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监督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17:2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质量安全监督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质量安全监督论文

篇1

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贯穿于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指的是工程项目施工之前、施工过程中以及工程竣工之后整个建筑的质量安全,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主要包括核查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要求、勘察设计与建筑施工是否达到了强制性的规定与标准以及建筑工程的结构在设计规划的期限内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安全问题最为突出。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项目施工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标准,这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主要目标。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施工工期较长、工程投资金额巨大、施工工艺较为复杂,而且还会受到当地政府部门、业主和工程其他参与单位的关注与影响[1]。与此同时,建筑工程施工还会受到天气、市场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较大,如果没有及时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防范,不仅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还会造成物力、人力和财力的浪费与损失,严重情况下,还会导致建筑安全事故的发生,致使人员伤亡,影响建筑施工企业的声誉形象,阻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而,加强对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十分必要。

2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建筑单位对安全生产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建筑单位在工程实际施工中,往往只对经济利益格外关注,当完成投中标工作之后,就立即开始施工,对施工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安全知识的培训,同时也没有安排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从整体上看,施工团队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缺乏一定稳定性。缺乏安全意识的主要表现为,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带安全帽、施工之前随意饮酒、不穿安全工作服、穿拖鞋高空作业等不安全现象经常发生,甚至有些施工单位在安装脚手架等基础性设施时没有设置安全网和铺设脚手片,因而存在极大安全隐患,给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2]。当建筑监管单位例行检查时,多数施工单位只是简单的挂几幅安全警示语,临时性要求施工人员带上安全帽来应付安全检查工作,未能把安全工作落实到实处。

2.2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定位不清晰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基本都是接受当地政府部门的委托,要根据建设单位的主体质量安全行为,着重对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以及建设环境质量等进行及时监督。但是,由工程监督机构的本身的性质可以将其定位成是经济来源自收自支形式的独立法人,因而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很可能会导致监督管理机构背离政府的委托,谋己私利。除此之外,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既作为独立法人,又作为建筑市场上的执法主体,这两重身份在一定条件下会存在矛盾。这种模糊性的角色定位,会使工程质量的安全监管效果产生影响。

2.3工程监理单位工作落实不到位

我国的工程建设监理单位在工程质量控制工作中,主要是要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行详细规划,主动采取一些控制性措施,尤其是在那些较为隐蔽性的工程项目,监理单位需要在整个项目建设中发挥出连续性作用。然而,由于工程项目的监理单位没对工程质量等级进行确认的权利,因而监管力度不强。另外,在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质量安全监督控制不严的情况。例如,监理日志记录不全、监理通知清单缺失,工程现场监理人员配备不够、例行公事,出现质量问题督促检查不及时等等。

3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措施

3.1规范建筑工程市场

针对当前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要对国内的建筑市场进行规范与整顿,加强监管力度。需要对建设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审核,从源头上降低不达标工程项目的数量,提高建设施工单位对安全施工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把所有关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内容都要纳入到质量安全监督的范围之内;加大惩处力度,对于逃避质量安全监管的工程单位要给予严厉罚处,全面开展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减少安全监督的盲区与死角,从源头上严格把控监管关口。

3.2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一项工作顺利开展的要保障。因此,一定要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制,强化监督执法力度。根据建筑市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制定出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并要认真落实,促使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从而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的有效性和权威性;要明确规定监管机构执法权限,必须严格遵照法律进行委托和授权,保证执法惩罚公开透明性,真正落实监管职责;加强日常监督,重点工程重点监察,可以采取定期全面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的方式,但要保证每年至少有一次以上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执法检查工作;加强对建设过程中各方责任主体质量行为以及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经常组织开展专项、综合、联合执法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的实效性[3]。

3.3强化监理单位监督管理

建设工程监理单位的工作对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一定要强化监理单位的监管工作。对于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需要明确规定,监理单位需要细化和真正落实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监理单位要把安全监理的内容完全纳入到监理规划之中,施工单位和工作人员的资质资格进行严格审查,重点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安全技术以及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业情况等进行严格检查,在督促施工单位加强安全防护等方面,要明确建设单位在施工准备、施工及工程竣工等阶段监理单位安全监理工作的程序和措施,要充分发挥出监理单位的监督作用。

4结束语

篇2

论文摘要:现代房屋建筑向着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齐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的。房屋建筑与大城市间的关系这个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和敏感。本文对当前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以保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建筑行业领域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据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支柱作用,所以它的安全事故问题变得非常的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建设投资规模迅速增大,建筑业得到蓬勃发展,但同时,我国建筑领域的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业施工伤亡人数居高不下。建筑施工的各类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要做到工人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做好个人安全防护、认真做好现场安全管理、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是当前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工程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施工事故的重要任务。

1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义

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共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就是依法治国,加强房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违背安全管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明确分包单位应服从总包单位的安全管理。

建筑行业是高风险、事故多发行业,习惯性违章屡禁不止,重复性事故时有发生。形势在发展,技术在进步,体制在变化,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仍延续着“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体制,但是,该管理体制的概念和许多内容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为此,更新安全管理理念,树立企业安全文化,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体制以适应新的形势、新的技术、新的体制、新的生产者,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关键,也是共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2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安全观念淡薄,重视程度不足

当前,部分建筑企业没有真正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理念,没有处理好经营、效益、质量和安全生产的关系,没有确立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想,没有把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放在首要位置来抓。有的企业领导只是在口头上讲“安全第一”,实际工作中往往把经济效益摆在第一,认为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进度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就行了,对安全生产不重视、不检查,或是对检查出的问题不解决,对安全生产存有侥幸心理,重视程度不够,这是造成安全隐患的原因之一。

2.2经费投入不足,管理工作滞后

按照规定,施工企业安全生产专用经费的提取必须专款专用,目前,仍有部分企业没有执行到位:一是未提取或提取不足;二是对已提取的经费没有做到专款专用。甚至有些企业领导将提取的安全生产经费认为是额外支出,把在安全生产上少投入作为企业利润挖潜的一种手段。不能配备必要的安全生产设施和劳动保护用品,漠视生产工人合法的劳动保障权益,安全自查、自控工作形式化,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还有部分建筑企业将必要的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精简、合并,专职安全人员配置不足。有的虽配备了安全员,但有的安全员责任心不强,自身素质差,监管水平低,不能很好地履行安全员的巡查纠错等职能。

2.3岗前培训不到位,安全教育不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建筑施工企业,由于企业三级安全教育不落实,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大量既没有进行岗前劳动技能培训又缺乏施工现场安全教育的务工者上岗后,对施工现场的不安全因素一无所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足够认识,缺乏规范作业的基本常识,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等现象严重。

