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1 12:1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戏剧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戏剧教育

篇1

戏剧教育是指在课堂或学习中,广泛使用戏剧工作原理和方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并达成某种特定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

它根据参与者的年龄,基础,若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或者教育成果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又分为不同的类型。

比如,针对18~20岁的大学生进行的专业戏剧表演训练,如中戏表演系,为将来成为演员做准备工作,也是戏剧教育、它也是戏剧教育的一种,可以称之为表演的职业化训练教学。

那针对没有戏剧基础的小学生,作用戏剧范式,解决班级,心理,家庭等问题的教育戏剧,也就是DIE,也是戏剧教育,只是教学对象和目标不一样而已。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舞台美术教育 实验戏剧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4-0145-02

舞台美术设计专业最早设置于我国戏剧学院或电影学院等艺术院校内,有比较完整的综合教育体系,有导演、表演、视听语言等不同的学习创作排演与基础知识等内容。在学术中,“舞台美术设计”专业的名字被定义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与国外的“演出艺术设计”相对应,国内的舞台美术教育在经历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学苏热潮之后,进入稳步发展的八九十年代,当时的学生就业仅围绕国家与地方院团以及电视台等地,全国也只有不到十家院校开设此专业,如今国内近四十所高校都有戏剧影视美术类专业,发展极其迅猛,但是显现出与社会行业的对接有效性不足,造成一方面剧团以及戏剧研究所缺人才、缺作品;另一方面学生就业差、无市场的局面。四川美术学院作为全国美术院校中率先开设“戏剧影视学”一级学科下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院校、西南地区舞台设计的领先专业,需要通过开发新的教学手段,形成对自我专业的重新审视与发掘,而针对“实验戏剧”课程群的教学改革研究,是我们尝试的探索方向!

“实验戏剧”课程群建设主要是在借鉴其他院校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的经验和凝练四川美术学院自身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课程建设思路和理论框架,“优化课程建设,改革教学模式”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核心内容,四川美术学院影视动画学院整合要素,突出特色,凝练改革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高年级课程建设及目标定位,优化专业结构和教学方法,突出技能和艺术观念的培养,探索本学科多元发展我的道路,促进专业美术学院内“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教学模式的积极探索,努力达到本专业向应用型转型的要求。

目前国内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教育模式都以戏剧或影视的综合学科为主,不仅设置了舞台设计,还包括舞台化妆、舞台服装、舞台绘景、舞台技术、演艺影像设计以及艺术管理等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相对固定和完整,因培养目的不同,我院借鉴其一部分课程模式以及培养体系进行专业建设,解决了课程的递进性学习内容不够充分,设置上缺乏联动性、综合性、应用性的问题,最大化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善课程体系,弥补戏剧观念不足和组织协调能力匮乏的诸多问题,还利用课程群将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完善,按照学科特点进行“视像戏剧”的培养训练,学生完善实验戏剧课程中的景片、道具、服装等元素,将视觉作品本身作为独立的艺术创作方式,建立运用综合表演来进行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新模式,优化目前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自身的教学体系,培养“将理论转化为文化艺术生产力和产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以区别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型教育,完善戏剧影视学类应用型学科教学模式。

国际上诸多国家的舞台美术教育同样值得借鉴,例如意大利,舞台美术设计专业就设置在美术学院内,在教学安排上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顺序性,意大利的舞台设计专业比较注重于技能训练,并十分注重案头工作,博洛尼亚美术学院教学采用导师工作室,四年学习全部跟随所选导师,部分课程实验性强,在创作上手段和风格上比较多样。而日本的多摩艺术学院艺能美术科的学生则要具备掌握不同于以往三维性设计的时空观和方法论,每年进行两次公演,强化技术能力,提高实战技巧。美术学院内设置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有其有利的方面,由于与绘画、雕塑、装饰美术同属造型艺术范畴,各专业学生较易交流、沟通,相互影响;当然,短处也显而易见,例如学生到了高年级还不容易接触到演员和导演,极少舞台经验和戏剧知识。我院开设“实验戏剧”课程就是弥补国内国际在戏剧影美术设计专业教育上的短板,以创作实践带动基础及专业课程,在应用中强化知识和能力的掌握,面向西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形成新优势和特色。通过科学合理地调整课程设置,使培养方案进一步适应重庆乃至全国演出艺术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打破盲目借鉴戏剧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发展瓶颈。以实验为突破、技术为核心,确保课程设置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的改革与变化:

一、开辟了美术学院开设实验戏剧教学的途径

影视动画学院以创新人才培养与促进技术发展为目标,通过开设实验戏剧教学,整合共享各方资源,以学生培养为核心,聚焦视觉与实验在教学中的发展融合,致力于研教结合、寓教于研的实体联盟,以美术学为源,以戏剧学为本,以视觉设计和戏剧美术设计专业转型,强化空间创意、舞台制景、影像表现,戏剧编剧与导演等学科的演出艺术实践,将戏剧表演与导演课程同艺术设计课程与策划管理课程进行有机搭配与组合,形成以实验戏剧展演为成果的特色课程群,从而开辟了美术学院开设实验戏剧教学的途径。

二、构建了演出艺术人才多维协同培养体系

为培养演出艺术行业发展需求的现代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人才,通过跨界交叉与融合,构建艺术人才多维协同培养体系。 在专业维,由单一专业人才培养转为行业需求导向的跨学科交叉协同培养;在国内维,由师资、教材引入为主的院校合作与实验戏剧双年展项目为教学、科研、组织、评价全方位的跨区域协同,提供了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了“大视觉艺术空间场”演出艺术人才的培养长效机制

以学生、教师共同开展“大视觉艺术空间场”的演出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找到了自身专业定位同培养工程人才最佳契合点,形成实验戏剧课程集群、创新力量自发组合、共同投入资源、为行业提供人才支持的成功模式,以视觉协同实验进行课程设置与项目实施,将“大视觉”作为自身学科特色的发展方向,以“空间场”作为培养学生能力素养与就业的标准,在实践中求突破,将劣势转化为优势。

这些改革和举措带来的变化弥补了学生戏剧观念不足和组织协调能力匮乏的根本问题,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最早设置于戏剧学院内,戏剧学院有比较完整的综合演出艺术形态,有导演、表演等不同的学习创作排演体系,学生对整体观演空间和配合协作有基本的认识,作为美术学院内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弥补学生的戏剧观念,依托戏剧影视学的系统开设实验戏剧课程,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不仅如此,学院还针对之前在高年级课程设置中,递进性学习内容不够充分,课程体系设置上缺乏联动性、综合性、应用性的问题,强化综合表演与视像戏剧作为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建设的新模式,这种模式不是简单参照戏剧学院的表演课程以及话剧、戏曲的培养体系,而是按照学科特点进行“视像戏剧”的培养训练,学生完善实验戏剧课程中的景片、道具、服装等元素,将视觉作品本身作为独立的艺术创作方式,建立运用综合表演来进行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的新模式,优化目前戏剧影视美术设计自身的教学体系。

篇3

“教育戏剧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以人性自然法则,自发性地与群体及外在接触。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之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以期使学习者获得美感经验,增进智能与生活技能。”[1]

目前,教育戏剧在欧美、亚洲一些国家以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台湾地区甚至把教育戏剧纳入《教育九年一贯课程暂行纲要》的“艺术与人文”领域课程范围之内,而我国大陆地区教育戏剧的实践才刚刚起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国际教育戏剧界,教育戏剧在中学教育的运用已经形成了多种理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的理念:

一是戏剧作为工具论,即在学科课程学习中引入教育戏剧的方法,从而促进该学科课程的教学。著名教育戏剧家桃乐丝?希斯考特“强调学习必须与生活结合,并作练习的学习。教师的角色则必须顺应学生学习的情况而调整,并将戏剧作为学习的工具,以学习不同学科的教学概念和方法”。[2]

二是戏剧作为独立学科论。此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教育戏剧家大卫?宏恩布鲁克。他认为戏剧艺术本身的教育是教育戏剧课程的本质,戏剧作为学习工具只是戏剧在教育中的一种应用。宏恩布鲁克指出“教育戏剧一定要教学生学习戏剧的文法,并同时以其规范来学习欣赏、理解与操作技巧,来实现他们的想法。因此,有戏剧主题及戏剧技巧、知识与理解的学习,终能填补戏剧与剧场的间隙,成为完整教育戏剧的教学”。[3]

