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12:4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管理论文

篇1

(1)要有谦虚的态度。

学校管理者要具备冷静、谦虚的态度,在工作中、生活中都不能浮躁、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认为向他人请教很丢面子。管理者需要听取学生与教师的意见,多向他人请教,更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让管理者的个人人格魅力尽显,增强管理者的威信,树立校长的良好形象。

(2)要具备宽阔的胸怀。

学校高层管理者在听取他人意见的同时,不仅需要虚心接受他人的赞赏,还要多听听他人批评和反对的声音,针对部分忠言逆耳的话语,管理者不应心生不满、打击报复。应感谢对方的热情大胆、坦诚直率,管理者只有学会倾听、多融入基层,才能够了解到更多更真实的信息,听到更多中肯的意见。

(3)要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学校管理者要多听听他人意见,对于部分学生、教师、家长各说其词的情况,管理者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明辨是非,不要好心办坏事。这还应该具备独特的思维、敏锐的眼光,用事实说话,通过客观公正的态度来处理好每件事,对于事件所涉及人员的话语仅供参考,通过实际情况来正确、科学地解决问题。

二、对学校管理中倾听管理的几点思考

(1)创设良好的倾听环境。

领导者在听的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个适宜倾诉与倾听的环境,因为环境对人的心理与听觉都是有着极强影响力的,良好的环境不仅有利于管理者更好的倾听,还有利于倾述者敞开心扉的讲话,不会受到周围嘈杂声音的影响,倾述者和倾听者都不会转移注意力,以致整个双向过程不会出现信息的缺损,只有选择良好的倾听环境,倾诉者才不会有威胁与压迫感,才会敞开心扉地为倾听者讲述自己的烦恼、苦闷。

(2)在倾听中适当提问。

当领导者与学生、教师沟通时,不能仅仅让倾诉者独自在旁倾诉,还应该适时给予反应、适当提问。在提问时不要选择对方正激动的时候,待对方心情稍微平静之时,即可提问,提问时语速要适中,不宜太快或者太慢,倘若是倾诉者误解了某个问题,倾听者也应该在其情绪稍微稳定时为其解释,所解释的内容最好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要因为倾诉者误解了某个问题就很激动地告诉倾诉者:“你错了,怎么能这么认为,你这么想/这么做不对……”这样反而会让倾诉者对倾听者产生不满情绪。所以,领导在倾听时也要学会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提问,提问时忌语速过快或过慢。总之,科学倾听、科学提问,能够提升倾听效果和质量。

(3)掌握倾听技巧。

①回顾自己的倾听习惯,是否有总是打断对方说话,自己在此说个不停?是否存在当倾诉者在倾诉时,自己在旁一味地责备倾诉者?②倾听者要学会适时闭嘴,不宜讲话的氛围里千万别说话,耐心、仔细地倾听讲话者所讲述的内容。③用局外人公平、公正的思想态度来倾听,消除自己对人对事的偏见。④倘若要发表言论,一定要让倾听者将想说的话语讲完,不要过早地肯定某个事情或者还未弄清倾诉者的意图就过早下结论。⑤对于倾诉者所讲述的内容,一定要学会抓重点。⑥对于倾诉者所讲述内容有疑问时,要选择正确、适宜的时机。

(4)有效倾听。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校领导者,做好学校管理,首先就需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倾听者,并且在此过程中多与学生、教师谈话,学校这个读书育人的地方,最适宜的还是个性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管理者只有全面掌握了倾诉者所讲述的信息,及时地听取他人意见,并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分析、证实、评估,作出正确的回应,掌握说话人的语气、语调、表情等,在配合倾听者的肢体动作、在倾听时态度要冷静,不可当成儿戏,要让倾诉者将自己看成朋友,将自己的不满与难处尽量诉说出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有效倾听,才能实现学校的有效管理。

三、结语

篇2

1.1班主任缺乏班级管理的理论知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班主任仍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具有较大的职责和权威。当前,一些中学班主任在某种程度上缺乏理论知识指导。主要原因是:一是学校领导不够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学校认为从学校毕业就自然能胜任中学班主任工作,因此,有些班主任没有进行过班主任上岗前培训。另外,学校对已担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班主任没有组织或组织次数不够相应的培训工作,一些班主任的理论知识未能有效得到扩充和更新。二是班主任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班级管理和理论教育知识。在“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的今天,班主任最关心的话题是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因为教育部门以及整个社会把它作为衡量学校和教师质量的标准。班主任不仅要上好课,还得管理和处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导致班主任没有精力和时间去学习班级管理各种知识。

