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服务周范文
时间:2023-04-08 01:50: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服务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理性层面看,在房地产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作为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员工和股东分别拥有获得报酬,自我价值实现和参与企业分红获利的利益需求。不同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现不同,政府职能部门在项目立项、获取土地使用权、规划设计方案报批方面具有绝对的权威,其目的为增加财政收入,协调经济发展,银行作为外部利益相关者在获取投资利润的驱动下会对房地产商产生很大的影响;房地产企业通过招标机构与建筑承包商合作实现双方的共赢,即招标成功获益,承包商能够承揽工程,由于房地产开发涉及很多基础设施的建设问题,所以公共服务部门也是房地产商的重要利益相关者,这些部门通过承揽工程获取相应的利润,委托监理机构对保证工程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业主在“获得适合的房子”需求时,其利益会得到满足;物业公司和地方社区通过收取物业费和维护社区环境来维持自身的经营和发展。
从过程层面看,政府职能部门和带有垄断性质的公共服务部门具有较大的权利特征和较高的参与程度,他们的权威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房地产开发商的工程进度和经营风险,作为其他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设计公司、建筑商、监理公司、物业公司在项目服务周期中自己所处的阶段的参与程度较高,但是影响力并不大,作为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员工和股东在项目的整个服务周期内具不同的参与度,员工参与度较高,股东参与度较低,对于影响力也是不一样的,员工的权利相对较小,而股东的权利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相对较大。
从交易层面看,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优势和劣势不同,以政府为例,其优势表现为对各项审批具有绝对权利,但仍然具有对项目后期实施无法把握的劣势,其他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在其领域范围内都有各自的权利优势和专业优势,但是都无法最大限度地保证整个项目开发的良好进行,员工和股东的在整个服务周期内具有对所从事工作比较熟悉和股东表决权等优势,但是对于整个庞大项目的服务流程却难以完整把握。
2基于权力和参与程度的利益相关者优先级排序
项目的实现会对参与该项目的众多利益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项目的利益相关者也会对项目施加影响力。房地产企业要发展,需要利益相关者与他们合作,利益相关者要获得利益,需要借助企业来实现,所以利益相关者与房地产企业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影响”的关系。
通过上文中对以房地产开发商为主要运作核心的企业利益相关者三个不同层面的分析,以过程层面的权力和参与程度这两个参数为坐标,我们设计出权力/参与程度矩阵(如图1),横轴代表参与程度,它分为大、小两个等级,参与程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战略制定。一般说来。利益相关者参与程度越大,活动周期越长,对项目的直接影响越大,纵轴代表权力,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权力是影响力和重要性的合称,权力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战略制定的形式,根据这两个参数,我们对执行项目中利益相关者进行优先级排序。
该模型中以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大小为主要分类依据,在此基础上,参与程度作为战略制定时考虑的重要因素,模型显示房地产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为权利较高的政府及有关部门、媒体和股东。其中前两者的参与度较高,股东的参与度较小,第二大类是权利中等的物业管理部门、公共服务部门和银行或投资者。前两者的参与程度较高,银行或投资者的参与程度是较低的。第三大类是权利较小的承包商及招标单位、监理单位,员工和业主,其中除业主的参与程度较低外,其他参与程度都较高,对于三大类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采取三种不同的战略方式,有助于企业的高效管理。
3房地产企业服务周期内的利益相关者战略
3.1房地产企业不同服务周期内利益相关者权利利益差异
房地产企业围绕房地产品所展开的服务是依据房地产品的生产周期而进行的。在整个项目服务的经营周期内,房地产企业的工作内容各不相同,所面对的利益相关者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克莱兰和雷兰将项目的生命周期定义为概念设计、前期开发、细节设计、生产和终结几个阶段。根据房地产企业的技术经济特征,可以将其服务周期概括为:前期开发服务阶段、资金筹措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运营阶段、物业管理阶段,不同阶段企业投入的资源和精力有所不同,参与的利益相关者也会不同,前期开发服务阶段的利益相关者有:政府、股东、媒体和员工;筹集资金的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有:银行或投资者、员工和媒体;在项目实施阶段利益相关者有:政府部门、银行或投资者、承包商或招标单位、公共服务部门、监理部门、员工和媒体;建筑阶段结束后进人项目运营阶段利益相关者有:业主、媒体和员工;物业管理阶段利益相关者有:物业管理公司、员工和媒体。
3.2基于优先级利益相关者的战略
在对房地产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优先级划分的基础上,可以制定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差异化策略,如图2。
从图中,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房地产业项目中的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关于权利和参与程度的比较,房地产企业据此可以区别对待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有的放矢,争取企业项目的最大成功。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媒体、股东这三者的权力是最高的,他们能够很大程度上决定到项目获得以及项目开发的可能性,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政府法令的执行是房地产开发商必须履行的企业义务。前两者的参与程度是较大,股东相比前两者,参与程度要少些。企业对待他们应该是一种“灵活”服从战略。这三者的权力属于中等,参与程度前两者也是最高的,银行参与程度低,建筑承包商、招标单位、监理单位、员工、业主这五个在图中所显示的权利是所有利益相关者中最小的,除了业主,参与度都是最大的,采用“先我后他”战略形式,即企业在对待权利较低的利益相关者时,考虑参与度的同时,企业应该优先把自己放在最有利的位置,再考虑合理有效的利用这些利益相关者。
3.3项目服务周期内利益相关者的战略组合
企业在不同服务周期所面对的利益相关者不同,采取的战略组合方式也应随之而变化,有效的战略组合,将有助于组织高效率的管理,(如图3)
在项目前期开发策划服务阶段,企业应该采取I+Ⅱ的战略组合方式,对待政府、股东和媒体,应该“灵活”服从,同时对于企业的员工应该是“先我后他”战略。政府是各项法律法规的制定者,企业要想使项目得以进行,必须遵守各种规定。企业在对待政府的态度上,要遵守他们所制定的条款,同时也要保证企业利益的实现,在房地产企业项目开发整个过程中媒体扮演着很具影响力的角色,对企业的经营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对房地产业的报道会直接或这间接影响到大众对房地产企业的评价,房地产企业首先要是做好自己的形象工程的同时要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在必要的时候,借助他们的宣传力量,为企业做好积极正面的报道。
在筹集资金、项目实施、物业管理这三个服务阶段采取I+Ⅱ+Ⅲ的战略组合。银行或投资者是项目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没有他们的投资项目可能无法开始,对整个项目具有中等的权力,银行通过购得已开发或将开发的房产的所有权,等到地产价格上升后再将所有权转让,以获得中间差价而盈利。同时银行投资自主性较强,当他们对房地产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企业价值产生怀疑时,将会停止对企业的投资,当企业资金链条断裂,首先面临的就是项目无法进行下去,会导致恶性循环,所以企业先要“求得”他们的投资,给予充分利益好处,“友好互利”合作将没有障碍无限进行下去。
房地产产品是由建筑企业生产的,为寻找合适的建筑承包商,企业会通过与招标单位签订合同,给予利益,委托招标单位为他们招标而选取承包商,建筑承包商和房地产企业所追求的主要都是利益,房地产公司一般会与建筑承包商签订施工合同,承包商需要按合同的条款按时按要求的完成建筑产品,在施工的过程中通常会有监理方的监督,企业对于他们应该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维护自己的利益,在此基础上考虑承包商和监理单位的利益,对于承包商、监理单位、招标单位、员工应该“先我后他”战略,以此保证企业项目效益的最大化。房地产企业与他们的合作不存在复杂的利益关系,只要按要求办事,互利互惠,双方都会实现自己的利益。
物业管理一度作为房地产企业的一项内在的职能,随着市场的逐渐完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客户对物业管理内涵、需求的细化与深入,物业管理管理企业对自己职能的认识仍存在误区:服务意识不强、甚至还存在乱收费却不为业主服务等现象的存在,将直接影响房地产企业经济目标和社会效益的实现,企业应该与他们互利合作,这样才能提升彼此的形象和绩效。
篇2
关键词:产业生命周期;信息服务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0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1)10-0081-04
产业发展生命周期反映了产业从形成、成长、壮大到衰退、重生的整个基本过程。在不同阶段,产业发展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信息服务业生命周期的研究,对把握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规律、合理划分信息服务业发展阶段、掌握信息服务业发展阶段的程度、提高产业发展决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一、产业生命周期的内涵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形成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因为企业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所依存的市场。美国的波兹等学者提出产品生命周期依其进入市场后不同时期销售的变化,可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1]。在产品生命周期研究的基础上,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逐步兴起产业生命周期的模型进行分析。1982年,Cort和Klepper经过对46个产品最多长达7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提出了产业经济学意义上的第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模型,即G-K模型[2]。他们认为,产业生命周期分为引入、大量进入、稳定、大量退出和成熟等五个阶段[3]。所谓产业生命周期,是指某个产业在市场上从产生到衰退的时间周期。一般认为,产业生命周期显现了产业发展历史中的不同阶段,可以划分成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四个阶段(见图1)[4]。这是产业发展的一般形态,可以描述为S型曲线。
二、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
信息服务业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传递、交流,向社会提供各种信息产品或服务的行业。本文将信息服务业的构成分为三大部分: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和信息内容服务业。其中,信息传输服务业主要包括电信、互联网、广播电视、卫星通信服务等;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包括软件产品开发、维护服务、信息咨询与集成服务、服务外包等;信息内容服务业主要包括数字内容和传统内容服务两大块。中国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表明,信息服务业中的三大部分占比重较大的是,信息传输服务业中的电信业、互联网业及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软件业和信息内容服务业中的数字内容服务业。因此,本文着重对电信业、互联网业、软件业和数字内容业这四个产业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找出各产业演进的规律。
