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创作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05:29: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油画创作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油画创作论文

篇1

艺术符号化方面,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希尔于1944年在《人伦》中提出:“艺术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美国符号论美学家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美学家卢卡契•捷尔吉认为:“艺术是表象性符号系统的最高的、最适当的表现方式。”,“通过艺术实践以及这一实践所培养的感受性,使反射系统不断地普遍化、扩大化、精细化和深化。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民平时不加注意地忽略了的事物才能被感知、被表现。”;安伯托•艾柯等等。“艺术符号作为认识论的隐喻的作品”等等。在这些论证中,他们都将艺术符号与概念性符号做了区分。明确了艺术符号在激发美感的形式媒介中的表现是相对独立的。指出了艺术是用形象说话的,它所涉及的是与心理表象相关联的形式语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国外学术界对其的研究并未像国内一样深入和成系统,其突出特点是:政府主导与民间组织参与相结合;各国政党成为各国倡导和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发起者与统领者;宗教、法治、教育、舆论等是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强有力手段。艺术是一种独具魅力和影响力的具有广泛传播效应的大众媒介。一种思想观念的传播,如果能够借助艺术的手段与途径,便能获得更为广泛而实在的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如果凝练出融会中外、言简意赅、为人民普遍理解、高度认同的艺术符号,并最终形成国家的艺术形象,就更容易让大众掌握并自觉践行。而这种艺术符号化的过程,必然可以为体现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独特的影响和作用。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艺术符号化践行的研究,目前总体的研究成果中,研究对象或相对零散或关于集中,指向明确、针对性强的研究理论并不多见,在知网以“艺术符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没有相应的研究文章,只有少数的论文中部分章节有所体现,如童福磊硕士论文《多元文化语境下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现状研究》等。基于对众多文献资料和作品的考量,我们发现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艺术符号化践行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深入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符号化是指:将核心价值观念及其取向用艺术手段在作品中凝练与表现出来,并形成可以被广泛理解和接受的艺术符号。十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志2月17日讲话指出,把核心价值建设和制度的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弘扬紧密联系起来,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了出来。他指出,核心价值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最深层次要素,是一个国家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我体会,的讲话,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在艺术领域的践行方向,核心价值观在艺术领域的符号化体现与研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组成部分,是国家形象与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途径之一。强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因而将核心价值观体现在艺术符号中,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践行研究也就显得格外重要。艺术符号化践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艺术中凝练与体现的基本原则,如果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行凝练与体现,首先要对凝练的原则进行揭示,只有如此,凝练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首先在艺术符号的基本内涵上,要反映和表征社会主义的“内在价值”和“精神特质”。其次在表现形态上,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的深化,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表现形态上就应该包含理论、思想、道德、行为等在内的一系列既体现社会主义性质,又表达历史文化传承,还要表征时代精神的价值概括,而这都应该是艺术创作中需要注意的。

综上,本文作者认为(1)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的性质、本质和发展趋向的集中体现。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2)“艺术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结合物,具有广泛传播的特性。人们在审美活动中,自然物并不是被看作含有多种认识或价值属性的实际存在物,而只是摄取其感性形式而赋予人的心灵旨趣,这里实际上暗含一个符号化的过程。艺术符号既以自然符号为前提或基础,又是对这类符号形式的提炼和改造,既具有形象性、非指称性和意旨无穷等特点,又具有超越性、中和性等内在的性质。(3)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符号化践行的研究,反映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影响。社会主义价值取向体现和继承了中华文化对生命价值的尊重与对和谐理想的追求,从建国初期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艺术发展历程中,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审美取向的变化始终是艺术客体转变的根本原因。

作者:杨x阳韩禹锋张天单位:绥化学院

篇2

一、民俗文化与油画创作的关系

油画最开始出现于西方,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它作为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化。时至今日,油画已深受中国民众的喜爱,不再是像最初只服务于统治阶级。由于中国特有的文化特征,油画在传入中国的同时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民俗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大分支,和油画创作也有着不解之缘。所谓民俗文化,简单理解,就是一个区域内民众的风俗习惯,进一步说来,则是一种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著名的《乡村乐手》是清朝画家林呱的作品,所表现的就是民俗娱乐的场景。另外像董希文在1953年创作的《开国大典》,所采用的方式和西方完全不同,而是带有民间美术的色彩。由此可以看出,中国的民俗文化一直以来和油画创作保持着亲密关系。

首先,一个地域的民俗文化给油画创作奠定了一种基调和风格。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俗文化造就了油画创作的不同风格。这是因为,油画在创作过程中,必然会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例如福建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郭宁的作品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风格。他的作品《金色家园》、《水乡》先后获得各类大奖。谈论起他的创作,会自然地想起福建的风景:自然环境富有变化,有山有海,色彩鲜明、丰富,还有闽南的渔岛、闽西的土楼、闽北的古村落等等,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使得郭宁的作品现场感十分强,进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朴实中带着浪漫,绚丽中带着精微。

其次,油画作品能再现一定地域内的民俗文化,体现一种文化精神。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从中看到当地生活的面貌,体会特定时期内人民的心理特征、审美情趣和价值观念。在油画创作过程中,画家是在用眼睛和心去观察和感受社会,通过体会民风民俗,借助技巧的运用来产生艺术的效果。吴永安的油画《阳光下》、丁大年的油画《新居》、郭宁的油画《遥远的星》曾参加全国侨乡风貌、华侨生活画展,透过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泉州的侨乡文化,也能感受到民众对生活的热爱与坚持,还有内心深处的思乡情怀等。

二、民俗文化对油画创作的影响

1、民俗文化对油画创作及审美心理的影响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民俗文化展现了地方文化特色,是一个地方文化的精髓。对油画创作者和接受者而言,民俗文化的内涵都会对他们产生一种无形的熏陶,使之受到感染和影响,进而丰富或改变自己的思想。泉州市是一个拥有着丰富多彩民俗文化的城市,民俗文化类型多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众所周知,泉州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之一,泉州著名画家林剑仆曾在1978年就创作过一副名为《侨乡春灯》的作品。林剑仆回忆说,人们参观春灯的热闹景象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闹元宵的人群中,有很多侨乡,他感觉着一切都充满着一种青春活力的气息,因此创作了这副作品。这是泉州市第一幅入选国展的油画。由此可见,泉州特定的民俗文化启发了画家的创作,给他创造了创作的灵感。之后,林剑仆又在此基础上创作了《海婴》等作品。大众通过当地一些富有民俗气息作品,对泉州的美丽风情有了更为深刻的印象。

2、民俗文化对油画创作题材的影响

油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必然要从生活中汲取素材。民俗文化反映的正是一个地方的生活,这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油画创作题材的选择。画家总是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来进行创作。而经常受到民俗文化感染的画家,在创作题材上就会偏向于选择跟民俗文化相关的内容,而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内容也给油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拓展空间,丰富了油画创作题材。上面提到的林剑仆的作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俄罗斯著名画家列宾的曾说:“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只有从祖国土壤里成长起来的艺术,才能够得到人们透彻的、充分的理解。”他强调民族艺术的魅力,也从另一面体现民俗文化确实成为油画创作的一大主要题材。例如泉州师范学院美术教师黄曦农的油画《渔港和风》(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07年12期)就是对泉州滨海风情的一种独特展现。

