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23:09: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知识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交通法规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于1988年3月9日国务院,同年8月1日起施行,共9章93条,它是我国道路安全管理现行的一部"交通法规"。现在,国家正在准备出台《道路交通管理法》,也将更加完善在不久的将来,代替现行的交通法规。
内容包括:凡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交通活动的人员,都必须遵守该条例:机关、军队、团体、企业、学校等组织,应当经常教育所属人员遵守该《条例》:驾驶车辆、骑车、行人、乘车人和道路和管理以及交通违章处罚等,都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还规定交通警察必须秉公执法,对违反该《条例》的人,应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适当处罚。
同学们,一定要认识到交通法规也是法,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交通警察的劳动,服从指挥,做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汽车的性能和我们中学必须知道的内容
在一般情况下,汽车在行驶中,如遇到危险情况,驾驶员踩刹车减速或停车就可能避免交通事故。但是,遇到紧急突然情况,如行人或骑车人在车辆临近时横穿马路,尽管驾驶员采取紧急刹车的措施,也难免发生撞车、撞人的事帮。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惯性的原理,驾驶员从发现危险到采取紧急刹车到汽车完全停止,需要两个过程,即"制动停车过程"和"制动停车距离"。这就如同你在奔跑中突然停下来,还受惯性的作用,不由自主地向前冲击几乎一样。汽车行驶速度越快,惯性力越大,制动停车距离越长。因此,汽车不是一刹车就能停止的。
检测结果表明,当汽车以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进时,从司机发现情况急刹车到制动有效,车会向前继续行驶18。82米远,才能停住:而在雨、雪天气,由于路面较滑,会向前继续行驶达24米。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人不懂得汽车惯性的道理,以为汽车只要一刹车应付以立即停止,于是便毫无顾忌地在行驶着汽车前横过马路或从停着车头车尾突然走向车行道上,结果被汽车撞倒了。这种案例在我市时常出现,特别是农村公路和小学生更为突出。
对于这种情况,汽车驾驶员也无可奈何。如果出现类似的交通事故,横穿马路的人往往要负责主要责任。
汽车转弯:当汽车的方向灯一闪一闪时,它告诫人们,汽车要转弯时所占用的空间宽度大于车辆本身的宽度,这是因为汽车在转弯时,前后轮不会在同一条弧线上,而是有一定的距离差距的。这个差别就叫"内轮差"。由于这种"内轮差",使汽车转弯时,前轮可能通过道路的某一物体,而后轮却不能通过。
懂得了汽车转弯时的基本原理后,我们在道路上碰见转弯的车辆时,不能靠车辆太近,不要以为汽车的车头可以过去,就没有事情了。其实,如果你离转弯的汽车太近,就很可能被车尾撞倒,液压离转弯的车辆横距一公尺以外。
三、自行车使用常识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管理条例》明文规定:未满十二周岁的儿童不准在道路上骑自行车。而当你已达到法定的骑车年龄,准备骑车,则必须认真学一学交通规则和掌握安全骑车要领。
自行车首先应该保持机件完好,安全设备、牌证齐全有效。骑车前,应该先检查一下铃、锁、刹车、车轮、龙头等是否完好。学骑自行车时,应选择广场、操场或人车稀少的道路。严禁在交通繁华地段学骑自行车。
当你已经掌握骑车技术,可单独骑车时,你还应该掌握以下几条安全骑车规则:
1、在非机动车道内按顺序行驶,严禁驶入机动车道。在没有划分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上行驶,就尽量靠右边行驶(距路边边缘线1。5米以内),不要在公路中间行驶,不要扶身并行,互相追逐或曲折竞驶,不要双手离把、攀扶其他车辆或手中持物,更不能逆向(在路左边)行驶。
2、骑车至路口,应主动地让机动车先行,遇(红灯)停止信号时,应停在停止线以外(不得超越停止线)。严禁越线闯红灯。遇有陡坡或冰雪路段应以及车闸失效进下车推行。
3、骑车转弯前,要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左转弯前伸出左手示意。同时要选择前后无来往车辆时转弯,切不可在前后有来往车辆进突然猛拐,争道抢行。在交叉路口转弯时要转大弯行驶。
4、自行车在道路上停放,应按交通标志指定的地点和范围有秩序的停放。在没有设置交通标志的路上停放也不要影响车辆、行人的正常能行。
5、在大、中城市市区道路上,不准骑自行车带人。
四、乘车须知
我们不少同学往返学校都要乘坐车辆。然而乘坐车辆也应该讲究社会公德和掌握应有的乘车常识,以保障人身安全。
1、乘车须待车辆停稳后先下后上。上车后主动让座给老人、病人、残疾人、孕妇或怀抱婴儿的乘客:下车后,应随即走上人行道,千万不要在车前或车尾急穿马路,以防被车撞倒。
2、不准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乘车。这些物品会受热、挤压或意外情况引起或爆炸,造成人身伤亡和车辆损坏。
3、机动车在行驶中,乘车人要坐稳扶牢,防止紧急刹车,不得将头、手伸出窗外,以免被来往车辆擦伤自己。不准在车辆未停稳时急忙下车。
4、乘坐大卡车时,不准站立,不准坐在车厢栏板上。否则,如遇车辆紧急刹或转弯时惯力或抛出车外。乘坐大卡车时,应蹲下,并抓牢车厢栏板。
五、爱路护路与交通安全
我们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新世纪的接班人,不仅要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而且要路护路的好少年。
因此,大家必须努力做到:
1、保护道路上的安全防护设施。不要跨、跳、蹬、钻、翻越人行道护栏和车行道护栏,不要在护栏上倚、坐或晾晒衣物等。
2、路上的岗亭、岗台、候车棚、交通标志等都是为保障车辆、行人安全服务的,应得到保护和护理。不得推、摇、扳、拆,发现有人损坏要坚决制止,并及时向交警部门报告,使之得以保护和修理。
3、不准向公路上抛物,如:果壳、垃圾、砖瓦、石块等,不准在路上打场晒粮或放养牲畜。
4、不准向行驶中的车辆身弹弓,掷危险物品以及水果、易拉罐、砖瓦、石子等杂物。
上述违章行为都将危害交通安全,希望同学们不仅自己能够遵守交通规则,还要积极宣传交通法规,让全社会的人都来维护交通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
六、马路不是游戏场
道路是为了便利交通而建造的。道路上车辆、行为川流不息,交通十分繁忙,如果我们随意地在道路上玩耍、追逐,把它当成"游戏场",不仅影响交通,而且非常危险。现实生活中,已经产生了不少悲剧和血的教育。
中小学生处在生长发育、增长知识阶段,对很多事物非常感兴趣。例如踢足球、滚铁环、溜冰、打羽毛球、放风筝等,不少人不仅在课间休息时间玩,而在上学、放学的道路上也玩。殊死搏斗不知这样非常危险,有时为追赶玩的物品跑向路中,导致汽车驾驶员措手不及,而发生交通事故。在人行道上跳橡皮筋、踢毽子、玩呼拉圈,都会给来往人带来不便,也是妨碍交通的违章行为。
在道路上追追打打,车前车后乱窜,互相扔石子、泥块、处于开心、好奇,在道路上追车、扒车,向行驶中的车辆投掷杂物,以此取乐等等,这些都是危害交通导致事故的根源,是必须严格禁止的行为。
马路不是游戏场所,不能在道路上玩耍。同学们要互相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照应,当一名维护交通安全的"宣传员"。
七、如何过马路
上学、放学和外出活动,我们几乎天天都要在马路上行走。走路要保障安全,这里的学问多着呢!有不少行人因为不懂得过马路的学问,结果招来车祸、丧身于车轮之下。
那么,过马路要注意哪些交通安全事项呢?
