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探究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1 03:46: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自主探究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自主探究——评价法”的理论依据1、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C.R)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论为依据,其要点①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也能够自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社会和个人的关心,假如他没有感受到别人的关心以及一种真实基础的对学习行为的评价,他是不能很好地发展创新能力的。2、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基础科学,达。芬奇指出“科学如果不是从实验中产生,并以一种清晰实验结束,便是毫无用处的、充满荒谬的,因为实验乃是确实性之母。”实验是物理学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学生在物理自主学习中必须以实验探究为中心。
二、“自主探究——评价法”的指导思想人的主体性的张扬,是自从上个世纪一百多年来学术界经久不衰的话题,对人自身个性的发展,对人本身自我价值的重视必将也是新世纪教育的主调。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基础。自主探究最主要的特点是自己本身是学习的主体,其主要优点是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强烈,并且自己钻研出的知识掌握的比较好,能逐渐积累和运用较好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能不断地形成和提高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是单指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足见“自主探究”式学习的重要。
2、以“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为中心。以“教师放手,学生动手”为主旨的“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差异,坚持“以人为本”“以个性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做到思想开放、时空开放、资源开放、形式开放、内容开放、作业开放。
3、运用评价激励学习。评价是依据一定的目标、需要、愿望为准绳的价值判断过程,运用评价能使学生心理较完善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品质,使个体的心理倾向与环境要求之间取得积极平衡,形成良好的品质,自觉调节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充满信心地去学习。
三、实验的模式及内涵“自主探究——评价法”是在教师的指导,充分用评价手段,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准备器材、自主进行实验、自行探索问题索取知识的一种课堂教学活动,其模式是:
上述模式的内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因,让学生自学知识或自主进行实验探索,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初级的层次——识记,教师根据反馈信息调控教学过程;再提出新的问题,学生运用所得知识,在小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解疑,或进行新的实验探索,解决新问题,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中级层次——理解;在上述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发现规律、运用规律,实现学习目标体系的高一级层次——运用。教学过程自始至终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乐于参与,积极动脑、动手,勇于探索,必然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
四、操作方法“自主探究——评价法”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根据教材、教学大纲、知识内在规律、学生实际水平深度,将每个知识单元的学习分成四个阶段:学习、练习、复习、检测,设计学习程序,指导学生自学(主要学习实验方法)、实验交流、小结。各项概述如下:
而评价能使学生在学习、练习、复习、检测各个阶段中感到“不断进步”,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
1、鼓励性评价。一位哲人曾说:“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会增加。”如在自主实验中对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给予肯定性评价,对学生的创新实验的想法和要求给予鼓励与支持,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又如在练习课中,教师布置知识、能力不同层次的习题让学生自解,教师巡回点拨指导,对学生原有基础上的每一点进步或对问题的独到见解给予鼓励性评价,如“你掌握得非常快”,“你说出了一个十分有意思的想法”,“大家看他是怎样做的”等。鼓励性评价能增强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就会增强,学习积极性就会更高。
2、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受教育者主动对自己提出的任务,自觉地促进思维的转化,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的活动,它是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内动力因素。教师应引导学生形成自我评价能力:①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②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③培养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愿望;④培养学生适度的理想水平。自我评价不仅是思想和心理上的修养,还包括再实践中的积极锻炼,人只有通过实践——认识自己——教育自己——再认识自己——再教育自己的循环过程,才能使自身发展的更加完善。
五、阶段性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近两个学年的实验,结果表明“自主探究——评价法”确实促进了学生学习物理方法的优化。
1、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那么学校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接受。”可见兴趣是学习好坏的关键。我们运用“开放性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自主探究——评价法”改革物理课堂教学,绝大部分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学生自主探究物理知识的气氛比较浓厚。
2、学生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明显提高。由于充分发挥物理课堂教学每一个环节的教育作用,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利用实验探究物理知识的能力普遍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得到了加强,连续三年中考参加实验技能考试的学生中,参加物理实验100%的获得满分。
篇2
一、转变学习方式,突出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与合作者。”倡导学生自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发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强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因此,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等多项感官独立自主地去参与探究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取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学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内驱力,也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形成创新意识的主要条件。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求知欲往往是从“疑”开始的,同时,学生的思想活动又在“解疑”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努力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利用学生好奇的心理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探索知识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时,在复习同分母、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可以创设以下的问题情境:如果分子分母都不同,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你认为每组的两个分数,哪个比较大?你是怎么知道的?会用哪些方法来比较?通过这些问题来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主动探索,得出结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通过画图、举例或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意义、通分等不同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迁移,同时也能在经历数学问题的全过程中加强数学意识。
三、关注知识经验,创设探究空间
篇3
[关键词]:网络环境,整合,自主探究式,理论与实践研究
HighSchoolMathematicsonOne''''sOwnTeachingModeMheoryofProbingintoetc.andPracticeStudy
LUOKui-min
[Summary]Westructureandrelymainlyonstudenttentatively,Taketeacherastheleadingfactor,itprobesintotobeforthreadonthebasisofnetworkhighschoolmathematicsstudyingtypeteachingmodeonone''''sownofenvironmentonone''''sownwithstudent:"Foundthesituation--Putforwardthequestion--Probeonone''''sown--Cooperateonthenet--Testonthenet--Classroombriefsummary".Theexperimentstudyandaimatandprobeandpublishforacharacteristicofthetime,Moderninformationtechnologyandhighschoolmathematicsnew-typehighschoolmathematicsclassroominstructionmodethatcoursecombine,Inordertotrainthestudent''''smathematicsinnovativeconsciousness,initiativespirit,innovativeabilityandabilitytosolvepracticalproblembetter.
