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疗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23:36: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疗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疗法论文

篇1

【关键词】中医药膳食疗;现代经营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化

关于我国药膳食疗发展诸问题,作者曾在2005年著文予以探讨。本文现提出进一步研究结果,拟作为引玉之砖,意在引起有关同仁贤达的共同关注,以期群策群力,促进我国药膳食疗的加快发展。

1扫除中医药膳食疗发展的障碍

笔者提出“中医药膳食疗”的概念,是因为多年来中国传统的药膳食疗因为文化转型的剧变和受现代科学技术文明的冲击,失去古老环境和传统文化支撑的大气候影响,受到严重的、扭曲和贬低,不但发展迟滞,且已到面目皆非的地步。中医药膳食疗面临着被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物营养学、现代食疗学所替代的生存危机。

1.1中医药膳食疗和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物营养学、现代食疗学是中西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物。而文化比较的方法主要在于差异,而不在于优劣。我们不能用一种文化为指标去度量另一种文化。任何文化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都是不可否认的,都应当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当今,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单边主义的强势冲击,已迫使所有国家、所有民族不能不提升文化自觉。在维护文明多样性,倡导各国、各民族、各地区文化多元并存的时代,尤其不应重蹈文化优劣比较的覆辙。

包括中医药膳食疗在内的中医药是我国最具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和自主创新潜力、最具原创性的学术领域。我们应该站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高度,继承和保护好这份遗产。而不是在“与国际接轨”(西方国家并没有中医药膳食疗标准,勉强要接轨,必然是中医药膳食疗的精髓和灵魂)、“药膳食疗现代化”的大旗下,以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物营养学、现代食疗学对中医药膳食疗偷梁换柱、李代桃僵。这不仅是可笑的,而且也是可悲的。我们不能忽视、容忍对我国历史悠久的医药文明的背叛。

1.2中医药膳食疗的优势和特色与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是一致的。根据一些学者的意见,其优势和特色是:①中医不是疾病医学;②中医不是物质科学;③不是认识论上的知识论。中医关心的是从哪里寻找健康的钥匙。同样的“治病必求于本”这几个字,西医的着眼点在于对象性思维的“病”,问的是“病从何来”;而中医提这个问题的重点在意向性思维的“治”上,问的是“治向何去”。“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东西方对“本”有不同的理解和追求。西方是物质现象背后的本质原因,对本质的认识,是物质世界范围内的认识论知识论的科学观。而中医首先强调识别“利害药毒”的能力和取舍标准。然后是“聚毒药以供医事”,把“毒”转化为“药”,把“害”转化为“利”,帮助人们养生、保健、治病。医学与医生有三等:上医医未病之病,对象是生命,是养生;中医医欲病之病,对象是“健”,任务是保健;下医医已病之病,对象是病。

西医科学化过程中要求的是对靶点的直接对抗,都是对生命现象的抑制和阻断,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抗生”的。而中医则要求的是“卫生”和“养生”。中医的优势和学术本质,第一是“人”,第二是“生”。“生”是中国文化中的价值观,认为人们应该“赞天地之化育”,追求的目标是“天人合德”,也就是“你活我也活”,就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作者在此换个说法,中医实际上是一种和谐医学、生态医学、中庸医学,是为人类生命的健康、发展、进化服务的方法、技术、工具。而中医药膳食疗则是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

1.3中医药膳食疗和现代食物营养学、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疗学的差异区别,很多学者曾有论述,笔者不再赘述。笔者在此特别指出的是传统中医药学体系中的“食品”和“药品”的概念与现代医学(即西医)的“食品”与“药品”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很多为通用的同一品种,这几乎囊括了中医药膳食疗的全部材料。卫生部曾明文“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76种物品(均为传统中药材—后同)、“可用于保健食品”的113种物品、“保健食品禁用”的59种物品名单。很多地区药监和卫生部门即依据此名单对中医药膳食疗进行生搬硬套的管理,这使得包括传统补益中药材人参、鹿茸等在内的主要中医药膳食疗的原料,在未办理保健食品手续的情况下禁止应用。卫生部还专门发文禁止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法定中药材胎盘的药膳食疗应用。笔者认为,这些管理规章措施用于保健食品和普通工业包装食品还无可非议,但不适用于应分隶于餐饮业或家庭烹饪膳食范畴的中医药膳食疗。另外,中西医甚至对毒性的认识都是不同的,中医历来“聚毒药以供医事”,“以毒攻毒”,并非有毒就不能使用,而在西医看来是不可思议的。按国际管理食品和药品的相关规范标准,按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物营养学、现代食疗学的模式机械的让中医药膳食疗与国际接轨,来实现中医药膳食疗现代化,等于是按照西医的思路要求中医、发展中医。中医药膳食疗应在中医辨证施治特色和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借鉴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经验研究创新,实现中医药膳食疗的现代化。现在对中医药膳食疗现代化的反思,实际上是对传统与现代,西方和东方,文化与科学的矛盾反思的延续。

2建立科学的符合国情的中医药膳食疗管理体系

我国中医药膳食疗业现在还只是中餐业中的点缀,还未成为有重要地位的主流分支产业。既无宏观的统一步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和行动纲领,又无行规业约。总之还未建立科学的符合国情的管理体系。卫生、药监等相关部门则依据国家有关普通工业包装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的相关规范,就好像用咖啡的标准要求豆汁;用汉堡的标准要求饺子;用歌剧的标准要求京剧;用拳击的标准要求武术一样来对中医药膳食疗进行管理,有些地方较为宽松,有些地方较为严格。这使中医药膳食疗的学术活动往往成为清谈。很多传统方剂、创新品种由于受到现行法规的制约不能面世,或只有“打球”、“走曲线”才能面世。这是中医药膳食疗的悲哀,也是传统文化的悲哀。

2.1结束“三国演义”,建立行业协会我国中医药膳食疗学界现有国际药膳食疗学会(香港)、中国药膳研究会、中国中医药学会药膳专业委员会等三个全国性学术团体。长期以来,这三个学会为我国中医药膳食疗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各自拥有一支(其中有交叉)专业队伍。但由于三个学术团体宗旨相同,专业领域、学术活动相同,甚至组织机构也大同小异,无形中导致了我国中医药膳食疗队伍力量的分散,甚至还有的团体为了突出特色以别其他,不惜在名称和学术活动中加上现代食物营养养学、现代保健医学、现代食疗学的内容,类似于选择“中西医结合”的道路。而多年来提倡的“中西医结合”,实际上是西医的一统天下,是抛弃中医的内核精髓(阴阳五行学说),结合的仅是一些可以为西医所用的药物和疗法。我们不应该再在中医药膳食疗发展中择取“中西医结合”的模式了。

笔者再一次呼吁,为我国的中医药膳食疗发展大计,应该结束“三国演义”,以我国三个全国性中医药膳食疗学术团体为基础和核心,建立“中国中医药膳食疗协会”,完成学术团体到行业组织的过渡,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中医药膳食疗发展的需求,开辟我国中医药膳食疗发展新局面。

中国中医药膳食疗协会应是行业管理组织,作为政府与中医药膳食疗生产经营企业以外的“第三部门”,既是沟通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与纽带,又是社会多元利益的协调机构,也是实行行业自律和维权、规范行业行为、开展行业服务、保障公平竞争的社会组织,同时兼有开展学术研究,转化科研成果的职能。政府和企业都是协会的服务对象,其角色定位应当是做中医药膳食疗行业发展的设计者;行业政策的建议者;业户利益的维护者;协会会员的服务者,实现自律、管理、维权、沟通、协调及服务六大功能,进行行业的调查研究工作,受相关部门委托承担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协助制定行业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并开展相关评审认证。

2.2取得认证资格,严肃资格认证我国现存三个全国性中医药膳食疗学术团体都曾程度不同的对经营业户的经营资质、专业人员的技术资质及产品资质等进行过认证。但这仅是团体内部的不具法规效力的认证

严格意义上的认证是由认证机构实施的一种合格评定活动,认定的依据是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标准。认证的结果是由认证机构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形式,来证明企业的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要求。所以必须由专门的认证机构来进行。目前全国共有110多家认证机构获得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委员会授权而进入认证机构目录中,而我国3个中医药膳食疗学术团体尚不在其中。中国中医药膳食疗协会建立后的当务之急,是依靠这三个学术团体的专业力量,取得国家对中医药膳食疗领域的企业经营资质、业者技术资质、质量管理体系、产品资质的国内唯一正式认证资格,以具权威性。

2.3拓宽思路,科学管理中医药膳食疗的管理,笔者认为,除了根据治疗作用、辅助治疗作用、保健(功能性)作用、预防(养生)作用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外,还应区分处方药膳(应经中医师、药膳师以上有资质专业人员审定方可应用)和非处方药膳(不用专业人员审定,可由业户或消费者自主选定,自主应用)的管理方法。这是笔者参考现行药品管理模式而提出的中医药膳食疗的新概念和管理思路。处方药膳多为具有治疗作用和辅助治疗作用的药膳品种,而非处方药膳多为以亚健康为对象,具预防保健作用的药膳。当然,处方药膳和非处方药膳的认定,须由有资质的、权威的机构来认定。

3其他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3.1中医药膳食疗业界要引入现代经营方式第一是标准化,首要条件是方剂的合理科学,然后是原料、卫生、口味标准化,再扩散至制作步骤,色括各种原料的含量、制作流程、原料贮存之后的还原,甚至制作时的水温,都要求是机械的可以复制的。第二是投资,目前中医药膳食疗业界一小部分是专营,绝大部分是兼营的小规模生产的作坊式企业。没有雄厚的资金基础,也不知道如何吸引投资商,如何融资,自然无法将生意做大。第三是运行机制,中医药膳食疗业界缺乏严谨的运行与扩张的现代化运行机制。开一家、两家没问题,一旦要全国连锁,由于缺乏良好的机制,很多企业开始走向衰落。

中医药膳食疗业界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应该从筛选产品,建立完善的运营模式入手,锁定主打产品并将其标准化,如果做连锁经营,那么包括网络营销、中心厨房、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现代化经营方式都一定要完善。

3.2中医药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已正式启动,进入工作程序根据2003101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术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持续的认同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中医药及其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膳食疗就都属于这一类。

国务院在20051222颁发的《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指导思路,基本方针和总体目标。其所提出的“保护、抢救、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与中医药界及中医药膳食疗界历年所提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作为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药膳食疗,既是历史文化“遗产”,又是鲜活的医学科学。“申遗”实关中医药膳食疗的生存和发展。最近,我国粤、港、澳三地把我国传统的中医药膳食疗珍品——“凉茶”申遗成功,其中包括54个凉茶配方。而前些年因为“凉茶”未办理保健食品手续而标示有清热、祛暑、解毒等功能,被有关部门明令禁止经营并通报批评,还予罚款,并一直在打官司,闹得乌烟瘅气。现在申遗成功,一切云消雾散,畅行无阻。中医药膳食疗存在很多相似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申遗成功,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此,笔者呼吁三个全国性学术团体同仁行动起来。莫失宽松发展良机,共同努力,争取中医药膳食疗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申遗(据笔者了解,中医药膳食疗尚未列为中医药申遗内容)。或中医药膳食疗单独“申遗”,可先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而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3.32006-07-04,科技部会同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了《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其旨在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解决中医药现代化中的关键科技问题,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促进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世界传统医药进入国际医药保健品主流市场,并以此为突破口,带动我国科技竞争力的全面提升,促进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这也给中医药膳食疗的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中医药膳食疗的优势与特色与现代医学的结合将可能为人类提供新的医疗卫生保健模式。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中医药膳食疗的基本原理,核心理论及关键技术的重大创新提供方法和手段。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生命科学,有着从分析向综合,从局部向整体的发展趋势,中医药膳食疗的理论和实践的价值有望重新认识,中医药膳食疗也将因此成为科技重大创新的源泉和基础平台之一。因此,我们应首先考虑在对国内专业队伍的巩固提高的基础上,以我为主,坚持原创性为根基国际化为动力,人类健康为本,传承创新并重,产学研结合,合作互利共赢的原则,建立中医药膳食疗科技合作网络,吸引、培养、集聚一批高水平的中医药膳食疗国际化人才队伍。逐步形成若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和研究团队;其二,提高中医药膳食疗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市场的份额。其三,是基本形成一批中医药膳食疗国际标准,初步建立区域性注册协调体系,这些标准和规范适应中医药膳食疗的特点和各国(地区)具体情况。并建立多语种的中医药膳食疗国际信息中心,建立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教育培训国际区域中心和示范中心等,以促进中医药膳食疗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宋胜利.中国药膳食疗发展诸问题刍议[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4):663.

