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务化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22 19:2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警务化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学生、学校、国家三者紧密相关,学生是为了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更好地效力于国家。国家希望学校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高尖端的国家需要型人才,投入到国家的发展、建设中来。学校的教育和培养模式既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又要适应国家发展、建设的需要。
目前,各公安高校的管理体制各有不同,为了适应公安、司法工作的需求,我们是否应走警务化管理模式?应该怎样走警务化管理模式?这是每一位在公安高校从事教学尤其是教育管理工作的同志都应冷静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实施警务化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警务化,从通俗的意义来讲就是与执行警察事务相关联的一切规范和准则,包括各种制度和文化。警务化管理是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条例的规定,对警察事务所实施的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管理活动。公安高校的警务化管理则是通过教育管理者,建立学生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使内务条令化、制度规范化、严格规定请销假制度、一日生活制度、警容风纪条例、内务卫生条例、集合会操制度、升旗仪式规定、值班和紧急集合规定、物品点验制度、接待制度、安全保密制度等诸多方面。警务化管理是培养公安、司法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它是公安高校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基本模式,也是公安高校学生管理的一大特色。
首先,公安、司法队伍建设的需要。公安、司法机关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来充实自己的队伍?当然,不同警种有不同的具体需求,但他们共同的需求是高素质的警务化队伍,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热爱公安事业的队伍。另外,各地公安、司法干警为何要进行培训呢?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交流,他们还进行严格的警务技能训练、进行内务管理、强化警容风纪、严格队伍纪律,这完全说明了公安、司法第一线对警务化的需求,所以作为公安高校应该按警务化的标准来培养我们的学生和公安干警。为此,省公安厅党委还特别决定对全体公安干警进行军事化训练,对全体公安干警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考核,从而达到铁的思想、铁的意志、铁的纪律、铁的作风、铁的体魄。
内练素质,外练形象。这也说明我们的队伍还欠缺警务化素养,或者说在公安高校时期还没有达到真正的警务化标准。
其次,管理制度的需要。军队、警察、监狱都是国家机器,军队完全进行军事化管理,而且,军事化管理制度是如此的完善。作为公安、司法机关也应该向军队学习,学习军队服从命令,听党指挥;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前;规范化,统一化;从而抓好公安、司法机关的队伍建设和形象建设。各地公安、司法机关都有针对性地制定了一些规定来约束和管理自己的队伍,使自己的队伍规范化、统一化、条令化。而公安高校只是进行半军事化管理,进行训练的还是部队的官兵,这也说明管理队伍还欠缺军事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目前,所谓的半军事化管理距警务化管理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应该逐步缩小差距,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发展公安高校的警务化管理道路。
再次,公安高校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依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部出台了《公安高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公安高校是培养训练人民警察的重要基地,是警官的摇篮,必须坚持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格纪律,实行警务化管理。警务化管理是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对公安高校全体人员各种行为的总体规范,其基本任务是通过建立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培养公安高校的优良校风,以保证各项教学训练任务的完成。加强警务化管理是由公安高校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它是培养高素质公安专门人才的需要,是公安、司法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安高校正规化建设的需要,警务化管理模式是公安高校警务化管路的必然选择。
三、实施警务化管理的措施
警务化管理以“四严”为管理要求,以“四化”为管理目标。在工作中能做到有章可循,从严管理,从严治校,做到人规合一。“四严”即“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四化”即“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规范化”。我们日常工作中把握好“四严”的标准,达到“四化”的目标,教育管理工作就是成功,警务化管理道路就是胜利。
首先,我们要调整好教育管理队伍,保证队伍高素质,管理结构合理,保证管理队伍的战斗力,要求他们既要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又有一定的政治素养,还要有一定的警务化水平和管理能力。与此同时,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我们的教育管理队伍,因为教育管理队伍水平的高低也决定了学校警务化管理的水准,只有好的将军才能带出好的士兵,没有一支好的管理队伍,势必影响我们的警务化管理水平。因而,建立严格的、完善的规章制度尤其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才能更好的来约束我们的管理队伍,才能使他们充分的体现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更好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然后我们的教育管理队伍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依靠公安部、司法部、公安厅、司法厅的各项条令和法规,根据我校的现实情况制定出一整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来管理我们的教育管理队伍和教育管理对象。
其次,对于学生建章立制也应从两方面入手,既要有偶约束,以便更好的教育和管理,又要有鼓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体现,从而使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更好的结合,教管不分家,全校达到齐抓共管。从而,为公安、司法一线输送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
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教育管理工作的根本和灵魂。人的行动由思想支配的,因此,要使我们的学生有良好的组织性、纪律性、就必须先从思想上解决问题,所以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是灵魂,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政治思想素质是首关,没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结合警察的性质和目前的形势,思想政治工作要透彻的说理,严格的规范纪律,让学生自觉的遵纪与守法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学生当中树立良好的典范,建立楷模。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并重,还要对学生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学生道德品质的好与坏决定了学生职业道德高与低,也就决定了这些学生将来能否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
规章制度是警务化管理的根本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警务化管理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规章制度要做到有根有据,实事求是,全面具体,又不失人性化。用制度管人是最有效的管理,最有说服力的管理,最科学的管理,可以避免随意性和人为性。
篇2
关键词警务化 刚柔相济 管理模式
公安院校是我国人民警察培养后备人才的院校,它的任务在于培养合格的预备人民警察,人民警察的性质、职能和要求决定了人民警察的管理不同于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管理。而作为为公安机关教育培养和输送公安事业高素质人才重要基地的公安院校奉行“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特色管理方针,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系统的警务化管理。在警务化管理的实践中,比较注重刚性管理,柔性管理相对欠缺。然而,我们在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高度重视柔性管理,只有把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刚柔相济,才能提升管理水平,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警务化管理的优势与不足
目前,警务化管理是公安院校最突出的管理模式,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根据警察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依照有关警察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遵循“从严治警、从严治校”的方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挥、协调和控制的管理。警务化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理性科学管理,是通过规章制度搭建工作的标准化、管理的程序化,通过制度的有效贯彻和实施,促使学生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保证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真正落实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促进警务化管理的新发展。
(一)警务化管理的积极作用
1.加强管理规范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一个组织和机构没有规范化管理,没有规章制度,管理就会无序,行为无法协调一致,所以,警务化管理在公安院校管理活动中具有普遍性和共性,它促进了公安院校管理规范化。
2.促进行为规范化。规章制度贯穿于警务化管理的整个过程,要使人们的行为具有目的性和确定性,必须有规章制度做依据。警务化管理制度培养学生自强、自立和自律的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认真贯彻和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3.管理效果明显化。警务化管理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便于规范组织管理活动,有利于促进管理对象的行为,以达到生活制度化、内务标准化、行为规范化、警容严谨化,使得管理效果明显化。由于警务化管理所依据的规章制度明确,执行的组织机构严密,再加上统一果断的领导,所以使管理活动具有执行速度快、实施效果佳的明显优势。
