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化理念范文
时间:2023-03-23 22:56: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本化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小学管理 人本化 理念
与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不同,人本化管理模式主张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通过从学校自身特色出发来制定出适合本校发展的设计管理体系。教师和学生作为影响学校管理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实际的小学管理中,人本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必须要以尊师重教和关爱学生为基本前提,并逐步建立起一个相信师生、尊重师生的民主化治校模式。人本化管理模式的本质是保障师生的人身自由,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在实际的管理中,学校要把人作为一切工作开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并努力做到治校为人、发展靠人的新型治校管理模式。
一、目前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形成思维定式
目前,我国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提倡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人们还是深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关注学生的成绩,实行的教育管理措施也更加依照教学目标,规范化、系统化。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管理具有很大的强制性,抑制了被管理者的创造性。
(二)对管理认识不清
小学中的管理人员大多都对管理问题认识不清,他们认为小学的管理工作很简单,不需要十分复杂的管理方式,而且多年的经验对小学工作进行管理绰绰有余,不能正确认识什么是管理,管理具有哪些职责,所以就会忽视人本化管理理念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不利于提高管理的效率。
(三)受传统观念影响
对管理缺乏改进原有的管理方式具有权威性,比较严格,要求学校各方面都具有完善的规划和制度,并且用这些规章制度来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这种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所以一些管理人员仍然沿用这种管理方式,缺乏对管理方式创新和改进的意识。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及策略
(一)注重学校德育工作的落实
人本化的管理理念就是要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管理工作的对象,坚持人的主体作用,促进学校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学校要加强德治的力度,把管理工作纳入规范化的轨道,强化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在管理工作中,要认真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民主管理的效力,拒绝管理层人员的独断专行,调动全校教职工的参与性,加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完善并公开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透明化,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良好发展。
(二)要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领导理念
学校校长,作为学校管理的领导者和决策的执行者,其成长和提升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对于学校学生、教师以及其他员工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校长和其他管理者除了从技术和操作层面上对学校进行管理和引领,其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也应该在工作中得以满足和实现。如果一所学校的领导者的人生价值和人生理想得以在工作中实现,那么其工作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新性将会有效引领学校组织其他成员不断追求学校新的发展空间,为打造新型的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不断努力。
(三)要关注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
教师在学校管理中具有双重地位,作为管理者的同时又是被管理者。教师对于学校管理以及学校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包括对学生知识技能的传授,能力素质的培养在内的一切教学活动都由教师执行,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乃至身心健康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学校领导在学校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潜能的实现,并且采取有效的手段保证教师各项素质及技能的发展,为教师自身价值的实现提供人文条件。如,应该尊重教师,发挥所长,使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对教师进行在职培训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支持等等。
(四)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发展理念
学生是教学教育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因此,以学生为本是学校管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最重要体现。要求学校领导者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发挥每个学生的创造力和潜能,维护学生自身的权益,为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实现其自身价值。此外,还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评价,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要创设以人为本的学校环境理念
学校人文氛围和人文环境的创设是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的重要前提。学校文化的形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受到人文理念的熏陶,产生提升自身价值的目标感,归属感和自豪感。在“以人为本”治校理念引导下积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师是实施人本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新时期的学校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小学管理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发展的今天,积极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人本化管理模式的有效路径和必然要求。
三、结语
人本化管理模式是新时期学校管理创新中的一种新型的改革模式。其在小学管理中的有效运用需要重视教师自身的核心位置,积极推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校管理中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并通过教育管理职能的改革与创新来优化学校的管理目标,从而更好地促使学校管理中人的作用的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马小卫.浅谈大学教学管理中的人本化理念[J].文史月刊,2012,(8):155.
篇2
论文摘要: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学界已明确提出要在高等教育领域内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并将它作为推动这些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动力。本文在借鉴其它国家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具体实践,尝试构建基于人本化理念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
一、重新审视大学的本质,加强大学人本化管理的认识
大学是什么?从大学诞生之初的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认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对大学本质的不同认识,不仅会影响大学需要什么样的人,也影响到什么样的人参与政策制定和人事决策的过程,这必然导致在大学管理中对人本思想的重视程度不一样。如果认为大学只是政府的附属行政机构,那么科层制的行政管理模式就较为突出,管理的主体就以行政管理人员为主,管理的权力也就会突出行政权力,人本管理思想必然受到忽略。如果对大学持有"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是探究学术的殿堂"、"大学是云集大师的圣地"、"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等观点,那么就能认识到大学组织的特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会得到彰显。
如何体现"以人为本"?也就是说大学的管理决策和人事政策的价值取向首先应该关注那些群体?本人认为,当前我国大学应该关注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尤其是教师群体。列宁曾经说过:"学校的真正性质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组织和良好愿望决定,不由学校'委员会'的决议决定,也不'教学大纲'决定,而是由教学人员决定。"对于教师,在学术上要保障他们自由探索的权力和学术研究的条件,在决策时应尊重教师们的愿望和诉求。大学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活动场所,其管理活动是一种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过程,它应该寻求人的活动的意义,努力实现人的价值。
二、借鉴国内外"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将人本化管理理念落实到实处
"教授治校"的核心就是在大学的管理事务中充分发扬民主,让教师参与决策和管理,真正体现广大教师的主人翁地位,归结为一句话,就是"依靠教师力量办学"。其最初源头是来自中世纪法国的巴黎大学,当时的教授集体全权管理大学事务,享有大学招生、教学、考试、授予学位等同题的决定权与控制权。这种"教授治校"思想也是西方大学人本化管理思想的最初萌芽。后来英国创建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基本照搬了巴黎大学的教授治校模式。但真正将"教授治
校"作为一种大学理念的还是洪堡创立的柏林大学。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的管理思想也不断发生演变,但"教授治校"的理念却一直在西方大学得以流传.并且逐步远播世界各国大学。
我国开"教授治校"之先河的是民国初主政北京大学的先生,他强调:"北大校务,以诸教授为中心";"以专门学者为本校主体"。这是西方大学管理制度在中国的第一次成功借鉴。其后清华大学也开始实行教授治校.刚开始时阻力很大,直到梅贻琦担任校长后,才冲破阻力,使"教授治校"得以制度化。"教授治校"思想在北大和清华的实行。充分体现了两次校长依靠教授办学的民主精神和人本化管理理念。可惜的是,在解放以后的几十年里,"教授治校"这种人本化的管理模式已成为一个人们不敢提及的"术语"了。现在,我们重提"教授治校",是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的。