(一)电信业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电信业延续了2008年下半年的发展颓势,电信运营收入达1.65万亿美元,同比下降2.5%,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负增长。其中发达国家电信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2%,大于GDP下降幅度;发展中国家电信市场低速增长1.8%,略好于整体经济增长情况[5]。据2010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基础电信企业主营收入完成8 988亿元,同比增长6.4%,中国电信业回升调整趋势明显。基础电信企业的增值业务收入从2005年的774.1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2 175亿元,增值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也从2005年的13.3%增加到2010年的24.2%。
(二)互联网业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0年中国互联网产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年底中国互联网网民数量达到4.57亿人,较2009年底增加7 330万人。其中宽带网民规模达到4.5亿人,年增长30%,有线(固网)用户中的宽带普及率达到98.3%。同时,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规模为4 299万人,占整体网民的9.4%。截至2010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达3.03亿,较2009年底增加了6 930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从2009年末的60.8%提升至66.2%。[6]根据赛迪顾问的数据,2009年IT信息服务市场规模达2 992.7亿元;互联网总体市场规模达到1 834.5亿元,同比增长31.99%,是信息服务业中保持较高增长率的产业。
(三)软件业
据2009年全国软件产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软件产业完成软件业务收入9 513亿元,同比增长25.6%,是2005年的2.44倍。2008年,中国软件业务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6家,并已培育了中软、长城、南天、中创、东软、用友、金蝶等一批著名品牌软件企业,企业数量迅速增长。截至2008年底,全国累计认定软件企业21 673家,登记备案软件产品61 641个,分别比2005年的13 194家和30 992个增长了64.3%和98.9%[7]。同时,软件产业聚集效应显著增强。如表1所示,2008年北京、广东、江苏3个省市软件业务收入超过1 000亿元,合计占全国总规模的55.3%[8]。11个国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地及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的软件销售收入和出口创汇分别占全国软件收入和出口总额的50%以上,聚集软件企业和从业人员数量约占全国软件企业和从业人员的50%和40%。
(四)数字内容业
产业规模方面。2004―2008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规模尽管增速有所下降,但是2008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依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整体产业规模持续达到2 180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24.9%[9]。由于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潜力和增值空间,吸引了投资者对数字内容产业的越来越多的关注。伴随着国内网络基础设施快速增长与日趋完善,宽带网络和移动通讯网的日趋集成,来自于政府、企业和个人对于数字内容和服务的接受程度、应用水平以及消费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升[10]。
产业结构方面。从细分产业的构成情况来看,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互联网数字内容、数字影音动漫、移动数字内容服务为主,数字教育、数字出版等细分市场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其中,移动数字内容服务所占比重最大,其次为互联网数字内容服务。有关研究数据表明,2008年,互联网数字内容服务整体规模达到接近460亿元。网络广告、网络游戏和搜索引擎成为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移动数字内容服务规模达到1 280亿元左右;另外,数字影音动漫的规模达到了350亿元以上[11]。
三、信息服务业生命周期分析
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在信息产业发展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同时,作为信息产业一部分的信息服务业也得到了快速成长。
从产业规模上看,截至2003年底,中国信息服务业市场规模接近6 800亿元人民币,就业人数240万人。2004年信息服务业收入还不足8 000亿元,2006年则超过10 000亿元大关,其增长率从2004年的13.8%上升到2006年21.9%,在2007年由于受到信息产业发展放缓的影响,其增长率略有所下滑。从总体发展态势来看,中国信息服务业收入规模仍在快速增长(见表1和图2)。
从产业结构上看,信息传输服务业尤其是电信业始终是产业的支柱,虽然在整体产业中的比例有所下降,2007年仍然占据了产业的一半以上。由于发展相对成熟且基数大,软件产业近年来取得了明显进展,成为中国信息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增长点。但是,2005年后产业发展出现新的拐点,产业增速减缓,从2005年的60.9%下降到2006年的23.1%、2007年的20.8%;互联网业的发展也经历了2005年以前的迅猛发展及2005年以后的产业增速减缓的阶段;数字内容产业近年来也显示出迅猛发展的态势,2007年增长速度超过40%,成为拉动产业增长的核心力量,其比例的提升也反映出信息服务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从图2分析,2004―2007年中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可以分为2004年―2005年的产业成长阶段和2006年、2007年的产业成熟阶段,2004年之前的发展阶段可以认为是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的萌芽阶段。
2004年以前,信息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人们对其产品还不够熟悉和了解,此时的增长率比较低。因此,信息服务业所提供的产品销售量和产业规模的限制,导致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低。由于该产业刚刚出现,与之配套的相关产业还不齐全,产业的关联度也比较低。但是,信息服务产业代表了新技术的革命,与传统的产业有较大的改变,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孕育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
2004―2005年,信息服务业快速增长,其增长率从2004年的13.8%迅速增长到2005年的20.5%。由于信息服务产业较高的增长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大大高于其他产业,引起生产要素向信息服务产业迅速聚集,使信息服务产业进一步发展。随着信息服务产业所提品的销售量快速增长,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扩大,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从而成为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增长极。同时,配套行业也得到迅猛发展,信息服务产业对整个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导向和带动作用,充当了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和“助推器”作用,从而带动国民经济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
2006―2007年,信息服务业仍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其增长率已经出现了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21.9%下降为2007年的17.5%,呈现出产业成熟期特征,信息服务产业开始向支柱形产业发展。这个阶段的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空前状态,产业的生产能力接近饱和状态,因而产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特征,寡头垄断是常见的市场结构形态。此时,信息服务产业由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高于其他产业,同其他产业的上、下游关系联系紧密,围绕信息服务产业将出现大量的配套服务设施企业,即由于信息服务产业的高度扩张,吸引了大量的要素投向与信息服务产业相关的产业,此时信息服务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和影响力达到最大,因此,产业的关联效应最大。
四、结论
从整体发展态势分析上看,中国信息服务业发展处于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发展阶段,即由主导产业向支柱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扩张和集聚特征。其中,软件业处于产业聚集阶段,产业向专业园区集聚,各种生产要素资源向专业园区集中并开始形成产业链。互联网服务业和数字内容业正处于由产业形成向产业成长过渡的阶段,产业自身出现爆炸式的无序成长,产业资源分散,产业增长几乎主要靠模仿和技术引进。电信业在中国信息服务业中一直占有较大比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稳定的主导产业和具有上、中、下游结构特征的产业链,具有较好地产业支撑与配套条件,产业具有较高附加值的产出和较强的经济实力。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产业主导阶段的发展,电信行业产业发展的后劲逐步减弱,不可避免地将步入产业衰退期,这时产业必须通过不断创新和减缓实现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朝阳.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新产品渠道策略选择[J].大众科技,2006,(1).
[2]Gort, Klepper. Time Paths in the Diffusion of Product Innovations [J]. Economic Journal, 1982,(92):630-653.
[3]胡建绩.产业发展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4]杨公朴,夏人慰.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5]工业与信息化部.2009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EB/OL].省略/rollnews,2010-02-03.
[6]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省略/it/z/cnnic27/,2011-01-19.
[7][8]工业与信息化部.2009年全国软件产业统计公报[EB/OL].finance.省略/g,2010-02-03.
[9]2008年中国数字内容产业及2009-2013年发展预测研究报告[R].北京:中国信息产业部,2009.
篇3
一、甲方网上企业银行以因特网为信息传输媒介,向乙方提供金融服务。乙方通过网上企业银行可以实时查询其在甲方所开立账户的各种信息;通过传递电子支付指令办理同城付款、异地汇兑、预签汇票及其他业务。
二、乙方应准确填写“交通银行郑州分行网上企业银行申请表”并提交其开户行,乙方在填写申请表时,应保证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甲方接到乙方网上企业银行申请表后,应于10个工作日内办妥各种手续,并将“客户证书”交乙方。乙方如申请办理企业银行支付业务,应准确填制“交通银行郑州分行电子支付密码申请表”,乙方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真确。甲方接乙方“电子支付密码申请表”后,应于10个工作日内办妥各项手续,并将“ic卡”和支付编码器交乙方。
三、乙方持“客户证书”可办理甲方推出的各类网上企业银行查询业务,使用ic卡编出支付密码可办理网上企业银行各类支付及预签汇票等业务。
四、甲方发放的客户证书、ic卡支付密码是乙方进入甲方网上企业银行系统办理业务时确认乙方身份的唯一有效凭证。乙方需对其客户证书和ic卡支付密码下完成的一切金融交易负责,乙方不得将客户证书和ic卡支付密码借于他人使用。乙方应妥善保管客户证书及ic卡支付密码,如客户证书或ic卡支付密码遗失、被盗等,应及时到甲方办理挂失手续。挂失自挂失手续办妥之日(节假日顺延)起生效,挂失手续办妥前发生的风险或损失由乙方承担。
五、网上企业银行业务收费
收费项目
单位
收费标准(元)
ic卡及支付编码器工本费
每套
800元
网上企业银行年服务费
每账号
200元
网上企业银行支付业务
每笔
按照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办法有关规定收取。