3、民俗文化对油画审美价值的影响

民俗文化是一种民族精神的浓缩,对于一副优秀的油画作品,我们会分析它的审美价值究竟何在。所谓审美价值,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性质,它并不是取决于人的意识判断,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也可以将这种审美价值理解成“思想性”,普列汉诺夫曾说:“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思想,艺术就不能存在,除了导致抽象的和混乱的象征主义之外,不会产生什么其他的结果。”之所以说民俗文化对油画审美价值产生影响,是因为如果一副油画能够以特定的民俗文化为创作题材,就会带有民俗文化的精神内质,这样也就提升了油画的审美价值。比如,泉州师范学院著名教授蔡永辉教授作品让人赞口不绝,他画作透露出闽南地区浓郁的民俗气息,风格宁静唯美,有如涓涓细流的情感流露,让人在欣赏中不自觉就找到了心灵的归依,这便是一种较高的审美价值。

上述是笔者结合自身艺术实践和学术知识,对民俗文化与油画创作的关系做的简要探讨。在未来油画事业的创新与发展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努力,在民俗文化的熏陶下,在创作中渗透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让中国的油画创作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王耀伟.中国油画创作中的民俗形象与文化意义[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

篇3

关键词:风景油画;教学;色彩训练方法;探究

随着现代油画的发展,人们的绘画观念不断改变,近现代艺术家也越来越注重情感色彩的表达,色彩在油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油画作为一种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绘画艺术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风景油画教学中的主观色彩

东方的绘画艺术注重意境的表达方式和描绘的风景,也注重充分发挥艺术家的创作天分。艺术如此崇高,使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和人格精神获得充分体现。图像早已成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核心理念,包含了人类精神的思维性质和方式的精髓。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色彩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艺术家有合理的色彩思想和相当主观的色彩概念,坚持绘画中色彩的主导地位。汉代艺术家总结了着色经验,为中国整个封建社会的绘画创作中色彩的应用提供了指导,唐宋时期色彩的应用达到高峰。不同类型的颜色是东方艺术运用色彩的重要理论依据,其色彩是含有强烈的主观意识的“图像色彩”,使画家得以在绘画创作中表现出独特的个性色彩。

二、学习艺术大师的绘画风格,观察大师的用色特点

不论是一年四季还是人们的思想情感,都可以用色彩表现出来。画家要想在艺术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首先必须拥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艺术家的人格也是组成艺术色彩的一个重要模块。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表达主观意识和思想感情,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自然界中的颜色,但是在绘画中表现自然中的色彩组合基于画家个人的感受和感情,需要形成主观色彩,因此,主观色彩是画家重要的艺术语言。学生应该逐步完善自己的主观意识,改进色彩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进一步学习和模仿老一辈艺术家的创作过程。这个学习过程包含两个层次:精仿和有意识地吸收。首先,学生通过模仿表达主观色彩,这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学生形成对色彩的初步认识。模仿可以丰富学生的创作经验,通过寻求大师作品的主观色彩,学师的色彩运用方式,加强自己的创作能力,形成最适合自己的主观色彩体系和丰富多彩的创作形式。其次,学生需要理解前辈大师的创作意识,拓展自己的创作范围。这时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代表了学生的主观思想、艺术追求、审美理解以及文化研究。加强培养创作灵感,学习艺术大师的绘画特点和个性色彩,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建立自身的色彩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学习色彩更高的层次,这一层次对学生完善自身的主观色彩体系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画家凡•高在美术史上拥有很高的地位,在色彩运用方面,他的贡献是非常显著的。他通过强烈的颜色营造出现代效果,摆脱了传统色彩对绘画创作的制约,根据主观能动性处理色彩。虽然凡•高的作品大多表现自然现象,但他已经表现出自己的主观色彩,通过提取自然中的图像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凡•高的很多作品以黄色调为主,黄色的激情和凡•高情感的共鸣表现出他疯狂的个性和坚强的意志,就像在艺术中迸发出火一样的激情,只有黄色才能完整地宣泄凡•高的情感。在他看来,黄色的太阳是友谊、希望的象征,黄色的向日葵表现了他对生活、友谊的向往。凡•高不仅把他的工作室的外墙漆成黄色,还画了许多向日葵的油画放在里面。他用柠檬黄、棕黄色等组成主观的黄色。凡•高对色彩的增强处理、主观组合、合理控制、想象臆造,形成了美术史上的一座座丰碑。因此,学生通过大量学师作品,可以提高对色彩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掌握色彩的个性风格,思考大师如何构建主观色彩体系,把素描和写生相结合,学习如何构建主观色彩体系。

三、凸显色彩感觉,发现色彩变化

主观色彩的运用是绘画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史上的一些绘画大师为了掌握色彩的规律,创造了大量的速写,将自然中的色彩化为自身的情感,抽象、升华了色彩的个性,形成了对于色彩的独特理解。绘画是画家的技巧和情感的表现,如果失去了灵感和激情,就不可能创作出迷人的画卷。教师可以用美丽的色彩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需求,使学生在色彩学习中深入地感受色彩,形成自身的艺术语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1900至1904年是毕加索创作的“蓝色时期”。在这一时期,身在巴黎的毕加索常常通过恰当地运用蓝色反映当时底层人民悲惨的生活,反映他们真实的精神状态。1904至1906是毕加索创作的“粉红时期”,在这一时期,他结识了马蒂斯,随后又认识了德兰和布拉克,与费尔南德•奥利维耶在蒙马特同住。他的经济状况好转,生活愉快,画面的主色调变为轻快的粉红,绘画对象为街头艺人、杂耍艺人及风华正茂的妇女。从“蓝色时期”向“粉红时期”的变化,反映了毕加索的情感变化,并由此灵活运用了不同的主观色彩。所以,主观色彩是艺术家充分表达个人感受的方式。

四、加强学习知识色彩,理解色彩的内涵

为了形成主观色彩体系和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学生要进一步学习色彩知识,加深对色彩的理解,提高对色彩的敏感度。在绘画创作中,学生要削弱不必要的颜色,让画面色调趋于纯粹,进而加强画面的力量感。学生还要及时归纳色彩的运用方法,这是精炼主观色彩的过程,通过去粗取精而把握色彩的主色调,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主观色彩体系。学生还可以进行大量的画面变调练习,练习运用主观色彩,这种训练可以让学生在改变画面主色调时仍能组织画面。在色彩训练中,学生必须做到准确观察、忠于客体、简处入手,增强色彩的丰富性和力量感。合理运用色彩不仅能加深观者的视觉印象,而且能够更好地表现画家的情感,使作品更具美感。和谐的色彩能在心理和感情上更好地与观者形成共鸣。油画中的色彩既需要画家的想象,又需要进行客观处理。画家对不同色彩的运用,不仅表达了自身不同的情感,同时感染观者,使其产生联想,进入画家营造的审美境界。

