布列为

令得到,

故的估计量为

通过以上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参数估计可以通过完整的原始样本进行,也可以只通过从样本构造的某个统计量进行,这样的统计量就是充分的统计量,因为对于参数估计而言,该统计量是样本的充分的代表。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入充分统计量的严格的数学概念。设样本的概率函数为;离散情形指的是分布列,连续情形指的是密度函数。记某统计量T的概率函数为,则

若与无关,则由Fisher的思想,从样本的概率函数去推断参数的估计量与从统计量T的概率函数去推断参数的估计量是一样的。此时的统计量T就是我们在例一和例二谈到的充分统计量。故充分统计量的一个定义可以直接由此给出:

定义1:设是来自某个总体的样本,样本的概率函数为。设统计量的概率函数为。 若与无关,则称为的充分统计量。

定义1与大部分教材中直接给出的充分统计量的定义是不一样的,因为大部分教材是依据样本的条件分布给出了充分统计量的数学定义。实际上,定义1与最终的数学定义已十分接近了。根据概率论的知识,我们知道样本的条件概率函数与有如下的联系:

故可以根据样本的条件分布给出最终的充分统计量的最常用的数学定义,即有如下的定义2:

定义2: 设是来自某个总体的样本,总体的分布函数为。统计量称为的充分统计量,如果在给定的取值后,样本的条件分布与无关。

在初步了解了充分统计量的严格数学定义后,学生对充分统计量的认识,以及如何运用其数学定义寻找充分统计量还不可能熟练掌握,此时可以举两个具体的例子加以阐述,以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定义的掌握.此时举的例子完全可以结合例一和例二给出, 学生可以更好的掌握。

例3.设是来自总体的样本,证明:统计量是的充分统计量。

证明: 在, 即时, 有

因其与无关, 故是的充分统计量。

例4,设是来自总体0-1分布的样本,证明:统计量是的充分统计量。

证明:在,即时,有

因其与无关, 故是的充分统计量。

综上所述,我们探讨了在充分统计量教学过程中如何借助于最大似然估计的思想以及借助于样本概率函数的分解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充分统计量,深刻理解充分统计量的由来与定义。在很好掌握充分统计量的定义后,再学习教材中的因子分解定理求解充分统计量就不难了。该文探讨的思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茆诗松,程依明,濮晓龙.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茆诗松,王静龙,濮晓龙.高等数理统计[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韦博成.参数统计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苏良军.高等数理统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篇9

关键词:双语教学;统计学专业;专业英语

作者简介:王春伟(1980-),女,山东济宁人,河南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讲师;武新乾(1969-),男,河南郑州人,河南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河南洛阳471003)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09SJGLX162)、河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2009Y-04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7-0141-02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统计的范畴已覆盖了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是众多学科不可缺少的实用型课程。而处在社会大环境中的统计专业学生要想获取最新的专业技术信息,必须对专业英语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软件涉及专业知识时能够运用自如,进而成长为学有所长,符合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一、我校统计学专业英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为了能够掌握世界先进技术和国外专业发展动向,本科生应该能够熟练阅读专业文献,并在专业领域具有初步的语言交流能力。新形势对统计学专业大学生的要求不仅是能够阅读,也应该能写,能够进行语言交流。但是,通过近几年的专业英语教学实践、教学效果及学生反映等方面收集的信息表明,目前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英语实际能力与基本教学目标及实际应用仍有一定的差距。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4,5,6]

1.课程设置的局限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中国与世界的日益融合,培养视野开阔、专业突出、外语过关的统计学专业人才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而我校统计学专业只在大三大四本科生中开设四十几个学时的专业英语课程,远远达不到专业培养的目标,为此,应拓宽这种受时间限制的课程设置模式,逐步推广双语教学的专业英语教学模式,将专业英语贯穿于各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让学生时时接受语言的影响,把汉语与英语,把英语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

如果汉语的专业课先行,后学相应的专业英语,学生感觉学之无味。但如果专业英语安排在专业课之前,学生又如听天书,或感觉深度不够。因此,有必要由传统的专业英语课程单独开课改为某些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

2.教材局限性

我校统计学专业是由应用数学学科发展起来的,学生系统学习的专业知识涉及基础数学、经济学以及概率论等多学科,知识覆盖面广,内容非常丰富,因此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以概率统计为侧重,同时也需要涵盖高等数学、经济学以及社会学等多领域。各个学校专业培养的方向不同,所用教材也有相当的差异。这就需要任课教师自己准备教材。但如果我们采取某些专业基础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就比这要容易得多。国外许多统计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原版的英文专业书籍,既有严谨的理论,又有富有时代气息的例子,这些对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都特别有帮助。

3.师资匮乏

统计学专业课程涉及基础数学、概率论、经济学、金融学、社会学和医学等诸多领域。因此教师如要能胜任专业英语的教学,不仅要求传统意义上的英语好,还要求有开阔的视野,宽广的知识面,这样才能够较好地引领学生顺利地进行专业英语的学习。这就增加了专业英语教学的难度。但是对于一些学校刚刚引进的年轻博士们来说,对于自己专业方向上的英语是非常熟悉的。让他们从事双语教学也不是难事,但如果让他们上好大一统的统计学专业英语课却有相当的难度。

