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范文

时间:2023-03-27 06:09: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体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体育

篇1

关键词:武术专项;体育教育专业;教学大纲

前言

武术一直是扬州大学体育学院的主干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随着国家体育总局积极推广武术段位制进校园活动、江苏省教育厅将武术加入到中小学必学课程等新形势下,社会对武术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现行的教学大纲不管是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还是考核、评价方法方面都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求。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采用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扬大体院体教武术专项教学大纲;扬大体学院体教学生进行研究。共发放7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67份,有效率95.7%。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学院有关武术专项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现状分析2014年4月10日江苏省教育厅了试行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在此方案中首次明确将武术列为必学课程。作为省内优秀的体育师范生培养单位,武术一直是体育教育的主干课程。我院现行的教学大纲均为2010年制定。2.2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项课程设置的调查分析2.2.1武术专项学时安排根据现行教学大纲,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武术专项的课时一共为200学时。由表1得知,大部分同学希望在第二学年开设武术专项。根据实际情况,第1、第2学期大部分必修基础课程并没有完成,学生无法对各个专项有充分认知,不适宜进行专项选择。第7学期开学后,该年级学生需在外进行2-3个月的实习,该学期的专项课因此中断,学生并没有完成专项学习,在实习中的专项实践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综合考虑大部分同学选择了第二学年为开课时间。由表2得知,大部分人依然觉得一周6课时的专项课时间比较合理。专项课在一周内的强度不大,学生得到了充足的休息时间,可以以更加饱满的状态融入到专项课的课堂中。也有部分同学选择的是每周4课时的安排,他们大多选择两年专项选修时间的,所以课时方面并没有太多变化。所以现行教学大纲的课时安排仍是科学的,符合学生需求的。2.3课程内容在现行的教学大纲中,理论教学部分共48课时占200总学时的24%,其中,实践能力理论学习共有18学时,占总学时的9%。实践部分共140学时,占总学时的70%,其中,传统拳、器械共28课时,也占到总课时的14%。总的看来,都是以套路的学习为主,其他的方面涉猎较少。据调查可知,在体育学院中高考加试时是武术专项的并不多,其中一大部分同学此前并没有武术基础,所以仍要花大把的时间在武术的基本功教学上。但武术基本功是不可忽视的环节,在现行大纲中,将武术专项课中28个学时分给传统拳与传统器械,但并不能达预想的效果。而与在外进行实习工作的同学们交流得知,当下的中小学课堂中,以基础的拳法为主,校园武术当下主要开展形式为武术操,甚至有的学校要求教师创编适应本校学情的武术操。这些是大纲中所缺少的,我认为应该相应减少传统拳与传统器械的课时,减少传统拳的技能学习,改为理论介绍为主。统筹其他教学内容的时间,将武术操的学习与武术操的创编加入到课堂中。专业技能是指完成武术套路或是散打的能力。实践技能是指进行武术教学、武术裁判、带队训练和理论研究的能力等。从表3、4可看出: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在教学中的比例分配还是一个值得推敲问题。经过与教师同学的交流得知,实践能力的锻炼机会一般是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寻找,一般在整个专项的学习过程中,会分配到一次带队训练的机会。在表3中,46.27%的同学觉得专业技能与实践技能都很重要。然而细看,觉得实践技能更重要的同学多出了近10个百分点,这不是偶然。结合表4来看,近七成的正在学习或已完成专项学习的同学是觉得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是不够的。而经过对已经实习工作的同学的采访得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专业实践能力是有点捉襟见肘的。2.4考核、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建设是为了服务于课程,好的评价体系可以促使课堂良性发展。评价体系的确立,不仅仅是确立了考核一个学生阶段性学习的标准,也确立了未来教学的方向及重点,甚至左右着学生的学习重心。评价体系包含很多:教师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等。而我们就现行的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成绩考核”的内容,辅以问卷及访谈的结果,做一些讨论。在现行教学大纲中,成绩考核的描述如下:Ⅰ“理论考试”、“技术考核”均属于期末考核(占70%)Ⅱ“平时考核”(占30%)Ⅲ“平时单项成绩”、“技能考核”属于技能考试(占60%)Ⅳ“理论考试”、“课堂提问、完成作业、学习态度”属于理论考试(占40%)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现行的教学大纲中,考核形式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考试为辅;考核方式以技能考试为主,理论考试为辅。从表5得知,平时为辅考试为主的形式可以对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果统一的做一个全面评价,便于教师考察、评价。但这种形式也有其局限性,存在临时抱佛脚的同学,平时上课滥竽充数,在期末考核前,只练习考核内容。根据表9数据得知,以平时为主,考试为辅的考核形式,也不便于教师的考察、评价。降低了期末考核的比例,使学生也降低了对期末考核的重视程度,这样期末考核就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这样就失去阶段性评价的意义。所以不管是以平时考核为主还是以期末考核为主都具有其优势,只有把握好两者合适的比例分配才能既在课堂中抓住学生,也能保证阶段性评价的科学性。

3结论

3.1在学时安排方面,同学们更希望在第二学年开设武术专项课程,将开设时间延长至2学年,而对每周的课时安排要求相对不变。3.2在武术专项的教学内容中,传统拳的比重较大,实践能力锻炼的比重很小,不符合新形势的需求。当下校园武术开展形式多为简单套路和武术操,而现行教学大纲在此方面课时并不多甚至没有。3.3评价体系中,现有70%的期末考核明显多于30%的平时考核,并不是十分平衡。而60%的技能考核与40%的理论考核依然适合当下需求。