六、网上企业银行客户证书有效期为两年。乙方使用的客户证书有效期满,应及时到甲方办理证书展期手续,并交纳网上企业银行年服务费,过期不办理证书展期手续,不交纳网上企业银行年服务费的,客户证书将不能使用。
七、乙方如需终止使用甲方网上企业银行服务的,应提前7个银行工作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网上企业银行服务终止后,乙方所持客户证书、ic卡及支付编码器等无须退回;甲方亦不退还其工本费。
八、有以下行为之一者,甲方有权停止对乙方提供网上企业银行服务:
1.乙方利用甲方网上企业银行发送与网上企业银行业务无关的违法、违纪信息或破坏性信息的;
2.乙方利用网上企业银行从事非法活动被执法机关或上级监管部门要求查处的;
3.因不遵守本协议而造成或即将造成不良后果的。
九、协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甲乙双方应认真履行本协议,协议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经双方协调无效的,申请郑州仲裁委员会裁决。
十、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十一、本协议自甲乙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签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年__________月_________日
篇4
神州数码思特奇总裁吴飞舟:“神州数码思特奇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一个在技术领域有权威、在市场发展上有领导力的企业,立志于在扎实服务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同时,积极尝试国际化发展。”
深挖运营商客户需求
在展台上记者看到,神码思特奇将其产品按照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的不同应用特点分开进行了展示;解决方案的附录里,是众多应用该方案客户的名单,这彰显出了神码在国内电信运营商当中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
吴飞舟告诉记者,这样布展是为了更好地展示神码思特奇在多年来的研发和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深刻、细致地理解各个运营商对于运营支撑系统的不同需求,做出差异化的、符合运营商网络和业务特点的运营支撑系统。
记者了解到,神码思特奇在移动运营商运营支撑系统建设方面有着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强大技术、实施实力。同时,在2006年神码思特奇通过收购某主营固网业务的集成公司,迅速地了解并深入挖掘了固网运营商对支撑系统的需求,正式开始了向固网运营支撑系统领域进军的步伐,目前也已颇具实力。以备受固网运营商青睐的OCS为例,目前神码思特奇的固网OCS解决方案通过项目测试和技术改良,已经了5个版本,越来越好地实现了对固网运营商的支撑。
产品创新获广泛认可
实际上,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神码思特奇越来越丰富的产品线。神码思特奇共携五大产品线参加了此次通信展,其产品涵盖了公司客户关系管理、计费账务、业务(服务)保障、决策支持\商业智能、数据和增值业务支撑等,并在成熟产品的基础上,推出了一系列的新品。这些新品的相同属性就是采用业界先进的系统设计理念,应用多项自主创新的新型技术,前瞻性极强。
记者了解到,神码思特奇的这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开始在国内成功应用,并且正在努力通过技术创新来协助运营商改进和强化自己的运营支撑平台。
在与中国移动的合作方面,吴飞舟告诉记者,神州数码思特奇与重庆移动合力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获得了初步成果,这是近几个月来最令人兴奋的消息之一。项目期间,通过神码思特奇的信息移动化服务器技术,重庆移动顺利完成了对手机支付业务的支撑。目前项目已经上线,正在准备进行二期、三期的完善和优化。他还告诉记者,神州数码思特奇的BI产品在中国移动“数据业务深度营销”的战略性建设中,也获得了中国移动客户的肯定,目前神州数码思特奇正在中国移动几个省分公司进行相关项目实施。此外,神码思特奇BI解决方案也业已与中国联通进行部分省的相关试点。
扎实服务中国电信行业
这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神码思特奇对于新技术的开发,并不是盲目的、只重眼前市场需求的。吴飞舟表示,神码思特奇作为中国电信运营商忠实的合作伙伴,一向力求与中国电信行业共成长,把电信运营商运营支撑系统长久发展的技术需求纳入到自己的技术、产品发展规划中来。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神码思特奇提出了融合网络下的全业务支撑体系的大思路。事实上,神码思特奇近年来在BSS、CRM、BI等方面进行的技术和产品创新,都是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扩展和丰富产品线的。吴飞舟告诉记者,神码思特奇非常重视在BSS、CRM、BI方面的创新,他认为,融合在线计费开启电信运营商全业务支撑能力的开关,而BI和CRM在将来对业务和营销的指导能力则相当于明灯。
吴飞舟还指出,多年来中国电信运营商通过努力开启了中国通信事业的繁荣时代,运营商自身也获得了长足的成长,对于自身网络、系统的建设和业务运营、企业管理等都有非常深刻的看法,正在走向领先世界电信行业的路上。因此,神码思特奇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上特别采用了一种“中正”的思路。
他解释了这种“中正”的技术创新思路:一方面,神码思特奇积极关注和吸纳世界上关于电信运营支撑软件设计领域的最新思潮和方法论;另一方面,神码思特奇会进行试验性的研发,并认真调研电信运营商的相关需求,评估其在中国电信行业是否真的具有足够应用价值。这种技术正好也符合了神码思特奇的发展理想。
吴飞舟表示,神州数码思特奇希望通过不懈努力,成为一个在技术领域有权威、在市场发展上有领导力的企业,立志于在扎实服务国内电信运营商的同时,积极尝试国际化发展。
链接神州数码思特奇通信展亮点产品
篇5
〔关键词〕学习资源中心;资源整合;平台建设;课程服务;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图书馆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32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5-0143-04
1建设背景
11LC的发展
一般而言,IC被认为是由实体空间和虚拟空间所组成,是一种培育读者信息素养,促进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的新型服务模式。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史丹佛大学、南卡罗莱纳大学等高校纷纷将其图书馆原有图书典藏空间改建,增设大量计算机等信息设备;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图书馆在信息中心配备了多功能计算机和上千个座位供小组讨论和个人学习之用[1];SIVA图书馆在2005年建立了500平米的IC,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些都是大学图书馆构建IC的成功范例。
信息网络的进步促使近年来数字学习(E-Learning)的迅速发展,甚至更有数字学习时代即将来临之倡议。在数字学习的发展趋势下,信息共享空间不仅需要提供信息设备、讨论交流与检索服务,更应提供更多面向学习的服务,形成一种“数字学习共享空间(E-Learning Resource Center),构建整合数字内容的数字学习共享空间应是未来重要的发展趋势[2]。近些年来学习共享空间随着理念与科技的发展也不断的进步,当前一些已经建设的学习共享空间包含了咨询服务区,小组讨论区,自主学习区,电子阅览区、培训区、休闲区等常用功能区域并提供相应的服务,部分LC还特设了新技术、新设备或者专题数据资源的体验区域: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的学习共享空间、上海图书馆的新技术体验区。还有的学习共享空间提供了移动服务平台,为读者提供便捷的移动学习服务,比如香港城市大学的学习共享空间从2012年8月起开通了移动服务,可以通过使用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进入到该学习共享空间访问资源,使学习共享空间的服务方式和服务范围更为扩大。
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UNC) Charlotte图书馆的Donald Beagle认为LC是图书馆IC的发展方向,Russell Bailey等人提出将IC转换成LC[3],这反映了学生教育和图书馆服务的一个新范例,学习理论发生了由传输知识到创造知识和自我学习的变换。LC在IC的基础上需要与更多的部门合作(如教务处、实训教学中心、教研室、班级等),体现了更广泛的合作性[4];LC以学生学习为主线,更重视虚拟资源的整合,LC必须不断改进以适应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源中心”平台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来实现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和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从而达到辅助传统课堂教学,提升图书馆对教学渗透力的目的。
12现有课程资源建设的情况
2003年4月,教育部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2008年教育部批准设立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建设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整合优化精品课程资源并形成国内最大规模的课程资源库,推动以国家精品课程为代表的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传播和共享。现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已收录的国家级、省级、校级课程达2万余门。除教育部组织建设外,各学校也已逐步积累本校的优秀课程以满足本校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作为努力提高对教学渗透力的图书馆来说,也应积极参与其中,积极提供课程服务。课程服务顾名思义是图书馆围绕课程教学与学习而提供的特色知识服务,是教师教学的助手,合作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哈佛商学院图书馆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其课程服务的内容包括材料收集与整理、课程跟踪服务等。一方面在新学期要开设课程前,教师把需要的教材、教辅材料及视听材料等目录告知图书馆馆员,图书馆馆员负责收集查找,专供课程教学的材料和教辅阅读材料在课程期间暂不外借,缺失的材料要尽快购买或通过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获得,把课程需要的电子资源、专题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等放置在课程平台,提供全文链接或信息导航。另一方面图书馆馆员和教师、课程管理者建立紧密的联系和合作,把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个人智力融进教学课程里,和教师学者一道在课程设计、学科发展、课程规划及学习资源提供等方面提供一系列信息支持和知识。并全程跟踪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提供知识咨询服务[5]。
13“课程学习资源中心”平台建设概况
为鼓励学生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结合自身需要自主学习,本平台拟在IC的基础上,引入新的理念和技术,以我校积累的本校课程数字学习资源、我校课程相关的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及图书馆信息资源为基础,构建以课程为中心,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学生学习管理为手段,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整合、开发、优化学习资源,构建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的学习平台,创造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自主学习环境,为提高学院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与有效学习的良好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为每一个学习者能够便捷有效地利用学习资源提供有力保障。
本平台同时为本校教学资源的积累提供平台,我校作为一个年轻的艺术类大学,历史的积累和沉淀无法和老牌艺术类大学相比。而独立学院教师流动性大,这就更加要求我们注重教学资源的积累。该学习资源中心平台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性:以课程为基础,以促进学习为根本目的,整合图书馆、教务处、院系教研室、实训中心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资源,形成一个庞大的学习支持系统。
(2)自主性:LC强调自主学习,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学习时间。
(3)个性化:针对学生不同情况,建立个人学习中心,为我校每一个学生提供专业的、针对个性需求的课外辅导学习中心。
(4)相关性:LC突破单纯强调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更多部门合作(如教务处、实训教学中心、教研室、班级等)、更加注重课程体系的建设,增加对教学的匹配性。