4.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认识不足,认为是无足轻重并且可以轻松过关的一门课程。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缺乏了解,认为是英语的后续。而如果把专业英语的教学融入到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中去,利于转变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认识,进而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为更好地学习专业课服务。由于我国传统外语教学中“费时较多,成效较低”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进而反映在学生上就是学习效率低、英语应用能力差,这是双语教学中的最大困难。

我校统计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迫切要求我们改革教育模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21世纪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服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从建设师资队伍、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改善考核方式几方面着手,对统计学双语教学进行初步尝试。

二、统计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建设

国家教育部已提出加强大学本科教学的12项措施,其中要求各高校在三年内开设5%~10%的双语课程,并引进原版教材和提高师资水平。双语教学是一个需要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教材)以及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的复杂过程。想要建设好双语教学,也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2,3]

1.内容设计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我们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两个模块。在基础知识模块中,划分为数学基础知识、经济学基础知识和概率统计基础知识三大板块,在应用知识模块,向学生介绍科技文献的写作规范、英语单词的构词方式以及国际交流的常见用语等,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2.教材的选择

国内编写的统计学专业方面教材系统性强、叙述严谨、知识体系清晰、重视基本概念的介绍和理论知识的推导;而国外的优秀教材则具有许多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实例,另外注重最新的科研成果。许多经典的专业课程在国外一些著名教授的主页上都有相关课程的案例分析资料、授课PPT、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链接丰富而且更新速度快。因此,教材以国外专业英文经典论著为基础,结合国内的优秀教材,同时运用查阅网络、资源共享、集中交流等手段选取一些介绍专业前沿领域及发展动态的相关文献,这样使学生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接触到学科前沿。英文经典让学生体会原版的表达方式及相应的语言氛围,相关文献让学生体会到科技文献严谨的写作规范和态度,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也能逐渐培养起一定的专业素养。贴近实际的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到专业课的实际用途,而不是只感觉到空洞的理论。

3.师资建设

目前,我校统计学专业高学历师资还比较匮乏,当然如果想让一些教师去看某一方面的英语文献肯定不成问题,但要系统地用全英文讲授一门专业课程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有必要引进一些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人才或者给予比较有潜力的教师去国外做博士后的机会,在深化研究领域的同时,还可增加英语氛围的感染。

4.统计软件中的专业英语

统计软件比如SPSS、SAS和Stata中一些英文术语的命名规则。专业软件的菜单教学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安装英文版的专业软件,如何识别和使用英文版软件菜单。专业软件建模的情景教学,让学生掌握建模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术语,通过练习掌握使用英文版软件建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专业软件后处理的情景教学,让学生掌握后处理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术语,通过练习掌握使用英文版软件进行后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方法及方式的改革

整个教学环节需要教师策划,涉及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互动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完成具体细节需要学生参与。[4,5,6]

1.树立新的教学思想

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在授课的内容上不同于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而在语言运用上又与以前的专业课的讲授有很大的差异。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能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被动学习,而应积极探索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程研讨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创造视觉的新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2.重视案例的分析

教学案例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生活,能唤起他们的热情去思考、去品味;能鼓励他们勇于实践,积极进取;能激发他们强烈的表现欲,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体会到统计学在我们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其学习统计学的积极性。让学生觉得学习这门课程是有用的,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才去学习。

3.积极开展课程研讨、互动教学

积极与学生讨论课程的设置问题,多渠道获取学生对于教学的意见或者建议,从而尽快调整课程设置。使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于他们意见的重视,从而才能更好地支持教学的开展。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多媒体、网络教学

多媒体教学可以给课堂提供大量的信息(如以图表方式给出文章脉络、介绍一些专业背景知识等),也可以利用图片、动画等带来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模拟实际应用场景(如专业学术交流和学术报告等)可以增强学生的现实感。另外注重引导学生上网搜索与学习相关的资源,从而调整部分学生只会利用网络打游戏而不会学习的不良习惯。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学生的考核方式应改变过去单一的考试成绩加平时(作业及出勤)成绩的方式。要将考核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平时多一些小型测试,可分单元进行,以检查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考核方式也不仅仅是笔试,可以是对统计学专业知识的口头表达能力测试、翻译能力测试和对课堂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这样,不仅可以体现评分的公平、公正性,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督促学生学习,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调整教学进度和改进教学方法。

五、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中国与世界的日益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专业突出、外语过关符合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教书育人的重要任务,高等教育在专业培养方面进行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而且教学改革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对于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步形成一套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平.五年来的双语教学研究综述[J].中国大学教育,2007,(1):37-45.

[2]韩建侠,俞明理.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2):65-72.

[3]张同利.加强高校双语教学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7,(5):90-92.

[4]王敏,高宗军.水文地质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与改革[J].中国地质教育,2009,(4):162-164.