五、加强色彩教学,培养学生的艺术个性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而不是教学生复制前人的作品。如果学生以同样的创作方式创作出同一外观的作品,艺术教育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现在艺术教育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色彩教学是培养学生艺术个性的重要途径。学生观察色彩时,首先要注意色彩关系,进而确定画面的整体基调。主色调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空间,因此只要抓住主要的色彩关系,就能基本确定色调。首先,学生在观察对象时不能过于注重细节,而应该关注画面的整体效果。其次,要注意色彩的整体搭配和布局,加强对比或协调,注意色彩的节奏感和冷暖变化,从简单和复杂的变化中寻找统一的规律,局部需要服从整体,为画面的整体效果服务。此外,学生还要善于识别不同倾向的色彩,不能滥用主观色彩,善于发现新的主观色彩,切忌套用别人的用色方法而歪曲写生对象,这样的作品既没有自然美,又缺乏艺术个性。因此,对色彩的把握要准确、简洁、轻快、新颖,不脏乱、不浮夸、不粉化、不油腻,努力通过色彩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以热情、真诚和准确的色彩情感倾向提高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结语色彩是绘画艺术语言构成中最活跃、最丰富、最敏感和最富有艺术表现力的视觉因素。画面色调可以营造艺术氛围,以不同倾向的色彩传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变化无穷,学生必须学会把握主观色彩,使绘画作品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完善风景油画教学中的色彩训练,需要教师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细细揣摩,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剑锋.梅尔尼科夫与中国油画教育及创作.上海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2]于幸泽.建筑造型基础教学研究.中央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

[3]周鼎.交响.西安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

[4]伊沙木丁•阿巴克力.浅谈油画风景写生教学//《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5年9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5]王醒宇.油画课程与教学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篇4

关键词:福建;风景油画;地域性;特点;写意

0 引言

风景油画作为舶来品,它已慢慢融入中国社会,渗透寻常百姓家之中,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在这大好形势下,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风景油画家的困惑。例如“架上绘画死亡论”等,对中国的风景油画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作为一个地道的福建青年油画学子,笔者便想借这次机会深入探究福建风景油画的地域特点,研究福建风景油画今后的发展方向,坚定福建风景油画家的信心,不致迷失。

1 福建风景油画

1.1 福建风景油画的传入

福建风景油画所呈现的特点离不开地域性对它的影响。福建地处东南一隅,地势特征是闽东、闽南为沿海,内陆是盆地,闽西、闽北则多为丘陵。福建与东南亚国家毗邻,更与港、澳、台地区有着无法斩断的地缘、血缘关系。福建历来人才辈出,文化空间分布上也呈现多元性,拥有丰富的海洋文化。而中国的风景油画是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通过到西方学习的艺术学者们传到国内的。福建也是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门户政策,受到了早期港口开放的影响,为艺术学者们创造了良好的出国条件。在与国外的频繁交往中,西方风景油画也随之较早地传入福建,与福建的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等地域特色“碰撞”、融合,并在相互的影响渗透中得到了丰富的发展。绘画注重交流与实践,福建油画家们面对交流越来越紧密的艺术圈,从实际出发审视自身,在吸收“异质文化”的基础上秉承兼收并蓄的态度,与时俱进,采纳新的艺术观念,使福建风景油画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新局面。

1.2 福建风景油画的发展

(1)福建风景油画的先驱者谢投八。谢投八(1902~1995),福建漳州市人,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谢投八先生留学法国学习西方绘画艺术。作为福建美术教育和风景油画的先驱,他在对福建美术教育建设或是个人艺术造诣上都取得了突出成就。风景油画《故乡的冬日》是谢投八先生1934年在厦门美专工作时创作的,画面一改原先严谨工细的特点,展示了大胆奔放的用笔。这种笔触同时带有中国大写意的山水画意境,虚实处理张弛有度,用色凝练,很好地体现了谢投八先生风景创作中的构图能力与捕捉瞬间自然风光的审美追求。我们还能从这幅画中看出福建闽南的地域性特点对其内容、色彩与作品中建筑物的影响。

(2)福建风景油画的前辈们。高一呼(1933―),湖南益阳人,尽管高一呼不是福建人,但他1961年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便来到福州,并将自己的精神寄托在福建的山水中,在福建画坛上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代表性,并且为福建美术教育作出突出贡献。由于长时间生活在福建,高一呼的血液之中都已融入了福建的地域风俗,创作了大量以福建为题材的风景油画。例如,《武夷之晨》《鼓山远眺》《榕树》《榕树下》《老东街口》等。其中,被视为其代表作的《闽江边的小渔船》就展现了烈日下福建沿海的风光。他用极富生命力和韵律感的笔触来表达江水的变化和空气的透视,用冷蓝色与橙黄色形成的互a对比来表现渔船在光照下的夺目色彩。画面的张弛、虚实充分体现了高一呼的观察力、概括力以及对物象色彩关系上的熟练把控。高一呼的艺术生涯深受福建沿海风土人情的滋养与熏陶,其严谨的写实造型渗透出细腻而抒情的表现性,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带有福建特点的抒情写实主义画风。

薛行彪(1944??―),生于福建福清,是福建油画界十分具有影响力与代表性的油画家。他自1965年毕业于福建师院艺术系后,先是到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进修油画,1995~1996年间又被聘请到日本名古屋艺术大学做客座研究员,回国后便到福建任职、任教。薛行彪追求“超以象外”,积极探索写意油画的“笔、韵、气、势”,力求将传统理念与现代意识融合。他的写意风景油画讲究用笔和节奏,在乎色彩的搭配对比和画面的“点、线、面”构成,画面让人感到富有乐感、节奏感,这是他讲求的“韵”。就如他在《早春(闽侯)》中展现的初春时节冰雪消融、大地回春,就是结合了轻盈灵动的笔触用透亮纯洁的颜色来表现的,透露出春的生机“灵气”。薛行彪曾如此说过:“我觉得我就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福建艺术家。”在他的这一系列作品中,不论是海边渔村还是城市高楼,不论是闽江沿岸还是乡间榕树,都丰富了我们的视觉,并使笔者这个福州人产生了眷恋家园的情感共鸣。

(3)福建风景油画的传承代表。王辉(1956-),生于福建福清,是福建师大艺术系美术专业78级的学生,闽北是他生命与艺术的起源,他的作品中尽管风格有所流变,但他骨子里带有的闽北山区生活的经历和人文环境对他思考习惯的影响都会潜藏在他的画面中。就如《通往牛迹潭的山道》,便是他饱含对闽北家乡深情所创作的最重要的风景油画的开篇之作,并入选了全国六届美展。在经历早期写实风景油画后,王辉先后创作了《山灵》《静静的岩岸》等充满意境的作品和《穿越峡谷》《岁末》等思考历史、人生哲理主题的作品。王辉勇于突破,在探索的过程中领悟到介于具象与抽象的创作风格,闽北特有的地域文化总能在他自由畅快的横涂竖抹间隐约显现。

