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专业范文

时间:2023-04-07 15:12: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医学专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医学专业

篇1

贵阳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是农村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一个专业,安排在提前批次录取。学生录取前须与定向县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签署定向就业协议书,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交学费、住宿费,毕业后回定向县乡镇卫生院工作,至少服务6年,不能正常毕业的学生,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所减免教育费用。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实的全科医学知识和技能,能扎根农村基层,为基层百姓提供综合性、连续性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高级全科医疗实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学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中西医急诊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康复学等。

此专业学制五年,并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中医专业考研可以考中医临床基础专业、方剂学专业、中医诊断学专业、中医内科学专业、中医外科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中医妇科学专业、中医儿科学等专业。

扩展资料

考研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是一项选拔性考试。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大学数学等公共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专业课主要由各招生单位自行命题(加入全国统考的学校全国统一命题)。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全日制、非全日制、中外合办等。培养模式分为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两种。

(来源:文章屋网 )

篇3

1.1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改革

(1)整合与优化现有课程,促进课程结构综合化。明确各门课程的教学目的,保证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无谓的重复,采用精简、融合、重组等方式,优化现有中医和西医基础课程的设置,使专业基础课与西医七年制基本持平,略高于中医五年制;同时为了引导启发学生思维,使之正确认识两种医学体系,拓展中西医结合思路,适当开设桥梁课,如中西医学比较、中西医结合思路方法学以及沟通公共基础知识与医学知识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相关课程。

(2)强化中华传统文化基础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是“源”和“流”、“干”和“枝”的关系。因此有必要引入一些中华文化的人文课程,如中国文化史、中国历史、中国哲学史,这样的课程比较有助于了解中医学本身的思维方式,更容易、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医理论知识,起方向性的导向作用。

(3)加强经典著作的学习。我国著名老中医邓铁涛教授曾回顾历代名医的成才之路,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他们都重视《黄帝内经》等经典的学习与研究。精读中医经典,才能有正确的中医临床思维方式、较高的理论造诣、独到的临床见解和新颖的治疗思路,也才会取得较好的中医临床疗效。因此,在本科阶段增加“四大经典”著作课时(高于中医五年制),安排在基础课或临床课之后,并且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再次学习。

(4)将中医养生康复学、中医食疗学、中医预防医学等列为选修课程,这既可满足七年制学生加强应用型医疗知识的学习,拓宽中医临床知识面,又可解决由于学科设置过多,而争抢学时的矛盾。同时鼓励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特长,开设新型选修课,并尽力为学生提供套餐式的选择模式,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和发展。

1.2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

我校将CAI以课题形式立项开发,5000元/项,目前CAI课件已有180余个。在CAI中纳入常用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常见手术影像资料,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案例。案例来源于各教学医院病案室、教科书、网络。学生可以在CAI课件中学习各种临床诊疗操作技术、观看各种手术的影像资料、学习处理各种常见病、多发病及某些疑难病并可进行模拟考核,增加了考试的形式和内容,避免了考核方法的单一。

1.3推行半开放式教学

半开放式教学,是早期接触临床,增加见习比例的教学方法改革途径。增加见习时间,加强对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具体方法:①教师备课,选择病例资料并精心设计问题。②课前将病例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和图书馆查阅文献。③学生模拟临床医师分析病情并提出诊疗意见。④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病房进行床旁带教提问。⑤教师对见习的相关疾病进行具体讲学,并组织病历讨论。

1.4运用标准化病人考核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相继出台,学生在病人身上进行临床诊疗操作已经不可能。要想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只有通过模拟医院引入标准化病人(即从事非医技工作的正常人或患者,经培训后能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师三种功能的人)。他们可以无体征或有真实而恒定的体征,或模拟多种病史体征。学校每年轮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寒暑假期运用标准化病人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诊疗方案制订等临床技能操作训练及临床技能操作考核,从而打破考核方法的单一。

1.5加强临床实践教学

“5+2”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增加了半年临床实习时间,加强了临床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临床技能的培养,有助于临床科研能力的提高。

1.6设立七年制论坛基金

为了培养七年制学生的临床科研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和活跃学术氛围,设立七年制论坛基金。每季度一次由高年级七年制学生介绍自己的研究课题及研究结果,或介绍与本研究课题密切相关的最新进展,师生之间及高低年级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专家点评。每年一次邀请校内外著名专家参加,介绍某些疾病有关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围绕中医的特色优势进行讲解。对有创新性、可行性、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给予七年制论坛基金资助。每年招标一次,研究周期为一年。

