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07:3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金安全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金安全论文

篇1

关键词:电力企业;风险控制;资金;集中管理

电力企业承担着电力投资、建设与经济的发展,主要负责电力方面的采购与销售、电力方面的交易与电力资源发光面的优化配置等,具有非常庞大的资金流入量以及资金流出量,电力方面的资金交易比较复杂,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所以,在对电力企业的资金进行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目前电力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管理效率低下。就目前的情况看,部分电力企业在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普遍的缺少集中的管理平台,致使企业初夏资金缺口,而电力企业下属的单位资金又出现周转比价慢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力企业的信用度以及资金管理的经验都受到了不良的影响。其次,在部分电力企业财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还会受到空间以及时间的限制,在资金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的流程存在很多漏洞。按照目前电力企业的构成来讲,资金信息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才需要经过层层的汇总之后再将其递交给相应的管理人员就会使得资金管理的信息出现不准确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决策的人员出现决策错误的情况。第三,在电力企业的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资金效率出现降低的情况主要的是因为资金管理的预算编制并不合理,相关的配置也比较缺乏。(二)资金管理的监督不力,可能产生较大经营风险。就目前的情况看,部分电力企业对于各项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资金的运行环境也普遍存在很多监控不到位的情况,甚至出现资金挪用的情况,尽管部分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设置了一些监督管理的职能,同时也设置了部分监督管理的制度,当是因为监督管理的人员没有充分地掌握企业财务资金的运行情况,这这样就使得管理人员的职能不能更好的发挥出来。相当多的企业管理人员在重大资金投资的问题之上并没有形成有效地决策机制,资金的具体流向与控制比较脱节,在资金的管理机制也不健全,这样就使得资金管理的风险在不断的增大。(三)资金安全评价机制不健全。因为电力企业各个单位对于已经制定的资金管理制度理解并不是很相同,在对资金进行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执行能力不同的情况,这样就导致资金管理很容易出现漏洞,并且会给资金带来一定的资金安全隐患。大部分电力企业在进行资金管理的过程中,并没有对下属的企业进行定期的管理与不定期的抽查,但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进行,按照相对分散、不能进行统一的措施,缺乏科学管理的机制。

二、加强资金安全管理的关键举措

针对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其原因,电力企业应该从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廉洁的从业教育、树立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强化企业资金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资金管理信息化的建设等,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电力企业资金管理的安全性。(一)建立健全财务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各个集团应该积极对资金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现有的资金管理制度,对于货币资金、企业的付款业务、银行出具的票据、企业应收应付的票据、印鉴印章等各个环节做出应对明确的管理,涉及相关的基金管理流程与资金管理细化的明晰、对资金管理的表单进行统一的规划,这样就会成为企业范围之内一体化的资金管理制度,并且在企业之中开展资金业务的全面管理,编制相关的资金管理业务书。同时,在电力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资金管理及业务指导进行相关的培训,确保财务管理人员能够熟练地掌握并理解资金管理的流程,并且按照相应的管理制度尽心管理。(二)强化资金集中管理的监督考核。从电力企业运行的过程中可以知道,企业应该从公司整体的经济效益出发,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机制,有效的保证电力企业下各个分单位资金管理的目标与整个公司资金管理的目标一致。在电力企业对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地专业水平的培训,使其拥有良好的财务就算管理的能力,有效地保证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权威性,同时,还应该逐步的加强对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的职责,将每年的月底、季底、年底按照签订的内部经济管理指标对各个部门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电力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对资金进行严格审计的监督、考核,是企业强化监督约束进行管理、使电力企业的资金能够进行统一的管理。加强对电力企业内部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围绕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年度预算管理的情况,对企业中全部的资金进行管理与控制。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因为其运营对象比较特殊,以及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自身具有的特点,这样就导致电力企业在市场化中仍,仍然会受到过去经济的影响,并且无法脱离国有企业自身的性质,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资金管理问题,通过加强对电力企业自身资金管理的重视,有效的提升企业资金管理人员地综合素质,注意对财务资金风险的预防,保证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作者:陈剑 单位: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全椒县供电公司

篇2

关键词: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谈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

收录日期:2014年7月18日

一、背景

目前,以资金安全管理为主线的企业管理思想正在一些大型企业中悄然兴起,近几年,许多国外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拥有一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特别是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我国大中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特别是资金安全管理迫切需要与国际接轨,改革现有的资金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全球经济时代的企业资金安全管理模式,有助于中国大型企业的资金管理和成本控制。

二、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特点及原则

(一)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特点

1、电网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电网企业是以电力销售为主营业务的资金密集型产业,每年有巨大的售电量流入和购电量流出。其资产规模庞大,运行维护工作多。

2、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资金管理模式。

3、电网企业负债大。电网企业每年有巨额的建设投资需求,根据电网建设适度超前的要求,仅靠当年的折旧和自留利润不足以支撑,需要大量的贷款,导致资产负债率较高。

4、物资流量大。每年上百亿元资产的日常运行维护,加上大规模的电网建设项目,需要配送大量的电网物资。

(二)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原则

1、集中性原则。集中性原则体现集权管理思想,是要保证电网公司集团总部可以全范围内迅速而有效地归集与管控全部资金,使这些资金的流动与运用达到最优配置。过于分散的资金虽能使下属单位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相应带来的是资金风险和成本加大,资金分散沉淀与周期性闲置不利于电网公司集团总体效益的提高。因此,为了电网公司发展战略的协同性以及公司发展目标的实现,贯彻“资本在最关键的领域优先分配”的思想,公司应采取资金集中管控原则管理,实现资金中归集、集中支付、统一融资、统一调度以及统一运作,有机协调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提高资金规模效益,降低资金闲置率及资金利用风险。

2、稳健性原则。稳健性原则是指电网资金管理遵循安全稳健的原则,各单位应严格执行电网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办法以及《资金管理标准》、《资金安全管理办法》,构建电网企业财务内部控制机制,严格电费收取各流程,规范资金支付的业务操作,严格执行审批、复核制度,全面降低企业资金安全管理风险。电网企业在进行大额资金调度、资金运作时,严格履行“三重一大”决策程序,按制度预先制定计划,经公司总部批准后方可实施。且资金运作也不是以纯粹的高收益为目的,仅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度的进行些稳健项目投资,争取实现流动性与效益型平衡最优。

3、标准化原则。标准化原则是前提。统一的制度体系、规范的业务流程、明确的位职以及有效适用的内部管控措施保证电网资金安全的重要前提。电网公司资金安全管理就要走标准化管理路线,包括执行统一的资金安全管理标准体系,统一的基础环境设置、资金安全管理运作机制框架以及资金安全信息化建设范本。各单位按公司统一标准制定本单位资金安全管理制度并制定适合的实施操作细则,将资金业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4、智能化原则。该原则指借助信息网络通讯技术,可以实现对整个集团的资源整合,实现集团集中式管理,实现集中控制。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也要借助信息技术,搭建智能化的资金业务管理平台,建立资金监控系统以及全面的资金业务平台,实现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实现银行账户、资金流量与资金存量的在线管控,实现资金安全风险预警,为资金安全管理提供先进有效地手段。