1.2管理内容不够全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班主任会更偏向于要求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取得高分,却往往不重视一系列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的其他因素,如作息时间、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同时也忽视了德、体、美、劳的管理教育。更为重要的是随着社会多元化的发展,各种不良现象影响着学生,许多班主任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当前中学生学习压力大,又得不到相应的缓解和发泄,造成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扭曲,家长、学校、老师非常着急担心。

1.3重视“优生”,忽视“差生”。长久以来,很多老师都喜欢“优生”,不仅是因为他们学习成绩好,而且行为规规矩矩,做事认真负责。而对一些学习成绩、日常行为表现不好的所谓“差生”便完全不一样,主要表现在班级座位安排上“。优生”不管个子高矮都坐前几排,而“差生”不管近视还是个子矮都会坐到最后几排。这样做无疑是把“差生”和“优生”隔离。另外,对“差生”和“优生”的评价上不一样。“优生”和“差生”犯了同样的错误,班主任会首先原谅“优生”,但是对差生往往处理地步公平。事实上,所谓的“差生”也不一定是真正的差生。只是由于没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没有取得好成绩而成为了所谓的“差生”。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但或许在其他方面比较擅长,所以班主任不应忽视差生,要公平对待他们。

1.4班级规模太大。随着国家人口的发展,中学生数量比较庞大,许多中学班级出现了“学生扎堆”现象。有效的班级管理与班级规模有关,目前许多中学人数在六十人以上的班级大量存在,尤其出现在重点学校和重点班级,几十个学生拥挤在一间狭小的教室里,没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教室的空气也不流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影响。过多的人数导致班主任不可能详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等问题,更不可能细心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优化中学班级管理的措施

2.1全方位提高自身素质。班主任想搞好班级管理工作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有较高的业务管理水平而且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因此班主任必须加强新的教育理论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意识发生转换,并将新的教育理论观念转变成为自己的班级管理信念。同时,班主任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总结提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还应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上要体现民主决策,发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建设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严格要求自己,大胆负责,做同学的知心朋友,使每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这个班集体的主人,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2.2强化班级管理目标。组织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四方讨论会,集体明确了班级管理的目标,才能更好的判断什么事情应该鼓励,什么事情应该控制和禁止,也才能进行全面的管理。注意培养学生的理想、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强化班级管理目标,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成为有文化、有纪律、身心健康的栋梁之材。2.3加强系统管理,全面育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工作中改变“单打一”、孤军奋战的局面,优化班级内部结构,运用“平行教育”原则,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以集体的力量来教育和影响班级的学生,还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协调班级、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关系,形成“四结合”的班级管理合力系统,使班级管理由“封闭”向“开放”转化,实现科学化。2.4注重管理方法。班主任应言传身教,做好表率,努力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处处以身作则,从爱护学生的角度出发欣赏学生、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还要要管放结合,管大放小,管主放次,分层管理,正确把握好严格管理的尺度,要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持之以恒,受到学校、老师及家长的好评。2.5正确对待“优生”和“差生”。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应懂得公共公正对待任何学生。要进行赏识教育,适时给以肯定和赞扬,常鼓励、勤交谈。同时应每天尽可能抽出一点时间和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想法和看法,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另外,针对部分“差生”会存在逆反心理,应采取“冷处理”方式,巧妙灵活地收到理想的效果。还要协调好与任课教师的关系,取得任课教师的支持,促进每名学生成绩提升。2.6缩小班级规模。研究表明缩小班级规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当然,这不是班主任能独自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共同努力。如能缩小班级规模,班主任能集中时间和精力,分配更多时间辅导每个学生,能更好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管理和教学,提高教育质量。

3结语

篇3

普通中学在教务处之外又设立了学生处、教研处等部门,只有具体工作事务的分工不同,实质都是教务管理工作。学校由于中层领导的安置问题、历史遗留问题等需设置一些部门会使得学校行政部门过多和领导干部的富余,这就导致各领导职责权限不明确,各种工作指令由于中间环节过多,会导致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传,阻碍了信息沟通,教务管理效率明显降低。在普通中学中有正副主任、助理干事及普通教务员若干级别。上级和下属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只建立在职位关系上,这导致一些教师职工对权威的欲望和崇拜强烈,甚至不把精力放在如何做好本职工作上,而是考虑如何处理与领导的关系,以获得职务晋升机会和方方面面的照顾。学校教务设立多位主任分管教学工作领域,很容易出现部门间的拉帮结派现象。各主任之间经常出现沟通障碍,有时职责不明、意见不和又加大了信息传递的困难和工作的复杂程度;普通教务员很少有机会参与相关决策,在执行工作时经常会产生各种困惑,造成多重责任的教务员工作多向多难的矛盾;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教务管理工作的效率,极易导致教务人员的挫折感。

