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02:0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训练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训练教学论文

篇1

  

    在现代训练实践经过百年发展途程,训练理论由于争鸣而有可能走向科学的今天,有需要也有可能探讨体 能训练的基本结构问题。  

    体能与技术存在于统一体中。技术,要求肢体动作过程实现运动生物力学的合理性。体能,简单化地说, 它的发展和发挥,要求实现运动生理学的合理性。肢体动作是由生理运动进行的,它若存在错误和缺点,该项 运动的运动生理学合理性也就不可能完整实现。体能与技术互为表里,不能截然分割。动作技术如有错误缺点 ,在大量重复中会巩固、难改;因此,在个体训练史中,一般地说,首先要把动作技术练对、练好。体能离不 开技术质量。这里假设技术质量完好,专门探讨体能训练的训练结构问题。在本文中体能和体力是同义词。  

    本文着重探讨:怎样在训练中争取进步?怎样在比赛中争取发挥?  

    1 训练以体力波动态为客观基础  

    体力波是我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对人体运动能力进行认识的一个基本概念。运动能力在具体时刻出现, 它具有“时相”特性。运动能力是动态的,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间断性(间歇性),其动态呈现出波浪现象 。其本质在于人体有序状态的内部矛盾运动。  

    人体有序状态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巨系统。这是一个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统一的,多层次、多分支、又严密 协应着的,由巨量矛盾运动构成的有机整体。遗传决定人体有序状态的先天基础,训练参与决定人体有序状态 后天发展的具体选择。  

    体质,指人体有序状态的总体的机能状况。它可划分为体力和健康两个方面:体力反映体内矛盾运动的运 动势垒态(斗争性),健康反映体内矛盾运动的统一性。  

    具体体力,是体内具体的系列矛盾运动激烈展开中表现出来的人体运动能力。它以具体的运动势垒态(包 括肌肉、骨骼等等的具体结构状态,从神经体液支配到能量物质代谢等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动力学结构、机制 、配置和配备等等)为基础。它是先天、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动态存在。运动势垒态,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 暂时的稳定态,可相对地大致区分为非激发正态(安静正态)、激发态、非激发负态(安静负态)等三种状态 。在表现出运动能力的运动过程中,随着运动势垒内部矛盾斗争的激烈展开及可供动用的物质的耗解,“正态 ”便转化为“负态”(疲劳状态);以待随着休息等过程,在体内矛盾统一性的推动下,在有关的相应的系列 矛盾运动的进展中,动态地重建(改建)新的运动势垒态(非激发正态)。前者形成训练负荷,后者形成运动 能力在波浪运动中的动态发展。因此,体力只能以具体形式并在具体的波浪运动中存在着。要争取运动能力的 进步、争取运动成绩,必须研究、把握作为运动着的整体的具体体力的波浪运动动态。从波峰着眼,才能避免 盲目性;从波体进行把握,才能保证实效性;这就形成了训练结构。这样,才能正确地掌握运动训练,积极地 争取运动提高。  

    由于作为超级复杂巨系统的人体的内部矛盾运动的巨大复杂性,运动训练的内在作用和影响也是极为复杂 的,现代科学尚远未能清楚了解其全部内涵;但若能在总体上认清其本质,便可防止认识上的以偏概全。在训 练经验极大丰富、有关科学和哲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也应该努力促进运动训练的研究和实践发展到新 水平,使之比较正确地积极向前发展。  

    运动能力就是具体体力,是体力在具体项目上的表现,是具体项目中的体力。体力波是运动训练工作的客 观基础。运动训练离不开对体力波的研究和把握。  

    2 体能发展的方向和路线  

    运动训练要从体力波的动态中把握体能发展的方向和路线。为此,首先要努力认识这个体力波动态。全部 训练工作,从训练手段选择到训练安排等等一切环节,都必须服务于、而不能干扰于这个体力波动态的发展方 向和路线。例如,为百米运动发展“耐力”,若用万米作训练手段,便只能形成“干扰”,而不可能提供“服 务”。  

