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8 23:43: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书籍市场调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书籍市场调查报告

篇1

全县拥有6个各具特色的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即以三泉、古交、北张、泽掌、泉掌为主的万亩无公害反季节双茬西红柿基地,以横桥、龙兴为主的万亩甘兰生产基地,以古交南片为主的万亩无公害茄子生产基地,以万安、北张为主的万亩黄瓜生产基地,以龙兴、横桥为主的万亩西葫芦生产基地,以鼓水流域为主的千亩莲菜生产基地。

无公害蔬菜的规模化发展,带动了市场建设。全县目前运营着西曲、南李村、刘建、王守、北行庄5个专业性产地蔬菜批发市场。

西曲蔬菜批发市场是最早建设而且最大的市场。占地120亩,建筑面积10600平方米,场地硬化6万平方米,交易棚面积3500多平方米。市场日客流量达到3000人次,车流量1000多车次,日平均交易130万公斤,旺季可达300万公斤,XX年蔬菜产品远销内蒙、甘肃、陕西、河南、北京等21个省市的200多个县市,并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交易量8.6亿公斤,交易额8.2亿元,实现利税656万元,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较大的集蔬菜、瓜果批发、装卸配货、冷藏储存、生活服务于一体的综合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市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50家鲜活农副产品定点市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农业部农产品信息网信息采集点”以及省政府“1311”调产工程项目。

新绛县绛州绿蔬菜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全县蔬菜生产、组织、管理、销售于一身的股份制企业。公司位于县城龙兴街125 号,现有办公用房1200平方米,注册资金150万元,总资产500万元,流动资金200万元。公司技术力量雄厚,238名职工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就达15人之多。

公司下属“一园四站四市场”。“一园”即南李村科技示范园。占地60亩,主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四站”即古交、泽掌、泉掌、北张四个服务站。四个服务站涵盖了全县90%以上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域。在优良种子、生产物资供应等方面,为蔬菜生产提前、产中、产后服务。

“四市场”即古交镇南李村、泉掌镇刘建、泉掌镇王守、北张镇北行庄四个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古交镇南李村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108国道南侧,占地35亩;泉掌镇刘建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县道新乡路西侧,占地42亩;泉掌镇王守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县道新乡路南侧,占地31亩;北张镇北行庄产地蔬菜批发市场位于县道新乡路北侧。

四个市场覆盖了全县百分之七十的蔬菜生产区,年交易量63万吨,交易额7亿元。公司营销的无公害精品菜远销陕西、河南、湖北、内蒙古、江苏等十几个省市,建立了较为宽广的销售网络。

公司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建立了科技依托关系,聘请张志斌等专家为蔬菜生产技术顾问,负责全县蔬菜生产的技术指导。公司与全县2XX多农户建立了协作关系,实行了公司 + 基地 + 农户的运作方式,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实验和示范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升了全县蔬菜生产的标准和质量。

公司组织牵头对联系的保护地蔬菜进行了无公害质量认证,无公害蔬菜认证面积达到20万亩,认证无公害蔬菜品种6个,认证的无公害蔬菜产量达到42.5万吨。

篇2

【论文摘要】调查报告选取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高职教育部29名专兼职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其教育教学观念、专业技能水平、教学心态及行为、继续教育和教学研究情况等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从事残疾人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多数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较为正确,能跟上时展的潮流,基本能胜任当前的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工作,但也存在主体意识不强、畏难情绪严重、成就感过低、对学生期望值过低、与残障学生交流沟通能力缺乏等问题。由此加强对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加强教学改革和校本研究,稳定师资队伍建设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目的

(一)了解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包括:教师的特殊教育观、残疾学生观、特殊教育质量观、残疾学生成才观等;

(二)了解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的专业技能情况,包括:手语(盲文)翻译与交流能力、组织教学能力、控制课堂能力、制作教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

(三)了解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的教育行为情况,包括:教学进度及教学任务完成情况、思想教育、个别化教育与因材施教、教学心态等;

(四)了解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继续教育与开展研究情况,包括:对残疾高职学生心理的学习、阅读特教书籍、经验总结、论文撰写与发表、课题研究等;