1.7建立优胜劣汰和学制互通制度

七年制学生在第十学期本科毕业时进行第一次分流考核,对不合格的学生不进入硕士学习阶段,编入五年制相应班级中,按五年制要求毕业。这一阶段强化的是“五、七”分流。其次在第十二学期结束前进行第二次分流考核,通过者进入课题研究和论文答辩程序。不通过者有两方面选择:一是仍可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但要求继续学习,须延长学制一年;二是按五年制要求以学士学位毕业。在五年制层次学生中选拔优异的学生进入七年制层次学习。这种优胜劣汰、学制互通制度培养了七年制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2结语

篇4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方法;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2-0138-01

中药学是中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是专门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等知识的一门学科,同时也是连接中医理论和临床各科的桥梁课。中药学涵盖知识面广,要记忆的药物繁多,药物功效范围广泛,内容枯燥,给学习增加了一定难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厌倦等不良情绪。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致与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积极探索,现将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适当调整教材教学顺序

教学所用的教材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第3版。该教材共分总论、各论和附录三大部分,章节众多、内容繁杂。在讲授该课程时,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调整教学顺序。

在开始学习这门课程时,根据课程内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首先介绍目录部分,接着学习教学大纲,然后才开始具体章节的学习,这样使学生一开始就把握住这门课的整体脉络,明确其学习目标与任务,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提纲挈领、以简驭繁,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时,也注意到根据学习内容理解的难易程度进行调整,首先讲解容易理解的章节。如消食药所涉及的病因病机等内容都比较容易,而其具体药物如山楂等也为学生较为熟悉。因此在开始各论的学习时,首先介绍消食药,使学生有一个由易到难的过渡阶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好这门课程的信心。

授课过程中也注意结合药物功效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调整。如根据气血之间“气为血之帅”和“血为气之母”的相互关系;在学习了理气药之后,接着学习活血化瘀药。这样可使学生能更充分地认识、理解所学内容。

二、注重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应用

中药学以中医基础理论为基础,是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程。在学习中药学的过程中,强调中医理论知识的复习与理解,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中医理论知识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理气药时,运用联想、对比、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复习气的基本概念、气失常的病理变化等相关内容,引出理气药基本概念、功效与主治病证。通过这种新旧知识点的衔接,既巩固了旧知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注重实践教学

中药学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讲解理论知识时,依据所教内容,适当引入一些典型的医案、用药典故等。如学习桂枝时,引入《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张琪》的用药经验。通过病案导入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其学会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

同时注重本草学知识的实践教学。学生在开始接触中药学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药用植物与中药饮片标本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將药物图片展示出来。在学习各论具体药物时,及时安排药用植物与中药饮片等相关知识的实训。同时,鼓励学生多看药物图谱并随时随地进行校园内外药物认知,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中药标本采集、制作等相关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等有所了解,对常用饮片的色、香、味、形等特征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增加了本草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更好地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

四、充分利用随身课堂、QQ等互联网平台

我校随身课堂是由学校网络教学中心自主开发一套面向“互联网+医学教育”的移动学习管理平台。随身课堂深度整合微信,同学们可以通过微信,随时随地访问学习平台。通过随身课堂、QQ等平台,及时为学生提供习题课程相关学习资料与测试。同时,利用这些平台,为学生提供如《胡希恕医案》等相关资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开阔视野,巩固所学。

五、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适当穿插相关中药的美丽传说等。如在讲述朱砂时,引入“秀才不信神,巧解道士‘骗人’之谜”的传说。又如在讲授青蒿时,引入屠呦呦与青蒿素的故事。同时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小指月学医记》之类通俗易懂的读物。通过学习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篇5

中医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人们对中医学有了新的认识,加之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部分西医院校开始设置中医学专业,以期培养中西医结合型的优秀人才。虽然这些西医院校为中医学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是在培养目标、培养方针和培养质量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如何确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西医院校中医学专业面临的首要问题。

一、西医院校中医学专业教育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西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沿用我国传统中医院校的教学方法,通过采用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及教学模式,培养专业知识优秀、专业技能突出的中医学专业人才。但是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中医院校相比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师配置不足,严重缺乏专业技能强、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医学教师,教师的质量参次不齐,教学质量和水平较低;其次,西医院校因为办学宗旨与传统中医院校存在差别,造成学校对中医学教育的重视不足,中医学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设施不能及时更新、学校中医学图书资料数量少,严重影响中医学专业的教学质量;再次,学校设置的中医学临床试验基地缺乏,专业老师临床经验不足,无法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向中医学专业学生传授专业的临床技能;最后,西医院校缺乏中医学教育应有的传统文化氛围,会对中医学专业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导致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

