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范文
时间:2023-04-11 01:09: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运用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
1.缺乏创新思维意识
电子技术专业是当前社会趋势发展下比较热门的专业,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电子技术内容教学缺乏重视,依然沿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主要以内容灌输为主,没有讲知识内容进行深入拓展,严重缺乏创新思维意识和探究能力,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再加上受传统理念的影响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很难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的真正目的。只能按部就班的进行思考学习,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在电子技术专业学习中失去了创新学习的热情,影响了电子技术教学质量的发展。
2.缺乏对学生创新力度的培养
目前各大学校缺乏对学生创新力度的培养,忽略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只注重基础内容的讲解,没有进行知识拓展,课堂教学受到了一定的局限性,阻碍了教育事业的进步,而且各大教育部门没有严格遵守各项管理实施制度,没有将重难点知识进行针对性讲解,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拓展。因此,必须加大措施进行有效管理,不断完善电力技术教学目标,将电子技术教学内容与实践操作相互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想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电子技术专业培养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创新模式的发展是促进教育事业和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促进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电子技术专业作为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是培养技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将电子技术理念与适当发展趋势相互结构,对存在的弊端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完善,加强对电子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只有不断加深创新研究力度,才能充分体现出电子技术人员的价值所在,从而促进电子技术行业的全面发展。
三、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对策
1.创新教学目标
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创新教学目标设计。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解一些电子线路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掌握运用方法和操作技能。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基础之上,学习一些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有联系的知识,其教学目标是能够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更加的全面,做到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专业操作水平的提高。再次,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对实际的电路能够进行熟练的组装和设计,独立完成对电子组建的测试,对电路的设计方面应该做到具体的掌握。最后,教师还应该要求学生在实际的实践当中,能够建立系统的操作规范,进行规范化生产,进行知识要点积累总结,有利于学生的长远性发展。
2.创新教学内容
高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内容也应该进行全面的创新。教师内容的安排上应该与学生日后的就业作为导向,积极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该具备最先进的应用电子技术知识,并且应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知识的选择上,应该以实际的操作作为变准,为日后的操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外,教学内容应该做到符合实际,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的投入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去。另外,学生应该针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特点,研发本专业的实训教材,进而让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前,就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不断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带动社会的发展。
3.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不断的创新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方法,教师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符合本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很多学生的专业基础非常的薄弱,而对于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更是反感,对于知识的掌握水平较差。因此,教师应该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从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抓起,鼓励学生进行学习,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师还应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法,从而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的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将学生感兴趣的以及比较先进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知识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结语
总之,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我们面对电子信息产业出现的问题,要敢于迎接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挑战,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才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只有通过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努力把握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不断优化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积极主动地进行科技创新,才能实现电子信息行业的转型,促进电子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顾小军,畅福善. 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J]. 运城学院学报,2010,02:93-95.
篇2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1.引言
根据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和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传统的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迅猛发展的高职教育的要求,许多学校都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也如火如荼的进行。教学内容、课程类型决定教学方法,只有从教学内容和课程类型的特点出发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收到实效。我们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2.教学内容的改革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以及专业基础课在理论上是比较难的学科,课程的内容比较繁琐、知识点抽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讲授式,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有一定的实习或实验,但总感觉理论与实践联系的不是那么密切,这种教学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目的不相一致,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加上现在大部分高职学生对理论学习兴趣不大,如果我们不用新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越来越厌学,到头来大部分学生理论不懂、技能也不会。
