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成本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7 00:24: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资金成本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资金成本论文

篇1

资本成本是现代公司财务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一旦理解错误或是计算错误,都将导致项目的决策错误,影响企业的资源配置,造成企业资源浪费。然而现行资本成本概念的界定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混乱。从表面上看,企业在实际使用资本时是先将其转化为货币,然后进行投资或购买实物资产等。从这一意义上讲,外在形式上资本与资金可以统一表示为货币,因而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似乎也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但是从深层次看,资本成本与资金成本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内涵的不同

西方财务理论对资本成本内涵的描述:《新帕尔格雷夫货币金融大辞典》给出的:“资本成本是商业资产的投资者要求获得的预期收益率。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的经理把资本成本作为评价投资项目的贴现率或最低回报率”。“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tsprojectinvestmentinordertomaintainitsmarketvalueandattractneededfunds(为维持其市场价值和吸引所需要的资金而在项目投资时所必须达到的报酬率)”;或者“Thecostofcapitalistherateofreturnafirmmustearnoninvestmentinordertoleavesharepriceunchanged(资本成本是企业为了使其股票价格保持不变而必须获得的投资报酬率)”(LawrenceJ.Gitman,1991)。可见,资本成本是投资者所要求的预期报酬率,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投资项目的风险补偿。

MM定理对资本成本内涵的描述:“任何公司的市场价值与其资本结构无关,而是取决于将其预期收益水平按照与其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进行资本化”。这其中的“与其风险程度相适应的折现率”指的就是资本成本。

然而理论界和实践中,资本成本往往被理解为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成本,即为了取得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价值耗费,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笔者认为,这实际上是对资金成本这一概念的描述,而非资本成本,反映出理论界和实践中对二者的混淆;资金成本的概念仅是基于表面上的观察,是从资金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分析的是资金使用者的融资成本,并没有充分考虑资金投入者的回报要求。

对于资本成本含义的理解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资本成本的实质是机会成本。根据《简明帕氏新经济学辞典》的定义,“机会成本就是对大多数有价值的、被舍弃的选择或机会的评价或估价。它是这样一种价值,为了获得选择出来的对象所体现更高的价值所做的放弃或牺牲。”在企业实践中,投资者将资金投资于某一企业或项目,就不能再投入另一个企业或项目。由于投资于此项目而丧失了投资于另一个企业或项目可获得的潜在收益,这就是投资者投资的机会成本。因此,投资者所要求的报酬率不应低于其机会成本。而投资者的报酬率对企业来说,就是资本成本。可见,资本成本的实质是机会成本。例如,某公司有A、B两个项目,A项目的报酬率是11%,B项目的报酬率也是11%。该公司为如期进行项目投资,与银行达成了贷款500万元的协议,利率为8%。在这种情况下,若该公司选择了B项目,则对其进行投资收益评价时的适用资本成本应是被放弃的A项目的报酬率,即11%,这是选择B项目进行投资的机会成本。如果被选择的投资项目不能提供11%的报酬率,就必须放弃这一项目。在B项目投资收益的评价中,虽然贷款利率对企业利息费用有影响,但它对项目决策来说是非相关因素。第二个层次,企业资本成本的高低取决于投资者对企业要求报酬率的高低,而这又取决于企业投资项目风险水平的高低,即资本成本归根结底是由投资风险决定的,而不是由融资活动决定的。

三、风险考虑的不同及其在计算公式中的具体体现

从二者使用的不同期限看,资本一词在这里与资本市场中的资本一词是相通的,是指为公司的资产和运营所筹集的长期(大于等于1年)资金。从资金成本定义对资金筹资费和占用费的强调可以看出,我国理论界的资金成本其实相当于西方财务理论中企业发行的短期(小于等于1年)融资工具(即货币市场工具,如大额可转让存单、商业票据等)的成本,与资本成本具有不同的使用期限。

由于使用期限长,资本资产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即风险,并且其长期性又决定了资本资产的风险要大于货币资产的风险。货币资产由于期限短,其风险可以忽略,因此可以直接使用筹资费用和占用费用来对其定价。而资本资产的定价则必须考虑风险的大小。西方企业在融资决策中就主要使用风险定价的资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国理论界过去一直都忽视了资本定价中的风险因素,在我国理论界缺乏风险报酬意识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时侧重使用建立在筹集费和占用费基础上的资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以普通股为例,在资本成本计算中,普通股的资本成本计算方法通常包括资本资产估价模型(CAPM)、债券收益率加权风险报酬率和折现现金流量模型等方法。而资金成本的计算通常仅简单表示为用资费用与实际筹资额之间的比率,没有体现风险因素。

四、二者混淆的不良后果

(一)不利于资本的合理使用

由于企业融资的资金成本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仅是从融资者角度出发,因此资金成本必然小于已考虑风险的资本成本。若以资金成本来代替资本成本,即用资本使用者决定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来计算属于资本提供者的企业价值,在实践中会高估项目的净现值,导致投资过度和资本浪费。我国曾经出现过的投资过热现象也与此不无关系。特(下转第16页)(上接第14页)别是在当前依然存在严重的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会加大资本使用者处置所筹集资本的自由度,并且认为这一处置过程和投资者是无关的。

(二)不利于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融资成本的制约。对债务融资而言,债务资本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对股权融资而言,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一般都要遵循“啄食顺序理论”,即公司偏好内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偏好低风险的债权融资,发行股票则是最后的选择。这是因为公司的管理层受到股东的硬约束,经常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低,而且由于债务的避税作用,债务成本往往低于股权融资成本。他们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一般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是外部股权融资。而在我国,绝大多数非上市公司都偏好于上市募股融资,而上市公司则配股积极、增发踊跃。由于股东对经理层的约束较弱,上市公司分红派息压力较小,外部股权融资成本成为公司管理层可以控制的成本,因此国内债务融资的顺序明显排在外部股权融资之后,股权融资成为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长期资金来源,其比重占绝对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用资金成本的概念来解释资本成本,即资本成本被定义为企业为了取得和使用资金而发生的价值耗费(包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则容易使人忽略了那些成本形式不明显的资金使用成本如权益资本的成本,导致了管理者认为权益资本成本为零而忽略了使用权益资本的效率,并在筹资方式上放弃债务筹资,一味地通过发行新股或配股等方式筹集资金以满足企业的各种资金需求,从而使企业的资本结构难以优化。

(三)不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稳定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下,市场参与者具有强烈的资本成本意识,投资者能够保护自己的投资利益。在投资者具有强烈的资本成本报酬意识的条件下,其所要求的资本成本对于公司管理者就具有了硬约束性。如果公司管理者大肆进行股权融资,而实际支付的融资成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达不到具有同等风险的公司的资本成本,就会出现原股东回报率下降的情况,股东就可以利用公司法人治理中的约束机制制约管理者的行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东大会上否决再融资提案或撤换管理层;或者“用脚投票”,在股票市场上出售公司股票造成该公司股票市值下降从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敌意收购,以此形成对公司管理者的有效约束。这样,公司的实际股权融资成本与股权资本成本将趋于一致,同时,公司的债权融资成本也将与债权资本成本趋于一致。根据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股权资本成本要比债权资本成本高出一个风险溢价部分,由此股权融资成本高于债权融资成本,公司融资自然应首选债权融资。然而,在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的情况下,投资者不能很好地约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资决策,在这种软约束机制下,公司股权融资的实际资金成本(筹资费用和用资费用)就会小于其股权资本成本(投资者要求获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为零,从而使投资者的利益遭受损失,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

五、结论

综上所述,资本成本作为企业取舍投资机会的财务基准;作为企业根据预期收益的风险变化,动态调整资本结构的依据;作为资本市场评价企业是否为股东创造价值、资本是否保值增值的指标。资本成本应从资本的提供者即投资者的角度提出,它体现的是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和对资本风险报酬的尊重,而资金成本只能反映企业单方面的融资成本。在我国财务理论界应使用资本成本的概念,即资本成本是企业投资者所要求的预期报酬率。

篇2

1.调查方法与样本特征。本文数据来源于2013年4月在辽宁省大连市内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一项调查,研究对象为16~60岁、居住于城镇、从事有偿劳动的进城务工人员。调查一是通过判断抽样选取4个进城务工人员聚居的社区,二是通过随机抽样选取大连市内4个区20个进城务工人员散居的社区,在社区居委会的协助下,采用街头访问的形式完成全部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80份,回收有效问卷834份,有效回收率为94.77%。834名被访者的平均年龄为32.77岁,平均流动时长为4.26年,其基本特征如表1所示。