三、将激励作为高校人本管理实践的路径选择
由于激励的对象是人,所以善用激励方式的管理者常常是优秀的人本化管理理念的实践者。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经过专门的研究后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只不过是2O一3O%;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O一9O%。其间的幅度相差6O%,所以说,激励得当,一个人可以顶4个人用。这些话都说明了激励的重要性。由于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和创造知识,其工作性质具有很强的学术性和精神因素,更需要采用激励这种有效的管理方式。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建立起灵活的激励机制,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当前正在实施的大学教师聘任制。只要在聘任过程中坚持公平聘任、平等竞争、择优上岗、打破资历界线等原则,对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就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方式。
四、倡导高等教育管理中的"顾客意识",凸显人本化管理理念
"顾客"的概念,源于公司企业组织中的顾客服务的理念.是一种市场的观点,它以顾客为尊以追求顾客的满意作为公司企业管理和获取竞争力的基本法则。从2O世纪8O年代以后,"顾客意识"已全面引入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并逐渐在高等教育管理领域推行。对高校而言,其顾客分为外部顾客和内部顾客。内部顾客主要是大学教师,外部顾客主要是学生和家长。强调"顾客意识"管理,就是要使顾客能够"用脚投票"。所谓:"用脚投票",对于公司企业而言,就是顾客如果对公司企业产品、服务等不满意,可以马上走人,到别处去购买;对高校而言,如果教师和学生及家长对大学的管理和学习环境不满意,也可以流动。这样就迫使高校的领导们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将关注的焦点对准其顾客--教师和学生及家长的需要,使高校的管理、高校的决策、高校的改革等等都要紧紧围绕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来展开,并以教师和学生的满意度作为高校管理成败的标准之一,所以"顾客意识"管理是高等教育管理人本化理念的又一体现。
总之,凸显高等教育管理的人本化理念,既是高等教育管理的本质体现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也是人类社会管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今天,高等学校作为创新知识、培养高级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孵化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推行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就是要改革管理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提高高等学校产出的效率,使它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对人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重视和发挥程度如何,将成为影响和决定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篇3
[关键词] 医院文化;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79-02
医院文化是医院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组织,在一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医院特色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生活方式、人文环境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式的总和[1],也就是医院在长期医疗服务经营活动中集体创造的、逐渐形成的并为员工所认同的群众意识及社会公众对医院的整体认知。笔者在长期医院管理经历中深刻体会到搞好医院文化建设对医院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医院文化是医院精神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人文环境等行为方式的总和
医院文化包含的内容很多,不同的医院有不同的医院文化特点。它首先反映的是医院整体的共同追求,既是医院行为的再现,又是医院行为的发展和完善[2]。医院文化的核心是医院整体的价值观和医院精神,因此形成了医院的整体行为准则和行为方向。它可以使医院的医务人员自觉地把自己的价值取向服从于医院整体的价值取向,将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追求和理想信念同医院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这种有着强大凝聚力的团体精神对医院建设和发展相当重要。
2 以人为本是医院文化的核心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同样道理,建设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首先应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医院全体员工必须时刻牢记,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决定了医院的发展进程,要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要想尽一切办法为病人提供便利,尽可能满足病人的需要,努力为病人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和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建设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还应注意发挥每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必须时刻牢记医务人员是医院主体,员工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病人的服务质量。因此,医院领导和各级组织都应注意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开展各种形式、多种内容的活动,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员工的各种文化需求,关心爱护员工,以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主人翁精神。各级领导应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以唤起员工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进而自觉维护医院形象,为完成医院的各项既定目标而发挥自己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
“以病人为中心”和以“职工为核心”是“以人为本”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人文性是医院文化最显著的特征,它有助于形成先进的医院价值观和群体意识,有助于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3]。
3 重视医院形象和精神的塑造
医院形象包括医院外在物质形态、建筑设计、设施内部空间和外部环境等,但更重要的是医院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公共关系以及在社会中的地位、声誉、患者心目中的总体形象等,这些都是医院形象的具体体现。我们可以通过美化医院的自然环境和加强医院人文景观管理与建设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医院外在形象,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观念,努力为广大病员提供优质服务的内在动力。
医院精神是职工在价值观念、道德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形成的群体价值观,它是医院思想成果和精神力量的凝聚、总结和提炼。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医院精神和积极向上的医院文化氛围,对于增强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培育职工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思想情操是极其重要的。
医院形象和医院精神均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项工作能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聪明才智,为完成医院的各项任务而努力工作。
4 努力做好医院文化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作为医院的管理者,必须时刻牢记医疗技术、学科建设和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而医院文化则是医院保持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在当前医院的公益性淡化、价值观偏离、趋利与物化现象上升、医患矛盾极其紧张、医院形象不佳的大背景下,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具有紧迫性。
4.1 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是我们每位医务人员应牢记的医德原则。作为医院领导,应清醒地认识到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对促进医院管理的重大作用,要教育每位职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牢记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灵魂。要促进职工养成“敬业、乐业、勤业、精业”的良好习惯,规范职业行为、增强服务意识、端正服务思想、改善和提高服务质量。
4.2 强化管理理念和创新工作方法
人是医院发展中最核心的财富,是医院文化的重要因素。在管理中,我们应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更新管理理念和工作方法,凝聚全体员工的力量。只能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刚柔并济,实现文化建设、文化管理、人本管理的相互融合,才能发挥医院文化建设的应有目的和效益。
强调以人为本应关注“以病人为中心”和“以职工为主体”两方面。前者应充分体现对病人的人性化关怀,为病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后者应充分体现职工自我价值的充分体现,激发他们热爱医院、努力为医院的发展贡献自己聪明才智的满腔热忱,实现医院管理理念同职工思想的充分和谐。
4.3 创造多种形式医院文化活动氛围
要努力培养职工主人翁精神、团队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是创建良好医院文化的重要手段。医院管理者应要求并在各方面全力支持医院的各级组织,精心组织形式多样的医院文化活动,如业务质量评比、护理操作比赛、法律知识竞赛、文化娱乐活动、体育比赛等。这些活动从严肃枯燥的说教形式解脱出来,不仅有利于提高医疗业务的质量,而且丰富了职工的文化生活。在活动中领导与职工之间、各科室之间、职工之间的相互沟通对凝聚全员力量、优化职工素质、形成团结风貌,进而树立医院形象,提高医院整体竞争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冯薇. 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 中国医院,2005,9(8):6.
