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办公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1 04:56: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联合办公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我科室全体成员认真贯彻执行兵团、师和团党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扎实工作,勤奋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团党委及上级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
一、xx年年团场各项指标制定、完成及与上级下达任务对比情况:
二、具体工作及完成任务情况
1.根据团党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团第七轮承包实施办法规定,下达了xx年年度“四个计划”( 财务指标、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生产指导性计划、各单位上缴养老金、医保统筹金计划)通知,制定了基层各单位承包指标,对各单位应当完成的任务细化,有利于年底督促检查各单位完成各项指标。
2.参与制定团内管理费用的实施细则办法,特别是对xx年下发的团发〔xx〕25号文件——第七轮承包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团场经营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
3.关于文具厂土地资产的盘活工作顺利开展,豫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投资7000余万元,建成了集住宅超市为一体的综合大厦。
4.积极参与兵团十二师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合作区外业调查工作,编写了《兵团十二师与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合作区外业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为十二师分区104团片区的规划和前期工作提供了详实的基础数据,为开发区的建设入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项目编写工作成绩显著:今年,我科室共完成西郊城区供水设施建设、西郊城区排污管网建设与改造、中学教学楼建设、104团绵羊良种繁育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写工作。目前,十二师殡仪馆设施建设已实施完毕;西郊城区排污管网建设与改造项目、人畜饮水项目、住院楼改造扩建项目的可研已获批,正着手编写初步设计文本。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已获批复,明年就有望实施。
6.农业连队连部的规划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今年,我科室协同工交建商科共同完成了青年连、四连、九连、五连、育肥羊场等5各单位的连部规划的编写工作,七连、八连居民定居点,八连文化活动室的规划选址已经完毕,有利于指导团场连队建设按照国家、兵团的规划发展要求进行。
7.项目监督督促工作力度较大:目前,团场农电网改造项目、社区综合活动中心、企业联合办公楼、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农贸市场项目、养禽场农贸市场、业余党校续建项目、连队(一连、七连、牧一场、牧二场、牧三场)综合活动室及卫生室的规划和建设、门球场建设、养禽场自来水改造项目、小学水冲式厕所建设、生态厕所建设、九连危旧住房改造平房等建设,在我科室得大力督导下,这些项目已顺利完成。大大的促进了团场基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团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
8.牧三场药浴池建设、连队道路建设、危房改造的规划改造工作做的有声有色。
9.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遵照师党委一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和师发[xx年]7号文件通知精神,结合我团党委九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具体发展目标,在我团农牧业单位开展“巩固提高,创优增效”的竞赛活动,并做了具体安排,竞赛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明确化,安排了领导小组的具体成员并明确各自的分工,确定竞赛参考指标和奖励条件及奖励办法标准。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有力地激发了团场农牧员工的积极性,巩固和提高了“五个80%”,其他相关指标也得以完成,南区土地整理项目也正在实施,使我团农牧业发展呈现出新面貌。
10.摸底制订、督促检查年度生产计划,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财务计划,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书面呈报团领导。
11.我科室在团党委的精心规划安排下, xx年年退牧还草项目得到了认真实施。有利于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扩大绿化面积,调高调优产业结构,逐步改良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篇2
一、预案编制的原则和目的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对社会的危害。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镇人民政府统一指挥,协调全镇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处理工作,各村和镇直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各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要按照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机制。
(三)预防为主,平战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安全生产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本镇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1)建设、建筑施工领域发生的各类事故灾难
(2)道路交通运输事故灾难
(3)火灾事故灾难
(4)烟火爆竹物品和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
(5)农业、林业和水利设施事故灾难
(6)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造成的事故灾难
(7)集镇市政公用运营的各类事故灾难
(8)其他可能造成重大伤亡或巨大财产损失的事故。
四、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镇人民政府是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由镇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同志担任,副指挥由分管安全的副镇长同志担任,镇应急管理所、交管站、文化站、民政办、财政所、派出所、交警支队、卫生院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现场指挥工作组、抢险救援组、通信信息组、医疗卫生组、治安交通组、资金物资保障组、善后处理组。
1、现场指挥工作组
总指挥:
成员:
职责:确定总体决策和救援行动方案,现场调集指挥各方面抢险救灾力量,及时向上级领导和部门续报情况。
2、抢险救援工作组
组长:
成员:镇应急救援队及涉及事故村救援小分队
职责:及时掌握事故灾害的变化情况,提出相应措施;受理指挥员的指示;根据事故变化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统筹调度与救灾有关的各方面人力、物力;遇有特殊情况及时请示有关上级部门,协调平衡企业外部的有关问题。
3、通信信息工作组
组长:
成员: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人员、镇文化站工作人员
职责: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组织联系救援队员,必要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故现场情况,联系其他组织或部门参与救援工作。管理和协调信息和报道工作,及时、准确报道事故信息,坚持正面宣传,引导媒体及公众舆论,适时解答有关质询。
4、医疗卫生工作组
组长:
成员:卫生院急救中心人员
职责:负责现场伤员的运送、救治工作。
5、治安交通工作组
组长:
成员:派出所民警、交警队民警、事故地村委会主要干部
职责:负责控制进入事故现场救援人员数量,维护事故现场和事故单位秩序,保证执行任务的车辆畅通,保证救援工作正常进行;依法采取有效措施,内控企业相关人员,防止有关责任人员逃逸或者转移、隐匿财产。
6、资金物质保障工作组
组长:
成员:镇民政办、镇财政所、事故单位负责人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所需设备、材料的供应;负责事故应急处置过程中交通等后勤保障工作。
7、善后处理工作组
组长:
成员:镇民政办、镇司法所、事故单位
职责:负责处理伤亡人员及家属的安抚、疏导、稳定工作:指导伤亡人员及家属的赔付工作:指导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恢复工作。
五、分级响应程序
发生事故后,按照事故等级,及时上报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
(1)一般事故响应:由事故发生单位、事故所在村委会、事故单位主管部门组成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部,镇政府其他相关镇直部门配合。原则上不启动本预案,根据事故发展态势,逐级启动事故发生单位、单位主管部门、镇政府预案及相关部门的预案。
(2)较大事故响应:配合县政府、安全监管各部门、事故单位主管部门、事故发生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组成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和相关部门预案并直接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政府相关部门配合,同时立即向县政府、县应急管理办公室报告事故情况,并继续协助上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进行救援工作。
(3)重大事故响应:启动本预案及相关部门预案进行应急救援,及时向县政府和县应急管理局报告事故的事态发展和救援情况,并保护现场,配合上级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
(4)特别重大事故响应:立即报告县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救援指挥部,同时启动本预案及相关部门预案,进行现场救援。
六、救援行动
(1)现场指挥部总指挥负责组织召开各成员单位和救援队伍负责人及专业人员联席会议,通报事故初步情况,在专业人员协助下制定应急救援实施方案,组织、指挥救援行动;
(2)现场指挥部根据事故类别和现场救援需要,调集救援设备和器材,指派救援队伍深入事故区域,探明情况,抢救伤员,运送遇难者遗体到指定位置存放。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涉及的工程设施进行维护和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3)卫生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设立现场急救站,开展现场医疗急救,对伤员简单处置后,送指定医院治疗,并随时向指挥部报告人员伤亡情况和采取的救治措施等情况;
