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范文

时间:2023-04-08 11:51: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生工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民生工程

篇1

------全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

今年,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交通厅大力支持下,在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全市交通职工以突破工作年为契机,对农村公路建设做到早谋化、早安排、早实施、强监管,力争夺得一季度首战开门红,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年度目标任务执行情况

20__年,民生工程交通目标为通乡公路230公里,通村公路600公里;一季度完成通乡(油路)水泥路建设102.9公里,完成投资8301.3万元,占目标任务44.73%;完成通村公路893.12公里,其中:完成通村水泥路496.42公里,通村泥结碎石396.7公里,完成投资17593.8万元。占目标任务148.85%。

二、严格计划管理,加快项目推进

全面推进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严格执行上级下达计划,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力争推进连接线和断头路建设。一季度争取中央预算内扩大内需投资通乡公路建设计划10792万元21个项目269.8公里;争取省厅通村水泥路建设计划14764万元512个项目1476.4公里。

二、加强宣传,确保建设顺利推进

强化宣传,尊重民意,确保建设项目合民心、顺民意,充分发挥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三民主”作用。农村公路建设宣传工作不是停留在口号和空洞的说教上,不仅通过媒体等多种形式的宣传,而且是通过含金量高的政策引导,以此激发农民群众修路的积极性。全市大力宣传农村公路建设“先干先支持、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政策,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抓好示范带动作用,注重通过身边鲜活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去引导和感化农民群众,力促农民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深化修路意识,自发修路愿望。在宣传中准确把握村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心理,通过对已通和未通公路村村民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经济效益的对比,从现实中使广大农民群众接受教育和启发,并转变为自觉的行动。

三、强化督查督办,做好技术指导服务

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作为“民生工程”硬性指标之一,纳入对各县(区)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县(区)实行重奖,对未保质保量完成的县(区)实行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加大民生工程督查督办力度,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创新督查考核机制,坚持政府巡视监督、媒体曝光监督、群众自发监督的“三监督”制度,将工作绩效与考核奖惩挂钩。市委、市政府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督查督办;市人大、市政协组织代表、委员视察监督;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审计局、市交通局随机督查。市交通局建立了对局班子及机关中层干部督查管理办法、县(区)交通局局长交帐考核管理办法和质量保证金制度,并与干部政绩考核挂钩。

开展继续推进送技术下乡,送图纸上门活动,切实做好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指导和服务,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人员培训工作。市、县(区)结合实际探索切实可行、形势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对一线的技术支持和强化服务。各县(区)交通部门对广大农村实行技术、设备、人才 “三支援”, 使每一个乡(镇)、村都能有1~2名懂基本技术、会一般管理的农村公路建设实用技术人才。

四、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质量资金监管

修改完善农村公路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监管,强化建设质量抽查检测力度,坚持“政府监管、业主负责、监理监控、社会监督、企业保证”五级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资本文来源:文秘站 金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资金安全。一是确保规范到位。市上统一制定通乡公路招投标文件范本和《农村公路建设、质量、进度、变更、计量、支付等管理办法》,指导各县(区)进行招投标工作和建设管理工作。二是确保管理到位。实行“政府监管、业主负责、监理监控、社会监督、企业保证”五级质量保证体系,坚持建设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三公示制度”。三是确保技术标准到位。为严格控制建设标准和质量,市交通局、财政局、发改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严格执行通乡油路(水泥路)建设标准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的通知》、《关于成立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 办公室的通知》,文件明确通乡公路技术标准,对擅自降低项目技术标准的县(区),市上将暂停其通乡公路项目审批,暂停下达投资计划,扣减市级财政补助资金,将全市通报。四是确保质量检测手段到位。市上对农村公路试验室工作进行指导和督查,市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处、质量监督站和中心试验室定期和不定期对建设项目进行抽检,并将抽检情况及时给予通报,同时对农村公路建设交(竣)工验收签认。

五、探索建立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管理机制

篇2

一是就业目标全面完成,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孝感市委、市政府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大力开展就业服务,建立健全公共服务网络,实施创业带动就业工程,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完成就业目标。近五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培训,全面完成就业目标。近五年,全市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3.2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7.4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是社会保险实现多层次、广覆盖,人人享有基本保障的格局基本形成。坚持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和保险待遇落实,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制度,稳定提高待遇水平,一个人人享有基本保障的体系基本建立。目前,城镇居民医保参保率达到88%,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取得突破。全市五险参保人数达到216.4万人次,近五年累计征收社会保险费52.31亿元。

三是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城乡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按照“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的工作要求,最大程度地保障城乡困难对象,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从2006年的3.9万户、9.6成人提高到今年的4.5万户、10.9万人,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2006年底的每月160元提高到目前的30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由2006年底的10.7万人增加到今年的20.8万人,月人均补差从10.3元提高89元。同时,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等多种配套救助制度,从而形成了全方位、多元化、广覆盖的社会救助体系。

四是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较快,基本满足了各项社会福利的服务需求。加强社会福利事业投入,积极推进“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位一体的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面向农村五保对象的“霞光计划”,扎实救助孤残儿童,发展社会福利企业,启动殡葬惠民社会福利工作,初步建立起以供养机构为载体、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全市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等特殊群体得到较好帮扶。

