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课堂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6:26: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然课堂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自然课堂论文

篇1

关键词电子计算机辅助学习获取知识

一、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是现代学习的趋势

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我国教育的目的。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建设高素质的基础教育,正是贯彻“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战略方针的具体体现。现代化是以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结合的标志,而人是现代化的主体。今天课桌旁的“无知”小童,将是21世纪世界舞台的主人。如何使21世纪的主人更好地适应“地球变小了”的时代,如何适应知识经济等问题就放在教育者的面前。让他们学会自行获取知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方法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之一。用电子计算机来辅助学生学习是帮助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众多学习途径之一。

在世纪之交的重要时刻,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进步日新月异,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预示人类的经济生活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占主导地位,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教育将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广泛应用并导致教育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终身教育将是教育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共同要求。当前,许多国家政府都把振兴教育作为面向新世纪的基本国策,这些动向预示未来教育将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应当及早准备,迎接新的挑战。①

近十年,全球信息总量呈爆炸性增长,世界上每过一小时即产生二十项发明,每过一年就会新增790亿条信息,世界将进入新一个千年,这是一个真正的新时代,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浪潮使全球实现资源、信息的互享共用,“地球村”的概念以不是理论的存在。随着电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逐步了解,电子计算机将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的日常用品。电子计算机的多方面应用带给人们一个信息量大,打破区域界限的新知识、新信息、开阔眼界的学习与交流的崭新天地。它的应用会使青少年能高效率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从而走向知识经济的新时代,应用电子计算机对青少年进行教学辅导、科普知识传播、思想道德文化教育是一种现代“学习”的趋势。

二、电子计算机是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水平。教育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应当超前发展。现在是信息时代,知识更新急速,人们根本没有可能掌握全部的科学知识,作为小学生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观察。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增长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经验的基本途径,是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小学生年龄小,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并开始向抽象思维发展。要使他们认识大量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应从具体形象的感觉开始,向抽象思维过渡。观察是思维的基础,能帮助学生顺利地掌握科学概念。通过观察容易使学生感知事物和现象,在这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概念就比较顺利。观察是培养学生认识能力的良好途径,它提供许多机会,使学生见多识广,逐步养成善于精细、全面、深入、有次序地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勤于观察的习惯,形成一种自行获取知识的学习方法。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媒体,它与教科书、投影仪、电视机和录象机等一样,具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扩大教学范围和延伸教师功能的作用,电子计算机集合了模型、挂图、幻灯、录象等多种教具于一身,呈现知识的系统化、全局化,是一种可观察性极强的应用工具。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有利于辅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通过电子计算机的树形结构更有利于学生了解知识之间的纵横关系。

三、电子计算机具有解“暗箱”的作用

在小学阶段解决部分(如宇宙、人体卫生等)知识的情境设计的实现和再现。电子计算机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教学所应用,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将更能帮助学生广泛了解一些大至宇宙的运动,小至动、植物的细胞结构的知识;也能帮助学生了解人体内部器官的运动和结构。学生通过人机交换信息,共同解决难题,寻找正确的解题思路,学会的将是一个过程,一个有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过程。在自然教学中运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将有助于解决这些“暗箱”问题并能帮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

如在《自然》(沿海版)第九册《人的消化》一课中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当学生一坐在电子计算机前,面对着一种新颖的媒体,学生的兴趣马上就集中在面前屏幕上的人体消化器官全图上,被屏幕上不停变化的画面所吸引,迅速进入学习的兴奋状态。电子计算机的一个优点就在于能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这时学生处于无意注意的阶段。在这时,教师指出学习的目的是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一些简单的卫生知识。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目的任务,求知欲望逐渐增强,通过按动键盘,屏幕上的画面变化,知识的不断显示,这样学生的注意就会结合着课文向有意注意发展,并保持学生的注意的持久和稳定,促使学生迅速感知,记忆牢固,思维灵敏,获得最佳学习效果,解决了“暗箱”课的一些处理困难的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操作电子计算机帮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强烈外在因素的优势弥补学生个人心智方面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子计算机在学习中的应用不仅拓展学习时间和空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效,从而使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操作能力更有效地同步发展。

四、电子计算机教学能兼顾对待个别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讲课、提问,还是练习、复习,教师必须照顾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又要照顾个别差异。一位教师要面对40多名学生,而且其中接受能力的不同、学习上有障碍,如何区别对待,如何达到素质教育中的面向全体。现在存在教师把学生分为“尖子”、“中下生”和中间一群三部分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进行辅导,这样做好吗?学生只是分三类吗?能正确对待差异吗?答案是明确的,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的差异,学习能力不尽相同,学生中没有一定的“尖子”和“中下生”,被认为是中间的一群学生的能力也不一样。电子计算机在教学的应用就会给我们一个提示,电子计算机在教学中成为每一位学生的电子老师,它会不厌其烦地为每一位学生服务,可以不断的显示出学过的知识,多次地显示学生不能了解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存在的学习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电子计算机正好充任于一个忽略个性特征的“教师”,这位“教师”只会按照课件设计者的思路而进行工作,正好是转变只重视少数尖子生而轻视大多数学生,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的教学观的尝试。

