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学生管理范文

时间:2023-03-19 00:07: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专学生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专学生管理

篇1

1 健全学校内部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科学发展观关于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在管理方面的基本体现,也是现代科学管理的核心和本质。学校树立人本管理理念,从根本上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内部各项管理都要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学校要为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环境。用事业、感情、薪酬留住优秀的教育教学工作者。完善学校专业科的二级管理机制,在现有学校专业科二级管理的基础上,完善管理机制,各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专业科的职能。就学生工作而言,明确学生科和专业科的职责。

2 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动态管理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管理中科学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它既使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也是学生自觉约束行为的鞭策。所以必须通过完善规章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来规范学生管理,提高学生管理的工作效率。

2.1 竞善规章制度:在完善规章制度时不仅要从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出发,而且还要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籍管理规定”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原则要求,结合学校在管理中的实际情况,认真修订、完善“学生手册”和“学生德育手册”等,使学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教育无小事、管理无死角。

2.2 把握4个环节,强化动态管理机制:一是学生的自我管理环节,一方面抓好学生干部和督导队培训指导工作,发挥他们在管理上的积极性和骨干作用。另一方面采取不同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二是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适时地利用班会课组织学习讨论,让学生牢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三是抓好制度管理中的公平、公正环节,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学生求情、家长说情而失去原则,影响规章制度的执行。四是落实好检查、督促、评比和总结环节,根据不同时间段的相关内容及时检查、评比、公布结果,不断提高实施的效果。

3 选派专业课教师担任班主任

以就业为目标的职业中专,专业课程显然是很重要的。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直接责任者,与学生接触多,其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班主任的意见往往能受到学生的特别重视。所以,学校可以考虑优先选派专业课教师当班主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同时,还有充足的时间了解学生,辅导学生,这对学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高一年级尤其如此。大量的统计表明,专业课教师任班主任的班级的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和专业课的学习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所以,这可作为推介职校班主任的一条重要途径

4 关爱学生,做好思想心理疏通工作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也是教育的铁心。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维系师生感情的纽带,具有巨大的亲和力。教师要以博爱之心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注意学生个体的成长差异和潜能发展的差异,让学生感受爱、接受爱、学会爱、乐于爱,不以固有的眼光和心态去看待学生,而是使每个学生能够欣然成长。尤其对后进生的帮救转化工作中更应用关心、诚心、爱心、耐心去赢得学生的信赖,多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性格气质以及心理健康情况,真正找到后进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帮救转化,平时多欣赏与肯定他们的闪光点,给予更多的信心和鼓励等。对于学生成长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的是思想意识和品德问题,有的则是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不解决,产生的后果可能会更严重。因此,职业中学要成立心理健康咨询室,聘请专业人员或心理学教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讲座,设立心理咨询接待日,对心理不够健康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做到防患于未然,真正将这一工作落到实处。

篇2

一、中专院校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中专对学生管理工作针对性弱

中专院校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模式,在进行学生管理时应该要制定针对性较强的方案,这样才能达到管理目的。但是现实中,许多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针对性较弱,管理思维比较僵化,使得该项工作质量不高,影响到中专学生的发展。比如院校领导认为只要学校软硬件设施比较好、校园环境优美、就业率比较高就能够吸引学生,从而忽视了学生管理的重要性,没有做好管理创新,也没有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进一步阻碍了中专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的提升。

(二)教师对学生管理指导意识较差

中专院校在管理中要将学生文化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放在同等地位,然而许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过于关注他们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实践培养,使得中专生就业形势堪忧。还有一些教师在制定管理方案时,没有结合中专学生的具体专业,采用“一刀切”“一风吹”的方式,学生无法发挥自身优势,抑制了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管理时应注意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但是许多教师却要求学生多参与理论交流活动,使得学生的学习成绩无法得到有效提升,进入工作岗位后感觉比较吃力。

(三)中专院校管理文化建设不足

学校在对中专生进行管理时,需要为他们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高学生的精神风貌,为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现实中许多中专院校忽视了学校文化环境的建设,比如校园社团建设、校园交流会建设等,导致许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降,不能找到自身的价值。例如,汽修专业的学生,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需要有相应的校园文化支撑,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建立沟通平台,指导学生学习问题。而实际上许多院校缺乏相关平台建设,学生问题越积越多,最终影响学习质量。

(四)中专院校宿舍管理不到位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中专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面对生活问题时比较激进,容易出现不良现象。正是由于中专院校宿舍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学生生活问题逐渐增多,从而影响到他们的正常学习,同时也会降低学校的学习风气。还有一些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管理意识较差,导致宿舍安全隐患上升,如火灾、盗窃等,再加上学校管理制度人性化角度考虑不足,使得学生易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中专院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提升中专院校学生管理质量的策略