二、制度建设上过于松散

良好的制度是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保证。目前学校制定了关于各部门的规章制度,但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却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各学校教务处其实都有部门内的规章制度,但是很多时候都形同虚设。由于主任的一言堂模式,那些奖惩制度根本没有具体的评定程序和考核标准,学校举着所谓人性化管理的旗帜,并没有将各项规章制度付诸实施;有的学校强调规章制度的实施,但在其执行过程中却不能体现出公平、公正的原则,导致适得其反。这样的制度建设,没有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执行力不够,组织评价考核的不作为不但不能提升教务管理部门的工作效能,反而会降低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极大地阻碍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和效率提升。

三、教务管理者任免随意,缺乏科学性和规范性

我国普通中学校长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任命的。这在欠缺了一定的科学性、专业性和严谨性。这种体制容易造成相关领导的管理素质和能力的先天不足,有的校长的管理经历比较单一,加之缺乏相关管理能力的培训方面,没有系统地教育管理知识,使得学校领导缺乏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的理论指导,制约了管理改革的开展。同样的,学校教务主任等中层干部的任命也是由校长指定,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没有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就容易出现由于某人在学科教学方面有突出表现而得以任命,但这类人往往缺乏相关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不适应教务管理的岗位;还有一种是在教务处或总务处转任来的,虽然其具有一定的部门领导能力,但由于对教务相关流程和教育教学环节的不熟悉,也不可能促进教务工作效能的提高。更有甚者由于人情关系等因素任命教务主任,这样任命人员也难以服众,普通中学内部的官本位意识严重。领导如果没有与岗位适应的素质和能力,很难开展相应的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但由于管理者的任免缺乏规范性,就算管理方法因循守旧,部门效能低下,教务管理者也能长期领导该部门不会被罢免。

四、教师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未得到切实执行

近几年来,学校采用了以聘任制为核心的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但实际上学校一直奉行却是只进不出的用工原则。上级主管部门对学校岗位的设置没有标准的规定,对学校核编定员工作没有严格监管,对缺编和超编的学校没有有效的措施,导致一些学校因人设岗,人员使用效益低下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校内各岗位人员职责考核缺乏科学的操作手段,标准难以统一,造成教务人员互相推卸责任,阻碍教务管理工作效能低下。

五、总结

篇4

当前,新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和学生同时提出了要求,即越来越强调强化阅读的功效,越来越强调对中学图书馆进行现代管理和建设。如何使中学图书馆能够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其关键是我们的学校领导者和图书馆的管理者要改变观念,创新思路,重视中学图书馆的现代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图书馆图书、报刊资料、电子信息等丰富的课程资源,将之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之中。建议用新型思维、现代管理理念去规范图书馆管理,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建设图书馆。

二、强化中学图书馆智能信息化建设是发展方向

什么叫中学图书馆智能信息化?简而言之,就是图书馆的管理必须数字化,能够达到信息网络化的基本要求。要做好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就必须做好中学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推荐和宣传,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长期以来,大多数中学生(含初中和高中)没有养成走进图书馆阅读的习惯,没有掌握利用图书馆来获得学习资料的方法和能力。因此,对中学生进行一次图书馆知识的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切实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资料来帮助自己的学习,以及到图书馆正确、有效地借阅图书。每位教师都有指引学生走进图书馆的责任,学校应该积极倡导,使学校有一个浓厚的读书氛围。此外,强化中学图书馆智能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加强图书馆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建设。我们可以在图书馆内设立电子阅览室,配备用于信息资源浏览的设备,配备专用于教师备课的网络信息设备,还要配备完善的多媒体信息系统。而且还可将各地区各学校的资源共享,甚至扩大至所有中学图书馆,进行联网共享,真正使图书馆成为新课改的重要信息平台,让学生在图书馆能查阅到有用的学习资料,让教师能不出图书就可以检索到最有效的教学资料,备好学生喜欢的课堂讲稿。

三、中学教学要安排图书阅览课程,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在中学学习阶段,要适时开设图书阅览课程。这是新型科研课改的需要,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想提高中学生的阅读质量和速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就需要开设图书阅览课程,这也充分体现了图书馆的价值。笔者认为,图书阅览课程应根据初中和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的特点来安排。一般情况下,每两周应安排一节课程。阅览课应由图书馆管理人员根据学生的年级段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阅读书刊和复习资料,如何在现代智能信息化时代领悟重要的学习知识。图书馆管理人员可根据自身特点及工作需要做好电子版的学习笔记和分类,让学生懂得利用图书馆是拓宽知识面和增大信息量的最佳手段。总之,图书阅览课程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四、建立健全图书馆借阅制度是现代管理体制中的重要措施