[Keyword]Theenvironmentofthenetwork,Combine,Theprobingintotypeonone''''sown,Thetheoryandpracticearestudied
一、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时,世界科学技术正在发生新的重大突破,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世界生产力的发展打开了广阔前景。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教育部审时度势,根据国家“十五”规划提出的基础教育战略目标和基础教育现状,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政策和措施。教育部陈至立部长指出:“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起用5至10年左右时间在全国中小学基本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尽管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反映整个教改并没有取得很大的突破。原因在哪儿呢?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在于,这些教改只注重了内容、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而忽视教学模式的改革。甚至将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混为一谈。诚然,这些改革确实是很需要的,因为对推动整个教育教学改革有一定的意义。但是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这类改革的同时,却忽视了一个更为根本性的改革,这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
所谓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教学活动诸要素依据一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认识特点,所形成的一种稳定而又简约化的教学结构。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教学结构的改变必然会触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等根本性的问题,可见,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深层次的改革。
以凯洛夫的五段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它以教师为中心,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不难想象,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学生如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肯定难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更不可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这就是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的最大弊病。[1]
作为“研究型”教师,我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改实验,终于找到了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进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二、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构思
我们已初步构建了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加以整合,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宗旨,以数学实验为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的,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和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的,基于校园网网络环境下的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自主探究式”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网上测试--课堂小结。“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流程图
三、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为主要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则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要求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育思想与教学结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
(1)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
(2)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比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交流来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达到意义建构的目标,怎样更多的获得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帮助等等。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
(4)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其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认为,学习是以思维为中介的,为了更直接地影响学习进程,应减少一直以来对传递技术的过分关注,而更多地关心在完成不同任务中如何要求学习者思维的技术。认知工具理论就是在这种基础上应运而生的。认知工具是支持、指导、扩展学习者思维过程的心理或计算装置。前者存在于学习者的认知、元认知策略;后者则是外部的,包括基于计算机的装置和环境;它们都是知识建构的助成工具。以多媒体教学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成为最理想、最实用的认知工具。[2]四、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
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高中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式的操作特征如下:
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虚拟实验室中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提出问题: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指导学生通过课题质疑法、因果质疑法、联想质疑法、方法质疑法、比较质疑法、批判质疑法等方法与学生自我设问、学生之间设问、师生之间设问等方式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
3、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探索。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它有独立发现法、归纳类比法、打破定式法、发明操作法等方法。
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但是又离不开教师事先所作的、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在协作学习过程中画龙点睛的引导;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很少,但是对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却很大,充分体现了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结合。
4、网上协作:教师指导学生在个人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协商、交流、讨论即协作学习,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并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时,必须注意处理与“自主学习”的关系,把学生的“自主学习”放在第一位,“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基础之上进行教师指导进行。