(五)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专业技能及教育研究的现状提出改进及培训策略,提高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的综合素养,进而提高残疾人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残疾人高职教育部29名专兼职教师为调查对象。被试的年龄范围为24-49岁,其中以35岁以下教师居多,占到72.4% ,男教师所占比例较大,占到62.1%,兼职教师和非师范专业毕业教师比例较大,分别占55.2%和65.5% ;教师学历方面以本科学历为主,占到72.4%,专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都不大。(见表1)

本研究在残疾人高职教育部相关人员的协助下由研究者本人亲自组织进行测试。为了保障测试的顺利进行,在测试前向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师说明了本次测试的目的和意义,消除了他们的思想顾虑。集中测试,一小时后收回。

调查完毕,由研究者统一对问卷进行编码处理,并输入计算机管理,最后采用EXCEL2003和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育观念

特教观方面,有93%的教师认为办好特教高职最重要的是领导的重视程度、管理水平和招收的学生质量,这说明教师的主体责任意识不够,把办学的质量更多地寄希望于院领导,更多依赖学生资质。有76 %的教师认为虽然残障生特殊性太明显,但不能因为怕受到外界的伤害便对其进行封闭式管理,这说明教师的教育思想还是比较理性,毕竟残疾学生将来也会走人社会,过度的保护对其没有多大益处。有34%的教师认为正常人的语言是有声语言,聋哑人的语言是手语,但有52%的教师否认这种观点,说明教师对于聋人语言问题的定位还是比较模糊,这可能与国内外学者对聋哑人语言归属问题的争论有关。93%的教师认为特教高职教师需要更多的爱心、耐心、细心、信心,这说明教师对残疾人高职教育可能面临的困难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对于困难的认识可能也有过分夸大的倾向,进而产生畏难情绪和抵触心理。

学生观方面,有69%的教师否认“残障生是可怜的,所以应该对他们的要求尽量少一些”,这说明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态度还是比较端正,同时这种认识也比较科学,毕竟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要让残疾人通过大学的学习做到“残而不废”,过度的怜悯某种意义上讲是对残疾人的一种伤害。86%的教师否认“绝大多数残障生是很单纯的,但有个别残障生品性不好,是无药可救的”,这说明大多数教师还是认识到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复杂性,当然这与教师和残疾学生缺乏深人交流沟通也有关系。有31%的教师认为残疾人比正常人的智力差很多,有59%的教师认为残疾人比正常人的智力差别不是很大;有76%的教师认为残障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性非常显著,这两点说明教师对残疾学生的可教育性还是抱有一定期望,但也注意到了残障学生之间以及残障学生和健全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别差异。有21%的教师认为与残疾学生在一起,自己感觉到庆幸和幸运,但有79%的教师对此说不清,这说明教师面对残疾和残疾学生时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心态。

质量观方面,有76%的教师认为“残疾人高职教育的目标应当是残障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并行发展”,有45%的教师认为残疾人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将来能独立谋生。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对残疾人高职教育还是抱有较高的期望,部分教师的态度较为现实,强调对残疾学生生存技能的培养。

人才观方面,有10%的教师认为通过教育和学习,绝大多数的残疾学生能够成才,但有31%的教师否认这种观点,另有59%的教师说不清,这说明教师对残疾学生通过大学成才没有足够的信心。

(二)教育技能

教育技能是教师能否顺利从事残疾人高职教育的专业能力,它制约着残疾人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交流能力方面,只有25%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手语(盲文)比较准确流利,与残疾学生交流.自如,有65%的教师说不清,这说明多数教师的交流能力和交流手段有待加强,有34%的教师感觉与残疾人的信息交流很慢很难,有65%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板书的方式进行教学,这说明教师与残疾学生的交流手段比较缺乏,信息交流比较缓慢。

组织教学能力方面,有45%的教师认为残疾人高职教育中教学方法是次要的,关键是要让学生学懂;有93%的教师经常通过实物、多媒体、角色扮演等直观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对残疾学生再三问一个同样的问题,93%的教师的回答是已经习惯了。这说明多数教师能够不断探索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而适应残疾人高职教育的要求,同时也表现出教学中的某些被动和无奈。

教学研究能力方面,有93%的教师平时有意识地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间题加强对残疾人学习特点的研究,100%的教师经常通过观察、提问等方式来了解残疾学生的学习水平,90%的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措施、教学效果,59%的教师经常翻阅特教书籍和相关杂志,24%的教师曾发表过相关的学术论文,35%的教师参与或主持过相关的课题研究。这说明多数教师的教学态度比较积极,能够主动学习探索和研究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