三是戏剧促进人格成长论。青少年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发展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正在越来越多受到国人的关注,并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热点问题。因为这一问题已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学业进步、人格完善的障碍,影响了青少年对社会的适应。”[4]我国目前现阶段的青少年基本上是新一代的独生子女,处于家庭的“小太阳”的地位,长期形成的养尊处优的习惯使得相当一部分的学生缺失正常的人际交往的能力,不能合理有效地处理自己理当面对的问题,缺失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感……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与他人以及外部世界的关系,给社会埋下不稳定的因素。

传统的教育与心理辅导的形式和方法来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时往往会显得过于滞后和片面,而相比之下带有创新性、富有参与感、形式新颖的教育戏剧方式更符合青少年的需要。

根据以上三个方面,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学团队选择上戏附中的高二文学班开设戏剧教育课程。

二、教育戏剧课程实验的具体实践

结合教育戏剧理念的三个方面和上戏附中学生的具体情况,上戏附中06文学班在高二整个学年安排了教育戏剧课程的学习。学校分别从戏剧作为教学工具、戏剧作为教学本身和戏剧促进人格发展三个方向,对应地开设了经典课本剧、原创小品和心理剧的课程。

高中阶段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要从感性实践训练入手,进而从理性概念提升。依据这一实际要求,上戏附中在安排教育戏剧课程时将整个学年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经典课本剧的学习,第二部分以原创小品的创作为主体内容,第三部分是心理剧的学习提升。根据每周4学时(180分钟)的授课量,共行课26周。

1.经典课本剧

对于经典课本剧《威尼斯商人》采用教育戏剧的学习是学生通过阅读、分角色朗诵、模仿、角色扮演的方式对经典剧目进行全方面的理解和诠释,让学生站在当代的角度上接触曾经的历史背景、结构设置、立意主题,真正掌握剧本的精髓。

应用阶段设置:

①教师叙述《威尼斯商人》故事,适当加入多媒体素材的影像资料(电影《威尼斯商人》及同名戏剧片段)。

②根据故事提出可能会有不同发展的故事走向,学生分组讨论。

③暖身活动。

④分角色朗读材料中的戏剧对话,设置必要的时空结构,进行分组讨论。

⑤教师入组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提供有效的方案供学生选择,学生在继续讨论协调下统一可以实施的方案。

⑥学生将小组共同协议进行记录,并排演统一的内容,教师入戏访问角色。

⑦挑选出最值得探讨的片断进行全班整体讨论(例如剧中《法庭审判》段落),最后进行总结。

应用总结:

经典课本剧的学习让学生从历史经典中了解自我,学生逐渐发现从与现实生活存在一定距离的历史故事中能寻找到现实生活中很多问题的答案。在过程中学生从模仿中找到了扮演的兴趣,打开自己内心的约束,也在过程中加强了与他人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很多学生反映这种形式的学习,不仅强化了他们学习的记忆,而且还发现了自己学习的潜力。

2.原创小品创作

原创小品创作是由学生们在教师的命题下进行创作并进行即兴演出的学习,我们的要求是学生们能从自己的真实生活中寻找自己的创作素材,以生活为基点拓展想象力,进而延展创作的内容。

应用阶段设置:

①教师把课程内容进行解说,并叙述规则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议题。

②暖身训练、游戏。

③教师布置具体创作议题,学生个人对议题进行文字简述,小组讨论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提案进行角色分配、场景设置等准备。

④观看即兴演出,并进行评点,学生、教师入戏评点,修改演出提案。

⑤挑选出大家都感兴趣的小品进行讨论,再由不同的方式或不同的学生再次进行创作演出。

⑥学生轮流对戏剧教学内容进行分享,教师提供建议。

⑦学生们分别将本课程内容进行小结和整理。

应用实例:

地点:多媒体教室

班级:08级文学班

教学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讲述教师命名的小故事。

篇4

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教育样式中,戏剧教育应是一种良好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在国外,利用戏剧艺术原理的“戏剧疗法”是一种相当成熟的心理治疗方法,用来实现生理整合及个体成长。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开展校园戏剧通识教育,可以有效地达到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教育的目的。戏剧教育是以戏剧为手段,施教者与受教者共同参与运作的活动。在戏剧教育过程中,施教者与受教者相互融合、共同努力,提高广大受教者的戏剧审美能力,即对戏剧艺术的感受能力、创造能力及鉴赏能力,使受教者的人生观念、行为方式、心智能力都得到了培育,从而实现对人的塑造。戏剧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健全人格教育,其目标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与以提高青少年(包括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为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目标是相契合的。在普通高校,校园戏剧通识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可以是课程形式的学科性戏剧教育,如戏剧史论性课程、戏剧鉴赏课、戏剧表演课、戏剧工作室等;也可以是把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法,运用于其他学科教学的渗透性戏剧教育,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情境教学法”等;还可以是以人物扮演、课本剧表演、校园剧演出、心理剧编演等形式展开的活动性戏剧教育。这种校园戏剧多生态的通识教育实践活动、实践模式,架构的是一种动态的可以在校园内多层次展开的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其有效开展,达到利用戏剧艺术促使学生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较高文化素养的教育目的。

二、校园戏剧通识教育的功能与作用

在各门类艺术中,最接近人类生活本真的可以说是戏剧,其与人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青少年(包括在校大学生)受教育的核心即是完成自我认知,达到心智健全、自我完善的过程。校园戏剧教育正可以为他们提供一种良好途径,因为校园戏剧通识教育以戏剧艺术为依托,发挥戏剧独特的教育职能,促进他们由“智”到“心”的全面发展。首先,校园戏剧通识教育能够为受教者的心理疏导和情感宣泄提供平台,并能矫正和促发其自我的认知水平。一般来说,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个显著标志即是有良好的自我认知和意识,能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形成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环境并有所作为。目前的大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加之就业压力大,出现了不少的心理问题,在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涌现出种种困顿。社会变革时期的多重价值观同时导致不少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在改变自身境况时,他们不能恰当地寻求自身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往往自我隔离,自我封闭,成为消极低迷一族。校园戏剧通识教育可以帮助他们疏解心理压力,在学习与生活中敞露心扉、表达心声。由于戏剧是“现实的模拟”(亚里士多德语)、“世界即舞台”(莎士比亚语),是社会人生的缩影,反映一定社会文化,因此,在实践中,校园戏剧活动对学生自我认知与意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一些选修戏剧艺术课程和经常参加校园戏剧活动的学生而言,戏剧教育能够提升他们艺术鉴赏能力,体验丰富情感,感受世迁,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提高处世和反思能力。同时能使他们获得间接的人生经验,了解校园之外更广阔的外部世界,体悟人生,丰富社会阅历,认知并完善自我。其次,校园戏剧通识教育可以促发学生表达与沟通能力的生成,培育协作精神。语言和动作是戏剧艺术的两个重要元素。在校园戏剧通识教育活动中,学生通过戏剧实践,提升了表达与沟通能力。如在戏剧表演过程中,为了说好台词,必须在演出前的排练中竭力做到口齿清晰,发音准确、语音流畅、圆润饱满而富有情感,肢体语言得体、恰当,还要有适当的辅助表演。其目的在于使声音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在持续而有针对性的训练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际交流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同时,校园戏剧通识教育中的戏剧实践是一项团队活动。作为集体创造的艺术,戏剧最能体现参与者的协作精神。在多元的戏剧实践活动中,每个参与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从角色分配、舞台布置到排练与演出,每一个环节均需学生默契合作。如何分工和与他人协作,都是他们在具体践行中要学习、掌握的技能。当学生亲身投入校园戏剧实践时,必定能在创作、组织、宣传、协调、排练、演出等各个环节得到切实有效的锻炼,有助于他们认识到自身及他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对其后工作前景、职业规划、人生选择都有极好的借鉴意义。再次,校园戏剧通识教育能增强学生角色意识。角色是一个人在一定社会文化关系中占有一定位置时所执行的职能的总称。校园戏剧通识教育能使学生增强角色意识,明确角色定位,学会换位思考。一个人角色构成的要素主要包括身份、行为方式、社会地位以及拥有的权利。角色定位只有科学合理,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也才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减少或规避心理问题和疾病,促进心理健康。积极主动地调整角色定位,以便能促使社会现实中的角色符合社会和群体的要求,成为受欢迎的对象,这是个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健康成熟的标志,也是具有社会良好适应能力的表现。校园戏剧通识教育尤其是校园戏剧活动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和新手段,具有这方面的职能,学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捕捉、感知、演绎校园内外生活中的人与事,以小见大,剖析各种不同的人生价值观、理念和社会问题,促使学生认知个体、群体和社会角色,在心理上和思想上尽早融入社会。