再就是我们五年高职的生源是初中毕业生,学生年龄小、基础较差,市面上的教材不能够满足我们学生的需要。
因此,根据五年高职学生的职业要求、学生特点和应用电子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应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在做中学,学中做。对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是对理论内容进行精简,添加一些实际技能的学习。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总结,编辑自己的校本教材。在提高学生的兴趣方面下工夫,给学生添加一些实际的技能,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删除元器件内部原理的分析,注重元器件的识别、元器件的外特性,注重元器件的具体应用,略去比较复杂的理论推导公式和计算步骤,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方面。
3.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的引领
我们依据“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线”的职业教育教学思想,按照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职业能力结构,打破传统的系统理论教学模式,积极推进“一个原则,两个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一个原则”,即对公共教学模块贯彻“必须、够用”的原则,适当压缩其课时,控制在总课时的40%以内;“两个合一”,即在专业课模块,突出理论服务于技能,加强技能训练,并把大量的教学任务搬到实训场所进行现场教学,在学中做、做中学,实现实训室与教室合一;在实践课模块,则安排学生到工场进行顶岗演练,在工场的工程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强化训练,实现师傅与教师合一。
4.不断完善的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
遵循“贴近生产、贴近工艺、贴近设备”的原则,通过不断实践与探索,初步形成模块化、进阶式的的实践教学体系。概括为“一条主线,四个模块,多个综合训练项目与过程控制”。
一条主线即为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四个模块包括实验模块、实习模块、考工模块、综合模块;多个综合训练项目是说在每个模块中安排若干个实训项目,每个训练项目都有特定的技能要求与技能考核目标;过程控制――每个综合实训项目都在明确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由学生个体或小组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同时进行过程考核。而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以实践考核为主,在实践考核中以过程考核为主”的考核体系,如图1所示。
通过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表明,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我们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建立及培养。
5.突出核心能力的项目模块课程体系
积极探索以专业核心能力为主线,以技能考证为抓手,整合传统学科知识体系,构建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项目模块课程体系。经过一轮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已经完成三个核心能力项目模块的课程整合。
(1)《电子装配与调试》能力项目模块,由《电子产品机构与工艺》、《焊接装配技术》、《电视技术》等课程与无线电调试工考证等整合形成,主要培养学生能正确使用各种常用电子装配工具、电子测量仪器,具有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2)《电子产品或设备检测》能力项目模块,由《传感器技术》、《电子测量仪器》、《电子测量技术》等课程整合形成,主要培养学生无论是电量还是非电量,都能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实时准确测量的能力。
(3)《生产线设备保全与维护》能力项目模块,由《低压电气》、《电工技能训练》、《PLC技术》课程与维修电工考证等进行整合形成。主要培养学生设备或生产线的操作、维护以及检修的能力。
目前,已经完成《电子装配与调试》能力项目模块与《生产线设备保全与维护》能力项目模块讲义的编写工作,并经过一轮实践,效果显著。
6.创新的教学模式
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理实一体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对于实时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如单片机、PLC等,打破实验室和教室的界限。打破理论教学与单元验证教学的界限,将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融合在一起,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演练,即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坚持实践能力与考证融通,理实一体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充分利用应用电子实训中心多项资格考证平台,在实训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强调按照职业资格考核的要求来训练学生,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将电视技术课程与无线电调试工的要求进行整合,将两者的技能训练合二为一,学生在修完电视技术课程的同时,能取得无线电调试工的资格证书;学生在修完低压电气课程的同时,可取得维修电工中、高资格证书。目前,应用电子专业的学生获得无线电调试工或维修电工岗位资格证书的比例达到100%,在几届的毕业生中,95%的学生至少持有3张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7.结论
以上只是我们对教学改革的初探,真正要落实还需更多大量具体的工作,教学体系将随着科技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而不断改进。当然,我们在教学改革过程当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也依然需要进一步不断的探究和完善。总之,现有高职教学体系的改革,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的,理清思路,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总结做法和经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以期顺利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的。
参考文献
[1]赵建华.整体推进实验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6(12):47-54.
[2]赵莉萍.整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J].中国冶金教育,2008(5):52-53.
[3]马必学,刘晓欢.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J].教学改革,2005(7):22-23.
[4]杨群祥.高职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教学模式的创新[J].高教探索,2006(5):68-70.
[5]吴霞,潘岚.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系列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6(3):82-84.
篇3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大产业。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到网络通信、生物医疗、家用电子产品、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等民用产品制造产业,电子技术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应用电子技术是一门以电子技术的应用为目的的专业,而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能够综合应用电子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现状和改革的必要性
1.1 企业需要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2014年春节后,深圳人才大市场招聘信息显示电子行业的用工需求排名第一,其中电子电器制造类企业对一线生产岗位以及有2~3年专业工作经验的技术员、工程师、研发经理等岗位的用工需求量很大。其中,电子类企业一线生产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很低,初高中毕业生甚至是一般的农民工就能上任,而研发经理、工程师、技术员等却比较紧俏难招,也就是说这些企业紧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1.2 什么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素质高”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
第一是职业技能高,包括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操作方法和操作规范,树立基本的职业意识,形成较完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等。
