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农田水利范文
时间:2023-04-12 04:2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型农田水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农田水利工程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我国目前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是面广量大、基层技术力量相对不足,如何建好、管好、用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有效地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质量,建设一流精品工程,确保工程实现良性运行,保障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性分析
尽管各地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由于地区、经济水平差异,结构和规模都不尽相同,但运行规律和特点还存在着共性。通过对共性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1.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特性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末端工程
灌溉渠道按地形、控制面积和设计流量大小可划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五个等级。其中干渠和支渠主要用于输水,斗渠、农渠主要用于配水,毛渠、灌水沟等临时性灌水系统称为田间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末端工程,多在斗渠以下。
(2)工程规模小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末端工程,因此规模一般较小,这也是显著区别于其它工程的特性。
(3)工程形态多样化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为农田提供灌概的形式具有多样性:蓄、弓丨、提、抽等,同时由于地区水源条件和地理特征的差异工程形态也不相同。
(4)工程的配套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性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田水利工程在技术上的不可分性;另一方面是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具有很强的配套性。
1.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特性
(1)公益性
农田水利工程自身由于投资回报率较低,直接经济效益并不明显。但同时作为基础设施具有保护国家水资源、提高农业生产能力等不可替代作用,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点。
(2)区域垄断性
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受到地域、水资源限制,天然具有地域垄断性。但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垄断不是体现在利润上,而是体现在社会责任上,不能任意停工或抬高水价。
(3)正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经济活动对经济主体造成的不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的影响,可分为负的外部性和正的外部性。
农田水利工程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保护了国家水资源、保障了农产品的供给,同时水费等价格体系并未能完全补偿这些正面的经济影响,因此产生了正的外部效益。相反即为负的外部性。
1.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性
(1)建设地点的分散性
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末端工程,在农村多分散在田间地头,不同村落,维护、管理都比较困难。
(2)建设内容的多样性
工程形态多样化决定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内容的多样性,如:水库、闹门、涵洞、机电井等。此外内容的多样性也决定了建设方式的差异性,很难存在固定模式。
(3)建设监管难度大
建设地点的分散性、建设内容的多样性等决定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难度大。即使投资额相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监管工作量会更大,监管难度会更高。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复杂性,说明建设的影响因素众多,分析其系统结构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利于趋利避害,提高灌溉效率。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影响因素
根据各专家调查法的优缺点,本文结合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具体工程实际情况,选择采用选用专家会议法分析出了水利工程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设资金缺位;管理粗放;产权不清、权责不清;农民参与程度低;工程纠纷多;缺少有效的规划和有效的组织机构。
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的结构分析
通过找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研究影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必须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进行结构分析。
特性要因图具有直观醒目、条理分明、使用方便等优点,本文采用此方法建立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的系统结构。如表1。
表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影响因素结构表
3、灌溉工程的注意事项
(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作组织领导,编制农田基本建设规划
灌溉工程需加强对农田水利工作的组织领导.各乡镇要在分析农村小型水利问题和总结水利建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农村水利建设规划,并通过县政府审批后,付诸实施,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应政策和措施,确保规划项目不落空,不流于形式。
(2)提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标准
按5年一遇的排涝标准重点治理标准较低的骨干大沟,加大排量,加快排水速度,缩短排水流程,并对中小沟相应提高标准,形成以骨干大沟为单元的排涝网络。在提高面上大、中沟标准的同时,地方政府可集中资金,完善小型闸、涵、井配套,更新改造现有机电站,恢复灌排标准,充分发挥了工程效益,确保水利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建设高素质的农村水利队伍,加强工程维护管理
工程效益的发挥要借科学管理去实现,小型水利有农田灌溉、除涝、降渍等减灾功能。要根据不同的小型农田水利特点,采取相应的科学管理措施使小型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
(4)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促进小型水利工程平衡发展
小型农田水利是改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重要基础设施。对大中沟及小型配套工程,当地政府组织农民采取“一事一议”的筹资筹劳方式解决。但操作难度大,且筹资投劳比例小.工程不易落实。因此,建议政府制定相应运转有效、较易操作的水利建设机制,确实解决生产性投入与加重农民负担的问题,给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营造一个良好、宽松的实施空间。
4、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划的措施
4.1规划原则
进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划首先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其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水利及农业发展规划的要求,与道路、林带、供电等系统、居民点的建设以及土地整理规划相结合,充分利用已有水利工程设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排水系统。
最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及环境评价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佳方案。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规模和类型应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水资源承载能力、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要求因地制宜选择。
4.2灌溉节水措施
a)应优化配置、合理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发挥灌溉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b)高效节水灌溉应充分利用当地降水。井灌区应防止地下水超采;渠灌区应收集利用灌溉回归水;井渠结合灌区应通过地面水与地下水的联合调度运用,提高灌溉水的重复利用率;
c)用微咸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宜采用咸、淡水混灌或轮灌;
d)用工业或生活污废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必须经过净化处理,达到灌溉水质标准要求;
e)以集蓄雨水作为节水灌溉水源时,水源工程规模必须经过论证。集蓄工程的集流能力应与蓄水容量相一致,并应满足节水灌溉水量要求。
结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也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命脉。水利的基本任务是除害兴利。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建设,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水旱灾害,保证农业稳产高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应积极发展小型农田水利,但要加强对农田水利的领导和技术指导。要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技术合理,讲求效益,不搞形式主义不要一刀切。
参考文献:
【1】莫易娴.国内外水利建设投入机制的经验启示[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1(4)
篇2
1.1管理水平落后,农民参与度低
我国大多现有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其虽然在投入使用,但却处于传统的粗放型的管理模式之下,并没有设立专门监督检查水利工程的组织部门,更没有系统化地对水利系统定时进行检查维修,以至于许多设备因年久失修存在老化严重、供水管道锈蚀、水管常年漏水严重以及机电设备长期带病运行的问题,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使得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受到严重阻碍。另由于上级对小型的农田水利工程重视不足,使农民参与程度相对较低。许多农民认为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自身利益联系不大,所以不会主动了解水利工程信息,更不会积极主动投身到农田水利工程运行维修和管理工作中来。且工程领导者并不是民主选举,大多是组织安排或是自愿参加,并没有强有力的管理机制规划工程运行发展。