(一)增强学生管理的针对性

中专院校教师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需要提升管理的针对性,加强管理策略创新,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以适应他们的实际发展需求。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将学生放在管理工作首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了解他们当前的状况,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与学习上的问题,提升中专学生的整体素质。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专业特色,在管理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增强其工作适应性。比如会计类专业学生,教师就可以让他们多参与社会实践,或者到企业向从事会计的人员学习,了解该专业的特点,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达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最后要做好就业指导管理工作,让学生对自身专业有更深入地认识,科学衡量自身能力,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以最好的状态下参与工作,提高院校的就业率。

(二)提高教师学生管理意识

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提高自身管理意识,注重对学生教学上的引导,保证学生学习质量,为学生创建更加温馨的生活环境。比如当教师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时,可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状况,制定出科学的引导策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又比如当学生遇到就业问题时,教师则可以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就业数据,或者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让他们对就业有更深入的认识,端正就业态度,以达到学生管理的工作目标。

(三)做好校园管理文化建设

校园管理文化建设质量关系到整个学校发展水平,因此,在进行学生管理时,中专院校也要积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环境,增强他们学习的热情,在环境的影响下逐渐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校园文化建设中,还要注重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文化联系,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为以后的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四)提升学生宿舍管理质量

篇3

关键词:中专生 人性化 管理 教学

中专学生大部分都是刚从中学毕业的十六到十八岁的青年人,这个时期的青年还处于“心理断乳”阶段,是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的时期。中专学校相当于职业培训,学生通过学习,具有一技之长,然后进入社会参与就业竞争。他们普遍有一种随遇而安,不求上进,得过且过,六十分万岁的“知足常乐”现象。学生无心上学,觉得读中专是一种浪费,上课睡觉、玩手机、看小说、聊天、考试作弊等的现象成为家常便饭。个别中专学校出现生源紧缺、招生不足的现象,更有甚者,个别学生已报到上学又退学,中途辍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一般来说,中专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少年期向青年初期过渡的重要阶段,有人称之为“狂飙期”或“极不稳定期”。

一、中专学生的人格特点及成因

1.文化素质较差

在上个世纪90年代,高考难度大,读上重点高中最终也很难考上大学,因此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就会有部分基础好的学生会选择考取中专。而现在随着高考扩招的逐步推进,考上大学不再是难事,这样就使得现在的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

2.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

正是由于文化素质较差,中职学校学生在学习上的挫败感非常强烈。很多学生坐在教室里,也不是因为自己想要来到学校,或是喜爱这个专业,多数都是家长要求孩子来学校,甚至有些孩子来学校读书家长是付工资的。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后面的学习就成为了难题,这也给中专生的管理带来了困难。

3.学习习惯差,不求上进

有些学生读中职,是不想太早就业,有些则是觉得在家里自己一个人也不好玩,他们中间有部分人没有任何学习目标,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认真完成。这些学生的课余时间宁愿选择发呆,也不愿看一下书本,偶尔拿起课本看书的也是一边玩一边看,很少做到专心致志。

4.教师和家长关心重视不够

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心理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再加之家长和教师的管理方式不合理,造成了学生的厌学、叛逆。针对中专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关心、爱护,关心他们的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以保证他们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引导下,健康成长。

二、中专学生的人性化管理

1.管理者重视人性化管理

(1)思想上重视。要管理好中专学生,必须从领导者开始重视中专生的人性化管理,师生之间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但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所以从管理者到教师都应该坚持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欲成才,先成人”。

(2)行动上落实。只是思想上重视了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要落实到行动上。行动上的落实可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举办活动。如举办讲座、文体等活动,内容可涉及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感恩奉献等。通过活动,给他们以关爱,层层深入,逐步引导中专生处理各种心理矛盾,调节紧张心理情绪,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业不断进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第二,调整课程设置。中专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所以在教材的选用上应该根据中专生的特点选择相对简单,易于理解、掌握的教材,课程内容应该相对精简,课时安排也应该相对减少,教学设计等方面也应该作调整,不能用普高学生的教法来对中专生进行教学,不然教师难教、学生难学、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应该相对增加中专生的课余活动,抓住中专生学习兴趣不好,爱玩的特点,开设他们喜闻乐见、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建立严谨的管理体制。严谨的管理体制可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笔者认为可以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实行教书育人责任制,把教学、德育、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分派给各个相关管理部门。总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包”给相应岗位的每个教职员工,各个员工各司其职。