第二是职场应变能力强,包括及时把握职业的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自主学习新的职业技能;掌握最先进的相关职业理念和操作方法;形成更全面的具有延伸性的知识结构等。
第三是专业创新能力强,包括不断发现现存事物的缺陷,不断找出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根据工作的需要提出创造性的设想,并能够具体实践、操作和开发;进一步扩大知识面,以适应其创新的各种要求等。
1.3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电子电器制造类企业招工数量大,尤其是高素质技能人才紧缺,并且招到也很难符合企业要求,需要再培训才能上岗。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技能,使其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呢?近年来,笔者学校展开了以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 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 构建“岗课证相融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定位是专业教学改革的第一步,也是关系到教学改革是否成功的关键第一步。湖南省现有电子信息产业工人12万左右,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级技能人才只占技术工人总量的6%,这一数字远低于发达国家30%的标准。在“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湖南省明确将电子信息产业和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经过多次调研和研讨,课题组确定了该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定位是对接湖南省战略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适应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并且,专业依托行业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工作机制,校企共同进行专业建设。
“职业岗位、专业技术课程、职业资格证书”是“岗课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3个内涵要素,“岗位技能训练、工学结合课程教学、职业资格认证”三者融为一体的教学实施是“一体化”的内涵。为了构建“岗课证”一体化培养模式,首先,广泛调研和听取来自企业一线行业专家建议,确定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覆盖哪些职业岗位(岗位群),每个岗位需要哪些知识和能力;其次,再分析这些能力之间的逻辑联系, 将能力分类、分层、分先后,与课程相对应;最后,通过职业资格考证,检验学生是否达到上岗所要求的熟练程度。
2.2 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层次化、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强调学习者在动态的行动体系中生成与构建整合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的“工作过程”知识,从而满足社会或职业对教育或个性的需求,实现学习者在职业生涯中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对电子信息产业中电子设备装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中机车电子设备维修调试等工作岗位开展调研、分析、归纳,得到了生产管理等4大岗位群和电子设备检修等23个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了培养生产制造、技术服务、设计开发三层次目标,以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拓展课程等五大理实一体课程模块为支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层次化、模块化”课程体系。
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出发,遵循典型的工作过程“6要素”原则和抽象的思维过程“6步骤”原则,进行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改革。以《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课程为例,课题组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课程学习情境的教学环节设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用合宜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施,积极探索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根据职业资格考核要求进行课程的考核,合理设计考核内容,制定考核标准,采用多元化的考评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课程考核。
2.3 建设与专业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
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与2~3个企业保持长期联系,成为合作单位;安排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的生产实践锻炼,并深入到企业生产、技术革新和科研中,逐渐形成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成 “公司+车间”的实训基地模式,采用企业当期主流生产性设备和自主开发的先进虚拟仿真软件,虚拟现实与真实产品生产结合,开发基于真实产品的实训项目教学资源,满足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产品研发与生产四大功能需求。
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积极探索名师课堂、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教学形式的应用,满足教师、学生、员工、社会学习者终身学习需求。
篇4
在校四年的大学生活将要结束,走出充满欢乐、充满幻想的大学生活,即将面临的社会的考验。四年来我的学习成果是如何的呢?以下是我所学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自我鉴定,请参看并提出宝贵意见。
自进入大学以来,我一直刻苦学习,积极进取,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平均成绩在班内名列前五名,并多次获得奖学金。专业课名列前茅,如主干课程《模拟电子技术》曾在全系八个班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但这并不是我的特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为所用才是我所追求的。
虽然在校期间我主修的是日语课程,但我深知英语的重要性,所以我时刻没有忘记对英语的学习。我自学《大学英语》并达到了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争取在毕业之前,继获得日语四级证书后,再获得英语六级证书。
为能使所学的文化知识及时地在工作中得到体现,我利用寒暑假时间出去做兼职,做过日语翻译和电子工程助理,并及时地做好兼职工作总结。除此以外,我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加入了科协(学院组织的课外科技活动小组),曾在科协任部长等职。在每年的科技节,都有我的作品参展,在这种课外活动中,锻炼了我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所学知识不在停留在书本的层面,尤其是在今年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更是培养了我的工程素养。我所设计的“密码锁”.“无线电台监测仪”获得师生很高的赞誉。“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是我在实践中最深刻的体会,在实践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感受到了知识的珍贵,它激励我满怀激情的为我将来的事业,为我的公司去学习.去奋斗.去拼搏。
我是一名要走向社会的大学生,四年来的学习和实践生活我已经对工作有了一定的概念和认识,带着这份大学生自我鉴定,带着十足的信心,我已做好迎接新的挑战的准备。
篇5
关键词:中职教学;应用电子技术;创新策略
为了能够向社会输送全能型的创新人才,需要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能够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相联系,通过不断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形成重要的多元化自主学习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将实践教学与学生的专业相联系,让学生在找到自身职业发展方向的同时,也能够体现出自身的专业价值,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重要的学习自信心,逐渐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
1.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
电子技术专业是为信息技术产业提供更多顶尖人才的重要专业,中职业院校能够从教学现状出发,逐渐能够找到适合学生实践教学策略,运用重要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突出学生的专业优势的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
