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价值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2:1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价值观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价值观论文

篇1

论文摘要:在“学会做事”成为职业社会价值导向的背景下,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显得日益重要。为改善目前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应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

1996年德洛尔代表闰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后,“学会做事”成为国际教育界的一种价值导向。随着时代的演进,学会做事的内涵已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概念局限,“学会做事··…已经不能再像过去一样简单地理解为其含义就是为了培养某人去从事某一特定的具体工作……不能看作是单纯的传授多少有些重复不变的实践方法……知识和信息的支配作用使得专业资格的概念变得有些过时。”“学会做事,不仅是指通过开发技能和实践专门技术以创新的方式将知识和学习融人到实践中,而且还要发展各种能力,包括生活技能、个人素质、兴趣和态度。”

在职业社会的价值导向发生变化时,大学生自身的角色也在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已不再是昔日的天之骄子,更多的大学生要进人中低端职场,从事一般社会性劳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职业社会,学会做事已成为他们在职业现场生存的立身之本和发展之源,职业价值观和态度等越来越成为个人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在“学会做事”的价值导向下,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适时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显得日益重要。

1“学会做事”导向下职业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Rokeach(1973)认为,价值观影响行为,并且有间接的和直接的两种方式。ElizabethC.Ravilin(1987)的研究表明,价值观与对职业事件的知觉和决策具有一致性。即个人准则可直接影响意向和行为,也可通过态度进行间接影响。而价值观的形成,又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价值观取向的总格局,教养方式等亚文化特质决定具体价值取向的强度”。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力度与效度。“学会做事”导向下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就是要使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以学会做事为价值引导,以培养符合职业世界所需要的职业素养为目标,使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适合职业社会的发展要求。

当前,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多样化,职业社会对人才全面发展要求具体化。不管是从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来看,还是从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选择意向来看,学会做事导向下的职业价值观教育都显得不可缺失。

1.1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据有关调查统计显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和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如果拥有正确清晰的职业价值观,就会真正明白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也会有付出努力去争取的倾向,自然也有信心去实现自己的目标。

价值观在工作场所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是职业发展的动力。只有具备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才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激发工作的责任感,才能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才有创新的激情和发展的动力,才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职业价值观教育能赋予大学生有效参与工作的机会与能力。因此,为了促使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拥有持续的竞争力,职业价值观教育不可缺少。

1.2顺应职业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现场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发生着变化,从重学历到重能力、重职业道德和价值观,人才规格内涵也日益丰富,“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创新、团队协作和职业规范”等职业道德、态度及其作为其内核的价值观,成为现代企业、用人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对职业人才来说,健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职业生涯中求职竞争、人职发展和晋职成功的重要因素。职业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雇主们越来越注重能力方面的要求,能力是每个人特有的一种混合物,它把通过技术和职业培训获得的严格意义上的资格、社会行为、协作能力、首创精神和冒险精神结合在一起”。要使大学生具备适合职业社会所需的职业价值观,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必不可少。

2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

虽然,在学会做事价值导向下,职业价值观教育显得日益重要。然而,当前职业价值观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曾担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的谈松华研究员不无忧虑地说:“珍爱生命、同情友爱、平等待人、热爱劳动、热爱本职、勤奋钻研,这些价值和情感,正是为人处事和从事本职工作的立足点。联系中国的现实状况,恰恰是这些看来不言而喻的内容在教育中被忽视了,在现实生活中太欠缺了”。目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还有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值得优化与改进。

2.1重显性价值轻隐性价值

职业价值观对人的影响既有显性的一面,也有隐性的一面。显性的作用是人们直接可以感觉到的,体现在大学生求职就业时,对就业心态的调节、对职业选择的把握方面。隐性的作用则表现为暂时不被人重视和发现,蕴涵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之中。由于隐性价值与显性价值的不同特点,使人们更容易重视显性价值,忽视隐性价值。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主要体现在对显性作用的认识上,即停留在对择业就业的价值观教育上,只把即时就业上岗作为职业教育目标,而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长效素质,甚少顾及。

2.2重说教轻沟通

一直以来,教师遵循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似乎讲授是教师亘古不变的唯一教育方法。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重理论,轻体验;重灌输,轻沟通,缺乏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以长者身份说教的方式,给学生以价值灌输,教师俨然成为教育活动唯一的中心。然而,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养成,既需要单向的晓之以理,更需要双向的互动交流,而重说教轻沟通的教育方法往往忽视了职业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环节,这必定导致职业价值观教育过程的断裂。

2.3知性教育与德性教育相脱离

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知识与德性本是内在一体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功利主义日益泛滥,德性教育日趋淡化,知性与德性开始分离。“特别是到现代时期,工具理性的膨胀使得以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为主导的知性教育居于宰割地位,而德性教育却日益丧失其领域与地位,甚至在市场化力量面前逐渐边缘化。这样,教育出现一种知性取向,特别是在职业教育领域,就业导向下的急功近利,使完整的教育往往局限于技术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处于被疏远和边缘化的地位。情感诉求、价值关怀、道德规范、伦理明察等顾及甚少,造成知性教育与德性教育相脱离。

2.4价值观教育与职业生活结合不紧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从理念层面来看,根本之点在于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不但影响人们的择业倾向,而且决定了人们的工作态度,职业价值观最终是在职业生活中得以体现并发挥作用。因此,职业价值观教育应与职业生活相适应。然而,目前许多学校的价值观教育还没有真正触及到职业价值观的内核,仅仅是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更多地强调“做人”的一般价值观,而没有切合职业社会的动态,没有融人有利于“学会做事”所需要的职业素养的元素,使得这种价值观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3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及途径

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客体对主体的效用的意识和观念。由于价值观念是人的心理结构的核心和思想意识的精髓,它具有支配人的思想活动和决定人的行为趋向的重要作用。因此,价值观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中还有许多消极的因素,如功利主义,个人本位严重,团体意识少,社会责任感淡薄,缺乏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又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如何促进大学生形成适应社会市场要求的职业价值观,使之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确保大学生养成适时的职业价值观,促进他们更好地就业、工作和生活,必须注重对他们的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为此,应该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的优化。

3.1内容上:价值引导,做事做人双重建构

从价值层面来讲,教育就是一种价值引导。职业场所对人才价值观的重视和内涵的要求,决定着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地位和内容。针对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现状,遵循职业社会崇尚“学会做事”的价值导向,对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更新与优化,应从“做事”“做人”两方面进行建构。

首先,要坚持价值引导。对价值的理解决定了人们的行动方式,决定了价值观教育的方法和有效程度,决定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到底能否形成。职业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价值引导。因此,在进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时,要加强大学生价值认知、价值标准、价值取向、价值实现的教育。

通过职业价值观认知与理解的教育,帮助大学生更新职业价值观念;通过价值标准的教育,把握价值的内在尺度。实施价值取向教育,使大学生理解并优化倾向性态度和选择,树立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使职业价值观与社会价值相互照映。通过价值观实现的教育,帮助大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内化,促其行动,使他们在对待择业就业的态度、社会职业劳动的态度以及工作的态度上,真正得到体现。从而完成价值认知与理解—价值实践这样一个知、情、意、行的完整教育过程,使价值引导成为规范其行为的内在动力。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活动,把自我职业价值的实现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精神。