2.变量界定与基本模型。本研究的因变量为月收入。为避免被访者在填写问卷时的随意性,调查中关于收入的问题并没有让被访者直接填写具体数值,而是通过设置多个收入区间让被访者根据真实情况进行选择。自变量为性别、教育程度、培训状况、工作经验及其一系列交互作用。考虑到务工人员进城之前的农业工作经验对进城后非农工作收入并不会产生实质性影响,本研究采用的是流动之后积累的工作经验,借鉴王子等(2009)以及谢桂华等(2012)的做法,通过进城务工人员离开户籍地的时间来测量(即“流动时长”)。控制变量包括婚姻状况和行业。本研究在对被访者职业进行行业合并时采取简化处理的方式,将行业归并为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1(批发、零售和商业服务业等)和服务业2(交通运输、邮政、金融和房地产业等)。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年龄和流动时长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本研究并未将年龄作为控制变量。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2所示。其中,INCOMEi为劳动者i的月收入水平,SEX代表性别,EDU代表教育程度,TRA代表培训状况,EXP代表工作经验及其平方,INT代表人力资本因素之间的一系列交互作用,Z为控制变量。

二、实证结果分析

本研究使用3个模型考察人力资本存量及人力资本积累对进城务工人员收入的影响(见表3)。模型1是在控制婚姻状况和行业后,考察性别、教育程度、培训状况和工作经验等人力资本因素对收入的影响。模型2考察先赋性人力资本因素(性别)与工作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检验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同性别的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各类收入的可能性是否产生差异。模型3则考察自致性人力资本因素(教育程度和培训状况)与工作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以检验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不同教育程度或不同培训状况的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各类收入的可能性是否产生差异。模型1是一个简略模型,在不考虑交互作用的情况下,考察了人力资本因素对收入的影响。统计结果显示,除培训状况之外,性别、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都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在流动初期,男性进城务工人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女性,教育程度越高的进城务工人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越高,而工作经验与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则呈现出倒“U”型关系。模型2引入了性别与工作经验的交互项。统计结果发现,在一定时期内,男性与女性进城务工人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而不断缩小。但是“,U”型的交互效应表明,长期而言,相比于女性进城务工人员,男性群体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呈现出扩大趋势。模型3引入了教育程度与工作经验、培训与工作经验之间的交互项。可以看到,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不同教育程度的进城务工人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是不同的。初中和高中教育程度的进城务工人员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会在一定时期内显著高于小学及以下教育程度人员,但是这种增长态势呈现出倒“U”型趋势;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进城务工人员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会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而得到持续提升。但是培训与工作经验之间的交互作用没有呈现出显著性影响。从上述3个模型可以看出,在流动初期,人力资本因素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有显著影响。当考虑到进城务工人员人力资本的动态积累过程时,性别依然是影响收入的主要因素,而教育程度对收入的水平影响则减弱,更多的体现为收入随工作经验增长中的动力作用。为了更清楚地反映人力资本积累对进城务工人员收入的影响,笔者计算了模型3中有显著影响的各变量的边际贡献,如表4所示。在流动初期,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水平存在性别方面的显著差异。在相同的人力资本水平下,女性群体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明显低于男性。这与李实等(2010)、张琼(2013)等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这种收入差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收入水平之间的性别差异将在流动最初的几年内逐渐降低。经过测算,大致在流动6年左右,男性和女性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各类收入的可能性之间的差距最小。然而,女性群体在劳动力市场的弱势地位并不会随工作经验的增长得到根本性转变。“U”型的交互效应表明工作经验对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增长的作用是有限的,随着工作经验的进一步增长,收入水平之间的性别差异将越来越大。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家庭内部分工所导致,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是形成女性进城务工人员收入劣势的一个主要原因。教育程度对收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与工作经验的交互效应上。相比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经验对高教育程度者获得高收入可能性的作用更为明显。具体而言,工作经验有助于高等教育程度的进城务工人员持续提升获得高收入的可能性,而对于高中和初中教育程度的进城务工人员则呈现出倒“U”型关系。这种曲线关系在进城务工人员流动7~9年左右将达到倒“U”型的顶峰。表5测算了在流动8年时,不同教育程度的进城务工人员相比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进城务工人员获得各个层级收入的可能性差距。不同类型的交互效应可能与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作性质对经验和技能的要求有关。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受自身教育程度所限,难以胜任对技能要求较高的工作。他们需要通过工作经验的积累来弥补流动初期人力资本转换不足的问题。然而,这部分进城务工人员大多从事简单体力劳动,岗位对其技能的要求是有限的。当技能要求完全被满足时,工作经验的积累将不再有助于其收入的增加。而且过了一定年龄阶段后,体力下降对收入产生负面影响的作用会超过经验积累的作用。相反,具有教育优势的进城务工人员,能够更快学习与适应新工作的要求,而且随着人力资本的积累,他们越来越能够胜任高技能要求的工作,因此其收入增长的可能性也越高。

三、主要结论与建议

篇3

【关键词】赊销;信用;指标体系;投资

一、投资视野下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的涵义、指标与特点

(一)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的“投资”之涵义

因授信人的不同,信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银行信用:由从事货币资金经营的银行发放的信用;投资信用:一般是由金融机构或私人基金向企业提供的相对较长期的信用,以帮助受益者开办企业、购置土地、建筑、设备等固定资产;商业信用:是指企业对企业或者消费者个人的赊销。通常,企业赊销信用多被归属到商业信用之中,对赊销信用的研究,从商业信用的角度研究者多,而从投资视野角度研究者少。

在当前对企业赊销信用决策的相关研究文献成果中,将赊销当成企业促销手段与关注赊销成本的论述较为常见:如李红梅(2003)在《健全赊销管理:企业应对信用风险的盾牌》文中认为:企业赊销一方面可扩大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有可能会造成现金周转风险和坏账风险,引发信用危机,要健全赊销管理。这是“手段论”的代表性观点;王莉莉(2003)在《企业赊销活动的财务管理》文中认为:企业赊销的成本由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组成,应加强管理。这是“成本论”的代表性观点。然而,在企业赊销信用决策中,赊销还存在另外一种重要功能:投资功能,即赊销信用是企业投资理财的一种方式。在相关研究文献中,注意到赊销“投资功能”的文献是“成本论”中有关“机会成本”的论点:机会成本是指企业的资金被应收账款占用所丧失的潜在收益。也就是说,如果将这些资金用于投资,可以为企业取得投资收益。在实际工作中,也是用赊销与投资利率的乘积来计算机会成本,但仅止于此,没有进一步的探讨与深入,缺乏较系统全面的评价指标及分析。

笔者认为,赊销信用是企业将商品资金投资于客户,以取得收益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投资功能”是赊销信用决策的重要内容。从商业信用角度,研究者多出于促销以占领市场份额的动机,属于企业赊销信用管理的短期考虑,而从投资信用角度,研究者多是出于企业减少市场经济中各种风险的考虑,属于企业赊销信用管理的长期考虑。就像企业一般都会保有一定数量的债券、银行存款等各种形式的流动储备防备无法预知的风险一样,当企业以赊销形式进行投资时,赊销资金同样具有帮助企业规避市场风险的作用。这时,企业是作为一个金融中介对其客户进行授信,从而赚取高于市场利率的收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成熟,信用交易越来越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交易形式,市场经济正在从货币经济向信用经济转化,赊销已成为企业销售方式中的主要方式,其数额在销售收入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赊销资金的质量与安全,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从投资的视野下,摒弃“手段论”与“成本论”观点的不足之处,重新审视与研究赊销信用投资的作用与功能,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与一阶段收回投资特点

1.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

在投资视野下,企业信用管理赊销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主要包括赊销资金净现值、赊销资金净现值率、赊销资金现值指数、赊销资金内含报酬率等指标(见图1)。具体分析如下。

(1)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中四个指标的具体涵义

赊销资金净现值是指在投资期间内,按一定的贴现率计算的各年现金净流量之和。所采取的贴现率可以是投资者的资金成本,也可是投资者所期望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其计算公式为:

当我们将企业赊销给客户的资金视同为一项“投资”以后,就可以对企业的赊销资金进行“投资项目管理”,计算出其内含报酬率,并与企业资金成本指标相比较,判断企业赊销信用投资的质量,为研究企业的赊销信用决策是否妥当提供了一个“风向性”指标。

