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范文

时间:2023-04-07 01:1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用植物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用植物学

篇1

一、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药用植物学的教学,除课堂理论讲授、多媒体影像设施的利用、实验课观察各类植物标本外,实践教学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践教学包括课程中零星时间的野外教学活动和课程后的集中野外教学实习。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是中药类专业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环节,具有独特的形式、内容和效果。不仅是对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资源学、中药学和其它相关课程课堂知识和室内实验内容的必要补充,更重要的是旨在提高学生的野外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

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药用植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如前所述,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才能使课堂教学的内容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这样的实践活动,才能够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真正让学生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各大类群的典型药用植物代表,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植物界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由此激发学生树立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3.正确认识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除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于自己的分布区中,不同的物种有其特定的分布区,不同的物种又有其不同的生态环境。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物种之间不是杂乱的堆积,而是构成一个有序的空間格局,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知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够加深理解。

4.重点认识各大植物类群中常见的重要科、属、种的特征及其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自然条件复杂,孕育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据统计,仅高等植物约有470科,3700余属,30000余种。

根据野外实习的重要性,我院安排不同专业野外实习时间在1~2周。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何组织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野外实习,取得理想的实习效果,结合数年来指导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亲身体验,就如何搞好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供广大同行相互交流和探讨。

二、野外实习前精心准备

1.联系实习地点,确定时间

实习地点的选择和适当的时间确定是野外实习首要任务,选择地点除了要考虑实习成本外,还要考虑当地要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初次确定实习地点前院系领导、带教老师应到预定地点观察实习地点的药用植物的分布情况,和当地群众了解山地路线,进行实习路线考查和植物的预采工作,详细了解实习地的生活设施,如伙食、住宿条件。根据确定的实习时间,预定实习的交通、食宿等事宜,并确定交通便利、有安全保障、药用植物较多的实习路线。

我院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时间通常选在8月下旬至9月初(开学第一周和第二周),此时开花、结果植物较多,是大多数植物的最佳观察期,便于观察鉴定收集整理。我们依托泰山、徂徕山,主要是泰山、徂徕山及周边的药用植物为实习地点。泰山、徂徕山植被类型有森林植被,灌丛、灌草丛植被,山顶灌丛草甸、草甸植被,石质稀疏植被,作物植被,共五类。其山势高峻,气候垂直分布显著,植被、土镶、垂直带谱比较完整,植被群落类型多。

2.实习带队人员的配备,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校非常重视学生的野外实践教学工作,院系学院领导负责管理组织、协调整个实习工作;学生所在班主任负责野外安全、协调工作;带教老师主要负责野外教学工作,要求带教老师有丰富的野外采药实践经验,充分利用大自然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进行现场直观教学,强化课堂和试验的教学内容。在实习期间,各带队小组成员,要求严肃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确保实习顺利完成。

3.召开野外实习动员会,强化实习安全教育

在实习前,院系负责教学的领导组织召开实习前的动员大会,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实习目的及意义,充分认识野外实习的重要性;介绍实习基地的情况;强化野外实习安全教育,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安全知识。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服从指挥,不要满足好奇心采集危险地段的植物;遵守纪律,不得擅自离队单独行动,应随时保持联系,以免走失;不乱尝野果、不吸烟弄火,确保野外实习安全。山林中行走时组员之间距离不可拉得太远,在不熟悉山林中采集标本情况下,应以木棍等探路,防备遇到蛇等动物。锻炼吃苦耐劳的意志,克服野外食宿条件差和野外活动强度大等困难,发扬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精神。

4.实习用品的准备

野外实习前两周,根据实习学生人数、规模应预先配齐实习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和工具。文献资料包括学校自行编制野外实习指导手册、购买的地方植物志。实习工具包括扩音器、采集袋、高枝剪、标本夹、吸水草纸、标签、镐头、解剖针、放大镜、镊子、铅笔、gps、摄像机、手电筒、感冒药、跌打药、防蚊虫叮咬用品等,统一装备齐全到实习地点,再分发至各实习小组。

5.学生的组织和指导

实习前,应根据参加实习学生的人数、规模进行必要的分组,一般每10名一组,分组时应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状况并结合自愿组合的原则进行,并安排有责任心、有组织、协调能力的学生担任实。实习期间,主要负责领取、发放、保存、归整实习工具和工具书等物资;负责对组内学生进行合理分工;负责清点集合、出发及实习过程中本组成员人数,向本组成员及时传达有关通知,向老师及时汇报组内成员遇到的情况等,确保实习每一环节有序进行。

三、野外实习的教学总结

野外实践教学中,我们不要过多的关注学生识别了多少种药用植物,而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辨认一种植物之前,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植物各器官外部形态特征,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揉搓、光照的辨认方法和技巧,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辨认。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手、眼变勤了,脑子变活了,学习积极性也增加了。

篇2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课程资源;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学》是本校开设于大学二年级第四学期的一门课程,主要面对中药专业和药学专业的学生,它是中药专业与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内容学科。药用植物学在学生进行中药学与药学科目的学习之中发挥着过渡的桥梁作用,同时,药用植物学为学生进行相关中药的鉴定评价与应用开发实践活动打下了必备的知识基础。该学科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充分掌握药用植物形态解剖学特征、组织和器官的结构特点、药用植物形态特征和临床应用,以及植物分类学基础知识等。药用植物学的分支——形态和解剖学作为学习各类不同学科的必要理论基础,能够充分了解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内容,为学生将来在分类学、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栽培学等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减轻学习压力,增大学习的广度跟深度。

本校位于药用植物广泛生长的中国西南地区,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同时这一便利也要求了我校学生需要从自身做起,充分了解、认识本地的药用植物,以此为抓手进行药用植物的研究,为全人类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并抓住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这一时机所带来的发展机会,加强本校的教育变革,通过实际有效地培养方案为国家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即更多的专业化技术人才。

目前在教学过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在讲解植物形态解剖学特征、组织和器官的结构特点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名词多、理念多、实验量大、学习内容的关联性弱、无法将内容系统化归纳,但学习内容较大,课时又较少,导致课堂实际教学时间不足,教学进度难免会被压缩,留给学生的自我实践操作时间被挤占,教师在教学中只能采取自讲自说的方式,因而,学生课后反馈,很难掌握全部的课堂教学内容。

2.在讲解植物分类系统这部分内容时,老师需要重点介绍每一科下的植物分类情况。但在实际教学中,通常会将教育重心放在科的特征上,而较少对科中所含药用植物进行具体介绍,这造成了学生在这部分教育完成后,却无法真正地识别出每一不同的药用植物,更不用说了解它们的中药根源。

3.药用植物学教材为了体现中药的药效成分,在每一科下都设计出“化学分类”用来分析中药所具有的物质基础,但由于每一科的药物成分不同,以往在讲解的过程中都是一带而过,学生往往都是听过就忘,根本就没有掌握重要的化学成分。

4.作为一个对实践能力要求极高的学科,药用植物学的理论内容必须通过大量的实践得到完全获取和理解,但以往都是在实验课程当中让学生进行一些基本简单的操作,没有和实践相结合,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对植物的辨识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药用植物学教学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思考,改善了学用之间的矛盾,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科知识模块的建立

本学科的知识模块分为基础和拓展两大模块,将重点放在基础内容的教学上。这两大模块的划分依据是不同的人才培养需求,在基础模块教育中,教师将向学生介绍教学大纲上所规定的基础性学习内容,例如药用植物学的理论基础部分和重要的理论知识;相较于基础模块对基本知识的传授,拓展模块则更重视超出教学大纲的知识内容,即讲述那些并没有印刷在课本上的内容,如药用植物的化学组成与药用效果,植物与植物间的亲缘关系和植物与环境间的作用关系,并展开对现代药用植物学研究的畅讨。授课教师需要结合学校所在的西南地区的特有植物资源和课本的实际教学知识,对本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

二、多媒体和实物教学相结合的应用

由于信息科技的飞速进步,信息化的技术设备逐步进入教学的进程中,其中,多媒体设备的运用最为广泛。利用多媒体与实物教学的结合,能够直观形象地向学生表现出教学内容,通过将文字、图形、动画、音频、视频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考虑将多媒体作为课件的一部分,在制作时不但可以在网站上下载相关相片,还在野外和药用植物园拍摄了大量的药用植物照片,将这些照片运用到课程教学当中,使学生认识到药用植物离自己的生活并不遥远,对于这些近在眼前的小植物們,充分学习了解它们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大大增长。同时也让学生实地去观察这些植物,跟踪某个药用植物的整个物候期,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讲述植物分类部分时,结合蜡叶标本,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和鲜活化。除此以外还安排第四学期在药用植物园上一个星期的课程,指导学生采集和制作蜡叶标本,边进行理论学习,边进行实践操作,这样能够保证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得到及时的理解与掌握,使学习变得更加简单。