三、电网企业资金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

(一)缺乏统一资金安全管理制度流程。虽然公司各单位建立了部分资金管理制度和流程,但由于监督检查力度不够,执行效果难以保证。比如电费收取方面,如果监督执行不力,很容易产生电费资金少收、挪用、不及时上交贪污等风险。再如资金支付方面,由于支付项多、支付频率高,如果没有严格的资金审批流程,很可能造成资金使用的浪费,甚至舞弊。

(二)公司资金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管理受到局限。公司资金收支点多而广,产权级次达到五级,全资及控股单位较多,银行账户数量较多。如此庞大的资金进出,单靠人为手工跟踪检并不可行,尽管各单位对于部分资金业务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如电子支付系统、费用报销平台等,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存在自动化程度不高、数据滞后、生成的管理报表不准确等现象。部分常态性、经常性资金业务,例如,资金实时监控;资金支付计划的编制、审批、上报;资金流量情况表的编制等,公司更是急需实施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系统滞后,公司各级位无法有效对下级单位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严格监管,又加上基层单位资金管理水平高低不等,部分单位资金管理基础较为薄弱,导致资金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三)内部资金控制乏力。目前,很多电网企业受产权等因素影响,对所属子公司资金直接控制能力较弱,造成资金分散沉淀,管理和控制难度很大;其次,数目众多的电费账户管理和核算由营销部门移交到财务部门后,未达账项仍旧较大,导致集团本部出现资金监控盲区。此外,由于资金流动信息不能实时全面反映资金运营状况,使得集团本部对资金流量不能有效控制,导致资金流入与流出进度不匹配,上述三方面问题综合作用给集团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四)电网企业尚未建立资金安全管理考核评价机制。资金管理考核有利于把安全管理各项工作效果评价并量化,有助于全面提高公司资金管理责任意识,从而调动各级单位和资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但由于目前公司总部对下属单位资金管控力度不够,资金考核评价机制也尚未建立。

公司资金集中管理仅仅是资金管理的一种手段,资金管理的首要目的是确保全网资金安全。资金安全管理必须以规范的制度流程、标准的账户管理、完善的信息系统管理等为保障。针对公司目前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构建了资金安全评价体系,从而更好地确保电网企业资金安全。

四、电网企业资金安全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构建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目标

1、防范和化解资金风险,确保资金安全。电网企业动辄几百亿元甚至过千亿元的资金流转,如此巨额资金稍有不慎或存在管理上的漏洞,则可能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2、提高资金的流动性和效益,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电网企业关乎国计民生,是国家重点管制行业,作为国有独资公司,电网企业必须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提高经济增加值,发挥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示范作用。

3、落实资金管控措施,促进企业建立资金安全性评价长效机制。通过构建和实施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开展资金安全评级,并与考核、业绩等相挂钩,使资金管控措施落地生根,并得以很好的量化,促进企业建立资金安全性评价长效机制,使资金安全管理常态化、日常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构建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

1、开放性。一个体系必须具备包容性和开放性,才能兼收并蓄,吐故纳新。随着业务流程、内部控制或资金管理的变化,该体系随之升级或更新。

2、逻辑性。体系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各个子系统之间应该具有逻辑性。

3、完整性。既然是一个体系,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而不是零散的。

4、务实性。体系不能脱离实践,不能脱离电网行业的技术经济特点;否则,体系再好,理论再精致,也不能用。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三)构建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基本方法和模型构建。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基本原理是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规章制度为依据,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法,形成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模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资金安全管理目标。确立资金安全管理总目标,并对其进行分解,直至各可直接操作的安全管理子目标。

2、资金管理业务流程分析。梳理并绘制业务流程图,合理划分业务环节,将分解得到的各子目标对应到各环节,要求流程描述清晰,运行流畅,避免无效或低效作业。

3、资金管理业务的风险识别、评估、应对。风险识别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查找各项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中是否存在影响目标实现的风险。风险评估是对识别出的风险事项从影响程度和发生概率两个维度进行评价,从而确定风险的大小,用于指导风险防控。

4、确定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根据资金管理业务的流程分析,识别出风险控制关键点,以规章制度为依据,初步确定了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九大主题;(1)资金安全管理纲要;(2)风险评估与控制;(3)内部控制管理;(4)预算管理及计划控制;(5)货币资金管理;(6)资金收入管理;(7)资金支出管理;(8)技能要求和培训;(9)资金管理监督和检查。每个主题又细分为多个项目,如资金收入管理包括岗位设置和职责分工、营业收费管理等。

5、设置规范要求。按照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和制度要求,对每个细分项目设置规范要求。

6、进行现场测试和检验。对整个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开展资金安全检查现场测试,完成整改的验收,根据检查和整改结果,评估并修正评价体系,经过征求意见、讨论、反馈、再修订等环节,最终制定《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以贯彻实施资金安全管理评价工作。

7、制定评价审核指南。为了更客观地反映某个单位的资金安全管理水平,根据资金安全管理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规范要求及日常工作的要求制定评价审核指南,指南包括评价标准、控制措施、不相容岗位/职务、管理控制要件、适用单位、评价或检查方法、分值、计分方法。

五、结论

“十二五”是电网企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电网企业应加强资金安全管理,对于实现财务工作由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变是至关重要的。在资金安全管理模式下,电网企业应从建立良好的集团财务治理结构入手,通过包括资金集中管理、集中式跨平台财务信息系统建设和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等方式加强财务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能力,构建集约高效的管理体系,对企业资金管理实施全过程、全方位控制,实现电网企业资金管理控制力和执行力的提升,最终促进经营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干胜道.企业资金安全性控制研究――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分析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关键词】 军队 资金 安全保障

军队资金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是部队进行各项活动的血脉,也是军队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安全保障是指在军队资金流动、储存、使用等保障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的安全措施。目前资金安全保障有内部控制、党委理财、集中支付、资金监督等诸多制度,但资金的安全保障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建设现代后勤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因此,对资金的安全保障还须深入研究。

一、军队资金安全保障存在的问题

1.军队资金流转信息不透明。近年来,军队通过引进信息技术,规范资金运行,强化资金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与安全、透明、规范的资金保障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不少漏洞和隐患。尤其是资金保障缺乏统一高效的资金流转信息平台,导致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各项经费之间形成信息孤岛,造成资金流转信息不对称。同时,资金运行过程中预算、审核、结算、审批缺乏有效监督制度,更缺乏应有的信息沟通。上下级之间、单位与部门之间、单位与银行之间、单位与社会服务综合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链条,使得资金流转不透明,给资金保障留下安全隐患。现行的资金保障是按预算级次逐级实施的,即一级预算就有一级资金保障环节。从总部到基层团级单位,中间的保障环节有四、五个层次。每到一个环节,由于局部利益的驱使,可能会产生资金延迟,逐级沉淀的问题。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滞后,保障程序繁琐,保障手段落后,加上银行拖欠等因素,使得资金整体上在途时间长,增加了在途资金的安全隐患。此外,无预算、超预算划拨时有发生,虽然在资金拨付时根据用款单位上报的用款计划进行了核定,但资金拨付后,用款单位随意支付使用资金现象频频发生,致使部分资金逃离监控管理,形成体外循环,导致大量资金沉淀,降低了资金保障效率。