[2] 朱春燕,朱新. 透视医院文化[J]. 当代医学,2007,9(122):26.
篇4
关键词:以人为本 计划生育工作 农村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7-193-0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提出,是适应当前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就是实现农村人口、经济、资源、环境以及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把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有效的结合起来。人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因素,所以控制了人口的增长、提高人口的素质就成为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这就需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本质上贯彻到农村建设中去。
一,“以人为本”思想在农村计划生育管理中的意义所在
首先,把“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满足农民追求小康社会愿望的理论保障;其次,把农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提高党在我国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民主化水平;再次,有效的降低我国农村的人口压力有助于提高农民平均的生活水平,使广大农村群众能够共享党和国家的发展成果,这在促进社会稳定和维持社会治安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目标。最后,“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与实施,有助于深层次的挖掘阻碍农村发展的矛盾所在,在让管理者明白挑战的原因的同时还能把风险扼杀在摇篮中。
二,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1978年以后同我国改革开放政策一起成为了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计划生育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减弱,特别是人口基数很大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抚养孩子带来的压力也在不断减小,这就致使一些富裕的家庭想要二胎,造成人口压力的加大;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的加快,进城务工的人员也在逐渐增多,再加上我国对进程务工人员的待遇以及各项政策还存在很多不足,导致了一些务工人员钻了政策的空子,对生育不加控制;我国社会老龄化显现加剧,这一过程也正是老一代老去新一代出生的转折时期,也给我国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不小的阻力。
2、我国民主建设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但我国的民主政策仍然不够健全,民主执法还存在一些漏洞。我国几十年的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特别是在农村,从以前的制度强制实施到现在的依法治理和民主决策相结合,这充分体现着我国民主法治在不断健全。然而,由于一些管理者素质的欠缺以及制度上的不少缺陷,导致了一些计生干部不作为现象的出现,让农民群众产生了多生一个也没什么的错误思想。
3、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这就促使着农民不断的外出务工,从而导致农村空巢家庭的大量出现。这些空巢家庭主要是由老人和小孩组成,导致了村委会和计生管理人员对这类家庭管理力度的丧失,村干部的权利受到了弱化。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缺乏有效的奖励措施,只是强调了超生会处罚,而忽略了对少生行为的奖励。
4、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是需要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才能顺利实施的,执法部门、公安部门、医疗机构等部门都是监督与实施这一政策必备可少的环节。执法部门只注重违法后的处罚,公安部门对上户口的要求太模糊,医疗机构只是开出出生证明而不去调查是第几胎,这些都是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症结所在。
三、要把以“以人为本”思想落实到农村计划生育工作中去
1、让计划生育的理念深入到群众心目中去,加强对计生理念的宣传工作。各种政策理念的落实都离不开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运用有效的宣传手段是完成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重中之重。村干部应该积极发挥自己的职能,计生管理人员要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抓住群众一起劳动或者聚会的时间来适当的宣传国家相关的计生政策;把一些先进的个人来作为宣传的案例进而鼓励群众少生优生;还可以组建一支独立的计生宣传队伍,定期的去周边村庄和地区宣讲与考察,把一些有效的方法运用到本村中去,定期的去群众家中宣讲教育,并针对性的对一些想要二胎的家庭进行超生的利害分析;还可以利用当地的媒体力量来进行宣传,例如在地方台播出一些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的公益广告等;把本村的一些“权威人士”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影响力来宣传计生政策。
2、加强农村计划生育的组织建设,使各级的管理人员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把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作为计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村支书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在维持本村协调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计生组织机构的建设工作,并配合各级的人大、政协和组织纪检等部门来贯彻实施计划生育的各项政策。
3、加大对先进计生家庭的奖励力度,把利益真正落实到群众的身上,做到“以人为本”思想的要求,与此同时加大队伍建设,促进相关社会职能的顺利发挥。国家要落实各项政策,使得做到少生优生的家庭得到合理的奖励。各级政府要统筹各级管理部门的工作,把控制生育的各个环节加以严格审核改进,杜绝等腐败现象的出现。
综上所述,我国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要做到有效的发展,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上到各级政府部门,下到个村级领导,再到广大的人民群众,都要时刻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为我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落实尽自己的一份力。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人本理念 高校图书馆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人本理念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尊重、互信和支持,是对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弘扬,是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性体现。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统一性,人的自觉意识和主观能动性贯穿于社会发展的理论之中。“以人为本”所倡导的人文意蕴,即通过发挥人的理性自觉、积极张扬人的主体意识,以最大限度地消解人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的协调一致―这同样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1]。
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人本理念体现了对读者的关注和对馆员的关爱,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趋势。图书馆文化建设应确立人本理念,坚持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平等、合作与沟通,创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与和谐的人际环境,丰富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内涵,提升图书馆文化建设的
层次。
1 高校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人类的存在和发展紧密相连的,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支柱,它既是图书情报中心,也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同时也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图书馆文化是高校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以大学文化为背景,以图书文化为基础,在图书管理和提供、利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心理态势、知识体系及外在形象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的总和[2]。高校图书馆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次构成。
