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技术范文

时间:2023-04-06 20:05: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线电通信技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无线电通信技术

篇1

1.1蓝牙(Bluetooth)蓝牙(Bluetooth)是一种短距离通信配套设备其支持10m范围内信息传输。信息可以无线之间进行交换,包含有移动的通信设备,无线耳机和PAD,笔记本电脑,设备和其他相关设备。利用“蓝牙”技术,能够在短距离内的许多设备省略了多种线路接入。布局上空间的改化。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的蓝牙技术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的工具,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工作。以1Mbps为其数据的频率。传输方面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方案实现全双工。1.2毫米波的ROF(MM-RoF系统)系统毫米波光载无线(MM-RoF系统)系统是一种无线光通信技术及毫米波技术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它具有高带宽,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损耗低,抗电磁干扰和传输质量的优越性。MM-RoF系统解决毫米波频带损耗,抗干扰能力强和弱的存在,传统的微波传输系统,同时克服了毫米波电子器件的电子“瓶颈”问题,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发展空间。多格式多业务的MM-RoF技术将是一个重要的方向代表了MM-ROF系统的未来发展。

2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和缺点

2.1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优势近年来,通信技术和无线电接入技术相结合,牢记目前的高科技,实现了低成本,高度灵活的信息传输,进一步促进了无限的力量通信技术的发展。通过这一举措带来了通信的优点是:无线电通信将不再有局限于空间和时间,可以随时随地的无线通信,语音的交流和视频和数据信息的传输得到实现。随着通信技术和近几年的发展和无线电通信设备使得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设备功能越来越完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在国家军事和生活两个方面网络构建中发挥到重要作用。此外,相比于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防水,防风,抗震等性能,无线电通信具有较强的抗洪灾,抗台风,抗震能力,主要因为它不会受到其他无线电信号的声源外部的电磁信号干扰,一般都能够保持顺畅的沟通。从这个角度来看,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无线通信技术所具备的最大优点。2.2无线电通信技术中的缺点无线电通信技术也有两面性,也有它的实际应用的一些缺点。需要明确的是,虽然可以用无线通信技术来解决传输线电缆的传输距离限制和传输距离远以及灵活的通信问题的问题,但其信号易受到干扰和影响,信息极易被截取导致技术保密性较差的重大缺点。

3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的优势

篇2

【关键词】 无线电通信 通信技术 发展 创新

目前人们最常用的通信技术是无心电通信技术,它结合了无线网络技术和电子通信技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远程通信,目前多运用在军事和天气预报等经济领域。随着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也渐渐显现出来,这些都需要对无线电通信技术进行创新。

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随着目前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目前的无线通信技术也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而快速发展,为计算机的更新提供了机遇,更是作为信息技术的处理方式,增加了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功能,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处理信息必须的工具。

二、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2.1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优点

无线电通信再也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和人之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无线通信,使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传递得以实现。而且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导致无线电通信的设备规模在变小,功能设备在齐全,智能化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在国家的军事和人们的生活中的通信领域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

无线电通信同样存在着缺点。无线带你通信在实际运用中虽然解决了架设传输路线、不受传输距离限制、可以传输很远的距离等问题,但是其信号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以及信息很容易被人获取,使其的保密性很差。

三、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创新

3.1 采用了数字通信技术

采用数字通信技术可以提高系统的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了信号的稳定性,使信号不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加大了系统的通信容量以及语音、视频等多种通信的服务,保护了客户的信息安全。

3.2 推广通信信息技术宽带化的发展

信息的宽带化可以促进光纤传输技术和高通透量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由于近几年在世界范围的开展,使得无线通信技术正朝着无线接入宽带化的方向发展[2]。

3.3 推广个人信息化技术

个人信息化在全球正在逐渐开展,并有着很好的发展趋向。个人信息化可以降低传输路线的信息量阻塞,以此提高通信的传播速度。

3.4 创新接入网络的样式

在无线应用协议出现后,推进了无线数据的开展和信息网络传送多种业务信息的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需要,传统的电信网络与新兴的计算机网络融合,特别是具备开发潜力接入网部分通过固定接入和移动蜂窝接入以及无线本地环路入等不同的接入设备,使生活与生产地各种通信需求被满足。

3.5 过渡电路交换网络

过渡电路交换网络的核心关键技术是IP 网络,它是最合适的选择对象,提高了处理数据的能力和电路交换网络升,保持通信畅通和解决了信号容易受到干扰的问题。

3.6 使用Bluetooth 技术作为信号传感器

Bluetooth 技术所具有的安全性和适用性更高,运用蓝牙发出的传感器,可以随时地反映出用户所需要的信号方向,如果和Internet 相连的话,就可以实现更具备高度的机动性及可用性。

3.7 推广软件无线电

软件无线电通信侦察与对抗方面是人们所熟知的,但是它仅仅局限于军事通信领域。如果能够将其推行到市场,就可以提高无线电通信技术的通信内容保密性。

3.8 提高无线通信网络可持续性

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网络设备如果缺乏很好的配置和网络部署,在受到安全威胁士,其生产的后果将是很恐怖的。所以,在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创新上,我们可以提高网络设备性能和优化设备配置以及冗余备份等方式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

四、结束语

我们对无线通信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可以发展无线电通信的传输路线和传输距离以及稳定性等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大。无线电通信技术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需要加快无线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创新提供动力。

参 考 文 献

篇3

无线电通信技术能够帮助人们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进行沟通的方式,随着我国目前社会不断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早就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带来很大的便利条件。同时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一部分的通信产品开发费用上升,并且出现新通信体制同时共存现象,通信系统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软件无线电逐渐被我军研究和应用,由于它具备了灵活性和通用性的使用特点,所以不仅在商用,在军用无线电通信领域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和其中包含的重要技术,以及军用无线电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军用软件;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