西医院校中医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西医教学的优势与中医教学的弱势相结合,拋开传统中医教学的方法,培养综合型的中医学专业人才是西医院校中医学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因此,力口快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推动西医院校中医学专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二、西医院校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根据学科优势明确培养目标。中医学专业是以培养中医临床经验丰富、中医技能扎实的中医师和髙级中医学人才为目标。西医院校的中医学专业依托我国优秀的中医文化和先进的西医技术,应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将阻碍中医学专业发展的不利条件转化为发展的路径,拓宽中医学专业学生的知识面。西医院校在推动中医学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社会的需求和学校自身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明确的中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西医院校应该利用自身的西医教学资源,促进中医学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以培养中医技能优秀、西医知识丰富的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为目标。

2.发展中医特色,确定人才培养方向。西医院校应结和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为中医学人才的培养确定方向。首先,西医院校应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了解其对中医学人才数量、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需求情况,根据自身教育资源设定中医学人才的培养方向。西医院校应逐步开设中西医结合相关专业、中医康复医学专业等社会急需的专业,加强中医学专业学生中医基本理论的教育,积极引进优秀的中医学教师,促进中医学专业学生临床技能的提髙,从而创造符合西医院校发展的中医学教育模式。

3.加快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西医院校应加强对中医学专业教学方法的创新,转变中医学教学的理念,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培养方向出发,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合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加强中医临床技能教育,强化学生的临床技能,丰富学生的临床经验。

三、积极推动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西医院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部门规定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促进中医文化发展为方向,严格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加快中医学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中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中医药方实训和临床技能实操,使学生掌握充足的中医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为以后的学习和提髙奠定基础。

四、结语

篇6

 

近年来,我校中医学专业蓬勃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人数不断增加。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学专业人才,我校积极探索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这一模式。本文主要阐述了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提出背景、培养模式,总结了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意义,旨在为高职高专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办学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借鉴。

 

一、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提出背景

 

五千年来,中医药学为国家的进步和民族的繁衍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人早就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训诫。中医药以其安全、有效、价廉等特点,在我国拥有很高的群众基础而被普遍认可,其临床疗效和学术思想正为世界所关注。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系列文件,扶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党的十报告强调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的目标,为中医学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中医学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中医药人才需求增加;然中医学专业人才总体水平参差不齐,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学专业人才欠缺。中医教育是中医事业传承发展的基础,中医药院校为连接毕业生供给与社会需求的中间体。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和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索中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律,提高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对高等中医院校来说刻不容缓。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这是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

 

二、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培养模式

 

1.双向选择,组建班级。我校先后与多家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或健康服务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开展多个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方向班。中医学专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专长、就业意向等,报名参加相关的特色教育方向班。学校老师与企业专家根据学生的报名情况组织面试。结合学生的面试情况及辅导员对学生的评价,确定各方向班的入选名单。

 

2.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方向班的学生在校期间,完全执行中医学专业(三年制专科)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特色培训。各个方向班的理论与实践部分的内容是由学校老师与企业专家共同培养,同时各方向班还组织不同的素质拓展活动。学年结束,根据学生的各项综合成绩评比,给予成绩优异的学生奖励。同时,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如有意向加入企业,企业将优先录取。

 

3.顶岗实习,自主就业。加入校企合作方向班的学生,在第三学年顶岗实习的时候,可以选择全部临床实习模式,亦可以选择临床、企业模式,即实习期的后3个月到企业相关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更深入地感受企业、了解企业。而实习期结束后,学生可以选择留在企业工作,也可以选择其他工作。

 

三、我校中医学专业校企合作特色教育的意义

 

1.对于学校来讲,校企合作办学,有了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或健康服务相关企业的专家参与,有利于高职中医学专业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可以根据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或健康服务相关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实践教学环境,组织学生业余时间到企业学习与实践;校企共同开展编写特色教材、科研等工作,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2.对于行业企业来讲,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同研发特色教材、开展科研等,可能促使行业企业的理念等发生改变,提升企业的科研水平或产品研发力;企业专家在授课过程中渗透企业文化,吸引大批的优秀学生选择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被相关企业留用,成为相关企业发展的坚实力量。

 

3.对于学生来讲,在学习中医学专业课程的同时,参与中医学专业特色教育方向班,可以学习更多的不同方向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通过业余时间的学习与实践,强化相关的专业技能;通过特色教育方向班的学习及到企业的顶岗实习,更深入地感受企业文化,同时可以拓宽就业渠道,等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行业企业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通过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1]。在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的目的在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2]。而高职中医学专业,通过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优化相关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更精准化、职业化、规范化。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我们需要不断总结以前的经验,不断优化校企合作模式,以促进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中医学专业人才。

篇7

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因素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产生专业思想问题的原因很多很复杂,包括有专业的发展现状、专业教育的现状、一些人对这个学科的误解和偏见、整个国家卫生政策的限制、前辈们的就业状况等。