1.2维护意识薄弱,业务水平较低
我国地方政府对建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较为重视,兴建较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以求农业发展,所以一般对于工程前期较为重视,拨入足够资金补助以辅助工程建成,但审批后对工程后期的运行维护没有提出相应意见和投入相对重视。在维护管理业务层面,由于缺乏基层维护运管人才,现有水利人员不具备相对应的较强的技术能力,是业务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对农田基层工程维护的不重视,使水利人员缺乏学习的动力和工作的积极性,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将大部分时间精力花费在上传下达的事务型层面上,业务能力没有提高,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业务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
1.3运行和维护资金补助得不到保障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补助投入机构为国家和地方财政,但是由于农村地方财力自身处于吃紧状态,资金投入并不能支持整个工程正常运行。且在建设资金投入上,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占到工程总投资的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七十,有些小型工程甚至不到百分之五十,就算补助资金到位,但是剩余的资金缺口会使建设工程出现质量不达标等问题,严重影响工程运行效果,间接加大维护成本;维护运行费用缺乏长效机制,新的税费机制的改革打破部分机制,但是新的农田水利建设运行维护机制尚未形成,使得工程在维护建设上产生脱节,投入资金成为无水之源,资金缺乏影响正常运行。
1.4管理维护服务机制尚未完善
乡镇水管站和水利站负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管理,它们负担着工程的管理服务与维护工作,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基层服务组织。乡镇水管站的人员较多,但是正式的编制人员却不多,所以国家和乡镇政府的财政投入无法满足较大的管理费用支出,在工程的运行管理上的投入也相应减少,影响了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小型水库的管理机构大多为乡镇水管站兼管,水利渠道缺乏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严重制约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与正常运行。
2维护型农田水利工程正常运行的对策及建议
2.1增强维护管理意识,提高农民参与度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基础设施,想要发挥其对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必须完善管理机制,做到全民参与。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运行期间,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自身是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和收益主体,加大农民自觉参与水利工程运行维护的觉悟。严格遵守“谁投入、谁所有、谁收益”的原则,吸纳运用社会各方资金,通过将农民自身利益与水利工程运行成效相结合,体现农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提高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维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中来。
2.2明确管理权责任务,提高业务能力
想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稳定运行,必须明确工程各权责主体。首先明确产权,合理地划分产权和分配水权,从而确认管理工程的管理主体,遵循政企分开的管理原则,采用适合本工程的先进管理方法,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党水利工程发生问题和事故时,应根据问题事故原因追究其当地政府负责人、水利管理负责人和企业主管部门的责任,常存忧患意识才可使领导者时刻提高工程运行管理的重视,管理工作方能落到实处。在业务能力方面,经常组织职工培训,也可通过奖励和现场实地培训方式提高职工专业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水平,提高水利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能力素养。
2.3多渠道融资建设和维护水利工程正常运行
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和经济性双重作用,乡镇政府的资金投入补助资金体现其公益性,而具有投资性效益的水利工程,就体现了其经济性。除政府补助之外的资金缺口,必须要结合自筹资金,多渠道融资、筹集,保持农田水利工程资金充足到位,保障工程建设的正常运行。但政府要作为资金主要承担者,发挥其所有的政策和管理优势保障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公益性和经济性。
2.4完善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
由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机制一直在探索中完善,在这方面出现问题无法保证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农田水利工程的运管部门需依靠政府支持扶助,明确管理主体,在维护过程中探索出一套适合自身工程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管理方式,根据政府制度制定出相关政策与制度并在时间过程中逐步完善,让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健全,更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道路和市场经济体制。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特性
1小型农田水利项目的相关概念
(1)水利
《中国水利百科全书》将水利定义为:“采取各种人工措施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减轻和免除水旱灾害,并利用水资源,适应人类生产,满足人类生活需要的活动”。
农村水利工程包括农村生态环境工程、农村饮水工程、农村工业用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
(2)农田水利
农田水利国际上通常称灌溉与排水。
《辞海》则对“农田水利”如下解释:“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各项水利技术措施,改造对农业生产不利的自然条件,合理、充分地利用降雨、地表水和地下水,以调节农田土壤水分状况,提高土壤肥力条件,保证作物稳产高产;调整区域水情,防治洪、涝、旱、碱等自然灾害,保证农业生产全面丰收。主要内容包括:农田灌溉和排水、水土保持、盐碱地改良、沼泽地改良、围垦、草原灌溉、供水及治理沙漠等水利措施。”
本文的“农田水利” 一词,其含义限定在农田灌溉和排水方面。
(3)农田水利工程
农田水利工程是指为农田水利服务的工程和设施。农田水利工程包括农田灌溉工程、农田排水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节水灌溉工程等。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当中,农田水利设施为农田水利工程常常是为同一事物的不同叫法,可以相互替代。
(4)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从工程规模大小上来区分,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分为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中型农田水利工程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指农村的小水库、塘坝、机电井、蓄水池、抽水站等小型水利工程。大体上可以归纳为:①蓄水设施,如小水库、塘坝、水池、水窑等;②引水设施,如小型栏河闸坝、引水闸、截潜流等;③输水配水设施,如渠道、管道、闸门等;④渠系建筑物,如渡槽、随洞、倒吸虹、桥涵等;⑤提水设施,如机井、泵站等;⑥田间灌水设施,如灌水沟畦、喷灌、滴灌、“小白龙”、闸阀等;⑦防洪设施,如保护村镇、农田的小型丁堤,小型河道堤防等;⑧排涝除渍设施,排涝泵站、排水闸、排水沟、地下暗管等等由于各地区的地理位置、水文水资源条件、种植结构、灌溉方式、工程建造特点等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界定不尽相同。
(5)农田水利建设项目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属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通常是指为了达到农田水利的某项具体目标,在确定的地点、投入一定量的建设资金,经过策划、决策与实施的必要程序形成固定资产的一次性建设任务。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通常包括土建工程、田间工程和仪器设备三大类。
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涉及的相关部门包括:项目参建单位,金融服务部门,项目监察机构、公用工程相关部门等。其中项目参建单位包括:咨询评估单位、勘察设计单位、招标机构、工程施工单位、工程监理机构、供应商和商。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性分析
虽然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地域性、结构和规模不同而形态各异,但具有共同的运行规律和特点。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这些特性,是我们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特性
(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末端工程
灌溉渠道系统是指将水源引取的水输送、分配到田间并进行农田灌溉的工程措施。我国按地形条件、控制面积和渠道设计流量大小对灌溉渠系进行了细致的划分。灌溉渠道一般分为干渠、支渠、斗渠、农渠和毛渠五级。一些复杂的大型灌区,可增设总干渠、分干渠、分支渠等多级渠道,而在地形平坦的小型灌区,渠系少于五级。
干渠和支渠主要起输水作用,称为输水渠道。斗渠、农渠主要起配水作用,称配水渠道。在农渠以下的毛渠、灌水沟、娃等临时性灌水系统,以及放水建筑物、量水设施、等通称为田间工程。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都在斗渠以下,属于农田水利工程的末端工程。
(2)工程规模小
工程规模小,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与其它工程之间的显著区别。由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末端工程,一般规模都很小。
(3)工程的区域性
农业生产受土壤、气候、光热和水资源等诸多自然条件的限制。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生产的区域规律。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表现出较强的区域性。
(4)工程形态多样化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分布在田间,用蓄、引、提、抽等方式给农田提供灌概,其形式多样。通常有水库、渠道、塘现、闹门、涵洞、菜站、机电井等等。
而且由于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和地理特征存在差异,不同地区取水、输送水的方式各异,即使是功能相同的工程,不同地区的工程形态也大不相同。