其次,要解决学会做人的问题。许多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和职业态度带有明显的个人功利色彩。经济收人的高低,物质生活的舒适安定构成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部分大学生在其个人知识和能力水平较大提高的同时,其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却越来越淡薄,对诚信、美德等人格修养方面重视不足。因此,开展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确立健康的生命意识与合理的生存方式,提高思想品德素质和人格修养,树立社会主导的职业价值观和价值取向,使自我的职业价值观与自身所处的职业社会所提倡的职业价值观相吻合。完成从自我意识到自我定位,从自我改进到自我完善的转化过程,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提高做人境界。

再次,要解决学会做事的问题,即满足从事社会职业的基本需要。职业化的人才素质包括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基本能力。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除了职业的专业技能和核心能力外,职业精神(职业忠诚、责任感、专业进取、与人合作和职业规范等)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职业精神和职业基本能力也是学会做事的必备条件。然而,许多大学生对个人的理解也仅仅停留于“抽象的个人”,缺少对社会整体环境、职业精神约束的认知。因此,职业价值观教育要回归职业世界,使学生掌握从事职业必需的职业素养,树立做事中所需要的团队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职业价值观。

因此,“学会做事”导向下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应围绕“做事”、“做人”两方面,在提升专业技能素养的同时,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学会劳动、尊重劳动、尊重人。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拥有适时的职业价值观,把握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高效、敬业和负责地工作,完成“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职业价值观的内化确立。

3.2形式上:渗透体验,课内课外双向结合

传统教育方式主要有口头讲述、书面阅读和课堂讲授等。它有利于提高知识传授的效率,是教育方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在时代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众多信息冲击大学生头脑,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显然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相应地采用多途径、多形式的教育方式。不能囿于课堂教育,而要通过课堂教育、生活教育和职业世界的亲身体验等方式,将职业生活引人教育世界,使职业价值观教育扩展到职业世界,通过职业价值观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融人职业世界和社会生活。

3.2.1加强课内渗透

课堂一直是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认知和概念把握是价值观教育的第一步,必要的价值观的系统教育和深人认知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将职业价值观融人到与职业技能教学相关的课堂教育之中,使课堂不仅成为传授专业知识的讲坛,也要成为进行职业价值观渗透、塑造学生思想品质、职业素质的阵地。

在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渗透时,应从现实世界人手、以时代价值为切入点,以“学会做事”所应具备的素质要求为导向,把握职业价值观要求与大学生精神需求的最佳结合点,使大学生成为职业价值观渗透的受益者。

3.2.2尝试课外体验

课外活动是学生体验生命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职业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载体。“通常,只有当学习者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相关体验时,这种价值才对他们具有意义。也只有这样,这种价值才真正被一个人所拥有”。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活动,把职业价值观教育纳人大学生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教育。

利用社团组织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大学生青年志愿者行动和爱心回报社会行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提高大学生道德情操,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无私奉献的情感,抛弃短视的功利性的职业价值观,站在一个新的价值高度,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自我与社会、奉献与索取的关系,进一步协调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人企业体验生活。实习期间不仅是技能的训练,而且要了解企11%文化、在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团队精神。使顶岗实习成为磨练专业技能的平台,成为感悟职业道德、学习为人处事、培育职业素养的最佳场所。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放在课外,特别是企业场景来进行,能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使之能真切体验企业真实的生活,为“学会做事”提供最直接的教学资源,能使职业价值观教育更有效地与企业文化精神相融合,从职业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等方面为“学会做事”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样,课内进行职业价值观的教育、渗透,课后开展一系列职业体验的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认知、交流、行动的可能性。通过这种体验、参与、交往、对话等互动性和社会性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将理想性的职业价值观融人现实的职业世界,将情感、体验、需要、意志等纳人到职业价值观教育世界中来,使知识世界、文化世界、职业世界互相融通。

3.3方法上:内在感化,教师学生双向互动

正确的教育方法,是教育成功的保证。为了追求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最大效益,在职业价值观教育时,要改变生硬的说教式、强制性的价值观灌输教育方式。“教育者只要提供一个学习的机会和学习的氛围,让学习者能够真正地、自由地进行探索、表达和发现。最终,学习者会把自己有意识选择和内化的价值观,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教育者与社区的其他教育资源一起,为学习者自己的判断和体验进行指导。”职业价值观教育应从内容向过程,从认识向评价,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改变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使学生从对职业价值观的认知,升华到情感的认同,从而使之在自觉中践行。

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成功不是仅靠有关价值观的说教或几堂思想品德课就能解决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不能等同于价值观传授或思想品德教育,价值观传授或品德教育仅仅是职业价值观学习中的一个过程,更多是教会学生对职业价值观的一种概念认知,而很难使学生能在现实中去执行。奎苏姆宾博士说过:“教育的核心是心灵的教育。”“我们并不是因为知道某件事情所以就去做的,而是因为我们喜欢做这件事情所以才去做它”。因此,在教育中必须把握和充分利用职业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情感因素。

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因此,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不要停留在认知层面上,而要师生相互交流,双向互动,在一种开放、坦诚的氛围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意义的互动,彼此分享各自的价值观,将认识阶段获得的价值观,进人到情感阶段,使学生找到自己内心价值观的一致性,使职业价值观真正内化,从而确保职业价值观整合到学生的行动中去。

篇2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现状和就业价值取向,并结合当前形势,提出改变就业价值观成为大学生就业的关健,并给出加强大学生就业观教育的引导策略。

2009年应届毕业生达611万,毕业人数创历史新高,加之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将应届毕业生就亚纳入2009年工作要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启动“2009年就业服务系列活动”,这一系列的举措都将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就此我们对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在就业时的价值取向,要实现大学毕业生充分就业,就要引导毕业生主动地树立符合当前就业形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就业价值观。

一、就业压力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1.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毕业生就业心理压力大

2007年毕业生为478.97万人,2008年毕业生559万人,2009年应届毕业生611万,加上未就业的往届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很大。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企业裁员也给毕业生心理增加了就业压力。据新华网最新进行的2009年大学生就业形势调查问卷网络调查显示,91.05%的人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5.33%的人认为就业形势正常,而只有1.59%的人认为就业形势较妖

2.就业供求仍有矛质,形势依然严峻

高校的扩招使我国高等学校由精英教育模式进人到大众化教育模式,2002年以后就业率逐年增加,但是增长幅度缓慢,整体就业率只有76.25%。虽然我国经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增长速度放慢,但是还是处在快速上升的发展阶段,每年可增加就业岗位1000万个,特别是高技能型实用人才分缺乏,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下一些企业仍然找不到合适的人术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相对于每年的社会用工需求,与社会的其他就业群体相比而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竟争优势,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应该不存在。但每年却有25%左右的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这其中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应该是主要原因之一。

二、目前就业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和存在问题分析

1.大学生就业单位范围扩大,但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仍然是首选

据新华网调查显示当前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中,国有企业、政府部门、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选择的比例分别为24.16%,19.93%.16.33%,14.29%,选择合资企业、自主创业的人数最久所占比例分别为12.84%和7.35%。另一份网络调查显示选择就业单位无所谓、国家单位、事业单位的比例分别是37.27%.20.86%.19.30%2009年国家公务员报名通过审核的人数超过了105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8:1,为历年来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以上数据显示选择稳定的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仍然是毕业生就业的首选,但是我们可以欣慰地看到毕业生就业面已经慢慢地扩大。

