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8 12:09: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图书馆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规划
随着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图书馆界面临一个向国际惯例靠拢,按规则办事的问题。中国图书馆行业在新世纪的发展同样要注意在管理上的国际“接轨”,不仅我们目前的管理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而且“入世”以后,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会有调整,图书馆行业面临更大的管理挑战。就以数字化为例,图书馆实施数字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一个重大的管理创新,实践经验表明,图书馆数字化顺利实施的主要障碍不是技术落后而是管理的落后。要成功地施行重大管理改革创新,需要我们更深刻、更系统地理解一些更加基础的管理知识和国际经验。
1规划及其在管理中的地位
管理是个普遍适用于包括企业和非盈利机构在内各种组织的概念。实际上“管理”一词可能在不同的场合运用。在最高层可能指向治理层面,即组织的基本利益构架:如合伙制、公司制,非营利(部门或组织),机构内从属性质或是慈善机构等;在日常生活中“管理”更多的是指具体执行层面上的规章、项目管理和薪酬制度等。但是这还不够,在国外,“管理”概念还要指向组织的宏观层面,有时被称为经营管理,这里的经营主要是指规划、营销、机构设置、流程设计等。而我们现在最缺乏的是对经营层面上的知识和认识。
根据组织行为学和管理的实践,规划是管理者的首要任务。它包括确定目标、建立战略、制订计划以协调各项活动。尽管存在多达几十种管理工具,贝恩咨询公司对全球企业组织的调查发现,在1999年用得最多的还是战略规划(76%),使命和愿景描述(70%)和目标(69%)这三种。通过制订规划,管理层在变化的环境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使命,聚焦于具体的奋斗目标,确定通过计划、项目来实现这些目标。这是任何组织进行规划的目的,图书馆也不例外。近年来战略规划的一个趋势就是从企业、私营部门向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发展。规划研究专家认为:营利或非营利组织在规划的目标重点上当然有区别,但是就规划的结构而言,没有很大差别,倒是组织的规模大小影响更大,因此管理学的一般规划方法也应适用于图书馆。
在这里主要探讨图书馆经营管理中规划的应用。什么是图书馆规划?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其规划与一般组织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它说明了组织的位置在哪里,想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到这样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美国《罗德岛公共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手册》为图书馆规划作了如下说明:规划是为图书馆服务的未来所作的精心的、优先的准备方式。基于对社区的了解、社区的期望和资源,以及对社区未来需求的合理预期所做出的长期规划将能够使图书馆理事会和管理人员更好地履行提供有效和积极的图书馆服务的责任。因此可以说规划是图书馆为了面向未来,应付挑战的最重要的管理工具。
2图书馆规划的结构和要素
图书馆规划并没有固定的结构和要素。但是在同一系统、同一地区,国际图书馆界的管理当局往往会有一定的要求。这里先举几个例子。
1997年9月发表的《马塞诸瑟州1998-2002年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它规定图书馆必须制订3—5年的长期规划,其最低限度必须包括:使命的描述、需求的描述、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为实现目标和目的行动计划(至少是第一年的),其中需说明达到目的所需的活动,及其时间框架和其它可以衡量的指标、关于规划方法的简单叙述、管理委员会的批准,最后,每年10月要根据规划对下一年度作出更新。
威斯康星州公共事物指导部根据1998年7月生效的该州图书馆法修订版,提供了郡图书馆规划样本,其结构如下:
1)使命描述;2)背景;3)目前图书馆对本郡居民所提供的服务;4)当前图书馆对本郡居民提供服务的资金来源;5)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如果你想省略目的,也可以是“目标和行动”:6)实施(这部分必须包括规划期内为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所有行动);7)未来工作,包括规划的评估和更新;8)附件。
2001年3月19日完成年度更新的罗德岛州图书馆5年规划,其主要框架很有典型性。这份44页的报告首先进行环境扫描,以分析图书馆的需求,然后用一页来叙述图书馆的愿景,用5行文字提出图书馆的使命,接着是一个规划过程的叙述。规划的主体是方向、优先关注和项目,其中用表格详尽描述了各个具体计划及其预算。规划的最后具体提出了评价的要求和具体计划。
英国爱丁堡大学图书馆的四年规划题为《图书馆战略1999—2002》。该报告在格式上和美国图书馆界不完全一样,在引言部分包含了一段图书馆使命描述,接着是战略愿景,第三部分提出资金来源、服务、人员等8个方面的战略方向,并加以具体叙述,详细的指标列在附录里。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图书馆的规划虽然不完全一样,但明显地具有一些共性。大多数战略规划都包含使命和愿景描述,这是规划极其重要环节,而常常又被忽视,需要做一点说明。
使命描述是关于组织为什么存在基本理由的简要说明,指出其主要服务功能和这些功能所针对的用户群完全认同。不少著名的公司都有简洁而广为人知的使命表述,例如沃尔玛公司称其使命为“让老百姓有机会买有钱人买的东西”,3M公司则是“用创新的方法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等。从许多实例来看图书馆规划的使命描述没有固定的格式,从一句话到多段文字都有。例如芝加哥公共图书馆的使命描述为:“我们欢迎并支持所有人民享受阅读,寻求终身学习;我们一起努力工作通过图书、服务项目和其他资源公平地提供信息、思想和知识;我们相信自由地阅读、学习和发现”。
愿景描述是关于组织发展未来所期望前景的描述。在战略研究中常常进行情景描述,那是一种对于“如果这样,未来就会那样”的预测,预测的结果会是多种不同的情景,愿景是其中我们所希望的一种情景。规划目标和具体目的规划目标是希望达到的最终结果,与愿景联系,通常无法测度,它一般在长期规划期间不会改变,甚至不一定能够完成实现;而具体目的是为达到最终结果所进行的具体的、近期的结果,它包括谁来做、如何做,什么条件和时间框架等。目的是可测度的,在规划期内可能改变。
3战略规划的研究和制订
战略规划作为规划的一种,更加注重长期性和远见性。据了解,国际图书馆界自1990年开始重视战略规划。当图书馆新开张或上一个全新项目时,当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或当图书馆的治理结构发生重要变化时,都必须进行战略性的规划。由于战略规划是一种应对重大变化的规视理解变化这个环节,往往需要重新描述组织的使命和愿景,在许多情况下,正式规划前要进行战略的研究,会产生单独的报告。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图书馆界发起了“图书馆2000年”战略研究完成了许多有价值的报告,例如新加坡的《图书馆2000年报告》。近年来图书馆数字化的发展也促使图书馆界重新进行战略研究,例如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为国会图书馆所作的战略研究“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战略”。
为深刻认识变化中的组织发展环境,一般还要利用一些特殊工具,常用的有环境监测、竞争分析、SWOT分析和预测等。它们主要是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所处的环境和地位,以便正确地制订战略。这些工具和方法都有大量专著和论文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4国际图书馆界规划实践对我们的启示
规划对中国图书馆界来说并不陌生。我们曾经处在计划经济时代,制订计划是政府的常规工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根据文化部的要求,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制订过各种计划和规划。近年来图书馆界为了自身的需要也开始制订战略规划。图书馆进行规划往往是为了数字化建设或新馆建设,还没有普遍成为发展的必要手段。但从公开发表的少数规划全文来看,有的在结构上已经接近国外的样式。
但是中外图书馆规划是有一些区别的。有些差别与不同国情有关,不存在好坏问题。一位欧洲的图书馆资深馆员认为,规划方面,美国比较注重样式的统一,而欧洲则不太注意形式,因此图书馆规划不存在必须模仿的样版。但是研究、学习和借鉴国外图书馆的规划还是有重要价值的。由于缺乏现代化管理知识,我国图书馆界目前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下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公益性的图书馆,一般对规划的意义认识不足,即使制订了规划,也如同写一个平常的工作总结加明年打算,一般事先不做研究,也未必将其作为图书馆发展和管理的轴心;而在理论基础、方法和工具方面,差距则更大。初步来看,国外图书馆规划有以下一些特点是国内所缺乏的,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
(1)重视规划的法律依据。几乎所有美国各地图书馆规划都有其法律依据的说明,有的在首页或某个部分突出这个法律的标记。有的地方甚至在程序上要求依法行事,美国马省公共图书馆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就规定图书馆规划制订必须依照小型图书馆规划程序(SLPP)或公共图书馆法。这表明规划的制订不是图书馆愿意不愿意的事情,而是社会的强制性要求。
(2)重视过程甚于重视结果。国外图书馆相当重视规划程序,许多规划文本包含了程序的说明,完整的规划几乎都详细列出各个层面的参与者,即编制、评论和审核批准的小组或委员会成员名单,有的还把讨论的详细记录作为规划的附件。正如规划专家所言,“规划的最大益处不是其产生的一套文件,而是过程本身”。为规划而进行的环境和资源分析能够使规划者更好地认识图书馆发展的内外条件及其变化;形成正确的目标和项目也必然是领导层和职工上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这个过程循序进行得顺利,将大大有利于规划的执行。在这里规划本身文字的完美或口号的雕琢已经是不重要了。