不可否认的是,很多图书馆由于怕外借书刊会被遗失或损坏,往往不把珍贵的图书外借,把它们变为图书馆的内藏。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旧观念。教师和学生的课外时间必然有限,馆藏图书资料只有通过外借阅才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如果教师和学生在课外时间不能充分利用图书资料,那么这些图书资料也就仅仅是摆设而已。现代管理理念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创新思路,以便有效地开发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要改革图书馆的借阅制度,放宽图书资料的外借限制。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到图书馆借阅各类馆藏图书资料。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还要帮助学生学会使用电子阅览室的图文影视信息资源;要根据初、高中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立“年级借阅专柜”,只要是学生喜爱的图书、期刊就应该借给学生阅读。开放图书馆,让学生和教师有选择地查阅自己所需的资料来获取有效的知识。还可以经常邀请教师和学生开展各种各样阅读活动,评议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只要是对教育科研教改有利,对学生的管理有帮助的管理就要及时跟进。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学图书馆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书育人的平台。

五、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再教育培训,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篇5

中学计算机教育是一项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是一项知识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学科教育。《教育改革与纲要》指出:“基础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在计算机教育方面制订了一系列方针政策,为中学计算机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实力的增强,政府加大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学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加之的关心和支持,都对计算机教育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美国Intel公司前总裁葛鲁夫所说“在当今世界上,一切能做到的,终将做成。技术的力量不可阻挡,无论人们在它的前进路上设置何种阻碍,它仍然继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已把社会生产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计算机教育本身也是一项重要而有力的支持。因此,我认为,难得的机遇已悄然到来,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进一步坚定信念,加快教育改革步伐,需要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师资建设、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学生能力素质培养、评估等方面作出整体性改革,并结合“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教育思想,在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一大批有用的世纪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21世纪世界预测》一书提到“迅猛惊人的变化震撼着今天的社会,它迫使课堂内的教师无法回避这样的一个事实:古往今来的一切文化知识,出口之间也许就已过时;那些需要一套解读术(注释)的艰涩的古书和出了学校一辈子也不会去用的冷僻刁钻的数学难题,在徒然耗损着年轻人的生命和热情,面对未来的压力,学生有权利获得在变革中求得生存的手段和观念,还需了解各种未来社会的真实图景”。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旨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面向未来,就变化中的因材施教。纵观我国学校教育,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不得不与我们的课程设置与培养思路有关。因此,课程结构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我国各省区中学计算机教材大多与社会实际脱节,教材中充积着过多的计算机术语,缺乏形象直观的适合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鉴于目前学生负担已很重的情况下,学校计算机课时安排也不可能太多。因此,计算机课程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近年来,我校先后在初一、高一、高二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由劳动技术课程逐步发展成为基础文化课程。在教学中加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渗透,重视学生文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在教材编排上注意遵循由浅入深,年级之间课程内容的衔接,做到知识趣味性强和科学性严谨,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同时,我们也鼓励和支持学生利用计算机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写作文、做实验或进行计算机辅助学习等等,效果较好。例如上学期高二1班学生自发组织利用计算机编辑排版他们自己的一本诗集,题为《荷叶尖尖》,很有创意。这种做法,既加深学生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又发挥了他们自主创造性的劳动。我校在课堂教学基础上增设了第二课堂、学科竞赛辅导,对全面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拔尖人才起到了补充和完善的作用。此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我们已进行了多年的课程教材改革试验,做到主动具体落实,基本适应当今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应以实用为主,突出表现为更新、更深的特点。

教学内容改革应当适合素质教育的特点。教学内容要以实用为主,自编或选用多种教材,体现“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原则,做到从实际出发,注重效益,有计划、有重点、分地区、分层次地发展和普及计算机教育。

教学内容也应当随着的进步不断更新和调整。正如《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要按照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发展的新成果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际需要,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那样,教学内容知识面不但要更宽广,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动手的。我校计算机课程注意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初一年级我们主要安排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发展史、键盘指法强化训练、磁盘操作系统以及UCDOS汉字系统等。考虑到我校高中学生有来自市区的也有从各县区学校来的,水平层次不同。高一年级我们在初中课程基础上增加了QBASIC程序设计,让学生学会程序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高二年级主要选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各种命令的操作,学会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设计一些简单实用的实验课题。此外,我们还根据需要及时更新和增添了新的课程内容,如WINDOS95、Internet通信等,注重学生实践训练,以利于学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精讲多练”“因材施教”的原则。

改进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计算机教学中提倡“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是指对于学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内容,教师少讲,甚至不讲;而对于一些概念(如文件、目录、路径等),要有针对性地讲解,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突破难点,精要简赅地讲授,让学生掌握知识要领。“多练”,是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加实践操作,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技巧。在学生实验时,我们加强巡回辅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错误,反对让学生放任自流,无目的地实践。