5、网上测试: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软件系统进行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的多种形式的高中数学学习效果的评价。
我们集设计、修订、常模制作等网上测试和评估所需基本功能于一体,充分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等技术手段来辅助系统的实现,使系统真正成为辅助网上测试和评估的有力工具。为了使低分数段的学生有成功感,高分段的学生有激励作用,我们将测试题设计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达标级,按教学大纲要求设计;第二层次为提高级,在达标级基础上增加了分析层面的学习和变式练习;第三层次为优胜级,增加了新旧知识联系的综合层次练习;第四层次为欣赏级,提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高考试题和数学竞赛试题分析与解答。6、课堂小结:或由学生做或教师做或师生共同做,或由学生写成小论文的形式来完成。必要时可以举行论文答辩:各小组推荐一人和教师组成“专家评议组”,由组长抽签决定答辩的顺序,各小组在答辩前,将小论文上传到服务器中指定位置。答辩时,先由答辩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介绍本组的工作(包括如何选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合作等),再由答辩者回答“专家”(教师或学生等)或听众就其工作的提问。由“专家评议组”进行评比,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成功参与奖”等四个层次进行奖励。
五、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虚拟实验室
目前,我们初步构建了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环境——高中数学虚拟实验室,它由硬件、软件、潜件三部分组成。
1、硬件:
我校校园网配有思科交换机、浪潮服务器、长城客户机、千兆主干100M到桌面等硬件设施,并将多间多媒体教室[①演播式多媒体教室(配有高配置电脑、投影仪、录像机、高性能DVD机、无线话筒、电子教鞭等);②交互式多媒体计算机机房(配有服务器、教师机、学生机的局域网,安装了winschool交互教学系统)]、电子阅览室等连为一体。
2、软件:
我们在校园网络中配置以下应用软件系统:网络光盘资源共享系统、网络视频点播(VOD)系统、Internet资源共享系统、视频广播系统、屏幕广播系统、师生网络学习与创作的编辑系统、新一代高中数学教学软件系统、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软件系统。
我们开发的“新一代高中数学教学软件系统---各种类型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它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⑴按照与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密切程度,将高中数学教学素材资源库分为最常用库、次常用库和扩展库三类,并配合方便、快捷、自动、智能的光盘和网络检索方法。
⑵建立短小精悍、符合积件组合平台要求的接口式的“高中数学微教学单元库”。
⑶建立高中数学虚拟积件资源库,供广大教师直接调用该教学资源网上的素材用于课堂教学。
⑷将各种资料的呈现方式进行归纳分类,设计成供教师容易调用与赋值的图标,形成“高中数学教学资料呈现方式库”。
⑸组建“高中数学教与学策略库”。将不同的策略方式设计成可填充重组的框架,以简单明了的图标表示,让教师在教学中根据需要将不同的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教学策略方式相结合,以产生“组合爆炸式”的效果,适应于各种教学情况;让学生在学习中根据自己需要将不同素材、微教学单元与不同的资料呈现方式和学习策略方式相结合,更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探索和认知学习。⑹组建“工具软件库”(安装了方正奥思、Authorware、MicrosoftPowerPoint等工具软件与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Mathcad等数学实验工具软件。)
⑺组建类似于“傻瓜照相机”的特别适合于课堂教学使用的积件平台——高中数学积件组合平台。该平台的软件的基本特点是:
(a)无需程序设计。
(b)方便地组合积件库与各类多媒体和网上资源。
(c)面向全体高中数学教师和高中学生,易学易用。
我们开发的“新一代高中数学网上测试和评估软件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测验试卷的生成工具
测验试卷的生成工具有随机出题功能,可以为每个学生产生不同的试卷,以防作弊。
(2)测试过程的控制系统
系统主要完成对网上测试过程的控制,如在需要时锁定系统,不允许学生进行与测试无关的浏览,控制测试时间,到时自动交卷等。
(3)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
系统对测验提供了“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内容。系统允许教师通过对一些问题加权,进一步控制测试环境。
(4)自动记分系统与智能系统
系统还提供自动记分系统,在学生作完测验系统自动判分之后,自动将成绩登录,进一步系统还可以自动提供反馈信息,自动建议学生下一步的学习内容;再比如提供邮件分类系统,对发到教师课程邮箱的信件进行分类,自动区分哪些是学生递交的作业,记录学生递交的时间是否及时,再进一步提供智能系统,自动分析邮件内容,进行归类,或自动解答或提供给老师统一解答。
(5)测试结果分析工具
系统根据每道题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具体学生给出诊断,对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该系统还可以根据考试测验的统计数据,运用教育评估理论分析题目的质量,如区分度、难度等。
3、潜件:
我们重视对研究人员和实验班学生的培训。研究人员以自学为主,采取专题培训、讲座、讨论和外出参加培训等多种方式,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学与教”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理论、建构主义认知工具理论,更新教学观念和思想,掌握教育实验研究方法;学习现代信息技术,掌握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方法和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软件开发方法。实验班学生由课题组成员和计算机教师共同进行培训,计算机教师负责培训学生电脑基本操作与输入法,我们负责培训学生几何画板、数学实验室等数学实验工具软件的使用。六、基于网络环境下高中数学“创设情境”的策略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不同的是,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是人类几千年来积累的间接经验,它具有较高的抽象性,要使他们理解性地接受、消化,仅凭目前课堂上教师的口耳授受是不可能的。这就迫使教师改变教学观念,探索教学技巧。本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高中数学教学情境。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好奇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如果再与仿真技术相结合,则更能产生身临其境的逼真效果。
教师利用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例如笔者在上“立体几何”导言课时,利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让所有立体几何图形都动起来”课件。
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立体几何的兴趣与好奇心,有效地降低学生对立体几何的恐惧感。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2、创设质疑情境,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会有所发展,有所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固有需要,…”而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性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
例如笔者在上高二数学“正方体截面”课时,学生通过网络访问教师放置在服务器上的“正方体截面”课件,积极参与活动,继而提出探究性问题:“屏幕上浅蓝色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在一个正方体中,类似于这样的三角形有几个?”,“如何截正方体才能得到正三角形?”,“上述三角形截面之间有何联系?”,“用一把无比锋利的刀猛地朝一个正方体的木头砍下去,它的截面将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更能有效地加强学生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有数学知识的存在,从而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让学生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乐趣。另外,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3、创设想象情境,变“单一思维”为“多向拓展”
