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31 18:30: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物理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物理课堂教学

篇1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目的,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使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活动。从素质教育的功能来看,教学过程是文化属性、社会属性和人本属性的辩证统一。教学的价值在于全面发展人的素质,造就一代具有创造力的新人。素质教育目标下的中学物理教育是一个开放的、立体的系统工程。实施这一系统工程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应该是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全面提高素质。课堂教学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养德、开智、健体、审美的功能。一.养德-----素质教育之灵魂"养德"不同于"传道",而是远远超出了"传道"的范畴。从素质教育的构成来看,完美人格的塑造,优良品德的陶冶,健康个性的发展,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思想的培育,心灵的教化,生活的导引,做人的训导等皆在"养德"的内涵之列。"养德"的实施,寓于知识学习之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融教学过程与教学氛围之中,是使学生不间断的积淀,产生顿悟的过程。需要经常性的熏陶、喻示和诱发;是春风细雨式,贵在存心有意,相机诱导;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以知养德、以史养德、以题养德、以人养德构成物理教育中实施养德的重要途径。以知养德即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理解知识本身,而且要通过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用系统的、联系的、发展的辩证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和研究问题。物理知识之间以及知识的产生过程中充满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培养学生的物质观、辩证法和认识论观点是知识教学中养德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史养德即教学中不失时机的介绍与学习相关知识直接联系的物理学史,既可激发学习兴趣,调节学习节奏,而且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探索、求实、进取、奉献精神教育和科学态度教育的极好素材。如火箭专家钱学森放弃美国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国,使我国跨入一箭多星的世界前列;邓稼先搞原子弹、氢弹,在科技界"销声匿迹"直止逝世等等。他们的爱国与献身精神,是一曲曲人类美好的赞歌。以题养德即要挖掘习题训练中的养德功能,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议、多题一解"的变式训练,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自觉探索问题的习惯和方法,不断扩大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以人养德即教师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教育人,文明的行为引导人,严谨的作风熏陶人,和蔼的态度吸引人,优美的心灵感染人。言传身教,乐为人师。教师也要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对善思、勤钻、品德优良的学生注重培养,树立典型,让他们成为更直接的教育者,影响和带动一片,形成健康的人格影响力。二.开智-----素质教育之核心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开发智力,激发潜能,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教学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认为教学中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三主一心"教学思想。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主体性是它的根本特点。教师为主导就是通过诱导、启发、检测、评价等手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启发学生爱学、会学。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和发展性是教学的基本特征。训练是掌握知识方法获取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要更加注重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开智不同于"授业"、"解惑"。开智的核心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物理学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不断发展的学习能力。物理学方法是物理学发展的灵魂,是以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的桥梁。物理学方法是指物理学的具体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包括四个方面:其一是普遍的哲学方法,即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在物理学中起指导作用。其二是普遍使用的普通逻辑方法,即比较、概括、抽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这些方法对学习物理必不可少。其三是解决个别类型问题的方法,这在物理学中纷繁复杂,如隔离分析法、等效变换法、叠加法、对称法、极端分析法、近似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对解决实际问题十分有用,但没有反映出物理学方法的主要特点,也不宜将它们归为物理学方法的范畴。其四是具体的科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就属于这一类。通常认为有:观察法、实验法、理想化方法、类比方法、假设方法和数学方法六种。

物理思维方法的学习应抓住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是:创设情景激发生疑启发思路鼓励组合提出设想解决问题(设疑)(诱导)(释疑)(辩论)(解疑)教师为学生创设多种多样接近实际的情景,激发学生提出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问题,启发学生根据不同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引发不同的思路,甚至采用多种对立的思路去解决同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学习。根据一定的需要、依据必然规律,灵活多变的组合相关因素,鼓励提出新的设想;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甚至是开放式的。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学生学会设定虚拟条件,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提出新方法,设想虚拟大前提,并且学会联想和利用看起来并非相关因素的时候,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会插上腾飞的翅膀。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基础上,提出适合学生实际的问题,引导其发散思维。教学过程的设计应以开发智力、激发潜能、培养能力、促进发展为主线。设疑引趣、夯实四基、过程教学、思想方法、启发创新是物理教学中开智的重要途径。①设疑引趣促智。诱导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知识的全过程,是开发智力、发展能力的前提.爱学才能会学,会学才能学好。②夯实四基益智。抓好"四基"--即基本事实、基本方法、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开智的关键。从基本事实出发,诱导学生明辩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及变化条件,然后进行思维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则要突出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法的引导,从而形成概念,总结发现规律,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③过程教学开智。把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放在教学首位,使学生获得程序性知识和最佳知识结构是开智的重要途径.每一个知识点教学中都要引导学生弄清其来龙去脉,充分挖掘其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因素,突出知识产生的思维过程教学,揭示和挖掘知识本身的方法教育功能。④思想方法育智。善于渗透物理思想,掌握科学思维方法是形成能力的桥梁。掌握了方法就能举一反三,不仅能轻松学好功课,还能自学新知,开阔视野,受益终生。⑤启发创新养智。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自学、创新意识,学会学习,是开智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开智的中心任务.三.健体-----素质教育之源泉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适应社会的完善状态,是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和谐统一.物理学科教学中健体的教育目标主要是指心理健康,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物理课堂教学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的责任,健康的体质、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全面发展的源泉.创设一种愉快而有秩序的课堂氛围、民主的、宽容的、公正的、热烈的气氛对心理健康以及智力与能力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人的身体健康和高效的吸收社会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心理素质教育融合到教学活动之中,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正确地看待社会与生活,向往美好,憧憬未来,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要重视培养耐挫能力,能在顺境与逆境中自我调节,形成自我激励机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境和旺盛的精力,充满朝气。四.审美-----素质教育之神韵审美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性品质较高的活动,审美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高品位的创新能力。人的各种素质中,审美文化素质是最主要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基本的是审美的关系,人的最高意识是审美意识。教育,就要使学生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审视他人、审视自己,就要注意培养学生个人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课堂教育过程的本质就是一种激发美感效应的过程,会使学生的心灵产生启迪、感染、震惊和净化效应。物理科学美不同于大自然或艺术作品中直接的自然感受,而更多的是一种深层次理性的审美.充分挖掘教材中美的内涵,通过物理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激发审美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理性沉淀,是物理教育的重要任务。

