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08:2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能交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一个以微电子技术,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先导的,以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为中心的信息革命方兴未艾。而计算机技术怎样与实际应用更有效的结合并有效的发挥其作用是科学界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今计算机应用中空前活跃的领域。本文主要从单片机的应用上来实现十字路通灯智能化的管理,用以控制过往车辆的正常运作。
2.过程分析
图1是一个十字路口示意图。分别用1、2、3、4表明四个流向的主车道,用a、b、c、p分别表示各主车道的左行车道、直行车道、右行车道以及人行道。用a、b、c、p分别表示左转、直行、右转和人行道的交通信号灯,如图2所示。
交通灯闪亮的过程:
路口1的车直行时的所有指示灯情况为:
3a3b2p绿3c红+4a4b4c3p全红+1c绿1a1b4p红+2c绿2a2b1p红
路口2的车直行时的所有指示灯情况为:
4a4b3p绿4c红+1a1b1c4p全红+2c绿2a2b1p红+3c绿3a3b2p红
故路口3的车直行时的所有指示灯情况为:
1a1b4p绿1c红+2a2b2c1p全红+3c绿3a3b2p红+4c绿4a4b3p红
故路口4的车直行时的所有指示灯情况为:
2a2b1p绿2c红+3c3a3b2p全红+4c绿4a4b3p红+1c绿1a1b4p红
图1:十字路通示意图
图2:十字路口通行顺序示意图
图3:十字路通指示灯示意图
图4:交通灯控制系统硬件框图
3、硬件设计
本系统硬件上采用at89c52单片机和可编程并行接口芯片8155,分别控制图2所示的四个组合。at89c52单片机具有mcs-51内核,片内有8kbflash、256字节ram、6个中断源、1个串行口、最高工作频率可达24mhz,完全可以满足本系统的需要;与其他控制方法相比,所用器件可以说是比较简单经济的。
4、软件流程图
图5:交通灯控制系统流程图
5、交通灯控制系统软件
org0000h
ljmpmain
org0100h
main:
movsp,#60h
;lcalldir;调用日期、时间显示子程序
loop:
movp1,#0ffh
ljmptest
lcallroad1;路口1的车直行时各路口灯亮情况
lcalldly30s;延时30秒
movp1,#0ffh;恢复p1口高电平
lcallreset;恢复8155各口为高电平
lcallyellow1;路口1的车直行--%26gt;路口2的车直行黄灯亮情况
lcalldly5s;延时5秒
lcallreset;恢复8155各口为高电平
movp1,#0ffh;恢复p1口
lcallroad2;路口2的车直行时各路口灯亮情况
lcalldly30s;延时30秒
lcallreset;恢复8155a、b口为高电?
movp1,#0ffh;恢复p1口高电平
lcallyellow2;路口2的车直行--%26gt;路口3的车直行黄灯亮情况
lcalldly5s;延时5秒
lcallreset;恢复8155a、b口为高电?
movp1,#0ffh;恢复p1口高电平
lcallroad3;路口3的车直行时各路口灯亮情况
lcalldly30s;延时30秒
lcallreset;恢复8155a、b口为高电?
movp1,#0ffh;恢复p1口高电平
lcallyellow3;路口3的车直行--%26gt;路口4的车直行黄灯亮情况
lcalldly5s;延时5秒
lcallreset;恢复8155各口为高电平
movp1,#0ffh;恢复p1口高电平
ljmptest
lcallroad4;路口4的车直行时各路口灯亮情况
lcalldly30s;延时30秒
setbp1.5;恢复p1.5高电平
setbp1.4;恢复p1.4高电平
movdptr,#0ffffh;恢复8155各口为高电平
lcallyellow4;路口4的车直行--%26gt;路口1的车直行黄灯亮情况
lcalldly5s;延时5秒
setbp1.6;恢复p1.6高电平
setbp1.3;恢复p1.3高电平
movdptr,#0ffffh;恢复8155各口为高电平
ljmploop
;路口1的车直行时各路口灯亮情况3a3b2p绿3c红+4a4b4c3p全红+1c绿1a1b4p红+2c绿2a2b1p红
road1:
movdptr,#7f00h;置8155命令口地址;无关位为1)
mova,#03h;a口、b口输出,a口、b口为基本输入输出方式
movx@dptr,a;写入工作方式控制字
incdptr;指向a口
mova,#79h;1a1b4p红1c绿2a2b1p红
movx@dptr,a
incdptr;指向b口
mova,#0e6h;3a3b2p绿3c红4a4b3p红
movx@dptr,a
movp1,#0deh;4c红2c绿
ret6、结语
本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现自动控制,具有一定的智能性;对优化城市交通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设计将各任务进行细分包装,使各任务保持相对独立;能有效改善程序结构,便于模块化处理,使程序的可读性、可维护性和可移植性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6、参考资料
[1] 韩太林,李红,于林韬;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__
篇2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联系
从本质上讲,人们所受的教育,主要指的是文化的教育。众所周知,文化是人类社会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创造出来的,是人类社会行为的内在提炼。中国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丰富而视角深邃的传统文化背景相联系,通过汲取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来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一,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目标是塑造人们健康的人格,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升人们理解人与人、自然以及社会的关系的能力。所有这些都符合今天我们所大力倡导和追求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与今天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是一致的。目标的一致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二,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的活水源泉。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饱含着爱国主义思想和献身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民族的价值信仰,是我们民族的优秀品格。”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衡量指标。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题材广泛的爱国主义思想正是今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竭源泉。
总之,只有“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和智慧,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根深叶茂,健康发展。否则,丢掉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当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法绕开的“结”,两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优秀的文化成果对我们今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而有效的引导作用,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不竭的资源,人们通过不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会使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概括来说,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塑造人、培养人的功能等方面。具体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背景。传统文化是人类精神智慧的结晶,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教育是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一种生命机制,没有文化传统就不会有教育,因为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无法拒绝的历史传承,这就注定了教育必须以传统为前提、为基础,去继承传统,承认历史和传统对人类的作用,从而根据民族传统采取特定的教育行动向下一代提供有关人类历史发展的范型和参照系。”现代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社会不断发展,结合时代要求变化而来的,没有传统文化这一历史文化基础,现代文化发展必将成为空中楼阁。因此,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们的教育功能,必须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和基点,充分利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价值。