1.1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发展应当以实际应用为重要的途径,逐渐在应用电子技术领域取得一定的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学生的创新发展。教师在电子技术专业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树立以生为本的重要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改变固有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将各知识点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实践运用中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教师也能够让学生进行电子技术专业知识结构的整体构建,在实践中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2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在应用的过程中是学生思维空间不断拓展的过程,重视学生的课堂体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在自主学习空间内,也能够根据自身的优势进行实际训练。教师将课堂理论进行多样化展开的同时,逐渐能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在理论中结合实践,让学生树立重要的实践应用意识,并能够在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合作,不断交流,从而开拓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践成长中形成重要的学习目标[2]。
2.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策略
中职电子技术专业在不断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应当能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逐渐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优化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并能够结合相关企业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进行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理解岗位职责以及职业优势,从而能够在实践中补充理论知识,将知识的各部分关键点进行有效的连接。中职院校在为学生提供职业环境发展条件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不断的参与实践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
2.1教师武装自己,创建实践教学环境
教师作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的重要引导者和实践者,需要能够掌握一定的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能力水平,在不断突出专业优势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构建电子技术专业知识体系。教师在课堂中能够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合理的教学方法,逐渐引用实际教学案例,让学生在激发学习主动性的同时,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通过教学案例的不断引用,为学生创建知识理论的重要实践教学环境。例如教师能够将典型的电子技术专业应用实践案例,进行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构建,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拓展思维空间的同时,增强实践探索能力。
2.2加强课内课外实践教学,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的实践教学可以与教材相结合,也可以从实践理论中进行实践活动的构建,从而能够有效利用课内和课外的教学资源,构建实践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互动讨论合作,形成了重要的实践教学创新理念,让学生对电子技术专业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参与实践教学活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例如教师在课内可以构建多功能实验室,让学生在参与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操作的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进行实际训练。课外探索中教师应当能够找到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基地,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实践教学空间。
2.3推动校企联合实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教师提高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水平,需要教师在推动校企联合发展的同时,逐渐能够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实习,深化教育目标的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参与企业生产以及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企业实践教学环境中逐渐能够让学生体验岗位实际工作内容,从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构建电子技术专业实践项目,对与企业进行实践结合的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
篇6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一次系统、全面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学会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1]。高职院校面对的是形象思维强于逻辑思维的学生,培养的是“基础理论够用、专业知识适用、职业技能有用”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较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怎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完成好这个环节的实践教学,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采取了简化理论研究和分析,以实物制作来优化毕业设计不足的实践教学方式。
一.以往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1.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学校的难题
以往的毕业设计时间选择在最后一个学期(即第6学期),而在这个时间里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中度过,一部分学生一旦认为岗位适合自己就忙于工作急于表现自己,巩固岗位位置;而另一部分学生觉得岗位不适合自己则忙于在职场上竞争不断地选择新的岗位。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心思做毕业设计,也很少有时间查阅资料,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毕业设计,更不用说定期回学校与指导老师见面沟通解决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因而难于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为了完成高职院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又不影响学生的毕业和就业,毕业设计只能流于形式,得过且过,走个过场而了事。因此,如何解决毕业设计与学生毕业、就业的矛盾就成为学校面临的一个难题。
2.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学生的负担
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水平要求不高,重在实践。虽说他们在学校、企业的实践教学中得到一定的训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是在企业实习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还是有很大困难的,即使是选择了题目,也会出现很多无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又得不到老师的及时指导,学生很无奈;或者有的学生选择了题目后,到网上摘录,将别人的设计改头换面成为自己的,出现了理论不通、知识混淆、逻辑不顺等问题;或者有的学生的毕业设计从理论上看起来没有什么问题,但元器件选择是否合适、工艺是否合理、能否成为实际电子产品,没有实物得不到证实。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毕业设计课题,减轻毕业生的心理负担,是学生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
3.以往的毕业设计成为老师的心结
指导毕业设计是高校老师的职责和义务[2],但以往由于学生失控往往使指导老师大伤脑筋。一方面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毕业率、就业率,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毕业设计的科学系、规范性、严肃性,还要应付学生从企业带来的种类繁多的各式各类题目,又要完成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任务,于是多数老师名义上是指导者,实际上变成了学生毕业设计的参与者。因此,很多老师只要可能都不愿意接受指导毕业设计的任务,这就成了老师心理上的一结。