(三)教育行为

行为是观念的延伸。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教学进度方面,90%的教师按学生可接受的教学进度基本上完成教学计划,有41%的教师认为残障生掌握知识的速度比常人慢很多,48%的教师认为残障生掌握技能的速度与常人差不多,这说明教师基本上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残障学生在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过程中与健全学生有一定差距,所以这种教学任务的完成仅仅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从而导致整个教学进度缓慢。

在教学中69%的教师对学生经常无形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86%的教师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常常进行个别化教学和分层教学,41%的教师经常利用残疾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来加强实践教学,69%的教师认为在教学中针对学生个别差异进行教学比较有效,这些说明多数教师能够主动积极的投人到残疾人高职教育教学中,能够主动改变教学方式方法来适应残疾学生,同时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并加以运用。

在教学心态方面,所有教师否认一见到残障学生就感觉不自然,86%的教师否认聋哑学生上课时注意力容易分散,时常感觉很无奈,这说明大多数教师基本适应了残疾人高职教育和残疾学生,能够较好的控制课堂;93%的教师认为聋哑学生的语言表达常让人啼笑皆非,觉得比较好笑,这说明教师对残疾学生的学业现状和语言水平比较无奈,同时也是一种苦中作乐的表现;59%的教师觉得从特教高职班上完课走出教室,感觉很没意思,没价值,说明多数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很低,这与前面的特教观中教师的“四心”要求是相矛盾的,说明教师们的特教观只停留在观念上,还没有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四、讨论与建议

(一)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培训力度

教师和残疾学生交流手段欠缺、信息沟通不畅是调查中呈现出的突出问题之一。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基本保证,为此残疾人高职教育中要大力加强教师的手语(盲文)翻译能力训练,并制定相关制度进行考核,促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教学技能水平。在教育观方面,多数教师的教育观念基本正确,基本跟上了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成才观方面,教师的态度比较消极,对残疾高职学生的成才期望值比较低,这与国内相关的表述比较一致,同时多数教师的主体意识也不够,把办好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希望寄托于学校领导和优质生源。多数教师们的特教观只停留在理论上,还没有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这些都不利于教师整体上高质量投人到教育教学中去,因此,加强专业理论培训,加强观念诱导是十分必要的。

(二)加强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探索适合残疾人高职教育的教学方式方法

教师的教学成就感很低是调查中呈现出的另一个突出问题。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包括从事残疾人教育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舆论不利、信息交流不畅、教学方法不当、残疾学生学业水平较低、教学准备复杂、领导不重视等。其中从教师自身而言,对教育对象(残疾高职学生)不熟悉,教育教学方法不当,是间接造成自身教学成就感过低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对残疾人高职教育内在规律的研究与探索,寻找适合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加以运用,让教师在教学中感受从事残疾人高职教育的乐趣,增加教学成就感是非常重要的。

(三)加强校本研究,编写适合残疾人高职教育的系列教材

在调查中,研究者了解到多数教师完成教学任务都是在学生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这似乎很合理,实则不利干残疾人高职教育的发展。这是因为,其一,学生可接受的范围是一个十分模糊的概念,这与学生自身身心特点和学业水平有关,无法把握好尺度。其二,由于身心发展上的特殊性,残疾人高职教育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十分重要,如果把教学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那么残疾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高将会十分有限。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症结在于目前国内残疾人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材使用大多是照搬照抄普通高职教育,没有按照残疾人身心发展的特点作特殊化,更没有专门为残疾人编写的专业教材。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只能按照“可接受”的要求选择教学内容。虽然就课堂本身而言,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实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对残疾高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目标而言,可能还有较大的偏差。这就要求我们在从事残疾人高职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校本研究和校际交流,编写适合残疾人高职教育的专业教材,也只有这样,残疾人高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科学、健康发展。

篇3

[关键词] 知识嵌入性 经济绩效 知识共享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地区的企业间已构成一个复杂精细的网络,沟通与联系越来越紧密,尤其是经过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生产价值链中的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对整个价值链条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全球生产价值链中基本的组成单位――企业如果想要在竞争激化的环境中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吸收有效信息、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全球生产价值链的顺利连接,就需要企业之间相互学习借鉴,将知识这一资源从根本上有效地嵌入企业各个层面。