(5)工程使用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通常都是季节性使用,半年使用半年闲。风调雨顺的年份,雨水充足时,工程利用频率小或者根本不用;天旱或者渍涝的时候,工程可能需要超负荷工作,而且可能会因为资源稀缺而发生水事纠纷。而且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基本地处野外农田,无人值守,日晒风吹雨淋,易老化损坏。
(6)工程的配套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性应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由于农田水利工程在技术上的不可分性,一个项目的不同工程必须同时建成,相互配套协作,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产生效益。不配套的单独一个设施或几个设施难以产生效益。
其次,不少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末端工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配套设施,具有很强的配套性。只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充分发挥发挥配套作用,大中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效益才能充分发挥。
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济特性
(1)公益性
受农产品价格因素的制约,农田水利工程本身的投资回报率较低,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但是“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作为基础设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保护国家水资源、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显著的公益性特点。
(2)效益缓释性
农业生产的效益取决于农作物的生产周期。一些农作物的生产周期长,从种植到收获往往需要几年的时间。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见效缓慢、投资回收期长的特点。
(3)区域垄断性
受地域、水资源等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天然的地域垄断性。但是农田水利工程的垄断与商业上的垄断不同:前者的垄断性体现在社会责任上,不能随便抬高水价或者停工不干,后者体现在利润上,因为没有竞争者而可以获得超额垄断利润。
(4)收益风险大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其产出既受经济因素的影响,也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还受种植的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影响。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收益受自然因素影响极大,风险很难无法预期,因此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比其他工程的风险大很多。
(5)正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于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一种未能由市场交易或价格体系反映出来的影响。
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后果,可以将外部性划分为负的外部性和正的外部性。所谓负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负面的经济影响,即对这些经济主体造成了某种损害,而实施行为的经济主体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或价格体系对受损害的经济主体给予补偿。所谓正的外部性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了正面的经济影响,即对这些经济主体的利益与福利带来了增进,而获益的经济主体又未能通过市场交换或价格体系付给实施行为的经济主体报酬。
农田水利工程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提高了农业生产能力、保障了农产品的供给、保护了国家水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对国家、地方政府和农民的这些正面的经济影响并未从水费等价格体系中得到完全的报偿,产生了正的外部效益。
农田水利工程除了经济效益之外,还有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些还有景观效益。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的修建,在提高了当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并没有在农田水利工程供给品的价格体系中得到体现,也产生了正的外部效益。
2.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特性
(1)建设地点的分散性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于末端工程,面对农村的千家万户,分散在不同的村落,分散在田间地头,土方工程多,维护工作量大,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都比较困难。但是其运行效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农作物的收成。
(2)建设内容的多样性
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不同的建设内容。受工程形态多样化的影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具有建设内容多样性的特点。水库、渠道、塘现、闹门、涵洞、菜站、机电井等,各有不同的建设内容。
工程建设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工程项目的建设方式各有不同,很难采取哪一种固定的模式。
(3)施工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是土木工程施工的共同特点,但是农田水利工程比之其他土木工程,受自然条件的影响更甚。
除了露天作业,日常施工受大风、雨雪、气温影响大之外,农田水利工程还受季节影响,一些工程必须避开雨季、洪水季节。一些工程为了不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还必须安排在冬天农闲季节施工。
(4)施工队伍素质不高
相对于房屋建筑、铁道工程、公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其他土木工程而言,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不高,大多为普通的土方工程,相对比较简单的钢筋混凝土工程等,不需要施工资质等级较高的施工企业施工。
此外,单个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工程量不大,工程造价不高,在工程招投标中,往往大中型施工企业不屑一顾,参加投标的一般都是小型施工企业,施工队伍的素质和施工管理水平都不高。
(5)建设监管难度大
由于存在建设地点的分散性、建设内容的多样性、施工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施工队伍素质不高等特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难度大。同样投资额的工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监管工作量比其他工程项目的监管工作量更大,监管难度更高。
3结语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物质载体,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认真研究目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问题,并仔细分析这些问题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无疑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汉源.中国水利史纲要[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
[2]周魁一.中国科学技术史 水利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3]郭元裕.农田水利学[M].北京: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篇4
目前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存在建设标准过低和工程设备老化破旧的问题。我国大部分的农田水利工程是在20世纪70―80年代建成的,较晚的也是在90年代完成的。这些工程一般是农民自建工程,施工人员大多是农民本身,由于质量意识不强、生产设备及技术条件落后等原因,导致渠道防渗不到位、施工质量较差等问题,使许多建设标准无法落实到位。经过这几十年的运行,这些水利工程设施已经严重老化,工程的灌溉能力变差,进而导致水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没有办法满足农田灌溉的需求。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还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造成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受到严重破坏,逐渐失去了灌溉农田的能力,使农民的产量和收入严重下降,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妨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许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而举步维艰。我国农业改革在不断深入,农业生产运营机制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却忽视了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入,进而造成资金匮乏,投资下降,收入产出比失衡,阻碍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政府除了投资应急的抗旱打井和“农办公助”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其他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所需的资金基本上都需要受益人自己筹备,但是农民本身经济基础薄弱,即使近年来收入有所增加,自筹基金的难度仍然不小,这就很容易导致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标准过低,失去其原本的使用价值。此外,农民兴建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低,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确立和发展,市场决定农作物的价格,而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大量外国农产品进入我国,侵占了部分市场,使农民收入降低,农民逐渐失去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热情,也减弱了兴利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2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一些建议:
2.1要科学有效的对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管理,提高灌溉效率。