第一,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时靠路边(距路边缘线1米处以内)行走,并注意前后车辆。
第二,横过车行道,必须走人行横道。没有人行横道的,须事先看清左右来往车辆,待车辆走过后直行通过,不要追逐、猛跑。
第三,不准在车辆监控时或车辆停着的车后突然横穿马路,也不要走在路中突然回头走。这些会导致驾驶员措施不力、判断失误,导致交通事故。
第四,学龄前儿童及幼小学生无自我判断和保护能力的,在街道或公路上行走,须有成年人带领。
第五,晴天过公路,如有灰尘应回避一下,但不要盲目抢上风;雨雪天气,打伞、穿雨衣不要遮信视线,停止与车辆碰撞。
第六,过交叉路口,要注意交通信号,熟记红灯停,绿灯行。有些路口设置了红绿两种颜色的人行横道灯。绿灯这儿时,准许行人从人行横道内通过;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这时行人应让在人行道上等候。
八、行路常识
同学们会说,行路有什么常识可言,人自从出生蹒跚学步时就会走路。其实不然,行路有很多学问和常识,必须要充分加以认识和运用,才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那么行路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首先要有交通安全意识。外出走路,随时都会遇到威胁自己生命安全的复杂情况,因此要集中思想,注意不要撞着别人,也要防止别人撞你自己,做到安全行路。走路时不可低头看书看画;遇风、雪、雨、或烈日天气,不要将衣物、雨具挡住行走视线;遇大风刮起灰尘不要突然横过公路抢上风;冰雪天气,还要在马路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滑冰等;不要在公路上滑旱冰、做游戏等。上述不良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其次要规范自己的走路行为。在城市街道,走路必须走人行道,在农村公路须靠路边行走。横过街道必须走"人行横道"、"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这样可以避免与车辆发生碰撞。
第三,要有良好的行路心态。在城市要横过街道确实叫人胆颤心惊,南来北往的各种车辆往往叫人进退两难。这时要觉着不要慌张,做到"宁停三分钟、不抢一秒"。过马路时要先左看看,右看看,待确无来往车辆时再通过。切忌过马路时犹豫不决,停停走走、跑向路中又回头或者盲目突然横穿。
学位位于马路(街道)边,放学时,学校组织学生列队过马路,这样才能有效保障行路安全。
九、发生交通事故怎么办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事故现场"是指发生交通事故的车、物、人、畜以及有关痕迹物证等所在空间场所。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应在交警到来之前,用绳索、石块等设置现场保护警界线,以防止现场被破坏。因抢救伤者需移动伤者和车辆,要划好详细标记,以保护现场原貌。
发生事故后,当事人或目击者应将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肇事车辆及伤亡情况,迅速拨打电话"122"、"110"或委托过往车辆、行人报告附近交警部门。
在交通民警未到时,当事人绝不允许随便离开现场或私自处理。当事人肇事逃逸或者有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握,使交通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当负全部责任。
当事人一方有条件报案而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的,应负全部责任;当事人各方有条件报案而均未报案,或未及时报案,使事故责任无法认定时,负同等责任。
我们如果遇见交通事故,要立即帮助维护交通秩序,帮助打电话报警,记清车辆牌号,寻找伤者,帮助求护。发现事故双方有"私了"情况,要及时劝阻。
如果是我们小学生发生了交通事故除了应该注意以上几点外,不定期要特别留心几点:
1、千万不要"私了",如伤势不重的情况下,及时寻求帮助,叫旁边的叔叔阿姨及时通知自己的父母或者老师,或者打"122"、"110"报警,通知警察赶到现场处置。
篇2
在三场法律知识讲座后,学校又举办了法律知识竞赛来巩固法律知识讲座的效果。根据白纸坊街道社区的特点,将十八个社区分成了三组,举办三场法律知识竞赛初赛,每场初赛胜出两个社区队伍,最后有六个社区队伍进入决赛。法律知识竞赛的活动看似简单,但实施过程还是比较复杂的。1.法律知识竞赛题目的确定法律知识竞赛题目的确定是竞赛的基础工作,社区居民的法律知识水平有限,根据前期的法律讲座情况,竞赛的题目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继承法和劳动法为主,同时又结合了居民常用的法律,比如说民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等,既巩固了刚学到的法律知识,又有所扩展,使大家通过法律知识竞赛能够了解常用的法律。根据选题的原则,最后确定了知识竞赛使用的300道题目。因为我们的初衷是普及法律知识,因此在题目确定后,提前一个月下发到参加竞赛的队员手中,让大家在业余时间能够提前复习。2.法律知识竞赛的规则制定任何比赛都有一定的规则,为了使比赛顺利进行,在给大家下发题目的时候,已经制定好初赛以及决赛的规则。初赛是为了选拔优秀的队伍,注重大家知识的记忆,因此规则比较简单,只有必答题和抢答题。而决赛要分出大家的水平高低,因此决赛中多出了一种题型即风险题,一方面能够显示大家的水平,另一方面也给大家胜出的机会。3.赛前的其他准备工作为了让选手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竞赛中来,学校为每一位参赛的选手都准备了奖品,根据选手的特点,我们选择了适合居民家中使用的日用品作为奖品,注重奖品的实用性。4.法律知识竞赛的过程首先是初赛,在三场初赛中,每支队伍都派出了精英,经过激励的角逐,共有六个社区代表队胜出。在初赛中,既有社区工作的年轻人,也有八十多岁的居民,还有怀孕的准妈妈,充分体现了社区居民参与学习法律知识的热情。决赛在2013年12月6日举办,这六支队伍在市民中心参加了决赛。必答题环节大家都准备得非常充分,基本都拿到了满分。抢答题环节场面热烈,大家你追我赶,分数交替上升,队员们的情绪也调动得非常充分,热情高涨,既体现了队员们的睿智,又展示了他们丰富的法律知识。风险题环节大家都很谨慎,队员们回答得也很好,最后右内西街社区代表队更胜一筹,摘得了桂冠,其他队伍分别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在竞赛中,观众们听到选手回答问题,可以学到法律知识;同时也穿插着观众问题,让大家身临其境地学习并感受竞赛的紧张激烈气氛。
二、法律知识普及教育中的收获与不足
法律知识普及活动虽然已经完毕,但活动带给我们的收获与不足正是今后普及法律知识的重要经验,在此一并总结。
(一)法律知识普及教育的收获1.普及的法律知识为居民所需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在举办普法活动之前做了调研,同时能够结合所面向的人群的特点,因此,普法活动所普及的法律知识基本是居民迫切想了解的。这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样的活动,只有结合居民的需求,才能达到好的效果。2.参与人数众多,达到了普法的效果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的法律知识普及活动是由一系列的活动组合起来的,三次讲座参与的居民累计达到400多人次,而四场法律知识竞赛参加的人数也达到150人次,可以说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的普法活动真正起到了促进学习、普及法律知识的作用。3.及时检验普法效果因为法律知识竞赛是现场进行的,对大家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可以现场了解,相当于对前期的法律知识讲座的情况有了一个检验,及时了解了大家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
(二)法律知识普及教育的不足1.耗费人力、物力较大因为白纸坊社区教育学校所举办的普法活动是一系列的活动,每次都是有组织的工作,每次都有礼品的发放,无论是学校还是街道都耗费了一定的人力、物力。2.普法的人群有待扩展白纸坊社区教育学校的法律知识普及活动虽然参与的人数众多,但主要是老年人,即便是举办的劳动法讲座面向的是年轻人,时间定在休息日,也很难见到年轻人的身影。在现场有的老年人也会帮家里年轻人提问问题,但毕竟还是没能吸引年轻人前来学习。3.参与人群的积极性有待提高虽然每场法律讲座到场的人比较多,但很多居民中途就走了,甚至还有一些人领完礼品就走了,因此我们应该进一步把讲座瞄准目标人群,他们真正需要才有参与的积极性。收获与不足并存,也说明在社区中普及法律知识任重而道远。讲座和法律知识竞赛的方式虽然受众面很广,但讲座的效果相对差一些,而知识竞赛的组织相对繁琐,但这些尝试对社区教育中的法律知识的普及是有益的。