一、知识嵌入性概念的提出

嵌入性(Embeddedness)概念最早见于Polany的论文《作为制度过程的经济》。他认为“人类经济嵌入并缠结于经济与非经济的制度之中”。Granovetter的论文《经济行动和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嵌入性”得到广泛的重视,并成为目前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一个基础性概念。Granovetter认为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结构,而社会结构的核心就是人们生活中的社会网络。

知识嵌入性是随着人们对知识属性认识的不断加深,寻找提高企业经济绩效的方法以及对嵌入性概念更细致的研究中逐渐产生的一个概念。Badaracco较早使用“嵌入性知识”,他认为知识因为高度嵌于复杂的社会互动和组织内的团队关系而难以迁移;Weiss认为嵌入性知识是情景依赖的;Lam 指出嵌入性知识是存在于组织惯例与共享规范之中的隐性知识的集体形式;赵书松等将知识嵌入性定义为知识流动过程中的路径依赖。

本文认为知识嵌入性是与企业间在社会网络中的紧密程度相联系的,具有知识的显性、隐性属性的,加以合理作用可以实现知识的共享、资源的优化、经济绩效的提高。

二、知识嵌入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

学术界对知识嵌入效应存在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知识嵌入或积极或消极地影响知识共享,从而对知识嵌入的目标企业的发展产生或利或弊的作用。乐观的知识嵌入论者认为知识嵌入提供了知识流动路径,提高了学习交流的通畅性,创造了知识共享的机会;悲观的知识嵌入论者认为知识嵌入阻断了知识流动途径,降低了沟通互动的通畅性,从而消减了知识共享的机会。Nielsen把知识嵌入性定义为关系嵌入,并认为知识嵌入性对知识协同具有正向影响,而Szulanski的研究则表明,知识粘度越大,知识转移与共享难度越大。

企业本身就是知识的集合体,无论是生产营销,还是运营管理都需要知识作为支撑。作为生产价值链的基本组成单位,企业间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知识共享的程度将会随着经济部门的细化和部门之间业务内容的相关性而加深。企业间的关系好坏、亲密程度的强弱、往来业务的频繁程度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知识嵌入企业的效果。

根据知识具有显性、隐性之分,本文将知识嵌入性对应的划分为显性知识嵌入性和隐性知识嵌入性。本文认为企业间的强关系有利于隐性知识嵌入,而弱关系更有利于显性知识嵌入。

1. 显性知识嵌入性通过企业间弱关系扩展知识共享广度。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文字、语言、符号等编码的,可以通过报纸、书籍、光盘、语音、图像等介质传播的信息资讯等。企业间的关联性越弱、沟通面越少,他们的联系越局限于用文字可以表达的信息当中。显性知识嵌入侧重于通过企业间的弱关系寻找突破口扩大知识共享的广度,以Granovetter和Burt等人为代表的,强调弱关系带给企业信息和资源优势。

弱关系是在相互联系并不是十分紧密的群体之间发生的,可将在一个群体司空见惯、十分不重要但对其他群体相当重要但其他群体在平时又比较难以接触到的信息资源传递给目标群体,它比强关系更能充当跨越企业界限去获得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桥梁。弱关系能在缺乏联系强度的离散的群体中建立巨大的信息网,承担起传递独特信息的管道角色。

弱关系在两个方面影响企业经济发展:一是企业之间存在的大量的弱关系为处于网络中的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多方位的信息相互印证提高了信息的可靠性;二是企业通过处于两个或多个不紧密联系的企业的“桥”位置来传递信息,实现知识的扩散、转移和共享。

2.隐性知识嵌入性通过企业间强关系提高知识共享深度。隐性知识则是很难用文字、图像等表达说明的,正如Polany认为的,隐性知识就是“人们知道得比他们所能讲出来的要多得多的”。企业间的关系愈发紧密、互动愈加频繁、沟通愈多深入,他们的联系内容愈加无法编辑,只能通过领悟、模仿等形式来开展。隐性知识嵌入主要通过具有充分信任关系的企业间传递有效信息,加强知识共享的深度。