4建议

4.1武术专项课可以选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开课,到第四学年第一学期结束,一共持续两个学年,这样学生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进行武术各项能力的积累,特别是武术十分注重基本功的积累。4.2在现有的教学中,传统拳、传统器械的课时与对练、散手及太极推手的课时应改为浮动制的,根据学生能力与需求的多方面考虑,由任课教师确定侧重,将另一方的教学改为介绍为主,相应的调整课时安排,将调整出的课时分配给实践能力的锻炼。以此可以均衡实践能力和专项技能的比例。4.3评价体系中70%期末考核分为40%的技能与30%的理论,而在30%平时考核中又有20%的技能和10%的考勤、随堂提问,所以我认为理论方面的考核可以分配给平时课堂,并换一种形式将理论考试与技能结合,例如:进行模拟武术赛事,对裁判与策划能力进行锻炼考核。这样就可以平均将期末考核中的技能考核和理论考核的比重有效的分配给平时考核,以达到平衡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唐涌、李修萌.贵州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设置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3,10(10):63-65.

[2]郝也.武术被列为小学、初中体育必修课[N]金陵晚报,2014-4-11(4).

篇2

通过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查阅以及CNKI检索进行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为项目研究提供政策和理论支持。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和选用体育生单位相关人员。研究设计有10个方面问题的《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互动研究学生问卷调查表》和9个方面问题的《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互动研究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表》,并进行效度和信度检测。对于在校体育生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取样本的方法,抽取400名在校体育生,其中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各抽取100名。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共发放400份问卷,收回问卷326份,无效问卷11份,有效问卷315份,收回有效率为78.8%;对于用人单位进行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收回所有效问卷数据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确保第一手材料真实可靠,为研究提供准确数据。

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结果与分析

2.1.1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情况如表1所示,体育生有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经历的占81.27%,说明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相对是较多的。在校体育生参与社会实践、主动适应社会是一种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表现,可以丰富社会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术技能实践能力,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2.1.2不同专项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情况不同专项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排前三的,分别是气排球、篮球和田径与户外运动(表2)。分析认为: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与区域内的全民健身体育项目密切相关。气排球是我国首创的一个新兴球类运动项目。2000年,引入广西区域。至今已成为广西区域全民健身活动最普及的项目,体育生能更多以此专项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与市场选择全民健身项目有着直接关系。篮球运动在广西是最受群众欢迎的传统竞技体育健身项目,广西体育行政部门在实施全民健身活动时,曾以村级篮球场作为公共体育服务资源打造广西万村篮球赛群众体育赛事品牌。据广西体育部门统计,广西区域内84%的行政村有篮球队,连续举办的三届广西万村篮球赛,共计有12085支篮球队参与3万多场次的比赛。多山多水的广西区域,是户外运动和探险者聚集的地方,也直接影响着田径与户外运动专项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程度。2.1.3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渠道如表3所示。老师和学校介绍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生占34.92%,同学和朋友介绍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生占39.36%。体育生获取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渠道是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工作的第一步,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老师和学校及同学和朋友渠道获得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生占74.28%,说明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范围广、安全性较高。在校体育生的社会经验、社会关系及自我保护意识都还欠缺,所以从安全的角度来说,通过自己寻找渠道获得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体育生所占的25.72%,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比例。这个比例的人数,学校需要引起重视,加强人身安全意识防范教育。2.1.4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扮演的角色如表4所示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竞赛执裁占34.6%、体育活动者占39.05%,说明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与所学专业和专项关系度很高,是一项针对专业性的社会实践活动。缘于其他(相关产业营销)选项占17.78%,在对体育生进行访谈时,特意对其参与的活动进行了调查,这个比例的体育生多数是从事商家赞助体育活动的饮料、运动服装等相关产业的销营工作。如“红牛杯”广西篮球联赛的饮料推广和营销。2.1.5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目的选锻炼自己的占73.60%(表5),分析认为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思想端正,有一个正确和良好的动机。社会体育是我国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大众体育,其运作发展以市场为基础,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体育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更需要社会实践能力。正确目的是在校体育生真正能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实践能力的前提。2.1.6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时间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利用非课堂时间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占89.5%(表6)。参与社会体育活动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到学业,但是,若能做到绝大数利用非课堂时间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可以说是一件学业与社会实践锻炼一举两得的好事。

2.2用体育生的活动单位情况

2.2.1选用在校体育生的原因选支付报酬低的占55%(表7),说明用人单位主要还是考虑经济因素,认为在校体育生是一种廉价劳动力,同时也看重体育生参与活动主要是参与实践锻炼的目的。访谈期间,对于认为体育项目多的选项单位,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是企业、事业和社会团体的职工活动,举办体育活动项目多,旨在丰富职工生活,促进职工进行体育活动,加强身体锻炼。如,南宁电信公司和广西林业协会的职工运动会。2.2.2选用在校体育生的途径采取联系学校和通过熟人介绍的占66%,说明多数单位还是采取传统方式选用在校体育生。通过访谈得知,用人单位认为参与本单位活动多数是临时的、一次性的活动,没有预演,只有通过有把握的途径选用体育生才放心、可靠。对占29%的其他选项访谈,了解到现在有许多相关体育活动项目都建有QQ群或微信,根据需要在群里进行公告选用(表8)。2.2.3在校体育生能否满足本单位体育活动的需要从表9可以看出,选用在校体育参与体育活动的满意度还是很高,占96%。分析认为广西民族大学对体育生专业技术技能教学目标的培养是符合广西区域内社会体育市场需要的,其综合素质也是得到认可和肯定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高等教育法》第56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对学生的社会服务和勤工助学活动给予鼓励和支持,并进行引导和管理。所以,广西民族大学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是有政策依据的,学校应给予大力扶植。体育生在认真学好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社会体育活动有利于调整自己适应社会及市场的需求,能够培养自身的社会化角色认识和就业能力,不断完善和发展个人的综合素质。学校也可依据不同专项体育生参与社会体育活动的密切程度情况,灵活调整、规划体育专项设置和人数。气排球专项的设置就是学校依据广西体育市场需求,灵活设置的成功案例。气排球以其独特而较强的健身性、娱乐性、审美性、社交性等功效,在广西区域内已成为一项深受群众喜欢的全民健身体育项目,气排球专项生已成为用人单位的热门招聘对象和首选条件,为体育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