[2]王者悦.中国药膳大辞典(修订版)[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2:1.

[3]彭铭泉.中国药膳大全[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2:1.

[4]姚海扬.中国食疗大典[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计,1994:1.

[5]刘昭纯,鲁明源,张令德.实用药膳学[M].济南:山东文化音像出版社,1998.

篇2

论文关键词:中药敷脐疗法,痰浊瘀阻型,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D)是人体内脂质代谢失常,血浆中一种或多种脂质成分异常增高的一种病症,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进行性和全身性的。调脂治疗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减少高危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现代医学提倡综合治疗,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如低脂饮食、运动锻炼、戒烟等早期干预,根据控制情况在此基础上选择药物治疗疗法。中医学无HLD的病名,从病症角度归入“眩晕”、“头痛”、“心悸”等范畴。认为与饮食不节,久坐少动,年老体衰等有关,痰瘀为本病的基本病理基础,从痰瘀论治,应用祛痰化瘀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3月~2010年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80例HLD患者,均符合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HLD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5年)的诊断标准。排除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急慢性肝胆病所致HLD及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①胆固醇(TC)>5.72mmol/L;②甘油三酯(TG)≥1.70mmol/L;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64mmol/L;④高密度脂蛋白单固醇(HDL-C)≤1.04mmol/L。中医主症头重如裹、肢麻沉重、心前区刺痛、胸闷。按照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36~79岁,平均(43.7±12.3)岁。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保持正常的日常活动,参照HLD膳食控制方案限制量饮食治疗,重点限制甜食、食用油、蛋、肉类的摄入量,3月一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饮食控制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敷脐疗法,药物组方:何首乌(制)、生山楂、生大黄、泽泻、丹参、冰片,制成药粉,按药5份,食醋3份药学论文,凡士林3份剂量比例调配成药丸并压成饼备用。酒精消毒神阙穴周围,放上药饼用脐贴固定,每次贴敷12h,一周3次,3月一疗程。

1.3实验室检测和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实验室各项检查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0%;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10.26mmol/L;(TC-HDL-C)/HDL-C下降≥20%;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0%;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20%<40%,HDL-C上升≥0.104mmol/L<0.26mmol/L;(TC-HDL-C)/HDL-C下降≥10%<20%;临床症状体征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实验室检测未达以上标准,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改善或加重,证侯积分减少<30%论文的格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80例HLD患者中,应用中药敷脐疗法的观察组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饮食控制的对照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

n

临床控制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

观察组

40

17

9

6

8

80.0a

治疗组

40

8

4

11

篇3

从我国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病的情况来看,慢性肾小球肾炎及肾病综合征仍为最常见的发病原因,其次为糖尿病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等。慢性肾小球肾炎多与人体免疫反应有关,过去认为"全身血液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在其发病机理中起主要作用。因此,此病的治疗自四十年代以来多采用全身给予类固醇激素、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和针对免疫细胞的毒性药物来治疗,近20年来临床上一直无新的疗法出现,大量激素的应用带来严重副作用,如柯兴氏综合征(满月脸、脂肪向心性堆积和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溃疡病、感染、精神症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遗憾的是,国内外肾脏病界仍然沿用这种全身用药方法,而这样全身大剂量激素应用的目的只是为了治疗相当于全身重量5%的肾脏的病变。

近年来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使得这种全身用药方法越来越受到置疑,开创一种肾脏局部用药新技术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因为局部用药可避免或减少免疫抑制剂及免疫细胞毒性药物的全身分布及由此带来的副作用。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早在1990年创新地提出一种肾脏局部用药治疗肾脏疾病的方法--肾囊内药物注射疗法(即肾囊疗法)。

所谓肾囊即包绕于肾脏周围的一层疏松脂肪组织,有一定容积,过去曾有人利用麻醉肾脏被膜进行肾囊封闭疗法治疗肾绞痛,但此前无人研究药物注入肾囊后,是否可以进入肾组织,进而发挥药物作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利用多种动物进行了系列的研究,证明药物注入肾囊后,肾囊可以作为药物的贮存场所,使药物缓慢进入肾组织而发挥其作用。

肾囊疗法由于是局部给药,药物用量小,肾组织内药物浓度高且维持时间长,治疗针对性强,副作用及合并症都可明显减少。与口服及静脉给药相比,可大大减少药物用量及相应的用药费用(药物用量仅为前者的16%左右),且减少药物副作用带来的额外治疗费用。因此,肾囊疗法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对于广大患者来说还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

目前,人民医院肾内科已在临床上开展B超引导下肾囊内注射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工作,并已取得了显著疗效。肾病综合征的治疗避免了全身大剂量激素应用,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推迟了尿毒症发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

篇4

关键词:肝郁化火;失眠;针灸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256.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5-0074-05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卧”、“目不瞑”,是由于机体脏腑功能紊乱,阳盛阴亏,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而导致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种病证[1]。据统计,我国失眠的发生率约为10%~20%[2]。失眠容易导致记忆力减退、抑郁、焦虑、狂躁等精神症状的发生,病久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多脏器系统疾病,从而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妨碍患者的社会功能,因此失眠的治疗成为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西医治疗失眠以药物和心理疗法为主,镇静安眠药物副作用明显,心理疗法又存在一定局限性,而针灸治疗失眠,以交通阴阳、宁心安神为法,具有整体调整的特色和优势,更可随证在基本处方的基础上加减取穴,从而实现辨证论治,又因其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操作方便,无明显副作用而日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被称为“绿色疗法”。《灵枢・根结》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有调和阴阳,安神定志的作用,参照2012版《针灸治疗学》内科病证中“不寐”的治疗,以照海、申脉、三阴交、神门、安眠、四神聪为失眠的基本处方,以调节阴阳跷脉、益气养血、宁心安神[3]。

失眠的证型可分为肝郁化火证、痰热扰心证、心脾两虚证、心肾不交证和心胆气虚证等[1]。当今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实力的差距,生活节奏的日渐加快,致使人们心理压力过大,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久化火,邪火上炎扰动心神,或灼伤阴血而致心血失养,心神不安,从而使肝郁化火导致的失眠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并较其他证型的失眠症更为突出。参照周仲瑛主编的《中医内科学》[1]心系病症篇章中不寐之肝郁化火证的诊断标准如下:①主症:不寐,甚则彻夜不寐,急躁易怒;②兼症: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干而苦,不思饮食,便秘溲赤,胸闷胁痛;③舌脉象:舌红苔黄,脉弦而数。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应以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养血安神为基本治则,临床上选取符合证型之穴位、适合病情之疗法尤为重要,故在常规取穴基础上配以水沟、太冲、合谷、行间、风池等穴予以辨证施治。除体针治疗外,尚有头针疗法、电针疗法、刺络拔罐疗法、穴位敷贴疗法及综合疗法,为临床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提供了多种新颖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近年来临床上关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的针灸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体针疗法

1.1常规刺法段延萍等[4]以疏肝泄热、开窍安神为法,取穴水沟、太冲、合谷、三阴交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6例,水沟以25 mm毫针向上斜刺,行捻转手法至患者有强烈酸胀感、目中流泪为度,太冲、合谷行泻法,三阴交平补平泻,针刺后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治疗1次,10 次为1疗程,辅以患者心理开导,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86.1%。

1.2“俞募配穴”刺法《难经・六十七难》曰:“阴病行阳,阳病行阴。故令募在阴,俞在阳。”故俞募相配可通过调整脏腑阴阳来治疗失眠。张荑雯[5]取心肝经俞募穴配以行间、侠溪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结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93.33%,86.67%,P

1.3补“照海”泻“申脉”刺法中医认为失眠与阴阳跷脉“司目之开阖”的功能失调有关,且“阳跷脉出于足太阳之申脉,阴跷脉出于足少阴之照海”,故补照海可益水生阴,泻申脉以滋阴潜阳,从而使“阴气盛则目瞑”。马新平等[7]以补“照海”泻“申脉”刺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愈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66.7%,40.0%;93.3%,83.3%;P

1.4“前四关”刺法“前四关”是指印堂穴、百会穴、间谷穴(三间穴与合谷穴连线的中点)、火硬穴(同行间穴),是由董氏奇穴门人杨维杰先生在董氏奇穴理论指导下,结合自身多年临床经验创建的配穴,因间谷穴和火硬穴在传统“四关穴”前,故名“前四关”。间谷穴与火硬穴相配,既开宣上焦心胸气郁,又清疏下焦肝胆郁热,辅以印堂穴、百会穴调补中气,健脑宁神,故临床适用于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治疗。关铭坤[8]采用“前四关”刺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3例,对照组取印堂、百会、太冲、劳宫,结果:2组临床疗效和远期疗效没有明显的差别,但针刺“前四关”为主的治疗方法临床起效较快,证候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常规辨证取穴组。结论:“前四关”刺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起效快,疗效佳,对肝郁化火证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较优。

1.5“龙虎交战”针法“龙虎交战”针法首载于《金针赋》,“龙虎交战,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针”,原用于治疗痛证,盛骥锋[9]选取风池穴行龙虎交战针法治疗失眠取得了良好疗效,认为该手法可“调和阴阳”“补虚泻实”。吴节教授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该针法行气活血作用强,且在肝俞穴施此针法,许多抑郁、焦虑患者立觉情志舒畅,是以达到疏肝泻火、补虚泻实、调和阴阳的功效,周睿[10]在对照组常规取穴针刺的基础上加予肝俞行此针法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36例(证型诊断标准同肝郁化火型),结果治疗组痊愈率及对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屈亚哲[11]于肝俞穴行“龙虎交战”针法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56例(证型诊断标准同肝郁化火型),发现此法在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方面较常规针刺有一定优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以肝俞穴施“龙虎交战”针法为主治疗肝郁失眠较常规针刺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

1.6双“十”字针法赵军教授结合传统中医经络理论、现代神经系统功能定位,及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双“十”字针法以专门治疗肝郁失眠[12]。该法选取百会、四神聪、膻中穴为双“十”字之主穴:先平刺百会,再从四神聪向百会平刺形成第一个“十”字,以调理督脉安脑神;于膻中向外四方平刺形成第二个“十”字,辅以太冲以行气解郁散肝火;再取神门以开心经经气宁心神;同时针刺照海、申脉以调阴阳跷脉而助安眠。赵军教授采用此法治疗肝郁失眠临床上虽屡获佳效,但尚无相关随机对照研究。

2头针疗法

2.1“头三神穴”刺法“头三神穴”包括神庭、本神、四神聪,三穴合用以醒脑开窍、镇静安神。李晓艳[13]采用向后平刺针刺头三神穴加常规针刺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愈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针刺组(P均

2.2“头皮针”法“头皮针”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及现代大脑皮质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针刺头部特定的穴线而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此法直接刺激诸阳之会,具有疏通经络、理气开郁、活血化瘀之效,从西医学机理上来说此法更能激活额、顶区对睡眠机制的调节作用,从而提高睡眠质量。茅盈盈[14]采用朱明清教授朱氏取穴法,取额顶带头皮针(属督脉)以调理脑神、额旁1带延长线头皮针(属足少阳胆经)以疏肝胆气机,条畅情志,治疗肝郁失眠患者33例(证型诊断标准同肝郁化火型),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93.54%,84.37%;P

3电针疗法

3.1以“四关穴”为主的电针疗法双侧合谷、太冲穴合称“四关穴”,合谷主调气,为大肠经之原穴,而大肠经属阳;太冲主调血,为肝经之原穴和腧穴,而肝经属阴,两穴相合便可调和阴阳、调达气血、调理脏腑;同时,肝经之太冲与督脉之印堂、百会穴合用,基于肝经与督脉会于巅且督脉入络脑的理论,则有宁脑安神的功效。四穴同用,对机体起到了整体调整的作用,共奏疏肝清热、调畅气血、通络宁神之效。王英名[15]采用电针“四关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结果治疗组在睡眠率、PSQI、SRSS、HAMA、HRSD及WHOQOL-100等多项指标的改善程度上均明显优于口服丹栀逍遥丸组。陈俊如[16]用电针四关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总有效率亦明显高于口服丹栀逍遥丸组(96.67%,70.0%,P