(4)公安派出所、交通部门在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迅速划定警戒区,及时通知事故区域内的人员及时撤离,禁止与救灾无关的人员进入警戒区;
(5)应急指挥部通知有关部门和行业做好运输、通信、物资、供电等支援工作。
七、救援力量组成
事故单位应建立由专职的或者兼职人员组成的救援组织。不具备单独建立专业救援组织的企业,除应建立兼职的救援组织外,还应与临近的专业救援组织签订救援协议,或者与临近的企业联合建立专业救援组织。
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由镇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按事故实际情况,调度全镇范围内救援力量,必要时由镇救援指挥部请求上级政府给予帮助。
八、紧急处置
针对安全生产事故的特点,在抢险救援过程中,应急救援指挥部要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事故发生后,发生事故的企业在第一时间是处理事故的主体,要充分利用所属企业及邻近社会救援力量尽快实施抢救,遏制事故扩大;
(2)停止事故地点一切作业,迅速组织事故地点及邻近职工撤离危险区域;
(3)迅速成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制定事故的抢险救灾方案并组织实施;
(4)立即搜救被困和失踪人员,调集相关的医疗人员、医疗设备现场救治伤员,适时进行转移治疗;
(5)加强对事故抢救现场的物理、化学监测,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6)现场救援人员必须做好人身安全防护,避免抢救过程中发生二次伤亡;
(7)应急救援结束后,各有关单位、救援队伍在撤离事故现场前,要认真做好现场清理,切实消除事故隐患,经现场指挥部同意后,方可撤离事故现场。
九、事故调查、处理、检测与后果评估
协同有关部门适时成立事故调查处理小组,按照规程开展事故原因调查分析、现场检测、事故损失评估等工作。
事故调查结束后,事故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做出应急行动书面总结报告,要收集和整理所有的应急记录、方案、文件、报告等资料,总结和评价应急预案实施情况、应急救援保障情况等。
十、后期处置
1、善后处置
镇人民政府及民政、财政等镇直有关部门负责协助企业认真做好善后处置工作(必要时报县级相关部门协助处理),包括人员安置、补偿,征用物资补偿,救援费用的支付,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清理与处理等事项。尽快消除事故后果和影响,安抚受害和受影响人员,保证社会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救援队伍应认真核对参加抢险救灾人员,清点救援装备、器材;整理抢险救灾记录、图纸,写出救灾报告;核算救灾发生的费用。
事故发生地、事故发生单位应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强化安全管理,深化安全专项整治,制定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的措施。
企业应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并根据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企业自身的应急预案;在恢复生产过程中应制定安全措施,防止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篇3
一、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得力,学习实践活动推进有序。一是组织机构健全。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局成立了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付瑞成为组长,副局长向琼为副组长,其他局领导及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学习实践活动日常工作。与此同时,局属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由各支部书记亲身挂帅,全面负责抓好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二是工作制度完善。根据要求,印发了局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各阶段工作要点,明确了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同一领导、分管领导谋划推动、办公室协调推进、各单位具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并建立了情况交流、工作例会、信息报送、资料回档等日常工作制度。三是督促检查严格。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局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已组织召开工作例会10次,对各单位开展指导检查4次,确保各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规定动作都能做到位、自选动作都能创特色。
(二)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学习实践活动方向明确。一是科学设定实践载体。牢牢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以“服务企业、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构建*”为实践载体,努力打造人民满足服务型机关,切实提升机关服务品质。二是坚持突出活动重点。把局机关中层以上党员干部和局属单位班子成员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示范作用。活动过程中,局党组班子成员和局属各单位班子成员带头撰写或牵头完成调研报告10篇,开展宣讲和上专题党课10余次。在领导干部的带动下,局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共撰写学习心得140多篇、读书笔记120余万字。三是始终捉住关键题目。围绕影响和制约劳动保障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题目,集中精力重点解决服务理念、服务效能、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题目,着力破解困难、创新体制机制,努力推进劳动保障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注重引导、强化宣传,学习实践活动氛围浓厚。一是及时进行动员部署。自全县召开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以后,我局及时召开局党组会议,对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专题研究部署。3月30日,召开了县劳动保障系统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对全局学习实践活动工作进行了整体安排和部置。会后,局属各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也相应制定了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工作方案,并及时召开各单位动员大会,从而确保了全局系统学习实践活动思想发动及时、全面、深进。二是全方位加强宣传。我局已累计制作了局学习实践活动宣传标语、站牌10条(块),编发学习实践活动宣传稿件140多篇,其中被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采用17篇,被*日报、*商报采用54篇,在*电视台6次报道了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的经验做法。此外,在《中国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杂志上刊登5篇,有48篇宣传稿件被市级以上各级信息网站采用。
(四)紧贴实际、大胆创新,学习实践活动特色鲜明。对劳动保障部分来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大特色就是提升机关服务品质,为企业、基层、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为此,我们从五个方面进手:一是细化工作安排,推进活动开展。按照县学习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的同一安排和部署,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对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进行细化分解,并对每周的活动提出了具体的时间、内容和活动要求,以指导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为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出成果、见实效,局党组对关注民生的服务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劳动保障政策、指导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工作、行政审批流程再造等4个具体题目逐一建立了整改落实台帐。每个台帐均明确了整改题目、整改责任领导、整改责任人、整改完成时限、具体整改措施和整改目标。二是承诺办好“八件实事”。即结合本县实际出台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加大农民工培训转移和就业力度、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企业排忧解难、进一步解决好城镇居民医保惠民题目、转变服务方式和工作作风、加大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力度、加强劳动仲裁调解和执法维权工作、积极对上争取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并将落实八件实事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八件实事”现已全部落实到位。三是建立重点规模企业联系制度。对26家重点规模企业,建立了劳动保障联系制度,明确联系工作职责。联系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局班子成员及股室负责人、局所属单位班子成员等,每人联系1个规模企业,并将联系企业工作与机关效能建设挂钩,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工作内容。切实为促进企业发展搞好服务。帮助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企业与员工构建*稳定劳动关系搭建良好的服务平台。四是开展行政审批服务流程再造。以“公正、便民、廉洁、高效”为基本要求,加强服务窗口建设,规范工作行为和服务标准,简化办事手续,优化办事流程,审批前移,服务下移,实行公然办公,交叉办公,联合办公,对局所有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服务流程再造。共清理23个行政审批事项,凡属县级审批的事项,办理时间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范围内一律缩短60%以上,窗口直接办结率达到了90%以上。五是创新案件调处手段。