培养审美感受力.物理学是一个充满生机和魅力的学科,教师启发学生通过想象、联想,引导发掘物理美的丰富素材,并通过美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出物理科学美的特征,创设美的意境,使学生明确地或潜移默化的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激起学生对物理强烈的学习兴趣,点通学生领悟的那一点"灵犀",依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感受,从而逐渐产生审美情趣和爱美意识.提高审美鉴赏力.物理学家在探索自然界奥妙的过程中,始终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努力形成的物理理论,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放射着美的光辉.简洁、对称、和谐是物理科学美的主要特征.各种物理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变复杂为简单,简洁而合理地概括了物质与运动的某种特性,体现出物理理论整体简洁美、方法简洁之美。时空对称、数学对称、抽象对称均能给人以对称美的体验。自冾和谐、对应和谐、互利和谐、多样统一美无不体现在物理学科之中。激发审美创造力.物理科学美不仅体现在物理知识的形式上、内容上、结构上、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上,而且体现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体现在物理学家的精神上.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物理学家的人性之美、至善之美,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使学生产生"需要"的感觉,并进而引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去追求和创造物理美,并将美的认识转化为追求美的自觉行动,产生创造欲望,进而爆发创造力.提高教师自身的审美修养,并展示教学过程的形式、结构、内容、表达美.教师作为物理学科美育的组织和施行者,在物理美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审美修养对物理美育的成效起着很大作用.所以教师要从修养、气质、人格、行为、习惯、语言、服饰等方面确立一个具有良好的影响素质的施教者形象.使学生在自觉地学习中发展对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识别能力,促进智能全面发展。总之,美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促进智力的开发,培养创新能力。"养德、开智、健体、审美"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养德是魂,开智为心,健体是本,审美为韵。共同构成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的体系、也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它既符合物理学科的自身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只有以此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或教育过程的目标,才能真正培养出会做人,会求知、会生活、会健体、会审美的创新性人才.参考书目:1。查有梁《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2.殷传宗《物理教育学研究》四川科技出版社1996年3.乔际平续佩君《物理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

篇2

关键词: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课堂氛围 一、课堂教学要紧扣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充分发挥中学物理教材的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还处于物理基础教学阶段,必须切实地结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大纲,充分发挥中学物理教材的作用,不能够偏离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还必须切实地坚持以教材内容为主,当然可以适当地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以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应用能力。在新课改形势下,中学物理大纲与教材都编纂都日趋合理,给中学物理教学提供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知识框架,与体系构建。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与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对大纲的认识程度与对教材的灵活驾驭能力。

二、课堂教学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综合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展开物理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增强学生的参与到物理学习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教师要积极地营造一种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势,切实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从而调动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例如,在“力学”这一章的教学中,由于力学的理论知识是比较枯燥无味的,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以多媒体动画或者是图片的形式展示一定的情境,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情境来导出重力研究的课题,通过故事情境的展示,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其求知欲,从而能够促进学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另一方面,物理课堂教学创设的情境大多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能够促使学生参与到一种求知的氛围中去,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

2.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讨论环节,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探究性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情境的创设,抛出要研究的问题,然后通过学生进行实验等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掌握知识、掌握技能,这样就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的物理感知和理解。例如:在“抛物线运动的性质”的教学中,可以在引出问题后,组织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由学生自己对抛物线的性质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动态的探索中学习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提供能力。新课改下,中学物理课堂要打破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切实地转变观念,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适当地增加讨论环节,就某个观点让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观点和意见,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问题的探索。

3.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小组学习的模式来实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中学物理教学可以适当的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对班级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的研究,通过小组学习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然,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划分并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根据一定的原则和依据。小组划分要根据不同学生各自的性格、兴趣、爱好、物理能力与教授内容的实际需要来进行小组的划分,实现学生的优势互补,切实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切实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力与能力,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当然,进行合作学习也不能够忽视了学生个人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要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物理问题的发现和思考,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物理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内容的需要,避免盲目性与随意性。要切实地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需要教师深入地把握教学大纲,灵活地驾驭教材,充分地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采用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以实现学生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缪珲.以探究性教育理念引导中学物理课堂教学[J].发展,2007.