    认识清楚长远的目标状态和当前的现实状态,就可以明确方向。  

    经过努力,当前就可以达到的目标,是客观存在的。这个目标倘若被认识清楚,这就是当前现实的目标状 态。实现这个目标,便是训练长途中的第一个步骤。  

    训练的实质,在于调整体内的有序状态。这就是说,要通过具体的训练,有分别、有重点地振荡人体现实 的有序状态,激发其涨落,促使向着目标状态转化。因此,不妨这样来看问题:训练,是为着实现向目标状态 的转化,而对现实有序状态进行的一种“自我改造斗争”。这种斗争,无论从空间角度、时间角度来看,都需 要采取灵活、生动的策略和方法,需要巧妙地利用现实的矛盾,从而也往往需要一定的迂回。因此,步骤不同 于方向。长远目标瞄准着方向,现实步骤则可能为了迂回而容许在方向上带有某种偏转。这就形成:方向是明 确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是为了曲折而曲折,是为了效益而曲折;也正是为了效益,要尽可能地少曲折。  

    长远目标状态,就是训练长途中的、最后的一个步骤。  

篇2

首先是大拇指的训练,相较于其他四个指头,大拇指比较的短粗,并且只有两个关节,不对称于其他指头的关节,控制起来难度较大,但是却具有一定的弹奏功能,如上下垂直运动、左右水平运动等。正确的弹奏方法是这样的,左右手分别弹下行音阶和上行音阶,拇指弹下后,呈现倾斜状的手型,指尖的外侧肉垫触键,从三指和四指下面穿过大指,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手腕带动拇指传过去,轻轻落下,不能用太大的力,手指与键独立接触。其次是二指的训练,二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较好,在五指当中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人们却往往不注意训练二指,在弹奏过程中,二指也遭到了忽略,经常会有一些不自觉的惰性存在,特别是演奏的音阶比较的快速和流畅,那么就会暴露出来二指的弱点,因此,就需要大力训练二指。然后是三指的训练,在五指中,最长的手指就是三指,有着较好的爆发能力,但是因为其较长,灵敏性不够,会有较为迟钝的反映,特别是容易凹陷第一关节,无法有效的传递力量。在配合一二指的时候,比较的灵活,但是在配合四五指的时候,迟钝、软弱特性就凸显了出来,那么为了对三指的问题进行解决,让其充满力量感,就可以借助于哈农练习来实现。二是手指快速跑动训练的重要性:手指的独立性和灵活性符合相关要求之后,就可以进行手指快速跑动训练,在基础训练中,这个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手指快速跑动训练中,我们主要是研究怎样用力,用快速用力形式来转换原来的一个手指用力形式,很多学生会难以转换,这是因为学生以前的弹奏是慢慢的,在各个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如速度、肌肉、心理状态等,因此,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就可以由两个音一拍发展到四个音一拍,然后逐渐发展到8个音一拍。

二、音阶弹奏在不同风格作品中的表现作用

演奏在音乐上显现出来的内心感受,就被称之为音乐表现,只有掌握了相应的演奏技术,方可以将音乐给良好的而表现出来。如果技术不够,那么演奏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如果音乐内容没有明确,那么技术训练就会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只有完美结合了音乐目标和技术手段,方可以有良好的音乐表现。因此,在对具有音阶性片段的音乐作品进行演奏之前,我们就需要深入正确的把握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按照四个时期来划分钢琴艺术发展史,如巴洛克风格、维也纳古典风格、浪漫主义风格以及印象主义风格等,这种划分是从历史角度上进行的;还有其他的划分方式,如从民族角度、个体角度等,都可以进行不同的划分。在不同的时期,作家会呈现出差异化的美学观念、追求目标和作曲技法等,在对带有音阶性片段的音乐作品进行演奏时,需要采取差异化的速度、力度、声音、踏板等,因此,我们就需要结合作家的具体风格和作品具体内容,来对作品的音乐特性进行分析,只有有机的结合技术手段和音乐特性,生动的体现出来音乐感觉,方可以将钢琴作品给更好的表现出来。比如,研究发现,有很多音阶式的跑句存在于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中,很多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都将这种跑句作为基本的音阶,但是,其实有较为丰富的音乐语言和节奏韵律存在于莫扎特的钢琴作品中,同时,在演奏过程中,还需要对其古典风格进行把握,对声音和音色变化进行控制。虽然贝多芬的钢琴音乐不具备典雅风格,但是却更加的粗犷,力度对比更加明显,因此,就需要结实有力的弹奏,将宏伟雄壮的气势给表现出来。