2课程学习资源中心模型设计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习资源中心以数字图书馆资源、自建资源和购买的商业数字资源为基础,以课程视频资源为核心,以课程教学需要为主线,以元数据整合技术为手段,通过学习中心门户网站平台,为全校师生提供在线、离线、移动等多种方式的信息资源检索与交互学习环境。在该平台设计上包括课程、资源、整合、学习空间四大要素。为此,学习中心的功能通过以下4个模块实现,其功能模型如图1所示。图1学习资源中心平台结构模型
21课程中心
“课程学习资源中心”中的课程选择是整个平台建设尤为重要的一环,需遵循以下原则,(1)该课程适合大部分同学学习,尤其是低年级同学,具有通用性及复用性;(2)其相关资源易于组织;(3)有较明确的目标性,该平台拟选取以下几类课程:
(1)艺术基础课程,配合基础教育学院,提供艺术类基础课程的视频资源。目前在试用的版本,可以提供中国美术史、设计表现基础、中国戏曲史、艺术素养课、现当代艺术概论、外国戏剧史等艺术基础类课程。
(2)语言学习类课程:为提升学生英文能力,配合全校共同必修的英文课程及四六级考试,提供英文在线学习与英文检测考试练习资源。
(3)信息素养课程:信息素养为数字时代每个人必备之基本能力,包括两方面的课程,一方面鉴于图书信息资源利用能力为学生搜集数据、撰写作业及研究报告所必要,提供各种重要电子化图书信息资源及其利用指导课程。另一方面我校很多专业都需要学习专门的软件,通过此平台提供基本计算机操作与各种计算机软件随选课程。
(4)人文素养课程:依托我校人文素养讲座,及国际国内各类公开课,提供各专题类提升人文素养的教程。
22学习资源
221资源类型
(1)视频资源:将引进的学术视频资源(包括提供该课程的全国名校名师教学课程视频、国内外著名大学公开课程视频和名家学术讲座视频等数字化课程资源)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自有教学视频资源有机结合,构建海量的学术视频资源数据库,为学习者提供全国乃至世界的名校名师资源的现代化网络视频学习资源。
(2)教材及教参: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由课程教师或图书馆专业学科馆员从嵌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学习中心的资源整合与一站式检索平台检索出该课程相关的电子图书信息,分别遴选出指定教材、教师指定必读书(教学参考书)和密切相关的学习参考书统一整合在一个栏目集中提供给学生阅读,将大大加深和拓宽学生课外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3)试题:在同一课程资源体系中,嵌入与知识学习单元有关的本校试题库、购买题库和各种专题试题库,为学生结合课程学习进度和要求自我进行练习,评价学习成效创造条件。
(4)课程参考资源:通过整合技术将与该课程学习有关的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网络文档等学术资源嵌入课程资源系统,为教师、学生随时了解和自我该领域最新学术进展提供一站式资源保障。
222资源获取方式
一方面,以购买、自建、共建等方式,通过学习中心门户,为所有注册学习者免费提供中外文图书、期刊、教参、课件、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报纸、专利、标准、视频、互联网学习资源等多类别、多格式的数字资源和馆藏纸质资源。另一方面本平台建设将应用先进的云图书馆建设实现文献传递系统与各外部成员馆所OPAC系统、电子书系统、中文期刊、外文期刊、外文数据库系统等的集成,读者直接通过网上提交文献传递申请,可以实时查询申请处理情况,并通过平台无缝获取成员馆丰富的文献馆藏及电子资源[6]。
23资源整合方式
231基于课程学习的资源组配
以课程为核心整合异构的信息资源,将适合本课程的引进的学术视频资源与我校自有教学视频资源结合;将多格式的数字资源和馆藏纸质资源相结合;将传统文献类型与课件、学术论文、专利、标准等特种文献相结合;将本校资源与其它高校和互联网上与学习有关的所有资源进行集成整合,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能为我校学生提供专业且有针对每个学生需求的课程辅导学习资源中心。针对我校设置的课程,有些课程根据需要及实现可能性设置相应的考核。与学生的选课挂钩,学生应选课的教师的要求必须,或自愿进行在本学习资源中心的课辅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对经过系统考核的学生可给予05或1个的选修学分。
232基于云服务的资源共享
利用基于云计算的百链和读秀知识服务平台快速形成全国范围的联合目录体系,实现多馆资源的联合导航与文献传递、资源调度服务,对资源和服务的整体性揭示更全面和深入,使信息的查找和定位更细化和快捷。为用户实现在线课程学习提供资源获取的云服务。
233基于元数据的一站式统一检索搜索平台
SIVA课程学习中心资源的统一检索服务系统旨在通过与资源调度系统及馆际互借系统集成,针对各种异构数字资源进行应用检索整合。全文搜索引擎要实现文章题名、主题、作者等进行分析型检索,特别实现对文章内容的全文检索,使用户能够快捷地获得深入、合适的检索结果,并且通过先进的知识组织体系和语义检索获取信息,该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和统一的检索语言,使用户能对本地和异地各种资源系统、多种异构资源、各种资源元数据联合仓库的跨库检索。检索任何一种资源时,同时显示其他相关资源信息;检索一个面时同时获得其他各方面对信息的揭示内容。并整合检索结果,支持对检索结果的统一格式显示,支持排序、合并和去重。可分别查看中间及最终检索状态、各库检索结果或者合并检索结果。并且能够对合并检索结果进行聚类和分组。
24学习情境建设
241课程学习资源中心门户建设
242移动平台建设
结合移动网络技术,建立移动学习资源中心,通过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实现学习中心各类资源和服务功能的移动阅读与利用。
243实体中心建设
篇6
关键词:服务外包企业 隐性人力资本 内涵特征 提升途径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225-03
一、引言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价值链中原本由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共性的、非核心的IT业务和基于IT的业务流程剥离出来后,外包给企业外部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作为全球重新配置资源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新经济增长模式,服务外包成为后危机时代区域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新路径选择。2013年温州服务外包企业迎来了迅速发展的一年,由2012年的26家发展到87家,全年服务外包合同登记额达到3703万美元,完成交易执行额1653万美元,同比增长207%,增幅位列全省第一。[数据来源:温州市商务局]但是对比杭州、宁波和金华等地,温州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水平还是非常落后的。目前温州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还将存在,行业洗牌和优胜劣汰的节奏日益加快,服务外包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优秀人力资源价值的发挥和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工作。相关数据调查分析发现,目前温州服务外包企业的人力资本相当缺乏,企业中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工龄平均为2~3年,最短的不到3个月,优秀的服务外包人才很容易流失到外地。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只重视显性人力资本的作用,而忽视了隐性人力资本,如何促进隐性人力资本价值的发挥,稳定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激发其知识共享和人力资本积累,使人力资本发挥更大的作用,对温州服务外包企业来说极为迫切。就我国而言,隐性人力资本研究仍处在开创阶段,目前也缺少针对民营企业尤其是服务外包企业方面的实证研究。因此,从隐性人力资本的视角研究温州服务外包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具有创新与实践意义。
二、隐性人力资本的内涵和特征
(一)文献综述和隐性人力资本的内涵
从发展脉络看,隐性人力资本是沿着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隐性人力资本的理论轨迹发展而来的。21世纪初,在知识资本概念的发展过程中,隐性人力资本的概念逐渐形成并开始提出。波兰尼、野中郁次郎等人(1958)对“隐性知识”的研究促进了知识资本理论的发展,也拓宽了企业人力资本研究的视域。Morrison和Wilhelm(2005)认为,隐性人力资本是指不能被编码或者在市场上交换的人力资本。近年来,国内学者较多关注和借鉴隐性知识理论。姚树荣、张耀奇(2001)认为,人力资本是指特定行为主体为增加未来效用或实现价值增值,通过有益投资活动而获得的、具有异质性和边际收益递增性、依附于人身上的知识、技术、信息、健康、道德、信誉和社会关系的总和。隋广军、曹鸿涛(2003)认为,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应分为显性人力资本与隐性人力资本,一些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人力资本信息,如人力资本的能力、品格、工作热情、职业声望、社会地位、事业心、创新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等,实际上也是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要内容,是一种隐性的人力资本价值。芮明杰和郭玉林(2002)从知识资本的角度研究隐性人力资本,认为知识资本的核心构成是个人的知识资本,即隐性人力资本。隐性人力资本就是进入某种有用序列的知识、经验、诀窍、能力等隐性智力要素。郭玉林(2002)指出,隐性人力资本是指存在于员工头脑或组织关系中的知识、工作诀窍、经验、创造力、价值体系等。薛乃卓、杜纲(2005)在郭玉林分析的基础上认为,隐性人力资本还包括社会资本和感情资本。姚艳虹(2006)基于隐性人力资本分析了对企业高管人员的隐性激励模式。刘玉斌(2008)把高技能人才的隐性人力资本界定为高技能人才通过教育投资、专业知识等所掌握的难以被模仿、传授的能够创造价值的知识、技能、诀窍,以及由其技能关系而具备的社会关系资本和情感资本。笔者认为,隐性人力资本既包括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技术、知识、能力、经验、创造力等,也包括存在于员工心智中的共同愿景、企业文化、价值观、洞察力、感悟力、对企业的忠诚度等。隐性人力资本不能直接从劳动力市场上得到,它是在企业的组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与个人的观念、洞察力和经验等联系在一起的,通过长时间的“干中学”才能得到积累,不容易被编码,难以扩散,属于企业的专有性人力资本。
(二)服务外包企业中隐性人力资本的特征
服务外包企业的业务种类很多,按简单到复杂、初级到高级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主要的方式:信息技术外包ITO,商业流程外包BPO以及外包演变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式――知识流程外包KPO。因此对服务外包人才的信息素养、商业素养以及知识素养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ITO强调技术,更多涉及成本和服务;BPO更强调业务流程,解决的是有关业务的效果和运营的效益问题,往往涉及若干业务准则并常常要接触客户,影响更重大;KPO则注重知识产权和创意。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全年,全国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人员71.1万人,其中新增大学毕业生从业人员49万人,占新增从业人员的68.9%,约占全国大学生毕业数的9%,占大学毕业生就业人数的12%。服务外包行业已经初步表现出超强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能力。温州市政府扶持服务外包行业发展的力度较大,在温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2010年提出,温州市计划用500万元,大力扶持服务外包行业发展,在外包产业基地建设、企业引进、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中隐性人力资本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根植性。服务外包企业中核心员工具备的隐性人力资本实质是其在工作实践过程中将自身的隐性知识与技能潜移默化转化而来,表现为对工作或技能的经验或熟练程度等,依赖于企业环境和工作过程、内容等,具备很强的企业属性。(2)增值性。隐性人力资本是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是企业员工身上所具备的隐性技能和知识,随着员工在企业工作年限的增加,隐性人力资本的存量也会随之增加。但时间跨度会比较长。(3)创造性。隐性人力资本的贡献往往比显性人力资本还要大,对企业价值创造和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三、温州服务外包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的实证分析
(一)基本态势