2.4建筑市场不规范,安检措施难落实

建筑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从根本上讲是建筑市场秩序混乱的产物,许多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潜在因素。主要表现在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制度、管理措施难以在施工现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同虚设,总承包企业与分承包企业在施工现场管理方面缺乏相互有机配合机制,给安全生产留下隐患,导致事故频发。当前建筑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肢解工程和非法挂靠、违法分包等行为。尤其是一些根本没有施工条件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队伍擅自承担施工任务,安全意识更差。一些施工企业低价中标工程后,削减安全投入,导致安全生产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措施落实也得不到保证。甚至有一些建设项目未办理施工许可、质量安全监督等相关手续就擅自开工建设,规避政府主管部门监管。不少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抢工、赶工,任意压缩合理工期现象,也给安全生产带来了隐患。

2.5审批把关不严,安全监管不力。

部分地区建设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对本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了解不多,把关不严,责任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够,在机构设置、工作体制机制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工作的需要。  3 安全事故的对策和建议

3.1对施工人员的房屋建筑施工安全培训的加强。要想搞好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首要前提就是要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患素质,而这又依赖于企业开展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工作人员能够了解最基本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进行安全施工的技能,并且增强了自我保护的能力,减少了工程和人身伤亡的事故比例。

3.2完善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体系

(1)针对承包施工的单位来说,对其房屋建筑施工的有关安全保证体系进行监督,检查其在正常施工的工作情况下是否在充分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结合着对工地进行抽查。

(2)根据房屋建筑施工的现场环境和施工工程的发展进行有效的预防控制监督工作,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建筑施工的管理工作,将房屋建筑施工工程项目的进展情况传到网上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使得监督机关可以及时的根据具体情况作适时的施工工程调整。

(3)均衡施工。均衡安排各个施工单位内部之间以及各个项目之间的安全生产,提高整体房屋建筑施工的安全水平。

3.3房屋建筑施工工程的意外伤害保险。确立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机构和安全中介机构等,完善建筑施工意外伤害保险的运转模式。

3.4对房屋建筑施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安全事故中的一小部分是由于意外导致的,而大多是因为人为的因素造成的,所以进行全面的检查可以起到及时发现隐患,并避免事故发生的作用。

3.5建筑安全生产法规的研究。针对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周边国家进行比较研究;为制定全国统一的建筑安全生产法规及其在建设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3.6建筑业企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企业应该推广建筑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条件许可情况下进行工程规范技术等软件的研发。

4 结束语

安全管理是事关国家和人民生命和物质财产安全的大事,每个单位、每个从业人员对此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单是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其他相关单位和我们施工安全监督部门都须予以高度重视。从施工安全监督的角度讲,政府的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已从以往的现场监督为主转向行为监督为主。我们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尽职尽责,群防群治,施工生产事故一定会得到有效预防,使我国房屋建筑安全管理工作更快更好地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健康化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何强.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措施浅议[J].科技资讯,2007(12).

[2]杨宝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科技创新及途径[J].职业,2007(12).

[3]梁月清,张开立.浅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评价[J].安徽建筑,2006(05).

[4]龚梅.房屋建筑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20).

[5]李世蓉,兰定筠.房屋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J].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7).

[6]张永涛.浅议房屋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管理[J].建筑科学,2009(10).

篇3

[论文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加强品牌管理,以树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探讨了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和普遍存在的几个品牌经营的误区,进而提出了树立国有品牌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同时指出只有科学的进行品牌化经营才能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在当今时代,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在市场竞争中的巨大价值不言而喻。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不仅需要有强烈的创品牌意识,而且也需要有强烈的品牌经营意识。为此,四川科特提出了品牌化经营策略,在品牌经营上不断创新,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本文在分析企业品牌经营重要性及品牌经营误区的基础上,提出了进行品牌化经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一、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1.企业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分析

企业品牌经营是通过企业品牌实力的积累,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从而建立顾客忠诚度,形成品牌优势,再通过品牌优势的维持与强化,最终实现创立名牌与发展名牌。一方面,企业品牌经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企业品牌经营在企业经营中占据重要地位。品牌本身是一种无形资产,其潜在价值有利于企业的业务拓展。由于客户对企业品牌的认同,企业可以利用品牌的光环在投入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降低成本、提高单价和销量,从而增加销售额和利润总额。这种潜在的品牌效应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价值源泉。

2.企业品牌经营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品牌竞争时代的来临。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顺应经济发展的趋势,实施品牌经营策略。首先,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无品牌或弱势品牌的企业将成为强势品牌企业的贴牌加工厂,不会拥有自己的终端市场,只有拥有自己的品牌,才有竞争的基础和可能性。其次,实施企业品牌经营策略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当今的时代已走入了品牌力时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已开始深化品牌认识,并倾向于购买有品牌的产品,因为对消费者来说,品牌又有了较为深刻的含义。作为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消费者选择的基础,也是保证服务品质的基础,可以有效降低购买风险。

二、国有企业品牌化经营中存在的误区

1.缺乏正确的品牌经营意识

品牌化经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向消费者传递一种承诺的过程。然而,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缺乏长期的品牌经营意识,没有真正意识到品牌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促进作用,常常把品牌经营作为一个短期行为。基于对品牌经营的错误认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许多品牌的企业经营者很难抗拒短期内迅速获取高额利润的强烈诱惑,最终以牺牲品牌承诺为代价去换取眼前的利益,导致许多品牌在无序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2.企业的品牌经营缺乏规划

企业的品牌经营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需要精心的规划。然而,当前许多企业的品牌经营却缺乏相应的规划。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乏对品牌生命周期的管理。不少企业的品牌生命周期就是产品生命周期,当产品生命周期进入衰落阶段,品牌也步入了衰退期。第二,缺乏对品牌的全面维护。企业往往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因此进行广告的狂轰烂炸,认为只要广告做多了就可以造就品牌,缺乏持续的品牌形象维护,当意识到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及竞争品牌时,已经给竞争者占了上风。

3.缺乏相应的机制

当前,在企业进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把当前的或短期利益作为经营的主要目的,而忽视了品牌的建设及品牌的效应,也缺乏品牌建设的机制来保证品牌化经营策略的持续实施,这就使得企业的运行及企业职工的行为与企业的品牌化经营毫无相关,他们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而忽视了象品牌建设相关的形象、产品的识别等方面的建设,也没有相关机制来衡量他们品牌建设的绩效。

三、国有企业的品牌化经营策略分析

1.树立品牌化经营意识

品牌意识是企业对品牌作用的认识及运用品牌战略的自觉性。品牌在企业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企业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为此,企业必须具备品牌化经营意识,要对企业的品牌进行正确决策、科学设计,并对品牌进行得力的保护。首先,真正意识到品牌对企业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的重要促进作用。要深刻认识实施品牌战略,是现阶段争夺市场份额求得企业生存的主要手段之一,更是企业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应有贡献的一个有效途径。其次,要正确认识品牌经营的内涵。企业经营者要意识到品牌经营是一个复杂而浩大的工程,包括品牌的整体战略规划、视觉形象设计、核心理念确定、品牌符号运用、品牌场景设计、广告调性等一系列工作。而且,品牌建设并不是一个短期工程,要真正成为品牌,还要着手品牌个性、品牌认同、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完善。这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才会由形式到内容、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层到深入,从而完成由未知到理解、购买的转变,形成顾客忠诚。