二.毕业设计设置思路
(一)毕业设计时间的设置
改变传统的毕业设计时间,将毕业设计启动时间提前到学生在校期间的第5学期中后段。学生在专业教师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已拟定的若干个毕业设计课题方向中,根据个人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毕业设计题目和指导老师,并在指导老师的系统指导下,查阅资料完成毕业设计的雏形。在最后一个学期的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根据所选题目要求,结合个人实际能力和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在指导老师和企业专业技术员的帮助下先制作成实物,再依据实物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相关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样学生的毕业设计既有了理论根基,又有自己制作的活生生的实物,就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毕业设计。
(二)毕业设计题目的设置
毕业设计是整个在校学习环节的总结,是为毕业画上的最后一个句号,因此毕业设计是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岗位能力的汇总[3]。在设置毕业设计题目的时候以行动导向为新的理念,从实际出发确定毕业设计教学计划,由专业教师提出和拟定毕业设计课题方向,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
1.设置岗位能力提高型毕业设计课题
这种毕业设计课题是由在企业实际干过对企业比较了解、或以往带队实习过、或将要带队实习的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根据本专业的实际岗位技能要求和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校企合作企业实际拟订的各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学校完成的一部分理论设计雏形的基础上,在实习企业进一步加工、整形,根据本企业实际出发制作成实物,并依据该实物完成毕业设计。如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企业中的“电子产品质量检验文件”这种实物的制作或“电子产品生产管理文件”这种实物的制作等,再根据文件实物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类毕业设计题目比较适合由学校或系里统一安排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实习的毕业生选择,由顶岗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工程技术员合作指导。
2.设置改造与创新新电路、新产品型毕业设计课题
这种毕业设计课题是由实践教学及实际动手能力比较强的专业教师拟订的各类题目。它是以革新为突破口,用现成、完整的实际电路或实际小电子产品为参考,在其中找出革新点进行改造。经改造的新电路以节能、省元件、加大功能、产生新功能、更加方便为扩展方向。组织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在原电路或原产品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仿真等现代科学辅助工具,设计出新的、科学的、实用的、可行的新电路,并制作成实物或模拟实物。毕业生根据实物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样学生以自己制作的实物为行动导向去完成毕业设计,其目的性强、任务明确、有极高的热情和主动性。
3.设置大学生技能竞赛型毕业设计课题
这种毕业设计课题是由指导参加过各种类型大学生竞赛的老师拟订的各类题目。它是依据往年大学生的职业技能大赛等比赛题目中提炼出来的。要求学生按比赛要求为基点,结合本专业的主要技能和能力,在完成实际比赛任务的基础上制作实物或完成实际比赛内容,再根据实物和实际比赛内容撰写出毕业设计报告书等设计材料,并进行毕业设计答辩。这类毕业设计题目比较适合曾参加过各种大学生竞赛的毕业生选择。
这样先设置形式多样的毕业设计题目方向,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或爱好选择自己能力范围的具体题目和指导老师,将在毕业设计中不好解决的难题分散开来,学生的毕业设计就有方向、有目标,指导老师心里有数、指导到位。
三.毕业设计的组织和实施
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是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工作的保障,我们按照毕业设计的准备工作、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毕业设计中段检查、毕业设计的验收和公开答辩、毕业设计成绩评定等环节随时跟进管理。
第一,要做好充分合理的组织实施计划,安排行之有效的毕业设计工作日程,规范毕业设计报告书等材料的撰写格式标准,提出本届毕业设计的总体要求和毕业设计答辩方案。组织专业教师及企业技术人员拟订毕业设计课题,并对课题进行审核、筛选,进一步确定适合制作实物的毕业设计课题。第二,开设毕业设计课题宣讲报告课,让每位指导老师介绍拟定的课题要求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及实习等实际情况自由的选择课题和指导老师。第三,学生选择好课题和指导老师后,接受指导老师下达的毕业设计任务,根据任务制订出自己的毕业设计进度表和任务书,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针对课题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调研、收集参考资料、查阅相关文献。在学生还未顶岗实习前完成毕业设计的雏形,然后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顶岗实习的企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毕业设计。在这一阶段特别加强组织和检查工作,督促指导老师紧密跟踪学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准备是否充分、接收的任务是否明确、选题是否合适、学生设计工作量是否适当、是否适合学生他本人等。有问题及时解决和调整,做好指导服务工作,并采用指导老师碰头会、汇报会、阶段总结会等各种形式及时反馈毕业设计实际落实情况和毕业设计完成进度的实际情况。最后收集学生制作的实物、毕业设计报告书、毕业设计答辩PPT等,验收并进行公开答辩。其毕业设计成绩构成为:实物产品满分40分;毕业设计报告书满分40分;公开答辩成绩20分。
四.取得的成效
以实物制作优化毕业设计就是让学生在自己制作的实物基础上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在制作实物过程中,哪怕是很小的实际产品,要经历各式各样的难题。他们要亲自动手制作,并解决出现的问题,就必须掌握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要成功制作具有革新的创新产品必须要对本产品的工作原理理解的非常透彻、设计的非常准确,同时具有熟练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这样做出来的毕业设计从理论到实践得到了充分的结合,使我们的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学有成效、学用结合,做到了“做中学、学中做”真正符合职业院校办学特点,突出了职业技术教育理念。
与以往的毕业设计比较,这样设置毕业设计,对于指导老师来说达到了心中有数,指导到位,得心应手,可指导出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打消了心里难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和经验积累,也为自己撰写论文、申请课题积累了素材,因而愿意接受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对于学生来讲毕业设计的任务明确,目标定位准确,可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题目完成毕业设计任务,打消了对毕业设计的神秘感和恐惧感,其毕业设计的积极主动性大大提高,能够完成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这样真正体现了以教师或工程技术员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技能分析、解决专业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建立正确的创新改造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4]。通过这样的毕业设计学生进一步巩固、扩大、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实现由一名学生向工程技术人员的过度,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需要做好技术储备,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有很大的不足。一是,更加紧密的与企业挂钩,更多的在企业实际工作岗位上提炼出相关职业能力和技能提高方面的题目,这就要求指导老师深入企业实际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相结合拟出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题目。二是提高电子产品技术改造的成分,技术革新和创新思维不是一是一招就能产生的,这就要求指导老师平日里多积累实用的小电子产品或实际实用的电子产品电路,建立创新改造思路,多在实际生活和企业中积累且提炼成题目。同时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不断地灌输和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改造、革新的改革新思想。
篇7
