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地产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8 14:19: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文化地产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文化地产调查报告

篇1

据CIPRA年度调查报告,2006年度中国公共关系服务市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整个行业年营业额估测为8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度的60亿元人民币增长33.33%,耐用消费品(汽车、家电)、IT(计算机软硬件及其外设)、快速消费品、通讯(手机等通讯类产品)、医疗保健等领域市场份额分别为26%、20%、18%、10%和6%,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四城市仍是公关公司的主要集中地。

同时,CIPRA还了2006年度行业排行榜。信诺传播等20家专业服务机构入选2006年度TOP公司(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市场“综合实力20强”)榜单,汉扬传播等10家专业服务机构作为新锐公司入选2006年度最具成长性公司榜单。此项评选主要依据被访者提交的调查数据和实地考察,从营业收入、人员规模、客户情况、业内声誉、服务网络和技术水平等六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判,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公关公司工作委员会负责评审。

报告显示,文化体育、医疗保健、政府及非赢利机构、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正成为当前公共关系服务最具潜力的领域,奥运公关、事件营销、体育传播、娱乐传播、CSR研究成为新的服务手段开始受到业内普遍关注。

研究表明,2006年度TOP公司继续保持良好增长,人均年营业收入仍保持较好的水平,达到29万元人民币人;人员增幅超过营业收入增速,经营利润率有所下降。人才、创新、管理成为当前行业最重要的议题。

调查报告为行业提供了较为详实的数据和判断,这些数据和分析为制定中国公共关系业发展战略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促进了中国公共关系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而2001年创设的CIPRA TOP排行榜则推出了一批著名的公共关系公司,这些公司是中国公共关系业的优秀代表,是品牌榜样,也是行业发展的晴雨表。

《2006年度行业调查报告》

TOP公司年平均营业收入达到4120万元比上年的3395万元增长21.65%。其中,TOP-Local年平均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增长了1060万元,主要得益于榜公司的调整和主力公司收入的增加。而TOP-lntel则基本与去年持平或出现下降,只有7家国际公司进入TOP公司排行榜。

2006年度

TOP20公司(按公司品牌英文名排序)

1、信诺传播(AcrossChina)

2、安可顾问(Apco China)

3、蓝色光标(BlueFocus)

4、博雅(Burson-Marsteller China)

5、开元世纪(CDP)

6、迪思传播(D & S)

7、时空视点(Evision)

8、福莱中国(Fleishman Hillard)

9、际恒公关(Genedigi)

10、海天网联(HighTeam)

11、伟达中国(Hill&Knowlton China)

12、智扬公关(InSight)

13、凯旋先驱(Ketchum Newscan)

14、灵思传播(Linksus)

15、嘉利公关(Marketing Resource)

16、新势整合(New Trend Integration)

17、普纳营销(Push Marcom Group)

18、罗德(RuderFinn Beijing)

19、宣亚国际(Shunya)

20、万博宣伟(Weber Shandwick)

特别说明:此次入围门槛为2006年度营业收入2600万元人民币,员工最少人数60人,上榜公司均为业内知名度较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办事机构、能提供综合性专业服务的公共关系公司。

2006年度

最具成长性公司(按公司品牌英文名排序)

1、汉扬传播(ArtM Communications )

2、广通伟业(Broadcom Consulting )

3、易为公关(Eastwei )

4、高诚国际(GolinHarris)

5、东方仁德(O & R )

6、帕格索斯(Pegasus Communications)

7、盛唐传扬(Saint-tracer )

8、海辰机构(SSI)

9、赛博传媒(Syber Media)

篇2

2011年1季度,由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50个城市进行的2万户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显示:居民对物价满意度较上年末有所缓和,当期物价满意指数升至17.3%。66.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较上季降7个百分点;31.6%的居民认为物价“可以接受”,较上季升6.9个百分点。报告显示,居民未来收入预期指数55.4%,与上季基本持平,居民对未来收入预期仍显谨慎。此外,居民当期就业感受指数为41.7%,较上年末和同期分别上升4.8和3.3个百分点,显著改善。居民未来就业预期指数为53.2%,预期未来一季就业形势“好”或“基本不变”的居民占71.7%,“就业差”的占10.3%,为2009年以来的最好情况。

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其中,44.2%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的变相储蓄,41.6%偏好“储蓄存款”),14.2%的倾向于“更多消费”,这是1999年调查以来的最低值。调查报告显示,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选择“房地产投资”的居民达25.1%,比上年末减少1个百分点,仍为居民投资首选。其他依次为“基金理财产品” 21.9%,“股票投资”13.5%,前者比上年末增加1.5个百分点,后者减少1.2个百分点。在各类消费中,居民购车仍为主要消费热点,其他消费意愿不旺。其中购车意愿为13.2%,处于调查以来较高位;大额商品消费意愿与旅游意愿分别为25.7%和22.6%,各低于同期2.3和0.9个百分点。

《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2011年2月9日的《中国人消费热点大调查》显示,饮食、住房、服装成为2010年中国城市居民的三大消费热点,近七成受访者表示物价上涨对2011年家庭消费计划影响大,八成多的人今年倾向于投资和储蓄。