通过对服务外包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对市直相关机关,如温州市商务局等、高等院校、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服务外包企业等进行走访调研,初步了解了温州服务外包企业人力资本的现状。温州服务外包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载体弱,人才匮乏,注册为国际服务外包企业仅87家。取得各类国际资质认证的企业很少,目前员工尚未过千人,出口过1000万美元的龙头服务外包企业,服务外包产业基础相对比较弱。服务外包涵盖电子信息、软件外包、生物医药开发、工业设计等领域。2012年6月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117号文件出台《关于加快温州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第5条:“支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对获省级、市级国际服务外包培训机构称号的,分别给予一次性不多于50万元、30万元的奖励。”对温州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与培训给予支持。目前,全省18家单位被授予“浙江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匾牌,温州市的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名列其中。温州于2009年底成立了两个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温州高新技术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浙江工贸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其中高新技术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国温州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温州清华科技开发中心,温州科技城核心区等创新服务平台。
浙江工贸服务外包示范园区依托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三大园区的现有基础形成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基地,招商入驻企业40余家,从业人员达200余人,其中服务外包企业8家。已初步确定了温州市服务外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已与温州源大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公司合作建立了实训平台,开展为学生培训及人力资源外包相关业务顶岗实习;已建立创业孵化中心和创业教育研究所;已与国外服务外包相关企业建立初步意向合作关系,与温州软件协会等及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已引进国内知名知识产权中介机构8家,初步建成信息服务平台、展示交易平台、质押融资平台、人才培养平台、中介服务平台等;已有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可进行包括IT类23个培训项目的考核鉴定。成立了温州服务外包学院,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外包人才的培训,每年计划培训服务外包人才2000人次。与印度国家信息技术学院(NIIT)合作,引入NIIT嵌入课程培训项目,联手培养国际服务外包IT人才。在政府的支持下,目前两大为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正在全面加强建设,继续完善软硬件配套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加强综合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功能,为温州市服务外包产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数据来源:温州市商务局、温州市高新技术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浙江工贸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等机构)。
(二)存在问题
1.没有形成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本培养模式。服务外包人力资本的培训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没有形成卓有成效的人力资本培养模式。温州市四大人才培训基地中规模最大的是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外包服务人才培训基地”,年培训服务外包人才达200人左右,服务外包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商务、国际商务英语、电子商务、计算机程序设计、动漫设计、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外贸会计、外贸资格证书等。其次是温州大学城市学院。他们采取的是专门的服务外包集中培训模式,但规模较小,每年培训二三十人。其它培训基地还没形成专门或规模性的培训机制。虽然各大院校都积极参与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但是不一定培养出来的人才就能为本土的温州服务外包企业所用,培养模式存误区。
2.服务外包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全市仅拥有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专业技术人员5000人。这个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对温州发展服务外包来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即便是一个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人才短缺也是它们未来发展的一个瓶颈。如大连这座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城市,软件人才缺口仍达10万人,上海未来5年每年的服务外包人才需求将达4万人,天津服务外包人才缺口高达16万。
调研中90%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反应人才短板问题明显,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引进困难,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隐性人力资本的作用,管理人员对隐性人力资本认识不清,理解有偏差。服务外包企业普遍存在隐性人力资本转化比较困难的问题。目前温州市各高校真正参与服务外包的专任教师寥寥无几,目前的服务外包教师仅仅依靠自身的专业基础,很难与服务外包的性质与岗位需求特征结合教学,培养的人才与服务外包企业相关岗位有着较大的差距。
四、影响隐性人力资本有效转化的因素分析
当前温州服务外包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形成和转化比较困难,在隐性人力资本的存量上远远落后杭州、宁波等地,那么,影响温州服务外包企业隐性人力资本有效转化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通过大量文献搜索确认了8个一级指标和27个二级指标,形成了表1的影响因素分析框架,温州服务外包企业总数87家,走访了26家由于样本量太少,不适合做SPSS统计分析,只能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均值定量分析的办法,再结合一些管理者的访谈,力图挖掘影响温州服务外包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的关键因素,找出差距。
隐性人力资本的转化依赖于员工个人和外部因素。从员工个人来讲,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专业技术职务代表一个员工的显性人力资本存量,当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会从工作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隐性人力资本,因此显性人力资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隐性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转化。员工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不一样,也会影响隐性人力资本的生成。收入公平、组织认可和工作支持反映了企业层面对员工的有效评估和激励机制,对隐性人力资本也是正相关的影响。外部政策和网络联系的紧密程度使得企业能够依托的外部力量变强,企业可以通过外部途径获取隐性人力资本增值的途径等。统计调查显示,影响温州服务外包企业隐性人力资本有效转化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温州服务外包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的产业化路径并不顺畅。具体表现在企业中一些高技能员工或者核心员工对自己的隐性人力资本看作是自己个人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他们担心隐性人力资本显性化或者个人经验组织化会损失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体现在工作支持的一系列指标上面都比较薄弱,企业缺乏合理的隐性知识转化的激励机制。
第二,温州服务外包企业与外部网络联系的紧密性不强。温州服务外包企业目前从业人员最好要求是有海外经验或海归背景的IT信息人才。而温州留学生大部分的专业方向都是偏向酒店管理、金融、经济、会计等专业,计算机、信息方面的温州籍海外专业人才稀缺。由于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刚刚成立,企业获得外部人力资本的途径就局限于高校和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等,还没有形成与外部网络长期紧密的联络关系。目前园区和高校的主要功能是一些公共服务平台和人才培养,但温州对服务外包人才的“造血”功能不足,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服务机构数量少。
第三,温州服务外包企业隐性人力资本形成的方法比较传统。绝大多数服务外包企业都不太重视隐性人力资本的传递,是在自身核心员工显性人力资本达到一定存量的前提下,才逐渐提炼或积累隐性人力资本,这是一个时间跨度长、而且比较传统的方法。大部分企业都没有积极主动地参与隐性人力资本转化的循环过程,对隐性人力资本的自我提升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在塑造分享隐性人力资本的企业文化方面缺乏创新的做法。
五、温州服务外包企业隐性人力资本价值提升的途径
(一)实现员工隐性知识产业化、价值实现市场化
首先温州服务外包企业的管理部门要进行思维的转变,重视核心员工隐性人力资本的作用,令员工感觉到自己对企业的贡献真正的来源是在企业环境和工作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隐性人力资本,强化隐性人力资本的根植性特征。建立企业的隐性知识库,开展企业对员工隐性知识的识别和归纳活动,对构成隐性人力资本的各种要素进行梳理,去粗取精,对组织贡献度高的核心员工的各种隐性技能进行管理沉淀,将关系和体制理顺,同时建立合理的员工知识转化的价格与机制。只有让员工觉得隐性人力资本能够真正享受企业的利益剩余,参与企业的利益分配,价值实现最终市场化,而且是有回报的市场化,那样员工才会真正有转化的动力和激励机制。
(二)加强与外部网络联系的紧密性
加强与行业管理部门、培训机构以及外部优秀服务外包企业的联系,利用“温州服务外包网”健全温州的服务外包信息制度,并且利用温州人巨大的海外关系网获得人力资本开发信息。尤其对于有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企业,要加大对发包方企业知识、技能等隐性人力资本创造的内在规律的学习。加大学习投入,激励学习并在企业内部形成学习客户知识的良好的制度和文化。加强与服务外包大企业的交流合作,通过外包业务与合作伙伴形成共生、互利、共赢的良性循环,“干中学”提升本企业人员素质和业务能力,扩大企业规模。企业应当主动加强与客户在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接触,鼓励双方技术团队的沟通和交流,疏通知识学习的渠道。只有通过对发包方企业显性人力资本的充分应用和学习,才能通过各种方法形成并积累自身的隐性人力资本。另外,企业一方面要加强高端服务外包人才的引进,大力引进有海外留学背景或从业经历的高素质人员和有过硬技术的科技人员。另一方面机构要加强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倾斜,建立培训机构与高校、科研院所的长效合作机制。
(三)创新温州服务外包企业隐性人力资本的形成和转化的具体方法
隐性人力资本的形成与转化需要大量的进行学习和升华,因此作为服务外包企业应该进行内外部学习模式的整改与创新。企业内部学习模式在对知识交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三个要素:信息反馈、深度访谈和成员共享。在一些技能交流的环节,多举办核心技术型员工的技能大赛,并将优秀员工的操作视频全程进行录制,做成光碟供其他员工学习。除了通过日常工作学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是通过综合素质拓展训练来增强员工个体内在的隐性知识生成的自驱力,培养员工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实施人才互换工程,让核心员工深入学校课堂传授自身技能和知识,让学生到企业跟随核心员工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并对实施对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考核。强化企业文化培训,一是提高员工的服务外包产业相关知识和技能水平;二是以服务外包产业特点为基础,改进或转变员工的观念、态度和工作行为。利用服务外包企业的道德讲坛活动、企业双爱活动塑造员工共有的价值理念,缔结心理契约,鼓励塑造创新和分享的企业文化。服务外包企业应该重视团队领导的榜样示范作用,倡导向先进代表学习,强化榜样核心员工的正向示范作用。