篇10

【论文关键词】高职统计学;教学问题及对策;EXCEL;实践教学

统计学课程是统计专业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学科的基础课和必修课,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市场对各种社会经济信息需求日益增加, 无论是国民经济管理,还是公司企业乃至个人的经营、投资决策,都越来越依赖于相关信息的取得及相应的数量分析,这些都高度依赖于统计方法。统计方法已成为管理、经贸、金融等许多学科和社会经济实践活动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如何在统计学的教学中培养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需要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必然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和改革教学方法。

一、传统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成在的主要问题及负面影响

(一)传统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人生的目标模糊,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大部分学生都带着原来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使他们在接受知识上比别的同学要慢一些,而且在课余时间,他们也不能自我加压。对于人生的长远打算更是缺乏认识,或者说有的同学是害怕思考,在回避或者逃避这个问题,缺乏青年人那种对知识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

2、学生文化基础差,入学成绩普遍偏低。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的下降,高职专科这个层次的学生已是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学生的素质特别是文化课的成绩较差。很多高职高专学校只要考生过了提档线就可以录取,所以其文化课基础可想而知。

3、统计学课程的计算太复杂。如组距数列的编制,其资料中的数据有几十至上百,要将其中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再分组,光凭眼睛观察是不行的,还有几何平均数的计算、方差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指数曲线趋势模型、多元回归预测等等,这些计算都很复杂,手工计算量非常大,没有计算机软件的支撑,是很难进行教学实际问题分析的。

4、教师教学重理论,实践教学深广度不够。有些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黑板写得满满的,学生不停地记笔记。这种满堂灌、填鸭式的教法带来很多弊病。教师讲得过多,他所能提供给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就越少,学生常处于被动位置,没有时间及时思考、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当然没法巩固。再有,讲得过多,重点不突出,学生掌握不了要领,课堂气氛也沉闷,学生容易产生疲劳。加上统计学的数学知识太多,本来他们的基础就不是那么好,无法听懂这些理论知识。

还有在当前评估热潮的推动下,许多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前所未有的实践教学,但受诸多因素影响,大多浮于表面,实践教学深度不够,还不能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高质量地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统计学课程一般每周4~6节,总学时约60~70节,而实践课只占10%左右。这意味着该专业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从事的主要是理论学习和简单的上机实践操作,课程考察也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技能的培养被忽视了。

5、过于“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有许多高职院校对考试和毕业制度放得较宽,考试只是以期末成绩为主,而平时的表现、成绩和实作等所占的比例较少。有不少学生平时不上课,到期末考试时才参加,也能顺利过关。毕业过关也较容易,只要每一门课程都及格就可以毕业,而忽略了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需求。

(二)传统教学的负面影响。

由于教与学脱离实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学过、接触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步骤、程序,走入社会后动手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无从入手,企业还得花精力、资金和很长时间进行培训,学生还得从头学起。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誉,直接导致学校生源减少,许多教师无课可上。因此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高职统计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有关对策

1、制定切实有效的人生规划,为学生提供强劲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让学生懂得适者生存的道理。使学生能充分利用上课学习时间、课外活动时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查阅有关资料,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在课堂上进行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质疑。在课堂教学中有师生的充分交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求知,将课堂教学中的精英参与变为大众参与;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由只重视课堂学习变为课前、课堂、课后并重,引导学生自主地经过课前预习、课堂听讲与双向互动、课后复习、作业实践、总结规律、重点记忆去主动感知客观事物,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学习潜能。

3、强化实践教学和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诱导、决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学方法。在选择案例时应遵循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原则。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参考有资料结合社会经济的实际状况,设计教学案例,也可以从有关资料中收集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法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它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基本概念、原理、技能等知识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选择的进行实践教学。比如对于财会电算化专业的学生可以设计用几何平均数计算投资的平均收益率、运用标志变异指标考察投资组合的风险大小、利用加权平均数和加权系数来进行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统计分析等。对于经管专业的学生,精选抽样调查、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方面的实例用EXCEL软件进行分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4、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认知结构、活动效率、活动效果和感官上的突破,形象思维的增强,被大量使用于日常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学会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有了它,教师可以节约时间,讲授更多的教学内容;有了它,教师可以将语言难以完全表达的内容,用视屏或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但是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它只是辅助教学的工具。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达到启发学生抽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作用。

5、EXCEL在统计学中的教学设想。在教学内容上,依据EXCEL软件的有关功能,结合书中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在传统的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对统计数据的搜集主要强调统计报表制度,在EXCEL环境应该更注重抽样调查,EXCEL提供的随机抽样工具使得抽样调查不再是十分复杂的技术,统计图也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对数据的描述。在传统教学中比如计算简单的标准差必须用公式进行多步计算才能得到结果,但在EXCEL中只要有函数STDEVP直接就能得到结果;再比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要计算回归系数b和截距a的值太复杂了,但在EXCEL中分别用函数SLOPE和LNTERCEPT就能直接计算结果。这样的例子很多,因此我们应该的传统教学与EXCEL软件有机的结合起来,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