对于中国2011年的宏观经济形势,41.1%的受访者持“乐观”态度,41.5%的人持“不乐观”态度,不分伯仲。不过一线城市的居民持“乐观”态度的比例(45.1%)要高于二三线城市(38.7%)。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持“不乐观”态度的比例较高;而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则是持“乐观”态度者占了较大的比重。中国百姓所感受到的物价、房价上涨的威胁依然严重,近七成受访者表示“影响很大”(24.7%)或“影响比较大”(44%),表示“影响不大”或“没什么影响”的仅占5.6%。受访者对2011年物价、房价上涨的预期也很强烈,认为物价、房价“还会继续上涨”的比例均超过了七成。在这种形势和对未来走向的判断下,2011年,50.5%的受访者倾向于“更多投资”,33.8%倾向于“更多储蓄”,只有15.6%倾向于“更多消费”。对于2011年的家庭消费计划,68.7%受访者表示物价上涨对2011年家庭消费计划影响大,55.6%的受访者表示今年不准备增加家庭消费支出。其中,36.7%的人准备与上年持平,18.9%的人准备减少支出。准备增加支出的比例占34.2%。家庭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下的,不准备增加支出的比例达到了六成以上;而家庭年收入3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群体则有半数以上打算增加支出。在列出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15类家庭消费支出项目中,票选出了“2011年中国城市居民的五大消费热点”,按得票率由高至低依次是:饮食、住房(买房、租房等)、子女教育、电子产品(电脑、照摄像机、手机等)和旅游。“文化娱乐”未进入前十,以15.1%的得票率排名第十二。“健身保健”和“通信”分别位列第十三和十四位。调查还发现,二三线城市的居民更倾向于在子女教育上多花钱。对于2011年的家庭消费支出重点,在一线城市,“子女教育”以25.4%的得票率排名第六,前面五位依次是:饮食、住房、电子产品、服装和旅游,而在二三线城市,“子女教育”以高出一线城市8.4个百分点的得票率位居第三,前面只有“饮食”和“住房”。

篇3

低储蓄率

由研究公司TNS进行的这项调查还发现,在积蓄不足月收入的家庭主要收入者当中,62%的人使用信用卡――其中近四分之一的人,不能每个月都还清欠款。

目前,香港家庭储蓄率为27%,虽无法与内地的50%相比,但相对仍然较高――美国的家庭储蓄率为13%。但富达国际投资总裁吴玉慈表示,香港超级富豪阶层的庞大积蓄,扭曲了储蓄率数字――多年来香港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已经超过新加坡和纽约,甚至超过中国内地的总体水平。

而汇丰保险2012年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7%的受访港人打算在未来六个月增加储蓄,并认为失业是影响其长期储蓄的最大因素。不过,有24%的港人声称“完全没有储蓄”,这样的比例同样是亚洲区内最高。

汇丰保险的这份调查还披露,有47%的港人认为,储蓄最重要的目的是使退休生活有保障。至于储蓄比率,调查指约占月收入的33%。

贫困人数创纪录

日前,国际救援组织乐施会有报告称,除了储蓄率偏低,香港工薪贫困家庭的人数也在增加,最近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香港有六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不断上涨的房产价格(2008年以来上涨逾90%)引起人们对崩盘的恐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香港出现过房价泡沫破裂,导致许多家庭资不抵债。

乐施会的调查报告显示,香港在职贫穷人士无力购买每日所需的基本营养膳食。乐施会调查了全港19个街市的食品价格,依照食物营养金字塔制作早餐及晚餐,发现6至12岁儿童平均每日需要47.5港元购买基本营养食物,成人则需要66.6港元。但在职贫穷家庭平均每人每日开支只有30元。乐施会建议政府向低收入家庭,发放每人每日15元的膳食津贴,并建议关爱基金将援助贫穷家庭小学生每月220元的膳食津贴,增加至每月380多元,并将计划扩展至中学生。

《香港的住户收入分布》报告称,若按家庭实际收入计算,香港2011年基尼系数高达0.537。而香港统计处处长欧阳方丽表示,不能仅从基尼系数居于高位,就简单地认为香港贫富状况恶化,必须考虑其他因素,而香港人口持续老化,也是导致基尼系数升高的一个原因。

欧阳方丽解释,过去十年间,香港非从事经济活动的家庭住户大幅增加48.3%,由2001年约28.6万户增至2011年约42.4万户,自然会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她重申,按人口平均除税及福利转移后住户每月收入编制的基尼系数,较能反映真实情况。“香港属开放型经济体系,收入差距本来就比依靠制造业和农业的经济体系大。”

畸形的社会结构

长江商学院前高级研究员罗天昊认为,香港社会结构的失衡,其实早在1980年代就种下病根。香港腾飞过程中崛起的新商人,意外地获得了固化其社会经济地位的机会。30年来,香港的头面人物不断受到各种“关照”,香港逐步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豪族。这些大族因为与内地的关系,不仅到大陆投资受到照顾,同时,在某些与权力联系紧密的领域,亦获得了特殊的放行。

“地产行业的畸形发展就是表现之一。作为与权力关系最为亲近的行业,香港地产行业的繁荣,萌发于1960年代,但最终修成正果,则在1980年代以后。”罗天昊表示。

在他看来,香港和新加坡,都以制造业和贸易起家,后来发展服务业。而今天新加坡与香港的支柱产业,却完全不一样。目前,新加坡的支柱产业是贸易、制造业、航运业与旅游业;而香港的支柱产业是零售业、旅游业、地产业、银行及金融服务业,特别是对于地产行业的依赖,达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罗天昊认为,同为海港城市,新加坡土地资源更为紧张,人口密度更大,但是新加坡却没有房产危机――新加坡建立了很多廉租房,地产行业的富豪远没有香港多。香港却迟迟无法建立这种住房制度。香港的地产行业异常发达,富豪云集。1990年代以后资产过10亿美元的大富豪,90%以上都涉足地产行业。

篇4

一、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一)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公开

一是加强行政审批项目调整信息公开。要及时公开取消、下放、调整以及实施机关变更的行政审批项目信息。二是推进审批过程和结果公开。重点做好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参与的行政审批项目审批过程、审批结果公开工作。三是推进行政许可信息公开。包括许可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申请时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目录,重点做好行政许可办理情况的信息公开工作。(县编委办牵头落实)

(二)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

一是继续做好财政预算决算和部门预算决算、重大民生方面财政专项支出的公开工作。二是着力推进“三公”经费公开。县政府及其部门在2015年内全面公开“三公”经费;乡镇区及其部门要在2016年之前全面公开“三公”经费。三是推进财政审计信息公开。做好县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查出问题公开工作,各部门要全面主动公开整改情况,提升县级预算执行和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情况公开的透明度和全面性。(县财政局、县审计局牵头落实)

(三)推进保障性住房信息公开。进一步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政策信息、建设信息、分配和退出管理信息的公开工作。一是按2012年提出的要求公开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分配和退出信息。二是要及时公开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情况。(县城建局、县民政局牵头落实)