五、电子计算机能提高学习效率

如小学《自然》(沿海版)的第十册《眼睛的科学》的一课中,利用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用计算机了解眼球结构和瞳孔对光线强弱的变化。学生用鼠标点一下眼球内部,眼球内部相应的名称出现了,这使学生具有对在屏幕上所看到的事参与的能力。学生带着“如果我碰了这里会发生什么事”的问题——使他的好奇心持续高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与潜在的知识体系相结合,使学生更投入学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观察、想象、分析和判断能力。在两点之间的任何线,不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是路。这种学习方式是让全体学生从兴趣进入,引发有意注意,进行学习,是一种“直线”;如果中途出现学习障碍,学生对知识的了解不清晰,出现了对眼睛的结构不了解等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重复学习同一知识点的方式进行“曲线”学习,那么他们同样都能学会了应有的科学知识。在教学循环过程中可以看到,教学评价源于学生掌握传递知识的程度,一般通过考试、考查或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判定,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快,精度高,可存储的特点。因此采集学生接受知识程度的样本、施行所传递内容掌握程度的测试、综合成绩判定、包括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的模拟等,电子计算机实现起来比人工获取要客观和实时。传统教育过程中优秀教师总是善于考查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修改自己的教学方式,改进教学方法。电子计算机辅助教学无疑提高了教学效率。而正是由于效率的提高,才缩短了教学过程的时间,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根据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是能让学习者进行交互作用的一种媒体,所以它不同于一般的多媒体计算机软件。为了使每个知识点的教学达到的预定教学目标,教师除用传统的教学媒体外,还常常选择幻灯、投影、电视录象、录音等电教媒体进行课堂辅助教学。而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由于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电子计算机把文字、图表、图象、活动影象和声音等多种媒体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管理,将计算机、电视、广播、录音、录象技术融为一体。利用电子计算机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设计一些练习题,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起到强化、矫正和定步的作用。利用电子计算机程序中的可选择性,进行学生的自我选择,那么学生就会因应自己的问题,在电子计算机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知识,不了解的可以多次观察屏幕上的演示。这样,一方面学生就能通过老师的辅导和电子计算机的提示和回顾学会一定的知识,另一方面,老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去辅导部分学生。因此,电子计算机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解决处理差异学生时的繁重劳动,提高老师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的能力和学会学习的方法。

六、电子计算机是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辅助学习途径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因为世界上的科学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新的知识在迅速增长,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我们教给学生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况且今日的小学生,未来的去向各不相同,所需要各异,准备多少现成的知识对于未来的需要而言,总是不足够的。只有在教知识的同时,指导学生学习探求知识的方法和应用知识到实践中去的能力,他们才能受益无穷,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推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要求。在自然教学中,教师要提供自然界的事物,让学生认识,创造必要的情境供学生去探索,而不应把书本作为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教学中满堂灌,把学生造成只会死背硬记应付考试的书呆子。通过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给学生以丰富多彩的信息刺激,无疑会为学生的想象思维创造广阔的空间,促进学生全脑的开发。

学习不是一个人仅在教室里或老师监督下才做的事情,对一个要满足求知欲或解除疑惑的学生来说,现在要找到合适的信息,有时会是困难的。如果电子计算机连上信息高速公路,那么电子计算机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给学生提供一切途径,使学生得到看上去似乎无穷无尽的知识。电子计算机会使学习变得充满乐趣,允许不同的学生沿着有一定区别的途径学习,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将得到特殊照顾。无论学生的能力如何,每一个人都能按自己的速度学习,使每一个学生自行获取一定的知识。电子计算机辅助学习的另一个益处是使许多学生改变了对测试的看法。对许多学生来说,如今的考试制度、考核评价方法相对落后,考试相当压抑,造成学生思想负担重,考试与不足感相联系:“我考了低分,”或“我没有准备好。”这样一段时间之后,许多没有考好的学生心里就会存在一定压力。在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中,允许学生在任何时候,不冒任何风险的环境下自己测试自己。测试成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出错不会招来责罚,而会诱发学生寻找并克服他的错误之处。应用电子计算机来学习有助于了解自然科学中一些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问题,使学生能亲自感知一些时间非常长,肉眼很难觉察的现象,因而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并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难以感知的知识。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强大生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不仅扩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使学习者从大量烦琐的基础性学习中解脱出来,学习方法上的操作性得到了有效的加强,从而使认知能力和操作能更有效地同步发展。电子计算机辅助学生自行获取知识将使学生从学生时代开始打好基础,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增强他们的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由度、自由活动空间、信息空间、有更多机会与教师交流,从学什么走向怎样学。这样,学生现时和未来不仅可以继承一些必要的前人积累的知识,通过实践使自己成为信息和知识的主人,转向对知识的分析、判断、选择和创造性运用,达到改变教育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身受到教育。