(一)中医西化,发展缓慢

现在中医发展不平衡,虽然全国上下出台了很多中医发展的优惠政策,但现实中,中医院依旧与综合医院的发展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基层的中医医院基本上发展缓慢,存在中医西医化的倾向,即以“西医的模式”指导中医临床。在临床方面有用西医的辨病取代中医辨病,用西医理论指导中医用药,治疗以西药为主,中药为辅等严重地影响了中医学特色的发挥和中药疗效的体现,使广大大学生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科学性、中医药的治病防病能力等等产生了怀疑,动摇了大家的专业思想。

(二)专业教育现状

现在的中西医临床医学院校普遍移植西医的培养体系,按照西医模式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医文化熏陶已不存在,中医教育正日益衰退。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自从入学就接受两套学科的学习,即要接受中医学习,又要接受西医课程,课程多,极大地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再者学生是分别接受西医和中医知识,并未直接接受融合的中西结合的临床思维,这是学习过程中造成学生思维矛盾的根本性因素。而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学习年限并没有延长,且各课程过分强调各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往往造成学科齐全、内容繁多且重复,学生疲于应付,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妨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我潜能的发挥。另一方面专业深奥,中医、西医在学习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医学具有明快、方便、好学的特点,而中医的特点是抽象、难学、难悟。然而,对于当今靠着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起来的高中生,要认真钻研经典、理解经典是很困难的,因而很多人倾心于学习西医。这就导致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西医知识掌握不牢靠而中医方面知识和技能却捉襟见肘。

(三)就业压力大,职业发展前景不乐观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表面上是一个发展前景不错的专业,但实际上与国家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不相一致,其前景不容乐观,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就业困难,一些中西医临床医学系的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失业。这种就业难题不仅困扰着本科专业的学生,甚至研究生乃至博士生。其原因是与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教学、科研、医疗机构数量少,规模小,使中西医专业队伍形成严重的不对等态势;再加上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中西医身份并没有得到一样的尊重和认可,比如有些综合医院就明确提出,不招录中西医毕业生或中西医毕业生只能到中医科工作等等;二是考研专业受到限制,很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就是要想通过考研,脱胎换骨,摆脱中医身份对自己今后职业发展的困扰。但是,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在报考研究生的受到限制,多数中西医临床医学生考取科学型的研究生。然而2011年国家规定“科学型硕士研究生不得以研究生学历去考取医师资格证,只能以本科学历考取医师资格证”。这对于中西医临床医学系专业的学生来说不异于是当头棒喝。三是职业前景不好,中医发展缓慢,而且具有西化严重的问题,中医院效益不好,学中医没有出路,已经成为很多中医大学生的一个心病。再加上很多中医的执业行为会受到人为的限制,这就导致其在今后的职业发展不容乐观。

二、巩固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思想对策

为了解决中西医临床医学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问题,我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增强中医自身吸引力和优势

  不断增强中医自身的吸引力和优势,要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切实做到中西医均衡发展,给中西医平等的地位。中医药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医学科学,除要有正确的政策保障外,自身学术的繁荣和提高则更为重要。因此,每个中医工作者都应当认清形势,努力把自身队伍建设搞好,不断提高中医学术水平与临床疗效,实现中医的腾飞与超越,赢得社会支持和认可。

(二)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大师资力量

考虑到较短的培养周期和难度较大的教学任务,课程设置的关键环节和核心内容则是整体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当强调在知识结构上的“复合”,中西医并重,重点着眼于临床技能的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弄清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能够建立中、西医两套思路,以便更好地应用中西医两套知识及技能,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毕业后可以更快地适应临床工作需要,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在教学安排中,让中西医临床

经验丰富的医生执教,突出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加强学生辨病辩证的能力和临床思维模式,积极培养中西医临床医学医师。 (三)政策支持

将中西医临床医学事业在国家关系中的重要地位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中西医临床医学在全国各地得到普遍、有力贯彻,确保各地中西医都有一个均衡、稳定的发展。因此,现阶段从中央到地方都要重视中国西医临床医学。首先对中医的投入,要与社会对中医的需求和中医本身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即应用多种扶植、优惠的特殊措施、办法促进中医发展;另一方面,国家应加大中西医临床科研的资金投入,只有新兴学科中得到新探索新研究才能更有利于学科在临床中的应用。另外要取消限制中医发展的政策和局部性的制度,做到中医研究生从业的无障碍化。站在专业科学发展的角度,有关部门必须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加强调研,搞清楚大学生“改换门庭”的根本原因,采取积极的政策引导,将中医研究生的平台搭建得更为牢固。