(4)福建风景油画的特点。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的性格修养和所处的自然地理、人文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画家在一个地方长期生活,他们一定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感情,画家的性格、习惯、思考方式便会受到影响,就会在他们的风景油画创作中体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经过对以上几位福建风景油画家的分析,福建风景油画的特点就是带有很明显的地域特点,受南方地域的熏陶,在风景油画色彩的感觉上有着优秀的天赋,即色彩感;在造型上不似北方的严谨,而更显轻松写意,侧重追求情感的表达,即写意性。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福建风景油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地域性特点。

2 立足民族地域

近年来,中国风景油画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冲击,“架上绘画死亡论”甚嚣尘上。要想中国风景油画不致“死亡”,我们就必须立足于民族地域,追求民族化、本土化。这就要求艺术家们必须坚持“以我为主”,把自身的个性、生活经历、文化素养融入创作中,不是盲目跟风、盲目推崇西方的一切艺术,要基于本土文化和人文环境的审美,否则就会如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失去内在发展力,真正走向“死亡”。在全球化、多元化的今天,更要对此引起重视。

3 结语

通过这篇论文,笔者对福建风景油画的发展过程和代表画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色彩感与写意性对福建风景油画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注意对其进行巩固加强,并和我们福建天然的地域特色联系起来,使它们成为福建风景油画的鲜明特点。只有立足民族地域,兼收并蓄,我们才能不被外来的错误因素所影响,才能更坚定、更有信心地将我们的艺术之路走下去。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写实油画;边缘线;虚实;表达规律;艾轩

画家艾轩是中国最受美术爱好者欢迎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深受广大美术爱好者追捧和研究。本文主要介绍艾轩对油画中边缘线的表达规律,以供美术爱好者同仁鉴赏。

一、艾轩油画简介

艾轩,生于1947年,是我国著名的写实人物画家,擅长于画高原人物,以刻画小女孩居多。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80年以来,六次参加全国性美展。创作了大量的题材的写实油画人物作品,是享益海内外的画家。艾轩的写实人物画,长以写实小女孩为主,描绘高原灵动地带的女孩形象。展现的是她们的内心世界,她们或者倚墙而坐、或者独立旷野。艾轩创作了一系列的高原作品,抒发作者想表达的一种孤独的情结,主要是抒发自己内心世界的感情。因此,他的作品与其说是风情画,毋宁说是他内心的独白。艾轩的写实油画创作,将绘画的各个要素表达的都很突出,比如人物造型、肤色的处理、质感的表达以及边缘线的把握,每一样都经过作者仔细的推敲。细观艾轩的油画,在所有技巧中,对边缘线的表达很吸引观赏者的眼球,也很值得广大美术爱好者借鉴。

二、艾轩油画中对边缘线的表达规律

1、明确各个部位,不同的部位边缘线有一定的区别

观察艾轩的写实油画人物,会发现画面中每个部位的边缘线都被画家区分的很精确,没有一丝的混淆感。在有些美术爱好者看来,不同部位的边缘线同属一类,所以在描绘的时候很容易按同类去描绘。显得较呆板,以至于使写实油画达不到更高的层面,而艾轩则区分准确,表达到位。以艾轩写实油画人物为例,正面的小女孩可以分成这些部位:面部轮廓线、五官的内外边缘线、头发的外边缘线、服装的边缘线等。每一部位的边缘线都有其独特性与独立性,与其他部位的边缘线不尽相同。这里试以脸部边缘线和嘴部边缘线来做比较,脸部边缘线要比嘴的边缘线相对清楚、明晰。嘴的边缘线分三个部位,指上下唇相合呈“一”字的部分,和上唇线以及下唇线部位,这三个部位中间那条线最清楚(以嘴唇合拢为例),下唇线次之,上唇线相对最轻。通过观察到这些微妙的区别还需将其理解准确的描绘出来,画家艾轩对边缘线的理解运用达到的境界可以说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是屈指可数的几位写实画家的一员。画写实油画有很多时候在于悟,悟到哪里境界就在哪里。模特是相同的模特,在写实画家冷军的笔下的风格是超越了照相机的写实,在画家艾轩的笔下,是一种凄凉的唯美的写实,而在写实画家王沂东的笔下是一种带有民族风味的唯美写实。都是因为他们对绘画的每一种要素的独具一格的理解和把握,包括对边缘线的理解和把握。和王沂东相比,艾轩更愿意将边缘线处理的对比技巧明显而张扬,而王沂东则更愿意将边缘线描绘的含蓄而内敛。在我国有很多初学者甚至将边缘线处理的与明暗交界线相混淆,这是非常明显的错误,更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解读艾轩的油画,能够从中学到他绘画的精髓,从而为自己的创作获得更高的感悟。

2、单一部位里面边缘线也会表达各异,各不相同

观察艾轩的写实油画,发现单一部位里面存在虚实对比,整体的部位与部位之间也有虚实对比,并将宏观虚实对比与局部虚实对比的区别表达做得很到位。由于边缘线是有一定的长度,如果将边缘线的虚实画成一样就表现不出画面的空间感。在艾轩的油画中,我们会观察到其表达单一部位里的虚实变化总是分出层次感:最实、最虚、次实、次虚这几个层面。比如:脸部边缘线分出最实、最虚、次实、次虚变化,眼睛的边缘线也分出最实、最虚、次实、次虚变化,头发、衣服等都会分出几个层次变化。但从整个人物来观察,面部以及头发等仅属于局部的范畴,中国写实派大家都强调整体对画面效果的重要性要超过局部虚实的对比的重要程度。整体的虚实对比,即整体的部位与部位之间的综合虚实对比,与单一部位的虚实对比的不同之处相当于主体与副主题、旋律与副旋律。一首曲子总会有的迭起,也会有最舒缓的清音,但每种旋律中又有与低谷的局部差别。在艺术面前,理论与实践就如同凿冰,一旦凿通便一通百通。在艾轩油画中我们能够窥见其对整体虚实的处理规律也是分清最实、最虚与次实次虚的层次变化。虽然这种层次变化规律与局部虚实层次规律的理论相同,但在实际中却有宏观与微观的变化与区别。在整个画面中,是将人物的头发画的最实,还是将脸部画的最实,或者将服装画的最实,画家都会仔细推敲、精细考察,总会表达的整个画面和谐完美。这好比构图中的疏密对比法则,整体的疏密对比和局部的疏密对比应结合起来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如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运筹于帷幄之中而决胜于千里之外。

3、宏观大气,相得益彰,核心是把握好虚实

在整个人物的边缘线中,我们很容易辨别出画家将那里画的较实,将那里画的较虚。能够观察到几种、几十种甚至几百种虚实变化,也会轻松驾驭表达这些虚实变化。但这会让初学者头疼,只有找到其中的宏观虚实把握规律和局部虚实把握规律中的脉络,才能真正了解虚实的对比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通常人们的判断是先需注意整体的虚实,然后在整体既定虚实部位的前提下划分局部的虚实层次变化,这样一来,整个虚实的思路就会很明晰。顺着这种思路去理解艾轩的油画就会有很大的共鸣。

艾轩油画无论从技法经营上亦或造型处理上以及色彩的运用方面都远远地超出同代的其他画家,他对边缘线的表达尤其引人注目,当今社会的美术爱好初学者们,对于学师们的美术作品,或许会找不到合理的理解思路,希望通过本文介绍,使大家能对油画中的边缘线表达规律加深理解,从而把握油画的绘画技巧。

【参考文献】

[1] 吴冠中.形式与内容(吴冠中文集).上海:文汇出版社,1988.