(2)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中四个指标之间的关系

从上面公式的推导与分析之中,就会发现,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中四个指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净现值率大于零时,现值指数大于1,内含报酬率大于企业期望的最低报酬率;当净现值率等于零时,净现值率等于零,现值指数等于1,内含报酬率等于企业期望的最低报酬率;当净现值小于零时,净现值率小于零时,现值指数小于1,内含报酬率小于企业期望的最低报酬率。

综上所述,根据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企业可以准确把握企业赊销资金现状,找到问题的症结与原因,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关措施,保证赊销资金的安全与质量。

2.企业赊销信用决策之“一阶段收回投资”特点

通常,在进行项目投资分析时,将投资时期分为建设期与经营期,建设期形成固定资产,而经营期形成利润。利润是营业现金收入扣除营业成本、税金等多项支出后的现金净流量,它是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先弥补经营期间的各项现金支出后的余额,这称为“第一阶段收回投资”。然后,以利润弥补固定资产投资支出,这称之为“第二阶段收回投资”,这样,在项目投资分析时,就存在两个收回投资的阶段,这称之为项目投资的“二阶段收回投资”。

然而,在企业赊销信用决策中,企业将赊销资金投资给客户,不存在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当客户偿还应收账款时,不存在以利润弥补固定资产投资支出的情况,所以存在“一阶段收回投资”特点。这个特点在计算赊销资金现金流量的过程中,是以一次或分次收回应收账款的现金流入量之和与赊销投资额相抵减表现出来的。

二、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应用

(一)企业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应用的基本假设

企业赊销信用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是一个复杂的工作,涉及现金流量等多项指标计算,为简化分析,应满足以下基本假设:

(1)时点指标:内含报酬率计算中所涉及的价值指标,均按年初或年末的时点处理;

(2)确定性:与计算相关的赊销量、产品价格、各项成本、所得税率等因素为已知常数;

(3)全投资:在计算时只考虑赊销资金总量的变化情况,不分赊销产品、赊销种类等具体赊销形式,均视作赊销资金。

(二)示例

本文采用夏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057)2003年至2006年年报所公布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见表1)。贴现率按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3年至5年贷款利率5.58%为准,以2003年1年期应收账款为基数,分别计算和说明赊销信用决策各项评价指标。计算过程及结果如表1:

从上述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的计算不难看出,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净现值大于零,净现值率大于零,现值指数大于1,内含报酬率为50.88%。所以,可认为厦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赊销信用投资方案是恰当的。

三、结论

对赊销信用的研究,从商业信用的角度研究者多,而从投资视野角度研究者少。笔者认为,赊销信用是企业将商品资金投资于客户,以取得收益的一种投资理财方式,“投资功能”是赊销信用决策的重要内容。论文建立了赊销信用决策分析指标体系,并以实际数据为例,进行分析与说明,从而使赊销信用决策结果更加准确,为企业赊销信用管理提供了依据,便于企业准确把握企业赊销资金现状,改善企业赊销资金的质量,提高了相关决策分析的科学性、客观性、准确性及可操作性,在市场经济从货币经济转为信用经济的当代,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柳絮,韩玉启.企业信用销售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5,(3).

[2]李红梅,缪传江.健全赊销管理:企业应对信用风险的盾牌.煤炭经济研究,2003.

[3]王莉莉.企业赊销活动的财务管理.财会研究,2003,(9).

篇4

【摘要】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在银行的经营管理决策中占主导性地位。而信贷资产作为给商业银行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主要资源,其配置与配比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和长期发展。本文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以赣州建设银行XX支行为例,针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针对信贷资产结构配置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信贷业务 信贷结构优化

一、绪论

(一)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随着在2014年提出“新常态”这一观点,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加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而现阶段商业银行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资金提供者,其信贷资产的优劣不仅与银行自身经营状况密切相关,对于国民经济能否稳健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信贷结构优化一直是商业银行的重要工作之一,甚至可以说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实质。因此需要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进行优化升级,只有不断完善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才能真正提高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经营状态,以质的形式稳健处于新常态下的国民经济。

(二)论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

本论文通过对赣州建设银行XX支行信贷业务为例,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部分展开论文。探讨和分析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存在的问题,以小见大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结构问题。以及提出优化信贷资产结构的措施,以此改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经营效益和长期发展。

二、赣州建设银行XX支行的现状分析

赣州建设银行XX支行成立于1954年10月,内设职能部门9个,拥有员工596人。这一年来,在省分行、赣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认真按照全省建设银行2015年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和工作部署,坚持以参与服务赣州经济建设为己任,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完成了国家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的改变,经历了由国有商业银行向股份制银行的飞跃,已发展成为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及市场资源,营业网络遍布全市主要县市的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分支机构。2015年年底XX支行主要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1)全口径存款(本外币)余额445243万元,比年初增长26029万元,同比多增24556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时点新增计划38000万元的68.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11000万元,比年初负增长1172万元,同比少增3855万元;储蓄存款余额230574万元,比年初增长30391万元,同比多增18473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时点新增计划26000万元的116.89%;同业存放款项余额3668万元,比年初负增长3191万元,同比少降9937万元。

(2)各项贷款余额209884万元,比年初下降21295万元,同比少降96646万元。按金融企业制度应计与非应计口径划分,不良贷款余额10870万元,比年初下降29608万元,不良贷款率为5.18%,比年初下降12.33个百分点。其中:逾期贷款余额233万元,比年初下降24572万元,非应计贷款余额10637万元,比年初下降5036万元,非应计率5.07%,比年初下降2.37个百分点。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余额11169万元,比年初增加2113万元,不良贷款率5.32%,比年初上升1.4个百分点。

(3)贷款利息收入13120万元,同比减收2571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利息收入年计划13494万元的97.23%,其中实收贷款利息13123万元,贷款利息实收率96.83%,同比提高6.57个百分点;贷款收益率5.78%,同比提高0.27个百分点。

(4)实现帐面利润7297万元,同比增加500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计划7823万元的93.28%。实现拨备前利润8390万元,同比增加214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该行同口径利润计划8126万元的103.25%,实现考核利润7140万元,同比减少956万元,完成省分行下达计划8048万元的88.72%。

(5)全面完成贷款质量控制指标,其中纯新发放贷款不良率为0;纯新发放贷款潜在损失率为0.54%,比省分行控制计划比率0.65%低0.11个百分点;非正常贷款比率28.21%,比省分行控制比计划率40.92%低12.71个百分点;关注类J款向上迁徙率18.03%,比省分行计划高16.9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向上迁徙率67.6%,比省分行计划高50.7个百分点;不良贷款超额现金回收638万元,完成省分行计划508万元的125.59%。

三、赣州建设银行XX支行信贷业务问题分析

XX支行信贷业务在运营过程中取得优异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以下三点问题,值得我们分析与探讨:

(一)信贷成本较高

赣州建设银行XX支行信贷业务最主要问题:信贷成本高,其信贷成本包含资金成本、经营成本和风险成本。从资金成本和经营成本两个方面来看,在上述资料中可以发现“贷款利息收入13120万元,同比减收2571万元”,这就是资金运营效率低下的表现,也间接反映了资金利用存在问题。从风险成本来看,在上述资料中可以发现“不良贷款余额11169万元,比年初增加2113万元,不良贷款率5.32%,比年初上升1.4个百分点”,这就是风险成本高的表现,也是导致信贷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因此,这也可以论证信贷风险高、运营效率低下与信贷管理成本高成正比例关系。

(二)小额贷款业务风险控制弱

“新常态”九大特征之一: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产业组织新特征。赣州建设银行XX支行顺应发展的战略之一就是“大力营销个人类贷款”,其本身就具有贷款金额数值小、信贷次数数量多、贷款客户居住地分散的特点,而XX支行缺乏规范的小额信贷管理制度。导致XX支行揭示风险的能力主要依赖于信贷承办人的主观判断,而不是以财务报表和贷后管理等科学的小额信贷管理制度手段进行评定。

