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5 16:37: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制造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智能手机 市场 格局分析
2012年8月,美国市场调查公司(HIS,下同)了有关中国智能手机2012年上半年市场宏观调查报告。报告称,三星电子的出货量据榜首,占市场份额的20.8%。依次是联想、酷派、华为、诺基亚,而中兴、苹果未进入前五名(见下表),HIS作为全球知名权威的市场调查公司,其报告给我们分析市场走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HIS的报告指出,2012年上半年四大国产手机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品牌(即所谓的“中”、“华”、“酷”、“联”)出货量大幅攀升,占市场整体份额近40%,超越苹果、HTC等众多国外品牌。同时,几家海外重点厂商品牌却表现欠佳,市场份额大幅减少。其中,索尼移动通信的份额仅为3.5%、排名第8位;HTC的份额为3.2%、排名第9位;LG电子的份额为0.7%、排名第15位。
此外,HIS在报告中还预测,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出货量“将由2011年的6700万部增至2.4倍的1.6亿部,其中支持TD-SCDMA的智能手机为2800万部”。并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今后五年将扩大至约10倍。”
HIS公司的数据虽然是基于对中国整体手机市场的宏观描述,但这一趋势一定程度在深圳华强北手机销售业绩上得到了印证。
近年来智能手机发展迅猛,以时尚和多变功能渐入人心,特别是对年龄层在35岁以下是消费人群而言,大有取代传统功能机的趋势。从局部来看,2012年,位于深圳华强北的桑达电子通讯市场飞利浦专卖店的手机销售分类,智能机销量从年初的17.4%,上升至8月份的43.8%,而功能机则相应下降。销售比例虽仍未超过50%,但销售趋势已说明了问题。从智能机的消费群体来看,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75%以上。在价位上,尽管智能机基本仍处于每台1500-4200元的档次,功能机则处于400-2000元的档次,但销售比例的变化,从局部微观市场印证了HIS的调查报告。随着智能机总体价格的下降,预计销售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大。
据HIS对全球手机出货量的最新宏观预测,201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占全球手机出货总量的54%,首次突破手机市场份额总量的一半。智能机的爆发性增长加剧了功能手机市场的萎缩,手机市场重新洗牌在所难免。作为手机销售平台的通讯市场,也将面临转型的巨大考验。从微观上看,华强北手机商家只有及时调整布局,引导商家更新换代,才有可能在未来市场发展中有一席之地。
1.手机市场面临新的变局和挑战
HIS预测的2013年全球手机市场中将有超过一半的产品为智能手机。统计数据显示,功能手机2012年的出货量为市场总量的41%,较2011年的46%有所下降,预计该比例将于2016年进一步降至28%。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成熟和价格不断下调,型号款式增多,将推动低端智能手机的销售增长,同时还将推动中高端智能手机的销售增长。HIS的专家预测,“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未来的几年中继续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将于2016年占到手机市场总量的67.4%。
智能手机时代已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从深圳华强北手机市场的局部悄然变化可见端倪。据工信部电信管理局透露,2012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1.46亿部,占整体手机出货量的51.9%,已超过功能机。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数据,第二季度,中国的手机出货量达到8700万部,其中51%(4440万部)为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手机。IDC的预测则称,今年底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目前中国市场上售价1000-2000元之间的智能手机已经多达数百款,性能都很优异。“智能手机支持更多应用,而且价格也不贵。”飞利浦手机制造商主管销售的吴宣宗副总日前在谈及飞利浦手机销售趋势时,也肯定了这一点。据吴总介绍,自5月份开始,3G智能机和2G功能机的销量占比基本维持在6:4(见附图),说明3G智能机已经开始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手机产业的转折点已然到来,智能手机价格逐渐走低的趋势已成必然,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也将大势所趋。
2.手机智能化加速厂商竞争升级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统计数字显示,在2012年7月的国内手机市场中,国产手机占据了八成市场份额。与2011年同期相比,中、华、酷、联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中兴第二季度销售491万部,占市场份额7.39%;华为销售561万部,占市场份额8.44%;酷派销售398万部,占市场份额5.99%;联想销售583万部,占市场份额8.77%。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国产手机再次迎来了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在市场利益的引诱下,竞争也日趋激烈。今年以来,国内手机制造商百度、小米、阿里巴巴、盛大、奇虎360等互联网企业也争先试水智能手机,且无一例外走低端路线。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智能手机领域,扩大了用户的选择范围,也加剧了竞争。山寨手机厂商也改变思路,尝试着向正规品牌转型。深圳华强北山寨手机虽已走向衰落,但曾经的山寨商家再次利用价格优势出现在市场。山寨手机厂商的转型也将进一步加快智能手机低价化的步伐使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探。
3.智能手机压境之下,传统厂商面临艰难抉择
智能机的步步紧逼,让功能手机节节败退。对于传统手机厂商而言,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这些手机厂商多在功能机方面具有一定的市场积累,但在智能手机的大浪面前或者创新不足,或者裹足不前,或者发展滞后,一旦智能手机时代全面来临,在传统市场的积累反而会拖累其发展。
在华强北手机市场乃至整个中国市场上大量不知名的小品牌手机厂商也面临同样的命运。随着智能机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功能机靠低售价以及奇特造型来吸引眼球的生存空间也将进一步缩小。若想改变,这些厂商先要从旗下产品、工业设计能力和对生态链的掌控这三方面入手,实行精品化战略,打造自有品牌影响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通信消费群体,也拥有世界上最全面、最广泛覆盖的手机需求,智能手机虽然强大,但在外观、稳定性、易用性等方面,却不如功能手机。只要细分得法,庞大的功能手机消费群体,仍将给手机制造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在智能手机当道的时代,那些固守或新进功能手机市场的传统手机厂商们,无疑将日渐式微,传统厂商如何实现自身发展定位的平滑过渡成为关键。而如何与产业链各方展开合作?如何在成本、专利等方面突破?如何拓展营收领域?要不要涉足应用商店等陌生领域?这些都将是传统厂商不得不面对的命题。
总之,手机智能时代已经来临,功能手机虽尚有生存余地,但已难成气候。认清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找到未来通讯领域发展正确道路的必由之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仅对手机制造商、销售商直观重要,也对搭建销售平台的通讯市场生死攸关,而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也正是本文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篇2
【关键词】智能手机市场 营销策略分析 小米手机?