为了巩固学生的中医思想,定期聘请中医名家进行学术讲座,通过这些讲座,学生更加深入了解中医、热爱中医。可以举办中医知识竞赛、中医故事演绎等活动,弘扬中医文化,激发同学们对中医的学习兴趣,促进中医的发展。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学习中医的必要性和广阔的前景,避免选择的盲目性。

篇8

[关键词] 临床医学专业;中医教学;改革与实践;医药教育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3(c)-0141-02

高职高专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是为基层社区和农村培养具有应用性技能型高级医疗卫生人才,而基层需要的是适宜治疗技术,化学合成药物在基层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尤为突出。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卓越的诊疗效果在世界医学中显示出了神奇的魅力,其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应该为基层医师掌握应用。然而,目前我国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医教学效果并不乐观[1],普遍存在课程设置不合理、重理论轻实训等现象,各学校该专业虽然都开设有《中医学》的课程,但学生学过后大都不会在临床实践中应用。为此,自2006年以来,本校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思路

未来临床医学需要两类人才,第一类是具备现代医学高精尖技能为主的人才;第二类是具备全科型和公共卫生以及预防、康复、养生等综合性知识人才[2]。笔者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基层医院进行调研,结果发现:中医疗法在慢性病的康复治疗中具有很大的潜力。也有资料显示:西医院各科室 80%以上医师在临床过程中使用中医药,其使用中医药的原因是临床需要[3]。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就是面向基层培养适合临床需求的应用型医疗卫生人才,临床需求就是我们的培养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以前中医难学不易掌握、老师教学蜻蜓点水、学生学习走马观花的现象。改革教学思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突出中医特色的教学体系;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结合临床慢性疾病引入中医康复医学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2 根据临床实际,调整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突出了中医特色优势及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笔者重新制定了《中医学》教学大纲,在总学时(54学时)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实训学时,将理论学时减少为36学时,实训学时增加到18学时,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2∶1,把实用性不强而又艰涩难懂的中医知识变为自学,减少理论知识讲授,增加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训练。在实施过程中,除加强学生中医基本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训外,并根据临床实际需求组织临床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老师编写教材,增加了专病专治的教学内容,培养临床急需的实用性人才,以发挥中医治疗技术的特长及优势。

3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技能训练

临床医学专业主要学习的是现代医学,中医学习时间很有限,要在短时间内把中医的理法、方、药等都掌握是不可能的。针对这些实际情况,笔者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改革。根据中医特点对教材进行取舍,突出重点讲授,减少面面俱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增加自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如中医《诊断》讲授中,适当地增加多媒体的应用,以图片、声像等效果加深学生从望、闻、问、切方面对疾病的认识;《辨证》教学过程中则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应用前面所学知识对常见病证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及创新能力;《中药》一章涉及的内容多而琐碎,则采用启发指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繁多的中药进行归类比较,学生自己整理、比较记忆,这样可以事半功倍,记忆深刻;像《中医发展史》实用性不强的内容、《常见病证》学生通过前面知识能够自己学习理解的内容等,都引导学生自学;《常用腧穴》则引导学生互动,穿插扮演。在实训教学中,我们摈弃了全班学生一起看电教、老师单独示范的教学方法,鼓励中医教研室老师参与实训教学,一班分解成7~8个实训组,采用小班上课,老师逐个指导学生实际操作的教学方法,既保证了每位学生都有充足动手训练的时间,又能及时得到老师的矫正指导,以确保掌握正确的实际操作。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指导、及时矫正与学生的操作训练紧密结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4 改革考核方法,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对《中医学》的质量评价体系也进行了改革。我们把《中医学》成绩分为四个模块,即:理论考试成绩、实训考试成绩、理论课堂成绩、实训课成绩,其比例为:总成绩(100%)=理论考试成绩(40%)+实训考试成绩(40%)+理论课成绩(10%)+实训课成绩(10%)。操作方法为:理论考试成绩是通过优化试题,常规试卷笔试来评定;实训考试采用“模拟实践”的模式,学生随机抽题签,每张题签有4道题,每题10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全部正确得40分;理论课成绩包括理论课出勤情况及理论课平时成绩;实训课成绩包括实训课出勤情况及实训课平时动手训练情况。并增加了学生评教内容,完善了评教细则,除了以前对理论老师评教中的仪表教态、教学方法、教书育人等内容外,对实训老师的评教增加了实训方法是否得当、实训环节是否完善、教师的示教及指导是否到位等,一切考核是否有利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5 效果

第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进了师生关系,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改革教学中,笔者随机对进行改革教学模式班级的学生与传统教学模式班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改革后的实训教学模式深受绝大多数学生欢迎,进而激发了学生对中医学习兴趣,提高了《中医学》的教学质量,增加了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程度,增进了现代大学的师生关系。