在调解仲裁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的理念,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三为主”方针,建立健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和劳资矛盾部分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开展劳资矛盾排除活动,使劳资矛盾萌发在基层、处理在基层、消化在基层,对发现企业在劳资治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题目,我们及时以建议书形式向企业作出提醒,尽可能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影响,努力为企业运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五)精心设计、确保实效,学习实践活动载体丰富。一是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调研活动。利用一周的时间全面深进地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由局班子成员和局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带队,局机关和所属单位党员干部参加,共分9个调研组,深进到5个村、16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外地开展专题调研活动。采取走访、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每个调研组调查走访10个农户或10名员工,深进实际了解老百姓、农民工、企业员工和服务对象对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把握广大人民群众对劳动保障工作的需求和愿看,并形成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二是多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采取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设立征求意见箱、深进基层等形式,广泛征求“两代表一委员”、企业负责人、县委督察专员、部分行风监视员、退休老干部和个体工商户、以及服务对象对全县劳动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征求群众对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科学发展观满足度的测评中,群众满足度达到了100%。三是竭尽全力支持服务企业解困。劳动保障部分力排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企业抱团取热,共克时艰,积极研究对策,采取稳岗、扶智、减负、问效、协作、便民等一系列扶持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全面落实社保费降低费率政策,及新一轮促进就业、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等一系列政策,为企业减负近600万元,帮组企业度过难关。四是开展“十佳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广泛宣传全县城乡劳动者在转变就业观念、开拓就业之路、大胆创业过程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全面展示城乡劳动者奋发向上、发奋图强、锐意进取的时代风采,引导全县求职者树立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就业观,引导和激励更多的劳动者走上创业之路,进一步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努力在全县形成支持、关心失业职员及再就业工作的浓厚氛围。五是开展“发展环境改造年”活动。结合部分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采取“五查五改一清理”的工作措施,确保“发展环境改造年”活动取得实效。即查工作流程,改进办事环节;查行政审批,改进治理机制;查执法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查节约意识,改进行管措施;查作风建设,改进部分形象。清理审批项目,力求不漏不错。
二、主要成效
通过开展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局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熟悉水平明显进步,影响制约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涉及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突出题目得到有效解决,推动了劳动保障各项工作的深进开展。
(一)思想共叫形成到位,理论水平得到进步。我局党员干部普遍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理解和熟悉,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同程度转变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对事关劳动保障工作发展全局的重大题目形成了基本共叫。大家体会到,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劳动保障工作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劳动保障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打造人民满足服务型机关,让科学发展观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中扎下根来,使之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指导思想、思维方式、从政准则和行为规范。具体要做到:按照第一要义是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工作
理念;按照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要求,把宗旨意识、民本意识贯串于劳动保障工作全过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超前谋划劳动保障事业,着力避免片面发展、盲目发展、只顾眼前发展等倾向;按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要求,正确熟悉和妥善处理劳动保障工作中的各种复杂关系;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树立劳动保障部分良好社会形象。
(二)突出题目基本找准,整改落实已见成效。我局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题*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认真查找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突出题目,累计征求到各类意见建议18条次。经整理研究,共梳理出四个方面题目,并深刻剖析了这些题目产生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落实了具体限期整改落实事项。尤其针对其中一些基层和群众反映强烈、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能够解决的突出题目,我局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取得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成效。如为有效应对严重的就业形势,及时推动出台了新一轮促进就业、使用失业保险基金帮扶困难企业稳定就业岗位、降低社保费率为企业减负、小额担保贷款推动创业等一系列政策;为进步城镇居民医保待遇,在不增加参保职员缴费支出的条件下,对城镇职工医保政策及时进行了调整,即进步报销比例,建立大额统筹和门诊个人账户制度等。
(三)发展思路切实清楚,体制机制得到完善。由局领导牵头,各有关业务股室、局属单位负责人参与,采取深进实际调研、召开座谈会、赴外地学习考察等形式,确保调研工作真正取得实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我县劳务输出情况的调查报告》、《解决企业用工瓶颈题目的对策及建议》、《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思路》、《对我县农村人口养老保障题目的几点思考》、《创新思路、妥善解决特殊人群老有所养题目》等一批调研成果,并分别被县践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集《探索与思考》、县推动科学发展征文集《建言与献策》、县践行科学发展观典型案例集《实践与启示》收录。同时,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认真撰写了《县劳动保障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制定了《县劳动保障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整改落实方案》,明确了我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思路、主要举措、工作事项、时限要求等整改内容。依据这些成果,推动出台了《关于印发全县“十佳创业之星”评选活动方案的通知》,研究拟订了《*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暂行办法》、《*县举报冒领骗领养老保险待遇奖励暂行办法》,参与拟订了《关于扶持创业扩大就业有关题目的通知》,出台了《*县“农民工帮扶行动”实施方案》、《局党组成员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职责》、《关于建立重点规模企业联系制度的通知》、制定和完善了《机关治理制度》等,从而使得劳动保障体制机制进一步得到完善。此外,进一步完善了接待、督查考核、财务治理、学习培训等制度,促进了机关内部治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
(四)工作效率显着增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迅速。在学习实践活动的强力推动下,县劳动保障局坚持以服务民生保障为主线,以改善民生结构为重点,以进步民生质量为目标,大力发展劳动保障事业。今年以来,按时完成或超进度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劳动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做到了学习实践活动与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1.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显着。1至8月,全县完成城镇新增就业职员3350人,占计划3800人的88%;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8110人,占计划8000人的101%;城镇下岗失业再就业职员1230人,占计划1500人的8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73人346万元,实现新增创业210人,带动840多人就业,创业带动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开展“*县十佳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对评选推荐出的20名创业之星候选人在县电视台展播,并通过*在线、*政府门户网、移动、联通和电信等平台进行全民投票。共组织各类招聘活动10场次,400家用人单位进进人力资源市场或委托招聘,提供岗位15000多个,促使8100多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其中有2320名返乡农民工实现了县内再就业。支持9家企业解困资金达110多万元。为926人发放失业保险待遇182万元。组织在岗培训11期,培训企业在岗职工2055人。