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营销环境SWOT分析
(一)S优势分析
(1)成本价格优势。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相对较低的原材料价格使国产手机比国外手机有更低的制造销售成本,构成了生产成本的竞争优势。在1500D2000元价格区间内,国际品牌涉足较少,但利润颇丰,成为国产智能手机盈利的新热点,其价格优势在扩大市场占有率过程中具备较大的降价空间。
(2)渠道优势。目前,运营商迫切渴望向高附加值的3G服务转变,这就需要深解本土文化的手机厂商提供支持。运营商对本土品牌的厚待,自然而然构成了国产手机的渠道优势。此外,国产品牌已经在国内组建了较为完整的销售网络,网络营销模式也日渐火热,国内厂商纷纷与电商企业合作,开辟了新的营销渠道。而外国品牌厂商一般采用全国总制,利润被部分挤占,经销渠道的推动力减弱,对市场响应速度迟缓。
(二)W劣势分析
(1)核心竞争力薄弱。国产手机厂商用于手机技术研发方面的费用较少,研发的技术力量主要集中在结构外观设计、应用层软件开发、射频模块设计技术等外层方面,核心技术缺失使国产厂商无法及时掌控产品创新和演变的趋势,受制于外国厂商技术专利的限制,核心竞争力薄弱。
(2)质量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多国产手机企业的生产车间对手机质量把关不够严格,导致其返修率居高不下,虽外观与国外品牌差别不大,但在通话质量、硬件质量等方面却无法与外国品牌抗衡,厂商仓促推出产品,不重视产品质量,对于品牌的塑造带来负面影响
(三)O机遇分析
市场潜力巨大,换机来临。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多为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中等收入且收入稳定的人群,他们对新生事物参与度高,且对新兴技术有浓厚兴趣,手机已成为主要上网信息工具,近半数的受访者同时使用2部手机,更有14%的用户同时拥有3部以上手机,伴随3G网络的逐渐覆盖和三大运营商的强势宣传,国内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认知度大幅提升,可见,未来中国手机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旺盛的市场需求将会提升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
(四)T威胁分析
(1)潜在竞争者繁多。诸如苹果、三星等外国品牌主打高端手机市场,使得HTC等品牌在高端市场业绩不佳,有意进入中低端市场,加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些互联网企业如360等也开始进军手机市场,加之三大网络运营商以定制机形式进入手机市场,各种山寨机的层出不穷,使得中国手机市场的利润不断摊薄,国产手机厂商的发展道路似乎并不平坦。
二、小米智能手机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一)产品策略
小米手机提倡以超高性价比的产品推向市场,高配置低价格是小米手机的制胜法宝之一。小米手机有自己独特的硬件、操作系统、云服务,CPS为通讯录、电话和短信。双核处理器、大屏幕、信号好和大容量电池这四个价值主张集中体现了小米手机发烧友核心需求的回应。
(二)定价策略
小米手机将产品价格定在了其他厂商同类产品短期内无法企及的超低价格,且没有降价空间,也不会考虑降价销售,雷军以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对自己产品足够的信心和市场分析,并没有在定价上给自己留有余地,而这样的决策正是区别其他厂商的大胆尝试,也是小米手机异军突起的关键因素。低价销售的背后是其低成本运营的有力支撑,小米手机采用网络直销模式,不需要考虑仓储、分货、运输、安保等环节,物流成本非常低。
(三)营销渠道策略
小米手机采取的是以网络为基础进行B2C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这与小米手机“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不谋而合,发烧友更多的是通过网络购物,小米通过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等社交网络与发烧友持续沟通,对于产品性能的不断完善有很大帮助,并利用社交网络、虚拟社区等工具传递广告资讯,有效的控制了营销成本,利用在线制造稀缺,以“饥饿营销”策略扩大市场销售份额,这样有利于控制产量和了解市场需求,以免造成产品积压,加大库存成本。除此之外,小米手机也不断扩大销售渠道,与中国联通合作,在淘宝网、当当网、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等平台推出小米定制机。小米手机的营销渠道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
(四)促销策略
在小米手机的产品推广方面,前期预热时间足够长,获得足够高的关注度,这是基于苹果的典型营销套路,也是基于雷军在业内的光环效应。产品会自然是小米促销策略的重头戏之一,不仅是雷军的演讲形式,逻辑思维上也有着明显的乔布斯风格。在小米手机正式版尚未之前,先预售工程纪念版,将产品只销售给之前就已经关注小米手机的发烧友们,客户精准度非常高,这一规则让更多的人对小米手机充满好奇心。正式机发售之前,网上关于小米销售的各种真假消息纷纷爆出,使得小米论坛和小米手机的关注度迅速上升。米粉们对于小米手机的购买欲望不断增强,线上购买限量发售更是吊足胃口,这一促销策略和苹果酷似,效果也是相当理想。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智能手机市场营销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以小米手机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旨在通过以上分析,全面掌握我国手机市场现状,寻找国产手机企业最佳的市场营销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小妹.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4.
篇3
由于BI软件的价格昂贵,人们一直认为中小企业中用不起BI系统,也不需要BI系统。其实不同的企业信息化程度并不一致,中小企业也可根据自身信息化的状况,选择合适的BI软件。
事实上,正是因为中小企业规模小,生存的压力才更大,更需要时刻关注企业的经营数据,所以,中小企业比大企业更需要数据挖掘。
最近这几年,商业智能市场很热闹,不过主要还是基于信息化程度比较好的大型行业,如金融、电信等。但近一段时间来,一些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应用上也在升温,尤其是像制造和零售业等,这些行业已经大范围地部署了ERP、CRM等系统,系统让企业拥有了很大的数据量,而如何能够有效地利用和整合这些数据已经成为摆在CIO面前的难题。
根据Gartner分析,随着中小企业对ERP、CRM系统的部署,积累了大量的材料和数据,它们希望有很好的工具来利用这些数据做出更好的决策,所以BI成为中小企业最关心的技术。“可以预期的是,使用商务智能的中小企业将不断增加。”IDC经过调查也发现,中小企业在使用商务智能方面的增长速度要比大企业高出30%。
Gartner的调查报告还显示,中小企业BI市场是一个21亿美元的市场,年增长率达到了12.5%,在59亿美元的BI市场中占有35%的份额,而增长速度超过大型企业BI市场增长速度的5%。
在用户选型方面,随着中国商业智能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用户日趋理性,在商业智能选型时比以往更加慎重。大企业选型时会综合考虑厂商品牌、产品价格、功能模块、售后服务、可扩展性等,并且往往选择外企知名厂商,对价格考虑较少。而与大企业不同的是,中小企业会更加关注商业智能能否与现有的ERP软件集成,价格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BI业务模型是否符合企业自身状况,BI解决方案是否真正适合企业业务和发展,是否真正能够满足企业现阶段和未来的潜在需求,从而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
中小企业需要的BI产品是只要经过简单的安装配置,即可自动识别ERP的版本,就像能把其他系统的数据自动分门别类导入BI系统中,甚至是access和excel的数据也能自动导入系统。同时如果企业有一些个性的分析要求,还可以自己通过简单的设置,就完成修改。
其实在价格方面,无论是国际BI厂商还是国内BI企业都针对高、中、低端用户推出不同的价格策略,总体价位呈现下降趋势。有厂商就推出了专门针对中型企业的商业智能解决方案,而这类产品不需要企业有像ERP这样的系统,只要电子表格就可以部署。
商业智能的核心在于数据挖掘,数据是数据挖掘应用的依据,那么中小企业需要具备什么基础才能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呢?理想的情况是这样,建立一个数据仓库,里面保存好所有客户的数据,以及市场竞争对手的相关数据。如果数据仓库还没有建起来就直接上数据挖掘应用,结果很可能中途夭折,因为数据挖掘前期几乎80%的工作都是在准备数据。
专家认为,即便在大型企业,由于数据搜集起步普遍比较晚,数据可得性和完备性都不高。很多行业的生产、财务、销售等敏感数据,由于用户的选择性输入或漏输、错输,难以为数据挖掘工具所用。中小企业则更需要多加注意。
链 接
BI的新方向
篇4