3.2以“俞募配穴”为主的电针疗法陈品洋[17]在常规取穴(神门、内关、百会、安眠)的基础上配合心肝经俞募穴(心俞、巨阙、肝俞、期门),各穴得气后加用电针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结果总有效率及PSQI多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常规取穴配合行间、太冲、风池穴的单纯电针组。结论:“俞募配穴”结合电针在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睡眠效率和日间功能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电针组。

4刺络拔罐法

张争昌[18]把刺络放血的作用机理归纳为疏通经络、泄热解毒、消肿散结、消瘀去滞、醒脑开窍、镇静止痛、调整阴阳、调和气血等方面。将肝经俞募穴与刺络拔罐法相结合,更可协同产生疏肝泻火,安神定志之效,从而有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王政研等[19]采用肝经俞募穴刺络拔罐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结果有效率、愈显率分别显著高于单纯火罐组、单纯针刺组,对于患者入睡时间和睡眠质量的积分改善显著优于两个对照组。结论:肝经俞募穴刺络拔罐法是肝郁化火型失眠症可靠的非特异性自然疗法。

5发泡疗法

谢福利等[20]取穴双侧太冲和右侧冲阳,以雄黄4 g,百草霜1 g,大蒜10 g捣碎混匀后贴敷24 h,1次发泡,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43例,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3%。结论:发泡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可通过穴位和药物的双重作用,协同调整气血、阴阳、虚实,从而治疗失眠,且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6综合疗法

6.1针刺结合中药内服疗法李琳[21]采用针刺结合加味逍遥散内服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4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复发率均显著优于口服艾司唑仑组(P

6.2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疗法《灵枢・素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十二经脉皆上通于耳,因此刺激相应部位耳穴,能通行经气,调节脏腑阴阳[25],对耳穴神门、交感、皮质下的刺激,可产生镇静、安神、催眠的作用[26]。宋春华等[27]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针刺:宁神穴(宋春华教授自拟,位于四、五掌骨间隙掌侧,无名指与小指根部联合下约0.5cm处)、于氏头穴[28]丛刺分区额区(定位为神庭透囱会,与其平行的曲差和本神向上透刺)、风池、神门、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公孙、涌泉、心俞、肝俞;耳穴: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肝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口服舒乐安定片对照组(93.33%,80.0%,P

6.3针刺结合刺血疗法章小娟[29]采用针刺结合四花穴刺络放血拔罐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0例,与针刺结合耳穴贴压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6.4针刺结合俞募穴拔罐疗法堵靖舒[33]采用针刺结合俞募穴拔罐疗法治疗30例气郁化火型失眠患者,针刺取穴神门、内关、太冲、行间、百会、风池、安眠,拔罐取穴膻中、肝俞、期门、胆俞、日月、肺俞、中府,遵循先拔罐后针刺、先仰卧再俯卧的步骤,结果总有效率与常规针刺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组在改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及总积分方面有显著优势。

6.5针刺结合音乐疗法音乐治疗失眠,是通过聆听音乐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刺激人的感情中枢,引起人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消除紧张、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从而改善睡眠。肝郁化火型失眠病变在肝,肝在音为角,在针刺治疗的同时配合聆听以角音为主音的音乐,可以共奏清热泻火、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之功,达到治疗目的。姜鹏博[34]在常规针刺时,循环播放《庄周梦蝶》、《汉宫秋月》、《春风得意》、《江南竹丝乐》、《江南好》、《江河水》6首以角音为主音的乐曲,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30例,结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93.33%,80.00%;P

6.6头皮针结合体针疗法姜鹏博[35]采用头皮针与体针相结合的方法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30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对睡眠质量的改善及肝郁化火症候评分的改善均显著优于传统体针治疗组。结论:头皮针刺结合体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比传统体针治疗更具优势。

6.7电针结合刺血疗法吕晃祯[36]采用电针结合双侧耳尖、行间穴点刺放血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2例,结果2个疗程后治疗组除在PSQI量表评定多方面优于口服龙胆泻肝汤组外,在中医证候、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2组疗效相近。结论:电针结合刺血疗法较口服中药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及白天活动功能。

6.8电针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游峻鸣[37]采用电针“四花穴”结合耳穴贴压神门、皮质下、内分泌、肝、心,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32例(证型标准同肝郁化火型),结果总有效率显著及PSQI中多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电针四花穴结合耳穴贴压法对于肝火扰心型失眠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6.9电针结合穴位敷贴疗法张彬[38]在给予常规电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对照组分别采用丹栀逍遥散和安慰剂贴敷心肝经俞募穴,每组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76.67%,P

6.10走罐结合艾灸疗法张梅[39]在给予加味逍遥丸合杞菊地黄丸口服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背部走罐并艾灸,对照组加服艾司唑仑,各治疗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41例,①走罐:大椎-腰俞、大杼-白环俞、附分-秩边行缓慢柔和的往返走罐,肩井、肝俞行重走或坐罐;②艾灸:先用灸盒依次灸脾、肾俞、八s,背部督脉经及膀胱经第一、二侧线部,神阙、关元,再以火龙罐灸双足三里、双涌泉。结果,2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在远期疗效、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评分上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走罐结合艾灸疗法能显著改善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

6.11耳穴贴压结合中药疗法邓世旺[40]在2组都内服丹栀逍遥散加减的基础上,治疗组加予耳穴贴压神门、皮质下、内分泌、三焦、心、肝治疗,结果,治疗组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及日间功能等方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耳穴贴压结合中药内服是临床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更为有效的疗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6.12刺络放血结合中药疗法李满霞[41]取百会、大椎和神庭、印堂2组穴位交替施行三棱针刺络放血,配合龙胆泻肝汤加味治疗肝火扰心证失眠33例(证候标准同肝郁化火证),结果显效率显著高于单纯龙胆泻肝汤加味组和单纯三棱针刺络放血组,而3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别。结论:采用龙胆泻肝汤加味结合三棱针刺络放血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可切实提高临床疗效。

7讨论

肝郁化火型失眠虽病位在心,实则病机主要在肝,为肝的生理功能异常所致。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主藏血,主疏泄,主情志。若肝司其职,则气血调和,气机调达,情志舒畅,从而心宁神安,睡眠正常;若肝失其职,或因情志内伤,气郁化火,或因房劳久病,阴虚阳亢,肝火上炎扰动心神,则使阳不交阴而成失眠。从古至今,就有许多医家结合临床体会,认为失眠虽病变于心,但与情志内伤致肝的生理功能失常密切相关,如宋代许叔微《普济本事方・卷一》云:“平人肝不受邪,故卧则魂归于肝,神静而得寐,今肝有邪,魂不得归,是以卧则魂扬若离体也”,清代张志聪《素问集注・刺热病篇》注“人卧则血归于肝,肝气伤而不能纳血,故不得卧也”,清代陈士铎《辨证录・不寐门》曰:“气郁既久,则肝气不舒,肝气不舒,则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则木中之血上不能润于心则不寐”。如今,亦有滕晶[42]认为情志内伤,心神不安是形成失眠的重要病因病机。许良[43]认为精神过劳与情志不悦是失眠的主要诱发因素,主张从肝论治,平肝解郁、活血安神。王坤山[44]也认为失眠的病机主要在肝。因此,失眠的辨证立法当从肝论治,以治肝为首要[45]。

针灸治疗失眠体现了祖国医学的特色与优势,相关机理研究表明,针灸不仅可调节PSQI、SAS、SDS等临床相关心理量表评分的异常程度,还能改善失眠大鼠空间工作记忆功能的损害,更对5-羟色胺、γ-氨基丁酸等神经递质及白介素、褪黑素、前列腺素D2等睡眠因子的异常有良性调节作用[46]。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时,在整体调整的基础上配合辨证施治,以疏肝解郁、清热泻火、养血安神为基本治则,其疗效获得国内外认可,季向东等[47]通过研究表明,针刺疗法能有效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降低患者的血清NE含量,提高5-羟色胺水平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基因表达水平,疗效显著优于口服西药曲唑酮。

从目前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研究情况来看,近几年,针对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针灸治疗方法日趋多样,目前,仍以体针治疗为主,或包括“俞募配穴”、“补照海泻申脉”、“前四关”、“龙虎交战”、“双十字”等特殊刺法,或结合中药内服、耳穴贴压、刺血、拔罐、乐疗等疗法,尚有头针、电针、发泡疗法及多种综合疗法,可谓琳琅满目,但其中许多疗法操作步骤繁琐,考虑会造成患者依从性差,临床执行力低的问题,还需精选操作简便、疗效可靠的方法。另外,在对针灸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现代机制研究仍有欠缺,若仅从传统中医学理论中经络、穴位的作用来解释也难以跟上现代医学研究的脚步,今后可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这方面来,究其机制,方能精确选穴,合理选择治疗方法,从而增强疗效,减少病人痛苦。最后,在治疗的同时应重视调护,帮助患者从生活、饮食、情志、睡眠习惯等各个方面进行护理,协同治疗[48]。

参考文献:

[1]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46-167.

[2]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共识专家组.中国失眠定义、诊断及药物治疗专家共识草案[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6,39(2):141-143.

[3]高树中,杨骏.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64-65.

[4]段延萍,周杰,张茹心.针刺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36例[J].中国针灸,2006,26(7):498.

[5]张荑雯.俞募配穴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3-29.

[6]田甜,季萍,张荣媛.针刺心经俞募穴为主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30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8):61-62.

[7]马新平,李净草,钱旭.针刺照海申脉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疗效观察[A].四川中医,2011,29(3):119-120.

[8]关铭坤.针刺前四关为主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0-15.

[9]盛骥锋.虎交战法针刺风池穴的临床新用[J].浙江中医杂志,2001,4(1):172-173.

[10]周睿.“龙虎交战”针法为主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4-30.

[11]屈亚哲.“龙虎交战”针法为主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症患者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6-25.

[12]倪国忠,杨欣鹏,张韧,等.赵军教授双“十”字针法为主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的临床经验体会[J].针灸临床杂志,2012,29(12):32-33.

[13]李晓艳.针刺“头三神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19-26.

[14]茅盈盈.额顶带、额旁1带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21-38.

[15]王英名.“四关”为主电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32-36.

[16]陈俊如.电针四关穴为主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29-30.

[17]陈品洋.俞募配穴结合电针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16-21.

[18]张争昌.刺血疗法临床应用撮要[J].陕西中医,2001,22(6):347.

[19]王政研,丰芬,张巍山.肝经俞募穴刺络拔罐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随机对照研究[J].四川中医,2015,33(4):160-161.

[20]谢福利,孙宁,潘怀义,等.发泡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43例临床观察[A].河北中医,2007,29(10):895.

[21]李琳.加味逍遥散配合针刺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5,33(12):128-129.

[22]孟凡一,赵军,金弘.针刺肝经俞募穴结合针刺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的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7):38-39.

[23]黄俊山,吴文宝,曾雪爱,等.针刺合松郁安神方治疗肝郁化火型不寐40例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2(3):1-2.

[24]毛芝芳,郑利锋.龙胆泻肝汤结合针刺治疗肝郁型失眠43例[J].北京中医药,2009,28(6):453.

[25]康凤河.耳穴贴压配合针刺治疗失眠78例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5,24(2):89-90.

[26]李蓓.耳穴压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14(3):23.

[27]宋春华,王雪玮.针刺宁神穴配合耳穴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体会[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7):9-11.

[28]于致顺.头穴的基础与临床[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

[29]章小娟.针刺结合四花穴刺络放血拔罐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0-15.

[30]郑璇燕.四花穴刺血拔罐为主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7-22.

[31]宋楠楠.刺血拔罐法结合针刺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观察[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21-27.

[32]欧阳桂龄.俞募配穴结合刺血疗法治疗肝火扰心型失眠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16-24.

[33]堵靖舒.俞募拔罐配合针刺对岭南地区气郁化火型失眠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2014:14-20.

[34]姜鹏博,李岩,崔晨.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症的临床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6):64-65.

[35]姜鹏博.头皮针刺配合体针治疗肝郁化火型慢性失眠症的临床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23-26.

[36]吕晃祯.刺血配以电针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症的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8-23.

[37]游峻鸣.电针“四花穴”结合耳穴贴压疗法治疗肝火扰心型不寐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26-36.

[38]张彬.丹栀逍遥散穴位贴敷结合电针对肝郁化火型失眠临床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17-28.

