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会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21:31: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作业会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作业会计论文

篇1

一、建立作业会计的应用模型

应用作业会计于成本控制的前提是建立一个完整的作业会计工作模型。

作业会计以“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中心思想,以“确定费用单位从事的作业并计算其发生的成本,再以产品对这些作业的要求为基础,经过原材料、燃料和人力资源转换为产品的过程,将成本追踪到产品”为基本规则。作业会计的应用模型建立的程序:(1)由各职能部门按照既定规则在各自所辖范围内分别确认作业,并由成本管理部门(如会计部门)统一汇总、合并,同时确认各职能部门所辖范围外的作业,再考察企业生产经营全貌描述企业作业链;(2)通过对作业的研究选择成本动因,再按照同质性和比例性的原则,运用直接确定,回归分析等方法划分成本库;(3)确定每一成本库中单位成本动因的计算方法及其对产品成本的归属方法,进而得出总计单位产品成本的模式;(4)明确作业通过成本动因归属于产品的部分成本(或称不可追溯成本)的具体项目和内容。

经过上述步骤建立起来的作业会计的应用模型,成为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之一,为成本控制活动服务。

二、作业会计对成本控制几个基本概念的影响

1.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

传统的成本性态的划分是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这种划分当间接费用含量较低时尚可接受,而在间接费用含量较高时就会掩盖其可变性,从而使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模糊,成本控制相对弱化;在作业会计下成本性态的划分不仅以成本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为依据,而且以一系列的其他成本动因,如顾客数、供应商数、服务次数等为依据,这就能揭示间接费用的可变性,更大部分地明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成本控制。就是说作业成本性态分析既包含了传统成本性态分析,更拓宽了它的范围。

2.责任中心

传统的责任中心主要是依据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来划分,并据此进行责任预算、责任控制和责任考核。它的局限性体现在忽视了许多不属于单一职能部门但又具有联系和同质性的费用的责任归属。作业会计下责任中心的划分改变了这一状况,冲破了职能部门的桎梏,以同质的作业为基础确认责任中心,这能使更多的费用纳入责任管理,且规范责任、权力和利益之间的对等关系。

3.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可控成本是指在特定时期内特定责任中心的管理人员直接控制其发生的成本,反之,则是不可控成本。作业会计下责任中心概念的改变,引起可控成本不可控成本的相对变化,使可控成本的面积拓宽,且控制主体与被控制对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增强。

作业会计由于对成本控制的基本概念的上述影响,必将使它对传统成本控制的更新渗透于成本控制的全过程。

三、作业会计下成本控制的实现

作业会计在成本控制中应用的实现主要体现于对标准成本制度和预算制度运行方式的改进。

篇2

(一)完善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

些弊端使得会计工作的职能无法正常发挥,导致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工作中的许多问题都无法体现出来。因此,要统一商业银行的会计管理模式,实现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工作的集中管理,以便有效的化解与防范银行的风险问题。所谓集中管理,就是在原有的会计管理模式上,实施深程度的会计核算管理。其主要流程为:银行需要在总行对财务会计进行统一的核算,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设置多个负责处理会计信息数据的中心,一个中心的数据核算处理单位要负责多个基层数据核算处理单位。集中管理体制能够使商业银行实现财务会计的核算与管理工作分离,使得银行总部制定的各项方针指标都能够直接进图基层核算单位,其管理的效力能够渗入到基层之中,保证各分行的会计核算工作都由总行统一管理。这种制度不仅能够防止会计信息、报表等会计数据被篡改,还能够对部分人为伪造的会计数据进行有效的治理,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同时,这一制度将商业银行的会计部门进行了有效的统一,极大的提高了银行内部会计工作的效率。

(二)加快会计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是当前企业建设的重要标准,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工作模式也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首先,商业银行进行进行会计工作电算化建设能够有效的提升其会计核算的质量和速度,为银行的经营、管理和监管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数据,降低银行的管理风险,提升会计工作管理能力与控制风险能力。其次,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利于银行实施集中管理体制,可以有效地满足银行会计核算层次上的工作需要。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加大对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大对信息技术方面的资本投入,从而促进会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会计从业人员培训