2.班主任队伍建设,师生沟通

班主任是中专生学习和生活中最贴近的人,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组织者,所以必须建设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可以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让每个班主任老师不仅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还要对学生充满爱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问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也应该培养好学生干部,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管理能力,建立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各个班干部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为中专生的成长和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

3.家校沟通

家长把孩子交给了老师,心里总希望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老师的重视,能在各方面有好的发展,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孩子上学期间,家长和学校、老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通过家长和教师的沟通交流,家长可以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可以告诉老师,孩子有哪些优点,有哪些缺点,有什么特长,有什么爱好,请老师在哪些方面加以培养。这样老师更加了解孩子,孩子也会得到更多的锻炼机会。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和学校的重视和关心,既有利于孩子的学习进步,又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4.严肃班规校纪,刚柔相济

十五六岁的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是中职生,行为不规范,自身素质较差,在学校的学习压力较小,很容易对自己放任自流,缺课、打架现象时有发生。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上应该是柔性的,既要体现出对人的要求,又要尊重人和信任人。在处理手段上,应以“教育为主”,当学生违反规章制度时,在处罚上应强调“治病救人”。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学生深刻地认识错误,避免照搬制度生硬处罚。这些学生可能就会在教师对其的信任和暗示的眼光里感悟教师的用心,找回希望,找回自尊,努力去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足。但是如果只片面地强调采取非强制性的柔性管理,管理者对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把握不好易导致管理秩序失去控制,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可见,离开刚性管理来谈管理和离开柔性管理来谈管理都有一定问题,应该做到“刚柔相济”,这才是提高其正确性、民主性与人性化程度,确保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三、人性化管理与教学帮助

有好的学校管理,才有好的教学,只有管理跟上了,帮助中专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教学才能突飞猛进,学生才能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人性化的管理为管理好学校师生,尤其是管理好学生保驾护航,人性化的管理促成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为有效的教学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由于中专生大多数的文化素质较差,行为习惯相对较差,所以对中专生的管理应该特别关心、爱护,针对他们特有的心理特质,从管理者的决策、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家校沟通和严肃校纪班规这四个方面加强管理,从而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保障,促使中专生学习进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宗波.对后进中专学生管理过程中人性化的管理与教学帮助[J].安徽省宿州卫生学校,2011,45:189-189

篇4

一、职业中专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现场严重。职业中专学生多数文化基础较为薄弱,来校学习多数是完成父母的心愿,自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抱着混日子、“捞”文凭的思想。这种被动的学习往往造成厌学情绪的产生,形成“破罐子破甩”的不平衡心理。???还有些学生因为文化基础差,知识衔接不上,跟不上学习进度,久而久之,就养成一种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心态,频繁逃课,在班内形成课堂上睡觉、前后桌说话、玩手机,抄作业、考试作弊等风气。这些风气一旦成为班级的主流,对整个班级学生成长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

2.手机上网普遍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冲击。手机的普及,一方面便利了学生们的生活,加强了与社会的联络,但同时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冲击。多数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甚至在课堂上、寝室熄灯之后用手机登陆QQ、微博、微信,登陆一些垃圾网站,浏览有害信息,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给身心都带来很大的伤害,更严重影响自身的学习。

3.自信心不足,自我管理能力较差。职业中专的学生多数认为自己成绩差、学历低、能力弱,毕业后找工作难,自信心不足。职业中专的学生年龄小,幼稚,心理条件不成熟,依赖性强,不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稍遇一点不顺心的事就自觉不自觉地干出一些傻事或错事来。辨别是非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对有些不良习惯想改但无坚强意志,容易随波逐流。

4.学生管理模式不科学,造成师生之间对立。许多职业中专学校的班主任喜欢采取行政性、强制性的方式和命令式的口吻管理学生,而学生的民主意识较强,往往会导致师生之间产生隔阂,甚至互相不理解或者直接抵触对立乃至对抗。班主任总是把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归结为学生素质太低,怎么培养也培养不出来人才;或者总是简单地强制学生执行自己的命令,动辄用请家长、写检讨书、体罚等方式处分学生。 长此以往,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到平等、和谐的良师益友的关系的建立。

5.选择专业盲目,迷失了专业学习的方向。有些学生在入学时仅评直观印象,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盲目地选择了专业,可后来实际接触之后觉得所学专业枯燥,对本专业领域的工作没兴趣,对专业的学习逐渐失去了动力,很容易迷失方向,变得消极起来。

二、做好职业中专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1.因材施教解决学生厌学问题。宋代朱熹说得好:“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意思是说施行教育,必须依据各人的不同资质,有针对性地进行,基础差的就培养成低一级的人才,基础好的就培养成高一级的人才,不会有不堪造就而遗弃的人。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各科及格的基础上形成优势科目,无须苛求其他科目一定要特别优秀。另外,要多注重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及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用美好的专业发展前景激励学习努力学习,全面提高。