三、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法律知识普及教育探索的启示
(一)结合社区特点,不断充实普法内容华东师范大学吴铎认为:“社区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社会群体。”一定空间的社会群体可以说其生活环境是相似的,但居民的工作背景、生活背景有很大的差别。以白纸坊社区为例,有的老人退休前是教师,有的是下岗工人,其诉求肯定是不同的。因此在社区教育中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一定要不断地充实内容,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二)结合学科特点,不断拓展教育方式法学专业的特点一是内容多,更新快;二是实践性强,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对现实的帮助不大。因此除了采用讲座和知识竞赛来普及法律知识外,还应该不断拓展新的教育形式教会大家如何用法。1.模拟法庭式模拟法庭的方式现在在很多高校都在使用,社区教育学校举办模拟法庭可以让很多没有去过法院的居民体会到法律的庄严,了解法院庭审的过程,不再畏惧打官司,让居民们今后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模拟法庭对于社区教育学校的法学资源要求更高,需要有专业的法律人士支持。2.法律短剧式将现在社会的热点法律问题或者有争议的法律问题编成短剧让居民们现场观看,大家观看法律短剧的同时也会引发思考,寓教于乐,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需要好的案例剧本以及演员。3.法律咨询式针对某一特定的法律举办法律咨询,比如婚姻法,这样一对一的模式可以解决居民个人具体的问题,让有法律困惑的居民得到解答,这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需要有专业的法律人士来参与。
(三)结合团队特点,不断建设普法团队在社区中普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一个人或一个学校的能力是有限的,在普法过程中要不断壮大普法队伍:建设好的教师团队,可以为居民带来各种各样的法律知识;壮大好的志愿者团队,可以教会居民用法。目前白纸坊地区社区教育学校也在为此作出努力。
篇3
关键词:“三贴近”,政治教学
如何使我们的政治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怎样使我们的政治课堂变得生动自然,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已经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最有效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我们政治教师探索的课题。我认为,最为关键的是贯彻好政治教学的“三贴近”原则,真正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些老师总是依赖于以前的知识底子,备课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结果是一节课下来嗓子累的疼,学生学得累,课堂气愤死,自己也觉得没劲,缺乏成就感。而要想使自己的课让学生喜欢就必须下大力气做好“三贴近”,这个过程是一个不容易的过程,然而贯彻好了“三贴近原则”又会使你的授课变得轻松,课堂气氛变得活跃,随之而来的就是课堂的陶醉和享受了。
去年我刚接高一新生时,第一节课我没有给他们讲具体教学内容,而是做了一个调查:“同学们是否喜欢政治,并写出你的理由。”当我看到同学们的回答时,我非常惊讶,有80%的同学不喜欢政治。理由也诸多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例如:“我不喜欢我们的政治老师”“我讨厌背东西”“对政治不感兴趣,很难理解”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同学们对政治学科不感兴趣,而其主要原因主要还是广大政治教师总是停留在原来的教学模式上,没有很好的贯彻新课程改革内容,没有很好的贯彻“三贴近”原则。
什么是“三贴近原则”呢?《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注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三贴近原则是高中新课改的课程理念,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理念。三贴近原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材编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和亮点,而且是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如果能将这一指导思想运用于我们的课堂,那么你的课会大放异彩,会受到学生的喜欢,会受到老师的好评。
让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三贴近原则”在政治教学中的运用:
一、贴近实际
“贴近实际”就是贴近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和现象。“贴近实际”要求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说明理论,最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思想政治课要贴近实际主要是贴近社会实际,体现时代性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模块内容体现了社会生活的实际,从必修课程到选修课程,从教材形式到教材内容都是从社会生活入手,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联系社会实际要求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贯彻时事政治的
摘要保证。因此,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自觉地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利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要想贯彻好“贴近实际”这一原则我们广大政治教师就要深刻理解课本知识,经常在生活中关注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财经频道、文艺频道、法制频道、科教频道,经常上网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政治。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形成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学习时事政治,进行时事政治竞赛。
二、贴近学生
“贴近学生”是指教学活动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思想政治课要关注学生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的现状,了解学生思维、心理特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的贴近学生,比如在《经济生活》的教学过程中,讲到货币、信用卡这一知识点时,先让学生回忆实际生活中的有关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谈起,使学生感到经济就我们身边,学生也就觉得学习经济生活有关知识是有用的,这时自然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这就要求我们密切联系学生,多接触学生,同学生聊天和谈心,在非常宽松的氛围中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掌握第一手资料,实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在研究学生的基础上,研究教材,深刻理解教材的深刻内涵,把教材内容和社会、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哲学生活》中讲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要让学生说出在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他们是怎么解决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为什么的得到解决或没有得到解决?