五是大力实施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全市住房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市委、市政府将住房保障工作纳入综合责任目标,严格量化考核,完善配套制度,优先保障供地,优先保障配套资金,优先保障公共配套设施建设;严格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真正保障低收入困难家庭。过去五年,通过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建设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全市共对3.5万余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了住房保障。

篇3

一、活动目的

开展民生工程“回头看”活动,旨在总结近几年我镇民生工程实施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巩固民生工程成果,提高民生工程质量和水平,建立健全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民生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实现民生工程政策效益最大化。

二、主要内容

开展“回头看”活动主要对2007-2011年度省定民生工程项目政策执行、项目建设及运行管护等情况开展一次全面检查,范围包括所有工程类项目和部分资金类项目,检点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历年检查中发现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具体检查的项目和内容为:

(一)工程类项目:包括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项目扶持、城镇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保障(廉租房建设工程)、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工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13项。重点检查项目“六制”管理等相关规定的执行情况;项目资金拨付使用情况,有无截留挪用等违规、违法行为;项目完成及投入使用情况;项目后期管护措施落实情况。

(二)资金类项目:包括普通高校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贫困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城镇居民医保、义务教育经费保障、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和生活救助、库区移民直补、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农民工培训、政策性农业保险等14项。补助类项目重点检查审核、公示、审批等程序是否规范,补助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准确发放到位;培训类项目重点检查培训机构是否具备相关资格资质,是否完成培训任务,资金管理是否规范,参保参合报销补偿、理赔兑付是否方便快捷等。

三、活动安排

“回头看”活动在县民生工程协调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镇民生办负责具体实施。“回头看”活动开展时间为5月14日至6月25日,包括动员部署、自查自纠、全面检查、整改落实四个阶段。按照“以条为主,条块结合”的原则,我镇对2007-2011年度省定民生工程项目全面普查工作。并负责组织开展全镇的综合检查自查工作。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5月14日-25日)。认真学习贯彻省、市、县关于开展民生工程“回看头”活动的文件精神,根据省、市县的具体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回头看”活动全面动员部署和安排。

第二阶段:自查自纠(5月26日-6月10日)。根据第一阶段拟定的实施方案,镇将组织人力对各部门牵头负责实施项目进行全面自查,自查面为100%,并对照有关政策规定,镇各分管领导和其办站所,对存在问题和不足同步进行纠正或补缺补差。并于6月10日前将自查自纠工作书面总结材料和自评得分情况交镇民生办汇总后报县民生办。

第三阶段:迎接综合检查(6月11日-6月15日)。认真准备材料,迎接由县民生办牵头县财政、监察、审计、发改等部门综合检查组对我镇检查项目实施综合检查。并对检查出的问题以及提出的建议,认真分析,广泛吸取经验。

第四阶段:整改落实(6月25日以前)。针对县民生办综合检查情况,对存在问题,认真制定整改方案,积极整改。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对照整改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并抓好整改落实。整改落实阶段要同步做好迎接省市开展的抽查工作。

篇4

一、主要情况

年,全县投入民生工程资金4.97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本级财政投入1.3亿元,增长54%。考评情况表明,西牛镇、小河镇、万隆乡、嘉定镇、古陂镇、油山镇等乡镇,以及县就业局、县卫生局、县教育局、县房管局、县文化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等单位实施民生工程效果明显,新增城镇就业、发放小额贷款、实施“光明·微笑”工程以及廉租房建设、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等多项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一)促进就业创业力度加大。全县城镇新增就业9960人,城镇净增就业8300人,城镇就业率96.8%;“4050”人员再就业966人,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残疾人就业率71%;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23556人,其中县内转移21960人;城镇职业培训8171人,其中创业培训81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4432人,其中县内工业园区定向培训11769人,城乡残疾人培训180人。扩大了小额贷款担保范围,发放小额贷款3017万元支持自主创业。

(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县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万人和6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征缴2137万元,国有困难企业职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8598人,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人数5460人,工业园区企业参加医疗保险人数达到9576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55万人,参合率达90.54%,统筹基金使用率达到89.54%,参合农民一次报帐率达到95%。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833人,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人数达到4336人。全县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人员)32784人,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总额5446万元;参加失业保险19620人,失业保险基金征缴总额300万元;工业园区职工参加养老保险(含农民工)12070人;在嘉定镇同益村和工业园区中端村率先开展了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175人;“三类”人员参加养老医疗保险622人。有效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历史债务6870多万元,乡镇基层站所改革和转制企业等职工安置问题逐步得到妥善解决,符合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畴。

(三)社会救助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农村低保人均补差65.01元,县级配套资金235万元,城市低保人均补差155.1元,县级配套资金133万元;加快推进了“三院”建设,聘请了57名敬老院管理人员并解决了财政供养问题,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80.2%;夺取了抗击”7.3”特大洪灾的胜利,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倒房户在春节前可入住新居,帮助265户农村困难家庭新建、维修住房。发放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651.27万元。