2.大学生就业地区范围扩大,但经济发达地区仍为大学生首选

据新华网调查显示,对于在校生来说,26.6%学生认为最理想的工作地点为北京,36.7%选择上海,24.2%选择广州,12.5%选择中小城市和基层。另一份网络调查毕业生是否愿意到中小城市或西部发展,66.91%选择是,而只有33.09%的人选择否。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让刚走上社会的萃萃学子对其充满了向往和期待。但是由于就业压力的影响,一些毕业生不再把这些地区当作找工作的必须地,而是转向了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

3.先就业,后择业已成为大学生主流的择业观

据新华网调查显示,毕业生的择业观念中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的高达57.47%,而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人的只有29.68%,不就业继续深造和自主创业分别为5.49%和7.36%。但是部分毕业生职业规划缺乏,使大学生的就业难度增大,同时也影响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且在就业选择中易盲目而行。现在许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都遵循着先就业后择业的指导原则,部分毕业生并没有准确理解什么是先就业后择业,而是盲目就业,即使找到工作,也是从兴趣出发,往往对所面对的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质估计不准,工作中会明显缺少责任感,导致最后跳槽。由此可引起的问题是用人单位担心为别人培养人术在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银。

4.大学生就业注重能力的发展

调查显示,毕业生就业注重个人发展空间和公司发展前景分别占30.53%和27.09%,薪水和公司重视人才程度分别占18.45%和18.04%。大学生就业更注重就业后知识和能力的提高,这是毕业生就业后的愿景,他们也更加重视单位对自身技能的培养,希望得到学习深造、专业培训和发展的机会,创造适合自己早日成才的环境。自由竞争的环境可以使大学生为自己选择更好的环境,部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依然居高不下,但过高的期望值也给毕业生带来更多的失落。就业中过多的挫折,会造成人才的失衡和浪费,也使毕业生官己为顺利择业设置了障碍。

5.大学生就业行为存在一定盲目性

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锻炼,独立性不强,容易接受暗示,在困难和矛盾面前不知所措,不敢果断地作出选择和决定,在压力下觉得还是从众有把握。因而放弃目标、计划和兴趣爱好,甚至放弃了自己在就业竞争中的优势方面,盲目地以众人的选择来作为自己的择业标准,很少从实际出发,认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做出合适的择业选择。就业价值观模糊导致毕业生就业没有明确的职业规划,最终导致就业行为的盲目性。

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教育与引导策略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价值观问题是影响其就业的最根本原因。毕业生就业已不再是单方面的问题,它还会带来许多其他社会问题。通过教育和引导,让大学生树立起适应就业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就业价值观对帮助大学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态度

企业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在于调整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都有趋同现象。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大学生应该树立起大学生也是普通劳动者的理念,抱着大众化教育时代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寻找工作岗位,进人就业市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是大学生所不能改变的,只有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在选择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薪酬期望等方面不要过度集中于一点,调整好就业心态,从而扩大自己的就业选择面。

2.引导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模糊与准备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市场的供需关系。从近几年国内各大城市举办的大型人才交流会上看,大多数毕业生参加人才交流会就像赶集一样,没目标、没准备,靠碰运气,有意向没信心,有信心却准备不足,导致就业失败。为解决这一问题,建议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中对个人职业愿景要有充分认识,在对企业用人需求足够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水平、性格、气质、心理素质、管理能力、个人需求等方面,对就业目标有更明确的认识。如果不清楚个人的职业愿景,或对企业的用人缺乏了解,就不会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也就难以真正适应企业的需要,即使已经就业,也会形成很高的流动率,成为一种“隐性失业”。

3.引导大学生树立从基层做起的理念

由与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匾乏的现状,蕴藏着较大的就业空间,大学生在基层还有广阔的市场。政府为推动基层、西部发展,制定了许多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优惠政策。到基层去,从基层做起,是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追求同国家与社会需要关系的一个最佳结合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迫切需要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去就业。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在西部、在广大农村可以获得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大学生这种优秀的人力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广大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农村就业,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且对于大学生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念

大学生创业因为缺乏资金的支持而使创业热情不高。创业给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包括企业管理、商业规划、经营活动等,毕业生要创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是注重企业管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主动学习帐务财务、金融、税收及相关法律知识,培养良好的管理才能。二是培养良好的创业素质,创业大学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心、坚强的意志,调节状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三是培养良好的文化素质,包括思想道德、专业技能、人文知识和思维方式等。

篇3

管理会计报告与企业的各项实践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在企业的管理者深刻认识到企业的管理经营状况是基于企业的财务状况的情况下,管理者才会去深入了解账务会计信息,也只有这样才能编制出一份与决策相关的管理会计报告。而现在所有的管理会计报告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我们的企业更是要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从多个角度,从不同层面去收集材料。从而对企业管理环境下的各个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以解决实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管理会计报告

管理会计报告的主要功能是针对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活动,主要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决策时所需要的信息,这跟一般的财务报告有所不同。一般的财务报告则主要是服务于外部的投资者或者是债权人。但是,在一段时期以内,管理会计报告与企业决策的相关性却慢慢消失了,有的学者指出,在企业财务报告的系统程序和周期性的影响下,现在的管理会计报告提供出的时间比较晚,并且还相当粗略,这样一来,就跟企业的决策相关性确实不大了。在这种背景下,有人提出,重新建立一种新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以满足企业管理者决策的需要。管理会计报告主要可分为三个主题:

(一)预算管理

预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管理会计工具,它的主要作用是优化资源配置,保证企业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这也是管理会计研究中比较深广的题目。预算从诞生以来,就不断地吸收先进的管理思想,不断完善与进步。这其中,预算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它们分别是成本预算报告、财务预算报告以及参与式预算报告。成本预算即是在某项经济活动以前就制订好相关的成本耗费标准,按照预定的标准进行一种成本控制的方式,在经济活动结束以后进行差异化的分析;财务预算报告是基本上取代了前期单纯的成本预算功能,这主要是协助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进事前的预测以及相关决策的控制。这种以利润这导向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从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如采购、生产、销售、成本等影响利润的各个因素环节。这样一来,预算报告的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不仅仅是包括了材料、劳动力成本等生产环节的支出,还包括了资本投入的报酬、产品的销售定价等。从企业的整个层面对企业的财务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参与式预算报告是让企业的员工加入参与到企业预算目标的制定中来,充分表达出他们的意见与建议,从而吸收更为广阔的知识层面,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目标的成功率。这是企业管理层与企业中下层一次很好的协调与沟通,在这个过程中,让企业的各个层面都对企业的目标进行了一致性的协商,使整个企业能够团结在一起,充分利用各个层面的资源一起为企业的发展而作出努力。在提高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过多的预算参与会导致预算的不合理,也就是说容易对成本进行高估而低估了企业的目标。显然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成本报告管理

成本是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不可避免的耗费资源的一种结果,它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部分,是企业价值能够产生的源泉。所以,如何能将企业的成本控制在比较低的水平之内,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成本报告是成本如何分配的体现,是成本在分配过程中的结果。随着对成本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成本报告也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早期成本报告、标准成本报告、目标成本报告以及作业成本报告。

(三)业绩评价管理

企业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业绩的评价,它能够为企业提供中长期的战略导向,能够深入地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并在人事管理上作出贡献。比如,为员工提供一个激励和提拔的机会。随着企业的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业绩评价报告也经历了一个由不完善走向成熟的阶段。从成本业绩评价报告到账务业绩评价报告再到价值业绩评价报告到最后的BSC业绩评价报告的四个重要阶段。