3.2建议

篇3

1、天津体育学院。学校汇集了一批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具有较高的竞技运动水平。摔跤、女子跳水、游泳、男子篮球、棒球等运动项目成绩已位居国内前列,并且师资力量比较雄厚。

2、北京体育大学。北京体育大学是全国重点大学,学校牢记“增强民族体质、弘扬体育精神、探索科学真理、引领文明进步”的办学理念与使命,秉承“追求卓越”的校训,发扬“爱国、拼搏、求实、创新”的校风,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运动员。

3、武汉体育学院。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专家学者和知名教练员,学校多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课题,奥运攻关课题以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多项科技成果奖和国家发明专利。

4、成都体育学院。学校环境优雅,基础设施布局合理,体育训练场馆、教学科研与实验仪器设备、图书文献保障和相关校舍等公共服务体系能较好满足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

(来源:文章屋网 )

篇4

【关键词】高校体育;体育社会化;身体健康;影响

在我国众多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中社会化教学深受学生与教师的喜爱,并且得到了普遍的应用。这是因为选项教学需要的设施条件较低,并且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基础性。由于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限制一些学生的体育基础条件过差,但是其对体育有着积极的热情,在通过体育社会化教学后能够对体育基础较差的学生积累一定基本素质和基本的技能。本文主要从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和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两个方面对大学体育社会化改革进行探析。

1.大学体育教学的新理念

大学体育教学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堂,其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在我国传统大学体育教学中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技能和体力方面的发展,而忽视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以及个性的发扬,体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产生脱节现象,导致大学体育教学逐渐脱离体育教学目标。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无疑为一种有效措施。体育社会化就是将大学体育教学融入到社会当中,将传统的说教式教学转变为学生参与式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完美结合,将终身体育的思想注入到每个大学生的思想中。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社会的特色和文化特色,由传统的理论学习逐渐向体育文化方向发展。有关学者认为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个好,要将学生与社会体育紧密的联系起来,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中。在学生选取体育课程时,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兴趣来选择合适的体育课程,同时部分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一些体育俱乐部,可进一步的与社会进行接触,将学校中学习到的体育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践中,对体育社会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发展。

在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体育教学改革中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受到我国传统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影响,为完善对大学体育改革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以素质教育为改革依据,培养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在体育教学目标方面,改变传统的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体力锻炼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兴趣爱好以及团队意识的培养。在进行体育社会化教学中,要确认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体育社会化教学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大学体育教学要从课堂内走出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体育活动中,这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理念具有积极意义。第三,针对学生自身兴趣爱好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体育专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大学体育教学对培养体育人才方面有积极贡献。

2.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在将体育社会化教学引入到大学体育教学之后,各个院校都针对自身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其中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较为合适。

2.1充分体现出学校的个性特点

在以学生为本的新教育制度思想的影响下,部分高校采取了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方面发挥着特殊影响,重视学生课内外体育的延伸,同时参加一些体育俱乐部。对于教学方法方面,要从传统的讲说式教学逐渐转变为讨论参与式教学模式,将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全面性、实用性的“健康教育”观念。重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探索意识与交流能力的提高,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

我国高校有各自的特色教学,其体育教学形式各不相同,体育俱乐部应当将各个高校的特色教学充分的展现出来。例如在美国由几所著名大学组成的常春藤体育联合协会成为了高校的重要标志。在一个著名大学中举办的一些体育活动成为了各个大学的体育象征,我国高校也要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特色的体育活动。

2.2大学体育社会化教学的改革

(1)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育都是以学生为核心,大学体育教学也要以学生为主体。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已经从传统的讲述式教学逐渐向参与式教学转变。学校中兴起的各种俱乐部为学生培养兴趣和专长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对体育充满热情和喜爱,就会从被动的接受体育教学转变为主动的参与到体育活动中。(2)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与终身体育观念的养成。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只是对学生的体育成绩进行简单的评价,这是对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极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学生进行体育社会化教学中,是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体育项目,是过程性的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

2.3新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因素

(1)名称不统一,对体育教学改革认识不够明确。部分高校对体育课堂内外,体育校内外的体育活动间的关系认识不够明确,认为体育只是在课堂和学校内进行的,对课堂外和学校外的教学缺乏必要的认识。(2)各个院校之间缺少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沟通交流。当各个院校之间失去联系,不利于大学体育改革的发展,不利于大学体育教学经验的交流。(3)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到的体育理论知识不能得到实际的应用。我国大学体育教学水平相对落后,其中有许多的原因,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联系不紧密是重要原因之一。