(3)业外人士参与规划。个别国外图书馆聘用外部咨询专家进行规划,更多的采用有外部人士参与规划小组的方法;而参加规划的讨论、审核和批准的绝大多数并非图书馆员。尤其是规划前期的战略研究,一般都是由外部专家进行。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数字化战略》编写委员会16位成员中,仅三人是图书馆员(其中没有国会图书馆人员),其余是来自大学文理科,计算机、信息服务和出版等公司的专家。新加坡《图书馆2000年》报告的作者“图书馆2000评论委员会”由国家计算机管理局人员担任正副主席,22名成员中仅一人为国家图书馆行政负责人,另外一位是国立大学图书馆前馆长,其余均来自企业、政府和其他机构。
(4)重视规划执行的评价和更新。制订规划是为了执行。国外图书馆规划中的项目一般都有考核指标,规划中往往也规定评价的程序。有些还在规划中事先指定了评价组的成员,以便让他们在执行的全程进行监督。不少图书馆规划的法律或文件明确指出更新要求和周期,例如前面提到的《马塞诸瑟州1998—2002年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要求在每个财政年度的转换期10月份进行一次规划更新。这些要求反过来迫使规划在目标和项目上要十分具体,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篇2
关键词:情感管理;图书馆管理
制度管理,主要指文件化、数量化的各项制度,包括工作流程、操作规范以及流通、阅览、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等。制定这些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保障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性和内部竞争环境的公平性。
情感管理,主要指把图书馆员视做大家庭中的一员,对馆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差异化的需求给予人性的呵护和关心,提高馆员的工作满意度和对工作团队乃至整个图书馆的认同感。
“变是惟一的不变”是我们所处的这个信息时代的特征。在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大幅跃进、图书馆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日益增多、信息竞争环境错综复杂的今天,单靠管理者个人的智慧已无法保证图书馆决策的成功和管理的有效,要在信息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
塑造团队精神,我们的图书馆既需要硬性的制度管理,更需要软性的情感管理。如果说制度管理是为图书馆的日常运行提供“游戏规则”,那么情感管理则是为图书馆活力绽放提供了“催化剂”。
一、“图书馆宪法”与情感管理的“呵护”
制度管理具有权威性,一经通过和颁布,就成了对图书馆内部馆员具有硬性约束力的“图书馆宪法”,轻易不会变更;情感管理则属于软性管理,图书馆各层管理者通过对下属馆员情感变化的细微体察,对馆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差异化的发展需求给予人性化的呵护和关心,营造一个齐心协力、共求发展的和谐工作环境。
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关系应该是互相补充而不是相互排斥的,它们如同图书馆管理的两只手,相辅相成。其中制度管理是前提和基础,情感管理的运用必须在制度规范的框架内,以不侵犯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为前提;而制度的制定,也必须充分考虑图书馆中“人性化”的因素,应当从馆员个体权益与图书馆整体权益两者的角度来设计。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运用应该体现在不同层次上,制度管理主要用来约束和规范馆员日常的工作行为;情感管理主要用来体现图书馆的人文关怀、激发工作团队的活力,促进制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情感管理应与制度轻度纠缠
情感管理不是江湖文化、哥们意气,更不是家长里短。因此,情感管理必须建立在维护制度尊严、有助于图书馆绩效提高的基础上。从另一个角度说,情感管理也需要制度化。
(一)职业是一种境界
目标是馆员个人追求的一种价值境界,它表现为个人的理想和愿望。如果图书馆能够引导馆员的个人目标同图书馆发展的方向一致进行,馆员在实现自我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整体目标的实现,这是,馆员就会产生积极的工作情绪,反之,就会带来不好的工作状态。因此,根据不同岗位、不同专业、不同个人,设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同时在图书馆内部建立起结构合理的多通道职业发展体系,是馆员能够明确短期的工作目标,建立起长期的发展预期,将有利于馆员个人发展目标与图书馆发展目标的统一,更有利于激发馆员积极的工作情绪。
(二)各级管理者不要吝啬自己的耳朵
从根本上来说,工作中产生的很多情感管理问题是由于缺乏对馆员的基本尊重、对馆员的存在视而不见所引发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有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求,受到尊重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对于管理知识的图书馆馆员而言更是如此。建立馆员参与机制,让馆员参与管理、贡献智慧,是尊重馆员的根本体现。支持这一机制运行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上下级定期的双向沟通、与图书馆高级管理者的恳谈会、图书馆各相关部门程序化的互访、馆长信箱、馆员投诉热线、在内部刊物或板报上开辟的相关专栏与论坛等。要使这一机制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要将各种具体形式统筹安排、合理搭配,并设专人负责,以确保沟通渠道的便捷性与畅通性;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管理层要认真、谦逊地倾听,及时提供反馈。只有当馆员能够直言不讳、畅所欲言,并且确信自己的建议或意见真正会产生效果时,才会将时间与精力投入其中。而且,图书馆可以设立专项的管理参与奖、最佳建议奖等,对图书馆发展与建设有价值的建议或意见提供一定的奖励,激励馆员参与管理与创新的行为。这些建议或意见可以涉及图书馆宏观管理方面的,也可以是具体技术工作细节的改进方法或节约办法。
(三)起到“保姆”与“情感日志”的双保险作用
情感管理要求每一个基层管理者,既能够承担好“保姆”的职能,为馆员提供必要的工作支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又能够担负起“母亲”的职能,通过日常工作接触中的情感关心与关注,及时排解影响工作的不良情绪,从而使馆员能够始终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因此,情感管理实际上必须从细微入手、从日常做起。对于一些情商要求较高的岗位,如财务管理、安全检查等,应建立馆员情感管理日志,用简明的形式,记载馆员每天的情绪状态,对情绪过于兴奋或忧郁的馆员应予以特别关注,及时消除由于情绪反常给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
(四)与“非正式”沟通联姻
行为科学的研究表明,人们之间亲密无间的融洽关系的建立,往往不是在正式的工作交往中,而是在工作时间之外的一些非正式的交往中。如果图书馆不仅仅只是为馆员提供工作联系的渠道,还能够搭建形成社会关系纽带的平台,将有助于馆员之间情感的交流、增强彼此的相互信任,反过来促进工作中的协作,起到间接提高工作绩效的作用。因此,图书馆应鼓励具有相同或相近专业背景、技术专长、兴趣爱好的馆员组织的发展。
(五)家庭不只在8小时以外
图书馆在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工作时间以外的情感影响因素。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主要局限于馆员在图书馆工作时间内的行为管理,但是这种管理的局限性在于没有认识到馆员不仅是一个“工作人”,还是一个“社会人”,八小时之外的情感问题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的工作情绪与工作状态。
三、图书馆各级领导是海水也是火焰
篇3
目前部分高校图书馆实行的“刚性管理”
高层管理者对馆员行使绝对权力,将自己和馆员隔离开来,形成二者之间的对立。这样的“北风”管理只能使馆员和管理者之间、馆员和图书馆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馆员内心缺少温暖、归属感和安全感。这种形成双方对抗的管理方法很难实现人与人内心的亲近与信任,也很难实现组织的整体和谐。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管理者往往以强制执行的口吻下达指令,基层馆员感受不到上层管理者的体恤与关爱而易产生抵触情绪。“刚性管理”容易造成两种局面:一是馆员做事敷衍,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馆员“裹紧大衣”,只求努力保护好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愿为图书馆的事操心费力、出谋划策。试问:这样的图书馆怎么能有发展的后劲?如何适应新时代图书馆发展的要求?又如何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南风法则告诉我们:以柔制胜是管理的王道,温暖胜于严寒。管理者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虽然北风和南风都要使行人脱掉大衣,但因为方法不同,结果大相径庭。目前一些高校图书馆已开始实行人性化的“柔性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者在馆员心目中的威望和地位。可见,高校图书馆要想加强馆内上下级之间、馆员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可以从南风法则中汲取智慧。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就长得矮小、单薄,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就是共生效应[2]。事实上,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如英国卡迪文实验室在1901—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共生是指组织所有成员通过某种互利机制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共同生存发展。