2.军队资金储存不规范。随着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不断发展,军队在各项建设和日常开支所需的资金急剧上升,这就增加了资金储存对商业银行的依赖,军队资金在商业银行的账户管理还尚不规范,主要表现为:首先,多头开户现象仍有存在,多头开户是目前军队银行账户管理工作暴露出来比较突出的问题。根据《军队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规定》,账户实行开立申请、逐级审核、核准登记的制度,账户开立必须依据军队批准签发的《军队单位开户核准通知书》,按照开立银行账户的有关规定办理开户手续,并根据账户管理需求,与开户银行签订银行账户管理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由于银行间存款竞争激烈,出于自身利益,银行往往放松开户条件,明知无《军队单位开户核准通知书》等相关资料,也不管开户是否合规,依旧违规为其开立多头账户。甚至个别单位和个人随意伪造、变更《军队单位开户核准通知书》和开户审核证明,严重地扰乱了军队银行账户管理和结算秩序;此外违规使用账户问题突出,部队在使用和管理银行账户过程中,存在利益的驱动和上级领导的压力而放松管理,不完全按照制度规定的条款执行,表现为临时存款账户滥用情况比较严重,临时存款账户“灵活”地运用为本单位的第二基本账户,从事结算、支现等业务。而承办的银行也为了拉拢存款,各显神通,积极吸收客源,创造方便条件。军队资金在银行多账户的现象滋生出许多“小金库”等违法现象,给资金的储存带来了安全隐患。军队资金的现金储存在部分单位问题也比较突出,超额存现金较为普遍。例如,某个单位将几百万现在存放在财务保险柜达五天之久,带来较大安全隐患。有的单位出纳心思不缜密,同样给现金存储带来隐患。譬如,无关人员随意出入财务办公地点,保险柜不能随手上锁,U盾随手放在办公桌上,即使有摄像头的监控,但是一旦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就会给单位资金造成巨大损失。

3.军队资金开支使用控制不严。当前部队建设正是新旧交替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全面发展、建设都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但在资金的开支使用方面还存在很大漏洞,主要表现为:一是军队资金违规使用。党委理财能力薄弱,专项资金使用用途不按规章制度来使用,而是按照单位个别领导意图来划拨使用,基层部队这些做法尤为突出;私自挪用资金,利用部队资金参与市场融资,借款打白条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某个单位保险柜内被检查出满是借款的白条,资金流向未知,出纳会计人员严重失职,造成资金损失。部分项目超支严重,资金借、垫、占款多,收回难。因为资金投向多,超支数额较大、且项目多,因此收回非常困难。一些生产经营项目缺乏可行性论证,投入多,产出少,还有的甚至没有产出,却占用大量资金,有些甚至成了死账,严重影响了军队上下资金的供应周转。在超支挂账经费中,基本建设超支挂账占相当大比例,有的团队达几十万元。部队党委理财体制不完善,有的单位领导凭长官意志批钱批项目,占用资金缺少监督制约,短期行为严重,不管原来超支多少,自己任期内的收入不仅花光,而且形成新的超支。这种现象严重违反资金开支使用规章制度,破坏财经秩序,降低资金使用效率,给部队建设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二是军队资金审批手续混乱,目前军队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大致为助理员填单,处长审核,部长终审的手工程序进行,相互依赖于人的自觉性,容易发生越权代签,先办后签,漏签私办等问题,甚至发生职务犯罪。

二、加强军队资金安全保障的对策

(一)加快构建资金安全防范的动态监控系统

动态监控系统是对所有预算资金纳入监控范围,对资金的流动全程动态监控,并及时刷新监控记录。资金的动态监控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一是资金流动前能够进行合理的风险评估,加强风险排查,构建预警防线;二是资金流动中能规范资金运行,对异常情况发生预警信号,对超预算无预算的支付划拨,以及支付和预算不相符情况进行重点监控;三是资金到位后能及时的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和形象化图标反应,反馈财务信息,出具监控报告,及时纠正偏差,优化管理模式。

构建动态监控要明确监控主体和客体,监控主体即是实施监控的组织机构,包括党委决策者、财务部门、资金支付有关职能部门和纪检审计部门;监控客体是包括银行账户的设立和管理、资金审批权限和程序的制定、资金的支付方式和进程以及资金运行产生的效果,其中银行账户是监控的重点。

动态监控要依托国家金融体系、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由工作人员设定现金提取限额、资金收付数额、账户增减变化的方法,由系统自动提供超过设定数量的预警信号,再根据单位类型、担负任务、保障需求,进行系统分析,对非正常情况进行立即核查,做到对资金的运行全程管控,不留漏洞,资金动用实行先申请后开支,防止私自动用资金;资金支付实行多人监督,防止冒领现象;资金审批按权限实行,增加资金流动透明度,堵塞漏洞。

构建资金安全防范的动态监控系统,需认真梳理军队资金流程,整合内部资源,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对军队资金运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从而合理规避资金运行风险。

(二)建立健全资金信息公开机制

建立健全资金信息公开机制,能促使资金支出公开透明、阳光操作,能够及时掌握资金动向,有效防止资金暗箱操作,使资金安全保障得到广泛的监督。

公开资金流动信息,需要注意保密管理规定,对于保密事项的经费支出,应在有限范围之内公开,对于非保密事项经费的支出,应让具有知情权的单位和个人都有机会和渠道去了解,从而使利益主体能够互相监督,防止因互相串通而造成的监督职能软化。财务部门应该主动作为,经常向党委汇报资金支出情况,及时提供资金保障信息,为党委理财当好参谋助手,积极做好保障资金安全的相关事宜。

建立健全资金信息公开机制,要积极推动军队预算信息公开,建立健全资金信息公开协调机制;完善预算信息保密审查机制,规范审查程序;细化预算编制,增加资金划拨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强化资金信息公开责任制,制定资金流动信息公开考核方法,落实相关责任人。

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资金信息公开提供了更高的平台,财务人员要改变传统观念,建立和健全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资金信息公开新制度、新方法,改善资金流动环境,创新资金流动公开手段,完善军队资金保障的安全防范体系,以达到资金保障公开透明、安全高效地运行目的。