图书馆物质文化是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基础;图书馆制度文化主导图书馆物质文化的实践,并影响图书馆精神文化;图书馆精神文化规定着图书馆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发展方向,对二者具有灵魂和生命力的作用。正是它们互相影响、相互作用,才融合成了图书馆文化的有机整体。
2 人本理念与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
2.1 在物质文化建设中体现人本理念
高校图书馆的物质文化既是高校图书馆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物质基础,也是高校图书馆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图书馆物质文化是一种外在器物文化,是图书馆建设的物质成果,是图书馆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总和,包括图书馆建筑、图书馆藏书、图书馆设备、图书馆环境等要素,它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硬件部分和物化表现形式[3]。在图书馆的物质文化建设中应体现人本理念,充分考虑到读者的需求,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高校图书馆的建筑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载体,通过建筑风格来体现图书馆的文化,给人以博大的文化内涵和美的享受。图书馆建筑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利用材料、光线、空气、湿度、温度、色彩、室内外绿化及各种设施,给读者在视觉、听觉、触觉和心理上良好的感觉。为适应收藏、检索、借阅、咨询和研修的需要,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应考虑空间结合的灵活性和使用功能的多样性,同时防止各种干扰和污染,通风性能和采光性能良好。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建设的每个环节都要围绕读者的需求开展,加强与广大师生读者的沟通,全面真实地收集读者的需求信息,把握学校学科发展的趋势,为学校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献资源保障。同时兼顾学科专业文献资源之外有助于培养读者人文和科学素养方面的资源建设,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够逐渐感受和领悟到来自文化环境的影响和教育,尽情享受文化知识的熏陶,培养美好的情操和优秀的道德品质。高校图书馆的环境建设要重视色彩的搭配,绿色植物的摆放,名人字画的张贴、宣传橱窗的设置,营造一种浓浓的高品位、高层次的文化氛围。
2.2 在制度文化建设中体现人本理念
高校图书馆制度文化是指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对规章制度进行补充和说明的各种规定、实施意见、管理办法以及通过制度的执行过程而形成的一种文化集合。它是图书馆在实践活动中,对图书馆的本质、行为、功能、意义等规则的制定、实施、完善的确认过程中,实现的规则合理、和谐和统一所形成的人文现象[4]。高校图书馆的制度文化建设应从人性角度出发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充分尊重读者和馆员的人格。良好的制度文化有助于增进管理层和被管理层之间的沟通,发挥被管理层面能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制度设计上应摒弃惩戒性和警示性的制度,要体现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执行性。同时,在制度上对馆员个人利益予以充分保障,尊重馆员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努力使图书馆利益与馆员利益相一致,促使馆员能够主动自觉地提升自身素质,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
2.3 在精神文化建设中体现人本理念
精神文化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对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具有统领和指导作用,集中地反映着一个图书馆的本质和个性特色。图书馆精神文化是指高校图书馆在实践过程中,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最能集中体现图书馆精神文化的载体是馆员的素养。作为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文化层次较高,馆员不仅要有得体的衣着、文明的语言、更要具备全面的知识,专业的技能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图书馆精神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人本理念,使馆员在工作中形成勤奋、求实、文明、敬业的工作作风,促进馆员之间的协作,提高馆员的集体凝聚力,进而升华为积极向上、独具特色的图书馆精神。总之,图书馆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贯彻人本理念,坚持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有机统一,给读者提供一个舒适、愉悦而又充满文化气息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立强.人的全面发展:经典阐释与现实历程[J].河北大学学报,2009(3):104―108.
[2] 王黎,秦虹.高校图书馆文化论[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7.
篇6
这两句看似简单、朴实无华的语言,揭示了显示器厂商与用户之间的本质关系,即无论显示技术如何发展,用户永远是第一位的,这也是优派一贯坚持和追求的人性化设计理念。
IT 产品用户群的平民化
在谈到人性化、以人为本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民用IT产业的发展历史。在上世纪90 年代初期以前,计算机还主要应用于一些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工作人员要进入计算机房,通常要更换衣物、鞋帽以避免静电,而且计算机房也有常年的空调来保持恒温。对于这些严谨、认真的专业人士来说,对计算机的要求首先是速度和性能,而对于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和易用性倒是非常次要的。
随着硬件价格的降低以及1994 年前后微软公司Windows 95操作系统的出现,PC开始在全球出现普及浪潮,计算机的用户群体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已经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士使用,而是逐渐变成了人们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工具,IT 产品的用户群体开始出现了平民化的特征。PC 的功用也从早期的简单数据计算,演变为用来观看和播放多媒体、上网、游戏和娱乐等,人们每天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用于接触和操作电脑,在这一时期,人们开始对IT 产品提出了更高的人性化设计需求。
凸显人文关怀,胡锦鸟传奇的诞生
1990年成立于美国加州南部的优派(ViewSonic)公司,从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显示出了在科技产品人性化方面的独到之处。在当时,大部分IT 企业的标识都是蓝色或绿色,尤以蓝色为多,清一色的蓝色几乎成了IT企业的代名词。优派创始人朱家良先生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并决心有所突破,几经周折,最终选择了三只艳丽、喜人、亲切的胡锦鸟作为优派的标识。
胡锦鸟的艳丽色彩,让人很容易地与优派的显示器画面联系在一起,而胡锦鸟那亲切、可爱的形象,也正好赢得了许多用户的心。加之产品本身的品质过硬,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优派迅速成为美国乃至全球家喻户晓的著名显示器品牌,从而开创了一个时代的商业传奇。
细微之处见功力
一台外观时尚、设计和做工精美的显示器,无处不体现了厂商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首先是显示器的外观,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品牌的审美观和美学修养,更是这个品牌诸多忠实用户共同选择的结果,由于人与人之间在审美观方面存在的差异,往往一个品牌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来沉淀和形成一种独特的风格,对于这个品牌的忠实用户来说,这就是美好的。
其次是显示器的便于安装与使用的特性,比如,携带和搬运时是否方便?是否很容易从包装箱(盒)中取出?是否便于安装或拆卸?是否有较完整的图示和说明书?是否自带了驱动程序光盘(软盘)?是否有中文安装界面?在调整显示器时,是否有中文OSD 菜单?是否便于读懂和学会操作?调节时是否简便易行?等等,诸如这些细微的地方,恰好能考验一个显示器厂商的人性化设计水准。
优派的人性化设计理念与实践