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既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社会生活之中。共生系统中的任一成员都因这个系统而获得比单独生存更多的利益,即“1+1>2”的共生效益。因此,高校图书馆可以寻求更广泛的协同共生,使自身通过共生系统的支撑而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强调内部合作,而且各馆之间也在尽力推进各种联合服务,地区之间的协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合作并不多。由于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普遍偏低,处于边缘化,不受重视,图书馆的作用尚未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此外,图书馆的业绩往往是隐性的,馆员的业绩与师生的业绩无法挂钩,图书馆还是一株单独生长的矮小“植物”。如果图书馆、学科馆员能够进一步嵌入到院系中与教师科研队伍“共生”、嵌入到学生的学习科研实践过程中并与之“共生”,那么图书馆势必会呈现出更加繁盛和强大的生命力!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PhilipZimbardo)于1969年进行了一项实验:辛巴杜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停在加州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纽约布朗克斯区[3]。然后,辛巴杜把停在布朗克斯区的汽车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当天就被偷走了;而同样放在帕洛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的汽车,一个星期也无人理睬,后来辛巴杜用锤子把车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就被偷走了[3]。以这项实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幢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且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那么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范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3]。久而久之,这些“破窗”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犯罪就会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滋生并逐渐猖獗。我们可以从破窗理论中得到这样的启示:任何一种不良现象的存在都在传递着一种信息,这种信息会导致不良现象的进一步扩展。如果对这种行为不闻不问、熟视无睹、反应迟钝或纠正不力,就会纵容更多的人“去打烂更多的窗户”[3],就极有可能演变成“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破窗理论折射到图书馆领域,我们不难发现,目前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各个方面遥遥领先,其成功的关键是注重细节、高瞻远瞩。有些图书馆可能一开始的“破窗”不多,但因为没有加以关注并及时修补而导致更多人打破更多的“窗户”,于是“破窗”多于“好窗”变得司空见惯了。例如,有些读者在图书馆大声说话、接听手机就是一个碍眼的“破窗”,这是因为开始时图书馆没有采取有效手段对这种行为进行干预和遏制,以致后来越来越多的读者被这种现象同化。如果图书馆在开始时就对大声说话者以温馨、妥帖的方式加以规劝和制止,那么势必会使读者养成使用图书馆的良好习惯,营造一个安静、有序、温馨的阅读环境。因此,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必须高度警觉,关注那些看起来是偶然、个别、轻微的“过错”和细小矛盾,并及时加以解决,以免更多的问题和矛盾接踵而来。
管理法则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启示
南风法则给我们这样的启示:高校图书馆要和谐、健康地发展,必须提高管理“温度”,善用“温暖”法则。同时高校图书馆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问题。图书馆对待基层馆员要实行温情管理所谓温情管理,是指图书馆管理者要尊重馆员,理解馆员,爱护馆员,表扬和赞美馆员,亲近和信任馆员,认真倾听馆员的心声,帮助馆员制定职业发展规划,鼓励和支持馆员在职继续深造,为馆员搭建更大的展示平台。感人心者,可先乎情。图书馆在以读者为本的同时也要以馆员为本,在刚性管理制度中揉进柔性管理的元素——“人情味”,而且要体恤馆员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并尽力帮助解决,使馆员真正感受到上级管理者给予的关爱和温暖。如此一来,图书馆从上至下的关系是顺畅、和谐的,管理者也可以赢得馆员真心的拥护和工作上的全力支持。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是得到爱和尊重。同样,馆员也希望得到管理者的表扬与赞美,而温情管理恰恰能够满足馆员的深层心理和情感需要,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大意义。温情管理能够激发馆员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如果图书馆实行温情管理、处处关心馆员、事事尊重馆员,那么将最大限度地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如果馆员在工作中倍感舒适和温馨,就会在服务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这种传递给读者,使读者与图书馆之间建立起更加亲密的互动关系。同时,温情管理能激发馆员的潜能和聪明才智,使馆员敢言敢行,喜欢接受挑战性的工作,并乐于不断创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充沛的工作精力为图书馆做出更大的贡献。温情管理能够增加馆员对图书馆的忠诚度温情管理能够激发潜伏在馆员身上的善性,使馆员心甘情愿地发挥作用,乐于在工作中展现自己,产生良性竞争,增进图书馆内部的相互信任,增加馆员对图书馆的归属感和荣誉感。#p#分页标题#e#
共生效应对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启示是:共生共存、和谐发展。任何组织都不可能孤立发展,寻求联合共生是一种发展趋势和策略。共同生长、繁荣和发展是共生的目标,高校图书馆要想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借鉴共生效应理论,开阔眼界,寻找能够共生的对象。谋求与数据库出版商的共生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数据库并非一次性商品,而是需逐年购买并只能拥有使用权的特殊商品,因此数据库出版商和高校图书馆之间不是纯粹的买卖关系,还有合作共生的伙伴关系。没有图书馆的需要和支持,数据库出版商就无法生存;没有数据库出版商的产品质量保障,图书馆无法正常提供服务,建设数字图书馆更是无从谈起[4]。不可否认,数据库出版商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图书馆的目标是谋求最低的价格和最佳的性价比,“二者就像行走在平衡木上,供需价格平衡是数据库出版商与图书馆合作共生的关键,这需要相互间的妥协、互让,找到平衡点,从而达成图书馆、数据库出版商、用户三赢之平衡共生状态”[5]。谋求与图书馆联合体的共生CALIS(China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BALIS(BeijingAcademicLibrary&InformationSystem,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是图书馆之间共生的两个典型成功案例。CALIS的管理中心设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其下设文理、工程、农学、医学4个全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华东北、华东南、华中、华南、西北、西南、东北7个地区文献信息服务中心,1个东北地区国防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为全国高校用户提供最全面、及时的文献保障服务。
BALIS于2007年11月正式启动,下设原文传递、馆际互借、资源协调、培训4个中心,其建设目的是:在北京地区高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依托成熟的系统平台,充分利用北京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高校间便捷的网络环境,采用集中式门户平台和分布式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北京地区的高校读者提供原文传递服务。这两个图书馆联合体促进了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益,使广大高校师生受益。随着大家对这种共生效应的一致认同,图书馆界将会出现多种形式的“共生”,为图书馆带来蓬勃生机和活力。谋求内部广泛交叉协作——阶段性共生高校图书馆可以鼓励馆员尝试跨部门或跨项目小组的协作。由于馆员的知识结构、技术专长、思维方式、性格特点、科研水平等各不相同,通过协作可以相互学习、切磋,从而相互影响、启发,使思想得以碰撞和激发。如此一来,对于提高馆员的思考深度与广度、提升馆员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大有裨益。与院系的核心科研团队结盟,成为永久性共同发展的有机体。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双翼,相应地,高校各院系承担着繁重的科研任务。高校图书馆在这种环境下大有可为,应主动寻找更大的成长空间和共生共荣的合作伙伴。近年来国外图书馆界已经成功地推行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在大学教师利用资源的过程中随时提供指导和帮助,缩短了教师查找资料的时间;同时,学科馆员熟悉了科学研究的过程,采取主动方式进行高端信息推送服务,为学校决策者提供情报研究咨询服务,为其制订学校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性信息支持。