2.社会保险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有新突破。全县社会保险扩面9468人次,占年计划6200人次的153%,比上年同期8475人次增长11.7%。其中:养老保险5610人,占计划800人的701%,比上年同期1839人增长2.05倍。社会保险参保率达96%。全县累计征收社会保险费20500万元,占年计划10770万元的190%,比上年同期6341万元增长323%。社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23808万元。二是妥善解决特殊人群老有所养题目。做好特殊群体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工作,组成工作专班深进全县各个乡镇,对离任村干部、清退民办教师和机关事业单位临时工、离岗的地方聘用干部和乡镇企业职员、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职员等六类群体调查摸底、申报登记、审核审批参保,办理参保手续。近5000人特殊群体参保,征缴进库养老保险费8000余万元。城镇居民医保惠民政策进一步落实。三是出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门诊费治理暂行办法》和《城镇居民大额医疗保险治理办法》,进步了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层次。四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积极开展调研、学习和鉴戒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实际,拟定了《*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暂行办法》,并于8月25日经县政府办公会议讨论议定,现已开始实施试点工作。
3.社会化治理服务水平不断进步。一是社会化治理服务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我局以滨湖社区为试点,以退管场地建设服务品牌为抓手,重点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内容全面开展退管服务工作,深进研究企业退休职员纳进社区治理后工作开展的瓶颈题目,努力做好市级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在社区退管活动中心,建有图书室、会议室、娱乐室、健身房、退管服务工作办公室等各类活动场所,各项治理制度逐步规范,有看年底达到市级示范社区的目标,将为*社会化治理服务工作探索出自己的路子。二是“双百”发放成果得到继续巩固。1至8月共为企业、机关事业离退休职员发放基本养老金6969万元,均通过银行实现了社会化发放,按时足额和社会化发放率均保持百分之百。三是调待政策全面落实。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为切实做好2009年企业退休职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广泛宣传调待政策,落实发放资金。全县共有4253名退休职员和16名退职职员,全部按规定调整了基本养老金待遇,其中,退休、退职职员月增加养老金总额50.36万元,人均月增加117.97元。人均月基本退休费将达到966.81元。
4.劳动关系保持*稳定。一是做好劳动争议调处工作。坚持以调解为主、调解裁决相结合,服务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构建*劳动关系。1至8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5件,处理结案30件,其中调解结案16件、裁定结案4件、裁决结案10件,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60多万元;指导企业新签劳动合同10121份,续签劳动合同180份并予以鉴证,纠正不规范合同500份,帮助企业建立劳动合同治理台帐40份,劳动合同签订率98%。二是抓大案要案查处,积极化解群体矛盾,维护社会稳定。1至8月受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0件,追讨被拖欠的农民工工资105.6万元,投诉举报结案率达100%。
5.职业技能培训得到加强。充分发挥县就业培训中心实训基地的作用,采取校企联合的形式,坚持以实用性为主,多形式地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进步职业素养。为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县部分企业的影响,我局及时采取相关措施,重点深进陷进停产半停产困境的企业,与企业联合开展在岗职工技能培训,提升职工素质,帮助企业稳定职工队伍。已完成职业技能培训8200人,占计划10000人的82%,其中培训企业在岗职工2055人。组织职业技能鉴定3254人,合格发证3246人,占计划2500人的130%。培养新技师114人,占计划150人的76%。
三、主要体会
我局学习实践活动之所以能够取得较明显的成效,得益于县委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得益于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办公室和指导检查组的精心指导,得益于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局系统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必须坚持领导带头示范。领导干部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领导干部的学习实践活动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开展的成效和水平。我局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局领导班子成员坚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努力做到了“七个先行”,即深进学习先行、深进调研先行、指导基层先行、关注民生先行、完善体制先行、提升品质先行、整改落实先行。同时,局班子成员还主动深进局属各联系单位,积极做好指导督查工作,确保局属各联系单位各阶段、各个环节的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创特色,有力推动了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进开展。
(二)学习培训是基础,必须坚持正面教育贯串始终。局党组坚持把深化学习、进步熟悉贯串于整个活动的始终,把不断夯实科学发展理论基础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主线。在学习实践活动当中,始终不断深化学习内容,在创新学习载体、进步学习成效上下功夫,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和心得体会交流,不断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加深党员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把握,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进开展;始终坚持自我教育、自我进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按照
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实事求是查找存在的题目,深刻分析产生题目的原因,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题目既严格要求,又不搞人人过关,有效保护了党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注重实效是根本,必须坚持突出实践特色。深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目的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劳动保障工作纵深发展。劳动保障工作是构筑*社会的“安全网”与“减震阀”,每一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亲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始终把维护和发展广大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作为劳动保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真心实意地为劳动者与企业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多做一些促发展、保稳定的事,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一些热人心、得人心的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扎实做好就业稳岗、社保减负、*维权等工作相结合,与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就业和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相结合,与解决群众关心的热门难点题目相结合,把实践特色贯串活动全过程。
(四)群众参与是条件,必须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贯彻群众路线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则。学习实践活动效果好不好,是否真正实现了预期目标,终极要靠群众来测评。因此,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扬*,吸收企业、服务对象和群众职工参与,主动求智于民、问计于民,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真诚接受群众监视,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题目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题目,把群众满足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只有这样,学习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成为群众关心、支持的民心工程。
四、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主要措施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与上级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看相比,我局学习学习实践活动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题目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创新体制机制的力度仍需要进一步加大;个别同道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进步等。对于这些题目,需要我们引起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重点要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一)继续抓好整改落实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在全面整改落实的基础上,坚持把近期整改与中长期整改结合起来,对具备整改条件的,立即整改;对经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限期整改;对难度较大或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集中气力攻坚克难,努力争取逐个突破;对暂不具备条件的,进一步完善相关措施,争取分步解决;对已经解决的题目,做好巩固工作,防止出现反复。坚持尽力而行,量力而为,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抓整改、办实事、解困难、促发展,努力使整改落实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局党组将适时开展一次“回头看”,加强对整改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确保整改落实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二)探索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不少解决当前困难、促进长效发展的工作机制。这是此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成果,也是今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一方面,在今后执行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这些体制机制不断加以修订完善,真正使其成为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助推器;另一方面,要善于立足新情况、新思路、解决新题目,努力使我们的思想观念跟上时代步伐、适应事业发展新需要、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不断探索建立推动劳动保障事业科学发展的新机制。