关键词:智能手机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小米手机
一、中国智能手机市场营销环境SWOT分析
1. S优势分析
(1)成本价格优势。中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相对较低的原材料价格使国产手机比国外手机有更低的制造销售成本,构成了生产成本的竞争优势。在1500―2000元价格区间内,国际品牌涉足较少,但利润颇丰,成为国产智能手机盈利的新热点,其价格优势在扩大市场占有率过程中具备较大的降价空间。
(2)渠道优势。目前,运营商迫切渴望向高附加值的3G服务转变,这就需要深解本土文化的手机厂商提供支持。运营商对本土品牌的厚待,自然而然构成了国产手机的渠道优势。此外,国产品牌已经在国内组建了较为完整的销售网络,网络营销模式也日渐火热,国内厂商纷纷与电商企业合作,开辟了新的营销渠道。而外国品牌厂商一般采用全国总制,利润被部分挤占,经销渠道的推动力减弱,对市场响应速度迟缓。
2. W劣势分析
(1)核心竞争力薄弱。国产手机厂商用于手机技术研发方面的费用较少,研发的技术力量主要集中在结构外观设计、应用层软件开发、射频模块设计技术等外层方面,而芯片、操作系统等智能手机的关键部件方面的技术仍大多集中在日韩厂商手中,核心技术缺失使国产厂商无法及时掌控产品创新和演变的趋势,受制于外国厂商技术专利的限制,核心竞争力薄弱。
(2)质量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很多国产手机企业的生产车间对手机质量把关不够严格,导致其返修率居高不下,虽外观与国外品牌差别不大,但在通话质量、硬件质量等方面却无法与外国品牌抗衡,厂商仓促推出产品,不重视产品质量,对于品牌的塑造带来负面影响。此外,国产手机的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紧靠价格战,低价吸引消费者并非长久之计,简单的高、中、低端分类已不能满足未来的手机市场,需要依靠更具特点和个性化才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
(3)品牌效应不强。国内手机厂商一直以来都不注重品牌的培育,尽管近年来小米、华为、中兴等手机品牌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却很弱,加之国产山寨机的肆意横行,使得国产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美誉度大打折扣,此外,由于售后服务的缺失也使得国产品牌不能很好的建立客户的忠诚度。
3. O机遇分析
(1)市场潜力巨大,换机来临。根据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的手机用户多为接受过良好高等教育,中等收入且收入稳定的人群,他们对新生事物参与度高,且对新兴技术有浓厚兴趣,手机已成为主要上网信息工具,近半数的受访者同时使用2部手机,更有14%的用户同时拥有3部以上手机,伴随3G网络的逐渐覆盖和三大运营商的强势宣传,国内消费者对智能手机的认知度大幅提升,可见,未来中国手机市场的消费潜力巨大,旺盛的市场需求将会提升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
(2)个性定制成时尚。对于智能手机而言,与传统意义追求高配、用户体验不同,针对个人产品定制还属于新鲜事物,是国产手机厂商令人耳目一新的尝试,C2B制造模式突破了传统手机制造观念,从外观设计,操作系统,到应用服务,都无一例外的加入特色定制元素,在这一凸显个性化的时代,手机定制浪潮已经慢慢袭来并有扩大之势,国产手机厂商应抓住这一机遇,努力切入具有特定的极具粘度的粉丝消费群体,引发粉丝经济,最大限度扩大用户需求。
4. T威胁分析
(1)潜在竞争者繁多。诸如苹果、三星等外国品牌主打高端手机市场,使得HTC等品牌在高端市场业绩不佳,有意进入中低端市场,加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一些互联网企业如360等也开始进军手机市场,加之三大网络运营商以定制机形式进入手机市场,各种山寨机的层出不穷,使得中国手机市场的利润不断摊薄,国产手机厂商的发展道路似乎并不平坦。
(2)成本优势逐渐丧失,核心技术缺失成问题。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国产手机厂商的成本优势正逐渐丧失,核心技术价值链的缺失,使得国产厂商对外国技术形成依赖,发展受到制约,国产手机多采用Android系统,系统单一且同质化严重,国产手机不能从操作系统上推陈出新,仅仅从外观上与其他品牌区分,且厂商之间互相模仿,很难形成持久的竞争力。
二、小米智能手机营销策略案例分析
1. 产品策略
小米手机提倡以超高性价比的产品推向市场,高配置低价格是小米手机的制胜法宝之一。小米手机有自己独特的硬件、操作系统、云服务,CPS为通讯录、电话和短信。双核处理器、大屏幕、信号好和大容量电池这四个价值主张集中体现了小米手机发烧友核心需求的回应。
2. 定价策略
小米手机将产品价格定在了其他厂商同类产品短期内无法企及的超低价格,且没有降价空间,也不会考虑降价销售,雷军以其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对自己产品足够的信心和市场分析,并没有在定价上给自己留有余地,而这样的决策正是区别其他厂商的大胆尝试,也是小米手机异军突起的关键因素。低价销售的背后是其低成本运营的有力支撑,小米手机采用网络直销模式,不需要考虑仓储、分货、运输、安保等环节,物流成本非常低。
3. 营销渠道策略
小米手机采取的是以网络为基础进行B2C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这与小米手机“为发烧而生”的产品理念不谋而合,发烧友更多的是通过网络购物,小米通过互联网特别是微博等社交网络与发烧友持续沟通,对于产品性能的不断完善有很大帮助,并利用社交网络、虚拟社区等工具传递广告资讯,有效的控制了营销成本,利用在线制造稀缺,以“饥饿营销”策略扩大市场销售份额,这样有利于控制产量和了解市场需求,以免造成产品积压,加大库存成本。除此之外,小米手机也不断扩大销售渠道,与中国联通合作,在淘宝网、当当网、京东商城和苏宁易购等平台推出小米定制机。小米手机的营销渠道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
4. 促销策略
在小米手机的产品推广方面,前期预热时间足够长,获得足够高的关注度,这是基于苹果的典型营销套路,也是基于雷军在业内的光环效应。产品会自然是小米促销策略的重头戏之一,不仅是雷军的演讲形式,逻辑思维上也有着明显的乔布斯风格。雷军通过介绍竞争对手HTC、三星、摩托罗拉和LG等类似产品,树立假想敌,最后以小米慷慨大气的配置和超低的价格将所有“敌人”消灭掉。在小米手机正式版尚未之前,先预售工程纪念版,将产品只销售给之前就已经关注小米手机的发烧友们,客户精准度非常高,这一规则让更多的人对小米手机充满好奇心。正式机发售之前,网上关于小米销售的各种真假消息纷纷爆出,使得小米论坛和小米手机的关注度迅速上升。米粉们对于小米手机的购买欲望不断增强,线上购买限量发售更是吊足胃口,这一促销策略和苹果酷似,效果也是相当理想。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我国智能手机市场营销现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并以小米手机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旨在通过以上分析,全面掌握我国手机市场现状,寻找国产手机企业最佳的市场营销策略。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小妹.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4,21
篇5
Windows Phone 8成为拉诺基亚爬出谷底的绳索,但是,在谷歌Android、苹果iOS之下,微软的日子并不好过,加之用户对操作系统的忠实度并不高,诺基亚的自救与光荣回归似乎更需要双重保险。
目前,全球排名前两位的手机生产商三星和苹果,共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50%,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然而在2007年,苹果推出iPhone前夕,诺基亚一直都是手机领域的主导者。据调查公司StrategyAnalytics称,去年第三季度,诺基亚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中所占的份额仅为4%,排名第10,位于LG和中兴(ZTE)等手机生产商之后。
这一切仿佛在去年10月有了转机。就在诺基亚深陷财政亏损与裁员泥潭之时,微软推出了新一代智能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8,随后,诺基亚迅速把这款操作系统应用在其系列产品中最高端的Lumia 920和820手机上。初步业绩报告显示,诺基亚第四季度手机总销量为8630万台,其中功能型手机销量为7960万台,包括930万台Asha触屏手机。这对诺基亚来说显然意义非凡,说明诺基亚首席执行官埃洛普(Stephen Elop)一再坚持的WP策略效果正逐步显现。
押宝Windows Phone 8
说Windows Phone 8救了日益落寞的诺基亚还为时过早,但它的确给诺基亚带来重生的希望。
去年年末,诺基亚在港召开搭载Windows Phone 8的旗舰新款智能手机Lumia 920/820会。据国外媒体报道,诺基亚Lumia 920销售十分火爆,目前该系列产品已经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多地脱销。
