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法范文

时间:2023-04-09 23:00: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教学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教学法

篇1

论文关键词:任务,教学法,教学模式,角色

 

语言教学已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从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参与和知识发展为中心。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人们开始关注以任务为主的学习模式,任务型教学受到教师们的青睐,通过设置任务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感知,认识教学法,有目的有意义的使用目标语。笔者结合实例,从任务特点,任务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分别承担的角色四方面对任务型语言教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为任务教学法在大学语言课堂的推广和实践提供帮助。

1.任务的特点

任务教学以任务为核心,因此任务的选择和设定决定着教学效果,要想使学习者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和个人能力,任务应该具备现实意义;难易适中;清晰明确;完整和多样性的特点。

1.1 现实意义

教师布置的任务不能脱离实际,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还要与学习者的年龄段和知识面相符,让学生认识到所要执行的任务是有现实意义的,这样才能引起学生兴趣和共鸣,激发学习动机。如:笔者在担任商务英语口语教学时恰逢学生找工作的前一学期教学法,在讲到求职面试这一部分内容时,就设计了模拟招聘会的环节,学习动机立刻被调动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2 难度适中

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设置的任务不能低于或完全超出学生的应付能力。任务太简单,如两人打电话的对话,学生懒于应付,太难又会使学习者产生焦虑感,任务也不能完成。因此,任务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水平制定,难度要稍高于学生目前的水准。如《实用听说教程1》中,每个单元的Section D部分都是朗读内容“read the passage aloud”,这里出现的passage都是简短的故事,基本没有生僻的词汇和难以理解的句子,只是让学生朗读的话教学法,无法激起学生兴趣,因为没有任何难度,也没有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增加其难度,如:朗读后复述。或者是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停顿,读后和录音对照,选出读的最好的同学,既增加了现实意义,又有了难度,学生的动机就会提高,效果也更好。

1.3 明确

清楚明确的告诉学生要解决什么问题?做什么任务?怎么做?和谁做?切忌含糊不清,确保学生十分清楚自己的角色和任务,高效率的完成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在团体任务中还要分工明确。如上文提到的模拟招聘会,任务开始前就要确定谁充当招聘人员,谁充求职人员,这样才可以顺利进行。好的任务一定是清楚具体的,难度上也是循序渐进的。

1.4 完整

笔者认为完整的任务教学由五个要素构成:输入,活动,目标,评价,总结,缺一不可,没有输入,任务就不能顺畅的完成,活动是任务的核心,是学生利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中介;有了目标教学法,活动才具有现实意义,教师评价和总结使活动回归到语言学习的轨道上来,强化学生的语言习得。

1.5 多样化

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形式的任务,竞争型和合作型,个人型和团队型交叉出现增加新鲜感,防止学生出现厌倦心理。

2.任务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模式包括任务前,任务中和任务后三个阶段。其中任务前阶段为准备阶段,帮助学生为任务的顺利完成储备相应的语言。任务中阶段实施任务,以学生互动为主。任务后阶段学生展示成果,教师对任务完成情况和目的语使用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

以上文提到的模拟招聘会为例:

 

阶段

篇2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C语言;宏观设计;微观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7-1686-02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C Language Teaching

DING Qun, WEN Ming-yao

(Zhujiang Branch,South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900, China)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computer specialized C language teaching in grammar, light weight design program, and beginners feel concepts are abstract and difficult, learning effect, ability not strong current situation, according to the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featur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project teaching point of view, analysis of the project teaching method in the real mea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cret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in the C language program design course teaching to achieve a good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project teaching; C language; macro design; microstructure design

由于C语言同时具有高级语言和低级语言的特点,既可以开发应用软件也可以开发系统软件,同时C语言与许多程序设计语言(如JAVA语言等)的联系紧密,成为许多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重要的程序设计语言基础课之一。然而,由于C语言涉及的概念和规则多,指针的使用太灵活,初学者普遍觉得概念抽象、学习困难,掌握得不是太理想。因此本文提出了项目教学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动手能力和编程分析能力。

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与设计

1.1项目教学法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是首先由教师设定多个项目,这些项目要符合学科特点和专业学习目标,项目以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先将项目的运行过程展示给学生看,学生拿到任务后,首先分成多个小组,然后采取小组讨论、自主学习、协同合作完成等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提供必要的指导,最后以共同完成项目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和目的一种教学模式[1]。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为主线,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项目教学法是以项目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引导为辅助,学生主动探讨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的教学模式。

1.2项目教学法的设计

为要实现对项目教学法的合理设计,首先将传统的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做了对比,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传统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比较

项目教学法在设计时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辅助作用

教师是项目的带头人,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让学生自主的学习,根据自己的不足来主动研究和探索知识。项目教学法看重的不是最终结果,而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完成项目的任务,可从中理解课程中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到不断解决问题的艰辛和成就感,最终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应该选取适合的项目