软件无线电的概念是1992年被提出来的,它具备了完全的数字化、模块化和全程可编程性,升级系统更加的便捷和可扩充,所以这一概念也同样带动了信息领域的第三次技术变革。软件无线电实现了军用电台还有各个网系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相操作,实现了通信系统的升级换代,变得更加经济合理。所以目前更加具备灵活性、开放性和通用型的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是我们国家部队通信技术研究者要不断研究的课题。

一、软件无线电的概念

软件无线电就是利用硬件建设为无限通新的平台,然后实现无线通信和个人通信功能的软件实现。软件无线电是近些年来才提出的一种概念,可实现无线通信的新体系结构,该结构具备了很强的灵活性和开放型。目前软件无线电具备了很多无线通信体制达不到的优点,所以会有很广泛的应用市场。让无线电通信技术在军事方面能够实现各个军用电台的互联互通,同时能够接入各种各样的军用移动通信网。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同样在生活中实现了移动电话通用手机、多频段多种模式的移动电话通用基站、无线局域网以及通用网关软件无线电的领域使用。无线通信产品的价值都体现在了软件上,通过软件来实现通信新系统核心产品的开发,代表了无线电领域从固定发展到了移动,从模拟发展到了数字的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

二、国内软件无线电的技术发展和军事应用现状

我们国家目前针对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某高新科技计划中专门针对高新通信技术制定了“软件无线电技术”的专业研究项目组,充分表示了国家针对这一项目的重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软件无线电技术已经成功面向800MHz商用蜂窝移动通信、卫星通信、GPS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的应用。由于目前我军的软件无线电技术还不算成熟,所以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同样比较空白,所以相关的一些科研院所也在极力的探索现阶段的军事通信方面的应用研究,利用目前的软件无线电技术来实现多个电通,多功能的车载电台能够实现各类军用无线系统的空中转信的目标。“军用无线电网关”具备了目前国际上的先进技术水平,能够成功实现不同频段、不同体制的电台之间的互联互通现象,这也让我国军队协同通信课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军用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方向

由于军用通信系统相比起民用系统来说要求比较高,所以在技术要求也比较复杂,由于装备使用比较昂贵,很多的地域通信网络中只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少数国家作为标准装备在使用。我国军用移动通信装备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部队也进一步展开开发和研究工作,针对已经具备该系统的地域通信网络不断改善工作性能,而不具备通信系统的地域通信网加大建设力度,随着技术不断开发,我军的移动通信系统将会在抗干扰性、抗侧向性、抗截获性上有很大的突破,在系统的容量、传输的可抗性上也会有显著提高。移动通信后期不再仅限于陆地使用,还要往空中发展,例如说直升机、系留气球等作为空中中心台,利用卫星转发器作为中心来空间通信,到那时我国的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将会在后期的军事领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四、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发展注意事项

目前军用项目和民用项目虽然基础技术相同,但是具体发展需求是不一样的,非军工企业就算是具备了先进的技术也不具备进入国防市场的条件,所以一项技术能不能被军事所使用,不能仅仅考虑它的经济效益,还需要更高稳定性、可靠性和先进性。军品生产国家规定了特殊的标准和规范,需要结合大量的经验积累和高超的工艺条件,实现军用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双轨制度检验。由于民用技术的指标和军用产品指标有差异,所以非军工企业要想进入军工行业必须要对企业的生产设备和人员工作结构进行相应的改进,如果其中一旦出现产品不符合要求其中需要承担的损失将会非常高昂,所以高端的技术指标和企业品质,是我国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的一项最重要也最基础的要求。

结语:

我军软件无线电技术将会朝着更多模式、更数字化、灵活性高、抗干扰性强的方向发展,各类科技研究中心和技术人员还需要不断地努力,不断提升我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为我国的军事力量增长做出贡献。

作者:王志田 单位:装甲兵学院通信侦察系通信指挥室

参考文献

[1]宋春晨,宋清宇.军用软件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概述[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3,12:8-12.

篇4

关键词:无线通信技术;广播电视卫星;通信

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无线电技术的发展。随着3G向4G的逐步转变,无线技术日趋成熟。可见,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卫星通信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卫星通信系统能够有效扩大信号的覆盖范围,增强无线信号的强度,在造福于人民的同时,有效推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一、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无线技术的日益发展为整个社会的信息传播提供了技术平台,技术的广泛应用也潜移默化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便捷高效的获取大量信息资源,实时动态地了解和掌握相关资讯的变化和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手段的更新,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通讯技术成为了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人们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方便。但是,就目前的现状而言,通信技术在广泛应用中还存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对其优化和完善。目前,最为关键的就是如何将有限的网络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整合和优化。尤其是在广播电视卫星的具体应用中,我们要将高新技术与当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将用户的接入终端进行多元化分类,实现信息资源最大化的共享,从而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终目的,进一步推动整个广电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在传统的广电信息传播活动中,主要是利用信号进行,电信所提供的也仅仅限于语音传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也有了更加多元、丰富化的信息需求,三网融合成为了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我国信息领域,利用三网融合,能够为整个发展提供更为有效优质的信息资源。在目前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我们要充分借助卫星通信技术手段和途径,深入挖掘信息技术的内在潜能,使得信息资源能够最大化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二、无线通信技术对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的重要影响

科技手段的不断更新,信息技术日益发展,其中,3G向4G进行转变,无线通信系统不断进行着改进和完善。值得注意的是卫星通信技术,该技术的发展为整个通信行业提供了导向性的作用。在具体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无线通信技术要把握好卫星通信技术的自身优势,充分发挥该技术的功能和作用,在进行地面信息服务中,不断改进和优化卫星通信技术,进一步推动卫星通信和无线通信业务进行有机统一。随着4G通讯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在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加速了国际间各个方面的交流和融合,为整个广播电视卫星通信形成了积极地影响。

(一)有利于实现无线通信系统的现代化

通常,卫星通信技术主要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通信技术进行广泛应用,主要是应用于各类自然灾害中。因此,针对整个无线通信系统来说,存在一定的积极意义和影响。通过与地面网络服务进行统一应用,其信息传播速度和数据传播容量得到的提高,确保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全面性、高效性。此外,卫星技术与地面网络服务之间能够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实现了技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两种高新技术的统一和融合,能够实现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电系统也能不断丰富和扩大。由此可见,要想实现和加快4G技术的发展进程,我们要积极转变发展思路以及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不断进行技术改革和创新,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加大资金投入,从而有效实现无线通信系统的现代化的发展愿景。