(二)警务化管理的局限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瑕的,警务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缺陷性:
1.管理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到制约。警务化管理常常把管理对象理性化,不重视管理对象非理性因素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管理对象在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缺少自由、自主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管理上一味强调统一、共性,忽视了管理对象的个性发展,抑制了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管理对象容易心生厌倦消极对抗。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一般是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把管理对象置于对立面,警务化管理往往过多强调它的管理职能,强调培养学生的服从意识,把学生看作被动的管理对象,因此长期在强制管理下,学生容易产生反感和抵触心理,并对警务化管理产生厌倦和消极对抗。
3.容易使管理僵化缺乏活力。严格的规章制度、严密的管理组织结构以及理性的管理风格,使警务化管理很难做得恰到好处,有时还存在着重管理、轻教育、轻服务的现象,约束限制性过多,主动教育、超前教育少,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单纯地通过过多地制度来警务化管理,实施对学生的强制服从教育,结果只能事倍功半,严重的会激化矛盾,造成僵化和呆板。
二、警务化管理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应有机结合
(一)刚性管理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何谓刚性管理?它是指“以规章制度为中心”,依靠组织权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行政命令去约束、控制、规范人们行为的管理方法,它具有权威性、强制性、统一性等特点。豍在社会管理中,由于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参差不齐,在人们自律意识和工作学习自觉性较差的组织中,在工作内容比较简单、工作标准容易量化、创造性要求较低的组织中,这种管理方法还是不可缺少的。
1.刚性管理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1)便于规范组织内部各类成员的言行举止,以维持组织所要求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种秩序。(2)能使组织成员的行动纪律严明,令行禁止,贯彻上级决定和领导指示反映迅速。(3)便于协调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关系,统一分配内部各种资源,缓和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出现的主要矛盾,使突出问题能及时得到解决。(4)工作标准清楚、明确,工作量便于细化考核,有利于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2.刚性管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使被管理者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缺少创造性、自主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制约。(2)不管理解与否都要执行,会使被管理者表面上服从,内心抵触,在有监督有检查时教条照办,在无监督无检查时消极对抗。(3)管理者容易与被管理者发生利益冲突,不利于营造组织内部的和谐氛围。(4)如果规章制度不完善,会使被管理者产生逆反行为,会严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二)柔性管理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所谓柔性管理是指强调“以人为中心”,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人们自觉的行动。”豎
柔性管理是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和管理理念,它依靠说沟通、理解、协商、启发、引导、鼓励等方法,依靠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依靠组织成员在内心上对组织目标及具体要求的理解和服从,依靠管理者的人格魅力、知识才能、丰富情感等非权力影响力,来促成管理目标的实现。
1.柔性管理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1)被管理者受到尊重、关心和信任,有利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2)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被管理者心情舒畅,有利于开发他们的潜在特质和创新能力(3)民主协商,平等交流,认真倾听被管理者的心声,努力达成共识,有利于增强组织成员的主人翁责任感、使命感。(4)人文关怀,宽以待人,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人们的创造精神。
2.柔性管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1)单纯的柔性管理往往在素质低劣、自觉性较差人面前显得软弱无力。(2)由于柔性管理具有效果滞后性的特点,所以单一的柔性管理远远不能满足完成紧急任务的需要。(3)在社会管理过程中,单一的柔性管理解决不了各种利益矛盾,也无法控制和协调组织成员的部分行为。
总之,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模式,都有着各自的长处和不足,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管理方法,甚至在某些方面是对立的,管理者应该依据管理活动的特点来选择两种管理模式结合的方式和重点,刚柔结合,将柔性寓于刚性之中,刚性之中又处处体现出柔性来。
(三)公安院校要在具有刚性管理性质的警务化管理方式中融入柔性管理的理念
公安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教育培养对象的身份是大学生,管理应当遵循高等学校管理工作的共同规律和共同要求,认真研究公安院校的“个性”,探索寻求公安院校管理工作中应有的特殊的东西。倘若公安院校在警务化管理中仅仅依靠刚性管理的方法,不考虑公安院校的“个性”特点,管理对象的听从命令、服从指挥、组织纪律性提高了,但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受到制约;倘若公安院校采取类似普通高校那种注重柔性管理模式,学生个性自由是发扬了,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思想作风、人格等方面则可能不健全完善。所以,在警务化管理中,我们既要“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方法,又要“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方法,管理过程中应从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各自的本质出发考虑,寻求共同点,调和矛盾,构造和谐管理模式。
三、刚柔相济警务化管理的理念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为本,是关于学校的一切教学、管理活动都是为了培养人、塑造人,这样才能够实现公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才能提高人才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公安院校从教学到行政管理,从学生学习到后勤服务,从学校领导到一般职工,从学校行政部门到系部最基层单位,从教学到后勤管理,都要转变过去以学校为主体,以教育者为核心的管理思路和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观念,使所进行的一切工作都着眼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刚柔相济的警务化管理需要以学生为本。学校要为公安机关培养和输送优秀人才,必须探讨和建立具有特色、富有活力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后勤保障服务的管理体系。豏警务化管理工作在育人的过程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一切为学生利益作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
刚柔相济的警务化管理要体现人性化管理、生活化管理。在管理过程中注意尊重、了解、关心学生的需求,以民主、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应重视对情感、信念和价值观的教育培养,通过尊重、信任、引导和激励等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使每个学生自己个性和才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还必须加强对学生人文情怀的熏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校更加自觉学习、自觉锻炼、自主发展和提高。
(二)强化政治教育的优先性
公安院校的学生兼有未来警察和大学生双重特征。公安院校学生将来要面对的公安工作具有政治性、艰苦性、复杂性和社会示范性等特点,必须具备适应这一工作需要的具有警察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奉献精神内涵的健全完善的人格。
公安院校应将学生培养成健全的、完整的人,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作为自己的根本追求。公安院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伴随警务化管理的各种活动进行渗透,并贯穿于警务化管理之中,引导和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热情,明确人民警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献身公安事业的信念。学生从高中跨入公安院校大门之初,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还很稚嫩,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公安院校要紧抓这一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采取得力措施,培养和塑造公安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培养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措施和途径应该有很多,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应当将其作为作为公安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首要路径。豐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将理想信念与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想结合,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职业技能和吃苦奉献精神。在关注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的过程中,更需要我们做到以学生为本,师德立范,将健全人格教育贯穿于公安教育的始终,培养出适应形式发展需要和队伍所需要的高素质公安人才。
注释:
豍林培朗.论公安院校的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公安教育.2006(8).37.
豎郑其绪.柔性管理.北京: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92.