三、校园戏剧通识教育实施策略与展望

篇5

【关键词】戏剧精神 文化人格 通识教育 师范教育

戏剧艺术是由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和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由于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不同社会历史的演进,成为各自民族性、文化精神和文化心理结构的集中体现。如果我们在一个广阔的时空分别搭起两个舞台,分别把东西方戏剧艺术的精华一幕幕、一场场演绎下去,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埃斯库罗斯、阿里斯托芬、莫里哀、莎士比亚、易卜生,也不仅仅是关汉卿和汤显祖,而是两种历史和文化的交相辉映、不同文化精神和文化人格的深情对唱。这充分说明,戏剧艺术是文化精神的体现,而戏剧自身那种在场的直观性、表演与围观交流性,更形成一种带有特殊生命体验的、与宇宙洪荒对话的主体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戏剧教育,实质是文化精神和人格力量的塑造和养成。

当下,高等院校戏剧教育的层次和水平较之以往有了较大提升,除了专业院校之外,综合性大学,特别是师范院校也分别开设戏剧专业,开展戏剧教育。同专业院校相比,师范大学戏剧教育还面临着师资队伍薄弱、课程建设滞后、艺术实践欠缺、整体氛围淡薄等问题。然而,作为培养教师的院校,师范大学在文化通识教育、人格塑造养成、校园文化精神等方面又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完善人格、陶冶情操、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属于自身的特色,因此,师范大学的戏剧教育应该从文化与人格两个维度加以探究和完善。

首先,师范大学的戏剧教育应当突破职业化人才培养的狭窄模式,在文化的宏阔视野里进行具体实践。戏剧艺术和其他文化形式一样,是观照文化身份、进行文明探秘的心灵之舞。一方面,学习戏剧艺术的历史文化和精神传统有助于对人类整体历史的认识和推动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对文化精神的探求,对文化传统的认识、接纳和传承,同样可以使艺术教育的对象更加深入了解。研究和实践戏剧艺术,可以使学生发现自身潜在的精神追求和美的理想,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修养得到全方面提高。此外,广阔的文化视野,深刻的文化启迪,也有助于学生在从事戏剧实践的过程中,牢牢把握戏剧精神、人物情境、矛盾冲突的价值内涵。当下戏剧教育,往往在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功利化的教学内容以及就业导向的影响下,束缚了自身的教育模式。事实上,学科门类齐全、人文社科特别是文史哲学科具有优势的师范大学,在启用大的文化教育――这个恢弘的课堂上,有着更深刻、更直接的理由,从而把戏剧教育变成获取文化精神和历史信息的过程,通过有目的、有意义的文化接受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沉醉于历史文化长河的精神漫游和灵魂之旅,从而更加切实地感受到戏剧中蕴藏的文化精神,破解舞台上的文化密码,在文化中完成审美的实践。

其次,师范大学的戏剧教育应当利用通识教育的独特优势,在戏剧人才培养上,赋予其更多的人文情怀和文化气质。“戏剧是综合的艺术,它要求参加者懂得文学、表演、舞台美术乃至音乐等各个组成部分,而且还必须是在一个配合默契的集体中面对观众进行艺术实践”。①戏剧的自身学科特点,决定了从事戏剧艺术的人才,要直面宇宙万物的真理,世界与人类的命运,社会与人生的启迪,戏剧是艺术化、舞台化的哲学,在戏剧艺术的背后,既是多种艺术的交响,又是人类思想的图画。然而,在传统的“专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下,戏剧教育存在着知识结构单一、学科视野狭窄、教育实践表象化、专业锻炼技能化、艺术气质浅层化等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要依靠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越来越得到重视的通识教育。而师范大学在通识教育上的独特优势,恰恰可以在戏剧人才培养长期欠缺的人文情怀、文化精神、审美气质上,实现其他专门院校所没有的优越性。长期以来,师范大学是开展通识教育最得力、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特别是自然基础学科、人文基础学科、艺术基础学科有较大的优势,既有小范围的“艺术通识教育”的条件,又有大范围的“自然人文通识教育”的基础,对于艺术工作者而言,人文精神、人文情怀、文化气质至关重要,而师范大学的通识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途径和手段,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之外的文化境界和人文修养,向优秀艺术家的层次迈进。

再次,师范大学的戏剧教育要充分利用厚重博大的大学精神,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艺术追求。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②“戏剧比其他任何学科更能促进感情上的发现和平衡,进而对它加以成熟的控制。通过对自己的感情上的反应的了解,大学生便能了解他人的感情”。③大学生正处于各种心理矛盾最集中的年龄阶段,如果不能在此时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的内在价值尺度,形成健全的人格,他们所接受的专业教育和技能教育便丧失了最重要的前提。师范大学由于培养教师人才这一自身的特殊性,在人才培养上更加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健全,在校风、学风、大学精神的凝练上更加注重德行、品格的统一,而这些是师范院校无形而特殊的教育优势,它也会深刻地影响到戏剧人才培养和戏剧教育的质素。而师范大学特有的大学精神和校园文化,有助于学生在尊师重道的氛围中形成健康、快乐的完善人格,为他们在今后创作出积极健康的优秀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精神对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作用,继续提炼师范院校的独特的、可贵的大学精神,让大学精神在戏剧教育上发挥更多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让戏剧教育的对象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

注释:

①孙惠柱.戏剧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戏剧艺术,2002(1).

②.全集(第四卷):教育独立议[M].中华书局,1984.

③周雅俐.发挥戏剧艺术教育优势 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J].四川戏剧.2006(6).

篇6

[关键词] 校园教育戏剧;核心素养;可持续发展

一、校园教育戏剧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发达国家所重视的通才教育更具合理性,而这其中就包括了从幼儿园到大学,学生都应接受各层次的戏剧教育。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丰富与深化。而戏剧教育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教育戏剧课程突出和强化了戏剧的教育功能,在学校推广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审美力、创造力,激发学生的角色意识和合作参与意识,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创造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教育戏剧所采用的素材,主要是模拟人生中所遭遇到的各种状况,参与者可以将自身的情绪释放出来,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认知表达出来,也可以通过参与别人的故事,透过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而这种过程会使他们产生切身的体会,增加他们社会性学习体验,培养他们积极主动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戏剧涉及剧本创编、情境模拟、舞台表演、音响、道具、灯光、艺术赏析等,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通过教育戏剧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适切的。

二、校园教育戏剧的内容和操作措施

(一)内容

学校应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指向“问题解决、劳动意识、技术运用”三个基本点,设计学科性教育戏剧和活动性教育戏剧课程。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学科性教育戏剧包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课程,分别对应肢体训练、戏剧游戏、戏剧活动、剧本创编四个戏剧基础课程;活动性教育戏剧则打造了青果剧社、头脑奥林匹克俱乐部、青果戏剧节三个平台;打造技术运用、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等四个教学基本环节。

(二)操作措施

1.整体规划分段实施

校园教育戏剧作为一门课程,需要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首先要兼顾到全体学生的需求,既要考虑有表演特长的学生,也要考虑普通学生。其次要将戏剧知识讲授与表演进行融合。因此常州市第一中学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不仅创办了面向有戏剧特长学生的“青果剧社”,而且设计了面向普通学生的戏剧“四季”课程;打造了青果戏剧节;开设了致力于将戏剧和学科教育进行整合的头脑奥林匹克俱乐部。戏剧“四季”课程每两周一节,在高一语文课和艺术课上开设。青果戏剧节已经成为学校的盛大节日。青果剧社和头脑奥林匹克俱乐部利用双休日或节假日开设,是学有余力并对戏剧有浓厚兴趣的同学深入学习和实践戏剧的平台。

2.全员参与分工合作

青果戏剧节做到了全员参与,除了舞台表演组,还有编剧小组;有负责舞美、服装、化妆、道具等工作的剧务组;有负责海报创意设计、摄影摄像的小组;有负责统筹安排分工的导演小组。

活动经历了戏剧知识普及、班级展演、年级民主推选、专家讲座和指导、后期排练和最终展演六个阶段。比如,语文教师率先为学生讲授了戏剧的有关内容,并精心选编了古今中外经典戏剧的相关资料供学生参考,同时鼓励、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喜爱的剧目自由组建表演小组,揣摩剧本,自主排练;给予各表演小组同台竞技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增长自信,提升合作参与意识、表演能力和审美能力,并从中收获更多的人生感悟和精神体验。