[39]张梅,曲慧馨,刘世宝.走罐并艾灸治疗更年期肝郁化火型失眠证疗效观察[J].中国疗养医学,2013,22(3):210-212.

[40]邓世旺.耳穴贴压配合中药治疗肝郁化火型失眠的疗效观察[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12-14.

[41]李满霞.龙胆泻肝汤加味加三棱针刺络放血法对失眠(肝火扰心证)的临床研究[D].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18-20.

[42]滕晶,张继香.谈失眠从心肝论治[J].山东中医药杂志,2005,24(1):6.

[43]许良.失眠症从肝论治[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9):16.

[44]王慧艳,王坤山.从肝辨治失眠的经验[J].新中医,2000,32(2):5.

[45]姜华.顽固性失眠从肝论治临证探讨[J].天津中医药,2005,22(4):316-317.

[46]罗本华.从不同观察指标综述针灸治疗失眠症的基础研究进展[J].环球中医药,2014,7(12):972-977.

篇5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工作者研究痛风性关节炎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病因病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3个方面综述了痛风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Abstract:Recently,workers in char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 a lot of work in the researches on gouty arthritis and acquired much achievement.The review is about research progress of etiological factors and pathogenesis,the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of gouty arthritis.

Keywords:gouty arthritis;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research progress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而致血尿酸增高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中痛风性关节炎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痛风性关节炎常表现为跖趾关节、踝关节等处红肿热痛,甚至活动障碍和关节畸形,迁延难愈,令人苦不堪言。针对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率逐年提高的趋势,近年来,中医药对痛风性关节炎作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就痛风性关节炎中医药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研究

痛风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饮食不节、形体肥胖、起居不慎为基本病因,脾肾亏虚、清浊不分、热毒为患是病机关键,热毒、痰浊、瘀血交相为患是主要病理产物。何国珍等[1]认为本病为平素过食肥甘厚味,以致湿热郁结,日久累及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瘀阻经脉而成。许树柴等[2]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应从湿热阻痹(脏腑功能失常,湿浊内生)、瘀热阻滞等来辨证。廖竹芬等[3]认为本病之邪来自脾胃湿热,久而酿生痰瘀,以致湿热痰瘀流注凝涩,故本病当属内伤实证之范畴。王乙黎等[4]认为,无论是六诸邪,还是痰浊、瘀血,对本病而言,最终均可归结为“毒”,其邪毒的来源主要有三:一是饮食偏嗜致毒,二是“六之毒”,三是七情化毒。

2 临床研究

2.1 辨证分型论治 丘青中[5]把痛风性关节炎分为浊毒瘀滞型和痰湿阻滞型。浊毒瘀滞型方用自拟消痛汤Ⅰ号方,药用土茯苓、薏苡仁、忍冬藤、车前草、萆薢、蒲公英、地龙、赤小豆、赤芍、川牛膝。痰湿阻滞型方用自拟消痛汤Ⅱ号方,药用黄芪、土茯苓、防风、薏苡仁、白术、车前草、蚕砂、陈皮、川牛膝、甘草。王孟和[6]将其分为4型:(1)湿热蕴结型:白虎加桂枝汤加减。(2)瘀热阻滞型:身痛逐瘀汤加减。(3)痰浊阻滞型:蠲痹汤加减。(4)肝肾阴虚型:三痹汤加减。总有效率89.47%。方策[7]将本病辨证属湿热蕴结者治以活血散结、清热解毒,方用四妙散加减;瘀热阻滞者治以清热散瘀、通络止痛,方用枝藤汤加减;痰湿阻滞者治以涤痰化浊、散瘀泄热,方用涤痰汤加减;肝肾阴虚者治以六味地黄汤加减,收效良好。

2.2 专方治疗 王政[8]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期以清热泻浊通络为主,酌加健脾之品,黄柏、知母、苍术、川牛膝、土茯苓、虎杖、山慈菇、制大黄、白术、木瓜、蚕砂;恢复期以健脾益肾化浊为主,白术、川牛膝、土茯苓、山慈菇、木瓜、生黄芪、茯苓、杜仲、补骨脂、鸡血藤、川芎,治疗25例,临床痊愈23例。张贤等[9]方选羌活汤,药用羌活、苍术、黄芩、当归、赤芍、茯苓、半夏、香附、木香、陈皮、甘草。风甚加防风;湿重加苍术;热重倍黄芩、瓜蒌、枳实、竹沥;偏寒加川乌;上肢加白芷、威灵仙;下肢加黄柏、牛膝;痛甚加乳香;发热加柴胡。

2.3 针灸推拿疗法 董建萍等[10]采用纯中药制剂正青风痛宁针刺穴位注射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选穴:合谷、足三里、阳陵泉、昆仑、照海、八风、阿是穴。总有效率80%。潘红玲[11]应用梅花针加拔罐治疗痛风39例,有效率100%。方法:将患者关节红肿热痛处常规消毒,用梅花针重叩至皮肤出血,立即加拔火罐,等瘀血出净,取罐,用干棉球擦去瘀血。每周2次,4次为1个疗程。熊曼琪[12]点按大椎、风池、肾俞,揉拿手、足三阴经,点按手三里、肩贞、合谷。每次20min,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使用于痛风各症。

2.4 综合治疗 倪毓生[13]用四妙丸加味合别嘌醇内服,辨证使用外洗药,红肿不甚者用生川乌草、生半夏、生南星等,红肿甚者用双柏散(大黄、侧柏叶等)治疗9例,疗效理想。许吉梅等[14]用针药并用,内外合治法,针刺三阴交、商丘、丘墟、太白、八风均双侧,泻法,留针0.5h,留针期间每10min捻转1次,并取继发病灶部位穴和相应的背穴,阳性反应点,针刺加拔罐。内服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中药,并外敷金黄膏加青黛散以水醋或蜂蜜调和之。治疗35例,全部有效。

3 实验研究

陈文照等[15]将尿酸钠溶液注入大鼠踝关节内造成急性痛风模型,实验显示关节周围软组织内的胶原酶活性明显增高,胶原纤维断裂成片明显,且秋水仙碱和防己黄芪乌苡汤均能显著抑制胶原酶活性,减轻胶原纤维断裂,但防己黄芪乌苡汤的作用较秋水仙碱更为强烈。张史照[16]应用痛风洗剂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进行治疗后,显示其能明显降低大鼠周围软组织K+、NE、DA、5-HT、PGE浓度,从而起到镇痛作用。张明等[17]研究发现痛风冲剂能显著抑制角叉菜胶引起的大鼠足肿胀和二甲苯所致的耳廓肿胀,降低巴豆油致炎小鼠炎症渗出液中的白细胞数量。认为痛风冲剂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与其增强吞噬细胞功能,减少致炎物质的释放有关。

4 讨 论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不合理,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日益增多,积极防治痛风性关节炎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

西药秋水仙碱、别嘌醇、丙磺舒、非甾体类消炎药等能降低尿酸,减轻症状,但由于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10余年来,中医药在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由于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少,显示出了一定的中医特色和优势。但尚存在着一些问题:①临床研究方面,样本量少,科研设计欠合理,结论的可信度不高,缺乏前瞻性研究。运用循证医学的观念,对痛风性关节炎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的临床研究,已迫在眉睫。②实验研究方面,量很少,同时设立对照组,系统研究的则更少。全面、系统、深入地进行基础实验研究,对进一步筛选有效中药,探讨其作用机制,为研发新药作准备,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何国珍,杨敬博,杨仁和,等.消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J].湖北中医杂志,2003,25(7):44.

[2] 许树柴,李想,王昭佩.三土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36例临床观察[J].中医正骨,2002,14(10):51.

[3] 廖竹芬,罗秋莲.四妙散治疗痛风性关节炎43例[J].新中医,2002,34(7):59.

[4] 王乙黎,严余明.痛风从毒论治的体会[J].中国医药学报,2003,17(6):364.

[5] 丘青中.辨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67例临床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12):1124.

[6] 王孟和.痛风病辨证治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97,3(11):24.

[7] 方策,于志强.分型辨治痛风性关节炎112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2):66.

[8] 王政.泻浊通络法为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25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10):32.

[9] 张贤,黄波禹.羌活汤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2,10(3):34-35.

[10] 董建萍,麻弘,张庆玉.穴位注射正清风痛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30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2002(1):50.

[11] 潘红玲.梅花针加拔罐治疗痛风39例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1997,13(3):29.

[12] 熊曼琪.内分泌科专病与风湿病中医临床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71.

[13] 倪毓生.四妙丸加味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34例[J].江苏中医,1988,9:20-21.

[14] 许吉梅,李林章.针药并用,内外同治法治疗痛风35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1999(12):53.

[15] 陈文照,刘延龄,吴世良,等.防己黄芪乌苡汤对痛风大鼠胶原酶及胶原纤维的影响[J].中医正骨,1999,11(2):7.

篇6

[主题词]综述文献;颈椎病/针灸疗法;耳针;眼针;@微针系统疗法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针灸的迅速发展,微针系统诊疗法脱颖而出。王雪苔教授在其论文“微针系统诊疗法的回顾与展望”一文中对微针系统诊疗法的概念做了如下论述:“微针系统诊疗法是以身体的特定局部同全体各部分存在着投影式关联为理论依据,在此特定局部进行检查或施治,用以诊断或治疗全身各部位病症的方法。这类诊疗方法形成之初,大多与针刺有密切关系,所以将其施术的特定局部统称作微针系统”。微针系统疗法包括耳穴诊疗法、腹针疗法、头皮针疗法、手针疗法、眼针疗法、腕踝针疗法、鼻针疗法等多达10余种。这些疗法成为中国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上治疗的病种亦十分广泛。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近年来发病率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主要临床表现为:颈部酸痛,手臂麻木,可兼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上,微针系统疗法越来越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现将近10年来微针系统疗法在颈椎病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概述如下。

1 耳穴诊疗法

1.1 耳穴针刺

临床上已广泛应用耳穴毫针针刺治疗颈椎病,取穴多以颈、颈椎、神门等部的压痛点(敏感点)为主,根据其他临床症状配取其他穴区,如兼有肩部疼痛或麻木者加肩、肩关节,兼见眩晕者加额、颞、枕等。

除了找压痛点(敏感点)和相应的耳穴进行针刺,还有报道采用特殊的耳针刺法治疗本病。如贾春生等采用一针贯穿整个穴区或多个穴区的耳针沿皮透穴刺法,该方法避免了临床上患者症状严重却很难在耳穴上找到敏感点(压痛点)的尴尬,且操作更加方便,刺激性强,疗效显著,30分钟内的快速镇痛效应达93.9%。在临床回顾研究的基础上,贾春生等又进一步进行了耳针沿皮透穴刺法与耳针直刺法对颈椎病快速镇痛效应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透刺组对颈椎病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直刺组。

在耳穴针刺的基础上,临床上还常常采用与其他疗法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如崔世双采用耳针、体针、保健操三法结合的方法,王桂嫒等采用耳针配合颈脉通冲剂内服的方法治疗本病,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耳针的研究在单纯临床疗效验证的基础上,已开始与现代的理化诊断手段相结合。如王桂嫒等采用耳针配合颈脉通冲剂治疗102例颈椎病患者,通过自身比较治疗前后眼底微血管数值的变化,并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经本法治疗15天后眼底动静脉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

1.2 耳穴贴压

耳穴贴压疗法是采用诸如王不留行籽等贴敷于相应耳穴并进行按压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疗法。

(1)单纯耳穴贴压

大量单纯应用耳穴贴压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报道证实,本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各家取穴亦各有特点。如迟春艳等取耳穴中颈椎、肩、上肢相应穴以及神门为主穴,然后根据脏腑辨证配取其他耳穴,如气滞血瘀型加心,肝肾不足者加肝、肾;丁岩等取主穴颈椎、颈、肾、肝,然后根据颈椎病临床分型配加其他耳穴,如神经根型加神门、肾上腺、肩,椎动脉型加心、枕,交感型加交感,脊髓型加脾及肢体相应部位;周庆主穴取神门、交感、颈椎、皮质下等,然后根据其他疾病配加其他穴,如肥胖者加内分泌、胃等,兼高血压加降压沟,兼心脏病加心等。