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目前,我国不缺高学历的人才,却缺乏技艺精湛的高级技工。职业教育师资(简称职师)正是为职业学校培养专业人才的师资力量。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职师是“双师型”人才,即是教师,又是工程师。随着电子技术的蓬勃发展,企业对电子类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开设更多的电子类职业培训。因此,培养专业的职师人才已迫在眉睫。然而,目前普通的本科电子专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理论强实践能力弱,而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强理论弱,并且两者培养的人才都不是师范人才,不满足职师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近年来我校开设了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意在为各类中职和高职学校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人才。但由于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起步晚,可借鉴的成功案例少,其教学还有待于完善。本文以广西师范学院为例,探讨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的教学改革。
一、目前职师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职师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既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又会教学。目前,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培养的人才与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距离。究其原因,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公共课、专业课、师范教育以及实践课在应用电子职师专业设置上都占据重要地位,如何合理分配四者之前的比例至关重要。现有的课程体系中,重理论轻实践,重专业轻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的课程体系中,实践环节多流于形式,教学法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学生在工程实践、课堂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面都缺乏实战经验。
此外,市面上的教材多是针对普通大学本科和职业教育的电子专业教材,针对职师专业的电子类教材很少,这为职师专业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二)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待于加强
应用型电子技术职师专业教师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高校毕业的电子专业人才,二是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人才或企业工程师。前者实践能力欠缺,后者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欠缺,都不满足“教师,工程师”双师型人才的要求,这就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和职业学校的用人需求严重脱节,严重影响学生的就业。
(三)缺乏实训基地
知行合一,贵在实践。职业教育与大学本科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学生的实践能力特别强。受学校场地和经费的限制,目前很多职师专业苦于没有实训平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流于形式,未达到预想的效果。
二、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及方案
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应紧紧围绕“职业技能+教学技能”开展教学改革,以培养“教师型+工程师型”人才为目标,深化职师专业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不断探索学习,总结教学经验,在教材、课程体系、教师队伍和实习基地等方面都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优化课程体系
鼓励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实际教学情况编写教材,调整公共课、专业课、师范教育课以及实践课在整个教学体系的比例,增加实践课和师范教育课所占的比例。实践课细分为课堂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校外实习等环节。确保在每个环节学生的电子设计能力能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学校扶持优秀社团例如电科协会的发展。近年来,电科协会每年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比如电子设计活动周和义务维修活动等,为电子专业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供了平台。此外,学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电子设计大赛,以赛促学。在校外实习环节,与富士康等企业开展合作,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提高对电子专业的理解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在职业学校授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能力是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学生需具备的能力之一。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近年来学校每年都开展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普通话培训、普通话等级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等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二)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队伍的优劣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要培养双师型学生,教师首先是双师型教师。为了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我校组织电子专业的专业教师到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参加实践培训,并且每位专业教师都取得了中级电工证书。同时,鼓励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到企业挂职锻炼,将企业的项目变为教学案例。此外,邀请优秀的企业工程师和职业学校的老师走进实训课堂,让学生知道企业和职业学校的用人需求。
(三)拓展实训基地
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合适的技工人才,而职师专业培养的正是技工们的领路人。实训基地是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近年来,我校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建立了电工、PLC、嵌入式和通信等实训实验室,在校内为学生实践搭建了良好的实训平台。同时,在校外与富士康等企业合作,和广西技工职业学校和南宁市第一职业学校等职业学校开展交流合作,为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进一步拓展实训平台。尤其是随着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的日渐繁荣,应用电子技术职师专业更需走出去,和企业加强合作,建立更多的校企合作的平台。
总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职业学校对职师人才的要求将不断提高。目前,我校正筹建广西职业发展研究中心。在此契机下,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以培养双师型职师人才为目标,培养更多更好的电子类职师专业人才。
篇8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工作过程系统;课程研究
一、前言
目前,当代企业和社会已经从传统的运转模式走向以过程为向导的新运转模式,在工作时除专业技能以外,关键能力、性格特征、心理素质也是劳动者应该具备的工作条件。现代的教育方式应该围绕解决综合问题进行教学,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应该针对“解决社会工作综合型问题”进行转变,这种复杂的教学模式,会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其中的社会的因素也不能小视。所以说,教育的模式应该尽快打破传统模式的种种束缚,科学的把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和学生能力进行联系,所以在开发方法方面应该注意实现后面三点:一是从主观意义看来,我们应该把工作当中过程进行整体化分析,而不是对那笑细小的工作点进行专研;二是重点培养创造能力,而不是一味的强调适应能力的好处;三是构建学习过程时,应该看重“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习过程完整”。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可能让学生获得综合的职业能力,并保证这些与职业相关的经验知识和技能在结构上的系统化。抽象发展过程不是一个人能力发展该有的过程形式,其学习过程是要具备情景化和具体化的,因此,职业学习中必须包含两个方面的因素分别是“工作过程学习”和“课堂学习”,这两个方面可以在学生的学习历程当中化为一个整体。课程开发必须将资格研究(包括职业分析、工作分析、企业生产过程分析),个人发展目标分析与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结合在一起,其基础是整体化的职业分析。
