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9 03:29: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综合教育论文

篇1

关于语文的综合性,课程标准较之历届大纲,提得更为明确,具有新意。

过去,我国中小学课程设计过于注重学科课程,忽视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断绝了和生活世界的联系。课程学习强调理论性,忽视实践性,注重认知,忽视学生个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感悟,使课程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的价值。学生在书本海洋里徜徉,而根本不去关注周围世界、祖国前途、人类命运。即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掌握了一些能力,但由于缺乏综合实践,很难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过去我们对语文综合性的理解,主要是就语文作为思想和信息的载体所负载的内容而言,是从语文学科的知识性讲的。这也是综合,只不过是综合的一个方面。心理学家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指出:“人是统一的单元,当他有所活动时,是整个人在反应……当一个人的行为模式由于经验而有所变化时,其运动的、观念的和情感的方面都要发生变化。”又指出:“人的每一活动总是程度不同地包含着运动的、观念的和情感的变化。”课程标准正是从一个新的维度论述语文教学的更大的综合,这主要有三个方面。

1.知识与能力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辅相成。过去语文教学偏重知识传授,把语文教材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并形成自认为很严密的知识体系。这种做法,导致语法术语、文学概念、文章作法等充塞课堂,导致阅读教学中的繁琐分析,作文教学则大讲“开头几法”“过渡几法”“结尾几法”等所谓谋篇布局的知识,使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成效少。

对于语文知识,一要有序,二要有度,三是要明确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不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而是为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健全人格。

有序。即按照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由浅入深地传授有关知识。例如,低年级以识字、写字为重点,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汉字的笔顺笔画、偏旁部首的知识;低、中年段要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标点符号的知识;五、六年级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7-9年级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了解词的基本分类、短语和单句的基本结构;等等。

有度。语文教学中传授语文基础知识是必要的,但要有度,不能拔高要求,不要把知识体系化,不要脱离能力培养去孤立地传授知识。提倡在学生言语实践活动中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关注能力的培养。这样,知识就是动态的、活的、有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僵化的、无用的。

过去我们对语文能力的分项研究比较多,综合性研究比较少。今后应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研究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字词句篇知识和听说读写能力之间的关系及其互补互促的特点和规律。

2.情感与态度

过去,我们对此不够重视。从理论上讲,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对学习语文至关重要。不可设想,一个对语文情感冷漠、态度消极的学生可以学好语文。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对课程的情感和态度被排除在教学关注范围之外,既无针对性的培养,又无科学性的检测,更无实效性的成果。

相对而言,知识、能力是基础。学生在认知过程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情绪体验和价值判断,从而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态度。所谓“端正学习态度”,试问,态度从何而来?是靠老师的要求吗?是靠抽象说教吗?态度是内在的心理需求,是学生对语文发生了兴趣、产生了积极的情绪体验之后自然形成的,而非单纯外在的表态。

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为语言文字,除了达意,还有传情的功能。语文教材大多是文质兼美的选文,课文里既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学生从认知入手,借助形象,引发感情,在感情的陶冶中,展开想像,启动思维,从中感受、体会、感悟、理解并获得一定的语文能力。

由情感驱动、引感共鸣,从而产生物我两忘、如痴如醉的境界,反过来也可以深化认识。这既是一种认知的把握方式,也是一种感情的把握方式。如尼·阿·德米特里耶娃所说,是“通过情感的向往,通过情绪来完成的。这种情绪以不可抗拒的支配力量,抓住人的整个心灵,并且发生在顺序地展开的逻辑思维之前,往往预定着思维和意志的方向(即也决定着道德行为)”。

当然,这种情感共鸣、物我两忘的境界,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能出现,也不是整堂课自始至终都会保持。但是,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中并不少见,尤其是学习文学性课文时容易发生。此时,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态度、意愿都化为生命的激情,这是语文教学中一个新的美的境界。

3.过程和方法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都产生于一定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能力的实际及其生理心理特点、教学的目的要求决定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策略的选择,而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又反映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能力和教学个性,同时也反映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

在教学中,虽然教学过程是统一的,教学步骤是一致的,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却是千差万别的。思维活动的方式不同,情感活动的样式各异,意志活动的强弱也不一样。教师不宜以自己的思想去束缚或代替学生的思想,以自己的思维模式去规范和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不要过早地去追求统一的认识、统一的结论,应允许不同的认识和认识的不同水平的同时存在。在语文教学中,学生认识上的参差不齐是正常的。勉强让后进生靠拢优秀生,或让优秀生降低到后进生水平都是不恰当的。所谓的“统一认识”也是虚伪的、脆弱的。因为任何认识都离不开个体的知识和经验,离不开个体的思维方法和习惯,离不开个体的心理能力。那种认为统一的材料必然产生统一的认识的观点是忽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统一”掩盖了学生个体认识的差异性,冲淡了学生的认识过程,所以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为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和历次教学大纲一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启发式教学;和历次教学大纲不一样,把“讨论式教学”提到应有的地位。