三、改革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药用植物广泛生长的中国西南地区,而本校正坐落于此,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将学习内容与当地的药用资源特色,尤其是当地的植物资源特色相结合,制定新的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大纲。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尽量多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充分利用本校药用植物园和当地丰富的植物资源,根据植物生长规律,有计划地安排学生进行野外实地采集,组织学生参与到药用植物园的实践观察中来,切身体会收集植物样本,采集野生植物的乐趣,这将有助于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互帮互助、什么是素质拓展,充分提高学生的素质能力。

在实验内容安排上,加大了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开设比例。在学生已学习并具备大量药用植物学的理论基础之上,设计开展应用和实践的综合训练课程,以此来增加学生对药用植物的认知和分辨能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积极性被调动,方便教育教学课程的更好发展进步。

四、将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有机结合,构建学研结合、以研助学平台

这段时期,我校致力于结合学生的课程实践活动和教师的教研试验工作,实现老师亲自投入学生的活动中去,引导学生进行有关药用植物学课题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例如对特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提取及活性研究、某一药用植物生药学的发展等。利用这些师生共同开展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动手的能力,养成优秀的实践创新思维习惯,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真正达到学习与研究相互结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涛,张浩,黄静.中药现代化背景下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建立[J].药学教育,2010,26(3):49-51. 

[2]纪宝玉,裴莉昕,董诚明.直观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2,28(2):36-38. 

[3]王德群.整体联系教学法在药用植物学教学中的运用[J].药学教育,2012,28(1):28-30. 

[4]袁艺,黄世霞,王海燕,等.药用植物学立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4,31(5):102-105. 

[5]刘春生,石晋丽,闫永红.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改革思路探讨[J].中医教育ECM,2010,29(3):42-44. 

[6]裴瑾,万德光,马云桐,刘薇.关于优化药用植物学课程知识体系的思考[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3):23-25. 

[7]严铸云,万德光,陈新,等.药用植物学创新课程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8(1):47-48. 

[8]張坚,马琳.《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5(2):97. 

[9]徐秋栋.谈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1998,(4):28-30. 

篇3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药学

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知识和方法来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是学生学习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学及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与中草药品种鉴定、资源开发、药材品质鉴定等有密切关系。药用植物学教学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和黄山野外实习。由于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巩固并深度理解了课堂教学内容,强化了动手能力,养成了吃苦耐劳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创新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安徽医科大学自2010年以来一直都在黄山开展野外实习,地点是黄山市汤口镇浮溪村。本文结合实习前准备、实习过程中的教学策略和实习后续思考三方面,总结探讨安徽医科大学在黄山开展的野外实习工作。

1实习前的准备

1.1实习基地选择

黄山市在安徽省南端,地处山区,全市辖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祁门县、黟县、休宁县和歙县。黄山市北部黄山山脉呈西南东北分布,黄山北部水系经青弋江流入长江,新安江经富春江流入钱塘江。黄山市地处北亚热带,具有温和多雨、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5~16°C,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无霜期236天。平均年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黄山位于安徽省最南端。黄山风景区地貌多样,独特的气候、丰富的地形地貌,集合了高山、低山、盆地、丘陵、河流等诸多自然环境,造就了黄山地区丰富的生物资源,所以最终选择黄山汤口镇浮溪村作为野外实习基地。

1.2黄山实习前准备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在野外实习时,要求学生和教师都穿长袖、长裤及运动鞋,并携带雨具。学生按教师带领路线行走,不去危险地区,注意山间公路车辆,教师在前面探路,以防蛇、各种野兽以及兽夹。食物、饮用水及药品等自带,不吃野果、野菜等,同时备上专治毒蛇咬伤等的药物,确保万无一失。还安排学生带上《安徽植物志》(纸质版和电子版)、《中国植物志》(电子版)、相机、电脑,方便学生查询。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教师将所带小组学生(通常为20人)再进行分组,一般5人一组,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明确组员分工,然后将实习小组分散开来进行标本采集,下午进行标本鉴定。

2实习教学策略

2.1辨识重点药用植物

黄山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多样,其中中药资源种类大约有225科2149种,常用中药344味(植物类305味)[1]。2017年经过实地调查,黄山环境大致分为低、中、高3种海拔。低海拔在500m以下,为常绿阔叶林;中海拔500~950m,为常绿阔叶和落叶阔叶混交林;高海拔在950m以上,是落叶阔叶林和针叶林。实习活动范围在200~700m,实习过程中注重辨识药用植物。譬如黄山的唇形科植物种类很多,包括薄荷、荔枝草、连钱草、黄山鼠尾草、紫苏、金疮小草、南丹参、瘦风轮、显脉香茶菜等,可以从科属、特征、功效三方面来进行比较。首先介绍唇形科的突出特征:茎四棱、叶对生、轮伞花序、唇形花冠、二强雄蕊、四枚小坚果。这能加深学生的记忆,对初学者有好处。薄荷是一味常见兼常用的药用植物,是典型唇形科植物,需要重点介绍。薄荷,单叶,对生,有特殊的薄荷味,其雄蕊略超出花冠外,这就是薄荷的特点,它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风热头痛、咽喉肿痛、眼睛红肿等。唇形科的紫苏也是常用植物,叶背是紫红色,叶子入药,以紫色为佳。南丹参虽然名字有丹参,但不是丹参,它的根不红,叶尖端比较尖,所以不能作丹参入药。对于荔枝草、黄山鼠尾草、显脉香茶菜、瘦风轮这些不入药的植物,可作一般了解。

2.2药用植物名称的由来

药用植物常以植物形态、颜色、功效、故事等来命名。例如,覆盆子来源是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掌叶覆盆子,在黄山常见到。它叶为掌状深裂,叶背有毛茸,有托叶,茎秆上、叶柄上都有刺,扎手。关于覆盆子名字由来,有以下两种说法:一是果实形态像倒扣的盆;二是具有固精缩尿的功效。这两种说法都对。中药覆盆子(蓬蘽的异名)的功效收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主安五脏,益精气,长阴令坚,强志,倍力,有子,久服轻身,不老。一名覆盆。”唐宋时期出现分化,变成两个药:蓬蘽和覆盆子。从清代直到现今,蓬蘽已不作药用。2020版《中国药典》只收载掌叶覆盆子作为唯一正品。

2.3结合植物生活型深入了解药用植物

植物生活型是植物对综合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反映出来的植物类型[2]。在药用植物的识别中,对植物生活型的理解是重点也是难点。例如《中国植物志》收载芍药科植物芍药和牡丹,二者的植物形态很相近,但芍药是多年生草本,牡丹是亚灌木,二者生活型是有区别的。在和学生讲授这两种植物的时候,让学生重点观察植物的茎基部:芍药茎整体都为草质茎,牡丹茎基部为木质化,上端草质。它们虽叶子有点像,但可通过草本、亚灌木来判断区分。

2.4易混淆药用植物的鉴别

在黄山看到容易混淆的药用植物,从原植物比较容易区分,例如:(1)石韦、庐山石韦和有柄石韦。三者均为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石韦药材的原植物。庐山石韦在枯枝败叶处生长、植物个体最大;有柄石韦在枯死的树桩上生长、个体最小;石韦在阳石壁上生长,个体大小在两者之间。(2)绞股蓝与乌蔹莓。绞股蓝被2020版《中国药典》收载,而乌蔹莓未收载。绞股蓝为葫芦科植物,茎为绿色,无托叶,果实成熟为绿色,喜阴湿环境;乌蔹莓为葡萄科植物,茎是紫红色的,有托叶,果实成熟为白色,喜阳生环境。(3)何首乌与白首乌。何首乌为蓼科植物,单叶互生,无乳汁,以根入药,药材分生首乌和制首乌,生首乌具安神、养血、活络、解毒的功效,而制首乌可补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补肝肾;白首乌为萝藦科植物,单叶对生,有乳汁,以根入药,具滋补肝肾、强壮身体、养血补血的功效。(4)奇蒿与三脉紫菀。二者都是菊科植物。奇蒿别名刘寄奴,叶背有茸毛,叶脉羽状,具特殊的气味,具有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的功效。三脉紫菀叶背无毛,叶脉明显有离基三出脉,不作药用。

3实习后续工作

3.1综合考核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针对药用植物学内容比较枯燥、知识点多等特点,故开展多样性的教学方法,教师将枯燥乏味的描述性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具象植物,让学生记得住、记得牢,鼓励学生自己带植物到教室,让学生自己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口尝等方式,学会应用植物学术语描述植物特征,识别植物种类,认识常用药用植物,并了解其功效。因此在实习后,利用多媒体、网络及手机等,通过网上搜索等多种途径获得相关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结合网络资源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让学生亲自压标本、办展览,激发学生积极性