三、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的首次提出是在《竞争优势》一书中,该书把价值链作为企业竞争的一项有效的工具,从而也就产生了我们的经常听到的企业要创造核心竞争力。而价值链则主要是体现在企业的内部环节,如从商品的最初的原料采购到生产以及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在产品形成到顺利出售的过程中,各个活动环节相互影响、联系,一起创造了企业的价值。价值链被推向了一个企业管理层次的地位,就很自然地与战略地位相联系上了。价值链是从企业的宏观层面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节进行评估与控制,而不是局部意义上的单个效率的提升。随着价值链理论的不断发展,价值链管理也诞生了,从此价值链理论便从理论走向了实践。

四、构建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报告体系

管理会计报告的目的是为企业的管理者在决策时提供依据,而在价值链理论上的管理会计报告更是从企业的生产流程角度出发,这就使得新型的会计报告体系能够有效地弥补以前会计报告的不足,主张对企业的研发和采购以及销售等各个价值链上的管理会计信息进行全面的动态地反映。这更有得于企业管理者能够有效地决策。由于是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报告,它的目标便决定了其必须拥有较大的信息量和信息量的质量。这种管理会计报告的功能是整合企业内部的价值链上的所有数据和信息。这也体现了基于价值链的管理会计报告在企业宏观层面上的战略意图。

五、结束语

篇4

一、中小型财务管理理论的特点

价值管理体系属于一种管理控制系统。首先,要制定一个整体的发展战略总目标,目标的制定要围绕着企业的价值开展,如何进企业的价值最大化;其次,要对于企业内部的不同部门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再次,要选定一个企业绩效评价的标准与最基本的尺度;最后,要定期对企业所取得的绩效用合理评价制度去进行评价,以促进企业能够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要想实现企业的价值管理体系的构建,对企业的内部员工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是必不可少的,要加强对于企业内部员工的教育工作。通过不断培训与宣传工作,使企业的员工都能够重视价值管理体系的重要性,自觉地去发展以价值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要把价值管理体系融合到企业的管理阶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要在企业的全体员工中实行相应的绩效奖惩制度,企业员工所获得的报酬要与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相关联。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已经开始正式成立了这种管理办法,倡导要制定长期发展的战略目标与短期经济效益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企业对于不同的员工要设定不同的收入制度、责任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总而言之,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而设定。

二、如何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来说作用十分重要,是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财务管理资金的投放于使用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的方向,企业财务资金的使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产成本的高低以及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作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财务工作不是简单地做好账单的记录,而是要参与到主动的支配与管理企业资金的流动工作中去,满足资金增值的需要。管理者不但要改变以往的旧观念,更要不断强化财务的知识,充分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重视起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建立强化企业整体的内部审计制度。审计制度最重要的就是独立性,审计部门只有独立才能够保障其作用以及有效性,整个企业才能在资产的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旭东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篇5

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

当前的中国企业对于企业文化这一时髦的管理概念趋之若鹜。然而真正正确理解了企业文化的却并不多。

2004年年中,我与华南某民营制造类企业合作,期间该企业董事长拿着自己总结的企业文化大纲让我看,我接过稿件,就其中一句“员工爱厂如家”问这位老板:“整篇当中,我都看不出来你的员工凭什么爱厂如家。”并不是让员工爱厂如家不正确,而是我们要让员工真正做到爱厂如家,要给员工一个合适的理由。

有文化的企业,就是一个企业内部充分认同这些理由并真正遵照执行的状态。我们称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现象。我们所说的理由,实际上就是企业内部共同的价值观。价值观是组织内部共同认可的行为的基础。

2003年美国出兵伊拉克之前,为了争取西方盟友的支持,国务卿赖斯出访法国,与法国总理握手的同时,赖斯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这句开场白无疑是奠定未来磋商基础的一句话。

可见,国际组织内的行为都以此为基础。那么什么是共同的价值观呢?什么又是价值观呢?

谈到这个问题,我想起几年前国内颇为流行的一个心理测验游戏。游戏的内容是,假如交给被测试这五种动物,这五个动物分别是狮子、猴子、牛、马、羊,要求被测试者排列出依次将这五种动物杀掉的顺序。被测试者提供答案后,测试者会讲出这五种动物分别代表被测试者身边重要的人和事:情人、子女、父母、事业、配偶。

我并不清楚这个测验本身是否合理,但是我知道,这个测验的目的并不是想知道被测试者是先杀掉自己的子女还是先杀掉自己的配偶,实际上是期望了解被测试者在两项选择时会倾向于以哪一方为重,就是期望探知被测试者的价值观,因为价值观是背后主导我们行为的一套判断依据。企业中的所有经营行为都存在选择,这些选择的背后都有价值观主导。如果企业中的大多数人面对选择是倾向性一致,我们就说,这个企业拥有共同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发现那些对企业长期目标影响重大的那些经营性的选择背后的价值观,并通过有效的途径让这些价值观发挥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正面作用。

如同西方哲学中对人的三个基本问题,对于企业的价值观,也有三个根本性问题。

首先是企业要追寻什么?也就是未来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是一个企业内部大多数成员希望共同创造的未来景象,我们称之为愿景。

第二个问题是为何追寻?就是企业为何而存在,为什么能够成为愿景中所描绘的企业?问题的回答就是企业的目的或使命,是组织存在的根源。有使命感的组织有高于满足股东与员工需求的目的,这些企业通常都希望对这世界有所贡献。

第三个问题就是如何追寻?也就是什么对企业来说是最重要的。是在达成愿景的过程中,一切行动、任务的最高依据和准则。这些价值可能包括正直、开放、诚信、机会均等、精简、实质成效、忠实等。

过去我们的企业主要采用制度建设进行管理,我们用同行业标准线来表示。然而制度实际上是企业经营行为的一种底线,因为当员工的行为在标准线以下时一般是要受到处罚的。如果企业仅仅用制度来管理,会出现什么后果呢?古人云:常在河边走,没有不湿鞋。仅有制度底线的企业内,员工只有这条线作为标准,行为固然就靠近这条线,所以,经常有人违反制度就很正常了。

而文化管理,我们实际上是为企业制定了一条长青线,它发挥的是一种心灵上的牵引作用,心灵上的认同,将牵引员工去追寻,而逐渐使行为脱离标准线,从而引领企业成长。

企业内部如何让文化生成和落地

不久前我到华南地区的一个企业去座谈,企业的领导自豪地对我说:“我们企业的文化一直搞得很好,我可以带你去参观一下。”走在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内,各个楼层、各个办公室门口都悬挂着各类口号和标语,这些标语是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大量的名言警句中摘选的,然而这些口号标语有没有真正发挥作用呢?在进一步的访谈过程中,我忽然问某位部门经理一句话:“你记得你办公室门口的标语写的是什么吗?”他愣了一下,然后回答说:“刚贴上去的时候还是记得的,可是现在忘记了!”为什么没有记住呢?分析原因我们认为,这些标语和口号并不是员工理解并遵照执行的,更不是员工发自内心想说的话。现代的企业文化建设并不是单纯的口号和标语,那些至多是做到了语言美,也不是一些仪式和活动能够诠释的,那些至多做到了行为美,不一定会长久;而文化建设真正的目的是做到心里美,使得企业员工对文化的追求成为一种根本性的追求。