(四)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公开

一是切实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热点问题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客观准确规范问题产生原因、危害特点、预防检测方法、采取的处理措施和进展情况等。二是加大食品药品行政审批、执法检查、案件处理、查缉走私等公开力度,县级有关部门建立食品药品违法违规企业(业户)“黑名单”公开制度。三是围绕公众关注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乳制品、保健食品等安全问题,重点做好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查处、治理、整顿信息公开工作。四是重点推进食品安全产地环境监测,农业、海洋渔业、畜牧三品一标,食品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示范建设信息公开。(县工商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牵头落实)

(五)推进环境保护信息公开

一是公开空气质量监测信息。S02、N02、PM2.5、PM10、臭氧等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信息。二是公开水质环境信息。继续做好重点流域水质监测数据的信息工作,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数据,加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信息的公开力度。三是公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县环保局要明确相关要求,指导全县环保部门实行环评受理、审批和验收全过程公开。四是推进环境污染治理政策措施和治理效果信息公开。包括全县环境污染治理工程的方针政策、法规规章、技术标准,总体部署及年度治理项目责任,以及进展情况、治理成效、典型经验等,及时公开排污单位环境监管信息,督促排污单位公开污染治理效果。强制公开重污染行业企业环境信息。五是推进减排信息公开。继续做好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和进展情况信息公开工作,加强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信息公开,及时总量减排核查结果。(县环保局牵头落实)

(六)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公开

一是加强调查处理信息公开。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内容外,在继续做好特别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公开工作基础上,重点推进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公开工作,进一步提高较大事故调查处理结果和调查报告公开的比例。2013年,实现重大事故调查报告全面公开。2014年,要实现较大事故调查报告全面公开。二是加大生产安全事故应对处置信息公开力度。要及时准确本级政府处置的生产安全事故处置举措、抢险救援进展等信息。三是加大安全生产预警和预防信息公开力度。通过预警信息网络平台,及时可能引发事故灾难的自然灾害风险信息和重大隐患预警信息。(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落实)

(七)推进价格和收费信息公开

一是继续做好政府管理价格和行政事业性收费调整信息公开,包括公开涉及民生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标准等信息。二是做好政府定价目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公开。各级政府要全面公开涉及本地区政府定价目录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三是做好价格和收费监管信息公开。重点做好涉及教育、交通运输、农民负担、医疗、房地产市场、旅游市场等民生领域价格和收费监管信息的公开工作,对情节严重、社会影响大、公众反映强烈的价格违法案件,要及时公布查办情况。(县物价局、县财政局牵头落实)

(八)推进征地拆迁信息公开

一是推进征地信息公开。在依法依规做好征地报批前告知、确认、听证,征地批准后征地公告、征地补偿登记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的基础上,重点推行征地信息查询制度,方便公众查询征地批复、范围、补偿、安置等相关信息。二是加强房屋征收及补偿信息公开。在继续做好房屋征收补偿方案、补偿标准、补偿结果信息公开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房屋征收决定、补助奖励政策和标准在征收范围内公布,征收房屋调查结果、初步评估结果、补偿情况在征收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工作。(县国土资源局、县房屋征收安置办公室牵头落实)

(九)推进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

一是推进基础教育的招生、分班、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等信息公开工作。二是扩大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范围。主管部门要做好所属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的研究和指导工作,大力推进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文化机构和供水、供电、供暖、公交、物业、通信、邮政、金融、保险等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公开。面向公众服务的单位要公开:

(1)单位名称、职能和权限、机构设置、岗位职责、办公地点和办公电话;

(2)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照片、岗位名称、工号等基本情况;

(3)服务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收费依据及缴费方式;

(4)服务承诺及违反承诺的处理程序、惩罚标准、处理结果,服务对象咨询或投诉的渠道和方式;

(5)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定、实施方案、管理或技术标准等重大事项的制定出台及调整变动情况;

(6)与公众生产生活相关的突发紧急情况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

(7)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抢险救灾进度、恢复重建安排等情况;

(8)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公开的其他事项及主管部门规定应当公开的事项。要把信息公开与办事公开结合起来,全面推行示证上岗制、首问责任制、办事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信息反馈制、考核评议制、责任追究制、论证听证制等办事公开制度,规范办事公开内容和程序,促进信息公开健康发展。(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县交通局、县科技局、县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县城建局、县邮政局、县金融办、县供电公司等单位分别牵头落实)

二、采取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各乡镇区、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当前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落实到位,努力提升公开效果,推进依法行政,打造阳光政府,增强政府公信力。

(一)加强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考评机制,加强工作考核力度;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统计、保密审查等制度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社会监督和行政问责力度,逐步实现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二)分解任务,落实责任

各乡镇区、各牵头部门要按照前述重点公开工作安排,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做好工作分工,细化分解工作任务,将重点公开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安排专人负责,做到责任明确,便于检查;涉及到的其他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公开工作按要求落实到位。对于落实不到位的,牵头部门要进行通报批评,督促改正。

(三)规范信息,做好解读工作

各乡镇区、各部门要按照谁公开、谁负责信息审查,谁公开、谁负责解疑释惑的原则,做好深入解读的工作预案,必要时通过召开政府信息公开会、网上互动等方式做好解读工作。在公开信息前,要依法依规按程序对拟公开信息进行保密审查;公开后,要密切跟踪舆情,针对出现质疑的情形,要及时准确权威信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四)加强平台和渠道建设

充分发挥政府网站第一平台作用,各乡镇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网站管理,强化内容保障,政府网站要在醒目位置开设政府信息公开重点工作专栏,方便公众查阅;充分利用重要政府信息公开会和政府公报、报刊、广播、电视、短信平台等传播政府信息的作用,确保公众及时知晓和有效获取政府信息。

篇5

关键词:价格;信心指数;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11-178-02

一、相关研究成果简述

关于住宅与消费,国外学者Campbell和Cocco(2005)研究英国家庭的住宅消费需求,认为:住宅是财富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住宅价格的波动,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决定。房价上升或借款限制的放宽可能会刺激消费,增加家庭的财富。对那些倾向于携带消费的家庭,可预测的房价变化与消费的变化正相关。