2.4提高体育社会化教学措施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更应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每人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此外还要对学生的专项技能方面的提升进行必要的组织活动。在高校的体育选项教学中,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进行总结与指点,指导学生在在体育活动中身体健康得到不断的发展。随着学生体育专项技能积累的不断加强,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不断的提高以及身体健康得到不断的发展。

教学评估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学生身体健康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大学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高校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以及评价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在体育教学的评估时不仅仅只是对学生的体育考试成绩进行评估,而是更多的从学生参与活动中的表现与情况多方位的进行评价。随着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不断的完善,为学生身体健康的提升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3.结语

在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人数并不是很多,加上大学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联系不紧密,进而导致学生总体水平的普遍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了兴趣与爱好。由此,开展体育社会化教学在对学生培养体育爱好与兴趣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加大体育社会化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事业中的应用力度,是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吉灿忠,姚贞光.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社会化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03).

篇5

我国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实际的过程中,大学中的体育项目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摆脱传统体育理念,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式的竞技性比较强的运行项目,比如,羽毛球,篮球和体操等,很多社会体育中的一些项目在教学中很少涉及,所占比例比较小,致使学校体育不管是项目的设置还是具体实施体系和社会体育内容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协调的因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甚至出现脱节情况。社会体育项目相对比较丰富,这在很大程度上为学校体育项目系统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学校体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二、大学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结合发展

学校体育应当和社会体育进行必要的结合,想要使两者达到一个平衡点,学校体育应当在遵守新课改的基础上对社会体育进行深入的了解,把社会体育活动的一些内容用到学校体育中去,比如,娱乐,纯粹健身和消遣活动等教学资源,然后再把这种资源和教学目标相互融合进行科学的体育活动,构建出更为丰富和适用的教学形式,使学校体育从根本上为社会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适当调整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大学应当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应结合社会体育中的长期性。所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比如,增设社会体育中的一些健身项目,还可以把教学中的一些较高难度的内容进行适时的调整,在降低教学难度标准的同时使内容和社会体育内容更为接近[2]。

2.实现体育场馆设施互补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和社会体育场馆设施有很大差异性,社会体育设施较为紧缺,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需求。对一些开放性较低的场馆,在最大程度上保持向学生开放或者降低入场价格,让学生有更多锻炼的资源。还可以对社会体育进行一定的更新或者重建,如果是经营性的体育场馆,应低于商业性经营标准对外进行开放。

3.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存在互补关系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之间的互补关系为两者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条件,有必要建立一种“双效互动模式”让学校体育资源转变为社会体育发展的必备条件,使社会体育资源成为学校体育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良好平台[3]。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的进行了融合,并且两者从场地,活动时间和活动内容方面形成了一种互利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方向,为未来体育事业的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两者的结合要适应我国体育发展的需要,进行合理、有效地使之良好互动。随着国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高,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结合的过程中掀起一个大的健身风潮,使国民在增强体制的基础上迎接新的体育发展模式。从中国2008的申奥成功来看,体育事业的发展必将迎接一个新的体育时代,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改革提供较大的能量,也为增强国民体制进行必要的发展。

三、结语

篇6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素质;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12 ― 0135 ― 03

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整体改革的方向,就是注重体育素质教育。把保健卫生、心理健康、体育精神等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等。但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安全素质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人类体育活动中,通过不断总结形成了更高更深层次体育精神素质。全社会素质教育体系中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培育是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大学体育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形成健康体育素质观念的社会责任中担负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大学体育素质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大学体育素质的特征

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体育知识素质、体育技能素质和体育精神素质等几个方面。体育素质教育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体育素质教育可以为社会提高素质更高、更全面的人才。一般来说,大学体育素质具有以下特征:

(1)综合性。体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健身强体,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运动能增强体质和改善机能,而且可以促使智力得到发展。良好的体育素质,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也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自信,从而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在培养体育素质的过程中,要以丰富多彩的方式、方法为手段,促使学生在完善的体育知识素质和科学的体育技能素质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素质,并使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各方面得到综合发展与提高。

(2)时代性。体育素质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尤其是体育精神。人类通过长期的体育实践和体育理论研究形成了相对的稳定的体育知识体系。在长期的体育锻炼中,发现和形成了良好的体育技能,这些体育技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其技巧和锻炼方式也是相对稳定的。作为对体育更深层次的体育精神需要长期的沉淀和升华,体育精神素质才得到的延续、巩固和规范。随着的时代的发展变化,体育素质的内涵也会形成时代特征的内涵和意义。

(3)渗透性。体育素质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系统专业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有助于提高大学生今后的身体素质和技能素质。而体育精神更能发生辐射,渗透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科研、工作中,从而促进体育精神的发展。

2体育素质培养的现状分析

体育素质教育在树立大学生终生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具深远的意义。大学体育素质教育应该基于大学生的特点和每个高校的状况,有意识地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体育精神,建立面向未来、面向社会的体育素质教学系统。但是目前我国大学体育素质培育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

2.1大学生体育素质培育的体育精神的缺乏

当前在大学中大学生心理承受压力在下降。传统应试教育重视了知识灌输、轻视知识的灵活运用,造就了一大批高考机器、考试机器。大学生在体育领域中也将这一不良做法延续下去,对起体育素质的提高造成很大的障碍,导致一些大学生的心理不健康,道德水准下降,当遇到挫折时,缺乏超越的信念和坚持不懈的毅力。将体育精神物质化正是这种背景下所形成的。在体育中只重视名次、不重视参与就是大学生体育精神缺乏的表现。“金牌至上”正是将这种社会现象的真实反映。在体育课程改革中,各种体育理论研究对我国体育课程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在精神教育问题上进行学理层面的专门研究比较少。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忽略了坚持不懈、超越自我等体育精神上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学生逃避挫折的行为。