贝弗里奇教授说:“独创性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没有关系。这种使两个本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一些心理学家称之为“遥远想象”能力,它是创造力的一项重要指标。让学生在两个看似无关的事物之间进行想象,如同给了学生一块驰骋的空间。
篇4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探究;阅读教学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势在必行。笔者根据自己在一线教学中数年的经验和工作分析,总结出了一些关于自主探究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本文将重点进行论述。
一、课内教材的自主探究教学引导
针对课内教材,教师首先要对课内的教材制定探究计划进行规划,从而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阅读。这个步骤可以分为四点,笔者以课文《阿长和山海经》的教学实例进行论述。
1.通过教师要求学生预习新的课文,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课前自主探究,发现不懂的问题并通过寻找资料进行解决。如果依旧无法解决,就拿到课堂进行询问。
2.教师在课堂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和思考的方式完成任务。针对上述课文,这个任务可以包括“鲁迅为什么对阿长既喜爱又憎恨”“为什么一本制作粗糙的《山海经》会让鲁迅彻底转变对阿长的态度”等。
3.在课堂上,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进行互相交流和探讨,从而共同解决问题。而对于确实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将进行集中解答。
4.对于在课堂上未能解决的问题和未能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当建议学生在课后巩固,其中方法包括阅读相关课外读物,或者深入阅读课文,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二、课外作品的自主探究阅读建议
初中阶段的学生感情充沛、好奇心强,教师根据学生的这个特点对其进行阅读引导并非难事。
唯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部分初中生还拥有儿童阶段自制力较差的缺点,阅读文章或书籍的选择完全按照兴趣而定,倘若一味沉浸在武侠、言情、穿越类文学作品中,把课外阅读当作消遣的方式并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加之很多教师和家长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对于学生阅读课本之外的书籍就进行批评和指责,这样不仅难以让课外阅读发挥其必要的作用,还会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主动性。
因此,教师对于这种问题,一定要在保护和加强学生阅读心理的基础上,用科学、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可以鼓励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书籍,为其营造自主、宽松的阅读环境,这样才能在不打击学生阅读积极性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
三、为学生推荐优秀的文学作品
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文字和价值取向方面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如果能以课文的学习进度进行推荐,有时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举例而言,笔者在教授《变色龙》课文之后,便向学生推荐《欧也妮葛朗台》等讽刺小说;在《济南的冬天》的教学之后,也可以将《骆驼祥子》等作品介绍给学生。
另外,笔者还将诸如《平凡的世界》《基督山伯爵》《白鹿原》这些优秀的作品以及《读者》《青年文摘》等知名杂志推荐给学生,使其获取更多的社科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个问题,笔者主要通过四种方式进行引导:
1.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优美语句或对自己有益的话语及时进行记录。长期坚持,不仅能够为将来的写作积累素材,对学生学会自主选取阅读材料和作品也提供了条件。
2.教师可以向学生系统地介绍一些在文学或其他相关领域名人的读书方法,并鼓励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为自己量身打造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写读后感的习惯,可以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掌握的方法、获得的思想与联想的思路变为具体的内容,为自己日后的积累和借鉴带来很大的积极作用。不仅如此,读后感还可以将零散的思想付诸纸上,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表达能力,也把知识和思想更好地融汇成自己的内容,为提高自主探究阅读带来促进作用。
4.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让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针对阅读的方式和方法交流、进行优秀文学作品的互相推荐。这不仅可以拓展学生思路,对于延伸思想深度和广度,营造浓郁的阅读环境也有很大的帮助。笔者还发现,这种交流活动对于激发不爱阅读的学生在阅读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有着明显的作用。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的自主探究阅读教学工作方式方法很多,但是对于广大的教师和学生而言依旧任重道远。这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共同努力,对于教师加强实践和探索的能力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自主探究阅读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只要教师付出努力,不断总结,提高相关教学质量和水平,就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阅读素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资本主义企业产权多样化
一、导言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资本主义企业和资本主义的企业做一下清晰区分,以阐明资本主义社会中多样化的企业存在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简单地说,资本主义企业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类型,是随着资本主义这样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一个具有历史特定性的企业类型,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会随着资本主义的灭亡而消失的。而资本主义的企业指的是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企业类型,但其内部的生产关系却不一定是资本主义的,也就是说不是所有这些企业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二、资本主义企业
对于资本主义企业的定义,我们在这里可以采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下的定义。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资本主义企业是这样一种制度:工人在占用他的劳动的资本家的控制下工作,产品归资本家国有而不是归工人所有,进而,这样的资本主义企业为追求利润而生产产品并销售。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截至到目前为止已经经历了业主制,合伙制和股份制三种类型。下面我们依次给大家分析一下这三种类型企业。