2.注重教育引导与管理并重。目前,职业中专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的掌声明珠,人生阅历较少,实际动手能力较差,经历挫折较少,往往功利意识较强,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另外,职业中专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辨别是非和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有些学生接触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员,染上了一些不好的社会风气,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学生,心理上格外关爱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注重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而非简单的说教。既要用严肃的校规校纪来规范他们的行为,更要注重教育引导与管理的有机结合,避免“我讲你听,我说你做”单向灌输的管理模式,注重与学生在平等的前提下多进行心理沟通。

3.以学生为本,转变管理理念。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关心学生, ,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我们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注重与他们的感情交流。不能一味按照教师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我们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还要和学生们成为好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理,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及时化解学生的苦难。

篇5

关键词:中职;旅游管理;顶岗实习;解决对策

为了使学生有一技之长并能顺利就业而且符合企业要求,我国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正由传统封闭的学校教育向现代开放的校企合作办学转变;由传统的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模式过渡;由单一的学校管理向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教学模式转变,形成了顶岗实习的热潮。尽管我国中职学校顶岗实习工作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但仍没有完全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造成其效果不佳的缘由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学校、学生自身及家庭、实习单位等三方面的原因。

一、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的问题分析

1. 学校方面。

首先,对于学校来说,对实习学生的思想教育不是特别到位,实习管理理念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去单位进行实习,可能要面对高强度的劳动,而且实习是学习知识,劳动的时间比较长。在进行实习的时候还要学会协调与领导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这与学校的理论学习过程不一样,这些状况极大地考验着学生的体力和意志力。但是很多学校在实习动员工作上做得不到位,直接导致学生在很多时候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去迎接实习的到来,没有一个正确的实习动机。

其次,实习管理方法滞后,管理重心出现偏差,且师资力量薄弱。一些学校安排学生去相关单位进行实习之后,就不再过问学生的实习状况,把学生完全交给实习单位进行全面管理。对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学校不能及时给予解决。与此同时,学校也没有建立较好的实习考评体系,这就使得实习的学生没有相关纪律予以约束,可能发生不经领导同意擅自离岗的现象,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实习单位也会有意见。

2. 学生方面。

首先,思想准备不充分,实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对于实习过程中的很多环节,很多学生都没有正确的认识。他们认为专业实习就是学习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没有实际的意义,仅仅是形式而已。在实习过程中,常出现逃避责任,不愿吃苦的现象。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的时候,生活过于安逸,实习过程中繁重的工作让他们一时难以接受,实习中会出现心理不平衡的问题。另外,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一般是去旅游景点做实习导游,但是由于旅游企业容纳实习学生的数量有一定限制,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也受到了打击。

其次,角色转换不适应。学生在学校中,生活相对比较安逸,有较强的依赖性。在进入实习单位之后,要受到单位纪律的约束,角色由原来的学生变成了旅游行业的服务者,严格的领导取代了循循善诱的教师,学生不仅要遵守企业规章制度,还要尽快担负起作为企业员工所要承担的责任。这些角色的转变会给学生造成精神压力,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强度和工作节奏。同时其他人的消极言行、家庭的溺爱、家庭的期望值低等因素对学生的实习积极性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再次,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纪律性不强,职业意识不够。学生在单位进行实习的时候,既要受到单位领导的管制,还要受到学校方面的管理。但是,学校把学生送往实习单位之后,受到距离等因素的影响,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往往不是特别到位。而旅游企业的关注点是自己的员工,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工作机会和工作环境,实习生却不能享受这些待遇,这就使得学生对于企业的忠诚度不高,纪律性不强,出现一些违反实习单位纪律的现象。

3. 企业方面。

就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旅游企业为了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安排实习学生的时候会依照单位的具体状况而定,哪个岗位缺少人手就把人员安排到哪里,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实习的学生当成一种廉价劳动力,没有给予专业性的培训,也不会有轮岗的机会。另外,不合理的薪酬制度也打击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面对强而累的实习工作,学生普遍认为自己付出得过多,而收获却很少,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导致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中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问题的解决对策

作为中职学校和中职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承担着重要的管理和教育责任,如何在学生顶岗实习中加强管理,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实习期,是中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1. 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增强学生职业意识。

对于学校而言,教学质量的高低是以企业的用人满意度来体现的,企业需要具备某种能力的人才,学校就应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素质。一般而言,企业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首先应具备较强的爱岗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还要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最重要的是要认同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能够很快地融入到工作团队。因此,学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以企业的要求为标准,有意识地将企业文化元素引入到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始终能够感受到先进的企业文化,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和服务意识,为日后的顶岗实习奠定基础。