2.进行品牌经营的科学设计

企业要成功开展品牌化经营策略就必须在强化品牌经营意识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品牌经营设计。首先,进行企业品牌分析,包括顾客分析、竞争者分析和自我品牌分析。进行完整的企业品牌分析是品牌经营的理论基础。品牌分析涉及品牌形象、品牌策略、品牌遗产、企业组织价值、品牌力等关于品牌方面的内容。在进行企业品牌分析时要注重对品牌的文化附加值的分析和品牌个性的分析。此外,还要注意在品牌认同中树立品牌个性,提高顾客忠诚度。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沟通的纽带,而品牌经营的成功需要赋予产品以个性,建立独特的品牌个性是品牌营销的重要内容,产品可以被竞争或者模仿,但品牌却是独一无二的,有个性的品牌可以真正吸引并稳固目标消费者。最后,根据品牌个性进行品牌定位,并针对某个目标群进行积极的传播。品牌个性是品牌和消费者相互联系互动的纽带,它具有强烈的情感感染力,可以抓住消费者的兴趣,使消费者保持品牌的忠诚。品牌个性塑造与品牌的定位联系得越紧密,消费者被品牌吸引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要利用信息网,实现组合经营。品牌一经开发,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上网,迅速进入新品推进的导入期,推广营销、拓展市场。此外,应综合运营各种营销手段,从多种角度接触消费者,让企业的品牌得到全方位的推广,使客户能对企业品牌有足够的认识和认同。3.加强对科特品牌科技含量的经营管理

对于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来说,科特品牌的科技含量影响着品牌的竞争力。为此,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要在服务中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提高服务的档次和功能,通过抢占技术制高点来提高科特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首先,要加强对科技人才的培养,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科特品牌要恒久发展,就必须有一流的人才来支撑,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和引进人才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环节。为此,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必须不间断地进行分层次、有侧重的技术培训,并且要有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员工的纪律和协作培训,全面提高员工素质。其次,要加强科研攻关工作,提高创新能力,申请更多专利。目前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已经具有五大特色技术,并且已申报多项专利。针对这一现象,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应当注意发挥自身的特色,努力提高创新能力,争取申请到更多的专利,从而提高科特品派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作为一个国有品牌,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应当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扩大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量。一方面,积极通过法律手段保护自身知识产权;另一方面,利用知识产权对公众公开的特点,学会利用和借助已公开的技术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并通过知识产权提升科特品牌的竞争力。

四、结束语

品牌关乎企业经营的成败,所以企业要十分重视品牌经营。四川科特石油工业井控质量安全监督测评中心要进一步强化品牌经营意识,注重对科特品牌经营的科学设计,充分挖掘科特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品牌个性,并加强对科特品牌科技含量的经营管理,科特品牌更加深入人心,全面提升中心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促进中心的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万卷:对我国企业品牌经营的若干思考[J].企业天地.2006.10:145-146

篇4

1.1建筑施工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

建筑工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有噪音污染、泥浆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基坑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光污染和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其中噪音是建筑施工中居民反应最强烈和常见的问题。据统计,在环境噪声源中,建筑施工噪声占5%,施工时打桩机的噪声瞬间值超过90dB(A),混凝土浇捣时的噪声达到80dB(A),可见施工噪音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而泥浆污染、灰尘固体悬浮物污染、基坑开挖时对周围环境的危害、固体废弃物产生的污染是比较传统的污染;而光污染是近年来才提出的问题,城市建设中的光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物表面釉面砖、磨光大理石、涂料,特别是玻璃幕墙等装饰材料形成的反光。施工中电弧焊或闪光对接焊工作时发出的弧光也是重要的污染。强烈的反光和电弧会刺伤眼睛,引起视觉紊乱,甚至引起交通事故。同时这些也是施工现场引起火灾的重要来源。

1.2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

企业法人对安全重视程度不够。按照《建筑法》第45条:“施工现场的安全由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企业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施工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是项目安全施工第一责任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质量和成本成为企业负责人关注的第一要素,也成为衡量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有些建筑企业的领导未能将安全生产摆在适当的位置,对待安全生产得过且过,依然是“讲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完全将安全生产形式化,没有将安全生产作为主要问题来抓。

建筑市场管理不完善。当前,在建筑时常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重质量、轻安全、最低价中标和包死价工程,从而使得安全文明施工的资金投入不足或完全没有安全文明施工经费。因此,一些公司在中标后,将工程分包给有关的专业队伍,甚至有一些建筑商为了拿到工程不惜恶意压低价格,用于安全生产的经费被忽略。在中标后无法拿出多余的经费购置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和工具等,因此就导致了施工现场的混乱,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工人自身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建筑企业缺乏用于安全教育培训的资金。在建筑企业的施工中经常可以看到经营人员多是随时随地招收的农民工,这些人的安全技术素质普遍较低,安全意识也普遍比较缺乏。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建筑企业节约了用于安全教育培训的资金,甚至有的企业连最基本的“三级安全教育”都没有进行。而在进行施工的人员中这些缺乏安全意识的工人占多数,从伤亡事故的统计情况来看,事故伤亡者也多属于此类。

安全监督的力度不够。在目前的安全监督工作中,仍不免存在着某些形式主义。有些安全监督人员只着重于外在的一些安全表象,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监督过程中,安监部门不但要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还应与安全管理的资料相对照,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情况。而且,应该强调的是,安全监督部门在施工过程的跟踪检查与管理过程中,应重视隐患治理,决不能打感情分、关系分,否则就无法达到预先诊断、超前控制的目的。

1.3建筑施工中的管理问题

在传统设备管理体系中,设备管理在设备的技术、经济、管理三者关系方面,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工作主要集中在设备的维修方面,很少注意到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并把设计制造过程的管理与使用过程的管理严格区分开来,这种管理体系缺乏系统的观点,因此也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有就是因为现在的施工单位大部分是以包代管,管理制度相当不完善,导致出现安全问题,所以有的管理专家常说,所有的问题都是管理的问题。

1.4建筑施工方面的质量问题

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从总体上讲是逐年不断提高,但由于一些施工企业的技术素质低“质量管理差”懂技术管理的人员少,对规范、规程、质量标准贯彻不到位,以至产生一些质量通病,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常见的质量问题主要有:质量保证内页资料方面存在的问题;砌体结构存在的问题;地面工程存在的问题;暖卫工程存在的问题等等