篇4
1. 对软件知识产权的严格保护,营造一种谁投资谁受益的良好商业和法治氛围;
2. 服务到位的融资机构,促进软件成果转化快;
3. 高素质的软件专业人才,配合制定灵活的技术移民政策;
4. 具有第一流的大学教育,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5. 发达的通信设施;
6. 长期磨炼的企业家精神;
7. 巨大的市场需求。
一、美国软件业概况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软件生产国,拥有规模各异的软件公司8万多个,其软件业的年增长率为18%。世界500强软件公司前10位中的8个公司总部都设在美国。美国的软件产业主要以3个部分组成:1.以商业销售或租赁为目的,设计和生产软件产品的公司;2.开发因特网和电子商务技术,提供网上信息和服务的公司;3.专为计算机提供软件服务的公司。美国软件产品主要分为系统基础设施软件(占23%)、应用软件(占51%)、软件开发工具(占26%)三大类:
1、系统基础设施软件,包括操作系统等软件,1999年的增长率达到12%,共计460亿美元。预计到2003年,每年平均增长率将达到15%,销售额将达到800亿美元。主要是IBM、微软、Computer Associates 和惠普4家公司,占据了这个市场的主要份额(高达48%)。
2、应用软件,包括公司和个人用途的软件,1999年的增长率达到14.7%,共计620亿美元。预计到2003年,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1%,销售额将达到1255亿美元。
Unix和32比特的视窗平台占据了该市场的主要份额,分别达到207亿和239亿美元。对视窗应用软件的需求仍呈上涨趋势,预计到2003年,其软件销售额将会突破600亿美元。而Unix系统也将达到350亿美元。
3、软件开发工具促进了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开发以及软件程序的应用。从1998年到2003年,它的年平均增长率将保持在14%的水平;1999年的年销售额为354亿美元。另据美国商务部今年的一份报告,在过去的5年里,软件产业平均增长速度是美国GDP增长速度的3倍,软件从业人员工资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在过去4年里,其平均就业增长率为13%,IT领域有1/3劳动力受雇于软件行业,全美软件人员人均年薪68,900美元,且年增长率保持在8%。
蓬勃发展的软件产业需要大批技术人才,而美国软件人才供不应求。为此,许多软件公司在海外建立分公司,吸纳当地高级软件专家。他们利用印度、爱尔兰、以色列等国软件人才英语好,技术强,劳务成本低等条件,广揽人才,扩大公司业务,取得了丰厚的利润。为了进一步吸引软件人才,美国国会于1998年立法,临时放开了H-1B签证的上限,即在2000年财政年度,发放115,000个H-1B签证,而到2001财年,发放107,500个,2002财年,恢复到原来的限额即每年签发65,000个签证。
软件产业创新节奏快已成为该领域一大突出特点。在这个竞争极为激烈的领域,要取得成功必须具备在极短的周期内不断推出新一代产品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离不开源源不断的研发投入的支持。美国研发投入最多的10家公司中的5家是IT和软件公司。
1998年,美国软件工业在研发方面的投入是41亿美元,在工业领域中排行第8。但若以研究资金投入密度和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来说,软件产业排行第3。软件产业平均研发投入是11%,其它产业平均研发投入是7%。
除了少数几个国际大型软件公司之外,美国软件公司占据了世界(包括美国国内)2/3以上的软件市场。软件产品在美国的出口份额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美国软件生产公司在1997年的贸易顺差达130亿美元。由于世界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都在增加软件方面的预算,美国软件公司计划扩大国际销售量。
一般来说,美国政府并没有为本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提供特殊的倾斜政策。而软件产品生存、发展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R&D投入。为保持R&D投入,美国软件企业从美国政府那里争取到了"永久性研发税优惠"。美国国内税收法第41部分中规定的"研究与试验税优惠"为美国公司在税收年实际的研究支出提供了20%的税收减免。
二、日本软件业概况
日本官方一直把软件业作为信息服务的一部分进行分类。日本是全球第二大软件生产国和消费国,其1998年的软件产值约570亿美元,占其全国信息服务业年产值(916亿美元)的62%左右。该国有软件企业约3700个,从业人员33万人。同年,日本软件出口额仅0.82亿美元,而进口则为55.62亿美元,其中进口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和特种软件分别为31.35亿美元、18.57亿美元和5.69亿美元。此外,日本的软件进口主要来自美国,其次为欧洲,各为50.84亿美元和2.74亿美元。据分析,形成这种出口额远小于进口额局面的原因是:日本使用非英语语言,通用软件出口受到极大限制;信息产业结构中重视硬件生产,相当数额的软件依赖于进口;日本企业大规模生产领域使用的诸如自控等特种软件,大多数企业都自己开发,而且为了生产技术的保密,不愿对外出售等。
迄今,日本政府尚无专门制定发展软件业的政策、计划或措施。今年3月,由日本著名大学、大企业以及政府有关部门和民间学术机构联合组成的"信息通信产业技术战略讨论委员会"出台了题为“信息通信产业技术战略”研究报告,其中就软件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
1.研究开发高效率、高稳定软件技术
随着数字革命的兴起,信息通信系统和网络将支撑经济社会的多个部分,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保密性至为重要。为此,需开发在不可预见的恶劣环境下也能够使系统或网络稳定工作的软件,如软件本身能自动生成免疫功能、在访问数量突然集中的恶劣使用环境下也能稳定地工作,部分故障不波及全体,从而不导致全系统瘫痪等。
系统的使用者需要适应不同用途且具有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软件,因此应有高效评价软件的稳定性、可靠性方法、软件修补方法以及评价软件开发技术的方法等。
2.操作系统技术
目前的操作系统绝大部分仅驱动计算机的应用软件,不能驱动网络机器,今后必须开发能适用网络时代的通用操作系统。随着网络化的发展,多个计算机和家用电器、移动通信机相互联结形成
3.信息检索技术
个人或团体向网络发送的信息,无论数量和质量都向多样化、分散化发展,因此需要高效信息访问技术及超越现有检索方式的按照信息内容检索和适应通信环境的检索技术。不具备专业知识的老年人或儿童也能够高效率地获得信息而且可防止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不向网络扩散,但又能自动收集、整理信息的技术。每个用户的联网环境不同,应建立考虑用户联网环境的信息检索技术,为此需进行包括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内的高级软件的研发。
4.信息存储技术
建设通过网络传输包括动画、声音在内的任何信息的电子书店、电子图书馆,信息存储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今后,信息除了新闻、书本之外还将有利用信息通信技术的新型服务、新的教育方法和教材等对网络利用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开发支持这些技术的软件,可在全世界随处利用已存储信息的技术、流通信息的通用站台。
5、 其他软件技术
大容量数据压缩技术、XML技术、版权管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语言理解技术、大量数据计算技术等都需要相应的软件支持。
三、英国软件业概况
英国软件业产值规模世界第三,1999年产值为377.46亿美元,约占GDP的1.2%,当年软件出口约16.2亿美元,软件企业65000个,就业人员35万人。
表1 英国软件业 1997----1999年概览
年 度 产值(亿美元) 企业数(个) 软件人员(人)
1997 259.2 54,218 240,000
1998 341.6* 57,000 290,000
1999 377.46* 65,000 350,000
注:*为预计值
英国软件业的基础研究工作主要在大学和政府研究所进行。英国现有综合性大学约150所,其中设有计算机工程或信息工程系统的大学有近120所。在从事软件基础研究的队伍中,人员分为3个档次,但研究工作主要依靠有博士学位、富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软件研究人员,而软件开发工作大部分由软件公司和大学进行。另外,还有一部分人是根据市场的特殊需求以合同制形式进行单独开发活动,这部分人大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技能。据了解,英国软件业的强项领域主要包括:
1. 银行、金融和会计
2. 操作系统,特别是移动通信操作服务系统
3. 零售业
4. 通信
5. 水、电、气等公共服务业
6. 旅游、休闲与游戏
7. 教育
8. 医疗
9. 开发用工具
英国政府对软件业的发展未提出过什么政策和计划,也没有向中小软件企业实施专门的倾斜政策,这是因为现有的支持中小企业的鼓励性计划和措施已经为所有的中小企业在减税、贷款等方面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当然,政府也不是什么都不管,例如,它支持建立了"英国软件行业网络"和"英国电信办公室"这两个促进软件业发展的行业性组织。通过这两个组织,将各自分散的软件同行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获取风险资金、怎样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共同开拓国外市场以及消除有碍企业发展的办法等等。
四、法国软件业概况
与美国相比,法国政府比较重视软件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将软件课题多次列为国家关键技术项目,促使法国软件业发展较快。1990-1997年法国软件产业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0.8%。1997年,法国有8679家从事软件研发和生产企业,从业员工66967人。当年软件行业销售额约为66亿美元, 法国软件公司规模一般都不大,除了前5位大公司从业人员均超过千人,80%的公司其雇员均不超过10人,但进入软件领域人员的专业水准要求很高,通常一个软件公司,高级软件专业人员占公司职工人数的52%,中层专业人员占27%,企业主管占3.5%。法国的软件业主要集中在大巴黎地区(占近57%的各类软件人员)和罗纳-阿尔卑斯地区(占12%),另外在航空、电信、电子等尖端产业所在地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因为这些产业领域非常需要特殊的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软件以及网络管理软件。