作者有幸到德国进行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考察,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德国这个工业强国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方法和基于行动过程方面的课程开发方法作者都可以熟练的运用,并且让开始计划好的任务圆满完成――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和《电子产品生产工艺与管理》学习领域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作者在北京的回国学术报告会上进行发言,德方和我国教育部门的专家团队都对作者所表意见深深赞同。
二、总体设计思路
(一)教学目标确定
要确定实际的教学目标,需要考虑的方面有两个:
1、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国家的产业结构与国家的教育结构息息相关。国家的产业结构和政治要进行科学的分析,选择符合条件规定的企业(规模中等偏上的企业、企业集团中技术一般的企业)进行调研;根据所选企业中岗位的相应要求,分析岗位上的典型任务模式,结合企业员工的各种要求进行课堂设置。
2、学生个人的需求: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应该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哪里,从而制定教师的教学目标。
(二)学习领域确定
当学习目标确定之后,就要进行教学课程的研究和开发了。其课程要极富职业工作方面的特色,在以后的工作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领域进行确定。简单来说就是解构整个学科的传统体系,重新构建新的行动体系,同时对国家的职业资格鉴定和规范进行科学集成。
1、工作过程分析:根据相关的工作岗位,进行典型工作的分析,从而了解工作的基本流程。
2、行动领域归纳:岗位典型工作与学校领域的结合,成为实用的综合领域。
3、学习领域转换: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并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三)学习情境设计
学习情境是组成学习领域课程的结构要素,是课程方案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化。换句话说,学习情境是在职业的工作任务和行动过程背景下,将学习领域的目标描述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论和方法论的转化,构成在学习领域框架内的“小型”主题学习单元。
实际上,学习领域是课程标准,而学习情境则是实现学习领域能力目标的具体的课程方案。学习情境的载体可以是产品、现象、工艺等等,学习情境因学校 因教师而异,具有范例性、可替代性和迁移性的特征。
(四)教学的实施
教学实施主要强调行动导向的教学及其实施方法,以及教学评价。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的前提是实践条件的准备师资的配置以及教学方法选择。
1、实践条件: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主要的体现是专业“一体化教室”装备的使用和管理;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满足在企业的教学和顶岗实习的需要。
2、师资配备:实现行动导向的教学,必须处理好校内教师与企业培训师的分工、协作问题,并需及时进行适应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职教教师主要承担“教学做一体”的教学任务,而企业兼职教师重点在实践教学方面发挥优势,特别是来自企业的订单项目以及顶岗实习环节的实施等。
3、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意义是: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
行动导向的教学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独立地计划、独立地实施与独立地评估即自我调节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强调学习中自我构建的行动过程为学习过程,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
(五)教学设计的优化
学生就业后,通过毕业生反馈、专家论证和企业调研等,进行下一轮的学习领域、学习情境修改和改进,进一步优化教学实施方案。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
(一)经济社会背景
1、产业构架和产业规格。应用电子技术是国家重点看重的教育专业之一。我国的应用电子技术发展规划是受到国家各部门的重点关注,国家鼓励全面开发大中小型元件和新式集成电路,从更快的推动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山东省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山东省“十一五”发展纲要明确了着力建设制造业强省的战略目标,并把电子信息及家电产业作为优先发展的支柱产业,放在第一位。这就为本专业培养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山东电子产业区域优势明显。山东是电子信息产业大省,也是电子电器产品强省,有海尔、海信、浪潮、鸿富泰等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同时山东也是电子电器产品的销售一级市场,世界及国产品牌都在抢占山东市场,纷纷在山东开店、设厂,形成了明显的电子行业区域优势 从全国范围看,已经形成广东、山东、江浙、京津唐四大电子产业区域。
2、人才需求。多数企业都需要应用电子技术的人才。从国家产业部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给出的数据看到,我国的电子信息技术人才并没有多少,全国从事相关专业的学生只有四十多万人,但是每年毕业人数只有不到十万;从山东这个电器大省每年给出的数据来看,全省每年都需要一万五名应用电子技术的人才,来填充各行业岗位的需求。
就业岗位发生变化。作者在经过了海尔、海信等三百余家大中小型电子企业用人情况调查之后发现,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产品的技术不断的升级,新型科技的不断采用,其毕业生进入企业之后的岗位也随着变化。电子电器技术与销售岗位、技术服务岗位、产品管理岗位,是企业给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所提供的工作岗位,这些也是比较常见的岗位。电子电器技术销售及服务岗位:电子产品的市场销售、维护、电子维护网络的开发和管理,其中的技术元素特别的多。在这些岗位当中人才更为紧缺的是,高端电子产品的销售和技术维修岗位,在这个岗位中急缺高素质人才。电子电器产品管理岗位:主要有电子电器生产出来之后的管理工作,其中包括装配、调试、检验、设备维护和生产管理,以及电子电器新产品的开发计划。最后说到电子电器工艺岗位,这个岗位关系到电子电器生产时的工艺是否到位,所以说高素质的人才在这个岗位当中也是屈指可数。
企业对于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代背景下大多数企业选择人员,都要求,人员不仅要具备强大的职业能力,例如,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等,还要具备较高的情商,如团结精神、人员交际、敬业精神、行业洞察力等,即员工的能力是要多面化、全面化的。
(二)工作任务分析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的整体工作过程是由数个小型工作进程所组成的。企业的这种理念也可以使用到职业教学当中,可以把其转化为教学式的工作任务,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岗位人才。从电子技术方面看来,相对于的职业标准国家是有所制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国家所制度的职业资格标准与鉴定指标进行融合理解。
(三)行动领域确定
行动领域的具体解释是工作生活当中的情景构架,与原本职业紧密相关的职业、生活和社会动态等一些情景结构所合成的任务总和。另外从企业方面看行动领域,是按照企业所指定的计划进行活动的领域,以达到完成企业工作的目的。
(四)学习领域确定
行动利于教学归纳中包含了学习领域,这种规划是按照教学流程进行的,对教育领域进行规划后,用于以后的教学行动领域当中。职业教育当中的职业行动领域存在每一个专业的学习领域当中。能力描述的学习目标、任务陈述的学习内容和目标给定的学习时间这三个基础因素,是学习领域构件的重要零件。想要表明学习领域的特性就需要目标的具体描述,而任务的学习则让学习领域更具专业化、精确化。当学生在进行该领域的学习时那么学习目标的描述就是得到的完整学习效果,可以使用职业行动能力进行描述;而任务陈述具有细化课程教学内容的功能;总量给定的学习时间作为基准学时,可灵活安排。
四、结束语
新时代的教育模式,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让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大的提升,保证学生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能得心应手,从而让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为社会和国家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李佩禹等.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示范性建设方案[R].2012.
[3]田栋.探讨创新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中的应用[J].世界家苑,2013(6).
[4]梁超.关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J].职教论坛,2012(29).
[5]任国灿,汪宋良,邵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20).
[6]曹小英.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30).
