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护理专业范文
时间:2023-03-26 18:41: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卫校护理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尊敬的领导:
您好!
首先感谢你在百忙之中展看我的自荐信,为一位满腔热枕的大学生开启一扇希望之门。
我叫刘**,今年19岁,是一名毕业于2014界,四川大学华西卫校(眉山校区)护理专业的学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城的心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
在线期间,我孜孜不倦,勤奋刻苦,使我更加爱我的爱我的专业,更明确我的目标,通过生理、生化、解剖、免疫等基础医学及内外妇儿等临床护理学的学习。具备护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经过一年的实践,使我在护理技术方面有了丰硕的收获,使我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专业功底更加扎实。通过在学校里的努力学习,我掌握了大量专业和技术知识,护理操作水平大幅度的提高,如:无菌技术、导尿术、灌肠术、胃管、口腔护理、成人静脉输液、氧气吸入、动脉抽血、皮内、皮下、肌肉注射等技能较为熟练的操作,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
在实习期间我尊敬待见老师,认真工作,遇到不懂问题及时查找资料请教带教老师,加上了我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并以细心、耐心、爱心、责任心对待每一位患者,上班期间不迟到,不早退,做好沟通得到患者和带教老师的好评!医院的实习经历,让我学会了临危不乱,耐心护理,微笑待人,用最大的理性对待病情,怀着最赤城的爱心去面对患者。
在生活中我自己锻炼成一名吃苦耐劳的人,工作热心主动,脚踏实地,勤劳诚实,能独立工作是我对工作的本分,独立思维,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是我能充分发挥潜能的跳台,而且通过两年的校园学习和一年的医院实习工作,培养了我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团队意识。
过去并不代表未来,勤奋才是真实的内涵。对于实际工作,我相信我能够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如果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我坚信在我的不懈努力下,一定会成为贵单位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我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
我热爱护理事业,殷切期盼能够在您领导下为这一光荣事业添砖加瓦,并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
最后,请接受我最诚挚的谢意!
此致,
敬礼!
篇2
珍贵的卫校生活已经结束了,现在要来总结一下这几年来的得失,从中继承做得好的方面改进不足的地方,使自己回顾走过的路,也更是为了看清将来要走的路。
虽然我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卫校时,本来想解放一下自己的,但是很快我就明白了,卫校的学习是更需要努力认真的。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开始了卫校的学习旅程,觉得自己落后了。
卫校的学习不象初中那样是填鸭式的,而是老师把课讲完,然后自己去看,去理解。这个时候自习能力和自制能力是很重要的。长期自习以来我知道了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
学习护理单有理论是不行的,还要有良好的护理技术。所以在上实践课的时候我都会争取机会多操作几次,加上卫校本来就少学生可给学生用的空间可不少。所以我可以再趁放学时间多练习一下。
在卫校的第四年是我们到医院实习的时间,基本上一年都是呆在医院里学习。再这里我熟练我的护理操作技术,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用我全副的耐心和爱心护理病人,使病人得到良好的照顾,早日康复。
到医院实习认识到许多也是学习护理的同学,也就增加了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向其学习的机会,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学到别人的长处,认清自己的短处。所以我喜欢实习。虽然有时会感到累些,但乐此不彼。
篇3
1目前教材编写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教材编写的内容取舍、编写的形式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在教材的使用中发现,有些教材或其中的一些章节还存在着内容多、难度大、实用性不强的弊端,教材中的一些内容还不能完全与学生未来的职业特点及工作需求相吻合。
1.1部分课程学时少、内容偏多
通过调查发现,我校基础医学课程的大部分教师认为所代课程学时少、内容相对偏多。以解剖学为例,1996年邢贵庆主编的《解剖学》教材内容有282页,授课学时123学时,而2008年王怀生主编的《解剖学》教材内容有253页,授课学时90学时,除去国庆节、中秋节、元旦及考试所耽误的学时,实际上课约80学时。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要么选择“满堂灌”,上课时提问少或不提问,要么挤占实验课,这使教师不自觉地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不自觉地轻视了培养能力的实践教学。引起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材内容多、时间紧。
1.2部分内容实用性不强
以“学科为中心”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模式现正在被职业教育所淘汰,主要原因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发生了偏差。现在使用的许多护理学教材如《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学》等都有较大篇幅来讲述X线、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的内容,也有很多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的内容(这里主要指一些难度大的体征,如心脏听诊、叩诊、神经系统检查等),这些内容是从医疗专业教材中移植而来的,只是降低了难度,删减了一些内容,对于目前的护理专业学生来说,这不仅加重了学习负担,更遗憾的是有很多内容工作以后用不上,“学而不用,教有何用”,教学过程变成了有计划地浪费时间。
1.3教材的针对性不强
2000年后普通中专招收的学生素质低、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教材的编写应充分考虑到学生情况。如果教材内容过多、难度过大,超过了目前大多数中专学生的认知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厌学、失落情绪,打击了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动探索变成被动接受,最终可能导致部分学生放弃学习。
2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没有摆脱学院式学科课程思想的束缚,没有现成的参考资料,没有完全考虑护理专业学生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体系,没有护理专家参加编写和指导。由于以上原因,许多教材的编写人员在编写的过程中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取舍教材内容,导致教材的主要内容和过去的教材相比并无太大区别。而且目前许多教材的编写是由出版社发起的,有的出版社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缩短了开发教材的周期,规定教材编写字数偏多,再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准备不充分、编写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编出的教材质量欠佳,内容偏多、偏难,一些内容实用性不强。
3编写新教材的意义
好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素质因材施教,能够合理取舍教材内容,能够突出教学重点及知识的实用性。而一本好的教材,使教师易教,学生易学,可以使成千上万的学生和读者受益,可以大面积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因此,编写出一套好的教材十分必要。
4对如何编写新教材的探讨
4.1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
新教材的编写首先要考虑中专学生现有的素质,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基础,选择内容要突出实用性,同时编者还要以一个中专学生的眼光,去审视所编写内容的难易程度,在新教材的编写中由浅及深,由易到难,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
4.2新教材编写的取舍
以知识的实用性作为取舍材料的依据,具体的做法是从培养目标倒推回去,决定教材内容的取舍,即临床护理课程的教师要到医院调查研究,或要有医院护理能手或护理专家参与编写,基础医学课程教材的编写要听取临床护理课程教师对基础知识要求的意见,其目的是真正了解教材编写的实用知识。对于取舍的内容应仔细斟酌、反复推敲,不要受其他教材或权威教材的束缚,要站在知识实用的高度去审视所需要的专业基础课知识,内容要简明,主线要清晰,重点要突出,对可要可不要的内容,要忍痛割爱,坚决删除。以解剖学中的“循环系统”为例,这部分内容包括心、动脉与静脉、淋巴系统。编写内容仍以心脏为重点,内容尽可能精练实用,重点比较动、静脉在结构、功能上的区别,不系统地编写全身血管、淋巴结,而要以血管、淋巴结命名的原则简要说明人体血管、淋巴结的名称,如上肢的动脉按经过部位叫做锁骨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根据临床需要重点介绍今后常用的血管,如用于切脉的桡动脉的部位,用于压迫止血及测量血压肱动脉的位置,对于静脉血管以护理操作有关的颈外静脉、上下肢的浅静脉和解释肝硬化有关的肝门静脉为重点编写。通过这样的编写,教材的内容可以有较大幅度的减少,体现了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4.3新教材编写的组织机构
新教材的编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应在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协调下,由学校、护理专家、教育专家及广大的教师共同完成新教材的开发。
篇4
[关键词] 护理专业英语口语教学效率
交际性原则是1971 年海姆斯(Hymes)在《论交际能力》一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交际能力概念。语言的交际性是语言最本质的功能,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在真实的情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流信息和思想感情的能力。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医疗机构对能全面应用英语语言工具的护理人才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而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人,护患对话和医务人员之间的对话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份,因此,清晰、真诚的语言表达是必不可少的。我把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学目的由原来的单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即、语法、词汇、课文等方面的语言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有效交际能力。