(三)集权分权管理难以明确界定

随着“新常态”下大力推动发展绿色低碳经济,赣州地区水果蔬农产业是赣南地区政府扶持产业与核心发展产业,XX支行涉农客户贷款需求一般贷款额度小且贷款用款急的特点,因此XX支行必须在缩短上下级审批链条上下功夫,最好的解决办法便是对涉农客户贷款实行放权。而众所诸知国有四大行的上下级之间审批链条及管理链条过长,换句话说涉农客户贷款从申请贷款到批准贷款到获取款项的时间过长,贷款效率较低,极大地制约了涉农客户贷款业务的发展,影响涉农客户贷款这一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四、提高信贷业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针对上述信贷业务产生的问题,赣州建设银行XX支行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实行改进措施:

(一)夯实信贷基础工作

首先是加快评级授信进度,提高评级授信覆盖面。积极开展客户信用等级认定,及时完成了与建行有信贷需求和潜在信贷需求的公司类客户的评级工作,从源头上把好信贷准入关。同时,对“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着眼于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认真开展客户评价和授信工作。

其次是优化信贷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在规范程序、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以“申请、调查评价、审批、合同”为骨架简化贷款手续,缩短审批时间,对一些客户急需的承兑、贴现等信贷产品,随到随办,积极采用送审、会签等审批形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对“还款有保证,经营稳定”的企业,在评级授信的基础上实行“一次核定,周转使用,新增上报”的方式简化手续,方便企业。对于信誉较差的企业则严格信贷手续,控制总量增长实行逐步退出,防范新的风险。

最后是借助评级授信工作的开展,认真做好重点客户、优质客户的营销工作。在不断拓展重点企业客户的同时,积极研究培育扶持优质中小客户,确立以流动资金贷款为切入点,积极拓展优质中小企业客户的发展战略,展开对中小企业客户的评价、评级、授信等工作。

(二)扩大优质客户群体

与当地政府以及财政部门、经贸部门等联系,及时了解掌握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重点工业企业发展等情况,为银行管理层优化信贷资金投向、选择目标客户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为建行资产业务持续、稳步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发挥建行的传统优势

对个人类贷款,积极主动加大个人住房贷款营销力度,该行充分用足用活上级行政策,因地制宜,优化人员配置,加快审批速度。对重点楼盘和信誉较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差别化服务,为有诚信、有实力的公司的优质项目楼盘住房贷款开辟“绿色通道”,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做到及时申报、及时审批、及时发放。对客户实施全方位服务和联动营销,根据每个客户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服务、推销适合客户的各类银行产品。根据客户的资金链和产业链,延伸和扩大客户群体和服务范围。

五、结论与展望

(一)结论

一个设计良好的信贷资产结构体系,可以使商业银行将现有信贷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配置。而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关键在于尽快完善风险管理模式,建立规范化并行之有效的信贷流程,正确引导商业银行切实提高资产质量、减少资产风险损失,从而提高可持续的经营效益,保障商业银行持续稳定的健康发展。

(二)展望

由于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我国的信贷实践还处于不断发展阶段,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还在理论与实践的碰撞中前进。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虽然放缓,但实际增量依然可观,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增长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在如此经济稳定良好的前向推动下,我相信,经过学术界和商业银行自身的不断积极研究探和摸索实践,信贷成本高、风险控制弱等一系列信贷问题都将得以解决,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必将不断地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唐可平.村镇银行信贷资产结构优化的思考[J].中国农村金融,2015,(06).

[2]董峰.银行公司信贷业务资产结构优化问题研究――以A银行为例[J].现代商业,2014,(17).

[3]林国英,梅欢雪,王文星. 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结构变化对经营收益的影响――基于新资本管理[J]. 福建金融,2014,(03).

[4]李振京.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最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3.

[5]林跃武,许大庆,许文嫣.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组合结构评价方法研究[J]. 金融论坛,2012,(10).

[6]程昊.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若干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篇5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 成本管理 主要问题

中图分类号:F275.3文献标识码:A

当前,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提高盈利水平,这是每一个建筑施工企业不可回避而又必须解决的课题。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加剧,施工企业越来越重视加强成本的管理,可在实际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建筑企业的跨越发展。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

成本管理仅限于财务人员进行,没有鼓励全员参与到成本管理中,企业内部缺乏协调和约束机制,对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只停留在预算和结算上,缺乏工程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

2、忽视成本管理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连贯控制

作为施工企业盈利主体的项目部多重视单个工程或单项成本核算,对项目经济成本管理在整个工程建设中的连贯性关注不够。工程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方案的选择、分包单位的选择、合同的签订及材料的使用、完成情况等方面管理力度不够。

3、成本管理需加强技术和管理优势的有效支撑

大多数的施工企业对建筑经济成本管理的理解仍然局限于狭义的降低建筑经济成本本身,还没有形成符合企业实际的科学降低成本目标体系,不能在工程建设项目进行过程中对工程经济状况进行有效的计划管理和过程监控管理。

作为河北省规模最大、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河北建工集团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措施和方法,取得了有效的管控效果。

一、加强成本管控制度建设,全员工、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好成本全要素

1、全要素管理成本。从成本构成上讲,企业经营的各个要素都是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些要素的投入和使用当然成为企业经营的成本。全要素管理成本,就是要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要素都纳入成本管理的范畴。除了我们一直狠抓的工程成本或者项目成本之外,全员都要树立资金成本、人才成本、技术成本、品牌成本、时间成本、管理成本、办事成本等等概念。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尽力降低资金成本以降低费用,尽力降低时间成本以提高效率,尽力发挥企业品牌优势,以摊薄品牌塑造费用,尽力减少资金占用、加快资金周转,以降低财务费用或者融资成本。

2、全方位管理成本。从成本耗用的空间角度讲,企业的各个角落,只要有人、有物存在,都在发生着资源的损耗。所以,项目部、分公司、公司各部门等各级机构都有各自的成本管理的对象、范围和责任。工程直接成本主要发生在项目部,但分公司、公司发生的管理费用也构成工程的间接成本。越是产业结构单一的建筑企业,其管理费用占工程成本的比重越高。分公司管理成本的重点不仅在于开发项目的投入低、报价高可以直接提高项目的盈利水平,而且表现在分公司管理项目的数量和水平上,管的项目多,在各个项目上摊销间接费用的比例就低;管理项目的水平高,项目部就会以较少的人财物和工期投入,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工期目标,从更高层面上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分公司利润。公司管理成本的重点在于战略选择的成本、技术研发的成本、投融资的成本、品牌塑造的成本、改善经营环境的成本等等。从这个层面上讲,公司成本管理更具有决定性、战略性、机遇性,一次决策失误的成本绝对不是一两个项目的盈利能够弥补回来的,错失一次机遇的代价,就是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恶行循环。所以,管理成本绝不仅仅是与项目部及与工程项目管理有关的几个部门的事,而是企业上下各级机构、各个层面的共同任务。偏废任何一个层面,都会加大企业经营的成本。

3、全过程管理成本。从成本发生的时间角度讲,企业从筹办开始发生的一切费用都属于成本范畴。企业经营就是以最小的投入,谋求最大产出,即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就是成本控制的过程。所以成本管理贯穿企业生存的始终。具体到我们建筑项目总承包来说,各级管理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四次经营”的理念:第一次经营是施工前的投标经营,即市场对接。成本管理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投标策划;第二次经营是施工的过程管理和控制。成本管理的核心是设计变更、工期变化等产生的索赔、签证;第三次经营是竣工后的追踪经营。成本管理重点在结算、清欠和兑现效益;第四次经营是以现场保市场。干好现有项目,与大业主长期合作。

4、全员工管理成本。从成本管理的主体角度讲,全体员工既是成本费用的耗用者,也是管理费用的支出者,所以当然是成本控制的管理者、监督者。全体员工在岗一天,所干工作就要对得起自己的工资,每干一件工作就要尽量减少物的消耗、钱的支出、时间的占用,每花一笔钱就要争取最大的收益。努力降低管理成本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投资性、收益性的支出上。

二、完善成本管理体制,把职工利益与企业降本增效捆绑在一起

要想让全体员工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好成本的全体要素,必须建立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变“要我管”为“我要管”的机制。

一要建立全员对接市场的经营管理办法和内部核算办法,让职工既要时刻关注市场开发指标的完成,而且要积极主动地识别、控制项目开发的风险,不搞饥不择食,不能在投标的第一个经营环节就留下潜亏风险。

二要推广项目模拟股份制。通过职工缴纳风险抵押金和签订责任状把项目降本、创优、安全、工期等目标责任与个人收入紧紧联系在一起,按照责任状的约定进行利润分配,充分调动项目部的积极性,使项目部真正成为企业利润的蓄水池。