篇3
【关键词】90后;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195-01
当前,新进入公安院校的本科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90后。90后一般指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中国公民,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生和成长的当代大学生。①作为未来公安事业的接班人,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出生在中国社会变迁,经济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进步的特殊时代,其具备许多优良品质:敢于竞争,朝气蓬勃。然而另一方面,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又表现出其他一些特点。正确认识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有利于警务化管理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优良纪律作风以及形成职业思维等方面发挥重大积极作用。
一、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的特点
(一)行为特点
受现代社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在行为上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证明自己的成熟。实际上,他们的心理依赖还很强,具体到行为上往往是盲目的,抗挫、抗压能力差。90后是在享受我国改革开放成果最早的一代,是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多是独生子女:渴望独立,具有叛逆意识,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无法摆脱对家庭和他人的依赖,自我意识很强,集体意识相对缺乏。
(二)情感特点
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情感表达意识强烈,他们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但情感控制较差,理性情感较为薄弱。一方面,他们渴望在警务化管理的集体生活中能够被集体和集体中的成员接受自己。另一方面,在具体的集体生活中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过分强调自我,忽视其他成员的感受。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社会浮躁风气的现实情况影响到了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的情感:荣誉感强,但躁动不安、遇事不冷静,情感控制和表达能力较差,虚荣心强。很多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都在经历恋爱或有恋爱经历,在处理情感问题时,他们往往任性、简单,缺乏相技巧。
(三)思维特点
受现代社会海量信息爆棚以及强大的竞争压力的影响,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比以往大学生更有危机意识。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对事物的评价往往比90前大学生更为独到。他们在讨论社会热点时观点独具、逻辑严密,善于表达,但存在着过分强迫自己用“社会人”的身份思考的现象过分夸大成人世界的规则。
二、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的警务化管理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警务化管理思路是适应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新变化的关键
我们讲“以人为本”,并非全盘否定原有的警务化管理,而是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维,建立起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更加体现人性化、民主化的管理体制,让学生变“必须服从”为“愿意服从”。②撒旦法警务化管理虽然是具有半军事化管理性质的管理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警务化管理是生硬的命令与服从性质的管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终极目的是获得人的全面发展。公安院校要想完成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民警察的任务,其警务化管理的相关管理活动都应遵循90后大学生教育的规律,将促进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积极调整警务化管理的方式方法。
(二)营造大队、中队乃至区队的“特色文化”与寝室文化,增强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环境对于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公安院校的警务化管理倡导的是一种集体主义与集体荣誉感,针对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渴望“接受”与“被接受”的心理特点,学管干部应该开拓思路,开展建设营造大队、中队乃至区队的“特色文化”与寝室文化的相关活动,提高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个体对集体、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形成团结、和谐与崇尚荣誉的文化认同。
(三)创造思路与方式方法,因势利导,切实加强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前苏联青年问题专家科恩曾指出:“青年期最有价值的心理成果就是发现了自己的内部世界及价值,对于青年来说,这种发现与哥白尼当时的革命同等重要。”③公安院校作为培养后备警察力量的重要人才储备基地,培养具有过硬政治作风的专门人才是适应当前严峻形势的必然选择。公安院校应该主动创造思路与方式方法,因势利导,开展有利于90后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相关活动:继续巩固原有的课堂阵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引导;营造氛围,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受到先进文化和文明风尚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平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价值观的引导,加强网络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
(四)深入实践,参加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以及大学生志愿服务,在实践中磨练与砥砺自我
参与大型活动安保工作是一件相当耗费人的体力和精力的艰巨任务,在实际安保工作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克服这些困难没有过硬的纪律作风是不可能,这也从侧面为公安院校检验和修正公安院校90后大学生在校警务化管理的纪律意识养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大氛围、大环境。公安院校应积极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校外接受实践的磨砺与考验。
注释:
①王怡.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2).
篇4
(一)财务核算层级上移到一级分行,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强
通过实施一级分行财务集中,将财务核算主体进一步上移至一级分行,财务核算主体由原城市行财务集中改革后的近400个,减少到37个。各一级(直属)分行财务会计部门下设财务中心,作为全部上收财务事项的核算主体和部分财务支出事项的资金支付主体,对其辖属机构报账信息及审批手续的完整性、财务支出的合规性和合理性等进行审查,并负责向被上收行提供记账和集中支付服务。二级分行仅保留财务审查职责和档案保管工作等。支行层级财务人员主要负责受理、审查本行报销单据,采集与财务集中核算有关的其他业务信息等。由此,将支行和二级分行财务会计部门从日常具体的财务核算操作工作中解脱出来,使支行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市场营销和业务拓展,二级分行财务会计部门能够集中精力进行财务预算、决策、监测、分析与控制。
(二)在一级分行层面建立统一的财务集中核算模式
未实施财务集中改革以前,工商银行各层级、各分行核算模式不尽一致。城市行财务集中使城市行、二级分行统一了财务核算模式,一级分行财务集中则在更高层面实现了财务核算模式的统一。具体表现为:
1.统一核算标准。各一级(直属)分行对报账单位报送的电子报账信息、影像或实物凭证进行审查后,按照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对同类支出采用统一的核算科目进行账务处理,从而提高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和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2.统一资金支付。一级(直属)分行财务集中将资金支付管理上收至财务中心,除日常零星小额支出,如职工差旅费、餐费等,由报账单位先支付后向一级(直属)分行财务中心报账并补充财务备付金外,其余如工资性支出、集中采购支出、大额转账支出及营业外支出等均由一级(直属)分行财务中心直接向收款人支付。
3.统一控制模式。按照各类财务收支的资金流向、流量特征,结合财务内部控制和管理要求,对不同的核算流程,实行不同的核算控制模式。同时,对财务核算、对外支付流程进行了整合,做到财务核算与对外支付的一体化处理,即记账成功同时付款,在提高核算支付效率的同时有利于对账管理。
4.统一操作规程。根据一级(直属)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实施方案,基于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制订一级(直属)分行财务集中业务操作规程,实现了财务管理要求、标准的制度化、信息化。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模式下财务核算、反映、分析、控制、管理等功能
为实施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工商银行按照现代商业银行财务管理理念,立足上市后财务管理的内容和职能,研制开发了财务管理综合系统。系统集集中报账、财务授权、财务审批、归集还原、项目管理、台账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于一体,并与业绩价值管理系统、网点业绩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有机对接,充分满足一级分行财务集中后财务核算、反映、分析、控制、管理等方面的需要。