口语教学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环节。然而,口语能力是遵循一定客观规律、呈阶段性渐进发展的,并且不同学生口语能力的发展速度和程度也有所区别。那么,如何遵循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规律采取相应的技能训练方案,将成为我们在口语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的各个阶段
鉴于我国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语言发展规律和技能变化的影响,我从学生在口语活动中对语言材料的处理方式和再现能力的角度将学生口语能力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记忆模仿阶段
在这一阶段,学生的口语技能表现为“领会式掌握层次”,再现语言材料的能力差,且基本上靠记忆全盘照搬变成再现的语言材料,无法进行自主的表达。只注重对语言材料的内容、感情和语气等的感知和模仿。对语言模范的掌握能力有限,且比较模糊。
2.再加工组合阶段
在本阶段,学生的口语技能进入了“复用式层次”,再现语言材料的能力得到加强,基本上是主动地再现。表达开始得到较多的非记忆支持,可以将感知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只是表达不够自如和多样化。掌握语言规范的能力有所加强,且以精确性为主。
3.提炼创造阶段
此时,学生口语技能进一步发展到“活用式掌握层次”。再现语言材料的能力发展到了高级阶段,本阶段学生可发展为对语言材料中的情境和意义的感知上。
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设计
由于学生学习的内在、外在条件有所不同,口语能力发展的速度和最终达到的程度也因人而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读初中时就厌学英语,绝大多数来自山区的学生连开口讲汉语都怕,更何况讲英语。为了使我们的口语课堂所安排的技能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能使口语能力处在不同阶段或同一阶段、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有效地避免“一锅端”现象,我将英语口语课堂教学设计如下:
1.记忆模仿表达的训练
该训练注重语言形式及语音、语调的模仿。它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的原文“照葫芦画瓢”,进行记忆和模仿表达,主要采用听录音跟读、句型替换操练、模仿情景对话、回答问题、背诵等训练手段。
2.创造性表达的训练
该训练已由注重语言形式逐渐过渡到注重表达语言的内容上。它要求学生参照训练材料的内容,经过重新加工组合进行自主表达。其训练手段主要有:从中文到英文的口译、看图说话、复述、情景对话等。
3.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护患对话和医务人员之间的对话是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清晰、真诚的语言表达是我们在教学中所强调的。在课上讲解对话之后,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找伴练习情景对话,视具体情况给予指导,如:给出关键词或对话线索,提醒学生注意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及语气的运用等,并要求尽量脱稿(脱稿加分),让学生用角色扮演的形式来提高英语对话能力。在练习时,学生可自主增减内容,不强调句子与课本完全一致,将重点放在找到对话的真实感觉,学生常可取得明显的进步,提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通过回答课后问题,完成对课文的复述
只读课文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那样语言还是停留在书面上,没有转移到学生的脑海中。背诵或复述课文是比较好的办法,但是数学生对此感到困难和反感。我们可利用课后练习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或给出课文中的关键词或短语,让学生们讲述课文大意;还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或短语玩故事接龙的游戏,诸如此类的方法均可以达到训练学生进行独立语言表达的目的。
三、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我认为科学、有效的英语口语课堂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坚持外语口语教学训练的一般原则。在设计英语口语技能训练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到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有准备的说和无准备的说的训练相结合等等。
(2)教学要容忍学生所犯的表达错误。也就是说,要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信息的沟通上,而不是所使用的语言结构上,对于学生出现的语言错误,只要不影响交际,不必立即纠正。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开口说话”的勇气和自信心。
(3)教师要以组织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参与口语课堂活动,而不是以教学的主体出现在课堂中。在学生遇到表达和理解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以使使交际活动能顺利进行下去。
篇5
[关键词] 护理专业;病理学基础;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6(c)-116-02
病理学是医学的桥梁课,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病理学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临床课的教学,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就业和工作及社会影响。随着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重要性的不断体现,作为护理专业课程基础的病理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对病理学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构建合理的病理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非常亟需。因此,本教研室人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旨在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一套体现现代化教学理念,符合护理教学改革方向,科学、合理、易于操作的病理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护理专业病理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校护理专业、医学影像专业、口腔工艺技术、医学检验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病理学教学大纲,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评价标准,实验考核标准、实验授课计划。以“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评价体系”作为关键词的文献检索,共检索到相关文献资料4篇。
1.2 理论分析
课题组成员通过对资料的认真查阅、讨论,一致认为,病理学教学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有很大差别,教师方面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理论课时、实验课时、考核办法、考试或考查形式、教学方法、教书育人、课堂设计、重点和难点、教案设计、板书设计、理论联系临床的内容、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学生方面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基础水平、学习兴趣及对学生教学的要求,课堂整体氛围、班级管理、班级整体素质等。护理专业作为中等卫生学校的主打专业,病理学的教学质量承上启下,事关全局,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进行客观评价,构建合理的病理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急需。长期以来也确实缺乏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是以评价教师课堂教学为框架,注重评价教师的有效教学行为,同时结合不同专业特点,既要注重共性也要注重个性,注重创新性、准确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避免片面性、表面性及忽略个性。
1.3 初步构建体系论证
聘请我校教育研究室督导6位,基础专业课教研室主任7位,病理学教师代表5位。论证内容包括:初步构建的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一、二级指标内涵的确定;权重值的的确定。
1.4 实践过程
1.4.1 将构建的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评价指标用于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四年制)14个班和2008级高级护理(3+2,五年制)2个班的教学过程,随机选取98名学生进行评价,评价者为教育研究室督导6名及教研室主任2名,被评价教师16名,学时数为360学时。评价各分项目总次数为232次。
1.4.2 课题组向评价者及被评价者、学生发放初步构建的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满意度调查问卷122份,全部为有效收回,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评价指标对病理学教师的教学起了导向作用,使病理学教学质量得到很大提高,授课内容丰富、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提高。评价者评价全面、客观、易于操作,使教学管理规范有序;学生评价能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评价者、被评价者及学生对该评价体系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人群对该评价体系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中等卫生学校病理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病理学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从2004年开始探索以来,通过对各年度各学期教学质量的评价,对病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明显促进作用。具体体现在各学期学生结业考试成绩的提高,毕业生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的提高上以及临床课教师的反映上。
护理专业病理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以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全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发展为主要目的的发展性评价,目标的设定应具有发展性和引导性,设定的评价指标需要用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评价过程中的可操作性来验证[1]。如果注重描述性、表面性、易于量化的单因素评价指标,缺乏潜在因素的弹性指标[2],会给评价带来负面影响。