2.2目前学生健康安全教育不足

和国外的健康安全教育开展程度相比,我国健康安全教育无论是内容、形式和手段都相对简单。健康安全教育课程设置和开展,只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缺乏足够的实践和应用。我国每年有不少学生发生意外事故伤害和死亡。但是,这并没引起我们很多人的重视。传统体育教学强调技能和体能。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要对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意识教育。造成学生注重技能的掌握,但健康教育意识薄弱。在教学实践中,“健康第一”的理念被“安全第一”替代。学校为了确保学生安全,将那些具有拓展性和挑战性的运动项目被无情的抛弃。安全健康教育是体育教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运用。在体育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对学生的安全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仍然被不少人忽视,对于其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有必要把它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我国学校的健康安全教育的急迫性。

2.3大学生体育知识素质不全面

体育课传授体育知识的重要时间,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形式。通过对学生进行有系统地、有目的教育活动,把体育知识传输给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育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对大学生是否能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现代的体育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强调文化知识传授与运动体验相结合,强调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最终,通过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而使学生掌握相应的体育知识。不同的教学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通过体育课传播体育文化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由于教学安排不合理,使得学生的体育知识掌握不全面。在体育教学过程来看,体育课在内容的安排上,重运动技术的传授、轻理论知识的学习的现象非常普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生体育知识素质水平。体育理论教育是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运动技能。传统的体育教学也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上的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所以要把体育理论知识的教育延伸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去。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拓宽体育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全面的体育知识。目前获得体育知识的途径多种多样,如体育教育和体育实践,看电视、观看体育比赛等等。但是大学生在并没有意识到这点,往往忽略了通过这些实践来获取相关知识。依赖于传统的通过教学方式获取相应知识,缺乏自主学习体育知识的能力。所有这些导致了部分大学生体育知识素质很难提高,也导致了其体育知识结构不完善。

3提高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3.1用建构主义观点进行大学体育素质教育模式思考

我国的体育教育模式长期以来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属于应试教育。体育教育存在着传统的教学观念。学生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进行学习,而是为了考试而学习;或者是为了达到某中目的,比如获得金牌等。物质注意色彩非常强烈。在大学体育的素质教育中,应当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观。大学体育教育也应体现时代特点,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以提高大学生体育素质为目标,采取全新的体育教学教育方式.

建构主义教育观点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者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学习环境的设计,环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一种有利于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二是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自主建构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要求学习者应具有高度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这就要靠自主学习策略,包括启发式、自我反馈等等策略。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形成一套有效的体育认知学习理论,并形成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计划地安排一些有创造性的活动。比如设计一个趣味体育游戏,组织一场排球比赛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提高大学体育的素质教育,不仅加强学生课堂教学,同时也加强学生的课外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提高大学体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因为大学的学生有比较高的文化素质,并且自立活动能力比较强。这些课外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最终使学生的体育素质得到更好地提高。

3.2加强学生的健康安全教育素质

体育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具有活动性特点,在体育教学中还需要大量的课外体育活动为其服务。大量的体育活动实践是导致在体育教学中比较易发生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当然造成意外伤害的因素很多,有些的偶然因素造成的,有些是可以通过理论学习,采取措施进行预防的。这需要大学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强调健康安全教育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安全健康知识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健康教育观。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安全健康的身体锻炼方法。要时刻强调“安全第一”的理念。从思想上,重视安全教育,逐步树立健康教育的理念。同时,也要为学生要提供一个有利于体育活动和学习的健康环境。在教学实施中,要把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及时传授给学生,尤其是那些关于常见意外伤害事故的预防和实践操作更要作为教学重点进行介绍。在讲授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避免单纯的灌输式讲解,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实践,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当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增强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作为教学的重要方式和方法。避免刻板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果。可以结合常见突发意外事件进行教学,如溺水的自救、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等。它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通过活生生的案例来加强健康教育能力的训练。

3.3大学体育精神素质的培育途径

体育精神作为一种文化,影响了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方面,渗透力很强。必须采取有效的途径,大学生体育精神的培育才能达到目的。健康的体育活动氛围可以激发大学生主动锻炼的兴趣,并在体育锻炼中达到精神升华的教育效果。尤其是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将极大地丰富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通过提升大学生积极锻炼的意识,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达到培养体育精神素质目的。

大学是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需要健康的体育精神素质作为支撑,但体育精神素质的培育需要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才能形成人人重视体育精神培育的氛围。并形成常态化的素质培养机制。

大学应该细化体育精神的内涵,真正有效地培养大学生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并非口号和标语,需要大学生身体力行。创新教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真正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可以利用极具影响力的传媒、通讯工具和体育明星效应等可以在更新和更宽的空间内展开。通过多元化的途径维持体育精神培养。

作为大学生而言,体育精神素质是大学体育教育和体育实践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体育实践过程中的体育意识形态、体育精神形成要体育运动活动本身更重要。体育运动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挫折和劳累,是磨砺和锻造体育精神素质最好的因素。体育运动不仅可以达到强身健体,而且更有利于培养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等优秀品质。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良好的体育精神素质是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所在。