(三)创新资金安全保障的技术手段

继续推进资金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集中支付能够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使资金得到有效的利用。目前,资金集中支付范围比较小,资金集中的不彻底,发挥资金的规模效益并不十分明显。在完成资金集中支付改革试点任务后,要积极拓宽资金集中支付范围,拓展业务管理内容,规范核算手续,严密结算程序,继续深化资金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针对一些没有财务机构和财务人员编制的单位,经费收支渠道比较杂、资金流量相对较大、集中统管难落实的问题,在保留经费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不变的前提下,以改革精神落实资金集中支付改革的要求。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个机构理财,一个账户收支,一个预算花钱,一个账目核算”的改革目标,将机关管理部门、军代处、人武部财务业务和资金集中到上一级,撤销银行账户,归并核算账目,实行人员集中办公、财务集中统管、资金集约保障,团以上单位全部建立了财务单一账户体系,预算资金、预算外资金和政府专项经费全部纳入到单一账户管控。同时,提高资金支付信息的透明度,包括资金去向,支付手段,支付金额等,减少了军队资金的保障风险,强化了军队财务监控的职能,促进了军队资金保障有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篇4

关键词: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080-02

引言

2015年3月,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列出了有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规划,互联网金融正从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者逐步过渡为金融体系的参与者和合作者。“互联网+”是从工业时代的创新1.0到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的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指以互联网为主,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一整套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扩散,本质在于传统行业的数据化和在线化。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实际运用的一种形式,凭借其快捷便利、准入门槛低等优势迅速崛起,使大众拥有更加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方式,无抵押贷款、第三方支付、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等多种商业模式不断发展完善。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等一系列现代科学信息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新型金融模式。互联网金融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阐述。需求方面,由于传统金融机构高门槛高手续费,导致了处于长尾理论尾巴上的有资金需求的中小企业或中低收入者长期被排斥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之外,而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因其方便快捷、透明度高、成本低,恰好满足了中小理财投资者的需求。供给方面,信息通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刺激了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有机结合,提高了金融效率,丰富了金融生态。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主要有以下六种商业运作模式:一是第三方支付,目前常见的第三方支付有中国银联、支付宝,财付通、快钱支付、易宝支付、拉卡拉等。二是众筹,主要有京东众筹、众筹网、点名时间等,据国内金融市场研究资料显示,从平台的影响力和可靠度方面排名,众筹网综合第一,京东众筹位列第二。三是P2P网贷,常见P2P平台有陆金所、拍拍贷、人人贷、宜信等。四是大金融数据,主要有两类,以阿里小额信贷为典型代表的平台模式和京东金融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五是信息化金融机构,主要有三类,分别是以“融E购”为代表的金融电商模式、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化模式和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六是互联网金融门户,常见的有网贷之家、融360、91金融超市、大童网、安贷客等。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

(一)对存款业务的影响

存款业务是商业银行传统业务中的基础业务,是银行的重要资金来源途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范围逐步扩大,本质上具有商业银行存款方面的特点,因而对商业银行存款业务造成极大的冲击。互联网基金因其明显高于商业银行存款业务的收益率,吸引了大量商业银行储户的闲置资金,从而对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形成分流。以余额宝为例,2013年6月上线,是目前规模最大的货币基金。2014年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一度高达6.76%,最近也一直维持在2.4%左右,远高于银行活期储蓄。

(二)对贷款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传统的信贷业务具有复杂的征信体系、烦琐的审批过程和较高的手续费用,这也会导致信用记录不完备的小微企业获取贷款十分困难。互联网信贷模式则利用海量的大数据资源细分目标客户,分析客户贷款需求和还款能力,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互联网融资的出现分流了对商业银行融资服务的需求,给商业银行的传统信贷业务带来一定的挑战。互联网融资包含三种主要模式:P2P网贷、众筹融资和电商小贷。以中低端理财市场为主要业务目标的P2P网贷公司,不受资本充足率和杠杆率的要求,低门槛,低成本,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近三年来,网贷运营平台数量增长迅速,从2013年的800家上涨到2015年的2 595家,网贷成交量自2013年的1 058亿上涨到2015年的9 823亿元,增长幅度高达828.45%。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互联网金融的影响力将会进一步增强,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冲击也一定会不断加大。

(三)对中间业务的影响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结算、银行卡、、担保、承诺、交易、咨询等。互联网金融创新,金融市场化改革,使得商业银行存贷利差缩小,从而更加重视中间业务的盈利性,但第三方支付的发展,打破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垄断格局。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第三方支付被广泛采用,因其价格较低,操作便捷,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中间业务有被替代的可能性。在支付结算业务方面,如支付宝、财付通等既可为个人客户提供信用卡免费跨行还款等资金支付服务,也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大额收付款、一对多批量付款等资金结算服务。作为国内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支付结算功能涉及网络支付、转账、手机充值、水电煤缴费等多个领域。

三、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的优势分析对比

(一)商业银行的优势

1.资金和客户资源丰富。传统商业银行依靠几十年来的稳健运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优质客户资源,对其顺利开展业务起到了基础性作用,这是近几年新兴的互联网金融一时无法超越的。尽管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加快,但是自身经济资本实力依然无法与商业银行相抗衡。

2.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商业银行拥有更专业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和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切实履行着稳健经营的理念,确保了客户资金安全性,比互联网金融具有更好的风险控制管理方面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目前的发展仍缺乏规范性和自控力,例如P2P跑路的事件屡见不鲜,整体的风险水平较高,资金安全保障不完善,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互联网金融企业违约可能性极大。

(二)互联网金融的优势

1.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商业银行传统主流业务往往需要较高的信用水平和较高的交易费用,重心放在需求曲线的头部,即资金力量雄厚的大企业上,因而中小企业难以及时获得所需的资金和服务。而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大数据搜索技术,成本较低,效率较高,整合跨地域的分散资源,能满足中小企业和中低收入者的金融需求,实现长尾效应和资源的有效配置。

2.信息处理分析能力高效。互联网金融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记录和分析客户消费与商户经营的数据信息,掌握了客户的消费意愿、财产状况、信用水平和还款能力,获取了一些个人或机构没有完全披露的信息。而这一信息采集和分析过程,又在互联网上完成,发挥了大数据强大的整合分析能力,从而省去了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效率,降低了资金成本,这是传统商业银行无法高效低廉实现的。

四、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的措施建议

(一)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各具有不同的优势和资源,商业银行想要得到长足发展,下一步就需要与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借鉴互联网金融成功发展的经验,将互联网技术同传统金融业务相结合,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调整商业银行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提高客户黏度和忠诚度,突破发展瓶颈。如百度与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开展合作,涉及联名信用卡、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金融支付等多个领域,这是银行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的典例,较好地整合了双方资源。

(二)加大产品创新力度

互联网金融通过获取的客户需求信息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自身得以快速发展的同时弱化了商业银行原有的代销产品经营模式。银行若想要在扭转因互联网金融导致的客户大量流失的局面,就需要依据客户的需求与体验感受开发特色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商业银行可通过细分市场,构建客户相关行为数据库,为客户提供定制化、高度专业化的金融服务及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同时,开展网络营销,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降低成本费用,保证利润来源。

(三)加强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育

互联网金融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在“互联网+”时代下,商业银行面对拥有高端人才的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要积极转变发展策略,进行金融创新。在这方面,除了积极引进具备金融营销知识与互联网应用技能的专业复合型人才外,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还要定期对银行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培训,避免员工知识结构单一化。只有培育出一支既懂银行金融业务、又了解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商业银行真正才能保持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杨宜,张峰.商业银行业务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95-299.