关于“讨论式”,以高年级为宜,但在低、中年级尝试进行一些合作讨论的练习活动也是允许的。现在小组合作研讨的样式在许多学校盛行。学生同桌两人或前后桌四人一起讨论,作为一种“合作学习”的雏形,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口语交际能力、探究能力是有益的。其中,关键的问题是:学生讨论的问题从何而来,是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硬塞给学生的,还是来自学生、是学生急于释疑求解的问题?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常常会从不同角度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如果老师善于梳理,提出一个或两个带有共性的问题,同样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否则,由于学生思路突然分岔,加之时间太短,来不及组织内部语言,更谈不上去听取别人的发言,讨论就会流于形式。

篇2

一、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具备真正适应社会和自然环境的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水平,正确掌握体育教育的目的,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常识,树立积极的健康观念,学习自我评价健康的方法。教师通过传授学生体育锻炼的技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育审美能力。同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实施适宜的体育教学方法,让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体育专长。高校体育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懂得体育锻炼的好处,形成经常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终身体育思想在学生心中扎根。通过体育教育的功能作用,树立学生的集体爱国主义意识,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促进学生优良品质的形成。

二、如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贯穿综合素质教育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其中包含着体育教育,体育教育是服务于综合素质教育之中的一个元素,它和素质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贯穿于高校体育教育的过程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高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转变观念,树立新的体育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体育教学目标,逐步增强学生的健康体质,重视体育文化知识的传授,尤其是重视学生的体育心理教育。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发现,高校体育教育既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能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又能够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特征;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承受能力、适应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这些优秀品质都是学生进入社会后所必备的能力,是学生投入社会的精神积淀。

三、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加强其自身能力的培养

学生除了在体育课上锻炼和学习,教师还要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能力。例如建立体育俱乐部,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记录下学生的考勤和锻炼情况,以纳入学生的体育总成绩之中,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真正掌握体育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目的。在开展体育俱乐部活动中,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开展相应的体育项目和比赛,在比赛中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体育技能、参与意识和健身意识,这些比赛会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可以利用校园的体育娱乐作用和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情感、良好品质。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多种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学校要将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作为首要任务,给教师提供继续进修和深造的机会,把培养骨干教师作为继续教育工作的重点。作为新时期的一名体育教师,要充分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掌握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做充分的准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高素质的体育教师要有创新能力、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及敬业精神,要树立终身体育教育观,进行大胆改革,不断创新,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终身自觉体育锻炼的意识,使学生能在有限的大学校园生活中,掌握几项终身锻炼的体育项目,实现学生终身受益的素质教育。

篇3

语文教学确实是一个老大难问题。鲁迅先生曾经把我国历来的语文学习比之于“一条暗胡同,一任你自己去摸索”,语文教学可以说是我国的千古难题之一。遥想古代,无数莘莘学子,毕生苦攻语文,十年寒窗面壁,从青丝熬到白发,只磨语文一剑,可是有多少人只能像孔乙己那样仅会凑上几句半文不白的话。五四以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探索,语文教学有了长足进展,但是,这个千古难题仍然是若明若暗,一团疑云。近年来,尤其是1978年以后,语文教学界掀起了改革热潮,语文教学研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这是客观事实,不容否认;但是,我们还应冷静地看到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要耐心地倾听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的评价。打开各种报刊,我们经常会看到社会各方面人士对当前中小学生语文素质低下状况的批评。不少有识之士不无激动地责问:中小学语文教学花这么多力气究竟在抓些什么?为什么语文教改搞了这么多年,中小学生的语文素质依然普遍令人忧虑?

一方面是我们不少人沉浸在语文教学研究成果的喜悦之中,另一方面是社会各界对中小学生(包括大学生,其实根子也在中小学)语文素质普遍之差呼声强烈,这中间,究竟孰是孰非,真叫人大惑不解。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舆论是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鉴定书。如果我们的中小学毕业生多数人写字东倒西歪,作文病句连篇,讲话结结巴巴,读书拎不清主旨,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夸耀我们语文教学已取得的成绩,而应以更多的热情来研究这些问题。这是最起码的社会责任心。

二、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究竟是什么?———要在主要任务上用足功夫

没有哪一门学科,会像语文教学这样,讨论了多少年,连自己的主要任务还是如此模糊的!语文教学的任务是什么?近年来大家提出了种种说法,诸如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进行审美教育,要进行思维训练,要发展智力等等。这些任务无疑都是应该完成的,但是,这些任务也是学校中其他各科都要承担的,并不是仅靠某一门学科能完成的,语文教学根本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可能把大家的事都揽到自己头上。各门学科都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进行本学科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的同时,有机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教育,来训练思维、发展智力。在这个问题上,其他学科都显得比较清醒,把握得较有分寸。与语文学科十分相仿的外语教学,处理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多少麻烦,唯独语文学科,在这个问题上,长期争辩不休,新论迭起,摇摆不定,结果,语文学科自身的根本任务却遭到冷落。难怪有人在报刊上大声疾呼:“语文,归来吧!”“中小学语文教学要返朴归真!”这不正是我国的语文教学改革虽然搞得轰轰烈烈,可是学生的语文素质依然普遍低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吗?