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要关注教师在实际病理学教学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教学目标的合理性、科学性和达成度。评价的角度立足于学生课堂听课效果、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理论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等,即评价指标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角度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的设置应根据师资队伍现状、期望发展方向、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及教学环境等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应重视评价后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教学探讨,以利于消除评价者的困惑感和教师的从属感[3]。
在这个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中,应注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中的客观性和真实性[4]。因为教学质量对护理专业的感性认识、专业学习目标的明确、护士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生涯设计产生直接或深远的影响[5]。目标的设定需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评价结果的可操作性来验证[6]。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整个体系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和教师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是全面有序的。
[参考文献]
[1]钱存阳.对改进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几点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2):25-26.
[2]刘丽梅.对高校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的思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5(2):134-135.
[3]王琰春,张胜军,赵菊梅.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1):66-67.
[4]李丽华,黄双丽,戴英波.高校护理专业临床见习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6):4-5.
[5]钟岩.高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对策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5,(8):54-56.
[6]吕存兰,王红霞,王运仓.高等护理教育临床教学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1):66-67.
篇6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7)09-0826-02
【关键词】 干预性研究;精神卫生;评价研究;学生
护理专业是为病人服务的行业,护理人员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到护理服务质量。了解卫 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重视护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是摆在护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对某卫生学校192名护理专业女生进行了综合 干预,现对其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法,以某卫生学校2003级5年制护理专业4个班的女 生共192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最小18岁,最大21岁,平均(19.36±0.73)岁。在入学时采 取随机化方式进行分班,每班均为48人。课题研究时,选定2个班96人为干预组,另2个班96 人为对照组。
1.2 方法 对照组只做心理调查分 析,干预组是在心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实施综合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 1]进行测试,该量表共90个问题,分为10个因子,分别测查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 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10个方面,用5级评 分法,1~5分别表示“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统一指导语, 分别于2004年9月开学后的1周内和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的2005年6月的第1周内,由课题组的 心理卫生专业医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
1.3 综合干预时间及措施 在2学期中利用6个月的时间,运用学校心理干预 技术等措施对干预组的 学生进行综合干预[2]。实施干预遵循整体互动、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的原则, 以三级综合整体干预模式来完善综合干预措施[3]。初级预防适用于学生刚入校时 ,如向学生介绍学校的物理及人文环境,强化护理专业理念教育,将护理礼仪教育贯穿于专 业学习的始终。二级预防适用于经过科学方法评估得出学生个体心理状态及学习能力,针对 有心理问题及学习困难的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针对有心理问题个体侧重于 心理干预,由心理教师对其进行心理咨询,方法主要是 倾听和诉说,每次咨询时间为45 min。干预组综合干预措施包括:(1)集体心理咨询,主要 讲解心理学知识、角色扮演、心理卫生知识问答等, 每次45 min;(2)人文素质的培养,进行护理美学、护理礼仪、护患人际沟通技巧、同理心 的建立等讲座[4];(3)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护理专业特点进行学法指导 [5];(4)针对护理课程的特殊要求,进行护理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护理活动课程的概 念[6]。三级预防适用于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防止遗留问题的发生。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由2名专业人员同时输入计算机,并对资料进行 核对,确保资料的可靠性。数据处理采用SPSS 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干预组、对 照组分别进行自身配对t检验,根据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前卫校女生SCL-90名因子及总分阳性检出情况 干预前卫校女生SC L-90总分阳性 率为29.69%(57/192)。各个因子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40.63%(78/192)、人际 关系敏感39.06%(75/192)、敌对31.25%(60/192)、偏执25.00%(48/192)、恐怖18 .75% (36/192)、抑郁17.19%(33/192)、焦虑16.15%(31/192)、精神病性13.02%(25/192) 、躯体化8.85%(17/192)。干预前卫校学生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
2.2 干预组学生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阳性率比较 由表1可见,干预组女 生各因子的阳性率均有所下降,经χ2检验,躯体化、精神病性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各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 均<0.01)。提示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后,卫校学生的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 对、恐怖、偏执方面均有所改善,但干预措施对躯体化、精神病性症状改善不明显。
2.3 干预组学生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比较 实施综合干预措施 后,干预组学生SCL-90各因子分,除躯体化、精神病性、其他等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外(P值均>0.05),其余各因子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说 明干预后学生的心理状况有所改善,与干预前后各因子阳性率比较结果一致。见表2。
2.4 对照组学生干预前后SCL-90各因子分及总均分比较 对照组学生SCL-90 各因子得分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未实施综合干预措施的卫校 女生的心理状况前后无明显变化。见表3。
3 讨论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卫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尽如人意,心理压力较大,时常感 到失望、焦虑、担心,时有自暴自弃的念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及工作。实施综 合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卫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综合干预措施体现综合整体性,即有针 对性 的个体干预和群体预防干预相结合。这种整体性可通过三级整体综合干预模式来完成。新生 依赖性强,缺乏独立生活的心理准备和自理能力,从走读学习方式转变为卫校的住校学习, 对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 不能很快适应,且又缺乏家庭支持和情感慰藉[7]。初级预防有利于提高学生对 学校环境及护理专业要求的适应能力。二级预防有效围绕护理专业特点,在护理教学过程中 ,渗透心理素质的培养。将护理礼仪教育渗透于护理专业女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有助 于激发卫 校女生的自信心,唤起学习兴趣[8],让学生有成功的 体验,培养友爱心与责任心。针对护理专业女生生活和护理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开放式讨论, 增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学生为患者服务的综合素质[ 9]。三级预防是在初级预防、二级预防的基础上,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 干预,以提高卫校女生心理素质的整体水平,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4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北京:中国心理卫 生杂志社,1999:31-108.