依据共生效应理论不难发现,影响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各种“共生”问题,如管理者与馆员的共生、馆员与读者的共生、馆员与馆员的共生、图书馆与图书馆的共生、图书馆与院系的共生、图书馆与数据库出版商的共生等。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这些“共生体”的作用,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破窗理论告诉我们:在可能存在“破窗”的情况下,首先要在大环境中建立一种行为规范;其次,明示其违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再次,在“窗户”被打破的第一时间进行修补,要建立一套危机预警机制和系统,防微杜渐,把危害减到最小。建立人性化的文明服务准则图书馆应给馆员和读者明示:什么样的行为是被肯定和被倡导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妥当、不合理、不受欢迎的。明示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使读者和馆员明确各自的行为准则。图书馆的环境建设与形象塑造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广大读者和馆员的共同努力和积极维护,因此图书馆要建立更加透明、可行的服务规范,约束馆员和读者的行为,从而达到良性促进、激励的目的。细化工作内容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保障文献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其基本使命。图书馆要树立良好的馆员信息道德,细化各项工作内容,不放过任何“漏洞”或者“破窗”,从小事做起,给予读者正面、积极的引导。建立危机预警机制有了“破窗”不要紧,关键是要有发现机制,并及时修复“破窗”。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者和馆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完善服务流程,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修正并改进服务缺陷。例如,有的图书馆赋予读者管理职责和权利,使其在各个服务环节中找问题,从而促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科研,赢得广大师生的信赖和支持[6]。
篇4
高校图书馆人员实施图书馆管理基本的原则就在于人本管理,所谓的人本管理就是指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坚持我国科学管理这一基础和前提之上,遵守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进而采取一种十分具有人情味管理的方式方法,并且始终坚持以馆员为本以及以读者为本的理念。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本身就是一项具有很强创新性以及服务性的管理工作,所谓的管就是指确定图书馆管理人员服务工作的对象、制度以及方向等等,想尽一切办法能够使得图书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以及科学化。所谓的理就是指对图书馆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每一种关系进行理顺,最后,使得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工作达到自身基本的目标。高校图书馆管理基本的目标就在于互动性、服务性、专业性以及高效性。其中,所谓的互动性就是指在图书馆管理人员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充满人文关怀,主动和读者进行沟通和交流,通过全面信息的反馈渠道来将读者参与度提升,实现自身的互动式管理方式方法。所谓的服务性就是指管理人员必须要树立起一种牢固的读者第一理念,为图书馆读者提供一个优质的服务,通过自身的服务来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目标。所谓的专业性则是指建设起自身特色资源建设体系以及藏书体系,使得高校图书馆专业资料能够在质量上以及数量上来真正为专业的教育教学提供服务。所谓的高效性就是指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须要简化自身服务的手续,提升自身服务效率以及运作效率。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新思路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要实施创新
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本质就是创新工作,创新已经成为了我国人类在自身活动过程中十分普遍和普通的行为,创新也存在于人类生产以及生活过程中每一个领域,高校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同样如此,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也成为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本质。原因就在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已经成为了其发展最为重要的动力,面对当今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图书馆的信息量以及知识量剧增,当前市场产生了剧变,在这样一个新社会和新世纪中,高校图书馆管理方面创新能够打破图书馆自身的常规,将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流程改革,从本质上提升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进而能够以超前意识来实施果断的决策,对未来发展需求进行适应。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已经成为了深化我国图书馆改革工作内在的需要。
(二)高校图书馆管理要建立完善的制度
篇5
关键词:图书馆;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2011)014(C)-0341-0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图书馆的管理也是如此。图书馆作为人们借阅书刊、信息查询和知识积累的重要平台,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尺度。随着人们知识需求的不断增长、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的新要求,为适应新形势的需求,图书馆管理的创新势在必行。
一、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意义。(一)图书馆的管理创新为图书馆的发展注入活力和动力。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开始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在科技加速发展、知识不断增长、信息量急剧扩大的新时代,谁能准确把握住时代的脉搏,迅速做出反映,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图书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应该顺应形势发展,在管理上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管理效力,改进工作流程,给图书馆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二)图书馆管理创新有利于迎接知识时代的挑战。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观念不断产生的时代,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竞争开始围绕人才和知识展开。在如此看重知识的时代,图书馆应该发挥起其传播知识、承载知识的重要作用,积极进行管理创新,发挥自身在提供文献信息方面的特长和优势,从而能够迎接知识时代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三)图书馆管理创新有助于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读者对知识的需求和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高效化和综合化趋势,这就对图书馆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图书馆应该在管理中不断创新,实现管理水平的跨越式发展和图书馆的深化改革,从而使得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进一步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二、图书馆管理创新的方法和措施。(一)加强图书馆管理观念创新。根据唯物论,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所以,正确大思想观念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指导作用。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创新,首先应该更新图书馆管理的观念,培养创造性思维,实现观念的先进性和现代化。加强观念创新,首先应该树立起适应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的新观念,同时应该结合图书馆实际工作进行观念创新。其次,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方面,按照所面向的读者的实际需求,确定出本馆的重点藏书,形成自身的特色。第三,在图书馆的对外交流方面,应该打破馆际封锁,加强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实现资源的共享。(二)深化图书馆管理技术创新。信息化和网络化是当今图书馆的发展方向,在图书馆的管理中所应用的技术和水平决定着图书的现代化发展水平。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技术被应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图书馆必须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深化管理技术的创新。