选取合适的项目是项目教学得以成功的首要前提,教师在准备项目时必须事先经过大量调查和研究,以具有相同或相似技能要求的公司或企业为调查对象,提出实用性、教学性均较强的项目,能将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充分结合起来,并且在实施项目的时候要一步步推进,由浅入深的,既要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又要适当留出一些难题让学生自主探索。最终通过项目的完成,学生既能学到一定的理论知识,又学会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技能。

3)提供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合作的环境

学生要在项目教学法中学到相关知识,掌握相关技能,也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资源是否丰富,以及小组成员的学习习惯等,所以在组织项目教学法时也要注意这些因素,以免为教学法的效果带来不良影响。。

4)以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注重的是通过完成项目学生学习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不仅仅看重项目是否完成,所以要看到学生完成项目的过程是如何做到的。

2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实施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实施过程大体分为课程宏观设计和课程微观设计两个步骤。

2.1课程宏观设计

所谓课程宏观设计是指由教师首先设计一个完整的项目,项目中尽可能多的包含课程的知识点,再将项目分解成多个任务的形式,任务以先易后难的顺序推进[3]。教师在第一次授课时,首先提出来整个项目,给学生演示项目的运行过程,使学生有一个宏观上的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课程微观设计

微观设计是研究每一次授课的方法和内容。要将整个项目中的所有任务与每一次授课内容对应起来,既要提出需要完成的任务,又要含盖一定的知识点[4]。特别是要在任务中体现出解决方法即算法的设计,培养学生设计算法的能力。

3结束语

项目教学法真正体现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但相比传统教学法,教师的任务却更加艰巨。因此,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决非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教师日积月累,努力探索实践,不断总结提高,才能达到对教学全方位掌控自如、得心应手的理想境界。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闪光点,引导学生进入到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活动中,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善于发现并抓住学生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启发并作提示点拨。

参考文献:

[1]刘淑娴,阿里甫,库尔班.简单案例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1(4):89-94.

[2]毛敏芹,徐承俊.项目递进教学法在C语言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计算机,2011(2):62-65.

篇3

关键词:整体语言教学法 中学英语教学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个正常的人都至少要掌握一种语言。做为中国的中学生,除了掌握母语外,还需要掌握一门外语,无论是英语还是其它语种,其基本任务都是研究语言的规律,使人们懂得关于语言的理性知识。语言活动深入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言。就英语而言强调整体语言教学,整体语言教学法在基础教育过程中体现在四个“重”上:重观察、重过程、重实践、重个性,这一方法在西方教育中取得了很大成功。而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严重弊端:教与学、学与用、现实与生活相脱节,忽视教学的实践性,有碍学生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

一、整体语言教学法概念

“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Approach)的理论首先强调整体。在语言教学中,虽然我们常把语言分成“听、说、读、写”4个部分,但是实质上,语言是包含这4个部分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Ken Goodman认为,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和段落好比一样东西内部的原子和分子。我们可以研究原子和分子的特性,但是,其整体意义总是超过各部分加起来的总和。就好比一张木制桌子,我们可以分析木头中的碳、氢以及其他元素和成份,这对帮助我们加深对木材的认识是有好处的。但是,用木头分子是造不出桌子来的。同样,幼儿在家里学习语言,也不是从零零碎碎的片断开始的,而是从听懂父母用完整的句子传递过来的完整的意思开始,然后为了自身的需要和一定的目的,慢慢学着开口,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事实证明,幼儿在这种自然环境中把语言当作一个整体来学习,从来都是相当成功的。

整体语言教学可追溯到enius的《世界图解》一书。此后语言教育研究者通过实践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虽然至今在语言教学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一概念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国外不少学者对整体语言教学做过探讨,其中最先使用“整体语言教学”这一术语的是Harste和Burke.二人在研讨会中交换对阅读的意见时,共同引入了“整体语言教学”这一名称。

上世纪70年代末,被誉为“整体语言运动大师”的美国心理语言学家Kenneth Goodman强调语言教学应关注学生在读写过程中的意义教育和训练的能力培养,而将语言的构成元素:词汇、句子、语法等的教学溶于读写的自然过程中。1990年Goodman与L.B.Bird和V.Goodman合作出版了“TheWhole Language Cataloge”,此书指出整体语言教学中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课程内容和社团学习为教学的五大支柱。

美国国家英语教师协会提出“整体语言是一种动态的教育哲学”的观点。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语言学习是为了进行有意义的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整体语言教学法恰恰体现了这一语言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整体教学,教师为主导,启发学生从理解整体入手,捕捉重要语言线索,获得总体印象;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启发下逐步挖掘教学内容,从整体到部分,确保每一部分的学习都有意义,这种新的观念塑造了师生新的角色,使教学过程不再是无意义地机械操练,而是一种自然的学习状态,师生或生生之间互动练习,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