[2] 岑同桢,李正云.学校心理干预的技术与应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248.
[3] 陈锦治.社区预防与保健.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9.
[4] 李惠玲,郎黎薇,沈利敏,等.护生在临床安宁照护情境中的体验.中华护理杂志,2 006,41(5):395-398.
[5] 崔晓萍.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卫生职业教育,2006,24(3):42-43.
[6] 季诚,俞杰,姜琴,等.活动课程在培养护生知识迁移能力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教育 ,2006,3(3):108-109.
[7] 戚林,韦红,彭辉.卫校学生心理状况调查分析.中等医学教育,2000,18(8):10- 11.
[8] 季诚.卫校社交礼仪课程教学的思考.护理学杂志,2005,20(7):12-14.
[9] 季诚.成功教育理论在班级管理中的尝试. 中华护理教育,2006,3(4):170-171.
篇7
关键词: 语文学习兴趣 中职卫校护生 提高策略
根据目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情况,越来越多的中职卫校护生毕业后要进入社区为普通民众提供医疗护理服务,要面对的是数量众多、形形的人群,这就要求护生既要有高超的专业医学技能,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语文课是提高中职护生基本人文素质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丰富,且应用广泛,接近社会生活。但是,中职卫校护生的语文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相当多学生不喜欢语文课,语文成了他们眼中的一门难学和“没用”的课程。针对这种状况,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学生有“趣”才能愿学,有“趣”才能“乐学”。要改变中职卫校语文教学“学生不愿学、老师不乐教”的现状,也应以激发和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为切入口,大胆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压制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那么应该如何提高中职卫校护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体会到要提高中职卫校护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必须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策略。
一、引导“识趣”,使学生端正态度
中职卫校护生在语文学习上存在两大问题。首先是“先天不足”。他们语文基础较差,阅读视野窄,语言积累薄弱,习惯于被动接受,加之以往在学业上的困难,容易导致学习心理障碍,失去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其次是“重此薄彼”。认为上职校只要全力学好专业课就行,把文化课放在从属地位,单纯求“职”,轻“文”重“专”。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护生行动上的盲目性,对语文学习采取“鸵鸟政策”,以冷漠对待。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要有针对性地对护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引导。在新生一入学就要加强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是工具科、知识科,更是能力科、文艺欣赏科。其次,说明语文学科与学生所学专业的关系,特别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如果以后所写的病历文理不通,错别字满篇,病人会怎么看?何况卫生宣传也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也要用到一定的语文知识,从而说明语文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要求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语文课。每年新学期开学,中职卫校护理专业的新生中,90%都是女生,她们大部分来自农村,对将来要从事护士职业认识还比较模糊。为了激发新生对中职语文的学习兴趣,给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在给每一届新生上第一堂课时,都会强调一个合格的护士应具备的素质的“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优雅的风度”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还从实用出发,举例说明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如在“说”的能力上,明确护理这项服务工作在与人沟通、交流上的重要性,介绍询问、指点嘱咐、问候劝慰是护理工作最常用和最需要的口语表达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语文能力与优质服务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她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自觉性,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体味“情趣”,使学生亲师爱学
“亲其师,信其道”。语文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是情感交流和碰撞的过程。学生对教师的情感能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爱护,也能加深他们对课程的热爱,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师用充满感染力的语言,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用手势、眼神、微笑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才能积极热情参与。这样,课堂才会生动活泼,老师才会被学生欣赏,学生因喜欢老师并受其感动继而移情于老师的语文课,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著名作家魏巍在他的《我的老师》一文中说,他之所以喜欢语文并后来有所成就,是因为小时候遇到了一位对人和蔼、教法得当的语文老师,充分说明了老师对学生的感染力。中职语文教师要“爱”字当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平时注重在学习上、生活上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师生和睦相处,建立良师益友的融洽关系,真正使学生觉得就像自己的父母、亲人一样。于是学生信任老师,愿意接近老师,倾听老师的教诲,在师生的良性情感互动中,体味“情趣”,这必将使学生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三、发掘“职趣”,使学生提高能力
目前,中职学校语文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唱“独角戏”,缺少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气氛沉闷。通常是教师诵读或学生听朗读录音,有的纯粹课文分析;有时教师想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回答问题,但学生回答得很“费劲”,耗时很多。这种状况的形成,教师和学生都有责任。就以笔者所在卫校为例,大部分语文教师却对护理专业课缺乏了解,使语文教学成了一个与外界无信息交流的封闭系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体现语文课与护理专业课的关联性,也难以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专业课的整合,学生感受不到语文学习带给专业学习的好处。教师为语文而教语文,学生为学语文而学语文,教和学都表现出极大的盲目性。这就要求护生的语文教学要与护理专业相结合,用语文学习渗透专业,使语文教学与专业学习有效“联姻”,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体会到“职趣”,并能提高职业能力。