城市居民的住宅消费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直接,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要素。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带动了居民住房消费。有关房地产市场中的住宅消费市场、房地产价格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房价收入比、房地产价格与社会贫富分化等热点问题,国内学者进行了关注和探索性研究。

叶剑平、谢经荣(2005)通过分析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的住房消费,发现,在相同的收入水平下,我国城市居民的住房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偏低。在我国,购买商品住房的主力群体是年龄在25~39岁的年轻人,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住房消费增加,待家庭收入达到稳定后呈下降趋势;高收入家庭的住房收入消费比高于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收入消费比,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消费需求高于住房消费能力。

王学友(2007)认为,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是供求规律,影响住房需求的是住房消费情况,消费者的住房需求取决于住房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对不同商品的偏好、住房相关商品的价格及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其中,住宅价格是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的主导约束力,居民家庭收入是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的主要提升力,住房金融是城市居民住房消费的典型支持力。作者在研究需求方面,除了探讨价格和收入两个因素,还涉及了消费者的偏好和预期等方面,而且,适时引入房地产金融的角度,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房地产与社会公平是现今热门话题。舆论认为:房地产价格的上涨,使处于社会贫困阶层的人们买不起房子。人们在望房兴叹的同时,可能会诟病房地产的货币化市场化,怀念住房配给制。实际上,在住房配给时代,是更多的人们没有房子,更多的人住在单位宿舍里,更多家庭挤在狭小的空间里。房地产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真正理性化和人性化的。很多学者认为:让城市中的每一个位居民有自己的住宅,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这种观点强调的是住宅的私有权,实际上,就是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人人都拥有自己的住宅。这是违背市场规律的要求。政府的作用在于,在市场失灵时,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不是干预市场按照客观规律发挥资源优化配置。本文认为:让城市中的每一个位居民有自己的居住之处,才是政府的责任和义务。

二、住房消费满意度

从1998年我国实行住房体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为基础的分配方式逐渐成为消费者最主要的住房消费渠道。目前,随着住房价格的不断攀升,住房消费方面的支出成为越来越多城镇家庭最主要的消费支出。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受访者对已有住房状况不满意,说明居民对改善住房的需求仍较大,反映未来几年房地产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

(一) 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消费行为一般受两个微观因素的影响:一是购买力,即消费者收入或财富等资源约束,是客观方面的因素;二是购买意愿,即有购买力的消费者是否愿意消费,属于主观方面因素。一般来讲,房地产价格变化影响家庭购买力,消费者对未来可获得收入和房地产价格预期决定消费者当期消费意愿。有关消费者住房消费购买力和购买意愿,可以采用国家统计局公开的指标:消费者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由消费者满意指数和消费者预期指数构成。消费者满意指数是指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生活的评价,消费者预期指数是指消费者对未来经济生活发生变化的预期。

通过消费者调查搜集资料,采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可以得到消费者信心指数。20世纪40年代,美国密西根大学调查研究中心为了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首先编制了消费者信心指数,随后消费者信心指数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对于这个指数的计算过程一般是,先对构成信心综合指数的分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再进行算术平均求得综合指数。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每月更新一次,是中国由独立的第三方研究机构编制的频繁最高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指数涵盖了房地产、耐用消费品、汽车等主要行业,并提供按照年龄、收入水平和地域划分的详细统计数据,因此,可用于量度居民住房消费的消费信心水平。

从图示可以看出,2006年、2007年、2008年消费者信心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一方面原因是由于价格快速上涨,加强了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而收入在短期内具有粘性,人们对未来收入的上涨持谨慎态度,从而促使对当期消费的信心下降;另一方面,房地产跟其他的商品一样,首先是一个产品,消费者对住房的消费可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房地产、耐用消费品、汽车不同于股票,如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方面的提高,大大滞后,消费者就会对住房消费不满意,从而导致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

(二) 价格满意度分析

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只有在满足了吃、穿等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之后,才会考虑改善住房条件。也就是说,消费者的收入先用于购买食品、服装等日常支出后,才会考虑购买住房。不论出于什么层次的收入阶层,日常基本生活支出是相对无差别的量。因此,越是处于收入低层的家庭,满足日常生活支出的费用在收入中所占比重越大,从而,越是收入下层的居民,其住宅价格满意度随着住宅价格的上升下降越迅速。

2007年7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了《全国12城市商品住房消费者满意度调查》结果报告。此次调查由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中国指数研究院,以及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大连、青岛、厦门、深圳、杭州、武汉、成都、西安等12个城市消协组织,对218个普通住宅、18500个住户开展问卷调查。报告结果显示:收入中、下层的居民对商品住房的价格满意度普遍较低,居民对房地产价格的接受水平集中分布在6000元以下,房价水平远高于消费者期望。

另外,消费者对住房消费的满意度具有主观性,也就是说,对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对住房消费的满意与否受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同样的住宅产品,可能对某一个消费者是满意的,而对另一个消费者可能是不满意的,而且,满意的消费者之间的满意程度也是有差别的。顾客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取决于他们的经济地位、文化背景、需求、期望等,甚至受性格、情绪等非理性的因素的影响。那么,不同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必然具有不同的满意度度量尺度。根据经济活动中的人是理性人的假设,人们只购买价格水平符合自己购买力的住宅,那么,处于同一收入阶层的消费者,将具有相同的价格满意度度量尺度。

(三) 城市新移民的住房消费

我们所说的城市新移民,是指城市里各种各样的新农民居民。随着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经济发展的大城市,由于大城市的聚集作用,将会聚集大量的新移民,其他城镇也将有大量的新移民出现。他们不论现在是户籍人口还是暂住人口,都将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主力消费群体。但是,由于多数移民处于收入阶层下下层,无论是支付能力和还贷能力都很低。从而使大量的购房需要成为虚无的有效需求。