二、整体语言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认识

一)语篇教学的目的

语篇教学是指在具体语境中教学单词和句型,主张把单词融入句子中教学,从整体入手,展现给学生完整的语言概念。从形式上看,语篇是一个按语言系统的规则构成的复合语言符号体系;从功能上说,语篇相当于一个交际活动。语篇教学并非单纯的语篇知识的教学,它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为目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知、理解和应用所学语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首先通过题目、图示、上下文以及构词法等,培养学生猜测生词的能力。其次帮助学生掌握抓关键词的能力,如在阅读时,注意事物(what)、地点(where)、人物(who)、时间(when)、怎样(how)、原因(why)等关键词。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语篇教学的理论依据

1.语篇教学符合学生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的结果。学习是学习者通过自己对来自环境刺激的信息进行内在的认知加工而获得能力的过程。教师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强教学情景的设置,让学生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凭借原有的知识来掌握新知识。

2. 语篇教学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倡导“词句结合,语篇感悟”,强调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更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语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形成合作、自尊、自强和乐于学习的个性品质。

3. 语篇教学符合整体语言教学的原则 整体语言教学强调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引导学生对语言材料进行整体感知,从而有利于学生学得所学语言。因此,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立足整体,突出语篇,培养语感,在理解的基础上强调内化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篇4

摘 要 体育教学过程中,非语言教学法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法,是对语言教学法的补充和深化。正确地使用非语言教学法,能传递情感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等,以此提高教学质量,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 非语言教学法 体育教学 运用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系统的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的专门的教育过程。师生之间沟通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特点决定了非语言教学法在体育教学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量的调查研究认为:情绪表达的具体方式=7%语言+38%声音+55%动作表情[1]。高校中,由于大学生心智、身体机能等都趋向成熟阶段发展,体育课作为大学课程中相对轻松、偏实践性的课程,体育教师除了运用一般性语言教授相关技能,更多的要倾向非语言教学。所谓非语言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一切有意识的用于教学的非语言符号,并传达某种信息的行为[2]。如:体育教师运用的一些动作、表情、哨声等。研究非语言教学法在高校体育课程及教学中的运用,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以及师生之间关系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一、非语言教学法的表现类型

(一)视觉法。体操课上学习动作时,教师保护所站的位置、距离等可让学生具有一种安全感。除了表情、眼神、手势、位置、距离等还常常需要各种示范,让学生了解学习的内容和动作要领。

(二)听觉法。如体育教师在课上用重的哨音可以提醒学生,使学生的注意力回到课堂上。各种体育比赛中的裁判哨声等都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

(三)触觉法。教师通过与学生的身体接触等手段来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教师在一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动作,让学生感觉到用力的部位和用力的大小,从而达到完成教学内容的目的。

二、非语言教学法特点

(一)多样性。体育教学中不同的动作、表情以及各种哨声等都代表不同的信息。教师讲解示范时教师用目光凝视或用手势等来提醒分神的学生。体操课上队列对形操练的长哨声代表集合,有节奏的短哨声代表121等。

(二)传导性。通常学生做完一个动作,教师不可能一一表扬或批评、指正。这时教师就要使用非语言教学法,如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满意地点点头、高兴地鼓掌、翘起大拇指表示自己的肯定来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

(三)持续性。例如善意的击打,会使学生记住某个动作要领或改正某些错误动作,微笑的点头或某种手势能使学生加深正确动作记忆。

(四)依附性。非语言教学法依附于语言教学法的支持,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能使教师将教学内容传达给学生,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语言教学法和非语言教学法在教学中相互依存、相互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非语言教学法的必要性

(一)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殊性:体育课上存在着大量的非语言教学法,必不可少的运用示范、手势、哨声、保护和帮助等手段。

(二)体育教学的场地要求:室外场地较大,干扰多,单纯用语言进行组织教学,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例如:特殊的情况下,哨声能示意同学放下手中的一切活动迅速跑到老师跟前集合等等。

(三)非语言教学法具有启发性教育意义:体育教学中,非语言教学法更能开动学生的大脑,增强学生思维能力,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四、非语言教学法的意义

(一)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师在讲解某一动作之前,先给同学们做完整的动作示范,使学生有初步的印象,之后配合必要的语言讲解,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在学生的大脑中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表象。

(二)控制和调节课堂的氛围。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身体语言可以向学生传达内心的想法,如皱眉、严厉的目光、提高音量等都可以表示教师的不满,高校学生更能领会教师利用此等符号的意图。当然,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中,了解到学生的运动量,这样有利于控制和调节课堂的氛围。

(三)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的性格、气质、动机、意志、情感、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潜移默化地得到培养和发展[3]。如长跑教学要求持续、耐力,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等。