(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化解“普九”债务4331万元,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全面落实“两免一补”资金3434.87万元,免学杂费及免费提供教科书学生数分别达到87466人和88468人;义务教育阶段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达到6587人,落实配套资金420.17万元;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181人,落实配套资金94.49万元;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家庭困难学生1026人,资助考入大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45人,落实配套资金122.5万元。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完成了县一小整体搬迁,完成了2010—2020年城区中小学校布局规划,稳步推进了9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和新扩建校舍面积4.2万m2,消除各类学校危3000m2,丰三中、四中、希望学校、三小等一批中小学校舍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完成初、高中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4000人。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盲、聋、弱智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4%。教育“三制”改革深入推进,新招聘教师200名,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中考成绩和高考质量位居全市前列。

(五)医疗卫生事业长足进步。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南医学院二附院已正常营业,新增达到建设标准的村卫生所60个、中心卫生院2个、县级综合医疗机构1个、县级中医院1个,县级疾控机构实验室疾病检验检测能力达到建设标准;小江、铁石口等6个乡镇卫生院扩建工程和嘉定镇卫生院搬迁工作全部完成;新招聘106名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费接种覆盖面达到100%,五苗常规接种率达到97.06%,新增疫苗接种率达到88.64%;帮助1356名残疾人康复。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未发生重大疫情;大力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共为2223位白内障患者和96位唇腭裂患者实施免费手术,手术人数居全市前列;农村孕产妇享受住院分娩补助。

(六)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推进。投入资金975万元,完成了一清路7800平方米154套廉租住房工程建设,207户困难家庭享受廉租补贴,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七)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明显。全面完成了6个工作重点扶贫村整村推进和8个社会扶贫开发任务。

(八)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县文化艺术中心顺利竣工,小江、铁石口等7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建成农家书屋30家,组织开展乡镇文体活动128次,送戏下乡261场;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场所12个,县体育中心建设顺利启动;村村通广播电视132个村,发展无线数字电视用户3350户,为农民免费放映电影4800多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农民安全饮水项目解决2.2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使用沼气新增户数794户,农村家庭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中型水库走马垅水库和迳古潭、焦坑等4座重点小(一)型水库以及小(二)型水库黄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工,白兰和壕基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8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93.1%;双溪口、河口渡改桥项目开工建设,杨家、大江等渡改桥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农村供电保障能力得到增强,新架设10千伏以上线路43公里、低压线路39公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民生工程工作量大,任务重,压力大,少数单位领导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配备专职人员,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导致实施效果不明显。有些工作没有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如农家书屋建设,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书籍等很容易造成遗失或被盗;有的项目、工程未按规定程序操作,推进力度不大,影响了工期和质量。

(二)政策宣传不够深入。少数乡镇一些强农惠农政策没有及时宣传到各家各户,如山区群众对沼气的优越性认识不足,政府给予了一定补助,但群众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不高,新增数量不多。

篇5

一、努力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

1.进一步扩大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84万人。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业;将符合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农林水事业人员、未安置的城镇退役军人在内的各类事业人员统一纳入失业登记范围,享受相关的就业扶持政策。

2.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1万人。

3.加强就业培训。布置982万元。其中772万元用于省内工业园区新招工免费培训13900人。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培训1.1万人,其中守业培训0.1万人。

4.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完成小额担保贷款1.13亿元。其中0.68亿元用于支持个人守业,0.45亿元用于支持劳动密集型小企业。对个人守业担保贷款,适当提高限额、延长年限。

5.协助残疾人就业。免费培训600名残疾人。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6%

二、继续完善社会保证体系

6.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根据国家的统一部署。从年月日起,全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增加140元。

7.扩大养老平安覆盖范围。重点扩大个体工商户、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与养老安全。全市城镇职工参与养老平安人数达到13.22万人。

8.推进被征地农民养老平安试点。出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办法;被征地农民参与养老安全的人数达到0.15万人。

9.提高失业平安统筹水平。参与失业安全的人数达到8.1万人。

三、不时提高社会救助水平

10.提高城乡低保对象补助规范。财政增加布置417万元。由55元提高到65元。财政增加布置548万元,将乡村低保对象财政月人均补差标准增加15元,乡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由140元提高到155元。

11.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规范。财政增加布置7万元。由1200元提高到1260元;将3665名集中供养人员的供养规范每人每年提高60元,由1800元提高到1860元,集中供养率继续巩固在80%

12.完善国有企业“老工伤”人员伤残津贴制度和提高上世纪六十年代精简下放老职工救济金水平。对因国企改制。其补办伤残津贴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给予补助,纳入统筹地区社会平安经办机构管理;适当调整因工致残人员伤残津贴待遇;精简下放老职工救济金每人每月增加30元。

13.提高局部困难企事业退休职工生活补助规范。

14.提高城镇“三无”特困群众供养规范。财政安排资金70万元。

15.完善城乡临时救助。财政布置110万元。

16.改善孤残儿童、流浪未成年人的生活条件。新建1个市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维护中心。

17.继续实行计划生育奖励制度。根据国家政策规定。对符合国家农村局部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条件并经确认的扶助对象约934人,每年发给720元奖励扶持金。