三、结语

篇3

1篮球教学与训练法的运用

(1)语言法是指在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学双方以语言为载体,组织教学、训练的活动,传授与掌握篮球教学、训练内容的各种方式、方法的统称。语言法常用的方式方法有讲解法、指令法、提示法、讨论法、问答法等。(2)练习法是通过教师安排各种方式手段的实际教学、训练使学生的身体发生符合篮球技、战术要求的适应性变化。它是人们达到教学、训练目的而经常采用的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3)直观法是指教师在实际教学、训练中提供图像材料、实物等,让学生借助视觉形象来感知所要掌握的教学、训练内容,形成正确的表象,达到尽快掌握学习内容的方法。(4)作业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定的理论题目、练习内容、技能操作等任务,学生个人或集体按要求按时完成,以达到使学生掌握理论、提高水平、发展技能的教学方法。作业法包括独立作业法、小组作业法和实习法。

2篮球技战术教学与训练

2.1技术教学与训练

篮球技术可以分为移动技术、传接球技术、运球技术、投篮技术、持球突破技术、防守对手技术、抢篮板球技术等。移动技术是篮球运动员运用各种脚步动作改变位置、方向、速度和争取高度的方法。如起动、跑、跳、急停、转身、等。这些技术动作有在进攻中运用,也有在防守中运用。移动是篮球技术、战术的基础,篮球比赛中运动员要靠移动技术来完成各种攻守任务。传球和接球是篮球比赛中经常运用的基本技术,是篮球比赛中进攻队员之间有目的转移球的力法,是实现战术配合的具体手段。其教学训练方法有:胸前传球;双手过顶传球;双手接球;单手接球四种。防守技术是队员在防守时为了阻挡和破坏对手的进攻,达到夺球反攻的目的所采取的各专门动作的总称。防守训练的方法包括防无球队员和防有球队员。

2.2战术教学与训练

篮球战术包括战术基本配合、快攻与防守快攻、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等。快攻是指在由防守转入进攻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在人数上造成以多打少的优势,或在人数相等以及人数少于对方的情况下,乘对方立足未稳,果断而合理地进行攻击的一种快速进攻战术。发动快攻的时机:抢到防守篮板球时发动快攻;抢、打、断球,获球时发动快攻;掷界外球时,要想到发动快攻;跳球,获球后发动快攻。防守快攻是防守战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在进攻转入防守的刹那间,快速有组织的制约对方的反击速度和破坏对方快攻路线的配合方法。一般来说,防守快攻的要点包括:(1)提高投篮命中率,拼抢篮板球。在比赛中投篮板球发动的高次数最多,所以提高投篮命中率来减少对方投篮板球的机会。(2)封第一传,堵接应。当对方控制了篮板球时,离持球队员最近的队员要迅速上前封堵,对手的传球路线,其他队员判断好接应点,阻挠对方接应第一传并有组织的退守。人盯人防守是指每个队员盯住一进攻队员,同时协助队员完成防守战术。这种战术的以盯人为主,明确分工,针对性强,有利于发挥队员的防守积极性,并且能提高责任感,这种方法机动灵活,易于根据对方进攻情况,及时调整防守部署,有效的控制对方进攻。区域联防是由攻转守时,队员退回后场,每人分工负责防守一定的区域,严密防守进入该区域的球和进攻队员,并与同伴协同防守,用一定的队形,把每个防区有机地联系起来所组成的全队防守战术。这种防守技术以球为主,随球转移。