1.实现远程集中报账功能,为财务集中改革提供强大的业务处理平台。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实现了跨地区远程记账等功能,被上收行逐级提交规定范围内的财务收支业务的相关资料和电子信息,由上收行财务中心进行集中审查、集中核算、集中支付或补充财务备用金,并以被上收行为单位记载财务核算信息、财务管理信息。
2.加强对财务事项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财务审批模块实现了对财务审批事项的申请、审批、查询等功能,强化了财务事前控制。授权控制模块支持对单个或多个科目、单个或多个账户的单笔、总额或比例等指标实行过程中的“硬控制”,实现了上级行对下级行财务事项事中控制和管理。项目管理模块对财务开支项目进行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跟踪评价的全过程管理,支持对网点、项目的投入控制和产出评价。
3.实现财务信息的及时归集和有效利用。系统将财务监控科目由原来的三级增加到四级,细化和丰富了财务信息。各级行可利用系统的统计、分析、汇总等功能,对财务集中核算过程中积累的丰富原始信息进行深层次的统计、加工、分析,使大量、分散的财务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并实现对财务信息的实时监测,从而有效提高控制和决策的及时性。
二、实施一级分行财务集中的重要意义
财务集中是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是强化财务行为控制、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的内在需要,是优化财务资源配置的前提基础,也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必要条件。
为适应改制上市和建设国际一流商业银行的要求,工商银行从2004年起开始着手研究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问题,酝酿通过实行财务集中管理,解决财务核算标准不一致、财务核算流程不统一、内部财务信息不可比、支出行为缺乏有效控制等问题。为此,中国工商银行将财务集中改革作为股改上市优先完成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项目提上了全行工作日程。2005年,工商银行在城市行、二级分行全面推行财务集中改革,开始了财务体制改革的探索和试点,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各试点分行财务管理水平明显提高,财务内部控制明显加强。
在全面总结经验和深入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工商银行从2007年年初开始着手实施一级分行层面的财务集中改革,以期进一步细化财务核算,强化风险控制,完善业绩评价,优化公司治理。按照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工作方案,工商银行自主研制开发了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并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程。2007年11月,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在系统内全面推广使用,标志着工商银行顺利完成了一级分行财务集中工作。
一级分行财务集中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工商银行以财务集中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新突破,也标志着以财务内部控制为重点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三、一级分行财务集中的实施效果
(一)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财务风险控制体系,提升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通过实施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改革,上收财务核算层级,有效分离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职能,工商银行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全透明财务管理体系,即“决策分析层管理控制层核算操作层”,克服了由于资源分散、监控力度不够所导致的财务风险问题,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同时,依托财务管理综合系统,建立了一套多层次、全方位、手段多元的风险控制体系,能够根据财务核算和管理要求,对不同层级、不同机构、不同事项、不同环节、不同岗位分别采取不同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根据顺序递进的流程控制原则,实现事前审批、事中控制、事后监控的全过程电子化管理。此外,在控制手段上,系统支持使用科目控制、授权额度控制、台账条件约束、项目管理功能等多种手段对风险进行预警、拦截,实现不同的控制目标和控制要求。
在财务集中模式下,一级分行能够有效提升财务风险防控能力。一方面,通过集中支付加强对资金支付的控制,提高资金支付风险防控水平。一级(直属)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后,资金支付管理上收至一级(直属)分行财务中心。除日常零星小额支出外,其余如工资性支出、集中采购支出、大额转账支出及营业外支出等均由一级(直属)分行财务中心直接向收款人支付。一级分行集中支付后,集中支付账户由原城市行财务集中改革后的近400个减少到37个,缩减了10倍,大大提高了资金支付控制力,降低了资金支出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核算的集中化、一体化处理,能有效降低核算过程中的操作风险。一级(直属)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后,财务账务由财务中心集中审查、核算,同时记账与支付实现一体化处理,有效保证了财务核算的准确性、可比性和资金使用的合理性。此外,集中支付账户与财务往来账户的对账为财务核算的准确性提供了有效的监控手段。从2007年底对账情况看,全行对账率接近100%,基本保证无未达率,有效控制了操作风险。
(二)实现了全面费用预算控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费用资源是银行经营和创造价值的重要支持与保障,费用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实现。通过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工商银行建立了全面费用预算控制机制。一是实现了费用总量预算控制与分项目预算控制,在编制营业费用总量预算的同时,对于对业务持续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修理费、租赁费、宣传广告费等,根据经营环境、经营目标、发展潜力等因素,分项目制订预算标准,使经营投入与经营规模和市场竞争力相适应。二是在向各经营单位进行费用纵向分配、实行预算控制的同时,将营业费用横向分配到各管理部门,实现了分机构费用预算与分部门费用预算相结合的矩阵式预算控制。三是构建了费用标准管理的基础平台,为确定合理的费用支出标准,制定标准化的费用预算模型,实现费用标准管理提供了基础。
全面费用预算控制体系的建立,促进了资源配置的一体化管理,提升了资源配置的全局性和科学性。总行、各一级(直属)分行掌握了大量实时、详细的第一手财务信息,在解决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同时,能够有效利用信息集中、数据共享的优势,对辖属机构费用支出按项目、机构、部门、层次等进行多维度的专项分析,为资源配置提供丰富的依据,从而充分发挥营业费用预算的保障、激励、引导和约束作用,增强资源配置的全局性和科学性,提高投入产出效果。因此,一级分行财务集中的实施,必将促进资源配置的进一步优化,提高全行价值创造水平,推动实现“每一项资产都讲收益,每一项负债都讲成本,每一项投资都讲回报,每一项创新都讲求投入和产出,每一个机构都讲求经营绩效”的价值管理目标。
(三)完善了财务监控手段,强化了财务支出行为控制
通过一级分行财务集中改革,完善了财务监测手段,提高了财务监测水平,进一步强化了财务支出行为控制。
一是加强了对财务核算、资金流向、审批流程、财务授权等环节与过程的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各分支机构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制度由“软约束”向“硬控制”转变,防止政策传递过程中的信息衰减与偏离,提高了制度执行力,保障了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监控手段的完善,也增强了各分支机构的自我约束能力,有效抑制了各种不合理的开支冲动,有力地防范了高投入低产出、投入无产出等现象。
二是依托系统,总行在全行范围内、各分行在辖属范围内可对财务账户余额与发生额变化情况、报账业务数量、账务处理情况、薪酬发放情况、资产摊销情况、每笔业务处理情况、每个支行每笔财务资金的动态等进行实时监测,能够对财务备用金账户资金、财务集中支付账户余额与流向进行实时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并可通过数据再加工,深入查找各分支机构管理、操作上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是依托财务系统的自动预警功能,可对科目变化、参数调整、应收应付款管理、报账信息退回等重要监测事项按预设条件进行提示,提升了财务监测的自动化水平,有利于提高财务支出行为的控制质量与效率。
(四)再造财务流程与核算体系,进一步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
财务流程与核算体系的再造从操作、管理等各个层面提升了工商银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使工商银行的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了一个飞跃。
1.实施差别管理。对不同特点的财务支出区别规范审批权限与审批流程,将管理要求细化到各个环节和流程。同时,综合考虑经营规模、管理差异等因素,实行有区别的权限、标准管理,提高管理精度。
2.优化操作流程。在财务核算的同时进行成本费用在部门、机构、产品间的分摊以及财务信息的收集,大大丰富了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同时,通过整合财务核算与支付流程,加强核算信息与支付信息的一一匹配,便于进行明细管理。
3.细化核算科目。财务核算科目由原来的三级科目管理增加到四级科目管理,核算科目数量为原来的100倍,核算精细度提高了7倍。
篇5
关键词:财务业务 一体化 精细化 管理
一、财务业务一体化现状
在当前企业经营管理实际工作中,还普遍存在着财务管理与业务工作不能有效融合、财务控制与业务工作严重脱节等现象。
(一)财务一体化意识不强
财务部门职能通常局限于财务会计准则的会计核算以及基于制度和预算的日常控制活动,工作方式及思路尚未转变。大数据时代,财务部门每天输出海量的财务数据,但这些信息却不能充分地为运营提供决策支持。财务职能局限于基于财务会计准则的会计核算,以及基于制度和预算的日常控制活动;实施预算管理,却不能把企业战略、业务运营、资源配置和绩效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历史”财务数据的分析,而忽略了着眼未来的战略管理。
(二)财务人员业务知识欠缺