以Coleman和边燕杰等人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强关系为企业间合作奠定信任基础,促进企业间的紧密合作,尤其是隐性知识的学习可带来绩效的提高。在一个封闭的、联系密集的网络中,企业两两之间都相互了解并相互作用,他们比开放的网络更易于传递知识,更易于管理其行为,降低知识获取的不确定性,增加潜在知识的价值。

高度联系的企业能从其伙伴以及伙伴的伙伴处获得有效信息;紧密的企业网络自身就是一个可靠团体,企业的信誉有保障,企业间的合作风险较低;高度联系的企业群体之间可因一个核心企业发展成为高度联系的网状结构,扩大影响范围,增强信息流动,优化资源配置。

三、从知识嵌入企业的环节入手,提高企业经济绩效

当企业的运营当中出现企业内部不可解决的问题,或者企业想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进吸收更先进更有效的或营销或管理的知识时,就需要通过企业所在的网络搜寻信息资源,这种情况称之为企业遇到知识瓶颈;为谋求发展,企业开始运用自身在网络中建立的强关系和弱关系进行知识搜索,这个过程即为知识扩散;伴随着知识扩散,企业吸收符合自身企业特点的、对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知识,摈除不能够很好地与自身企业的经营模式、运营方式、文化氛围相结合的知识,利用企业的强关系网络发挥隐性知识嵌入的作用,大量吸收有益的思想精髓,利用企业的弱关系网络发挥显性知识嵌入的作用,广泛的从新鲜的特殊的信息渠道中获得对产品价格、商标、性能、市场调查报告等表面性信息但对企业发展规划至关重要的知识,全面实现知识转移,有效地产生知识共享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绩效更上一个台阶;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又会面临新问题新挑战,这也就意味着企业内部面临新的知识创新需要,也是另一次企业遭遇知识瓶颈的表现,更高一级的知识嵌入又将展开。如图所示,知识嵌入到企业的过程是个周而复始、螺旋上升的过程。

1. 遭遇知识瓶颈,寻求外部支撑。在企业的经营运作当中会经常遇到知识瓶颈问题,有些情况可以在企业内部自动消化解决,但有时面对的情况需要企业跳出自身的局限,寻求学习更新更有效的知识。

在知识嵌入企业之初,目标企业一定要正确评价企业本身的规模结构、企业文化、发展趋势,正确分析知识转移方的经营模式、经济环境。知识在相同的企业背景不同的企业文化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在不同的企业环境相同的企业氛围中就可能会有相同的作用。目标企业在搜寻知识前要认真考虑企业外部知识源所提供的知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和知识溢出效应。

关系薄弱的企业间显性知识易于传播。由于企业间的交流较少,知识嵌入的途径就相对要少,同样的,相对陌生的企业间的互动也局限在如产品目录、价格、商标、产品性能、企业部门的设施、人员以及外部市场调查报告等表面的信息。而其一大好处是获得的信息知识不重复冗余。

关系密切的企业间隐性知识更易于渗透。知识转移方基于双方的历史渊源会乐意提供知识的解码和技术支持服务;通过长久的合作与业务交流,知识接收方更易从非正式的渠道例如私人友谊方式获得只能通过感觉和接触才能慢慢体会到精髓的隐性知识,由于企业双方对各自的企业文化、运营管理有较深入细致的了解,嵌入知识的企业的接受能力和吸收能力更强,但需要注意的是亲密联系的企业间流动的知识很大部分都是重复多余的。

2.面对知识扩散,找准传播渠道。企业间知识嵌入的过程是企业对新知识重构的过程。知识扩散的核心就是企业间的联系渠道,即知识的嵌入途径。知识转移方以演讲、宣传册或语音视频等形式提供知识,知识接收方须透过知识的各种表达形式,用学习、模仿、参观或培训等方式来吸收这些知识。

有效的知识扩散需要企业网络成员开发各自拥有的知识。但处于网络中的企业既合作又竞争。在企业进行知识扩散过程中,知识接收方希望知识转移方能够最大化的扩散知识存量,而知识转移方担心知识接收方采取投机主义,只是单方面的知识获取,并不共享其拥有的知识。由于每一个企业都担心自己会遭受对方投机主义的损害,往往会造成不信任,致使知识的扩散不能达到最大化。