3篮球教学与训练的能力培养

3.1教学能力培养

教学能力,包括编制教学文件的能力和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在培养学生编制教学文件能力方面,应着重于培养其制定教学大纲的能力、安排教学进度的能力和编写教案的能力。安排教学进度能力的培养,应当让学生了解教学进度的作用和格式,熟悉教学进度的安排方法,懂得安排教学进度的要求,然后再在讨论和作业中练习编写教学进度。编写教案的能力是编制教学文件能力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培养这种能力,必须让学生了解教案的作用和格式、熟悉教案的结构、懂得编写教案的要求,然后再在实践中锻炼编写教案。组织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包括理论课教学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课教学能力的培养两个方面。理论课程教学注重专项理论学习、提高写作水平、增强语言表达能力、重视磨练板书、掌握多媒体技术。实践课教学的能力,应注重从学生的示范、讲解、教法、纠错和组织方面着手培养。

3.2训练能力培养

篇4

思维方法方面的训练

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训练

例1:"装卸"的"卸"应该先查()部,再查()画。"装"是()意思,"卸"是()意思,两字合起来是()意思。海港岸边大吊车有如密林正在()货物。(《大海的歌》)

例2:默读课文思考"找碴儿"是什么意思?谁故意找碴儿?找谁的碴儿?它为啥要故意找碴儿?课文中哪些语句说明它是故意找碴儿?(《狼和小羊》)

例3:《我爱故乡的杨梅》是采用()结构形式来写的,文章紧扣题目由()到()由(),合理组织安排材料。在介绍杨梅果时按照杨梅的特点,先写(),再写(),最后写(),文章的重点是()。

例4:"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颜面,而且关系到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荣誉啊!不但要打出个人风格,而且要打出我们的国格,胜利不是为个人出风头,而是为祖国争光荣!"每句话都分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从()和()两个方面来写的,说明打球不只是关系()的小事,而是关系到()的大事。

二、抽象与概括的思维训练

例1:"让邓妈妈给小郭送雨衣"这件事说明()。(《送雨衣》)

例2:"鲁迅几乎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请你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例3:"你把我喝的水弄脏了!你按的什么心?";"就算这样吧,你总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在背地说我的坏话!""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这三句话说明狼()。(《狼和小羊》)

三、判断与推理的思维训练

例1:因为(),所以大雁飞得(),因为(),所以大雁叫得(),因为()所以大雁拼命()。(《惊弓之鸟》)

例2:老人看见路上骆驼的脚印,左边一边深,右边一个浅,就知道();老人又看见路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便知道();老人还看见骆驼啃过的树叶上留下了牙齿印,所以他就知道()。(《找骆驼》)

例3:明明在上学的路上玩是不对的,但是他没有(),因为他认真改正了(),所以他仍然是个()。(《明明上学》)

例4:列宁想,蜜蜂采了蜜一定飞回()养峰人一定住在(),所以()。(《蜜蜂引路》)

四、比较与归类的思维训练

例1:比一比,再组词

骄()园()睁()渴()

桥()圆()挣()喝()

例2:把下列词语分四类写下来

镰刀、毛驴、月亮、白云、铁锨、山羊、星星、骡子、小狗、太阳、锄头、地球、风、雨、雷

例3:比较下面三句话,它们在表达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表达。

海里的动物有三万种。

海里的动物大约有三万种。

海里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种。

(《海底世界》)

例4:把不正确的词划去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这句话是感叹句,表达了作者当时望见瀑布全身的心情十分(激动、害怕、喜悦、惊奇)(《瀑布》)

五、归纳与演绎的思维训练

例1:照样子组词又大又圆

又()又()又()又()

例2:填空

青蛙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猫头鹰捉(),七星瓢虫爱吃(),赤眼蜂能消灭(),它们都是()。(《庄稼的好朋友》)

做一个好猎手必须()叔叔不但()而且,所以叔叔是()。(《打猎》)

我并不比别人()。别人能办到的事,我也(),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外国人认为很难办的事,中国人()。(《一定要争气》)

六、形象化概念化的思维训练

例1:图文结合思考

从图上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深夜,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还在紧张地工作?(《送雨衣》)

例2:把句子写得具体形象些

我们是花工,老师是园丁。

五壮士完成了任务。

例3填空

陈秉正的手(),什么棘针蒺藜都刺不破它。

他的弟弟简直象(),成天爬上爬下。

七、变式与逆向的思维训练

例1:"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处"能换成"深处"?为什么?(《山行》)