资本主义企业的最早形态是业主制企业,也就是说企业内只有唯一的所有者,这个唯一的所有者既是企业的所有者,也是企业的经营者,他是最早的资本家。业主制企业是“指在经营单位内,剩余索取者和最终决策者同为一个人的企业体制”。在封建社会末期,部分农奴获得了人身解放,再加上一些破产的手工业者,他们都没有足够的生产资料来进行维持生存的生产活动。而另外的一些具有大量生产资料和财富的人,已经不满足于自己进行生产劳动,于是便雇佣那些无产者,让他们使用自己的生产资料来为自己生产指定的产品,而生产的这些产品则是用来出售以获得更多的财富收入。作为回报,这些无产者将会得到一定的工资报酬从而实现自己的生活需要。这些无产者便是最初的工人,而那些资本所有者便是最初的资本家。这种企业形态便是马克思所指的最初形态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在这种企业中不存在共同所有权问题,所有者-管理者承担了他指定决策的所有财富结果;而且也不存在由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所带来的人问题。
这是这种经济组织形式的主要优势。但该形式也有一些不利之处,如业主所有制企业会遇到投资视野问题和投资分散化问题。
合伙制企业的性质和业主制企业非常相似,只不过企业所有者变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资本出资人。这些出资人共同成为企业的所有者,共同承担企业的生产和管理决策。通过汇集几个人的资源,合伙者减轻了业主所有制企业所面临的资金约束,而且合伙者还可以获得某些生产规模上的优势。一旦各所有者能向企业投入较小份额的资产,合伙制就为人们提供了机会,以降低承担风险的成本。但是合伙制没有摆脱共同所有权的问题,通常,合伙者既是企业剩余索取者也是主要的决策者,但随着合伙者人数的增加,容易滋生搭便车问题,以上两种职能合并后产生动力的优势慢慢减少。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要求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而所需的资本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固定资本方面。前两种企业形式已适应不了更高的大规模批量生产的需要,再加上此时金融工具的日趋发展和完善,企业实现大规模原始投资的融资变得越来越容易,于是就产生了股份制企业。股份制企业与前两种企业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就所有者来说,股份制企业的所有者规模远远大于前两种形式的企业,那么就很明显,股份制企业内的资本规模也必然相当大。就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关系来说,前两种企业内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股份制企业内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已经分开,所有者几乎不参加企业的管理,而管理者不对企业拥有所有权,所有权和控制权有了一定的分离。二者的分离导致问题的产生。当企业为获得规模经济而变得非常庞大时,即便合作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效用函数且不存在欺诈行为,协作的成本也会上升。而且,外部所有者与内部职业经理之间的利益冲突构成了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也许代表了这种企业类型的主要不足之处。然而,股份制企业的产生并不表示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企业就消失了,在服务部门中,个人业主制和合伙制仍是广泛使用的组织企业活动的方法,而他们对组织良好的资本市场的依赖也大大少于股份制企业的情况,所以它们是共存的。
三、资本主义的企业。
根据演化经济学的观点,产业之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且每种产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构成也是大不一样的,所以每种产业对于企业的规模和组织结构水平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如铁路行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要求它的企业必须具有很大的规模,且组织结构比较复杂。而棉花纺织业的企业则根据其技术的发展可以从最初的家庭式作坊演变到小企业再到大企业。所以,每一种社会形态中的企业形式都是多样化的,并不存在单一形式的“代表性企业”。本节将着重讨论资本主义企业以外的其他形式的资本主义的企业,如家庭式企业和合作社企业。
家庭结构最早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部落制度中,家庭结构是首要的、突显的维持性制度,家庭在部落制社会中是突显的,因为大多数生产都是在扩展的家庭单位中进行的。而到了奴隶社会,奴隶制庄园变成社会上占据主导性的生产单位,但是家庭结构作为次一级的生产单位保存了下来,而且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还将继续存在与社会主义社会和将来。但家庭结构作为一个历史性结构,它不是人来产生以来就有的,而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它也会在历史的将来在人类社会中消失。家庭式企业就是这样一种组织,家庭成员们在家长的指挥下共同劳动生产某种产品,并出售此种产品以换取货币或其他物品,在交易时,这种产品的交易主体是这个家庭而不是任何一个家庭成员,此时的家庭相对于一个“法人”,且家庭财产归全体成员共有。像这样的家庭是传统家庭,它可以被称作企业,如典型的农民家庭实际上就是一个企业。
资本主义的企业中一种重要的企业形式是合作社企业,这种企业是公有制性质的。合作社企业的企业所有权归企业全体劳动者所有,企业职工都以其劳动者身份平等地拥有企业所有权,它是一种劳动型企业。合作社企业的员工就是企业的所有者,在合作社企业内,工人可以相互联合,并且形成一种合作关系,他们可以共同拥有企业和企业的生产资料。合作社作为一种公有制企业,起资金主要靠内部员工自己分担的,部分通过融资筹得,但当今的合作社企业的资金无论如何都不能与股份制企业相比,所以其规模是有限的。虽然它是一种公有制企业,但是其内部的劳动平等关系随着组织内人数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当人数较少时,企业内的协调成本较低,无论是劳动分工还是收入分配,甚至是在决策上都能达到相当高程度的平等;当人数较多时,企业内的集体协调和决策成本就变得相当高,所以为将决策成本降低到经济上可行的水平,不得不求助于公产人来承担企业内部财产管理与劳动管理的大部分职能。“由于公产制的存在,这种公有产权的的内排他性必然转化为公产人与全体公产成员之间的双向监督关系,转化为二者权、责、利的矛盾与冲突。”随着合作社企业内员工人数的进一步扩大,这种矛盾就越严重,企业内公有产权的内排他性就越强,而与此同时,企业内的劳动平等关系却越来越弱化。所以,就算是在公有制企业内,平等关系也是不同的,相对的。一个完全实现了劳动者分工平等、分配平等与决策平等的理想的公有制经济只存在于理论家的头脑中。超级秘书网
除了上述的两种企业类型外,资本主义社会中还有一些其他的企业类型,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总之,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企业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私有制的,还是公有制的,抑或混合所有制的。总之,如果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只会存在纯粹私有制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类型,那也只能是理论上的,绝对不符合现实。
四、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每一种社会形态中企业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都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能充分体现该社会经济形态内最基本的生产关系的企业类型,但也有某些处于次要地位的企业形式。从中国的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我们对于企业形式多样化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产生了越来越清醒的认识,从以前否认和贬低私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合理性到承认它的合法地位并鼓励其发展,充分说明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步入合理化的轨道中来。所以,我们应该在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的前提下承认并鼓励企业形式多样化的存在和发展,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各种有利资源,为我国尽快实现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赶超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杰弗里·霍奇逊:演化与制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
2.杰弗里·霍奇逊: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
3.思拉恩·艾格特森:经济行为与制度[M].商务印书馆,2004(10)。
4.荣兆梓:论公有产权的内在矛盾[J].经济研究,1996(9):16-23.
5.荣兆梓:企业性质研究的两个层面[J].经济研究,1995(5):21-28.
6.荣兆梓: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公有产权与私有产权[J].经济学家,2000(5):33-37.