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教育论文教育论文,使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教师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教育活动设计,要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所见所闻出发,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去感受、去体验、去认识,这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并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这样的教学贴近学生,学生才感兴趣,学生才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三、贴近生活
“贴近生活”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教学实践应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应当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生活。思想政治课必修的四个模块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文化生活,每个模块都带有“生活”二字,这完全可以体现出政治教材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这说明思想政治课是扎根于现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密切贯彻“贴近生活”原则,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与学生生活相联系。比如《经济生活》新时代的劳动者,劳动和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我们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面对当前我国的就业压力,我们应该怎么办?可以举行职业生涯策划活动,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实际设计自己的发展道路,设计自己的就业理想,通过这一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干劲。
“三贴近”原则说起来只有三个字,真正要贯彻好并不简单,但做起来需要很多步骤。
首先,备课要做好“三贴近”原则。要做好这一点,主要是在于“备学生”这一环节。备学生是寻找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和知识架构,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此作为我们备课寻找事例的出发点,作为我们语言设计的出发点,作为我们逻辑结构设计的出发点。做好以上工作,也就寻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再就是“备教法”。教师要研究学习方法,给学生学法指导,使学生在众多的课程当中,学会总结,学会学习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其次,讲课时要做好“三贴近”原则。备课要做好“三贴近”原则,同样讲课时也要做好“三贴近”原则,备课是准备,讲课是实施,落实的怎样教育论文教育论文,关键看实施的情况。要做好这一点需要做到:
1.语言要生动,要做到抑扬顿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许多专家的课为什么会被人们喜欢,主要在于其语言方面的魅力。
2.教态要生动。毫不夸张的说,讲课实际上就是表演,不光要有语言,还要有动作。比如说,手势、面部表情、适当的调侃、与学生的交流等。
3.课堂要民主。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教师不能唱独角戏,应该适当和适度地把讲台让给学生,为学生展示才华搭设舞台,让学生能有在众人面前讲话的机会,这也是目前社会上倡导的人才的八种能力的重要能力。这就要求,师生平等,课堂上要民主,让学生充分表达其观点,教师予以点评,不要以教师的身份强加给学生观点。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提问。
再次,辅导和练习要做好“三贴近”原则。课堂上和课后要有适当的练习和辅导,练习题要符合学生知识水平。辅导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做好辅导。
总之,我认为,一位政治教师的课是否得到学生的喜欢,是否得到同行们的认可。以及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治教师,贯彻好“三贴近”原则是重中之重,是关键之所在。“三贴近”原则要时刻贯穿在我们的政治课堂中。
篇4
1、改革教师资格认定的体制
完善教师教育的制度,应该重新审视界定教师资格条件,加重教学实践的比重和教育能力的考核,并且对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定期进行考核,打破终身制。对教师的工作认定奖励是不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应该对教师进行不断的考核和评定,划分出不同的等级,按不同的角色职能、胜任工作能力等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并分别提出不同的教育或培训要求,给予不同的专业职称和不同级别的待遇。
2、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
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是促进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它一方面会提高教师整体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会形成一种社会竞争力,促使其他职业的优秀人才向教师这个职业进行转移。提高教师行业的待遇,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师专业化,使教师行业成为吸引人的一种高尚的专业。
3、建立激励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机制
激励的核心是满足人的不同需要,这是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基础。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必须考虑教师的不同需要,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使培训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要做到:(l)重视学历提高教育。(2)建立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专项基金,用于进修学习、学术交流,从事教改实验、承担科研项⑧默思sIs目等。(3)在教育教学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重奖,赋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如:名教师、首席教师等。(4)建立并完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评价制度,并与教师的职评、聘任、工资晋升与先进评比等挂钩。