例2:根据句意写出词语

生出奇怪的念头()

非常喜爱,到不肯放手地步()。

例3:缩句

年轻的战士用自己的胸膛挡住敌人的机枪口。

例4:找反义词

寂静()凉爽()崎岖()

例5:思考题

如果不把大家分成三个组,如果小伙伴们都去放牛,或者都去砍柴,或者都去采果子,结果会是什么样呢?(《这个办法真好》)

例6: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还有比守住你们的阵地,不让敌人的炮弹把你们的阵地掀翻更重要的事吗?(《在炮兵阵地上》)

思维品质方面的训练

一、思维的准确性训练

例1:看了《捞铁牛》这个题目,你觉得应该写些什么?

例2:课文中写了三件棉衣()()()课题中"一件棉衣"怎样理解?

例3;选择正确的打"√"

"荷花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

形容荷叶长得非常多。()

形容荷叶长得太挤。()

形容荷叶长得茂盛,非常美。()

二、思维的广阔性训练

例1:说说下面的词语中"打"的意思。

打井打水打听打牵打球打扫打毛衣

例2: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1)穆老师的眼睛

(2)在炮兵阵地上

例3:把下面的词排成四句通顺的话写下来:

认识吗姐姐他你的

例4: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出汗,写出几种来:

()得满头大汗。

()得满头大汗。

()得满头大汗。

三、思维的深刻性训练

例1:学过《小猴子下山》以后,你有什么想法吗?

例2:《刻舟求剑》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例3:什么"招"字,早从我的字典里"抠"掉了!王若飞同志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视死如归》)

例4:"人们仿佛看到了两颗钻石,两件无价之宝!"另一颗"钻石"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也是无价之宝呢?(《钻石》)

四、思维的批判性训练

例1:改病句

(1)有一天,我经常看见小明给王奶奶挑水。

(2)火药、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例2:判断题

(1)明明上学在路上玩不是好孩子。()

(2)"那声音好像大地都被震动得颤抖起来"是比喻句。()

(3)这个人是强盗,这个人是齐国人,所以齐国人是强盗。()

例3:选择题

"时时早,事事早"可以理解为

(1)时间抓得紧;(2)做事不拖拉;(3)时刻努力奋斗。

五、思维的灵活性训练

例1:按要求改写句子

(1)哥哥在屋里温习功课。改成疑问句--

(2)暴风雪把山口封住了。改成被字句--

(3)这朵花很红。改成比喻句--

(4)蟋蟀在平台上鸣叫。当作人来写--

(5)小刚背起书包,小刚打开门。小刚直向学校跑去。连成一句话--

例2:用"迅速"在句首、句中、句尾各写一话。

篇5

平衡构图指的是画面构图的平衡感。它主要可以分为物理平衡和视觉平衡两种,其中物理平衡指的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各种力量达到一种相互抵消的状态,即画面中的各个物体之间处在一个反作用力的状态下。在这样的一个情景下,我们称之为物理平衡构图。物理平衡主要是以中心轴对称的方式进行实现。构图平衡指的是在视觉上和物理位置上的均衡,以静物为例的话,静物中间摆放一个坛子,那么这个坛子就是主体物,同时也是整幅画面的中心轴,沿着这个中心轴向两侧平均分布一些静物,这些静物在位置上都是以坛子为中心轴进行对称分布的。因此,整幅画面的构图给人带来一种极为稳定的感觉。这种视觉上的平衡看似过于平稳,处在一个理想的状态。所以,很多人不建议学生采用这种构图方式,然而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平衡构图练习是很有帮助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接的理解构图的原理以及构图的方式。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练习几张平衡构图,并在练习过几张以后再让学生自己分析平衡构图的缺点,即过于呆板的缺点,从而引出第二种构图方法——视觉平衡。另外一种平衡构图称为视觉平衡,指的是通过对物体常年感知经验的积累,把物体安排在画面的中心位置上,使其看上去是平衡的。虽然画面中的物体从物理位置上看,没有处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但是在视觉感觉方面却处在了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状态往往是很多绘画作者所共同使用的一种构图方式,有时一些绘画老手甚至会主动地去将均衡构图调整为平衡构图。例如,当看到画面中的每个物体的具置过于平分的时候,他们就会将某些物体的位置移动一下,使其在感觉上达到平衡的状态。然而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教师在让学生练好均衡构图后,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练一些视觉平衡构图,练习方式可以以主动调整和实际写生两种方式为主。通过这两种不同方式的平衡构图的练习,学生对构图的认识会不断加深。