根据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让学生“教”比让学生“学”更加能让学生印象深刻,甚至终生难忘。让学生自己压标本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制作标本时,一方面熟悉标本的制作流程,另一方面对很多药用植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些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丰富了学校药用植物标本馆藏。同时,在校园定期开展药用植物标本展览,由学生进行讲解,增强仪式感和成就感。各个实习小组选择一个药用植物科属,如唇形科药用植物,要求学生观察其鉴别特征,做好记录,并拍摄相关图片,让学生自己编写《合肥市常见植物图鉴》电子书。通过认植物比赛,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辨认植物。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拍摄植物,突出花特征、整体特征,然后办摄影比赛,激发学习兴趣。

3.3对黄山野外实习的思考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专业的基础学科,为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但因教学安排不合理,大大压缩了药用植物学的学时。以我校药学院中药学专业药用植物学课程为例,理论课54个学时,实验课只有18个学时,野外实习只有8天,和一般院校相比差距很大,建议多加一些学时,使学生深入学习。为避免“高分低能”现象发生,加强学生辨识植物的能力,考试将不再单一采用期末一张考卷决定成绩的传统方式,而是建立灵活全面的考核模式,将辨识植物也纳入最终考核,所得成绩是理论成绩加上辨识植物成绩,提高考核的科学性。

3.4注重保护当地资源

目前,黄山中药资源因过度开发而存在发展局限性。在自然保护区内,人类过度的开发活动虽能创造短期效益,但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据不完全统计,将近1/4的保护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深。目前,黄山也在严厉打击保护区内的违法商业活动,力争还黄山一个青山绿水、鸟鸣虫幽的自然环境。在实习教学工程中要教育学生保护自然、热爱自然、敬畏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参考文献:

[1]谢晋.新安地区中药资源调查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0.

篇4

1 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实习基地的选择是关系野外实习成功与否的重要前提,合适的实习基地可保障和提高野外实习质量,因此基地的选择尤为关键,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选择交通设施便利、人为干扰影响较少、基础资料充实、自然环境优美、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大种类丰富、②便于灵活安排实习路线、具有大规模接待能力的地点。我校曾经先后在湖北神农架、咸宁九宫山、武汉植物园、江西庐山等地进行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依据以上原则我校最终将庐山作为实习基地。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境内,北临长江,南靠鄱阳湖,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共有野生和栽培药用植物242科803属1859种,其中野生的维管植物171科756属1027种,包括蕨类植物27科38属64种,裸子植物7科8属11种,被子植物137科710属952种。③常见药用植物有石松、江南卷柏、紫萁、贯众、庐山石韦、何首乌、益母草、鱼腥草、海金沙、千里光、金荞麦、杠板归、孩儿参、黄连、大血藤、箭叶羊藿、华中五味子、山鸡椒、独行菜、垂盆草、枫香树、杜仲、仙鹤草、野葛、盐肤木、紫花前胡、过路黄、夏枯草、薄荷、栝楼、羊乳、桔梗、朱砂根、野菊、刘寄奴、淡竹叶、天南星、百合、多花黄精、玉竹、粉背薯蓣等。药用部位包括了所有中药类型,有根及根茎类、茎木类、皮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类、全草类、树脂类等。药用植物种类几乎涵盖了药用植物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所有科。庐山独特的资源优势为野外实习的顺利和高质量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 野外实习的前期准备

2.1 物质准备

预先整理准备好实习期间所需物品,主要包括教学物品,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庐山植物志》、《药用植物学》等工具书;标本采集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枝剪、锄头、采集袋、标本纸、标本夹、吸水纸、号牌、GPS、相机等;必要的常用药品和常用急救医疗装备;个人生活物品和必要证件等。

2.2 思想准备

实习前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召开野外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目的意义和重要性端正实习态度;通报实习期间的基本安排和必要的相关准备;强调组织纪律性,实习过程中要服从纪律听从安排,展现良好的当代大学生风貌,同时着重加强安全教育,包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2.3 人员准备

根据实习情况和有关教学安排,协调好带教老师,医生、班主任等人员。根据学生专业、性别、带队教师的人数等综合情况对学生进行实习分组。

2.4 交通工具安排

由于野外实习队伍较庞大(我校每年有300人左右参与实习),路途较遥远,挈带物品较多,所以最好中途不要换乘而采取直接由学校到基地的一站式方式,一般宜选择汽车作为交通工具,便于灵活安排。因此,野外实习之前要提前安排好交通工具,做好乘车安排以及各乘车小组的划分等。

3 野外实习的教学实施

3.1 野外实习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药用植物学理论教学内容,结合中部地区资源特点,选择传统大宗药材基源植物的识别和采集为主。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掌握植物识别的基本技能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两百余种常见药用植物的识别特征,在前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针对实物进一步加强对蓼科、毛茛科、木兰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五加科、伞形科、唇形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等重点科特征的掌握。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对植株特征、生境等的观察)、种子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野外植物资源调查等方面的培养。

3.2 野外教学方法

对于植物的识别主要从“眼观”(观察植物各器官形态特征)、“鼻嗅”(闻植物所散发的特殊气味)、“嘴尝”(品尝植物的味道),以及“手揉”(触摸感受其质地、厚度、毛茸等)等方面入手,同时将某些方面特征相似容易混淆的科或植物加以区别比较,某些方面相同的特征进行归类总结,并结合一些口诀、俗语、传说、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致以便让学生快速准确掌握常见植物的识别特征。

3.3 野外实习考核

野外实习教学环节结束后,为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都会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考核,我校的野外实习考核主要是现场考试,即随机选取30种左右常见药用植物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种名、科名,能独立完成腊叶标本的制作,同时根据学生实习期间学习态度、组织纪律、团队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给出综合表现成绩,最后按一定比例得出野外实习综合成绩。

4 小结与讨论

篇5

[关键词] 药用植物学;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野外实习;校园地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8(a)-0161-03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和药学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2]。与其他学科相比,药用植物学教学内容多,信息量大,抽象的概念和形态学术语多,理论知识难于理解和难以记忆[3-4]。其大量的数据信息的查询使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将现代的数据库技术引入植物资源数据库的管理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众多的用户通过网络就可使用数据库信息[5-6]。为满足药用植物学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的教学要求,有必要构建了一个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以图像、地图等形式表现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对药用植物直观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1 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的特点

国家级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如“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主要是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的植物信息检索,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主要是为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辅助作用。两者不同的定位决定了相对小型的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有以下特点:

1.1 植物物种以涵盖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植物为主

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主要是提供专业的植物信息检索,力图涵盖全国各地发现的植物,具有植物物种数量多而全的特点。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一方面受老师和学生的能力、精力和时间等条件所限,主要是涵盖校园和野外实习地区的植物;另一方面要求学生以掌握植物学学习和研究方法为主,因此其资源数据库物种数量少,以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植物为主,辅以其他常见植物。

1.2 植物信息增加药用功效的介绍

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所展示的植物信息以植物形态、组织特征、分类鉴定为主。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所展示的植物信息不仅有植物形态,更包括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的介绍,形成自己的特色。

1.3 二次开发以直观形象灵活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型植物资源数据库因为主要是提供植物信息的专业检索,注重基础。而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不仅注重基础,还注重二次开发,通过野外实习专题、校园地图等多种灵活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兴趣,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掌握植物知识,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

2 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2.1 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数据库的构建之前需要对专业知识进行学习,包括植物形态解剖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分类基础理论知识。还需充分利用学校的植物资源,对其分布进行较为详细的调查,将校园中的植物进行挂牌标识,同时采集植物分布的图片,最后绘制植物资源分布草图。此外,利用去庐山进行野外实习的机会,对庐山地区的植物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在数据库中设立庐山地区野外实习专题,充分展示庐山植物风貌,更利于标本精确地辨识,同时编写了《庐山野外实习手册》,极大地方便了野外实习的教学工作,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野外实习教学的效果。

2.2 开发平台

目前,中小型网站的快速开发广泛采用WAMP开发平台[7-8],即Windows+Apache+MySQL+PHP组合。Windows是操作系统;Apache是通用的网络服务器;mySQL是带有基于网络管理附加工具的关系数据库;PHP是流行的对象脚本语言。

WAMP平台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即表现层、应用层和数据层,其工作原理如图 1所示[9-10]。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用户在表现层(客户端)浏览器中以提交表单的方式向应用层提出请求,Web服务器(即Apache服务器)接到请求并通过服务器端PHP程序处理相关请求,若接到数据请求,则通过MySQL数据库服务器在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并将查询结果处理返回给客户端浏览器。