(二)有利于发挥卫星通信系统的综合效用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更新和优化,卫星空间段通信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新的发展环境下,通信技术需要明确发展目标,结合自身现实情况,快速融入到现代社会通信信息发展的浪潮中,完善相关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信息通讯的技术和水平,充分发挥微星通讯系统的潜在优势,最终实现卫星通信技术的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大环境中占据优势,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蓬勃发展。就目前来说,卫星通信技术结合当前的发展现状,制定了以下几个发展方向:一是需要对不同范围和领域的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有效配置和利用;二是确保不同区域之间能够进行有效连接,实现不同信息资源共享;三是无论处于移动或固定状态,要确保相关用户拥有大容量的网络宽带;四是牢牢把握地面网络服务需求的多元化和丰富性,在此基础上对卫星通信系统的容量进行拓展;五是针对端口之间的连接要利用混合通信的相关业务模式,有效提升整个信息数据的定位能力;六是要充分重视和发挥卫星通信的优势功能,从而有效实现信息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实时性、高效性以及长期性。

结语

随着现代化、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无线电技术的发展,为整个广播电视卫星通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发展观念,在保证现有系统正常运转的同时,有效提升信息传输的质量和速度,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广播电视业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整个电信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立娟.无线通信技术对广播电视卫星通信的影响[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12).

[2]禇秀春.广播电视卫星传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3).

[3]史琳.认知无线电技术对未来移动通信产业的影响[J].现代电信科技,2010(12).

篇5

关键词 无线电通信技术 井下定位系统 采矿生产

中图分类号:TD65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线电通信技术在采矿生产活动中被逐渐应用,无线定位技术具有准确的定位作用,成为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导航、救灾等多个领域中的主要定位方式之一,因此被广泛应用。在采矿企业中,井下定位系统是用于采矿生产安全防控的技术,是一种综合性运用系统。井下定位系统通过应用传输技术、识别技术及软件技术等,能够实现对井下人员进行追踪、定位、考勤,并能够实现日常安全管理及事故后及时急救等多方面功能,是采矿生产活动安全进行以及安全管理的重要技术。

1无线电井下定位系统

采矿生产活动中,井下作业人员流动性较大,因而,对于井下人员的分布、位置及作业情况,地面人员无法及时掌握,导致在采矿生产活动中出现火灾、透水、突发冒顶等意外事故时,无法及时并准确地进行施救,为抢险救灾工作带来不便,也对井下被埋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当出现人员被埋时,井下人员无法准确描述所在部位,地面人员也无法及时探测到井下人员所在的准确位置,导致抢救不及时。

井下定位系统中,主要设备为:中心站主机、人员定位系统、数据服务器、传输接口、识别读卡及通讯电缆、矿用人员管理系统、直流稳压电源等。井下定位系统的出现为采矿生产活动带来了福音,通过SUPER-RFID这一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作为系统的识别设备,应用在采矿生产中,能够对井下所有人员的流动情况、精确位置及各个区域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将井下情况直观地反映至地面计算机系统,利于采矿生产活动中的地面管理人员实现监测及合理调配人员。因此,当出现火灾、冒顶等意外事故时,被埋人员的准确位置可在计算机系统中显示,有利于救援人员在第一时间实施救援措施,避免低效率导致被埋人员死亡等。

1.1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采矿生产中的应用

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无线射频通信技术,实现自动识别功能。当计算机技术中的芯片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编码技术及数据转换技术等高速发展时,RFID应运而生。RFID凭借其自身容量大、体积小、可长期追踪定位、可快速读写、可重复使用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物流业、公共服务业、制造业等领域。以此同时,RFID技术实现了融合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功能,得到稳步发展。

在我国,许多矿山企业纷纷尝试将RFID技术应用于采矿生产活动中。通过RFID技术,实现对井下人员、设备及作业进展的实时监测的同时,也能够在意外事故中实现对井下人员的精确位置定位,提高抢险救灾的工作效率;同时,RFID技术具有考勤的功能,能够对井下生产工作进行合理调度,有效识别进出矿场的车辆与人员。RFID技术在矿业生产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意外事故中抢险救灾的效率,也能明显提高工作及生产效率。

1.2井下定位系统的工作原理

井下人员定位系统通过采矿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安放无线标识读卡分站,每一台识别读卡分站对应的ID号不同,分别安放于矿场中矿井的每个出人口、井下人员可能经过的通道、矿灯收发处和矿场内每个巷道分叉口,通过无线通信连线于地面控制中心,使每个识别读卡分站的实时情况显示于计算机系统中。同时,将具有作业人员名字、作业大队、矿名等信息对应的标示号安装于井下作业人员的矿灯上,带有标示号的矿灯后,作业人员经过每一个标识读卡分站时,其信息将会自动识别,并将数据传输至控制中心计算机系统中。计算机程序对标识读卡分站及作业人员的个人标示号等信息实时监测,并记录至控制中心的计算机数据库中。

2井下定位系统在抢险救灾中的重要性

在采矿生产活动中,意外事故的发生非常多,对企业及个人的利益均有所影响,保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是采矿生产中的重要内容。传统救援中,采用人工传递信息的方式,但其信息传递不准确、定位具有盲目性等,导致救援效率低。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在矿业意外事故中,能够救援工作提供辅助作用。通过定位系统可显示井下人员的位置、周围环境因素等方面,有利于救援人员在短时间内将井下人员及时救出。井下人员定位系统是保证采矿生产安全与稳定的重要技术,在抢险救灾中,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3结论

总之,在矿山企业中,安全文化的正确树立占据重要地位,企业应坚持以人为本,保证井下施工人员的安全。通过井下定位系统的运用,实现安全施工、安全生产,并确保在事故中能够及时有效地实施救援。未来,无线通信技术在采矿生产活动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CR) 潜艇通信对抗 频谱检测 频谱分配