我从1978年开始进行“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试验,也重视思想教育、审美教育,也认真进行思维训练,但我始终把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阅读、说话、写作、书写的训练放在首要地位上,用重锤狠打。我的目标十分明确:我教出来的学生,大多要能写一手端正、规范甚至是漂亮的字;能写出语句通畅、用语得体、表达清楚的文字;能用普通话有条有理地准确表达自己的意见;一般的文章读后能抓住中心。概括起来讲,主要就是:一手像样的字,一笔得体的文章,一口流畅的普通话,一看就能抓住要领的读书能力。我不是只让学生死读、死写、死练,而是想方设法在练字、写作、说话、读文的过程中,让学生也受到思想情操的感染和美的熏陶,得到思维的训练。我曾经自信地说过:“我接过一个班级,教了三年以后,可以保证这个班级的绝大多数学生书写面目清秀,作文文通句顺,讲话清楚流畅,人人能熟记上百首诗词,数百句名言警句。”实践证明,我的话并非虚夸之词。同时也证明,只要我们抓住根本任务,切实地下点功夫,是可以使学生的语文素质普遍提高的。如果我们不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尽在其他目标上忙忙碌碌,这或许也能有不少收获,但人们都会这样问一句: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究竟是为了什么?

三、“×步法”、“××式”教法,果真是灵丹妙药吗?———语文教学要靠综合治理

几十年间,我国的语文教学界提过不少口号,一忽儿左,一忽儿右,真叫人心神不宁。近年来,在教改浪潮中又涌现了不少新教法:“×步法”、“××式”教法之类,铺天盖地,灿若繁星。每一种新教法的出现,几乎都被宣传得相当完美,似乎只要一采用这种方法,学生马上就能学好语文,无论中考、高考,都能所向披靡,“考不怕”、“考不垮”。

教学也是一门科学,采用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应取慎重的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是周期很长的相当复杂的认识活动,短期内不易看出明显效果。而且,教学效果的鉴定至今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科学方法。仅仅凭几次书面测试的分数,谁都知道这不能真正说明问题。当前语文教学界不适当地夸大一些新教法作用的做法,只会妨碍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

语文教学是一门很特殊的学科。语文学习是各种学习过程中最为复杂的一种认识过程。而且,我国的语文学科,又是由若干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教学系统(如现代汉语、古汉语、文学、写作等)组合而成的,不少国家都将这些项目分别开设几门同时并进的学科,如语言、古典文学、写作等,而我国的语文学科则一身挑有多项重任。语文教学性质的多特性(如工具性、思想性、社会性、知识性、综合性等),语文教学任务的多职能(知识教学、思想教育、审美教育、能力训练等),语文能力训练的多项目(听、说、读、写、看、想等),每项能力内部结构又是多层次、多因素的,同时,上述诸项目和因素之间的关系又错综复杂,往往是相互渗透,互为因果。这一切,决定了我国的语文教学绝不是只抓某一端,只持某一绝“招”就能大功告成的。综合性强的学科,只能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法,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再从培养新型的建设人才的需要来看,要求学生具有更全面的语文素质。时代越是发展,科技越是进步,对人才应具有的语文技能也会有更高的要求。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没有理由再迷信那些只在局部上修修补补的做法了———我无意抹杀这些局部教改的作用,只是意在说明一点:局部的改革良法,毕竟只是局部的效果,语文这门综合性特别强的学科,最终还要靠各个方位的综合性治理的办法。

所谓综合治理,就是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够全方位地展开。既要治教,又要治学;

既要治课内,又要治课外。在“教”的方面,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既要注重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又要注意有机地进行思想教育、审美教育、情操感染;在能力训练中,既要注重读和写的训练,又要有效地进行听和说的训练,还要巧妙地进行看(观察)和想(思维)的训练。在“学”的方面,也要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观念,克服学习上的依赖思想,花大力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当前,尤其要引导学生能在课外,在生活中,时时用语文、学语文,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这是自学能力中最高的一个层面)。既要治课内,还要治课外。课外活动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仅靠几册课本,关在教室里每天上一堂语文课,是不可能学好语文的。这已是一个常识问题。课外活动绝不能仅看成是课内教学的简单延伸和补充,而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无法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只有在社会大课堂的广阔背景的有力依托之下,才能有活力。课外活动不能仅仅看成是有组织的集体活动,还应包括学生个体的种种语文学习活动,包括看书、读报、听广播、看电视节目等,这种个体的课外语文活动,尤其需要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它的作用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

可以这么说,学生在课外进行语文学习的总量,在某些方面要大大超过课内活动。如果我们能把这类活动也有意识地纳入语文教学的轨道,它的能量是极为可观的。我在1979年开始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试验中,就在这些方面连续地进行探索,直到今天,依然坚持着做。几届试点班学生在语文能力、语文素质方面的优势,已受到各方面的充分肯定。