具体说来,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第二,要及时了解并跟踪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动态和新进展,及时更新技术;第三,要不断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他们应用技术的水平和能力。(三)强化图书馆管理制度创新。完善的管理制度对图书馆的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图书馆实现管理创新的重要保证。所以,要想加强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就应该强化图书馆管理制度。强化图书馆的管理制度的措施主要有三点。第一,要重视人才的作用,加强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给人才的创造营造一种舒适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图书馆应该注重人才的使用和引进,鼓励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和发展,同时还应该对人才进行政治上的引导。第二,应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图书馆的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图书馆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一套有助于图书馆运行和发展的全方位、高效能的法规体系和规章制度。第三,图书馆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健全内部机制。在图书馆的内部管理方面,应该打破原有的“一馆两制”的机制,(四)实现图书馆管理方法的创新。要想进行图书馆管理方法上的创新,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坚持科学求实的管理方法,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与外单位实际经验以及本馆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一套与本馆相适应的管理方法;第二,应该进行开放式的管理方式,在图书馆的管理方法上应该顺应民心、重视民意,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其出发点和立足点,在管理方法创新方面也应该发挥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从而推动图书馆的不断发展。
结束语:加强图书馆管理创新是图书馆不断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这需要图书馆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相互配合与协调。要实现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应该转变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不断加强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强化管理制度方面的创新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从而使图书馆的管理创新取得较好的成果,实现较高的效益,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读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阳区图书馆
参考文献:
[1]乌恩,王识春.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与创新[J].内蒙古图书馆工作,2006(04).
[2]赵应.论知识管理时代图书馆员所要具备的素质[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9(04).
篇6
[论文摘要]图书馆作为知识的收藏者、储存者、承载者、中转者和传播者,在当今知识就是力量的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图书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管理图书馆的事务变得越来越繁杂,科技日新月异,社会跨步向前,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即满足不了现在人们对图书馆的需要;为了不断满足人们对图书馆的新要求,很多学者为之提出不少新的管理方案: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服务主导型管理模式和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虽然这些管理模式的理念和侧重点不同,但是它们都遵循一个“中心”——以人为本。在此,笔者试述这些管理模式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只是从事一些简单的单纯的“借还”以及简单的文献资料管理,管理方式是封闭式管理和经验管理,简而言之就是“以书为本”,图书馆以馆藏单一的纸质印刷品为主,具体的操作过程完全依靠手工来完成,同时,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属于被动的服务。很显然,这样的管理模式不能跟上当今社会的步伐,因为它不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图书馆资源,从而导致资源利用率过低,造成相关资源的极大浪费,不仅如此,还给读者、管理员带来不便。所谓“穷则思变”,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注定要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而新的适合人们需要的管理模式将应运而生,取而代之。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模式
图书馆管理是指运用现代管理学的相关原理,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等活动,合理分配和使用图书馆的各种资源,以达到图书馆预期目标和最佳绩效的工作过程,并完成图书馆的任务,最终起到一定的社会作用。图书馆知识管理就是对隐形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收集、整理、储存和运用,充分满足用户对知识和信息的需求,最终优化资源配置。它与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区别在于侧重点、管理对象和理论基础不同。要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就需把原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加工利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再进行开发创新,同时提高管理员的知识水平和服务意识,整合工作者和读者,形成一个共同的知识交流平台。
三、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
什么是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就是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资资源整合,形成一个兼容的管理体系。
随着网络技术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仅仅是藏书、报纸、杂志、tv,还有网络。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闲暇时间越来越少,快捷便利的网络信息服务被广泛接受,从而形成了以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服务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不单是指信息的收集、存放和占有,更主要是工作者对现有资源的创新和动态开发,链接各类信息资源和服务,分析利用信息,建立资源共享,帮助客户搜索。人力资源管理则是加强工作者的培训,授之以新的观念、新的措施和新的方法,提高其知识水平,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创造性和服务意识,最终提高其工作能力;工作者自己要主动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知识涵养和精神修养,同时要求工作者相互交流学习,进行知识互补,将自身的知识传给他人,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学术氛围,提高图书馆员之间的凝聚力,发扬其团结精神。物资资源管理就是对图书馆内的藏书及相关设施进行合理调配、保管、维护和修理。
图书馆资源管理模式是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在提高管理者和工作者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把信息资源管理和物资资源管理融合在一起,进行交叉管理,在信息资源管理的时候又进行物资资源管理,一举两得,省时又省力。
四、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模式
图书馆数字化管理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大量的文献信息以规范的数字方式储存于计算机之中,并将信息的储存、管理、检索、和产权保护等综合技术集成在一起,为读者提供服务。它具有文献资源数字化、文献传递网络化和文献资源共享化三个特点。文献资源数字化是将文献信息转化为用计算机设备存贮的二进制代码信息,并实现对形式转换后的信息的计算机管理;文献传递网络化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数字文献传播;文献资源共享化就是说在数字图书馆时代,人们通过网络在网页上点击相关链接就可以找到世界各地的文献资源,说到底就是使其他资源为我所用。
随着信息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如今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已包括:馆际互借服务、电子资源检索服务和联机检索服务等。
五、服务主导型管理模式