引言

潜艇通信对抗,是潜艇电子对抗的重要分支,实质就是敌对双方在无线电通信领域内为争夺无线电频谱控制权而展开的斗争。认知无线电技术是目前无线电界的热点,多项研究表明其在军事通信对抗领域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而由于潜艇通信的在技术和装备方面的种种特性,认知无线电在潜艇通信对抗方面的应用面临着新的问题,是项前沿性课题。

1 认知无线电(CR)技术概述

Mitola、FCC、ITU WP8A、John Notor等个人或组织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给出较有代表性定义[1]。比较受无线电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们认可的是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的定义:认知无线电技术是无线终端利用与无线环境进行交互所获取的无线背景知识,调整传输参数,实现无线传输的能力[2]。

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核心思想是在其对频谱感知和系统的智能学习能力支持下,将频谱资源从时间、空间和频率等多维度的重复利用和共享,实现动态频谱分配和频谱共享。

1.2 认知无线电的关键技术

1.2.1 频谱检测

现有的采用导频信号和周期平稳过程特征检测等技术随多径衰落的影响而检测性能降低。认知无线电技术能够找出适合通信的“频谱空洞”。这是认知无线电对抗功能的技术基础和前提。在认知无线电中,频谱检测技术不仅在频谱空洞的检测中起关键作用,而且还需要负责频谱状态的实时监测。认知无线电终端监测频谱能够准确地判定射频信号碰撞事件,使潜艇通信信号避免干扰信号的压制。

1.2.2 动态频谱资源分配

动态频谱分配的关键技术主要有:载波分配技术、子载波功率控制技术、复合自适应传输技术。该调制方式可以通过频率的组合或裁剪实现频谱资源的充分利用,可以灵活控制和分配频谱、时间、功率、空间等资源[3]。动态频谱分配技术的应用将使潜艇通信更具灵活性,将潜艇通信所需要的频谱和干扰信号所需占据的频谱区分开,避免两者之间的冲突,达到对抗的目的。

2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潜艇通信对抗中的应用展望

在潜艇通信侦察方面,通信测向与定位是通信侦察的重要内容。目前常用的通信测向技术大致有比幅、比相、比幅和比相相结合、多普勒、时差、谱估计等体制。可是,基于传统技术建成的无线电监测测向系统已不能满足当前各种新型、密集的无线电信号的监测和测向的要求。认知无线电中的高度数字化、集成化和数字处理技术应用应用可组成单信道、双信道及多信道的相关干涉仪或其他体制的监测测向系统,并具备宽带扫描、本振共享、同步采样、信号识别、信号分析功能,系统测向功能极其强大,且测向速度快、灵敏度高、可靠性强、动态范围大,计算机自动控制,界面友好、直观,操作使用极为方便,极大地提高了无线电技术人员测定无线电辐射源能力。

在潜艇通信干扰方面,对于长波发信而言,当通信距离较远,且潜艇距干扰发射台较近时,通信将扰。对于短波发信而言,由于其功率小,所以无论通信距离远近,压制性干扰都会起到一定的效果。由于军用认知无线电使电台对周围复杂电磁环境所感知,因此能够提取出干扰信号的特征,进而可以根据电磁环境感知信息、干扰信号特征以及通信业务的需求选取合适的抗干扰通信策略[4]。而潜艇通信系统时需要实时得到通信特征参数,要有实时地随通信特征参数变化而变化的能力。总的来说,认知无线电技术应用于潜艇通信反对抗后将极大地提升潜艇通信对抗水平。

3 认知无线电技术在潜艇通信对抗中的应用需解决和注意的问题

近几年来,军用认知无线电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认知无线电技术于潜艇通信方面还是需要解决和注意许多问题。

3.1 潜用智能天线的研制与使用是关键

在复杂电磁环境的海战下,若想取得信息优势,必须使未来应用与潜艇通信的认知无线电终端的功能更加智能化。认知无线电的天线具有接入多个频段的功能,理想的认知无线电系统的天线部分则应该能够覆盖全部无线通信频段,这对天线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智能天线技术的问世即将解决这个问题。此种天线系统可以动态配置。未来潜艇智能收发天线将既有自动感知干扰源并抑制其影响的能力,又有增强期望信号的很强的抗干扰能力[5]。进一步来说,如何将潜用智能天线的使用融合到潜艇的战术行动之中,以达成此装备服务于战术的目的,是认知无线电技术应用于潜艇通信对抗的另一关键问题。

3.3 软件开发和仿真训练的进度应加大

在潜艇通信对抗行动中,反潜兵力为取得最佳对抗效益,将会针对不同的通信信号采用不同的侦察或干扰样式。需要针对各种可能的对抗技术研究出相应的对抗扰处理算法,然后装订到以软件无线电为平台的认知无线电潜用终端上。同时,应针对认知无线电通信系统对抗技术的特点,对开发系统的自适应能力和功通过计算机仿真软件,构建复杂电磁环境、系统仿真模型,通过严格完备的仿真试验,分析并验证认知无线电通信对抗装备的技术性能和环境适应能力、作战能力。

3.4 通信链路的可靠性和持续性需增强

潜艇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网络设备如果没有良好的配置和网络部署.一旦受到安全威胁,其后果不堪设想。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的拓新我们与必要提高网络设备性能、优化设备配置、冗余备份等等手段来保证网络的可靠性。而且,认知无线电的潜艇终端必须适应于发信快的原则,避免由于智能对抗的过程过长而使潜艇暴露。在岸台方面,自潜艇从所在海域发出信息后,岸台认知无线电终端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腾出接收频率,务必保证信息不露报。这就要求增强认知无线电技术支持下的接收终端通信链路的持续性和可靠性。

4 结语

认知无线电应用于潜艇通信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和装备问题,而且是一个战术问题。技术上,认知无线电技术还很不成熟;装备上,潜用认知无线电通信终端还未曾涉及;战术上,潜艇认知无线电通信的作战使用还未曾进行深入的研究论证,这些问题都需要深入探讨[6] 。所以认知无线电技术应用于潜艇通信对抗需要解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远非限于上述几种情况。相信随着对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应用,潜艇对战场无线电磁环境的感知的能力将会有更大的提升的余地。 #p#分页标题#e#

参考文献:

[1] 周贤伟,孟潭,王丽娜等.认知无线电研究综述.电讯技术[J].第6期,2006.