[2] 何奎.油画形式语言探索[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

[3] 童庆炳.艺术创作和审美心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

[4] 魏运成.油画语言的中国精神[J].装饰,2003.12.

[5] 仝武帅.油画语言发展与创新的实验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6] 许以冠.正法・真意――李铁夫油画语言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论文.2013.

【作者简介】

篇6

[论文摘要]由于高等院校美术专业师范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拟从以上两点出发,着重讨论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油画教学、创作中。

民族文化是指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带有民族特点的文化。我国的民族文化,一般是指中华民族经过历史的洗礼而继承下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精神特征的,被人民大众普遍接受的,以儒、道、释文化为主的文化。高师院校的美术专业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继承及油画的民族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师美术专业油画教学过程中传播民族文化非常有必要。

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奠定基石。当前,国内正大力宣传中国油画的民族性,并有“中国油画”之提法。油画来源于西方,中国的油画家们要想超越西方,须以民族性为宗旨,在油画创作中融入民族文化精神及元素,才有可能把理想变为现实。正如潘公凯先生所说:“当前中国艺术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波及全球的后现代文化所带来的表现形式的危机,更是当代中国文化的精神自觉问题。在全球化的文化整合过程中,如何发现和重新建构中国文化的根本特性,使中国艺术在主流风格和总体倾向上坚持自我民族的文化根基和内在精神的发扬光大,在后殖民主义跨国际的语境中自主地发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新形态。这是着眼于中国油画发展的未来,将中国油画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去考察思索时,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

油画始创于西方,西方早期古典油画多以基督教及希腊神话宗教故事为题材,正是这种对宗教题材的表现,显示了西方绘画的民族性。西方现代油画虽强调个性,但仍能反映西方人的民族意识,反映西方画家在自身成长环境中所拥有的民族情感。自油画传入中国以来,促使其民族化一直是中国艺术家们的奋斗目标,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赵无极等大家在此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用西方绘画材料来表现中国绘画的意境,或将中国绘画精神引入油画创作,令人耳目一新,使中西文化在小小的画布上得到了融合,油画的民族性得到了体现。西方有达·芬奇、凡·高、塞尚、毕加索等世界级的油画大师,而就目前中国油画现状来说,要产生大师,必须在继承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挖掘出文化的新精神、新生命和新形态。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未来灵魂塑造者的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将会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对于高师美术教育工作来说,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增加民族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民族文化对油画创作的重要性,才能使这些未来美术教师们有着中国文化的自觉精神,并将之传播开来,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基石。

2.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的民族文化知识。总体来看,国内高师美术专业学生,对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笔者曾就此问题做过问卷调查,发现81%的学生不知道道家的创始人为老子;89%的学生认为京剧至少在明朝就已诞生;100%的学生不知道“玄武”为何物,多数学生听说过“青龙”与“白虎”,但不知道二者在古代曾代表过方位,属于“四灵”,而知道二者的原因,还是因为港台影视剧中常出现这一说法。出现此种情况的原因,固然跟西方文化的渗入有极大关系,但跟学生对民族文化漠不关心的态度也是分不开的。另外,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这些文化,而不少年轻教师对此问题重视程度不够,其本身民族文化知识也不够丰富,无法给学生以很好的指导。民族文化的缺失,从侧面反映了现代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减弱及民族生命意识的衰退。一些学生的写生水平很高,但自己作品中出现民族文化元素时,却难以说明,或者一知半解,与其绘画水平差距较大。高师美术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随着高师美术专业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学生的绘画基本功及文化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再加上民族文化的缺失,这些未来的教师,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文化传播者,是当前高师美术教育必须考虑的问题。

虽然学习油画必须立足于西方油画传统,必须进行严格刻苦的古典技法及基本功的训练,但是文化知识的欠缺,将会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造成很大障碍。美术教育工作者有义务将民族文化授之于课堂,将民族文化同油画写生、创作等进行结合,改变学生忽视民族文化的观念,增加学生民族文化知识,为未来中国油画事业的发展打好基础。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对于美术专业学生来说,缺少创造力预示着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上不会有太多收获。中国民族文化,历经几千年的考验发展至今,充分说明其有着非凡的创造性。因此,民族文化渗透对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儒、道、释三教的影响下,中国人有着自身独特的思维方式,强调“格物致知”和“中庸”之道,主张“以和为贵”,在此类思想的影响下,派生出一些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如剪纸、皮影等。将中国民族文化所包含的这些表象事物及内在的精神实体,渗透到油画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知道“格物致知”“实事求是”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又可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其创造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油画大师米罗、康定斯基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营养;凡·高则对与中国文化同源的日本文化十分着迷,进而使自己的绘画风格受到相应影响;塔皮埃斯在其文章中提及中国智慧和佛教,以及佛教所兼容的所有印度思想相交融而诞生的艺术对自身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作为非形式主义绘画大师,其部分作品所具有的水墨意蕴,足以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之,在油画教学中渗入民族文化元素,对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将民族文化渗透到油画教学过程中,除了能够为中国油画的民族化道路奠定牢固的基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外,还能在促进学生专业发展方面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使学生区分中国油画与西方油画的个性区别,自主选择艺术方向,进行艺术探索,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二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去寻找创作素材,为其毕业创作积累经验;三是使学生知道艺术创作同写生的本质区别,要想创作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四是让学生知道艺术创作是一个艰苦的艺术实践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成果,必须要加倍努力;五是使教师与学生有着更多的交流话题,促使学生大胆尝试,教学更具互动性。

二、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尝试

1.高师油画教学中民族文化传播的内容及指导思想。油画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渗透主要包含两个内容:一是形式上直接借鉴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特别是艺术方面的各种图形、文字、构图方法、节奏、动作;二是通过形式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来体现民族艺术精神及生活,将传统文化有目的、创造性地转化成艺术力量。

艺术实践是一项相当复杂的活动,它是一种开放的、多元的行为。在高师油画教学中渗透民族文化时,应注意把握好以下指导思想:一是要注意将被使用的民族文化元素,包括材料、图形、符号、价值、思想、行为等,在保持本源的基础上,加以重组或改造,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义的事物,这要求学生对民族文化要有本质上的了解;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总结民族艺术的创作规律,突出各种民族文化元素所具有的精神实质及其适合表现的题材;三是中西方文化,特别是绘画方面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中国传统绘画强调以“意”写“形”及以“形”表“意”,以“意”来追求“忘我”和“无我”的境界;现代西方绘画虽然极为追求“个性”,但就本质而言,其所表现的“形神”“气韵”等方面同中国传统绘画仍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要将二者很好地结合,必须要有扎实的民族文化理论基础。