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时,要学习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实现对农田水利工程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要明确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和管理权限,对工程的设备做好维修保养工作。具体来讲,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属农民所有,则产权属于农民个人所有,乡(镇)政府要为其提权证书;若农田水利工程属集体所有,应该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其进行管理,集体拥有产权;若是具有经营性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以利用市场吸引来自社会各界的资金,然后以企业法人的形式对工程实行企业化管理。此外,还要注意贯彻落实近年来出台的关于农田水利建设制度的相关管理方案,改革相关的工程管理单位,降低成本,最后一定要注意明确农田水利工程的产权划分和管理责任的划分,这样可以激发水利工程管理者的积极性,保证农田水利工程的灌溉效率。质量是一个工程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也不例外。一套完善健全的建设监督管理体系是保证一个工程质量达标的基本前提和必要保证。同时,工程建设后期的管理也至关重要。要加强质量管理,力求不出现或尽可能少的出现纰漏和事故,使项目工程的实际效益发挥到最大,能够服务于农业生产。
2.2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在各级政府的财政预算中,一定要逐步增大投入力度,实行多种优惠补贴政策,充分发挥政府的扶持作用,还可以以财政信用为基础进行市场的融资活动,重点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因此,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要设置专项资金支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扶持力度要增加,要以不改变原有管理权为基点,一步步形成以农户个人的资金投入为主,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家财政补助为辅的层次丰富、多元化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资金投放制度。使农民和社会力量参与得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使农民的主体地位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得到体现,要使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地担负起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各地的相关部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组织要精心、部署要周密。农建工作也需要被列入考核内容,这样才能建立健全农建体制,形成领导亲自抓主要,分管领导抓具体,部门合作抓细部的任务分配格局。检查考核也需要加强,并按时举行检查评比,努力做到年终决定奖惩、半年考评一次、每季度通报一次、每月督察一次。另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竞赛活动也要继续开展,并评出奖项,给予表彰鼓励。此外在使用由国家财政补助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过程中,要弄清使用的重点,要把主要资金投放在灌溉面积小于一万亩,缺乏资金投入的小型灌区和雨水集蓄工程中。同时,要注意结合水利、农业和财政等各部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经验,对一些水利工程项目提供资金补助,一点点把资金保障制度和公示制度建立完善,以保证资金被充分利用,确保其投入效果。在农业水利工程运行和使用中,水费是一项重要的环节,若想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良性发展,必须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农业水费属于经营性收费,水价的制定要公平合理。在定价时,要将农业用水和非农业用水区别开来,先确定补偿供水费用和供水成本,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非农业用水的水价;农业用水的定价也要依据补偿供水成本来制定,切忌单纯的追逐利润。此外,水费价格要以市场需求为杠杆进行调整,还要根据供水成本做出及时的调节,同时,要在农村和全社会提倡节约用水,建立起相应的促进人们节约用水制度;相关政府部门要制定严格的收费制度和规范,禁止随意提价,切实维护农民的权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因此,一定要做好施工前的规划工作,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充分合理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工程的经济效益。还要实行完整的施工准入制度,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具有相应资质条件、信誉良好的施工企业来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工程人员都要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和整个工程的有效性、安全性。企业施工过程中和竣工后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严格的验收,汇总成完整详细真实的资料进行备案。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使用过程中,要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和记录,工程的安全配套措施要有质量保证,建设和使用时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避免发生质量事故。
2.3严格的管理和规范化的审批
有利于使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建设管理程序更加规范、项目规划更加符合实际需求、施工过程更加合理、项目投资的收益最大化。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要按照先申请规划审批、然后建设施工、最后验收交付的原则,科学的管理及合理的规划布局,才能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向有序、规范的一面发展。
3总结
篇5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治理制度;治理模式
1 前言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是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对保证国家粮食供应与社会安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经常被看做是公益事业,尽管规模很小,但是数量很多,因此对其管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当前,我国农村对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还以村集体直接管理为主要模式,产权不清,主体缺位,工程老化,效益衰减的现象非常严重,直接影响到了农产品产量的稳定性以及农业和水利工程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近些年,许多地方开始了合作治理模式的研究,希望农户能够直接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上来,从而使小型农田水利得到更加合理和充分的利用。本文就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进行了研究,为探索完善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 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的必要性
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目前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的主体主要是政府、供水组织、用水户以及其组织,在治理过程中,经常发生资金、人力、技术以及监管不足的缺陷,无法有效的发挥小型农田水利的优势作用,更无法满足小型农田水利的进一步发展。其次,在治理小型农田水利的过程中体现出许多的复杂性,主要是由于小型农田水利是典型的公共资源,数量和需求不断增多,各种设备技术也需要不断提高,但是其规划建设确实一个复杂而持续的过程,涉及许多政策和工具,因此需要其主体进行更深一步的合作。最后,合作治理是我国社会变革的归宿,是为了达到公共事务治理目标而转变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对降低小型农田水利的破坏、违规使用等行为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因此,加快小型农田的合作治理模式,是我国小型农田水利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3 促进小型农田水利进行合作治理的建议
3.1 发挥政府职能,促进合作治理工作的完善
首先,应该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制定有效的实施和监督方案。政府是治理小型农田水利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但是在合作治理模式中,政府仅仅是一个参与者的身份,监督和保护是政府的主要职责。其次,政府的公信力是实施合作治理的基石,因此要采取措施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尽管近些年来,政府在加强诚信建设上做了一系列的工作,但是效果不是十分显著。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多元化主体合作治理需要政府的强大推动作用,只有政府的公信力得到提升,才能够让其他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的主体对其产生信任,从而发挥更好的号召作用。
3.2 夯实合作治理的根基
小型农田水利的直接使用者和最终受益者都是广大农户,因此,提高农户的积极响应力是进行合作治理的基础。要让各个农户意识到小型农田水利的重要性并掌握使用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注意事项,积极的参与到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当中。其次,还应该培养合作治理中各个主体的责任感,力争让每个参与主体都能够承担起小型农田水利发展的重任,明确各方责任,树立良好的承担责任的氛围,对推卸责任的人必须让其承担一定的后果。再次,技术也是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的根基之一,因此突破技术难关,建立强有力的技术团队也是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的有效措施。最后,要想做好小型农田水利的合作治理工作,还必须投入充足的资金供给,不仅要增加政府的投资力度,还要鼓励农户出资出力,完善配套设施。
3.3 建立和完善合作治理的保障机制
建立和完善合作治理的保障机制,首先要构建长效激励机制,对于在合作治理中表现突出的主体或个人不仅要给予精神上的嘉奖,还要给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从而诱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作动机,从而积极有效的投身到管理当中,实现小型农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应该提供多种渠道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到合作管理当中,积极配合其他主题的工作,并通过自己的经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等。其次,合作管理中,民主的协商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各方面达成共识能够让合作的效果更好,对事物的考虑也最全面。合作主体多元化是合作治理的主要特征,因此涉及到多方面的利益,因此,要允许各方将自己的观点表明,共同讨论,民主决定,才能够保障各方利益不受到侵害,才能够展现出合作管理的优势。最后,建立完善的监管保障机制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应该实施内部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法律监管多管齐下的监督方式,从而保证合作管理的公平、公正、合理的特点,更好的为农户,为社会服务。