[2] 毕志明,匡镜明,王华.认知无线电技术的研究及发展.电信科学[J].第7期,2006.

[3] 张建军,姜艳,马玲玲.认知无线电对通信对抗装备建设的启示.无线电通信技术[J].第4期,2009.

[4] 王忠思,黄辉,于爽.认知无线电技术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四川兵工学报[J].第30卷第7期,2009.7.

篇7

关键词:软件无线电 ISL5217 基带信号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5-0039-03

软件无线电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及微电子技术高速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无线电技术。1992年,美国MILTRE公司的JeoMitola首次提出了软件无线电(software radio)的概念。其中心思想是:构造一个具有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将各种功能用软件来完成,并使宽带A/D和D/A转换器尽可能靠近天线,以研制出具有高度灵活性、开放性的新一代无线通信系统。该技术打破了有史以来设备的通信功能的实现仅仅依赖于硬件发展的格局。因为成本更低、灵活性更大、性能更高,已经迅速应用到军事、公共安全和商用无线领域。

1 软件无线电组成结构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通用、标准、模块化的硬件平台为依托,通过软件编程来实现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从基于硬件、面向用途的电台设计方法中解放出来。功能的软件化实现势必要求减少功能单一、灵活性差的硬件电路,尤其是减少模拟环节,把数字化处理(A/D和D/A变换)尽量靠近天线。软件无线电强调体系结构的开放性和全面可编程性,通过软件的更新改变硬件的配置结构,实现新的功能。软件无线电的组成结构如图1所示。

软件无线电主要由天线、射频前端、宽带A/D-D/A转换器、通用和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以及各种软件组成。

天线一般要覆盖比较宽的频段,要求每个频段的特性均匀,以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

射频前端在发射时主要完成上变频、滤波、功率放大等任务,接收时实现滤波、放大、下变频等功能。

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后的处理任务全由DSP软件完成。为了减轻通用DSP的处理压力,通常把A/D转换器传来的数字信号,经过专用数字信号处理器件(如数字下变频DDC)处理,降低数据流速率,并把信号变至基带后,再把数据送给通用DSP进行处理。

2 调制信号产生

任何一个无线电信号均可以表示为:

调制的方法是先根据调制方式求出I(n)、Q(n),然后分别与两个正交本振、相乘并求和,即可获得调制信号s(n),如图2所示:

对任何一种调制方式,都可以计算出与之对应的两个正交分量I(n)、Q(n),例如对调幅信号,则有:

在图2的调制模型中,两个正交基带信号I(n)、Q(n)的采样率与输出信号的采样率是一样的,而要求输出信号的采样率是最高载频的两倍以上,而两个正交基带信号I(n)、Q(n)的带宽仅为信号带宽,与载频相比要小得多,也就是I(n)、Q(n)并不需要产生如此高速数据流,只需要输出大于2倍信号带宽的数据流就行了,否则如果用软件(DSP)来产生基带信号将会对处理速度提出过高的要求。但是为了使产生的基带信号与后面的采样速率相匹配,在进行正交调制之前必须通过内插把低数据率的基带信号提升到采样频率上,实现过程如图3所示:

3 基于数字上变频器ISL5217的通信基带信号产生方法

3.1 ISL5217介绍

ISL5217可以产生QASK数字调制信号,包括QPSK,BPSK,和QAM。芯片内部具有FM调制器,可以实现模拟调频和FSK;芯片内部集成有可编程的256阶FIR滤波器,可以控制输出信号带宽;32位相位累加器载波NCO,16位相位偏置控制字,使得频率分辨率和相位分辨率非常高。当输入数据流速率达到6.5MSPS,输出采样频率为104MSPS时,QPUC的输出频谱纯度超过100dB。图4是ISL5217的结构框图。

3.2 基于ISL5217的通信基带信号设计方案

通信基带信号的产生方案如图5。除数字上变频器芯片ISL5217外,还包括D/A变换器、滤波器、放大驱动以及与计算机的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由FPGA和CPLD可编程电路构成。为与数字上变频器匹配,D/A变换器选双路12位高速DAC。

ISL5217的最高输出采样频率fclk为104MHz,在本方案中由变频组件产生的80MHz作为时钟,考虑到滤波器矩形系数等因素的影响,常取ISL5217的输出频率fout≤0.4fclk,所以取ISL5217的f0ut=20MHz。

D/A选用ISL5217兼容的12位数/模变换器HI5828。HI5828是双12bit,130MSPS的高速、低功耗数/模变换器。该数/模变换器在5V工作消耗312mW,3V工作消耗46mW(在6MSPS)。除了低功耗,该数/模变换器在fs=50MSPS,fOUT=2.51MHz时的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为76dBc。

以下是利用ISL5217产生的8PSK、64QAM、4CPFSK、QPSK等调制信号的频谱和星座图。(图6、7、8、9)

ISL5217是四通道可编程上变频器(QPUC),每个通道都由整形和内插滤波器,复调制器,定时和载波数字振荡器等组成。每个ISL5217有四个FDM(频分多路复用)信道,多个ISL5217可级联使用,可以在多信道应用中提供多达16个FDM信道。所以,在不增加硬件电路的情况下,使用一片ISL5217可以产生最多四路的频分信号。

同时,ISL5217的接口电路采用图4中的方式的优点就是可以实现多路的并行控制。当ISL5217、FPGA和SRAM被配置完成,除嵌入计算机外的系统可以独立工作,不需要嵌入计算机实时控制。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嵌入计算机控制一个ISL5217产生最多四路的频分信号,或者同时控制多个ISL5217产生多于四路的频分信号。