使城市新移民的购房需要成为有效需求,一方面有赖于他们自身收入水平的提高。收入水平的提高依赖较长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可以加快发展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住房二级市场、租赁市场。如果有大量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二手房进入流通环节,加上房屋租赁市场,将缓解目前城市新移民的住房困境。另外,制定适于城市新移民的住房消费信贷政策。如利息减免、补贴等。最后,鼓励房地产企业进入对城市新移民的住房供给。对给收入下下层的城市新移民提供住房供给的房地产企业,给予相应的财税优惠政策。实际上,只有房地产开发企业,能够从社会价值的角度进行产品开发,楼盘运作、景观设计、建筑创新,才能激活大量沉寂的需求,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其他关联行业,对一国的国民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合理的房地产价格是保证房地产行业的稳健发展的重要条件。房地产价格变化应该与各收入阶层人们的收入相匹配,尤其应注重比重最大的收入下层人们的需要,否则,不仅会危害房地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可能产生许多社会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茂松.家庭经济行为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

引言:随着房地产业蓬勃发展,对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园林景观设计已不再是简单的一个中心绿地加上宅前绿化,单纯满足绿地率就可以了,而是要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在设计方面,还追求个性化,突出设计灵魂。

一、住宅小区环境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对小区景观环境设计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目前小区景观设计依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1.1小区绿化模式和植物种类单一

有一些小区绿化模式比较单一:基本上是大片草坪点缀少量乔、灌木的绿化方式。从种植模式上很难看到其地域特点;再者,植物种类也比较单调,大多囿于常用的几类品种。如此的绿化模式造成小区植物结构层次单一,绝大部分为乔草两层或灌草两层,难以形成有效的乔灌草复式绿化结构,失去了物种的多样性。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之一是承包商的急功近利。仅仅为了达到所要求的绿地率和节省资金,未在小区景观设计和绿化施工管理上有更大的投入。

1.2绿地率不高

没有形成组团效应现象,虽然对小区的绿地率有规范标准和要求,但在城市中心区特别是老城区,受开发面积的限制,没有布置绿化或只是零星点缀在小区的各处,不能形成相应的组团效应,景观效果大打折扣。

1.3草坪铺设和种植比例过大

在住宅区的绿化上,目前有一种过分追求大面积草坪的倾向。单一大规模进行草坪铺设并不科学、也是不经济的。因为在草坪生长旺盛的季节,每3天要进行一次浇水,15天左右要对草坪进行修剪,由此产生的的养护管理费用是一般乔、灌、草组合绿地的3至5倍。

1.4园林景观小品体量小,缺乏艺术性

户外活动是住宅小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户外活动的场所也是小区环境的重要组成空间。园林景观小品作为它的主要载体,在景观设计中普遍存在配套设施布置不全、设计不合理、缺乏艺术性等弊端。小品是设计的亮点,应结合小区的景观设计综合考虑,在设计上应注重人文内涵,创造充满自然情趣的生活游憩和欣赏空间,同时满足小孩嬉戏,老人活动以及居民体育健身等功能。营造出令人赏心悦目、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环境。

2、景观的艺术观赏性和文化性不能很好体现

首先是不重视多方向观赏效果,多数园林景观与建筑外立面相谐调,注重其室外观赏效果。对于住户来讲,在室内欣赏室外的风景的感受也非常重要,但是在调研的很多小区内室内观赏效果非常不让人满意,主要是鸟瞰效果、色彩搭配、植物组合布局等方面。许多是草草处理景观和道路、停车位的关系,导致混乱一片,视效果较差的景观,规划师和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合理布局绿地、合理解决好停车功能、活动集散功能,同时同林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合理解决景观观赏角度、观赏层次,使作出的景观设计才能达到园林上良好的俯视效果和立体效果。

其次是有些小区园林景观设计滥用园林雕塑小品,园林雕塑小品的使用在住宅小区园林景观中很普遍,在景观设计中,合理的设置一些雕塑小品,往往能起到点缀和组织空间,烘托主题、意境的作用。有一些住宅小区内泛滥园林小品,或者设置过于密集,没有主次节奏;或者与环境格调不相融合,造成了人们心理上的割裂感。

3、“虎头蛇尾”的设计误区

住宅区的景观设计对销售有很大的影响,一些开发商在一期时,会把园林做得很好,但随着销售的好转,二期,三期会减少投资,园林景观越做越差,形成了“虎头蛇尾”的设计误区,其实这种设计思路是不正确的,因为楼盘的景观没有注重整体性和连贯性,至使一二期之间的设计断层,导致楼盘整体景观质量下降,或呈现出一种“狗尾续貂”的效果。

这种对后期园林景观的不重视,是得不偿失的。园林景观不仅仅是小区的形象,更是对住户的一种承诺,因为住户会这么认为,后期的房价高了,而园林景观下降了,这是一种对住户不够负责的表现。开发商应有大局观念,不能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后期的景观设计,其实,在二、三期工程建设中,继续继承一期的设计风格,保证园林景观效果,对开发商来说,不仅可以得到住户的信任,更有利于提高社区的知名度与公司品牌的打造。例如广州推出的“时代廊桥”楼盘,该楼盘在园林设计上就从整体把握了设计的风格及连贯性,强调东南亚风情,除了首层全部架空4-6米,令楼盘更为通风外,还选用了可降温的大面积水景,在水中修建了11座形状各异的带顶廊桥,为业主营造了一种放松舒适,又别有风情的“家”的感觉,使得该楼盘从开始销售就呈现出火爆的卖场,全面房屋很快就销售一空。这不仅仅是销售,是信任,更是品牌。

二、城市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一些建议与方案

通过上面所分析设计误区或不足之处,以下将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其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的特点,在设计流程和设计方法方面提出以下应对方案。

1、实现功能价值

园林景观的设计往往会出现重形式而忽略内容的情况,一个合理科学的园林景观设计,首先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功能的需求,应该在设计中很好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创造符合现代住宅形式,适合不同人群行为及心理需要的住宅小区休闲活动场所和交往空间。

首先,要在设计前制定空间使用调查报告,根据前面的分析研究,作出详细的居民空间使用情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上研究中所提到的主要内容,主要是社会和行为心理需求而产生使用要求;还有当地居民生活的环境,包括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气候等因素。通过这样的调查报告,再结合设计的小区的人口密度、居民数、面积、容积率等,安排设计空间的内容和这些内容应当把握的数据。