诺基亚押宝Windows Phone 8的最强力支持者是其首席执行官埃洛普。自2011年2月诺基亚决定同微软合作后,埃洛普一直都在尝试证明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埃洛普称,诺基亚的过渡期为两年。就在诺基亚联手微软之前,还有媒体报道,“诺基亚或推出安卓手机”的消息,但诺基亚方面立刻出面澄清“是媒体的误读”。
其实,如果不与谷歌合作,诺基亚不但会面临Android平台的竞争激烈,以及被卷入价格战的危险,还会受到谷歌在互联网服务上的限制。反而选择与微软合作,不仅可以快速切入高端智能市场,还能获得一定的“议价权”,有更多的自由发产品的附加价值。
但是,选择微软并不代表高枕无忧。最新消息,LG、华硕、华为等主流智能手机生产厂商已于近日表示将要推出新款搭载Windows Phone 8的智能手机,虽然诺基亚有先发优势,但却不能忽略来自老牌手机制造企业的竞争。
同时,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在全球风靡,一直以来分析人士均认为用户不愿意更换平台是因为偏爱某款操作系统,但调查却大出所料。据Accenture最新的研究显示,三分之二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用户并未特别偏爱哪款操作系统。Accenture的调查报告给出了用户更换手机操作系统的原因:用户更换不同平台的设备,有很大一部分出自于好奇,想尝试一下其他的操作系统,用其他操作系统的手机获得更好的地用户体验,体验更多的高新服务和应用软件。数据表明,24%的用户表示会尝试购买市场上其他系统的设备,23%的用户会因为追求更好的使用体验而更换设备,另外还有23%的用户会由于不同系统间的服务和应用而更换设备。Accenture的运营总监Kumu Puri表示:“总体来说,我们的调查显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PC的用户对于系统的忠诚度并不高。他们愿意尝试不同的操作系统,而且不会只使用单一平台的设备。”
近日,有投资者对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下的诺基亚现状发表看法,如果销售量到2013年初还无法增长,那么埃洛普将需放弃或改变策略。此次高端Lumia智能手机成功与否对诺基亚的存亡至关重要,因此,诺基亚要想成功翻身,必须拥有双重保险,也就是正视自己在营销方面的缺失,并抓紧改进。
营销保卫战
从去年10月,Lumia 920和820手机面世以来,诺基亚就投入巨额资金在英国及欧洲其他地区对这两款手机进行广告宣传。11月份,Lumia920的全球预订量在20天内就突破了250万部,超过Lumia全线系列在上一个财季的290万部。
位于伦敦的Strategy Analytics公司的分析师尼尔·莫斯顿(Neil Mawston)称,诺基亚不愿透露宣传花费的具体数额,但是在假日期间,到处都有该公司的电视广告。“如此大力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帮公司找回了一些昔日的辉煌,而在移动手机战略上和诺基亚紧密合作的微软也对此次宣传提供了帮助。”
智威汤逊(JWT)上海董事总经理李巍认为:“诺基亚其实在营销方面一直做得不错,每次新品推广都是有效果的,只是在几个月之后,就没有声音了。”这就引发了另一个话题,即“大营销”的理念。现在的营销不仅限于做广告,而是要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生产、推广、销售,整个链条都要体现品牌的可持续性,否则品牌就会贬值。
除此之外,诺基亚现在面临的另一更重要的问题是找不到提高品牌价值的重点。“诺基亚以前是一个非时尚品牌,做的是功能性产品,讲求的是实用、耐用,激活的是人脑中偏理性的部分。而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则是成功地将手机变为一种很酷的产品,改变了游戏规则,用产品激活的是人脑中偏视觉、社交的部分。诺基亚的手机分机型,但不怎么强调用户的辨识度,而乔布斯使手机成为‘可炫耀的身份标识’。”上海麦肯光明广告策划总监王正说。
可以看到,苹果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自己的品牌定位,相反,诺基亚最新推出的Lumia,抛弃了其以往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来的实用、耐用形象;而改走像苹果一样的高端、酷炫定位。结果是Lumia920能够让消费者觉得高端的也只有5000元的价格而已,它所定位的无线充电功能,被业界质疑为鸡肋;而它标榜的超级触摸屏,倒是可以不脱手套也能接打电话了,然而让这一点成为“可炫耀的身份标识”又太过牵强。
“而诺基亚品牌一直贬值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没有在鼎盛时期革自己的命,换言之,就是没有自己的技术储备。”指点传媒执行董事林超表示。而这一点做得相对成功的是微软,在2001年,微软就布局了游戏娱乐市场,推出XBOX,并于2010年推出Kinect,体感就相当于人机肢体互动,具备反超“触摸屏”技术的潜力。
无论如何,媒体所讲的诺基亚Lumia920的热销对公司来说不啻于一针强心剂。但在近日的采访中,埃洛普也不得不承认“艰难的时光还没有过去。”莫斯顿也警告称,“诺基亚仍然缺乏真正强大、能和iPhone 5或者三星Galaxy S III对抗的手机。”
篇6
陷入行业低谷的智能手表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似乎在智能手表领域过于遥远,自Apple Watch于2015年进入市场后,不少人都将2015年看做智能手表井喷式发展的一年,Moto 360、三星Gear Live、LG G watch等人气型产品都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加大投入的巨头以及众多赶着上车的中小型创业企业,都将智能手表当做了潜力无限的金矿。数百家企业开始疯狂涌入智能手表领域,加上数量同样庞大的白牌企业,整个智能手表似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
原本以为智能手表产业会在2016年持续上涨,可很少有人想到市场风向会转换得如此快。相比2016年年初的看多、唱多智能手表领域的分析报告,市场实际数据惨不忍睹。根据IDC的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350万块,较去年同期的510万块下降了32%,而到了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的出量仅270万块,同比去年同期560万块减少了51.6%。连续两个季度的“暴跌”让智能手表领域企业感受到市场的残酷,“崩盘”似乎随时都可能发生。
巨头们也混得不尽如人意
2016年以来,可穿戴行业迎来低谷。即使是科技巨头,同样没能在智能手表领域捞到什么好处。Google宣布Android Wear 2.0的会推迟到2017年年初;Moto 360搁置新品计划,确认2017年年初也不会推出基于Android Wear 2.0的新款智能手表;智能手表鼻祖Pebble更直接倒在了2016年底,被Fitbit并购。
终端消费市场增长缓慢,出货量持续下滑不单让众多新兴中小创业企业难过,即使是一些有深厚资源背景的大企业,面对智能手表现实的市场状况,也只能无奈选择收缩防御,而华米、inWatch等企业的市场状况真有那么好么?
高弃置率与低购买欲望
好的产品往往能拥有较好的消费者市场口碑,并在使用中国催生用户黏性,但智能手表显然很难做到这一点,过去两年里,智能手表弃置率长期居高不下让市场对其前景充满质疑。Gartner调查了9500名智能手表消费者,得出结果是,智能手表的弃置率为30%。而更多分析报告指出,在大概三个月的蜜月期之后,用户对智能手表尝鲜的喜悦就会锐减,不少人甚至将它放进储物柜。
即使是Apple这样相对封闭且凝聚力较强的品牌,调查公司Wristly的调查报告同样显示,受访者有将近一半的人在两个星期之后就放弃了Apple Watch,有三成人在两周之内就不佩戴了,剩下将近两成的用户甚至使用不到一天。而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不久前也表示,一开始很喜欢苹果手表,但是现在经常是出门忘了佩戴自己都不知道,并没有不可或缺的功能和用途。
同高弃置率相对应的是终端消费市场较低的购买欲望,近两年来,各种关于智能手表的调研报告中,终端市场消费者明确购买意向的占比通常不会超过60%,除了价格,“没有理由去使用它”成为人们不愿意购买智能手表的重要原因。或许当下较低的购买意向预示着未来潜力,但终端市场显然未能完全激活,在终端市场消费潜力未高速释放前,智能手表市场始终难以实现高速成长。
智能手表定义不清
智能手表是什么?按照百度百科的收录,智能手表是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符合手表基本技术要求的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应具有提醒、导航、校准、监测、交互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功能;显示方式包括指针、数字、图像等。这句话似乎告诉了我们智能手表的定义,但一旦再细思儿童、老人、运动、商务等众多种类智能手表,绝大多数消费者会感到一头雾水。
智能手表这个产品品牌崛起时间过短,终端消费市场还来不及对消费者进行培育和市场沉淀,大众对智能手表的定义概念原本就模糊,行业也缺乏基本的制造和生产标准,即使是存在类似“深圳智能穿戴标准与知识产权联盟”的组织也偏向行业自律,没有强制的规范的背景下,消费者连智能手表究竟是什么都不清楚,何来购买欲望?