图10和图11分别是是由ISL5217产生的两个和四个载波的GSM信号。

4 结语

本文介绍的利用ISL5217数字上变频器件进行通信基带信号设计的方法,可以产生点频、CPFSK、BPSK、QPSK、QAM、FM等多种调制信号,当输入数据流速率达到6.5MSPS时,输出采样频率可以达到104MSPS,失量调制器支持IS-136、EDGE、 IS95、TDSCDMA、CDMA-2000-1X/3X、W-CDMA和UMTS,FM 调制器支持AMPS、NMT和 GSM,从而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基带信号产生以后可以根据实际任务需要,增加射频上变频组件,将信号频率变换到需要的频段,经过功率放大以后通过天线辐射出去。

采用本文设计的通信基带信号产生方法,可以有效减小设备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对一致性、稳定性、可靠性以及批生产都有利。由于软件无线电采用了标准化、模块化的结构,该设计中的电路硬件可以随着器件和技术的发展而更新或扩展,信号产生软件也可以随需要而不断升级。

参考文献

[1]杨小牛,楼才艺,徐建良.软件无线电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王秉钧,冯玉瑕,田宝玉.通信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刘星成,罗恒宏.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及平台构建初探.无线电通信技术,2000.

篇8

关键词 无线电 通信技术 发展 现状

中图分类号:TN91文献标识码: A

一、现状分析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微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和通信设备的普及和迅猛发展,PC机、掌上电脑、移动电话、无绳电话等进入人们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些设备之间传送文件时往往是通过线缆来进行,有线网络速度快,数据流量大,可靠性强,对于基本固定的设备来说无疑是比较理想的选择,的确在实际应用中也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但同时有线网络布线麻烦,线路故障难以检查,设备重新布局就要重新布线,且不能随意移动等缺点越发突出。在向往自由和希望随时随地进行通信的今天,人们逐渐把目光转向了无线通信方式。近几十年来,无线通信技术迅速发展,一些新兴的无线传输、无线接入技术正在不断兴起,吸引了世界上众多的参与者,热点频现,如OFDM技术、MIMD技术、RF无线通信等等,它们的涌现给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众多的无线技术当中,点对点RF通信技术有着它特有的优点,它能够随时随地将远端点的数据实时地传输到中心站,数据采集准确及时,又有一定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射频无线传输系统目前大多采用的是点对点无线模块,这种模块的优点是应用灵活、便宜、使用方便。

二、目前无线电通信技术方法的简介

1. WIMAX技术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系统,这种技术原在西方国家很受欢迎,如今在我国也掀起了热潮,它是一种宽带无线连接方案,对无线局域网的组建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数据传送距离和传送速度均优于Wi-Fi技术。

2.Wi-Fi技术是无线局域网的接入技术,其技术标准为802.11,而我国网络均采用802.11b标准,它对移动通信起到了补充作用。

3.3.5GHz技术。3.5GHz宽带无线接入技术MMDS,是工作于3.5GHz无线频段上的中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因为其高带宽、建设速度快、接入方式灵活等特点,受到了业界的关注,其优点是可以远离入网,但在我国却受到带宽不足的限制,其缺点是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4.3G技术。全称3rd Generation,中文含义就是指第三代数字通信。其主要特征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媒体业务,其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支持38 kb/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国际电信联盟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为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

5.蓝牙,是一种支持设备短距离通信(一般在10m内)的无线电技术。能在包括移动电话、PDA、无线耳机、笔记本电脑、相关外设等众多设备之间进行无线信息交换。利用“蓝牙”技术,可以使短距离内的众多设备略去繁多的线路接入,简化空间布局。蓝牙采用分散式网络结构以及快跳频和短包技术,支持点对点及点对多点通信,工作在全球通用的2.4GHzISM(即工业、科学、医学)频段,其数据速率为1Mbps,采用时分双工传输方案实现全双工传输。

6.毫米波光载无线系统,是将光通信技术和无线毫米波技术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其特点是带宽大、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损耗小、抗电磁干扰及传输质量高等优点。MM-ROF可解决传统微波传输系统在毫米波段存在的损耗大、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同时可以克服毫米波电子器件的电子“瓶颈”的问题,非常有发展潜力,多格式多业务的MM-ROF系统是今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无线通讯技术的特点

1.不受时空限制。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通信运用的时间、地点、容量需求无法预知,而无线电通信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能够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和方法,确保通信联络综合高效、语音、数据、图像的综合传输畅通无阻。随着近年来国内各个经济领域和国际经济的来往,无线电通信技术不受时空限制方法为其打开方便之门,尤其通信与网络的连接,通信技术由此踏上新的台阶。

2.具备高度的动机性及可用性。无线电通信技术传输数字化、动能多样化、设备小型化、智能化及系统大容量化决定了其具备高度的动机性和可用性,尤其在军事构建地域通信网方面起到很大作用。

3.可靠性高。无线电通信比起有线通信的一个卓越优点在抵抗水淹、台风、地震等方面有较大的可靠性,一般情况下除非信号干扰都能保持通信的畅通,这也是无线传输的最大特点。

4.无线电通信技术虽然解决了架设传输线路线,脱离传输距离限制、传输距离远、通信灵活等的难题,但其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影响,还有容易被截获造成了该项技术的保密性极差。无线电通信技术的缺点几百年来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目前全球化经济越演越热,其信号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上升为经济领域里关注的焦点,因此,无线电通信方法拓新成为其发展的新话题。

四、无线数据通信在电缆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采用无线电通信技术设计电缆测试系统可以对测量正确性、测量速度、测量人员人身安全等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可以针对不同的测试要求方便的设定测量模式,可以处理、记录、保存相关结果,节省了电缆测试的成本。由于电缆测试系统实现了快速自动的智能化测试,所以可以在短时间内对被测电缆进行多次测量。通过对多次测量结果进行数据比对和综合分析,可以进一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为待测装备系统的检查、调试、维修提供一份有实际参考价值的资料。