篇3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主学习法讨论法教学实践

物理学科是一门充满科学性的学科,传统的物理教学形式无法适应学生的成长现状,教师应当基于现在的基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和优化,规避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物理学习的现状。

一、自主学习方法和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意义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的时候,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地探索问题,在课堂上营造出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之中,使得原本枯燥、深奥的物理知识朝着形象化、具体化的方向发展,让初中生对于抽象的物理知识从更多的角度深入学习和理解。除此之外,初中物理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让学生将生活与知识联系在一起,弥补学生对物理知识领悟不深的问题。

2.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力

基于讨论法和自主学习法创建的物理课堂,拓宽了课堂沟通和教学的渠道,传统的课堂上学生与教师交流停留在问题层面,学生与学生之间不可能有交流,而新型的教学课堂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的探究,共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以及研究问题,在互相合作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视野,弥补自身认知层面上存在的差异,推动课堂氛围的升华和优化,让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效率更进一步提升。

3.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有助于教师收集学生的课堂学习反馈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是由教师主动发起的,教师收集到的信息是有限的,而在自主探究和讨论的物理课堂上,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教师在小组探究的过程中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反应,及时进行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辅助学习小组之间发挥出最优的探究和讨论的效果,在课堂走访的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的课堂状态,对于兴趣不高的学生及时采取激励的措施,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第一时间进行方法的指导,让学生积累经验,对物理知识学习的实际意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于学科的探究兴趣。

二、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在物理课堂上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学生学习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使用讨论法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生持有尊重的态度,让学生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彼此学习,发现物理学习的问题,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而不再是指导学生全部的学习,只要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营造良好的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自主进行物理学习。

2.利用讨论法激发学生参与物理课堂的意识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利用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于物理课堂的好奇心和参与的积极性,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难度适中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讨论的时候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综合化学知识、数学知识以及生活常识等等解决物理问题,从而使得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注意力更加集中。

3.在物理课堂讨论的时候,科学合理进行分组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小组的形式推动小组讨论。在分组的时候,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分组,从兴趣爱好、考试成绩以及个人性格等角度分组,平衡各个学习小组之间的实力,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控制课堂进行的整体节奏,保持讨论问题的正确方向,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及时解决,确保每一个小组在课堂上都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自信心。

4.针对学生的讨论学习结果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

在初中物理教学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每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客观地评价,评论的内容要广泛,不能仅仅局限在学生的讨论结果上,要从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思维方式、团队合作意识等几个角度进行评价,对学生的讨论成果做出中肯的评价,期间做好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获取更多的信息,对产生挫败感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评价,引导学生保持自信心,继续探究物理知识的奥秘。

三、自主学习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应用

1.在初中物理课堂上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于物理知识有很强的好奇心,这一阶段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物理课堂上创建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有更强的好奇心进行知识的自我探究。如电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紧密的联系,通过教材的阅读,学生自主探究和理解了电源、电阻以及电流之间的关系,之后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电路实验的操作方法,学生自主组装电路,测量电阻,记录相关的数据,验证教材中的公式,自主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结论。

2.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以小组模式互助学习

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互助,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氛围内对实验的结果以及实验的过程进行探究和分析,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实验过程的探究,总结学习的经验,彼此之间互相学习,互相理清思路,共同总结本堂课所学习的知识,搭建物理知识框架,使得物理学习模式更加清晰和有条理,互帮互助,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完善课堂氛围。期间,教师对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处理和解决,指导学生查漏补缺,制定复习计划,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教师引导小组探究,画出光线的运动规律,举一反三,回忆凹透镜的成像规律,成体系地进行物理知识学习,加深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实际的探究,使用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进行成像规律的对比,模拟光线的传播路线,将抽象的知识以具象的形式展示出来,加强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认识,降低学生对于复杂物理知识学习的畏惧心理,为初中生今后的成长和学习的进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物理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构建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发挥更多的主动性,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探究的过程中初中生更容易取得学习的进步和成果,树立物理学习自信心,在课外花费更多的时间在物理学习上,搜集更多的学习资源、音像资料和课外书籍,提高初中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篇4

关键词:中学;物理;有效课堂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演变规律的基础性科目,所涉及到的内容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最普遍的发展规律,另外还包括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模式等。物理学基本结构是最基本的物理概念、主要原理以及重点分析方式的有机结合体。要想真正掌握物理学知识必须经历一定的时间积淀,这就需要学生加强学习力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来说,制约学习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有效推动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只有喜欢某个学科的老师,学生才会更愿意接受该门课程,才对课程所涉及的知识感兴趣;假如学生非常讨厌某位老师,或者是非常惧怕某位老师,在实际学习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烦躁感。因此,为了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浓郁的好感,进而产生一种良师益友的感觉。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指出,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定各种办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此基础上,才能把书本知识学习同实践认知有效结合在一起,进而产生浓郁的内部学习动力,所以,在具体物理教学当中,需要根据课程发展需要设置一些典型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把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下面阐释几种促进学习的方法:

1.通过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课堂会涉及很多基础性试验。因此,在实际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开展各种类型的试验。这些物理实验带有明显的生动性特点,把枯燥乏味的物理实验变成有趣的课堂学习。所以,对于物理教学来说,开展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能够有效强化教学质量,进而使得学生对事物演变规律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热传递理念,教师可以制定一个简单的试验,用纸做一个小锅,放上水,再用火进行加热,根据传统认识纸锅会着火。但是试验证明安然无恙,水会慢慢的沸腾起来,进而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通过趣味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与物理学科是紧密联系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适时地引入这些故事,能激发学生科学地想象,教会学生学习科学地思考,并且在他们的记忆里创造无数的联想,这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象地理解所学的知识,提高教学效果是十分有效的。例如在运动的相对性教学中,学生往往觉得无法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向学生讲解了手抓子弹的故事。在一战期间,在实际飞行期间,法国飞行员把子弹看作是飞虫,直接用手抓住了,事后一看,竟然抓住了一个飞行当中的子弹。出现该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子弹的飞行速度和方向正好同飞机保持平衡位置。子弹和飞机之前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抓住子弹就变得非常轻松。通过听故事,学生对相对静止概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提高了学习兴趣。