但是员工并不会因为我们简单的宣传就会立即开始这种追寻,要使企业文化在内部落地生根,是需要一系列的系统工程来进行建设的。

我曾经服务过的一个企业,过去一直沿用总部十六部一室的职能设置,并且行使垂直领导,使得内部管理条块分割,工作目标的考核基本是上级对下级的,缺乏对整个服务流程结果的考核。因此,各个业务部门对于其作为服务对象的下游部门缺乏服务意识,仿佛只要上级认可就完成了自身的工作职责。在业务流程上,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是非常不畅通的。我们曾经在一个内部研讨会上研究一个问题,那是一个涉及很多部门职责的客户服务问题,近半年的时间里这个问题都没有解决,而研讨会上大家各执己见,每个部门的管理人员都认为自己完成了工作职责,没有人肯于为这个问题负责。这个话题后来被我们打断了,我总结道,恰恰是大家都认为自己没有责任而客户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才是我们这个企业真正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当然要重新树立员工的客户服务意识,但是单纯的宣传是不会发挥真正的作用的。就此,我们提出一项畅通工程建设。畅通工程的目标就是企业中枢神经系统的建立,我们提出的口号是:让我们的内部沟通畅通起来。

工作的切入点就是团队意识和协作意识的建立。构建了企业上下级协调、沟通的新机制,其中融入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流程驱动管理方式,所有环节都以最终客户的满意为依据,是以目标和顾客为导向的责任人推动式管理。处于业务流程中各个岗位上的责任人,无论职位高低,行使流程规定的职权,遵守流程的制约规则,承担流程规定的责任,拉动上面业务环节,推动下面业务环节,确保流程目标实现,从而打破过去在员工中单纯以部门为界限的条块化工作意识。

所以我们说,有效的文化建设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循环圈。我们确定了基本价值观后,要修订我们的制度和管理规则,从而使员工乐于去尝试,并在尝试中确认价值观,从而通过长期的行为,成为集体认可、共同实践的一种习惯。

企业文化如何对外释放?

美国的一位思想家曾经说过一段话:注意你的思想,因为思想将组成你的语言;

注意你的语言,因为语言将导致你的行动;

注意你的行动,因为行动将养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习惯将形成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性格就是你的命运。

篇6

1.安全价值观的概念与本质。“安全价值观”,从其英文“SafetyValues”字面来看,是指被企业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对安全问题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于企业来说,安全价值观是以安全意识为基础、安全技能为体现、并运用到员工自身行为中、本质是为了保障安全的价值理念,安全价值观并充分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安全全面管理(TSM)理念。2.企业中的安全价值观概述以及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建设,是衡量一个企业安全管理层次、阶段的重要标志。企业要想在社会上赢得信誉,实现经济效益,必须把企业安全价值观放置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推介出去。安全价值观既是企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管理工程,因此要夯实安全生产、引导安全文化发展,必须首先抓好安全价值观建设。2.1安全价值观的要素。安全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要素是基本一致的,都要对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切人、物、机制、环境等的状态时时管理与控制。安全不是少数人和安全部门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全过程的自驱动,不会出现好的安全效果。当然,这并非否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安全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2.2在企业生产经营价值观中的地位。安全价值观首先要解决安全在企业经营理念中的优先顺序,其次是引导安全文化的完善和发展。只有把安全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将“安全第一”落实到企业经营的价值观中,企业才能有好的安全效果。如果连员工人身安全都要给生产经营让路,那么其他一切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有效地进行,必然会被各类安全事故事件阻断、停顿。所以,必须树立“安全第一”暨安全优先的价值观,把它摆在企业生产经营理念的行的首要位置和先行条件,并把安全问题作为一票否决的红线,体现到企业的安全价值观中。

二、制造业企业中存在的安全价值观问题

正是由于安全价值观建设的滞后、安全价值观的错误,导致安全生产的滞后,导致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2013年发生了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爆燃重大事故、保利集团保利民爆济南科技有限公司爆炸重大、吉林省通化矿业集团瓦斯爆炸重大事故、中石化黄岛管路爆炸特大事故等一系列重大、特大事故,其余中小事故更是不计其数,从这些事故的背后,暴露出的是混乱的安全生产;混乱的安全生产反映的滞后的安全管理;滞后的安全管理显示落后的安全文化;落后的安全文化直接说明安全价值观的错位。

三、企业安全价值观的建设

1.首先要认识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企业安全价值观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和战略实施的核心原则,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指明灯。对于企业内部而言,能激励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员工安全能力,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对外而言,则要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美誉度和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安全价值观建设的实质就是以安全为前提、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不是仅仅写在企业手册上和宣传牌上,更要体现在企业管理全过程、全环节、全员身上。2.安全价值观宣传教育、培训和固化。企业安全价值观建设必须涵盖企业所有层级和人员,包括企业的决策层、经营层、管理层和基层操作层。但是要区分方式,对决策层、经营层必须将安全指标纳入部门长及全员绩效考核,并且级别越高,安全责任考核比重和价值越大,安全事故必须实施一票否决并严肃追责制,就连重大隐患也按照事故来进行处理,让各级经营人员优先考虑安全原则,并形成习惯;而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技术的掌握、应用安全隐患排查和处理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基层操作层员工掌握安全检查技能、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操作并形成习惯则更为有效。这一切都是一个持续改进、升级、固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搞形式主义能实现的。

四、结语

篇7

1、成本分类价值链下的成本管理从广义上来讲,其不仅仅指的是成本这一概念,在物流企业层面一般还指到企业战略发展与内部管理控制上,企业通过内部成本战略的分析、产品的定价以及运输过程成本等提高市场占有率。对于物流行业来说,相对基层的快递人员,任务与工作效率是成本优势的重要体现;而中层管理在业务计划的执行上与管理上则属于成本优势的控制点,中层管理把物流运输这一层面控制好了,企业的上下连接才能更加通顺;而对于企业高层管理者来说,企业经营环境与竞争力则属于重中之重。

2、成本计算一个物品要想实现物流的整个过程,一般需要包装、运输、存储以及配送等,而基于作业成本法对物流企业成本进行探讨时,就会发展物流下的作业链,其各环节所话成本之和是等于物流成本的。因此,在价值链下的管理角度出发,可以利用到作业成本法对物流企业的成本进行计算,这时物流成本就可以按照物流作业来分类,再按资源动因分配将企业物流活动消耗的资源纳入各项物流作业中进行计算。该计算方法比较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基于价值链管理的物流成本计算的分配标准更符合客观情况,不仅使得物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同时也使得物流成本管理有了更可靠的依据。

3、实现成本的全面控制物流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物流成本的花费属于整个企业的最大份额,相对于其他花费来说,物流环节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当然其他环节的成本控制也要重视,因此在价值链下,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要实现全面的管理办法。而在企业成本管理上,主要的环节有成本计算、建立成本目标以及实现经营目标等。

二、价值链下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程序

上面对物流企业价值链下成本管理模式的构建工作进行简述后,下面基于物流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其实现日常管理的相关程序进行浅谈。