2. 根据中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解决实习各阶段出现的问题。

3. 转变实习管理模式,严格实习管理考核。

为了保证顶岗实习质量,必须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严格考评,考评的项目包括操作能力、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等。由学校和企业共同作为评价主体,制定考评方法。制定和采用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打破单纯以课堂考试结果评价学生的传统做法,建立突出学生职业素质的实习全程评价、校企多元考核的开放性评价体系。将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融入到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实现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与生产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要素的更加有效的全方位结合。突出能力向导,将能力训练、知识学习、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注重以人为本、校企共同参与,体现顶岗实习评价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对实习学生进行综合的考核和评定,并给予顶岗实习之外的各类相应学分。

4. 加强实习管理队伍建设。

顶岗实习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准员工”,必须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学校和顶岗实习单位之间、教务管理部门和学生管理部门之间、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之间要密切配合,形成网络化的管理关系和协调一致的管理运行机制。学校也可制定和采用灵活开放的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籍管理可以在学校和企业间流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岗位也可以跟随学生流动。

顶岗实习在实践中展示了无限的发展空间和优势,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中职学校可以通过制定上述措施,防止顶岗实习中出现“工”有余而“学”不足的问题,并不断改革创新,促使顶岗实习安全有序、健康发展,以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机会。

(作者单位: 佛山市三水工业中专技工学校)

参考文献:

[1] 谭业.高专酒店管理实习生实习心理与评测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8,(10).

篇6

关键词:尊重;包容;赏识;激励;耐心;信心

作为负责任的教师,我们绝不能无视“问题学生”的存在,任其发展。那么面对“问题学生”,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一、尊重、包容――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

首先,“问题学生”这一概念本身就值得推敲。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在心理、情感、道德诸方面都处在初步发展、极不成熟的阶段,缺乏行为评判及自我约束能力,犯错是难免的,经常犯错也实属正常。成人不也常犯错误吗?所谓的问题学生也是普通群体中的一员,只不过他们在某段时期某些方面差强人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无可救药,谁敢断言将来他们会有怎样的发展?教师切不可为此而给他们贴上“问题学生”的标签,形成一种心理暗示,从而影响学生的态度与行为。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得不到宽慰,得不到包容,感觉不到温暖,就会变得更加自我封闭与忤逆。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学生将很难有较好的发展,或许将来会成为真正的“问题学生”,这对学生自己、家庭、社会都是极其不幸的。

有一个故事:越战结束后,一个美国士兵打电话告诉他的父母,说他想带一个朋友回家,但是,这位朋友在战场上失去了一只胳膊和一条腿。父母断然拒绝,理由是这会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几天后,士兵坠楼自杀。父母来看他时,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亲人的包容是孩子心灵的港湾,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希望和动力。作为教师也是这样,每个孩子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认错、知错、改错中成长起来的。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个个都是好孩子,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人格,用宽容的心包容他们,用真诚的微笑帮助他们。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不要暴风骤雨地训斥,那样学生不但听不进去,反而会造成叛逆,收不到成效。要和风细雨地交流,与他们平等对话相处,共同面对。我们所熟知的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故事,充满了教育智慧和人文关怀,他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广泛传播与弘扬。

二、赏识、激励――放大学生的亮点

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你会发现原本调皮恼人的学生,他们身上竟有那么多我们平日里不曾留意的闪光点。这都是可贵的,值得我们悉心呵护,及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真得很棒”,对自己有了自信,逐步形成自身转化的内动力。

我们如果只盯着学生的缺点,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魏书生说:“用学生身上的光,照亮学生的路是最节省的能源。”面对出现问题的学生,我在班级内开展了“发现之旅”活动,要求每位学生随时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或闪光点。无论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只要发现一点进步或优点,就向老师报告。每次上课前,我就会在班内郑重其事地奖励一番。于是那几个孩子由原来的问题多多,变成了优点多多,成了大家注目的焦点。几个孩子的心情也发生了变化,以往他们得到的是大家的冷遇、批评,而现在他们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闪光点都会被挖掘出来,如同镁光灯下的明星一般,天天咧着嘴笑。你会渐渐地发现,这些学生进步真是迅速,爱学习了,少惹事了,原来的老毛病竟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不少。

三、耐心、信心――扬起启航的风帆

教师的职业具有创造性,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不是无生命的产品或零件,而是一群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孩子。教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不能有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思想,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因此,要想学生真正认同你、跟随你,不能寄希望于一两次教育与感化,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篇7