篇6
一、建立健全教科研网络体系
我镇小学一直把教科研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开学初即成立以校长室为首的教科研领导小组,认真总结了上学期工作的得失,紧紧围绕县教科研的工作目标,研究制定符合本校并切实可行的教科研工作计划。各完小相应成立教科研领导小组,指定专人负责,每校成立语、数、英三个教研组。由责任心强、业务能力高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责任到人,从而形成校长室——教科室——各完小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我镇小学教科研工作的网络体系。
二、加强科研课题的管理
我镇小学有立项(尚未结题)课题12个:2个市级课题、10个县级课题。为了更好地使科研服务于教学,避免“三无”课题的出现,学期初,学校对教育科研工作作了具体布置,要求各课题组要坚持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教育科研的理论方法,解决教学实际中的问题,努力提高科研与教学的互推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学校通过开展课题研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引导教师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改进教法,使课堂结构更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从教学问题入手,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结束。各课题组都能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讨活动,围绕问题各抒己见,积极探求问题的答案。认真地探讨和研究活动,有效地促进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校教科室注重对课题研究的指导、检查,切实抓好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及时了解各课题组的研究进展情况,督促他们按时完成每一阶段的研究任务。对已经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组,督促他们整理相关资料,总结研究成果,指导课题主持人撰写课题研究报告,认真做好结题工作。
为及时总结交流课题研究经验,11月4日,我校召开了“十五”课题研究汇报总结会。会上,每位课题主持人分别汇报了本课题组做了哪些研究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果,还存在什么问题,并提出下一步的打算。会上,梁培斌副校长就如何推进课题实验研究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最后,教科室主任对本学期课题研究情况作了总结,肯定了成绩,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对下一步如何做好课题结题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积极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新课改的实施,激活了沉闷的课堂,一改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新局面,达到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的目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达到这种理想境界有效途径之一。因此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倡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势在必行的。反观我镇小学的现状: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是以传统式的接受教学为主,靠学生的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提高成绩,至于用新的课改理念指导课堂教学就更谈不了。针对这种现状及有效的推进新的课程改革的步伐,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本学期,我镇小学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广大教师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确立以人为本,立足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观,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学生观,确立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教学观,确立加强实践性和创造性的学习论。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我们的教与学。
1、活动形式和内容:
(1)、第一阶段(示范阶段):充分发挥中心小学开课日的示范作用,在学期初安排开设一次课改研讨课(语文4节课,数学2节课,分两天进行)。语文课分第一课时2节,第二课时2节。上课形式尽量趋向于简单化、普通化,在正常课堂上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探究与展示,以适应广大教师学习与模仿,达到在全镇范围内推进的目的。数学同样如此,分不同课型开设课改研讨课。每次活动,都集中进行交流研讨。以发挥既符合当前的课改要求又有实效的作用。
(2)、第二阶段(研讨阶段):深入两至三所完小,以完小公开课的形式进行研讨。集中解决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难题,进一步提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共2页,当前第1页1 (3)、第三阶段(落实推广阶段):组织教干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听课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XX年9月份
第二阶段:XX年10月份
第三阶段:XX年11月——XX年7月。
于9月30日,在中心小学举办第一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示范活动,由董自红、谢侠两位老师执教。在这两位老师课堂上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初步成形,课后集中全镇语文教师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进行研讨。在研讨会上,教科室就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内涵作为详细的阐述,就如何推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最后,所有教师一致认为:要想在教学中体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教师自身必须转化角色,要想实现角色的转化,就要认真实施“七不六让”的教学策略。即“七不”:1、学生能看懂的,教师不讲;2、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3、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4、学生自已能探索的,教师不引导;5、学生自已能学会的,教师不教;6、学生在讨论中说错了的,教师不批评;7、学生争论的问题,教师不急于下结论。“六让”:1、问题让学生提出;2、过程让学生操作;3、时间让学生占用;4、方法让学生归纳;5、知识让学生获取;6、规律让学生发现。第二阶段的研讨活动分别深入完小进行,于10月20下午在顾赤涧小学举行了数学研讨活动。于10月30日下午在河南小学举行了中高年级语文研讨活动。通过第二阶段的教学研讨发现,绝大部分教师已对“自主学习、合
作探究”教学理念的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在课堂教学中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并收到了较好效果。
四、指导教师撰写论文,做好评选推荐工作
本学期,根据市、县教育科研部门的要求,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市、县青年教师“五四”杯论文竞赛、省“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和省“教海探航”征文大赛。在参加每项论文竞赛之前,首先进行宣传发动,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县、市有关论文竞赛的文件精神,使他们明确竞赛的具体要求和各项规定。然后,教科室根据论文竞赛要求,确定部分论文选题,下发给教师供其参考。教师结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和教学实际,认真撰写论文。教科室及时给予指导、修改并组织人力进行评选,力求把观点新、质量高的论文推荐上报。我校有10篇论文获市、县第七届青年教师“五四”杯论文奖(市级2人、县8人),有10篇论文获省、县“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奖(其中省级2人、县级8人),有7篇获省、县“教海探航”征文竞赛奖(其中1人获省二等奖)。
篇7
一、认真努力做好课题开题工作
2007年11月,我校申报了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负责人:郑旺吉),于2008年1月被批准立项(项目编号:D-06),课题组教师围绕该课题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取得了预期的成果;课题于2010年11月经评审结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该课题取得的成果应用于日常教学教研中,在汕尾市各高中学校加以推广;同时,组织我校语文科骨干教师蔡赞生、郑昌适、陈兆慈、周瑞超、张远志、吴振涛深入学习《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等专著,通过充分调研和论证,于2010年12月向广东省教育厅申报了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研究》,把研究的突破口瞄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指导,希图探索、寻求一套有效的指导方法。2011年5月,该课题经评审正式立项后,课题组于2011年7月8日在学校行政会议室举行了开题报告会。会上,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充分论证了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核心概念与界定、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阶段及成果预测;与会领导、专家对课题研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二、勤奋扎实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一)努力学习相关理论,寻求课题研究支撑点
课题研究之初,我们积极搜集相关资料。首先是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解读《广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其次,利用网络的便利,搜集资料,下发学习。如认真学习我校业已结题的汕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运用控制论对高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指导与调控的研究》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学习全国各地有关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我们群策群力,整理编辑了《课题理论学习资源包》,作为课题组教师培训和学习的必备资料。该资源包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名师“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课堂实录、名著导读讲座、普通高中文学作品教学的相关论文、名家谈读书等。
(二)创设各种教研载体,指导自主、探究学习方法