18.建立因自然灾害死亡人员抚慰金和去世特困群众遗体火化免费制度。财政安排资金20万元。抚慰因自然灾害死亡人员家属;财政布置26万元,对去世的特困群众遗体免费火化。

19.增加企业干部和局部退役军人生活补助。按每人每月30元增加带病回乡退伍军人和参战人员生活补助(已于年月日开始执行)提高企业干部解困规范;增加1953年前参军后复员到企业工作的退役军人生活补助。

20.建立居委会和“三院”工作人员补贴制度。对居委会工作人员给予工作补贴;财政布置40万元,对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三院”中不属于行政和全额拨款事业编制的人员给予工作补贴。对上述单位主要负责人,无正式编制且担任主要领导职务时间较长,没有参与养老安全的达到退休年龄并退离后,由财政发放一定的退休补助,参与新农合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由个人承担的缴费,全部由财政负担;财政增加安排离任老村支书、村主任生活补贴40万元。

21.财政布置23万元基层司法法律援助专项资金。

四、大力加强医疗保证和食品药品平安

22.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平安覆盖范围。参保职工达到10万人。

23.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制度建设。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覆盖率坚持100%并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范围。基金使用率达到90%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平安市级统筹。

24.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全市人均筹资规范100元。农民参与合作医疗人数为65万人,统筹基金使用率达到85%参合农民住院一次报账率达到90%以上。

25.扩大城镇职工工伤平安覆盖范围。参保职工达到9.13万人。增加0.15万人。

26.完善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财政布置2376万元。受益困难群众达到5.5万人,并适当提高报销规范。农村医疗救助市级配套资金为16万元,县级配套资金为158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90%乡村医疗救助市级配套资金为47万元,县级配套资金为142万元,资金使用率达到90%

27.扩大全市儿童一类疫苗免费接种范围。确保全市以乡为单位。

28.推进城镇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向全市乡村居民中的60岁以上老年人、0-3岁儿童、孕产妇、35-60岁妇女、低保对象、残疾人等六类人群。并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让更多的城镇居民免费享受更好的公共卫生服务。

29.协助残疾人康复。为全市4290名贫困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其中。为6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实施医疗救助,为60名贫困肢体残疾人装置普及型假肢,为30名贫困聋儿提供一年听力康复训练费用补助,为3500名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

30.完善优抚对象看病就医制度。实行方便、简捷的一站式”医疗管理服务模式。

31.开展取消医院药品加成试点。为推进医疗改革。财政布置851万元用于取消亿元药品加成改革试点。

32.建立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保证机制。财政布置1200万元对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由差额补助转为全额保证。

33.建立村级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制度。财政布置180万元。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规范,给予补助。

34.加强食品药品平安检测工作。财政安排食品药品检测专项资金45万元。保证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平安。

35.加强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70%村卫生室(所)80%乡镇中心卫生院、85%县级综合医院、70%县级中医院、8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建设规范。全市村卫生室(所)达到建设规范的新增68个。乡镇中心卫生院达到建设规范的新增2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达到建设规范的33个。

五、积极发展教育、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

36.增加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经费。财政布置专项经费。

37.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将“对本省每年考取公办大学的特殊困难家庭学生每人一次性补助5000元”政策扩大到国家统招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使享受此项政策学生总数达2230人。助寄宿生活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为9238人。资助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达到11800人。

38.资助城乡困难家庭子女入读技工院校。资助全市130名农村家庭人均年收入1000元以下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乡村低保家庭、残疾人家庭、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子女入读技工院校。每人补助两年。

39.加大城乡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和特殊津贴支持力度。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义务教育绩效工资专项补助和对遥远地区教师发放特殊津贴。

40.加大高校助学贷款风险弥补金支持力度。财政安排助学贷款风险弥补金。

41.继续推进农村文化“三项活动”财政布置229万元。开展健康向上、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其中每个行政村每月放映1场电影,每个乡镇每年购买文艺演出4场,每个乡镇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每年4次。全市开展送戏下乡场次达到132场,农村电影放映达到4032场,自办文体活动达到132场。

42.提高农村宽带网络覆盖率。全市行政村宽带网络通达数343个以上。

43.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筹集资金72万元。

44.启动“村邮户箱”工程。

45.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全市投资建设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41家“农家书屋”

46.向公众免费开放博物馆和纪念馆。财政布置“两馆”免费开放经费补助93万元。

47.加强基层体育健身场所建设。筹集资金32万元。

六、加大保证性住房建设力度

48.扩大廉租住房保证。政府新增廉租住房租赁补贴户数达到5149户。面积达到28.49万平方米。

49.进一步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市中心城区完成经济适用住房面积5万平方米。

50.建立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制度。财政布置100万元。为其新建、重建住房151户。安排专项资金,对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危房改造。

51.积极推进乡村(林区、垦区)棚户区(危旧住宅区)改造。

七、着力推进扶贫开发

52.继续抓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协助全市12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实施村级扶贫规划。