会计工作的主体是人,在银行的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是会计信息质量高低、数据真实与否的直接决定者,所以,要想改善会计工作的工作模式,就必须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做好相关培训工作。第一,要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思想、法规教育,提高其道德素质与职业素养,保证其工作的公正廉洁。第二,加强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教育,做好会计工作人员基础知识的培训工作,开展多层次、多方面、多元化的岗位培训班,全面的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第三,加强对会计工作主管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主管的业务水平、职业素养以及责任心,同时,在选用会计主管时,不仅要考核其业务水平,会计工作的管理能力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对其责任心、道德素养以及个人品质进行严格考核,从而选出高技能、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才。

二、结论

篇3

关键词:企业;会计作假;博弈论;机理

在中国加快社会主义市场建设的进程中,如何防范企业会计作假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尤其是经济领域的热门话题,杜绝会计作假账的现象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企业无视财经纪律,故意违反《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千方百计逃避财政、税务、审计部门的监督,私设账本,偷税逃税,截留和侵占国家、集体资产,已影响到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本文通过建立博弈模型探讨会计作假账的博弈机理问题,分析企业会计作假的防治措施。

众所周之,造成企业会计作假账的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有会计人员方面的原因,如会计人员或因屈从单位领导的压力,被动作假,或个人自律意识不强,为谋私利铤而走险;也有企业单位方面的原因,如企业或为本身的利益所需,或因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经济增长指标产生的压力所致;还有监督机制和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等方面的原因。

有关专家认为,造成会计作假的原因主要是会计制度本身存在缺陷所致。

一是现行制度安排对会计信息质量缺乏有效的法制保障。目前,中国主要通过《证券法》、《公司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和《刑法》等相关法律对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进行了规范。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判定机构和统一的判定标准,加之处罚力度与违法收益不相匹配、缺乏公众监督等弊端,削弱了这些法律法规应有的震慑作用。

二是中介机构和执法部门对会计法规执行的力度不够。由于中国中介机构地位不独立、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其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淡薄、执业质量不高等问题,因而不能有效发挥其对会计主体的外部监督和服务功能。另外,政府管理部门的执法不严,在一定程度上也助长了会计信息作假的蔓延。

三是不合理的行政体制安排是会计作假的深层根源。中国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来约束政府或政府官员在会计秩序中的违规行为,这就在制度上为政府和政府官员在会计上的违规操作提供了机会。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支持企业会计作假,以达到上市“圈钱”,扶持、培养和壮大本地企业,最终繁荣地方财政与经济的目的,并以此为政绩寻求“官位的升迁”。

上述因素无疑都是造成会计作假的原因,但是,本文认为,在企业主体与政府之间还存在一种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机制。由于在企业主体与政府之间在企业主体的真实经营状况的信息获取上存在不对称信息,企业主体比政府更多地掌握了相关信息,但企业主体没有积极性向政府提供真实信息的动机,它们反而有动机虚增成本、降低利润,来达到偷逃税收的目的;或通过伪造业绩来骗取上市资格,或虚增利润、少报亏损的方法来获取配股资格或避免被摘牌。而政府也知道这种来自企业主体的信息含有虚假的成分。本文就此建立一个博弈模型,发现这种混同均衡是存在的,由此对观察到的无所不在的会计作假提出防治措施。

(一)模型的假设

第一,参与人是博弈模型中的决策主体,将参与人假设为两方:企业主体作为会计信息提供者,政府作为监管部门,对企业主体进行监管,可将政府视为博弈的甲方,企业主体视为博弈的乙方。

第二,行动,即参与人的策略。在会计信息披露过程中乙方(企业)有两个选择:一是按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相关法规的规定真实公允地披露会计信息;二是为了谋求自己的短期利益歪曲会计信息。甲方(政府)也有两个选择:一是对经营者披露的会计信息进行检查;二是对会计信息不进行检查,完全凭经营者的自觉性。为了保证逻辑的一致性,我们假定:甲乙双方不能“串通”以谋取双方利益的最大化。

(二)支付矩阵

作为理性经济人,企业正是在考虑了收益和成本(被查处的机会成本)之后才选择作假行动的。假设企业为自己的利益而歪曲会计信息,用A表示企业因会计作假而获得的正效用,-C表示惩罚给作假者带来的负效用;-B是政府(监督者)的监督成本,D是政府的监督收益(假定A、B、C、D>0且A<C,B<D)。表1概括了甲乙双方对应不同纯战略组合的支付矩阵。