财务业务一体化不仅仅要求财务人员在财务和会计方面的专业能力,对于风险管理、预算管理、资本管理、业务管理等很多管理会计的范畴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目前财务内部分工明确,大多数会计人员的能力仅局限于财务会计,停留在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缺少对财务全面了解同时又熟知业务流程的财务人员,在业务提出需求时不能给予专业解答。
(三)业务人员积极性不高
财务业务一体化与IT、战略、运营、内控、绩效评估等诸多职能部门紧密相连,而现有的财务业务融合基本都是由财务部门主导,业务部门则缺乏与财务融合的动力,融合程度不足。在当前信息化高度集成的情况下,业务人员不能够很好地掌握系统操作,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稽核监控,在没有财务人员指导或监控的情况下,容易导致业务人员不关注实物流与信息流的匹配。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必要性及必然性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管理的环节越来越多,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资源协同效应,对于企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一)财务业务一体化有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企业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即通过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价值分析与管理控制来优化协调业务价值链与财务价值链,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一终极目标。而财务业务一体化是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公司的所有生产经营领域,拓展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每个细节,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有效融合,企业资源得到更加高效的配置和运用,财务管理的价值分析与控制职能得到最大发挥。
(二)财务业务一体化有助于更好地服务业务
企I和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参与经营、对业务提供支持的要求不断提高,财务部门要想成为企业价值的创造者和管理者,必须真正参与到企业经营中去,走进业务,了解业务,服务业务,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财务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需要加强与业务部门的事前沟通,强化分析职能,多层次传递信息,利用专业知识,积极为业务部门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财务管理和业务的协同发展是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
(三)财务业务一体化有助于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财务业务一体化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提高财务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及时性。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企业的业务流程、财务流程将更加规范、固化,企业采购、库存、销售及相关的成本、费用、收人等财务信息的传递更加及时、准确,财务管理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更加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持。
(四)财务业务一体化有助于加强财务控制监督与防范风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的传统和新型风险不断增长,通过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企业对资金、采购、销售、营销等主要环节实施完整、闭合、严格、有效的控制监督,发现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对各个经营业务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及早的预测、发现及化解。
三、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目标定位
(一)财务职能目标定位
以记账核算和事后反馈为主的传统财务职能,依赖的是企业高层的支持和各种规章制度,运用的是权力影响力。重新定位后的、增值的财务职能,将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投/融资管理、内控/风险管理、资本运营、并购重组、公司治理、价值链管理等一系列决策行为中,为各职能部门(而非取而代之)达到运营目标提供决策支持,最终为实现公司的运营及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二)财务活动目标定位
现阶段,财务的职能活动仍大多集中在账务处理、日常控制、财务报告等面向公司历史数据的工作上,未能与公司战略性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或者说对公司战略性目标的支持力度不够。前瞻性的财务职能活动是通过使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对长期战略决策进行论证、评估;为公司确定最佳融资渠道、融资方式;对公司投资项目进行财务可行性分析;为股利分配政策的制定提供财务依据;平衡股东与管理者间的委托关系,有效防范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带给公司的冲击等。前瞻性的公司财务是适应竞争形势和市场环境的需要,也是公司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三)业务流程目标定位
计算机技术、互联网功能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的运用会大大缩短运营流程,减少低增值作业。而决策支持和控制活动将向以价值增加为导向,运用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帮助企业完成作业流程的改进,致力于价值增值的创造、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四)财务人员目标定位
财务人员应跳出传统的账房先生的视野――管好账本,用好账目;从更高层次的战略角度审视职责――管控资本运作,使公司资本保值增值;及时发现并适时分散公司运营过程中的非系统风险;主动沟通协调各部门,促进战略和财务管理目标实现;推动组织行为的变革和运营模式的转型等,成为管理参谋、战略助手。
四、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着力点
(一)以全面预算管理为着力点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来分配企业的财务、实物及人力等资源,以实现企业既定的战略目标,将公司的、长期的和非量化的战略分解为个人的、阶段性的、可计量的业绩指标,并付诸实施。集团战略目标及预算目标自上而下传达,计划预算自下而上编制、审批及汇总。预算的编制、下达、分解、执行、分析和调整等全过程,需要销售、投资、采购、人力资源、资金管理等全公司各个业务单位广泛参与、上下互动。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整合性管理系统,具有全面控制的能力,充分发挥预算在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预测、控制、信息反馈、激励约束等作用。因此,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来促进财务业务一体化是非常有效的手段。
(二)以绩效管理为切入点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系统的工程,是增强战略执行力的一套方法,它将个人业绩、个人发展与公司目标有机结合,通过持续改善个人业绩和团队业绩来持续改善公司业绩,并确保公司战略的执行和业务目标的实现。比较常用的绩效管理方法是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是通过战略目标分析和设定,完成从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到生产、运营层面的KPI指标。设定后的指标通过权重配置和因果关系配置,完成整体战略要素因果关系链地图。通过平衡计分卡这一绩效管理方法支持KPI指标在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不同维度上的追踪控制及分析考核,以实现公司战略目标。
(三)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切入点
全面风险管理突破传统风险管理的局限性,覆盖企业所有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对全公司的管理和业务流程进行风险监控、评估、监督与评价。覆盖全公司的风险管理系统由风险管理工具以及内控管理、危机管理和风险文化等模块构成,旨在加强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措施、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与检查等企业风险管理的五大基本要素的建设,实现企业风险管理的五大目的:企业战略的达成,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和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和完整,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以及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要求。
(四)以财务综合分析为切入点
财务综合分析,是结合宏观环境、公司行业发展等相关数据,完整的、全面的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为日常运营管理提供前瞻性保障。财务分析体系不单是指标计算与差异解释,而是整合了分析程序、异动警示、统计工具与业务经验的财务管理手段,旨在为各类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撑信息,有利于财务部门成为其他各个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
五、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实施保障
(一)加强财务团队建设,提升整体财务水平
(1)加强财务团队建设。公司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侧重培养一支全面、复合型人才队伍,能够将财务流程、业务流程及管理流程相互融合,成立财务内部O罟ぷ餍∽椋处理复杂专项问题及内控稽查,同时能够利用信息化手段服务于业务。
(2)提升财务服务意识。坚持服务与控制并重,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积极为业务部门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在专业上赢取他们的信任。