53.启动小水库移民的解困工作。

54.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扶贫。财政布置6万元扶贫项目贷款贴息资金。

八、切实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

5.加大农村居民饮水平安建设力度。筹集资金。让群众喝上放心水。

56.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力度。筹集资金增加农村沼气用户7100户。总数达到2.5万户,让更多群众用上清洁能源。

57.进一步优化人居环境。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美化乡村环境,增加农民群众收入。

篇6

一、广泛宣传。我村通过院坝会和村民小组会,向群众广泛宣讲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区两级政府关于实施“民生工程”的目的、意义和今年将要实施的具体事项,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讲解,赢得了广大群众对“民生工程”的高度拥护、积极支持参与。

二、高度重视。我村把实施民生工程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全村干部会进行讨论部署。把民生工程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确保我村民生工程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狠抓服务质量。为把民生工程这一好事办好,办实,我村从解决群众生活生产困难入手,从每个细节入手,抓好民生工程的实施。按照“民生工程”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党委政府的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完成质量、完成时间。力求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人到户。

四、狠抓工程质量。确保按质按时完成各项工程任务。坚持每月定期召开“民生工程”工作例会,小结并通报每月工作进展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并将结果于村社公示栏公开,同时征求群众的意见,及时解决工作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确保任务按进度实施。

五、我村上半年“民生工程”完成情况。一是已改造中低产田400余亩;二是认真策划小型小型集中供水工程地点,目前正在协调工程实施地点和覆盖范围当中,力争这一工程能让我村更多群众受到实惠;三是在镇林业站牵头带领下,挨家挨户宣传发动,组织我村群众实施近XX余亩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建设工程项目;四是提前完成农村沼气建设项目新建沼气池20口的任务;五是已规划好红层找水打井50口的地点,正在积极协调工程队的打井实施当中。

篇7

一、县民政局2012年民生工程全年目标任务

1.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将符合政策规定的农村居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按规定标准及时足额发放补助资金。

2.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使其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2012年供养标准年人均不低于1550元。

3.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加大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新建、改建、扩建力度,逐步提高集中供养率,2012年新增床位680个,并确保规范投入使用。

4.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城乡医疗救助覆盖面,简化程序,规范操作,方便群众,增强医疗救助的及时性。

5.重大传染病病人生活救助保障机制。按规定标准,对艾滋病特困对象开展生活救助。

二、工作要求

(一)县民政局要强化领导,制定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加强纵横协调,形式上下联动工作局面,细化责任分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并加强对镇(场)、街道办事处的督查和指导工作,确保按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二)积极开展民生工程政策宣传活动和社情民意调查工作,积极探索实施民生工程的新举措,新方法,切实提高民生工程的政策知晓率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三)县民政局对民生工程项目资金负责,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不发生违规违纪违法行为。

(四)县民政局要加强民生工程的长效机制建设。强化民生工程规范投入使用工作,确保民生工程实施效果。

三、责任期限:自《目标责任书》签订之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

篇8

一、总体目标

在“十一五”民生工程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作为首要任务,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作为着力点,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同时积极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不断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体制和机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社会弱势群体的各项保障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资金保障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将按照转变方式服务经济、以人为本保障民生的原则,准确把握财政政策的重点,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财政在支持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节能环保型产业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各项民生工程资金投入,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促进全市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根据全市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测算,“十二五”期间地方财政收入目标分别确定为:年39.8亿元、年45.8亿元、年52.6亿元、年60.5亿元、年69.6亿元,年均增速15%。地方财政支出目标分别确定为:年159.4亿元、年199.2亿元、年249.0亿元、年311.3亿元、年389.1亿元,年均增速25%,支出增速高于收入增速10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民生工程各级财政投入总目标为240亿元。

三、“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总规模

随着“十一五”末民生工程基本建设项目的陆续竣工,“十二五”民生工程将主要以待遇型民生项目的完善提高和资金保障为主。民生工程资金投入的重点是确保各项社会保障制度的正常运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按照部门编制的“十二五”民生工程规划草案,参照全市经济发展规模目标,确定全市“十二五”期间民生工程建设总规模为245亿元。

四、“十二五”民生工程建设项目

(一)住房保障工程

1.农村住房保障工程。“十二五”期间,我市农村贫困户安居工程以低收入贫困村为平台,建设移民扶贫新村(点)120个,搬迁贫困人口7500户3万人。搬迁以村组为单位,相对集中搬迁,优先搬迁区域内的“三告别”(土窑洞、土坯房、单家独户),整体改善移民新村基础设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户生存环境。

对生存居住环境恶劣地区、地质灾害高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区以及居住危陋房屋急需改造的贫困群众,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统一规划,分户自建”的原则,做到移民搬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城市化进程相结合,在补助贫困户建房的同时,配套建设迁入地基础设施,高标准建成一批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的贫困地区新农村,从根本上改变贫困群众生存环境。项目总投资6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建房补助投入1.6亿元,整合项目和群众自筹4.4亿元,平均每年投入1.5亿元,其中财政扶贫补助资金3200万元。