4、制定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评价是一种激励,它能开发人的潜能,培育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和进取性。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不断促进教师积极进取的激励性评价,其目的是培养敬业精神,激发工作热情,启发教师专业自主和专业自由的乐趣,发展性教师评价是注重教师积极参与的自主性评价。尊重教师的专业发展的自,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平等对话,形成合作互动关系;对教师的工作和潜能给予充分肯定。因此,注重教师内部动机来评价和激励教师的教学行为,构建全员参与,共同进步的教师评价模式S审视和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21世纪对人才的创新要求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就对培养人才的教师的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研究型”的教师才能培养“探究型”的学生;只有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在教师未来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教师培养将把职前与在职、普通师范与职业师范、定向型与非定向型师范统合在教师教育的概念中,它将具有以下基本走势。师专业化将是教师技术特征和地位特征的体现,也是教育行业吸引力产生的内在条件。教师专业化实际上是提高从事教育行业的职业门槛,它必然从某种意义上提高教师的专业地位和社会地位,也必将提高教师和教育行业的地位。从社会各大行业的地位状况来看,凡是教育层次比较高的行业,都已经获得或将会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正如马丁.特罗格所指出的:大学生从事某项工作能够提高这项工作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应用技巧和发挥创造性的机会。同时,最终提高了这一行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教师教育将成为被广泛理解的提高考专业化的制度。正如布鲁贝克所言:实际上历史上不断重演的,只是并不完全原样地重演而已。这种重演在教育问题的处理上是特别常见的,只因时间和空间而有所不同罢了。而我国早在1920年就出现过师范大学是否独立设置的论争,到20世纪末的师范教育升格和向非定向型师范的急剧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历史的重演。用“教师教育”的理念取代“师范教育”的观念。传统的,’9币范教育”观念的局限性在于片面强调教师的定向和计划培养,缺乏开放与竞争;过分突出教师的职前培养,忽视教师的职后培育和终身教育。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在知识经济日益逼近的今天,传统的师范教育观念己经总体上落后于时代,教师培养模式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师范教育必须吸取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的终身教育理念等新的教师教育观念。因此,必须实现由“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的观念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理论认为,教师作为一个教学专业人员要经历一个由不成熟到相对成熟的专业人员的发展历程。教师的专业发展空间是无限的,成熟只是相对的,而发展是绝对的。教师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专业人员,要经历一系列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其专业发展的内涵也是多层面、多领域的。
参考文献
[1]饶见维.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务[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5.
[2]王承绪,朱勃,顾明远,比较教育【Ml。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3]陈琴,庞丽娟,许晓辉.论教师专业【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11).
[4]GibsonWD.SoeialPerspeetivesonEdueation[M〕.NewYork:JohnWiley
[5]史宁中,柳海民.教师职业专业化:21世纪高师教育持续发展的生命力【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9).
[6]袁锐愕.教师专业化与高素质教师:经验、理论与改革实践【M〕.广东: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9]旧〕永井圣二.教师专业职论再考【J〕.教育社会学研究,1988(54).
[10]陈永明.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70).
[11]1奥田真丈.现代学校教育大事典〔Ml.日本:行政出版公司,1993.
[12]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钟启泉译.现代教育学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442、443).
[13]钟启泉.教师“专业化”:涵意与课题[J].教育参考,1999,(4).
[14]旧〕佐藤学.教师:两难问题[M].日本:世织书房,1997,66一67,68一69.
[15]旧]浅沼茂.21世纪的教师形象[J].教育展望,2000,(l、2).
[16]旧]j混坂修.当今所示的教师形象、所期待的柳币形象〔J].学校经营,2001,(6).
[17]刀程晓提.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J〕.《光明日报》,2008年01月23日.
[18]卢真金.论骨干教师培训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模式〔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6):47“51.
[19〕钟启泉.教师“专业化”:理念、制度、课题【J].教育研究,2000.
[2]李天鹰.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实效性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9).
[21]安保先.谈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山东省师范教育学会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交流材料,2001.
[22]任学兵.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
[23]廖霆.教师继续教育保障制度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4,(6).
[24]程红兵,刘民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应以内涵为本【J〕.中国教育报,2008年2月18日第5版。
[25]马立主主编,杨晓青,邵宝样副主编.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预测与对策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6]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与培训【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27]余文森,连榕等编著.教师专业发展[M1.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8]王承绪,朱勃,顾明远.比较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9]杨小峻.寻求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J〕.教育与现代化,2006,(4).
[30]彭拥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问题与展望【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1]顾明远.教师的职业特点与教师专业化【J〕.教师教育研究,2004,(6).