2如何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提倡绿色施工

绿色施工技术对于工程施工而言,并不是很新的思维途径,降低施工噪音、减少施工扰民、减少材料的损耗等在大多数施工现场都会引起重视。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重点在于将“绿色方式”作为一个整体运用到工程施工中去,实施绿色施工,以便在建造过程中对环境、资源造成尽可能小的影响。绿色施工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体现,是绿色施工技术的综合应用。绿色施工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各个方面,如生态与环境保护、资源与能源的利用、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实施绿色施工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如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结合气候施工,节约资源(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实施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等。

2.2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

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检查两个方面,建立安全体系至关重要,工程项目部建立以项目经理部为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管理体系的第一负责人的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立了安全体系之后各个部门要适时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并且还要注意检查的时候要仔细、认真。

统一施工安全资料标准。在建筑行业中,全面开展学习《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有关规范及有关施工安全生产文件,统一标准,强化用标准,时刻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各方面安全意识,确保全面、透彻地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现场。

2.3加大管理力度,实现多管齐下

管理建筑施工的时候一定要跳出侧重于技术管理,忽视经济管理和组织管理的怪圈,要注意多管齐下,要技术、经济、组织三者齐头并进。还要注意要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不要仅仅以包代管,更不要管理紧紧地依靠在包工头手里。还有特别要注意安全观路问题,每每我们都会看到因为安全管理疏漏而导致的悲剧。

2.4严把质量关、做好验收工作

建筑施工作后的目的就是为了建出质量高的建筑成品出来。所以在社工过程中一定要严把质量关,防止偷工减料,另外还要注意监理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验收单位在验收的过程中千万不可马虎、大意,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标准,认真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地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

建筑施工是建筑得以实现的唯一途径,解决建筑施工问题不仅仅是建筑施工者们的问题,也是所有人为共同关心的问题。

篇5

关键词:内河;船舶;安全;监督管理

长期以来内河航运凭借其高效、经济、绿色等独特优势,为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水路运输与陆地运输相比有很大优势,例如:运输占地面积小,借助水能减少耗能增加运输量等,近几十年来,内河的水运事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京杭大运河乃是世界范围内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在当今,京杭运河仍以她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国内水运业占据重要地位。现在就运河现存的船舶安全问题试述分析。

一、内河船舶所处现状与问题

(一)只顾眼前利益,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中国水域众多,无疑我国水运业繁盛,可是即便有着一些像中远和中海这样的大型水运企业,但是中小型的水运企业还是占着很大比重。而大部分的内河船舶又是个体或者私营企业的。为了谋取利润,很多船东缩减对安全的管理的开支,为赢得利益而不顾一切。船舶超载屡见不鲜,无签证甚至违章起航。更有甚者竟与海事部门“打游击”,白天不开航,抛锚休息,等晚上工作人员下班,再开航。如此做法令人担忧。

(二)设备、技术状况差,维修检查不到位

“安全第一”应该是仍是企业单位行为做事的第一要求,但是在很多企业并不能得到有效落实。克扣对管理维修的资金,因此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安全隐患显得尤为突出。一些不达标准的船只航行速度慢,效率低,浪费人力才,增加污染。危险品的运输在水运业是个难题,牵着到安全也牵着到污染,不合格的船只不仅仅能导致船员的自身安全没有保障,污染问题也令人忧心忡忡。

(三)船员专业知识欠佳,安全意识法律意识淡薄

很多船员并没有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素养,大多数船员文化水平较低船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能普遍不高,并且责任心差。行驶途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挽回,是导致水运问题的重大原因。船员的能力大小与水运安全息息相关。

(四)危险品的运输增加水上运输的风险

随着水上运输的发展,危险品的水上运输是危险品运输的主要方式。因此水上危险品运输一时炙手可热,并有逐年加速上升的趋势。水上运输危险品固然有很多好处,但是为海事的管理和监督带来很多不便与压力。

二、加强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

(一)积极为船舶运载开展整治工作

法制宣传、安全意识,若是条条深入人心,便可为水运管理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氛围。根据各个部门各个企业,深入基层、加大力度、强化管理,通过一系列的方式,例如,牵拉标语,印制宣传册,广播宣传、设立奖惩制度等,为广大船东和船员普及安全知识,并聘请专业人士讲解有针对性的实用性的知识,为其分析有指导性的案例事件,定期举办水运安全知识竞赛、讲座等多种多样的活动,提高船员学习积极性、工作态度,专业素养等。让他们能从本质上发自内心的认识到水上运行安全的重要性,也要让他们理解到工作人员的用心良苦上。

(二)突出监管重点,切实规范船舶的监管行为。

首先,严格监管船舶质量。废除那些耗能排污大,污染环境的、锻造技术差,跟不上时代步伐的、安全监管不严,质量有问题的运输船只,宏观整体调控船舶制造工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引进优良技术,更要保证质监部门步步把关、不可懈怠,以保证每个出航的船舶及船用品的设计审图,到制造全过程、完工出厂、修理的检验等步步都要与标准化的尺度相符合。定期为水运设施,船只进行检查、检修、养护。确保每一只水上运行的船只都符合要求。其次,为船员进行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考核,增加强度力度,并为合格者颁发证书。对违规行为进行批评惩罚,以此为其他船员引以为戒,并为其进行分析,提高水运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从而有效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三)加强制度建设,和对广大从业人员和海事执法人员的专业培训教育

管理要从从水运市场的准入,到营运管理,直至歇业注销每一步都要管理到位。根据不同内河船只航行特点,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把安全管理规则化,是工作起来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不仅平日例行检查,节假日黄金周,春运高峰期等还要加大力度的检查。除此以外,重点水域,危险水域,事故频发水域,要加大人员监管,严格防范,有事故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更正。因此加大监管的力度、强度,优化监管措施,才能有效打击违规船只,减少安全问题的出现。进一步强化内河水运的管理秩序,加强巡航侦查,并且加大监管危险品运输力度,防止事故发生。

(四)积极探索码头管理的新制度,有效杜绝船只的安全问题

纵观水运各个问题,健全水运安全通信和交通系统,提升水上检测能力,实现水运业管理的数字化、电子化。对船舶的管理最有效的便是在源头切断不安全的因素,迫使一切不安全的船舶无法开航乃是根本的办法。

内河运输的安全监督管理只有根据现状,找出不足,才能发现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只有从1.船舶制造业水品提升,制造水准精良的船舶。2.提高船东、船员工作态度,专业素质,从根本解决问题。3指定法规、法规监管部门切实工作,及时查漏补缺,如此而来才能良好地解决输运安全问题,促进水运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现场 质量管理 安全管理施工管理现场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5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在近几年也得到迅猛的进步。现代建筑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建筑朝向大型、超高及智能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兼顾节能环保。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提高了对建筑舒适度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对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是质量控制的关键所在,同时为了顺利完成工程施工,需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对施工现场管理重视不够,未设置相关管理机构。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现场管理的重视度不够,普遍认为施工现场的管理都已经委托工程监理单位,而同时又有政府相关质量和安全监督机构的管理,导致施工单位半身缺乏现场管理机构,缺乏相关管理人员的配置。为了减少人工成本,施工单位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队伍逐渐萎缩,相关人才大量遗失,导致施工单位在质量和安全自我检查、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验收及自我管理过程中,无法达到预期效果。部分施工单位设置了现场管理机构,并配备了相关人员,但由于对各个岗位和各个环境的质量、安全职责不明,缺乏对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培训,导致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无法保障。