3.主题设计鼓励原创

校园教育戏剧应让学生在情境设置、角色扮演、即兴表演、主题深化、意义探讨等环节中,通过实践达到学习目标和教育目的。

常州市第一中学在戏剧节展示活动中,也以原创作品加分的评价手段达到鼓励原创的目的。比如该校学生编排的原创作品《梦》讲的是一个失意的年轻人为了所谓的成功,把灵魂出卖给了魔鬼,以致失去了自我,最后又在母亲的召唤下,灵魂复苏的故事。告诫年轻人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要急于求成,误失本心,体现了母爱的力量。教育的真义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原创性的教育戏剧润物无声地体现了这一教育真义。

4.全程指导促进发展

在校园教育戏剧组织实施过程中,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性。

在活动初期,教师要成为活动方案的指导者,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戏剧演出内容以及做策划方案;在活动中期,教师要成为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出现矛盾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强化学生的合作意R;活动总结阶段,要督促学生对活动体验进行总结,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对于一些专业性问题,还可以请求专家的帮助和指导,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5.多元评价提升能力

校园教育戏剧比赛可以由专业评委和观众进行投票,评选出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最具创意等奖项,但校园教育戏剧课程的重点不在于此,而是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在评价内容上,应重点对学生参与的兴趣、合作力、思考力、创意等进行评价;在评价主体上,融合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和家长评价、专家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重视过程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以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健全的人格。

教师要让所有参与的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及时、全方位地展示他们在活动过程中的成长,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热情。

三、成效和反思

从2011年实施校园教育戏剧课程以来,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近5年有近50位同学考入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等专业院校或其他院校与戏剧相关的专业。2016年,该校成为江苏省第一所“全国中小学戏剧教育研究中心”中学成员学校,网易新闻、《扬子晚报》、《南京晨报》、《常州晚报》、常州电视台等国家级、省市级媒体进行了相关报道。

篇7

摘 要:教育戏剧,作为灵活运用戏剧的方法与元素,通过戏剧活动来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内容的整个过程,从而达到丰富课堂内容,强化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

教育戏剧在国外已经形成一门独立学科,而它对于“教育”本身的积极作用,如:有利于良好沟通能力、学习能力、文化表达能力等五大能力的培养,也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论证。把教育戏剧其引进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无疑是一种积极的探索尝试。

本文致力于积极探讨将该新型教学方式作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并且就其能够创造出的真实社会生活场景、提高汉语口语水平、巧妙推广文化教学、推广教学的趣味性等七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其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以及现目前全面实施的问题和困难。

关键词:教育戏剧;对外汉语教学;作用;社会生活场景;交际

一、将教育戏剧引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探索

教育戏剧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运用于各个学科,如学前儿童教育、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等,甚至于特殊教育领域,其作用都是非常明显的。同样,我们也可以将这种方法运用至对外汉语教学方面。除去上文阐述到的教育戏剧对个人素质、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外,它在对外汉语语言教学方面也发挥着其他教学法不可替代的能力。

(一)将教育戏剧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依据——交际法

将教育戏剧及其方法论“戏剧教学法”引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实际上是有理可循的。

在种种对外汉语教学法中,其中“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简称“交际法”的教学方法,可以作为教育戏剧运用于对外汉语课堂的一个理论依据。

交际法,又称功能法,主张以学生为中心,首先分析学习者对于汉语的需求,通过“需要分析”来选择学生学习汉语的语言功能和语言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决定也要基于学生具体情况出发。其目的“不仅仅是教授汉语语法规则和有关汉语知识,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能够造出合乎汉语语法规则的句子,而是培养学生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正确而得体地运用汉语语言材料的能力?”,即语言交际能力,更加强调语言的流利性、可接受性和得体性;其核心是“交际动能”;其基本教学单位是“话语”。

对外汉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即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而,学生能否将所学的基本知识结构合理、得体、灵活地运用至日常生活交际当中,就是检验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的标准。而教育戏剧的引入,符合了交际法的最终任务,并且能够更好地实现交际法的主张,实现让学生在基本掌握汉语结构形式的基础上,将其与社会文化意义紧密联系,并且能够正确且恰当地完成社会交际行为的目标。

(二)教育戏剧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七大作用

1.提供社会生活情境

教育戏剧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可靠的社会生活情境。在日常的真实交际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交际双方并不是为了获得语言知识而进行交际,而是为了表达意义从而运用语言。在进行戏剧性教学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可以抛开在书本上要求的刻板而单一的句型练习,在教师选择的教育戏剧所提供的真实社会环境下,配合老师有意识的指导,正确掌握汉语的结构、正确地使用汉语,更重要的是能够掌握汉语的使用规则并使其内在化,得体地运用汉语。让学生自己体会“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为了什么目的对什么人说什么话?”。现如今,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是以看为主,但是,看到的东西仅仅只能记住30%;老师授课,学生能记住听到的20%;看与听相结合,则能够记住50%。然而,如果运用教育戏剧的方法,让学生在戏剧所创造的生活情境当中学习,自己去亲身体验,理解起来更加容易,因而学习效率高达80%。因此,教育戏剧,其创造出的真实的中国社会生活情景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的作用不容忽视。

2.培养积极态度、创造使用语言的动机

教育戏剧能够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积极态度,创造主动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动机。对外汉语的教学目标之一,就是要设法培养学生对汉语的积极态度,促使学生们以积极的态度参与语言活动并且乐于使用语言。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绝大部分的课堂显得内容枯燥、形式单调,从而让学生丧失主动使用汉语的动机。但是,在进行教育戏剧的准备工作的时候,学生们势必要经历一个阅读、理解的过程,或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安排学生们自己讨论创作剧本,自编自演。在这段准备期间,学生们或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剧本,或为了能够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创作剧本,遇到不能理解的词句,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就势必会去主动讨论、查字典、查资料,或者向老师、同学请教,从而得到了主动学习和使用汉语的动机。

3.提高汉语口语水平

教育戏剧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口语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以英语国家的学生为例,汉语与印欧语系在发音、声调上的种种不同,造成了学生学习语音的困难。然而当我们将教育戏剧引入课堂,其戏剧独有的表演特性对于学生们口语的帮助就显现了出来。在表演教育戏剧的时候,台词要求学生能够清晰响亮、字正腔圆得读出来,这样,在平时模模糊糊、不清不楚但又不影响理解的发音便无可遁形,从而让学生能够在享受表演戏剧带来的愉悦的同时,督促学生反复阅读,注意每一个音的发音、声调。并且,在练习中反复大声阅读或背诵台词,学生们的语音问题能够最大限度的暴露出来,这对于自主发现自己的语音问题有很大帮助,自己体会到问题所在之后,能够做到语音的自纠自查,这种解决语音问题的方法对比教师反复强调讲解语音的理论知识更为有效。而最重要的则是,教育戏剧创造出一个完整真实的汉语语言环境,对于学生在语流中练习声调,同时带动语音训练很有好处,能够培养学生对于口语的敏感度,即“语感”。

4.教育戏剧能够培养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

语言的使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工具性地使用,另一种即是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是一种工具,这点毋庸质疑,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将其当做工具使用,那么,语言的僵化就是必然结果。因此,我们要不断的赋予语言新的生命。而这种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能力,学习汉语的学生同样要具备。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结构、语法规则,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具备了连贯说话的能力的时候,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们自己讨论编写剧情。这种做法,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不再让学生成为等待老师点名发言的被动接受者,给予他们绝对的自主性,这样,不仅仅提高了学生们对于学习汉语的热情,更是培养学生们自主运用中文,清楚、自由表达自己思想感情与观点的能力。并且,在创作戏剧台词的过程当中,学生们不再是一个被动的语言接受者,而转变为了积极主动、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加工者。

5.增强教学与学习的趣味性

教育戏剧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对外汉语教学的趣味性,能够增强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毋庸置疑,要让学习汉语成为一件事半功倍的事情,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激活学生对于学习汉语的兴趣。学生拥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而趣味性,即是教师激活与保证学生学习热情的一大法宝。正如吕必松所认为的一样:“保证教学的趣味性是激发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普遍显得内容枯燥、形式单一,即便是对汉语有兴趣的同学,在传统讲授法指导下的枯燥的语音、语法、词汇的学习过程中,也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此时,活泼新颖、符合教学趣味性原则的教育戏剧无疑是保持学生学习热情的一个很好的工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年龄特征等来选择一些学生们所关注、关心的教育戏剧剧本,这样,它能够不仅仅于教学上带来很大程度上的帮助,于学生来讲,更带有强烈的游戏性质,轻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在教育戏剧演出中,还可以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脑、眼、耳、口、四肢等多种器官,从根本上改变汉语课堂上死气沉沉的现状,营造出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目的语,即汉语的主动性。从而通过教育戏剧,让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每一分钟都变成一种享受。