2.城镇住房保障工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1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4号)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做好住房保障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建保〔〕91号)精神,以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为保障对象,健全完善廉租住房制度,规范深化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大力推进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城市棚户区改造,建立多渠道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住房保障体系。到年末,基本解决28266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力争到规划期末,实现全市112586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基本解决住房问题,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努力使全市保障性住房总规模达到居民住房总量的20%以上,实现城镇居民住房有保障的目标。

(二)公共卫生与医疗卫生服务工程

深入推进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建立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促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质化,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让城乡居民“看得好病”。继续完善三级医疗卫生设施网络,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加大现有医疗卫生单位改造提升力度,实现标准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让城乡居民“看得上病”。普遍建立比较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比较规范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比较科学的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机制和价格控制机制,让城乡居民“看得起病”。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扎实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深入开展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康教育活动,让城乡居民“健康少病”。

1.公共卫生服务工程

(1)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妇幼保健、精神卫生、应急救治、采供血、卫生监督等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体系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促进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2)强化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一是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增强综合防病能力。按照全省财政投资计划,加快更新市、县疾控机构实验室设备,使市、县疾控机构达到国家装备水平。巩固和健全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网络,重点加强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疾病预防和控制能力建设。健全各级疾控机构规范化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医疗服务体系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能,特别是预防保健职能。二是提升卫生监督机构执法能力,按照人均建筑面积40㎡以上的标准,全面完成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标准化建设任务。加强设备配备和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农村和社区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卫生监督机构按照职能分工,依法对辖区内公共卫生、与健康相关产品、各级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卫生专业人员等实施综合卫生监督执法。三是建立属地管理、政府为主、条块结合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在市县建立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乡镇、城市社区有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二级以上医院、各级疾控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成立专门的卫生应急工作管理科室。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构建市、县两级卫生应急系统平台。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完善卫生应急实验室网络系统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加强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确保市、县急救中心(站)设备、急救车辆的安全高效运行,建立反应迅速灵敏的院前急救网络,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四是实施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市县两级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形成标准统一、布局合理、功能齐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的妇幼保健服务体系。认真实施国家妇幼卫生综合项目,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强化母婴保健服务市场监管,加强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工作。落实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探索区域内妇幼保健和计生服务机构的资源、服务的整合。五是加强健康教育、采供血、精神卫生等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县两级设立并建设装备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立健康教育科(室)。进一步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实现采供血信息集中化管理,更新或添置必要的仪器设备和采、接、送血车辆。全面完成市精神卫生中心标准化建设任务。

(3)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国家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国家项目为支撑,以公共卫生服务网络为平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由专业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实施,“十二五”期间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逐步实现均等化。

2.医疗卫生服务工程

继续加大力度在城乡居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面狠下功夫,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难题。通过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体制、机制的改革,建立一个从医疗到用药都能保障群众基本需求的医疗保障制度。以乡镇卫生院和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市属三甲医院和县级优质医疗资源建设为抓手,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医疗服务体系均衡化、基本医药保障制度普惠化、基本医疗服务公益化”。坚持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协调发展的办医原则,建设结构合理、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

(1)大力发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坚持强基层、保基本、建机制的原则,引导卫生资源向基层流动,全面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提高能力,进一步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络。一是县级医院作为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主要负责基本医疗服务及危重急症病人的抢救,并承担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卫生人员的进修培训。“十二五”时期,所有县级医院达到二级甲等医院评审标准。开展县医院托管重点镇卫生院试点,推广县镇一体化。二是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等综合服务,并承担对村卫生室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持续提高建制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水平,加强非建制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安心工程”,提高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满足辖区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三是村卫生室承担行政村的公共卫生服务及一般疾病的诊治等工作。“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部实行一体化管理。四是积极推进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县级政府重点办好县级综合医院、中医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并在每个乡镇办好一所标准化卫生院,采取多种形式支持村卫生室建设,使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所规范化村卫生室,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2)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大医院为龙头的城市两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一是加快建设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康复服务。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二是完善城市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根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8-2020)》,结合卫生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市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根据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和服务人口的增多,结合蟠龙组团、代马组团、陈仓组团、蔡家坡开发区建设,在蟠龙塬和高新代马地区各新建一所现代化的三级综合医院,在蔡家坡地区,整合现有医疗资源,组建一所三级综合医院。市中心医院以建成西部名院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技术与管理水平,建成地区承担疑难危重疾病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综合功能的区域性医疗中心,发挥对全市医疗卫生事业的引领作用。市中医医院建成区域内中医医疗、保健、科研及教学中心,突出中医药特色和专科优势。加快市妇幼保健院妇产和儿童专科医院建设步伐,建成全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与基层妇幼保健业务技术指导中心。市人民医院提升综合医院服务功能,加强急救中心建设,发挥好保障有力、方便快捷的急救指挥网络作用。按照“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思路,“十二五”期间,完成市康复医院实行整体迁建和市口腔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高新医院正式投入使用,斗鸡医院按新的体制和机制正式运行。根据区域规划和群众就医需求,市区其它二级公立医院或通过加快建设步伐向三级医院发展,或通过转型和改制向社区卫生服务或专科医院发展。