3.4加大体育物质基础设施建设

大学体育离不开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设备。因此培育大学体育素质首先要从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上入手。随着改革的深化。完全依靠上级财政拨款来发展校园体育基础设施已经很难做到。大学多渠道筹集大学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同时,大学对校园里面的体育项目设施可以选择合适的经营方式进行适当的经营。充分利用大学体育教师人力资源优势,以及学校闲置场地开展一些市场化运作,在这些项目的选择上可以选择那些传统项目以及学生参与性高的项目。这样就可以充分合理运用各种资源而达到较好回报。在这个过程中,要采用多种经营方式来提高体育基础设施的综合利用率。

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人才资源优势开展相关体育活动。比如体育教师办各类培训班。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保证学生体育活动需求的前提下,对一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实行转租、外包等多种经营形式来提高体育设备实施的利用效率。同时,通过创收进一步扩大体育设施数量和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更优质的体育设施。为大学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创造良好的平台,为培育大学体育素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4结束语

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的体育素质培养。加强学生的体育知识素质水平和健康安全水平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重视学生健康安全素质方面的教育,不仅要求学生较好地掌握体育运动技术、健康知识、更重要的目的在使学生提高意外伤害事故的生存能力。并进一步培养良好的体育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体育活动不仅能使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也能够使精神素质得到改观。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不但要传授体育的专业技能和专项技术、而且要将体育技术教学与体育精神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国家培养素质全面的栋梁之才。

〔参 考 文 献〕

〔1〕黄晓波.培育大学体育精神的现实意义及途径〔J〕.体育学刊,2012,(01):82-85.

〔2〕马卫平.当前对学校体育认识的误区〔J〕.体育学刊,2011,(01):75-78.

〔3〕刘纯献.体教结合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1,(03):74-77.

〔4〕杨雷等,我国竞技体育人才开发实施体教结合的障碍及其路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08):98-101.

篇7

体育领域的推动者

作为一所主打体育的“211工程”大学,北体不仅有从各个省(区、市)考进来的优秀体育专项运动员(以下简称“术科生”),还有凭借高考文化课成绩考进来的学科生。术科生主要分布在教育学院、武术学院、竞技体育学院、武术学院、社会体育系,每一名术科生都有自己擅长的运动项目,或是从小一直练习的,或是进入学校后主修的,专业水平之高叫人心生佩服;学科生则主要分布在管理学院、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康复系、外语系等院系,当然,这些院系开设的课程也大都与体育有关,适合对体育感兴趣的同学报考。

北体近五年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师哥师姐们大都成为学校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领域的优秀人才。此外,学校创办了研究生“冠军班”,截至2015年,北体已培养奥运会、世界杯和世界锦标赛冠军运动员及其教练员312人,其中奥运冠军73人。

风景这边独好

其实,北体最有名的不是优质的体育资源和遍布全校的各种运动冠军,而是校园里随处可见的帅哥美女。

走在校园的路上,你很轻易就能辨别出同学们所学的专业:学体育的人天生带着一股阳光和朝气,例如练田径的同学总是穿着钉鞋、运动服,或是扛着标枪和铅球,每到夏天,他们就是校园里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艺术系的男神、女神总是一袭黑衣,手中拿着自己的舞蹈鞋,气质超棒;传媒系的同学总是带着他们的相机、摄像机在校园各处取景,赛场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除了美人,北体还有美景。学校地处高等学府聚集的海淀区,距离清华、北大只有两站之隔,毗邻圆明园遗址公园,素有“青年疗养院”之称。金黄的银杏树叶,精致的建筑楼群,让这里的古典气息与现代气息融为一体。不熟悉北体的人以为北体只是一所一大群人练体育的学校,只有身在其中,你才会知道这里的生活也可以这样多姿多彩。

体育精神无处不在

篇8

关键词:体育氛围;教学;兴趣

高校是学生接受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连接点,因此如何培养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在今后仍然能保持良好的体育习惯显得尤为重要。

一、体育兴趣在教学中的地位

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不再是督促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从心理学角度讲,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如果缺乏对某项活动的兴趣与爱好,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项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了习惯,也会随着兴趣与爱好的单薄而逐渐消退。因此,高校体育应该积极引导大学生了解体育的内涵,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使体育成为其终身生活内容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保证毕业后也能够积极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

二、增加大学生体育兴趣的社会体育氛围

当今最容易使人找到共同语言的就是体育运动。在全世界各地,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吸引了无数体育爱好者的眼光。2.1世界体育氛围与魅力世界体育运动正在向着一个深度化和广度化的方向发展,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正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热潮。每四年举办一次的世界杯,吸引着全球数以亿计的足球爱好者。1998年法国世界杯共举行64场比赛,售出250万张门票,每张门票平均价格54.4美元(约合440元人民币),门票总收入达1.36亿美元,在英国同阿跟廷争夺八强席位的比赛开始后,英国首相布莱尔甚至宣布中断正在举行的内阁会议,待比赛结束后才重新复会。在篮球方面,整个美国甚至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去观赏这么高水平的比赛。可以说当今的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强大的号召力。2.2我国的体育氛围中国古代的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目标是修身、养性,但由于封建体制对体育运动的抑制,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缓慢、停滞甚至是倒退。直到近现代,西方奥林匹克文化传入中国,经过漫长的过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渐渐接受了奥林匹克运动,并与它慢慢融合到一起。北京成功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更让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我国政府也十分注重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体育运动在全民中的普及,在我国每年有一亿多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注,有三亿多人经常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现在已于运动及其相关产业已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利用社会体育氛围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具体措施