第二,促进了专业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通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有全面的中医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从而促使教师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刻苦钻研,通过各种途径来充实、完善自己,提高业务素质,也就提高了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

第三,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学方法及考核方法的改革,增多了师生交流沟通的机会,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又能不断得到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从而激发了自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总之,通过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中医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加强了师生的交流互动,增强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中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中医教学的效果。关键是使学生掌握了中医的诊疗技术以服务于临床需要,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整个临床医学专业中医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刘振优,罗建华.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调查与分析[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5):693-694

[2] 许家杰. 从美国医学的变化谈跨世纪医学人才的素质需求[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1):57-58.

[3] 金红. 中医教学结合创新思维真培养的实施及思考[J]. 中医教育,2003, 22(1):35-36.

篇9

摘要:中医专业英语正处于发展时期,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根据笔者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对中医专业英语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作以总结。中医专业英语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英语概念的基本特点,即中医概念的定义化、中医概念的词根仿造化、中医概念的拼音化、中医概念的多样化。根据中医专业英语的基本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可采用词根法、分类法、比较法和综合法。随着中医术语翻译的规范化,中医专业英语的教学规律也将逐步确立。

关键词:中医专业英语;专业英语;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7)05-1028-02

为适应中医药发展新形势的要求,为国家培养外向型的中医药人才,国内多所中医院校近年来新开设了中医(外向型)专业,在外向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公共外语与西医专业英语均有章可循,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但中医专业英语,由于正处于发展时期,中医名词术语的翻译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同时,中医英语教材的建设也刚刚起步,不像其他一些专业课教材那样有现成的内容供参考或改编,一切工作都是在积极探索中,但中医专业英语总是会随着学科的发展,不断完善并得到认可。笔者结合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对中医专业英语的特点与学习方法作一总结。

1中医专业英语的概念

中医专业英语,简称中医英语,是指研究如何将中医知识系统而全面地用英语来表达及运用于实践的一门学科。中医专业英语隶属于专业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简称ESP)范畴。是医学专业英语(English for medical Pur-pose)的一部分。

无论是专业英语、医学专业英语还是中医专业英语,其本质都是专业概念的英语表达问题。专业知识的传授其实质是专业概念的传递,其目的是在专业知识用英语载体传递过程中,减少英语语言方面的障碍,从而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在中医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中医专业概念是用英语进行传递的,所以既存在难度,也存在优势。难度在于第二语言的掌握,优势在于中医学专业概念本身来源于汉语,传授时更易于理解,掌握起来走了一条捷径。

2中医专业英语的基本特点

中医专业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一样,重点是概念的传递,因此,中医专业英语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医英语概念的基本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中医概念的定义化 中医用语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言简意赅,语言浓缩性强。一个重要的疗法或理论往往用几个字即可概括,但在翻译时,却很难采用相当单位的英语词语将其表达清楚。于是,概念的翻译变成了概念解释,即用英语给中医概念下定义。例如:

奔豚:a syndrome characterized by a feeling of gas rushingup though the thorax to the throat from the lower abdomen。

虚胀:flatulence due to yang-deficiency of the spleen andkidney。

辨证论治:diagnosis and treatment based on the overall a-nalysis of symptoms and signs。

这种译法有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这种译法使简洁凝练的中医术语变得冗长繁琐,不符合科技术语翻译的要求;其次,这样的译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很难发挥正常的交际功能,从而失去了使用价值;第三,这样的译语有碍于中医名词术语英语翻译规范化的实现。

2.2中医概念的词根仿造化 词根造词是指在翻译原语的无等值词汇时,用译语中的直接对应词代换无等值词汇的组成部分,即词素或词。

由于中医学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其名词术语的内涵均与现代医学有较大差异。尽管在人体解剖、生理和病理等方面,中医的一些名词术语与现代医学的一些名词术语在含义上比较接近,甚至相同,但在其他方面却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甚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在英语中找到中医名词术语的对应语是非常困难的。于是词根造词便成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2.3中医概念的拼音化 由于中西方文化及中西医之间的巨大差异,中医理论有的一些概念在英语中很难找到对应语,如“气”“阴阳”“气功”“推拿”等,因为这些概念具有典型的中国文化特色,无论直译还是意译都无法准确地再现原文的内涵。