1、把握好企业内部价值链物流企业在成本的管理上,首要任务就是掌握产品价值链条的所在,只有熟悉自身价值链条的走向,才能进一步的做好成本管理对象的确认工作。从理论上来讲,物流企业对内部价值链条进行识别时,主要工作就是对价值链所拥有的组成情况、结构情况、职能分工情况以及价值流转情况进行把握。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基于价值链对内部财务成本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深入分析、把握自身价值的变化规律,然后从发展的环节上出发,对价值链的相关情况进行梳理与分类,从而实现企业价值链的识别工作。而具体到物流企业的身上,对价值链的构成成分进行确认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参考。一是在成本上,其所占有的比重是否较大或者迅速增长;二是在成本价值的创造上,是否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或者拥有足够的潜力;三是在成本的驱动因素上,其发挥的作用是否鲜明,面临的竞争对手是否同样视为竞争对象。

2、对价值链下成本管理进行细分物流企业对自身的价值链进行全面的掌握后,就要把成本管理的目标进行细化,然后具体到整个价值链的相关环节上。在具体的操作上,其主要步骤有:对分配目标进行确认、对分配对象进行划分、制定分配标准以及对成本管理的指标进行分配等。

3、判断价值链上的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在价值链中,具有提高价值叠加现象与资源急剧消耗的负作用,属于物流成本控制点的关键突破口。因此,物流企业在对成本进行管理工作时,一定要把每一个价值链条上的成本动因进行判断与解读。然后根据所掌握的情况,对不同生产环节中的成本动因进行细分化与具体化,从而降低不利动因的存在,发挥出有利动因对成本管理的推动作用。

4、分析企业外部的价值链对于任何物流企业来讲,其都属于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发展的过程中都离不开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基于价值链下的成本管理工作时,企业所要求把握的价值链就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对周围竞争对手的价值链进行分析与掌握,然后慢慢扩散到整个物流行业上也就非常的重要。物流企业也只有利用到这种横向价值链的把握与分析工作,才能发现竞争对手的成本差异与突破口,然后根据自身情况罗列出优势与不足,在不断优化自身成本管理方案的同时,对市场进行攻占与突破。特别是在市场上较为弱势的企业来说,这一环节的工作显得异常的重要。

5、确定成本管理的战略目标对上述环节进行构建工作后,物流企业就要进一步的对成本管理进行展开工作。在这一阶段上,物流企业一定要抓好成本管理长期战略目标的规划工作,从而真正的发挥出成本控制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与提高。在目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上,物流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技术与财力情况,对商品运输过程、业务招揽过程以及技术改造过程进行规划,进而不断的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使企业在市场的洗牌上,抓住发展前景的优势,不断的做强做大。

三、结论

篇8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有不断提升科技创新与质量水平,打造出世界级的质量,才能够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但需要认清的现实是,我国加工型企业的质量管理并非沿着正常的发展轨迹即同步于生产力发展逐渐形成,而是通过向发达国家借鉴,引进,这和其他的发展中国家是一样的,并且由于我国劳动力廉价但知识水平较低的特殊情况,我国加工型企业的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的质量管理之路并不平坦,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

1.1加工型企业管理者对质量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

很多的企业管理者只单纯的重视企业的产能和销售情况,还有一些管理者存在误解,认为企业的质量问题只是职能部门的事,没有真正理解质量才是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所以导致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效率相对较差,企业对质量管理的的工具和方法不能活学活用,只是生搬硬套,甚至不闻不问。很多的研究都表明:很多的质量管理行为的失败于管理方面而非技术方面。现在很多的加工型企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他们花费很多的精力和资金在用户满意度上,然后把质量管理的责任授权给中层管理者,所以不能检测出质量管理的落实情况。但他们没有考虑清楚客户对产品满意度的决定因素正是质量,有的时候他们是舍本逐末了。

1.2加工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落伍

很多加工型企业对推行了30年的质量管理不予理睬,仍然停留在十分粗放的管理层次上,甚至一些企业急功近利,违反质量检验工作独立于生产过程的准则,借改革内部管理体系之名,实以改代管之事。甚至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人员的水平很低,意识不足,使得企业的质量管理停留在嘴上,虚有其表,尤其是一些生产自动化要求高,加工产品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因为执行人员的统计过程控制知识缺乏,使得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面临困境。

2、提高加工型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具体运作

2.1组装流水线的质量管控

流水线提高产品质量及预防品质问题发生在加工型企业的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的环节。流水线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质”而非“量”,所以事前预防及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发现和不断改善不良品才能确保产品质量得到控制品质控制,这就需要管理者能够发现问题并激发全员群策群力,解决问题。管理人员要树立起“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首先,各管理人员要对客户收货的质量标准和工艺操作进行分析与资料统计和归纳在生产技术方面的改进,以求达到品质在生产线上得到控制、缩短生产周期、提升生产效率并最终满足客户的需求。其次,为便于车间加工时遇到的难处得到解决和获得质量的保证,在加工过程中分析每个工序的做法和难度是否要进行改进,但要确保不影响产品的外观,并作出书面的记录。与此同时,流水线负责人员要清楚各个加工产品的质量要求,并依此在设备上设定质检定位,并完善员工之间自我检查和互相检查制度。最后,作为流水线质量管理的负责人,质检人员必须保证严格遵守质量标准,防止劣等品进入下一道加工工序。

2.2客诉管理

对于知名品牌来讲,客诉处理是十分应当注重的一个环节。所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处理过程中,可能只是一个微小的失误,都能造成无法弥补的后果和损失,最近的西门子的“冰箱门”事件就是很值得警示的一个例子。首先,应当分析客户投诉的动机,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提建议和意见,希望厂商改善产品品质和销售服务;第二种是感觉自身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希望讨个说法,得到安慰。第三种是认为产品有问题是一个赚钱的机会,不可以放过。最后一种是故意找麻烦,可能是竞争对手策划的打击行为,也可能是个人出于嫉妒或者其他心理进行的,这个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前两种动机我们可以称之为正常动机,后两种称之为非正常的动机。不管动机如何,本着维护企业声誉的立场都要遵守处理客诉的基本原则:顾客至上,真诚守信,切忌不可意气用事,激化矛盾,同时要依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事,不可轻易以现金方式私了问题以解决冲突,否则会给不法者以可乘之机。具体到处理投诉的程序,客诉人员首先应当聆听并认真记录,然后对客户的建议表示感谢,对给客户造成的不变表达歉意。然后要根据公司的规定以及具体情况,帮投诉的客户分析出问题的可能性,并据此征求投诉客户的解决意见,告知对方公司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案,最后留下服务电话,申明如有问题会继续保持联系,然后礼貌道别。客诉管理做得好的话,会产生对企业有利的积极效果,否则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而且投诉的客户无论抱着何种目的,都能在客观上起到监督企业产品质量并提高服务品质的作用,这一点尤其要明白。