[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3年高等学校访问工程师校企合作项目“兴乐集团隐性人力资本价值提升方案设计”(编号FW2013117)和2013年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信息化发展指数的温州离岸服务外包竞争力提升研究”(编号13wsk254)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MORRISON A D,WILHELM W J.Culture,competence,and the corporation[R].Working Paper,2005
[2] Karthik Namasivayam, Basak Denizci. Human capital in service organizations: identifying value drivers [J]. Intellectual Capital.Vol. 7 No. 3, 2006
[3] 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13[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第一版
[4] 姚树荣,张耀奇.人力资本涵义与特征论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1(2)
[5] 隋广军,曹鸿涛.经营者隐性人力资本与股权激励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3(8)
[6] 芮明杰,郭玉林.智力资本激励的制度安排[J].中国工业经济,2002(9)
[7] 郭玉林.隐性人力资本的价值度量[J].中国工业经济,2002(7)
[8] 薛乃卓,杜纲.知识型组织人力资本内涵新视角及其价值推进与实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3)
[9] 刘玉斌.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的界定与形成机理研究[J],现代财经,2008(5)
篇7
关系营销是把营销活动看作成一个在服务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保存此关系,必须考虑到顾客关系的管理和顾客关系周期的顾客价值链的配合问题,因为服务价值链中的的顾客价值的多寡是往往与顾客关系生命周期息息相关的。和传统的交易导向型营销活动不同的是,关系营销则可作为传统的交易导向型营销活动的补充,除了不若前者只是以促成单笔交易购买为目的,只多着重于4P组合,即产品、价格、促销和渠道的传统营销方法,关系营销考虑更多的是说要顾及和研究顾客和交易企业的关系如何,希望配合顾客关系周期中不同阶段和顾客价值链的基础上运作:顾客关系周期基本上分三个阶段,就是:1、顾客获取阶段(Customeracquisition);2、顾客挽留阶段(Customerretention);3、顾客获取阶段(Customeracquisition)。
(一)顾客获取阶段(Customeracquisition)在顾客关系周期的第一阶段,即顾客获取周期,在服务企业而言是关系管理对顾客关系的开始启动。服务企业开始关注是那些潜在或开始接触的顾客。这些顾客因对服务企业的服务没有甚么经验,同时他们对有关服务企业亦没有所谓忠诚度所以更愿意在不同的服务企业间进行选择比较。所以在这阶段的关系营销管理是使这些顾客选择自已为他们服务,或开始互相接后顾客开始能留下好的印象,可以下次再有交往。一般情况下,服务企业在这阶段应该要做的有几点:
1、降低不确定性(Reduceuncertainty)。基于服务的特殊性许多服务都很难在消费前进行评估,这使顾客对服务的质素有疑虑,因而产生不确定性。一般的降低不确定性的方法是品牌和服务保证。但品牌的形成需要花费大量成本也不是一时三刻就可有成。但服务保证就简单得多,服务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和传达服务保证信息,向顾客表示如果服务达不到已承诺的特定质量水平,他们将会得到补偿或退回费用。就如餐饮业中顾客在饭店遇到食物不卫生或招呼不周等服务失败,饮店应该承诺如有此等不幸事情发生,都会对顾客作道歉和减费等失败补偿。
2、竞争差异化(Differentiatefromcompetition)。如果没有以前和服务企交往的经验,顾客一般会通过不同的途径,如观看电视广告和朋友口碑传播,来搜集和选择希望的服务。就算顾客本来是另一家服务企业的顾客,他们也有可能有机会因某些原因而转变。所以服务企业应力求做到所提供的服务在潜在顾客眼中是和别的服务企业有所不同,如在服务的质量和形象上,又或价格上的差异等。饭店的特别菜色,食用环境和与别不同的情调都是吸引顾客的方法。
3、强化口碑传播(Enhanceword-of-mouthcommunications)。鉴于未曾和服务企业有接触的顾客,对有关服务的不熟识而产生不确定性的感觉,做成对可信赖信息来源的依赖,亲朋戚友间对服务的推荐,就是一种可信赖的信息来源。由于这类推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服务企业都重视口碑传播。服务企业应该鼓励,对有代服务企业在亲朋戚友间进行对服务作推荐的,作不同情度的奖励。如以饭店做例,他们可给与推荐的老翀客较好的非物盾优待和物质鼓励等。
4、刺激顾客(Stimulatecustomers)。利用不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方法去引诱潜在顾客试用服务企业的服务,在饭店方面如低价试菜或有免费酒水赠送就是剌激顾客其中的方法。
(二)顾客挽留阶段(Customerretention)
顾客关系生命周期中,在已经过获取顾客阶段之后,服务企业在顾客挽留阶段就应该要根据自已的预期来构建顾客关系管理,不只需要维持现有的初步关系,更要逐渐发展这些关系成为自已的资产,使服务企业能从这些新顾客中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是在增长阶段和成熟阶段中服务企业应该做的事情。顾客的价值在服务价值链中与和顾客关系生命周期是近似的,价值最高是由增长阶段和成熟阶段中的部分。在这部分中,服务企业可以鼓励顾客持续不断的重复购买和交叉购买,以增大收入。当然,良好的服务质素和顾客满意是服务企业在顾客挽留阶段中驱动顾客关系强化的重要因素。服务企业不只应致力维持现有的从顾客中得到的收入和保持赢利水平,他们同时也应努力增加关系强度,希望充分利用顾客关系并挖掘最大的价值。顾客挽留阶段的且的就是维持并得到现存顾客的收入和赢利水平,而关系的强化则应提升顾客关系中的顾客忠诚,并挖掘一切顾客潜在们价值。所以,服务企业在挽留阶段中可以考虑下列三种顾客挽留的方法:
1、结盟(Alignment)。结盟就是令顾客与服务企业形成一种自愿的情感联系,这是顾客在心中对服务企业产生满意,更转化为信任和忠诚,是顾客满意的一种升华,通常良好的口碑传播都是由此产生。结盟基本上是一种自愿的自我挽留。
2、契约(Bonding)。契约是顾客不是和服务企业之间有情感联系,而是有一种正式契约联系,如会员制度关系,使顾客形成转换服务企业的障碍。契翀基本上希望产生翀翀存翀客翀生所谓”锁住效应”。顾客由于契约障碍的存在不得不与服务企业保持关系。契约有很多时产生负面效果,当顾客对合约或垄断情形感到厌倦时,他们可能会在转换障碍降低时尽快转换服务企业。
3、结盟(Alignment)和契约(Bonding)混合处理的方法。在关系营销中有时将结盟和契约混合在一起应用,是因为服务企业认为两种挽留因素关系密切。其中,结盟致力于心理因素,如以关系质量及顾客满意来实现顾客挽留,而契约则希望通过建立转换障碍来实现挽留,两者存在着差异,但交替和一起运用,很多时会有不错的效果。如通过结盟和契约来建立和强化与顾客间的关系。如忠诚计划(LoyaltyProgrammes)往往就不是单一的营销手法,是一种混合方式的组合,而且是针对不同的顾客细分市场提供不同的服务,用意是致力于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即增加关系强度。如航空公司的通常"旅客万里行计划"就是顾客忠诚计划的典范。旅客在每次飞行后都会依航程距离得到累计绩分,当达到一定的累计飞行里程后他们会得到特殊礼待和特权,这计划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顾客对提供计划的航空公司的偏爱。(三)顾客补救阶段当然,顾客有很多原因会转换自已的服务企业,如对现在的服务企业不满意,其它的服务企业能提供更大的优惠吸引等,简单地说:就是顾客从一家服务企业转向另一家服务企业,终止了和原本服务企业的关系。服务企业应该明白,顾客转换了新的服务企业代表原来的服务企业失去了从离去顾客得到的收入和利润,重新寻找新的顾客代表将花费不菲的成本和时间,所以当得知服务失败等服务企业可知道的原因下,服务企业应用不同的方法去挽救现有顾客向其它的服务企业转换,避免他们的流失。
二、关系质量——长期关系的影响
其实,在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的过程中,顾客的关系行为不断影响顾客在服务企业内的价值,所谓顾客价值。根据服务生产链的原则,这些行为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我们始终相信人们之间的行为是相对的,相互影响的,服务企业对顾客的行为固然在影响顾客的关系行为;相反,顾客自已的行为同样也影响与服务企业的关系行为。但由于转换服务企业的主动权在个别顾客手中,而服务企业则处于被动,因为他们面对大量不同要求的顾客,但因成本管理问题的关系,仅能提供标准化的服务给这些不同要求的顾客,因而个别顾客的感受不同,对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会有不同的感觉。但如果除了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和顾客满意度外,顾客也可能把他们和服务企务的长期关系加上去,即在服务价值链上加入了一个关系要素——长期关系的关系质量因素,形成为关系价值链(Relationshipprofitchain),使和其他两个主要影响顾客感受和转换决定的因素外,长期关系的关系质量因素的加入,也成了驱动顾客感知的重要因素,他们之间是互为影响,互为作用的。因为一个第一次光顾的顾客和一个已长期光顾的顾客对服务企业的一次服务失败的感受应该是不同,在对服务企业的服务补救要求也不同,更之对服务企业的收入和利润也影响不同。顾客对服务企业的关系质量感知,是随着持续的经验累积而来,他们会逐渐形成较高的感知关系质量。反之较高的感知关系质量也会促进顾客与服务企业间的互动。长期关系发生了,他们彼此之间越加了解,双方就越有可能认识大家的要求和价值他们之间的互动也就更具有开放性和建设性。关系质量是顾客对服务企业之间关系的感知,也是服务企业满足顾客关系需求的能力。关系质量并不是顾客关系中所有互动质量的唯一因素,但它却是和顾客关系核心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关系质量是由与服务质量不同的维度所构成,就是顾客对服务企业的信任度和熟悉度。其实,对服务企业的信任和熟悉情度都是顾客和服务企业长期相处而产生的。信任度是看顾客在服务企业的服务失败后,因对服务企业的信心和了解,愿意暂时放弃自已的实时不满意反应,认为可以等待企业去解释并作用合理的服务补赔。而顾客的熟悉度则建立在过去互相交往经历的基础上和信任度是息息相关的,它是顾客对服务企业以往行为和主张的认识。事实上,信任度和熟悉度是相对的,他们不仅包括是顾客对服务企业的信任度和熟悉度;相反,他们也包括服务企业对顾客的信任度和熟悉度。例如饭店知道老客户的名字和喜好,顾客是有所感知的,就会大大增加老客户的归属感,又如果饭店的职员有闲时也和老客户闲话家常,知道对方家庭一般的情况,情感和熟络的程度也就增加。
三、结论
篇8
论文摘要:服务是一种无形、特殊的商品;房地产业不仅是一种实物交换行业,也是一种服务行业,特别是其中的物业管理,更具有服务产品的性质。现代市场营销中客户关系的管理愈来愈重要。房地产业的服务营销策略可分为基于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和基于客户关系模式的营销策略,顾客生命周期可分成三个阶段,即初始阶段、购买阶段和消费阶段,房地产业的客户关系营销策略依据这三个阶段进行管理;而客户关系模式的营销策略,可分为直销式、定制式、培训和指导式、合作伙伴型、中间商式客户关系营销这五种模式;通过这两大营销策略,房地产业服务营销和服务管理能实现较好的效果。
一、服务与顾客生命周期理论
(一)服务的定义及特性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服务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基本上无形的任何活动或者利益,服务的消费不导致任何所有权的产生、转移,等等。它的生产可能与某种有形产品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毫无关联。克里斯廷•格罗鲁斯认为,服务是由一系列或多或少具有无形特性的活动所构成的一种过程,这种过程是在顾客与员工、有形资源的互动关系流中进行的,这些有形资源(有形产品或有形系统)是作为顾客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提供给顾客的。
总之,服务是一种无形、特殊的商品,它具有不同于有形产品的特性:
1.无形性
服务是由一系统活动和过程构成,服务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没有物理的形状,消费者在消费之前见不到产品的效益,在消费时却可以感知到。
2.不可分性
服务的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而且服务产品与提供者无法分离,如导游员的讲解、著名歌手的表演等。
3.差异性
同一项服务会因为提供的时间、地点、环境等的变化而使服务效益产生很大的差异。如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老师讲授的效果不同。
4.无法储存性
服务产品无形以及生产和消费的统一导致服务无法储存,由于服务产品的需求不稳定,变化大,导致潜在损失也大。
5.过程性
服务是一系列过程的结合,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其效益因提供者而异。
6.融合性
服务虽然无形,但往往借助于有形实体加以体现,有形与无形二者相互结合在一起。如交通运输业通过交通工具来提供服务。
(二)顾客生命周期的阶段性特征