2练习常见的构图种类,让画面变得更加灵活多变

构图种类指的是人们在长时间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构图的基本形式,这些形式有的是历代大师经常使用的构图方式,有的是经常被人们所熟知的构图方式。让学生练习这些构图种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熟悉构图的类型,帮助学生将画面的构图变得更加灵活多变,从而提高学生绘画的质量。构图的种类大致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四边形、s形四种,这四种构图方式中,三角形构图方式是初学者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因此,教师在让学生进行构图种类的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从三角形构图开始练起。三角形构图分为正三角形和倒三角形两种,正三角形在力学上是最为稳定的,它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稳定、坚实的感觉。所以深受绘画者喜欢。在进行正三角形构图练习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它的优缺点,正三角形构图适用于对象高度落差较大的画面。例如,坛子和苹果,同时它也不会受到数量多少的限制,但它的缺点是三角形下面的直线容易产生构图的贫乏和空间紧缩的缺点,因而可以多让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倒三角形与正三角形相反,但它容易给人带去极不稳定的感觉,所以让学生进行绘画时尽量少选这种构图方式。四边形构图指的是构图以一种四边形的方式进行,它的优点是可以建立一个较为稳定的画面。圆形构图常适用于画面物体较小的情况下,如苹果堆的造型绘画。s型构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构图方式,它可以将s型本身的柔美与构图进行结合,但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学生们使用的较少。因此,当进入到职业院校进行系统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加强对s型构图的练习。在进行s型构图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s型构图适用于画面物体较多的构图,教师让学生进行这种构图时,可以多摆放一些物体。其次,s型画面的物体透视高度比较接近,应该要注意调整各物体之间的关系。最后,由于物体较多,摆放较为紧凑,应注意调整各个物体之间的疏密关系,确保将s型的柔美更好地体现在画面当中。

3掌握平面构图技巧,提高素描画面效果的观赏性

篇6

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以读代讲、以讲促读、以说代讲、以讲促说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以读代讲,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训练形式。读的训练形式主要是朗读和默读。学生读的能力和技巧,只有在读的实践中才能形成和提高。以读代讲的方法是:首先在读前指导中,先使学生了解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知识,为学生能从课本文中的整体入手初步领会课文打好基矗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随后教给学生阅读技巧,指导一层读一层,指导一段读一段。重点句子段落反复读,边读边想,直到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为止。真正把握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最后再让学生精读课文,使之进一步理解文章是怎样表达课文中心思想和思想感情的。这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随着说的步步强化而逐步加深,对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体会越深。

二、以说代讲,提高学生的能力。

“读”是理解课文的基础,“说”是理解课文的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在实施“以读代讲”的同时,实施“以说代讲”的教学,可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转化为语言的运用表达。而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说话兴趣,清除学生怕说话的心理,调动学生想说话的欲望,达到以“说”代讲的目的。在这一方面我抓了以下几方面的训练:1.“说”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是一种最常见的“说”,可以让学生通过说来检验他的学习效果。

2.“说”想象。想象文中描写的意境,让学生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他们想象到的内容。学生说得越具体、越生动,说明他们理解的越深刻。

3.“说”体会。只有让学生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更深入理解课文,所以在学文后还要让学生说读课文后的体会。

篇7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遵守的规范,是课堂教学的法规之一,通过课堂常规的贯彻落实,如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强组织纪律性,可使学生养成听从指挥,服从领导的良好习惯,所以每个体育教师都应把贯彻落实课堂常规作为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认真搞好。