显性知识由于容易识别,易于传递,无论对于拥有强关系还是弱关系的企业都是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获得,显性知识扩散的主要问题是扩散的途径是简单直接的,还是复杂间接的;隐性知识的扩散相对困难,若没有对知识转移方的深入了解和频繁接触是很难获取知识的,即便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珍贵的隐性知识,但由于知识本身是难以解码的,或者缺少知识转移方的指导,知识扩散的结果也是不成功的。对大量的知识扩散,只有选取合适的获取、接收渠道,才能真正获得企业需要的知识。

3. 紧抓知识转移,提高竞争实力。Teece早在1977年就提出知识转移。有效的知识转移,对企业提高竞争优势至关重要。知识的隐性特征是阻碍知识转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相比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对企业竞争优势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显性知识容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和模仿,而企业的经验、技能、模式等隐性知识受到员工价值观念、文化心理、市场环境、社会氛围和企业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具有稀缺性、难于模仿性和难以复制性,若得以吸收,可以增强决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竞争优势、顺利达到目标绩效。

隐性知识转移主要通过人际沟通方式,而显性知识的转移则主要通过编码传播方式。显性知识的转移,需要企业关注经济信息、了解市场环境、学习文字报告或手册、熟知产品性能、知晓设备应用、明白工艺流程等,而隐性知识的转移,需要企业注意人员迁移的变化、注重团队合作、加强通讯联系、开展视频会议、进行当面商谈、参加培训研讨会等。

人员培训、群体会议、工作轮换、书面性的指导意见、工作规划、发展蓝图等的正式的渠道主要用于显性知识的转移,而非正式渠道更多地应用于隐性知识的转移,主要包括非正式的聊天、非正式的电子数据交流等。

4. 检验知识嵌入,实现知识共享。知识共享是知识嵌入到企业发挥作用的最终结果,也是企业实现知识嵌入的直接目标,而获得的知识是否能够解决企业当初遇到的瓶颈问题需要对知识的嵌入情况进行评测。

知识的内化理论将成功的知识转移定义为接受方获得被转移知识的所用权、被转移知识的承诺、以及对被转移知识的满意度,这三个因素均与知识的所有权有关,所以知识所有权的获得可以成为衡量知识获取绩效的测度方法。

本文认为知识瓶颈的打破、问题的解决、获取的知识快速的融入企业当中并迅速发挥有利作用、国内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企业经济绩效的改善才是检验知识嵌入成功与否的标准。

5. 寻求知识创新,提高经济绩效。知识创新是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交互作用的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两种类型知识的互动构成了Nonaka与Konno提出的知识转化的四种模式, 即社会化(隐性知识一隐性知识)、外部化(隐性知识一显性知识)、组合化(显性知识一显性知识)和内部化(显性知识一隐性知识)。

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是着眼于长期的,随着市场的繁荣、科技的进步、消费者不断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期望,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一定时期又会面临知识困境,新一轮的企业内知识问题自我消化和企业外知识嵌入重新开始,而知识创新不仅表现在企业自有知识在原有基础上的创新,也包括嵌入的知识与自有知识相互融合后形成的更符合企业发展的新知识的创新。一个企业只有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吸收更新鲜的知识,加快知识的嵌入步伐,整合知识,实现知识共享,提高知识创新能力,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节奏,抓住机遇,获得经济绩效一次又一次的刷新,这也是知识嵌入性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关 涛: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交往平台 教学改革 情境教学 多元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H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0-0209-02

应用文写作课是基础性、实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大学生学习及工作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应用文写作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教师教得疲惫,学生学得无趣”的问题。在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们的交往越来越紧密。然而,在应用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中学生与社会交往缺乏、教材内容与社会实际联系不太紧密等现状。因此,在实际的应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把交往平台的构建引入到教学改革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切实使应用文教学效果得到优化。

一、采取情境教学,构建课堂教学交往平台

在应用文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就要构建课堂交往平台。教师可把应用文教学内容按照不同的模块进行划分,构建不同的课堂交往平台,尽可能的将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联系起来,创设一定的交往情境。应用文主要是为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服务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应用文教学的内容分为两个模块: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应用文写作和工作过程中的应用写作。

首先,针对学习生活过程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比如求职文书,可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真切感受到求职文书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将全班同学分为若干小组,将来要从事相同职业或相近职业的分在一组,布置不同的职业领域的求职文书的制作。然后,按照各自的求职意向,将各组员组成一个虚拟的公司。接下来,可进行竞聘演讲练习,选出组长,也就是该公司的老总。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交往还是组员之间内部的联系。