在护理专业语文教学中,一方面强化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以适应长期广泛就业、进行技术革新和继续进修的需要。另一方面,立足实践与应用,注重能力训练与迁移,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为主,使基础能力培养与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如应用文写作应分为两个板块来进行教学,一是通用应用文,一是专业应用文。通用应用文中一般常用简单应用文可穿插于各综合练习之中。专业应用文则可根据各专业的要求重点进行培养和训练,使学生熟悉本专业应用文的知识,并掌握本专业应用文的写法,如护理观察记录的写作;护理记录的作用;护理记录的语言特征;护理记录表达方式的选用;护理记录中的常见错误;护理论文的写作(病例报告、调查报告、护士查房、综述、述评、文摘),能驾轻就熟地进行运用。护理应文写作、医学论文的写作不同于作家的写作,有特殊的目的和要求,还具有法律效应,因此,此部分内容的教学必须由护理专业教师承担。在护理专业增设护理写作课,对护生进行医学语体写作知识教育,将医用写作的基础知识融于语文教学中,既体现护理专业的特色,又为护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但这需要两方面条件的支持:一是编纂成熟的护理写作教材,二是具备比较熟悉护理专业内容和专业要求的语文教师。这样,语文教学才能贴近护理专业特点,满足护生职业岗位的未来需要。护理工作过程离不开与人的沟通与交流,如向医生汇报病情,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与后勤部门协调等,因此护士的沟通能力也很重要。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其听说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为此语文教师除了需要经常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之外,还应多接触和了解护理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临床一线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情境,训练学生在护理工作情境中的表达能力与应变能力。比如通过不定期地组织卫生宣讲比赛,要求学生讲一则卫生保健知识或卫生常识,如《怎样预防感冒》、《如何正确洗手》、《胃的功能》、《肝的功能》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把语文学习和学生关心的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感受“乐趣”,使学生快乐学习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才会促进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兴趣。语文学习不应该是一门苦差事,而应是一个享受语言文学乐趣的过程。所以中职卫校的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乐趣”,使学生快乐学习。
要让学生感受学习“乐趣”并不容易,首先要改变、更新教学观念。一堂课从头到尾由老师讲下来,那么学生会对这样的语文课感兴趣吗?学生不感兴趣,则课堂气氛沉闷不活跃,那么这堂课是注定失败的。所以教师的教学观念应更新,教师应建立正确的新的教师观——教师是主导而非主宰,同时也应建立新的学生观——学生是主体而非装知识的容器;其次是教学方法不断求新。语文课吸引学生的原因一半来自教材,一半来自教学方法。教师不能都按照一个模式进行教学,模式化教学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材范围广,不同的载体、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讲课方法。如果都是相同的,那学生就觉得乏味。教师可适当讲一些新颖的有一定难度的有利于教材理解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讲一点与教材内容有关的课外知识,如成语故事、词语趣谈等,还可以讲一点与学习方法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如科学用脑、记忆方法等。用这些丰富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再次是不吝啬表扬,给予学生享受成功的心理乐趣。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不断学习的欲望。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并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提高学习的兴趣。另外,在课堂上不能总是给学生“敲警钟”,而应该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有时,我们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特别满意时,还可以给学生如加分等特殊的奖励;最后可以适当地改变语文教学的考核方式,改变目前单一的考试方式,探索用其他合理的方法考核学生。比如可以根据语文第二课堂的活动的情况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分,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适应不同兴趣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求知欲和读写的要求,又能更加全面与合理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成绩也更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杜绝“背多分”现象。
五、养成“兴趣”,使学生终身受益
语文教学应是他教与自教的结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家叶圣陶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指出:“教育的本旨原来如此,养成能力,养成习惯,使学生终身以之。”[1]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2]“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则不仅能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具备了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本领,为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必要条件。在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值得培养的好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阅读背诵的习惯,发声朗读的习惯,写作学习的习惯,口语交际学习的习惯,等等。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养成专心听课习惯的主渠道,要使学生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强化视听结合,朗读背诵;要养成一边阅读一边点、批、划、评,勤思考,做好读书笔记等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自学能力的培养打好基础,当学生有了自学的能力,学会了学习,养成自学的习惯,学习的兴趣就能保持,就能终身受益。
教无定法,只要抓住学生与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教学策略,就一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爱学、乐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质,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瑞玲.浅谈中职卫校语文新型课堂模式的几点体会[J].科教研究,2010(21):40.
[2]戴筱杰,李霞,陈庆.中等卫生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研究现状[J].现代企业教育,2012(6):58-59.
[3]王玉静.浅谈如何调动卫校中专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6):101.