[2] 王亚辉.“互联网+”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发展问题研究――以济源市为例[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5,(12):65-69.

[3] 黄曼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商业银行的影响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 四川银监局课题组,王筠权,王国成,金强.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研究[J].西南金融,2013,(12):3-5.

[5] 胡娅妮.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 杜国强.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业务的影响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篇5

论文摘要: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应该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转变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成本控制、加强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快财会队伍建设,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西山煤电(集团)公司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型,奋力跨越,全面打造安全、富足、宜居、幸福的新西山”。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应该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转变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严格成本控制、加强资金管理和风险控制,加快财会队伍建设,采取积极稳健、灵活审慎的财务管理手段,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撑。

一、加强企业财务管理,发挥企业管理的核心作用

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制度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财务会计记录包含着一个企业所有的生产经营活动轨迹。企业的管理工作,如决策、计划、协调、控制、考核等,都必须利用会计资料来进行;企业决策、计划的实施必须通过财务会计活动加以分解、协调与控制;企业计划的完成情况也必须通过会计资料加以考核。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趋于平稳,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彻底消除,通货膨胀已经显现,国家宏观调控日益加强,势必对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很大影响。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企业只有把财务管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通过加强财务管理,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增进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才能确保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二、推进全面预算管理,确保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及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要实现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保持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统筹兼顾、和谐发展,就必须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管理置于预想、预知和预控的状态下,从而引领企业经济健康、平稳运行,确保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

(一)健全和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保证预算的顺利组织和实施,就应建立以企业领导为首长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切实加强组织和领导,全面负责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制定科学的预算管控体系,明确各单位、各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权益与责任关系,沟通、协调和解决预算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控制,对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考核和评价。

(二)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编制预算指标

在编制预算指标时,应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业务预算为基础,以经营创效为目标,积极开展调研活动,详细掌握各单位影响预算的政策性和客观性因素,并参照历史数据,采取“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综合平衡、逐步修订”的原则,进行双向沟通,以求做到客观实际。预算一经下达,各预算执行单位必须认真分解实施,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到各部门、生产单位、区队、岗位,明确责任,不留缺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算管理控制体系。对于因季度性因素影响的施工、建材等单位要将年度预算分解为月度、季度预算,通过分期控制确保年度预算的实现。

(三)注重预算的执行和控制

在预算的具体执行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对企业员工实施激励措施,激发企业全员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要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跟踪控制,约束和控制对预算影响的不利行为。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机构最高权力的作用,组织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详细客观地分析预算执行产生偏差的原因,查找管理漏洞,总结经验教训,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或建议,着力解决影响预算执行的重大因素。在维护预算刚性的同时,应根据市场环境、生产地质条件、国家政策法规等变化情况,结合企业实际对预算进行适当调整,体现预算的灵活性。

(四)严肃预算执行结果的考核和评价

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与评价是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如果不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考核和评价,就起不到预算管理的作用。因此目标考核要把预算执行情况与责任人和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做到奖惩分明,从而使员工与企业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共同体,形成人人头上有指标、每个岗位有责任、层层考核有目标的考核体系,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考核和评价,促进各单位、各部门和每个员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查找不足,迎头赶上,使预算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三、严格成本控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石。当前煤炭市场需求过剩、竞争激烈,生产安全投入、环境治理成本、人工成本、和企业办社会等成本逐年递增,企业盈利能力呈下降的趋势。企业只有通过加强成本控制,推进挖潜增效,才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永葆企业生命力。

(一)增加全员成本责任意识

一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要率先垂范,从身边的具体工作做起,正确处理好成本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做到精打细算;二是建立区队、班组、岗位的核算制度,通过考核与奖罚等手段,促使全员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减少浪费,把成本投入控制在每一个生产环节。

(二)精细成本管理

煤炭企业生产过程复杂,材料等所有成本投入均不构成产品实体,而且成本投入点多面广,这就要求在日常成本管理工作中改变过去粗放的管理模式,采取精细化管理手段,合理安排生产衔接,通过使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严格成本过程控制,减少无效投入。

(三)推行消耗定额管理

通过执行消耗定额管理,促进各单位优化生产过程流程,强化各项预算定额和费用标准的约束力,使各种耗费得到预先控制,促进管理的规范化,使各项材料投入和费用开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避免成本开支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开展回收复用工作

切实加强生产过程中各作业场点的废旧物资的管理,制定科学合理的材料回收复用制度,深挖成本潜力,减少丢失浪费和新的成本投入,起到节支降耗的作用。

转贴于

(五)严格控制非生产性支出

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严格控制和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差旅费等非生产性支出,杜绝各类庆典活动大操大办行为,制止各种铺张浪费,千方百计降低运营成本。

四、加强现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运行

稳定充足的现金流,是企业应对危机、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全面树立以资金管理为主导的企业财务管理理念,强化现金流管理意识,高度重视企业现金流管理。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科学确定投融资目标和规划,完善严格的资金授权、批准、审验等相关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的集中归口管理,明确筹资、投资、营运等各环节的职责权限和岗位分离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和评价资金活动情况,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资金安全和有效运行。

(一)加强筹资和投资管理

企业筹资决策不当,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可能导致资金成本过高或债务危机;投资决策失误,引发盲目扩张或丧失发展机遇,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或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企业财务部门负债资金活动的日常管理,应当积极参与投融资方案等可行性研究,对筹资成本和潜在风险作出充分估计,对投资目标、规模、方式、资金来源、风险和收益等作出客观评价,为企业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资金营运管理

落实和完善稳健经营政策,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收支平衡、留有节余、增加积累”的资金管理原则,统筹协调内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需求,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资金综合平衡中的作用,严格按照预算要求组织协调资金调度,确保资金及时收付,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营运良性循环,全面提高资金营运效率。定期组织召开资金调度或资金安全检查,对资金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理,避免资金冗余或资金链断裂。

五、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培养和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财务人员队伍,对于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企业应当根据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需要,研究制订企业会计人才战略规划,铸就一支懂经营、强管理、善决策、重执行的财会人才队伍。一是要建立财会人才引进机制,改善财会队伍结构,逐步提升财会队伍的活力和战斗力。二是建立符合实际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人才评价机制,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财会人才有序流动的根据,以此激发财会人才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建立财会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形成一批具有系统的财会理论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骨干财会人员队伍,形成一批具备较强战略思维能力、德才兼备的复合型财会拔尖人才以及具有较高理论修养和较强实践经验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更好地满足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