在十余年的专业显示设备研发和设计基础上,优派正在将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渗透到每一款产品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不仅在显示器本身产品、包装、说明书、随机附件等方面考虑到了每一个细节上的完善,更为用户提供了应用软件、驱动程序安装及升级的贴心服务。
窄边框设计: 优派是全球最先推出了采用窄边框技术液晶显示器产品的厂商之一。过于厚重、宽大的边框,只能减弱人们对屏幕的注意力。因此,优派高端的VP 系列、新VG 系列、新VE系列和新VA 系列,无一例外地采用了当前流行的窄边框设计。
自由可旋转屏幕: 优派VP系列采用了独具匠心的“PIVOT”可调式多向旋转屏幕设计,使得屏幕可任意左右调整并作90°垂直旋转,这对于各种专业制图、网页设计领域来说可谓“显示随心所欲”
TCO ’03认证: 优派是最早获得TCO ’03认证、取得认证机型最多的显示器厂商之一,在2003年里推出多款通过了TCO ’03认证的LCD 及CRT 显示器产品,其中包括VP系列的多款LCD产品和P95f+等CRT纯平显示器。
可贴底式底座设计: 优派的高端产品VP系列提供了独特的可贴底式伸缩底座设计,即显示屏可以最低降至与桌面平齐,将整个底座全部遮挡在屏幕后面,使得桌面空间和布置更加灵活、自由。
USB 2.0 HUB: 在优派的一些型号中,如VP201s,配置了USB 2.0 HUB,用户无需再钻到桌子底下的主机箱背后去插拔USB连接口,就可以与主机实现热插拔式的数据交换。
可折叠、可拆卸式底座设计: 在最新推出的优派VE710s、VA721、VA521等新品中,采用了可折叠、可拆卸式的底座设计,显示屏最大限度可以折叠成与桌面平行的角度,折叠起来后,整台液晶显示器只有约2 台笔记本电脑的厚度,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携带、移动和存放。
电源内置式设计: 优派VP系列采用了国际流行的内置式电源设计,这也是在考虑到了外置电源给用户带来桌面上的麻烦之后而采用的设计理念,较好地解决了外观和散热等2 个方面的问题。
传统的OSD菜单设计: 与其他产品有所不同,优派采用了多年不变的传统四键OSD菜单调节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一些习惯于优派产品的老用户,可以非常方便地操作和使用新产品。
篇7
怎么样将文化和以人为本结合在一起是党和国家认真思考的问题,国家亦如此,企业更要百倍的重视“以人为本”。 在企业管理中,强调“以人为本”则是以一种企业价值观而存在,在其作用和引导下,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促使企业更好更快发展。
企业之“本”就是企业员工的素质。人既是企业之本,又是企业文化建设之本。建设企业文化,应坚持“以人为本”,重视育人,把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员工放在首位,在广大员工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等。共同的价值观念使每个员工都感到自己存在和行为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精神需求的一种满足,这种满足必将形成强大的激励。这种激励又进一步促进企业员工素质的提高。
一、以人为本,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以人为本是对人性基本规律和人的发展客观规律的尊重,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企业管理最优化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提升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能够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任何一个现代企业的维系和发展都需要两个纽带,一个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个是文化、精神、理念的纽带。
第二,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企业管理就是管人、管事、管思想,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较高层次的管理,是把思想教育、政治优势和情感管理有机结合,其突出的特点就是以人为本。
第三,能够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以人为中心的企业管理科学。提升企业素质,首先要提升员工的素质。
二、以人为本,提升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确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企业性质、目标及经营方式等的价值取向,是关于企业意义的终极判断,是为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就是要保证人与企业、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注重股东、员工及社会的利益,不断创造解决人的需要和发展的新途径。构筑“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就是要打造员工理念体系,注重渗透灌输、规范养成、环境熏陶。企业中人是第一位的战略资源,其他一切资源只有通过人的劳动和创造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人的一言一行又是靠思想来支配。只有解决了企业员工的愿望和动机的理想信念问题。
第二,推行民主管理的企业制度。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要充分发挥党团及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推行企业民主管理,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企业党务公开、厂务公开以及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让员工监督,实现十提出的“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民主管理,积极培养员工的参与和合作意识,使人才的自我价值与企业的发展紧紧地结合起来。在抓好企业民主管理中,企业应努力做到有民主作风,不专权独行,能虚心听取各方面的建议和意见,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完善民主管理组织,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力量,使他们成为企业内部为员工进言、积极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组织,通过开通民主管理的有效渠道,实现领导与员工的广泛沟通与交流,为员工提供一个心情舒畅的工作环境。
第三,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增强企业凝聚力。企业凝聚力,就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内在吸引力,是员工对企业产生的一种感情,这种感情会导致员工对自己的企业产生极大的向心力和归属感,从而自觉地为企业贡献力量。企业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其生存和发展有赖于具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的企业领导和员工。企业要想发展,必须加强竞争意识。
篇8
关键词:以人为本 新华书店 思想政治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内容。众所周知,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不仅关系到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的实现与否,同时也对引导、教育、塑造以及培养事业单位员工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总的来看,在新的形势下,目前新华书店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传统的思政工作理念,已经不能够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和职工群众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研究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保证领导干部正确的自我定位、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等方面下足功夫,使思想政治工作日趋完善,与时俱进。
一、以人为本工作理念的内涵
要想完整准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就必须首先搞清楚这当中的“人”究竟指的是什么?伟大的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它明确告诉我们,必须从分析社会关系入手,能真正把握人的本质,它使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解具体化了。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是由他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和社会经历等所决定的,社会关系实际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以人为本”或者叫“人的取向”,是相对于“以物为本”,即“物的取向”而言的。“物的取向”通常强调某些可量化的、外在的方面,而“人的取向”突出的是各种外在量化指标对人自身的价值意义。因此,“以人为本”与“以物为本”是两大对立的价值原则和思维模式。