近几年,随着法国家庭拥有微机的增多,这不仅大大促进了日常办公软件(文件处理、预算管理)的销售,而且特别激励了娱乐软件(教育、文化、游戏等)的销售。而企业的软件需求更趋向于特殊软件产品的发展,如各种定制软件,以及用于因特网和网络(内联网和外联网)的漫游软件或各种数据安全保护软件。法国社会的许多职业必须掌握一种或多种特殊软件,如会计、审核、农户饲养和轮作管理、医院病人和处方管理等。面对各行各业对软件的需求,法国政府一方面开启技术移民的大门,从国外吸引包括软件人才在内的信息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则在政府实施的信息社会行动计划和科研优先领域中增加投入,促进软件业的研究与发展。 五、德国软件业概况
1999年,德国标准软件产品(系统软件、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销售额为154亿美元(257亿马克),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0.4%。近年来,标准软件市场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应用软件的销售额增长最快。据预测,德国今年标准软件市场增长率为9.8%,而且今后几年其增长率仍然保持在这个数量级。1999年,软件出口额达74亿美元。
据统计,德国大约有4万余人在标准软件企业工作。截至1999年底,在德国40余家大中型软件企业中,有3.85万从业人员,与1998年相比增长了20%。德国的软件企业数目和从业人员与各国相比都很少,但其企业生产率却非常高。人均销售额通常是衡量企业生产率的最重要标志之一。据统计,德国40余家大中型标准软件公司1998年人均销售额为43.2万马克,共中10家销售额最大的公司人均销售额为94万马克。
目前包括软件业在内的信息产业已成为德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德国1999年共有170万人从事信息产业,从业人员比1998年增加9%,而整个软件业及其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增加11%。即使如此,德国目前还短缺7.5万名信息技术专家。
为了缓和人才短缺,德国政府支持工业界的要求,通过了"绿卡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今后三年内接收非欧盟国家2万名软件专家;专家年薪至少10万马克,在德国工作期限最多为5年,该项规定于今年8月初实施。除引进人才外,德国政府加大培养本国信息技术专家的力度,政府与企业界联手今年提供4万个培训岗位,至2003年至少再增加2万个培训岗位。此外,施罗德总理呼吁在今后5年内与州政府共同提供1亿马克,扩大高等院校信息技术专业招生人数。
六、意大利软件业概况
意大利的软件业在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各成员中规模较小,据统计,1999年该国软件业产值约合33亿美元,占当年GDP的0.3%,年增长率为10.8%;现有软件企业42020个,从业人员20.68万人。
当前,意大利软件市场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应用系统的集成产品和决策数据系统的数据处理产品,特别是面向WEB战略的基础产品。1999系统软件市场主要表现为与因特网技术有关的系统软件和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系统软件发展较快,开发目标主要是提高软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应用软件仍呈快速发展态势,主要发展方向包括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及CAD/CAE/CAM系统等方面。
虽然软件业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趋势,但占总数93.4%的企业人数均少于10人。由于规模小,使得意大利的软件企业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研发投资,从而影响其产品的改进,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所以多年来该国的软件业一直处于一种"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最近,软件企业加快了上市的步伐,预计这将会促进软件业的发展。妨碍该国软件业快速发展的另一因素是缺乏训练有素的软件人员。据估计,该国1999年缺少6.87万合格人员,2000年缺少11.3万人,特别是软件开发和应用技术人员。
为了促进包括软件产业在内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根据意大利信息通信产业发展政策指南的决定,将进一步简化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程序,下放权力,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便利的信贷条件和风险资金,支持产业的研发,示范和推广项目;支持意大利企业与国外企业联合,走向国际化。指南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开发与应用变得越发重要,因此应修订现有的包括软件业在内的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优惠政策,提供企业发展的优惠资金;支持企业配置和更新设备,如规定将配置计算机软件的投入作为企业购置生产设备对待,享受优惠税收政策;简化审批程序,充分利用工业部主管的技术创新基金和大学科研部主管的应用研究基金加大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支持力度;对面向创新和研发的企业,减免税收,支持企业再投资;利用出口信贷和提供担保金支持企业产品出口。采取减免税政策鼓励软件企业的布局转向欠发达地区;按照欧盟的统一要求,加快企业折旧过程,降低包括软件在内的信息技术产品的增值税税率。
表2 OECD主要国家软件产业概览
国别 软件企业(个 软件企业员工(万人) 软件产品产值(亿美元) 占GDP百计比(%) 出口产值(亿美元) 软件业年增长率(%)
美国(1999年) 84492 103.91 1705. 9 2.1 155.5 18
日本(1998年) 约3700 约33 约570 -- 0.82 11.4
英国(1999年) 65000 35. 377.46 1.2 16.2 15*
法国(1997年) 8697 6.69 66 0.4 3.58 10.8
德国(1999年) 40多* 3.85 154 -- 81 10.4
意大利(1999年) 42020 20.68 33 0.3 -- 10.9
加拿大(1997年) 16216 17.37 95.17 2.0 49.66 20
爱尔兰(1999年) 822 2.50 84 9.0 72.4 --
注:1、由于OECD尚无各国软件业生产和出口统计数字,而且美国产业普查每5年才进行一次,故此表是根据各国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等多方数据编制而成。2、德国软件企业仅指大中型企业。
七、加拿大软件业概况
据加拿大政府1998年的调查报告,该国1997年软件业产值95.17亿美元,占当年GDP2%,而且自1995年起,软件产业年增长率达20%。全国拥有16216个软件企业,从业人员17.37万人。
该国软件企业绝大多数属小企业,91%的企业雇员不到10人且营业额少于17.24万美元。全国前100位软件公司的产值占全国软件产值的71%,且占全行业雇员总数的47 %。从地理分布看,该国软件企业的71 %集中在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
由于众多软件企业都属小企业,因此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其经营策略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软件企业中有销售联盟关系的占35%,有产品开发联盟关系的为17%,市场联盟的16%,以及研发联盟关系的有13%。战略结盟的伙伴主要是同行业内的企业,此外还有信息技术产品制造商和产品分销商。
篇5
【摘要】当前我国税案频发,而打击乏力。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税收执法体系特别是狭义上的税案行政执法和税收司法体系在衔接上存在脱节。必须从制度改革出发,在根本上改变当前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一个完善、统一和高效的税收执司法体系。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对立,越来越多地反映为税收上的矛盾。从近几年来看,我国涉税犯罪在总量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在手段上日趋复杂化、隐蔽化;在规模上向着集团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现行的涉税案件执、司法制度难以满足震慑犯罪、保障国家税收的需要。
一、当前税收执司法存在的问题
(一)税务检查权设计不科学,造成涉税案件检查的先天不足,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税收司法效力。
1.国地税两套稽查机构的存在,造成税案检查的口径不一,使税案检查缺乏严肃性。根据《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第九条,我国的狭义税收执法主体可界定为稽查局,由于税收征管体系的特点,稽查局相应地划分为国税稽查局、地税稽查局,这两套机构各自独立,行使对应税种的执法权。在实践中,双方很少相互合作、资源共享,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如由于双方人员的知识构成、地方利益的掣肘、掌握的资料等原因,可能对同一纳税人的同一事实做出不同认定,甚至相互矛盾,从而使后续的税收司法活动陷于两难地步。且双方各查各税,而在司法上要求所有税种合并计算,往往出现部分构成犯罪的税案在执法中认定过轻,未能及时追究刑事责任,降低了法律的刚性。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偷税抗税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偷税案中的偷税比例计算为纳税年度的偷税总额除以应纳税总额,但如果一项偷税行为涉及多个税种,在应纳税总额的认定上是相当困难的。如纳税人采用账外销售的手段偷税,至少涉及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两个税种,而这两个税种分属国地税,如果各查各账,可能会出现分子过小、比例偏低的情况。且如果账外销售年度亏损,其所偷税款可能是下一盈利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即同一偷税行为,其所偷税款却分属两个纳税年度,如何认定其偷税总额和应纳税总额便成为一个难题。另外,国地税全部查处完毕,移送公安机关后才能合并进入司法程序,在时间上则会造成税案查处的迟滞。
2.税务检查权过窄,层次过低。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情况不断出现,致使《征管法》第54条税务检查权的列举过窄、层次过低,已无法适应新形式下打击涉税犯罪的需要。如电子商务、网络购销转让交易或网上提供有偿服务业务日益普及,而这种电子商务、电子邮件或经营软件是否可以检查在54条里却没有列举。此外,当前的大量检查归结为找账和找人两大关键:(1)对企业账外经营或设内外两本账的案件,关键在于找账,即找到账外的相关资料和暗设真账的内容。有时,举报人指明了这些资料的所在位置或大致范围,但在检查中,如遇到纳税人不予配合,将藏有内账的柜子或房间上锁,检查人员则只能望洋兴叹。因为《征管法》只赋予税务检查人员“经营场所检查权”和“责令提供资料权”,而未赋予经营场所搜查权。即税务人员在纳税人的经营场所只能检查纳税人提供的事项,对于纳税人拒绝检查或加以隐匿的经营资料或账册,税务人员无权强行取得。虽然征管法也规定了拒绝检查的处罚事宜,但与可能被查出几百万元账外经营的大案或涉嫌犯罪相比,纳税人宁可被以拒绝检查的名义处以数万元的行政处罚。这就使上述两项检查权形同虚设。(2)对于大量的假发票案件关键在于找人,若不能获取相关知情人员的配合和及时羁押犯罪嫌疑人,案件线索一断就成了悬案、死案。但现实的情况是除了公安部门协查的发票案件和事先提请公安部门介入,对于突发的假发票案件,税务人员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相关嫌疑人从容逃脱。
3.税务检查随意性过强,无统一科学的账务检查程序和工作底稿留档备查。这主要是指在检查过程中,究竟查些什么内容,往往由检查人员的主观经验判断,无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税务检查随意性过强,不仅使税务人员执法权有了寻租的空间,造成一些应查处的涉税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查处,或在查处过程中避重就轻,改变涉税违法行为的性质,直接影响到涉税案件的查处。