四、是不是一定要采用新鲜的方法才算是教学改革?———要建立语文教学常规

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有这样一种倾向,似乎只有采用与众不同的新鲜的方法,才算是改革。这是一种误解。所谓教改,从本意上讲,应该是改掉那些不符合教学规律的东西。至于那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下来的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经验、办法,就要珍视。其中有不少东西是符合语文学习的认识规律的。对这些经验和办法,加以筛选和概括,可以提炼出一些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良效的好措施。把这些措施固定下来,坚持着做,就是语文教学的常规。这项工作,也应是语文教改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在自己的教学中(并在自己所在学校的学科组内)长期以来坚持着做这项工作。每当接到一个新的班级,就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做到若干具体要求,持之以恒,毫不放松。

如阅读教学,有三个重要环节:学生自读、教师指导、练习运用。实践证明,其中的“自读”是关键的一环。自读中尤其以预习为最要紧。我就将“教新课前先预习”作为“语文学习常规”之一。我一方面注意预习的指导,指点预习的方法,一方面加强预习的检查。上新课前,总要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经常在课前将学生的课本收上来,检查他们的预习情况,看他们在新的课文上做了哪些符号。

又如作业的规范、上课笔记的习惯以至上课提问和回答的姿势、作业书写的要求等,都提出明确的要求,时时要按这个要求去做。经过一个较长时间的坚持之后,学生从开始的不习惯到逐渐的习惯,从不自觉到逐渐的自觉。一旦到了这个境地,语文学习就步入了顺畅的轨道,语文素质的提高就有了保证。

五、当前学生语文学习负担重在哪里,轻在哪里?———语文能力训练要有科学的训练量

当前普通中学学生的学习负担,在总量上是偏重了。但对于语文学科的情况来说,要作具体的分析。当前普通中学的语文教学,有相当多的时间是用在应试训练上,没完没了的习题,都是对准了中考或高考。广大中学生整天埋头在题海中,成了解题的机器。而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如果是与考试没有直接关系的项目,则往往轻描淡写,一带而过。如书写,虽然近年来已在升学试卷的评分标准中加上了一项“书写端正清楚美观的可以加分”,“书写过分潦草的扣分”,书写的训练稍有起色,但大多数学生的书写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又如作文训练,虽然作文是必试的项目,但因为学生作文能力普遍较差,升学评分缺少科学的方法,判分时大多给一个及格上下的“保险分”,好的差的拉不开差距。于是教师和学生都不愿在作文训练上多下功夫了,宁愿把时间放到可以争分的其他项目上去。所以,相对而言,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分量却显得过轻。这也是当前中小学生语文素质普遍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天社会各界人士都在指责中小学生的书写水平太差,主要原因就在于从小学到中学普遍的没有扎扎实实地训练过书写技能。

“学好语文,要下苦功夫”,这是十分中肯的警句。不管你采用何种最先进的教学方法,都不可能逃避过“下苦功夫”这一关。语文学习有好多项基本技能,每一项基本技能的掌握,无不需要下相当的苦功才行。过去的旧学校里出来的学生,为什么大多能写一手好字,就是因为那时的学校里把写字看作每天必练的基本功,朝夕磨炼,功到自然成。其他如作文、背书等能力,也是如此。

我们今天当然不能像旧学校那样,花大量时间去练字,去背书,去对诗,但既然要让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就得投入必要的训练量。

我在1989年开始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的试验中,借鉴古今中外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了书写、作文、阅读理解等基本技能的训练量,让每名学生均受到适量的持续训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经过二三年的训练,我的试验班中涌现了一大批的书写高手和作文尖子,在省市以至全国的比赛中,好些学生获得荣誉。我有两届试点班学生(六年一届)分别参加了“上海经济区十城市万名学生作文赛”(1984年)和“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1990年),均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前者有6名学生同时获奖,后者有4名学生同时获奖。不少学校能在这种大赛中有一名学生获奖,就会兴高采烈,而我的试点班一次就有这么多学生同时获奖,这充分显示了经过适量训练后的学生在语文素质上的优势。为此,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作文比赛评委会主任于漪老师在总结大会上曾专门提及此事:“这次大赛中,无锡市一中有五人获奖,其中竟有四名学生出在同一个试点班,说明这所学校的语文教改很有成效。”

篇4

1.1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70例,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43岁。均符合中华医学会代谢综合征(metabolicsyndrome,MS)诊断标准。多食易饥、疲乏无力、怕热多汗、皮肤温暖湿润(尤以手足掌、脸、颈、胸前、腋下等处皮肤红润多汗),平时可有低热,危象时有高热。

1.2方法

治疗主要是要有效减轻体重,减轻胰岛素抵抗,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控制血压等。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其次可以选用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

2护理

2.1运动指导

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纠正代谢紊乱;强健体魄,增加身体抵抗力。轻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从较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提倡每日进行,20min开始,逐渐增加到1~2h/d。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擦地板、散步、跳舞、行走、跑步、骑车、爬楼梯等,同时在生活中增加运动的成分,如以步代车、以爬楼梯代替坐电梯等。