二、当前新华书店思想政治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新华书店思想政治工作无论是在工作模式上还是在工作理念上相比以往都有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解决。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还未形成一定的体系。对于新华书店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只是对于国有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而新华书店的职工在学历上基本上都是专科和本科,所以,,构建知识型队伍是各大事业单位在发展中的必然趋势。当前,新华书店的思想政治工作对于结合时展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对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教育手段以及教育内容进行创新的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如果长期以往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体系,将会导致人才的流失,这势必会导致整个单位在发展中出现严重的思想问题。
其次,忽视了职工的真正需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每一个事业单位职工,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让甸一个职工感受到人文性,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发挥出应有的效用。目前进入我单位的一些新人,他们充满朝气,为新华书店的发展补充了新鲜血液,但是他们的生活压力也是非常大的。在以往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教师往往是夸夸其谈,没有结合职工实际需求开展工作,这样也导致职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体会不到其人文特性,最终造成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流于形式
最后,缺乏一定的刺激激励机制。不能否认的是,新华书店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在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不彻底的现象,导致很多方面内部依旧没有形成完善的竞争机制,具体表现为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来激发职工潜力,使员工实际工作中严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利用合理的奖惩措施来实现廉政和勤政目标,导致很多职工没有做到尽职尽责。
三、以人为本理念下的新华书店思政工作实施策略
第一、优化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完善教育体系建设。在新华书店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建立一套运行程序、落实措施,使得内部充满活力,健康地向前发展的机制相当重要,这样才能为完善教育体系打下牢固的基础。在思政工作标准上,要从实际出发,将调研来的工作绩效考评机制更具有人性化,坚持精神成果与物质成果、近期效益与长远效益、个体效益与群体效益相结合,重视人在工作中的作用。根据相应的评估方法、考核结果,对先进个人及时给予奖励,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保障机制,尽量提高职工待遇,灵活调动流动经费,确保政工活动正常进行,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
第二、从人的角度出发,创新工作方法,工作手,。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活跃起来了,因此在新华书店思想政治教育中,旧有的工作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了,这就必然要求以前的说教形式要有所改变。在工作过程中,考虑到职工的身心感受,我们由此对工作方法、工作手段进行了大胆创新。比如,组织职工去观看先进事迹的纪录片或者是邀请专家进行课题讲座等,这样员工必然潜移默化的实现了自身讲道德的提升、守纪律、言行一致,工作兢兢业业。这种工作方式也是遵循了从人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的理念。
第三、构建和谐文化,重视广大职工的真正需求。构建新华书店的和谐文化可以满足广大职工在精神方面的需求,由此从道德层面推进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员工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培育诚信精神和责任意识,提升员工的思想境界,在员工中形成共同理想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从道德层面推进人文关怀。
第四、创建激励机制,重视实际问题的解决。激励机制对于促进广大职工的进取心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我们要创立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对于新进入的职工而言,更是如此。此外,思想政治工作要从“解决思想问题”转向“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应该改变主要依靠道义说教解决问题的传统作法,把从解决“思想”入手转向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在解决思想问题时彻底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做好突发性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以人为本 作文教学 优化
一、关于“以人为本”理念的概说
“以人为本”思想在我们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被越来越广泛地提起和应用,成为维护人的权利和利益的一种原则、尺度,成为各个领域发展的一种追求和目标。“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与西方人本主义哲学理论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二者拥有相对一致的最高宗旨,都是以“人”为出发点。但是,人本主义哲学理论的“人”是指抽象的人,而“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则是要求从具体的、现实的人出发。
1.“以人为本”与以自由为基础
“以人为本”,强调尊重人的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维护人的权利,也就是主张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在“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下,应该更为重视人的“实现自我”的价值追求,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更注重以自由为基础。
同样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也强调以自由为基础的发展。正如罗杰斯所主张的,把书本和教师作为权威、教师根据标准答案给学生计分的制度是无比愚蠢的,因为这样会压抑学生的学习自由,应该对此予以取缔和废除。[1] 这就强调学习应是一个自主和自由的过程,要杜绝学生受到强烈的外在压力,提倡为学生创造一种自由坦诚且充分尊重和接纳每个学生的氛围,学生只有在较少威胁(这里所说的威胁是指个人在求学过程中因种种因素所承受的心理压力)的教育情境下才会有效地学习。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自主自由地学习,从而减少学校教育中的威胁气氛,以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以人为本”与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育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同人本主义一样要求教育要尊重学生,应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完善的人性”,促进学生“潜能”的充分发展。[2] 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为本,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中心,主张学校为学生而设,教师为学生而教,理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自我概念、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在学生自身学习中的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原则,充分尊重和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让学生对自身的成长发展进行纵向的比较评价,看自己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是否较以前有了一定的进步,今后的努力程度和努力目标如何,等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
3.“以人为本”与以生活为根基