(四)促进师生互动。教师可以运用点头、摇头、手势等传达学生的指示。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一些表情和动作中获取信息,如当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所表现的茫然无知的表情等,适时地运用非语言教学法,能使学生心领神会,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五、建议

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非语言教学法和语言教学法的合理搭配,使体育教学健康、活泼、具有趣味性,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大学生心理特征,特别注意非语言教学法运用的时机、双向性及能力培养。教师要强化常用的非语言教学法,将一些常用的手势、哨声、身体动作等所表达的含义在体育理论课中向学生传达清楚,这才能保证师生间的交流,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在其他专业课程学得枯燥乏味之时,感受体育课程带给他们的真谛。

为此,教师要充分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教学法努力营造宽松、和谐、互相切磋的良好感觉,为21世纪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建平,侯乐荣.体育教学中的非语言符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1):95-96.

篇5

 

目前国外一些先进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对我国外语教学改革有很好地推动作用,虽然不能照搬,但可以借鉴。现就关于第二语言教学对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方面的启示,作初步探索研究。

 

一、综述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的利弊

 

在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研究中,按照各种流派分为不同的教学法。这里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法

 

(一)语法-翻译法:又称“传统法”,最古老的教学法,盛行于18世纪末,代表人物德国语言学家奥伦多夫。以学生的母语来教授第二语言并以系统地教授语法知识为教学基础的一种第二语言教学法,主张母语与目的语并用,通过翻译和系统的语法教授学习。但是该教学法忽视口语交际能力,听说发展不均衡。母语使用太多,培养不了目的语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二)、直接法:又称“改革法”、“自然法”,用目的语,不用母语翻译,不注重语法形式。主张仿照“幼儿学语”的方式和自然过程来设计二语教学过程,以顺乎人类学语言的自然规律,建立语言和外界实物的直接联系和模仿大人说话是幼儿习得母语的基本策略。

 

(三)、听说法:又称“结构法”、“句型法”,主张先教听说,后教读写,注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重点在听说技能,以句型操练为主要手段,是一种以结构为主的二语教学法。该教学法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以句型为二语中心,利用对比分析,客服直接法的片面性。不过却总是机械的句型操练,枯燥无味,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我国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近几十年来,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一直处于“聋哑英语”的困境。现以我任教的农村中学为例,来分下下当前大部分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农村初中教学硬件设施落后,先天条件差

 

该校处于湘西一偏远地区,穷山恶水,交通极其不便,经济落后,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中学。由于经济原因,很多学生家长对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尤其对英语学科更是不引起重视。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初中班级每个班都是60人以上,教学和管理更加困难,教学效果也相应下降。教师授课时,很难优差兼顾。这样的班级的多层次性及课堂授课时间的有限性,导致了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差,难度大。

 

(二)沿袭传统教学法,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

 

在农村中学现行的英语课堂上多沿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过分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记忆的功能和机械的训练,整个课堂被视为由教师向学生传输知识的过程,教师不停地讲解语法、词汇、短语等等,学生消极被动地去接受,大量的信息根本没得时间去消化,师生之间的互动少之又少。交流能力得不到锻炼。这是造成“聋哑英语”的主要原因。

 

(三)英语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手段单一、传统

 

就我校师资力量来分析,全校共18个英语教师,正规英语本科毕业的4个,都是新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都是大专或者函授本科,没系统学过语言学、教学法、心理学和教育学。大部分老师在教学模式陈旧传统,无法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对于多媒体设备利用率很低,部分只有公开课或观摩课时才偶尔利用一下。语法翻译在课堂教学占主要地位,很少重视培养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技能。

 

三、第二语言教学法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们的教学大多数处于母语包围的环境中,很难培养二语习得能力。因此,在外语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努力创设二语环境的氛围

 

1.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农村初中现在也开始有了多媒体教室,有的学校也实现了班班通。教学时,尽量使用英语教学,少用母语,多放英语磁带培养听力能力,播放经典的外国影片或者视频音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地道语言信息。

 

2.多进行情景表演。情景表演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方法。选取播放的影片片段,让学生自由组合模拟该段情节,可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知识,自由表演。

 

3.建立一个英语角。在课后给学生提供一个练习口语的机会,让所学知识得到强化,而且让学生之间相互纠错,纠正彼此的语法错误,互相学习,以促进英语口语的提高。

 

(二)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枯燥的语法知识教授单调枯燥,忽视了学生所学知识的反馈。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和焦虑会越大。这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导,采用多样教学法,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鼓励角色表演,小组讨论等对话练习,让学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自然地把它看成是交际的工具,多给学生自信心,激发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结语

 

目前,为了应试教育,让学生通过各种考试,老师们不得不大量讲授语法和词汇,忽略了口语交际。另一方面,现行的初中英语教材又要求教师们必须以交际法进行教学。这是目前农村英语教学存在的一个很大的矛盾。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不管哪种教学方法,各有千秋,却都有其单一性,广大英语教师只有充分掌握各种教学法,采各家所长,进行有效融合,寻找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为国家培养优秀的英语人才奠定基础。