篇9
关键词:高校;电子专业;开卷考试
中图分类号:TN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0-0192-01
高校考试是适应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它也是体现高等教育成果的重要方法。高校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方向和内容,它还会影响学校教育和考试选拔的质量。不同的考试方式会因考试内容的不同和考试标准的不同,高等教育是高素质人才踏入社会前的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教育。如何能在高校教育中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尤其是通过考试选拔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考试内容的选择和标准就要求学生除了书本的知识外,还要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考试,是一种评价手段。长期以来,重要的考试方式是闭卷考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就要求高校的学生特别是电子专业的学生掌握到最新的技术,全国很多的高校对于电子专业考试都采取了开卷的方式。在本文中,我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简单谈一谈高校开卷考试的益处。
一、高校电子专业考试的现状
国内高校电子专业大部分课程的考试虽然有上机考试、试验测试、项目设计等几种形式,但期末考试基本上还是闭卷的考试方法。针对电子专业的闭卷考试方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病;考试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种:填空、选择、简答、名词解释、改错、计算、论述等,为了客观的给出分数,往往偏重书本知识的定理和公式。我们知道电子专业有的知识必须牢记,有的知识在实践中需要时可以查找,只要知道从哪里查找以及如何查找即可,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在死记硬背,使学生创新思维得不到锻炼。
二、开卷考试的益处
(一)开卷考试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高校电子专业开卷与闭卷考试相比,它更具有灵活性、创新性、综合性、实用性等特点,试题内容逐渐由知识本身向能力方向转化,强调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能考出学生的理解、应用能力,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设计一些创新的题目,让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统一起来。
(二)开卷考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高校电子专业的包含的知识面非常的广,涉及到各个相关的专业,理论公式和推导公式多,上课时拓展的内容很多,实行开卷考试,对要求记住内容和公式不再作过多的要求,这样老师也就有时间对前沿学科的内容进行拓展,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充分的理解,进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这样学生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实践学习中,能够更有效的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而这也正是电子专业要求我们达到的教学目标之一。
(三)开卷考试要求教师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由于对电子专业采取了开卷考试,老师过去采用满堂灌的方法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要求老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一来,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多下功夫,要正确对待教学评价,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呈现出多样化。
三、目前高校的电子专业的开卷考试,还存在着一些这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目前,高校电子专业的开卷考试,还存在一些误解。有些老师和学生认为开卷考试就是翻书找答案,这样反而不利于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在高校越来越多的采用开卷考试的今天,仍有不少教师还没有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习惯注重书本知识,却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方法,既不利于专业课知识的学习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限制学生想象空间,打消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可能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电子专业缺乏兴趣。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各种高精尖的知识不断的更新,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方面许多学生喜欢在网上搜索学习资料,看一些学习视频;另一方面,就要求教师本身变换角色,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走在技术的最前沿,适应技术更新换代的要求。
四、电子专业的开卷考试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改变原始的教学方式,实行新的比较活波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学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老师要转变观念,从给学生“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手法,带领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关注电子专业的技术新发现,新进展,培养学生对技术前沿的敏锐度,从而引导他们又针对的学习。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高校的教育初衷,我们不难看出,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考试答案的制定时,有一部的题目只要求达到设计的初衷的原则,允许答案的多样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创造。因此,要求老师转变观念,在试卷的内容和形式上加以创新,引导学生积极大胆的创作,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五、结束语
高校电子专业学科交叉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对信息、通信、自动化等行业都是很重要的,是信息时代不可缺少的一门专业学科。所以高等教育学校的考试更应该采用新颖的方法和考核标准,为国家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强实验室的建设,使得开卷考试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让高校培养出更多适应信息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蔡敬民,杜奕智,董强.基于过程监控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08,7
[2]唐国民.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
篇10
【关键词】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精细化;双师素质教师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原有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所以在职业技术院校,关于一体化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讨论得到了广泛开展。我系已经在多门课程中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之中,现将我校机电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逐步实践理实一体化教学、精细化教育的体会进行整理。以期与各位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
一、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块的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在机电类专业教学领域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首要任务是先要建立起一套有若干一体化教学模块所组成的教学内容体系,而不是各自为政。要建立起这个体系需要具体完成以下步骤具体工作。
首先,要组织全体专业教师建立专业小组,讨论完成每一个专业的教学内容的筛选和重新组合。按照模块化的思想把该专业建设成由若干个教学模块所组成的一个职业教育系统。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搜集学科信息和现场工作岗位技能的实际需求,力求使模块建设的成熟完善。它应该是一个开放型的资源库,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新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这个职业教育学科的一体化模块库也将不断调整和完善。
其次,要做到真正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课程的理论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教学环节相对集中,由同一教师主讲,教学场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不断穿插在教室、实验室、实训车间、生产车间等场所,以完成某个模块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打破传统的固有的先进行理论,之后进行在验证理论或者实践的模式,其先后,要根据模块任务的需要和提高教学效果来决定。但是要以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为培养目标,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过程要求。
二、改变教育观念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进行课程体系设计时,既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又要赋予其“职业性”新内涵。课程体系构建应以便于加强能力培养,提高素质为目标。职业性专门课具有很强的定向性、应用性特征,它以必要的理论为基础,不苛求理论的完整性,而是突出知识的应用,以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课程的模块化是现代课程的主要特征之一,符合课程优化的内在要求。进行模块化课程的开发可将若干专项能力所需知识综合为一个模块,实现知识的有机融合,以满足企业岗位的实际要求。为了能培养大批合格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职业教育课程编排还必须参照职业技术活动过程与操作要求、按照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要求组织教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与产品制造岗位的对应关系如下:
三、对专业课教师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技能培养和提高
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否则,课程改革就会流于形式。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一定项目管理能力、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素高一筹的专业教师队伍。
四、做好对一体化教学模块实施的过程监督和结果考核,以不断完善一体化教学模块的内容和调整教学方法手段
理实一体化改革教学过程的监督和结果考核,应与单纯的理论课或实训课不同。理实一体化改革教学质量评价以三个符合度为标准,即: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社会需求、学生就业(包括择业和自主创业)需求和国家规定的学历教育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水平要求。结合“双证制”这一人才培养模式,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提出的分层化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由职业特定技能标准、行业通用技能标准、跨行业职业技能标准和核心技能标准四个模块构成。相关核心课程最终成绩可由各项目的理论考试成绩、技能训练考核成绩和学习态度按权重综合评定。
在教育观念上,在注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的同时,还应注意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综合考核,尽可能地运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竞赛、技能鉴定、模拟测试、项目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交流、直接观察等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有力地保证坚持以技能培养为核心,满足社会需求为能力目标的职教特色。
结束语
理论实践一体化职业教育教学法是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方向和特点的新思想新方法。针对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和当前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是一条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适应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和职业教育规律的很好的教学方法,对于体现高职实践性教学精细化管理的要求,有特别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