服务主导型管理模式顾名思义就知道该管理模式是以“为读者服务”为中心的,“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它的管理理念,它要求最终达到“管理的互动性、管理的专业性、管理的服务性、管理的高效性、管理的系统性、管理的开发性”这六个基本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就必须:转变管理理念,明确管理目标;完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活力;强抓管理队伍建设,保障管理实施;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坚持贯彻“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原则和理念,使图书馆整体优化升级,步入现代化。
六、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
藏、借、阅、咨一体化管理模式是将收藏、借还、阅览、导读、参考咨询等多项服务融为一体的服务模式,它尊重读者并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体现人文思想。其软硬件建设,空间格局通透化,多种信息资源一体化,信息资源保障共享化,布局形式超市化(阅览室功能书库化,书库功能阅览室化,信息服务一站化,读者权益平等化,环境氛围人性化,开放时间全日化等)。该模式是现代高校图书馆采用的全开放式服务模式,不仅给读者带来便利,同时也提高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
除去上述的几种图书馆管理模式,图书馆还有其它管理模式,如图书馆、档案、情报一体化管理模式,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基于bs模式的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asp+sql,大图书馆总馆——分馆管理模式等,虽然它们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即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宗旨,服务社会的理念。
参考文献:
篇7
当前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中会产生很多沟通管理方面的问题,可以根据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来对其分类,其中有环境因素和沟通方式因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图书馆管理中沟通工作的实效性和准确性造成一定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导致沟通的整体效率降低。
1.沟通环境因素
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共同环节对其产生一定的限制性的影响。无论是沟通的环境,包括物质条件和制度条件等,这些形态都会对图书馆管理中的沟通问题产生直接或是间接的影响,因此,想要做好图书馆管理中的沟通工作,良好的环境是重要的保证。
2.沟通方式因素
美国的两名著名心理学家Joe和Hary曾经对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进行过分析和研究,他们是从自我概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研究,他们认为,沟通风格和人的后天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是在日常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行为方式,他们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习惯了使用这种沟通方式,用这种方式会使他们感觉很恰当。同时,每个人惯用的沟通方式都各不相同,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够弄清自己习惯使用的沟通方法。另外,面对不同的读者要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他们应该不断改变自己的沟通方式,适当的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沟通内容要向沟通对象靠拢,逐渐的满足大众化的需求,如果他们意识不到这些改变的严重性,那么沟通效果就不能充分的表现出来。以此来看,我们可以将大多数人的沟通方式归结为很多种类,但是在这其中只有沟通方式中只有开放式的沟通方式,才是既注重自我披露,又注重反馈的,同时,这种沟通方式也适应在团体中的使用,是一种既有实用性又有创造性的沟通方法。
二、提高图书馆管理中沟通效率的有效方法
1.强化服务意识
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读者提供文献借阅、信息咨询服务,为读者提供学习和研究的环境,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现在对一个图书馆好坏的衡量标准是看其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说,服务是图书馆的生命之源。但是图书馆高质量的服务与图书管理员和读者之间的沟通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当读者进入图书馆时,就说明读者与图书馆建立了一定的关系,也证明双方的沟通随之开始。在沟通过程中,管理员占据着主导地位,读者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图书馆,他们对管理员的服务工作有着很高的期望,但是他们对图书馆的收藏缺乏一定的了解,这就需要管理员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作为图书管理员来说,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对读者的询问要用诚恳的口吻进行交流,决不能盛气凌人,要主动地进行指导,接受读者的询问,回答的语言要得体稳重,营造一个和谐的图书馆环境。
2.重视语言沟通艺术
语言分为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由于口头语具有平静的语调,语气要低,体积小,缓慢的节奏,使读者能有一个舒适、温馨的感觉,因此图书馆员在和读者进行交流时,要尽量使用口头语言。同时,不要给读者急躁,不耐烦的印象,那样容易造成紧张的气氛,甚至误解。如果阅览室到了高峰时间,图书管理员必须保持冷静,用“请等待”来回应焦急的读者,这几句话的使用频率最高,不要小看这些常用的词,它可以缓解心理焦虑状态,通常读者会回应说:“好吧,不急”。管理员应该把“读者第一,服务第一”作为平时管理工作中的宗旨,必须学会尊重读者,使用礼貌语言和读者交流,让读者感受到温暖的沟通,使图书馆在他们心中形成良好的形象。
3.善于用非语言交流
图书馆是一个要求安静的工作环境,图书馆和读者进行沟通,非语言交流所占很多的比列。当读者走入图书馆时,首先要和图书管理员进行沟通,图书馆如果能够以热情和亲和的面部表情与其进行沟通,举止文雅,那么就会为图书馆树立起良好的形象。不过,有的图书管理员表情冷漠,态度强横,这要就使得读者敬而远之。沟通中,管理员应该从读者的表情中意识到他们的想法,如果他们不好意思表达,就要及时主动地告诉他们。读者遇到困难时,图书管理员如果能够主动帮助,读者会很开心。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网络环境;高职;图书馆;管理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的标志性技术,能够全面推动社会生产效率。对于高职院校图书馆来说,通过融入信息技术,能够全面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推动数字化图书馆发展进程。现如今,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高职图书馆在数字化改革中也面临着技术与制度双层压力。从本质上来说,想要充分发挥数字化图书馆的积极作用,首先要构建图书馆信息平台,同时提供人才支持,合理利用图书馆内部资源,拓展图书馆的信息交流渠道,这样才能够提高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竞争力,保障高职图书馆能够长足发展。由此可见,构建高职图书馆共享机制,是高职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1.管理现状分析。随着我国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人们的网络活动愈加频繁,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了生活必需品。网络的出现,打破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人们阅读已经从纸质书籍逐渐转移到了电子书,只有少数人或有需求的读者才会到图书馆中阅读。纵观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现状,虽然引入了现代化管理模式,但功能非常局限,没有实现全面数字化建设,网路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网络平台也过于形式化,书籍管理也比较混乱,这一系列原因进一步降低了人们的阅读热情。由于每个院校都覆盖了校园网,为学生上网提供了方面。但在图书馆中,很多学生都将图书馆当做休息室和自习室,真正阅读书籍的学生少之又少,多数学生都带着笔记本和智能手机进行学习或娱乐,无法充分发挥高职图书馆的积极作用。2.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在网络信息时代下,数字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各种电子信息与电子设备进入了公众视野。数字化图书馆是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经道路。从本质上分析,数字化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目的一致,即为了能够传递信息、文化,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但实现方式与承载平台却存在着很大差异,数字化图书馆能够将馆藏资源存储在硬盘中或云端中,不占据存储空间,并且能够远程传输相关信息,随时满足人们的学习、工作、娱乐需求,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这些是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无法实现的功能。从受众角度分析,由于网络具有共享性特点,读者不仅仅局限与校内人员,而是全社会人员,对读者没有限制性条件。这就需要不断改变高职图书馆的管理方法,通过网络管理与实体管理,从而发挥图书馆的积极作用。从实现方式分析,只要具备网络终端设备与网络,就能够实现随时随地阅读,不断激发人们的阅读欲望。