篇6

关键词:LOGO语言 信息技术 教学法

LOGO语言能使学生在愉快、轻松、趣味的环境中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思想,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及创造力,激发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学习LOGO语言程序自然不是难事。但有些教学内容仍然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枯燥,不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对此,本人结合日常的教学工作,经过思考和论证积累了一些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是学生获得知识、自生创新的强大的内动力,它的存在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不会把学习当成负担,课堂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学生们虽然都比较喜欢信息技术课程,但如果长期照本宣科、死板教条,只能导致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对此,教师只有采用新颖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多媒体这一强力“武器”。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可使学生获得更直观、形象的认识。丰富有趣、逻辑性和系统性强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及作业的多样化,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其次还要通过恰当且生动的例子吸引学生。我在上课时往往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导入课程。例如,在新学期上第一节课时,我并没有急着介绍LOGO语言,而是做了一个精美的幻灯片。幻灯片的内容是介绍“麦田怪圈”,同学们被一张张精美且神奇的麦田怪圈深深地吸引了。接着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并派代表发言。同学们怀着好奇心认真观察、比较,试图发现麦田怪圈的“秘密”。趁机引入本课的正题,向同学们介绍LOGO语言,并向同学们介绍它强大功能,能够帮助我们绘制像“麦田怪圈”这样精美又复杂的图形。此种做法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学习兴趣很高。

二、变抽象为具体,深化编程思想

小学生刚接触程序设计,很难理解过程的真正意义,怎样变抽象为具体是小学生学好LOGO语言的关键。

我先用幻灯片给出一个机器人的模型,然后问学生:“这个机器人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回答:“机器人由头、身子、手、脚四个部分组成。”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们理解了LOGO语言的过程编程就像搭积木一样,每个过程就像机器人的某个部位,只需要发挥你的想象力,就可以搭配出不同的图形。然后再讲解过程就是预先写好一段程序,这段程序也许就代表某个图形。当用到这个图形时,就可以用主程序直接调用了。接下来,通过这种直观的演示和分解合并,指导学生理解模块化的程序设计思路;再通过讲解课本上的例题,说明模块化程序的做法。经过我的实践,效果良好。

三、传统与现代课堂结合,交叉并行开展

上信息技术就应该到微机室,这可能是大多数教师的普遍认识,但我不赞同这个做法。平时我发现大部分同学上机时很兴奋,对你的讲课充耳不闻。你在上面讲你的,他在下面“捣鼓”他的,严重影响了听课的效果。同时,LOGO语言在执行程序时速度很快,一闪而过,直接给出程序的结果。这导致学生们对每条语句没有直观的感受,不能深刻体会到每个语句的具体功能。

所以,我在讲授新课时都是在教室里,每讲授一个新命令、每分析一个程序时,我都会用粉笔在黑板上模拟小海龟的动作,画出每条语句与之相对应的图形,就像教学生广播操时把每个动作分解出来,这样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每个动作。做练习时也让同学们在本子上模拟小海龟的每个动作、每个转向,让学生们做到深刻理解每个命令。

巩固练习课我总是让学生们去上机练习,让他们做做上节课已经做过的题目,针对他们的出错及时改正,同时他们也带着课堂上的疑问来练习。这样上机练习与课堂新授交叉并行进行,能大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时刻体验成功,激励学生上进

篇7

【关键词】 案例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 教学方法 C语言程序设计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修课程的,旨在培养学生具有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由于C语言课程中的知识点多,思想较为抽象和复杂。对于初学C语言的中职学生有难度,加之学生自身素质、主观努力程度的不同,必然会出现分化状况,因此,针对该课程采用案例和分层教学法对学生更好的掌握编程思想和规范,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一、明确学习目标

C语言的高度可移植性,程序员可以很少改动甚至不加改动地将为一种及其编写的C语言源程序在另一种机器上编译执行;由于它允许分别编译,它就可以使程序员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劳动。C语言的这些优点,大多的程序员都是有使用C语言或以C语言为母体的高级语言进行各类程序设计。除此之外,通过C语言培养起来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却是伴随其学习的整个过程。所以我们在教授C语言课程之前让学生体会到学习C语言的重要性和价值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兴趣。

二、案例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及意义

案例教学法是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通过分析各种叫教学案例来开展教学活动。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采用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应用知识,并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一方面用来解释知识内容,另一方面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从中可以发现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推动学习的发展与完善。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功能,对我们现代职业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三、分层次教学目的

根据学生的不同的需求而实施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是在充分的、深入的了解了学生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主题地位,也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特有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得到发展,是一中比较理想的教学手段。