2.3 数据模型的建立

现有的数据库系统均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由于WAMP开发平台采用MySQL数据库,该数据库采用的数据模型是关系模型。关系模型是将数据看成一张规范化的二维关系表,关系模型具有数据结构简单、清晰,易于掌握等特点,成为目前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11]。因此,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采用关系模型作为数据模型。

2.4 数据结构的设计与实现

建立植物数据库首先要分析植物有哪些信息应该被包含在数据库中[12],关系型数据记录的是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在植物学中,对植物有科学的等级分类,由大到小主要有:门、纲、目、科、属、种[13],具有明显的层次关系。

在目前的植物信息系统中,一般将植物作为实体[14]。这种数据结构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对于分类的层次关系表达不明确;二是数据存在潜在的不一致的隐患,每种植物都有它所属门、纲、目、科、属等分级信息的记录,而有些植物的分类相同,那它们的分类信息必然相同,而这种数据的重复记录就会带来潜在的数据不一致,造成数据的不稳定。

在目前的植物信息系统中,还存在另外一种数据结构,就是将门、纲、目、科、属、种等各个分类作为不同的实体[15]。这种数据结构解决了上面的层次关系表达不明确和数据重复记录的两个问题,但存在自身的缺点:一是代价增加,功能越强大所需的花销也越大,网页程序编写量也大大增加,这与院系学生有限的精力、数据库需求相冲突;二是数据结构太细致化,同时导致数据结构庞大,不灵活,而院系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考虑各方面情况,不需要诸如亚门、亚纲等分类,数据结构无需太细致。

综合起来,为解决这些问题,在数据结构中,采用一种折中的方法,即设计两种实体类型,将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与物种相区别。分类的属性主要有中文名和拉丁名;物种的属性主要包括种的名称信息(包括种的拉丁名、中文名和别名)、形态特征、药用部位和药用功效等。这些属性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进行不同的取舍。

对于实体之间的层次关系,需要设计一个字段来记录。改进后的植物信息数据结构最终实现见表 1、2。

3 基于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的二次开发

建立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不是终极目的,而是为了促进教学。为了更大限度的利用资源,采用网络的丰富形式调动学生兴趣,以药用植物资源为基础,针对药用植物学的教学实际以及校园植物资源的分布情况,通过二次开发,分别建立野外实习专题和以校园地图直观形式的校园植物检索,与植物资源数据库相连通,最终建立起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网址为。

网站有四个主功能,分别由“植物检索”、“庐山实习”、“校园植物”和“课外实践”四个栏目板块实现。辅之以“首页”和“我们”两个栏目板块,完成网站简介及引导使用、团队介绍和留言反馈等辅助功能。见图2。

网站6个板块的具体功能如下所述:①“首页”板块主要是对网站和各个板块的内容功能进行介绍,引导用户使用网站。②“植物检索”板块提供三种检索植物信息的方式,分别是字母检索、系统检索和文字搜索,不同需求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检索方式,快速地检索到植物信息。在该数据库中,录入了收集整理四百余种药用植物,可以在线浏览药用植物所属植物系统分类、药用部位、药材名称、中药功效和校园分布等内容。③“庐山实习”板块可以检索关于庐山野外实习的植物,涵盖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所要求掌握的植物,适应野外实习的要求。针对野外实习,一方面加入学生实习活动照片和实习地区风光,另一方面添加野外实习安全、标本制作等方面的指导文章,还可以根据院校的特点加入学生的实习心得,形成野外实习专题,借助网页技术营造实习的气氛,让学生在熟悉的实习氛围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④“校园植物”板块以三级地图的形式形象地展示校园植物。首先,以3D的一级校园整体地图对校园进行优美宏观展示,用户可以根据对校园位置的熟悉快速点击想要查看的区域;之后,进入更细致的2D平面校园地图进行更清晰的定位查找;进入具体的区域后,可以看到实物照片形成的地图,用户可以很直观便捷地看到想要查看的植物;点击植物后,链接到该药用植物的信息网页,每一种药用植物的网页中包括其形态特征的描述、产地分布的介绍、校园位置的标注以及药用价值的说明,并附有多张该种药用植物不同部位形态特征的数码照片。以校园地图的形式形象直观地展示校园植物物种分布,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植物物种分布,并可以快速检索植物,提高检索和学习植物的效率。⑤“课外实践”板块可以查看文章,并可以下载附件,老师和学生可以活动情况或活动经验,增加与学生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电子信息。⑥“我们”板块分两个二级栏目,分别是:“关于我们”栏目介绍了院系的相关情况;“留言”栏目主要是让网站使用者发现数据存在问题时可以留言反馈,帮助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4 结束语

结合院校的教学要求实际情况,运用植物学知识对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明确数据库的实用性和教学性等特点,使之更好地与数据相结合,从而建立起药用植物学资源数据库。应用校园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实现了传统分类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极大地提高了植物信息查询效率,并实现了数据资源的网络共享。同时,以校园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为基础进行拓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野外实习专题页面和以校园地图形式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对植物学知识的掌握,给药用植物学教学带来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郑承剑,黄宝康,郭美丽,等.浅谈《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4):59-60.

[2] 罗晓铮,石延榜,董诚明.浅谈《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方法[J].中医学报,2009,4(6):104-105.

[3] 李雪莹,武永刚.基于校园网的《药用植物学》多媒体素材库的构建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0,16(10):132-133.

[4] 谷巍,巢建国,吴启南,等.《药用植物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探索[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2):120-121.

[5] 马波,李梦龙,刘冀昆,等.四川大学植物标本馆馆藏标本网络数据库的构建[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8(6):839-840.

[6] 孙启高,宋书银,王宇飞,等.中国植物科学信息化与Internet[J].植物学通报,1998,15(3):77-79.

[7] 冯思玲.网站建设流程及相关技术[J].信息技术,2005,(9):71-72.

[8] 赵鹤芹.设计动态网站的最佳方案:Apache+PHP+MySQL[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4):933-938.

[9] 徐胜祥,徐运清.基于Web的种子植物分科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7,24(11):169-170.

[10] 蔡宏伟,金连甫,陈平.可扩展三层B/S体系结构研究和应用[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6,23(2):178-180.

[11]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8-28.

[12] 沈光,佟斌,孙波.论植物数据库的建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1):89-91.

[13] 郑汉臣,张浩,潘胜利,等.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1-104.

[14] 钱双艳,吴兵,李红刚.基于Web的昆明市园林植物信息远程咨询服务系统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6):8699-9700.

篇6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准备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1-0014-02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是药学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学和中药学等专业的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环节,具有独特的形式、内容和效果。野外实习不仅是对药用植物学课堂知识和室内实验内容的必要补充,更重要的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开展植物分类学研究的能力,为生药品种的基源鉴定及生药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野外实习是生命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1],但是,不同的学校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如实习经费短缺、实习教师少、实习时间短及学生难于管理等[2]。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使学生有限的时间中获得较大的收获,这就使野外实习前的准备工作变得十分重要的[3-5]。本人结合多年的野外实习工作,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准备工作进行了总结,供教师和同学们参考。

1.制定实习计划

每次实习前,首先应进行实习计划的制定,包括实习的目的及要求、实习的时间和地点、参加实习人员和具体分工、实习的经费预算和日程安排、实习地点的联系和物品准备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等,要尽量详细、具体、周密。时间通常安排在夏季,此时植物生长旺盛,花果较多,且生活上方便。

2.实习前明确野外实习目的:[6]

通过实习前动员会,使教师、准备参加野外实习人员和学生应明确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目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是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重要环节。野外实习可印证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观察、动手和创新的能力,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只有通过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才能够起到复习、巩固和验证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领域的作用,使学生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基本技能。

3.实习前资料的准备

在实习前,通过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前期资料准备及植物鉴定等环节的训练,培养学生查阅学术著作和科技文献,使用多种工具书以及利用网络资源等方法对植物进行鉴定的技能。例如培养学生利用分类检索表和《中国植物志》等工具书对药用植物进行检索和鉴定的能力,是野外实习最重要的环节,它包括对未知植物“科、属、种”的检索,还包括对已知科属种植物“真伪”的鉴定。这一过程应从实习前至实习结束,野外实习结束后,学生对实习地点及生活环境周围常见的药用植物可以辨识,了解这些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及主要功效。

另外,利用前期资料,通过对实习地点药用植物资源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本地区常见、少见、濒危及受保护的药用植物种类,培养学生的资源开发和保护意识。在其后的采集中,使学生认识到药用植物资源是有限的,必须科学、有序地开发利用。

4.掌握野外实习要求

在野外实习前,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野外实习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实习结束后能够掌握能够认识及采集药用植物,并会对采集药用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描述,根据乔木、灌木和草本等不同植物类型进行标本采集,通过老师对各科识别要点讲解,掌握一些重点科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不同类型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生境和分布。只有掌握实习要求,才能更好的完成实习,并且学有所获。