我们也注重运用“因材施教”的原则。教育心表明,青少年时期是学生学习科技文化基础知识的最活跃、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时期,是学习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加强计算机教育,效果最佳。同时,教育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生的智商是有区别的,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个别差异也是很大的。因此,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因材施教,不能模式化。有鉴于此,我们采用了分层次教学,在对大部分学生进行普及计算机教育的基础上,对有潜质、有才华的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辅导,让他们广泛参加计算机第二课堂、竞赛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精心培养这些尖子人才,使他们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意发展特长。这一做法在我校学生计算机竞赛中有了很好例证。这两年来,我校学生参加计算机竞赛,有25人次获得省级奖励。

四、改进教学手段,组合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改革教学手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计算机教学手段改革应自觉地走在各学科前列,为学校教育创设现代化的教学环境,加强传统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广播、电视、录像等)与现代媒体(如计算机技术、卫星技术等)的组合优化教学,注重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探讨和建立新型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促进学生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标准,大力推进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

现代社会由于其技术知识更新速度快,人们需要更快更方便地获得知识来适应社会发展,传统教育手段已无法解决这一困境,我们必须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中找到出路。我认为,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发展计算机教学,是明智之举。大量事实表明,在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方法完全被摒弃,学生是真正作为学习主体去主动探索学习的,教师可组织生动形象的、图文声并茂的语言教学,并可以利用大量的软件资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这是以往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正是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学生参与学习、启发式教学、因材施教等教学方法才得以真正实现,从而体现教学互动性。这样,教育再也不是教师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的结果,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去发现和掌握知识的过程,从而让学生都获得与科学家们一起参与课题研究,去挖掘考古,去探索星体奥秘等过程的喜悦。我们的经验也表明,这样得来的结果比耳提面命的讲授深刻得多、鲜明得多,更多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五、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力军,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和实践者,他们是在塑造人,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全面提高的劳动者。学校应该拥有一批热心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较高业务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也要大力宣传在计算机教育改革中实施素质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要求,使教师们都认识到,普及计算机教育已刻不容缓,培养拔尖人才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奉献,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从而自觉主动完成教学任务。

未来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计算机教师一方面要朝一专多能方面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自觉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提高自己教育现代化的意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和撰写论文的水平,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进行教学教研活动。

我校十分重视计算机教师队伍建设,定期或不定期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学习参观活动。几年来,我校计算机教师参加过由广东省电教馆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研讨班”的专题学习。先后多次组织教师参观深圳、广州、珠海、广西等地的计算机教学情况。今年初,我校又颁发了《关于全校行政领导、教师、职工计算机培训试行方案》,组织了3次计算机知识培训活动,至今全校已有120多人接受培训,学校出现了“学电脑,用电脑”的热潮,学校领导科技意识进一步明确提高,广大教职工对计算机教育的理解和支持明显增强。

六、加强学科德育目标渗透,注重学生实践。

应当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级各类人才,他们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才的质量应当是“德、智、体全面发展”。

我校重视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思想教育点,实现德育目标渗透,从而体现“德育为首,五育并兴”的教育思想。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分年级按照教学目标详细制订了我校《计算机学科教学德育目标实施细则》,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以及与人共事的协作精神。两年前,我曾要求学生们做一个课题设计实验,题为“学生成绩统计管理系统”。学生们便三四人为一组动手设计。到学期末检查时,大多数课题小组已完成课题实验,而且质量较高。这次活动也是培养学生们分工合作、集体研究、协同创造精神的机会。

七、中学机实施素质的培养方向。

中学计算机实施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不仅仅是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思维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今后适应生活、生活的独立自主的能力。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九种能力”,即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审美能力、自教能力、应变能力、耐挫能力、预见能力。我们更着重于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三年前,我要求初一年级学生做了这样一道题目:“结合实际,谈谈你想象中的未来计算机会是什么样子的?”。两位学生的回答令我吃惊不已:回答1.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类去太空探索星球,那一定很刺激。回答2.今后计算机只需用光照着就可以工作,能说、能听、能想,能做我们想做的一切事情,那实在美妙极了。

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应当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素质。我校提出要培养学生的“五种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在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更加注意锻炼和发展学生非智力因素,使他们认识到宽厚、自信、坚毅、乐观等因素在造就成功的道路上功不可没。

八、制定各类评估制度,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建立和完善学生学习和教师的评估体制。必须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制定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评估标准,对学生作出科学全面考核,对教师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评定学生学习时,我们坚持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占50%),结合基础性知识(占40%)和平时表现(占10%),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对参加竞赛获奖、第二课堂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嘉奖,以利于尖子生的成长,激励他们进取向上。