由于服务是一种无形、特殊的商品,客户关系对服务业来说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而且现代市场营销已不是那种简单的产品推销,它更加关注与客户建立、维持相互满意的长期关系,在企业与客户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市场的关键已转变为与顾客建立长期而稳固的关系,从交易变成责任、从顾客变成拥趸、从管理营销组合变成管理和顾客的互动关系,客户关系的管理在现代市场营销中愈来愈重要(赵西珍,2004)。因此,把握客户关系管理中顾客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具有重要意义。
1.初始阶段的高不确定性
与企业没有接触的顾客处在顾客关系生命周期中的初始阶段,这是一个探索的阶段。这个阶段里,潜在顾客向企业的老顾客咨询,视其需要考察企业的承诺、信誉、能力、诚意等,然后考虑为获得服务所需支付的成本。服务的无形性阻碍了顾客对企业服务的了解。经过衡量,顾客认为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大于自己所支付的成本,则顾客就会进入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的第二阶段,即购买阶段。与此同时,企业虽然事先就拟订了要提供的服务,但在很多顾客高度参与的服务项目中,企业对某位具体的顾客真正的需求往往是模糊的,对顾客的潜在价值也不清楚。因此,高不确定性是初始阶段的基本特征。
2.购买阶段的临界性
在购买过程中,潜在顾客根据其寻求的目标评估服务并准备出资购买。进入到这一阶段的潜在顾客,会与企业发生实质性的接触,如通过电话或与服务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因此,顾客对企业的认识开始逐渐清晰。如果顾客决定购买服务,这就进入了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的第三个阶段,即消费阶段。对于企业来说,如果顾客对它来说是有价值的,它必将进一步确认顾客的需求,强化与顾客的关系。这个阶段是顾客决定是否购买和企业是否进一步确认顾客需求的关键阶段,顾客与企业关系的发展达到了一种临界状态。因此,具有临界性是购买阶段的基本特征。
3.消费阶段的双重性
在消费阶段,顾客可以感知企业处理问题并提供服务的能力。如果顾客对自己所接受的服务感到满意,并觉得企业提供的价值也不错,则关系就可以持续下去,开展新的消费行为,顾客与企业的关系生命周期进入循环;如果顾客感到不满意,认为所接受的服务与付出的成本不相称,则顾客与企业的关系将会终止。由于服务这种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不可分的,服务产品在生产出来后,随即被消费,两者处于同一过程。因此,消费阶段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双重属性。
实践中不少企业的服务与上述顾客生命周期的阶段并不完全相符,但总体来说,企业服务与顾客的关系大致可分为初始阶段、购买阶段和消费阶段。因此,基于顾客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开发相应的服务营销策略,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
二、房地产业中的服务营销策略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奥多•莱维特曾经指出,新的竞争已不是发生在各个企业在其工厂中生产什么产品,而是发生在其产品能提供什么附加利益。房地产不仅是一种物,同时也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现在房地产上的这种社会关系具体包括:经济关系、法律关系、邻里关系、社区关系,等等。而且,房地产还具有使用期限长、财产或权利流转复杂、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因此,消费者对房地产的现时需求,往往是与今后自己那份房地产的权利保障和使用(或处分)便利性联系起来考虑的。这就需要房地产企业提供优质的房地产管理和服务来加以解决。作为房地产业主要服务环节的物业管理,是“寓经营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完善经营管理”的以服务为核心的行业,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优劣已成为决定开发企业物业营销业绩的重要因素,处在激烈竞争环境中的房地产项目,无不依赖于更高层次的物业管理以提升其营销品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物业管理市场作为房地产市场体系中的要素市场还远未成熟,作为房地产开发企业,率先认定服务管理营销理念,贯彻服务策略,有利于其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吴翔华,2005)。因此,房地产业中的服务营销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基于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的营销策略
顾客关系生命周期中的阶段会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成效,因此,企业应该识别顾客所处的顾客关系生命周期的阶段,并结合服务的六大特性从营销的角度管理好企业的各方面资源,让顾客感到满意,争取让顾客进入下一个阶段或进行循环消费。换句话说,服务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阶段营销策略,对处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顾客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
1.初始阶段的有形化
在初始阶段,营销的目标是培养潜在顾客的兴趣。服务营销者可以借鉴传统产品营销的策略,如媒体广告、宣传手册、免费试用、公共关系、人员推销等,并注意服务的不可感知性。在对房地产的产品进行介绍时,企业可以在房地产展销会上通过摆放楼盘模型、发放宣传手册、进行地产概念主题展示、发送赠品和以影像图片等形式展示地产信息,来吸引潜在购房者。
由于与楼盘等有形产品相联系的服务本身具有不可感知性,使得顾客很难判断与房产相联系的服务的优劣,这就要求通过地产公司品牌、服务的介绍及服务有形化等方式,让客户提前感知此处地产服务的质量,促使其购买。所谓地产服务的有形化是指房地产公司策略性地提供能被顾客直接感知的服务产品的有形物,比如,提供企业向潜在购房者展示购买之后会享受到何种服务、出现了问题后通过怎样的途径进行解决等,以帮助顾客识别此处房产服务的独特性、服务的性价比等,实现初步服务营销的目的。服务有形化策略是这一阶段的重点策略。另外,口碑宣传在房地产的服务营销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消费者在购买房产时,通常相信从亲戚、朋友、同事和专家那里获得的房产服务的信息。好的口碑传播是信息交流中最有效的工具,对服务宣传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口碑传播对潜在顾客期望的形成有重大影响,顾客期望与顾客购买后的体验进行比较,会影响房地产消费中的循环购买行为;而且这种比较会形成新的口碑,从而影响更多的潜在顾客。因此,顾客期望的高低对房地产服务营销具有重大影响作用。如何引导适度的“好口碑”,利用好老顾客进行口碑宣传,对房地产服务营销具有重大影响。
2.购买阶段的需求管理
进入购买阶段,企业应该让潜在顾客意识到接受企业的服务是有价值的选择。当潜在顾客接触服务企业之时,往往带着问题或者需求,服务提供者须将注意力集中到顾客的特定需求或相应的问题上,并提出相应的服务产品或解决方案。另外,由于服务是不可存储的,这导致服务提供者无法通过库存手段适应需求的波动,而只能存储需求,即采取需求管理策略。
房地产企业应该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来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五类需求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每一个需求层次上的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都不一样,即会要求不同的产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房地产企业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要不断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并锁定本企业的目标市场。南京市某居住类房地产项目对目标市场的细分按照年龄、家庭结构、职业、家庭收入、教育程度、生活方式、购房动机、购房次数等因素,将市场细分为四个类型:20~30岁左右的首次置业行为、30~40岁的二次置业行为、40~50岁人群的二次置业行为、40~50岁人群的多次置业行为。通过对这四个细分市场的评估,该项目最终确定了的目标市场是第二和第三类市场(吴翔华,2005)。
对顾客的需求管理除了了解顾客需求和适应消费者需求之外,还应该主动引导消费者的需求,在观念和行为上实施引导方案。房地产业近些年来的概念地产越来越热,很多房地产企业打出旅游概念主题、体育概念主题、休闲概念主题等,使房产不再仅仅是满足居住的房屋,而且也变成一种满足人们休闲、爱好和生活理想,乃至体现个人地位的物质实体。这种营销方式其实就是先让消费者具备了对某种消费的观念,然后再推出符合这种需求的产品而取得成功的。
在行为上引导消费者的方式有房地产的广告、情境模拟、展台布置、终端促销等。广告是房产信息和房产企业信息的传递,是房地产企业与消费者沟通的一种形式。情境模拟可以分两种,一是模型模拟,企业可以设计一些诸如房产的推广塑料模型,房产改进模型等让消费者在拆装组合中体验户型等,进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二是网络模拟购物,也可以在网络上建立免费网站,模拟营销场所,仿真商品,让潜在购房者有近乎真实的消费体验,从而激发潜在购房者对房产和企业服务的需求。此外,在房地产博览会等场所,装潢美观的展台布置,缤纷热闹的终端促销活动,都会对购房者需求的引导产生良好的效果(蔡滟,2006)。
3.消费或使用阶段的流程管理
在消费或使用阶段,营销者必须让顾客对企业的服务感到满意。在这一阶段,服务提供者传递企业的核心服务和价值给顾客,顾客和服务提供者之间的服务接触要大大高于前两个阶段,而服务接触中存在着大量的关键时刻。
(1)管理关键时刻策略
所谓“关键时刻”是指,服务提供者将服务质量传递给顾客,和顾客发生交互关系的过程。“关键时刻”不仅是顾客的敏感期,也是房地产企业对顾客展示其服务质量的重要机会。关键时刻的把握有利于增强顾客的品牌忠诚度;而一旦没有把握好“关键时刻”,造成顾客离去,就不能实现商品的价值,而且还可能产生负面口碑宣传者。因此,管理关键时刻是这一阶段的重点策略。房地产业中从业人员必须对关键时刻发生的时间、频率有良好的把握,这一方面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关的素质,另一方面,企业要对房地产从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购买阶段顺利过渡到消费或使用阶段。
(2)管理服务消费流程策略
服务产品具有不可分性的特点,即服务的生产过程、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顾客感知的服务质量主要是一种过程质量。为了提高顾客总的感知质量,服务提供者要在管理好关键时刻的同时,管理好整个服务消费流程。营销者通过采用服务流程图的形式,把服务传递形成图式,考察各个部分是怎样相互契合的。房地产企业中的产品方面、市场研究方面、行政事务方面、计划方面、广告方面、促销方面等是如何共同协作,实现房产营销策略的。通过这样的服务传递图,就能简便的检查出企业的整个消费流程是否有效地实现了顾客的需要。
(二)基于客户关系模式的营销策略
客户关系营销模式有直销、定制、培训和指导、合作伙伴型关系营销、中间商五种模式,结合这五种模式,对房地产业的客户关系模式的营销策略进行分析。
1.直销式客户关系营销
产品的销售是制造商直接将产品和服务送达顾客手中,完全按照顾客的要求生产产品和服务,降低了公司的成本,形成了一对一的高品质顾客互动,创造出与顾客之间更强的关系。房地产业中也存在着直销市场,通过报刊、杂志的广告方式实现,比如《中外房地产导报》就是一个重要的房地产直销市场。
2.定制式客户关系营销
根据客户的特定要求,在企业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推出合适的产品,精心制定解决方案,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从而满足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房地产定制的例子并不多见,原因在于房地产业是个投资成本大、周期长、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但是少数顾客仍有资金实力要求房地产定制。所以,针对这部分顾客,进行定制式客户关系营销是行之有效的营销方式。
3.培训和指导式客户关系营销
人们在使用产品的时候,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往往不能充分利用产品的所有功能或者使用过程中遇到一些难题。通过培训和指导,可以让客户尽可能多地了解产品的潜在功能及价值,并让客户明白,客户能从与企业的合作中获得收益。房地产企业在进行营销时,对客户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客户充分了解房产的功能、特点,使客户在对房产了解的基础上对房产乃至对这个公司产生认同,因此,购买行为就自然而然的发生了。
4.合作伙伴型客户关系营销
在分工日益细化的条件下,企业需要向外寻求合作伙伴,来展开营销活动。在这种关系营销模式下,企业与客户共同承担了寻找最有成效的解决方案、改变经营模式和营销时间以及在共同追求相互利益中的行为模式的责任。这需要建立非同寻常的相互信任,是企业与客户关注共同利益的真正结合。
5.中间商式客户关系营销
树立良好的企业中间商形象,已成为企业关系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有必要设立专门机构,及时沟通,帮助中间商制定市场开拓计划。针对中间商的不同特点,请专家或本厂业务能力强的业务员对中间商进行必要的技术及营销知识培训,促进中间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翔华.房地产市场营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68.
[2]赵西珍.浅谈企业的客户关系营销策略[J].中州煤炭,2004:73-74.