5.实习基地的选择[7-8]

5.1地形地貌多样

地形地貌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包括地表面起伏的各种类型,如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构成植物赖以生存的复杂生态环境条件。地形、地貌越复杂和奇特,所孕育植物种类、群落和植被也越丰富,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理想的基地。

5.2植物资源丰富

在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学生需要认识一定数量的植物种类,了解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因此,应选择植物种类丰富、区系复杂、群落多样的地方作为实习基地。自然保护区或风景胜地均为理想的实习基地。

5.3基础资料充实

对野外实习基地基础资料的收集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资料一般包括:自然环境概况,它是指实习基地的地理位置、总面积、主峰海拔高度、地形地貌结构、气候因素、土壤类型等资料;植物资源概况,它是指实习基地的各种植物的资料,特别是高等植物的资料,例如它們的种类、数量、分布格局等。

5.4基础设施方便

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考虑交通、设施的条件也是必要的。在选择基地时,如其他条件基本相同,要优先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这样既可达到实习的要求,又可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设施方面,要尽量考虑到整个实习队伍的住、食、行三个方面的便利。

总之,实习地点应尽量选择实习条件优越、交通便利、食宿条件较好、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实习开始前,教师可以到预定实习地点进行实地考查,观察实习地点的药用植物种类,对植物进行预采,并预定交通食宿和确定野外实习考察路线等事宜。

选择适合的实习基地,是实习质量的保证。近些年,我们选定了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为我们的实习基地,其位于西安市户县南部东涝河上游,秦岭山脉北侧,距西安市74里,总面积2621公顷,海拔500-3015米,植被垂直带谱比较明显。公园内的山为北秦岭褶皱带的组成部分,前山沟道开阔平坦,森林茂密,山环水绕,后山峰峦层叠、山势峻峭,各个地段各显特色,植物繁茂。

朱雀国家森林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共有各类植物近600余种,属国家级珍稀濒危植物有连香树、领春木、金钱槭、华榛、花楸等,中草药资源丰富,有天麻、贝母及猪苓等近400余种,野生动物有兽类18种,鸟类19种,属国家保护的一、二类动物有牛羚、苏门羚、红腹角雉,大鲵等。该森林公园在1999年被列为国家自然保护区,其受工业、农业和交通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侵害非常少,使得园内动植物种类丰富,尤其是药用植物资源未进行破坏性开发,是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良好实践基地。

6.实習物品的准备

6.1采集用具

标本夹:是压制标本的必备工具。它是由两块夹板和用于捆扎的绳子构成,作用是使标本平坦不卷皱。标本夹一般用质地坚硬的木材制成,大小可按需而定,通常为长43cm,宽30cm;枝剪:剪取标本必备的工具,用于剪取较坚韧的植物枝条;高枝剪:用于剪取高大乔木上的枝条或陡险处的植物;掘根铲:用来挖掘草本及矮小植物的地下部分;采集箱或采集袋:用于临时存放采集的标本;吸水纸:用于压制标本并吸收水分。要求纸质疏松柔软。吸水性能好。通常用普通草纸,预先折成与标本夹同样大小以备用;记录本和号牌:用于野外记录用;大小纸袋:保存标本上脱落下来的花、果、叶和种子,或专供采集种子和花粉等;)其它:海拔仪、地球卫星定位仪(gps)、照相机、钢卷尺、放大镜、镊子、解剖针、刀片、铅笔等用品。

6.2参考书籍

实习中检索鉴定要用到一些工具书,主要有《中国高等植物图鉴》(1~5册,补编1~2册)、《中国植物志》、《中国药用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科属检索表》以及各地区植物志等书籍。

6.3生活用品

运动服(长袖衣和长裤)、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手电筒及换洗衣服等。

6.4常用药品

主要包括感冒药、退烧药、祛暑药、止泻药、消炎药、蛇药、驱蚊虫药及创可贴等,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备专用药。

总之,药用植物的野外实习能够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把理论和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也能扩大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面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更多地认识植物界的形形、多种多样,从而激发学生对药用植物学的学习兴趣。野外实习准备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野外实习的效果。因而,在实习前,参与实习教师和学生应积极认真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为野外实习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皮妍,林娟,朱厚泽,等.野外实习与生命科学学科人才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4):138-141. 

[2]郑伟耀,龙庆德,覃容贵,等.《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2):12251-12252. 

[3]詹若挺,潘超美,黄海波,等.《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组织和实施[J].药学教育,2002,18(3):45-46. 

[4]李宽庆,李雅梅.关于药用植物野外实习的几点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4):116-118. 

[5]孟彦彬,赵春颖.浅谈药用植物学的野外实习[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5,32(5):445-446. 

[6]黄宝康,高越,柴逸峰,等.药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081-1082. 

[7]晁志.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基地的选择[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70-273. 

篇7

关键词:数码技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R9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6-0161-02

药用植物学是是中药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内容体系包括理论课、实验课和野外实习三部分组成[1-2]。其中野外实习教学的组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显得十分重要,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为即将要学习中药鉴定学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数码技术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数码技术在野外实习教学应用的必要性

1.1 野外实习时间短而内容多

一直以来我们学校选择在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北麓的三泉镇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为我们的野外实习基地,该所有一个始建于1945年,系我国建立最早的药用植物标本园,加入了国际标本园协会组织,收集了2 000余种药用植物,这个标本园为我们的学生在短短一周的野外实习时间内见识更多的药用植物提供了方便,但如此大量的药用植物要想在短时间内认识和记住其特点是基本不可能的,进行数码拍照和录象就显得十分必要。

1.2 植物生态环境不同植物类群各异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系大娄山东段支脉的突异山峰,面积441km2,保护区始建于1979年,素有植物王国之称,共有植物5 099种,属国家保护植物52种,银杉、银杏、大叶茶、方竹、杜鹃王树属国家一类保护植物,被誉为“金山五绝”,还有“金山三精”人参、竹米、天竹黄。珍稀植物集中,自然山林原始奇特,植物生态环境各异,最高峰风吹岭海拨2 251米,植被随海拔高度变化特点明显,学生们在低海拔地区实习和高海拔地区实习的体会和感觉有很大的区别。再就是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野外实习如果能给学生留下影象资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也有意义。

1.3 远程教育以及终身教育

人类社会已经迈入了网络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已经与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社会目前又处于一个历史飞跃时期,正由高度的工业化时代迈向计算机网络时代。通过野外实习过程中药用植物数码照片的拍摄,使学生掌握植物照片的拍摄技巧,如何表现植物特征,便于积累资料进行远程教学;同时,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见到不认识的植物,可以通过数码照片及网络,咨询各地专家,弥补个人资料和时间的不足,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

1.4 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

多年来的野外实习,我们每年都有采集和制作标本,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但是我们也发现每年所采集的标本有不少重复,所以我们认为对于药用植物的认知实习而言,只要能对药用植物进行识别即可,一般无需采集过多样本。同时,我们是在自然保护区内实习,除了知识的学习以外,我们应当在教学目的中更强调学生在实习中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因而生态的、人的行为因素可以被更多的考虑进来,那么在这种目的指导下,我们需要做的并不是更多的采集,而是更多和更全面地观察。譬如曾经在金佛山的高山上每年我们所选择的路径上都可以看到的一株独活,今年就没有看到,不知是不是别的单位或个人采集走了,这样我们再要看这种药物,必须重新去寻找。使用数码技术,就可以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2 数码技术在野外实习教学中的应用

2.1 数码相机(数码手机)的应用

数码相机(包括数码手机)是学生拥有率最高的数码产品了,基本上每个实习小组能有1~3部,所以指导学生如何用数码相机拍摄出能够反映药用植物特征的照片就显得十分重要。数码照片除了展现植物全貌以外,还完全可以展现药用植物的鉴别特征来的,譬如百合可以局部表现雄蕊的花药与花丝关系,花被片的特征;桔梗的钟状花冠;秋葵花冠螺旋状排列和单体雄蕊的特征;金樱子的蔷薇果表面的棘刺;杜仲的翅果;苦楝的复叶和柑橘的单身复叶;薄荷的四棱茎、叶对生、轮伞花序;夹竹桃的叶轮生;栀子和何首乌的托叶鞘,半夏的佛焰花序,车前的穗状花序,魔芋和虎杖茎上的斑纹。事实上通过摄影获得的这些彩色资料比硬板纸上固定的干制蜡叶具有更好的直观性、形象性,也可以更好地用于当时及以后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多媒体教学。

2.2 数码摄像机的应用

数码摄像机主要是用于拍摄动态图像的,便于记录学生野外实习的学习生活过程和所见到的药用植物,数码摄像机尽管少,但是也有学生在用,这种影像资料,对于学生巩固和回忆所学知识很有意义。