高歌猛进酿苦果
回顾智能手表发展历程,行业兴起之时,在没有任何一款智能手表能够拿出成熟的产品之际,各家公司们的创始人们就开始活跃于媒体、活动、甚至电视节目。他们都在强调自己的产品是“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手表”,都说产品与时尚完美结合,都夸耀自己的硬件工业和设计理念卓尔不凡。
当众筹平台订单开始出现,消费者提货时间临近的时候,创业者们才清楚地认识到产品还处在原型阶段,离工业化生产尚有距离;界面优化方案难定,在手表上的操作复杂程度甚至超过手机;功耗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名为手表却“可穿戴”不起来……
2013年,一款号称全球最薄的手表CST-01出现在了KickStarter众筹网站上。这款手表以其最薄的设计(厚度仅为0.8mm)吸引了大批投资者,并最终筹集了100多万美元的款项。而在其后的两年时间内,项目团队一直无法完成全部的订单,并且在2015年6月宣告了项目失败。根据最新的消息称,当初筹集的100多万美元的资金如今只剩3万美元,其他的97万美元不知去向。这样的故事在智能手表领域并不少见,只不过CST-01的卖点噱头以及款项稍多而已。
细分透支市场生命力
近年来,“交钥匙”的生产模式让科技硬件领域方案商、制造商、贴牌企业合作得无比流畅,成熟的代工、贴牌模式往往能在上网本、移动电源、智能手环、蓝牙音箱等等设备崛起之初便快速蹿红,较低的制造门槛很容易让新兴领域出现“一拥而上”的局面,连企业自己也意识到同质化的严重问题时,细分市场似乎成为弯道超车的最好选择。
智能手表诞生没多久,商务、运动、老人、儿童等众多细分市场专属产品系列甚至品牌就被推出,营造出百鸟争鸣的景象。但缺乏了时间沉淀的智能手表领域,原本终端消费市场人群就有限,没有足够人群基数的支撑,根本无法顺利开拓并培育细分市场。不少品牌或产品看似成功开拓了细分市场,但实际却透支了整个市场潜力。
各种看似个性十足却实际一个模子长出来的产品,不但不能满足终端消费者对个性的需求,更成为了整个市场的慢性毒药。
同质化成致命毒药
目前,以智能手表和运动手环为主力军的可穿戴设备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实用度不高,同类产品同质化严重。无论是JawBone是小米手环,几乎所有的运动手环的功能都只停留在记步、监控睡眠而已。
智能手表也同样如此,无论是苹果的Apple Watch还是搭载Android Wear的Moto 360、三星Gear S2,都只能实现计时、运动监控、简单的信息互动等基本功能,续航能力弱,使用体验差。厂商试图通过智能手环表带材质、颜色乃至于表盘造型、材质等细节追求个性和差异化,但外观设计并不是产品的全部,功能定位上的重叠让智能手表同质化严重。
实用性缺失让消费者说NO
除了功能同质化严重,消费者难以获得满足个人需求的产品外,智能手表本身搭载的功能在实用性方面也有所欠缺。运动监控计步及运动量数据不准确、续航时间过短造成各种充电困扰、GPS定位不准另儿童手表防丢失功能形同虚设……
智能手表缺乏相应实用功能已经丢失了不少潜在消费群体,而一些关键性的功能却无法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更进一步提升了产品弃置率。对于潜在消费人群而言,不强的实用性显然难以激发其购买欲望。
续航能力需继续提升
续航能力一直都是智能手表产品被吐槽的焦点,最初只有18小时续航时间的Apple Watch即使是果粉也难言满意,而后每代产品都将续航能力作为重点提升要素。智能手表首先是作为时间度量工具存在,接下来才是用于智能,如果智能手表连最基本的使用时间都保证不了,需要用户三天两头充电,势必极大削弱用户体验。
虽然后期MOTO 360这样的产品宣称续航时间能够达到30小时,第三代 Apple Watch续航能力也将大幅改善,而采用了电子墨水屏技术的Pebble系列智能手表虽然可以坚持一周,但同智能手环、传统手表相比,其续航能力显然不会让终端市场消费者满意,想要真正被消费者接纳,智能手表续航能力还需继续提升。而这样的目标,不单单是先进电池技术就可以实现的,更需要系统、应用、显示技术等多方面努力才行。 UI界面关乎智能手表的人机互动体验,需要深度定制
基础功能及定义需明确
作为时间度量工具,智能手表在拥有智能的同时,首先得保障用户读取时间这样的行为习惯不会变的繁琐,可时间常亮显示又会降低产品续航时间,或许通过电子墨水屏的加入或者更智能地激活显示方式可以解决该问题,但显然大部分智能手表产品并未周详地考量这类基础功能设计。
除最基本的时间读取方式有待改进外,智能手表基础功能及定义也有待完善。智能手表产业应该明确地告诉消费者,一款智能手表应该后者必须具备哪些功能并且这些功能实现的程度。否则光是智能手表是否应该具备独立的电话拨打/接听功能都足以让市场争论不休。
专属功能需深度定制
时间度量虽然是智能手表的重要功能却并不是唯一功能,智能化的操作系统加上各种特色功能,能够很好地提升产品附加值及应用适应性,但智能手表厂商并不应该抱着“撒网捞鱼”的心态,借助功能的堆砌撬开消费市场的大门,而是该通过功能的深耕,从深度上满足终端消费者所需。
以UI界面为例,其关乎智能手表信息内容显示以及人机互动两个方面,即使是谷歌和苹果这样的巨头,也基本是重新设计、推出一个新的系统给终端市场,而如果厂商再进行二次开发,必然需要在深度定制方面投入大量资源,才能实现差异化。此外,类似儿童手表、运动手表这类定位细分市场的产品,其功能设计上更需要针对应用场景进行深度定制。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改善及革新,才能推开智能手表终端消费市场大门。
积极推动生态圈的构建
智能手表虽然是赋予传统手表智能,看上去是科技行业与传统钟表行业的融合,但其不能像平板电脑一样简单复制手机体验,其作为两个领域融合后的创新结晶,需要有专门的应用生态,无论是系统UI界面还是App开发又或者同其它智能设备的联动性,智能手表完全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身的产业链或生态圈,相对独立的存在才能扮演好自己的市场角色,并成为用户生活的必需品。
单一智能手表企业本身很难实现终端消费市场的培育,更何况不少智能手表创业企业都是依靠创投资金才得以存活,生态圈的构建能够有效推送整个智能手表领域资源利用率,并通过合作的形式推送行业技术及市场开发。
首先需要冷静的态度
智能手表想要改变现在的市场状况,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创业者本身。当投资者热度开始降低、终端消费市场未能顺利开启时,众多智能手表企业需要的是精简架构、节约成本,将更多资源投入产品研发与创新中,而不是频繁的会与营销。
“辞退所有员工,将公司规模缩小至10人”―Pebble老板反思失败时曾做过这样的设想,在一个尚未进入成长期的市场,无限制的推广以及过度乐观显然会加速企业走向死亡,而思路不清的智能手表企业,同样会让整个市场变得混乱,对于需要培育的消费者而言,自上而下的混乱足以让其迷失。
独立的产品价值体现
手表、钻石这样的产品价格里面有很大部分是附加值或者说产品隐形价值的体现。当人们用“传世”、“爱情”等情感去定义产品时,其价格本身已经远远超脱了成本价值的束缚,可智能手表现在显然无法实现这样的超脱,人们更多时候会用制造成本、配件成本加上人工、运输、税费等环节去考量一款智能手表的价格值与不值。
Apple认识到这样的市场状况后,Apple Watch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营销策略,都向着奢侈品牌靠近,但依靠Apple文化和情怀打造的品牌附加值很难说服大众消费者付款。而Pebblet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走上了追求效率的传统IT设备路线,当效率或者说性能无法支撑时,消费市场对其价值的认可度直接反应在销量上,其走向“死亡”也可理解成一种必然。
未来,智能手表想要持续健康地成长,必须寻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一些超脱实用工具的附加值才能让其具备对传统手表的替代性,而这样的高附加值才能确保智能手表企业有足够的资源投入运营、研发和创新中。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结合健康和塑身的智能应用相对能够打动市场消费者,而针对这类应用的深入挖掘,或将成为智能手表价值回归之路。
同智能手机的博弈与协作
智能手表会取代智能手机吗?这个问题其实可理解为智能手表应该独立存在还是依附于手机存在,传统手表毕竟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其价值的体现和功能的应用并不需要其他设备进行支撑,但智能手表在应用中,免不了会同智能手机、PC进行互联互通。
对于三星、Apple这样的科技巨头而言,智能手表可以成为其硬件产业链的组成部分,甚至独特的系统和生态,让巨头们拥有了涉足移动操作系统、App应用产业链的机会。巨头们庞大的产业链让其有足够的资本应对智能手表洗牌甚至寒冬,而在“剩者为王”的市场中,这类巨头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Fitbit、MOTO这样的品牌自身硬件产业链布局并不完善,尤其是Pebble这样以智能手表为主业的品牌,当市场出现明显颓势并不具备足够的风险抵御能力,这类产品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需要加入某一个阵营或者依靠更大的品牌才能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此外,智能手表企业同传统手表企业合作,共同赋予传统手表智能也是一条不错的路线。