2.2用药护理

护士要了解各类药物的作用和代表药物及作用机制。减肥药物目的是减轻体重。常用药物有西布曲明(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减少摄食)和奥利司他(抑制胃肠道胰脂肪酶,减少脂肪吸收)。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S),胰岛素增敏制,通过增加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减轻胰岛素抵抗,二甲双胍还有降低血糖的作用。降脂药常用药物有贝特类和他汀类。降压药降压目标是收缩压≥130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80mmHg。ACEI的代表药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ARB的代表药物有科素亚、安搏维和代文等,它们不仅有较好的降压作用,还可增加胰岛素敏感性。

2.3病情观察

注意严密监测患者的脉搏、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血糖、血脂、体重、体型的变化,及时发现各种危险因素,提供诊疗依据。嘱咐患者坚持按时按量服药,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观察患者饮食、睡眠、排便及活动状况,及时给予干预和协助。定期进行心电图、凝血系列、血粘度、血管B超的检查,及时发现异常,去除潜在/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

2.4心理护理

很多疾病与心理和情绪因素有密切关系,又称心身疾病,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都不同程度受到心理、社会、情绪等各方面的影响。正确评估和分析MS患者的心理,理顺环境因素对MS患者的影响,进行有效地针对教育,疏通心理,解除生活、工作压力,鼓励保持愉快的心态,培养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3结果

经治疗,65例治疗护理效果满意,5例因并发症病情加重。

4讨论

篇5

1侧重于实践教学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的实践教学比例,要通过更大比例的实践教学比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一方面,教师联合院系为学生筹备相应的模拟教学比赛,可以以“现代教育”为主题组织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开展现代化的教学。这就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机会与方向,组织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的知识以及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开展实践教学,并从中获得更真实的提高。另一方面,相关院校应该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并在社会中进行更真实的实践教学。这就需要院校为学生争取相应的实习名额,同时需要教师做好学生实践学习的准备和监督工作。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可以以实习教师或者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学校或者相关的单位,进而将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工作展现出来,同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得到逐步提高。通过更大比例的实践教学,学生就可以在教育技术学习中更清晰的发现自己的不足点,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进而使日后的学习得到更有效率。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得到培养,也可以从中提高自身的临场应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各项综合能力。

2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

与此同时,教师需要在教育技术专业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肯定自身的优点,才能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重视对学生进行评价,或者说并没有从多个方面全面的评价学生。因此,部分的优点被教师否定,导致学生的能力与优点没能被进一步发挥,这就导致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被束缚与限制,无法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正面有效的教学评价,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进行肯定。换言之,教师不能只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而应该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与素质。例如,学生在学习教育电声系统时虽然没有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但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与实践的经验提出个人的见解,这就体现出学生的创新能力。此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与认可,并且需要针对学生表现出的能力进行培养,这就能够让学生的各项素质得到突显,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3结语

篇6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 有效教学;策略

1.学科性

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姓“语”,其落脚点在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形成能力,在实际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学到的东西在课外得到延伸,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以“花卉和古诗”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尽管需要学生搜集,理解古诗中有关描写花卉的诗句,但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语文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阅读理解与自主表达、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不是让学生获得有关花卉的知识。

2.综合性

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各学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阶段目标的阐述上,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综合性主要体现在:学习空间上,体现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的有机整合;学习内容上,体现自然、社会、人文领域与语文课程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上,体现实践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

3.实践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最有效的途径。它不仅要学生认真阅读课内外书籍,还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实践活动,亲自去体验语文、学习语文,提高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要首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具有问题意识。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重在解决和学习生活相关的问题,身边的、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等。重在参与探究过程,重在体验与教师方法的引导,突出自主性、亲历性。

3.1把握学段目标,科学统筹安排。

《语文课程标准》各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为我们如何寻找探究的主题指明了方向。如低年级的“找秋天”、“我有一双小小手”;中年级的“古诗中的月亮”、“语文学习小报”;高年级的“优秀作文集”、“我最喜爱的小说主人公”、“社区环境调查”等。这些主题有一些是可以跨年段使用的,但教师应对研究主题做一梳理,避免盲目性,同时对研究的形式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心中有数,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2结合课堂教学,课外适度延伸。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主阵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引导学生确立探究的主题。例如在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一位学生对课文中“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这句话提出了质疑:“在茫茫宇宙中,难道真的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吗。”教师紧紧抓住这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引导学生确定“宇宙中真的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吗?”这一探究的主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捕捉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的意识,其次,要善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引导学生从这些疑问中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主题。

3.3留心生活实际,探询身边问题。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生活。”综合性学习内容的确定应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秋去冬来,不妨引领学生去“找秋天”;学生喜欢上网,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网络作文大赛”;学生爱看电视,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广告零距离”的调查,研究广告的准确用词。教师要利用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思考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促使学生从生活的诱发中产生探究的主题。如,我们身边的垃圾该如何处理?为什么有的树(如松、柏、冬青)在冬天也不落叶?