(二)改善财务管理环境,提升业务对财务信任度及依赖度
(1)事前介入。建立一对一的财务与业务流程对接机制,加强财务与业务人员的沟通,全面参与到业务方案讨论、现场管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等各业务环节,能够在业务讨论中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提供建设性财务意见,实现事前介入效果,为企业节约资源。
(2)事中控制。加强业务过程控制管理,增加月中监督与控制,及时发现业务问题,针对业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财务人员应积极跟踪落实,同时能够用信息化手段协助处理问题。
(3)事后评估。业务流程结束后,财务人员应对实施效果进行事后评价,对专项业务问题深入分析,挖掘问题原因及潜在的业务流程风险,针对性的提出问题解决建议,完善内控流程,杜绝风险源头,提升业务对财务的依赖度。
篇6
关键词:财务 管理 精细化
一、什么是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是一种意识,是一种理念,是一种认真的态度,是一种精益求精的文化。精细化与规范化相辅相成。也就是说精细化应该是在现有的规范化的程序、环节、生产、管理的行为或状态等向更细致和精确的方向发展。
精细化财务管理就是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建立在一套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并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来行使财务监督职能,实现“大财务”计划,和财务管理“零”死角。实施企业精细化财务管理,其目的就是在确保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工作
精细化管理是实现零浪费,高效率,人尽其责,物尽其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财物在经济活动中的获利潜能。因此我认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应注意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强调全面管理
精细化管理要体现在各个方面,无论是管理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还是财务部门均渗透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按照“统一规划,层层分解,落实到人”的原则,将企业生产计划分解、细化,落实到经济活动中的每个节点和管理操作人员身上。真正做到事事有标准,事事有人管。要做到全面管理还必须要求各部门管理的分工合作、相互监督,创造性地将整合管理与精细管理运用于整个企业系统,实现企业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
2、“以人为本”
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对象、载体和参与者,另一方面,每一位员工都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主体和实施者,是精细化管理中的执行因素。由于知识与能力的差别,“人才”在接受新的管理理念的速度与执行理念效果方面要优于普通人群,他们不断创新思维、善于总结完善、为企业献言献智,推动了企业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并发挥明显效能,所以“人才”在推进新的管理理念过程中,担当着“先锋队”、“主力军”的作用。精细化管理才能持续深化,充分发挥管理作用。
3、重视考核
建立严格、细致的考核程序,完善考核工作的严谨性,通过对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执行力情况的具体标准细化、量化,使每位员工都在本职岗位上有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增强员工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忠于职守、踏实工作、努力奉献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精细化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内涵就是大力宣传、灌输精细化管理理念,澄清员工对精细化管理的认识,强化对精细化管理过程的全面管理和运作;对任务层层分解,指标落实到人;强化考核,在业绩考核中,能量化的量化,不能量化的细化、不能细化的标准化,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三、对我公司的财务工作情况,提出的两点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拓展财务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挖掘生产经营活动的潜在价值,追求财务活动价值最大化,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把财务管理渗透到企业的每个细节。
1、资金管理精细化
资金问题是每个企业面对的重大问题,作为基建矿山,我们也面对同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制定出更合理细化的资金计划。如果我们长期通过举借债务来筹措相应的资金,大量借债一方面形成巨大的财务负担,另一方面也使企业的资产负债比愈来愈高,加大了公司的财务风险。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需要制定资金预算,包括月度、季度和年度资金预算,并及时总结上一期间预算,适时调整资金计划,确保资金不中断;对公司全部经济业务,必须严格按合同办理结算,并及时挂账,对资金实行实时监控;合理安排资金收支,确保销售款项能按时偿还到期银行利息及其他债务,维护公司信用等等,一定程度上可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支出。另一方面通过内部融资及外部借款筹集资金。内部融资来源于留存收益,而外部借款主要包括流动资金贷款和信用押汇等,保持和银行友好的合作关系,选择成本较低的筹资方式,从而优化财务结构,合理解决短期需求与长远规划的矛盾。
2、成本管理方面的精细化
(1)强化成本意识,提高广大职工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增强成本观念,贯彻技术与经济结合、生产与管理并重的原则,细化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加强过程控制管理,把费用指标控制在预算之内。
(2)细化可控成本管理。在具体实践中,按照“总量控制,分解到项,重点突出”的成本控制思路,将各项成本,分门别类细化到最末端,然后在总量控制的基础上,将各成本项目考核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人或物,对责任人或单位进行考核。比如招待费要细化到招待都有谁,什么原因招待,都招待了什么;按部门限定每月的招待额度,并进行考核。
篇7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财务;意义;实施
迅猛发展的市场经济,使企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严峻的形势,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管理要求。本文以精细化管理为切入点,研究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首先阐述了会计核算的精细化内涵和特征,以及实施精细管理的意义,最后提出了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措施,旨在更好的指导企业今后的会计核算工作。
一、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概念
具体是指在每一个具体的业务和岗位上,都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业务规范和工作流程,并真抓实干,在公司的各个生产经营领域贯穿财务管理,在实践中落实。通过财务监督职能的行使,将服务职能和财务管理进行拓展,对财务管理的潜在价值进行挖掘。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是依据既定的组织和目标,对各个控制环节中的行为单元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对整体目标的实现做出保障。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控制主线为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从梳理工作细节,到总结出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以真正提高企业理财水平,强化企业财务控制。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要特征
1.核心是“三个转变”。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三个转变”,是精细化财务管理的核心。既将财务工作职能从记账核算转变为经营管理;将财务工作领域从事后静态核算转变为全方位和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将财务工作作风从机关型转变为服务型。
2.重点是扩宽财务管理领域。通过整合、分解和细化财务内容,将财务工作质量和财务管理水平提升。通过拓展财务管理领域,实施“大财务战略”。实施的工作程序以财务预算为指导,融合生产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紧紧围绕企业的效益目标,各个部门之间协同作战,使企业经营的战斗力和灵活性得到提升。
三、如何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
1.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步骤。在财务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应对各个责任单位的经营和生产的特点广泛的调查和了解。并提出相应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目标,按照以下步骤,对财务精细化管理进行实施:一是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建立和完善;二是对考核方法和精细化指标进行制定;三是实施过程控制;四是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和统计;五是为促进持续改进,提供交流平台、对管理成果进行共享。