与单纯体针针刺对比,耳穴贴压法的临床疗效和自身特点也显示出其优势。如陈天韵等、徐冬梅等以耳穴贴压疗法为治疗组,单纯体针针刺组为对照组观察,耳穴贴压组疗效(达96%以上)均优于体针对照组。周庆设药物离子透入法为对照组,与耳穴贴压治疗组进行对比观察发现,药物离子透入虽与本疗法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药物透入治疗时受时间、个人体质(皮肤耐受性)局限,服药、牵引等手段易产生依赖性及副作用,有的患者因长期服药而诱发胃溃疡、胃穿孔等,而耳穴压药疗法则避免了以上缺陷,治疗2~3次后就可以出现疗效,尤以经常按压穴位者、年纪轻者疗效最佳,没有性别差异。

(2)耳穴贴压结合其他疗法

在耳穴贴压的基础上辅以其他治疗方法的综合疗法应用广泛。如邱平E113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采用颈椎牵引辅以耳穴及头颈部按摩的方法;史忠和以手法推拿结合耳压治疗颈椎病88例,总有效率88.6%;姜玲珍等、王冠应用耳穴贴压加电针治疗颈椎病,疗效均优于常规体针针刺组(P

1.3 耳穴脉冲

耳穴脉冲是应用脉冲治疗仪刺激相应耳穴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许海燕等采用耳穴脉冲辅助中医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82例,取耳穴脉冲仪脉冲原理,根据患者脑血流舒缩功能不同而施不同的穴位,中药内服强力天麻杜仲胶囊,与单纯口服强力天麻杜仲胶囊的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35.39,P

2 腹针疗法

在颈椎病治疗上,有大量单纯应用腹针疗法的临床报道。一般随症穴取天地针(中脘、关元)、商曲、滑肉门、石关、建里、下脘、气海等为主。

在实际操作中,本疗法又有其独特的手法特点。如刘淳、郭万刚等用平补平泻法,根据病程长短决定针刺深浅,病程短浅刺,病程长深刺,高血压病人禁灸,祝晓忠、郭元琦等对不同穴位采用不同刺法,天地针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中刺,神阙艾炷灸;褚建平采用轻刺激、慢提插的手法,并在神阙穴上加磁波仪照射;孙玲、牛庆强等、吴扬扬等施术时一般采用候气、行气、催气三部法:进针后,停留3~5分钟谓之候气;3~5分钟后再捻转使局部产生针感,谓之行气;再隔5分钟行针1次,加强针感,使之向四周或远处扩散,谓之催气。

在临床疗效上,单纯应用腹针,或与其他疗法的对比观

察均显示出满意的效果。如刘淳、祝晓忠、薛由仁等观察腹针和电针在颈椎病治疗上的疗效差别,均以腹针组作为治疗组,电针组为对照组(主穴取颈夹脊、阿是穴等),结果均显示,腹针组痊愈率与电针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在颈椎病的治疗上,腹针疗法与其他疗法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疗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弓利风等采用腹针结合颈椎松动术的方法,曹嫒、陈博来等采用颈牵配合腹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疗效均显著。

3 头针疗法

秦秀娣等应用汤氏头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穴取阴阳点、心区、颈前区、枕项区、血线、风线,一般一区3针,随症加减,针刺方向呈15°~45°,顺头发生长方向刺入,如无针感可做捻转手法,留针1~2小时,结果与单纯体针针刺对照组(取风池、相应夹脊穴)相比,头针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

头针作为微针疗法的一种,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操作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本疗法也常常与其他疗法相结合应用。如李保民等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前后经颅多普勒(TCD)比较表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血流改善显著(P

4 手针疗法

田洲瑜等采用手穴单针疗法治疗颈椎病89例,取穴少而精(一般每次1~2穴),左病右取,右病左取,随症配穴,施提插捻转补泻法,捻转数次后要做定向转动,一般不留针,数分钟内拔针,结果治愈30例(33.7%),总有效率96.6%。刘正采用先用艾灸,再以手针配合活动患部的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手针取肩后、颈中等穴,一般取对侧穴位,行强刺激捻转手法,同时嘱患者活动颈肩部,总有效率97.6%,与单纯体针针刺组比较,2组间疗效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5 腕踝针疗法

陈世忠采用腕踝针治疗颈椎病105例,进针点在双腕部上4、上5、上6,进针深度一般为平刺1.4寸,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2疗程后评定疗效,总有效率为92.4%。陈世忠等应用腕踝针配合气功掌治疗颈椎病60例,腕踝针进针点在双腕部上4、上5、上6,留针过程中或拔针后用气功掌进行颈部治疗,疗效满意。

6 足穴按摩

董映枢等采用足穴按摩配合中药外敷治疗颈椎病,足穴按摩脚底反射带,选取颈项、肩、颈椎、斜方肌、肩胛骨等,并自拟羌葛双海散外敷病变部位,全部患者同时配合颈部功能锻炼,总有效率为95.10%。

7 总结与展望

微针系统诊疗法因其临床操作简单、应用方便、疗效显著而发展迅速,治疗方法丰富多彩,在颈椎病的治疗上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其中耳穴诊疗法、腹针疗法的应用最为广泛,其次头针疗法、手针疗法、腕踝针疗法、足穴按摩等也有一定的应用。

但在颈椎病的治疗上,诸如鼻针疗法、面针疗法、舌针疗法、眼针疗法等微针系统诊疗法近lO年尚未见有相关临床研究的报道。所以今后在进一步深化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疗法基础上,应积极开发和加强新疗法的应用。

耳针疗法在本病的临床应用上最为广泛,这从大量的临床报道上就可以看出,耳穴针刺、耳穴贴压、耳穴诊疗法与其他各种疗法的结合等各样方法异彩纷呈,而且耳针疗法在单纯临床疗效验证的基础上,已开始与现代的理化诊断手段相结合。如王桂嫒等同时通过自身比较治疗前后眼底微血管数值的变化,并进行显著性分析,发现本法具有很好的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这些研究使微针系统诊疗法的研究领域更加广泛,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微针系统诊疗法包含了各种诊疗法,各种疗法本身又有其自身的特点,除了取穴的不同,各自的手法及操作特点尤其值得重视。如在耳针疗法中,除了找压痛点(敏感点)和相应的耳穴进行针刺,贾春生等则采用一针贯穿整个穴区或多个穴区的耳针沿皮透穴刺法,避免了临床上患者症状严重,却很难在耳穴上找到敏感点(压痛点)的尴尬,且刺激性强,操作更加方便;如腹针施术时的候气、行气、催气三部法;如头针进针所要求的角度和深度,进针后的快速捻转强刺激手法;如田洲瑜等手穴单针疗法要求辨证准确,取穴精当,刺激适宜,并使之产生阳性感传,气至病所才是治愈疾病的关键等等,都是微针系统诊疗法所独有的特点,值得今后研究中进一步关注。

在本病的治疗上,除单纯应用如耳穴针刺、耳穴贴压、腹针、头针等微针疗法,还常常采用与体针、按摩、中药等治疗方法结合的综合疗法,也显示出显著的疗效。故微针系统疗法与其他多种疗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和研究。

篇7

关键词:膝骨性关节炎;针灸疗法;中医药疗法;文献综述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课题编号:09C033)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主要表现为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和滑膜组织的损害,导致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属中医“痹证”、“痿证”范畴。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膝骨关节炎的发病率也将随之升高。目前西医对此病除了对症治疗或做人工关节置换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尤其是针灸为主的治疗方法对该病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有关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报道日益增多,治疗方法不断涌现。笔者将就近10年来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关情况概述如下。

1、传统针灸疗法

1.1、单纯针刺治疗

张必萌等[1]采用长针穴位透刺治疗32例(取穴:内膝眼、犊鼻、阳陵泉、阴陵泉)与单纯西药对照,结果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其中长针组的总有效率为87.5%,西药组的总有效率为55.6%,长针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

1.2、针刺加温灸

林氏等[5]以温针灸法治疗40例,取穴:膝眼、阳陵泉、足三里、梁丘。瘀血阻滞加血海,阳虚寒凝加气海,肾虚髓亏加关元,兼痰阻加丰隆;兼湿滞加阴陵泉治疗40例,治愈29例(72.5%),好转8例(20.0%),无效3例(7.5%),总有效率37(92.5%),复发5例(17.2%)。童惠云等[6]运用隔物温和灸治疗,取穴: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梁丘、阿是穴。针剌得气于内外膝眼处接电针治疗仪,用连续波;再取关元、足三里(双)、犊鼻(患侧)行隔附子饼灸,对照组用远红外线热疗配合局部拔罐。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1.3、针刺加剌络拔罐

丁向荣等[7]采用针罐并用法,主穴:内、外膝眼。配穴: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鹤顶、梁丘、血海。内、外膝眼穴施滞针术及温针灸术3次,出针后以针眼为中心各拔1罐,令针孔出血数滴,足三里用烧山火手法,余穴用开阖补泻法,得气后均用温针灸3次。结果临床控制者43例,占84.3%;显效6例,占11.7%;无效2例,占4.0%。刘晓琴[8]采取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86例,患部取阳陵泉、阴陵泉、血海或犊鼻、膝眼、梁丘为主穴,疼痛重加心俞或神门;湿重加三阴交、脾俞。行平补平泻手法。针后委中三棱针点刺放血,或针刺处拔火罐。放血疗法2~3日1次,针刺每日1次。2疗程后,临床治愈46例,占53.5%;显效21例,占24.4%;好转15例,占17.4%;无效4例,占4.7%。有效率达95.3%。

2、针灸配合其他方法

2.1、针灸配合按摩

邱玲等[9]采用患膝关节压痛点围法,针刺4-8根针或关节肿胀处围针,膝关节配合针刺经外奇穴上、下膝眼、足三里、阳陵泉,配合进行疼痛肿胀局部按摩或经穴按压,关节活动度训练,结果总有效率为78.8%,其中有效率+显效率为51.5%。

2.2、针灸配合理疗

回丽丽[10]用针剌(以局部取穴为主,常用承扶、鹤顶、梁丘等,每次取5~7个穴位,平补平泻手法),并在膝关节痛处周围喷涂“无敌止痛擦剂”后,行理疗治疗。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10例,痊愈44例,显效36例,好转2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5%。

3、电针疗法

刘丽莉等[11]采用电针治疗150例,以内膝眼、外膝眼、血海、梁丘、阴陵泉、阳陵泉、足三里为主穴;以委中、委阳、承山为配穴,总有效率为96.7%。林凌峰等[12]用电热针针刺犊鼻、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等穴,共治疗35例,结果有效率为94.2%。刘未艾等[13]运用电针加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取穴:膝眼、鹤顶、梁丘、血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等,得气后接电针仪,用连续波;针后再穴位注射天麻素注射液,取梁丘、阴陵泉和血海、阳陵泉两组穴交替运用。对照组不作穴位注射。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7.2%和76.3%。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4、特种针法(火针、长圆针)

4.1、火针法

旷秋和[14]应用火针疗法,基本用穴:阳陵泉、足三里、内膝眼、外膝眼、鹤顶、膝关、梁丘。辨证选穴:气滞血瘀型加气海、血海;寒湿痹阻型加阴陵泉、腰阳关;肝肾亏虚型加太溪、关元。对照组用温针灸。结果,治疗组大部分症状、体征消退,愈显率为94%。对照组部分症状、体征消退,愈显率为66%。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4.2、长圆针

马晓晶[15]等用长圆针治疗60例。选取筋结点,根据经筋自四肢末端向心性循行分布的规律,分别沿各足三阳、三阴经筋寻找受损的筋结点即结筋病灶点,每个经筋取2~5个点,用解结法。结果治愈34例,占56.6%;好转21例,占35%;无效5例,占8.4%。有效率91.6%。

5、针药结合

何庆勇等[16]针刺取血海、梁丘、阳陵泉、阴陵泉、内膝眼、外膝眼等穴;以熟地12g、山药12g、独活12g、桑寄生12g、青风藤12g、海风藤12g、稀莶草12g、骨碎补12g、丹参12g、鸡血藤12g、炙甘草6g内服,共治疗33例,结果临床控制2O例,显效4例,好转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7%。

6、讨 论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累及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关节滑膜等多种组织的疾病,主要是中老年人的骨骼、肌肉系统在发生衰老、退变的过程中形成的。一般认为该病的发病与年龄、创伤、炎症、肥胖、遗传、体质和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本病属中医学“骨痹”“筋痹”范畴,以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痰瘀痹阻经络,筋骨失养为标。

临床上针灸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疗效。从取穴上看,大多数以膝周经穴和阿是穴为主;从治法上看,既有传统的针刺、温针灸、刺络拔罐、火针等方法,又有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长圆针法。从膝骨性关节炎针灸治疗的研究中可看出:大多数论文仍停留在临床疗效观察上,诊断标准不一,疗效评判缺乏可信性。此外,基础实验研究偏少。今后,对针刺消肿止痛作用机制的研究,有赖于进一步深入。并需进一步加大科研力度,对疗效评定进行量化、客观化,使之具有科学性、可比性、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必萌,吴耀持,沈健,等.长针透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04,24(9):613―614.