一、充分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后进生一般都表现出各自的显著特点,而这些特点往往又是使他们落后的主要原因,要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必须针对他们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如对自卑感较强,自暴自弃的学生,班主任首要的就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的优点,使他重新培养和树立起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对具有较强的自尊心、能力也较强而又调皮的学生切不可排斥和孤立他,而要委以具体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他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提出严格要求,让他在实际锻炼中转变和提高;对那些态度冷漠,与同学,老师和班集体有对立情绪的学生,与他们建立感情,从情入手来转化他们;对迷上某种活动的学生,不宜对他们的行动简单禁止,而应因势利导,把他们组织起来,将他们的兴趣引导到正确的的方向上来;对那些同校外不三不四的人有联系的学生,首先要设法截断他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再通过批评教育,提高他们认识,监督他们的行为,促使他们痛改前非,做“问题生”的转化工作,必须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方能收到成效。

二、要善于发现“问题学生”闪光点,多鼓励

每个学生都有他的优点,只是二者的多寡不同,每个后进生多少都蕴藏一些优点,不引人注目的优势,在某些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闪光点”。班主任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后进生身上的这些“闪光点”,用行动扶植他,选择适当的教育时机。当发现某些特长,要正确引导,精心培育,使之发扬光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巨大的潜在能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我们不能总是把眼睛盯在他们的问题上,采取批评,处分乃至体罚等高压手段,这只能是暂时的屈服,容易产生对立情绪。

三、用制度管人,用理去服人

后进生一般均为自觉性不高,自制力较差,不求上进的学生。为了让这部分学生少犯错误,堵漏洞非常有必要,所以必须完善班级制度。班级制度力求全面,细化。例如早操体育委员牵头,各寝室长具体负责,督促这部分学生,杜绝出现起床迟的现象;如部分学生上课睡觉、讲小话,可以采取分组积分,违纪学生扣该学生所在小组总分,让该组其他成员主动提醒督促;针对晚上溜出去通宵上网的学生寝室长早操时直接反映给班长或班主任,及时处理;对上课迟到、旷课、劳动不积极等情况也由专人负责反映,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只有做到制度完善,堵住学生的违纪途径,才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达到教育的目的。

四、加强对“问题学生”的正面引导,不要上纲上线

批评一定要实事求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允许学生申辩,不随意夸大事实,这部分学生的过错一般来说是无预谋,无预见的情形下发生的,分析时要实事求是,不要上纲上线,不要妄加推测,把可能性说成现实性。否则学生容易产生委屈,报怨情绪,不能心悦诚服。多加勉励;注意心理换位;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不要挖苦讽刺,乱扣帽子,造成对立;不要全盘否定,请家长及警告驱逐。

篇8

一、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有些学困生成绩差,并不是因为智力先天不足,相反,有些学困生的智商很高,他们之所以“差”,大多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于是对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适时做好学困生的思想转变工作,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困生一般都是由于知识系统的某项残缺而造成学习新知识的障碍,因而教师必须完善他们的知识结构,从补缺补差着手,有效地进行个别学习指导和适当的补课。我采取的是“小目标,快反馈,速矫正”的方法。具体做法如下:1、要求放低,适当补“差”,掌握学困生的最近学习情况,创设一个小目标,使学困生能一次一得;2、实施单元达标教学,对学习本单元仍未达标的及时反馈,出现问题及时补救,不留“夹生饭”,通畅进入下单元的学习。

二、用爱心感化学困生

“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爱自己的学生是一种神圣。”爱,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做好本职工作,首先要做到爱学生,一切高超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方法,都蕴藏在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中,教师的人格魅力更多地体现在对学生的关爱上。特别是对学困生,我们就更加要关爱,不能因为他们的纪律差、成绩差而疏远他们,更不厌弃、歧视、排斥,把他们看作眼中钉、肉中刺,而是毫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教育、帮助他们,努力做到细微处见真情,真诚地关心他们,平日里嘘寒问暖,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爱。就拿我们班的李慧同学来说吧,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母亲改嫁,只好与祖母生活,家庭很困难,同学们都不愿意跟她玩,学习成绩很差。我想她失去了父母的爱,再失去同学们的友情,她会很难过的。为了让同学们改变对她的态度,我经常与她谈心交流,上课经常提问她并及时表扬,并且鼓励其他同学多和她交流、一起玩耍,让她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在老师和同学的激励下,她终于露出了笑容,树立了学习的勇气。课余时间我帮助她学习功课,通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同学们也主动与她接触,和她一道做游戏,帮助她学习,在我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她的学习成绩也进步了。