2.实施财务管理精细化的措施。(1)对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增加收入、控制成本,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两大主要任务。对于企业而言,精细化管理的最大贡献是控制成本。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提高品质,使流程得到优化,将不必要的损耗降低。而促进收入增加,是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另一个目标。财务管理并非是将成本一味的降低,而是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合理利用资金。作为一种价值管理,财务管理包括成本管理、权益分配管理、投资管理和筹资管理,这项经营管理活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同时有较广的涉及面。所以企业财务的精细化管理,会在企业的各个环节贯穿,需要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紧密结合成本控制、收入、营销和产品设计等各个方面,实现全员参与和各个环节的控制与跟踪。
(2)确保投资效益。为了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企业应实施“大财务战略”。一方面,将财务管理领域拓宽,使财务管理职能得到强化;另一方面,为促进企业健康的运营和发展,将精确的财务信息提供给企业的决策者。财务分析应及时的跟踪财务变动情况和重点业务,将各种财务报告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提出,财务分析不但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同时还能做为重要的依据,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衡量,担当改进工作、挖掘潜力的重要任务。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对投资管理决策的要求更加细致,对理性投资比较强调,重视的是“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将精细贯穿于考核和监督评价中,对投资的增值和保值做出保证,将投资效益真正的提升。
(3)对财务管理职能进行强化。伴随着企业日益扩大的生产规模,也随时有了越来越多的生产环节。各个部门应立足于自身的职责,对工作流程的确立以及问题的处理,应站在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高度上。公司的决策层应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对财务管理的职能有着正确的认识,进一步拓宽财务管理领域,以精细化全过程管理理念为指导,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能进行强化,在财务部中并入法律事务,将工商注册管理和合同管理等工作理顺,将潜在的隐患进行消除和预防。将人为的失误最大程度的避免,使企业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
(4)对财务管理手段进行优化。财务管理主要是服务于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必须优化财务管理手段,分析各个阶段的计划,降低各项开支。做到财务计划和财务预测的制度化、财务分析的精确化。对财务控制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财务控制和财务决策。将财务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行为和一种理念,合理安排资金使用、预测各项收入和成本,做好各项费用计划和经营计划,真正适应微利时代的要求。
四、结论
随着不断深入进行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企业实现了全球化的接轨,新的历史时期,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中重要的作用。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要求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而企业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以及经济效益的增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8
景区票务管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一)、紧紧围绕完成景区20**年经营任务目标为核心来开展各项工作,及时贯彻落实董事会部署安排的各项任务;
(二)、坚持营销为王、服务为主、管理为辅的经营管理思路。狠抓经营管理、人力资源(团队)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理顺管理流程、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各项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
二、指标
(一)经营指标
1、实现总体营业收入 2000万元;其中***国家森林公园收入 800万元,狂欢谷主题乐园收入 1200万元;任务分解见《20**年经营收入指标月度分解表》;
2、实现盈亏平衡;
3、工资总额(含福利)控制在1200万内;
4、营销费用控制在500万内;
(二)主要管理指标
1、 经济指标完成率95%以上;
2、 预算控制率85~95%;
3、 服务质量满意率达90%以上;
4、 顾客投诉案件:旺季不超过3件/月;淡季不超过1件/月;
5、 月度工作计划完成率90%以上;
6、 董事会部署的工作完成率98%以上;
7、 专题会议(总经理办公会、部门协调会、经营分析会等)部署的工作任务完成率97%以上;
8、 富余人员处置率达100%;
9、 设备设施完好率达95%以上;
10、 消防安全事故率为零。
11、 无游客及员工人生伤亡事故发生;
12、 建建立安全管理保障体系,确保安全零事故(损失1万元以上);
13、 立、成熟、稳定景区价格体系;
14、 建立品牌推广方案与计划并实施;
15、 建立客户管理体系;
16、 设计规范的组织管理模式;
17、 完成景区制度化建设;
18、 建立欢乐谷营业模式;
19、 建立健全票务管理系统;
20、 完成景区出入口改造,规范门禁控制;
21、 建立景区交通管理体系;
22、 建立景区游客服务中心,建立游客接待服务管理体系;
23、 建立工资福利体系与实施;
24、 建立与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25、 建立培训管理体系,提升员工素质;
26、 员工挂牌持证上岗率100%;
27、 服务质量知识普及率100%;
(三)固定资产投入
固定资产投入800万元。其中:景区主门禁改造100万元;景区车辆配置500万元;狂欢谷监控系统(含老监控系统升级 )120万元;引进景区票务管理系统80万元。
(四)费用计划
费用总额 万元,可控费用 万元。
(五)定编定员
景区总编制拟定410人。具体编制人数见《景区人员定岗、定编表》。
三、工作重点
1 全力以赴完成景区各项经营管理指标。
2 实施全年全面预算管理。景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大成为制约景区创造效益的硬伤,20**年除全面推进业务拓展工作之外,重点在于紧缩内部开支,有效控制各项费用,因此预算管理显得尤其重要与关键。
3 在管理上推行目标责任制。根据全年预算,确定各项经营管理指标,指标落实到部门,对各部门进行目标责任考核。
4 狠抓市场营销与业务开展。精心策划,努力塑造景区的品牌形象;拓展营销思路,开展多渠道营销;进行薪酬改革,以业绩论收入;改变营销思路与观念,将惰性营销行为逐渐转化为狼性营销行为。
5 苦练内功,健全与完善景区服务管理体系。以景区服务为核心,拉动营销,促进效益,留住顾客,树立品牌。
6 严格组织管理原则。严肃对待定岗、定编、定责的三定原则,做到不因人设岗、不随便增人、不滥设职务;健全与完善景区各部门职能与各岗位职位说明书。
7 构建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与完善景区管理所需要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行政管理执行力度,强化管理班子的指导、监督职能,切实保障政令畅通。
8 随时掌控外部人才市场需求、景区人力资源情况,及时调整景区的招人、用人、育人与留人政策。
9 建立与行业接轨的、科学的薪酬体系,以吸纳、稳定景区员工,为经营管理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有效开发员工潜能,促使员工自动自发的开展本职工作。
10 加大招聘工作力度,扩展人才招募渠道,确保景区人力资源供给。
11 构建景区员工成长与发展的和谐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开展各项员工竞赛活动;推行内部提拔机制;加强员工培训。
12 及时掌握外部局势发展动态,做好市场调研工作,抓好景区发展战略推进与调整,并做出适时的价格策略。
13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制。全年以森林防火安全工作为核心,兼顾治安事故防患,狂欢谷设备安全防患等安全管理工作,责任到人,狠抓齐管,杜绝一切安全隐患,为经营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四、组织机构与岗位设置
组织机构力求科学、合理、规范,并结合景区管理需求设计,根据景区经营发展适时调整。
详见《***国家森林公园20**年组织机构图》、《***国家森林公园岗位图》
五、年度费用预算
全年合计费用: 万元,详见《***国家森林公园20**年年度预算表》
六、完成工作目标计划的保障措施
1、 需要景区投资人追加投资成本,改善目前景区主门禁因设计不合理而存在的出入不畅问题;票务出售系统化问题;确保景区营运资金来源,让经营团队专注于经营管理。
2、 董事会在控制人权与财权的前提下,不过多干涉景区内部管理,确保景区管理相对独立性。
3、 严格按景区制度加强管理,明确岗位责任目标。
4、 完善内部激励机制,逐级管理,责任到人。
5、 强化成本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制定超支自负,节约提奖的办法,将费用指标分解到各部门。
6、 建立经济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完善绩效考核工作,并制定奖励与
处罚办法来兑现绩效考核。
7、 提高执行力度,强化督办落实工作。
篇9
【关键词】建设目标,共同点,调度,算法
【中图分类号】TP27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405―01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建设已经越来越普及。智能化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是各个行业都必将面临也必须实现的一个历史新阶段。那么面对这个科技浪潮,我们武警部队当然也将做出自身的调整和改进。
一、智能化建设的目的
所谓智能化是指,将现代计算机技术、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现代智能控制技术与相对应的本行业专业技术汇集结合的一套针对本行业的科学化、信息化、人性化的运作管理模式。所以,智能化建设可以说是一项适应性广、进步明显、细节针对性很强的现代化建设手段,是适合我们积极去开发和研究的一个进步方向。
武警部队勤务基本分为八种:内卫、水电、森林、黄金、交通、防边、消防、警卫。其中细分又可以划分出很多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对应职能规范。比如,内卫武警勤务包括:制定执勤制度和方案、警卫勤务、守卫勤务、看押看守勤务、守护勤务、城市武装巡逻勤务、战时内卫勤务等;消防武警的勤务包括:消防监察、火灾预防、火灾扑救、灭火指挥、火灾原因调查和鉴定、火灾事故处理等。