2.3 MP3/MP4的应用

野外实习讲解不象课堂讲解,由于其开放性,不可能使全体学生都能听到老师讲解的药用植物生活环境习性、植物形状特点、鉴别特点以及药用功效等知识。特别是这种知识的讲解随机性很大,主要是因为我们野外实习所行进的路线上见到药用植物的偶然性很大,可能是我们教材上没有的,特别是野外实习时我们所走的路线,有的地方非常狭窄和陡峭,也不便于学生簇拥听教师讲解,这时使用MP3/MP4进行录音,回到驻地后再听一遍,结合照片等资料,能极大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习的知识。

2.4 笔记本电脑

笔记本电脑由于携带方便,加上存储量相对比较大,可以解决数码相机内存不足的问题,另外笔记本电脑便于编辑,可以在实习驻地,进行简单的编辑,如植物的科名以及植物常用中文名,有利于学生当时的复习记忆,也便于回到学校后,利用工具书补充其拉丁学名。

2.5 GPS的应用

我们的野外实习基本安排在低海拔高度山区的实习和高海拔高度山区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生具体观察体会到随着海拔高度的不同,药用植物分布会呈现出不同特点,有些种类只有到了一定的海拔高度才会出现,不同海拔高度植被形态也不同,至于那些药用植物出现在什么样的海拔高度我们还不能十分确切地给出答案,如果能够带上一个GPS的话,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同时,使用GPS还能为我们进行药用植物资源调查时,对某地块的地貌部位、植被种类、覆盖度、土壤种类、土层深度、坡度、坡向、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等信息作好收集、记录,达到对药用植物资源更新的动态监测的目的。GPS技术的应用必将促进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工作向着精确、高效、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是今后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和调查必不可少的工具,如广泛使用一定会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6 投影仪的应用

野外实习期间能够带一个投影仪的话,每天回到驻地,压制完标本后在晚上还可以把白天学生们的录像和数码照片,白天所行进路线上的所见所闻记录,放给全班同学共同欣赏,复习巩固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有利于增加在偏远的地区生活的乐趣和便于对学生的安全管理。

3 展望

3.1 光盘的刻录

每一年的野外实习,许多学生通过照相机、录像机等记录的药用植物和他们在一起度过的难忘的生活,经过处理的数码照片,作为数字出版物刻制在光盘上,这样,既可以存储更大数量的照片,也有利于学习资料的保存和加工。非常容易激起学生对某一种药用植物的形态、分布、功效等回忆。我们有过一次的尝试,效果非常好。

3.2 考试改革

以前我们野外实习考试包括采集和制作标本以及药用植物的现场辨认,今后我们将改革考试方法,增加数码照片内容。具体做法是:个人能力考察制作的标本和现场药用植物的辨认,占野外实习成绩的70%,团队能力考试考察学生数码照片,考虑到不是每个学生都有数码相机,同时也要求学生协作起来查资料,将照片标明科、植物通用中文名和拉丁学名,占野外实习成绩的30%。达到野外实习既锻炼了学生的个人能力,也考察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3 药用植物数码数据库的建立

药用植物野外实习为我们进行药用植物数码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部分素材,老师出差、考察等积累的有用素材,各地学生暑假寒假乃至毕业以后所能提供的药用植物数码照片,对于建立药用植物资源数据库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大量的资源。

所以,数码技术在药用植物野外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趋势。

参考文献:

[1] 何先元,李开萍,王刚.《药用植物学》野外教学技巧探索[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8(3):174-175.

[2] 詹若挺,潘超美,黄海等.《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组织和实施[J].药学教育,2002,18(3):45-46.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Botany

Field Practice by the Applica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He Xianyuan,Fu Lijuan,Zhang d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

篇8

【摘要】野外实习是药用植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合适的教学方法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以往的教学环节设置存在以下五方面的问题:1)小组划分过大;2)重点不突出;3)教学方式过于简单;4)理论与实际结合不紧密;5)考核方式单一。针对以上问题,学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具体包括: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3)充分利用好工具书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目的地要求学生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5)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方式。通过以上改进,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环节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植物学课程实习环;问题分析;对策探讨

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医药是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的重要特色之一,故药用植物学便成为我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讲授它们的组织形态、生理功能、分类鉴定以及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应该能够对以下几点有初步的认识:1)常见药用植物的鉴别要点;2)常见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3)常见药用植物的分类地位及亲缘物种;4)现代药用植物研究新技术。该课程是我院学生在高年级学习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等主干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该课程讲授的知识尽管并不晦涩难懂,但内容相对繁杂枯燥、缺乏系统性。学生普遍反映药用植物学是知识点多而杂、学习主要靠考试前突击死记硬背的课程。而野外实习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野外实习可以帮助学生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将教材上死的东西变成生活中活的范例,从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是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校目前以湖北省京山县绿林镇风景区和太子山林场为实习基地,于每年8月底举行为期一周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然而,从近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情况看,一些问题依然存在,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实习小组划分过大,每组包括约18名学生,这样就不能使每位学生都获得充分参与的机会;2)目标不够明确。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本应以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了解它们的性状鉴别要点、野外生长状况以及植物资源分布情况。但由于实习点内的植物不全是药用植物。根据现有的实习安排,在学生采集的标本中往往混有大量的非药用植物。这样就导致在实习过程中,教师不得不抽出相当部分的时间精力向学生讲解这些非药用的植物,这样就冲淡了实习主题,影响了实习收获。3)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学生遇到不能辨认的植物时,不是求助于工具书和文献,而是直接询问教师。教师也会直接告诉该植物的科属和定种,而不是引导学生自己从工具书中寻求答案。这种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锻炼学生的思维,反过来容易助长学生以瞬时记忆和应付考试为目的的学习模式。4)理论和实践结合不紧密,观察植物走马观花,不够认真细致。学生机械记忆,不能真正掌握各科属植物的鉴别要点。5)考核方式单一,主要以实习报告为依据来确定学生的成绩,难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对于这些问题,经反复研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对策:

1)细化实习小组,规范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实习后开展标本评展。在实习活动中,教师应对实习小组进行细化,将一个大组细化为5个小组,每组4人左右,每个小组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这样便能使更多的学生有亲身实践的机会。同时还要求学生在采集植物时注意标本相关信息的记录,如标本的典型性、完整性、采集时间、生长环境、重要形态特征等。这些信息对后续的标本鉴定和研究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为了狠抓每个小组标本采集的落实情况,我们在实习后还将开展标本评展工作,将各个同学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原始记录的详尽规范程度纳入实习量化考核中。同时,还要将学生制作的优秀标本作为教师将来开展理论教学的实证标本。

2)精简实习内容,突出实习重点。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带领学生去野外,走到哪里讲到哪里。这样,一部分比较典型,对教材上知识结构具有极大的支撑作用的药用植物,就有可能因为在考察的过程中没有遇见而无法向学生讲授。为了改进这一缺陷,实习前,教师首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挑选出一些形态结构典型、分类地位明确的常用中药,对这些中药的各方面特性有一个总体性的把握。到达实习地点但尚未开始野外实习前,教师分组向同学们讲解这些植物的基本情况,要求每组学生必须能够采到这些植物,完全掌握这些植物的性状鉴别要点及分类地位。实习结束后的药用植物辨认考试中,这些植物也会占有相当的比例。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学生明确了实习要点,同时可以达到利用重点掌握一两种植物带动理解一科植物的辨析要点的效果。

3)充分利用好检索表和教材,发掘学生自身学习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单纯简单地识记药用植物的科属不应是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目标。比较起来,提高对药用植物识别能力是其中更重要的一项训练内容。植物的各级分类检索表是药用植物鉴定的基本工具书,教师应对检索表使用和编制方法进行详尽的专题讲解。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将工具书作为工作以后可以终身依靠的哑巴老师,利用检索表对无法辨认的植物名称及其科属分类进行确定,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反过来根据实习地点常见的药用植物编写检索表,这一定有利于他们掌握植物亲缘关系辨别及分类理论,提高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药用植物学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同时还应注重教材在实习教学中的地位。尽管有植物志和检索表这样准确全面详实的工具书,但是这些工具书信息过于庞杂,且体积巨大、携带不方便。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熟练地掌握。相比较而言,教材知识精炼、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知识与主干概念。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有意针对教材的内容,结合实习地点的实际情况,设计以加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为目的的实习内容,让学生充分开展落实,最后达到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的目的。