3.4综合学科知识,整合教学资源。

语文学科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确定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时,必须打破僵化的学科框架,软化学科边缘,让学生从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题。例如,语文教材中的《赵州桥》,美术教材中的《家乡的桥》、《我为祖国造大桥》,自然教材中的《桥》等这些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确立“我心中的桥”这个探究主题,让学生了解赵州桥的历史与结构特点,明白赵州桥、斜拉桥的力学原理,运用泥塑或图画想象设计理想中的大桥。这些学习活动涉及到自然、历史、数学、美术、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学习方式包括阅读、画画、手工、艺术、上网搜索、参观、讨论等。学生一旦投入到这一学习中去,他们可能用到的学习手段,激发出的创造潜能往往超出我们的预期。因此,教师的眼界越开阔,越能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就会发挥得越淋漓尽致。

3.4.1只评成功,不评失败。

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常常是“年终算总帐”,“帐”是算出来了,但效果却不理想,因为最终的成果不并能代表学生全部的心血。在综合性的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可要求学生选出最得意的一次笔记,一份感想,或是一张小报,一幅图画,一段音乐参加评分,鼓励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

3.4.2打破常规,给予高分。

学生大都不愿看到自己的“劳动产品”总是六七十分。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尽可能实行“高分制”。在亮分时理直气壮地给满分,甚至还可以突破。

3.4.3全员参与,人人参评。

篇7

如果学生没有对事物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即使掌握了一定的方法,也很难应用在学习当中。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个新颖的教学环节,会让学生产生莫大的新奇。例如,教师在制作课件过程中,利用技术手段加一些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兴趣的素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这样既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集中注意力,又能恰如其分地表达教学内容,一举两得。只有简单的文字、框图的叠加,是达不到这样效果的。所以长此以往地坚持这种训练,学生开阔了视野,慢慢地就会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其独特的创造性,在解题、写作、绘画等任务面前,便会很自然地运用这种能力,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效果。

2重视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后,特有的声音、图像等表现形式,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更加形象,发挥其想象力,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上的重点、难点,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特性。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在运用几何画板软件进行数学解题时,便是最好的锻炼机会。在画特殊三角形时,可以有多种方法进行,学生充分发挥了发散思维,思维活跃,思考着究竟用哪一种方法比较好,并能把这种技能广泛应用到别的学科当中,举一反三,提高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4可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例如,计算机原理中的一些知识,早期系统中树形目录结构等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分析、思考、学习,其抽象思维会得到了一个很好的锻炼,对于学习数、理、化等理科科目必然会起到很大的作用。

5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网络是新型的传递知识的手段,打破了空间与地域的界限。有人说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教会学生使用网络,就是教会了学生在21世纪生存发展的手段。学习了网络知识后,学生大开眼界,主动获取知识的欲望增强了。每次上计算机课,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寻找自己爱看的东西。还利用“搜索”功能,到网上去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

6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学习有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就是最好的例子。例如,化学课当中有一节是《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就可以用Flash制作课件,白磷燃烧的效果,水面上升的现象。总结的时候,再用动态的饼状图形加以描述便会更加一目了然,让学生既感到容易理解,又增加了观赏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一节普通的课,利用课件形式展示出来,抓住了学生的兴趣,生动形象,又有利于对课堂内容的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信息技术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完成每节课任务的时候要做到心手合一,不能有一点马虎,操作上讲究严谨,哪怕是一个很简单的操作效果,如果运用知识有误,也不能正确地把要展示的效果制作出来。所以,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便养成了严谨认真的态度。通过上机也会体会到各种功能的强大性,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而培养勇于进取、独立探索的能力。

8结语

篇8

1.综合性大学音乐艺术教育的现状及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1.1综合性大学开设音乐课程的现状

大学的艺术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承担着培养专业艺术人才的重任,而且还肩负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使命。大学艺术教育使高等教育从以往只注重培养专业人才的单一模式扩展到全面育人,成为全面落实德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1]

近年来,国家教委对普通高校音乐课程的开设作出了明确的指示。但迄今为止,由于国家有关部门对高校的公共音乐课没有详细的规定,而高校的公共音乐课在课程安排、设施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均得不到落实,使普通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着公共音乐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设置随意性大等问题。[2]

当今的许多大学生只喜欢通俗的、不需要多思考的“快餐文化”,只喜欢片面追随所谓的潮流和时尚。而忽略了作为一个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审美素质的培养,把音乐只是看成单纯的娱乐手段。因此,公共音乐教学的内容不受一些学生的重视。

1.2开展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的教育不仅是对大学生文化知识和智力的教育,还是一种情感和道德教育。[3]因此,对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来说,音乐艺术教育不失为一种良好的德育教育途径。首先,音乐艺术教育无论是在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式上都是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其次,学生在对音乐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高校把音乐艺术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培养高素质人才,最终有利于推进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

2.音乐艺术教育在综合性大学德育教育中的应用

2.1帮助学生净化心灵,陶冶道德情操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产物,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可以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情感得到升华。一些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可以传递给人们积极乐观的情绪,使听者的心理产生共鸣,激励学生努力奋斗。有些音乐作品歌颂真善美和弘扬社会正气,可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风貌。