在教师教学评价方面,我校注重教师教学实绩,鼓励教师积极撰写和发表教学论文,主动热情投入到课题教改实验,对成绩突出者给予重奖。学校对竞赛辅导教师除了平时的物质补贴外,还对辅导学生获奖的指导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学校注重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成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作用,改革评优、评职称制度,实行责任合同聘任制,造就了一批优秀的学科教师,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已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遇,深化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实现向素质教育转轨,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化人才作出贡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1993年

2.国家教育委员会·《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五年发展纲要(1996-2000年)》,1996年12月20日

3.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心·《中小学计算机教育课程纲要》,1996年7月

4.国家教委《中国新一代》杂志社·《素质教育丛书》·北京:时事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5.杨燊·《试谈“三个面向”与中学培养规格目标》·《湛江教育》期刊1996年第1期

篇6

1.加强制度管理,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

制定一整套符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对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完成目标、工作措施、注意的问题提出明确要求,并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建立起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一种人人能做事、事事有人管、事事能做好的良好氛围。

2.严格考核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科学化的考核方式是检验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农村学校要严格考核管理,一是要认真研究制定考核细则。二是在严格落实考核上下功夫。三是执行考核公示制度,提高考核透明度。四是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挂钩。真正使考核科学化、制度化,提高办学质量。

3.校长需以身作则与教师共担教学任务

当一个好校长,必须先当好一个好老师。校长必须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其言行和举止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的教风与学风,其信心和干劲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前进的原动力。校长身体力行,教师才会与你同心同德,共同战斗,出色地完成任务。此外,只有校长将学校教育的发展作为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前提工作来做,在教学上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对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才能最终规范完善学校的教育体系。

4.要有切实可行的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目标

学校管理工作量大面广,要求具体,学校管理者只有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才能有力推进学校管理建设。因此,校长必须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办学思路,找准学校发展的着力点,找准学校发展方向的突破口。校长一定要善于设计学校办学的计划,学校的发展远景,从管理关键环节入手,把握计划,抓住时机,对学校发展问题做认真分析研究,做到学校发展心中有数,在办学过程中碰到重大问题校长要亲自解决。在实际工作中,校长应列出每年、每学期的工作计划、工作重点,把主要精力用在抓计划抓落实中。

二、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1.加强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增强教师的责任感

组织教师系统地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使广大教师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抓好师德行风建设,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使广大教师严于律已,勤奋工作,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和校风。

2.训练教师的基本功,提高教学质量

一是建立教师培训制。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管理教育方法,以此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完善全员听课制度。校长、中层干部深入课堂,采取听、说、评、研等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技艺的提高。三是积极主动申请教学研讨课。以此开阔教师视野,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四是要采取请专家进来讲学,走出去参观、学习、培训的方法,努力提高教师的素质。

三、校长自身素质的提升和发展

1.校长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做教师的榜样

首先要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教育,拥有一颗把自己的一切献给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赤诚之心,才能当好一名掌舵手,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与办学理念,引导教师对党的教育方针从理论高度到具体实践的清醒认识,确保教育方针的贯彻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校长要有过硬的业务管理能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作为一名校长,在学习上除了参加上级主管部门正常的业务培训外,要坚持写好业务学习笔记。平时在校内多听课,管理中要尊重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校长要有全面的沟通协调的能力,做好各方力量的协调工作

作为一名校长,要学会沟通的技巧,除了协调好学校与社会、家长的关系之外,还要处理好学校内部的各种关系,增进相互间的了解和合作,使学校能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

4.校长要有积极的开拓创新意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篇7

关键词:演示实验;培养能力;重要性

物理是中职校电工电子、机械、汽修、焊接等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只有打好物理基础,才能顺利学好其他相关专业课。物理也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基础,又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物理实验的形式一般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两种。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大多重视分组实验而忽视演示实验,有的甚至采取“以讲代做”的方式,大大削弱了课堂教学效果。

演示实验能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感性、直观的认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物理演示实验具有形象真实、生动有趣的特点,能为学生在形成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前营造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因此,物理教学应重视演示实验。不同的实验应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①定向观察法,即明确观察对象、内容及发生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结论。②发现观察法,即让学生自己发现现象,寻找规律,探究原因。③预见观察法,即让学生设想会出现什么现象,然后再在实验中进行观察,予以验证。这样通过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物理图景,建立感性认识,再经过分析概括、思维加工,形成物理概念或规律。所以,加强演示实验教学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篇8

1.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

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主要由教务管理部门和教学督导部门负责,虽然在教学管理方面各有侧重,但都要通过对教学的教务安排与管理和对教学工作的督导与评价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这些部门首先必须为保证教学质量建立科学的质量检查标准,做到考核有指标、分析有根据。其次,要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时掌握各教学部门对教学计划的制定、修订及执行情况。再次,要经常与其他教学科室沟通联系,形成教学质量管理网络,扩大教学质量管理信息源,增加信息量。最后,要建立质量管理档案,把各种教学文件、教学资料、教籍材料、学籍材料等,进行搜集、整理、储存,为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提供有备可查、有据可考、有根可寻、有题可研的教学管理材料。