4)注重生态环境考察,有意练习使用药用植物学专门术语来描述植物的性状。药用植物的生长繁衍必须依赖一定的外部环境。反过来,植物对其所处环境也有一定影响。 因此,十分必要加强对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考察与分析。具体地说,首先要掌握各种生态类型和群落类型的特点以及植物种群、群落之间的联系;其次要了解植物与环境因素的相互关系,如气候、土壤、地形、其他生物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子对药用植物分布的影响,为资源调查提供依据。对药用植物术语的熟练运用也是野外实习的重要训练目标之一,为了落实这一点,应强化室内实习环节。教师应把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作为教学、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药典收录的药用植物以及实习基地药材植物分布情况,设计一系列实习专题,让学生进行实习地植物资源调查。实习前应先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专题涉及的药用植物的资源分布、生长环境、植物鉴定性状和药用价值等信息。调查采集完毕后,进入室内实习环节,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进行室内标本制作、温习描述植物形态的常见术语、整理实习资料、编制定种检索表。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继续查阅文献,写出药物有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和资源开发的综述报告。这样也就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教师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校园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编制校园药用植物检索表;或者假期让学生调查家乡的药用以及珍稀濒危植物等,并用植物分类检索表查找其科属特点,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进行加深拓宽。

篇9

教学思维直接影响实习的组织和内容安排,《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组织结构决定其内容与效果。传统实习的教学组织是以教师为核心进行安排,通过教师单方面灌输大量知识来带动教学,学生借助实习提供的环境条件再进行知识消化。同理论教学相比,野外实习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环境和空间,教师也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更灵活。但从教学思维上说,以教师为核心的组织方式,学生思维中“灌输—学习—消化—再灌输”的结构没有根本变化。所以教学效果同实习的人力物力投入往往存在差距。造成实习结束后,仅教师教授的内容被部分记忆,学生很难摆脱教师,形成自学的思维和方法,难于形成发现、探讨问题的能力。因此,要提升实习效果必需要改变教学思维。《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检索、鉴定药用植物的能力,培养发现、探索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发现问题,继而再进行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并打牢基础知识,通过发现与探索带动知识积累及构建自身的知识系统。学习目的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在过程中掌握获取知识的思维和方法。

2改变教学组织方式

传统的实习教学采用不分组教学,很难摆脱单纯学习知识的思维惯性,不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要求培养学生独立采集、制作标本、检索和鉴定植物的能力,且实习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实习环境开放复杂,人员众多,牵涉到安全、住行等多方面管理的问题。因此,将学生分为6~7人可以独立采集作业的小组,由组内学生自行推选组长,组长向带队教师负责。分组实习的优点有:一是打破由教师指定的做法,让学生自由组合,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时要考虑小组成员的体力、性别、工作协调性等因素。二是对组内人员的分工进行细化,实行分工负责制,组内分工一旦确定,将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到底。野外分工职责一般有采集、摄像、记录、包装背负等具体工作组成,学生在组内根据自身兴趣特点自行安排,由组长协调。分组后形成“实习分组责任表”,记录各自工作过程。各组再由不同实习教师分别负责。从管理看,这样的组织安排,人员宜分宜合,方便调度;从教学看,强调个人在团体中的工作位置,最大限度使整体教学安排能够直接影响到个人。

3改革实习内容

《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可分为室内教学与室外教学两部分。

3.1室内教学内容的改革

室内教学主要由实习知识讲座、分组讨论和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制作为主。知识讲座。在野外实习前一周安排系列实习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实习的目的和内容安排。如关于药用植物采集与制作的“野外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药用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关于实习地点特色药用植物介绍的“岳西鹞落坪常见及特色药用植物简介”;关于药用植物鉴定与保存的“植物标本的初步鉴定及保存使用方法”;关于活体药用植物移栽的“活体药用植物采集及异地移栽流程及方法”;关于野外观测设备使用的“M241轨迹记录仪与Googleearth联用技术在药用植物实习中的使用探讨”等。实习讨论。实习期间每天夜晚和遇到阴雨天气,由指导教师牵头,安排分组讨论。每个工作小组分别就采集的实物标本与图像资料,阐述当日的采集及发现,并提出问题和看法,由指导教师组织讨论并解答,要求每组安排记录人员,并形成讨论纪要。此外,安排学生到学校药用植物标本馆,在教师指导下熟悉腊叶标本的制作和鉴定过程,为野外实习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2室外教学内容改革

室外教学主要分为校内采集观察和校外采集观察两部分。校内实习是校外实习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校内实习,教师围绕讲座内容结合学校周边丘陵与药用植物园等环境穿插安排,由相关教师牵头,带领学生学习花、果实的解剖,检索表的使用,植物志的查阅及药用部位的解剖观察等内容;利用学校周边的丘陵环境,让学生自行安排野外采集工作,预演野外工作流程及组内成员的分工配合,训练各小组的独立采集与组内协调配合能力。校外实习由教师带队,通过不同调查路线了解实习地点的药用植物分布状况。为了改变以往走到哪讲到哪的做法,要求各组分别采集,然后集中讲解。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野外教学受场地环境限制较大,学生“跟的紧,听的多,跟的松,听的少”的情况非常普遍,因此要求各组分别采集,再由教师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场地,集中讲解,每天采集回到营地,再就各组提出的突出问题逐一讲解。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求教师对没有问题的组别不予讲解。讲解内容宽紧由教师根据讲课现场情况作调整:宽可仅到科或属一级的分类单元,属及种一级的分类要求各组分别自行查阅,再于晚间讨论统一给出解答;紧则针对常用中药直接介绍到种,并安排生态、形态和药用功效细致的讲解。通过采集-讲解-答疑这样的教学组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互相比较督促中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根据教学实际来看,这样组织安排的另一个好处是避免了学生野外掉队情况的发生。

4注重教学过程

4.1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实习前的准备工作是否充分合理,直接影响外出实习部分的教学效果。在先前《药用植物学》理论内容学习的基础上,由实习教师编写系列实习配套材料是帮助学生完成理论到实践过渡很好的做法。如介绍实习期间常见药用植物的“安徽科技学院校园常见药用植物名录”、“校园周边丘陵常见药用植物名录”、“岳西鹞落坪地区夏季常见药用植物名录”;介绍采集分类方法的“岳西鹞落坪地区野外采集鉴定指导手册”;介绍野外记录内容的“野外植物采集原始记录内容及方法”等。此外在实习前应向学生推介实习参考书,如“中药学专业鹞落坪实习参考书目”,并在实习教学的讨论环节中介绍这些书籍的内容及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自行参考选用。针对实习期间使用较多的工具书如:《安徽植物志》(五卷本)、《大别山植物志》、《安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高等植物》则按照分组数量印刷,在实习期间借予学生使用。

4.2重视实习中的引导工作

在实习中,引入讨论教学是改变以往由教师灌输知识而学习的关键。鼓励学生梳理并讲述每天不同的采集经历,讲述实习过程中的发现和思考,再由专业教师加以引导,不但调动了学生整体的学习热情,也促进教师对教学内容及方法的思考和提升。由于野外教学要求教师改变以往“竹筒倒豆子”的教学方法,仅讲述常用及特色药用植物,而对于大量植物分类群仅讲到科或属,属及以下分类单元需要学生自行检索,对于提不出或提问质量较逊色的小组,教师或鼓励提出问题或少予点评,促进整个小组在接下来的实习中加大投入。实际上,在讨论教学环境下,组间及个人处于相互竞争、比较的学习气氛中,再加之实习最后的个人考核压力,从多方面均能有效推动学生投入实习,提高学习热情。在实习结束前,负责教师集中讲解采集到的标本种类并做整体的实结报告。

4.3引入新技术和方法

标本压制速干技术的使用。新技术和方法的引入改善或配合了实习改革的力度。传统标本制作中,干燥过程占用了较多时间。所以引入并使用了热风干燥机及瓦楞纸板的快速干燥方法,并加以改进。快速干燥方法的使用,不但增加了标本制作的效率及成功率,也节约了宝贵的实习时间。GPS轨迹及图像结合技术的引入。随着数码照相技术及便携式卫星定位技术的普及,绘制药用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图成为可能。实习期间鼓励学生使用个人数码设备,并在每个组内专门安排摄像人员记录影像标本凭证,通过影像记录完善了腊叶标本凭证难以承载的部分信息。此外通过携带笔记本电脑和投影仪,在集中讨论环节将分散在各组的新发现和新体会扩大到实习整体中,是实习讨论过程更形象生动。

4.4发现并研究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改革后的《药用植物学》实习最突出的问题是原本2周的教学时间紧张,尤其是野外实习阶段,白天外出采集,晚间集中讨论,对师生的体力和精力要求较高。其次是分组实习虽然有利于教学安排,提高了教学效果,但分组活动也造成了重复采集较多的问题。由于各组采集路线基本相同,所以尤其在实习前半段,各组重复采集过多,因此,教师需要在实习前期多作集体宣讲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分组的组织形式对专业教师教学投入要求增多。教师需要每天收集突出问题,再配合携带的投影设备,利用野外晚间不能出行的时间集体交流,既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效果。