为与课题研究相配合,课题申报以来,所有全校性的语文教研活动均和本课题研究整合起来,教学研讨的内容有意识地增加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比例。让每一次常态性的语文教研活动都成为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一次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均安排课题组教师作专题发言,如课题负责人郑旺吉老师先后作了“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古诗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情境的创设”等主题发言,蔡赞生老师作了“现代诗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等主题发言,张远志老师作了“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主题发言。这些主题发言各有见地,给老师们以很好的启迪。课题组还确定可以采取自主、探究学习的教学内容,根据“教以学为基础”的教学设计思想,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设计相应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研讨课,如郑旺吉的“《花非花》诗意探究”、郑昌适的“《寒风吹彻》意蕴探究”、吴振涛的“《项链》人物性格探究”、张远志的“《祝福》春节文化探究”和陈兆慈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等研讨课均体现了文学作品鉴赏评价中自主、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影响。
这些专题发言和研讨课,将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校语文教师中加以验证、推广,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使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及研讨活动中及时转变观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在文学作品鉴赏评价方面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加以方法指导。
(三)参加各种交流活动,提高研究能力水平
课题研究启动后,我们抓住各种机会学习、提高课题组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2012年3月16日课题负责人郑旺吉参加了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广东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主持人和教研骨干研修班的培训学习,聆听了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黄崴、广雅中学教务处主任何丽萍、河源市教育局教研室周清生、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黎耀威等专家的精彩报告,回校后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研读研修班资料《教研芳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2012年3月出版)。2012年6月12至21日笔者又参加了广东省高中语文科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聆听了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教师怎样做行动研究》、广东省第二师范学院梁文宁教授《文学鉴赏与中学语文教学》、谭海生教授《教学研究与论文写作》等主题讲座,获益匪浅,回校后组织全校语文教师认真研讨、学习,将其观点、做法应用于课题研究中,使课题研究获得了新的理论支撑和指导。
三、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通过阅读相关研究书报和上网搜索等各种途径,搜集整理了各种文学体裁阅读鉴赏评价理论与方法指导文字资料、文学作品导读文字资料、PPT课件和文学名著电子书籍、“电视文学”“百家讲坛”等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视频材料,充实了高中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教学资源。
(二)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理论探究与实际操作,课题组成员基本掌握了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指导方法,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逐步加以改进和推广。首先,我们认识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习过程真正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在新课程实验的实践中,要求教师用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去面对学生,组织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实落实自主、探究学习。
具体到散文教学和诗歌教学中,我们吸收了课题组负责人郑旺吉分别于2010年1月发表在《中国校园文学》(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9809,国内统一刊号:CN11-2644/1)上的教学论文《浅谈散文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2011年4月发表在《师道(教研版)》(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672-2655,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4-1299/C4)上的教学论文《浅谈古诗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阐述的指导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开放教学内容”“正确评价探究结果”等方式来培养学生散文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利用古诗的“空白艺术”“丰富意蕴”和“意象的多义性”来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古诗鉴赏评价自主、探究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至于小说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和传记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我们将在下一阶段的研究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和推广。目前,课题组已组织精干教师编写了校本教材《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在选编之传记文学文本中专门设计了“思考与探究”,用以检测学生对传记文学鉴赏评价的自主、探究能力。
(三)通过研究实验,课题组教师初步掌握了对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的指导方法,积极指导学生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取得了一定成果,其中2012届高三年级林雪琼同学主持的“短篇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研究性学习”获陆丰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一等奖。课题组教师将研究成果撰写成研究论文,参加汕尾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育教学论文评选,获得优良成绩,其中张远志的《浅谈小说阅读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探究》、吴振涛的《小说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荣获二等奖;蔡赞生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发表在《汕尾教育》杂志(2011年第6期)上。这些获奖、发表的论文观点务实,对文学作品鉴赏评价的教学、教研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如:蔡赞生的《寻找现代诗歌教学的最佳途径》中指出,“(现代诗歌)教学中我们通过阅读梳理出不同的理解,并借助这些问题的解析和共同探究,努力让学生去拥有个性化的解读。”同时,课题组教师积极开发、制作体现“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的教学课件,参加陆丰市2011年度中小学教学辅助课件评选获得优秀成绩,如郑昌适的“《滕王阁序》网络课件”获一等奖,陈兆慈“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课件获二等奖。
四、实验的反思及今后安排
该课题研究实验,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基本达到了预定目的,对原计划中预计突破的难点也作了有益的探索,取得较好效果,因此,实验是成功的。同时,本实验是在没有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前提下取得较好效果的,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开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没有什么阶段性,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评价习惯应从小训练和培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文学作品阅读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指导深入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如何构建新的学习机制,是本实验将继续深化研究的问题。本课题将在今后的研究与实践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在前一阶段中,我们认为,课题组的研究工作是扎实有效的,内容上按照课题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方法上力求创新,努力探索研究的新路子,因此,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许多工作还不够完善甚至没有做好。
(一)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考察普通高中语文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功能,指明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误区,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探索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虽然对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但是还无法“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尚未“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
(二)我们原定于本学期要开发出一本适合我校高二学生使用的校本文学选修教材(阅读文本后设计“自主、探究”思考题),但由于行政规划和经费等因素而暂时不能付诸实施,只开发了一本《实用类文本阅读选编》校本选修教材。挖掘文学鉴赏评价自主、探究学习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整理编写文学选修教材,形成一门或几门适合我校学生实际的文学作品鉴赏评价选修课,是我们研究工作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
(三)我们在《课题实施方案》中确立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和“理论演绎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运用“文献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其它两种方法运用较少,在下阶段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将更多地运用其它两种研究方法,以使研究更加有成效。
(四)“确定普通高中文学作品鉴赏评价自主、探究的原则”“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其中的相关性有时并不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这一工作也还需假以时日。
应该说,前一阶段的工作,我们基本达到了课题方案制定的阶段目标。有了前期工作积累的经验,有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和汕尾市教育局教研室专家的直接指导,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做得更好,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成果。
篇8
1.辩论式作业
即讲完教材有关内容后,结合所学内容,组织专题辩论会。由教师提出辩题,让学生自愿分成正方反方,然后根据各自的分析理解,并通过查阅资料充实论据,辩论前可集体准备辩词,以利于吸收多种观点,集思广益。辩论时,正反两方各自推选3~4名辩手,辩论会的主席、评委均可由其他学生担任,辩论结果亦由学生评判。在辩论式作业完成后,教师要进行讲评,将正反方的论据进行综述,使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信息系统,然后反馈给学生。