2.3SPC全面推进

SPC,StatisticalProcessControl,统计过程控制或统计工序控制,即质量管理与控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只能控制技术得到提高和普及,在加工型企业的工艺过程质量管理中应用SPC软件系统已是大势所趋。通过运用控制图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评价,并依据反馈得来的信息快速发现系统因素出现的预兆,采取某种方式消除其不良影响,从而使控制过程保持在只受随机性因素影响的受控状态,完成控制质量的目标而想要在根本上提高企业的加工质量控制能力,一定要从每一道简单的工序一点点做起,达到从头至尾完整的过程控制,才能实现全面过程的质量控制,实现生产线的全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加工过程的质量全部可控以及加工工序的稳定,最终获得可靠地产品质量。具体到SPC的应用步骤,首先要调查加工产品的质量状况,并分析出其中显著影响质量的因素,然后先靠人工控制调节上述因素的变化。然后自动控制上述因素,应用统计方法获得生产效果连续变化的规律。最后,调查了解影响质量的其他次要因素,考虑所有这些因素,建立完整的理论模型,来实现对整个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得到优质合格的加工产品。企业全面推进SPC,可以帮助企业对质量控制过程作出可靠地评估,确定成本统计控制界限,判断控制过程是否时空和有能力,为过程提供一个早期报警的系统,即使监控控制过程的情况以防止废品的发生,并减少对常规检验的依赖性,低昂是的观察以及系统的测量方法替代了大量的检测和验证工作,这样就为企业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返工和浪费,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更好的实施落实了企业的质量体系。

2.4质量改善

质量改善,很多企业提了又提,却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于此,我认为,加工型企业的质量改善,重在对行动的步步落实。首先,完善加工前的条件确认流程,实现没有断层,甚至没有缝隙的对接。每一次的加工工艺变更,需要进行逐层测试,最终获得可靠地加工工艺,贯彻严格的审核机制,扁平化实施。对于新的加工工艺,要从新对员工进行培训考核,考试合格才能从事加工工作。其次,对于加工过程中变异管理的确认。这包括人员变异(比如法定假日的休息,负责人员出差不在)以及加工原料半成品,成品有重大变异。对于人员的变异因素,要实施持证上岗,一岗多能,一人多岗,并且质量部门负责人要对上岗人员采取确认审核上岗程序才能上岗。对于后者,应立即停止加工,由发现问题的员工填写报告,由质量负责人签字确认。最后,要加大加工产品的检查频率,实现检验无真空地带,并且执行过过程监督和考核,以保证实施到位。

2.5构筑企业质量文化

首先为了与市场经济体质相适应,应当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的的企业价值观,摆脱陈旧的计划经济时代留下的重数量不重质量,重速度不重效益的落后观念,构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质量价值观体系。其次为了与国际市场相适应,应贯彻落实ISO9000系列标准,修炼好内功后向外发展,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最后,二十一世纪是注重人才的世纪,通过建立奖惩机制,进行员工培训,一定要大力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培育其良好的质量文化素质,才能为企业的质量改善奠定人才基础。

篇9

关键词:资金管理价值链流程

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资金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对于我国的大多数企业而言,资金管理是其薄弱环节,如何使企业最大化规避资金危机和财务风险,保持资金使用与周转的可持续性,实现资金管理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的双重目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从价值链的角度研究资金管理,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内涵

1.1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定义

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是直面价值链,以“流程”中的资金活动为主要对象,借助于先进的信息技术,通过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的再造优化价值链,最终实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全面资金管理活动,同步实现价值链联盟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双重最大化目标。其基本思路是: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强化资金管理,在空间上,让价值链联盟主体代替原来单一形式存在的企业资金管理主体,把主要的财务数据扩张为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的结合,使原来以资金收支为管理对象的形式扩大到以价值链形式存在的一切可以量化的管理对象。在时间上,关键是实时控制资金,对流程中资金的动态变化展开多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因此,以价值链理论对原来传统的资金管理体系进行改造,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双重延伸,实现价值链与资金管理的相互融合。

1.2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主要内容

广义的资金管理主要包括营运资金管理、投资资金管理、筹资资金管理、现金流管理、资金运作与资本运营;狭义的资金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流管理,主要是货币资金的使用和周转。而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的资金管理则以流程打造和重塑为主线,以企业全部的资金活动为标的,对企业资金执行预算、决策和控制相结合的有效管理。它主要涉及资金管理战略和资金管理技术与方法两个方面,资金管理战略即从战略层面确定企业资金战略管理的目标,选择最恰当的培育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资金管理体系,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是从技术层面对企业内外部价值链分析,再造业务流程和资金流程,减少或消除不增值的流程,改进和完善增值流程,在这个基础上,采用科学有效地资金管理模式,实现企业资金效用最大化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目标。

2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的实现途径

2.1业务流程重组

业务流程重组是价值链资金管理的前提条件。业务流程重组是突破传统金字塔形的组织管理结构,继而以作业流程为中心,形成扁平化的结构管理。此种管理结构有助于员工进入到企业管理从而实现企业内部各个层次的有效交流与沟通,应变能力和灵活性都比较好。业务流程重组以客户满意度为终极目标,以业务流程的打造、再造和改造为对象,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已有的业务流程执行根本的再定位思考和彻底的再创造设计,确立企业资金管理结构的扁平化形式,使企业经营的成本、质量和服务等发生“戏剧性”的改善。因此,流程、根本性、彻底性、戏剧性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的核心内容。现阶段而言,企业进行业务流程改造与重组的关键是实施扁平化的组织管理结构。

2.2资金流程再造

资金流程再造是价值链资金管理的关键。随着业务流发生变化,相应的资金流也会跟着变化,二者之间会产生联动效应。基于企业业务流程的重组和改造,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更加清晰化和舒畅化,企业业务环节的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这就要求资金管理效率相应提高,使资金流程与改造和重组后的业务流程相适应。因此,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开发的形式,运用财务与业务相结合与相统一的管理软件,最大可能实现生产经营过程中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数据的集中化和共享性,保证企业资金预算、结算、监控等事前、事中、事后财务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和高效化。这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第一,以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推动现代网络技术的广度与深度利用,开发生产、采购、仓储、销售和财务集中化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实现企业资金流、信息流、物流数据等数据的集成;第二,形成以财务资金管理为核心的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有助于从源头上解决企业财务资金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失真的问题;第三,推进企业财务与业务相融合的一体化工作,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财务与业务的一体化,是目前财务管理的最高境界,企业要引进和开发适合自身财务与业务结构的管理软件,实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数据的集中化,保证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等财务活动的规范化与高效化;第四,建立财务与业务同步进行的领导查询管理系统,为领导层的决策工作提供全面与深入的指导,保证决策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3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的模式

3.1资金管理模式的主要类型

基于企业资金管理制度的不同,资金管理人员水平的高低,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四种资金管理模式:原始管理、粗放式资金管理、简单的集中化资金管理、跨平台集中资金管理。原始管理被一些个体工商户广泛使用,是一种单一的通过人工来管理资金,并无进行会计记账和出纳核对,一般只做现金流水账;粗放资金管理已经设立了会计和出纳记账与现金管理职能相互分离的岗位,但还没有形成会计账簿与资金管理的一体化系统,无法及时掌握企业资金的动态性,容易引发财务风险;简单集中化的资金管理主要是在企业内部单独设立一个专门与专业处理资金使用与周转的部门或独立法人机构(如财务公司),把管理权限集中于这个中心,但这只是实现了表面上与形式上的资金管理,无法从实质上实现资金的一体化管理;而跨平台资金管理却从实质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通过借助现代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对企业资金的运作进行系统化、集中化的跨平台管理,最终实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资金头寸平台、数据平台、地域平台、业务平台的一体化管理,其既有助于保证资金安全,更有助于提高资金使用和周转的效率,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最大化程度的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

3.2集中化资金管理的优越性

跨平台的集中资金管理是实现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模式,是未来财务管理活动的发展方向。对于企业而言,跨平台的集中化资金管理是其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壮大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通过资金管理的清晰与明确树立企业的良好市场形象,从而实现企业追求利润和可持续发展的双重目标。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资金管理是未来财务管理活动的重要发展趋势,业务流程重组和资金流程再造的集中化与一体化,通过跨平台的集中资金管理模式,优化配置企业资金资源,将全面提高资金使用与周转的效率,最大化规避企业的财务危机,从资金管理的角度提高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云,俞雪华.基于价值链的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模式探讨.商业会计.2006年第16期.