[2]芮兴国.通督针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上海针灸杂志[J].2006,25(3):23.

[3]张广立,周晶,文宁,等.靳三针为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4例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l4(4):260.

[4]齐艳英.许广里.浅针围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性疼痛6O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24(2):211.

[5]林国华,李万瑶,苏国龙,等.温针治疗膝骨关节炎40例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4,36(10):48~49.

[6]童惠云,李秀彬.隔物温和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06,22(12):10.

[7]丁向荣,姚夏琦,蒋又祝,等.针罐并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1例[J] 中国民间疗法,2004,12(9):29.

[8]刘晓琴.刺络拔罐配合针刺治疗骨关节炎86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2):31.

[9]邱玲,李民,卢林,等.围针针刺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2,20(11):76―77.

[10]回丽丽.针灸理疗治疗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10例[J].吉林中医药,2006,26(10):45.

[11]刘丽莉,高贵平.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150例疗效观察[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4,3(5):436―437.

[12]林凌峰,梁燕萍.电热针治疗膝骨关节炎l临床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0):689-690.

[13]刘未艾,吴清明,易宣超,等.电针加天麻素穴位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OO6,4(7):45.

[14]旷秋和.火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5O例疗效观察.针灸临床杂志[J].2OO6,22(5):19.

篇8

关键词:过敏性紫癜;蒙医药疗法;辨证论治;临证经验

中图分类号:R55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17(2011)12-2623-03

Mongolian Dialectical Treatment on Allergic Purpura

BURenbatu,GONG Cuiqin,BAI Huhe,HA Shen,A Muer,HONG Liyan

(Mongolian Hematology of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for

the Nationalities,Tongliao 028007,Inner Mongolia,China)

Abstract:Based on arrangement,summary and analysis of the papers and cases in recent 20 years of mongolian dialectical treatment on allergic purpura,and further optimization and verification, mongolian dialectical treatment and nursing programs of allergic purpura were porposed,and the difficulties in existence of treatment and the problem to be solved were analyzed,providing a feasible treatment programs for mongolian dialectical treatment on allergic purpura at the present stage.

Key words:Allergic purpura;Mongolian medicinal treatment;Dialectical treatment;Experience of clinical tes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1-07-06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08106A)

作者简介:布仁巴图(1962-),男(蒙古族),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血液肿瘤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治研究。过敏性紫癜(简称AP)属蒙医“巴木病”、“宝日陶丽博图·齐素病”范畴。是由于禀赋薄弱,情志失调,风寒吹袭,外感光毒、湿毒,粘毒、药食之毒邪侵入人体引起体内三根失调,巴达干、恶血偏盛,与协日乌苏相混,以赫依为介,散于全身皮肤、扩张于肌肉、窜行于脉道、降于肾脏、坠于胃肠道、渗于骨关节等主要病理改变,以四肢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血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我们经过检索近20年来蒙医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论文\[1-10\]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过敏性紫癜诊疗方案进行梳理、临床验证的基础上,提出过敏性紫癜蒙医辨证治疗及调护方法。

1 诊 断

1.1 蒙医诊断

参照蒙医《百科全书》以及苏荣扎布等编著《蒙医内科学》、《蒙医病症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诊断。

1.2 西医诊断

参照张之南《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2 蒙医治疗

2.1 应急处理

2.1.1 腹痛、便血的处理 齐顺保利尔,1次15粒,早晚饭后温开水送服。

巴特日-7味丸,1次13粒,午饭后或晚睡前温开水送服;或以古日本乌兰汤散为药引送服巴特日-7味丸。

疼痛较重时:嘎日迪-5味丸,3粒,临时服用或与齐顺保利尔同时服用。

便血时:齐顺保利尔适量加用熊胆粉或齐顺保利尔加用适量止血红花-8味散;便血伴有腹痛可选用嘎日迪-5味丸或巴特日-7味丸,以古日本乌兰汤散为药引送服。

腹泻时:达格布散,1次3g,1日2次,温开水送服;或海鲁木勒-9味丸,1次15粒,1日2次,温开水送服。

若是同时出现腹痛、腹泻、便血时:达格布散3g、止血红花-8味散2g、嘎日迪-5味丸1g,同时以温开水送服。

2.1.2 关节肿痛处理 肿胀时:齐顺保利尔加用敖其日奈日勒格,3粒,温开水送服;或早晚饭后服用齐顺保利尔,午饭后和晚睡前以森登-4味汤为药引服用敖其日奈日勒格。

肿痛时:齐顺保利尔加用那如-3味丸,1粒,温开水送服;或早晚饭后服用齐顺保利尔,午饭后和晚睡前以森登-4味汤为药引服用那如-3味丸。

2.1.3 呕吐时 寒水石-6味散,3g或甘草-6味散,3g,临时用温开水送服;严重时结合西药治疗。

2.2 辨证论治

2.2.1 齐素、希拉偏盛型 症状:起病急剧、发热、口渴、咽痛、四肢皮肤紫癜颜色深、片状分布,四肢关节肿痛明显,胃肠绞痛、便血多见。脉象:弦数而紧。舌象:质红,苔黄燥。尿象:尿赤而热气,气味均大。分析:此证型多见于希拉型体质及机体已患有齐素、希拉性疾病的其他体质特性人群。疾病初期时临床上依据齐素、希拉基础病证所表现的显性症状(主证),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不同体质特性患者伴随的隐性症状(次证)进行证型鉴别和辨治。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或疾病的后期,因饮食、行为等外缘不当使病变赫依、协日乌素等合并导致病情复杂或转变为其它类型,具有易反复,易见效的特点。此型多因过度食用辛辣、海鲜等热性食物和过于油腻等不易消化之食物导致胃火失调而食物精华、糟粕分解过程受阻,或因强力负重、长时间烈日暴晒等外缘损伤齐素塔米日,导致恶血、希拉偏盛,扩散于皮肤、窜行于血脉、渗于骨关节、坠于胃肠所致。又因肠腑是病变希拉窜行轨道,临床上此证型以腹型过敏性紫癜为多见。

治法:收敛、解毒,清血热、止血,燥协日乌素,调胃火为原则。方药:齐顺保利尔,1次15粒,早晚饭后温开水送服;

尼古查-7味散,3g,午饭前温开水送服;以古日本乌兰汤散3g,水煎,为药引,晚睡前酌情服用巴特日-7味丸。

以上药物儿童酌情减量。

2.2.2 巴达干、赫依偏盛型 症状:起病缓慢,胃胀,干呕,纳差,神疲,皮肤紫癜稀少、颜色淡而四肢远端分布多见,关节肿胀不明显,疼痛较轻。脉象:脉象沉、弱而缓。舌象:质柔软湿润,苔灰白,或舌根部粗糙,中部黏腻。尿象:尿呈白或青色,气、味均少。分析:此证型多见于巴达干、赫依型体质特性人群。疾病初期时临床上依据病变巴达干、赫依基础病证所表现的显性症状(主证),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不同体质特性患者伴随的隐性症状(次证)进行辨证论治。随着病情发展使病变齐素、协日乌素等合并引起病情复杂多变或转变为其它类型,具有病情反复,迁延不愈的特点。多因风寒吹袭,外感湿毒,食毒入侵等外因导致胃火衰败,或长期进食不易消化的生、冷、硬食物,过饮过食不相宜的辅食等损伤脾胃功能,食物精华、糟粕分解及输送过程受阻而致巴达干、赫依偏盛功能紊乱,终久恶血偏盛与巴达干相混,以赫依为介扩散于皮肤、窜行于血脉、坠于胃、渗于骨关节、降于肾脏等所致。又因肾脏是正常巴达干、赫依的依附之处病变巴达干的窜行轨道,临床上此证型以肾型过敏性紫癜为多见。

治则:调胃火,平息病变巴达干、赫依,收敛、解毒,清血热为原则。方药:那仁满都拉,1次15粒,早晚饭前温开水送服;或兴格格其满都拉,1次15粒,早晚饭前温开水送服;或尼古查-7味散,1次3g,早晚饭前温开水送服。

齐顺保利尔,1次15粒,午饭后及晚睡前温开水送服。

以上药物儿童酌情减量。

2.2.3 协日乌素偏盛型 症状:肌肉及关节肿胀、酸痛明显,行动艰难、甚则拘挛。紫癜可遍及全身、可片状分布,重者可出现水泡,可轻微发痒。脉象:震颤而血行困难。舌象:舌紫、苔白而厚。尿象:混浊,色黄,气味中等。分析:此证型多见于巴达干、希拉型体质人群及机体已患有巴达干、希拉性疾病的其他体质特性人群。疾病初期因体内协日乌素偏盛功能紊乱,临床上可以依据巴达干、希拉与协日乌素相混的基础病证所表现的显性症状(主证),不同性别、年龄以及不同体质特性患者伴随的隐性症状(次证)进行辨证论治。此型一般情况下已病情较重、复杂多变,持续发作,迁延不愈为特点。多因风寒吹袭,外感湿毒,或烈日暴晒,过食辛辣、酸咸食物等不适宜外缘导致胃火失调,精华糟粕分解及运输过程受阻,恶血、协日乌素偏盛而扩散于皮肤,窜行于脉道,渗于骨关节,坠于胃肠,降于肾脏等所致。又因正常协日乌素多依附于关节腔及组织间隙,临床上此证型以关节型过敏性紫癜及混合型过敏性紫癜为多见。

治则:调理脾胃,收敛、解毒,请血热,燥协日乌素为原则。方药:尼古查-7味散,1次3g,早晚饭前温开水送服;齐顺保利尔,1次15粒,早晚饭后温开水送服;巴特日-7味丸,13粒,午饭后温开水送服;敖其日奈日勒格,9粒,晚睡前以森登-4味汤3g,水煎,为药引送服。

以上药物儿童酌情减量。

2.2.4 降于肾脏型(过敏性紫癜肾炎) 上述3种证型中以巴达干、赫依偏盛型过敏性紫癜降于肾脏的多见。因正常生理状态下肾脏是正常巴达干、赫依的依附之处又是病变巴达干的窜行轨道,所以,病变巴达干、赫依对肾脏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当病变巴达干、赫依驾驭恶血及病变希拉、协日乌素等降于肾脏时血希拉、协日乌素热被巴达干赫依的寒所覆盖而变成隐匿型疾患。临床上除了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蛋白尿及管型以外,基础病证所表现的显性症状及体征不明显,因此要祛除所覆盖的巴达干赫依的寒衣是治疗的关键,然后使用凉药清除血希拉、协日乌素热的病根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治则:祛寒、散寒,清血热、清肾脏潜伏热,燥协日乌素,寒热平衡为原则。方药:那仁满都拉,15粒,早晚饭前温开水送服;或兴格各其满都拉,15粒,早晚饭前温开水送服。古日古木-13味丸,15粒,午饭前温开水送服;血尿甚者以古日本乌兰汤3g,水煎,为药引。清肾热-10味丸,15粒,晚睡前以古日本乌兰汤为药引送服;或镜下血尿和蛋白尿甚者酌情选用萨丽嘎日迪,15粒,晚睡前仍以古日本乌兰汤为药引送服。