写在最后
篇7
李东生 中国企业家论坛轮值主席
互联网大潮正猛烈冲击着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流程,打造去中心化和扁平化,开放式的组织是传统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基于互联网,移动智能创新成为大趋势,智能的时代孕育很多机会,以智能硬件、智能家居和车联网为核心的物联网经济将可能成为新一轮的增长点。移动互联网将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另一方面,随着新型技术显示的发展和制造成本的不断降低,显示产品将充满人类的生活和工作的所有空间,显示屏也将无处不在。
刘明康 中国银监会前主席
任何时候,任何国度,任何政党、政府都不要欺骗百姓,在论语当中子贡问政,子曰“民不信不立”,拿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你如果得不到百姓的信任,整个国家就垮了。
姜建清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增速放缓,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凸显,大量积蓄的产能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众多行业甚至一些新兴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均不足 75%。而且,中国近4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也需要寻找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资本+产能”的双输出战略无疑是同时化解两大过剩的有效方法。
宗庆后 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政府应降低税赋,让利于民。否则,不少中小企业根本承受不了,只能偷税漏税,并且偷税漏税的一部分税收又成了政府官员的灰色收入。
二、政府要简政。现在公务员的队伍太庞大了,而且有很多临时工,政府应节约,减少三公经费开支,而且不应该再搞一些无效的投资,减轻纳税人的负担。
三、由补贴农民变为提高农产品价格,让农民真正通过勤劳致富,农产品的价格提高了,拿补贴农民的钱来补贴城市贫民。
四、提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收入,进而发展第三产业。
现在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的企业家都变成弱势群体,政府要关心企业家的生存环境,同时希望全社会要理解他们。现在银行贷款利息在10%以上,而实体经济利润率只有5%左右,利息之高不能承受。国家不要给银行下达过高利润指标,应该强制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否则银行把实体经济利润全拿走了,实体经济全垮了,银行反而赚不到钱引发金融危机。
杨元庆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
互联网概念被过分地夸大,因为互联网不可能颠覆传统行业的核心价值,因此传统行业不必抗拒或者恐惧。企业要学习华为,只有踏实做核心业务的企业,才不会被互联网颠覆。而某些企业把其他环节都外包了,主要是放在营销环节上,从而圈来资本市场的钱。他们不去琢磨如何苦练企业的内功,怎样做好研发,把住产品质量,管理好供应链,做好售后服务,他们要让用户总是饥饿着。
李克平 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等收入陷阱在某种程度上是体制和政策安排的陷阱。如果在一些关键时期,由于当前短期的考虑,你会自己设置很多这样的陷阱,这是在所谓的改革中、设计中、制度安排别需要规避和防止的。所以,一个国家的制度需要考虑长期、短期,需要考虑更精细的制度设计,否则的话可能会受限。
冯 仑 万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企业经营环境来看,其实我们很容易看常态和新常态。第一件事看谁挣钱,常态下,比如说很牛的人挣钱,咱们挣不着钱。新常态就是大家都挣钱,不要埋怨爹,自己要努力工作挣钱。第二件事过去常态下的权钱勾结的可能能挣钱,但是老老实实的人挣钱就比较辛苦。第三是像刘汉这样称霸街头的人能够挣钱,小民就挣不着钱。常态下会搞关系的人会挣钱,新常态下会做产品的挣钱。常态下知道暗室操作的人能挣钱,新常态下,借助网络陌生人之间可以做生意,这是很大的不同。
王 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万科现在仍然困惑于企业下个十年的转型问题。我们讨论了八个月,到现在都没有弄清楚。到年底是不是有一个结果也不知道。经过1997年及2008年的金融风暴后,前几大房地产公司被淘汰,万科才成为第一。但因为万科已经成了大企业,组织先进法则也符合万科的现状,所以如何可持续发展?我们现在确实要有重新的参照系,不仅仅更多地向国外学习,我们要更多地回顾我们的历史和我们的过去。
沈南鹏 红杉资本中国合伙人
我记得梁信军和杨元庆争论互联网到底是不是万能的,其实对80后来讲这个问题根本不是选项,他们就是移动互联网。80后中70%的人第一次接触互联网是来自于移动互联网不是PC互联网,这一点对我们将来是完全不适用的,这就是他们面临的创业环境。在四年前北京投资了一家公司,这个创业者只有26岁,4年之后在今年的5月份他成功地去纽交所上市,变成了一个将近50亿美金的公司,他成为纽交所历史上敲钟最年轻的CEO。这个公司叫聚美优品,这个创业者叫陈欧,公司还很年轻还有很长的路走。这代表了中国的年轻一代80后、90后,我相信在他们当中一定会诞生下一个联想、华为、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
篇8
重新思考企业风险
摘自ACCA的最新调查报告:
调查针对超过2000名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会员。调查结果显示:处于业务层面的会计师在确保成功的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随时准备承担更多责任。
会计师对企业面临的风险具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也深知需要采取哪些步骤对风险加以管理。会计师的日常工作就是管理风险,只是人们通常不会这么去看。
如果会计师处理不当,就会失去其价值。参与调查的会计师称,围绕风险管理存在很严重的“不当行为”。比如,在预测问题上经常很随便,提供乐观的预期以避免批评,或者提供消极预期以降低外界期待程度。只有1%的受访者称从未目睹所在企业存在调查中提到的不当行为。
在良好惯例方面得分最高的部分公司是小企业。那些认为小企业不成熟的固有偏见,看来是想得过于简单。调查还发现,在初级岗位上的受访者比董事级员工对风险和“不当行为”有更多的认识。非管理人员更容易觉察到“人为”因素作为引发问题的原因,比如蓄意欺骗或者机会主义性质的,而不是可控的因素,比如企业的财务压力。他们对于“不当行为”的发生几率也比别人更加乐观,对报告介绍的效果尚存争议的管理工具也持有更加积极的态度。
这或许是因为高层较少参与企业的日常运营,或者因为他们的企业视角更加广阔。也可能需要改进向他们报告信息的方式。金融危机凸显出因企业高级管理层忽视风险管理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风险管理自此跃升为头等大事,但重要性并不一定能在预算或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一旦当前危机逐渐过去,风险管理可能就会被抛在脑后。企业需要抓住机会,恰到好处地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流程。
经济软着陆进行中
摘自诺亚财富研究员袁力的报告:
货币存量同比增速持续下降,2月出现小幅反弹。3月CPI受短期蔬菜因素影响有所反弹。考虑到稳健的货币政策,后续CPI仍将受到抑制。1~2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继续回落,投资、消费增速继续减缓,经济处于软着陆进行中。货币政策适时适度微调开启后,近期PMI、工业品等一些先行指标出现反弹,表明经济下行预期好转。近3个月,贷款规模环比有所增长,这得益于流动性的放松。贷款利率在2011第三季度攀升至近3年来的最高水平,第四季度有所回落,银行间拆借市场的利率出现下降。存款准备金率反映了调控的态度和力度,并正向影响到市场利率水平。由于预期的CPI和经济增速的回落,均衡利率下降。