3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物理学习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才能把学生的求知欲望带动起来。要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在于不断激发学生的认知意识,让学生对未知世界有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比如,为了有效讲解机械守恒定律,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试验。老师站在摆动的小锤之前,然后放手,小锤来回的摆动,这个时候学生担心小锤会碰到老师的眼睛,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就引起了学生的探索欲望,进而更加高效的开展学习。

三、教学技能

一个好的教学技能,能让学生对物理这门课程充满兴趣,也能跟轻松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以下重点从导入技能和提问技能进行论述。

1.导入技能

1.1问题导入

在教师讲课之前,提出一个学生不明白,但又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会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1.2直观演示实验导入

在实际教学当中,可以使用直观教学法,这种方法能够把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让学生能够非常容易的接受所学知识。为此,选择一种演示实验就显得非常关键,物理实验带有一定的兴趣感,进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1.3矛盾导入

学生的直觉观念与物理规律往往有很大的差距,这些错误的直觉观念不动摇,正确的物理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就建立不起来,所以课题引入把学生的错误观念彻底暴露出来,既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理,又为学生掌握正确的物理规律铺平了道路。

2.提问技能

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还要设置一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问题。多样化问题的设置,能够有效提升课堂的学习氛围,进而引起学生更大的关注,并且还能对学生的理论基础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不断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产生更多的思考,在不断思索的基础上,不断强化沟通交流。制定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对学生的知识构成进行一次梳理,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进而持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要走出课堂提问的误区,关键是抓教学设计这一环节,设计提问时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难度合适的教学实验,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不断发散学生的思维,通过不但的努力,提升学生的知识构成。需要注意的是,课堂问题的设置要以多数学生为宜,不能针对某个群体设置。

2)应有主次、轻重之分,紧扣教学内容和中心环节,选题恰当,切勿随心所欲,注意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知识的前后衔接。

3)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

4)课堂问题的设置要带有明显的探索意识,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对新知识领域的探索,才能更好的进行思索,勇于探索学习的未知领域,在不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实践艺术,为了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必须选择一些创新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认识,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对于物理课堂教学来说,本文认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属于平等互信的关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打造一种和谐欢快的学习环境,这样才能较好的提升教学质量;另外,教师也要加强创新力度,为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寻找更好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是未来教育改革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冯爽,李富强.在STS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设计案例[J].物理教学探讨.2006(21)

[2]高凌飚.关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

[3]宋秋前,邵伟康.西方理科教学中学生错误观念的揭示与矫治[J].外国教育研究.2002(04)

篇5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谈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的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一、树立“整体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和谐

    整体意识的形成,突破点在于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我们必须把物理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绝不是人为简单的把教与学割裂开来,我们把教学设计看做整体,意味着教学过程的设计将“围绕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多重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的活动过程”,物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单位是教学如何互动生成,即“课堂教学中有着三维因素(教材、学生、教师),相应地有着三种结构形态(知识结构、认知结构、教学结构)。每种结构又有各自的规律(知识序、思维序、教学序)。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树立整体意识,同步、有效地进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要做到三序合。

    譬如在《磁感应强度》的引课中,我们不妨一起同归一个问题的发生过程:在讲台上放了几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磁性物质,请同学们猜想:“哪一个磁性最强?”并用实验检验:“看哪一个能把带有铁架的椅子吸起来,”(实验现象完全出乎学生的预料,体积最小的磁性最强)引出“如何来定量的描述磁性的强弱”的问题。为全课作了一个成功的铺垫。这比单纯依靠老师自顾自述说或通过放映有关视频学生被动观看效果要好得多。

    从目前新课程实施来看,教学设计的整体意识又体现在教学设计的三个维度上,即目标设计、内容设计和过程设计三个方面。就教学目标设计而言,在达到清晰具体要求的同时,更应有弹性、衔接性、发展性、递进性四性。就教学内容设计而言,整体意识要求教师在将教学内容优化的同时,将原先各自分离的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整体意识的根源在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教学设计系统自身内涵的集中体现。当然为一个整体,只有这样,教学内容才可能在整体上活起来,真正内化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去,既注重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教学规律:同时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密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相吻合。就教学过程设计而言,关键在于教师所教和学生所学具有合理的相关性。真正是内容与形式的合一,譬如在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的相互关系上,二者本质上应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很多教师在分析教材时一味就教材教,完全没有学生的影子。所谓重点、难点问题,是从教材本身而来的或是从教辅图书中“复制”而来,与学生根本无关,整体性要求教材分析中要以学生为依据,重点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在本节课中重点解决的问题和重点关注的问题:难点是本班学生在学习具体教材内容时的难点,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二、树立“结构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优化