七、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教育上说,如果学生弄电脑不好,这不是学生问题,而是软件问题。学生只要一般地掌握就可以了,学会电脑不等于学习电脑。

2、电脑提高了信息的量与质,提高了信息传递、加工的速度不等于提高学习效能。把信息解放给学生,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仍然是教学的关键。

3、电脑不可以代替教师。电脑只是在获取信息机会上人人平等,处理信息的速度相对还是年轻人占优势。老师对信息的优势很快就消失,知识再难以保守,对知识获取机会均等,老师不再是先学、先知。而学生存储信息的功能逐渐减退。信息时代信息如此之多,就不能和以前一样死记硬背,“填鸭子”逐渐消失,这使教师真正的功能更加突出。

4、教育软件制作必须有的放矢,集中力量,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老师是配合,软件也是配合。

5、电脑不等于人的聪明,使用它是人脑指挥的反映,应用它是人脑的互动。教学改革,不是改进教学手段。

主要参考文献

1尚凤祥著.教学的基本价值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李新主编.心理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篇2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自然课在农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开课或挪作它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各地汇总的资料表明:实验开始前,自然课开设率仅为65%左右,1993年开设率达到96%,全省90%的县市达到100%,大部分农村小学还从一年级开设了自然课。导致以上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教师,通过实验,对自然学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我省12个地、市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地方94%的自然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自然课是培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课程,参与自然教改的热情高涨。92%的学生认为“自然课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习态度由“无所谓”转变为“爱学、想学”。

总之,通过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实验工作确实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农村教育要在立足农村实际的基础上求发展。

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现有小学的90%以上在农村,农村教育必须改变“只抓少数,忽视多数,脱离实际”的单纯升学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我省的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从农村实际出发,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农村自然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二是对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自然教学,才能使广大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自然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自然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自然教学的新局面。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地开展教学研究,是自然学科的教学任务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

篇3

作为校级骨干教师,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 专业技术方面:

(1) 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承担学校安排的自然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4)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我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锻炼的能力。

(5)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辅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6)实验中要加强安全观念,学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不受损害。

2、 具体措施:

(1) 本学期里阅读两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写好读后感。

(2) 研究一项课题《自然课长期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并写好中途报告。

(3) 针对课题研究,上一门自然科学拓展性课程。

(4) 本学期12周左右上一节片级公开课,开展与本学科教师的手拉手活动,要有实效,积极进行研讨及反思,共同进步。

(5) 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学生

爱游戏,好动的特点,创新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

(6)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本学期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制定评价表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7)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8)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灵活、合理使用网上下载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恰如其分的使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乐学、爱学。

(9)课堂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4

通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为此,我感到高兴和欣慰,一来是自己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想要的结果;二来感谢学校领导及各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为使自己的教学事业更进一步提高,我做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预期目标:

作为校级骨干教师,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学校主要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专业技术方面:

(1)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承担学校安排的自然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3)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4)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我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锻炼的能力。

(5)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辅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6)实验中要加强安全观念,学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不受损害。

2、具体措施:

(1)本学期里阅读两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写好读后感。

(2)研究一项课题《自然课长期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并写好中途报告。

(3)针对课题研究,上一门自然科学拓展性课程。

(4)本学期12周左右上一节片级公开课,开展与本学科教师的手拉手活动,要有实效,积极进行研讨及反思,共同进步。

(5)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学生爱游戏,好动的特点,创新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

(6)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本学期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制定评价表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7)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8)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灵活、合理使用网上下载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恰如其分的使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乐学、爱学。

(9)课堂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5

一、预期目标:

作为校级骨干教师,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学校主要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专业技术方面:

(1)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承担学校安排的自然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3)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4)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我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锻炼的能力。

(5)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辅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6)实验中要加强安全观念,学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不受损害。

2、具体措施:

(1)本学期里阅读两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写好读后感。

(2)研究一项课题《自然课长期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并写好中途报告。

(3)针对课题研究,上一门自然科学拓展性课程。

(4)本学期12周左右上一节片级公开课,开展与本学科教师的手拉手活动,要有实效,积极进行研讨及反思,共同进步。

(5)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学生爱游戏,好动的特点,创新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

(6)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本学期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制定评价表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7)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8)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灵活、合理使用网上下载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恰如其分的使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乐学、爱学。

(9)课堂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6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对各项法律法规有更高的认识,做到以法执教。忠诚于教育事业,立足教坛,无私奉献,做到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

二、教师个人业务工作计划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纪守法,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工作任劳任怨,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计划,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浏览教学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自来水。