篇5
首先,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水平,会使用各种不同的软件来编制多媒体课件,会使用各种教学多媒体电子设备来辅助教学。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都是固定的教学内容和课件,教学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的进步,不能适应当下的社会现实。而如今,许多新的教学内容又在不断地涌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等都发生了变化,过去的经验和理论很难指导教学活动。因此,高职英语教师要与时俱进,在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设计要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传播最新的信息,紧跟时代脚步,教材灵活。教学方法多变,教学资料来源广泛、新颖、时尚,不仅能激发学习兴趣,而且知识量大,学生可以学到足够大的知识量。学习教材很大一部分是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社会发展动向、学生兴趣而精心编制的。这样就可以使上课时教授的知识更加适合学生的水平,从而满足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
其次,高职英语教师的引导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们已经习惯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自主学习能力差,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教会学生在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学会筛选和提取有效的信息资源,让他们学会在海量信息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并将之运用在学习中,引导他们确定学习目标,以及如何高效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同时,培养学生自我监控和调节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充当他们学习的伙伴。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辅导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教师可以在qq和微信等公共平台上与学生实时交流,学生有不懂的问题教师及时予以指导,同时,可以在qq群里面共享对学习有利的资源,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差别化的指导,加强师生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在制作课件时也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丰富课程内容。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使学生在合作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和发展。
最后,教师作为人类工程师,更应该积极学习,要有终身学习永不落后的精神,作为有基础、有思想的成年人,学习能力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只要稍加花费一点功夫,就是一天一个样,让学生看到每天变化的教师,让学生知道学习永无止境,所谓身教胜于言传。英语教师除了英语专业知识以外,还必须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计算机等有关方面的知识。要在提高英语专业水平的同时,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建教师教学交流qq群,通过和全国各地的教师交流教学经验,学习别的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资源共享,使自身获得进步,促进自身的发展。
2结语
篇6
一、具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具有高度的责任心
时间的不可复制决定了教育的不可复制。因而作为教师,应以高度负责精神,给予教育对象全面而充分的关注,诸如思想的成长、思维的开拓、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思维方式的习惯性选择和突破性建设等等。应该说教师具有爱岗敬业精神是对教育客体、对国家、对民族的负责行为,应是首要具备的素质。
二、具有认知能力
语文能力强调的是对社会生活的剖析,对人们的道德情操、价值标准的建设。在这样一个前提下,语文教师就需要认知社会现象,掌握正确的观念,确定符合时代社会需要的价值标准,尊重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个性光辉。
三、具有及时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精神和能力
要想使语文真正服务于当代、未来,面对当今社会的瞬息万变的风貌,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不至于抱残守缺。
四、不仅有组织教学的能力,更强调综合能力
篇7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片面追求考试分数、题海战术,无原则地赶进度延长复习时间等等违反教学常规的现象大量存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正常发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不能完成教育所承担的社会职能。改变这个局面,实行向素质教育转轨,初中化学教育应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习题教学,活动课教学,育人环境等方面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
一、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
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真正掌握,发展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不应全部以解题的技能训练来代替它,防止淹没在题海中。
教学中要注意不能简单地从化学原理及概念入手来讲授,可以从化学的实际应用或者化学的发展史或是化学知识研究的途径出发,再深入至化学原理及概念,以致再分类,解释,做练习,从而使学生在接受化学新知识时学得实际些,理解得深刻些。只有针对不同的概念和知识,将化学的发展史、方法论和人类生活、社会实践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才会激发起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与自然、偶然与必然、机遇与创新、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并形成深层次的认识,从而使学生能对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作出积极的响应。也只有把“由旧知识发展成新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才能促使学生由“学会”变得“会学”,从而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知识的迅猛发展。
其次,课堂教学中必须对化学概念和知识予以适度的“强化”,此处的“强化”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应促使学生树立知识是发展的、进化的观点,任何化学概念和知识都不是静止的和僵化的,而应是发展进化的。现代科学的高度发展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例如C60的发明说明碳元素不仅仅只是组成金刚石和石墨。其二是应促使学生树立实践的观点,懂得任何概念、知识都不是干巴巴的定义,相反应是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广阔天地,煤气中毒事件的屡屡发生、化学污染屡禁不止、亚硝酸钠误为食盐的多次中毒事件的发生、山西甲醇兑酒中毒事件的出现等等,不能不说是化学教育的悲哀!
另外,课堂教学中我们应不时地将化学家的远大理想、爱国事迹、顽强拼搏精神等穿插到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
二、化学教育靠实验育人
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上。
实验能力,包括按实验步骤进行实验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包括方法的选择、组合和修改);观察、测量、分析和判断能力;选择仪器、试剂、技术和条件的能力。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顺序地观察。例如,在碳酸氢铵的分解实验中,观察(1)变化前的颜色、状态;(2)加热过程中的气味、石灰水的变化、试管内壁的现象、量的变化;(3)反应后有什么现象。认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写出实验报告。在每一步骤、每一环节上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形成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勤奋求实的科学的实验态度。逐步训练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科学实验,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三、习题教学的目的应放在对学生全面的能力训练上,着重应是自学能力以及对知识、信息的分析、综合和归纳能力的培养
习题教学应通过学生自学和开展典型习题的课堂讨论,加强和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形成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适应信息迁移式试题。
在习题教学上,“精讲多练”长时间流行,还有不少教师仍只采用“多练”的形式。而素质教育中的习题教学,作为教师来讲,应有“精品意识”,精讲精练,适应教学的改革。因此,选择的练习题应编些问答、分析推断和一些综合题,注意概念异同的比较、理论的交叉、综合等。这样才能更好地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接受新的信息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化学活动课教学是化学教学工作的另一种形式,是培养人才、促进人才成长的基本途径之一
化学活动课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训练上。
化学活动课要紧扣教材,使活动课联系教材内容、扩大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让学生亲手操作、熟练掌握常用仪器的安装、使用。(2)结合课堂学过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实验室做过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为什么不用浓盐酸?为什么不用硫酸?可以让学生通过活动课亲手实验,得出结论。(3)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参观,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性质时,可参观氧气厂,亲眼看到制氧的全过程,目睹液氧和固态氧都是蓝色的。(4)掌握某些生产原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讲化肥的制取可利用活动课到工厂参观,讲到化肥的施用,可到农村亲自操作。(5)组织学生写小论文,开展化学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6)进行化学专题讲座、专题报告,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家庭小实验,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篇8
【关键词】素质教育 高职 语文 实施 推进
一、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不足
通过多年的高职语文教学工作经验,分析目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我们可以得知,虽然高职语文教学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实施了多次改革,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有一定的不足。
第一,重视语言课文,忽视思想文化。高职语文教与学都对具体的语言和文章内容过于重视,对语文学科的思想文化的认识和重视不够,缺乏必要的了解`。
第二,重视智育开发,忽视美育教育。高职语文教学中强调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探究,忽视了教学中的美育培养。
第三,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很多高职教师只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书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对其能力发展,实际运用加以重视。这样使得很多学生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不高,影响个人发展。
第四,重视课上教学,忽视课外活动。很多高职语文教师认为充分完成课堂教育就算是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课外活动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和促进提升也有很大的帮助,不能组织学生参与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也就不能实现能力的提升。