六、结语

总之,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必须加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其中心地位的作用,通过全员参与,齐心协力,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得到同步提高,保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摘要】本文主要对高校内部控制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作出评述。关于高校内控研究的数量在近十多年得到迅速地发展,已经逐渐成为学者关注的一个新方向,研究主要针对体系构建、问题分析、应对策略、内控具体要素、评价指标。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高校内部控制通常是由教育部、审计署、财务部根据高校在运行管理中发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后的解决方案和对策,然后再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进行颁布实施,并强制各个高校执行的规范性文件,例如《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直属高校资金安全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关于清理检查直属高校资金往来情况,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安全的通知》等。

为研究高校内部控制的总体趋势,笔者在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按时间为“2000―2015”,主题定为“内部控制”,并含“高校”进行文献数量统计,发现我国高校内部控制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数量持续上升,说明学术界对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日益重视。

从上面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己经有不少期刊文章和学术论文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这反映了高校内部控制研究在近十年中已经逐渐成为管理类的关注点,但是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此类研究仍有属于较少的数量。

(一)关于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

关于高校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主要是分析构建高校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从那几个方面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但是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

沈烈(2010)认为高校内部控制应实现由传统内部控制向全面风险管理型内部控制的转型。对于高校来讲,全面风险管理型内部控制在控制目标、控制主体、控制时间和控制方法上更具先进性,而要实现高校内部控制的转型,须在高校治理结构、校园文化、风险控制模块和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创新。魏微、陈留平(2012)认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目标是:合理保证单位活动的合法合规;规范高校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促使高校及时发现风险,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保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完整,并根据 COSO 框架五要素提出了五个控制内容,其中针对高校来讲重要的控制内容有预算控制、收支控制、采购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债务控制、合同控制和专项经费控制等。赵红卫(2015)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基本范畴和框架构建从观念和实践两个方面运用结构图表分析作出了阐述。

(二)关于高校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的研究

汪惠兰(2010)根据 COSO 报告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对高校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高校目前存在控制环境不健全、尚未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信息搜集存在障K、不能进行及时有效沟通、内控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汪晖、李敏(2007)、涂利平(2007)、刘建群(2009)、张翼(2009)、仇莺璇(2010)高庆峰(2013),唐季艳(2014)、王文明(2014)等众多学者对以下问题着重阐述:一是对高校内部控制的关注度不够;二是内部控制制度落后不适用;三是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四是内部审计部门没有有效发挥监督作用;五是对筹资风险、债务风险、资产风险、投资风险等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六是权利集中,没有制衡的机制。七是领导任期缺乏健全的经济责任考核制;八是财务软件系统缺乏数据分析模块。九是存在对科研经费的滥用,对货币资金和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唐季艳(2014)高桂兰(2012),刘春辉(2011),魏微、陈留平(2012),张劲松(2007)等认为对高校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改进方法归纳如下:一是建立高校内部控制的外部干预机制;二是强化内部控制意识,改善高校内部控制环境;三是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四是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五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六是采取穿行测试、问卷调查、实地检查、专题讨论、抽样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七是控制举债规模,加大对招投标工程的监管。

(三)关于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

关于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主要是研究高校的具体会计业务控制制度,从财务的角度研究高校如何加强财务资金的管理。主要集中在目前高校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如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货币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等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

史为业(2003)认为高校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要建立严格的岗位分工制度和授权审批制度;要有严格的会计电算化制度,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反记账的功能;要建立对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要对会计人员建立“软控制”措施。刘向伟、王艳丽(2012)通过实证研究,认为对于高校货币资金管控的问题上,要充分发挥高校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的作用;实现货币资金的收支合法合规;确保现金、银行账户的管理以及票据和印章的使用未因差错、舞弊而导致损失;保证货币资金信息的准确完整;货币资金应满足日常需要,且不存在剩余。

骆良彬(2007)认为为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会计信息的 真实可靠,高校应合理设置会计机构,明确岗位职责分 工;增设会计科目及改进会计报表体系;对会计制度设 计后的执行情况监督与修订;将会计制度设计与会计 电算化相适应。

二、研究评述

从我国的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高校的内部控制相关内容并不健全和完善,由此引发的问题日益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总体来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我国目前尚未正式提出高校适用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虽然近年来高校内部控制得到重视,财政部颁布了高校适用的内部控制规范,教育部开始对直属高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查。然而,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在高校的实际操作仍缺乏指引。然后是围绕内部控制的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指出问题的原因和对策。再者,对高校的财产物资的管理也是十分迫切的,特别是科研经费近几年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关于腐败问题的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也成为可以研究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卫星,赵刚.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06:9397

[2]李莉.由内部控制视角探索高校内部控制环境[J].财经界(学术版),2015,02:48+53

篇7

财务治理起源于公司治理。20世纪80-90年代,西方学者对公司治理的研究达到了狂热。1992年,英国Cadbury委员会发表的《公司治理的财务方面》,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更是引起我国政府的关注。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随着我国学者对公司治理研究的深入,财务治理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伍中信(2001)冯巧根(2002)杨淑娥(2002)林钟高(2002)等人对财务治理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衣龙新(2004)油晓峰(2008)的博士论文专门研究了财务治理理论。秦国华(2011)指出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低,缺乏核心能力。张晓雁(2011)运用希金斯SGR模型分析得出上市公司未实现可持续发展,实际增长速度过快,一定程度上过度消耗了企业财务资源。

二、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现状

1.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上市公司股权过于集中,导致经营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当降低股权集中程度,有助于建立科学、民主的治理结构,促使公司发展。对经营者缺乏一个充分信息的、信誉为保证的、公平竞争的、有效率的经理市场运作机制和缺乏绩效的监督和约束。致使部分人—公司经理道德败坏、管理效率低下,甚至是高层管理者在公司相关业务过程中损害股东利益等。2.有关内部控制的意识还没完全建立起来,内部控制力度不够大并且不能够集中进行。内部控制是对公司员工、经营管理者、股东等人的权益保障和约束,是公司治理机制。上市公司当前对风险评估、内部环境、信息与沟通、控制活动、内部监督等多方面都存在问题。3.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治理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为降低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风险必须设置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公平、公正、透明的披露信息才能使投资者及利益相关者才能获得财务治理权。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与上市公司承担的风险程度相匹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内部控制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三、改善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的对策