2.高师油画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的具体实践。要在高师油画课堂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首先必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如水墨画的表“意”手法及其精神实质、“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观念的实质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历程、中国一些传统图形所包含的民族情感及其反映出的民族生命意识等。其次,要让学生把握好传统文化与艺术创新的关系,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同时,也必须在创新思想的指导下继承传统。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以下尝试:一是组织学生进行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静物油画写生,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讲解所摆静物的文化特性,并教授学生不同的表现技法,如古典画法、厚薄画法、刀法、肌理法等,使学生掌握油画的材料工具和基本技法;二是在油画风景写生课程中,加大对学生地文化历史的介绍,特别是一些以古建筑闻名的写生地,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房屋建制、建筑特点、图案的寓意以及色彩在中国民族文化中的象征性等知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民族文化;三是在油画人物写生课程中,可以让模特穿着民族服饰,并向学生讲解中国不同民族服饰的不同特点及其对色彩的偏好,为学生的油画创作打好基础;四是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一些主题性创作,要求学生将与主题有关或者有相同寓意的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创作之中;五是将毕业设计中创作课部分内容提前介入,加大“写意”在教学中的分量,通过对学生讲解水墨写意的风格及现代油画中的一些作品所具有的中国文化特性,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为其将来从事教书育人工作打好基础。

篇7

张XX教授关于《高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专题讲座,针对当前教育热点问题,使我对高效教学的概念有一个清楚的界定,了解了高效课堂的特征以及掌握了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法,对我指导课堂教学有现实意义。XX老师的《美术教育论文写作》务实有效,帮助我在美术论文写作时的观点树立、论点佐证,同时他为我开启美术理论探究的路子。陈XX教授《美术从技术走向艺术》,帮助我清晰地判断纠结在美术创作与辅导的两个观念,知道美术辅导时,自己在做哪方面的努力,同时明确了艺术创作最重要的元素是唤起学生的艺术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具体二:师德得到砺炼

本次培训,我看到好多令人感动的场景,我们中学员老师突然生病,XX老师立刻开自家车送老师去就医,其他老师相互照顾,体现了骨干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在学习中大家相互帮助,不分彼此,将温情留在课堂。特别是本次培训黄XX老师做的《差点教育》,让我扭转了对差生的看法,如果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能从尊重个体生命的角度去看待每一个后进生,承认其个性差异,努力教师“差点”转变成“优点”,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具体三:专业技能得到锻炼

作为术科教师,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以及掌握本领域的专业技能一直是我们不断追寻的东西,我如饥似渴地吸吮着本次培训专家、教授带来的营养,周XX教授娴熟的国画人物技巧深深的烙在我印象中,他寥寥数笔就将写生人物栩栩如生的表现在画面中,同时他边画边向我们传授要点,如何把握结构、虚实关系、笔墨表现等,他毫无保留,我只恨时间过得太快。方少华院长的油画人物写生,同样展现了华师优异的师资实力,他落笔肯定,形体把控到位,虚实相及,从普通的裱画布到人物的整体色调都能耐心传授,他还使我对油画这一艺术语言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罗XX教授的《xz主题摄影》镜头语言特别丰富,他让我置身异域高原,对xz人文有深入的认识,特别是罗教授的治学专研精神,深深使我感动。通过这些名家指导,我的专业视野得到提升。

具体四:交流获得共享

篇8

关键词: 高校美术教学 油画创作 创作教学 指导

油画创作在高校美术教学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为学生将来艺术风貌的形成确立正确的努力方向,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教师在创作教学中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多年创作教学的经验,我以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为学生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写生是艺术创作之源

现代社会各种信息传媒高科技产品都很发达,以至现在很多从事油画艺术创作的人都已经习惯于借助数码相机和电脑,忽视了写生在创作中的重要性。陈丹青指出,这些年来,写生与临摹有可能被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轻视,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生更是逐渐贬值,大家就对着照片画画,写生已经在画家实践中全面退场,“30年来,全国院校师生的写生能力,一代不如一代,而事实上第一代的写生仍没有过关”。事实上也是如此,面对照片和对着实景写生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写生是面对实景当场完成作品。常进行写生可以破一破自己旧有的套路,熟中求生,刺激麻木的神经。要注意,写生是个积极的、进取的、探索的状态,不能变成钻套套、进框框,如果变成一面下笔一面追忆伟大的画家是怎么画的,一面仰慕前人总结的规律是如何不朽,写生过程就变成了复习功课,写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习惯的用色、习惯的构图都是坏东西,又是随时都在滋生的、十分顽固的坏东西,它们把活生生的艺术家拖进因循守旧的死水,扼杀感受,窒息创造力。写生还可以让艺术家和生生不息、永不重复的生活对话,去感受前所未见的阳光,去体验那些奥妙无穷的境界。尤为重要的是,经常写生能激发画家的创作思维和热情。据说苏里科夫在冬天的雪地上看见一只低垂的乌鸦,便激发了《女贵族莫洛卓娃》的创作灵感。

二、研摹大师,品味经典

西方油画在经历了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象征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及其他众多的流派演变直到现在,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绘画艺术语言。同时,欧洲各国在各个时代都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画家,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品,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的内容,这些都是我们学习西方绘画的宝贵财富。西方美术史上,如提香,文艺复兴画家达・芬奇、安格尔、米开朗基罗,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无不是从前辈艺术家那里汲取了大量的绘画技巧和宝贵经验,而后成为各个时期的艺术巨匠。近代的譬如分析立体主义代表画家毕加索早期学习阶段也是通过大量观摩塞尚、凡・高、高更、劳特累特等艺术家的作品,从中领悟到油画的独特魅力,并由此创作出大量个性鲜明风格独特的艺术作品。中国油画百年亦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如徐悲鸿、林风眠都是先虔诚地学习和借鉴了西方绘画的不同风格和流派,然后结合自身的文化传统,形成自己的绘画语言,从而奠定了各自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离开西方绘画本身的传统谈论油画必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高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多从西方艺术大师作品的学习中磨砺绘画技巧,汲取营养。

三、油画创作教学中个性化语言的培养

选择何种艺术手法和载体已经有了非同以往的自由。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和先辈们成就的样式已变成资源,给大家提供参照。绘画必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田克盛说:“用自己的语言说自己的意思。”真要做到这样并不容易,自己的语言和意思究竟是对是错,没有人会随时为我们准备好可以鉴别的标准和答案,要靠自己在艺术实践中去体验,提高审识能力,从而实现自我表现选择的目标。

对于绘画者来说,首先是选什么样的题材作画,决定于他被什么感动。印象派大师毕沙罗说:“要在大自然中选择最适合于你自己气质的主题。”只有表现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表现自己最熟悉的事物,寻找自己内心的感受,才是决定一幅作品成功的重要因素。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大师列宾在青年时期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当时列宾在完成毕业创作《睚鲁女儿的复活》后便在俄罗斯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也为他赢了不小的声誉,同时他也获得了为期三年出国进修的机会。但当他把在法国学习三年期间完成的作品带回俄罗斯展出时,并没有引起太多的注意。这位当时在俄罗斯已经享有盛名的天才画家从“艺术之都”巴黎学习回来的作品竟没引起什么反响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后来,列宾回国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被誉为批判现实主义的泰斗。列宾在后来回忆道,法国的这段学习创作经历,只是让他在绘画技巧上取得了进步,很难有真实情感的流露,俄罗斯才是他艺术创作的源泉。