三、教研工作计划:

我将积极参加教学研究工作,不断对教法进行探索和研究。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论,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努力帮助后进生,采取各种措施使他们得到进步。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观念。

1、本学期将以自学、交流、听讲座、写体会、网上讨论等形式认真系统地学习《课程标准》,逐步树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积极、主动地参加省、市、区、校各级的课改培训和学习,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切实转变观念。培训和学习中,要积极参与,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精神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3、学习《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分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并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实际认真备课。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1、要加强内部交流与学习。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说课、评课,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发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自己的行为,正确把握化学教学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的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3、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按时参加学校和中心组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4、认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周作好总结和课后反思。结合课堂实践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论文。

5、作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6、对各项工作进行认真的总结和评价。

秋季新学期教师个人工作计划【二】我一直以"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为座右铭,为我的教育事业奋斗着,努力着。终于我被评上了骨干教师,为了未来的教学计划,我心里有了新的打算。

通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为此,我感到高兴和欣慰,一来是自己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想要的结果;二来感谢学校领导及各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为使自己的教学事业更进一步提高,我做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预期目标:

作为校级骨干教师,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学校主要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 专业技术方面:

(1) 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承担学校安排的自然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4)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我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锻炼的能力。

(5)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辅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6)实验中要加强安全观念,学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不受损害。

2、 具体措施:

(1) 本学期里阅读两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写好读后感。

(2) 研究一项课题《自然课长期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并写好中途报告。

(3) 针对课题研究,上一门自然科学拓展性课程。

(4) 本学期12周左右上一节片级公开课,开展与本学科教师的手拉手活动,要有实效,积极进行研讨及反思,共同进步。

(5) 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学生爱游戏,好动的特点,创新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

(6)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本学期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制定评价表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7)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8)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灵活、合理使用网上下载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恰如其分的使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乐学、爱学。

(9)课堂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篇7

踌躇满志誓云 因祸得福近科学

师范毕业前夕,听了全县唯一一名特级教师孙少辅老师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报告,他心潮澎湃。在班级讨论会上,他认真地说出了自己要做特级教师的梦想,却引发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当时,我并不觉得做特级教师的梦想有多么不切实际,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出点样子让大

家看!”

1981年8月,踌躇满志的他被分配到密云县深山区里的一所小学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在这个20多人的班级里,近一半的学生是留生,困难重重。他却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向校长保证,一定要大幅度提高这个班的成绩。

正式开学后,他近似疯狂地投入备课、教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由于离家远,交通不便,他节假日也不回家。原以为有付出就有回报,可残酷的现实却不留情面,一次次地将他的梦想撞碎。面对坚决不给自己重新再来机会的校长,他只得遗憾地离开了那所小学。

1982年8月,他带着破碎的梦想来到另一所山区小学。学校的李校长并没有在意他较为失败的经历,反而大胆地想委以重任。但是,各种复杂的原因,使他最终从主科教师变成兼任劳动、体育、常识、自然等多门课程的科任教师。从那时起,他尘封起自己的梦想,以一种雪耻的心态倾情投入全新的教学工作中。自然课是一门从四年级起开设的新课程,他很喜欢。当时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会成为他命运的转折点,更不会想到科学教育会成为他此后30多年甘心奉献的事业。被尘封的梦想其实也一直在心头,等待着绽放的

那天。

“笔芯”情节永难忘 绝知此事要躬行

36年足够一个人经历许多难忘的事,可对李伟臣而言,最难忘是一段有关圆珠笔芯的对话。

1982年10月,他刚开始教自然课不久,县里的教研员穆祥勤老师要来听课。为给穆老师留个好印象,他特意请李校长帮忙,从附近中学借来了烧瓶和玻璃管,照着教材上的路子,倾尽全力把《热胀冷缩》一课上完了。

刚上完课,穆老师就快步走到讲台边:“你怎么不让学生也亲自实验一下啊?”

“没有器材,我做实验的器材还是校长给借的。”他略带委屈地说。

“教材上的实验不是很简单吗?”

“可没找到玻璃管。”

“你可以用圆珠笔芯代替玻璃管啊,看这是什么?”穆老师随手从粉笔盒中拿出了一支空圆珠笔芯。他的脸“腾”地一下红了。摸了摸自己发烫的脸颊,他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穆老师的话仿佛一记重锤敲在了他的心上,一定要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说干就干,他从此开始了长达10年的自制标本教具历程。从简单的昆虫标本,到工艺复杂的可活动的机械模型,他都凭着一双手捣鼓了出来。他甚至捕蛇为孩子们提供近距离观察蛇的机会。看着蛇,他灵光一现,为什么不能把它做成标本呢?不需要复杂的东西,拿起罐头瓶和二锅头,一件标本就此诞生。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辨认星座,他决定先补充自己的知识。他专门跑到县城的新华书店买《天文普及年历》,又觉得是纸上谈兵,于是又每晚跑到操场上辨别星座,日日如此。正值隆冬,夜晚冷风呼啸,吹不熄他的热情。“虽然冷,可一想到孩子们能学好天文,心中就只有温暖。”教孩子们时,他一边手指天空描画,一边轻声讲着关于星座的趣闻。是他,将课堂与学生带进了大自然,让山区的孩子动手“做科学”成为可能。看着孩子们兴奋的表情和闪着光亮的求知眼神,他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嘴角微微上扬。