三要完善部门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各部门根据上年支出情况和当年的工作计划提出当年的费用预算,财务部根据预算支出计划,加强资金的调拨和周转,提高资金的周转率。探索有关专项费用使用包干、节约有奖的办法,鼓励全员勤俭办事、节能降耗、增收节支。实行资金有偿使用办法,督促各分公司、各项目部及时偿还占用企业的资金,加快资金的周转。

四要对成本管理目标及时进行系统性分解和层层落实。特别是项目部不但要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力量,也要重视预算和财务,不能只管干,不管算。预算人员思想要到位,经济意识要强,从投标前期的测算、施工预算、一直到工程竣工结算,预算人员要发挥自己的职能作用,为项目提供决策数据。决不能倒挤成本人为完成利润指标。

五要坚持成本分析制度。项目部每月召开成本分析会、分公司每月报告利润上缴情况。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要定期通报。针对各个项目之间的管理水平差异,将做得好的项目管理经验进行总结推广,针对项目基础数据不足,管理不到位等现象要加大惩罚力度,提高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篇6

一、项目管理概述

1、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它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它是以项目为主要管理对象,根据项目的内在规律,对项目生命周期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的管理活动。比如在实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往往由于施工单位的局限性,很难保证项目一次性实施成功,可将项目委托给从事项目管理的专业单位进行管理。

2、项目管理的主要特点

(1)项目管理实行经理负责制:施工单位不得越过项目经理直接管理项目内部工作,必须通过项目经理实现对施工项目的组织管理,项目经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经验等;(2)以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为实现项目目标,需将项目目标分成不同阶段的分目标,再将分目标分解成各个不同阶段的子目标,通过一步一步的完成子任务来实现总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实施方案,保证总目标的完成;(3)有充分的授权保障:施工单位要授予项目经理生产调度指挥权,技术、组织方案决策权,财务、人事管理权等权利,项目经理也要授予其下属的项目经理部成员在其分管业务方面的各种必要权力,使各成员有职有权。

3、项目管理的职能

项目管理的职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组织:通过授权、职责划分和签订合同等方式来进行有效的机构运转,并通过建立有效的项目组织机构、配备所需的各类人员来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成;(2)控制: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必须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和调整,即有效控制过程;(3)计划:为使项目协调有序地达到预期目标,可用一个动态的控制过程来统筹安排整个项目,把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中的所有目标和活动划入正常计划过程;(4)指挥:为保证项目各层次人员按既定计划从事各项项目活动,可通过已建立的项目组织机构,逐级下达指令;(5)协调:对项目的众多结合部之间出现的矛盾进行磋商、调整、联系和沟通,来保证项目的正常进行。

二、系统开发环境及数据库选择

1、Visual C++ 开发平台

Visual C++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可视化软件开发工具,目前它已成为程序员进行软件开发的首选工具。作为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可视化集成开发环境,它由编辑器、调试器以及程序向导、类向导等组件组成。且可为我们提供多层次可调节的应用程序,来大大提高软件开发效率。

2、MFC

MFC应用程序框架是以MFC作为框架基础的,以此程序框架模式搭建起来的应用程序在程序结构组织上是完全不同于以前的Win32 SDK编程方式的。MFC提供了相当多不同功能的类以适合尽可能广泛的需求。

3、MySQL

MySQL是一个免费的SQL数据库,作为一个多线程、多用户的数据库服务器,它的功能虽然不够强大,但已经能够满足一般应用软件的要求。它的主要目标是快速、易用,MySQL数据库的开发者也在不断使之更加完善,它的数据处理速度明显优于其它数据库服务器。如果所开发的应用软件对数据库操作的功能及灵活性的要求不是很高而对数据库的性能要求较高的话,MySQL数据库服务器不失为一个最佳的选择。

三、投资项目评估与风险分析系统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1、个人完成模块的设计

通过需求分析,将系统的功能分为两大部分:项目内容维护、查询。其中,项目内容维护包括:①项目源输入:将客户递交的数据按业务需求进行计算并存入数据库。②报告输出:按照规定的格式及项目计算结果数据输出;查询:查询以往计算结果,输出报表等。

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①市场分析系统;②融资管理系统;③投资估算;④项目方案的比较评估。

2、详细设计与实现

市场分析系统的设计:①市场调查处理:市场调查处理是为了对调查表搜集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的功能模块。它的作用是为了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以二种方式进行处理,最后利用评分和主观概率给出直方图和正态分布图显示。②市场预测:采用回归分析法,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及相互关系,利用实际数据,建立合理的经济数学模型,来进行分析预测。

融资管理系统的设计:公司的资金可以从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来获得,不同来源的资金,其使用时间的长短、附加条款的限制、财务风险的大小、资金成本的高低都不一样,这就要求公司认真分析公司融资的外部环境的内部条件,按照融资原则确定一个合理的融资方案。①筹资分析:融资规模已投资需要为依据,资金的合理需要量建立在资金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以保证投资项目或经营活动正常开展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数量。②融资风险分析:融资风险的程度用概率的方法进行分析。

3、投资估算

①固定资产估算: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计划期内建筑、设备购置及安装或更新生产型和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入量。②流动资金估算: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供周转使用的资金、用于购买劳动对象、支付工资和其它生产费用的资金。③建设期借款利息投资项目在建设期间因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而应计付的利息。④投资回收期:又称现值投资回收期,按给定基准折现率条件下,用项目折现后的净现金收入偿还全部投资的时间。

参考文献

[1]齐宝库,候景岩,王桂忠.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沈阳: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8, 7.

[2](奥)科夫勒著. MySQL 5权威指南(第3版).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年12月.

篇7

关键词:现代汽车维修 传统故障诊断 应用

现代汽车诊断的定义为对汽车不进行拆解或者仅拆解少量小部件的前提下,检查并确定故障以及其原因的过程。才能更好的解决汽车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基于此,以下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从传统汽车维修诊断概念入手,做出以下几点分析。

1、传统汽车维修诊断概念

传统诊断故障法属于汽车诊断方法中的一种,也可以叫直观诊断法。传统诊断法主要是根据汽修人员对汽车的观察来判断汽车现状与故障原因的方法,其主要特点是成本低、灵活机动,但也存在着不足,如仅依靠维修人员经验因此无法给出准确数据、速度慢[1]。

2、传统故障诊断法在现代汽车维修中的应用分析

2.1通过“观察”诊断故障

例 1:一辆奥迪A6开动时动力供给不足,速度很慢且有间断性的异声从排气管出发出,时常还会有发动机突然熄火的情况。

用车辆故障阅读仪检测该汽车发动机的电控系统,该仪器假显示16486的故障码,其该仪器的含义说明发动机内部的空气质量流量低电平输入。根据以上的数据对其进行分析,空气的质量流量比规定的值要小,表示可能进气管出现了漏气的情况。经过对各个部位的接头进行认真检查后发现并没有出现漏气的情况。然而分析判断常见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四类,第一该仪器已损坏,第二出现线路故障,第三进气管出现漏气,第四空气过滤器被堵塞。通过之前的检查,后面两种原因可排除,推测故障应该在元件上。将流量计拆卸后在格栅处发现了一小块塑料。将其去掉后再装好流量计,用检测仪检测,故障码消失,数据读取正常。经过试车检测后,也无之前出现故障。

如果该故障按照传统的故障诊断,从该现象就可以确定病症为混合气浓度超标,首先会检测是否有异物堵塞进气系统,然后再检测供油系统正常与否。其实这种方法在第一步检测的时候就可以确定故障原因,也不用浪费时间、人力用汽车故障阅读仪进行检测读码、分析调取数据等才确定原因。

例 2:一辆上汽通用汽车出现右前轮不能自如升降,另外三个正常。检测发现右前的减震器的排气阀线是断开的,将其接通恢复正常。如果我们观察仅走马观花的看是很难发现其问题故障的,所以应该细心认真的观察。

2.2 利用“气味”诊断

例:一台奔驰300SEL轿车,出现了怠速不稳定且急加速时抖动严重状况。传统诊断方法方式为对排放废弃气味进行分析判断,发现有明显的生油味,可以判定为高压线出现断火情况。对高压线进行更换后,恢复正常。