无线电通信技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局面,促使各无线电通信运营企业积极地拓新技术涵盖面,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满足用户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需求。因此,无线电通信技术、通信方法在应用开发的发展潜力无穷,这要求我们积极加快无线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无线电通信技术创新出谋划策,为全球信息化及经济全球化的通信事业贡献力量。

目前,在电网电力系统通信中仍然以具有高传输、高带宽、高可靠性等特性的光纤通信为主,但随着电网对火灾难以应急、配网自动化、办公智能化等需求的提出,无线电通信将以其迅速部署,不受地面限制等特点寻求到在电力系统通信中的应用。因此,无线电通信可以成为电力系统通信的一个重要补充手段,为电力系统构建综合通信网提纲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五、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如今,各种无线电通信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国防、气象、科研、生活、生产等领域。现今的无线电通信技术虽然成了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但是发展仍有广阔的空间。现在,我国大众对于无线电应用仍处于一个起步阶段,所以,除了大力推广以上无线电通信技术外,还应该将此技术向更远、更深的空间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软件,将无线电通信技术应用在软件上得以实现是未来发展的必然。另外,数字技术在无线电通信领域的应用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意外的收获。

结语 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我们应当正确应用无线电通信技术,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鉴于市场对经济的推进作用,尽管我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发展速度飞快,但我国人口众多,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应用在许多边远地区仍没有达到普及,而且,在利益的驱使下,运营商会不计后果的滥用无线电通信技术,这些都是这个领域应该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一定在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首位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个人潜力,积极研究创新无线电通信技术新方法,把无线电通信技术推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民航无线电干扰;对策分析

民航无线电通信技术广泛应用机飞行的方向导航、飞行器与地面通信中心的信息交流、卫星无线电的监测和无线电气象监测系统等领域。在对民航无线通信技术的使用当中,不仅涉及到相关的技术性问题,同时也涉及到促进航空业的发展和保障飞行安全的重要问题。因此,就有必要对民航无线电干扰的相关因素进行详细的探讨,从而在源头上排除相关的信号干扰,确保飞行过程的通信的通畅性和安全性,避免出现重大的飞行安全事故。

1 无线电通信在民航业中的使用现状

在民用航空领域中,无线电通信技术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其主要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有对飞行器的航空方向的导航、对相关航空领域的无线电监视和航空气象监测等方面。而在其中,对飞行器航空方向的导航已经成为其主要的应用方面。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航空业的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通过相关的仪表着陆系统和测距系统等通信设备为飞机提供相关的精确有效的位置、陆空高度、距离和方位等重要的航空信息。所以,在对航空无线电频率的正常运用和日常监察已经成为航空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范围。

但是,在对民航业的无线电干扰技术方面还没有形成一种足够有效和全面的干扰排除和应对机制。在各种航空通信设备的使用过程当中,其设备的防干扰性的设计和相应的防干扰技术的研发还未能够满足日益发展的航空业的要求。

2 民航无线电干扰的种类

无线电干扰主要是在无线电通信的过程当中,有相关的外界干扰信号对民航无线电信号的接受进行干扰,从而导致民航无线电信号无法通过正常的轨道或者无法准时有效地到达相关的目的地的情况。无线电干扰的结果可以使到无线电通信所应该接收到的信号产生重要的影响,从而导致其通信信号的质量降低和通信性能的下降,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无线通信信号的丢失和失真,切断飞机和地面控制中心的联系。

民航无线电干扰的种类主要包括有:同频信号的干扰。同频信号是在其他的信号源头发出的与目标信号频率相同的信号。这种情况的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在一些地区存在着信号违规使用的情况和民间私用信号的发射干扰,其所发出的相关信号与有用信号的频率的波频相似或者相同;邻频信号的干扰。这种干扰的发生过程是通过在接收机射频通带附近的相关信号经过相关的频率变换后落入到中频通带中而造成的信号干扰。这种信号干扰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相关的通信设备的技术指标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设置而导致的。交调信号干扰。这种信号干扰类型所产生的原因是在信号接收器周围存在着一个较强的外界信号,当这个信号进入到非线性器件的接收频率当中,就会对有用信号的截波进行寄生调制,从而造成信号的干扰。

3 防止民航无线电干扰对策

在制定对民航无线电干扰的相关应对措施时,应该以以往的预防技术为指导,通过民航部门和相应的技术部门的支持,建立起一套以预防干扰为主、促进管理工作的水平的上升和排除干扰的一系列工作的问题处理机制。具体做法包括有:

通过加强对民航业的专用无线电频率的保护,促进民航无线电通信的安全工作进程。在机场和地面无线电控制中心等重要的通信部门中在加大对其周边的电磁环境的防干扰维护。在其防干扰设备和设施的附近要紧私设电台与防治地方电视台对其电视信号的发射频率的擅自增大,从而保证周边的通信环境的干扰因素的排除,为民航无线电通信提供一个良好的通信环境。

在加强行政监督工作方面,当地的地方政府和无线电通信的监督管理部门要对本地区的无线电使用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在发现相关的干扰信号的情况的时候,需要对干扰信号的干扰源的强度、种类、方位和影响程度进行一个详细的记录,为以后的防干扰工作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建立一整套对于无线电使用和受干扰情况的定期检测体制,从而在日常的工作和管理当中减少干扰信号对于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的影响。在机场的周边范围内设立相关的无线电检测设备网络,对无线电使用和受干扰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建立起防干扰信息的历史数据库去分析相关的干扰情况,从而为干扰信息的预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频谱分析仪对实时的干扰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信号干扰排除。

民航无线电干扰的监测与控制工作关系重大,尤其在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很多种类的通信设备和工业生产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致使无线电干扰的现象频频发生,所以要充分了解无线电干扰现象发生的根本原理,对不同的类型进行不同的预防和维护措施,同时要加强与无线电管理部门的沟通协作,规范无线电频率审批的管理与审批,争取将民航无线电干扰程度控制在最低的范围内,以便为航空飞行提供良好的通信导航监视服务,促进民航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华生,周民.关于航空频段通信导航业务受干扰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2011年6月.