(3)建立市、县、乡(镇)、村四级联动协作机制。实施城市大医院团队式帮扶和对口支援县级医院项目,持续提高县级医院综合服务水平;全市每个县级医院对口支援和帮扶2-3所乡镇卫生院,帮助基层提高服务水平;实施乡村一体化,提升乡村整体服务能力。通过四级联动,建立起市、县、乡、村协作机制,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4)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明显优势。我市在探索符合实际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路子中,应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将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摆在首位,注重发挥祖国医学“简、便、廉、验”的独特优势,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5)建立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加快基本药物网上集中采购,做好药品“三统一”管理。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向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延伸,按规定使用基本药物,年前基本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在以省为单位统一招标采购的基础上,建立规范、高效的药品集中配送体系,到年基本实现全市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统一集中配送。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基础上,根据补偿到位情况,逐步扩大零差率范围。

(三)社会保障工程

“十二五”末,把打造成中国西部最具活力的创业型城市,创业成为带动就业的主要增长点,建立健全为城乡劳动者提供有效服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职业培训体系和劳动管理体系,促进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充分就业。在全市建立起以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为重点的“制度统一、标准有别、分类施保、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创建大社保“模式”,率先在全国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目标。

1.就业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保持就业局势基本稳定、规模持续扩大、结构更加合理。年前,全面达到国家创业型城市建设标准,完成创业型城市建设目标。建立政策扶持、创业培训、指导服务三大平台,全市每年创业培训达到1万人以上,创业成功率50%以上,每年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市、县、乡镇(社区)、村人力资源有形及无形市场全面建成投入使用。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实现省、市、县、乡(镇)、村联网。每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以上,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到8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全市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100万人以上,其中劳务输出70万人以上。每年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次),城乡劳动适龄青年培训率达到80%以上,就业率95%以上。

2.收入分配。逐步扩大劳动报酬占收入分配的比重,健全和完善符合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不同特点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遏制并逐步缩小不合理的工资收入差距,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企业在岗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5%以上,到“十二五”末,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3.劳动关系。全面落实劳动合同制度,国有、国有控股、集体、合资企业的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100%,民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及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力争“十二五”末达到100%。劳动者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休息休假等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和谐劳动关系基本建立。

4.养老保险。积极扩大城镇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年,各类人员参保率达到90%以上,在全面推行新农保、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及被征地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逐步缩小待遇差距,完善转移接续,提高经办能力,基本形成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5.医疗保险。健全完善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到95%以上,新合疗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全市城乡居民和在宝高校大学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逐步提高城镇居民、新合疗筹资标准和各级财政补助标准,缩小基本医疗保险不同类型和档次之间的差别,到年,整合形成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参保率达到92%以上。

6.工伤保险。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完善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工伤保险制度,使城乡各类务工人员人人享有工伤保险。年,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万人,年基金收入6000万元以上。

7.失业保险。探索建立失业保险发展的长效机制,将非公有制企业全部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基本实现城镇各类就业人员平等享有失业保障,全市失业保险实现全覆盖,参保缴费人数确保33万人,力争达到36万人。建立起覆盖全市的统一的失业保险信息服务系统,在城镇街道和社区全面建立失业保险服务平台,为失业人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居民增收工程

“十二五”期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保持年均递增15%以上,力争在“十一五”末南北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川塬三区四县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基础上,到“十二五”末,总体上达到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对重点退耕还林地区基本口粮田项目,计划投资4000万元,建设基本口粮田5万亩。

(五)义务教育及文化建设工程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突出学前教育规范化、普通中小学标准化、中职教育优质化、高等教育普及化等重点建设,充分保障不同需求的市民受教育的权利,缩小不同群体发展起点差距,促进教育的机会公平和效果公平。力争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充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0%。

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出发,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以完善乡镇、社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为重点,建成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形成城镇居民能享有的“10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居民能享有的“半小时文化服务圈”,有效保障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看电视、参加文体活动的基本权益。

(六)城乡社区及老年事业保障工程

根据城乡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继续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以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对社会保障的财政性投入,并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倾斜。高度关注社会的老龄化问题,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目标,建立起覆盖城乡、适度普惠的养老服务体系,并使家庭无力承担照料的失能老人享受养老机构照顾服务。

(七)残疾人服务工程

“十二五”时期,残疾人事业计划投资2亿元,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国家扶持、市场推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立足基层、面向群众”的要求,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使残疾人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基本需求得到制度性保障。总体目标是:残疾人生活总体达到小康,参与和发展状况显著改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初步完善,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完善残疾人事业政策体系,依法保障残疾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权利;加强残疾人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残疾人事业科技应用和信息化水平;系统开展残疾预防,有效控制残疾的发生和发展;弘扬人道主义思想,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

(八)基础建设工程

“十二五”期间,紧紧抓住国家好的政策和发展机遇,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继续大力推进民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1.农村饮水改水工程。按照国家和省级投资占总投资的90%,市级配套占10%的比例进行投资分摊计算。按照上述比例,市“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总投资43841万元,其中中央和省级投资39456.9万元,市级配套4384.1万元。通过以上投资,努力实现年解决全市农村饮水安全目标任务,