    二、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育

    教学内容中,寓有明显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接力跑、拔河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是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体操练习和跳跃项目既可以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品德,又可增进学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美德;韵律操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陶冶其美的情操和提高审美能力。体育基础知识教学和游戏教学更能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教育。如:队列队形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体育场地和运动器材的保护,增强他们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的思想;通过发挥体育积极分子骨干作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通过课堂最后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四、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篮球比赛中,有个别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及时给学生以恰当的鼓励与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又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篇8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听说训练 强化

听说是语言交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听说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1 听说训练教学的意义

1.1 加强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实践证明,凡口头语言发展的好,听说能力强的学生,读写能力也比较强。所以,听说读写联系紧密,不可偏废。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从训练口头语言入手,加强听说能力和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1.2 加强训练小学生的听说训练,能够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是思维的外衣。听说读写都和人们思维紧密相关。听人说话要理解内容,抓住要点,离不开思维活动;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识,不仅要想清楚要说什么,还要组织好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所以,听说训练的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和书面语言比较,口头语言以声音为载体,具有稍纵即逝的特点,没有从容思考的时间,而书面语言允许在一定时间内推敲修改。所以口头语言要求有更高的应变能力,这必然促进思维灵敏性、准确性的发展。

2 灵活教学方法进行听说训练

2.1 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说与写,都是表情达意,不过两者形式不同。在作文教学中说与写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说促写。如写一件事时,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先说,然后教师评点优劣,再写下来。

2.2 与课本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在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后,让学生延伸内容,进行想象、口述。

3 按照一定的原则,加强听说训练

3.1 鼓励原则。培养小学生听说训练的途径之一就是“鼓励”,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是自尊心和上进心强。研究资料表明,对小学生的评价,表扬鼓励多于批评指责,可以更好地激发学习动机。初练口语表达,学生往往语无伦次。无论学生会说或不会说,教师都应多鼓励。因为成功的满足可以激发上进心和自尊心。

3.2 实用原则。在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实用性,是听说训练的目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儿童的实践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因此,在语言训练中,除按照大纲要求和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训练外,尽可能有计划地带领学生接触社会,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指导学生多听、多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3.3 激发主体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小学生是主体,而教师是主导,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听说训练中,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定要避免只让少数能说、会说的学生“表演”,而大多数学生成为“观众”的现象。要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听说训练的实践中。

3.4 评价性原则。当小学生活动的时候,同时也就把注意指向了学习的结果。因此,在听说训练中,教师对学生的口述要及时作出评价,同时引导学生互相补充听说内容,这个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听说能力。

3.5 逐渐进步的原则。教师在进行听主训练时,一定要根据小学生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不同年级的要求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低年级学生要能听明白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养成认真听说的习惯;能说一段完整、连贯的话,口述一件简单的事。中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和少年儿童广播,理解内容;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讨论问题能说清楚自己的意思。高年级学生要达到能听懂别人的讲话,理解主要内容,能口述见闻,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4 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小学生听说训练

4.1 广泛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多种活动强化口语表达训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制定的相应的训练计划,可以每月进行一次大型语文兴趣活动,为强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搭建了锻炼、展示的舞台。可以举行“朗读大赛”、“小主持人大赛”、“新年话新意”等活动,让小学生时刻感到形式新颖,有积极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欢乐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篇9

1、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

首先,对于刚刚进入中学学习的学生而言,他们通常处于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对于语言文字有了基本的积累,但是,学生对于一些相应的写作技巧掌握的并不多,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比较有限。这个阶段的作文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养成对于生活观察的习惯,让学生慢慢懂得从生活中来发现与整理各种有效的写作素材。同时,作文教学的初级阶段中教师也要让学生对于各种不同的写作文体基本熟悉,并且让学生了解各种不一样的文体的一些常见写作方式。此外,教师要注重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这些都是刚刚接触初中作文教学的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做好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初级阶段对于学生必要的引导才能够为后续的教学提供铺垫。