“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积极提倡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自然要求以生活为根基,积极回归到人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生活世界是我们一切活动和社会产物得以产生的具体、现实的生活境域,是一个“活的世界”,脱离生活、活在抽象世界的人也就没有了丰富的情感,没有了热情,没有了真实的感受。[3] 因而教育也要回归生活世界,教学也要以生活为根基,不能唯书本与考试至上,要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关照学生的精神成长。教育教学中以学生生活为根基,并不是要忽视科学知识的教学,而是要更好地将二者融合起来,使学生获得更快乐、更易接受的教育。
二、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对写作文的强烈抵触
有研究者做过一项有关小学生作文兴趣的调查,发现仅有33%的学生“喜欢”写作文,而大部分学生则表示不喜欢写作文,并将写作文看成苦差事,因而小学生的作文兴趣总体来讲确实不高。[4] 在作文应试化要求尚浅的小学生中尚且如此,那么在中考、高考应试要求逼迫下的初高中学生对作文的厌恶情绪则更高。在我们的学校作文教学中,多少年来,有无数的学生把写作文看作是受苦受难,他们将写作看成是一件神秘的事情,把写出能得到别人(主要是老师)认可的作文当做天大的困难。因而大部分学生会对老师布置作文这件事表现出抵触情绪,在面对作文作业时就会发怵。
写作是一种表达,而表达一般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口头表达,即说给他人听;另一种则是文字表达,即写给他人看。在学校作文教学中通常更为注重后者,也就是以书面作文的形式来体现学生的表达能力。正像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学生往往对此有强烈的抵触,在写作过程中一般倾向于“编话”,一句一句地“挤”、一段一段地“憋”。但是,正是这些写作文“编话”都相当困难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却能侃侃而谈,没有表达的障碍。有人说过“其实我们的日常谈话就是千万篇散文”,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口头表达付诸文字成为洋洋洒洒的作文,这值得语文教师深思。
2.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应试化要求
在我国中小学作文教学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教师对学生写作的应试化要求。尤其在应试制度和升学竞争压力之下,中考、高考分数对学生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教给学生相对“固定”的作文结构和快速成文的应试技巧,以期让学生得到更高的作文分数,从而越来越远地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远离了“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的写作主张。
应试大环境,不仅仅要求学生在考场上快速写成作文,而且要求阅卷教师判读作文的过程也是“快速”的和浏览式的。在这种形势下,无论是阅卷过程还是教学过程教师都更重视条理清晰、框架分明的学生作文,进而导致在作文教学中出现教师向学生亲授几种统一的作文框架模式的现象,学生的日常作文也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越学越“死”、日趋“八股文”。作文内容不再是学生自己源自生活、源自情感、源自体验的各种感受,而是在各种框架下的填充,作文没有真情,没有趣味,没有感染力。
三、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导下优化作文教学
篇10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单证教学;生态观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6)01-0098-03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涉外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用人单位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要求增强,“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成为众多高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一项重要且复杂的商务工作,商务单证业务对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的多种构成要素具有较全面的要求。在商务单证教学中引入生态观,积极协调各项教学要素之间及其与教学环境的关系,努力达到单证教学生态平衡,对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的内涵及其培养必要性
所谓应用型本科人才,是指较好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并能够顺利完成理论的应用转化的人才,他们既具有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生产的能力,更具有应用专业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按照这一定义,“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 应该是能用英语进行商务工作且能将商务技能在国际化平台上施展的专业人才,即“英语语言职业化,商务技能国际化”的本科人才。这类人才,必定是复合型人才,即英语技能与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并非是英语与商务机械叠加式的“无效复合”,而是以“应用”为目标的有机结合,即“复合”的结果就是“应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区分了“学术型、应用型、技能型”三类人才,首次明确提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并指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2]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展步伐、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目前,中国经济文化高速发展,国际经贸合作参与度不断提升;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转变势不可挡;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且企业期待“成手型”现用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因其充分适应当今时代特征及就业形势,成为继语言文学人才、英语教育人才之后的又一类重要的英语专业人才,具有较大的培养必要性。
二、商务单证教学与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的相关性
商务单证简称“单证”,是指在进出口贸易中,业务人员处理国际货物的支付、运输、保险、商检、结汇、报关等工作所应用的单据与证书,如汇票、本票、支票等保险单、保险凭证、海运提单、航空运单、多式运输单据等。[3] 商务单证教学是以商务单证的认知、阅读、理解、制作、修改、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过程。商务单证教学与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商务单证包含了“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的必备业务知识。国际贸易中,业者的每一项业务行为,都在相应的商务单证中得以反应。因此,商务单证是国际贸易业务各个环节最真实的文本体现,包含了国际贸易各环节的基本知识要点。其中,品质、保险、支付、海关等方面知识可以迁移至管理、营销、金融、法律等领域。教授商务单证的内容,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国际贸易知识,也能够扩大其宏观商务知识面。
其次,商务单证的缮制及流转等业务过程融合了“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的多项必要能力。制作商务单证,业者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洞悉国际贸易各环节的操作流程及逻辑关系、具备一定的计算推理分析水平、拥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适应独特的商务英语语言特点。这些能力全都是“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的构成要素。因此,商务单证业务的训练过程是“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多项能力的综合培养过程。
再次,商务单证业务对业者的职业、道德、心智等多项素质具有较高要求。在职业素质方面,由于商务单证涉及多部门、多环节,要顺利完成其业务,业者不仅需要具备上述提及的计算、分析等能力,也应具备良好的沟通、合作、博弈等职业素质。在道德素质方面,由于商务单证既代表货物又代表业务流程,业者必须恪守商业道德,自觉做到单证内容与实际情况一致,主动杜绝“单证欺诈”。在心智素质方面,由于单证业务复杂琐碎、精细度高,业者不仅要做到细心、耐心,更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方可应对各项工作。所以,通过商务单证业务的训练,能够较好地培养构成“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的若干项潜在素质。
由此可见,商务单证业务需要“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的众多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而得以顺利完成。也就是说,商务单证业务是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发挥平台之一。所以,商务单证教学理应成为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的重要阵地。