硬着陆的定义是为了控制通胀导致较多的国民收入下滑和失业。但这并不符合目前中国的情况,国内工人工资处于上涨周期,失业后可以快速找到工作。考虑到政策适时适度调整的开启,先行指标的好转,经济增速的大幅下降可能性较低。经济受到政府的影响较大,软着陆可以达成。
雇主需求显著增长
摘自前程无忧的人才市场走势报告:
雇主们在3月1日至3月31日期间在前程无忧网站的日招聘职位量达到224万多个,比去年3月增长11.6%,比今年2月增长21%。
二三线城市成制造业需求主力。在这个全球最大的生产和消费市场,企业甚至不敢放缓增长步伐,仍然面临较大用人缺口。3月,受苹果公司委托,美国劳工公平协会对富士康用工状况进行审计,结果是苹果掏钱为富士康员工加薪。今后,上游企业为代工企业承担一部分员工成本可能会变得多见。
在富士康工厂门口,仍聚集着数千人等待招工,富士康的待遇在行业内仍然有较大竞争力和吸引力,甚至工人们因为加班减少导致的收入减少而大为不满。这就是中国低利润生产企业的现状。3月,贸易/进出口行业的人才需求重回前十大招聘行业,列位第九。与此同时,生产型企业在二三线城市产品和设备工程师的需求也很旺盛,但比一线城市更难获取。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售价对制造业非常迫切,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月薪基本在4000元以上。
移动商业成人才争夺的主战场。中国拥有最多的互联网用户,很快中国也将拥有世界上最多的智能手机。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说,前程无忧的猎头部门已经接到多家公司寻找移动技术人才、销售和市场人才的需求,但是发现目标人才通常手上已经接到过三四家企业的邀请,其中以互联网企业和快速消费品公司居多。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医疗保健和教育培训等专业服务行业。在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服务业的收入比重已经超过50%,但服务业水平和质量不佳。资深或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很有市场,对专业服务人才的培养也大有作为。
扩大清洁能源发电
摘自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最新报告:
去年中国获得的清洁能源投资为455亿美元,自2009年以来该国首次将其世界领先的地位让给美国。但中国仍是清洁能源活动的中心,在吸引风能投资和清洁能源发电量增长方面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中国去年的清洁能源发电容量达133GW,占全球总量的26%。中国在部署清洁能源发电量方面发展迅速,力图实现全球最宏伟的清洁能源目标,即在2020年前实现安装160GW风能和50GW太阳能容量。
尽管去年中国的增长表现平平,但仍然是全球清洁能源竞争中强有力的竞争者,在风力涡轮机和太阳能组件生产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外,中国制定了远大的全国性清洁能源目标,能够确保不远的将来投入大量资金。中国已经部署了惊人的清洁能源发电容量。
去年中国获得的清洁能源投资为455亿美元,自2009年以来该国首次将其世界领先的地位让给美国。中国的风能投资是紧随其后的G20国家的3倍多,达290亿美元。中国目前的风能装机容量超过了64GW,尽管其中四分之一或以上容量并没有投入运行或并网。
空间计划载人登月
摘自China Economic Review的评论:
去年12月,中国宣告“载人登月计划进入倒计时”。政府在白皮书中详细阐述了空间项目的五年计划,其中包括一次载人登月。这将是自1972年以来人类首次踏上月球。登月计划的提案只是空间项目的组成部分,而且并非最终结果。主要目标还包括在2020年之前建立一个空间站,构建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相抗衡的卫星网络,以探索行星、小行星与太阳。
在这些宏伟抱负中,听上去最低调的目标是开发卫星网络。中国的卫星项目正以迅疾的速度发展,去年12月底启动了自主开发的全球定位系统,目前共有10颗卫星支持这一体系,今年还将发射6颗卫星。预计北斗星系统将于今年覆盖亚太地区,并在2020年之前覆盖全球。
篇9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工业分析与检验;化学基础课
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219(2013)08-0035-03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职业成长规律与学生认知规律架构的课程体系,其核心是在工作过程中提升拷贝、重构、迁移、创新四个层次能力,完成职业所需知识的自我构建,追求自然的心理认知顺序与人的职业成长发展顺序的一致性。专业核心课程逐步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迫切需要对专业基础课进行必要的改革。而专业基础课由于涉及面广、理论性强,如何提炼、组织专业基础知识并服务于工作过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教学,向来是课程改革中的难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化学课作为改革试点,探索如何将静态的、无生命的、“机械”的化学知识服务于动态的、有生命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的每一阶梯,探索专业基础课改革的模式。
一、化学课改革的现状
学科体系下的化学课程,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物理化学(简称“四大化学”),课程内容以陈述性知识为主,主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其编排是按学科结构平行展开的,从概念、事实、原理、理论进行系统化阐述,集入门知识、原理知识、应用知识于一体。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开始对基础化学课程进行改革,由学科化向模块化过渡,针对专业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从内容上突破了学科体系的樊篱,但是在课程内容的排序上未达到有效地结构化,学科化体系和简单的模块化形式既不适应学生的智能特征,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中“四大化学”处置策略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以过程性知识为主,在职业成长发展的工作过程中实现学生学科知识结构的自我构建,因此与学科知识共存一体,相互交叉。作为专业基础课的四大化学课程就应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思想,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共同成长,其知识与技能的架构应服从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需要。由此,按照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将化学实验技术与四大化学课程知识再度融合,设计驱动性的工作任务或探究性任务,作为学习载体,形成与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相配套的三门课程:化学基础、化学应用、化学原理与反应机理。
课程内容的排序需要结构化,这一结构是知识传递的路径,知识只有在结构化的情况下才能有效传递。因此,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将原来安排在第一学年或学期的专业基础课分散在整个5学期,伴随在系统化课程的每个阶梯上。第一学期,学习《化学基础》,形成良好的化学素养,补足高中的化学基础,在学习方法上为后续课程的学习作铺垫;第二到第四学期,伴随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将《化学应用》课程内容嵌入专业课程体系中学习;第五学期学习《化学原理与反应机理》,对四大化学学科的原理理解实现系统归纳与提升。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化学基础》课程的开发实例
(一)《化学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