这一环节的训练中,可以先让学生从叙事作文的写作展开,并且让学生明白叙事作文中应当适当的结合一些必要的议论与抒情,这样才能够让文章有所升华。教师可以在点评中帮助学生及时进行议论和抒情,也可以教师叙学生议论和抒情,还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这种训练过程。值得注意的是,议论和抒情必须要扣紧主题,三两句话便要结束,以免喧宾夺主。此外,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的最佳时段,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续写与改写的训练,积极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作文训练的初级阶段要让学生对于初中作文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教学要点等都较为熟悉,教师也要有针对性的发展与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与素养。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初中写作训练的各种要求,并且帮助学生更积极的融入初中语文作文的写作中。

2、作文教学的中级阶段

随着学生已经慢慢适应了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的各种要求,对于各种文体的写作方式也较为熟悉,这个时候进入了初中作文教学的中级阶段。这个阶段的训练要点在于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指导学生在文章中做到言之有物、情感真切,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写出更多富有感染力的文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并且要培养学生搜集各种写作素材的好习惯,这些对于学生的文本写作将会发挥极大的辅助效果。同时,教师要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可以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历史或者人文方面的阅读素材,让学生的思维和知识层面都得到相应的拓宽。这些过程将会极大的丰富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并且会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显著提升。

教师应该为学生打开视野,引导他们从更广阔的空间去思考。教师可以丰富作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多引入一些社会话题来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探讨,这些不仅会极大的锻炼学生的思维,这也会帮助学生在自己作文时更好的进行选材。比如,自然界中的乌鸦反哺、羊儿跪乳的故事无不给人以启迪,民族英雄舍身为国的壮举无不让人感奋,科学先驱舍弃国外优厚待遇、一心报效祖国的情怀无不让人崇敬,成功人士广行善事、修路建校的义举无不让人称颂……凡此种种,都能很好地打开学生和思路,无论纵向还是横向,练得多了,学生的选材能力必定会有提升。丰富学生的知识层面,让学生的写作素材积累更加充实,这是保障学生写出更多优质文章的前提所在。

3、作文教学的高级阶段

篇10

进行教学时虽然是以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技术、战术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训练的因素;进行训练时虽然是以提高技能、技术、战术和身体训练水平为主,但其中也包含有教学的因素。无论是进行教学或是训练,都应贯穿一定的思想教育,体育教师、教练员应经常注意在教学与训练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知识、技能、技术、战术教学和身体训练的各个方面。

实验经验证明,技能、技术的形成和提高,大致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这三个阶段既反映了人们认识的逐步提高和深化过程,也反映出人们的体质机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粗略掌握动作阶段:这个阶段一般是通过讲解、示范、尝试练习,建立动作的概念,体会动作的过程和要领,从而粗略地掌握动作。其特点是大脑皮层的条件联系处于泛化阶段,动作表现紧张、牵强、不连贯,缺乏控制能力,并伴随着一些多余的动作。因此要善于根据学生特点进行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动作的能力,并利用各种方法,如徒手或各种教具给予保护、助力、阻力,以及固定和限制动作的方向、路线幅度、速率等,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动作。

改进提高动作阶段: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以及深入动作的示范,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动作的质量,逐渐消除动作的紧张、牵强,以及多余的或错误的因素。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条件联系处于分化阶段,动作逐渐变得连贯、准确和轻快起来。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不倦地钻研,掌握动作的内在联系,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例如:掷铁饼,不仅要求会掷,而且要求掷好;不仅要求懂得掷铁饼的一般技术要领,而且要懂得摆臂幅度、速度、出手角度,以及全身的有关部位的动作与提高掷铁饼成绩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采用比较对照、分析、综合的方法对于改进提高动作的质量有积极意义。例如:篮球动作中,对各种传球、接球、运球、投篮的技术作对比;田径运动中对急行跳高与急行跳远的助跑技术作对比;技巧运动中对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作对比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更精密更准确地掌握动作。在完整技术的教学与训练中,通过动作各个部分,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例如:游泳的划臂与打腿、呼吸的关系,幅度与速率的关系等)能使学生清晰了解动作与动作之间,局部动作与整体动作之间,动作的这一要素与另一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从而在练习过程中更自觉地掌握和完成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