三十多年后,当年那些孩子早已长大成人。再见时提到自己给他们留下的最深印象,竟不约而同地谈到捕蛇做标本与看星星。他欣慰地笑了:“往事正像品味或甘冽、或酸苦的白酒一样,愈久愈醇啊。”

沉淀十年磨一剑 不铸成就誓不休

教小学科学课并不要求十分高深的知识,但李伟臣每次做课前,仍旧会把初高中的教材拿来看一遍,甚至还到网上找论文。做课题研究永远都是一根筋,追求完美,不断推敲,不改个几十遍誓不罢休,失败了再推倒重来。从1994年开始,所有北京市的评优课,他只有两次没有获得一等奖。翻出那些证书,却只有那本“持之以恒奖”的封面被摸得有些掉色。他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这让他始终不忘自己是个自然科学老师和成为特级教师的梦想。他有一条只有八个字的座右铭:虚心,求实,多思,创新。八字箴言,饱含深意,从这八字中,仿佛可以看到他的几十年。

肩扛重担不觉倦 力促团结众行远

这些年,曾有许多升为行政人员的机会,李伟臣都一一婉拒。他的心已经交给了自然科学。他觉得,肩上既然已经挑起了这个担子,就一定要让密云孩子们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

1992年,在没有任何准备的前提下,他被调到密云县教师进修学校做自然教研员。面对角色的转换,即使没有适应,他还是一门心思投入课程的研究上。“我觉得教研员一定要民主,要和老师平等相处,”谈起这个,他的语气中多了一丝严肃,“为了创新,要分享智慧,互相辅助,独行快,众行远。”凡是有评优讲课的机会,都公平竞争,但无论是谁选上了,整个团队都要上,共同完成这个任务,团结精神就这样在一次次的合作中逐渐培养出来。他从不独吞得到的奖励,反而喜欢换一个角度与大家分享,比如管个盒饭、付征文钱。“这会让老师们感受到我的心意,同时对于他们也是一种激励,他们会更喜欢动脑筋、出点子,这个团队才会变得更好。”就这样,他带出了一支很强的队伍,足迹遍布祖国,声名远播。

擦汗拭泪几十载 苍天不负有心人

在李伟臣的带领下,教师团队越做越好,他心中尘封了28年的特级教师梦也在逐渐复苏。他开始着手梳理过去的经历,认真做申报特级教师的各项准备工作。然而,命运却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被告知没能被推荐到市级参评。“这一次的打击让我有些难以接受,”他苦笑了一下,摇摇头说,“但最后还是下定决心,做特级教师是心中的梦想,我不能就这么遗憾地停止,一定要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走好这条路,而且我始终坚信梦想就在不远的前方。”

此后,他更加努力,加上他特有的创新思想与实干精神,使他获得了许多成就。2016年7月,特级教师梦终圆。36年,酸甜苦辣尽在心头,他不禁感叹“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我的成功经验也不是特别多,主要就是眼明、脑活、嘴甜、手巧、腿勤。”也许,更是那无畏荆棘的勇气,更是那始终如一的坚持,使他最终敲开了特级教师的

大门。

36年的追梦路上,他从未停歇,他一直是一位老师,三尺讲台,小而精致的教具,为孩子们砌起了走向科学殿堂的阶梯;他一直是一位行人,用瓶瓶罐罐拼成了铺路的砖瓦,背着行囊,拍下沿途的风景,深深地刻在心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他用自己的双手描绘出自己的未来;不惧嘲讽,埋头科研,他用自己的头脑想出一个个创新的好点子。丁尼生曾言:“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李伟臣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这句话。

篇8

小学自然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学科,可以指导学生获得一些浅显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志趣及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受到科学自然观、科学态度、爱家乡、爱祖国、爱大自然等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小学自然教学是“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它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研究的是低层次的入门的科学知识。

我们在实践中感到在讲授小学自然科学中,除了学习教科书,讲课之外,还应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内容要生动具体,注意它的基础性和可接受性,教学方法富有趣味性和多样形,多让学生动手。

鉴于小学自然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学校为了提高自然课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了自然实验室建设,配齐自然教学所必须的仪器和教具,鼓励教师自己动手制作教具、学具,改善观察、实验条件。指导教师运用挂图、模型、电化教学、实验等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近年来,学校的自然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自然学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有的教师成为自然学科的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学校还举办了“苏州市小学自然电化教学现场会”。