2.全面发挥教学部门的教与管双重功能,实现教与管的有机结合

教学部门的功能与作用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组织实施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有教学质量管理的作用。要全面发挥教学部门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作用,必须发挥三个教学群体的作用。一是要发挥教学部门负责人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业务管理与指导作用,确实把教学质量管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既要指导教学工作,又要对教学工作进行质量管理;既要布置教学任务,又要检查教学工作完成的质量如何。二是要发挥学科教研室(组)负责人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骨干作用。首先,从学科教研室(组)教师的知识结构上看,它一般由同类学科或邻近学科的教师组成,具有成员的学科知识类型趋同的特点,而教研室(组)负责人作为学科带头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处于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线。其次,从教研室(组)在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层次上看,它不仅是实施教学工作的最基层组织,而且是教学质量管理的最基层机构,处于教学与管理的最前沿,其在教学质量管理中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状况,抓教学质量管理不注意发挥教研室(组)的基础作用,就会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落空。最后,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直接作用。教师既是教学工作的第一实施者,同时也应该是教学质量管理的第一实施者。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教与管第一实施者的地位,是由其本职工作的最前卫性决定的,可以说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如果没有第一线教师的直接参与,将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所以,学校要向教师经常进行教学质量管理教育,实施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度,坚决纠正教学质量管理与己无关的观点,树立全员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形成抓教学质量管理从本人做起、从本学科着手、从本堂课开始,把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真正落到每位教师身上,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3.从教学环节抓起,使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化

教学过程,如果从教学环节上考虑,是教与学的同步教学环节的密切配合过程。从教师教的过程看,一般有备课、讲课、辅导三个基本环节;从学生学的方面看,一般有预习、听课、复习三个基本环节。教师的教的各个环节与学生的学的各个环节要相互对位、了解。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去组织教学过程,使教与学的各个环节真正做到同步运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备课环节与学生的预习环节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在听课中才能带着问题学习,而不会因课前不预习而导致头脑一片空白,教师的讲授也不会因课前不了解学生而出现无的放矢,基本做到课堂讲授能首先把握学生在预习中存留的难点和疑点,抓住课堂教学的重点,使讲课与听课做到有机配合。把教师的辅导环节和学生的复习环节结合起来,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补充,对课堂教学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所以教学质量管理不仅要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环节,还要检查教师的备课环节和辅导答疑环节,同时还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的观察和了解来掌握教学质量情况。只有将教学质量管理过程化,才能避免管理上出现漏洞,才能及时发现教学质量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4.建立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使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化

教学质量管理中的规矩就是规章制度,无规章则无管理,无管理则无质量。建立健全教学规章制度对稳定教学秩序、搞好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学校的教学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在教的方面,从教学全过程入手,要逐步建立教学岗位责任制、教师工作量制度、教学听评课制度、教师业务综合考核制度、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教学工作奖惩制度等;在学的方面,从学生学的全过程开始,逐步建立一系列的学习考核评价制度等。教学质量管理必须做到依制管理,科学评价,保证良好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

5.实施科学的质量分析方法,保证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性

教学质量评估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要做到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公正,必须采取科学的质量分析方法。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估方法多以教学管理者的直观和经验为标准,以定性为主。对教师教学质量状况的评价,也只能用“好”“较好”“一般”“较差”等定性评价的评语来表示。由于没有较为科学的数量指标,再加上主观随意性、片面性、局限性较强,因此所得出的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公正,可信度不高。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要求我们必须将对教学质量的分析从传统的单一的定性分析过渡到较为科学的定量分析和实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基本做法是,首先设计出教学质量评价的量比表,规定若干项目,每个项目又分成若干等级,每个等级都拟出区别度的标准。根据各个项目在教学中的地位赋予权重,同时对不同的参评人员在综合评价中给出各自所占的百分比,从而构成多层次的权重矩阵。各方面各层次的参评人员按要求认真填表后,就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评判矩阵,并以此建立起数学模型进行复核,就可以得出定量评价数据,再对定量评价数据赋予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就可以得出定量综合评价的结果。由于定量综合评价的标准综合性强,而且参评人员面广也具有综合性。所以定量综合评价得出的数据基本上是准确的,评价结果所反映的状况较为接近客观实际。定量综合评价方法,基本上体现了教学质量评价所要求的全面性、客观性、公正性原则,是教学质量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法之一。