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为理想献身的精神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正是这些内容优秀而题材广泛的传统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它激发了我们的民族白尊心、自信心,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并且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共识,积淀成我们民族的共同心理。”我们中华民族有着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如,“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高尚人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刚健奋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事标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慨;“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勤勉风格;“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奉献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民族气节等等。这些最优秀、最可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为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及其宝贵的教育内容。
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教育原则和方法。一般来讲,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如下几种教育原则和方法:一是教育注重言传身教的原则。如孔子主张以道德示范为特点的教育方式。“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些都说明了以身试教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为我们今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视角。二是道德教育与内心自省相统一的方法。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心理教化的积极作用,“内省”“慎独”的人身修养以及“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道德修养方式,为我们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心里教化方面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借鉴。三是德育与智育相结合的方法。中国古代教育家大多认为德育要高于智育,一个人首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知识只有用于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三、强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现实途径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表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切实的效果,能否始终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性与发展性,必须充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引导作用和功能。新形势下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切实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积极利用各种传媒,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大众传媒是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平台,通过各种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载体具体而形象的向广大群众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群众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有利于人们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从而达到对广大群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第二,构建全国性的文化网站,使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到广大青年朋友。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的新的重要阵地。通过构建全国性的文化宣传网站,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可以让广大青年朋友远离媚俗,陶冶情操,培养爱国主义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可以使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年一代的心中扎根,从而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3
关键词:和谐 传统节日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世界交流不断加强,许多西方节日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加上商家的利益驱使,许多洋节日在中国华丽登场,受到年轻人的热烈追捧。反观中国的传统节日,一些传统习俗逐渐流于形式,连承载着厚重历史的端午节也不知怎么变成了“舌尖上的粽子”,蕴含其中的深层次的文化的厚重的东西却被渐渐遗忘。对此,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公布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调整结果,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三个节日确定为我国的法定假日。这是符合民意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行为表现形式,起源于我国古代农业社会文明,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厚重。其中很多优秀的精神内容为我国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可以吸收传统节日文化的优秀资源,也必定会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研究表明, “文化”是人们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通过不断创造、总结、积累、流传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体现。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2]。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不例外。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物质层面
1.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
自古“民以食为天”这种思想已经潜移默化于各种传统节日活动中。如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吃粽子,大年三十吃饺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是农耕社会由于祭祀活动发展而来的,这些在祭拜神鬼、祖先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习俗的食物不仅肩负了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渴望,更代表了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
2.传统节日的祭祀文化
祭祀活动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中均能找到有关祭祀活动的文字记载。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绚丽多彩。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中元节、中秋节、腊八节,这些传统节日中保留着民间生活独特的民俗文化。多姿多彩、各式各样的中国传统节日将轻松和愉快的氛围植入于人们的生活当中,让不断流逝的时间用循环的方式参与到人们的生活节奏中,给人们生活增添无穷的乐趣、生机与活力[3]。发展到今天的节日庆典活动大多与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的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