闻“气味”虽然在维修过程中运用较少的方式,但是并不意味着不重要。如果运用合适,可以快速判断故障,减少时间精力的浪费。发动机排放废气的味道可以了解发动机情况是否正常,离合器以及制动器附近分味道,可以了解离合打滑情况以及制动拖滞与否[2]。

2.3 利用“声音”诊断

例:宝马E34,运转发动机时踩下离合,听见发出沙沙声,声音随着转速的加快而越来越大。

针对故障,第一步进行检查并将离合分离轴承更换,随后将曲轴后面的小轴承添加油,再对轴承指针的摆动情况进行检测,情况正常。将变速器安装好后听声响并无变化,故障仍未消失。仔细听发出的声音,感觉离合的分泵活塞杆发出的声响特别大。担心是配件质量出现问题导致此故障,又更换了不同牌子的分离轴承,故障仍未消失。进行几次试车后,发现离合刚踩下时声音立刻消失,然后慢慢变大。根据这种情况分析,离合踩下时,因为一轴同飞轮的转速相近,其前轴承变成了相对静止,因此没有声响。待一轴的转速完全静止的时候轴承转速随着发动机的转速提升,于是声音不断增大。最后将该处的轴承进行更换,故障解除。

在机械故障出现的时候,通过“声音”诊断非常必要与实惠。比如对发动机发出异响进行诊断采用异响诊断设备仪器,将要付出巨大的成本代价。“声音”诊断的步骤为,第一了解出现故障的位置,如故障位置不准确,就会在维修过程中浪费大量人、财、物成本;第二步弄清声响的类别,最后根据经验进行判断。现在的汽车维修中,最常见的故障就属机械故障,因此汽修人员的听力成为了其基本的素质与要求。

2.4 通过“询问”诊断

例 1:一台奔驰 S320 轿车,不能发动。通过询问车主,了解到该故障是出现在更换火花塞之后。拆下火花塞检测,其间隙不同于原件,更换后消除故障。

例 2:一台劳斯莱斯轿车,很难提速,通过询问车主了解到该故障出现在换火花塞之后。检测其火花塞型号以及功能均符合要求,于是判断为车主点火顺序错误,纠正后故障消除。

驾驶者对自己驾驶车辆最为了解,能为故障提供最相关资料。把握好询问技巧,能够高效、低成本完成维修任务。

2.5 通过“触摸”诊断

例 1:一台宝马E34轿车驾驶方向偏左。报修后检修工作人员通过用手触摸发现左后的轮毂比其他的温度要高,于是诊断为左后轮的制动器出现拖滞现象。然后对左后轮的制动器进行检测,查出根本原因为活塞不能回位。“触摸”方法在检修车内空调、冷却、点火等系统故障时,能够高效熟练完成检修任务。

2.6 通过“测试” 判断

“测试”常见用途为:第一通过模仿故障发生的条件判断;第二利用新配件更换疑似故障配件进行测试,检测该部件是否出现故障;第三根据多次试车结果排除故障出现原因;第四通过测试检测故障是否排除。

例如汽车汽油警告灯行驶中亮了,表示汽油压力太低。然后将汽油的压力传感器进行更换,进行测试后排除故障,这就表示之前是传感器损坏造成的故障。通过测试节省了大量检测其他部分的时间与精力。

2.7 通过“测量”判断

“测量”诊断法就是运用传统的仪表、仪器来测量电器线路与元器件情况的方法。例如,电器的线路、线圈出现短路、断路等状况时通过简单的“测量”就可以了解。这种方法在现代汽修中也是非常重要和常用的方法[3]。

3.结语

总之,仪器诊断法在现代汽修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缺陷,而传统汽修诊断法在现代汽修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弥补这仪器诊断中的不足。这也告诫着所有的汽修工作人员,除了掌握高科技的仪器诊断技术之外,还必须很好的学习与运用传统诊断方法。科学合理的将二者结合使用,可以高效的完成汽修任务,大量的节约人力成本、资金成本以及时间成本。

参考文献:

[1]魏立英.传统诊断技术在现代汽车维修中应用[J].今日科苑,2008,04:48.

篇8

关键词:制约因素 规模方案 比选 规模评估 合理准确

项目建设规模也称项目生产规模,是指项目设定的正常生产运营年份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或者使用效益。建设规模的确定,就是要合理选择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解决“生产多少”的问题。每一个建设项目都存在着一个合理规模的选择问题。生产规模过小,使得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单位产品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低下;生产规模过大,超过了项目产品市场的需求量,则会导致开工不足、产品积压或降价销售,致使项目经济效益也会低下。因此,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关系着项目的成败,决定着工程造价合理与否。

合理经济规模是在一定技术条件下,项目投入产生比处于较优状态,资源和资金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并可获得较优经济效益的规模。因此,在确定项目规模时,不仅要考虑项目内部各因素之间的数量匹配,能力协调,还要使所有生产力因素共同形成的经济实体(如项目)在规模上大小适应。这样可以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须注意,规模扩大所产生效益不是无限的,它受到技术进步、管理水平、项目经济技术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超过一定限度,规模效益将不再出现,甚至可能出现单位成本递增和收益递减的现象。

1 项目规模合理化的制约因素

1.1 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是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考虑的首要因素。

①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是确定项目生产规模的前提。通过市场分析与预测,确定市场需求量、了解竞争对手情况,最终确定项目建成时的最佳生产规模,使所建项目在未来能够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和持续发展的能力。②原材料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对项目规模的选择起着程度不同的制约作用。如项目规模过大可能导致材料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造成项目所需投资资金的筹集困难和资金成本上升等,将制约项目的规模。③市场价格分析是制定营销策略和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市场价格预测应考虑影响价格变动的各种因素,根据项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回归法和比价法进行预测。④市场风险分析也是确定建设规模的重要依据。在可行性研究中,市场风险分析是在产品供需和价格走势常规分析达到一定深度要求的情况下,对未来某些重大不确定因素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项目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的分析。有的可定性描述,估计风险程度;有的需要定量计算风险发生概率,分析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并提出风险规避措施。

市场风险主要包括技术进步加快,新产品和新替代产品的出现,导致部分用户转向购买新产品和新替代产品,减少了对项目产品的需求,影响项目产品的预期效益;新竞争对手加入,市场趋于饱和,导致项目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少;市场竞争加剧,出现产出品市场买方垄断,项目产出品的价格急剧下降;或者出现投入品市场卖方垄断,项目所需的投入品价格大幅上涨。这种激烈价格竞争,导致项目产品的预期效益减少;国内外政经济条件出现图发性变化,引起项目产品销售锐减,或者项目主要投入品供应中断。

上述情况的出现,均影响项目的预期效益,制约项目规模合理化的制定。在项目分析与评价中,应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项目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并分析风险程度,按风险因素对投资项目影响程度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行划分,风险等级分为一般风险、较大风险、严重风险和灾害风险,然后通过专家估计法对市场风险予以定量。

1.2 技术因素 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及技术装备是项目规模效益赖以存在的基础,而相应的管理技术水平则是实现规模效益的保证。若与经济规模生产相适应的先进技术及其装备的来源没有保障,或获取技术的成本过高,或管理水平跟不上,则不仅预期的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还会给项目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危机,导致项目投资效益低下,工程支出浪费严重。

1.3 环境因素 项目的建设、生产和经营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进行的,项目规模确定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政策因素,燃料动力供应,协作及土地条件,运输及通信条件。其中,政策因素包括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技术经济政策,国家、地区及行业经济发展规划等。特别是为了取得较好的规模效益,国家对部分行业的新建项目规模作了下限规定,选择项目规模时应遵照执行。

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确定建设规模还应分别考虑以下因素:

①对于煤炭、金属与非金属矿山、石油、天然气等矿资源开发项目,应根据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要求和资源可采储量、赋存条件等确定建设规模。②对于水利水电项目,应根据水的资源量、可开发利用量、地质条件、建设条件、库区生态影响、占用土地以及移民安置等确定建设规模。③对于铁路、公路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影响区域内一定时期运输的需求预测,以及该项目在综合运输系统和本系统中的作用确定线路等级、线路长短和运输能力。④对于技术改造项目,应充分研究建设项目生产规模与企业现有生产规模的关系;新建生产规模属于外延型还是外延内涵复合型,以及利用现有场地、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的可能性等因素,确定项目建设规模。