四、课程中案例和分层教学法的实施

先理论后举例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演绎法,这是一种由理性到感性的认识过程,其知识点出现生硬、讲解枯燥、及时可以通过最后的举例回过来理解前面的理论,但开始的枯燥泯灭了学生的兴趣,很难再提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我们所面对的中职生在文化基础和自我控制能力都差的前提下,他们一旦失去兴趣就很难再吸引他们的注意。我们队案例教学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将其灵活应用与C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效果良好。具体做法是用归纳法代替传统的演绎法。即先举例子,通过例子让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通过例子归纳出理论。结合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对学生实施分层的管理,利用分组让学生知道自己在某一阶段所处的层次。对C语言教师备课时必须做好足够的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目标中各自设定不同的目标,是对教学大纲中的必学基础知识加上提高的知识,还是教材中出现的全部知识,还是教材中出现的全部基础知识都要有一个详细而明确的目标。布置作业的分成,不同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所授课程的不同因而老师布置作业也分了不同。布置课后作业切勿"一刀切"。作业量与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能力向适应。比如教师可以给所分的a组学生安排较难的作业,要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给b组的学生布置稍微有难度的作业,让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多思考;针对c组滞后生,布置基础的作业,要求一题一解,就题论题。分层教学策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本级别任务的同时,进一步有研究上个级别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己,也对学习C语言感到不枯燥。

篇8

关键词: 职中英语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

一、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研究综述

所谓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task),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也就是说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简单地说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它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能“自己站起来走路”。

在我国的《新英语课程标准》中,是这样来阐述任务型教学的: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而不是以测试的分数)来体现教学的成就。

二、任务型语言教学法在职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实施原则

1.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职中的学生,一般来说,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职中学生的文化课的基础比较差,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强,难以接受抽象的东西,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教学中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的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东西,深入简出,使学生更乐于学习。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学生的助手。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有更多的参与和合作的机会,可以互相帮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练习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信息转换、配对活动和小组活动等,不仅掌握了基本语法知识,而且得到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听、说等运用语言的技能。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一切活动都是主动的,教师只是参与者和合作者。

2.在用中学。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焦点在过程上,而不是在结果上。Prabhu强调,语言学习不仅要注意语言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注意语言的意义和语言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必定会使用目标语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这种输出能有效地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Harmer的“平衡活动法”(a balanced activities approach)强调,语言教学必须注重输入、吸收和输出三个环节。大量的语言输入对语言学习固然重要,但仅有语言输入是不足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学生必须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内化输入的语言,增强语言的得体性意识,最后达到习得语言的目的。

3.任务多样化。多样化的任务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保持学习热情。Harmer指出,“只有通过给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课堂活动才能确保他们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计运用

1.任务的设计要有兴趣性、真实性。学生兴趣与学习效果及教学效果密切相关。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设计的活动根本唤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达不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尽量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

2.任务的设计要有层次性。任务越容易,参加任务的人就越多,获得的成功体验也就越多,学习兴趣就会越浓厚。因此,在设计任务时应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刚开始设计的任务应稍微简单些,让大部分学生都容易参与进来。随着任务的渐渐深入,学生对任务信息的了解不断增加,稍难的任务也会显得容易起来。

3.任务的设计要有多样性。语言交际是一种充满创造性的心智活动,多设计一些能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任务型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4.任务型教学法的运用符合职中学生不断变化的真实兴趣、真实学习目的,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在运用中学(learning by using),而且为了运用而学(learning for using),强化学生的学习动力,减轻学生学习英语的焦虑,并通过真实语境、真实语用功能和真实语义的输入,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输出真实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介绍背景知识、复述课文、就相关话题写作等也是常用的任务类型。总之,任务的形式要多样化,任务的内容要紧密围绕课文,设计任务活动还要突出趣味性、可操作性、科学性、交际性和拓展性,要有利于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有利于用目标语解决现实问题,有利于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提高。

三、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优势

1.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对课文的理解、口语、写作三个方面。

2.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课内,大量的任务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均等的机会,绝大部分学生,包括性格内向、害羞的学生也能积极参加课堂活动,有意义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气氛热烈而有序。

3.能提高学生的交流策略和能力。在实施任务型教学的初期阶段,大多数学生进行两人或小组活动时,可能不知道怎样从同伴那里获得信息、不会使用拖延策略、缺乏语言得体意识,不少学生只是在“说话”而不是在“交流”,还有的学生可能只想着轮到自己时该说什么,根本不专心听同伴在说什么,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任务实施的效果。经过教师的适时点拨、指导及充分锻炼,学生一般都能进行真正有意义的、自然的交流。

4.能锻炼学生使用图书资料、网上资料的能力。任务准备阶段的工作迫使学生查找各种资料,从而锻炼了学生使用图书资料、网上资料的能力。

5.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准备、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会得到培养,自学能力有所提高,想象力、创造力、组织编排能力、人际交流与合作能力都将得到发挥和完善。

6.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批判性思维。拓展性任务(如运用语言解决现实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批判性思维,使他们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语言上,还要对人类生存的环境、社会、历史和自身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

此外,任务型教学方法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任务,而且要在课堂中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协调。教师要转变角色,他们应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任务的设计者、组织者,活动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教师还应重视对学习者的培训,使学生明白这一新教法的意义,并对他们的准备活动和实施任务的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会催化学生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创造一个有利于语言习得、内化的环境。当然,新方法的使用并不意味着完全摒弃传统的方法,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以及教师自身的优势灵活运用,把任务语言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方文礼.外语任务型教学法纵横谈.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第9期.