6.教育戏剧能够巧妙的将文化教学融入其中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Sapir)就在其著作《语言》(1921)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可以记录文化、促进文化的发展,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语言教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的教学过程。因此,文化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部分,直接影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现阶段的对外汉语文化教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注释直接阐述文化知识;另一种是将文化内容融汇到课文当中去。前者的优点在于可以让学习者自己阅读,省去了课堂上的讲解时间;后者为当前大部分教材所采用,其课文本身就介绍某一文化习俗,效果也不错。但是,文化教学最有效的方法,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努力融入目的语社会,即现代中国社会中来,而教育戏剧能够轻松地做到这点,毕竟戏剧是社会生活一个典型的缩影,能够不知不觉创造将文化“移入”的机会,从而,学生们能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实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深层次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减少学生文化休克可能的同时也将文化知识转化成技能。

7.教育戏剧能够全面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听说读写发展不平衡,是对外汉语教学当中出现的一个普遍的问题。这四项基本语言技能是相互联系的,本应共同进步,但是,在具体实践当中,听说能力发展很快,其中听力发展尤其迅速,而相比之下,读和写则成为了制约学生汉语水平的一个主要的因素。听、说技能在教育戏剧准备和表演过程当中得到的锻炼,自是不必多说(在第三点中已经进行详细的阐述),读和写的技能主要体现在教育戏剧的准备阶段。在阅读剧本的过程中,教育戏剧剧本不是要求学生仅仅通篇看一遍,更是要进行深度阅读,体会一字一句背后的意思,在以表演为前提之下,理解才是最主要的。而在学生水平达到一定高度、具备了一定的汉字背景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或者和同伴一起创作编写剧本。这是一个很好的,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办法。在一般的课堂上,学生写作仅仅是敷衍了事,没有太大的激情,那么自然就没有太好的效果,但是创作剧本则不一样,创作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是要演绎剧本。这就为学生反复修改、加工自己的作品使之完善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并且,在老师指导学生剧本的过程中,实时指出哪些句法不正确、词语搭配不当、词不达意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连接不符合汉语习惯等外国学生最容易犯的错误,实际上就是间接指导了学生的写作,更有利于让学生在实践中边写边学,相比起传统写作教学更易被接受和运用。

二、将教育戏剧引入对外汉语教学对于教师的三大要求

上述诸多教育戏剧带给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作用,均有一个前提,即是教师的能力。如果想要教学戏剧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当中发挥其最大功效,教师的能力是一个重要主导因素。因此,该新兴的教学模式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很高。在我看来,如若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育戏剧老师,除了具备一般对外汉语教师的能力而外,还需要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更高的文化修养

教师应具备根据学生水平,编写突出教学重点的剧本的文学修养能力。当学生还不具备合作讨论、创作剧本的时候,教师就要担任导演、编剧的重任。教师要能够依据学生们的水平准确地选择合适的剧本。现成的剧本虽然成熟,并且因具备很强的冲突从而具有趣味性,但是,如果作为教学戏剧的剧本,并不能突出其语言教学的专业性质。因此,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每一课的既定语言目标、教学重点,而自己创作出一个突出学习重点并且富有趣味性的剧本,则是最好不过。不过,这就对承担教育戏剧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师的文学修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

(二)一定的艺术背景或艺术鉴赏能力

虽然在教育戏剧的课堂上,戏剧仅仅是获得知识的一个过程,但是,如果教师能够排演出一出完美的教育戏剧,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演出的成果,增加学习的信心,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汉语的学习中来。因此,这个时候,教师的艺术鉴赏能力就尤其重要。能够适时给予学生除了汉语知识而外的艺术理念,在培养学生汉语能力的同时,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挖掘出他们在艺术方面的能力,培养他们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良好的组织管理

在进行教育戏剧的准备工作时,不论是让学生讨论编写剧本,还是单纯让学生阅读理解剧本,或是编排戏剧,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努力让学生们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进行学习、理解、背诵以及排演,积极协调,不让学生们放任自流成为一盘散沙。并且,基于学生们的个性不同,如有些学生外向、活泼,表现欲望非常强烈,而有些学生则是内向、腼腆,不大愿意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学生们得到的锻炼机会不平均,从而造成两极分化,影响整体教学效果。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公平获得相对平等的锻炼,教师的组织管理以及激励学生的能力必不可少。这点往深了说,实在是一门艺术,因此,对于教师的能力要求也非常的高。

三、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全面实施教育戏剧教学的三点问题与困难

尽管将教育戏剧引入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当中,能够带来诸多的、显而易见的好处,但是,作为这样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地思考、探讨与解决。

(一)学生能否自觉运用目的语进行交流的问题

在教育戏剧的准备过程当中,学生们进行讨论的时候,大多数还是用自己的母语来相互交流,这样,即不能有效达到教育戏剧本身所能带给学生对目的语——汉语的听、说、读、写全面培养效果。要解决这个难题,教师的严格要求与随时的巡查、倾听就显得格外重要。这样的督促能够让学生们自觉地运用目的语进行讨论,老师给予适时地指导,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学生个性差异的问题

相比起成年人来说,幼儿明显在进行戏剧表演的时候更加自然、大方。但是,当前现状是学习汉语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成年人,对于能够促使人们发挥身体各个部位的能动性的戏剧表演,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地完成。欧美学生大多思维发散,并且课堂上非常活跃、积极,因此,对他们组织进行教育戏剧的编写排演会相对容易;然而亚洲学生的课堂表现则相比起来更加被动与内向,在进行教育戏剧的过程当中,则不愿意登上舞台,不习惯在众人面前表演,严重的还会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积极主动、性格开朗的学生就能够得到更多的锻炼,而性格内向、被动的学生的锻炼机会则被主动放弃,久而久之,两极分化就会非常严重。因而,面对不愿配合表演的同学,教师的鼓励和引导非常重要。但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如何激发起性格内向、腼腆的学生的表演欲,从而达到教育戏剧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们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三)课时问题

进行教育戏剧教学的时候,课时问题是制约其成为主流教学方法的一大因素。从阅读到理解,再进行背诵,最后演出,这一过程非常耗费时间,如果是高年级的学生,还要加上创作剧本以及反复修改、加工的时间。并且在此期间,教师还要不断地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出学生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从而进行辅导。这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即是充分的课堂时间的保证。如果某一个环节不到位,不仅不能够达到教育戏剧本身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作用,还会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如果学生没有时间将台词很好地背诵,那么,影响教学效果和演出效果就是必然的结果,同时,学生的自信心也会受挫,严重的对教育戏剧这种教学形式也会产生排斥的心理。然而,现实状况是:课时是有限的,教学进度也是需要保证的,因此,如何能够在课堂上高效地进行上述过程,则是一个仍待解决的问题。

结语

教育戏剧在西方由来已久,其对于教育的诸多作用,已经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也进行了相对深入的研究,并且在欧美国家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在中国,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没有广泛的使用,但是也开始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并且基于其“全人教育”的功能,开始试用于幼儿,获得了良好的效果。将教育戏剧引入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就其可长可短、可简可繁,并且能够学习汉语知识等诸多特点、好处来说,确实是一种积极的尝试。虽然亟待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但是,就现目前来说,我认为,最好的方式,即是在现有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教育戏剧的教学,作为巩固已经掌握的汉语知识、提高汉语交际能力的一种辅助手段,在摸索中前进,探索解决现目前阻碍全面实施教育戏剧教学的各种困难。

与此同时,我也希望这种良好的教学模式能够得到国家主管部门以及高校的重视,从而全面支持教育戏剧的应用,为其在高校的实验、深入研究提供充足资金,培养合格的教育戏剧方面的教师资源。并且国内的有关部门和组织也可以积极参与国际上组织的有关教育戏剧的研讨会,改进教学方式,让学习汉语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情。(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美兰,《从英语戏剧表演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中山大学学报丛论》,2005年,第25卷,第4期

[2] 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7

[3] 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4] 徐怡青,《教育戏剧在高中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5月

[5] 沈新元,《高中语文戏剧教学法初探》,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5月

[6] 徐洁雯,《戏剧表演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应用》,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年9月

[7] 张晴,《戏剧语音教学法的实验与研究》,《上海教育》半月刊,11B2010

[8] 宋薇,毛齐明,夏静,《运用创造性戏剧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教育科学论坛,2011年第11期(总第293期)