其次,小区园林景观的总体平面布局应合理,虽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没有像规划设计那样有许多控制参数,但容量的控制依然至关重要。比如,根据每个小区个体的特点,整体上把握开敞与私密空间的比例,每个空间中软硬质景观的比例,这样才能促成功能的合理。此外,需实现不同规模的景观空间的合理分布,避免空间尺度过大或过小而带来的诸多问题(过大无法形成有精神的场所,并且在艺术和功能上无法控制,造成浪费;过小无法驻留,缺乏意义。保证各空间的独立性及连贯性,避免相互干扰以及避免空间的滞涩。另外,还要保证使用者的健康,比如对外界噪音、污染等不利环境的隔离,设计合理的健身运动场地。

2、提升观赏价值

在满足住宅小区的功能需求的基础上,园林景观就需要在文化与艺术的美学的层面上进行创造,这个创造的过程应当是贯穿于整个设计的,并且一直处于主导的地位。因为园林景观最终是为人的使用和欣赏而服务的,如果住宅小区的景观缺乏观赏价值,得不到认同感,那么园林景观也就失去了活力和动力,无法吸引人们向往。对于如何的提升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需要从整体和细节上全方面着手去考虑。

首先,要创造多层次的美感体验;美是人类居住生活永恒不变的主题,人在景观中的审美体验是多层次的。在多层次美感体验中最为首要的考虑因素就是视觉体验。住宅小区中的不同位置,比如室内或室外,高处或低处,视觉感受都是不同的,除了要考虑室外处于环境中的审美角度外,还要考虑在楼上外望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景观单体的艺术化处理;景观单体是实现景观效果的基本元素,因此细节上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景观单体由于其涉及范围广,具有一定复杂性,在如何达到与整体环境风格统一又不失个性上,是需要慎重考虑的。景观单体在设计上首先应当贯穿着环境所具有的品性,与环境协调统一,如天津万科水晶城中的入口雕塑,通过以传统材质为主表达空间归属感和空间意义,又结合现代的样式暗示高品味的住区生活。

3、要保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

作为人们生活主要场所的住宅小区,对于环境的要求就更高,保证住宅小区生态效益的均好,内部物质流动的良性是至关重要的。住宅小区中的生态设计要考虑不同地域特点的通风、采光、生物多样性等问题,住宅小区园林景观设计必须适应场所的自然条件,将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生态,并尽可能地将场地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而消耗的能源,保留当地的地域性特点。通过这些手段维护居住者身体健康、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态美,实现住宅小区自然系统和谐共生、持续协调发展的局面。

三、结束语

住宅小区作为人们在工作之外接触最多的场所,其景观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景观设计的一些手法,在小区建筑群所形成的虚空间中合理地把握绿化系统、道路系统、户外空间结构等方面,不仅实现对住宅小区建筑与景观的视觉延续,也对城市的生态人文环境起到健康的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住宅小区景观系统作为城市生态大系统的子系统,应该本着尊重自然的态度,从实际地形地貌出发,进行有效的规划设计,使得城市中的住宅小区既能体现城市的同一性又能各具特色,实现住宅小区的多样性,满足住宅区的功能要求,创造环境优美,能够完善城市居民住宅及城市生态系统,提高城市住宅区环境的质量。建造一流的绿色居住环境,从而为丰富城市风貌,推动城市景观系统进程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建华.浅谈住宅小区绿化设计理念[J].科技信息,2010(3):342-343.

篇7

【关键词】市场信息;推销平台;市场调查;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2-0048-01

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市场营销,传统的是黑板上讲营销,学生学习到的是理论上的市场营销知识,了解到的是一些书本上的企业案例,学完之后往往是打开书明白,关上书茫然,到了企业,有的学生甚至照搬书中的知识,有的闹出了笑话,所以我认为要让学生真正掌握市场营销知识,成为企业的合格人才,还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一、学生必须了解市场信息

掌握市场信息对学好市场营销的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作为市场营销员来讲,了解市场行情,了解消费者,了解营销环境,传递市场信息是营销员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在市场营销的第一次上课我就会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作业,要求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收集市场相关信息,并评价信息,这样学生会真正将社会知识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学习,如在讲市场细分这一节内容时,上课前我会布置一个专题,如旅游信息收集(包括有哪些旅行社?哪些旅游线路?价格?针对人群?现在是旅游的什么季节等等)同时要求学生适当写下自己的看法;在正式上课时有个7分钟的资源共享时段,这样根据学生收集的信息进入课堂学习,学生利用书本知识分析现实,或者说利用现实信息印证书本知识,一来学生学习不会感觉抽象,同时学生在不断收集信息中也了解了社会,拓展了知识面,在分析信息中提高了问题的分析能力,与社会接轨,为今后在企业中做一个合格的营销员奠定了基础,当然收集信息的专题有房地产,饮料,洗发水,化妆品,手机等等总之从多角度锻炼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个收集信息的工作至少两个学期,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社会知识,一方面培养学生坚持的毅力。

二、多渠道搭建推销平台

现代企业招聘市场营销员,大多需要有能力和经验的,而我们刚毕业的学生,如果仅仅依靠书本知识,老师灌输的理论,到企业大多表现恐慌的心理,记得我有个学生,在学校的时候表现还可以,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毕业的时候,学校推荐她到某公司做营销(内勤),结果她问我“有没人指导”,一听说没人指导,马上就退缩了,所以我认为应该在校内为学生搭建推销平台,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见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搭建:

(一)在学期开始学习市场营销时,组织模拟推销训练。让学生自己选一样非常熟悉的商品,准备好推销词,商品或商品图片,时间在5分钟之内(要有商品的特点,功能,价格,广告词等),每个学生都得参加,推销完后,学生互评,教师总结并打分评奖。这样学生的胆量和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在介绍商品的同时也掌握了推销的专业知识,全班同学逐个推销完后,学生之间也互相借鉴了各自的优点了,一学期结束后我问过一些学生,学生说通过模拟推销锻炼,现在上台感觉脸不红了,心也不慌了,自信了,当然这是为今后自信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二)在第二学期和一些企业联系,让学生参加实战推销。让学生利用周末为企业推销一些小商品,记得在讲批发与零售时,有个叫叶成龙的学生问我“钟老师:我可不可到企业拿一些食品进行批发呢?”我说可以啊,然后联系了当地一家叫棒棒娃的企业,企业领导也非常支持,学生批发了2000多元的食品,然后组织了10多个同学,利用周末在学校周边零商店,批发店进行推销,记得当时这个企业新推出了新品,我班学生在校内对老师们进行了宣传和推广,通过实战锻炼,学生受益匪浅,其中叶成龙由于推销业绩较好,还参加了企业的员工为期5天的培训,他说实战参加企业锻炼,让我成长了不少,也拓展了知识面,融入了社会。高一学期结束后,班上组建了推销队伍,5人一组,在暑假进行系列推销活动,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真正的由书本到企业,由学校到社会,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

三、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查

市场调查是市场营销关键的一步,作为经营者必须了解市场行情,市场需求等,因此定期组织学生以面谈、观察等方法,将学生分为3-5人一组对学校周边的企业或超市以及他们相应的消费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完成市场调查报告。这样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如何接近顾客的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今后在工作中能迅速适应企业生活。如我组织学生到太平洋商场进行市场调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有的调查牙膏类,有的调查方便面类等,内容是要有商品名称、价格、包装、颜色、以及商品陈列、宣传单、销售量,顾客的满意度等,回学校后要求学生完成调查报告。学生亲自参与了市场调查后完成了作业,学生感觉收获很大,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同时对消费者心理的分析也有了一定的掌握。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吃苦的精神

消费者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市场也是复杂多变的,营销近视症的产品观念早已不适应市场需求,因此市场营销者要有创新能力才能适应市场需求,如新颖的促销方式、新颖的包装,与众不同的广告等都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等等。在组织学生学习中我通过要求学生模拟设计新产品,为新产品设计广告词,包装、促销计划等,最后每组模拟完成新产品推广会,邀请家长代表及老师担任评委,等不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同时要求学生每个环节都必须认真准备,利用课余时间收集资料,图片制作,人员安排等,以及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篇8

――经营挑战:入世之后中国政治环境的持续稳定是外商来华投资的重要保障条件。今年下半年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和主要决议的起草以及重大的人动,将会对外商投资中国的战略和决心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如何解决好腐败问题、职工下岗和退休保险问题以及社会上的两极分化问题,是影响中国政治长期稳定的要素。此外,入世之后的中国法律环境和制度的健全也是外商进入中国时主要考虑的问题。健全法律制度的核心问题不仅仅是监管的力度,而且涉及企业家经营理念的变更。

――融资挑战:我认为中国入世之后国内资金来源并非像德勤报告中指出的那样,是外国企业来华投资的一个“主要障碍”。在国内可融资的机会和渠道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变得越来越广泛。入世之后国外主要金融机构和银行也将会大批进入中国,最终从事人民币业务。融资的核心问题是一个公司的经营战略怎样,涉及进入中国的产品、技术和市场的战略定位。如果一家外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环境不能作出具有深度的可行性研究,错入发展过度的夕阳产业,或涉足国内激烈竞争并已达到炽热化程度的领域如电信业或家电业,公司没有明显的不易被人轻易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技术无明显“差异性”或“特殊性”,就很容易被国内外竞争者的产品和技术所替代,那么这类外商企业很难拿到资金贷款在中国市场稳定发展。许多外资企业远远低估了这几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的竞争能力。

――重组挑战:采用什么样的组织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是跨国公司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近年来,众多已在中国经营多年的跨国公司开始扩大外方在合资企业中的股东权益,以增加企业的决策权力。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在公司目标、企业文化、经营手段等决策问题上出现一系列重大争议,许多跨国合资企业在追加投资时所建立的组织形式大多数为独资企业。独资的组织形式扩大了企业的独立决策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共享的企业文化,并对实施企业的战略目标起了作用。但是独资企业不利于建立和睦的政企关系,对市场的情况看不清、摸不透,环境一旦出现风险,企业将要付出的代价会是高昂的。

公司纵向横向组合兼并的活动在中国各地势如破竹,蓬勃发展。这对外国投资者来说不但是一个巨大机遇,也是一个重大挑战。实践证明,企业兼并在中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的要素众多,有体制问题、企业文化问题、财务透明问题、经营观念问题、人才素质问题、资金短缺问题、机构重组问题等等,处理不当很容易掉入陷阱。

篇9

但是,想要详细描述这个群体并不简单。嗯,首先,他们比较有经济实力,每年年薪在20万以上……慢着,如果是企业主的话,则无法来用身价来衡量了,因为他们自己做生意,无论家底如何,一旦出来“商务”,无论是谈生意还是应酬,都是十分愿意做出“商务”的派头的。

好吧,先放下这个条件,从职业角度看,大多数的企业主和高管,再加上律师、设计师、金融等专业人士,是否就是商务人士呢,似乎比较准确,却也不太妥当,如果是的话,人数应该有几百万之众吧,可据专业机构的调查,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八个主要城市的商务人士只有68万,中间的差额也忒大了些。

从消费行为呢,购买高档商品的(很多购买的人并非是使用者,而且比例还不低),坐飞机商务舱(这个应该是为商务人士量身定度的,但很多公司即便是老板和高管,日常出差也是挤经济舱的),入住商务酒店(好像现在标明为“商务”的酒店,大多是为一般职员出差准备的),在三星以上酒店消费(很多人住招待所,而在五星酒店谈生意),似乎也不好判断。

在从生活方式上呢,开名贵的汽车,住别墅和高级洋房,摆设高档家私,经常出国旅游、购物,收藏古董字画,观看高档文化演出……如果你知道上海白领如何疯狂购物,北京文艺青年如何迷恋演出,广州大婶和阿伯怎样频繁出国旅游,以及中小城市谁在开名车住豪宅搞收藏,那么,从生活方式上就更难判断商务人士了。