高等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学生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接受体育健康教育,而如何很好的提高大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其积极地投身到体育运动中去,就成为关键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3.1注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大学生的欣赏能力首先要让他们懂得体育观赏的原则,体育运动中存在有大量的美,且由来已久,要在体育竞赛观赏过程中加深理解,就必须首先搞清体育运动中的真、善、美以及相互关系,把握其联系和区别,美的形象就会鲜明的展现在我们眼前;其次要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体育竞赛观赏的方法,由于体育运动中包含的因素是异常丰富的,为便于人们观赏多样的体育运动、对各竞技项目的特点加深理解,有必要对对整个运动形态加以分类,以揭示体育运动中的一般规律,最大限度的发挥各项目对人体的效益,提高人们的观赏效果和审美情趣。国外学者分析了运动美的要素包括实践性(灵敏、速度、节奏)、空间性(幅度、高度、重量)、坚韧性(强度、激烈、顽强)、精致性(巧妙、准确、均衡)、愉悦性(华丽、热爱、惊险)、优雅性(柔和、流利、高尚)。可以让学生从这些方面何正确欣赏体育竞赛,从而激发起自己对体育的兴趣。另外,体育运动的一个巨大的魅力所在就是其是反映了人类为了超越自我而做出的种种努力。长跑运动员的毅力和坚持、射击运动员举淡定、足球守门员扑点球的果敢和判断等,还有一些运动员在场上受了伤仍坚持比赛到最后,即使他们没有获得名次,但他们坚强的意志是体育运动宝贵的财富,等等这些都可以增进大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体育运动的灵魂,从而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甚至让不屈不挠、顽强拼搏体育精神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3.2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大学生平时较多的从网上获得最新的体育新闻,这与大学生的本身爱上网的特征以及当前的社会氛围有关。每次当世界上或我国举办大型的体育活动时,无不在社会上兴起一股体育的热潮,大学生更不例外。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把当前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体育活动与教学内容较好的、适当的融合起来,使得教学内容为广大学生所乐意接受,从而大大的提高教学质量。3.3要将体育的时尚性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当今高校的体育教学不是一个封闭式的教育,体育运动是一个全社会都应该积极参与的活动,体育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近年来体育运动发展迅速,高校体育教育应和社会体育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多开展一些能激起广大同学兴趣的体育活动,让他们都愿意投入其中。在娱乐中将体育运动的理念和一些体育知识无形的灌输给他们,相信这更易于让学生所接受。比如在上足球课时,老师单纯的向同学们讲解足球技战术方面的知识显得很空洞,可以组织学生去观赏一场近期的球赛录象,然后针对球赛具体加以分析。在平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比如参与到学生自己举办的活动如健身比赛、街头篮球对抗赛等,利用课外活动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育兴趣。总之,目前我国正掀起了一股全民体育运动的热潮,高校体育应好好的利用这种良好的体育氛围,有效开展体育教学,提升大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从而保证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舒有谟等:体育社会化内涵及误区探析[J].体育学刊,1997,(4).

篇9

在1600名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25名占20.31%的大学生没有勇气面对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表现出紧张慌恐,出现缺乏信心的表现;有235名占168%的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表现缺乏自信,低估自己,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争取和去面对,而是悲观地认为己不如人,出现自卑心理,以消极的态度参与竟争;有478名占29.88%的大学生存在定位过高,自我欣赏,产生好高鹜远的自大心理;有201名占12.56%的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后就出现消极的心理反应,表现出躲避现实、缺乏斗志,对困难、对挫折的承受力差,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激烈竟争.有361名占22.57%的大学生在困难和矛盾面前退缩,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表现出恐惧害怕心理.

二高校体育教育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功能分析

体育存在其独特的教育形态,体育教育在于其教育内容、形式、手段、方法等得天独厚的特性,也就展现出来的道德高洁、风格风范、尊谦礼让、团结协作、勇于竞争、诚信友爱的体育精神,对塑造与强化道德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感召力.因此,科学地充分利用体育教育在学生素质培养中的特殊功能,对学校体育教育的理念的提升,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培养模式进行体育教育,教育中体现大体育思想之德育性、知识性、技能性、趣味性、健身性于一体的教学模式,教育过程中融入就业思想、就业能力培养,通过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组织、适应、协作、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就业综合能力,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大学生毕业就面临着就业考验,高校体育教育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值得我们深思,也是当今高校体育教育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对1600名毕业生调查中有362名占22.63%的大学生是为了个性追求,崇拜某种体育项目的明星,有的达到痴迷的地步,模仿其动作,对其了如指掌;有322名占20.12%的大学生对体育教学是为了就业需求,比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选择游泳专业,通过学习和练习,考取游泳教练员和游泳救生员职业技能证书,增加自己的就业砝码;有594名占37.13%的大学生对体育教育的需求是为了强身健体,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保持健康;有139名占8.68%的大学生选择终身教育,毕业后想从事教学工作;有183名占11.44%的大学生选择了全民健身,主要是将来社会中体现自己的体育价值.

1体育教育能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促进身心健康大学生毕业,从学生走向社会,面临纷繁复杂社会,就业就给大学生造成身体与心理上的压力,出现身体虚弱、面黄肌瘦、食欲不振等身体问题,心理上出现慌恐、自卑、自大、消极、恐惧等心理问题.因此,如何缓解大学生的就业身心压力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而体育教育的本质就是通过体育运动使人的身心健康,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研究事实证明,体育运动能有效缓解不良情绪,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消除心理问题,放松身心,调节身心状态,维持身心平衡,促进身心健康.