2 建设规模方案比选

在对以上因素进行充分考核以后,应确定相应的产品方案和项目建设规模。生产规模的变动会引起收益的变动。规模经济是指通过合理安排经济实体内各生产力要素的比例,寻求到适当的经营规模而取得节约或经济效益。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根据经济合理性、市场容量、环境容量以及资金、原材料和主要外部协作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对项目建设规模进行充分论证,必要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大型、复杂项目的建设规模论证应研究合理、优化的工程分期,明确初期规模和远景规模。不同行业、不同类型项目在研究确定其建设规模时还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

项目合理建设规模的确定方法包括:

2.1 盈亏平衡产量分析法。通过项目产量与项目费用和收入的变化关系,分析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以探求项目合理建设规模。当产量提高到一定程度,如果继续扩大规模,项目就出现亏损,此点称为项目的最大规模盈亏平衡点。当规模处于这两点之间时,项目盈利,所以这两点是合理建设规模的下限和上限,可作为确定合理经济规模的依据之一。

2.2 平均成本法。最低成本和最大利润属“对偶现象“。成本最低,利润最大;成本最大,利润最低。因此,有人以争取项目达到最低平均成本为手段,来确定项目的合理建设规模。

2.3 生产能力平衡法。在技改项目中,可采用生产能力平衡法来确定合理生产规模。最大工序生产能力法是以现有最大生产能力的工序为标准,逐步填平补齐,成龙配套,使之满足最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要求。最小公倍数法是以项目各工序生产能力或现有标准设备的生产能力为基础,并以各工序生产能力的最小公倍数为准,通过填平补齐,成龙配套,形成最佳的生产规模。

2.4 政府或行业规定。为了防止投资项目效率低下和浪费资源,国家对某些行业的建设项目规定了规模界限。投资项目的规模,必须满足这些规定。

经过多方案比较,在初步可行性研究(或项目建议书)阶段,应提出项目建设(或生产)规模的倾向意见,报上级机构审批。

3 进行合理准确的项目建设规模评估

对项目建设进行合理科学准确的评估,建设项目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项目建设的评估,一般是指以投资项目为研究对象,从项目建设的多个方面进行评估,这样会为项目的建设提供相对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也会使项目的造价变得合理。

3.1 对项目建设的目标、必要性评估 项目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可建设没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项目,对所建设的项目类型进行调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浪费。明确该项目的发展前景和运行效益,为项目建设提供可靠情报。

3.2 项目建设条件评估 项目的建设必须要对它的建设地、供电、供水,供气、供暖进行评估,了解他们是否满足建设要求,如选址不可影响居民生活,不可破坏国家文物,不可建在地震带或灾害频发区,这样可以保证项目建设正常的进行,并且可以消除后续的隐患。对于供电、供水,供气、供暖要做好万全准备,看够不够用,是否有备用等,这些都可以为项目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

3.2.1 项目技术评估 项目技术的评估对于项目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确而又合理的评估能为项目的建设提供重要保证,主要从以下方面评估:①建筑方案评估建筑方案首先应满足该建筑的功能需要,其建筑形式、建筑标准等一定要完全按照国家标准来建设,一定要符合国家或各级政府的相关规定。另外还要评估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建筑抗震设防、所选用的主要结构形式等是否符合国家及当地有关规范及规定的要求,是否安全可靠。这些都是建设方案评估的重要因素。②水电建设评估水电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电不可超负荷,要有稳定安全的供电系统,水的节约,污染等方面的是否满足国加标准,还要做到减能减排的要求,保护周边的环境。③安全卫生、安全生产评估对于可能产生不安全因素和对卫生防疫有要求的项目,如实习工厂、生物化学实验室等类型项目,应重点评估项目技术方案的安全防范措施的可靠性。

3.2.2项目的投资和效益评估项目的投资评估就是对项目的资金来源,使用进评估,了解所有资金是否满足需求,如是贷款,能否在规定期限还清贷款。

对效益的评估就是指对该项目运营后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非盈利性项目)是否能达到初定要求,满足社会的需要。

4结语

项目建设关系着方方面面的利益,我们要通过各方的调查评估,了解各方面的需求,对所建项目进行全面分析,确定项目合适的建设规模,这不仅可以节省成本,使造价合理,并且更能符合国家标准和企业要求。

篇9

目前企业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经济增加值和平衡计分卡等评价方法。这几种绩效评价方法虽各有长处,但每一种方法自身都还存在着一些缺陷。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

杜邦分析体系采用的是杜邦分析图(如图1)。它能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把不同种类的指标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建立金字塔形分析体系,对核心指标的变动进行分析,直观、系统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提高对财务报表分析的效率。

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中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不适应信息经济时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不能全面地为企业的战略管理服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过分注重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注重短期目标,缺乏与战略联系,传统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过于依赖财务指标的指示作用。

第二,只重视股东利益,忽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传统财务绩效评价系统秉承了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宗旨,其指标设置单一地体现股东利益至上的原则,而忽视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而企业的生存发展的利害关系体不再仅仅局限于股东,顾客、员工、政府、供应商等等利益相关者同样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是企业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直接或间接驱动因素。

2.经济增加值评价系统

经济增加值(EVA)评价系统,EVA是指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减去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

经济增加值EVA=税后经营净利润-资本投入额×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EVA就其性质而言仍然是一种基于会计系统的企业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以其为中心的绩效评价体系在具体运用中存在下列问题:

第一,对非财务因素重视不够,所有的指标都是财务指标。

第二,EVA无法避免管理者的短期行为及操纵行为。EVA在计算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但作为一个短期指标,它还是无法避免一些管理者的短期行为以及操纵盈余行为,如果一个净现值为正的投资项目在投资的前几年EVA为负,以后才逐渐盈利,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往往会为了短期的业绩而放弃该项目,损害了股东财富。

第三,EVA受折旧的影响较大。采用直线法折旧时,EVA抑制公司成长,在新资产使用初期,由于资本基础较大,资本成本较高,EVA偏低,随着折旧增加,资本基础逐渐变小,EVA成比例增长,这样,有着大量新投资的公司反而比旧资产较多的公司EVA低。这显然不能用来比较公司实际盈利能力。

3.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BSC)是一个综合评价企业长期战略目标的指标评价系统,它由财务方面、客户方面、内部业务流程方面、学习和成长方面四个维度组成。

平衡计分卡如同金字塔式的网状结构,把企业为实现长期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所有目标和指标系统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企业实现长远目标的程序规划(如图2)。

平衡计分卡较之前几种方法有着明显的先进之处,比如评价指标全方位化、评价指标长期化、评价指标全局化、群众化,但是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局限性。

首先,平衡计分卡方法是一种综合的全面评价方法,需要健全的信息系统支持。其次,没有加强对风险的管理。

二、对企业绩效评价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1.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建议

首先,加入非财务指标,与财务指标相结合共同反映企业绩效。市场占有率、顾客满意度、创新、质量和服务、员工满意度等非财务指标也是企业绩效的一个重要体现。

其次,财务指标多元化,全面反映企业的影响。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平衡记分卡评价方法进行多角度的评价。

2.经济增加值评价体系的改进建议

首先,设计有效的指标体系。一方面,EVA指标是一个绝对数,它反映的是全部资本的增值额,因此存在着不同分部的经营业绩就不具有可比性的缺陷,所以要设计有效的指标体系来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以EVA为基础的指标体系中增加包含由EVA指标衍生出的相对指标,如用EVA值除以资本总额来消除EVA指标计算中因资本总额产生的不同影响。另一方面,还可以在指标体系中加入非财务指标,将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减少财务指标所带来的短视行为。在这方面可借鉴BSC评价体系设置非财务指标。

其次,以沉淀资金折旧法消除折旧影响。EVA受折旧的影响极大,拥有长期资产的公司可以采用沉淀资金折旧法,即每年提取的折旧在前几年很少,在最后的几年里迅速增加,每年具体的折旧额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定,提取的折旧总额和EVA方法扣除的资金成本之和保持不变,这样更符合经济现实。

总之,在我们对EVA进行改进时,既要充分吸收其现有的优点,如全面考虑企业的资本成本等,又要清楚地认识到它的缺陷,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出改进,使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得以不断完善。

3.平衡计分卡的改进

通过前面对BSC的分析和研究,本论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BSC提出改进和创新。

首先,与员工进行沟通,获得精确的第一手资料。在推行BSC之前,一定要对BSC的优点以及运用BSC的好处向员工宣传,以减少推行的阻力,应当让员工明白,BSC的推行并不只是对现有的信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补充,而是最终会大大减轻他们的工作量和工作负担,以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许多更为有意义的场合。