篇8
关键词:“校企文化融合”;专业文化建设;阶梯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9-0070-04
职业院校文化建设对学校可持续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日益凸现。由于职业院校的各个专业都是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而设置的,专业建设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专业文化则是专业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土壤,因此职业院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专业文化。寻找有效的专业文化建设途径是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南京卫生学校(以下简称“南京卫校”)在护理专业文化建设中,结合五年制高职学制及学生认知特点,从专业情感、专业情境、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等四层面开展研究与实践,寻找学校文化与企业(医院)文化的交融点,初步形成了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专业情感融入、专业情境合一、专业技能跟进、专业素养提升”的专业文化建设阶梯模式(以下简称“阶梯模式”)。
一、“校企文化融合”是
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教育部、人社部出台的教职成[2010]8号文《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引进和融合优秀企业文化,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帮助学生顺利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跨越。所以,校企文化融合是职业院校文化的重要特征,尤其是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作为卫生类职业院校,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医护人才,医院文化中蕴含的“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及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应该深深融入卫生类学校的专业文化,尤其是护理专业文化中。研究调查中,67.8%的实习生认为学校的专业文化还未能很好地体现医院文化。所以,融入医院文化,不仅要营造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教学和仿真实训场所,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医院文化理念,从而为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打下深厚的专业人文基础。
二、基于“校企文化融合”的
专业文化建设阶梯模式实践解析
专业文化是指在特定时期内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及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形式,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强调,要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专业设置、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专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参与者就是专业教师与学生,本课题所研究的“阶梯模式”是结合文化的“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层面内涵,结合职业院校“校企文化融合”的特征,根据学生的专业认知度,从入学开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将学习期间的专业教育教学环境和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系统整合,阶梯推进,通过专业情感融入的初期体验,专业情境合一的教学安排,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跟进,进而实现专业素养的整体提升,最终将专业文化内化为自觉的专业追求形成的模式。见图1。
(一)“专业情感融入”是认同专业文化的情感基础
由于初中毕业后入学的五年制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学生升学时的专业选择往往由家长决定,所以入学前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专业教育是增进专业认识、培养专业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南京卫校在新生刚入学时,除了常规的校史介绍外,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使学生及早融入专业情感,有助于他们尽快接受专业文化,并能够自觉在专业文化引领下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据学校新生调查统计,69.4%的学生是在入学初的专业教育中建立了对专业的第一印象,35%的学生通过入学初的专业教育,开始喜爱所学专业,并初步培育出对专业的认同感。
1.医院参观。南京鼓楼医院是一所具有120年历史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南京卫校前身――金陵大学鼓楼医院高级护士学校就是由该院创办。该院始终秉承“博爱、仁慈、服务大众”的传统与“追求最好的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解除病人身心痛苦”的永恒使命。南京明基医院是台资民营综合性医院,该院虽然建院时间不长,但其“追求人类健康照护之真善美”的理念和“热情务本、追求卓越、关怀社会”的价值观,以及在南京卫校设立“明基奖学金”、开办“明基冠名班”的助学行为,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学校组织新生到这些不同性质的医院参观,使他们感受到虽然医院文化不尽相同,但救死扶伤、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是一脉相承的。由此,学生很快对未来职业建立起初步的感性认识。
2.校友交流。学校邀请医院临床一线的医护专家开设讲座或座谈会,这些专家一般是学校毕业的杰出校友,目前大多数已成为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放射科科长、设备科科长等骨干力量,他们满怀对母校的深情和对职业的热情,来到学校与学弟学妹们交流。讲座或座谈交流帮助新生初步了解专业发展的情况和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认识专业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人物,尤其是杰出校友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激发了他们热爱专业的情感。
(二)“专业情境合一”是渗透专业文化的平台载体
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层面,专业文化建设更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物化环境。教职成[2010]9号文《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到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专业情境合一”体现在教室与病房合一、实训室与检查室合一、课堂与临床合一,示教室和实验实训中心建筑布局和环境布置营造与医院环境、工作情景相近,实训设施设备先进,与临床一线基本同步,具有浓郁的医院文化氛围和真实的职业氛围,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1.教室文化。教室是教学的主要场所,环境布置应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职业院校的教室文化设计需融入职业文化元素。南京卫校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在教室文化设计中融入了医院文化元素。如在护理专业“明基冠名班”教室张贴南京明基医院的文化理念和医院实景图片,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万东冠名班”教室张贴北京万东医疗器械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公司实景图片,使这些冠名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感受到医院或企业文化的影响,增强专业学习的动力。此外,在各专业非冠名班教室中注重统一风格的布置,将班级的个性化特色与医院文化相结合。研究调查中,78%的学生认为教室环境设计与专业学习有一定联系,且60%的学生认为在教室布置与未来职业岗位有关的内容更有利于专业学习。
2.实训文化。“学中做、做中学”的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的教学特色,职业院校的校内实训场所建设是体现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方面,实训场所和实训设备的仿真模拟程度直接关系到实训文化的先进程度。南京卫校在护理实训中心建设中,参照医院病区和专科布局,构建了模拟病房、仿真手术室、仿真ICU抢救室、仿真产房等与医院临床实际相吻合的场所设施,不仅配备了全真的临床设备,还从护士站、病人叫铃、走廊扶手等细节方面营造与医院实景一致的实训环境,使学生通过校内模拟实训加快适应医院临床要求。研究调查显示,80%的学生更愿意在与未来职业岗位环境仿真度高的实训场所进行训练。
3.医院课堂。最先进的专业教学环境是把课堂搬到医院或企业,可以更好地将医院文化或企业文化与学校专业文化融为一体。南京卫校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在南京明基医院开设了护理专业“医院课堂”,在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了医学影像技术“医院课堂”,把专业教学的部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任务放在医院独特的人文环境中进行,医院的部分设备对学校师生开放,用于“医院课堂”的教学。其中“明基医院课堂”将国际先进并已在台湾成熟运用的“主护护理”的护理模式运用于护理专业教学中,体现了具有浓郁人文特色的医院文化,使护理专业建设更加贴近医院临床和国际先进理念,依托来自于台湾医院独有的人文氛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护理人文素质。在对医院(企业)课堂的教学效果调查中,41%的学生认为可增进对医院工作场景的了解,39.2%的学生认为可直接接触临床设备,19.8%的学生认为可了解到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
(三)“专业技能跟进”是领悟专业文化的主体关键
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专业技能教学不能仅局限于教学生“会做”,而应引导学生在技能学习与训练中不断培养对专业的认同感,进而达到“做优、做精”的水平。“专业技能跟进”是指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发挥技能训练、技能大赛的作用,使学生在专业技能不断熟练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专业文化的领悟和理解。专业技能水平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调查表明,43.3%的实习生认为技能水平是对毕业实习最有影响的因素。