[3]马箭飞.以交际任务为基础的汉语短期教学新模式.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第4期.

篇9

1 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多年来,我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一直奉行“实用主义”,强调计算机应用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的思维力及创造力的培养。受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们普遍对程序设计类课程不重视,片面的认为程序设计与专业学习没有关联,不是必备的基本技能,因此学习缺乏主动性。同时,C语言本身语法结构比较复杂,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而传统的C语言课程教学手段、形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时间是老师一个人在台上讲,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课堂枯燥乏味,教学内容则偏重于基本概念和语法规则,与专业学习联系不紧密,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有甚者干脆放弃学习。

2 树立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教学理念

计算思维能力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培养目标[2]。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普遍提高,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应打破“计算机工具论”的局限,加强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重心应由原来的知识和技能培养逐渐转变为计算思维能力培养,这意味着程序设计类课程在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要显著提升,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认识到该类课程的重要性。另外,在第一节理论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程序设计的目的,让他们认识到课程的学习不仅为掌握编程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令之终身受益的计算思维能力。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生只有在课程学习之初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才能更加积极主动进行后续学习,才能自发的加强对自身计算思维的培养。

3 融入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3]。传统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只告诉学生怎么去做,而且其教学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且非常乏味无趣,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及创新性难以得到发挥。面向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精心设计包含知识点的案例,为学生创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增强对算法的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体会知识中所蕴含的方法之巧妙,使得学习由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习惯。 4 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实践

4.1 案例设计

大多数C语言教材都是按知识的逻辑结构体系进行编排的。一开始介绍数据类型、表达式等比较抽象的概念,这样不仅有悖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而且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编程的积极性。因此,在第一堂C语言理论课时,可以针对学生的兴趣点,演示一些诸如贪吃蛇、打地砖等C语言开发的小游戏,为学生开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让他们充分感受到C语言程序设计的魅力,认识到C语言的实用性。

案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谨慎选择教学案例。通常,设计的教学案例应具备以下特点:

(1)相关性。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4],因此所选案例首先要注意紧扣教学内容,能够合理地反映所对应的理论知识点,这样,通过后续的案例分析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能运用到实践中。

(2)针对性。案例不求多而求精,每个知识点或者相关联的多个知识点选用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即可。

(3)可拓展性。选用的案例既要涵盖当前要学的知识点,也可以涉及到后续的学习内容,具有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后续知识虽然还没有学习,但教师可先做简单介绍以埋下伏笔,让学生先尝试自学,然后带着问题进入新的知识。

(4)趣味性。教师们在设计案例时,应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尽量选择贴近生活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案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2 课堂实施

课堂实施是基于计算思维的案例教学法的关键。例如,在讲一维数组时,本文设计案例:求20名学生某门课程成绩的平均分,并统计高于平均分的人数。

案例分析:首先定义变量分别存储20名学生的成绩及平均分,那么要定义多少个变量呢?按照前面学过的知识,至少定义21个变量,这样程序中涉及的变量是不是太繁多了?如果学生人数增至200名,难道要定义200个变量保存其成绩吗?显然这种方法不可行,进而教师引出新的知识点――数组。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学生很容易理解数组在程序设计中的意义。接下来详细介绍数组的基本概念及一维数组的定义方法,启发学生如何运用一维数组编写算法。

编程实现:得到了问题的求解思路之后,接下来就要鼓励学生使用C语言编写程序,并进行调试运行。由于本案例还涉及之前学过的选择、循环结构等知识,所以在案例实现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适当的进行复习巩固。

总结与拓展:举一反三,提出类似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应用一维数组编程实现。对案例进一步拓展:如果每名学生有三门课程,如何统计呢?从而引出新的知识点――多维数组。

篇10

 