[9] 张生泉,《教育戏剧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戏剧出版社,2010年9月

[10] 成都市武侯区燃灯寺西北街3号百花紫荆苑三栋四单元302,李晓婧收,13551862299,邮编:610041

篇8

关键词 英语口语教学 戏剧教育 英语交际能力

目前,在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交际的互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学习自主性。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为了改变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亟需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以教师控制为主的课堂转换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

一、口语的重要性

口语能力包括“说话”和“听话”两个方面,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正如当我们说到文学功底,是指要同时具备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的能力。口语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通过单词和句法结构来传递意思,而且可以通过其他口语辅助要素,如语音、语调、重复、速度和身体语言等,创造更深层次的语境。口语是一种拥有多维表达方式的语言机制。关于儿童怎样学习口语的理论有很多,但是共同的一点是,练习口语的过程需要得到别人的配合。儿童在学习口语的过程中并不是孤立的,他们首先需要从别人那里得到例子,然后尝试着发音,并对自己听到的话语作出分析和回应,也就是说,学习口语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互动的过程。

Vygotsky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理论研究证明,儿童通过语言叙述(尤其是在他们处理问题的时候)来组织他们的逻辑思维。Berk指出,儿童在玩耍游戏时会产生一系列的交谈、评论,而这些语言正是他们思想、思维和想法的具体体现,大量证据显示这将有利于指导他们的语言学习。1988年,英国政府进行英语教学改革时,Kingman委员会曾提出建议,将说和听作为综合语言教学模式的重要部分,委员会同时提出,儿童不仅要学习怎样“说话”,为了扩展他们的语言学习,还应该学会“听话”,分析“说话”的内容并对其作出反应,这些建议后来都被纳入英国国家课程标准National Curriculum。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口语学习在英语学习,特别是在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语言能力,英语教师应该重视口语教学,并使其成为基础阶段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戏剧教育的优势

戏剧是一种运用多维表达方式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它可以从视觉、听觉、言语及身体语言等方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从而加深他们的学习过程。“戏剧教育是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从事与学校课堂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指导者有计划与架构之引导下,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让参与者在互动关系中,能充分发挥想象,表达思想,由实作而学习。”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戏剧场景,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刺激他们的脑部发展,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专注力及语言能力。学生借助戏剧表演不仅能够提升语言交际能力,锻炼口才,还能丰富自身内涵,领悟人生哲理以及培养团体精神;此外,戏剧还能带给学生另一项重要的能力――同理心,能够让他们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立场看待事物,有利于他们人格和心理的培养,而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模式所欠缺的。

三、戏剧在小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英语戏剧教育让学生沉浸在全英文的语言环境中,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英语语言学习能力,还能发挥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这与课程标准中描述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不谋而合。戏剧表演的本质就是要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交流彼此的感情,因此教师应该从情感上去鼓励他们,用戏剧的内容去吸引他们,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英语戏剧表演中来。

1.英语戏剧教学中怎样设计“对话”的内容

口语中,“说话”和“听话”两者之间是互动的,这就意味着不管出于何种理由与目的,教师设计的戏剧内容必须产生“对话”。例如:旅行、家庭聚会、朋友游玩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对话”的缘由。通过教师搭建的戏剧平台,学生可以在不同的戏剧场景中经历不同的故事,可以在戏剧中实现各种各样的“对话”。而教师在设计“对话”的场景前,需要首先弄清楚该“对话”是出于何种目的?应该分属何种类型?即使是以“分享消息”为目的的“对话”,教师也可以将其分为几种类型,如:回想,预言、描述、建议或者列清单的形式。为了确保学生学习并正确使用不同类型的“对话”,教师还需要对不同“对话”的实质有全面的了解。以将“对话”分为具体型和抽象型为例,具体型“对话”的内容是以实际物体为导向的,建立在具体事件、具体观察的基础上,而抽象型的“对话”内容主要以思考的过程和得出的观点为主。当教师设计具体型“对话”时,就应该让学生看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否则,交谈就会偏向于思考和经验,达不到“对话”的目的。

正如儿童早期的语言发展主要依靠“听话”和交流,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初期也需要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对话”模本。不同的“对话”类型需要不同的词汇、结构,比如:预计的事情通常会使用将来时态,而报道则会使用过去时。因此,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对话”例子来帮助他们学“说话”,发展他们的口语能力。这种模式化的“对话”例子可以以教科书为蓝本,也可以通过各种英语音像资料、课外辅导书来设计。

显然,一味地强化训练和严厉批评对孩子学习语言并不是一个好方法,但如果教师把需要让学生掌握的“对话”设计成戏剧,让他们在角色中使用语言“说话”,并与他人交流,则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英语戏剧中需要设计具体的“说话”对象

如果言之无物,或者言之无对象,那么“对话”就失去了意义。人们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对象展开不同的“对话”,如和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展开“对话”时,人们都会使用不同的音调、口吻和词语,哪怕是同性朋友和异性朋友之间的“对话”都不一样。这种语言使用原则要求学生首先要区分不同的“说话”对象,根据他们的需求使用不同的说话方式或技巧。“听话”对象的真实存在能够激发学生“说话”的积极性,因为这使得学生的“说话”目的明确,中心内容清楚。戏剧中,教师可以满足学生根据不同目的面对不同听众的需求,换句话说,戏剧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说话”者和“听话”者。

例如,教师在讲授了与学校相关的名词及方位介词以后,需要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老师和教室,就可以设计一个“家长会”的场景:“班主任”邀请“全班家长”来到教室开会,并为他们介绍班级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人数可以灵活地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由一位同学扮演“班主任”,其余的同学扮演前来开会的“家长”。在角色扮演中,“班主任”需要通过对课文的复述向“家长”们介绍本班各科教师的情况和教室的具体布置,“家长”们则需要仔细地聆听,以便在“班主任”做完汇报以后,能够向“班主任”提问或是与其他“家长”相互交流。这种戏剧表演的方法不仅可以让扮演“班主任”的同学认真准备发言稿,集中注意力面对他/她的听众,而且可以扩大“说话”的范围,将其延伸至“听话”,使扮演“家长”的同学不再被动地接受语言材料的输出,主动地“听话”并作出回应。此外,戏剧给予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的机会,同伴的发音和语法是否正确首先由他们自己做出判断,再由老师决断,这个过程无论对学生的“说话”还是“听话”能力都有帮助。

3.通过英语戏剧设计检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否“听话”

“听话”在口语中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作为英语教师,要掌控学生是否“听话”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上课讲授语言知识时,一般都要求学生安安静静地坐着听;学生确实可以坐着不动,但是,他们很有可能人在教室心在外。怎么确保他们是在“听话”呢?怎么来检测他们是否听进去了呢?在不伤害他们自尊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他们是否能够对教师在课堂上安排的小戏剧做出正确回应来判断。

理解意味着对语言点和概念的获悉,如果学生“听话”后并理解了,那么他们就会记住自己听到的东西,并且有所回应,这将有助于他们吸收和运用所学知识。回应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听从指令、回答问题、复述、反驳、评论等等。而这些方式都可以通过戏剧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教师在讲授完语言知识以后,可以先将讲授的内容准备不同的场景,然后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给出不同指令,看看他们是否能够根据指令行事。当教师设计好戏剧活动时,评价学生“听话”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学生“说话”的内容了。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说话”内容来判断他们是否“听话”以及是否理解。

戏剧之所以可以成为学习语言的有效工具,其原因是它能让静态的学习过程动起来,把学生带入动态的场景,让他们情不自禁地去观看别人的表演,去聆听别人的话语,在戏剧中产生的讨论、分析、说明、解释,都有助于学生吸收新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4.学生能够从戏剧表演中获得自信

口语中,“口齿清楚”需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它要求“说话”人运用适当的速度和音量,同时,也需要“说话”人组织逻辑思维来表达完整的意思。在口语学习时,如果教师出于达到“口语标准”的需要,强迫学生改变自己平时“说话”的方式,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但如果让他们在戏剧中通过角色扮演使用不同的口吻“说话”,则可能获得成功。角色扮演有助于学生练习口语,提高自信;因为角色扮演是在虚拟的戏剧空间的生活体验,学生不用担心剧中的行为会给他们的真实生活带来任何影响,他们可以在这个没有压力的世界中尽情释放自己。戏剧为他们提供了各种“说话”的机会和说各种话的理由,他们甚至可以带着面具出演剧中的角色;而教师在对某位同学的口语错误进行纠正时,也应该针对的是学生在戏剧中扮演的角色而非学生本人,维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哪些表达方式是正确的,哪些表达方式是错误的。