2.2.材料、设备使用不符合规格和规范。

建筑工程材料是构成工程实体的最基本单元,是建筑主体的最主要部分,同时也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建筑材料质量是否符合设计标准和相关要求,其结果直接影响整个建筑的质量等级和结构安全。对建筑材料使用前未检验、检验把关不严、不符合要求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导致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建筑实体施工中;部分原规定的材料被没有出厂合格证、过期的建筑材料偷梁换柱,其结果必然是造成“豆腐渣”工程的形成。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工程量大,施工难度较高,需要使用大型机械设备。部分施工单位为了减少机械设备费用,利用小型设备来完成超负荷、超功率的工作,导致安全施工频发,同时也影响建筑施工质量。

2.3.施工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强,操作不规范。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从业人员都是来自农村的普通工人,许多专业性较强的岗位,也都是从普通工人中挑选操作能力相对较强的人员来胜任。施工单位缺少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质量和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建筑工程由于受到天气环境影响,季节工及临时工较多,大部分人员技术能力欠缺,整体的从业素质不高,对施工过程中的相关规范和制度不予重视,缺乏“操作规程”来作为约束,造成施工过程中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

3.1.熟悉及会审施工图纸是质量管理的首要环节。

施工图纸是保障建筑工程顺利施工的主要依据。在开始施工前,要了解设计意图,做好施工图会审。进行图纸会审时,不能简单的停留在审查图纸差错上,而是要考虑设计是否有利于施工。在某些场合下,虽然施工设计符合规范,但往往在施工中处理较为困难,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就需要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3.2.对半成品、原材料的质量管控是关键。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原材料、构件、半成品及成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施工质量。各类物资进场前要进行质量检验,要检查材料的出厂合格证书及质量保证书,检查型号、规格、性能是否符合设计的相关要求和标准。对水泥、钢化、防水材料要根据规定进行实验。利用即将投入使用的材料,依据设计配合比,进行配比实验,检查确认混凝土的离析及相关性能。对于易潮湿、易碎、易污染、易变形的物品,在采购、运输、贮存及施工安装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进行监控。

3.3.严抓分部和分项工程按照规定来进行施工,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控制。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对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工程质量的基础。工程质量要建立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基础之上,要将工作重点放在落实规范、规定、规程施工上,施工过程要严格按照施工工序来进行。

建筑工程中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施工队伍的素质所决定的。一般情况下,混合结构中的预制楼板和砌体安装为关键部位;框架结构中的柱、梁为关键部位;装饰工程中,外墙大面积贴面砖、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

建筑工程薄弱环节主要包括:

(1)新工艺、新技术施工部分。由于是第一次施工,质量情况无足够把握,因此要作为重点来控制。

(2)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钢筋位移、轴线位移、预制板轧缝、砌体粘结率差以及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漏、渗、堵等质量通病,都是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部位。工程质量管理中,对重点部位和关键部位、薄弱环境进行控制控制,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得力,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随着规模的逐步增大,变成一个高危行业,特别是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面临的施工风险较多,容易诱发安全事故。为了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需要在施工前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将安全目标作为施工管理控制指标。制定明确而又科学的安全目标,将安全目标逐层分解,将责任制落实到个人。各管理人员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安全管理责任制,要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施工单位要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对生产操作及管理工作作出约束,确定组织生产活动的行为准则。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利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检查、安全奖惩、事故处理等相关制度,约束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行为,确保施工安全。

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检查,对现场安全生产情况、劳动条件及事故隐患等进行仔细检查,宣传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纠正作业违章和指挥错误,监督现场施工安全操作。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要坚持做到“有规必依、有标必达、违章必究”,要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及安全监督人员的作用,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通过查制度、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查事故紧急处理、查安全操作行为、查劳动保护情况,杜绝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安全行为,消除不利因素,确保施工现场能安全生产。

5.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且繁琐的系统工程,现场的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符合设计标准的关键所在,安全管理是生产的基本保证。施工过程中,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及安全意识,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管理机制,开展现场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监督制度,消除施工中的不利因素,打造高质量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建筑机械,安全管理,设备调配

 

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城市住宅区的不断增加,使机械化施工在工程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伴随着工程施工的发展,抢速度、保质量、要效益,三者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这就对工程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要解决快速、高效、高质量地对工程进行施工的问题。传统的人力,简单机械的施工方式已不适应工程施工的要求,对于现代化建筑的施工只有采用机械化作业。因此,对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以及选型和配置都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1.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建筑机械施工安全是一门科学,它主要研究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筑机械在工作或在装拆、调试、运输等状况下,对操作者所产生的伤害及其保护措施。建筑机械安全关系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企业的财产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建筑机械安全事故发生率虽然近几年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形势依然严峻,存在问题还较多。因此,如何科学实行并加强建筑施工机械的安全管理,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1.1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各类建筑机械使用日益增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些安全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1)安全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

(2)不能严格执行国家和行业规范性文件。

(3)安全监督存在多头管理。

(4)建筑机械操作人员管理不善。

(5)建筑机械技术档案不完善。

(6)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管理不善。

(7)机械设备施工环境恶劣。

1.2建筑机械安全管理改革对策

1.2.1健全安全规制法律体系

健全安全法律、法规及规章。结合我国安全律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加快安全管理立法。2)制定配套规章。3)实行机械强制报废制度。

1.2.2安全监督部门权限依法严格划分

依法严格划分部门权限,强化行业监管职责;及时制定执法所需的法律法规,认真清理部门间交叉打架的法律法规条文。国家设置各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各部门只有各司其职,才能保证社会的健康运行。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承担着对安全生产日常性监督检查的工作职责,在建筑工程安全监管工作中属于核心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部门规章交叉必然导致执法行为的混乱,有关部门应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危害性,对现行的法律法规也要组织人员尽快清理,确保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性。

1.2.3严格执行规范、建立现场规章制度

施工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必须严格执行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并在现场机械管理中应制定有效的现场管理制度:1)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应配备专职(兼职)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机械设备使用安全管理工作。2)施工现场应建立相应的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安全管理职责、安全技术交底、交接班、维护保养、检查、资料管理等)。。3)主要机械设备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4)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施工机具不得带病运转。。5)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应做到正确使用和安全运行,严禁拼设备和超负荷使用。