过去人们一直试图通过意译来翻译这些概念,但结果却与人们的愿望相去甚远。例如,将“气”意译为vital ener-gy,其实只表达了“气”作为“推动力”这一小部分含义,却没能表达“气”的完整内涵。经过国内外中医翻译工作者的长期探索,发现只有音译才能较好的保留“气”的实际内涵并避免丢失信息。于是Qi便逐渐地取代了vital energy而成为“气”的规范化译语。同样地,“阴阳”“气功”“推拿”也被译作Yin and Yang(或yin and yang或yin-yang),Qigong(或qigong),Tuina(或tuina)。

从目前国内外中医翻译的实践来看,采用音译法翻译中医学某些特有概念是比较可行的。事实上,这种方法已逐步为中医翻译界所普遍采用,也为国外读者所接受。

2.4中医概念的多样化 由于中医名词术语本身存在着一词多义、数词同义及概念交叉等现象,不同术语在不同情况下和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其含义可能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一定的英语词语只能表达一定的中医术语的某一部分,所以一个中医术语在不同的情况下,就可能有不同的翻译形式。因此,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的多样化现象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我国知名医学英语学者欧明教授曾以“虚”为例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门论述。

欧明教授认为,“虚”是中医学中应用很广泛的一个概念,根据不同的情况它在英语中可能有这样一些对应语:asthenia,deficiency,insufficiency,weakness,debility,hypofunc-tion,等等。翻译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选用适当的词语来翻译,不能一概而论。指脏腑的“虚”时可用asthenia,如“脾虚”可译为asthenia of the spleen,若译为deficiency of thespleen,则有可能被误认为脾脏有实质性的缺损,而不能准确表达脾虚的概念。又如“脾虚水泛”一词,其原意是指脾脏运化水湿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水肿,所以同样是“脾虚”,这个“虚”字则应译为hypofunction of the spleen。单指功能的虚弱,也可以用hypofunction来表示。表示“体虚”这一概念时,也可用weakness或debility来表达。

3中医专业英语和中医术语的学习方法

从本质上来说,中医专业英语的学习仍属于第二语言习得的范畴,一方面第二语言习得必须先掌握一定的词汇,词汇是语言问题的核心。如果没有足够的词汇量,语言处理的过程就会变得十分缓慢,因为学生必须时时查字典,这不仅费时而且将影响学习兴趣和信心;另一方面,实际使用中的词汇不是单独的词,而是词汇化句子段,或称为语块,它们起到某些句法目的中的最小单位的作用,并且一般来说具有约定俗成的用法。如:Deficient yang failed to gener-ate qi(虚阳不能化气)中的deficient yang即为一语块,用以表示虚阳的概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指出此类语块,并有针对性地对其加以操练,是很有必要的。

中医专业英语的教学涉及到了大量难以记忆的专业词汇和专业语块。针对中医专业英语的特点。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3.1词根法 中医英语中的很多医学词汇均借用于西医学中的相应词汇。而这些词汇大多具有相应的拉丁语或希腊语字根。记住这些字根后,能很容易地记住相关的单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anhr(o)这个词根来源于希腊语arthron(关节),表示与关节相关的,则可导出arthralgia(关节痛),arthredema(关节水肿),arthrocentesis(关节穿刺术)等词汇。

3.2分类法 将专业词汇按其属性分别归类,以便于记忆。如:人体脏腑类(五脏hear,liver,spleen,lung,kidney)、五行类(five elements,generation and restraint,predominance-recovery,over-restraint,counter-restraint)。

3.3比较法 将意思相近的词汇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记忆。如中医中“疏”一词可有soothe,dredge,disperse,acat-ter,smooth等表达方式。一般用soothe the liver或smooththe liver来表示“疏肝”,重在指通过疏散而使平静,镇定:而一般用disperse the wind-cold来表示“疏散风寒”,指通过疏散而使消除;而用dredge the vessel,scatter the mass来表达疏通血脉、软坚散结的概念。

3.4综合法 有些中医术语现在已经有与之对应的英语语块,可以直接将对应的专业术语语块介绍给学生,以便记忆。如:aversion to cold(恶寒),aversion to wind(恶风)等。

篇10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教育;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

导师制最早产生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成为英国高等教育中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措施,逐渐被世界各国高校效仿。但囿于教师资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在我国,导师制作为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教育方式,大都开展于硕士和博士的培养层面。目前,随着“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我国本科生教育软、硬件条件的不断完善,以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南大学、扬州大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高校已开始在部分院系开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和实施[ 1 ]。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含义及推行的意义