2.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许多音乐是宣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努力拼搏的奋斗精神,通过对这些音乐的欣赏和学习,学生们可以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通过这些音乐的鼓舞,学生们可以拥有直面问题并战胜困难的勇气,从而树立积极乐观、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

2.3帮助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综合性大学开设公共音乐艺术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为了进行大学生的综合培养,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完善和发展自身,使其综合素质不断提高,最终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3.音乐艺术教育对综合性大学德育发展的意义

3.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音乐学习和表演时要求大家以集体的形式进行排练或演出,这就要求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和集体协作的行为习惯,此时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就得到了培养。集体音乐的排练让学生学会平等互助、团结共进,体会到集体的力量,这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丰富情感,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积极的贡献。

3.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个人气质

综合性大学开展音乐艺术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音乐欣赏水平,通过音乐艺术教育,学生在欣赏和学习音乐艺术的时候自己的音乐修养得到提升,同时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也得到锻炼。大学生在长期的音乐熏陶下自己的个人气质也会得到提升。

4.结论

篇9

1.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正如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所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在进行“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时,教师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创设富有情趣的情境让学生“愿问”,随着问题意识的增强,学生会逐步达到“会问”和“善问”的层次。例如,近年来,雾霾现象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雾霾中的数学问题,学生非常感兴趣,小组讨论后提出若干关键问题:雾霾分级的数学标准是什么?雾霾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如何对雾霾的成因进行量化分析?怎样进行调查研究……这些真实有效的问题激发了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他们自发成立了研究团队,分工明确,有人负责调查访问,有人负责拍照取样,有人负责整理数据。研究小组连续12天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对着学校大门上方固定的位置拍照取样,完成实验报告。他们将研究成果对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展出,并且联名给市长写了一封环保建议书。

正是这样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研究中来,他们主动获取知识,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提升数学思考,发展思维能力。教师激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空间,问题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数学的天际自由飞翔。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长期以来,数学教学中更多地注重技能训练而弱化了知识的实际应用。综合实践活动则是有效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重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当学生能有意识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以致用时,就会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学习了平均数的知识,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学校食堂中午至少要做出多少米饭才能让大家既吃得饱又不浪费的问题。首先,指导学生对在校吃饭的人数和每个人的饭量进行调查,如果调查全部人数,会很麻烦,于是引导学生选择一定的样本,在每个年段随机选择5个人调查他们的饭量,调查结果如下:

接着,学生运用平均数的知识算出食堂至少要做出的米饭量:1.5×400+2×500+2.3×200=600+1000+460=2060(两)。这又一次将实际问题和众数的知识结合起来,学生深刻感受到并不是所有的情况都适合用平均数的知识来解决,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合适的统计量。

篇10

关键词:英语教学综合能力文化传播

在我院许多学生眼里,英语学习已经成为与专业课同等重要,甚至于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更加深远影响的科目。大学英语教育涉及的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学习周期最长。近几年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英语教育的硬件设施不断改进,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不过在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古人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递者之外,还应是方法的引导者;而具体到英语教师,我们还得承担文化中介人的角色。

大学英语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教师普遍超负荷工作,学历层次偏低,进修和培训机会偏少。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大学英语教育需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英语的不同需求,针对独立学院的特点,大学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语言的教学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多年来存在的一些老问题,如英语教师仍主要采用以传授语言知识为主的“教材+黑板+录音机”的模式,以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的的交际法教学还远离课堂;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因为独立学院的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整体过级率不高,更是对这一方面很重视。最终导致了英语教学僵化,英语教师成了应试教学的工具。英语语言教学没能达到应用的目的;英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为了培养大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英语语言,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把握英语教学的主动性。

1、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英语教师首先应转变把通过各种级别的外语考试看作是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把考试通过率视为衡量英语教学的尺子的错误的观念与认识。课堂教授的内容必须从英语语言特点的讲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英语交流使用能力的培养为中心。教师应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者变为同时具备实际语言使用能力的指导者和使用效果的监控者。

比如在词汇的掌握方面,教师自身首先必须熟练掌握足够的英语日常词汇和专业词汇,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积极词汇。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如果要自如地使用英语语言,需要掌握《大学英语词表》中的6800个左右的单词和2600多个词组。其中的3200个左右为积极词汇…。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以学生语言能力提高为中心;教学应在字词的基础上由句子水平转变到语段水平,由单纯重视语言运用的精确性转变为既重视精确又重视流利和通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过程中,要把握好培养英语语言认知能力和培养英语语言使用能力的互动关系。

另外,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思维,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不应该通过把英文译为汉语来帮助学生理解,而应该多挖掘内心深处对于英语语言的认知。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通往英语最精深的领域,去消化和吸收欧美语言的精髓,去认知和理解这种文化对我们自身的启迪作用。

2、优化课程体系,改进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一个富有激情和创新的教师。特别是面对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中学对英语就不太感兴趣,所以课堂教学中更不能墨守陈规,一成不变。而是能够挑战常规,大胆创新,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途径,通过对教材的艺术处理,激发起学生心中的智慧与求知欲。现代的英语教学流行“任务型活动”,但实际上,任务是多种多样的,是可以由教师自由创造的。当然,如何活跃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激情,都要靠教师的创新、探索。