1.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是专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据调查,50.7%的学生通过技能训练加深了对专业文化的理解,35.6%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专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是训练专业技能,42.2%的学生是在开始进行技能操作训练时真正喜爱上所学专业的。南京卫校是江苏省护理技能教学研究基地,在技能教学中强调由点(实验课)线(临床教学见习)面(校内综合实训)体(毕业临床实习)的链接递进过程,通过单项技能行为训练、综合技能训练、临床技能训练三个阶段,注重将技能训练与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意识、职业观念相结合。在实训过程中模仿医院护理管理,实施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和护理小组的学生自主管理的全天候开放训练模式,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职业态度、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
2.技能大赛。自从教育部推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以来,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技能大赛已经成为检验职业教育成果的重要指标,极大地提升了职业院校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南京卫校充分借助技能大赛平台,组织开展校级比赛,专业覆盖率和学生参赛率均达100%,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者参加省级、国家级大赛。学校从2011年开始连续四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中职组护理技能大赛,并承担江苏省代表队的集训任务,由南京卫校选手担任主力的江苏代表队取得了全国大赛四连冠的优异成绩。研究调查中,36.3%的学生非常愿意并积极争取参加技能大赛,55.9%的学生希望能有机会参加技能大赛。大赛的综合性训练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专业文化的内化。
(四)“专业素养提升”是内化专业文化的最终目标
专业素养也称为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学生经过在校期间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后进入医院临床综合性实习环节,不仅是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岗位上进行综合锻炼的过程,而且能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医院文化,进而内化专业文化,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为今后职业生涯树立牢固的职业信念。研究调查中,94%的实习生对所在实习医院的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这有助于他们职业素养的提升。
1.临床实习。南京卫校护理专业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毕业实习的时间为1年左右,实行“三导师制”,一方面由学校派出专职实习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在各个实习医院巡视指导、管理;另一方面,由医院为每位实习生配备“一对一”的临床带教教师。学生在医院各科室进行轮转实习,一般两个月后就能独立顶岗值班。学生通过临床护理岗位的实习,不仅很快熟悉了医院临床护理的各项流程和要求,而且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增进了护患交流与沟通,加深了对护理理念的理解,极大地提升了专业素养。研究调查中,51.1%的实习生认为临床实习帮助自己加深了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了自身专业综合素养。
篇9
笔者设计了中职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问卷调查表,对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护理部主任、护士长及部分科主任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回收调查表汇总进行了统计处理;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由学生科主持,在各实习医院进行,并当场回收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处理。笔者还邀请安徽淮南市17家医院的分管护理院长、护理部主任及部分优秀护士长座谈,征求对中职护理专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了认真分析。
护理岗位调查的内容与分析
为切实了解医疗卫生行业对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情况,以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笔者分别对医疗卫生用人单位(医院)及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对用人单位中职护理专业岗位需求的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870份,实际回收852份,其中有效问卷738份,有效回收率为84.83%。调查问卷涉及安徽淮南市17所医院的院领导、护理部主任、部分科主任及护士长。
中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及身心素质调查(1)政治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结协作精神较好的各占97.28%、97.27%、89.29%、87.94%,认为我校毕业生法制观念一般或较差的占21.41%。(2)文化素质方面。认为我校毕业生基础文化知识与语言表达能力较好的各占94.17%、90.92%;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差的方面依次为: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各占31.16%、15.31%、13.55%、6.23%,故应加强对学生人文知识、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与应变能力的培养。(3)业务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评价较好的方面依次为:基础护理操作能力、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能力,各占96.83%、95.39%、83.06%。评价较差的方面为: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心理护理能力、健康指导与宣教能力、急救护理能力、整体护理能力,各占20.73%、15.58%、13.00%、6.78%、3.93%。(4)身心素质方面。对我校毕业生的身心素质普遍反映良好
中职护理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调查调查表明,认为需要增加理论教学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基础、护理心理学、预防医学、医学伦理学,各占42.82%、18.70%、16.12%、15.58%;认为对护理工作有指导作用的传统专业课与医学基础课因理论教学课时比较合理而无需改变课时安排的课程依次为:外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物学、妇产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认为与护理职业关系不大、需要减少课时或删除的课程依次为:物理、数学、政治、化学,各占66.53%、56.91%、48.51%、40.24%。认为需要增加实践课时的课程依次为:计算机应用基础、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心理学、外科护理学、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各占54.47%、40.38%、38.48%、36.99%、34.96%、33.47%、30.89%,因为这些学科的临床应用性与针对性较强,越来越受到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重视,而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五官科护理学等传统上比较注重实践的学科则无需改变实践课时。认为政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课程应适当减少课时或删除的,各占56.77%、49.42%、48.77%、42.22%,因为这些课程与本专业联系较少。从调查排序可以看出,认为需要增加课时的课程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法律基础、社区护理学、老年护理学、人际沟通、表达能力训练,各占91.12%、84.14%、83.74%、78.18%、74.39%,这些课程多是适应现代护理专业的发展,能体现时代特征的课程。
(二)对中职护理专业实习生的问卷调查
中职护理专业的实习生经过两年的在校学习和近一年的护理临床实习,对护理专业均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和体会,并且非常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与就业前途,通过对其进行问卷调查,有助于了解学校教学的薄弱环节及需要加强与改进的地方。
本项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表218份,回收218份,回收率为100%。
调查表明,选择在毕业后到二级以下医院就业的占58.26%,选择到社区医院就业的占10.09%,选择到乡镇医院就业的占5.96%,还有选择到外省就业的,占19.72%,说明大多数毕业生能够面对现实,实现就业目的。
在对“中专毕业后的打算”的调查中,选择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占66.05%,选择通过考试升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的占25.22%,说明当前在中等卫校中“就业导向”仍是主流。
在对课程设置的调查中,认为护理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46.79%,认为护理专业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23.39%,认为医学基础理论教学需要加强的学生占17.43%。学生希望学校增加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护理文件书写能力的课程,另外认为增加实习、见习时间,特别是社区见习的时间非常重要,这与对用人单位护理管理人员的调查基本一致。对于教学方法,所有学生均不喜欢传统的授课法,喜欢案例式教学法的学生占38.53%,喜欢角色扮演法的学生占31.65%,喜欢多媒体授课方式的学生占29.82%,说明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
在就业途径方面,选择由学校推荐的学生占48.16%,选择由家长找关系的学生占36.69%。在当初选择护理专业时,大多数学生家长也是看中护理专业能学到一技之长,便于就业,这说明学校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加强职业指导,提高育人质量,提高就业率,为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护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措施
课程体系直接反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提高人才素质和教育质量的核心。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由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转变,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也要充分体现现代护理学科的发展与现代护理理念,应通过岗位需求调查,提出课程改革措施。