4 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合作治理模式是在一定制度下相应的治理方式,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发展小型农田水利能够为我国带来许多的益处,因此完善小型农田水利的治理模式,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产品带来的损失是政府应该积极实施的一项举措。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是一个需要长期重点发展的公共事业,只有多方面共同合作,相互配合,才能够使其更好更快的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小型农田;管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S27文献标识码:A
随着现代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在农村农业经济工作当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农业灌溉以及农村人畜饮水的基础设施。从整体上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对于我国建设新农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深入分析及建议。
1 农田水利灌区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田水利灌区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水利部门的充分关注和重视。从各地区所上报的相关数据上看,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和管理绝大部分是比较好的,所能发现的也只是一些很小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就没有影响其发展性问题。我们经过大量调查发现,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的目前的状况不是很令人满意,一些比较严重问题。从某中意义上讲,我国农田水利灌区的建设和管理还是很让人担忧的。下面我们就对目前的形势和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1.1 没有及时有效与农民沟通
随着现代农村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施工工艺的大力推广,政府部门对小型农工程建设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广大农民深受传统农业耕作模式的影响,一下子让他们去利用新技术还有点不太适应,很多农民也不了解政府部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用意,在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排斥感,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也不积极进行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施工管理。因此,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与广大农民进行有效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有利性,从根本上争取农民的通力合作。[1]
1.2 管理权责不够确定。
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实行的粗放式管理,没有设立专门的负责工程的养护维修及安全运行的监查部门,因此工程在建设以后常常出现未达到使用年限就老化失修、机电井停机报废或者是在带病运行、水量漏失、供水管道被锈蚀等一系列不良问题。虽然在有的地方可能有村民参与管理过程,但是由于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再加上村民对水利工程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再或者是村民认为其与自己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不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于水利工程相关的管理决策也不会或是很少参与,组织机构的领导及成员也多半是由组织来安排或是由其自愿,没有做到民主选举,导致管理监督的力度大大减弱。
1.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财政不足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为公益性的民生工程,具有收益低、投资大的特点,故政府在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公共工程本身的目的并不以盈利为主,且在政府宏观调控影响下,表现出相应的垄断性。我国法律就此方面的规定非常明确,即河流湖泊归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灌溉所用水资源,属国家或集体所有,属于公共资源的范畴。正视其公共资源本质,对于水资源,所有公民的使用权具有平等性,公有性的公用水源决定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应由私人垄断。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由于地方财政也比较吃紧,因此严重制约着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虽然中央财政部门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设立了专门的补助资金,并鼓励采用民办公助的方法来支持各地区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取得了些许成效,但很多地区尤其是农村欠发达地区,很难筹集足够的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以至于导致一些水利工程难以如期开工,即便开工也难以按照工程进度施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程建设的管理难度。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因水利投入的直接效益较小,而缺乏对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动力。[2]
2 加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灌区建设管理措施
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农田水利灌区的发展。我们结合调查数据,并与相关专家学者积极沟通,对农田水利灌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下面,我们就从加强对问题设施的改建、增加政府投入、强化后期管理和维护的等三个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
2.1 创新管理模式,用水服务组织制度
对于田间渠道灌溉工程,应以水文边界为单位,建立以用水户广泛参与的用水组织,工程管理权与使用权无偿转让给社团组织,其人员经费及工程运行费用由用水户通过协商自筹解决,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事权与财权归属用水组织。目前灌区用水服务组织制度虽然推行多年,但是大多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实施。对于同时担负防汛排涝任务的田间工程,需要除险加固、维修、改造和续建的,必须征得区水利部门的批准,同时必须服从防洪调度。逐步向用水户直接参与灌溉管理工作靠近,以若干个斗渠为单位成立用水小组,用水小组的运行费用由用水户分滩,负责本小组水田面积的供水、收费、工程管理、养护。明确末级渠系是全体用水户所有的集体资产,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建立起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一要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明晰产权、明确责任,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已建工程发挥长期效益;二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拓宽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投资渠道,特别是要保证运行管理费的投入;三要制定完善的水管政策法规,依法加强建设与管理。但必须看到,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3]
2.2制定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制度是管理的基本,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好的制度才会有好的管理。完善和健全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检查和监督的各项制度,可以确保工程整体质量,并且能够积极的推动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有了制度的保障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利工程的相关领导必须给予水利工程足够的重视,强化对其建设的引导与支持。充分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明确水利工程管理的各级基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责任分工,施工现场要设立专职的、有高素质的质量检验员,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要求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在质量的管理上要有认真仔细、严格审查、按标检测、坚持原则的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质量管理,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完整、科学的管理措施及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使质量检查、监督逐渐系统化、规范化、职业化。
施工现场要设立专职的、有高素质的质量检验员,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要求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在质量的管理上要有认真仔细、严格审查、按标检测、坚持原则的质量管理意识。
2.3严格执行资质审查制度和招投标制度
首先,必须严格执行资质审查制度,聘请具有从业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杜绝所有不具备设计资质的单位加入水利工程设计中,防止因设计失误给水利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利用竞争机制择优选用实力较强的施工企业,提高工程的建设水平。
3 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和管理未来发展
要在广泛搜集历史及现状资料的基础上,坚持综合治理、全面规划的原则,制定并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要做到远近结合、通盘考虑、分期实施。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们有信心解决好各种矛盾。未来我国农田水利灌区的建设和管理依然以国家为主导。另外,农民自己的投入的比重也会有所提高,出现以国家为主,以农民为辅的发展状况。这也是一种比较健康持久的发展模式。
4 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状况、农村生态环境和确保粮食稳定增产都有重大意义。认真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黄艳翥,试析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的现状及发展【J】,工程技术,2011.23(6):114.