三、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

大多数学困生都有自卑感,认为自己不如别人,还有那么一点“笨”。我抓住他们的这些弱点,挖掘他们内在的力量,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苦衷,经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故事,鼓励他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启发他们树立自信心的勇气,努力走出学习的困境。同时我利用空余时间帮助他们补差补缺,个别指导他们完成作业,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比如我发现那个学困生的书写有进步,说:“你的字写得很好!”发现计算能力提高的,我就对他说:“你看,你现在细心计算,算得就又对又快!”他们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品尝了学习的乐趣,增强了“我能行”的自信心。

四、激发学困生学习的兴趣

夸美纽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该采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学困生由于基础、学习主动性都比较差,因此老师每堂课都要注重讲解的趣味性、语言的生动性、方法的多样性,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而且课堂上有目的、有计划地关照和提问他们,把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们,只要他们答对一部分,就鼓励和表扬他们,使他们更加自信。作业的布置要做到少而精,尽量不留课外作业,对有难度的作业加以提示,在批改作业的同时多写一些激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作业有进步,希望下次继续”、“书写认真,十分工整”等。平时检测或考试后,要争取对他们当面评讲,肯定他们的同时还要提出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篇9

一、讲与练的合理分配

数学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对逻辑思维及推理的要求较高,知识的运用、演绎和延伸都离不开学生积极主动的自我活动. 因此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讲与练必须合理分配,教师只能在引导、点拨方面适度讲解,学生自主的求知活动应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对于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知识. 教师的层次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纠缠于某一环节. 各层次间的相互联系,能用图表或事例说明的则尽可能用图表和事例说明,切忌空洞啰嗦的说教. 对于实际性、操作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可放开手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实验和操作,从中体会原理,领会实质,自觉形成知识的认识结构.

比如有理数到减法法则的教学,教师可只提供教学实例,让学生根据问题的要求,自己建立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各种情况的数学模型的分析、对比,发现并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这样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亲自尝试错误、体验成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让学生没有失败,让学生出头冒尖,关键的问题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教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 在打实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数学教学的立足点,也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 而思维活动具有多样性和层次性,教师应研究思维规律,再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思维结构,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教学活动,这样教学,不但有效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渗透.

(一)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

集中思维是学生在学习中惯用的定向思维,发散思维则是在定向达到目的的前提下,进行新的探求问题思维形式. 发散思维既体现思维的灵活性,又反映智慧、能力的迁移,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多向性训练与研究,使他们获得更新的知识和掌握更多的技能,使问题得到拓宽和深化,使学生思维有多向性的发展.

(二)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

正向思维的形式是以A到B为前提,逆推为B到A. 逆推能力更需要严谨的逻辑推理和缜密的思维过程. 教材中的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多项式乘法与因式分解、已知方程求根与已知方程的根求原方程、判定原理与性质定理、分析法与综合法、直接证法与间接证法等等,整个教材的数学方法无不体现这两种思维形式. 教学中应把握这种双向思维训练,在顺推之后进行逆推,而且更为注重逆推能力的训练,可以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周密思考问题的习惯. 例如,m是什么值时,对于两个关于x的方程x2 + 4x + 3 = 0,x2 + (m - 1)x + m = 0至少有一个实根?从正面求解会出现三种情况,计算量大,容易出错,而考虑其反面“两个方程都没有实根”,然后求得补集,解法简捷. 逆向思维从问题的反面提示本质,使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大大启动了创造性思维.

(三)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

求同思维是从已知的条件和目的中寻找唯一的答案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 方向集中于某一方面,即用常规思维方法. 方法集中于某一方面,即用常规思维模式来解决新问题. 求异思维是一种从多方面推测和构想中来“探试”答案的创造性思维形式. 在教学中只有引导学生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反复结合,才能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新奇性. 例如,在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因三个内角位置分散,一致认为必须添加适当的辅助线使角集中起来,这是思维的求同,至于如何添加辅助线这便是思维求异点. 教学时,我让学生各抒己见,探索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然后通过比较,异中选优,学生的求异思维十分活跃.

(四)再现思维与创造性思维相结合

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重视头脑中已有的某些信息,并以它为前提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大胆设想,深入探究,从而发现新知或者“发明”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新结论,就是再现思维到创造性思维的飞跃过程.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发展的高级形式,也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因此,教学中在打实基础知识的同时,必须着重研究、创设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途径.

三、加强数学实践和数学应用

数学源于实践,并在实践应用中发展. 因此,把数学教学和数学实践、数学应用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

(一)在几何教学中,尽量多地指导学生制作几何模型

为研究几何图形提供方便如“全等三角形”一章的教学,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三角形模型,把两个全等三角形进行平移、交换、旋转等变形,为学生证明全等三角形中的重难点问题提供最佳途径.

(二)设计与选编有关数学应用的问题

指导学生进行数学建模. 如用料最省、造价最低、路径最短等最优化问题,建立正数、不等式或几何模型.