6.学生具有教学质量反映功能,必须发挥学生在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合力作用

教学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同样教学质量管理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工作。不应当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学管理的对象,而应该同时把学生看成是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组织机构上,要发挥学生会的学习部、班委会学习委员、各学科的课代表等在参与教学管理上的积极作用。在观念上要经常向学生进行教学质量方面的教育活动,使之有深刻的认识。在参与形式上,要经常召开有学生参加的教学质量管理座谈会,或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掌握教学质量的变化情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之中,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人人遵守学习纪律,努力完成作业,高度重视学习质量,逐步克服在学习上缺乏动力、无兴趣,纪律上缺乏约束力、散漫放任等影响教学质量的惰性因素。

二、结语

篇9

首先是中职生生源状况。中职生普遍是初中毕业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选择了中职学习。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普遍较差,严重影响中职学生持续教育和发展。其次是中职生家庭状况。学生家庭情况复杂,且大部分父母教育孩子缺乏有效方法,家庭条件好的过度溺爱,差的过度自卑,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是中职生现实状况。中职生正处于成长叛逆期,管理上难度较大,需要得到更多关怀。中职生自我定位和认知,对社会发展认知不够全面,在解决问题上方式方法失当,导致中职生总是层出不穷的出问题。

二、中职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不够

1.学校方面。近年来,随着公办职业院校的升格,私立院校才得以大规模兴办。在管理上,公办院校更重视高职生管理,忽视中职生管理,给中职生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私立中职院校由于以盈利为目的,学生管理人力严重不足,强调以学代管、以工代管,轻视学生管理,对学生管理方式方法研究较少,不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利于学生成长。2.家庭方面。学生家庭复杂,离异、单亲、留守儿童较多,送学生到中职院校学习只想着能混口饭吃,有的父母甚至只想给孩子找个安身的地方,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根本不够。3.社会方面。多数人认为中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狭窄,但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中职生除了能找到专业相关职业外,一样可以通过读书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二)方法滞后

中职教育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20年间,存在发展缓慢、重视较少、人员断层等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学校的管理趋向传统思维,强调严格管理下才能出人才的理念,培养的学生必须无条件地遵守教师规定,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

(三)评价单一

一直以来,传统教育都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机制,对个性突出的学生比较轻视。而职业教育的考核除理论成绩外,更应该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职业院校培养着走向社会、岗位的一线员工,一个不善于与人交流,不善表达,不与人合作的员工是不会受到企业和社会欢迎的。

三、强化中职学生管理的策略

篇10

(一)课堂管理方式多为放羊式或粗暴式。

以教师自我为中心的数学课堂管理中忽视了高中生的主体性,在这种课堂管理模式下,为了顺利完成数学课堂教学任务,一部分教师更多地倾向于采用“放羊式”或者“粗暴式”的课堂管理方法来处理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因为受社会、家庭和高中生的某些因素的影响或者自身的原因,一部分数学教师在管理中又避而不管,听之任之。

(二)课堂管理的效能不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学生的干扰,有些教师能够很好地处理,但是有些对课堂驾驭能力比较差的数学教师却往往不顾问题行为的性质,不能正确把握问题方向进而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激发,二是中断教学开始对学生进行频繁地批评指责。这种唠叨会引起高中生逆反抵触的情绪,使得旧问题不但不能被有效地解决,还会引发新的数学课堂管理问题,甚至会让高中生对课堂纪律和秩序产生淡漠和厌烦的情绪。

(三)课堂管理过程机械化。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我国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习惯于以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目的,强调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对于高中生全面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大部分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教材在数学的某些章节中只有简单的几个公式,但是这几个公式却能衍生出许多新的公式或者用法。高中的数学相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需要高中生能真正掌握知识并能够“举一反三”。

二、数学课堂管理的具体策略

着眼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必须增强课堂管理意识,更新课堂管理的理念,但更重要的是必须研究和落实优化课堂管理具体策略,必须依靠教师自身的智慧,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和总结。这里结合笔者多年教研工作中的所见所思,试着提出一些具体的管理策略。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学习行为规范。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张扬个性,并不是不要纪律和规范。合理的行为规范,既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根本途径。

(二)着力改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行为。

优化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关键是教师必须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努力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只考虑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而必须始终着眼于激活学生主体发展,着眼于激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对教学目标和任务进行适时的调控。教师要始终注意提高自身教学能力,适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倡终身学习而不被日新月异的时代所淘汰。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等硬件资源,式教学形式多样化。尤其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实践,少说教,让学生感觉每堂课都有新的收获。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掌握并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有理论有技巧地进行科学化的课堂管理。教师应加强对青少年学习心理的研究,掌握行为分析以及群体动力等相关理论知识。

(三)重视对课堂管理的反思和课堂学习行为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