不管这些了,在迅速发展的当代中国,去限定任何一个群体也都是困难的。不过,商务人士群体的确实存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并且,中国商务人士也绝不是那个调查报告所宣称的,在八个大城市才区区68万人,而应该数量更为庞大。否则,怎么有那么多的商家在打他们的主意。

商务人士的生活是怎样的呢?不讲群体,我们从细节去观察。豪宅区里,即便是已经售罄几年的房子,也大多是空置在那里的,出入别墅区最多的,往往是保姆和花匠,并且,不是夸张,真的有“忘”了自己还在那里买了房子,经人提醒才记起的现象。买了不住,自然享受不到房子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真浪费了地产商精心选择的口号“我们卖的不是房子,卖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即便是住在里面了,你会发现如果是自己装修的,品质和品位实在是有些委屈了那房子,如果是地产商的标准装修,则很少再去改装,千房一面。

住尚且如此,衣和食就更随意了。很多商务人士常年职业装,常年应酬餐。也难怪,他们的时间也大多被“职业”所占据了,一年当中开的会几百个,一年当中在家里吃的饭甚至十个指头都数得完。至于行,很多人羡慕商务人士是“空中飞人”,坐飞机如同打的,可只有做了“空中飞人”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苦――远远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潇洒和舒服。顺便提下,近来很多商务人士向我感慨,“怎么乘飞机的感觉越来越像坐大巴了呢,无论环境和服务,还是乘飞机的人,都像。”我取笑地回答:“那是中国的商务人士越来越多的缘故,而且,新成长的商务人士颇具有中国特色。”

休闲生活呢?问到很多典型的商务人士,他们的兴趣其实非常广泛,旅游、运动、阅读等等,但在最后都要加上一句“实在是没有时间”,“连看书也都是在飞机上”。

好了,我们基本可以得出结论了:中国的商务人士,将大多数的时间花费在“商务”上了,用来提升生活品质的步伐,远远落在了后面。可是,无论是在外企还是私企,无论是地产还是科技,无论是制造还是服务,无论是流通还是销售,很多商务人士所从事的行业,都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品质”为商业目的的。于是,中国的商务人士就陷入了一个悖论:他们非常努力地工作,去改变别人的生活,而他们自己的生活却无暇顾及。

篇10

经对1600多家企业进行调查,近日,科锐国际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锐国际”)研究中心《2013中国企业人才保留调查报告》,揭示2012年人才流失最严重的职位、离职原因及哪些措施能保留员工。

调研显示,2012年受访企业流失最严重的前三个职位分别是销售代表、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一线员工过于频繁流动成为企业面临的最严重的人力资源问题。

导致一线员工和专业人员离职的前三个主要原因分别是薪资缺乏竞争力、职业发展机会少、激励匮乏。为了缓解一线员工流动过于频繁,六成受访企业通过加强企业文化认同感和提高薪酬竞争力保留员工;近五成受访企业着手为员工规划职业生涯,这些已成为受访企业采用率最高的三项人才保留措施。

人才流失体现较大行业差异

本次调研显示,2012年人才流失最严重的职位体现较大行业差异性。作为电子商务类企业占比最大的职位,客服成为该行业流失最严重的职位,其后依次是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技术人员的流动,主要是从成熟电商向新兴电商企业流动。”科锐国际电商行业业务总监徐晶劲说,“电商领域不断出现新兴企业,他们对成熟的技术人员需求量颇大,期待这些人才能令企业在短期内获取成熟的技术支持。”新兴电商挖角也是成熟客服人员流动频繁的原因之一,但同时客服人员年龄层次偏低、职业及心理稳定性弱,也是导致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

2013年中国车市迎来“开门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信息,今年1月国内汽车销售同比增长46.38%,其中乘用车销售同比增长48.68%,即便2月受春节影响销量回落,2013年前两个月累计增长率也可能高达25%左右,乘用车市场又回到较高速增长阶段。喜迎市场回暖的同时,车企也面临着销售代表、研发工程师和工人的严重流失,这已经成2012年受访车企流失最严重的三个职位。科锐国际汽车行业资深顾问张志红认为,目前车企对研发工程师的需求量非常大,刺激了这类人才的流动。根据科锐国际研究中心于今年1月的《2013年中国企业招聘趋势调研》显示,51.4%的受访车企计划增编研发工程师。“另外,中高级管理人员也是汽车行业流失比较严重的职位,主要原因是竞争者的频繁挖角。”张志红说。

在地产行业,2012年流失最严重的职位依次是销售代表、商业地产人才、设计人员。近年来,商业地产已经成为中国地产行业的关键词,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涉足该领域,新建项目林立,但是,经验丰富的行业人才严重稀缺,企业为争夺这些人才愿意付出更高成本,导致了商业地产人才流动频繁。除此原因,科锐国际地产行业资深顾问刘曦还认为,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项目数量增长迅速,开发商对项目的要求与一线城市项目一致,但是当地缺乏符合项目要求的人才,开发商只能从一线城市争夺人力资源,这也导致了商业地产人才流失严重。

民企中高级管理人员流失最严重

本次调研显示,2012年民营企业面临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流失现象较之国企、外企更为严重,在民营企业流失最严重的职位中,中高级人员排在第三位,在国企、外企中则分居第五位和第八位。

受访民企中,61.3%的HR负责人认为领导力弱是员工离职主要原因;54.3%的HR负责人认为公司战略不清是员工离职主要原因,这两项比例均高于国企和外企。对中高级管理人员而言,这些正是促使其离职的要因。调研结果显示,当公司战略不清、行业前景欠佳、企业文化不契合时,会导致领导层离开;职业发展机会少、薪资缺乏竞争力及领导力弱时,管理层会考虑辞职。

受访企业已经意识到,领导力发展应该作为保留人才的措施,被更积极地采用。35.6%的受访国企和44.4%的受访外企已经采用该措施,但是受访民企中仅有29.1%采用该措施。

员工重薪酬,领导重空间

为了缓解人才流失,受访企业采用了多项员工保留措施,其中,采用率最高的三项措施依次是:加强企业文化认同感、提高薪酬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从调研结果来看,这三项也是对普通员工及专业人员最有效的保留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