戏剧为学生提供重述、练习和讨论的环境,在口语学习中缺乏自信的学生通常能够在角色扮演中得到锻炼,当他们获得自信,便逐渐会在以后的各种口语练习中取得进步。

在戏剧里面,学生只有通过积极参与,大胆练习口语,相互合作,才能让表演获得成功。在一个设计完美的戏剧环境中,学生对交流的需求有助于克服他们由于语言知识欠缺导致的害怕心理,让他们最大限度地运用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时,戏剧是非常有效的工具。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戏剧来教授口语的过程可以通过不同的角色设计不同的语言模式,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的扮演的角色中探索和讨论语言,可以以教科书为蓝本设计语言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复述、分析以巩固所学语言。学生学习口语的自信心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态度和班上创建的学习氛围。一个充满鼓励、积极、有趣的口语学习环境比一个充满说教、约束、批评的课堂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教师把语言教授的方式场景化,并给予学生正面鼓励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在戏剧与口语学习相结合的课堂中,教师想要学生达到的标准是清楚和现实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循序渐进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英语教学安排中,口语教学应作为一个重要部分被纳入教师的教学计划。

参考文献

[1] Byron,K.1986.Drama in the English classroom.London:Methuen.

[2] Berk,L.E.1994.Why Children talk to themselves.Scientific American.

[3] Bearn,H.Dombey and T.Grainger(Eds.),Classroom interactions in literacy.Maiden head:Open University Press.

[4] Cameron,L.2001.Teaching languages to young learner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 Edwards,V.1995.Speaking and Listening in Multilingual Classrooms.Reading and Language Information Center:Reading University.

[6] Vygotsky,L.S.1978.Mind in Society.Cole et al. 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教育戏剧 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

教育戏剧作为一种兴起的新型的教育模式,现被广泛的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作为一门全世界通用的语言,我国义务教育提倡从孩子抓起,从小学开始进行英语教学。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语言,由于小学生好动、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答问环节更是问题重重,因此参与度较高的教育戏剧模式就适合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但是小学生比较贪玩,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用到教育戏剧,以及用好戏剧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育戏剧的发展及重要性

1.教育戏剧的发展。戏剧教育的基本理念源于法国思想家“卢梭”的两个教育观点,即“在实践中学习”和“在戏剧实践中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早在1930年,美国戏剧教育家温尼弗瑞德-瓦尔德就根据自己的实践编制出了一本关于创作性戏剧教学方法。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教育发展较为重视,许多教育戏剧方面的教育专家就在学校提倡戏剧教育方法,因此教育戏剧在欧美发展迅速。在九十年代末,有人将教育戏剧运用到一些企业的管理培训中,后来也有一些学校和培训机构将这一技术运用到心理培训方面。2005-2007年,陆续在中国进行推广,由此在我国开始流行、兴起。

2.教育戏剧的重要性。由于教育戏剧的教学方法较传统教学方法而言,教育戏剧是学生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主导展开的,方法较为独特,而且课堂灵活,对于小学英语教学来说,学生容易参与到其中,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更为深刻。而且教育戏剧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对小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情感表达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此过程中能锻炼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面临各种挑战,并独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育戏剧有助于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认知能力增加,在与人沟通的过程中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达到素质教育的结果。

二、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用。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差,但小学生好动,动手能力极强。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一些英语情景剧,或是制定一些小游戏,分小组模拟场景,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分配角色,自己思考并组织语言,将情景剧演好。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记忆深刻,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全方位综合发展。

2.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开展好教育戏剧。

(1)加强教育戏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游戏性。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最注重的就是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参与度提高了,学生才能更好、更牢固的掌握知识。于是,教师可以把一些教育知识点做成游戏,让学生自己动脑去完成游戏,比如,由于小学生的数字观念较强,老师可以将英语单词分成几块,用数字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库,来完成单词的拼写,让每个都成为课堂游戏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到知识,打好学习英语的基础。

(2)加强小学生的情感因素表达能力。小学生的情感都是很丰富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态度。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课后空余时间做一个小调查,调查每个小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积极表达,并了解他们对于学习的态度。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想一些课堂的活动,再根据学生的意见做一些改进,将活动在课堂上推出。通过教育戏剧这种教育模式会让学生获得尊重和鼓励,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满意和自豪,也可以让平时不怎么用到的词汇运用到实际中,加强记忆,让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3)加强教育戏剧工作者的综合能力。小学生的认知度是很单纯的,一般他们会无限的信任自己的老师,觉得老师是神圣的,老师说的就是对的。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工作者的思维必须很灵活,他们要必须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能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提出新的情景模拟,能根据自己学生的情况做一个因材施教。

总的来说,教育戏剧运用到小学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必要性的,这对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来说将会是一个较大的突破。这样学生不会像应试教育一样只学知识不知道如何运用,而且小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能力和掌握程度都会有一定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会让学生信心得到一定的提高,且对于我国教育来说也是一个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田甜.论戏剧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0).

[2]范惠.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网络财富,2010 (6):74-75.

篇10

教育戏剧(Drama in education)是一种以教育为目标,由指导者与参与者共同完成的即兴的、非表演性的、以过程为主的活动。〔1〕它是一种运用戏剧与剧场表演的技巧,以创作性戏剧、即兴演出、角色扮演、观察、模仿、游戏等方式进行的课堂教学方法。〔2〕通过教育戏剧策略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性已得到众多学者的认同。Bolton指出,教育戏剧以促进参与者想象力的培养、对自我的认识与表达、价值观的形成、情感与认知评价的改变、美学感觉的养成与生活经验的获得等为目标。〔3〕张金梅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戏剧游戏影响幼儿对文学作品理解能力的发展。〔4〕Bell认为,戏剧表演有帮助幼儿建构起关于内容、顺序和时间等要素的“完形”,从而建构文本的意义。〔5〕林玫君也认为,由于很多戏剧活动的主题源于故事、童谣等文学作品,幼儿亲身参与扮演角色后,会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和体会。〔6〕

为此,研究者们提出了种种戏剧教育活动的策略。Jonothan和Tony总结出四种主要的教育戏剧活动策略,即开展情境活动、叙事性活动、诗化活动和反思活动。〔7〕Ruth则提出了11种教育戏剧活动策略,即想象、模仿、肢体动作、身心放松、戏剧化游戏、哑剧、角色扮演、讲故事、即兴表演、偶戏与面具、将故事戏剧化等。〔8〕陈仁富通过行动研究得出,适合幼儿园的戏剧教学策略有教师入戏、专家外衣、坐针毡、定义空间、戏剧游戏、音效、墙上的角色、静像、论坛剧场、建构空间、口述默剧、角色扮演、仪式、即兴创作、思想轨迹等。〔9〕

本研究主要关注教育戏剧对幼儿文学想象能力发展的积极影响。幼儿文学想象包括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幼儿通过想象,可以在理解文学作品原有内容、结构和主题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结构片段、情节或结尾等。〔10〕发展幼儿的文学想象能力,就是让幼儿通过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学作品学习经验,在大脑中再现作品中的情节、人物、事件、情感、主题等,从而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获得美的感受。文学想象经验是幼儿语言发展的核心经验之一,所以,帮助幼儿获得文学想象经验是开展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福建福州市某公立幼儿园两个大班(每班35人)的幼儿为研究对象,以王尔德的作品《巨人的花园》为材料,在一个班(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组织开展活动,在另一个班(实验组)运用教育戏剧策略组织开展活动。

(二)问题设计

本研究根据已有关于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研究,〔11〕提出幼儿需学习掌握以下四种有关文学想象的核心经验:对文学作品中环境等背景要素的再造想象;对文学作品中情节和主题的再造想象;对文学作品情节或结局的创造想象;对作品主题、意境等的创造想象。

本研究在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对两组幼儿分别提出四个问题,即“巨人的花园里有什么”“为什么巨人不再让孩子们去花园里玩了”“巨人会设计什么样的围墙来挡住孩子们”“你喜欢巨人吗?你觉得巨人是个怎么样的人?如果你是巨人,你会怎么做”。对幼儿的回答进行评分,评分标准参照刘宝根在《幼儿文学想象核心经验的发展与教育支持策略》一文中拟订的评分标准。〔12〕