作为进入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学习之前所需的以四大化学理论知识与实验技术为基础的《化学基础》课程,其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各职业岗位群的工作要求,依据化学品制造业岗位群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进行选取。以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化学基础》为例,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出其行动领域,再转换为学习领域,最终由六大模块组成课程内容,其结构框架见图1。
这六大模块已打破了原来的基础化学的学科化体系,在企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新生入学化学基础调查报告的基础上,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岗位工作任务,解构了原来的《无机化学》《化学实验技术》和《分析化学》的部分内容,完成了《化学基础》课程学习领域的重新构建。
(二)《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组织实例
课程中各模块是相对完整与独立的,每一模块教学内容的序化则以工作任务为驱动,围绕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的相关化学知识与化学素养组织教学,以工作情境、工作任务、工作案例、工作问题探究等作为模块教学的切入点,以实践行动框架序化学科理论知识。《化学基础》课程的子模块——化学实验室工作安全与环保的教学组织,见表1。
篇10
一、手机内置u盾的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U盾概述
U盾即usbkey,是银行系统保证交易安全的高级别安全工具,其本质上是一种移动安全证书,其主要工作机制是:进行网上交易时,U盾内设的加密算法对交易通信数据进行加密,从而保证交易安全。U盾理论上其被伪造概率大约为2 的80 次方分之一,因而也被视为是保障网上交易安全最安全的屏障。U盾自推出之后经过近10年的发展,在保障PC网上支付安全的可靠性逐渐成为被公众认可,也因取得用户的信赖而被迅速推广。目前国内主要商业银行、甚至第三方支付机构支付宝等均发行了自己的U盾。然而在智能手机上,U盾却没有大显身手的机会。
(二)手机内置u盾技术可行性
U盾是一块智能微型处理器,而微型智能处理器内置于手机在技术上完全可行,因此U盾内置于手机从逻辑上讲是可行的。具体而言:
1)通信影响分析。当手机使用同一频段进行通信,手机内部的通信器件不能对彼此的正常通信信号造成干扰,只要通信频率不同,手机的正常通信一般不会受到影响。目前3G手机的通信频段一般为2000MHz以上,NFC的工作频率是13.56MHz,而现阶段U盾只是一块智能处理器,并没有通信频率,因而不会对通信造成干扰。
2)硬件制造分析。随着手机研发、设计、制造、材料工艺技术的发展,制造更加轻巧的,并且能置于手机的U盾一定可以实现。Nokia 推出新款智能手机——lumia1020,这部厚度 10.4 mm的智能手机,仅蔡司光学镜头和光学防抖组件就达7件,这足以证明从制造工艺上讲,手机内置U盾完全可以实现。PC、手机和平板等智能设备在硬件配置和运行软件上将逐渐趋于统一,一种操作系统将能通行于各类设备,因此内置于手机的U盾应该与PC使用的相同或相近。另外,通过先局部合作再整体推广的模式,实现“一盾通行”,可以节约成本,避免资源浪费。手机内置U盾应新增两项功能:U盾算法更新、交易数据记录。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应保证手机内置U盾的加密算法一定程度的超前性,并且还应该有接口或途径能够对其进行算法更新,例如通过与耳机插孔连接对其进行更新;数据记录功能可以对交易数据进行全程记录,而且能够实现数据导出,可以默认导出至SD卡。这相当于为手机安装了交易“黑匣子”,交易安全能够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3)软件设计分析。内置软件应该专门设计针对u盾交易的程序项。在装机程序中安装“U盾启动”项,这样能够减少U盾“触网”频率。“u盾启动”项下可设置“开机启动”、“联网自动启动”、“交易探测启动”等项供用户选择,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密码、指纹或视网膜识别等方式启动,启动可设置次数或时间,当用户超过尝试的次数或时间,仍然不能通过启动确认,手机交易账户将被锁定(锁定指令向运营商和银行发送)。同时还应内置:启动U盾不能通过确认,交易账户被锁定后,手机将在固定时间内被锁定。此外还应内置:当手机由于上述原因被锁定后,内设的触发报警功能自动启动,触发GPS定位系统和报警系统。
对应用开发,手机内置U盾后,要有配套应用,该类应用能够在U盾启用时,构建封闭交易场,这时手机支付是独立的,不受无关程序和网络的任何影响。
二、手机内置U盾的推广可行性分析
智能手机内置U盾将会使整个产业发生巨大变化,手机支付市场也会呈几何级增长,移动互联产业必定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但这种设备是否具有推广的可行性成为最现实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具体而言:
(1)从用户角度来讲,手机内置U盾对其有巨大的吸引力。它将打通能够移动互联时代商业发展的核心环节,必将受到用户的追捧。智能手机普及至今,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要想获得用户的青睐,必须要符合手机电子商务的特殊要求。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只要有需求随时能通过手机轻松实现,年轻用户对此更是寄予厚望。另外,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对碎片资金有一种“排斥”心理,当账户中有零钱时,他们倾向于尽快将这笔零钱“处理”,这样一来,海量的用户累积起来的“碎片资金”数额将非常可观。 手机理财市场能在U盾的保障下,帮助用户解决这个问题。正如2013年支付宝宣布支付宝PC转账将收取手续费,而手机则不适用此规定反映出的问题:如果用户对手机支付的安全性没有顾虑,何须淘宝“强制”使用手机支付。
(2)从手机生产商角度讲,其愿意大规模量产这类设备。据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产量将达1.65亿部,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而且这种发展速度仍将持续。然而目前智能手机软硬件同质化的现象日益明显,而且目前的差异化不过是换了方式的软硬件比拼,如全球最薄、内置最先进的相机等。这些噱头不可长久,只有内置U盾才是差异化的真正内涵。因为保证手机安全支付是未来手机产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对于与这种手机相关的技术,可以进行专利申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提高手机制造商的利润。因此,手机生产商必定愿意推广这项设备。以我国的手机制造商为例,2012年,我国共生产1.3亿部智能机,100%使用国外的操作系统,高端智能手机100%使用国外的CPU芯片。由此可见,U盾内置对于手机生产商来讲,一举多得,大有裨益。
(3)从电信运营商角度讲,其愿意大力推广这种智能终端。这不仅仅是由于流量增加带来的收益增长,也不限于运营商参与手机支付的收益,关键在于运营商可能而因此成为新的金融服务商和应用开发商。腾讯微信曾让运营商捶胸顿足,眼看4G时代已经到来,运营商自然不愿再次输在移动端,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便成为其挽救颓势的必然选择。手机内置u盾的巨大商机此处不再赘述,运营商完全可以借此深入手机电子商务市场掘金,并借此开发更适合用户和银行的应用。非洲肯尼亚,一个人均国民收入仅为850美元的第三世界国家,但其最大电信运营商safaricon凭借推出的MPESA手机银行而备受关注,并且使其成为全球手机银行业发展的典范,可见,运营商参与到手机支付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4)从银行业角度讲,手机内置U盾必然会受到传统银行以及新兴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追捧。手机支付有着巨大的市场交易潜力。而且随着这种手机的逐步推广,其必将掀起商业的新一轮变革,其中尤以电商、互联网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和软件开发者最为积极。因为只要解决了手机支付环节的安全问题,移动互联网海量用户的潜在购买力就能被有效释放,这将迅速提高移动互联终端的消费能力,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交易额会大幅增长,应用开发者的应用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三、手机内置U盾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