篇7
1.1灌溉排水设施失修老化
我国的水利设施大多建设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使用到今天因为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大多已经不能承担原来的负荷。例如排涝能力降低,不能及时排除农田的积水,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粮食减产,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1]
1.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
当前我国对于农业生产非常重视,然而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则显的不那么重视,从上图亦可以看出,尤其是在取消农业税后,田间的水利建设基本无人问津,待使用时才发现已经不能运行。农田水利资本投入不够,导致管理过程中的经费不足,管理机构不健全,对农田水利设施在运行过程中管理不科学,没有专业人才监察,出现问题不能及时正确的处理。
1.3设计过程的不规范
一些设计单位本身能力有限,还有一些单位设计修建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行为。设计工作应顺着招标设计,设计施工详图不断进行。结构图、工程费用计算和工程量要分解,细化,设计依据的资料要完善,设计方案也要进行深入的比较和探讨。而在实际的水利工程设计中,施工单位在设计阶段根本无方案比较,有方案进行即可,没有科学的经济管理观念,更不要说设计优化了,导致工程完工后不能正常使用。[2]
1.4因产权制度对农田水利建设带来的影响
一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行拍卖,租赁,承包出去后,由于合同规定不严密,没有对承包业主必要的限制措施,运行过程不规范,有的甚至卖了就算了,钱到手就不管工程好坏;还有的业主只注重经济效益,不管工程管理;有的业主公然不履行合同内容,弃之不管;也有的业主根本没有专业人士指导,使得工程运行过程不合理,造成水污染。这些结果的根本就是产权不明确,这样的结果与当前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差距甚大。
2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2.1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农业生产有直接的影响,工程质量的好坏也关系着粮食的安全问题。因此国家财政部门在分配资金时,应在着重投资建设大型水利项目的同时,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比例,从而对老化失修的水利项目进行重建,不影响到农业生产。地方政府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析确定重点项目,解决主要问题。从而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每年都有新的改善。从缓解政府财政的角度考虑,可以让用户投资一定资金。
2.2实行设计招投标,工程勘察和设计监理制
工程的建设可通过招标,投标的形式寻找建设单位。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对于建设单位也能提高其安危意识,使整个市场处于竞争状态。实施设计监理制度,在投资控制上也有很大意义。运用工程监理制度在设计的全过程中的监督与控制,促进设计单位提高质量。对设计单位设置奖惩办法,辅助设计过程保质保量完成。[3]
2.3确定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归属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应该登记,对重点项目更要挂牌。管理机构还要对重点项目实行重点管理,进而确定责任归属;制定合理的工程维修养护费用标准。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能够及时找到责任人,并可以承担责任。在运行维护阶段,主要由受益人负责,定时巡查工程,保证水利设施的顺利运行,保证农业生产的发展。
2.4明确产权归属,实现依法管护
项目竣工验收并通过后,首先要完成工程产权的归属工作,办理固定资产交接手续。关于确定农田水利工程的管护权有两种办法:一是将工程产权分级以后移交出去从而来确定管护主体;二是可以将工程产权承包出去,拍卖,通过股份制等形式落来确定管护主体。对于跨村的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及设备应移交给乡(镇)的水利站进行管护。田间的灌溉设施,由集体统一管护或者农户分散管护。把农民群众的经济利益与工程管护连接,增强农民使命感。
篇8
关键词:农田 水利设施 政策
一、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研究述评
中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诸多问题凸显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国内学者从多重视角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测算了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效应,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测算了乡镇道路、农业科研与技术服务和农村医疗卫生设施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与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说明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绩效。还有的采用C-D生产函数模型,测算了农业基础设施对农户收入增长的贡献。
二、中国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国家投资和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渐增多。但由于受到具体因素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并不令人乐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水利工程管理比较松散。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的现象。
(2)国家资金投入不充分。由于农村地方各级财政吃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
(3)相关水利管理人员的整体专业化素质不高。近年来,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但受多年计划经济人事安排影响,很多水管单位设置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
三、当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历史欠账缺口庞大
2002年,农村税费改革开始以后,各地的义务工和积累工相继取消,形成了农田水利建设的庞大历史欠账。根据课题组对吉林、甘肃、湖北、安徽、内蒙古等5个省份的调研数据,由“两工”取消造成农田水利资金投入减少量十分巨大。
(二)投入机制不完善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分散,各自为政,整体效益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是“投入渠道多,都是各搞各”。
(三)投入主体责任不明确
首先,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不匹配。其次,政府与农民在投入上的关系没有理顺。
(四)投入资金有待整合
从2005年开始,国家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行专项投入政策,并于2009年启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但是目前各重点县普遍存在资金整合方面面临的困难,主要是资金数量小、标准不统一、整合难以形成合力。
(五)社会参与明显不足
首先,农业投资效益低,农户投入意愿不强是农田水利建设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由于农田水利设施多数只具有排灌功能,不会直接产生稳定持续的现金流,以盈利为目标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农田水利建设支撑不足。
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应对措施
(一)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小型农田工程项目施工材料已被钢筋、水泥和PVC管材所替代,传统的人工化转为机械化和专业化的施工企业所替代。加强对失修水利工程的维修与已建水利工程的保养。对于水利工程我们要坚持两手抓的政策,不但要重视已经修缮的工程同时也要对正在修建的水利工程做好相应规划与对策,争取对我国水利工程做到全面化管理。
(二)作为地方政府部门首先要认识到水利工程建设对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性。抛弃传统先泛滥、后治理的观念,应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念,切实做好维修加固工作,防范于未然。
(三)引入竞争机制规范设计工作通过引入竞争机制,才能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要采用积极的竞争机制,加大对水利工程发展的创新性投入。具体水利工程部门必须要规范自我的工作行为,加强工作探究性研究,不断提升自我综合素养。
(四)加强对具有法人治理机构的有关部门管理。单独行使其应有的职能,并不断完善工程建设管理部门的工程管理制度,做到权责划分明确,切实加强组织工作并落实,确保管理部门有序高效的运行。
(五)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进行登记造册,登记造册的部门要做好自我相应工作,确保过程的顺利科学合法。在绘制的各工程分布图要及时进行分类管理,无论如何要将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同时出台合理的工程养护维修费用标准,从受益面积和实际情况出发,向收益方和收益企业要求维护工程,同时收取相应的费用。
(六)对竣工验收达标之后的工程要确定产权归属,同时还要确立工程管理责任方。同时也可以采用分级产权转交的方式将管护单位落到实处。
农田水利作为农村经济的基础设施,必须给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和打好基础。各级水利管理部门要认真贯彻和落实水利部党组在管理中提出的政策和方针,调动各个阶层中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建立多元化和多渠道的融资体系,这也是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做好引导、扶持和监督服务,各级政府要从资金和政策中支持,用法律来保障资金的补助,广泛吸纳社会上投入的资金,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总之,只有明确的管理主体,在采取承包、租赁和股份合作等方式,能有利于农田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也有利于工程资产的增值保值,更加有利于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宋洪远,吴仲斌,盈利能力、社会资源介入与产权制度改革――基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问题的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9(3):4-13