关键词: 英语课堂 任务型 语言教学

1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分析 

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就某个语言环境设定一个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际使用语言进行交际,通过语言的实践来学习语言。任务型语言教学重点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结果。任务型活动的主要关注点是语言的意义,强调交际与有意义的活动和任务,任务的完成常常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比如,填写好一个来电记录。与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有所不同,传统教学方法是封闭式的学习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依靠有结构的、固定的问题和确定的结果;而任务型语言教学倡导开放的、参与式的学习方式,答案往往是开放的、不确定的。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都有所转变,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自我学习的“监控者”、以及不怕犯错的“探险者”;而教师也不再是唯一的权威,开放性的任务使得教学相得益彰,共同进步。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练习,而是以“任务”为途径、动力、刺激、目标、手段和内容,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应用、检验和体验已有的知识,同时激发和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任务有一个非语言的结果,而语言练习只有语言结果。在学生完成任务时,他们是“语言使用者”角色,而在做“练习”活动时,则主要是“学习者”的角色。但当学生集中完成任务时,除了传递信息,他们有时也会关注选择何种语言的形式,这时他们的角色又转化为“学习者”。 

任务型语言教学实施中对学生和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在任务型活动中,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进入语境,创造性地发挥和积极操练。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能力,还要求他们具备其他的能力,如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任务型教学活动对教师而言,难度和问题更大。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充当的角色应该是组织者、合作人、仲裁人、调节人、记录者、调查员等。首先,教师的课程任务设计要充分,组织课堂要有序。实施各项活动要耐心。在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对学生和任务都要做出客观理性评价和评估。因此,任务型教学的课堂上教师需要充当数种角色,这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职业素质是个综合考验。并且,从任务设计到结果评价,整个任务型教学活动都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对他们来说是很大的挑战。 

2 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倾向 

任务型教学理论是在我国还属比较新颖的教学理论,教学大纲和教材并没有有效跟进,与之相适应,因此,在教学中只能不断摸索,课堂教学效果体现不够充分。应注意选用能真正体现任务型教学理论内涵与特色的教材。然而,在许多老师的任务型教学设计中,只追求任务设计形式,使得学生的任务负担过重,一节课可能要完成好几个任务,一味向学生提供任务而忽视其他问题。一些老师只是追求活动,不重视语言知识,认为任务型教学就是课堂教学中,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于是就想方设法地设计活动,让课堂活动起来,结果让学生的能力成了无源之水,逐渐枯竭。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教师忽视任务前的准备工作,即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学生连基本的语言都不会,更不可能去运用语言了,任务成果的质量就有一定的问题。在任务型语言教学课堂实施中容易产生如下一些问题,应尽量避免: 

(1)倡导任务型教学并不是完全否定传统教学法,而是用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弥补传统教学法中的不足。任务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和其他教学流派一样,有它的长处也有它的弱点。在语言教学中,我们并不排除对其它的语言教学法的运用,如语法翻译法,听说法等,同时也并不排除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技能的训练。

(2)任务型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语言习得活动,但是在教学中有时学生的主体地位却没有得到实现。比如,老师怕时间不够或学生答不出来,有时急着自己回答。 

(3)任务型语言教学在课堂实施中会受到客观环境条件的限制,首先是时间的问题,是一项十分耗时的教学活动,此外,在任务型教学中,常常需要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这就要求有一定的硬件设施,这也不是很多家庭和学校能马上解决的。 

(4)任务型教学中的小组活动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它受着大班额教学模式的制约,试想六、七十人的班级,老师不可能对每个小组进行监督指导,此外,小组合

作学习中的分组单调、分工不明确也影响着任务型教学的效果。 

(5)有关任务评价的普遍现象是: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对任务的评价还跟不上去。 

3 对于改进和加强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思考和建议 

(1)实施任务型活动的同时,不能忽略对语言知识的讲解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它们是运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的基础和前提。否则,任务型教学将失去意义,可能造成学生“学了很久,还只会那么几句”的现象。 

(2)要恰当的使用任务型活动,避免过度使用和过于频繁的不适当使用。要加深对任务型教学的理解,不是完全抛弃传统教学法,而是用任务型教学的优势弥补它的不足。 

(3)在任务设计方面,希望能尽快有与任务型教学相适应的大纲和教材出台,为任务型教学的实施指明方向。此外,教师在设计中应注意任务数量适当、内容与实际紧密相连并且能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4)评价考核要多元化、多层次、多种形式,如教师建立评价考核表,教师要清晰明确考核内容、考核目的、考核输入物、考核任务的组织和考核测试等等;学生和学生间评价,师生互评等。要对学生在任务活动中情感因素和非情感因素诸方面进行评价。 

(5)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来适应任务型教学的高要求,并且在心理角色和教学理念上有所转变,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学习的引导者;要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敢于质疑,与学生一同学习,共同进步。 

综上,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基于认知、动机和功能理论基础,有广阔的潜力和前景。但是目前它的应用还处于摸索阶段,而且对它还有不同的理解,实践中也有各自不同的做法。但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掌握它的实施的原则和方法,与其他教学法兼容并蓄,互取所长,灵活而务实地开展任务型语言教学,我们的英语课堂必会呈现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2]王汉明.对任务型教学的认识与反思[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