篇9
为引导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到民营企业就业,促进民营企业与高校毕业生等人才的对接,助力民营企业发展,按照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工商业联合会的统一部署,**(以下简称“就业中心”)于7月15日至7月21日在洛阳市人力资源市场开展了以“就业政策惠民企 就业服务促发展”为主题的洛阳市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活动内容
1.本次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期间就业中心共举办了3场招聘会,参会单位259家(其中民营企业208家),提供就业岗位7838个(其中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3642个),进场求职人员2638人,达成就业意向1256人(其中高校毕业生578人)。
2.招聘周活动期间现场设立专门窗口提供就业政策咨询、职业指导等服务,其中服务高校毕业生1210人,就业转失业人员502人,就业困难人员626人,并印发就业创业政策宣传资料1200余份。
二、呈现特点
1.一是民营企业“招聘主力”地位稳固。从本活动期间举办的几场大型招聘会乃至我市“春风行动”开展以来举办的规模较大的现场招聘会来看,参会企业大部分都是来自我市的民营企业。
2.二是为企业和求职者免费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对招聘企业采取主动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招聘环境,及时准确地为企业招聘信息;在招聘现场为求职者免费提供16台就业自助服务终端,供其查询招聘信息、录入求职信息。另外,招聘周活动期间,为企业和求职者免费提供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创业培训等方面的政策咨询服务。
一年一度的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工作还在继续,帮扶就业困难群体成功就业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将不断总结完善招聘周活动,帮助民营企业及时做好吸纳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各类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力求每年的招聘周活动都办出特色和亮点,进一步促进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篇10
关键词:县域企业;金融需求;差异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s of the financial demand of the county enterprises in 18 provinces and cities around the country,we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the county enterprises financial demand from capital demand and lending,Loan USES and loan source,other financial service needs. We think that financial demand of county enterprises has rather difference in different areas,scale and industry. We need to fully consider the differences of county enterprises financial demand and provide multiple level financial services.
Key Words:county enterprises, financial demand, difference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2265(2011)08-0027-04
县域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而要实现其蓬勃发展,则离不开县域金融的有效支持。全面认识和分析县域企业的金融需求,对完善我国现代农村金融制度,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主要利用中国农村金融学会于2010年进行的18个省(市)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县域企业金融需求的差异性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中国县域企业的金融需求现状做出较为准确的描述和合理解释,为建立符合县域企业发展要求的县域金融体系、促进县域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一、县域企业金融需求的地区差异分析
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紧密相关。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导致各地区县域金融供给与需求出现较大差异。从表1可知,西部地区县域企业资金需求非常旺盛,平均资金需求达到1934万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超过东部企业的1931万元,但其资金缺口也较大,达到了1287万元,贷款满足率为44.79%。从贷款利率来看,西部地区贷款利率最低,仅为5.51%,低于全国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享受了部分政策优惠;中部地区贷款利率最高,也仅为6.72%。从贷款期限来看,西部地区申请贷款期限与实际贷款期限相差4个月,这必然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其他地区申请贷款期限与实际贷款期限相差均不足1个月,基本能满足需要。从贷款审批周期来看,中部地区最短,仅为21天,而其余三个地区贷款审批周期均超过30天,贷款审批周期长,审批程序较繁琐。
不同地区县域企业的贷款用途和贷款来源有很大的差异。相对而言,西部地区县域更倾向于长期生产性资金贷款,东部、中部地区县域企业则更多采取短期流动性资金贷款。东部地区县域商业金融较为发达,县域企业民间金融不太活跃;中部地区县域商业金融较为落后,民间金融融资比例较高。
从表2可知,西部地区县域企业长期生产性资金贷款比例达到了50%,远远高于其他三个地区,说明西部地区县域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需求旺盛,有扩大再生产的需求,更需要长期生产性资金贷款;而东部、中部地区县域企业短期流动性资金贷款比例更高。从贷款来源来看,东部地区县域企业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比例较高,达到了57%;中部地区县域企业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比例仅为20%。
调查发现,相对于借贷需求而言,不同地区县域企业的其他金融服务需求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差别。县域企业对承诺担保和支付结算的需求较大,对投资理财和收付需求次之,对保管及其他金融服务需求较少。东部和中部地区县域企业支付结算需求和承诺担保需求比较接近,且都超过了45%,高于西部和东北地区;西部地区县域企业对其他金融服务需求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偏好,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西部地区金融供给较为落后。东北地区县域企业其他金融服务需求比例最高的是投资理财需求,其需求比例达到了44%。
二、县域企业金融需求的规模差异分析
不同规模县域企业金融需求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企业的资金需求量与其规模成正比,企业越大,资金需求量越大,而不同的资金需求在贷款利率、审批周期方面也有所不同。数据显示,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资金需求量最大,其平均资金需求达到了2625万元,但资金需求满足率较低,仅为46.36%,资金缺口达到了1408万元;小企业资金需求满足率最低,仅为42.17%,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依然突出。从贷款利率来看,企业规模越大,资金需求量越大,则贷款利率越低。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下的县域小企业平均贷款利率达到了7.50%,高于中等规模企业的5.85%和规模以上县域企业的5.69%。从贷款期限来看,企业规模越大,资金需求量越大,审批周期越长。规模以上企业贷款审批周期为31.56天,中等规模企业为24.67天,小企业为22.34天,这可以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解释,贷款规模越大,风险越大,因此审批越严格,审批周期也就越长。
不同规模县域企业的贷款用途和贷款来源有很大的不同。规模越大,其流动性资金需求越大,短期流动性资金贷款比例越高,来自商业银行的贷款比例越高;规模越小,其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比例越高,长期生产性资金贷款比例越高,来自民间金融的贷款比例越高。
从表4可知,规模以上县域企业长期生产性资金贷款比重为23%,低于中等规模县域企业的29%和县域小规模企业的35%,呈现出企业越小,长期生产性资金贷款需求越高的趋势。从贷款来源来看,规模较大的企业更容易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获得政策性贷款的县域企业全部是规模以上企业,而县域小企业仅有1/3的贷款来自商业银行,有一半的资金通过民间金融获取。
规模以上县域企业对支付结算和承诺担保的需求最为强烈。一是由于这些企业业务量相对较大,通过银行转账或者汇兑结算更加方便和安全;二是由于企业资金需求量较大,需要银行随时提供的资金支持也较多。中等规模企业对支付结算和承诺担保服务需求也较大,原因与规模以上企业类似。小企业没有明显的偏好,对各种金融需求的比例差不多。
三、县域企业金融需求的行业差异分析
不同行业的企业经营模式有很大差异,现金流情况也不尽相同,因此对资金的需求也存在较大差异。 不同行业企业在资金需求量、资金需求满足率和贷款审批周期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相对而言,农业生产类企业资金需求满足率较高,审批周期较短;商贸服务业和轻工加工业资金需求满足率较低,审批周期较长。
从表5可知,在资金需求量方面,县域轻工加工类企业最大,平均资金需求量达到了4544万元,但资金需求满足率较低,仅为38.23%,资金缺口达到1737万元;县域农业生产类企业资金满足率最高,达到了76.79%,但其平均资金缺口也有260万元;商贸服务业一般规模较小,资金需求量也较少,但其资金需求满足率最低,仅为37.78%;除此之外,重工建筑类企业资金需求满足率也较低,不到50%。各行业县域企业平均贷款利率均在6%左右,与一年期基准利率相差不大。贷款期限方面,农业生产类、重工建筑类和轻工加工类企业申请贷款期限与实际贷款期限匹配度较高。轻工加工类企业审批周期平均达到34.47天,可能是由于其贷款额度较高,导致审批流程较长。
不同行业县域企业贷款来源差异性比较明显,重工建筑类和轻工加工类企业更容易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农业生产类企业则更多依靠民间金融进行融资;贷款用途也有所不同。
从表6可知,县域农业生产类企业、重工建筑类企业和轻工加工类企业对短期流动性资金需求比例较大,分别为86%、71%和75%。重工建筑类企业从商业银行贷款比例最高,达到了61%,轻工加工类企业次之,商业银行贷款比例为58%;农业生产类和商贸服务类企业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其商业银行贷款比例分别仅为28%和25%;农业生产类企业更加依赖民间金融融资,而商贸服务类企业则从农信社获得了较大的支持。
除资金需求、借贷需求外,县域企业的其他金融服务需求也存在行业差异性。各个行业县域企业对其他金融服务需求比例最高的两项均为支付结算和承诺担保;农业生产类企业对各项其他金融服务需求均相对较小,而商贸服务类企业各项其他金融服务需求比例均为最高,这说明县域商贸服务类企业对于其他金融服务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
四、政策建议
为改善县域企业的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发挥县域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必须充分考虑其金融需求的差异性,为县域企业发展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
第一,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满足不同区域企业的金融需求。东、中、西部地区县域企业在资金需求、贷款来源和用途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这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地区发展实际,按照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县域企业金融需求特点,有侧重地改善县域金融服务。在东部发达地区应以提高县域金融服务质量为主,鼓励银行、农村信用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县域票据、同业拆借、租赁市场,鼓励、培育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或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在中西部地区则以夯实县域金融基础为主,重点支持、鼓励商业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加快村镇银行、小额信贷公司、农户互助信用合作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试点和推广。
第二,充分考虑规模差异性,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金融需求。县域企业金融需求存在明显的规模差异。一般来看,企业规模越大,资金需求量越大,贷款利率越低,而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最为突出。因此,特别需要关注县域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一方面,丰富针对县域中小企业的信贷产品,大力试点和推广中小企业信用贷款和企业联保贷款,加快存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动产抵押、存货抵押等新型质押抵押方式;另一方面,增加县域中小企业信贷审批的弹性,增加信贷产品额度、期限等的灵活性,优化审批程序,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同时,积极开展面向县域中小企业的支付、汇兑、结算和承诺类金融服务,通过提供支付、汇兑和结算类业务,保障资金安全,加速企业资金流转,并通过提供承兑、保函、信用证等担保承诺类业务,消除县域中小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第三,充分考虑行业差异性,满足不同行业企业的金融需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县域企业,应不断促进金融创新,设计多元化、个性化金融产品,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金融需求。现阶段,应重点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力度,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注重重工建筑、轻工加工、商贸服务行业的金融需求,根据行业发展特点设置不同利率、期限的还贷方式,并提供投资理财、收付和承诺担保等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课题组.中国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金融竞争充分性调查[J].中国金融,2007,(2).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