第五,重视管理学生,忽视激发兴趣。一般教师都重视对学生行为、学习的管理,不能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能依靠兴趣支撑的学习自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这些方面都是现在高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语文学科本是重要的文化传承的工具和载体,但是现在只关注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其德育教育,美育教育以及人文文化教育,就会使得本来重视的智育教育也不能实现预想的教育效果。最终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的思想认识模糊,知识面狭窄,文化水平浅薄,心理健康水平不达标,甚至,连学习语文的兴趣都不复存在。所以要在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就要摒弃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的诟病,要改革教学体制,更新教学理念,加强教学研究。高职语文教师要从语文学科入手,结合一切方法和思想实现语文素质教育的推进。
二、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
(一)结合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高职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硬件设备都比较先进,教学中能够用到的视听媒体应有尽有,但是很多高职语文教师却不能充分运用这些设备,实际上,这些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语文素质教育的推进。比如教师在讲授某篇有插图的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前将这些图片制作成PPT的形式,在课堂上利用放映机将形象生动的连续图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同时还可以结合文章录音为学生渲染学习的气氛,最后让学生发表学习的感想,提出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在学习一些戏剧类的文章的时候,教师除了要事先在网上搜集相关的资料信息以及影像资料以外,还要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向学生播放这些戏剧文章的影像资料,这样不仅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够加深其学习印象。另外让其根据观看内容总结课前问题并回答,教师可以适时给予点评,总结。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使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充满趣味,能够使学生陶醉在学习当中,在保证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
(二)组织学生扩展阅读,延伸传统语文教材
扩展阅读可以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假期课外阅读,另一种是日常课外阅读。在假期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中外名著,古文作品,唐诗宋词等阅读材料。可以让学生泛读名著,但是古文和诗词要精读,在开学的时候教师要进行检查。
另外日常课外阅读部分,教师可以选定一些课外教材,组织并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一般课外阅读教材的篇目都是自读篇或者教读篇。前者只要求学生依靠兴趣阅读,凭借自己的思想感悟领会文章的思想。后者要按照要求阅读,教师要加以一定的引导和指导。这部分文章一般分为三个部分,名篇名句,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文言文阅读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独立研究完成;现代文阅读内容,教师可以将其融合到教材当中,实施练习和讲解。高职语文素质教学选读名篇名句能够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能够丰富学生写作中的理论依据;加强文言文训练能够强化学生课本知识迁移的能力,提高其古文语感;选读现代文训练能够提高练习难度,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课外阅读文章丰富的素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资料,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组织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强化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想要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时间的情况下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素质,可以通过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得以实现。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提前寻找本地区的社会环境下的语文资源,主动和文化单位联系,组织学生开展访问,报道等形式的社会活动;另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再有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的各种文学相关活动。
多样化的课余活动能够塑造学生的个性,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实现自我提升,强化其个人表达素质。
(四)重视创新作文培养,强化学生的创新素质
一直以来,传统的高职语文教育都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迪;一直采取模仿复制的教学方式,没有创新意识的融合。这些教育弊端都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产生影响,会限制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求异思维的作文训练入手。
求异思维作文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开拓创新的素质,求异思维的关键是独创,是实现思想的独特,关键是要不拘一格,另辟蹊径,以奇求胜。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辩证法的运用,引导学生能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要避免让学生步入人云亦云的误区。高职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出一些人们已经习惯的成语,俗语或者名言警句,说出其反意引发学生探讨。比如 “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杞人忧天不多于”等观点,组织学生对此展开讨论分析,最终提出自己的观点。学生对 “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提出了很多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有的时候一个小的错误,就会影响整个事件后续的发展,就像“一招走错,满盘皆输”的道理一样;也有同学认为,即使在事情发展过程中出现错误,但是经过及时的纠正和修改是不会影响到后面事情的发展的。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也能够强化学生对具体内容的理解,最关键的是通过讨论辩论,能够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素材,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想认识提炼出新的观点,写出标新立异的好文章。
在长时间坚持这类的引导训练之后,学生的思维一定会变得灵活开阔,会习惯站在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一旦发现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表扬肯定,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肯定其新思维下的思想认识,这样能够有效地改善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职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师要提升自身的语文文化素质,要强化教学理念的更新,实现教学水平的提升。通过对现今高职语文现状的分析,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各位语文教师要身体力行,不断实现自我提升和发展,为进一步推进高职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月玲. 浅谈创新素质教育[J].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01).
篇9
(一)目标的一致性
治理理论认为,治理的前提和基础是确定一致的目标。“治理是由共同目标所支持的”。治理的各参与主体都有自身的目标追求,这些目标的指向是多元的。治理就是要在多参与主体间通过协商、互动,构建起各参与主体都认同和支持的一致目标。因为,“目标的一致性,可以减少成员之间冲突的数量和强度,进而改善组织的总体协同”[2]。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参与主体包括成人教育班主任、成人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学生、成人教育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等。这些参与主体有各自的目标和利益追求,但在增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活力和工作能力,提升成人教育质量这一目标上是一致的。这种目标的一致性,构成了成人教育各参与主体共同建设班主任队伍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二)过程的互动性
过程的互动性是治理的基本特征。“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治理过程,不是权力的单向运动,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主要通过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商、合作、认同和达成共同目标等方式来实施组织既定的目标。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必然要求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的互动。这种互动体现在:班主任队伍内部成员之间的互动,进行管理经验分享、工作体验分享等;成人教育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学生把学习体验反馈给学生,班主任把管理心得传递给学生;成人教育学院与班主任之间的互动,学院把成人教育政策法规、规章制度传递给班主任,班主任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给学院;成人教育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之间的互动,任课教师把课堂情况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传递给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和成人教育学院之间的互动等。这种成人教育管理过程不断的互动,是推动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本条件。
(三)方式的协调性
方式的协调性是治理的必要条件。治理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参与治理的各主体树立协调的观念,保持有效的沟通,根据治理进程,进行不断的协调,从而为治理的实施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使治理目标的实现。协调能促使治理各参与主体在治理进程中步调一致、思想统一、目标明确。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同样需要采用协调的方式进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构成非常复杂,以退休返聘为主,学历不高,管理能力和水平有限,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成人教育学院要多和班主任沟通协调,以让班主任真正理解和支持成人教育的管理制度、既定目标。同时,在成人教育进程中,各方参与主体要加强沟通协调,通过协调,统一想法,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达到成人教育的目标。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需要治理理论的原因分析
(一)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多参与主体性需要治理理论
班主任队伍成员、成人教育学院、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等参与主体在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中扮演的角色和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但他们要彼此帮助、互相依赖、互为依托,呈现出明显的多主体性特征。成人教育班主任是队伍建设的主体和对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需要每一名成人教育班主任主动适应成人教育现代化的趋势,认真学习现代成人教育理论,注重提升自身各方面素质和工作能力。成人教育学院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指导者和管理者,承担了明确队伍建设方向、规范队伍建设内容等工作。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是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外部参与者,是成人教育班主任建设的重要因素。
(二)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多领域性需要治理理论
1.队伍内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队伍内部建设包括班主任素质建设、班主任设置建设等。在队伍内部建设过程中,既需要班主任队伍上级部门的指导,也需要班主任成员之间通过持续不断的交流、分析、互动,达成队伍建设的一致目标。
2.队伍外部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队伍外部建设包括密切联系成人教育学生、任课教师、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等。在队伍外部建设中,需要班主任和相关主体保持密切联系,通过沟通协调,为培养优秀的成人教育学生贡献力量。