    以“结构意识”为主线主要是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和从教学的过程两个方面来看,其一,从教学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物理学科的教学是一个大结构,而每一册教材就是小结构,每一册教材中的某一章节,相对于整册书而讲属于小结构,这使得整册教材则变成了大结构,我们每节课学习都是局部知识,最终会形成整体性知识。整个学习到的物理知识非常多,有的学生局部知识掌握很好,但整合在一起效果就不明显,究其根本是没有掌握物理学习规律,知识整合往往被我们忽视,学生也缺乏整体意识,学到的只是支离破碎的物理知识。为了让学生掌握物理学习规律,教师就要掌握物理教学的规律,把握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和选修(3系列)的新结构,如果教师有结构意识,就会将每一课的教学内容放到整个结构系列中去设计和思考。其二,从物理教学过程来看,教师需要教给学生的结构既有学习内容的结构又包括相应的学习方法结构。同时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的结构设计意识主要包括备课结构设计(课堂知识体系的纵横联系、课堂知识的逻辑结构、课堂中师生双方的情绪结构)、目标结构设计(全程性目标、阶段性目标、具体目标)、过程结构设计(教学过程中各环节收放、编织、重组、转换、改造)、资源结构设计(教材、教参、教室、网络、学生资源)、方法结构设计(物理学科特有的教学方法归类、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组合)、评价结构设计(导人性评价、判断性评价、纠正性评价、引导性评价、拓展性评价等)、策略结构设计(如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处理课堂提问、如何调控课堂、如何把握学生学习情况)。因此具备“结构意识”设计理念是我们教师必须思考的方向。结构之于物理学,相当于骨架之于人体,结构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时下的物理教学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让学生形成良好结构的要求。

    譬如在对运动描述这一章进行知识总结时,图1则是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的呈现方式。可笔者通过运用结构意识对此进行知识总结时绘制出知识结构图2。通过对比可以看出,图1中进行知识总结的时候,把相关的知识脉络一层一层地画出来,这一教学中板书和总结的方法显然能使得学生知道一些知识点之间的隶属关系,然而让学生形成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想打通通往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环节和路径仍然是非常困难的,各个大的知识点之间互相孤立,各自为战,无法形成整体结构和功能,这种分解分割式的思维方式的缺点在于学生无法整体地、综合地研究事物,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迁移和运用,而且如此知识总结,与新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也有差距。

    采用图2结构方法的思路后,就有助于略去细节和次要的因素,形成主干清楚、层次分明的基本架构,学生自初中升人高中后可以很明晰地看到物理学的概念是如何进行演变的,这对于他们培养起良好的学习方法有很好的教育意义,而且对于运动的描述:概念描述、符号描述、公式描述、物理意义描述,几种描述方式紧密结合,从位置到位移再一步步到加速度概念的提出步步为营,层层推进,而且着墨不多,学生记忆起来也比较容易,正是由于这种深层的内在联系和形式上的新颖,学生很容易陷入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沉思中,教师更可以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引导学生回答:“描述运动的最核心的最深刻的物理量是什么?”学生就可以很容易地回答出是加速度,还有从形式上看,速度和加速度是什么,都是比值,是比值定义的,描述的是变化率,表示变化快慢,而位移和速度变化量又是什么,可以看出都是差值,是差值定义的,描述的是变化量,表示变化的多少。这样一来学生记忆起来的容量不是很大,但是效率却相当高,很容易使学生学得的知识得到迁移和运用。还有这种阶梯式样的结构形式也很美观,使得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学习就像是上楼梯一样,只有一步一个台阶,上起来才会比较容易,相反如果前面的知识没学好,向上更高的一层台阶就会比较难,这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上的教育。

    三、树立“问题意识”,实现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活动主体对既有的知识经验、和一些难于解决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并驱使活动主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它在人们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物理教学不管采用何种教学方式,都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问题是物理教学的中心。问题解决是认知的核心——物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认知领域,问题解决中蕴涵丰富的知识,因此教师的问题意识是影响教学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是实现课堂教学设计深层追问转型与突破的契机。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问题意识呢?

    物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有物理知识都来自于实践,即物理问题往往对应某种现实模型,是对现实模型的抽象。“物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培养应用物理的意识。新课程标准既关注问题解决,又关注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标准的一大亮点。实际上,创新源于问题,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物理教学过程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有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一方面,留给学生自由支配的“空白时间带”,为学生创设提出问题留出时空;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问题,反对人云亦云,敢于向权威挑战,对教材写的、教师说的、名人提的问题敢于质疑:还要注意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如归纳推测、类比联想、改变属性、逆向思考、物理实验、追溯过程等,让学生在物理情境中、问题解决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如在教学案例《回旋加速器》中,传统教法是“介绍结构,讲解原理”,其结果可能造成教师呆板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局面,学生所获得的也只是些静态的知识(现成结论),而那些蕴涵于研究过程中的动态知识(科学方法等),却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同时无法达到在感悟科学家创造性工作的同时也受到思维激荡的目的,其教育功能被大大地削弱了。为此我们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有实际意义的问题,然后先让学生思考并尝试解决。如问题为:

    1.用冈3这种方法加速粒子,获得的能量也不够大,只能达到几十万至几兆电子伏。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突破电压限制,使带电粒子获得更大的能量呢?