1.2.4完善技术档案

根据建设工程施工进度对不断进退场的各种类建筑机械进行动态跟踪、收集整理发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技术资料,能及时建立起有关建筑机械的安全管理技术档案。安全管理技术档案可以清晰地反映建筑机械在工程施工中的状态,便于各种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具体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一项有效措施;既满足了建设工程竣工验收中施工生产安全管理档案资料的要求,又符合建立技术档案的原则。

2.施工机械调配的研究

机械化施工是一个具有联系的机械系统的综合作业过程和管理体系,其目标是实现整个系统过程和体系最佳经济和技术效果。要做到建筑的机械化施工,就必须根据各类工程的特点,按照建筑施工内容和要求解决施工机械的合理调配问题。满足施工工程对施工任务、质量、工期的最基本要求,保证工程的各项强度指标。提高施工机群的协调性。目的是提高机械的利用和施工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提高工程效益,降低机械成本。。提高机械的系统性。使机械的性能、生产能力适应建筑施工的特殊要求,尽量降低设备的投资额。

2.1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调配原则

1)机械设备的调配必须与建筑施工组织相一致;2)机械设备的调配必须有利于施工,有利于机械利用率和完好率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3)机械设备的配制必须适应建筑工程项目多变的特点,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4)机械设备的调配要符合集中、分散相结合的原则。

2.2机械配套必须满足的简便条件

1)各机械的技术规格必须满足既定工程的技术标准;2)在工艺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采用重型机械并保证为其安排足够的工作量;3)机械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4)机械必须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2.3施工机械的调配方法

施上机械的调配过程大体是:分析问题,确定目标,拟定及分析方案,方案选择,方案实施。在进行方案选择时,通过对影响施上机械调配方案因素的分析,应从以下四方而考虑:机械的施上质量指标;调配方案对施上任务的适应性;调配方案的经济性与施上机械间的协调性。这此综合指标中既有定量因素又有定性因素,即使是定量因素,在不同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条件下,也有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另一方而,各个因素往往相互影响,其相关程度准确判定,也可以认为是模糊的。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解决施上机械的调配问题既适合施上机械实际情况,又具有可操作性。

3.结语

施工机械的合理选型与配置以及科学的安全管理是实现建筑机械化施工的重要保障。科学先进的机械调配与管理不仅提高了机械的利用率,发挥机械的最大效能,而且能确保上程质量和上程任务的按期完成,产生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建中.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浅议[J].建筑机械化,2007(8).

篇8

关键词: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监督管理

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使得水上交通也获得持续的进步,同时也使各行业对水上交通的依赖性越来越强。结合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引和当前的工作实践,研究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是对自身工作的检验,也是维护水上交通安全和创新安全管理举措的有效途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打造安全平稳的水上交通,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落实责任,不辱使命

1.1 增强水上交通安全意识,履行监督管理的使命和责任

首先从有关执行水上交通安全的人员着手,培养和增强水上交通安全意识,充分认识到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水上交通的经营单位,也要进行安全意识的培训和教育,并将管理职责确定到具体的管理人员,将责任意识普及到位。此外,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的各项建设,特别是一些基础设施和设备,一定要保证合格、到位。在管理方法和举措上,要制定规范科学的执行依据,为长远的管理和监督做好准备。[1]

1.2 建立健全责任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在新的发展时期,并存的机遇和挑战指引着水上安全管理监督工作的大方向,即在提升安全意识的前提下,从安全制度入手,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形成政府、单位、个人共同参与的新局面。首先,要建立健全科学可靠的安全责任制度。对于生产单位,要明晰安全生产的责任人,水运企业要坚决整顿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位。对于水上工作的人员,要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制度的建立,并辅以责任追究制度。这样才能建立长期、实效的安全责任管理机制,为水上交通安全打好基础。其次,政府部门应积极响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来进行水上交通安全工作,还要对各生产企业和相应个人进行资格和素质上的考核,严禁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投入运营,并定期检测检验水上设备和水上工作人员的资格,排除不合格因素。第三,建立水上安全会议制度。定期举行水上安全会议,及时听取各级反映,全面了解信息,并认真听取汇报,对眼下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对水上安全形势进行及时的了解。

1.3 加大船舶管理力度

越来越多的小型水运设施设备和个人船舶进入到水上交通的行列,应在安全监督方给予高度重视。这些设施设备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有不可挽回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有关单位和部门必须谨慎起来,从事故的源头进行梳理和管理,保障水面船只的安全状况。首先,要从船员素质开始,定期地对船员进行分类培训和教育,督导学习相关条例制度,提升船员的业务素质以确保水上安全有一个源头上的技术保障。二是加大船舶检验签证的力度,在年度检验中对船舶进行全面检查,考察其技术状况能否投入航行,各类消防救生设备齐全与否。对于船舶入户也要把好关,坚决不给“三无”船舶办理登记。后期的船舶改造,也要有严格的申请和审批制度。三是对于老化船舶的管理要强化和严厉。对于老龄船舶要有相应的跟踪管理制度,对其监控和年检的力度和频度要加强,及时停航不适航的船舶。

2 加强服务意识,提高现场监督力度

2.1 合理布局,增强工作的有效性

在强化安全责任感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为船员服务的意识,以为船员服务为基本思想,从而更好地做好现场安全监督工作,服务与监督相结合确保水上交通安全。首先,要从客流大的高峰期进行分析,全面布局。比如春运和国庆期间,水上交通的任务相当重大。在做好水上交通服务的同时,紧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比如春运期间,要停航存在安全隐患的船舶,并保证运营的船舶有一定的消防和救生能力,以此保障节日期间的水上交通安全。其次,掌握客流情况,对旅游团队重点管理。旅游旺季到来时呈现人多混乱的局面,对于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人员来说,要及时采取监督管理办法,确定并跟踪服务船舶的动态,做好特殊时期的监控工作,防止意外发生。第三,水上交通安全工作人员要不怕吃苦、会吃苦,只要有船就要开展工作,将服务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2]

2.2 严格水上消防安全监督管理

依照工作所属地原则和具体分工开展水上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水上消防安全机制。要深入各港区、船舶进行消防技能和知识的宣传,增强水上消防安全意识。监督和促进水运单位落实消防安全的责任制度,并指导各单位和个人完善水上消防应急预案和消防设施设备的安装。以多种形式进行水上消防的安全检查工作,及时提醒和帮助单位和个人消除消防隐患,处置违反消防原则的行为,保证水上消防安全的良好大局和谐稳定。

3 水上交通安全监督和管理队伍的优化

3.1 加强水上安全的法制和文化建设

水上交通管理部门要与法制部门密切联系,促进完善的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制建设,制定相关管理法律和条例,以及落实实施法律法规的方式和内容。加强水运单位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执行,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普及面,使法制观念深入全民内心。此外,要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的文化建设,开展论文比赛、知识擂台等形式多样的水上交通安全宣传形式,推动水上交通安全、精神文明的建设和传播。在法制和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合理的总结经验和不足,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交流和推广,积极探索水上交通安全的法制和文化建设的创新,将水上交通安全的管理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3]