学校根据小学自然学科的独特性,进一步发展小学自然教学的所取得的成果,把自然教学搞得更好,以自然教学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突破口,带动学校其他学科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工作。

当前,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它自身的特殊功能和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正在教学领域中越来越普遍地得到应用。不仅极大地扩展了教学中传递信息的途径,同时也迅猛地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校自然教学在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孙苹老师的带领下,从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出发,认真研究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各种教学方法、手段的功能,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改革传统教法,不懈地探索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与传统教法、手段的最优化组合的规律和途径,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教学方法体系,以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学校力求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结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例如,教学《眼睛的科学》(小学自然第五册)一课时,要求学生掌握眼球的构造,了解瞳孔的作用,知道为什么眼睛能看到物体。教师通过挂图、模型,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掌握眼球构造,再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播放《眼睛的奥秘》的录像,结合学生利用手电筒光照射瞳孔的实验,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瞳孔遇光线强时收缩,遇光线弱时放大的变化规律。在教授眼睛为什么能看见物体时,教师再次出示眼球模型,取出模型中的晶状体和睫状肌,让学生观察其形状、特点,思考讨论晶状体和睫状肌的作用。教师通过讲解告诉学生,睫状肌能收缩、舒张,从而带动晶状体,使晶状体的凸度发生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像能清楚地落在视网膜上。这个原理单靠教师口头抽象的讲述及观看模型,学生还表示不够理解,于是教师利用了电脑设计辅助教学软件来演示这一过程,电脑动画画面显示:睫状肌收缩、舒张,晶状体也随之凸度由小变大,物体的像随晶状体凸度的改变,清晰地落在了视网膜上。学生通过电脑软件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展示,对眼睛为什么能看清远处、近处物体有了感性的认识。这样,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眼睛的科学》这一难表述的人体生理结构形象清楚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学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从教学实践问卷调查的情况就可明确地看到:

这堂课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兴趣也很浓厚,从而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教学《大气压力》(小学自然第五册)一课时,在指导学生揭开塑料吸盘衣钩为什么能吸住墙壁这个奥秘时,教师又可利用电脑设计动画软件:衣钩一边的空气娃娃被挤了出来,神情沮丧,另一方面可爱的空气娃娃就把衣钩牢牢地压在了墙上。教学时,教师边播放电脑动画软件,边向学生讲解是大气压力使它产生这个结果的科学道理,学生看了电脑动画软件,听了教师的讲解,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其中的道理,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如,在教学《青蛙》(小学自然第二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弄清青蛙是怎么跳跃、游泳的,教师首先让学生对实验桌上的青蛙进行观察,在学生观察了数分钟后,教师就可运用电脑这个先进的科技设备,向学生播放青蛙跳跃、游泳时的慢动作画面,让学生与实物进行对比观察,以让他们了解青蛙是怎样运动的。学生们一会儿低头看看桌上水槽中的青蛙,一会儿抬头看看电脑播放的青蛙跳跃、游泳的慢动作画面。不一会儿,学生们就纷纷举手请求汇报观察结果。通过电脑这个现代化教学手段,学生们很快完成了教材上要求完成的观察任务。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结合观察、实验使用幻灯、录像、摄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对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分解演示,突出重点、难点,通过放大、放慢,或定格、重演,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就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操作,使他们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一点从《青蛙》一课的教学中得到证实:

从上述可见,在当今的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相当重要的,它使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使教师的讲述更精辟、生动、形象,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自然教学中常用的仪器、标本、模型、挂图、实物、黑板、学具等,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常用的手段有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以及多媒体电脑这个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科技产物等。运用传统教学手段中实物、标本、模型可以展示事物的现象或外表,具有立体感、真实感。学生通过视觉可以感知实物的形状、大小、颜色、位置,通过触觉而感知实物的软硬、冷暖、轻重。而通过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形象鲜明、再现迅速、表现力丰富、感染力强,能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使教学内容所需要演示的事物、现象、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显示了无比的优越性。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教育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化教学手段中采用了各种先进设备,具有效率高、效果好、范围大、规模大、生动形象的优势,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性。

在自然教学过程中,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育各自的优势,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教学方法新体系,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达到最优化。

经过计算机辅助自然学科的教学,能够把多种现代化媒体的视听功能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使自然课堂教学更形象,让学生能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送,使抽象的概念成为具体的事物,使静止的画面成为活动的情景,从而使学生认知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更恰当地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启发学生课后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教师的一致好评,同时提高了自然教师的素质,不少教师在全国和省市会课中获奖,撰写的论文在市、区发表和获奖。新晨

我们感到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它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其教学效果更佳,将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认识、接受和运用。