篇6

关键词:物理课堂;高效教学;策略

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获得更丰富的经验。新课程教学,要求以学生进步和发展为宗旨,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益,为此,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前提,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上不仅汲取知识与技能,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优化教学过程,建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现在的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很显然这已违背了教学的本质。我们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是:课堂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知识的技能为主,由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把

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体现出学生是课堂的真正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以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

二、用博爱的心进行赞赏教育、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氛围

师生关系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开发与利用学生的情感资源,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我们班上有一个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在班里是有名的“调皮鬼”。由于他的家长在外打工,在家庭里得不到很好的管理,对学习没什么信心,所以同学们也看不起他。我了解情况后,找他谈话时,采用“放大镜:、“反光镜”和“显微镜”。用“放大镜”发掘学生的闪光点;用“反光镜”摘掉学生的缺点;用“显微镜”彰显学生的个性。后来我发现他上我的物理课特别的认真,每节课我都关注他。首先实置浅显的问题让他起来回答,然后及时给于鼓励与表扬。这样一段时间下来,他的学习成绩有了突飞猛进的

上升。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和良好的情绪不仅可使学习成为一种享受,而且有利于培育“生成性资源”和“个体资源”。例如

“自制潜水艇”的实验。在上课开始后,我让学生把自己的“潜水艇・做一遍。当学生看到自己的“潜水艇”能上浮下沉后都是兴奋不已,随之产生了对“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渴望。接下来的教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这样,整堂课的教学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创设问题情景,培养问题意识

问题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教学的过程应当是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中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抽象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他们的思维活动还不能摆脱具体形象和直观经验的限制。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给学生们创造一个设疑的情景。“学勤于思,思

源于疑”。如:在教学(杠杆)一课时,大家知道杠杆是生活生产中常用的工具,学生也很熟悉,所以教师先出示一些杠杆的用具,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的经验来认识它,并提出问题:这些工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要使它静止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等等,逐步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有科学价值的问题。问题提出后,学生就会有解决问题的迫切的心理,然后再加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讨论,激发起学生深入探索的兴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最终轻松解决问题,同时也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在教学中是教给学生的是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

五、充分利用课堂上生成性的教学资源

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生成性的教学资源。动态生成式学生资源,有助于促进知识理解,有助于促进知识创新,有助于学生个性化成长,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形成教育智慧、形成创造性品格。如:我在教学(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在学生猜想时,有学生猜想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这也是我们老师想要的猜想,此时我正要往下进行教学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发言,说出了他的猜想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我听到这一猜想,也感到惊讶,但我稍冷静了一下,立刻做出了反应,肯定了他的猜想,表扬了该同学。然后我们进行实验,并对猜想进行验证。这一资源的生成,给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方便,使所有的学生都能认识到这一猜想的错误所在。所以说,课堂上的动态的生成资源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至高境界.它充满生命气息和活力、充满智慧与挑战,呈现着流动美、生命美和创造美。新课程倡导的“动态生成”课堂教学就是追求这种境界。这也给高效课堂提供了保证。

总之,如何实现物理课堂的高效性,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讲究科学方法,把握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运用,注重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课堂就会变得“更精彩“,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语言艺术 求知欲望 物理科学美

课堂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堂高质量的课,除了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外,课堂教学艺术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物理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掌握了这门艺术可以使物理课满堂生辉,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呢?我认为需要注意课堂教学艺术。

一、课堂教学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依靠教师与学生的配合,在愉快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有效提高,这是一种难度很高的课堂教学艺术,而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物理课堂教学与其他学科一样,需要具有该学科特点的语言艺术,即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语言的简洁,既要贴近生活实际又要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创设出一种有利于他们进步的教育情境。

二、激发求知欲望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手段。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激发其情感、兴趣,使其体验到乐趣。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有些“前科学概念”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先介绍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最终形成错误的判断的事例,如有经验的渔夫叉鱼时为什么叉鱼的下方。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把学生带入一个渔夫叉鱼的情景中,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教师精心创设物理情境,才能使教学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情感转化为学习动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提升实验教学艺术,体会学习乐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电学用“伏安法”测电阻实验,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先自行设计各种实验方案,指出优缺点,再选出合理的方案动手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物理知识的传授,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要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三、展示物理科学美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粒子,从实体到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的自然、简单、和谐,放射出美的光辉。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们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以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而展现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和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则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联系起来。由此可见,物理学美的素材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艺术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能否产生艺术效果,有赖于教师是否精心备课和讲授水平的高低,还要看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艺术情趣。物理科学美的体验不仅仅是视觉或听觉的,更多的是靠学生的心智去体验,由学生的体验产生美的感受和愉悦与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关。所以,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使他们在探索中领会许多事物的本质与联系,感受到知难而进、解疑释惑、获得新知识的愉快,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篇8

1. 设置物理情景

刚学物理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有些“前科学概念”,其中包含了理解和误解。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这样的引入,将光学原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来,可操作性,创设的简易实验把学生带人一个渔民叉鱼的情景中去,符合初中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因而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就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只有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物理情景,才能使教学内容变美、变活,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学生将对物理学和物理教师的情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2. 展示物理学美学特征

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大到天体,小到共振粒子,从实体到另一形态的场、光等都是物质的。物质又是运动的,如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光波传播,实际上是不同形态的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它们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自然界是合理的,简单的、有序的,因此,科学家们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往往以科学美作为追求的目标,通过他们的努力而形成的物理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是那么自然、简单、和谐,都放射出美的光辉。教师平时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美的一面,激发学生爱美天性。例如:物理内容的简单美,表现在物理概念、规律的表达上,科学、准确、简洁。热是众多物理学家争论了一个多世纪的问题,却以“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十个字做了结论;物理学的对称美,给人一种圆满。匀称的美感,运动与静止,匀速与变速,引力和斥力,反射和折射,“磁生电”和“电生磁”,平面镜成化电荷的正负。磁场的两极等揭示了自然界物质存在、构成、运动及其运动规律的对称性而产生的美感。物理学理论内部相互间的自洽而展现和谐美,自由落体、竖直上抛、下抛以及各种直线的匀加速与匀减速运动都可以统一于运动学的速度和位移两个公式中,牛顿力学公式,可以把地上的物体与天上的星体统一起来。由此可见,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发掘,物理学的“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美”等美学特征在中学物理中便有许多例证。我们要让物理学美的素材震撼学生的心田。