2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增强就业信心体育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富有趣味感、集体荣誉感、精神愉悦感;体现体育运动的竞技性、挑战性.体育活动使学生经受烈日、寒冷、风雨等艰苦环境的洗礼,还得承受力量、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训练的考验,在进行体育运动时,要时刻处理各种问题,如通过坚强的意志反败为胜,这需要承受巨大的的心理压力.可见,通过体育能培养大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与坚强的优良意志品质,更能激发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与面对困难的勇气,去理智地面对就业问题.可见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个性与意志的影响具有特殊的作用.

3体育教育能凝练大学生的智慧

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展现大体育的教育理念体育除了有技能性、竞赛性、娱乐性以外,还具有教育性、实践性、文化性、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社会性等特性.这些特性有助于培养及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体育教育过程中功能性的作用,可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和潜力,展示的是健康体育、快乐体育,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在综合能力上,如编制比赛规程、规则,担任裁判,做好宣传工作,统计比赛成绩等等;在单位运动会、节日联欢会上也可以展示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才华,比如健美操表演、健身表演、武术表演等等.也可在竞技项目中展示运动能力,成为用人单位受欢迎的多面手大学生;还可以走出校门与其他院校进行各项活动的交流,不断提高人际交往,加深彼此的情感,为今后成为社会人打好扎实的基础.体育教育要体现大体育的教育理念,把体育与人、社会发展、人类文明进步有机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为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1大学教育更重要的是为时代培养社会适用性人才,让学生具备在社会发展中的基本能力,为学生将来发展和个人梦想实现奠定良好坚实基础.

1.2体育教育的特殊性,体现出不仅在于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目标外,更重要的是要促进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目标,展现体育教育的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一致性.

1.3体育教育在促进大学生的智商、情商、个性发展、道德礼仪教育外,还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所赋予的体育功能,明确体育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有助顺利就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建议

2.1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应以科学发展的视角从广泛的领域培养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各种基本技能,形成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全新大体育教育价值观,使大学生成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现代人.

篇10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体育文化;体育兴趣;教学方法

一、体育文化在高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1.体育文化的基本概念。

体育文化是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大背景为依托,研究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体育现象,特别是体育运动中的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价值体系等。体育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财富,是关于体育活动中各种规律的认识,它包括创造这些知识的各种形式,诸如对于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的科学研究,对运动过程及其效果的客观评价,对体育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中的重要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于各种体育思想和观念、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方法的探讨等。因此对高校体育中对体育文化中的精神层次方面的学习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面。

2.体育文化的一般表现形式。

体育文化在大学体育中的表现通常是以各种各样大学课余体育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体育周、体育节、课余体育比赛等课余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以其娱乐性、流行性、竞技性和参与性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普遍接受的文化活动形式。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主要功能是健身、娱乐,同时给大学校园体育注入人文精神,使其承担起提升大学生体育审美情趣和体育道德理性的责任。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现代教育理念让学校体育的含义一改过去单纯的生物学意义,并正以一种文化传播的形式向社会学意义广泛的外延,使各大学都特别注重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进行人文熏染和人格重塑。在把大学校园体育文化中最具人文意义的体育精神的主要内容,用于具有思想意义的体育教育的同时,学生也通过对体育的了解、参与、享受,自觉或自然地接受积极、健康的人文熏染和人格塑造。体育文化功能有利于学生接受终身体育意识,娱乐怡情功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兴趣,强身健体功能有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些都符合当今体育改革的潮流。

3.体育教学中落实体育文化应采取的措施。

体育教师应该是传播体育文化的大使,从而提升体育在高校中的地位。高校体育工作者应该从更高层次的角度认识体育。在健身和终身体育的基础上,选择开设一些社会化、传统文化的体育教学内容将可能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体现体育的民族特色。在高等学校的普通体育课教学中,应树立以“终身体育,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为两条主线,培养学生体育文化意识。同时解决好师资、课程教材教法研究,促进体育改革到一个新局面。

二、提高大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及兴趣培养的重要性

(1)提高大学生对体育的了解和认识,加强教育和诱导,培养和激发大学生的体育兴趣。大学生不喜欢体育,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体育,主要是他们缺乏对体育价值的实际感受,对体育缺乏愉快的情感体验。所以,应首先让学生从理论上接受体育的价值,然后再切身体验这些价值。(2)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合理利用教学手段和方法。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学内容多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这些项目技术性强,大学生练习起来枯燥且难以掌握,降低了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3)丰富体育课的组织形式。体育课的组织应当生动、活泼多样,应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个性心理倾向等各方面的差异,采取“分层次教学”的形式。这样可以避免一部分同学“吃不饱”一部分同学“吃不消”。(4)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处理好师生关系。体育教学既是一种复杂的教育心理过程,又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它是由教师的“教”的活动和学生的“学”的行为,以及教学中各种信息所组成各种复杂的人际信息沟通系统。在这一活动系统中我们不能孤立地考察教师的“教”的行为,也不能孤立地考察教师的“学”的行为,它是一个人际互动过程。所以在互动中教师应做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做学生的好朋友多与他们进行平等的语言交流、赏识学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三、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

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改善教学方法,以保证日常的教学活动可以给我们的学生更多的时间去锻炼,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