3.2 做好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工作

要做好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就必须有一支素质合格、技能过硬、求真务实的管理队伍。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管理队伍的自身建设必须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是思想政治过硬、道德品质优良。积极开展思想政治的工作建设,树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目标的新行风,并保持良好的道德作风,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在工作中创新改革、锐意进取。在提升个人素质、落实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以饱满的激情和态度投入到工作中。其次是业务方面的能力建设。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派送合格的人员到更高层次的院校接受培训教育,提升监督管理队伍的技术实力。在内部增强的同时,加强与同行的交流合作,不断学习宝贵的经验和方法,并将自有的实践经验分享出来。然后,在系统内部做好管理工作,提升管理能力。实行高效率办公、高质量工作,将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变得有条有理、井井有序,并接受群众监督。最后,结合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的工作内容,开展水上交通安全的形象化教育活动,宣传并组织管理人员和单位个人参观或体验与水上交通安全有关的事故图片资料或事故模拟,增强切身感受,达到思想上的震撼,强化水上交通安全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参考文献

[1]王宜祥.立足长效管理确保水上安全―对息烽县水上交通安全管理的思考[J].珠江水运,2011(3).

篇9

论文关键词:基建工程,安全管理,对策



项目自2010年4月19日开工建设以来,以“强化过程管理,严格过程控制”为切入点,把过程控制落实到了每个工作环节和个人,建立了层级分明、落实到位、防患于未然的基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取得了基建过程安全持续稳定的良好成绩。截止到2011年10月10日,沙河电厂工程项目未发生人身伤害及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未发生有社会影响的不安全事件,实现了全年安全生产无事故。



一、基建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基建期工程建设现场存在多方施工,交叉作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给安全管理工作和质量预控带来一定难度。如何对基建期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进行辩识、建立必要的控制措施和安全监管机制,从而进行有效、可靠的预控,防止人身伤害和重大设备损坏等事故,是目前正在施工的河北建投沙河电厂工程建设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沙河发电公司2×600超临界空冷机组工程是河北省“十一五”重点在项项目,也是河北建投集团公司在建的第一台600MW空冷机组,项目于2010年4月19日开工建设。由于厂址地处山前坡地丘陵地带,参建队伍较多,文明施工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施工周边村落较多,安全管理工作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建单位管理机制不完善,安全管理缺乏有力的体制保障。



2、安全基础薄弱,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达不到强制设防标准要求。



3、施工人员中农民工较多,文化程度低,安全意识淡薄和自控能力较差。



4、 确保安全的技术措施和安全监护落实不到位,个别施工人员凭经验办事,存在违章指挥,冒险作业的现象。



5、成品保护意识较差,碰坏设备基础,挖断管路、电缆,损坏已安装的设备等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分析和总结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说明在安全、设备和作业人员这三者的问题上,人为的因素至关重要。直接管理者、执行者和实施者,才是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演员,任何一方出现纰漏,都会引发事故隐患。



二、面对严峻安全形势采取的对策及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沙河电厂按照“强化基建安全管理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原则,按照电力工程建设“六化”即:“安全管理制度化、安全设施标准化、平面布置条理化、设备材料堆放定置化、作业行为规范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要求,推行基建安全的规范化管理,提升基建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管理的“零事故”目标。



(一)人性化管理与遵章守制相结合



1、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人性化



国内的统计资料表明,有80%的事故是由操作者违章行为导致的,远离事故就要控制好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因此,强化基建期安全管理工作必须突出人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多方面入手来减少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产生的事故隐患。



2、关心职工的心理健康,减少事故隐患



人的行为靠思想来指挥。如果职工心态不好,安全意识淡薄,将引发人为工作失误,事故率就会增加。某些施工工作的危险性较大;工作经常加班加点,过于频繁的轮班劳动;工作环境恶劣等因素使人的神经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下。因此,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特别做到以人为本,尊重员工、关心员工,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员工的利益,形成“人身安全是员工最大的利益;生产安全是企业最大的利益”价值观。其次,保证《安全生产法》中明确员工的权利。三是为员工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同事之间豁达诚信的态度,互帮互助的友情,相互信任及真诚合作等。



3、加强农民工管理,杜绝习惯性违章。



对农民工的安全管理要摆在突出地位。一是严把进场关。对农民工要及时做好入场教育和体格检查,不符合要求者坚决予以辞退。二是特别要督促农民工提高安全素质与技能。进场前必须和正式员工一样进行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安全知识与操作技能。三是加强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四是严厉的奖惩是保证安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重要手段之一,要使农民工从安全价值体系中看到与自己相关的切身利益,才能全方位、多角度的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



(二) 实行强制管理制度,绷紧安全作业这根弦



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这是由“事故的偶然性、人的冒险性心理和事故损失的不可挽回性”所决定的,《安全生产法》的出台以及“安全第一”方针的事实,也是基于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制性的原理。安全规则的制定,仅仅是第一步,其后必须增加实施细则和实施检查细则,以此来规范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人员的行为。在现实中,我们往往缺少的不是安全管理制度,而是对安全管理制度不折不扣地执行。这就要求我们对待安全管理工作,牢记各项规章制度,想全各项安全措施,真正做到逐级尽责,层层尽职。坚决杜绝“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做法。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把安全管理工作渗透到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每一道工序,是安全管理工作防线呈现出百密而无一疏的状态,才能把各种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 基建施工危险点分析与安全性评价相结合



1、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



事故的发生是因为施工场所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和危险点,要杜绝事故,还要在控制安全隐患、消灭危险点上下功夫。沙河电厂项目从工程设计开始,要求设计单位对全厂的建筑、设施、设备、施工工艺的本质遵循安全建设的条件。设计中考虑了排除或减少一切不安全因素对安全施工的影响。建筑设计中除考虑建筑物本身的强度和稳定性以外,还考虑到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要求;设备、设施在设计中就考虑到可能的作业失误及故障,使设备、设施在发生作业失误及故障时能够自动转变为安全状态,把物的不安全状态消灭在萌芽中。



2、组织协调施工,确保作业安全



沙河电厂地处丘陵地带,由于施工场地狭窄,交叉作业、立体施工难免。针对这种情况,了解安全隐患和危险点的存在位置,进行安全性评价、危险点分析是发现安全隐患和危险点的有效方法。为此,沙河电厂着重加强各个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管理工作,隔离现场施工区域,加强安全防护。如在烟囱砼浇筑倒模过程中,为了保证烟囱周围施工人员和建筑物安全,采取错开时段施工,改变施工方法,设置安全区域,派人监护等手段,确保施工作业安全。同时,对一些施工区域进行必要的封闭管理和执行准入制度,有效控制无关人员或蓄意偷盗、破坏等不法分子闯进危险区域,造成事故隐患。