(二)涉税犯罪日趋普遍和地方利益的掣肘,造成税务司法力度相对不足。
从最近3年的国家税务总局统计数据来看,每年被查纳税人中的56%左右存在各种涉税违法行为,其中40%以上立案查处,每年百万元以上的大案在3000宗左右。涉税违法行为的主体涉及各地区各行业。
按照《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对于涉税案件的检查由省以下各级税务局的稽查局负责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199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撤销税务检察机构有关问题的通知》及公安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严厉打击涉税犯罪的通知》,规定涉税犯罪案件应由税务部门移送公安机关,由公安机关依《刑事诉讼法》规定行使侦查权。公安机关不向税务机关派驻办案机构,不建立联合办案队伍,不以各种形式介入或干预税务机关的活动。上述决定在保持了税务机关独立行使税收执法权的同时,也造成了其与司法环节的脱节。
公安机关将税案检查归入经济案件侦查部门。由于公安经侦部门同时涉及对税务、金融、假冒、诈骗等各种经济案件的侦查,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化税案检查人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税案检查在专业上往往涉及企业管理、会计、商贸、法律、计算机和税收等多方面相关知识。而目前公安机关的人员构成则基本上为公安专业或转业军人,极少有经济、法律背景的人员,其直接结果就是公安机关难以独立行使税收侦查权,对涉税犯罪予以有效打击。为弥补此缺陷,公安机关往往邀请税务机关检查人员配合,共同办案。但这种配合是临时性的,双方各有所属,意见难以统一,效率不高;或干脆只当“二传手”,将税务稽查局查处完毕后移送的案件进行整理,移送检察院,
根本无法发挥税务侦查权的作用。
另外,部分金额较大,如偷税额在百万元以上的大案往往发生在当地的龙头企业中,这些企业与各级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公安机关的设置对应于各级政府,分别接受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因此,在对上述大案的查处上,往往受地方利益掣肘,造成应查不查,或无限制拖延。甚至还出现被检查人在税务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案卷完毕后,邀请公安机关重新取证,提供与原案卷相矛盾的证人证言,而公安机关予以全部认可,以案件出现新证据为由,将案件退回税务机关的现象。
(三)涉税违法犯罪的隐蔽化、团伙化、高智能化、高科技化和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凸现了税务司法专业人员的缺乏。
从当前查处的涉税案件来看,行为人已不限于单纯的隐匿销售,而是通过复杂的业务流程设计,规避税务部门的检查,采用少列收入、多计支出、转移定价、虚造单据、转变业务交易性质等多种方式实现偷税行为的隐蔽化。甚至在一些会计、税收、法律等专业人员的帮助下,仔细分析当前税法的空白点,结合高科技的手段进行。这就决定了涉税案件的大量争论集中在收入、成本的确认,业务流程的合法合理性等方面。尤其是在涉及判断纳税人是否存在主观恶意的案件中,庭辩的焦点往往是纳税人在设计相关业务流程时,是一时疏忽还是故意为之。对于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对相关证据进行推导,区分正常业务和非常业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就要求检察人员、法官具备相当的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但现今检察院、法院的人员往往偏重于法学专业,缺乏相应的经济专业素养,在具体案件的处理上难以把握准确的尺度。
二、构建完善的税收执司法体系
只在管理层面的修修补补,显然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税务执司法滞后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税案频发的现状。笔者认为,必须从制度改革出发,在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各自为政局面,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统一和高效的税收执司法体系。
(一)合并国地税稽查局,成立税务稽查局,独立于税务局的征收、管理之外,实施对涉税案件的执法工作。
国地税分家的最初设想在于分清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征管,在划分收入财权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但作为涉税案件的执法来说,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收入,而在于维护国家税法的严肃性,维护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将稽查局分为国、地税不仅无助于税收执法工作,反而产生前文所述的种种弊端。因此,要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应该合并国地税稽查局,成立税务稽查局。且税务稽查局的设置不必一一对应于同级税务局。可根据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效法中国人民银行的做法,在国家税务总局之下设置若干大区税务稽查局,在大区税务稽查局下设二至三级税务稽查局,全面负责对应区域内的涉税案件执法工作。
(二)在税务稽查局下设税侦处,赋予侦查权,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归并、衔接税收执司法程序。
目前我国税警设立的最大障碍在于管理上双重领导制的脱节和对滥用警察权的顾虑。笔者认为,可以借鉴日本的税警设立形式,即将有限的侦查权赋于税务稽查局的特定部门。该部门在管理上从属于税务稽查局,在行使检查权时比普通的稽查人员额外拥有营业场所搜查权、传讯权、逮捕权、移送检察权(上述权力的行使程序同公安机关)等,但没有使用暴力工具(警械、枪支等)的权力。同时,借鉴以往税务机关和检察机关合署办公的税检室经验,将有经济学(会计、税务)背景的人才充实到税案的公诉环节。将税务稽查局执法完毕的税案直接移送税检室,进行审查,提起公诉。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将税收执司法程序进行一定程度的归并,即税务稽查局在普通检查中,发现涉嫌刑事犯罪的,直接在内部移交税侦处;侦查完毕后,确认涉嫌犯罪的,直接移送检察院税检室,进入公诉程序。
(三)加强税收司法人员的专业素质,必要时按大区成立税务法庭。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税收司法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培养大致分为三种情况:对税务专业人员进行司法培训、对法律专业人员进行税务培训或由税务、法律人员分工合作、组成团队。鉴于税案的特殊性,可以成立由注册会计师、法官组成的税务法庭合议庭。税务法庭的设立不应对应于行政规划,以免地方的掣肘和机构的涣散、臃肿。而应根据地域、经济特征,设立综合性的法庭,一个法庭可以对应于多个税务稽查局所移送的案件。这不仅有助于对税务案件审判的把握,而且可以避免出现滥用自由裁量权,使相似性质的案件判决结果悬殊过大。
[参考文献]
[1]张小平.日本的税务警察制度[J].税务研究,2001,(6).
篇6
(一)资格认定不规范。
1、新办企业认定主观性大。新办企业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资格时,由于尚未进行正常经营,税务机关不能以文件规定的年实际销售额标准作为批准的依据,只能以企业是否具有一定经营规模,有无相应的经营管理人员,有无货物购销合同或书面意向,预计年销售额可达到180万元以上等要素作为标准对企业进行审批,主观性较大。一些不具备条件的小规模纳税人为了通过一般纳税人认定,便利用这种管理上的薄弱环节,通过注销小规模企业,新办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证,以新办企业身份申请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2、预计销售额不易确定。税务机关一般通过查验企业销售合同来预测纳税人的经营前景。为此,一些新办企业往往采取签订虚假合同的方式,虚构经营前景,来骗取一般纳税人资格,从而给日后的增值税征管留下隐患。
3、“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政策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准确把握。对“经营规模”没有统一、规范的衡量标准,不同的税务机关,甚至同一税务机关不同的税务人员就会有不同的判别尺度,宽严不一,不利于规范执法行为。
4、资格认定存在重复劳动,容易造成职责不清。为了加强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管理,税务机关严把认定关,从最基层的税收管理员、分局局长到上级税务机关税政管理人员、主管业务局长,采取多级审核制度,做到按级报送、层层审批。除了按照规定认真审核资料外,还要与企业相关人员约谈,并到企业经营地实地查验。但税务分局和税政科出具的约谈笔录、调查报告内容几乎雷同,存在大量重复工作,一旦出现问题,很难分清责任。
(二)辅导期管理制度不完善。
1、思想认识不到位,管理松懈。一些税务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对新办商贸企业一般纳税人实行辅导期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只要认定一般纳税人进入辅导期,纳入了防伪税控系统,就等于进入了保险箱,辅导期达到6个月就按期转正,弱化了认定后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管理工作。
2、宣传政策不够,存在“当月认证,次月抵扣”误区。根据对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实行“先比对、后抵扣”的政策规定,对企业取得的专用发票及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废旧物资普通发票、货物运输发票在稽核比对无误后方可抵扣。一般情况下取得的专用发票在当月认证后,于次月就可得到比对信息。纳税人主观认为辅导期管理其实就是“实行错月抵扣的方法”,在辅导期认定的当月不开发票,待下月返回稽核结果通知书后再开具发票,其实当月所购进的货物实际已经发出或实现销售。
3、政策执行滞后于客观实际。为达到“当月认证,当月抵扣”的目的,一些辅导期内的纳税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通知》精神,利用一般纳税人申请抵扣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有90天的认证期,且当月认证、当月抵扣的规定,人为进行调节控制,待辅导期结束被正式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后再认证抵扣。这与辅导期一般纳税人“先比对、后抵扣”的政策规定是相违背的。
(三)企业会计综合素质不高,兼职现象普遍,核算准确性亟待提高。
《征管法实施细则》规定:生产、经营规模小又确无建账能力的纳税人,可以聘请经批准从事会计记账业务的专业机构或者经税务机关认可的账会人员代为建账和办理账务。根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必须会计核算健全,有完善的财务机构,会计人员有独立的工作能力。我们在认定工作中发现有四个问题:一是企业会计人员学历较低,会计水平不高。部分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财会知识培训,素质较低,计算机应用水平更低,根本不能适应企业会计核算的要求。二是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使得会计人员配备有一定的局限范围。有的企业在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时有正式会计人员,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企业负责人的子女、亲戚等担任,不能正确、准确地进行财务会计核算。三是部分一般纳税人的会计人员配备和会计核算仍然保留在小规模纳税人的层次上。一般纳税人企业会计兼职现象比较普遍,通常一人兼三至四家乃至更多家的企业会计。这些会计平时很少到企业去,每月月末则往返于几个企业,将企业每月的各种原始凭证进行整理汇总、结账、报表,而有的会计在家里记账报表,由于时间仓促,会计处理过于简单,导致不能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不能准确地反映财务状况和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数字不真实,资料不可靠,不能准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四是一些企业会计人员变更较为频繁,而且又不到税务机关备案,因此,税务机关对企业会计人员的情况无法及时掌握。