二、研究实施

对控制组所采用的传统教学方式包括讲述、提问、表演、创编、绘画等方法。对实验组在不同的活动阶段采取不同的教育戏剧策略。

(一)阶段一:故事地图策略

教师在为幼儿读到《巨人的花园》中“无所不能的巨人想把巨大无比的花园装扮成孩子们的乐园”时,对控制组幼儿直接讲述这一故事所描绘的环境,对实验组幼儿则采用了故事地图策略。

故事地图策略是指引导幼儿通过肢体动作、绘画、积木建构等做的方法展现故事的环境。这一策略的使用,旨在让幼儿通过做将作品环境立体化想象出来,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如,为了引导幼儿感受“巨人的花园里有世界上最好玩、最神奇的东西”,教师将幼儿分成一个个小组,以“巨人的花园里有什么”为主题,引导幼儿通过讨论、用肢体造型、绘画、多材料建构等方式再现自己心中的花园;教师在为幼儿读到“巨人用围墙挡住了孩子们”的语句时,则要求幼儿通过做呈现他们想象中的围墙,体验故事中孩子们的无奈与失望。

(二)阶段二:角色扮演和教师入戏策略

教师在为幼儿读到“巨人去旅行,需要有人帮忙照看花园”时,对控制组幼儿直接讲述这一故事情节,对实验组幼儿则采用了角色扮演和教师入戏策略。

这里的角色扮演与幼儿园表演游戏有共通之处,即都是通过角色扮演来展现作品情节的。但也有所不同,教育戏剧中的角色扮演强调幼儿对角色的理解,是经想象后的创造性再现与表达。教师入戏是指教师通过扮演某个角色参与到幼儿的戏剧活动中来,它是教育戏剧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策略。例如,在《巨人的花园》学习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较难理解“巨人拒绝了哪些礼物,为什么拒绝这些礼物,它是如何处理这些礼物的”等情节。于是,教师扮演了“巨人”的角色,以独角戏的形式呈现了这些情节。

(三)阶段三:专家的外衣策略

教师在为幼儿读到“巨人为了不让孩子们再进入花园,决定做些事”时,对控制组幼儿直接讲述故事情节,对实验组幼儿则采用了专家的外衣策略。

专家的外衣策略是指,让幼儿通过扮演不同专家的角色,探究并表达不同专家的看法。例如,请幼儿扮演动物专家,提供各种有关照料动物的信息或方法;或是请幼儿站在设计师角度,设计一堵作品中提及的可怕的围墙。这就要求幼儿站在设计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表达看法,并要求其在建构自己对作品情节理解的过程中既要严谨,同时也要充分展开想象。

(四)阶段四:坐针毡策略

幼儿通常会对文学作品中的某些冲突性情节难以理解,为此,研究者对实验组幼儿运用了坐针毡策略。

坐针毡策略是教育戏剧中常用的旨在引导幼儿探究作品人物内心世界的策略。具体的做法是,让某位角色扮演者(可以是幼儿也可以是教师)坐在椅子上,回答其他幼儿询问的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相关的问题。通过坐针毡策略,幼儿可以对角色的心理活动进行具象化思考。例如,当大家读到“巨人建了高高的围墙阻止孩子们进入花园”这一段时,幼儿都很讨厌巨人。此时,教师自己扮演巨人,并接受幼儿的质问,借机表达“害怕失去的不安与没有朋友的孤独”。这一策略有助于幼儿与角色发生深层次互动,通过调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理解、体会角色的处境与情感,从而理解作品。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一)实验组与控制组幼儿文学想象经验水平的整体差异显著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幼儿在四个问题上的得分情况进行的独立样本t检验表明,两组幼儿存在显著差异(t1=-3.195,p

(二)教育戏剧策略与幼儿文学想象能力的发展

1.教育戏剧策略有助于促进幼儿对文学作品环境等背景性要素的想象

例如,当教师为幼儿读到“无所不能的巨人想把巨大无比的花园装扮成孩子们的乐园”时,采用了故事地图策略,以引导实验组幼儿借助肢体造型、绘画、建构等方式,创造性且富有画面感地呈现作品中的背景。又如,当被问及“巨人的花园里有什么”时,控制组幼儿的回答主要有花草、沙袋、滑滑梯、过山车、超大的电瓶车、跳楼机、单杠、摩天大楼等,比较贴近生活实际。实验组幼儿的回答则不拘一格,他们想象中的花园有葫芦树、鬼屋洞、魔法树、独眼龙怪兽、棒棒糖屋、精灵树、天梯、生产馆等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加入了个人创造性想象的东西。他们还能具体、生动地描述自己的想象。这与张金梅的研究结果一致,她认为,将戏剧运用于早期阅读活动,可使幼儿对绘本人物、情节、主题的体验更立体,表达更生动,理解更深刻。〔13〕

C11:“这只怪兽可以打败世界上所有的人。它藏在鬼屋洞里,火车来的时候动两下,火车走的时候它就不动了。”

C1:“花园里有一棵神奇树,如果有危险,就会召唤出四个精灵,他们的武器是太阳、火、冰、还有土。”

C15:“花园边上还有一个探测器,坏人只要一触碰到它,就会被电死。如果你们想进来,先要问守护的人,‘能不能让我们进’。如果你偷偷溜进去,它会探测你的用意是好还是坏。”

2.教育戏剧策略有助于促进幼儿对作品情节和主题的初步想象

有研究认为,通过戏剧表演,幼儿可以将文学作品中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从而形成对文本信息的深层加工。〔14〕本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研究者通过角色扮演与教师入戏策略,引导幼儿开展“保护花园”的活动。幼儿开展了清扫、守卫、整理花园等活动。当被问及“巨人很喜欢孩子们,但旅行回来后为什么突然不再让孩子们去花园玩耍了”时,实验组幼儿能够意识到,问题可能出在巨人身上,不是孩子们的问题,这与作品要表达的主题是相吻合的。相反,控制组的所有幼儿都将原因归于孩子们没有保护好花园。可见,教育戏剧策略的运用有助于幼儿与角色产生共情,也即能够站在角色立场去思考问题,即便是作品中没有明确表达出的意思,他们也能够调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并通过想象去做出恰当的判断。

3.教育戏剧策略有助于促进幼儿通过想象创造出新的情节或结尾

创编作品新的情节是幼儿对已有文学经验进行创造性想象的方式。在组织开展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时,教师不但可要求幼儿创编出完整、合理、有逻辑的作品片段,而且可要求幼儿所创编的情节富有文学性、创意性与画面感。〔15〕本实验表明,通过专家的外衣策略,实验组幼儿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能对原有情节进行合理的创编,并且具有一定的文学性。

例如,在被问及“巨人会设计什么样的围墙来挡住孩子们”时,控制组幼儿的答案基本是原作品的延伸或生活经验的再现,创造想象的成分不多。实验组幼儿想象的画面则非常丰富,除了能讲出围墙上有什么,还能根据所想象出的事物的特性,编构出它是怎么阻挡孩子们进入花园的。幼儿在表达时使用了较多的形容词、动词以及因果复句,使得创编的情节更具新意与画面感。

C1:“围墙上有爆炸邮箱,爆炸出来的是一些鬼怪,小朋友往里走一步,怪兽也会跟着走一步。”

C11:“围墙上有花,很鲜艳,如果小朋友用手碰,就会被花咬一口。”

C31:“围墙上有很多很多怪兽,这是小鱼怪兽,小朋友一摸到它,就会变成石头。”

C32:“围墙上有个时空隧道,里面有三个怪兽,他们有不一样的绝招。一个是会把人弹飞;一个是会飞,会翻跟斗;还有一个手很多,会把小朋友变成木头人。”

4.教育戏剧策略有助于促进幼儿对作品情节、主题、意境等的创造性想象

幼儿对文学作品有了较全面的感知后,才能表达自己对角色的喜爱与否及原因,初步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想要传递的思想,并能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谈论自己的态度或自己可能采取的行动。〔16〕本研究曾采用坐针毡策略,引导实验组幼儿通过询问“巨人”的想法设身处地地想象角色所处的环境,从而辩证地、全面地评价角色。实验表明,实验组幼儿对巨人做法的理解人数远多于控制组。可见,坐针毡策略对于帮助幼儿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思想,以及谈论自己的态度或做法是有促进作用的。

四、教育建议

基于研究结果,研究者尝试提出如下教育建议,以促使教育戏剧发挥促进幼儿文学想象能力发展的作用。

首先,鉴于文学作品的背景信息会影响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可运用教育戏剧中的故事地图策略帮助幼儿加深对文学作品背景的理解。

其次,为帮助幼儿完整理解作品内容,可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入戏等策略,帮助幼儿深化对作品情节与主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