长期以来,在中职护理专业占主导地位的课程设置模式是传统的“三段式”,普通文化课程偏多。因为中职生入学分数偏低,基础知识较差,教师普遍反映难教,学生也反映难学,很难达到教学目的,结果是基础没有打牢,而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职业能力也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训练,导致教育与岗位需要脱节。据调查,考入中职卫校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分数低、不能升入高中或高职,家长与学生之所以选择护理专业,主要是为了掌握一技之长,为就业奠定基础。在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中等卫校过度强调普通文化课的教育,不仅会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与自卑心理,既不利于学生成长,也有悖于职业教育的规律。因此,笔者认为应适当删除或减少文化课,如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课的时数,增加人文类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课学时,如护理心理学、医学伦理学、法学基础、预防医学、老年护理学、社区护理学、护理概论、人际沟通、护理礼仪、精神病护理学、创业与就业指导、康复护理学等,将预防保健、康复等理念贯穿于护理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还要坚持对学生进行品德操行训练、表达能力训练与职业技能训练的“三个不断线”。
篇10
关键词: 护理专业 学习态度 学习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社会处处充满竞争、挑战与机遇,这要求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重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使其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新形势下主动适应经济、科技与教育的发展。因此,学生只有通过刻苦学习和钻研,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与工作能力,才能实现中等卫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此,要求学生要有健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为此,我对我校部分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闽北卫校护理专业学生436人,其中一年级4个班共224人,二年级4个班共212人,全部为女性。
1.2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及整群抽样的方法。参考有关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调查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无记名的形式进行的,教师先向学生详细介绍调查的目的和意义,并对各调查项目进行详细解释,要求学生如实回答,当场收回,发放问卷436份,收回436份,有效回收率100%。
2.结果与分析
2.1学习态度。
2.1.1专业认识(见表I)
表I显示,从选择护理专业的动机上看,大部分护生(占64.5%)就是为了拿到卫校文凭,今后更好就业,一年级与二年级基本相似(P>0.05);真正喜欢而选择护理专业的占22.9%;有少部分(占12.6%)学生根本就不是自己的选择,主要是迫于上不了高中面临辍学、流浪社会及家长的压力,不喜欢甚至讨厌护理专业,有个别还是已经走向社会打工或无所事事几年之后重新回到学校就学的。护生的专业选择动机反映了她们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应该说,这也是比较符合我国近年来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的。随着高等教育及普通高中的不断扩招,中职校为了生存不断地降低甚至取消录取分数线,学校生源质量逐年滑坡[1],大部分学生成绩在原来中学阶段就属于“中等生”或“差等生”,顺利毕业就是她们最大的愿望了。所以,教师应该积极引导这一群体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明确学习目的,否则极有可能造成只为应付考试而被动学习,久而久之,很容易产生厌学或学习焦虑心理。
2.1.2学习兴趣(见表II)
表II显示,从学习兴趣上看,喜欢护理专业的占44.7%,一年级(45.1%)与二年级(44.3%)基本相似(P>0.05),不喜欢的学生占23.4%,而有31.9%的学生无所谓,谈不上喜欢或不喜欢。学习兴趣反映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情绪和情感体验,由于大部分学生学习动机是“混文凭”,从而在应付上课、考试,再加上生源素质低的因素,她们中学学习的基础就差,对学习本身就已经存在畏惧的心理,部分学生就是为了逃避学习才选择中专的。这样,她们也就很难对学习产生兴趣,有些持无所谓态度,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有些甚至逐渐产生了讨厌学习的心理。而大部分医学基础课程如解剖、免疫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等课程单调、枯燥,再加上她们理解能力不强,一旦听不懂或很吃力,更容易丧失学习兴趣。
2.1.3行为意向(见表III)
从表III可以看出,83.7%的护生是愿意学好护理专业的,二年级护生愿意学好护理专业知识的比例(86.3%)高于一年级(81.3%),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
2.2学习行为(见表IV)。
表IV显示,从学习行为上来看,学生真正专心于学业,主动努力学习的比例偏低,平均只达到40.2%,二年级(43.9%)护生努力学习的比例高于一年级(36.6%),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P
3.讨论
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认识、情感和行为意向三种心理成分构成。认识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或所学课程的一种带有评价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它反映着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识,是学习态度的基础;情感成分是指学生伴随认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如对学习的喜欢或厌恶等,由于情感本身就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行为意向成分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反应倾向,即行为的准备状态,准备对学习作出某种反应。学习态度能够调节学习行为,影响学习效果,从而制约学习的效率和成绩,良好的学习态度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调查资料显示,护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主要表现在虽然有较多的学生愿意学好专业知识,但是她们的动机只是为了取得毕业证,学习兴趣也不够浓厚,无法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行为上表现出大部分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保证学习效果。
4.建议与对策
从学习行为上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待提高,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端正护生的学习态度,从而激发她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
4.1正确认识,明确目的。
对护理专业的正确认识是端正护生学习态度的基础。首先要教育引导学生走出中专学习的认识误区,目前的一些社会现象可能会干扰她们的认识,比如“拉关系”、“走后门”等,能否过上好日子、能否找到好工作,跟“学习好坏、学历高低、能力强弱”没太大关系,主要看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甚至有些女生就觉得只要长得漂亮,找个好老公就行了;其次要正确认识护理专业,明确护理工作岗位的崇高责任感,通过各种途径培养护生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进一步巩固其专业思想。以热爱护理工作、“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当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人员为学习目标,为以后能做一名具有“南丁格尔精神”的白衣天使感到自豪和骄傲,使护生从心灵上受到教育,进一步体会到护理工作的神圣、高尚与伟大,坚定自己对护理专业的选择,并对她们今后的护理工作产生巨大的鼓舞和激励。
4.2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认为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强烈情感,从而引导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有效的推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竭尽全力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调查显示,喜欢护理专业的学生不到一半(占44.7%),这大大影响了她们学习的积极性,并表现在具体的学习行为上,大部分学生(59.8%)没有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就必须想办法培养她们的学习兴趣。除了学生本身的因素影响学习兴趣之外,教师的教学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进行角色转换和重新定位,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为学生人生的规划者和指导者[2],同时教师应根据现在学生的特点,改革教学方法,运用辩论、讲座、比赛、游戏等容易被接受且有趣的形式,启发和引导护生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活跃教学氛围;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激发她们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浓厚兴趣;引用感人的真实事例及临床的实际操作来培养她们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与信心等,从而提高她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4.3加强学习行为的指导。
调查资料显示,有83.7%的护生愿意学好护理专业,但只有40.2%的同学表现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说明大部分护生有学好专业知识的愿望,但却难以付诸行动,一方面跟她们的学习动机、兴趣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她们在学习上存在困难。有些同学也试着努力,但是仍听不懂、学不好,从而慢慢失去信心和兴趣,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加强学习行为指导,不仅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且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并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范梁伟.中等卫生学校生源素质与教学质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8):35-36.
精品范文
3卫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