(三)指导学生讲课

在数学辅导课的课堂上,经常指导学生轮流讲解问题的解答,总结学习体会、内容要点,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

篇10

关键词:文秘专业;管理理念;管理能力

如今,经济社会正在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已经不仅仅是一项工作,而是一种企业必须的工作能力。在现代企业中,文秘直接对企业领导者负责,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应为领导节省时间、拾遗补缺。但在我国,传统的文秘工作偏重知识讲授,缺乏管理理念。

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引入文秘教学的必要性

如今,我国的企业市场逐步成熟,在这种新的环境之下,企业对于文秘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秘书虽然在企业中只做辅助工作,但它却是保证企业管理高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进行文秘专业教学中,应重视文秘工作与企业管理理念的融合。

1.传统文秘工作性质与新时期文秘工作需求的比较

我国的文秘专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文秘培养工作主要是为政府机关输送人才。由于工作的单纯性,传统的文秘工作只是单纯地执行领导下达的任务,其主要工作内容为传递信息、操持事务等。除此之外,我国的文秘工作一直都具有一定的管制成分,传统的文秘工作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现代企业秘书已经不是传统抄抄写写的打杂角色,企业要求文秘工作人员能够更多地担负管理责任。目前,企业要求文秘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并有一定的职业道德操守。优秀的秘书应该恪守职业道德,使自己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要能够熟练掌握科技设备,具有先进的理念,并拥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以及思维方式。此外,管理能力更是秘书发展的动力。

2.现代企业对秘书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自从“工业革命”之后,管理就得到了普遍的研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企业的核心更是管理。与经营相比,掌控企业的其实是管理本身。管理由决策者实行,并影响整个企业的各个方面,从多方面对企业进行运作,以接近企业的发展目标。文秘工作人员是决策者身边的参谋者,在企业中的地位相对比较特殊。但与此同时,企业决策者也对文秘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秘书应在工作中发挥与自身地位相符的管理理念,做好助手工作。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文秘的工作性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

变,其传统单一的工作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秘书作为企业高层和员工之间的枢纽带,一方面应清楚地认识到企业领导者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还应该对企业领导者提出的方案做到良好的管理。由此可见,文秘工作人员具有管理能力是必须的,是否拥有管理能力已经成为文秘工作人员能否良好地完成本职工作的标杆。因此,文秘专业教学中,应引入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二、文秘专业教学中学生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培养

在管理过程中,有大量事务需要人来完成,这就形成了文秘工作。文秘工作从属于领导者,可以说是因为领导者而产生的,并且文秘工作的内容变化要根据领导的要求而变化。就职能而言,文秘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帮助领导办文、办事,另一方面还要发挥助手的作用。要协调内外的工作,同时也要为领导提供建议。从需求来看,管理能力是文秘的培养要求,文秘专业教学更应该适应这种新时期的要求,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管理活动理念。

1.重视管理理念教学

理念对实际工作的影响非常大,任何工作的改革,都需要对理念进行改变。在文秘教学中要注重对管理理念的培养,首先是对秘书有正确认识。学校应认识到管理理念培养的重要性,学校的重视程度会影响文秘教学的整体工作,其环境也影响着文秘的发展前景。学校的重视,能够为教学带来良好的环境和保障。此外,将企业管理理念引入教学并不是对文秘专业的破坏,而是为了更加适应新的社会需求,这样才能够提升其价值。另外,文秘专业的学生也应该重视管理理念,不论是教学安排还是课堂学习,学习的主体都是学生。因此,要让学生认识到文秘专业中引入管理理念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文秘专业的市场需求,使学生更加配合学校和教师的教学。

2.课程体系中加入管理教学

根据社会的需要,拓展文秘教学已经成为迫切的需求。现代社会要求“以人为本”,出于这种考虑,要将企业管理理念引入课程体系中。在课程设置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教学质量,毕竟,文秘专业和管理专业的学生有差距,这种差距导致两个不同科目的学生对学科深度的掌握也是不同的。对文秘专业的学生来说,文秘是第一专业,要重视的是管理理念的培养。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需求,合理安排,一方面不能过度地增加管理学内容,另一方面也不能一味地单纯只教文秘课程,这两种做法都是不对的。

当前社会正在飞快地发展,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学科交叉,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融合会愈加明显。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趋势还会出现更多的情况,都需要我们严谨地思考和面对。

参考文献:

[1]薛胜男.基于工作过程的解构与重构: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4).

[2]焦名海.高职文秘专业建设的困境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2).

[3]李颁梅.论秘书人员的基本素质[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4]徐晓扣,李正春.浅论文秘专业生的就业困惑及出路[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