可以说网络技术的兴起,为丰富图书馆功能、拓宽图书馆服务范围提供了必然条件。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管理模式解析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想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要充分发挥图书馆的积极作用,弘扬积极向上、热爱学习的精神,为卫生创设更加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我们必须要对高职图书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拓宽信息传递渠道。1.与院校自身特点相结合,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高职图书馆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非常高,图书馆作为校园的文献填报中心,也是为教学科研提供信息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常决定着一所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想要全面提高图书馆采编、期刊、流通工作的效率与质量,必须要结合院校特点制定科学的工作流程,让院校采编工作、期刊工作、流通工作更加规范。与此同时,在网络环境下虽然推动了图书馆发展,但也提高了图书馆的工作量,需要同时进行网络管理与实体管理,因此管理人员更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结合规章制度先关标准开展管理工作,避免工作人员的懈怠心理,从而全面推动高职图书馆全面发展。2.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信息网络时代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朝向电子化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通过大力发展数字图书管,将纸质期刊、纸质书库等转变为电子期刊与电子书库。在数字图书馆管理中,管理人员可以逐渐加大图书馆的电子馆藏,不断充实电子书库,让全校师生能够通过电脑和智能手机即可在线观看相关资源信息,让信息查阅、下载变得更为便捷。高职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共享功能,大力发展校外业务,从而提高图书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3.构建复合型图书馆。虽然数字化图书馆是一种发展趋势,但也不能忽视传统图书馆的作用,这样才能够保障图书管服务的全面性。基于此,在网络环境下,需要将传统图书馆模式与数字化模式相结合,在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过程中,也要不断推动传统图书馆发展,也就是以传统图书馆发展形式作为基础与保障,从而不断实现传统创新,延伸图书馆的使用功能,从而不断提高高职图书馆的管理质量与效率,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包括资源查询、借阅等,从而增强学生的读书体验。4.构建图书馆系统,做好维护工作。为了保障图书馆系统的功能性,必须要不断丰富网络平台的功能,这样才能够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图书馆系统应包含:采编、期刊、信息流通、数字图书馆、信息查询、电子书库等功能模块。并且还要开展图书馆对外工作,充分发挥图书馆系统的积极作用。图书馆系统建设主要包含服务器、计算机、网络平台等,并将相关馆藏信息传输到图书管系统当中,通过功能页面供用户操作。同时,网络平台必须要做好定期维护工作,例如每周重启一次服务器、每天进行系统安全检查、定期清理系统垃圾、将老化硬件零部件进行更换等,这样才能够提高高职图书馆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保障高职图书馆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实施。5.移动网络平台建设。网络是一种宏观概念,因此,网络建设也包含移动网络建设。大学生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非常高,可以说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因此,构建移动网络平台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利用微信、手机QQ、微博等软件,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以微信软件为例,通过创建图书馆公众号,并设置相应的功能栏,包括检索、信息查询、公共服务、在线客服等,学生只需要通过公众号就能够搜索相关信息,也能够通过留言模块进行互动。移动图书馆管理模式与当代大学生生活方式十分吻合,对量高职图书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网络环境下,高职图书馆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通过融入网络技术能够全面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与服务质量,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大力发展数字图书馆,构建复合经营模式,并强化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维护工作,积极开放移动领域资源,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积极作用,提高高职院校市场竞争力,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敏.网络环境下的高职院学习型图书馆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3):207-208.
[2]王,刘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建设策略[J].高教探索,2012(5):147-149.
[3]王乃萍.论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的有效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8):112-112.
篇9
图书馆管理创新实施的意义
图书馆管理创新就是用新的思想、技术、方法对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新设计,以促进图书馆系统综合效能在信息时代中不断提高和发展。
1.管理创新是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基石我们所处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知识量、信息量在剧增,能不能当机立断,能不能快速反应,都会影响到竞争胜利与否。图书馆要想更好地进一步发展,在原来的管理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弃舍,建立一套适应当前时展要求的管理运行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唯有改革才有出路,管理上的创新可以让图书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注意到未来社会发展变化的新的趋势、动向以及问题,从而具有超前意识,对图书馆管理作出及时的调整,适应未来阅读发展的要求。
2.管理创新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主要动力是人才和技术,所以知识时代现代管理的主流趋势是人才和技术的创新。以往的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和模式的设计在很多方面主要是用来约束人的,过多的管制和约束不利于人的新思想、新观念的发展,过细过严的规则甚至会窒息某些新思想。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创造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的新局面。
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可持续发展就是最大限度地开发文献信息资源,让师生和谐利用、共享文献信息资源。为了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必须以现有文献资源和未来资源为基础,通过各管理、技术、知识创新,实现图书馆现有资源的高效开发与未来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师生学习研究需要,这样才能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管理创新需要新的思维方式、新的工作思路。随着国家的改革在不断深入,各行各业都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探索中前进。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方式在某些方面急需要改进,这样才能满足新时期师生对图书信息资源的需求。面对数字化时代,管理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图书馆管理创新,在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环境管理、人才管理等几方面建立一套有利于管理创新的制度,才能激发馆员为师生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图书馆才能适应当前师生学习研究的全面要求。
图书馆管理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措施