[2]张霞,孙树华.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财会通讯.2009年第23期.

篇10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治理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总和。具体地讲,就是指统一的员工意识、思想、行为的企业经营哲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企业精神、价值观念、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一般学者都认为它具有五大功能,即:目标导向的功能、凝聚的功能、融合的功能、约束的功能、激励的功能。21世纪不仅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也是文化经济时代,文化已逐渐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一支强劲动力。所以有人提出:决定21世纪人类消费的是文化,21世纪将是文化营销的时代!这一观点,得到不少学者和企业家的认同。因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文化的功能也在不断地延伸,一种新的功能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突出,这就是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所谓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就是指通过企业文化的外向传播,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知和认同,从而产生良好、深刻的印象,产生企业与消费者情感上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度和忠诚度,刺激消费量的增长,从而促进营销工作的开展的功能。

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是通过组成企业文化的几大核心要素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综合体现出来的:

一、企业价值观念

企业的价值观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企业的经营理念与风格,左右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它对企业外在形象的塑造影响深远,树立一个能被消费者所广泛认同的价值观念至关重要。比如“走向世界,为国争光”、“创建知名企业,振兴民族工业”、“诚信为先,回报社会”等优秀的企业价值观念都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企业远大志向、博怀、关爱民生的崇高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塑了良好的企业外在形象,对消费者来说极具亲和力和感染力,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品牌均能产生深刻的印象和持久的记忆,从而刺激了消费者的消费欲望。

二、企业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灵魂,良好的精神风貌是企业的活力之源,比如“团结奋斗、求实创新”、“成就伟业、缘于你我”;“学习进步、团结向上、热情互助、整体为先”等优秀的企业精神,都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不但在员工之中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极大地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也提高了员工的素养,使员工逐渐形成举止规范、谈吐文明的行为,时时处处能体现出与众不同的一种精神风貌。员工在与其它社会群体交往过程中,易于给对方留下好感,轻易得到认同和沟通,“只有优秀的人才能生产出优秀的产品”,最终会引伸到消费者对产品产生良好的印象,现实的消费者会变得更加忠诚,潜在的消费者会变成现实的消费者。

三、企业的视觉形象

企业的视觉形象是最直观、最易于向社会群体传播的企业文化要素。所有构成企业视觉认别的各种元素如企业注册商标、产品包装;各种用于宣传标语、文字、影相、图片材料;员工衣着、厂容厂貌等都直接体现了企业的视觉形象。社会群体通过这些要素会对企业产生一个直观的熟悉和印象,也是消费者熟悉企业和产品的最直接、最重要途径。而这种熟悉和印象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购买行为。

四、企业的质量文化

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度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最关键因素。企业产品过硬的质量水平、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可信的质量承诺构成了企业优秀的质量文化,它的传播会提高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任度,成为为消费者决定购买行为的重要参考要素,起到了引导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作用。

五、企业的服务文化

目前消费者消费水平和层次日益提高,在追求产品质量过硬的同时,对产品营销企业的服务质量如何也非常重视。随着科技的发展,产品质量上的差异会逐渐缩小,而服务质量之间的差异性却很大,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会集中到对服务质量的选择上来。免费送货、质量“三包”、定期走访、上门服务等构成企业良好的服务文化,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六、企业的信誉度

人品好的人,会等到大家的尊重和信任,乐于与期交往,会建立起良好的从际关系。同样,企业的“人品”好的话,也能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与信任,从而乐于对其产品进行消费。企业的信誉如何,决定了企业“人品”的好坏,假如企业虽然产品质量很好,但总是大讲空话、假话,承诺不能得到很好的兑现,信誉不好,也就使其信任度降低,消费者会逐渐放弃对其产品的消费。如河南某名牌白酒企业产品质量上乘,多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在一次瓶盖兑奖活动中,向消费者所作的承诺没有兑现,使许多客户和消费者受到欺骗,某些客户事先已向消费者按企业承诺进行的兑现,因企业拒绝向客户兑现,经济损失惨重,企业因此而引发多场官司,均遭败诉,而且这一事件受到省内多家媒体的关注,从而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了 信任危机,产品销量一落千丈,最后使企业陷入困境,难以自拔。

企业文化必将在企业营销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也成为企业经营治理中的重要环节。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就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

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发挥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就无从谈起,所以企业文化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有效发挥。要有效发挥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最根本的就是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文化的质量和层次。尤其是企业价值观念、精神风貌、视觉形象、质量文化、服务文化、企业信誉等方面都是建设和提高的重点,这是一个长期过程,企业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持之以恒。

二、重视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

企业文化只有通过对外传播,影响到消费群体,企业文化的营销功能才能体现出来。所以重视企业文化的对外传播是体现其营销功能的有效保障。企业文化对外传播的途径很多,但最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三、重视营销人员的传播作用

营销人员是企业中最直接与消费者和客户接触的人员,营销人员是他们对企业信息的了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和途径。营销人员担负着传播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积极传播企业文化也是促进自己销售工作的重要手段。所以营销人员能否把企业精神在消费者面前得到完美的体现和最大限度的传播,对企业精神对营销工作的促进事关重要。所以营销人员必须深刻熟悉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精髓,积极向消费者和客户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念、质量文化,时时处处体现出企业精神风貌、服务质量,言必行,行必果。

四、加强对外宣传力度

商业性广告的宣传,在提高消费者对企业和产品认知度方面作用巨大,但商业广告过分的功利性和消费者接受的被动性对企业文化的宣传却有非常大的局限性。所以企业文化的传播不能过分依靠于商业广告,而应开辟多种渠道,诸如积极开展各种公关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向外界散发企业内刊、加强文字报道等软广告宣传,企业文化被溶于其中,这些活动也是企业文化的体现,布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和人情味,更易于被消费者所接受,企业文化出就能便捷准确地传播到消费者心中。

五、重视企业参观人员

每一位到企业参观的人员都会对企业产生很直观、深刻的印象,企业文化随之就进行零距离的传播与交流。企业假如给参观人员留下良好印象,美好的回忆,不但会刺激他们对产品的消费,而且他们会向四周的人群进行介绍和传播,会影响大批的潜在消费者。所以企业参观人员非常重要。企业接待人员的热情程度、服务质量、工作效率;企业现场治理水平;员工行为规范、精神风貌都是影响参观者对企业印象的重要因素,必须不断提高,做到尽善尽美。除了被动地接受参观人员外,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邀请消费者或社会群体到企业参观,以此传播企业文化,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如深圳金威啤酒有限公司实施的工业旅游,不但通过参观收入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而且每一位参观者都为企业高度规范化、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治理所赞叹,热情周到的服务所感动,为高质量的啤酒产品所折服,最终会被其优秀的企业文化所感染,对“金威”品牌产生良好的印象,消费忠诚度得到大大提高。其实金威实施工业旅游的举措,目的并不在于赚取参观利润,而是通过传播企业文化,促进销售的一种高明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