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包括英语语言知识,英语使用技能,英语交际能力等。大学英语教师要善于通过英语语言的教学把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培养起来,并最终把学生的英语语言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一线教师有直接接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学生的便利,他们必须能够总结归纳学生英语学习的需要,不断通过课程建设改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做到能听,会改和善实施。

不过,课程教学的创新也不能一味的迎合学生,任何课堂教学的创新都是建立在授课教师能够驾驭课堂节奏和达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的。如果过分的迎合学生以至于在上课的过程中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反而会起到不好的效果。同时应该注意的就是,生动的语言应该幽默有度,如果灌输的成分太多太频,反而有失偏颇,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而这样一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勤恳度和求知欲望下降,对英语教学来说这是非常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二、英语文化的传播能力

英语语言的传授过程离不开英语文化的传播。语言是构筑文化的基础也是文化传播的途径。格拉德斯通对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做了精要的概括:“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和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的媒介。”英语在世界许多国家中使用,但却代表着以英美为主流的文化传统。

当前,制约大学英语教学质量提高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大学英语教师英语文化教学方法的滞后。可以说,如果不能大面积改进英语文化教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就很难有指望。大学英语教师只有自己了解了主流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后才能在课堂中准确地介绍这些文化,教授好英语文化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师应该使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和语言能力协调发展、综合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此目的相适应。优化教学方法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

除此之外,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英语教学既担负着英美等国语言教学的任务又具有传播英美文化、科学、艺术等领域知识的作用,是综合性很强的工具学科,所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更应有扎实的语言学、文化学、文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说,现代大学英语教学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得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知识是教学激情,教学效果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知识面狭窄的教师,会有什么激情,在教学中也很难期望这样的教师能深入浅出,引导学生举一反三。那些教学效果差,学生欢迎程度低的教师往往只能照本宣科,就事论事,使原本应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教学变成一潭死水,枯燥乏味,令人生厌。事实上,只有知识渊博的英语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与敬佩。

虽然几乎所有的大学英语教师都懂得以上这些改进的积极作用,但是,能将以上方法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者甚少。目前我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都由50岁左右的教师和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构成,独立院校的这支队伍中绝大多数只有大学本科学历,职称结构也不尽合理。一方面他们在掌握新的教学理论上有困难,另一方面由于师资队伍人员不足,都是超负荷工作,缺乏时间、精力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年轻教师为了适应新的角色,还在努力掌握自己的老师在教授自己时所用的传统的代代相传的授课方法。旧时的教学方法沿用了老的教材,过时的教案,那种体系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不高,死记硬背的痕迹难以消除。

三、培养英语教学的激情

我们总说在英语教学中,教师的激情很重要,重要到可以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最终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激情呢?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目标导向性的心理情绪状态。一切艺术创造都是在激情的推动下进行的。教师在传播和再现这种创造的过程中,同样必须拥有激情。英国伟大诗人拜伦说:“激情是诗的粮食,诗的薪火。”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同样,一个富有激情的大学英语老师只要一拿起课本,一走进教室,就能全身心投入,走进学生心灵,架起课本和学生之间大桥梁,通过激情再现,给学生以美不胜收的语言文化的享受,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学英语教师的激情是如何培养的呢?

1、激情来自教师对职业的热爱

是教师就要爱自己从事的教育事业。一个大学英语教师,要以满腔热情去热爱英语教学事业,并以此去感染自己的学生。最重要的是,教师要热爱学生,全身心的去关心他们。只有这种敬业和真挚的爱,才能使教师产生教学的激情。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宽容,才能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学生,帮助他们达到学习目的;有了真挚的爱,才会有忍耐和信心;有了真挚的爱,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爱”是大学英语老师产生激情的源泉。

2、激情来自不断的实践和探索

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加强自身的教学理论修养,提高教学实践水平;应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教学个性的新路子;要博采众长、虚心求教,使自己的教学路子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从而不断领略到英语教学的无限乐趣,不断产生英语教学应有的激情。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是英语教师产生激情的必由之路。

四、掌握其他英语教学手段

优秀的大学英语教师的语言总是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变化而不断调整,又自然贴切,生动流畅,能够紧紧把学生吸引住。除了教授学生掌握语言作为学习的工具的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使用非语言沟通的手段。当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后,教师还要进一步传授英语国家中非语言交流的知识,以激励学生更加完整地学习英语交流沟通的知识。许多大学生学会了不少英语词汇,也会运用这些词汇进行造句。但是英语语言只是所有英语交流媒介中的一部分,相当部分的交流和沟通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来完成的。为了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让学生能在更加广阔的英语交流空问自由翱翔,享受到有灵犀一点通”的快乐,现代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既是英语语言专家又是非语言交流专家。

大学英语的教学手段现代化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以推行多媒体为主的现代化教学已成为英语教学手段改革的标志。完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还在于使用这些手段的英语教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离不开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任课教师,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的当务之急是要迅速掌握不断改进的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开发先进教学设备的功能,尽快发挥出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卓越功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