5改革考核方式

5.1目标考核与实习过程相结合

传统的实习考核仅依据实习后学生识别腊叶标本与新鲜植物的数量及实习报告的撰写水平作为考核目标,很容易使学生陷入背诵知识而不能投入应用的局面。因此,围绕《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将传统的目标考核与实习过程相结合,要求学生通过实习能够识别并独立完成采集、腊叶标本制作及初步分类鉴定工作。改革后的实习强调了实习的过程参与:教师部分讲授,引导学生部分自学和讨论学习,学生始终处在小组与整体教学竞争、比较的学习环境下,加上目标考核压力,能最大程度调动参与实习的教师与学生积极投入。

5.2小组考核与个人考核相结合

实习考核分为小组考核与个人考核两部分。评分组成为:个人实习成绩=所在小组考核成绩(35%)+个人考核成绩(65%)。小组考核内容包括:实习结束后上交本组采集的全部标本及已经完成鉴定并装订完整的标本不少于10号(每号至少3份),并附带其分种检索表。标本选材、制作、鉴定及编制检索表均由各小组在实习周期内自行安排时间完成。小组考核的评分依据按照内容选择、完成数量、规范程度、检索表编写四部分由教师进行评分。小组考核成绩占个人实习成绩的35%。个人考核内容包括:野外植物识别、个人实习日志及实结。野外植物识别占个人成绩的50%,文字材料占50%。

6结语

篇10

关键词 海南 五指山区 黎族 药用植物

1 研究区域概况

五指山区包括五指山市、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中南部山区,北纬18°23′~19°25′,东经109°19′~110°09′。年平均气温20.5~22℃,绝对最高温度38.1℃,绝对最低温度-3℃;年平均降雨量1 800mm~2 400mm,降雨日数124~148d,雨量分布不均匀,雨量集中在5~10月,形成明显的早湿季节。著名的高山有五指山、鹦哥岭、黎母岭和七指山。其中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 867米,坐落琼中县境内,为海南岛第一高峰,其次为鹦哥岭海拔1 812米。典型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季雨林、低山雨林及中山雨林等。五指山区地处热带,山体庞大,土地肥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

海南有黎族人口110多万,约有1/4聚居于五指山地区。五指山地区三市县共有土地面积4 982.78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6.5万,其中黎族有25.2万,占54.2%(见表1)。

2 研究方法

本调查研究应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即①文献资料的收集及研究;②关键人物访谈,广泛收集流传于黎族民间的传统医药知识。调查访谈对象包括民间医生、药农、中草药经营者,当地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和其他有医药知识者。③证据标本采集和鉴定;④药用植物编目。研究在2004年至2006年间进行,田野调查累计有90天。

3 结果与分析

3.1 药用植物种类及其组成特点

据文献记载和民间调查,五指山区黎族使用的药用植物约有515种,隶属于125科,360属。种数较多的科有豆科23属36种,菊科21属28种,大戟科16属24种和茜草科12属22种。其中蕨类植物17属23种,裸子植物有4属6种,被子植物339属486种。从植物的生活型区分,木本210种,草本有232种,藤本73种(见表2)。统计结果表明黎族药用植物的种类组成极为分散,使用的药用植物不局限于少数类别,可见他们对植物的识别和应用能力达到了很高的程度。黎族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特点反映了海南五指山区药用植物资源的多样性,同时也说明了黎族医药和利用植物方面的知识极为丰富。

在五指山区黎族使用的515种药用植物中,野生植物有480种,人工栽培的35种。黎族民众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不仅善于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植物,同时他们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也借鉴一些好的方法和经验,比如人工栽培药用植物胡椒Piper nigrum L.、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和沙姜Kaempferia galanga Lim等在黎族医疗保健中也经常使用。限于篇幅原因,本文仅列出部分黎族常用药用植物(见表4)。

3.2 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

从表3可看出五指山区黎族药用植物以全草或全株可入药者居多,有178种,占34.6%,全草入药居多的原因与黎族医药以草本植物占多数有关。仅用树皮或花入药的植物较少。有31.1%的植物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位入药,可见黎族在药用植物的利用部位方面也具有多样性。

3.3 用药方法及其特点

黎族对本民族地区常见或多发疾病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对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湿骨痛、中毒、疟疾、妇科病,以及其它疑难杂症的治疗经验极为丰富。治疗方法有水煮内服疗法、外敷疗法、蒸熏疗法、洗浴疗法、捻痧疗法、巴附罐疗法和佩药疗法[1]。敷药法又有热药和冷药之分,热药即将药加热后使用,如将植物叶子在火上烘热,外敷患者前额治头痛发烧,或将烘热的叶子敷于地上让病人躺在上面,并盖上被子治发冷发热及头痛。另有一种是将新鲜的植物药捣烂后在砂锅中炒热后外敷,治跌打损伤。冷药则为不加热的外敷药。过去药物大都鲜用,基本上是随采随用,但对一些较为稀少或季节性较强的药物则采集凉干备用。现在由于资源破坏较严重,药材采集越来越困难,除了外敷用鲜药外,内服药用干品较多。黎族民间传统药方较为简单,大多数为单方或简单复方。复方的配伍有主次之分,但下药量没有严格的比例,只凭祖辈传导和实践经验,针对患者病情轻重、年龄、性别和药方大小来确定下药量。

3.4 医药知识的传承

黎族是一个只有本民族的语言而没有自己文字的民族,因此,民族医药仅以口传身授的方式代代相传。在五指山区黎族民间草医以女性居多,这除了与女性的勤劳和细心有关外,更深层的原因是与黎族母系社会的遗俗有关。历史上黎族妇女不仅在宗教及其它社会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在狩猎和采集为主的经济生活中,黎族男女有着明确的分工,妇女主要承担着对家庭和本民族具有决定意义的植物采集任务,妇女比男人更懂得如何利用植物作为药物和食物。黎族没有专门的医师和药师,懂医者均懂药。黎族专门从事行医者尚少,多数在本村寨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为村民治病疗伤。行医者所掌握的医药知识多寡不一,有的能治多种疾病,有些只是对某一种或几种病有特长。医药知识的传授方式也不尽相同,较正统的传授方式是由“药母”带着学徒上山去识别药物的名称、药用部位、药性及生长习性等,待学徒熟悉后,由“药母”杀鸡举行传授药方的登药仪式,黎族人称之为“交刀”,之后学徒就可单独采药行医[2]。

3.5 民族医药的交流和发展

建国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黎族与汉等其他民族的交流逐步增多,特别文化教育的普及,使黎族应用汉族语言和文字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为黎族学习和吸收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医学提供了有利条件,不少有文化的黎族草药医生在继承本民族传统医药的同时,把学习和吸收好的草药知识作为提高本民族医药水平的主要手段。五指山地区一些有志于传承和发展黎族医药的草药医生自愿联合,于2001年底注册成立了“海南五指山黎族民间医药研究协会”,会员有20多人。在海南民族宗教事务厅和医药管理部门的支持下,他们在通过相互学习和交流,对用药体会和心得进行总结,编写了《黎族草药集锦》一书。目前,尽管他们的工作力量非常有限,但在黎族传统医药知识大量流失的今天,对于及时抢救挖掘传统黎族医药并促进其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4 小结和讨论

(1)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在海南岛至少有3 000多年的历史。海南五指山区是黎族居住最为集中的地区。自然条件适合于各种植物的生长,因而蕴藏着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黎族由于居住环境、生活习俗和宗教思想有别于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他们的疾病类型、药物种类及用药方法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区域性特点。通过调查和深入的研究,将会发现同种疾病不同的治疗药物,或者发现一些新的药物资源种类和蕴藏量。区域多样性的药物资源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医药文化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当前自然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对区域性药物资源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对我国医药事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持续利用均具有重大的意义。

(2)黎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草药知识仅通过口头传授,因而容易产生误传、失传和讹传的现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确有一技之长的民间草医大都年纪偏大或已经离开人世,一般情况下他们不愿意将医术传给“外人”,而自己的子女又大都不愿意学习,老一代人所掌握的医术在不断失传,大部分黎族民间传统医药知识未被收集、整理和研究。随着时间的流逝、现代医学的广泛应用和资源的变迁,能够掌握黎族医药知识的人越来越少,如不及时收集整理,将面临失传的危险。有关部门应对此予以重视并组织力量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研究,让黎族医药为当地群众服务的同时,也为现代医药产品的研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林诗泉.海南黎族医药[J].中华医史杂志.1991,21(2):105-106.

2 黄春荣.海南黎族医疗史话[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1995,14(8):22-23.

3 中南民族学院《海南黎族社会调查》编写组.海南黎族社会调查[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1992.

4 王学萍.中国黎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 黎族简史编写组.黎族简史[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