[2]郭明成.民航通信系统预防和查找无线电干扰的方法[J].《硅谷》,2012(14).

[3]徐文隽,金以庆.航空电台通信同频复用[J].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2012(04).

[4]解传军.机载无线电台通信干扰问题及对策[J].硅谷,2010(09).

篇10

[关键词]民航;无线电通信;干扰类型;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U4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5-0106-01

1 引言

航空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无线电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方法,在各类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机场和航线以及航班的次数逐年上升,无线电台的数量也在日益攀升,而在民航通信系统中,如果干扰问题出现,管制员和飞行员之前的通话质量就会受到影响,飞行员可能会对管制员的各种指令漏听或者误听,甚至还会中断正常的地空通信,飞机造成严重的飞行影响,所以加强民航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干扰预防检测和查找能力是一项需要长期完善的重要工作。本文分析了无线电干扰对民航管制的影响,并提出响应的改善措施。

2 无线电干扰的危害

无线电干扰发生在无线电频谱内。什么是无线电干扰?由于一种或多种发射、辐射、感应或组合所产生的无用能量对无线电通信系统的接收产生的影响,引起有用信号接收质量的恶化,出现信息差错或丢失,甚至会阻断通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无线电干扰。[1]随着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无线电通信技术已经在航空的无线电导航、航空的无线电监视、航空的无线电通信以及航空器的气象等各个领域。无线电一旦受到干扰,就可能会影响到航班的晚点、返航、流控和延误,严重的还会危及到飞行的安全,造成机场关闭。

3 无线电干扰对民航管制造成影响的因素分析

无线电干扰从原理来分:分为同频干扰、邻道干扰、互调干扰、杂散辐射干扰等。从干扰源来分:分为广播电视干扰,民航内部干扰,工、科、医射频设备干扰,大功率无绳电话干扰等。

3.1 同频干扰

同频干扰是指载波频率与已发射信号的载波频率相同,并以相同的方式进入收信机中频通带的非有用信号所造成的干扰,都称为同频干扰。在干扰过程中有用信号和干扰信号被同时放大和输出,不但降低了收信机的信噪比,还影响了收信机处理信号的能力,同时形成了阻塞干扰。在实际操作中同频干扰大多不是机器设备出现问题导致的,而是人为造成的,例如:非法大功率无绳电话占用通信频率,这会对通信频率造成直接的干扰;无线视频监控系统也可能会对正常的无线电使用造成干扰等。

3.2 邻道干扰

邻道干扰也称之间相邻间频道信号的干扰,这主要是由于收信机射频通带内或通带附近的信号,经变频后落入中频通带内所造成的干扰,这种干扰会使收信机信噪比下降,灵敏度降低,强干扰信号可使收信机出现阻塞干扰。邻道干扰大多是收发信机老化导致技术指标下降引起的,实际中此类干扰发生的概率非常低,主要原因在于我国无线电频率邻道间隔带宽都有严格规定,这对避免邻道干扰的出现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3.3 互调干扰

互调干扰主要是指由两个或多个频谱分量在非线性器件中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无用频率分量。这种无用分量与基本分量之和,以及基本分量和不同谐波间的差值有关。带来的结果就是会降低通话的质量,甚至使接受到的信号失真,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空中的飞行人员很难取得与地面控制中心的联系,这就容易造成民航地空指挥通信系统不能正常工作,飞机的飞行安全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种互调干扰的影响还会波及到航空设备的正常运作。

4 无线电干扰对民航管制产生影响的改善措施

新时期下无线电事业的迅猛发展,干扰的次数越来越多,危害越来越大,保障各类无线电业务的正常运行,做好电磁兼容越来越难,因此,建立起一套以预防干扰为主、促进管理工作水平的上升和排除干扰的一系列工作的问题处理机制。具体做法包括有:

4.1 加强对民航业的专用无线电频率的保护

加强无线电使用的审批与科学管理,做到台站设置、频率指配、参数设置等方面的科学管理,促进无线电事业的良性发展。在机场和地面无线电控制中心等重要的通信部门中加大对其周边的电磁环境的防干扰维护,并建立无线电设备定期检查制度,以此来保证无线电发射设备在指标合格的状态下运行,减少和消除干扰隐患,为民航无线电通信提供一个良好的通信环境,从而促进民航无线电通信的安全工作进程。

4.2 加强行政监督工作

当地的地方政府和无线电通信的监督管理部门要对本地区的无线电使用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强化无线电的立法,从打击非法生产无线电设备的行为开始,特别是要让非法生产和销售无线电设备的行为始终处于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减少和杜绝非法生产的无线电设备流向使用环节。另外,在发现相关的干扰信号的情况的时候,需要对干扰信号的干扰源的强度、种类、方位和影响程度进行一个详细的记录,为以后的防干扰工作提供一个重要的参考依据。

4.3 无线电干扰的预防管理

加强无线电管理法律的宣传,增强人们对无线电管理的认识,让公众知道无线电专用频率对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非法使用无线电频率、频段,都将会受到行政处罚,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建立一整套对于无线电使用和受干扰情况的定期检测体制,从而在日常的工作和管理当中减少干扰信号对于无线电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的影响。[2]在机场的周边范围内设立相关的无线电检测设备网络,对无线电使用和受干扰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通过建立起防干扰信息的历史数据库去分析相关的干扰情况,从而为干扰信息的预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利用频谱分析仪对实时的干扰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信号干扰排除。[3]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无线电干扰问题日趋严重,在未来的发展中,频率干扰问题依然会频繁出现,这些无线电干扰,会对民航管制产生直接影响,不利机飞行的安全,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但很多干扰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作者通过对无线电干扰原理的深入分析,进行相关预防措施的应用,对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干扰程度的有效控制,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以保证民航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许皓文.关于无线电干扰问题的相关研究[J].知识经济,2015,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