3、 加强安全监督,消除事故隐患



工程建设的安全,是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必须汇集所有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和全部智慧才能实现。为此,我们在着力构建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同时,及时成立沙河电厂工程建设安委会,总结和分析安全管理情况,用安全体系落实责任。成立现场检查组,定期检查、严格考核,并将检查考核情况通报参建各方。要求参建各方在工程建设快速推进中,必须保证安全责任到位、风险预测到位、安全措施到位,形成了全方位、全过程控制的安全管理格局。加强安全监督,实行强制管理、严格管理制度成为有效控制不安全行为的重要措施。

从开工建设到工程各个节点的完成,沙河电厂项目自工程建设以来,未发生一起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坏事故,实现了“安全零事故”的目标。



4、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提高整体安全素质。



安全培训教育不单单是学通报,背规程,更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员工学习、讨论、分析、借鉴火电系统内外人身伤害和设备损坏的一些典型事故案例,倡导“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的安全管理氛围,让每位员工在项目施工中养成重视安全、遵章守制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要加强现场培训和现场实践,增强职工遵守《安规》,检修、安装、运行规程,安全工作规定和有关安全技术措施的自觉性和严肃性。严格要求特种作业持证上岗,如起重做业、特殊焊接等现场施工,既要注重现场实践的培训,增加培训和实践的实用性,防止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又要促使被培训人员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放在安全技能的提高上。通过教育培训,切实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心理素质、应急自救的知识和能力。



否则,再完善、再齐全的规章制度最终会在“落实“上败下阵来。细化规则、执行规则,以“理”管,动之以情;以“威”管,促其守“规”,以此来约束我们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弱点,促使每位员工将小事做精、做细、做透,使细节完美,成就基建期建设安全无事故这件大事。



5 、安全监督是实现在控、可控管理的重要手段



目前,安全监督在实际的安全文明施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应该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静态监督,另一方面是动态监督。静态监督是对现场作业、人的思想、安全意识的监督;而动态监督主要是对人在作业过程中的作业行为的监督,也就是对作业现场动态的安全性评价。静态的监督固然关键,可是动态的监督更为重要,因为它是对各项安全内容是否落实到行动上的检验,才可能有力的督促参建单位加强管理,提高现场管理水平,实现安全文明施工的有效途径。



由于沙河电厂对基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从而克服了工作中做表面文章、克服了管理“橡皮筋”的现象、克服了“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克服了“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现象,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注意从兄弟单位事故中吸取教训,积极预防,严格落实责任制和奖惩机制,把事故消灭在了萌芽状态之中。

篇10

论文摘要: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期,对电力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正处在改革的关键时期,电力生产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可靠、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起居等问题。它既是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也是检验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不管电力体制如何改革,电力生产内在的固有特点和客观规律不会变化,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不会减弱。在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衡量一名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思想觉悟高不高,关键是看对“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措施落实得深不深、细不细、严不严、力度大不大。本文对电力生产安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

一、安全生产中常见的一些问题

(一)安全职责落实不到位

目前,各电力生产企业大部分都已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的制度,也明确了安全生产职责,但也有一些单位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只停留在开会讲话,只作一般性、原则性的动员和要求水平卜。分管生产的领导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很少分析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或没有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对一些事故通报内容不详,语言含糊,没有把事故的直接原因和深层次的根源及事故责任、需要吸取的教训等介绍清楚。

(二)习惯性违章

习惯性违章是指定安全生产工作中经常发生的习以为常的违章行为。它包括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和违反劳动纪律。有些临时性工作,特别是配电修理工作容易发生无票作业。如某配电修理人员,在没有填写修理票的情况下开始进行修理工作,导致了一起人身触电死亡事故。有些需要停电的作业,在没有停电、验电、挂地线情况下,就开始工作。如一些人身死亡事故,就是在处理变压器二次刀闸接触不良故障时,没有对变台停电、验电,未挂地线,严重违章作业而酿成的。

(三)管理工作不到位

一些电力企业重视大型作业的管理,轻视日常管理。近几年发生的事故,多数是在进行小型、分散作业时发生的。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部分领导仍然习惯于靠搞运动的形式抓经济建设,抓企业管理,不注重研究事物的客观规律,不注意通过规章制度管理,不注重通过抓事前控制来预防事故。同时,设备的检修记录、试验报告、设备档案记录也不及时、不准确、不规范,保管不认真。

二、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一)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安全意识

各级领导要树立“管理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安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安全网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了解每 个员工的思想状态和喜怒衰乐,既严格要求他们,又热陇关心他们。这是因为,电力生产一线的职工日常工作单调、重复、枯燥,要应对随时发生的电力事故,心理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此外,我们还要对全体人员进行深入细致的安全思想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体职工自保、互保意识。

(二)坚持理论、制度、机制、科技创新。是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也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要求。首先要坚持理论创新,树立与市场化运作相适应的现代管理理念。其次要坚持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指能使创新者获得最大利益的变革,是在组织形式、经营管理方面的一种新发明的结果。再次要坚持机制创新,关键是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要开展多层次的员工职业道德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以适应电力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最后要坚持科技创新,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高度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安全管理上充分发挥计算帆信息网络的优势,利用先进的微机监控系统与网络结构可极大降低电力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三)加强现场管理,严格执行规章制度

现场管理是落实安全管理制度的关键,必须从严要求,养成良好的习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班组管理是安全作业的基础,必须高度重视,抓细抓实。在一些电力安全事故中,往往是由于现场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酿成了事故。一些工作人员或者是贪图省事,抱着侥幸心理,或者是自以为是,盲目自信,不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了不幸和灾难,而且也给国家和人民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因此,建议对多发性和重复性的事故进行认真的总结,提高改进办法,并形成规定和制度,治理薄弱环节。

(四)加强安全工器具的质量管理

其一,要求严格工器具的报废制度。到期的,已损坏的和定期试用中检查到不合格的工器具一律要强制报废并破坏至不能使用。要禁止以任何形式将己报废的工器具转售(租)给其他企业或个人使用。其二,要严格外包施工队伍的资质审查制度。发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认真行使安全监督职能。其三,要制定并落实安全工器具检修管理标准化制度。对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修试记录、验收记录都应做出具体详细的规定,做到有据可查,责任落实。

(五)加强安全性评价工作

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实现安全生产的管理创新并与国际安全生产管理先进水平接轨的重要体现。以往的安全管理手段在预见事故的水平和超前控制事故的能力上不尽人意。安全性评价是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推动安全生产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闭环管理的方法。它综合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日常生产工作的安全性进行度量和预测,确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相应的整改和控制措施,达到预防、控制隐患和事故。开展安全性评价是对现有的安全工作进行诊断,做到心中有数,也是提高安全管理整体水平的有效途径。

总之,只有不断加大安全监督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奖惩规定,严格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电力生产的科学管理的水平,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任国明,邵玉槐.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势及问题探讨[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