在现实的会计监督中,监督和查处作假行为是需要费用的,监督作用从一开始就遵循成本递增和收益递减规律,成功监督给监督者带来的收益和损失是不对称的,监督主体的监督成本(就)越大,而监督收益反而越低,这极易导致监督部门的边际努力不足。对于惩罚力度而言,惩罚力度过轻,会使企业主体不重视,起不到约束的作用;而惩罚力度过大,可能又难以执行,反而达不到约束的目的。因此,惩罚力度也存在一个适度问题。

惩处力度和查处概率大,会使企业主体理性认识到作假成本太高而作出不作假的行为选择。作假的充分条件是作假收益大于作假成本,只有当制度安排使得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预期收益为负时,真实会计信息的实现才会成为可能。因此,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并严格执行,通过降低监督成本,加大打假力度(即提高惩处力度和查处概率),提高企业会计作假成本,才能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有效制止作假行为的产生和蔓延。

此外,会计作假还与职业道德有关。会计信息质量是建立在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基础之上的,而良好会计职业道德的形成,教育是根本。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会计道德规范本身,还应包括政治思想、政策与法制、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相关方面。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依靠自我教育,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力量尤其是对作假账等不道德行为的严厉惩处来强化。通过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以及管理者的诚信教育,全面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树立诚信观念,努力提高会计诚信度和公信力,将降低博弈机制的执行成本,进一步有效防治会计作假账。

参考文献:

[1]刘峰.制度安排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1,(7).

[2]高璐.英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建设及其启示[J].会计研究,2002,(5).

[3]姜英冰.会计标准的实施:制度分析[J].管理世界,2003,(11).

[4]洪剑峭.娄贺统.会计准则导向和会计监管的一个经济博弈分析[J].会计研究,2004,(1).

篇4

关键词:责任会计;作业;作业管理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在改善企业经营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企业所处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该项制度已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为此,企业应积极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责任会计制度进行改进,使该项制度更好地为企业管理服务。本文在分析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特点及其不足的基础上,就作业管理对责任会计制度的改进谈一点看法。

一、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是指与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的责任会计制度。这种相对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有以下特点:一是企业产品市场份额稳定,市场竞争不激烈,产品生命周期较长。二是企业生产一般追求规模经济,生产改进分阶段进行,并且允许生产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三是企业一般采用以成本为基础的订价方法,对顾客偏好的关注甚少。四是企业的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按职能权限划分,具有层次性、等级性。

与上述生产经营环境相适应,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有以下特征:一是按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的职能、权限、目标和任务划分责任中心。我国的一般做法是分级归口管理,即横向按设计、计划、供应、生产、销售等职能部门划分责任中心,纵向按分厂、车间、班组和个人划分责任中心,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责任控制系统。二是主要采用价值指标作为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考核指标,如成本降低额和成本降低率等。这些指标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三是通过对各责任中心可控指标的实际值和预算值的比较考核业绩,计算并区分出有利差异和不利差异,作为奖惩的依据。四是把责任分解到各个责任中心,每个责任中心再分解落实到个人,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和传统责任会计存在的缺陷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所处的生产经营环境在发生变化。在当今全球竞争的环境之下,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企业必须正视社会需求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挑战,提高灵活反应能力,改变原有的生产组织形式,采用新技术和新的经营管理方法,生产出更加多样化和更具个性的高质量产品。二是企业需要采取满足顾客需要的营销策略。企业要不断创新,不能再以成本为基础计价,而需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目标订价模式,这对企业的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发生改变,由传统的按职能设置部门,向强调顾客、销售渠道和产品的组织形式转变。

面对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传统责任会计那种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以较单一且相对稳定的标准来考核企业经营业绩的做法,显然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首先,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不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其次,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必须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生存。这样,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以稳定的标准考核企业业绩,显然不能促使企业各部门向更高水平发展。再次,顾客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如对产品质量、产品交货期、产品售后服务的要求等,以单一指标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显然不够。

面对种种挑战,企业的经营管理必须满足环境所需,以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为此,企业管理思想应进行重大变革,以形成新的企业观,使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新的企业观是把企业看作最终满足顾客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这样一个企业就形成一个由此及彼、由内及外的作业链,亦即价值链。作业的推移,同时表现为价值在企业内部的逐步积累与转移,最终形成转移给企业外部顾客的总价值。从顾客那里收回转移给他们的价值,形成企业的收入。收入补偿完各有关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价值之和后的余额,形成企业的利润。在这种观念下,企业把管理深入到作业水平,便于索本求源,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同时努力提高增加价值作业的运作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在满足顾客所需的基础上,增加企业的利润,这样就形成了作业管理。企业将其责任会计制度建立于企业管理基础之上,就形成了新型的责任会计制度。