其次,无论是什么样的艺术,它最终都要传递某种精神,艺术品才具有精神性。在一件油画作品完成之前的整个艺术实践过程,是充盈这位艺术家的全部人格精神和艺术品格。从画面来说,没有艺术家精神因素的渗入与导引,就不会有形式、色彩的有效组合。油画语言的“个性化”这一问题正是现代油画讨论的一个方向。不少人认为是独特的笔触,或有人物的变异,或是色彩的独创,这些所谓的“表现主义”就是个性。其实不然,刻意的“表现主义”只是表面的现象,并不是实质。画面表现力来源于画家最根本的情感和表现欲望,而不同的形象则能体现出画家不同的审美个性和艺术品位,这才是一种“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一件艺术品是由艺术家的人格精神、技术精神、创造精神融于一起打造而成的。因此我认为“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必须建立在自身的真实情感上,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形式。

最后,要勤于写生,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素描还是色彩,写生才是我们进行创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研摹西方大师的经典巨作是学生快速取得绘画技巧和创作经验的捷径;恰当的题材选择和个人真实情感的表达是作品成功的重要保证。不可急于刻意追求所谓“个性化”语言,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的个人天赋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绝不会与别人完全雷同,换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情感在生活中是抒发内心精神的一种冲动。每个人的经历、对事物的认识看法均有所不同,因此对于表现对象所要抒发的情感必然也不同,由此创作出的艺术作品当然会各有不同。适合于自己的艺术语言并能贴切地表达出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感受,就是体现出了自己最好的艺术个性,才能创作出优秀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H.H.阿纳森著.邹德侬等译.西方现代艺术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2]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3]皮道坚.美术创作与论文指导.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9

记者:能否谈谈你作品的拍卖情况?

谭涤夫:今年以来,已有8家公司拍卖了我的作品,不少都是别人送去的。到目前为止,近几年我上拍的作品基本上成交了,我不喜欢炒作自己,因此这些拍卖都是自然成交的。绘画精品力作应获得较高的价位,古今艺术巨匠价值连城这是众所周知的。

记者:你如何看待当今的油画市场?

谭涤夫:油画市场这几年发展得很快,人们对艺术的认识也逐渐提高,未来油画市场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好。画家以自己的作品去创造财富,去获取应得报酬,是十分公平合理的表现,也是对艺术家劳动成果的尊重。但目前市场中那些过度炒作之风我是不赞成的,油画作为艺术品,同时也作为商品,艺术品转换成金钱是正常的,但却不能“欺市”。现在,一些艺术作品动不动就拍出几百万、上千万,一般的收藏者根本难以问津。当然,我们也不能盲目指责一些画家为了以画养画,争取创作的空间和改善绘画条件而进入艺术品市场。如果画家贫困潦倒,那将制约着艺术事业的发展。前些年在艺术品市场并不是很火的时候,陈逸飞的《山地风》拍到了286万元,我很高兴,主要是因为其反映了人们对艺术品市场的肯定。而当下艺术品的过分炒作最终只会损害市场、损害画家的原创性。真正成熟的艺术品市场,一定要尊重艺术的原创性。画家的腰包鼓起来了,但不可放弃自己的艺术主张,那样即使生活得很富有,也是不足取的。一个艺术家宁可生活清贫点,也不能放弃自己的人格和创造性,不能扔下塑造时代审美情趣的历史使命,这也是我必须坚持的。

记者:面对汹涌的市场,你如何潜心于自己的艺术创作?

谭涤夫:市场检验是评价一个画家成功的一方面,但社会责任感应该是一个画家成功的更重要方面。我没有与任何一家画廊签约,并不是我不希望把创作之外的工作交给他们来做,主要是担心我会为此丧失了采风和创作的自由。我虽然现在退休了,除了创作外,我还承担军队和社会一些工作,我是全军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执行委员会委员,经常要完成一些上级布置的任务。同时那些对社会有益的捐赠活动,我都积极参与,我现在已捐出了不少作品,曾把我喜爱的《夏日坝上黄昏》《冬韵》等作品捐了出去。对于市场,我的心态是很平和的,我相信市场最终要拿作品来说话,而并非靠炒作。油画创作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作品一定要有震撼力。油画在中国已经100多年了,想要再向前发展一点都很难。因此,我们应该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态度来追求真、善、美,用绘画来反映时代面貌,这样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超越时空。对于我自己的绘画,在创作前,我一定要深入生活进行体验。有了切身的感受,再来创作,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审美价值,这也是培养出自己的创新精神的必备素质。

记者:能否谈谈你的创作题材?

谭涤夫:我过去的画基本以人物为主,后来逐渐转到了风景画。从题材来说,大致分为《青藏序列》《长城序列》和《风景人物序列》三个部分。青藏系列由40多幅油画作品组成。我曾在青藏线汽车某团当过五年兵,调离高原部队后,又多次回到青藏体验生活,收集创作素材。这个题材的作品格调高昂,有着不同凡响的审美意义。其中《通往远方的路》和《静静的雪山》先后在“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和“第八届全国美术优秀作品展”获大奖,被美术界权威人士王琦先生等称为里程碑式的作品,《静静的雪山》是第八届美展全军唯一的获奖作品。长城是我心目中的伟大形象,对于这类题材,我追求的是崇高、壮美和诗的意境,力求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古老的城堡,把岁月的沧桑、雨剥风蚀下的痕迹表现得淋漓尽致,扣人心弦。长城序列组画中的《紫塞凝晖》《古道沧桑》《荒草斜阳》《古堡晨曦》等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40多年的军旅生涯,我还创作了《大反攻前夕》《鱼水情深》《高原汽车兵》《钢铁运输线》等一批人物主题画。《为祖国养军马》载入《中国美术全集・现代油画卷》,进入了中国艺术史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我的创作题材不断拓宽,近十年来,我画了不少风景画,画家有责任对人类的生存环境特别关注,把自己的人格与自然相融合,应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其中的《寂静的山林》《悠》《青海湖畔》等是我比较钟爱的作品。部分风景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日本富冈美术馆等国内外机构收藏。

记者:你觉得你的风景画放在当下油画背景下来看,具备哪些特色?

谭涤夫:20世纪以来,画坛进入了急剧变革的时代,绘画呈现出空前多样的面貌,我不想当时代的弄潮儿,但也不愿做时代的落伍者。我不守旧,对于各种艺术流派和新的绘画风格,我的态度是研究、借鉴,从中吸收有益的东西。写实风格是我无悔的选择,在坚持这种风格的同时,对抽象美、形式美的绘画和表现主义的类型,新生代等各种现代流派从不随意否定,我的主张是多元汲取。在吸收外国油画艺术精华的同时,我还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来从事创作,体现出中国的气派。我对自己的油画看法是细腻而不甜俗,但整体效果很强烈。这里我还借用靳尚谊对我的评价来概括我的油画特色:沉潜艺域,独辟蹊径,努力构建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世界,作品有难以仿效和重复的独特绘画语言,细节刻画微妙而又整体大气,画面笔触细致又生动洒脱,一幅幅精品十分耐读。

记者:艺术是相通的,你认为哪些艺术形式对你的油画创作影响较大?