财务治理应当紧紧经营者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方面来进行。然而体现公司治理效益和利润的唯一方式就是通过财务数据显示,财务数据是财务治理的结果,财务治理的最终目的是以公司资金合理运作为目标。1.不断创新和改革管理模式,提高并强化预算执行能力。企业财务治理的极大考验是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应当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制定全面预算管理战略;完善一体化管理、生产、销售等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并行。2.不断细化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控制能力。控制成本不仅能提升竞争优势,更能帮助企业合理使用资金,增加利润。设立成本“警戒线”,完善成本管理预警体系;明确成本管理目标;细化成本管理,将成本细化合理至部门。3.努力缩短资金资金周转期,保障生产经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坚持统一筹划、安排、管理原则,优化资金配置;树立资金安全防范意识,加强资金安全监管在经济业务、核算、稽核、支付每个环节下资本安全责任支付;采取定期盘点,加强存货管理,尽量减少经营过程产生应收款项。4.加强对资产周期的管理,优化资产运行质量。构造资产转资、使用、清查、调剂、处置等方面管理制度,职能部门管理资产实物,财务部门管理资产价值,做到资产,将人、物、事相结合。处置资产,严格执行报批程序,加大审批力度,从流程上和制度上保证资产使用效率,减小资产业务风险。5.注重宏观经济运行,加强内部控制。宏观经济运行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需要公司管理水平一流,在经济秩序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更需要一流的管理。关注宏观经济动向;加强规范化、标准化治理;从战略的高度,建立投资、税收、金融、汇率风险的定量分析和风险监测预警机制,有效化解金融风险。6.创建一流财务管理团队,引入优秀财务管理人才,促使财务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健康发展。一流财会团队是一流财务的基础和保障,财会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努力提高自身职业道德水平,建立市场的经营理念,坚持业务规范,熟悉市场规则,注重价值管理,把握行业发展趋势,从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和人员培养机制等方面入手,尽快与国际接轨,财务工作纳入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信息,以国际化的视野,审视和改进财务管理的国际标准。7.不断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确实提高控制风险能力。风险是企业生产、经营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减少风险事件或在合理的范围内控制而产生损失风险的可能机制。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是控制风险的主要措施。因此,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倡导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提高风险评估、预防、控制的方法和措施,提高信息识别查找能力,致力于风险管理文化建设、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风险管理长效机制,营造健康良好的发展环境做好筹资筹划、投资规划,优化结构、谨慎投资,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水平。

篇8

2018年在集团公司和市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财务工作按照集团公司财务工作会议和市公司年度工作会议的安排,在市公司“苦干三年、负重发展、大干五年、奋力赶超”的总目标激励下,以切实强化财务管理、细化会计核算工作为基础,按照国家财经纪律要求,狠抓资金管理、严控成本费用支出,及时完善、修改有关管理核算制度,进行一系列的整章建制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强化学习,提高整体素质

1、认真组织学习《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各项财经法规,对全系统主要领导和会计人员进行了税收法规知识培训,组织参加了基建煤矿会计核算及软件操作培训班和煤矿兼并重组涉税与会计研讨班,对集团公司下发的《会计工作质量评价办法》进行了集中培训和考试;

2、深入贯彻领会集团公司各项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领财务工作,努力构建和谐、文明科室,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打造了一个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服务一流的高素质集体。

(二)规范财务基础、强化财务管理

针对兼并重组煤矿财务基础工作薄弱这一环节,根据公司当前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为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完善和制定了《安全风险抵押金管理办法》、《日常经费管理规定》、《日常经费建设资金拨付管理补充规定》、《差旅费管理办法及补充规定》、《业务招待费管理办法》、《公务用车管理办法》、《银行贷款管理办法》、《担保贷款管理办法》、《工资卡支付管理办法》、《财务报销审批》、《应收款项管理办法》、以及《财务基础工作规范》等有关规范性管理制度,并在全系统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财务管理能力。

(三)   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

1、按照集团公司财务部的布署,认真编制财务预算,填报财务报表,收集财务数据,为领导提供准确、及时的会计信息,并全面完成了集团公司下达的全年各项经营指标和重点工作的推进;

2、对准备改制的下属单位进行前期调查摸底,为领导决策提供资料及依据;

3、对北京、天津等驻外办事处闲置的房屋进行出租管理,有效的节约了费用,净节约了159万元;

4、深入开展“小金库”清理整顿工作,督导各单位对“小金库”治理进行承诺,并对各单位进行重点复查,未发现“小金库”现象;

5、为规范所属单位会计核算,提高财务工作质量,实现资金优化配置,盘活集团内部沉淀资金,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成立了会计核算中心和资金管理中心,实现管控能力的提高、管控手段的完善、管控效果的提升;

(四)   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

1、财务科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积极参加集团和公司的各项活动。上报了7篇论文参加“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与会计改革创新”论文征集活动,其中两篇荣获“三等奖”。

2、全系统会计人员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2名被市国资委评为财会工作先进个人,9名被省财政厅评为财务先进会计工作者。

2019年财务科继续强化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体制建设,提高企业的经济运行质量,落实集团公司财务重点工作和责任分解;按照集团公司财务系统落实经济运行分析工作措施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及2019年工作任务内容后, 2019年财务重点工作计划如下:

(一)强化财务管理、细化会计核算

1、组织全系统会计人员进行业务技能的培训,加强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2、继续落实开展会计工作质量达标升级活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和管控能力,使会计管理和各项经营管理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

3、继续完善整章建制工作,包括筹资担保管理制度、投资分析决策管理制度、会计管理和核算制度等,推进经营管理、财务会计核算工作。

4、组织相关人员或聘请中介机构定期对本部和基层单位进行财务检查,保证财务活动的合法化及合理化,保证资金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

(二)加强资金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管理

1、积极与集团公司和金融机构沟通协调,保障新项目的建设资金及时到位。

2、进一步推进和规范“资金管理中心”建设,激活盘活沉淀资金,进行内部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财务费用。

3、对资金管理实行预算计划、审批支付、考核奖罚的运行机制。

4、在进行年度财务预算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各种临时性、专项性的费用预算编报体制,重点开展对工程项目投资预算控制及决算审查,引导投资建设优化设计,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投资成本。

(三)加强成本考核,增收、降耗、提效

1、全面推行材料物流管理软件的应用,规范原材料采购供应环节的管理,提高采购质量,降低采购成本。

2、建立成本费用计划编制、下达、执行、考核机制;

3、对成本费用实行分级分口管理。

(四)继续落实集团公司财务重点工作

1、继续抓好全年各项经营指标的管理控制和重点工作推进,全面完成集团公司下达的各项指标。

篇9

[论文摘 要]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飞速发展,我国企业也在不断的竞争中注重自身的管理水平,为了在竞争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内控在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自身运行的有效保障,同时其也是对财务管理精益求精的重要手段,一般来说,企业自身内控的强弱与该企业财务的管理水平高低成正比。因此,在企业中,内部控制的系统的完善可以及时的发现和改进各项管理中出现的粗疏,以此加强企业运作,增强企业财务报表的可信任度,在此基础上有效改善企业财务管理从而达到消除徇私舞弊和错弊的发生,从根本上改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使企业有机的运行。