2.论文式作业
论文式作业就是写小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要充分、新颖。在布置论文作业之前,教师首先要精心命题,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横向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如可以布置这样一些论题:“新兴短信与语文学习”“关于李白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的调查报告”。教师在布置论题后还可提供一定的背景材料、参考书目,同时要求学生查阅书目,说明材料出处,要求论文观点新颖、论据充分有力。这样就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治学态度和探究钻研精神,给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提供了自由的空间。
3.表演式作业
即编演课本剧。为了让学生爱上语文,充分体验课文中主人公的情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尝试运用“编演历史剧”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模拟课文故事,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编、自导、自演、自己制作道具,学生有了一个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通过编演课本剧,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的了解与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借此形式来“演绎场景、体验人生、认识社会”。
4.质疑式作业
就是需要教师诱发学生探究的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的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就课堂教学和课文内容提出质疑,提出不同意见,发表见解,使学生思考,而后将这些问题归类,挑选颇具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课后探究性作业。以七年级下册课文《最后一课》为例,学生就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文内容提出了如下问题:(1)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2)韩麦尔先生讲话,连用了两个“最后”,它们的含义各是什么?表达了他什么样的心情?(3)“小弗郎士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把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让同学猜想他此刻在想些什么?(4)他写出“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这种质疑式作业激发了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养成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习惯,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
5.总结式作业
这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知识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为了概括学习提纲和抓住基本线索,必然会对教材内容进行阅读和分析,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且,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余地。这样,通过对教材内容的自主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基础知识,而且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让学生有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便利了以后的复习。
篇9
同志明白指出:“必需转变那种阻碍学生创新肉体和创新才能开展的教育理念,教学形式,特别是由教员单向灌输学问,以考试分数作为权衡教学成果的独一规范,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要完成这一转变,关键在于改动学生的学习方式。《根底教育课程变革纲要(试行)》也提出,要变革课程功用,课程构造,课程内容,要把“乐于探求”作为教学目的之一,强调课程构造要加强学生探求和创新的认识,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探求”。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改动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求性学习是课程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根底教育变革的需求。课程变革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此,展开探求性学习的研讨势在必行。
下面,笔者分离本身的教学与理论,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谈谈对探求性学习的认识和领会。
一、探求性学习的根本要素
(一)探求性学习的内探求性学习是20世纪50年代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施瓦布教授在“教育现代化运动”中倡导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他以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以“科学家”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并且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取学问,开展技艺,培育才能。
从广义上了解,探求性学习泛指学生探求问题的学习。它不受时空、方式、内容的限制。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在时空上能够有很大的逾越性,在方式上能够有很大的灵敏性,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在内容上能够有很大的选择性,所要探求的问题内部能够有相关的构造性。
从狭义上了解,探求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员创设一品种似科学研讨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经过本人搜集、剖析、处置信息,感受和体验学问的产生过程,进而培育他们剖析问题,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处理问题的才能和发明才能,其中心是改动学生的学习方式。
(二)探求性学习的特性
1·学习过程的自主性、理论性和开放性
探求性学习打破了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锁状态,小学语文教学的论文把学生置于动态、开放、生动的学习环境中,请求整个过程完整由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和处理问题,应具有较强的操作理论性,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开放的。
篇10
一、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意义
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在掌握确凿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思想政治课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观察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成议论性文章就是思想政治小论文。
1.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广大政治教师要确立起自己作为课程教法的创造者和实施主体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选题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走向社会”,进行发现和创造,大胆打破观念的束缚、时空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初中政治教学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但并不排斥学生作进一步的理论探讨研究。马克思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政治小论文是培养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一种很好的形式。
3.小论文活动能更好地推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实施
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要注意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以解决现实问题,要体现时代感、新颖感和生命力,要以事实为依据,善于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让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和进一步提高。笔者每个学期都会在所任班级中开展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由于传统课堂教学只关注可表达性知识的学习,而忽略了十分重要的只能意会知识的学习;只重视了听、看,忽视了做,所以笔者在进行政治小论文教学的备课时会多花一些心思。具体活动方式是教师指导与学生个体活动相结合,活动的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指导。首先,做好宣传工作,动员学生积极参加这项活动;其次,讲清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再次,举办政治小论文写作讲座,介绍学生阅读优秀政治小论文。
2.学生的个体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材料,做社会调查。在学生掌握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之后,再有针对性地分析、整理、提炼与小论文相关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综合,透过现象揭示其内在本质和规律,从实际中引出理论或结论。然后,拟定题目,撰写小论文。
3.教师指导。教师在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撰写小论文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理论和认识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研究与写作水平。一般情况下,小论文可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开展写作。
4.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选小组进行评选活动,并将优秀小论文推荐上报。
5.在一学年小论文活动结束后,要对小论文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可采用教师小结和学生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初中思想政治小论文活动的反思
以上方案的实施,鼓舞了学生的写作热情,使政治小论文写作这项政治课教学活动,得以更广泛地开展起来。并且笔者通过多年的政治小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形成了如下反思。
1.选题内容应该注意时代性、现实性、针对性以及典型性。从获奖论文来看,所确定的题目应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同时又结合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需求,解决现实问题,反映对社会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的关注。如:诚信、环保、校园暴力、中学生上网面面观等课题。
2.要精心指导。这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能力和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