其次,将风险因素融入平衡计分卡中。潜在地影响每个行业的战略风险有三种基本来源:运营风险、资产损伤风险和竞争风险。不仅财务方面要体现风险控制意识,风险控制还应全面融于平衡计分卡的其它三个方面之中。

(1)客户方面

客户方面一个最引入注目的风险是开发新市场的风险。每一个企业都在争取扩大销售,扩大市场占有率,但盲目扩张,只能侵蚀企业的现金流,即导致现金流出大于现金流入。因此,应在平衡计分卡的客户方面体现风险控制意识,结合企业实力和竞争对手的情况确定最佳目标市场,而不应盲目追求新客户增加数量,并编制相应的控制风险的指标及目标值来控制风险。

(2)内部经营过程方面

内部经营过程方面主要控制的是运营风险,企业的内部经营过程包括三个方面:创新、运营和售后服务。在这三个方面,都有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如在创新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大量投资于科研,致力于开发新产品,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市场调研,就可能造成新产品不被市场接受而导致惨败的风险。所以应该在新产品开发前为了确保安全和质量分析哪些是必须标准化和紧密控制的关键流程,指出哪些系统错误会损害关键运营活动或是造成重要资产的损伤。基于这个思路,企业在编制平衡计分卡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指标和目标值控制风险。如新产品预期盈利情况、关键流程执行情况、质量改进率等。

(3)学习与成长方面

学习与成长方面体现了企业的一类重要利益相关者――员工因素,诸如重视提高员工能力、加强授权。但是,它却没有体现由于员工因素(如道德风险)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如员工受短期利益驱动虚报业绩或以牺牲企业利益为代价换取个人利益。由员工原因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为运营风险、商誉风险。针对于此,应在平衡计分卡的学习与成长方面补充相关的控制指标以控制风险,诸如,授权限制、内部稽核、岗位轮换、关键员工保持率等。

4.将平衡计分卡和经济增加值相结合

篇10

随着银行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及加入WTO后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各商业银行也由传统的主要注重经营管理转向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并举,把制定战略规划作为获取持续性竞争优势的保证。战略管理会计是为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它服从于企业的战略选择,通过报告战略规划的成功与否来对战略管理产生影响。它着重研究与竞争对手相比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创造价值的过程;研究企业产品或劳务在其生命周期中所能实现的、客户所需求的“价值”,以及从企业长期决策同期看,对这些产品及劳务的营销能给企业带来的总收益。

一、银行实施战略管理需要战略管理会计

1.传统管理会计已不能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传统的管理会计重点考虑的是成本问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衡量企业竞争优势的指标除收入、成本、利润等财务指标外还有大量的非财务指标,如与银行战略目标密切相关的客户满意度、市场占有率、竞争对手的数量等。就拿市场占有率而言,它反映了企业竞争地位的相对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银行的盈利状况。而传统的管理会计却未能超越会计主体范围,联系竞争者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使企业的管理者忽视市场变化、竞争对手、战略规划等方面的诸多重要因素。激烈的同业竞争使得每家银行在做好内部管理、内部核算的同时,还要不断地了解竞争对手的新动态,了解自己在同业中的地位,这样才能适时调整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这些要求单靠传统的管理会计是不能实现的。

2.战略管理会计的推行是银行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必然要求。营造持续性竞争优势是银行战略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银行竞争优势又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相对成本优势。传统管理会计一般以投资报酬率来评价企业的业绩而忽略了相对竞争地位在业绩评价中的作用。实际上,企业利润是否稳定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相对的市场竞争地位。战略管理会计从长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它更注重企业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甚至不惜牺牲短期利益。它具有明显的外向性,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的外面环境,重点搜集有关竞争对手的信息,了解其相对成本,做到知己知彼,采取相应的进攻、防御措施,通过占优势的相对成本和庞大的市场占有额,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未来的竞争将是以知识和人才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竞争,并以智力和技术投资作为基本的投资方向。与此相适应,对企业效益的评价不应拘泥于一时的得失,而应着眼于全面、长期地提高企业竞争力、发展力,是微观效益和宏观效益、当前效益和长远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体。战略管理会计将对企业效益的评价从狭隘的财务效益转向全方位的综合效益,将对经营成果的计算重点由利润计算向增值计算转变,更好地为战略管理需要服务。

二、银行推行战略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

1.协助银行制定战略目标。银行战略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总体战略目标。竞争战略目标、职能战略目标。总体战略目标主要确定经营方向和业务范围;竞争战略目标主要研究银行在同业竞争中的目标定位问题;职能战略目标所要明确的是在实施竞争战略过程中,银行各部门或各种职能应发挥什么作用,达到什么目标。战略管理会计一方面从自身内部出发,研究自身所处的内部环境——自身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搜集各种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特别是一些非财务信息,诸如员工的参与和满意度、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战略资源数量、与技术开发和金融创新有关的指标;另一方面着重对其外部环境——包括竞争者、客户。政府等方面的研究,加强银行外部信息的搜集,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对客户群体的研究及对国家政策的理解,明确自身面临的外部挑战,提出各种可行的战略目标,供高层管理者选择。

2.对银行进行战略成本管理。从外部竞争形式来看,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多元化格局的建立,适应金融需要的新型金融机构迅猛兴起与发展,我国银行之间竞争日益加剧;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已成为必然,我国银行要在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决定因素不仅在于实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是否有健康发展的经营管理机制,取决于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战略成本管理跳出传统成本管理框架,着重从战略的角度来研究影响成本的各个环节,从而进一步找出降低成本的途径。在强调利用收入成本率、收入费用率。负债成本率和法定利率偏离度等成本管理指标的同时,还加强了对银行战略成本的研究,包括隐含规模成本、技术投入与产出成本、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成本、金融创新成本等,以避免经营中可能出现的大量成本浪费问题,为顺利实现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3.为银行的经营决策提供服务。为了长久保持竞争优势,银行更应关注未来信息。战略管理会计在提供与经营决策有关的信息过程中,克服了传统管理会计所存在的短期性、简单化的缺陷,着重提供各种相关、及时、可靠的信息。它着眼于长期本量利分析,更能反映银行投入的实际业绩,为其持续发展提供有用信息。例如,如何规划调整分支机构,撤并收缩业务量少、保本点以下、当地进入资源匾乏的营业网点,发展存款多、效益好、潜力大的精品机构;如何规划调整各职能部门人员配比,提高管理效率;如何在客户选择上区分优劣,提供差别服务以提高资金成本的效率和效用等等。

4.进行人力资源核算,提高银行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人是银行进行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他既是银行的一项重要资源,在银行经营活动中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他又是一种以智力资本为核心的人力资本,通过人力资源的运营能创造出远远高于对其投入的新价值。人力资源管理是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战略管理会计包括为提高企业和个人绩效而进行的人事战略规划、日常人事管理以及一年一度的员工绩效评价。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来激励员工以获取最大的人力资源价值,并采用一定的方法来确认和计量人力资源的价值与成本,进行人力资源的投资分析。战略管理会计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分析研究人力资源,尽可能地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为战略目标的实施服务。

三、推行银行战略管理会计的几点建议

1.加强银行的战略管理,明确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的关系。战略管理与经营管理不同,它着眼于未来,是一种长期性的规划。它所要考虑的是全局性、长远性的因素。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还应注意与短期的经营规划相区别。面对国际金融业并购热潮的加剧及加入WTO后国外金融航空母舰的冲击,我国银行不能坐而无视,必须突破现有分业经营格局造成的管理思想上的限制,将混业经营理念纳入银行的长期战略目标。当然,战略性的规划也需要经营收益相支持,只有完成各阶段的经营目标取得经营收益才能实现战略目标。明确了战略目标,制定了战略规划和切实可行的经营方针,就能为推行战略管理会计创造条件。

2.尽快建立健全银行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信息资源的搜集和利用是战略管理会计的关键。要想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优势,更好地为银行的战略管理服务,就必须尽快建立健全银行战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该会计信息系统应包含内部与外部、财务与非财务等诸多方面的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因此,首先必须扩大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注意搜集现有会计信息系统中所没有的外部及非财务信息,补充现有系统。同时还须加强对此类信息的整理和分析以不断完善现有会计信息系统,提高现有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价值,为战略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