三、生态观在商务单证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生态观源于生态学理论,着眼于研究生物和环境之间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将生态观用于外语教学领域,就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考察教学要素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从而尽量达到教学要素之间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对平衡,避免教学失调现象。[4]在生态观视角下,外语教学被看成“教学生态系统”,由诸如学生、教师、大纲、课程、教务、方法、技术、设备等多项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按照一定的关系构成;各项教学要素在教学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关系,被视为“教学生态位”;各项教学要素之间及其与教学环境达到和谐稳定,形成良好的教学秩序和质量的状态,被认为“教学生态平衡”。简言之,以生态观指导外语教学,就是注重教学生态系统中要素和环境的关系及生态位,力求达到教学生态平衡。
将生态观引入商务单证教学,是由商务单证教学的自身特点决定的。首先,商务单证教学组成要素新颖多样:语言技能教学、业务能力培养、单证文体训练、传统课程讲授、实践平台营造、教师素质拓展等项目相互联系、彼此制约,形成了教学系统;其次,商务单证教学环境复杂善变:社会形势、个人需求、贸易惯例、教学资源、课程地位等因素不断变化并直接影响商务单证教学的开展;再者,商务单证教学动态性强,稳定性差:各种要素与教学环境的联系性、制约性、复杂性和多变织在一起,使得商务单证教学稳定性低、灵活性强,不易达到平衡状态。因此,以生态观指导商务单证教学,捋顺各要素之间及其与教学环境的关系,处理好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对于商务单证教学而言,尤为重要。
四、以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为目标的生态化商务单证教学实施要点
在商务单证教学中,将“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生态化教学观结合起来,是达到良好教学效果,促进商务英语本科生实现“英语语言职业化,商务技能国际化”这一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笔者认为,合理规划教学要素、客观评估外部条件、实时采取调节措施,是达到商务单证教学生态平衡、促进实现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要点。
(一)合理规划教学要素,建立科学教学系统
在生态观下,商务单证教学可视为一个教学系统,该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子系统又包含了多项教学要素。其中,建立好课程系统、实践系统和软硬件系统,尤为重要。
课程系统,是商务单证教学系统的基础。课程建设方面,应明确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真实的、已流通过的英语单证作为教学材料,将单证业务技术辅导和英语语言训练两大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注重分析单证英语语言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即引导学生在单证业务流程领域里观察英语语言的特殊性,了解单证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ESP)的独到之处。
实践系统,是商务单证教学系统的“重中之重”,是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培养理念的集中体现。在实践平台建设方面,可以建立“课内实践+校企合作”二元互动模式。所谓课内实践,即利用单证和业务流程的对应性特点,在日常课程教学中,以业务案例为主要教学内容并腾出时间专门引导学生进行单证操作训练,“在做中学,在做中教”;进行校企合作,即学校和企业进出口部门或进出口贸易公司合作,优势互补、各取所需:企业向学校提供实习基地、一线单证辅导员、真实单证文本等,学校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提供咨询服务等。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是高校服务社会发展、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5]
软硬件系统是商务单证教学系统的保障。软件系统建设以师资建设为主,可采取“院系合作+校企合作”双轨模式。[6]在院系合作方面,可调集外语学院(系部)、经管学院(系部)的教师合作教学,在合作中取长补短,形成较稳定的商务英语专职师资队伍;在校企合作方面,可借鉴高职院校做法,选派专职教师到企业挂职,积攒操作经验和一手资料,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同时,应定期邀请业内人士为学生开展单证业务讲座和培训,重点讲解最新案例,开阔学生视野。硬件系统建设以数码实验室建设为主,应在当下电脑设备较为充足的有利条件下,安装双语版商务单证操作平台软件,以适应电子商务(无纸化业务)日趋普及的趋势。
(二)客观评估外部条件,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系统论中,环境是与系统发生互相联系和作用的全部外部条件的总和。[4]如前所述,商务单证教学是一个教学系统,那么其教学环境则是与之相关的全部外部条件之和,涉及个人、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笔者认为,商务单证教学的需求、地位、资源是教学环境中最为重要且相互联动的三项内容,必须对其客观评估,因势利导。
前文分析了当今社会对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的客观需求以及单证教学与培养该类人才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为商务单证教学赢得良好的环境。但事实上,许多学生乃至教师,对商务单证教学的功能存在认知偏差,认为商务单证技能只适用于国际贸易业务人员,而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及开课必要性。这种认知偏差降低了商务单证教学的需求度,削弱了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减少了校方及院系对其的重视度及资源配置。因此,应引导教师及学生认识到商务单证业务与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多项技能的综合相关性,以及商务单证业务知识在贸易、管理、金融、保险等多种商务工作中的可迁移性,为单证教学赢得较大的需求基础,从而获得其在课程体系中的席位,争取校方及院系对其的投入,确实为商务单证教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三)实时采取调节措施,促进教学生态平衡
在商务单证教学系统与教学环境的构建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各种,即失调现象。失调可存在于教学系统与教学环境间(如单证教学与社会需求脱节等)、教学要素间(如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背离、讲授与实践失衡等)、教学系统间(如商务单证教学与其他教学工作割裂等)等各处。因此,必须实时进行调节,促使商务单证教学生态平衡。
首先,应定期进行社会形势及需求调研,及时了解业界动态及热点问题,用以指导教学系统建设。职场形势变化无穷、单证操作方式推陈出新,教师及系部管理者必须及时了解前沿信息,不断更新教学系统,培养出适应时展需求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其次,应积极协调教学系统中各项要素的关系,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材料(单证文本、商务软件、传统教材)、教师讲授、实战训练等要素串联起来,形成合力。以培养学生的单证操作技能和单证英语运用能力为目标,充分发挥专职教师和企业人士双导师的主导作用,在任务型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利用课堂与企业两个阵地进行联合教学。
最后,应认识到商务单证教学的功能局限性,理顺单证教学与其他教学环节的关系。虽然单证教学与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本科人才密切相关,但是前者并非后者的充分条件,单证教学对学生的人文素养、创新能力、通用英语表达水平的提升力有限。同时,学生已具备的基本英语技能、商务知识水平将直接影响商务单证教学质量。因此,通识课程、基础英语课程、文学文化课程、普通商务英语课程(EGBP,如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翻译)的重要地位不能动摇,商务单证教学只能是英语专业整体培养方案中的一个环节。
参考文献:
[1]钱国英,徐立清,应雄. 高等教育转型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12.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37.
[3]刘启萍,周树玲.外贸英文制单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2-3.
[4]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124-126.
相关文章
精品范文
10人本主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