谭涤夫:我喜爱文学,经常写些诗歌、散文和学术论文,这增强了我的文学修养,同时,我还酷爱音乐,包括中西方古典的、现代的,音乐中的旋律和节奏,我把它运用到了我的油画创作中,增强了我画面的节奏感。油画实际上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借鉴其他艺术形式很重要。

篇10

关键词:油画艺术;生活;可观看性

油画艺术作为艺术绘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由西欧到日本引入之后,在我国本土经历了漫长的学习、吸收、融合、发展和成长的过程,现在已经成为我国艺术画种中最为重要的画种之一,也已被各大艺术院校作为重要课程开设传授。油画艺术被引入中国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并且早已成为中国现当代艺术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如今我们生活环境中,已处处不艺术。家中油画作品的装饰,生活中形式构成的不经意呈现,生活中处处可见有艺术形式的表现。

1 油画艺术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生活是指人在自然界中的一切活动,如:吃饭、旅游、休闲等等。艺术则是指人在自然界的一切活动中,对自然现象进行的体验、加工、提炼和感悟,并用艺术的表现形式去呈现出来。用艺术去诠释自然、生活的规律。这样做的目的是:从微观上说,使人们心灵达到净化,情操得意陶冶的目的。而从宏观意义上说则是使人们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融入自然,了解艺术的美、懂得艺术是生活中的审美、视觉和精神境界充分能够得到满足的目的。

人类的艺术史证明,艺术绝对不能脱离生活而独立存在,否则艺术会失去生命的养分与光华;而生活永远是艺术可参照、课借鉴、可推陈出新不断发展出新的动力和精神灵感的来源。人类生活正是因为有了艺术的存在,才能够丰富了人类的视觉审美的享受和精神世界的满足,也使我们思想变得更加的文明、充实,而艺术的审美观念,也在推进着社会向更高的文明层次发展。

1.1 传统油画艺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现如今,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油画艺术作品,博物馆、画廊、家中装饰等越来越多被公关所关注和接纳。传统艺术中较多油画作品是高于生活的内容,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说的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油画艺术绘画作品。传统油画艺术作品的含义,往往是将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不了的愿望,以艺术的方法去虚拟表现获得满足。

1.2 现代油画艺术,艺术脱离于生活,高于生活

现代艺术不散直接表现物质理想的,但却表达出对生活的艺术化的理解,这正是艺术家的高雅艺术的理想。正所谓艺术脱离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说的正是现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1.3 后现代油画艺术,艺术等同于生活,艺术平行于生活

后现代艺术也是当代艺术,包括现成品、装置艺术、艺术观念,这类的艺术的视觉文化所传达的艺术审美表达的是一种观念,以艺术的形式在生活中表现出来,观者观看起的是一种理念的传达。这种艺术是等同于生活,平行于生活,甚至是低于生活的审美趣味的。

2 油画艺术与生活可观看性的表现

艺术与生活是一致的,同样油画与生活也是一致的。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艺术依赖着我们一条极其细腻的心灵来贯穿,所以我们要用心地去体会。在我看来有形物体主要是由一块块色彩元素构成的,也有赖于色彩周围的事物。因此一幅油画作品是沉浸在颜色颤动,重叠交错的气氛当中,在我的油画作品当中,我始终追求着这种气氛感觉,并成为我追求油画表现生活的重要载体和无限渴望。

我们需要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断地与大自然交流,从中获得充满活力的感受。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曾经有位学者说过,面对丰富多变的自然物象,我们将自然生活的美转化为艺术美不是靠文字或语言来完成的。观者之所以能从画中那些平凡的题材中看到自己从未发现的美,那是缘于画家眼睛超常的敏锐。一片景物,其所以美,是因为含有一种微妙难说的意义。

通常艺术作品的内容是构成艺术作品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经过体验、加工创造的人类生活。油画创作能有效通过造型和视觉语言的表现力度来表达出对人、自然、社会及个人的内心体验,得到一次有意义的文化洗礼。一切艺术均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反映,社会现实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和基础。

从视觉审美的可观性来看,生活并不等同于艺术,艺术不全是生活,现实生活也不全是艺术。怎么说呢?艺术的形成是需要选择、需要取舍的,而不是纯粹的照搬自然。如何观看艺术与世界的方式,是最精炼而又最具生动性的经典视觉艺术之作。观看先于语言,人类先会观看和辨识,接着才会说话。油画,摆放在那里,它用着一般现在时的语言强化着收藏者的满足感。从油画作品中结合当时画家的当地创作环境,社会的大背景以及对作品所赋予的含义,画面表面凹凸不平的肌理感,色彩用法所体现画家的情绪变化,观者可以从油画作品中品读到灵魂深处的精神体验。这种视觉的观看之道正是一个人自己对待对方的一种生活处事方式,而从这种方式中可以进一步肯定对自己的看法。油画作品在这里,你的眼睛选择看什么,从什么角度去看,都是眼睛延伸到这个人的意识。

3 油画艺术与生活可观看性的意义

艺术是人工制造的事物,艺术的形成需要技术,艺术的呈现也是为了以实现审美为目的的。油画艺术的美是直接的人性的反应,是不使用艺术手段就无法传达的生命的直觉的必然体验。油画艺术和生活的关系的可观看性的观看之道,要主要观看画面的平衡感和和谐感。还要结合油画创作者当地的社会大背景,当地的人文背景和作者想赋予作品的内涵意义。艺术是揭示社会问题,解释社会问题,解决真实,艺术为了有效实现审美的问题,先视觉感觉,后精神内涵。而文化和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和理解艺术。通过视觉感受,再透过固定的油画艺术的创作者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情节传达语义信息。通过油画艺术作品的色彩、构图、笔法、造型特征和艺术所传达出来的趣味性是视觉的可观赏性则是审美信息,是最重要的本质信息。不仅如此,还要从油画艺术与生活可观之道中看油画艺术作品中色调所赋予的情感内涵。暖色调代表温暖,温馨的感觉;冷色调则表示冷清,清凉的氛围。还要从画面构成的形状中解读画面所传达的含义,曲线表示轻松愉快的氛围。还有油画艺术作品的明暗光线所赋予的含义;投影变化的意味。

4 结语

欣赏艺术风格则是欣赏艺术家的人格。艺术家的艺术风格是艺术家在艺术形式中呈现出其人格魅力的某些方面,艺术的独立的美学价值也与社会发生广泛的联系,有两种形式,艺术油画艺术创作者以艺术而艺术,另一种是为人生而艺术。油画艺术与生活充满紧密的联系,其观看之道也是有律可循,将所有的存在现象都归纳在一个共同的规律之中,就会获得一个最完美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约翰・伯格.观看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斯图尔特・霍尔.论文化表现与意指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