所谓本科生导师制,是指由高校教师担任大学生的导师,对他们进行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在这个教育形式关系里,导师不只是关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和掌握能力,同时还要帮助解决学生的品德问题和心理问题,并因人而异地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培养,这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能通过对学生及时的心理调适和生活关怀为其更好地开展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保证。因此导师制对大学生德、智、体健康成长,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医药学是祖国医学与文化的瑰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中医药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师承教育曾经是数千年来中医药专门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具有理论与临床密切联系,教、学、临床实践高度统一的学科特点。虽然现代高等中医本科教育模式曾为中医普及教育和中医药学术的传承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并且一直作为国家培养中医硕士、博士等高级专门人才的主要门径,但是随着现代科班教育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学生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独立动手能力差等问题,呼唤一种新型的中医本科教育复合模式正成为全国中医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需求。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将中医传统教育模式与高等院校中医科班教育模式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可在很大程度上为上述问题提供积极而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能为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创造必要条件,故成为各高校中医药本科生培养模式改革中的主流呼声。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科生导师制”[ 2 ] 。其在稳定学生专业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临证实践技能等方面,均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hi138\Com]

2 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

我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新开专业,不同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教育,而是中西医学同时进行教育的模式。为了改变现行高等医学本科教育中,同一规格、教与学的分离,不能按学生个人的特点、优势、志趣、爱好因材施教的现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操作和动手能力,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开发,并及时调适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波动,尝试在本专业实施全程导师制,体现专业特色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因人施教”。

培养优秀中西医结合人才,除了应具有中西医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能力之外,更应强调必须要有良好的人文底蕴和中医功底。后者必须抓好两个必要环节:一是熟读经典,二是临床实践。熟读经典不仅可以掌握中医药学的思维方式、理论体系和辨证论治方法,用以指导临床遣方用药,还可以感受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熏陶,把握中医药学术特点和文化内涵。但“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临床实践是培养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环节。中医理论的内涵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深刻领悟。辨证论治等临床思维与能力的提高,只有在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锻炼。通过临床实践,以共性演绎个性,以个性归纳出共性,使医学理论在临证中运用自如。其间名师的指导,是中医临床人才成功的重要环节。导师制医学教育让学生学会把导师的直接经验吸取为自己的间接经验,能有效地缩短实践领悟和探索解惑的过程,而且中西医许多抽象深晦的概念、医理和技术经验,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但可以在名师指点下不断揣摩、感悟。

导师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能力培养,尊重学生个性,更加符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教育理念。贯彻“个性化原则”是现代教育观念的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观更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重视基础课程和知识的教学,重视培养复合型人才,提倡“图钉式”的人才模式。即有较宽的专业面,拥有较宽的基础知识和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突破狭窄的育才观,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导师制教学模式通过上述“四个结合”,更有利于该教育目标的实现。

3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具体方法

建立导师库。采取自愿入库原则,导师必须是对发展中医事业有热情,责任心强,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业务素质过硬,热心献身教育工作的医教研方面的专业人才;导师必须是熟悉学科教学计划,了解学科发展方向,有较强治学能力和学习方法指导能力的教师;导师必须是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或离、退休中医教师。学生在入学后第一学期,根据个人的志趣爱好,在导师库中选择指导老师,提出书面申请,并附学生自我发展目标的计划。

导师和学生在相互了解、认可的基础上实行双向选择,每名导师指导2 - 3名学生。培养对象确定后2周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每学年进行一次考核,导师对学生表现不满意时,可在教研室主任同意的情况下,解除学生培养资格,学生对导师不满意时,向系办提出申请,经系领导同意后可更换导师。系办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把握导师制实施情况,及时扶持、督促、调整。

不同学年导师的职责侧重点不同。一年级的学生导师侧重于引导学生角色的转换,二年级的学生导师是过渡和有针对性的拓展,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导师侧重于指导科研设计与论文撰写。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导师则侧重于进行选课、选专业、学习内容的指导和临床能力的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期间,能够适应社会角色的转换,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增加实践机会,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提高科研能力,掌握一定的科研思维,学会如何做人。

4 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几点思考及存在的困难

我校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实行的全程导师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困难: ①导师的数量相对不足,由于导师大多数都从事临床工作,临床科研工作繁重,培养学生的有效时间相对不足,这使最初筛选导师时符合要求的导师数量相对较少。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引导,争取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调动导师的积极性。②导师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由于我院的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的专业课老师分散在几个不同的医院,学历及经验水平不同,这有可能在学生选择导师时会产生不平衡。关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可以在介绍导师时尽量全面的突出导师的特长,让学生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选择。③由于全程导师制贯穿整个本科阶段,要求导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指导时侧重点要有所不同。在此过程中,有的学生与教师在长时间的接触中可能会有一些不适应,需要重新选择导师,这就需要系办制定相应的程序进行管理。④整个导师制实施过程的管理系统不完善。导师的工作不能量化评价,也不能折算成教学工作量,职称评定时也仅供参考,缺乏相应激励机制,尚需要不断吸取经验,摸索总结,逐渐完善临床医学院的导师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