篇9

1、就业率进一步提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扶持零就业家庭、特困家庭、“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支持新建67个就业见习基地,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达5.2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0%,较上年增加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控制在4.2%以内。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05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同比增加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3亿元,增加5亿元。省属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86.6%。全面完成年初目标任务。

2、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进一步健全城乡低保、城镇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保、新农合、新农保五项制度。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普遍提高,新农保养老试点和城镇居民养老试点工作全面推进,在全国率先实现两项制度全覆盖。医疗保险三项制度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条件进一步改善。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等制度,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生育保险办法正式颁布。全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81.5万人、82.4万人、66.8万人、37.3万人、45.6万人。农村新型社会养老参保和新农合参合人数分别达到171万人和347.9万人,全面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

3、城乡居民收入增加。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推动了公立医院实施绩效工资,规范了目标责任考核奖发放办法和津贴补贴,提高了机关事业单位退职人员生活待遇。了年企业工资指导线和2010年部分行业人工成本信息及州地人力资源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统筹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离退休、公益岗位人员等收入。继续实施“彩虹计划”,提高集体合同覆盖率,推动建立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协调机制。加大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保证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00元,增长12.5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442元,增长15%;实现了城乡居民收入与GDP同步增长。

4、民生条件得到改善。全力推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及州(地、市)县配套投资112.9亿元。安排实施了11.2万套廉租房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游牧民定居1.8万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5.7万户,超目标任务1.7万户。推进了10万户农村奖励性住房建设,已竣工8.1万户。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整合各类扶贫资金9.9亿元,实施了387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60个村易地搬迁扶贫项目,扶持贫困人口7.8万户、33.5万人。减少贫困人口18.5万人。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八项实事工程,继续整合各类资金114.7亿元,实施了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农牧业科技推广、农牧民健康工程、文化进村入户等48个项目,解决了25.2万农牧民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152平方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8607公里,新建便民桥梁315座,完成800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篇10

一、加强领导,成立机构。

民生工程的实施,关键在于领导,领导机构的完善,是民生工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先决条件。农旺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农旺乡民生工程推进领导小组。

组长:

常务副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办公室设在乡民政办,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二、细化分工,明确职责。

2013年,我乡民生工程项目包括就业促进工程、扶贫解困工程、教育助学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医疗卫生工程、民生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环境工程、文化体育工程、品质生活工程等十大工程。具体任务分解细化到各分管领导、乡级各部门,分条块实施。乡政府与各有关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任务,明确时限,明确奖惩,进一步强化管理、加强督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民生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和民生工程信息简报制度,做到项目有方案、有跟踪、有台账、有宣传、有落实,并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资料报送工作并及时公开工程进展情况。民生工程领导小组通过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的形式,重点协调解决涉及工程类民生工程进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总结经验方法,克服一切困难,顺利推进十大民生工程进程。

三、强化举措,完善制度。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坚持把民生工程作为第一要务来推进,作为第一责任来落实,切实做到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不断强化党委、政府落实、部门实施、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合力攻坚的工作局面。

(二)强化宣传,营造和谐工作氛围。乡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利用各种宣传渠道深入开展民生工程惠民政策宣传活动,乡上开设民生工程推进专栏。利用会议,以会带训,不断扩大民生工程社会影响力,提高群众知晓率、满意度和支持率。

(三)强化监管,发挥效益。实行项目公示制,实名档案制,经济民主制。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原则,建立健全项目运行管护制度,确保民生工程长久运行,长期发挥效益。

四、完成工作任务和我们的建议

2013年,十大民生工程项目,涉及我乡有47个小项,已启动44项,已完成31项,占项目总数的66%,超额完成7项。(详见工程进度表)

尤其是我乡依然实施村民自治,全乡11个村每人每年收取12元卫生管理费作为垃圾处理费,总计30余万元,并配备保洁员实行日常管理,全乡生态环境大改观,造就了农旺乡干净的马路,整齐的民房,清洁的院落,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乡特地把直接联系服务工作放到首位,要求每名干部到乡村去,到农家去,和群众交心谈心,给他们提供服务。乡文化站常年开展活动,并以端午节为契机,开展大型文艺活动,表演节日26个,为实现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农旺凝聚了人心。

我们建议加大工程建设类民生工程项目,计划早下达,资金早拨付。计划最好在每年第一季度下达,及时拨付补助资金,以保证项目早实施,确保按计划全面完成目标任务。

五、完成情况说明及准备采取的措施。

对照目标任务,我乡多数项目虽然完成了任务,有的项目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在年终将全面或超额完成任务,但还有部分项目尚未启动,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放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任务180万元,现为零。主要是未确定可贷款的经融机构,乡无法与之衔接。此项工作将在县上统一协调情况下完成。

二是殡葬改革火化任务79具,完成30具,尚差49具。主要部分群众的落后的丧葬观念所致。我乡将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全面完成任务。

三是资助贫困大学生任务2人,现为为零。因高考录取尚未开启,所以无法落实,此项工作将在近期完成。

四是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任务117对,完成75对,尚差42对,主要是因为外出务工,很多新婚夫妇未回本地参加,下一步将加大宣传力度,确保任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