(四)一般纳税人租赁经营场所现象较为普遍,“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流动性大。
这是当前一般纳税人管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根据规定,申请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必须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但在实际认定工作中发现,大部分企业特别是商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属于租赁经营,在申请认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时只需要提供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或者协议书,从形式上看企业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但由于商业企业的流动性较大,一旦经营不善,马上“人走屋空”,防不胜防,所欠税款也无法追缴,找到兼职的财务人员,也是一问三不知,更没有向税务机关反映情况的责任感,从而增加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的难度。
(五)利用税收政策以求保留一般纳税人资格的现象极为普遍。
根据国税函[2002]326号规定:在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审和临时一般纳税人转为一般纳税人的过程中,对已经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但年应税销售额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一般纳税人,如果会计核算健全且未有“不按规定保管、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税控装置,造成严重后果”等三种异常情形的,不取消其一般纳税人资格。实际工作中,很多一般纳税人的年度销售收入不达标,甚至没有实现税款。但是在预认定到期前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或是预认定期内销售额不达标而人为调增应税销售额,或是办理补充申报等办法已使销售额达标
(六)利用变更法人进行偷税等违法犯罪活动。
这是近年来出现的问题。发生在我国银川市兴庆南区国税局的“12·26”案件的银川市祥远商贸有限公司就是通过变更法人进行专用发票的虚开等违法犯罪的行为。该类企业通常是从经营不景气、待关闭的企业手中购买该企业的一般纳税人资格,然后进行法人变更,利用税务人员业务繁忙、疏于管理的漏洞,大肆进行偷漏税等犯罪活动。
(七)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专用发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专用发票开票时间滞后。一般纳税人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发出货物不按规定时限开票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一方面纳税人担心不能及时收到货款,故意拖延开票不及时入帐;另一方面也与金税工程对税务机关的严格考核有关,红字发票、作废发票有严格的开具要求,纳税人如按政策规定时限开具专票,自开票之日起90日内如出现因对方不付款销方拒绝将发票给付购方、发票认证前在购销方周转传递时间过长等情形,企业不得不开具作废发票或红字专票。因此企业开票都非常谨慎细致,往往是在确定一定能收到货款时才开具发票。
2、真票虚开的现象还有发生。从目前来看,金税工程也有缺陷,因为增值税专用发票真票虚开、代开问题是计算机解决不了的,信息是否失真,内容是否失真全由人决定,而非计算机。如果增值税发票作案采用真票的话,也就是说,票是真的,内容是假的,金税工程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犯罪分子内外勾结,利用真票骗取国家税款是很难通过金税工程查出来的。对一般纳税人过分强调“以票管税”,放松了企业财务核算的监督检查,忽略了税收与商品销售的关系,忽略了票、货、账三者的核对,对纳税人账册、资金、存货等缺少全面的监控。征收与管理分离脱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纳税是否真实等信息缺乏了解和掌握。
(八)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申报征收环节中的问题。
1、企业隐瞒销售收入,不提税,销售不开票、不严格按税法规定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申报纳税,货物发出或开具后,产品出库以白条子抵帐或发票在帐外记录等购货方支付货款后,再作销售处理和申报纳税,造成“串月申报”。
2、利用税法中农产品计算抵扣进项税额缺乏制约机制且难以实施管理的薄弱环节,以计算抵扣为调节器,通过自己给自己或别人给自己虚开收购发票之法虚列进项税额,偷逃国家税款。
3、利用关联企业转移税负,偷逃税款。即利用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计算方法不同的空子,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子公司所需的货物均由为一般纳税人的母公司来采购,母公司采取内部调拨的方式以低价销给子公司,其进项税额在母公司抵扣,造成母公司销项税额减少,进项税额加大,实现税额较少,以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4、企业“以票调税”,造成“零负申报”现象。现行的增值税实行的是购进扣税法,纳税人只要购进货物,就可以凭专用发票在购进当期申报抵扣税款,但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货款滞收,造成销售与开票脱离,企业应该提税而未提,企业应开票而不开票,害怕票已开,税要交,但货款却收不回来,从而占压企业资金。因而企业往往采取已销货物不开票,销售收入不入账手段减少当期实现税额。这种由于企业“惜票”而形成的申报负税或零税,透晰出企业人为调节税收实现以及税收征管存在的薄弱环节。
二、改进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管理。
将企业的会计人员配备和账簿的设置纳入日常辅导和管理的重点。第一,税务部门主管人员要经常与企业会计见面,认真辅导其建账建制,为企业解疑释难。第二,税务人员要及时了解企业会计变化的动态,对财务负责人及办税人员发生变化的,责令限期办理变更手续。第三,要求企业会计办税持证上岗、熟练操作计算机使用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能够按照要求设账、记账,正确核算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及时准确提供纳税资料。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要名符其实。第四,强化一般纳税人的账簿设置管理。对设置账簿不达标、会计人员不合格及不能正常计算应纳税额的企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取消其专用发票使用权和进项税款抵扣权,按适用税率征税。第五,做好一般纳税人的配备核查工作,根据所有的一般纳税人的业主或法人代表、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的姓名或身份证号与已取消、已注销、已认定为非正常的纳税人进行配比,从中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纠正。
(二)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日常管理。
首先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严把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审核关、审批关和增值税进项抵扣凭证的售票关、开票关、抵扣关、协查关。把好关口,扎好篱笆,筑好“防火墙”,防止虚开犯罪的不法分子、不法企业的非法进入。严把增值税专用发票领销关,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发售、使用、填开等各环节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发票管理的各项制度,严格按程序办事,严格控制发票的发售数量、发售范围。按照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小规模纳税人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规定,对专用发票实行专门管理,专门存放、专柜发放;对企业领购专用发票实行专人办公、专帐登记,层层把关的一系列管理网络;并应及时对进、销项发票进行核查,尽早发现进销项不符情况,有效堵塞各种可能的漏洞。其次要进一步严肃内部纪律,加强对税务人员进行法制、廉政教育。再次,要加强对专用发票遗失、失窃后的登记申报制度。专用发票遗失或失窃后要及时到税务机关进行登记申报工作,及时做出作废处理,以免犯罪分子使用该发票进行虚开骗税或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四是加强岗位流程的全程监督,严格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等制度,强化依法治税意识和监督意识,切实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顽疾。
(三)做好一般纳税人的分类管理工作。
对纳税人进行分类管理是现代化税收管理的要求。税务人员要根据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纳税人的生产经营规模、税源、财务会计核算以及申报纳税等情况,将纳税人进行分类,以便税务机关选择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要求进行管理。实行“不同级别的纳税人享不同待遇”,并将已评定的信誉等级向社会公告,引导和激励企业规范纳税、依法诚信纳税。
(四)强化纳税评估职责,把握征管的主动权。
在现行征管模式的实际运行中呈现出重视“自行申报”和“重点稽查”,忽视日常管理和对纳税人的过程监控、“疏于管理、淡化责任”及纳税申报异常现和对纳税人的动态管理不够等问题。一般纳税人的日常管理中必须突出纳税评估的位置,达到强化税源监控、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全面掌握纳税人的税收活动规律,把握税收征管的主动权。要通过对纳税人各种纳税申报资料的案头审核和纳税评估,分析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变化趋势,了解税收增减变化的真正原因。
(五)建立“查、管联动”机制。
在征收、管理和稽查各部门之间建立以查促管、以管促查的查管协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纳税申报管理和日常评估、稽查工作。税源管理部门在纳税评估过程中发现有偷税嫌疑的,要及时转稽查部门重点稽查,稽查部门根据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建议和对策,让管理机关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税收执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