在计算机辅助自然教学中,我们认为设计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是关键,这就对自然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计算机工具软件的使用和制作,同时,要具备较好的绘画能力。这样,必须加强对自然教师的培训,还需创设一定制作软件的条件并给予制作的时间。

篇9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是审视当下小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他们写作的题材并不丰富,大都停留在“自我介绍”“我的老师”“一件难忘的事”“有趣的活动”等,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写作题材窄化、思路闭塞,写出的文章千人一面。

我国的作文教学还有一个怪现象,许多非语文学科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很少会考虑到他的学生正在学习写作。近年来,作文教学在某些方面遭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抨击,这确实有失公平。仅靠语文教师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是非常片面的,极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作文应该携手学科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作文,在作文中学习,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体验、收获等,这就是学科作文。

为此,我们开展作文同学科教学整合的实验,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开创作文教改之路。

【价值】

1.解决“无米之炊”

音乐、科学、美术、数学等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作文教学资源:科学课中的实验探究;综合实践课上的活动体验;美术课上的手工制作、绘画创作;音乐学科的音乐鉴赏,等等,都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写作资源。然而,学生常常视而不见,全然不知利用这些资源作为写作素材。把学科教学与作文教学整合起来,学生就会感到生活与学习中处处是写作资源:可以写一则科学实验报告,可以写一个动作训练情景,可以写一段音乐体验、一幅画面的感受。把学习的内容作为作文的重要素材,这样就解决了学生没有东西可写的难题,克服了学生习作畏难的心理。

2.提供能力准备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趋深入,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逐渐成为各科学习的常态,更多的学科教师开始关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教材的学习中选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总结学习心得,写观察笔记、实验报告。许多教师开始布置一些综合性作业,让学生开展课外调查,设计实践方案、撰写科技小论文,作文变成学习工具的同时,也成了学科教师关注的对象。他们比以往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学科教学既为作文提供了不竭的写作源泉,又为作文提供了厚实的能力铺垫。

3.提高教学效率

作文与学科整合,强化了学生用作文的眼光去看学科,学科的意义也向纵深发展。当写学科作文成为一种习惯时,学生观察的视角也悄然变化:一幅画,它的内涵会被学生挖掘得更深;实验中细微的变化学生也不放过;学生学过数学后,会用数学的视角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用作文的方式把探究知识的过程表达出来,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的深刻理解,还让他们感受到学科本身的乐趣与意义。成功的作文教学,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加深学生对生活的体悟;能让学科老师从学生的习作里,了解自己的教学价值及问题所在,加强沟通,促进交流,提高教学效率。正如吴立岗先生所言:“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因此,作文教学与学科教学整合得好,它们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

【策略】

一、加强联系,树立整合观念

语文教师是学科作文教学的主导者,要对作文教学进行整体把握。语文老师还是学科作文教学的组织者,要熟悉学生的作文能力和心态,制订切实合理的训练计划,选择合理的作文训练举措,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作文训练活动。语文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科生活,指导学生选择学习生活中新鲜有趣的素材,还要密切联系学科教师,把课堂学习生活转化为作文素材。非语文教师是学科作文的参与者,要了解作文对学习的促进作用,要把学科作文作为学习创新的工具,积极投入到学科作文教学中来。学科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包括游戏、表演、辩论、比赛等,为学生作文提供丰富多彩的素材之源。

二、创新课堂,探索全新课型

1.情景再现型

就是以语文教师为主导,学科教师配合,根植于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拍摄画面,再现情景,确定合适的作文训练点,指导学生习作。其操作流程是:首先,语文教师全面了解学科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筛选出活动性强、情景性突出的学习内容,和学科教师一同备课,从习作教学和学科学习的目标入手,合理整合,确定训练重点。其次,语文教师走进学科课堂,捕捉学生课堂学习中生动有趣的画面,师生共同分享学生学习的乐趣。最后,语文教师从学生学习的画面入手,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分享学习体验和收获,确立习作素材,进行有效训练。

2.资源整合型

语文教师通常兼教综合实践、劳动、思品,这些课常常从学生生活出发,通过表演、游戏、辩论、动手操作等活动来展开教学,学生在课堂上体验丰富、表达充分、思维活跃,学生学习的内容也是作文的素材,课堂学习和习作指导可以融为一体。其操作流程是:首先,根据教材中作文训练要求及年段习作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习作实际水平,制订出作文和学科整合的内容。其次,以活动为引领,以说写为抓手,突出学科教学,穿插作文指导。最后,明确习作要求,完成习作训练,巩固学习成果。