2.3 蒙医调护

(1)起居有节,调适温寒,注意休息,避免劳累,预防感冒。

(2)适当锻炼,避免强力负重,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防止复发。

(3)限不宜饮食:如鸡、鸭、鱼、虾及海鲜类,动物内脏、蛋类等,多食益食如白萝卜、红枣粥、绿豆粥、水果及新鲜蔬菜等,禁食辛辣过油腻食物。

(4)降于肾脏型(过敏性紫癜肾炎)者适当卧床休息,穿平底鞋,禁止骑马、骑车和爬高、跳高,避免强力负重、站立时间过长及激烈运动。

3 蒙医治疗过敏性紫癜难点分析

临床上蒙医根据病因把过敏性紫癜分为齐素、希拉偏盛型,巴达干、赫依偏盛型,协日乌素偏盛型等3种证型。但是,无论饮食、起居及各种毒邪等哪一种外缘引起三根失调而发生哪一种证型过敏性紫癜,其体内恶血偏盛,外侵或内生之毒邪驾驭恶血是病机之根结所在。无论哪一证型过敏性紫癜恶血偏盛是其主因,所以,清血热是治疗成功与否之关键。但是,由于不同的病因所表现的症状及体征不同,表现为不同的证型,而发病部位及窜行轨迹之生理特性(如肾脏是正常巴达干、赫依的依附之处又是病变巴达干的窜行轨道)出现不同的表现型。例如,根据发病部位及窜行轨迹又将其过敏性紫癜分为散于皮肤型,扩张于肌肉型,窜行于脉道型,渗于骨关节型,降落于脏型,掉落于腑型等六种表现型。蒙医认为不同体质特性、不同的年龄,发病部位及窜行轨迹之生理特性等不仅影响着过敏性紫癜的表现型,对疾病的转归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多采用病证结合、局部与整体结合的宏观平衡疗法,讲求治本,这是蒙医的优势所在。例如,斯琴等\[10\]提出以调理体素、清除血希日热、锁脉窍、止血治疗的前提下依据病变的不同情况给予辨证施治。在具体治疗过程中选用新红花-8味丸为主清血希日热、锁脉窍、调整体素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情若关节肿痛加用云香-11味,降于胃肠则加用巴特尔-7味清希日热止痛,累及肾脏者给予萨丽嘎日迪,苏格木勒-10进行对症治疗,其实质也是宏观的平衡疗法。在微观治疗方面蒙医药发展比较滞后,研究的成果甚少,目前还未形成优势。我们经过归纳、总结、分析相关文献,以及梳理名医临床经验,优化和验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几个难点。

3.1 宏观治疗难点

(1)本病发生的根源与人的先天禀赋(蒙医学中人的体质特性,中医体质学所述的特禀质\[11\],西医所术的易感遗传基因)有关,这一点以被国内外医学界广泛认可\[12-17\]。从蒙医学理论来说就是某一种或几种体质特性的人群可能更易发生过敏性紫癜,由于过敏源的属性与体质类型内涵之禀性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不同体质类型的个体发生过敏反应时,表现为对不同过敏原的亲和性也不同。但是至今还没有相关的研究和报道,蒙医药若想从根本上治愈本病,蒙医学体质特性与引起过敏性紫癜的过敏原属性的相关性研究是个最大的突破难点所在。

(2)蒙医从宏观上治疗本病其目的是调理因外部的致病因素所至的机体三根的失衡,而达到从根本上治愈本病的目的。现今蒙医药治疗本病主要就是采取这样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但其疗程太长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如何缩短疗程能够更快地达到治愈目的,这是又一个难点所在。

3.2 微观治疗难点

蒙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引起的急性严重腹痛、呕吐、便血、关节肿痛、皮下水肿等急重症方面其疗效缓慢,不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的痛苦。如何针对和结合上属症状和病机,研究、改进蒙药复方制剂和单味蒙药制剂工艺和给药途径,研发速效蒙药制剂,能够迅速缓解病症是蒙医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难点问题。

参考文献

[1] 巴特尔,乌兰.蒙药治疗过敏性紫癜108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6,2(2):12.

[2] 铁木尔巴图.蒙药乌兰-10味治疗过敏性紫癜16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7,3(增刊):36.

[3] 赵金福,齐淑芬.蒙药治疗过敏性紫癜6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4(1):2.

[4] 布仁巴图,包秀兰,张丽君.血宝丸治疗过敏性紫癜103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8,4(增刊):11.

[5] 高志清,包桂英.蒙医药治疗过敏性紫癜30例[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1999,5(4):23.

[6] 道尔吉.紫癜病的治疗体会[J].蒙医药杂志,2001,70(4):31.

[7] 希拉巴特尔.紫癜治验[J].蒙医药杂志,2001,67(1):33.

[8] 萨日娜.治疗过敏性紫癜(腹型)50例[J].蒙医药杂志,2002,73(3):30.

[9] 杭盖巴特尔.蒙药紫癜灵治疗过敏性紫癜260例临床报告[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10(1):5-6.

[10] 斯琴,杭盖巴特尔.新红花-8味丸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研究.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专题讨论[J].2008,10(1):141-144.

[11] 王琦.中医体质学 200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63-264.

[12] 余惠平.从小儿体质论治过敏性紫癜[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2):118-120.

[13] 丁晓欢,张君.儿童体质特点与过敏性疾病关系浅述[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09,1(2):160-162.

[14] 顾瑞金.变态反应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34.

[15] Cook PR, Nishioka GJ. Allergic rhinosinusitis inthe pediatric population \[J\]. 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96,29(1):39-56.

篇9

【关键词】 排卵障碍性不孕; 中医药疗法

排卵障碍包括无排卵和黄体功能不全。现将中医治疗排卵功能障碍不孕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

肾虚。多数医家认为以肾虚[8,7,2,11]为主。

肝郁。庞保珍[26]提出卵子有规律地排出与肝的疏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提出无排卵性不孕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郁表现。

痰湿。庞保珍等[6]观察到不少无排卵性不孕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痰湿表现,认为痰湿可以影响卵子的生长和排出。

血瘀。庞保珍研究认为活血可促进卵子的生长、促进排卵、促进精卵的结合。

哈荔田[50]认为闭经之因虽繁复,实为血滞虚血枯。许丽锦,罗颂平[55]认为卵子属生殖之精的范畴,先天之精藏于肾,肾精滋长乃卵子发育成熟的基础,冲任经脉气血通畅是排卵的条件。肾精亏损、肝气郁结、瘀血痰浊壅滞冲任皆会导致排卵障碍。张玉珍,刘敏如[54]认为肾虚和肝郁是排卵障碍不孕的原发病因病机。近代医家对于本病的病因分析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排卵障碍性不孕关键在于肾虚,以肾虚血瘀、肝郁肾虚、脾肾两虚、痰湿阻滞等证型多见。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007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制定了排卵功能障碍(分无排卵和黄体不健两大类)不孕的诊断标准[1]。

2.2 中医诊断标准

2007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吸取了近年研究的精华制定了更加完善的辨证标准[1]:排卵障碍性不孕[1]:排卵障碍性不孕关键在于肾虚,临床表现,分为肾虚血瘀、肝郁肾虚、脾肾两虚、痰湿阻滞等证型。

3 中医治疗

3.1 辨证论治

韩百灵[52]对肾阴亏损用百灵育阴汤;血虚用育阴补血汤;肾阳虚用渗湿汤;肝郁气滞用调肝理气汤(皆为韩百灵临床经验方)。徐福松,莫惠等[53]将黄体功能不全分为5型:肾虚偏阳虚证用右归饮加减;脾肾虚弱证用温胞饮;心肝郁火证用调经种玉汤(《济阴纲目》)合丹栀逍遥散加减;痰湿内阻证用毓麟珠合越鞠二陈汤加减;血瘀偏盛证用毓麟珠合脱膜散加减。张玉珍,刘敏如[54]分5型:脾肾阳虚证,方用毓麟珠加减等;肝肾阴虚证,方用养精种玉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味等;肾虚肝郁证,方用定经汤加减等;肾虚血瘀证,方用补肾活血胶囊等;肾虚痰凝证,方用肾气丸合苍附导痰汤加味。哈荔田[50]认为血滞宜通枯宜补,强攻峻补皆非度;实不过苦寒辛燥,虚不忘辛热滋腻;枯滞总宜行活血,经通养荣滋阴液。刘云鹏[49]认为求子之道,莫如调经,经病所致的不孕,分10型进行论治,10型之中以肝气郁结为多;李祥云[63]对黄体功能不全分4型:肾阴虚用清热固精汤加减;肾阳虚用大补元煎加减;脾虚用固冲汤加减;肝郁气滞用理气活血汤加减。庞保珍[23]无排卵性不孕治验:肾虚无卵,亟当壮水益火:偏肾阳虚者用右归丸加羊藿、紫石英;偏肾阴虚者用左归丸加元参;肝气郁结,须知疏肝理气:药用柴胡疏肝散;气滞血瘀,切记行气活血:药用开郁种玉汤加王不留行、炒穿山甲、元胡;气血两虚,莫忘补益气血:药用八珍汤。并各举以典型病例。庞保珍[66]分7型:肾气虚用自拟肾癸续嗣丹;肾阳虚用自拟右归广嗣丹;肾阴虚用自拟左归螽嗣丹;肝郁用自拟开郁毓麟丹;脾虚用自拟济脾育嗣丹;血瘀用自拟逐瘀衍嗣丹;痰湿用自拟涤痰祈嗣丹。

3.2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连方[4]认为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调治是提高不孕症疗效的关键,并主张应以保养精血为要,反大苦大寒,或辛燥之品皆当慎用,而以甘温咸润养柔之剂为佳。

3.3 专病专方

著名中医妇科学家赵松泉[9]研究认为以补肾与活血药组成的排卵汤,疗效明显优于单存补肾方的疗效,并创立三个排卵汤[10]:闭经排卵汤;崩漏排卵汤;培育排卵汤。罗元凯[48]促排卵汤:菟丝子、巴戟天、羊藿、当归、党参、炙甘草、枸杞、附子、熟地。蔡小荪[40]育肾通络方(孕Ⅰ方)。蔡小荪[40]育肾培元方(孕Ⅱ方)。李淑玲[33]采用排卵助孕汤效佳。朱敏华,李淑玲[34]采用促排卵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妊娠率明显优于单纯使用西药的治疗效果。李祥云[29]等用自拟扶黄煎(菟丝子、仙灵脾、巴戟天、鹿角粉、山萸肉、怀山药、制龟版)。姚石安,夏桂成[30]对74例黄体不健患者采用自拟助孕方(全当归、炒白芍、怀山药、菟丝子、大熟地、炒柴胡)进行治疗疗效满意。夏桂成[64]肾阳偏虚用补肾助孕汤;肾虚性无排卵用补肾促排卵汤;脾肾不足,湿浊内阻用健脾补肾促排卵汤;寒瘀内阻用温阳促排卵汤;痰湿瘀阻用化痰促排卵汤;阴虚血瘀用滋阴活血生精汤。李广文[38]石英毓麟汤。刘奉五[37]四二五合方。朱小南[28]对气滞不孕善用苏罗子与路路通,认为二药通气功效卓越。裘笑梅[27]对肾阳不足,子宫虚寒者用桂仙汤,对肝郁者用蒺麦散。郑守谦[18]经验用药:随应用方加入:石楠叶、龟板、田三七、梅树梗、鸡蛋壳焙研兑用为好。王渭川[17]育麟珠。黄绳武[12]对子宫发育不良而致不孕拟“温润添精”之法,以八珍汤加枸杞子、菟丝子、川椒、香附、鹿角霜、紫河车,仙灵脾等。蒲辅周[5]对妇人胞宫虚寒不孕多选用温经汤治疗。李衡友[3]菟蓉合剂。吴高媛[3]六味紫河汤。黄绳武[3]温润填精汤。庞保珍[46]从补肾、疏肝、祛痰、活血等多种治法,从中药内服、中药敷贴、针灸、药枕等多种给药途径深入探讨促排卵之路。庞保珍[46,26,6,61,16,47,51,60,62,65,57]研究认为补肾法确有促排卵之功,疏肝可促排卵,并认为无排卵不孕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郁表现,卵子有规律的排出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祛痰法可促排卵,补肾与祛痰结合,可以收到更好疗效,还发现不少无证可辨或用多法治疗无效的无排卵不孕患者,投祛痰补肾法常可奏功;活血可促进卵子的生长、促进排卵、促进精卵的结合,并认为肾虚虽为无排卵的重要原因,但无排卵不孕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肝郁血瘀、痰湿表现,肝主疏泄,卵子有规律的排出,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密切关系,此外瘀血、痰湿皆可影响卵子的生长与排出。