[2]刘铁军,郭洁,董晓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投资主体缺位原因分析[J],东北水利水电,2004(8):57-58
篇9
关键词: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供给困境;形成原因;对策探索
1引言
对于农业发展来说,农田水利是其重要的命脉,是对于农业生产进行保障,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前提保障。农田水里工程本身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其中包括了所有农田水利设施。大、中、小型不同的农田水利设施,其本身也肩负着不同的功能使命。对于其中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来说,其水利主要是针对当地以村庄为范围供水需求的满足。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本身在建设和管理上,缺乏足够的投入,并且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农业生产需求。本文就对于现阶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供给困境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其形成原因,并且思考了其发展解决对策。
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供给困境
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本身在产权上具有一定的排他性特点,并且为特定农户提供了直接的水源,是提高灌溉效率,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一定的范围内,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在修建完成之后,在长期使用之下,本身的受益人数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其他受益者自身利益会出现一定的降低。在设施供给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会对于水利设施的供给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导致部分农户自身的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现阶段,小型农田水利的设施组成主号包括了机井、水库以及机电排灌站等不同的设施,其中水库的规模相对较大,同时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范围。对于供给质量来说,整个供给质量受到相应设施建设效果的影响,也就是说受到建设经费投入的影响。现阶段,供给建设中,相应的投入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整个供给绩效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总的来说,现阶段的供给困境的客观存在的,如何针对于这些问题进行解决,需要我们对于其困境的形成原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探索。
3造成困境的原因分析
3.1建设方面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相关的筹资和筹劳工作的开展,大多依据一事一议的制度。但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执行难度,并且参与人数也十分有限,村民之间具体的经济情况也不尽相同,对于水利设施建设和实际使用方面的要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相关建设工作的开展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项目制的影响下,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上,其中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农民对于本村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工作开展缺乏足够的了解,从而滋生了一定的腐败空间,这就造成了虽然国家进行了投入,但是相关项目建设和实施中出现诸多的问题。
3.2使用方面
在以往农田水利设施的使用上,以往主要以集体化管理控制为主要的形势,为了对于一些搭便车行为进行有效地规避和控制,在具体的设施供给和使用上,需要每个人都进行参与,这种使用形式上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同时可以保证较强的供给绩效。随着农业生产形势和制度的变化,在整体使用上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现阶段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一定的分散性特点,个体农户成为了设施的供给和使用的主体。为了活动更多的利益,减少农业生产成本,这就造成了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村级组织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压力,这从另一方面影响了农业经济的加快发展。对于现阶段的具体使用情况,如何加强投入,积极做好组织和使用管理,这是当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使用工作中所必须关注的几个关键点。
3.3管理方面
在以往的农业生产中,农村生产环境下,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并且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合作关系,这对于集体的给排水系统的管理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基础。在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中,农田水利已经逐步地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投入建设,并且集体化管理成为了主要的管理形式,这种形势下,管理方式也较为完善,受到国家和集体方面的同一控制。但是,在现阶段,承包责任制的逐渐推广应用,再加上税费改革,从而导致了整体管护机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更新和发展。在现阶段管护工作开这种,由于相应的机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发展和改进,从而导致了在具体管护工作开这种,缺乏一个具有较强主导性的管护主题,进而导致了沟渠堵塞或被填平、机电排灌站老化失修等问题,影响了灌溉需求的实现,最终对于农业生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4如何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供给困境
4.1对于多方面力量进行有效地协调,明确政府的主体地位
对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来说,政府本身应该对其供给主体的地位进行全面发挥,对于多方力量进行有效协调,专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公共属性,同时也可以实现对当前供给困境的有效缓解。在具体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对于以往政府投资的形势进行进一步的发展,融入更多新的投资和融资模式,引入社会力量来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的开展。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做好安排、管理以及决策等工作,构建一个科学的建设体系,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工作的推进保驾护航。
4.2合理分配灌溉单元
为了提高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效能,针对于灌溉单元要进行合理的分配。村级组织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协助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能,让广大农户对于水利设施进行科学、充分的应用,降低灌溉成本。村组织也要积极争取支持和补助,并且进行专项资金的有效管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对于水补等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提高资金和人力的保障效果,同时也可以提高灌溉单元分配和利用的合理性。
4.3提高建设管理水平
不同地区自身的农业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并且地区本身水资源情况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针对于这种情况,在进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的供给过程中,要对于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和考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且在相关供给工作推广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地对广大农户医院进行尊重和考虑,真正围绕广大农户的利益来展开供给功罪。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完善,构建出一套更加科学的供给机制。加强对设施建设资金监管能力,确保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资金发挥最大效益。加强对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的监督,强化社会监督,促使制度内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避免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资金被贪污、挪用。
5结语
总而言之,农田水利工程是要给系统性的工程,是对于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改善的基本前提,同时也是保障农业生产能力的关键要素。针对于现阶段供给的困境和问题,我们要进行科学的分析,探究其产生原因,进而提出行之有效地解决对策。
作者:吴兴加 单位:秦汉渠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哈元辰.探析当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福建农业,2015(08).