如果我们按照常规的智能化建设流程对待武警部队勤务管理的智能化建设,那就需要对其中每一个勤务职能都按照智能化建设的标准流程来实行,那么如此之多的具体勤务岗位必将花费我们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和科技力量投入在其中,这样不但占用大量资源而且收效缓慢,即使建设完成也要面临不同岗位系统在同部队中难以沟通协作的巨大难题,到时甚至要花费更大的时间精力去解决这一联动难题。
所以,我们应该换个思路、换个角度去重新认知和分析,不是盲目的想着如何去实现这个智能化建设,而是理性的思考,在我们武警勤务之中,是不是所有环节都适合智能化,如果不是,究竟哪些环节需要实现智能化,这些环节需要通过智能化建设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这些目标是不是能够一步到位实现,如果不能,又应该分几个阶段分别实现,每个阶段的小目标又是什么。就像实业界很著名的一个理念,“用户的需求才是科技创新的最大动力”。不光如此,在智能化的硬件基础完备之后,比如科技产品、电信程序已经完成之后,现役人员又是否能够熟练掌握和操作这些程序设备,能否很好的与之互动并得到帮助,这都是我们需要在开始智能化建设之前认真考虑和分析的问题。
只有想清楚了这些问题,我们的部队建设之路才会省时省力,畅通无阻。
二、合理的建设方式
武警勤务虽然职能岗位众多,但是其中其实不乏一些互通性和共同点。我们的智能化建设如果抓住这些共同点进行基础研发,再按照各个岗位的具体需求进行深入拓展的后续研发的话,就能节省大量的资源在这些雷同单元上,也因为同源开发的原因,避免了后期的联动问题。
例如调度问题,就是一个在各勤务类型都会涉及到的广泛问题,它受突发状况直接影响,人工解决费时费力效率低下,所以非常适合进行智能化改造。
1)基本方案
调度问题中最简单的是人员调度。某人因突发状况不能及时就位解决问题怎么办,根据智能化方案,我们提前对所有人员信息入档分类存储,当遇到此类问题时,就可以从信息库中找到所有能处理当前问题的人员,并在其中找到一个没有紧急任务且能最快赶到现场进行问题处理的人员进行调用。其他的诸如物资调度,团队集体调度都是建立在人员调度基础上的管理方案,让我们举例说明。
2)电子设备
就拿消防来说,消防勤务是一项非常需要快速反应的工作,反应稍有怠慢便会酿成大祸,消防人员、设备和团队的调度就变得尤为重要。那么智能化建设就要有针对性的在调度效率上做文章。如某地发生火晴,所在管区内分队都在出任务怎么办,我们提前对每辆消防车安装GPS定位,规定出勤人员携带有GPS信号的微型终端如手持机,并通过GPRS/CDMA无线网络传输系统接收各个车载、手持终端的信息,然后以地理信鼠系统GlS加以处理,并呈现在调度中心大屏幕显示的即时电子信息地图上。于是哪里发生险情,附近谁能最快速的就位处理就变得一目了然了。其他勤务如公安系统人员车辆调度也是如此。
3)原理分析
简单情况并不能突显智能化建设的价值,下面我们对更复杂的情况进行分析,如果如某地发生火情,所在管区内分队都在出任务怎么办。我们可以根据已出勤的所有分队所面临的险情大小和处理程度带人预先设定好的智能调度算法中,让计算机帮我们解决这个难题。所谓调度算法,就是根据系统的资源分配策略所规定的资源分配算法。比如按照时间优先级,那么最快完成手头任务的分队将赶往火情现场;按照路程优先级,那么距离最近的分队将在完成手中任务后赶往现场,按照险情优先级,那么当前所处理灾情最小的分队将赶往现场。这些都是简单的调度算法,实际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所以我们就可以根据火警的勤务执行方式和火灾险情的特点针对性的设计一套最高效的综合算法,以应付复杂情况。
4)联动收益
在此基础之上,更复杂的问题也有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某处发生人为爆炸,就需要同时出动公安、消防、交通封锁、甚至防暴武装等多种勤务部队。如果按照本文一开始说的常规建设方案,这时的多部队合作就会产生调度混乱。但现在因为各个勤务都是基于同一套智能管理方案,只是后台针对各智能特点运用了不同的调度算法,所以成立专项调度中心将变得简单高效而且协作力强。
结束语
武警部队勤务管理智能化建设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根据国情,有目的性的进行建设。先找到多勤务之间的共同点,然后以点连线,通线成网,形成多勤务之间的网状智能管理。这样不但能节约研发资源,还能加强各勤务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可谓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王欣,郭颖.GPS技术在公安勤务管理中的应用[J].辽宁警专学报,2007,(1)
篇10
关键词:精细化;财务管理;措施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特征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是由日本丰田公司提出的。我国于2008年引进精细化管理,主要针对财政部的财务管理形式,在财务管理的预算阶段率先使用精细化管理。财务的精细化管理首先要对财务工作进行定位,然后对财务管理的目标进行考核。
(一)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内涵
所谓的“精细”是一种理念,精益求精就是用来形容精细化管理的最贴切的词语,是一种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意识。财务管理是一个由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实事求是、精益求精,防止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片面性,要由表及里,探求物质内在的规律和联系。这种精细化管理的模式能够大大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和错误,为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特征
1.坚持“三个转变”作为管理核心
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较为传统。因此,想要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就要做好“三个转变”。首先,理念的转变,要由原来的机关性转变为服务型;其次,核算方式要由静态转变为动态,进行全方位地监控;最后,财务职能的转变,要由传统的记账核算方式逐渐转变为经营理财的方式。只有做好财务管理的三个转变,才能够更好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转变。
2.将精细化内容、拓宽领域
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所谓精细化的财务管理就是将财务管理的工作进行细化,对于财务管理的内容进行分类整合,有利于实现企业的控制目标。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量化以及细化,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以及员工的工作效率。
3.将科学化的管理和制度
作为平台全面科学的工作制度和监督机制是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只有明确财务岗位相关责任,强化财务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实现财务管理向法治化过渡,才能进一步做好财务管理工作。
4.将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作为管理目标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事业单位属于公益性质的单位,而企业单位大部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想要降低成本来提升单位的效益,就必须拓宽财务管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意义
政府想要有好的绩效就必须实行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开展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有利于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透明度,显示单位资金的用途以及去向,而且还有利于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另外,对于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的三个转变,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意识理念,使他们能够顺利地解决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财务的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仅仅可以了解账务资金的去向和来源,同时能够将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为事业单位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三、开展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想要达到财务的精细化管理转变,就必须先从财务管理人员入手,对其进行思想理念的更新。只有这样,才能为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员工积极参与进来,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与效率。
(二)预算管理精细化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充分发挥预算执行考核的激励约束作用。同时,强化数据比较与分析,单位预算严格按照预算管理流程,厉行节约,科学管理,先有收入,后有支出,先有预算,后有支出,要结合部门计划和业务实际需要,科学、规范地执行政策,对各站区、各闸坝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三)进行单位内部成本核算深化,开展支出精细化管理
对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建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已经在不断完善内部的成本考核和控制制度,实现成本核算、成本考核以及各项工作的有机集合,真正实现支出的精细化管理;另外,成本核算作为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事业单位内部机制体制创新手段之一。强化成本核算,一方能够更好满足新形势下财政管理的改革的需求,另一方面可以有效节约资金,全面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率,提升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
(四)强化财务人员、岗位和制度管理
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因此,想要实现财务的精细化管理必须对财务人员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于会计人员要进行继续教育以及岗位培训,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同时,对于岗位也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制度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巫升斌.实施精细化财务管理的实践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