3.4 针灸推拿

俞理[20]等研究说明对于低水平FSH、LH无排卵患者,电针有促进垂体分泌,促卵泡生长、促排卵的作用,而FSH、LH分泌正常,排卵障碍倾向于卵巢者,电针效果差,说明电针促排卵的效果可能与患者脑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及卵巢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敏感性有关。沙佳娥[21]等研究表明,针灸可激活脑内多巴胺系统,从而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钟礼美[22]等研究证明,在应用雌激素或中药作用基础上针刺某些穴位,发现能诱导出LH高峰,出现排卵反应,形成黄体,孕酮分泌增加,与醋酸酮诱发排卵结果相似,发现针刺这些穴位确实通过某种机制兴奋下丘脑-垂体系统,使LH分泌,诱发排卵。连方[4]认为针灸取穴主要是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及任脉。其方法是:从月经周期第12天开始,取关元、中极、子宫穴、三阴交(双)。庞保珍[42]以自拟真机散填脐灸法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109例,效佳。庞保珍[59]采用自拟针刺疗法(月经第5~9天针刺脾俞、肾俞、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内关、期门。月经先期加刺太冲、太溪,月经后期甚至闭经加刺血海、归来,月经先后无定期加刺交信。月经第12~15天针刺肾俞、命门、中极、血海、行间、子宫)。治疗无排卵所致不孕症106例,结果妊娠41例。庞保珍[67]分5型:肾虚型:肾气虚证针灸取穴肾俞、神阙(隔盐灸)、气海、关元、三阴交、太溪、子宫穴;肾阳虚证针灸取穴肾俞、命门、神阙(隔盐灸)、关元、中极、三阴交;肾阴虚证针灸取穴肾俞、关元俞、关元、三阴交、太溪;肝郁型针灸取穴气海、太冲、三阴交、子宫穴;脾虚型针灸取穴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血瘀型针灸取穴中极、气冲、地机、太冲、子宫穴;痰湿型针灸取穴脾俞、胃俞、足三里、丰隆、三阴交、三焦俞、水分。

3.5 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程泾[43]于1984年著《月经失调与中医周期疗法》一书,进行较系统的论述。夏桂成[64]将月经周期划分为7个时期,即行经期活血调经,重在祛瘀;经后初期滋阴养血,以阴扶阴;经后中期滋阴养血,佐以助阳;经后末期滋阴助阳,阴阳并调;经间排卵期补肾活血,重在促新;经前期补肾助阳,辅助阳长;经前后半期助阳理气,补理兼施,使调周法深化。连方,孙宁铨[13]认为月经周期与肾之阴阳转化密切相关,经后期(卵泡期)以肾阴滋长为主,治宜滋肾调气血为主;经间期(排卵期)重阴转阳,治宜温经通络、行气活血为主;经前期(黄体期)阴充阳旺,治宜滋肾温肾、气血双调;月经期阴阳俱虚,治宜行气活血调经。连方[4]四期调周法:经期用四物汤加泽兰、丹参、香附等。经后期主要药物用女贞子、旱草、枸杞子、紫河车、熟地。经间期常用药物如丹参、赤芍、桃仁、红花、香附、川牛膝等。经前期常用药物如仙灵脾、仙茅、菟丝子、鹿茸、山萸肉等。中药的周期治疗,大多数医家只提及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经期,没有客观指征,仅有基础体温作大致分期。建议应在动态下观察激素水平、卵泡的变化,应作宫颈黏液检查,超监测排卵,以便更准确地确定不同时期[41]。

3.6 中药贴敷

庞保珍[44]以自拟促黄祈嗣丹贴敷脐部治疗肾阴虚所致的黄体不健性不孕症132例,结果痊愈86例,无效46例。庞保珍[56]用自拟促排卵散贴敷脐部治疗肾阳虚型无排卵性不孕症122例,结果痊愈56例,无效66例,痊愈率为45.90%。

3.7 药 枕

庞保珍[58]以自拟广嗣药枕治疗肝郁型不孕症85例,结果用药枕6个月后妊娠26例。

3.8 从奇经八脉论治

“久病不愈,当辨奇经[32]”。韩冰[32]对奇经八脉作了详细的论述,久不排卵,当辨奇经,从奇经论治。朱小南[28]善用峻补冲任之品,如鹿角霜、紫河车、巴戟天、仙灵脾等。

4 中西医结合

李颖,韩冰[31]等在服中药的基础上,排卵功能不健者,用克罗米芬每日50mg,于周期第5天开始,连服5天。并于月经周期第12天,1次肌注HCG 5000单位。

5 实验研究

罗元恺[24]研究提示了补肾药有提高雌激素水平,甚至可兴奋下丘脑及垂体的功能。刘金星[14]等对养精汤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养精汤对无排卵大鼠垂体具有明显增重作用,能促进GnRH释放,增加子宫、卵巢重量,增加各级卵泡总数和黄体数,内膜明显增厚,腺体增多。张树成[15]等的研究说明,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能提高排卵细胞的质量和卵裂能力。连方[35]研究说明二至天癸方可与西药发挥协同作用,并能提高卵细胞质量,其提高卵细胞质量的机理[36]可能与提高颗粒细胞IGF-1R mRNA的表达量有关,说明肾气不足可成为卵细胞发育障碍的基础病机,说明补肾益天癸,养血调冲任对生殖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已成为共识。聂淑琴[39]研究提示当归芍药散能激活闭经和不孕妇女的卵巢功能,对闭经或不孕具有治疗作用。陆华[19]等的研究结果显示,补肾填精法能明显改善卵巢和子宫的血供,具有促卵泡发育作用。王希浩等[25]研究结果发现,肝郁型月经病中,存在着PRL水平升高,P水平显著偏低,E2/P比值显著升高,FSH、LH水平升高,而在月经病肝郁三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血瘀型、肝郁肾虚型)中,PRL、E2/P水平升高是其共性。

6 疗效评价标准

2007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不孕症疗效评价标准[1]。

7 小结

排卵障碍性不孕关键在于肾虚,以肾虚血瘀、肝郁肾虚、脾肾两虚、痰湿阻滞等证型多见。临床必须辨证论治,应采用统一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以利于深入研究与广泛交流。

参考文献

1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妇科专业委员会[S].天津中医药.2007,24(增刊):49-53.

2 夏桂成.328例肾虚不孕症辨治分析[J].中国医药学报,1989,(5):333.

3 哈荔田,等主编.中医妇科验方选[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68,173,182-183.

4 连方.不孕症中医文献的研究[D].博士论文.2002.

5 丛春雨编著.近现代25位中医名家妇科经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39.

6 庞保珍,等.祛痰补肾法治疗无排卵型不孕67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1996,(11):496.

7 蔡小荪,等.100例不孕症治验分析[J].上海中医杂志,1985,(9):18.

8 赵瑞华.许润三教授从肝肾论治不孕症之经验[J].中医函授通讯,1994,(2):20-21.

9 赵松泉.排卵汤治疗95例各种排卵功能失调的观察[J].天津中医,1985,(4):8-9.

10 赵松泉.排卵汤治疗不孕症100例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杂志,1993,(2):29-30.

11 罗元恺.肾气、天癸、冲任的探讨及其与妇科的关系[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1):11.

12 梅乾茵编著.黄绳武妇科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4-17.

13 连方,孙宁铨.中医药治疗黄体功能不全-附60例分析[J].中医杂志,1989,(6):33-35.

14 刘金星,刘敏如,宋韬,等.养精汤促排卵的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2):94-98.

15 张树成,沈金秀,蔡连香,等.补肾调经和养血补肾方药调经、促排卵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杂志,1999,40(6):369-371.

16 庞保珍,赵焕云.排卵毓麟汤治疗无排卵致不孕的前瞻性研究[J].甘肃中医,1997,10(3):30-31.

17 王渭川著,何焕霞整理.王渭川临床经验选[M].太原: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236-237.

18 郑守谦遗著,郑兆炽整理.女科综要[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34-42.

19 陆华,刘敏如,李春梅.养精汤促卵泡发育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4):217-220.

20 俞理,郑怀美,邴圣民.电针促排卵和血FSH、LH水平及滤泡生长的观察[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9(4):199-202.

21 沙佳娥,黄文川,马仁海.针灸治疗卵巢早衰不孕症84例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00,14(6):16.

22 钟礼美,周惠华.中药和针刺排卵机制的研究[J].天津中医1990,16(5):17-18.

23 庞保珍,赵焕云.无排卵性不孕治验[J].中医函授通讯,1992,11(2):32.

24 罗元恺.罗元恺论医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1-35.

25 王希浩,贾可夫,何玉凡.从内分泌学探讨肝郁证月经病病理机制[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8(12):758.

26 庞保珍,赵焕云.补肾疏肝与补肾治疗无排卵性不孕149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2,27(12):539.

27 裘笑梅.裘笑梅妇科临床经验选[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87-205.

28 朱南孙,等.朱小南妇科经验选[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14-121.

29 李祥云,刘健.扶黄煎为主治疗黄体不健型不孕症72例[J].中国医药学报,1991,6(2):34.

30 姚石安,夏桂成.黄体不健74例的临床观察和机理探讨[J].江苏中医,1989,(3):10.

31 李颖,韩冰,等.中西医结合治疗不孕症154例疗效总结[J].新中医,1992,(3):37-39.

32 韩冰.奇经八脉源流考略[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3):137-141.

33 李淑玲,李丽珍.排卵助孕汤治疗不孕症70例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3):216-217.

34 朱敏华,李淑玲.促排卵汤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30例.山东中医杂志,2006,25(6):

35 连方,等.二至天癸方对小鼠卵细胞质量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7):625-627.

36 连方,等. 二至天癸颗粒提高卵细胞质量与小鼠卵巢内IGF-1RmRNA表达量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5):431-434.

37 北京中医医院,北京市中医学校编.刘奉五妇科经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281-282.

38 李广文.男女性疾病与不孕症[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20-222.

39 聂淑琴.当归芍药散与神经内分泌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1):19-20.

40 黄素英,等编著.蔡小荪[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22-123.

41 陈伟仁.不孕症从肾论治概说.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J].2002,13(4):264-267.

42 庞保珍,赵焕云,胥庆华.真机散填脐灸法治疗无排卵性不孕109例[J].陕西中医函授,1993,(1):19-20.

43 程泾.月经失调与中医周期疗法[M].浙江: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186.

44 庞保珍,赵焕云.促黄祈嗣丹贴脐治疗黄体不健致不孕症132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4,13(6):54.

45 罗丽兰.不孕与不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81.

46 庞保珍,赵焕云.补肾促排卵59例的前瞻性研究[J].陕西中医,1997,18(11):488.

47 庞保珍,赵焕云.求嗣丹治疗无排卵不孕症的前瞻性研究[J].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2004,4(4期专刊).

48 罗颂平.罗元凯[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83-92.

49 刘云鹏,等编著.刘云鹏[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205-253.

50 哈孝贤,谷金红,哈小博.哈荔田[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5-39.

51 庞保珍,赵焕云.求嗣丹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前瞻性研究[J].世界中医药,2007,2(6):332-333.

52 韩延华,韩延博编著.百灵妇科传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59-162.

53 徐福松,莫惠主编.不孕不育症诊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8-47.

54 张玉珍,刘敏如.排卵障碍性不孕[M].∥刘敏如,谭万信主编.中医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42-748.

55 许丽锦,罗颂平.排卵障碍的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3,10(3):4-5.

56 庞保珍,赵焕云.促排卵散贴脐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122例[J].广西中医药,2004,27(2):26.

57 庞保珍,赵焕云.蕴育子汤与氯米芬促排卵的对照研究[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2):41-42.

58 庞保珍,赵焕云.广嗣药枕治疗肝郁型不孕症85例[J].陕西中医,1991,12(5):224.

59 庞保珍,赵焕云.针刺治疗无排卵所致不孕症106例[J].吉林中医药,2004,24(5):44.

60 庞保珍,赵焕云,王三山.生脉散治疗无排卵性不孕78例[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3,15(1):30.

61 庞保珍,赵焕云.活血促排卵的前瞻性研究――附活血胤嗣丹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65例[J].中国性科学,2007,16(12):29-31.

62 庞保珍,赵焕云.雄狮丸治疗无排卵性不孕症63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10(1):30.

63 李祥云工作室.李祥云治疗不孕不育经验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33-38.

64 夏桂成主编.妇科方药临证心得十五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5-71,267-300.

65 庞保珍,赵焕云.男宝胶囊治疗不排卵性不孕症69例[J].辽宁中医杂志,1992,(6):44.

66 庞保珍编著.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