其次,在工作过程中应用文教学,同样可采取情境教学法,构建课堂教学交往平台。在学习生活中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班级学生分组已经形成,并且他们要从事的职业是相同或相近的。由此在第一步按照职业兴趣组成虚拟公司的基础上进行一下归类,比如科技网络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影视娱乐公司、旅游公司、广告公司等。在公文写作的讲解时,每讲一个文种,比如“请示”“报告”“通知”等,就要求各个公司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文种写作。在讲到“经济合同”这个文种时,教师可引导他们根据公司业务情况自由结合,拟定合同,并且签署合同。在讲解“总结”这个文种时,要求组长――公司的老总,针对整个公司的业务状况,写全局性的工作总结,组员们根据自己在公司的职位特点,写出相应的个人工作总结。这样以来,组员之间的联系就紧密起来,他们要进行一定的交往,才能把相应的作业很好的完成。

对学生进行分组,组成虚拟公司,设置具有连续性的职业情境,可以把整个教学内容贯穿起来,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改变了所有学生写同一个与他们职业关联不大的作业的状况,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人际交往能力。

二、加强实训,构建社会交往平台

构建社会交往平台,给学生提供接触社会的机会,让他们真正理解应用文的有用性,从而提高他们应用文写作学习的积极性。应用文写作涉及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深刻阐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构建课堂交往教学平台,而且要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在实际工作中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把握应用文与实际工作联系的紧密性。

首先,依托校企业联合平台,为学生提社会交往机会。目前,很多院校与企业建立了联系,这不但为学生在专业上的学习提供了机会,也为学生在应用文写作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平台。在学习了一定的写作知识之后,可安排出实习时间,布置相应的实习任务,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体验相应文种的写作,锻炼学生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比如,可给学生布置“请示”“报告”“市场调查报告”等文种的写作。这些文种的写作不是根据一定的场景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需要与领导部门、相关业务部门以及不同的社交对象进行沟通,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写作要领,写出的应用文也才能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得体性。

其次,结合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构建社会交往平台。把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入应用文写作教学,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比如,在讲新闻写作时,教师在理论讲解完成后,可继续延续班级分组的形式,让他们自行选择社会热点问题,列好采访提纲,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要有不同的沟通技巧。采访到有效信息之后,将这些热点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写成新闻。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学生采写的新闻做成一份报纸,学生中间互相传阅。由此,可将理论知识的学习应用于社会实际,让学生理解应用文不但具有实用性,而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改变他们对应用文枯燥乏味的看法。

三、利用网络,构建更广泛的交往平台

随着网络的发展,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利用这种学生喜欢的途径构建更为广泛的交往平台,是优化应用文写作教学的重要途径。

首先,教师可建立网络写作中心,对学生应用文写作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写作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提高应用文写作实践能力。网络写作中心设置不同的板块,比如讨论区、图书区、练习区、作业区等。学生加入网络写作中心后,在讨论区可以随时把自己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发表出来,由教师或学生给予解决,或者就当前应用文写作过程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在图书区,教师上传大量的写作素材及写作书籍,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阅览。在练习区,建立大量的练习素材与相关范文,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写作练习,并把练习与范文进行对照,找出自己的不足。在作业区,学生可将教师布置的作业上传给老师,由老师在线批改。

其次,可引入更加便利、更加多元的网络交往形式,比如QQ群、微信群等,不但把教师和学生联系在一起,同时,这些网络形式还可以把课堂与社会联系起来。这样,更为广泛的交往平台就构建起来了,为应用文写作教学引入更加灵活的形式、更加新鲜的内容。

四、实施多元评价策略,构建师生平等的交往平台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通常是教师的一家之言,这样就将教师置于权威的地位,难免造成评价的片面性。在构建师生平等交往平台上,可采取多元评价策略,使评价更为科学、更为全面、更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应用文写作的积极性。

篇5

现代物流企业是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

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和项目物流服务模式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每个行业或具体项目,物流服务是建立在对目标行业或项目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由于掌握了行业的运作特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因此,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物流连锁经营模式和物流战略联盟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间横向联合或纵向联合的经营思想,通过行业内部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不同的经营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和企业各自的特点,以及资源优势。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经营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