3.队伍文化建设需要治理理论
在队伍文化建设中,需要队伍内外密切合作,把为学生服务、实现国家成人教育目标作为文化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
(三)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构成的复杂性需要治理理论
从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现状看,队伍老龄化严重、管理观念陈旧,队伍整体学历不高,专业知识欠缺,服务意识不强;考核与激励措施不足,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等。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构成复杂性特征,要求以治理的思维和视角考虑问题,通过持续的沟通协调,不断吸纳班主任的想法,通过搭建交流平台,激发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让班主任在队伍建设活动中获得自我成长。
三、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思路
(一)培育各参与主体的治理观念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增强队伍凝聚力,培育出优秀班主任。这一目标既是班主任自我发展的需要,也是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根本价值所在。如果各参与主体没有对这一目标达成共识,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就无法实施,可以说,目标一致观念是治理观念的首要因素。要达成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目标,互动协调是关键。具体包括:一是建立互动机制,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具体问题上,各参与主体保持持续互动,为达成一致目标奠定基础;二是建立协调机制,对班主任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各参与主体要积极协商,通过不断沟通、协商,修正错误观念,达成一致目标。这种互动协调观念是建立在目标一致观念基础之上的,是治理理念指导下的互动协调,这与以往独立推进的互动协调有根本的区别。
(二)构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治理机制
治理理论视角下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关键是治理机制建设。“机制是指社会有机体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一定的运作方式,使组织发挥更大的整体性作用。
1.要构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活力机制
一个优质的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活力机制,应该是队伍富有活力和极强的工作能力;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富有前瞻性;其他参与主体的意见富有启发性。
2.要构建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的育人机制
成人教育班主任队伍育人模式发挥作用不能单独依靠班主任自身,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要发挥成人教育学院、学校成人教育关联部门、任课教师、成人教育学生等参与主体的作用,构建一套以成人教育班主任为主、借助其他参与主体共同发挥作用的育人机制。
(三)搭建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网络治理平台
篇10
1、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的意义
从学校教育制度、教学组成、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语文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基础学科,通过语文教学,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进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自我教育,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自身不良行为和思想进行约束,自觉的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控制,进而完善自我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可以促进提升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思想进行约束和规范,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实现素质教育。自我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显示出来,促进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所有自我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2、自我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还需要向学生传授语文学习的技能,在当前语文教学改革中,语文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学生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行为和思想进行约束和控制。中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自身文化素质的提升,所以语文教学在中学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让对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进行培养。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需要结合自我教育理论机制,造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的启发,让学生完成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
(1)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其教学中固定的教学要素,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是作者在某种情感下创作的,在语文教学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也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在社会、世界这个大环境中人是不可能没有情感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也需要情感,需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在语文教学中自我教育的表现,在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情感,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学生在语文阅读中领悟,是对名言名句的喜爱,然后积极主动的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接受语文思想的感染,进而实现自我教育。
(2)意识
在语文教学中自我教育的实现表现的各种意识,例如比较意识、思维意识等等。和其他同学的学习进行比较,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进行思考,清楚的认识自己品质,进而在语文教学中,对自己的行为、思想等进行约束,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我教育。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产生的各种意识,是学生自我教育的意识表现,先有自我教育的意识,然后产生自我教育行为,最后获得自我教育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自我教育表现在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观念,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表达
在语文教学中,表达是教师向学生传达教学知识,学生进行知识的获取和输出,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表达,其实是他们思想和精神上的活动。从学生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从学生的思想表达中,可以看出这是自我教育实现中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将自己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实现语文教学中自我教育的价值。
3、语文教学中自我教育理论机制的实施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语文教学的改革,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理论机制,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自我教育理论机制实施的策略有:
(1)将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
传统的语文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性较差,没有实现教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在教学中,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甚至在语文教学中,使的学生产生厌学心理,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压力和负担。为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自我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性,自我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需要确定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主动的进行语文知识的实践,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等进行指导,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帮助,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学习,留置一些时间,让学生资金安排自己的学习,使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2)改变语文教学的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教,而轻视语文教学中的学,不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此需要将语文教学的方法改变。
(3)实行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评价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进行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保证在语文教学中,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我国学校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非常大,在语文教学评价中,采用分数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评价,这种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定性评价,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无法将自我教育实施到语文教学中,为此需要将语文教学评价方法改变,采用多元化的语文教学评价方法,公平、公正、客观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我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重视的不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自我教育理论的实施,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进行语文教学评价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评价,对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促进学生个人发展。
语文教学在学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重要的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因为教学传达知识和技能,还因为语文教学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和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实现的途径和载体,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质和文化知识,是学生自我发展的保障。在语文教学中,实施自我教育理论,促进学生自我测试、自主学习,提升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自身发展,所有语文教学在学习教育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改革中,自我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的应用,是其发展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