节日从起源和发展上来看,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并在历史发展中不断潜移默化地完善着,再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里的过程。与社会的发展一样,节日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传统节日伴随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不断演变进化成为中国独特的节日文化,并在发展过程中融入了多种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完整和谐而意义深远的节日体系。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风俗活动起源于对自然和神灵力量的崇拜,大多都与民间流传的迷信传说和禁忌有关系;人们口耳相传的神话传说和传奇故事都给节日文化增添了神秘、浪漫的色彩;在宗教流传以后,其内涵和行为规范对节日的设立和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人们对一些历史人物的纪念与缅怀也赋予了节日特殊的内涵,如是种种,都在节日的内容里得到了凝聚于升华,让中国的节日具备了独一无二的历史感与文化感。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深厚传统文化。从古至今,每个节日都有自己的历史起源、动人传说和独特民俗趣味以及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传统节日中的民俗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的传统习惯、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承载着五十六个民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憧憬,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4]。
二、传统节日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一)传统节日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贵人伦,重亲情”的教育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减少,甚至家人之间也缺乏必要的沟通而变得越来越陌生。很多家长只顾得给孩子更好的物质生活,缺乏情感交流。很多独生子女只知索取不懂回报,漠视父母的辛苦付出。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深。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亲情伦理,这种理念也反映在传统节日文化精神当中,中国的伦理文化通过中国传统文化表露无遗,而这种伦理情怀也在传统节日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清明节的祭祀扫墓、重阳节的登高敬老、中秋节的团员和睦都体现了这种“贵人伦,重亲情”的思想。传统节日为亲人之间周期性的团聚提供了可能。
(二)传统节日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时机
思想政治教育学认为,越是成功的思想政治教育越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生活化的,对人们影响深远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更容易接受。所以我们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原则,讲求工作的方法和艺术。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将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无疑是十分恰当的。通过对节日内涵的了解,通过对节日活动的参与体验,青少年可以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文化感染与熏陶。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传统节日之中能够使得青少年在快乐的生活体验中无声无息地感受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精神内涵,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效。如果能将庆祝传统节日作为纽带,将理想与信念的教育融入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当中,让青少年在体验节日的快乐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寓教于乐,在传统节日文化中融合理想信念教育理念,必将使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空洞乏味的说教局面得到极大的改观,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传统节日有利于对青少年进行和谐人际关系的教育,使青少年树立以“仁”为核心的人文价值观
现如今不少青少年热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在网络世界滔滔不绝,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沉默寡言,不喜与他人交往。现实社会的某些思潮也容易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的关系。我国儒家自古以来就强调“规矩之道”要求爱人如己,推己及人,强调“以天下为己任”,“仁民爱物”的人文关怀,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谊关系。春节通常是亲戚朋友聚在一起,畅谈生活联络感情的契机;中秋节将团员作为庆祝的主题,倡导全家人聚在一起;重阳节则提醒人们要注重尊老敬老。当今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而人与人的关系则在逐渐的淡漠。这种情况下,传统节日的存在成了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密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重要平台。我们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交通越来越便利,通信越来越发单,而人深处闹市却常常感到越来越孤独寂寞,人与人直线距离越来越近而心与心的距离却越来越远。我们在建设校园文化的同时,不妨将传统节日的文化教育融入其中,这不但有利于解决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可以是学生通过和周围的同学、老师、朋友共同庆祝节日、共同体验节日的快乐,既可以让心灵得以慰藉、情感得以寄托,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可以为增强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增加青少年与老师、学生的交流提供有利条件。在节日活动中让青少年懂得设身处地为他人照相,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做到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站在更高更远的角度来审视我们所生活的这个社会和所处的环境,掌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方式方法。所以,传统节日对青少年建立谐人际关系起到了十分必要的作用。
(四)传统节日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民族,贵和谐,尚中道,追求团结统一。传统节日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的功能。在民族精神中,民族凝聚力具有突出的地位。民族凝聚力整合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激发着人们的强烈的向心力,构筑了中国人加过统一的群体意识。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优秀的民族精神和五十六个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也承载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来的文化精髓,对于维系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春节、中秋节期间,举国上下一排欢腾,男女老少阖家同乐,呈现出和谐喜庆的节日氛围。端午节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其中蕴藏的爱国主义情怀更化为一种内在的精神气质,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不畏艰难、昂然奋进,造就了一幕幕铭刻在民族记忆深处的动人事迹与不朽传奇。例如,端午节这个对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进行纪念的日子,其中就包含着许多的思想品德教育资源,屈原这个历史人物是爱国者的代表,他身上流传下来的精神是爱国主义精神,他是中国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代表,端午节中有很浓郁的爱国主义气氛和传统文化氛围,这对净化当今社会中浮躁的风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重阳节、除夕节等节日中饱含了人们对故乡的眷念和对亲人的思念。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传统节日又增加了诸如民族大团结、祖国统一等新内涵。
参考文献
[1] 王文章,李荣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J].艺术百家,2012(3).
[2] 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张岱年,万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2.
[3] 李欣.中国传统节日与祭祀文化[J].新闻爱好者,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