一、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在企业的运行机制中,每一个企业都有其自己的一套内部管理战略,做到因地制宜的根本管理才能企业经营有秩序的高效运行。正是如此,企业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自身内控的强弱与该企业的管理水平高低成正比,只有在管理上做到硬手段才能使生产经营步入正轨,如果企业管理不善,则一切都为空谈,甚至企业经营的失败。不仅如此,内部控制的必要性除了上述中的关系厉害,主要还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中有明显体现,如:

1.企业内控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客观要求和可靠保证

对于现代化的企业来说,与传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相比,前者对于企业经营活动的计划、组织和管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企业的经营者若想其达到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和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一个明确的管理控制体系是不能缺少的,在内部管控体系的操控下督促和严格企业各部门的经济业务来往。

2.企业内控是保护企业财产及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

财产物资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内部控制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对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结余以及各项财产物资的采购、验收、保管、领用、销售等活动进行控制、防止贪污、盗窃、滥用、毁坏等不法行为,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内部控制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明确企业在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职责分工制度。由于这种制度严格地规定了在处理经济业务过程中,各职能部门的权力与责任,使各部门各负其责。这样,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保证了业务处理的正确性和财产的安全性。

3.企业内控是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可靠的重要条件

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资料的处理过程有着严密的控制措施,如对会计资料的处理进行稽核,复核,以保证凭证、账簿、报表及其他会计记录的正确性。通过核对可以及时发现错误,予以纠正,从而保证账证、账实、账表相符,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真实性。

二、建立财务管理目标机制,优化财务运行,完善企业内控制

1.在目标上追求财富的最大化

财富最大化是指企业总价值的最大化,其追求的手段是通过企业对财务的合理经营,采用最优的财务政策,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风险报酬的情况下,不断增加财富,使企业总价值达到最大。在财务最大化目标的驱动下,企业不仅应注意实现利润的多少,更应重视利润的来源,重视利润同资金占用、产品成本的对比,从而实现以尽量少的资金占用获得尽量多的利润,达到资金增值的最大化。

2.制定财务目标机制的运行程序

制定财务目标机制的运行程序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正确动机引导下,经过制定目标,到对目标的执行再到对目标的检查,优化实现目标,以财务目标为导向,实现从分散效益向规模效益的转变,近期效益向长期效益的转变,投资效益向集约效益的转变,内向效益向创汇效益的转变,自身效益向增值效益的转变。

3.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应该是作为企业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不能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阻碍。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为企业的经营提高方向,虽然其内部控制的自身没有使企业创造资产和资产再生的能力,但是他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力的源泉。只有不断的完善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企业才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生产经营才能有足够的动力。

三、建立资金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对企业各领域的控制

1.建立资金投入效益的保证机制,抓好资金的源头管理

决策失误是资金失效甚至无效的重要原因。因此,企业财务部门就应改变目前仅从数据中选择简单加工成财务信息的做法,扩大财务信息的采集范围,提高信息的质量,作到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相结合,原始信息和加工后的信息相结合,实现物流和财务信息流的有机统一。

2.加强企业自身的风险意识

目前,我国企业的风险意识还比较低,采取各种经营决策时往往很少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风险,必须加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只有企业意识到风险,才会主动采取措施,加强内部控制。建立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抓好资金的后续管理。企业财务部门应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认真实施资本金保全制度,监控企业资金的分流,防止过多分流到工资福利、非生产投资等方面,使其尽可能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以促进企业对最大化财富的追求。

总结

总的来说,在我国现阶段与世界经济接轨的转折过程中,使我国大多数的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瓶颈深受其影响,那么如何在这个风潮浪尖的时期做好企业管控以此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当今形势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企业只有建立一个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从根本上重视内控,完善内控,在此基础上使企业的财务管理自然而然提升,在提升中又不断完善自我,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高效、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篇10

王勇,男,1960年生,大学本科毕业,曾任北京六建财务部主管会计,六建公司财务部副部长、部长,现任北京六建集团公司副总会计师兼资金结算中心主任。曾在省部级刊物上发表有较大影响的财经类论文数篇。

获奖理由

作为北京六建集团公司副总会计师兼资金结算中心主任,王勇同志紧紧抓住资金这一企业发展的生命线,全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拓展融资空间,较好地支持了企业经营扩张和战略转型的需要,为北京六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

王勇,被北京六建人誉为北京六建的“大管家”。曾经担任财务部部长并分管资金的他从基层成本核算员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二十多年的会计生涯中,以娴熟的业务技能、管理上的创新思想和杰出领导才能得到了集团公司和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建工集团“先进工作者”。特别是2005年他被任命为副总会计师进入公司管理层以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充分发挥当家理财、严谨治企的才能,为企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由于企业规范的财务管理,公司被评为北京建工集团“财务管理先进单位”;由于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05年被评为“纳税先进单位”;由于企业诚实守信,公司连年被评为信守合同先进单位,公司连续多年被北京市银行业评为“AAA”级信用单位称号。

王勇反复强调,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结合北京六建成立集团公司后的客观需要,大力倡导加强资金集中管理的理念,通过成立企业资金结算中心,建立了符合企业实际的资金管理制度和调控机制,深入贯彻落实了“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经营指导方针,进行了改革,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是紧抓资金集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资金结算中心对公司资金实行了集中管理之后,改变了资金分散不易调度,企业资源得不到充分使用的局面。企业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资产负债率平均保持在73%左右,几年来企业没有出现任何资金风险,确保了资金安全与增值,资金周转使用效率大幅提高。

二是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确保生产经营需要。王勇通过对北京六建内外部资源认真分析之后,认识到企业资金紧张的矛盾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将使资金矛盾更加突出。为此,北京六建在多个方面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首先,从外部入手,狠抓收入实现工作,集团公司、子公司分别组织一定的力量,专门针对业主开展工作,保证了收入的及时、足额到位,北京六建2005年应收账款收款率达93%,远远高于同业水平;其次,北京六建花大力气,组织专人,采取多种方式,加强了工程款的清欠工作,保证了外欠资金的及时回笼。

三是广泛与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密切接触,充分利用北京六建集团公司良好信誉的优势,及时足额取得了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信贷资金,较好地保证了生产经营的需要。与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业务往来。

四是通过对商业票据等延期付款方式的有效利用,延缓了资金流出企业的时间,有效的放大了企业资金存量,降低了企业的资金成本。

五是利用与部分业主关系密切等有利条件,从业主方提前获得工程价款、预付款,对一些建设资金不到位的项目,积极与业主协商,由业主提供担保,负担利息,通过项目贷款的形式解决项目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北京六建的资金压力。

六是密切关注国家经济形势和金融政策的变化,适时调整企业融资策略。在保证原有几家银行授信额度的基础上,又与华夏银行等几家股份制银行建立了合作关系,新增了授信额度。另外,还根据对资金形势的判断,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公司间接融资的债务结构进行了优化,使得债务结构更趋合理,偿债能力显著提高,财务风险进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