我们从自然、音乐、美术、体育、劳动教材中筛选出适合作文训练的内容,确立作文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点。如,三年级的一节自然课――“大气的压力”,我们把其确立为整合课程。这是一堂实验课,如何在课堂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能把这个过程写下来呢?首先,语文老师和自然老师共同研究,明确了三年级学生的思维、表达、观察的能力水平,作为一堂自然课教学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及作为作文课应该创设的良好条件。学生在观察实验经过的同时,应该及时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出观察到的实验内容,说一说实验的过程,议一议实验中的现象、结果,特别强调说出实验的动作。这样,在语文教师和自然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达成共识,通过整合资源,共同促进习作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以写促学型

以写促学就是学科教师结合学习内容,指导学生细致观察、深入体验,写出科学观察、音乐欣赏、课堂反思等类的文章,以此作为训练的一种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这种课型完全由学科教师实行,需要学科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习作。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摆脱束缚 发展 进步

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生活和实践中形成并逐渐发展起来。倘若把语文的学习拘泥于课本,局限在课堂之中,这样做是毫无生命力的,显得格外的苍白无力。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要比课本上的语文丰富多彩很多,也更加鲜活生动,富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跳出狭隘的天地,投入到广阔天地中,告别小语文,走向大世界,尽情地享受生活,服务学习,从而获得生活中的宝贵养分,为自己充电加油。

一、“跳”出语文教材

现行的语文教材,虽然有很多版本,经过一定时间也会更新一部分内容,但是尽管如此,供几亿学生学习,也会显得捉襟见肘。因此,我们要树立好与时俱进的教学观,知道小学语文教材不是语文教学的唯一载体。只有跳出语文教材,将自己置身于广阔而又精彩的大千世界中,才能领略素材之无穷,才能接触更广袤的语文资源。所以课本充其量只能是一个例子,是一个十分狭隘但比较经典的例子,教师要做到既不依赖这个载体又不能完全跳出脱离这个载体,从而搭建好和谐的桥梁。

开学伊始,教师可给学生一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浏览教材,对于自己十分喜欢的文章可以精读,可以背诵,也可以和其他同学分角色演出等。这样一来,就会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求助于学优生。自从采用这种方法,每次上课时,学生都会争先恐后地向我推荐课文,有故事、古诗等等,这都是他们精挑细选的课文,学习起来情绪十分高昂,学得也非常投入,真正体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了跳出语文教材,我把我们班级命名为文曲星班,在班级一角放了许多图书,创办了采集栏目,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氛围,使学生能积极阅读书籍。我还将教育部推荐的100本书的名字打印下来,粘贴在墙壁上,让学生对照着进行阅读。这样学生就阅读了很多书籍,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美的散文、经典的童话寓言等等,获得了很多的知识。我还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摘抄,把其中优美的文句、经典的段落、名言警句、格言成语等内容整理成册,并经常翻阅,从而使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语文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此外,我还让学生交流阅读的体会,不仅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知识面,还实现了班级资源的共享。

我们不要只追求量,要更注重质的飞跃。字词句段篇能大量的积累固然可好,更要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古今精品也好,人生格言警句也罢,这些宝贵的财富都是经过一代代人生命参与并证明了的,如同滋养学生的雨露,如同照耀心灵的阳光,启迪着思维,震撼着心灵,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的血液和骨髓中充满先哲们的生命哲学和人生理想。这些书籍正好能浓缩精华、跨越时空,将广阔的空间和悠悠的历史浇灌给我们,把宝贵的智慧和无数的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学生能不在这种好书中流连忘返吗?能不怡然陶醉吗?这样学生就会爱上读书,渴望读书,并把读书逐渐看做是自己最大的需要,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跳”出语文课堂

语文是丰富多彩的,是包罗万象的,更是贴近生活的。如果我们只局限在狭小的课堂内,死啃书本,就如同坐井观天,视野必将不够开阔,也会使知识越学越死。因此,我们应该跳出课堂,让学生放眼校园、放眼家庭、放眼社会,将视线聚焦到图书馆、展览馆等地方;经常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实践活动,多采访、多调查,增强社会阅历,加强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出情感。此外,我们还应让学生走向大自然,看日月星辰,赏鸟虫鱼花,接触社会焦点,跟踪时事话题,述说自己观点,从而培养出理性情感。比如,《一夜的工作》一文只截取了一个侧面来描写总理,而学生对总理没有全面的了解。为此,我让学生深入到图书馆搜集资料,或让父母讲总理的故事,或者在网络上搜信息。经过这样的准备,课堂上再让学生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心中的总理。学生都兴趣盎然,把的工作、生活以及外交等方面说得淋漓尽致,举例也很典型。这样学生就全面地了解总理,再学习课文时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三、“跳”出语文学科

现代社会要求培养复合型人才,语文学科包罗万象,可以和其他学科进行完美综合,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紧密结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全面培养学生。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还能使学生的创造性和发展性得到培养。比如数学论文、数学日记、题目的奇思妙解、经验介绍等,都是语文和数学综合的例子。不仅如此,社会课、自然课、艺术课都可以找到与语文学习的结合点。只有学好了语文,才能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