[2]孟红.农田水利工程管理及措施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03).
[3]杜威漩.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治理研究文献综述[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6(03).
[4]张照全.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率[J].民营科技,2015(11).
篇10
关键词:现代小型农田水利;特点;问题;建议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农业发展由过去只注重粮食产量向重视农产品多样化转变,由过去纯农业向农村工业化、产业化、商品化转变。致使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保障能力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相适应,从而对于农村水利工作和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近年来恶劣的、不正常的气候情况,给人民群众和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及损失。这就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本人结合多年从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工作实际,就现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不足之处敬请同行指正。
1现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特点
现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包括沟、渠、闸、涵、站、桥,小型工程虽然工程量小,但种类齐全,项目繁多,项目划分上和大中型水利工程基本一致,比起单一的堤防工程和引水(渠道)工程,专业涵盖更广、子目更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一般分布涉及面广,项目范围大,工程零散;单位(座)工程量小,单位工程造价低,一般一个单位(座)工程造价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工程施工季节性强,一般在秋冬施工;工期较短,一般为三、四个月工期。
2 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前期工程重复建设较多、单个工程建设不彻底不完善以及工程纠纷较多。导致了造成规划无序、施工无质、管理无度,技术含量偏低,工程隐患存在。
2)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进而导致在工程技术、合理开发和社会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不能互相兼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用水问题。
3)建设标准低。由于早期资金短缺,致使部分水利实施建设标准低,造成其运行时间及其价值过早丧失。
4)管理粗放无度。项目建成之后没有具体落实部门单位管理,导致时间一久,工程逐渐失去原有功能。
5)工程建设缓慢,工程年久失修。工程建设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以及过程建设中的纠纷问题,导致建设进度缓慢甚至长期拖延,对农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6)业主单位质量意识不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业主单位一般为县级的水利部门,多数业主单位认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不像大型枢纽工程、防洪工程那样人命关天,责任重大。项目管理中只注重工期,而轻视质量,只注重外观质量,而轻视内在质量。加之现在小农水工程一般都要地方配套资金,当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时,就随意降低质量要求,压低工程造价;
7)工程设计过于典型。小农水工程由于面广量大,工程零散,受勘测设计费用的限制,设计单位一般不搞单位(座)工程的设计,而是搞类单位(座)工程的典型设计,而实际工况条件千差万别,导致施工单位随意变更设计;
8)监理工作不到位。由于小农水工程偏僻零散,且工期较短,施工相对集中,监理单位受监理费用的限制,不可能派遣大批的监理人员实行旁监,监理工作只做到抽检和资料整理甚至于做假资料,质量控制流于资料控制,根本不能反映工程实体的质量状况;
9)施工单位缺乏必要的质量保障措施。小农水工程虽然也采取招投标选择有资质的单位中标施工,但由于单位工程量太小,技术含量不高,加之价格较低,有资质的单位自身的队伍一般不进场施工通常的情况是在签定施工合同后,明确一名本公司人员做项目经理,成立一个项目部,再由项目部找几个小包队作为自己的施工班组,项目部把工程分包给包工队,以包代管,根本未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小包工队的施工人员大部分人不具备专业工人应有的起码技能,质量很难保证。包工头为了获取更多利益,往往会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隐患。
3加强现代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建议
3.1要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水利的认识
农村水利是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防洪除涝基础设施的保障,就没有农业的增效、农民的增收和农村的稳定。农村水利现代化也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保持与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并适度超前。要紧紧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用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装备农村水利,用科学的方法和现代的观念指导农村水利,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性的支撑保障,加快传统农村水利向现代农村水利的转变,实现农村水利的新飞跃。当前,农村水利建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问题,但农村水利始终承担着支撑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任,只要我们正视困难,多调查、多分析、多研究,并拿出切实的对策,就一定能够推进农村水利基本建设持续向前发展。
3.2构建多渠道的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机制
农业基础设施脆弱,主要原因是农田水利建设“欠账”太多。加强农田水利建设需要构建多渠道的投入机制。首先是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经常性机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逐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财政、发改、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整合资金大力支持农田水利建设;地方政府要承担起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责任,把农田水利建设投入纳入投资和财政预算。其次是完善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农田水利建设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这是分散的农户无力担负的,必须依靠集体力量。在农田水利建设中,政府要在规划、宣传发动、资金补助扶持、技术指导服务等方面多做工作,注重引导村集体或农民采用“一事一议”方式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充分调动村集体和农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再次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营造全社会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氛围,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农田水利建设,使农田水利建设、经营、管理更具活力,发挥持久的、最大的效益。
3.3全面加强对在建农村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管力度
要做到工程建设规划合理、施工有质、管理有度,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工程建设管理制度,同时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监督体系,自上而下,齐抓共管,才能保证工程建设过程透明,质量过硬,经得起考验。
3.4全面加强对现有水利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质合格的水利工程的建设完成,为农业生产和人民日常生活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要使其长期充分地发挥其经济效益,作为以后水利工程建设起到一个参照示范的作用,加强对已有工程的使用管理和维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3.5加强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
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是效益长期的工程,因此建设规划必须具有发展的眼光。地方水利部门可以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实行短期培训等方法,抓好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要抓好工程建设中的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让农田水利建设与日益反展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相适应,使已有的、在建的和规划中的水利项目都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效益,服务于民。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小型景观设计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