3. 指导学生实验探索

教科书中呈现的知识,通常是科学家们早已发现,已形成定论的知识,固然学生在学习时并不是去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或联系,但它不会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者所灌输的一切,把自己充当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会以自己的认识基础、心理状态为依据,有选择地吸收外部输入的各种信息,教学艺术的“基调”就在于找准学生心理状态的“固有频率”,使教学信息收发达到同步,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同时,物理知识的传授,它应是一个学生自己思考,亲自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从这一意义上看,学习活动不仅是由认知和情感共同参与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再发现”或“重新发现”的过程。“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4. 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使学校教育失之偏颇,引向应试教育的误区,由此形成了一整套应试机制和模式,只注意到教学要依赖于学生发展的一个方面,忽视了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使教学处于教师“给”与学生“收”的单调局面,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处于被动随从的地位,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毫无神益,要想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其智力,首先必须使学生的大脑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设计一些让学生”跳一跳能吃到果子”的问题,让学生思维,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情景,故事借景,习题情景,漫画情景等激发学生思维。如在教“压强”应用时,可出示一张漫画,题目是“三毛应该怎么办”,画的是三毛陷入沼泽地里,正在下沉,情况万分危急、周围又无人帮助,请你为三毛出主意,设计这样紧扣学生心弦的情景问题,把学生带入物理情景中,利用学生善良的天性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大家都主动地为三毛出主意,达到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讲物理首先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教师的语言要准确规范。语法混乱、言不及意,将严重影响知识的传递以至影响教学。其次,语言要饱含激情。在语言中饱含对学生真诚的期望、对物理教学的热爱和对知识精辟的见解,才能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再次,教学语言语速快慢、声音高低应恰到好处。语速太快,学生反应不过来;语速太慢,学生又提不起精神。声音太高,神经容易疲劳;声音太低,学生注意力难以保持。因此,课堂教学中语言应快慢适中,高低适宜。

篇9

关键词:教学设计;物理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148(2007)8(S)-0007-3

物理新课程理念得到了物理教师的好评,也真正受到学生的欢迎。但理念要转变为教师的行为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教师对物理教学设计的认识和理解与在物理教学中落实物理新课程的目的至关重要。

1 什么是教学设计

设计是指人们在进行某项活动之前,根据一定的思想(或理论)、目的和要求,预先对活动所进行的一种安排或策划。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依据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原理,为了达到某阶段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进行的策划。

传统的“教学设计”实际上一直在使用,但是它更多的是指教师上课前的具体准备工作,即教学计划,具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学计划以“备课”的形式出现。但传统教学中的备课,往往只是教师一方面的准备工作,即凭着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及教师的经验和主观意愿来制定教学方案。

尽管目前对教学设计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对于教学设计这一概念,却能够达成一些共识:

(1)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和设计观为指导,探索解决教学设计的有效方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教学设计是以关于教和学的物理理论为基础的,它综合考虑教学理论和学习心理的思想,目的是从学生的有效学习出发设计教学。

(3)教学设计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将学生的实践经验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进行有效教学的物理过程。

(4)教学设计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每一个教学设计都适应不同的对象,每一个设计都是创造性的劳动。

2 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目的是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2.1 物理教学设计概述

物理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物理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的方法,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事先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与决策的过程。一般指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物理教学设计必须以先进的理念为指导,进而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物理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学习课程标准不能只满足于表面上通读课程标准的字词语句,重要的是用心领会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学习课程标准还要从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要求的内涵上下功夫,这样才能体会到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物理教学设计还应该对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学内容的具体载体。分析与钻研教材是对每个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纳入物理教学设计之中,可以为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提供保证。

陶行知先生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教学设计是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的安排,以达到最优结合。教学活动是由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方法、环境、反馈、教师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教学设计只有将教学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的安排,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设计仅是对教学系统的分析与决策,是一个制定教学方案的过程,而非教学实施,但它是教学的实施必不可少的依据。

教学设计并不排斥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是教师及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成功的教学方案凝聚着教师的个体理念、智慧、经验和风格。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是宝贵的,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之一。经验与理论的恰当结合,才能使教学设计既有共性,又富有个性,体现出教学的艺术性。

2.2 如何对物理课堂教学进行设计

2.2.1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就是教师要对学生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达到的行为状态作出具体、明确的说明。

(1)教学目标是期望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达到的程度,是预期的教学成果,是组织、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2)教学目标可分为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

长期目标被称为教育目标。如“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等等,这些无法在具体教学中一次性实现,而是长期努力的方向。

近期目标被称为教学目标。这一目标,主要确定了一节课教什么内容,通过哪些活动方式来学习。

(3)教学目标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层次关系。

正如加涅(Gagne,R.M.)在《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所指出的那样,设计者开始任何教学设计以前必须能回答的问题是:“经过教学之后学习者将能做哪些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或者“教学之后学习者将会有何变化?”。

根据马杰和加涅的行为目标理论与技术,一般认为,一个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四个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活动、行为条件和行为标准。

例如,“力的图示”认知教学目标可陈述如下:

目标1:能说出力的三个要素。

目标2: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三个要素来分析力的作用效果。

目标3:对提供的实例,能用力的图示法做出正确的图示。

2.2.2 教学内容分析

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就是要明确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背景分析。重点分析这部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与其它知识之间的联系,以及它在社会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2)功能分析。主要分析这部分内容在整个物理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具有的功能和价值。(3)结构分析。主要分析这部分内容知识与技能结构、过程与方法结构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特点,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4)资源分析。主要对本节课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进行分析。如实验条件、课件、习题等进行分析,以确定能否满足当前的教学需要。

2.2.3 学习者分析

教学最终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考虑的事情。对学生进行分析,大体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学生是否具有学习新内容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了解学生的生活概念或前科学概念。

(3)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情感态度。哪些学生能够适应,哪些学生不能适应。

(4)了解学生对新内容的自我监控能力。即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和“怎样做”。

2.2.4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此阶段的设计必须建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分析的基础之上。包括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媒体设计。

(1)教学的组织形式:自主、合作、探究是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学目标要求的新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但无论怎样的教学组织形式,都要能让学生真正得到发展。我们反对形式上的探究设计。

(2)教学方法:教无定法,教学有法。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哪些是教学设计优先考虑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又该如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些都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基本问题。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教学内容、教师特点、教学资源、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方法。

(3)学法指导: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既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动机的激发,重视教学过程的情感化,还要考虑学生学习方式的养成,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2.2.5 教学过程设计

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分解成若干个组成部分,并明确各组成部分的意义与作用,然后安排恰当的顺序进行组织。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和结尾三个环节。必须指出的是,教学策略的设计与教学过程的设计往往是同时进行的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在教学过程设计中通常包含下表中的内容。

2.2.6 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媒体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包括怎样选择媒体,而如何运用教学媒体以及在什么情况下运用的问题是媒体设计的核心内容。选择和使用教学媒体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所选的媒体要能有效实现相应的教学事件和教学目标,否则媒体选择和使用只是“作秀”、“耍花枪”。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以将教学媒体分为传统教学媒体和现代教学媒体。

我国大众媒体系统特别关注教育教学信息的开发,这给师生提供了选择空间。如果能有意识地利用大众媒体的教育资源,可以弥补学校现代教学媒体的不足。

在综合考虑影响媒体选择的各种因素基础上,还需要一套具体的方法来选出合适的媒体,这里我们介绍一种教学媒体选择的流程图,见本文末。

2.2.7 教学方案的评价与反思

教学方案的形成,不是教学设计的结束。在教学设计的后期和实施后,都要对教学方案反思和评价,以便对设计方案进行修改,以使其不断完善。这一过程是为教师教学认识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而提出的,能更好地反映教师自我认识教学,反思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评价能力,是教学设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般而言,教师在对教学方案反思和评价时,可以从以下几个问题入手:

篇10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设计;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关键。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要对课堂教学设计不断创新。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落实课改,融合、渗透新课程理念的先行举措,是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必要手段。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科学理论修养,以及教学实践能力,都将在教学设计中充分显现出来。改革课堂结构、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是物理教师的当务之急。那么,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设计应从哪几方面入手呢?

一、优化教学目标

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和社会需要,既要确定基础素质的素体培养,又要有能力培养,使学生所收获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本身,更重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例如:“磁现象的电本质”一节,我不仅让学生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磁铁磁场和电流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运动形成的”,而且使学生了解科学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基础和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假说是否正确要看其能否解释实验现象,导出的结论能否跟实验相符合,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发展的道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二、优化教学内容

一些学生学习了不少书本知识,却不能适应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而是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习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例如:《原子核能》一部分,内容抽象,平淡无味,若适当介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核能发电上取得的发展,介绍我国正在建设中广东大亚湾和浙江秦山核电站的有关情况,指明发展核电以后以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对核电建设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

三、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既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又要让学生会学知识,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正确处理知识、方法、能力三者的关系,设计引人入胜、轻松和谐,具有探索性、启发性、创造性和科学文化氛围的教学情景,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完美结合,充分做到信任学生,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找,错误让学生析,是非让学生辨,异同让学生比,好坏让学生评,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自我调控的机会,让知识、方法、能力如泉水般地流入学生心田,滋润学生成长,如“感应电流方向―楞次定律”一节,每三人一组,每组备有:原副线圈各一(外面有明显的绕向标志),导线若干,灵敏电流表,电源、电键、滑动变阴器、然后教师发下实验用的讲义,重点指出以下几点:

a)什么是原电流、原电流方向、感应电流、感应电流方向;

b)原电流与原电流磁场的方向由学生自己控制;

c)每次实验时应明确其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d)感应电流方向由灵敏电流表指针的偏向测出,教师应重点指出,电流从哪一端流入,指针就偏向哪一端;

e)在测出感应电流方向后,画出副线圈中的感应电流磁场;

f)根据作图结合实验中的具体条件,找出感应电流磁场与原电流磁场方向间的规律;

g)在实验小组内相互讨论总结出规律,先用自己的语言写文字结论,然后再与课本对照,并找出楞次定律中的关键字句。采用这种方法比传统的讲授法课堂效果能提高35%。

四、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我让学生用已有的ε=U+U′,I=U/R知识自己推导出I=ε/(R+r)。这样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因此教师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化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校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绝不拘于某一种教学方法,更不要机械地照搬某种“最佳”教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确其效能,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五、优化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