1.人才结构和思想观念上的创新任何时代,人员在工作中的配置是非常重要的,人才战略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数字化时代,图书馆的人才素质和人员结构在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性我们是绝不可否认的。目前,图书馆要实现创新管理,实现资源开发和又快又好服务的目标,在图书馆的建设与运作中我们要加大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建设,这就需要更多的计算机人才和管理服务人才。所以,必须尽快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首先对现有的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专业知识培训,同时邀请校外专业人员到学校举办信息技术操作讲座和各种类型的短训班,实行离岗培训、人才储备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人才管理机制,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使每个人都有外出进修或内部培训的机会。同时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给予现有人才广阔的发展空间,让他们的才能得以施展。随着学校升本的完成和学校的发展,高学历的青年馆员逐年增加,馆员们的个性意识较强,高高在上的管理制度容易使大家产生敷衍的工作态度。因此,要实现人性化管理办法,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馆员管理要转变思维方式,使馆员自觉地调整精神状态,使人际关系变得更为轻松,工作状态积极主动,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达到执行制度的高境界。要正常人才流动,稳定中层骨干队伍;注重人才的选拔,任人唯才,以业绩和才能来衡量人。高校图书馆服务不能满足现状,要大胆实行创新管理,使图书馆凸显出无限生机,达到可持续发展。
2.注重服务手段的创新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一直都比较单一、被动,在信息网络环境下,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利用新的服务手段为师生在科研和教学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高校图书馆要应用电脑、网络为核心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形成一个新的信息环境,要最大能力的把诸多分散的信息资源进行二次加工和开发,然后浓缩化、精细化,归纳整理成为有序化、专业化的信息集合体,满足师生的需求。我校已购买“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新东方英语AB级、四六级考试数据库”。已开通“兰州区域图书馆”、“百链云图书馆搜索引擎”、“读秀学术资源搜索平台”等30个数据平台、数据库。我们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的信息检索的优势和网络功能,给老师和学生做好网上资源导航的培训指导,网上信息检索服务;加强图书馆网络资源的下载、收集和整理,编制和建立自己的文献信息数据库,尽可能把馆内的印刷型文献转化成电子型文献,把电子型文献加工成随时可浏览可下载的数据库,以方便学生在电子阅览室通过阅读器进行阅读或者打印存档。我们只有适应新环境,研究师生新需求,用信息化科学技术为师生提供全方位的信息资源服务,图书馆才能可持续发展。
3.加强与读者的互动性广大师生是图书馆的读者,图书馆应与师生进行对话,建立起交流合作,提高师生的参与度,实现互动式管理。目前,学生爱好多元化,对学生而言,他们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图书馆中找到对他们有用的资源。所以,管理员除了带给学生优质服务外,还要作为一名优秀的指导老师为同学们指引如何快捷地获得资料,馆员要结合学生个性化需求培养学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能力。在指导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根据他们的专业课程、性别、阅读喜好等,结合自己所了解的最新书讯与借阅排行榜,向他们推荐相关的书籍与书刊。这样一来,既可大大满足了学生个性需要,也可帮助他们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陶冶性情,促进学生们提高自我综合素质。
4.实施馆员参与的人本管理方式图书馆管理关键在于“以人为本,馆员参与”,高校图书管理员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设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师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让每一个馆员参与图书馆管理,既锻炼和提高了馆员的管理能力,同时馆员根据实际会为图书馆的发展提出更好的建议,协同制定出更切实可行的具体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创新,我们最后得到的是一种高度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氛围,而这个氛围可以使全体馆员团结协作,保证全馆工作有序、高效地运行,从而使图书馆整体处于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状态,为甘肃省以及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10
1、对读者利用著作权行为予以指导
制定著作权政策可以实现向读者传播著作权立法理念,宣传著作权保护知识,指导读者合法利用资源的目的。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保护智力创造的习惯。在高校图书馆著作权政策中应该就如何合理使用电子资源行为做出规定,并严格规定违纪行为及处分、罚则和法律责任的内容,从而实现更好的对电子资源下载进行管理。
2、对绝大多数读者的权利提供保护
图书馆是以为读者争权利和保护权利的服务机构,读者权利可以分为少数读者权利和广大读者权利两种,在两者发生冲突时,要确保广大读者利益实现最大化。读者在图书馆进行合法注册后都拥有使用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权利,也相应的要承担一定的义务,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侵害其他人的权利,否则就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在著作权纠纷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图书馆有警示读者利用著作权的行为的义务,可以通过在设置复印机的位置和收取读者复制申请单的地方以及在图书馆网站首页设立著作权警示公告的方式,来使警示读者对著作权政策的遵守,以便能够在著作权纠纷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够实现在法律上免责。
二、图书馆管理电子资源下载量著作权政策制定的依据和目的
目前在我国,只有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和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等少数院校是以《著作权法》和《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图书馆管理电子资源下载量著作权政策制定的依据的。其他院校基本上以学校同电子资源供应商签订的协议为图书馆管理电子资源下载量著作权政策制定的依据。还有一部分院校图书馆管理电子资源下载量著作权政策的制定没有具体的依据。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学校声誉,保证广大用户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制定图书馆管理局子资源下载量著作权政策的目的,其对政策的表述也比较全面和标准,其他少数的一些高等院校对著作权政策的表述不够全面,存在一定的欠缺,只是保护学校和用户以及作者和出版者的利益,还有一些院校对图书馆管理电子资源下载量著作权政策的制定没有明确规定制定依据。
三、图书馆管理电子资源下载量著作权政策的类型
1、原则规定型
在这种类型的著作权政策中,都是原则性的规定,比如:禁止连续、系统、集中、批量下载图书馆购买的电子资源,禁止从电子资源中整本下载期刊原文以及单位时间内超出人的正常阅读速度,即构成滥用数据库等等,这些规定在实际的操作中很难有效实施。
2、时间规定型
著作权政策中通常通过结合下载时间和下载数量的方式来实现对读者下载电子资源的数量予以控制。而不是单纯从时间的角度进行著作权政策的规定。例如限定读者每小时下载篇目的数量来确定是否构成连续、集中、批量下载电子资源。
3、数量规定型
由于供应商对各大高校不同的著作权使用条件的授权,造成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著作权政策对下载量的规定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例如:一些高校严禁整卷(期)批量下载,一些高校对校园网账户一次性连续下载同一网络数据库的全文数量进行了限制数量的规定等等。
4、综合规定型
综合规定型是著作权政策中比较完善的政策,它有效的实现了原则、时间及数量因素的结合,实现了从多角度对电子资源著作权政策的规范。
四、思考与建议
1、提高规范电子资源下载行为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规范读者下载电子资源行为的认识是解决读者违规下载电子资源问题的前提条件,需要学校采取一定措施通过制定合理的相关著作权政策来解决。图书馆是我国高校电子资源著作权政策的制定者,由于不是法人单位且不具备其他组织主资格,导致其制定的政策效力比较低。因此需要采取把图书馆电子资源著作权政策直接涵盖在学校整体的著作权政策之中的方法来提高政策的效力。
2、应力求政策内容表述清晰和结构的完整性
我国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著作权政策目前存在内容缺失、表述模糊、格式不合理、条款混乱等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著作权政策中要注重规定内容结构的完整性和表述的清晰程度,从而提高电子资源著作权政策的实际应用效果。
3、把供应商授权协议中的相关部分公之于众
图书馆电子资源的著作权政策由于供应商对其电子资源授权的使用条件的差异而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但目前在实践中很大一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著作权政策都呈现出总体性的特点,因此在实用性和有效性上表现出不足。针对电子资源著作权政策的这种现状,需要采用向读者公开供应商对每种电子资源的授权条件的方法来使著作权政策更为有效可行。
4、加强电子资源著作权管理政策的宣传工作
高校图书馆可以把与读者权益相关的政策通过文件的形式或在学校和图书馆的官网上的形式进行,使读者对政策有深入了解,从而有效避免读者因不知道政策而在违规之后推卸责任的情况发生。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建立身份认证和系统准入机制及向读者宣传著作权法律知识来加强对电子资源著作权的管理工作。
5、提高电子资源著作权管理政策的执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