三、作业管理对传统责任会计的改进

当企业实行作业管理之后,其责任会计制度便相应实现了多方面的改进。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

其一,以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跨跃厂组织机构界限,克服了以组织机构划分责任中心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同时也符合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在现代生产经营环境中,不断改进和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改进和创新的基本单位是由相互联系的作业组成的。组成过程的作业是联系投入与产出的桥梁,资源通过作业形成产出的价值。因此,以相互联系同质的作业组成的作业中心为基础设置责任中心,便于责任的划分和业绩的考核。

其二,以动态的业绩考核指标代替传统相对稳定的业绩考核指标。业绩考核指标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而且以过程为导向,与过程的效率和产出相关。另外,为了激励企业不断增加顾客的价值,该指标可能是一种理想的、现实情况下尚达不到的目标。其三,以多样化的指标补充传统较为单一的价值指标。虽然成本仍是一个重要考核因素,但在现代经营环境下,时间、质量、效率等同样对顾客有价值,所以不仅像成本一类的价值指标,而且更多的非价值指标,如交货期、生产周期、产品售后服务质量等同样成为考核业绩必不可少的因素。

其四,以更复杂的奖励制度激励职工提高效率。虽然引入作业管理后,奖励方式和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相差不大,但在新的生产经营环境下,奖励制度比过去更为复杂。由于强调过程改进,而过程的改进是群体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以群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比以个体为基础的奖励制度更为合适。

四、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

作业管理在责任会计制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责任会计控制要素来分析。制定责任会计控制要素的核心是划分责任中心,建立业绩考核指标,进行业绩评价和奖励。对于控制要素的前两项,笔者认为,作业管理在其中的应用主要是分析作业,寻找成本动因,划分责任中心(作业中心),进而建立考核指标。在后两项的应用主要是出具评价报告。

其一,分析作业。分析作业是作业管理的核心。它是指对一企业所进行的作业辨认、描述和评价的过程。该过程需分析企业进行了多少作业,有多少人参与了该项作业,作业耗费了多少时间和资源,并评价作业对企业的价值,分辨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

分析作业首先要确认作业。因为只有确认了作业,才能据此寻找成本动因,划分作业中心进行业绩考核。笔者认为,确认作业应遵循“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的原则,即先粗线地描述出企业大体的作业情况,然后再分层次、分步骤地细分。这里要把握作业细分度,不可过粗,也不可过细。过粗不能提供管理所需信息,过细则工作量太大,导致管理成本过高,影响企业整体效率。

现以一制造企业为例,说明作业的确认。首先,把该企业的工作分为5大类过程(若干作业的集合体),即厂部维持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产品设计过程、生产过程和顾客维持过程。其次,把各过程分别细分为若干个子过程。厂部维持过程可细分为人事管理、会计记录、财务计划以及法律咨询等子过程。新顾客或新业务的获取过程可细分为研究开发、广告促销、方案论证、订单处理和人员培训等子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可细分为设计研究、产品计划、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调试等子过程。生产过程可细分为预测、采购、生产、安装、维护等子过程。顾客维持过程可细分为包装、销售、顾客培训、技术指导及维修服务等子过程。再次,在各子过程基础上,再细分为若干更低层次的子过程。如生产过程中的采购子过程可再细分为购买材料、存储材料和质量检验等更细的子过程。最后,把更低层次的子过程细分为若干作业。如上述存储材料这一低层次的子过程可细分为收料、运料到仓库、存料、发料等作业。

其二,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管理作业必须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了作业成本的发生,以便有针对性地减少不增值作业,合理安排作业,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同样,寻找到作业成本动因,有助于企业合理确定作业考核指标,更好地明确责任归属。寻找和分析作业成本动因时应注意,对于一项作业成本而言,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应在其中找到一个最主要的原因作为该项作业成本的原因。例如,设备调试费的发生原因可能与产品的批量大小、设备的新旧程度、调试的次数有关系,但调试费用的大小则主要由调试次数的多少来决定,所以应选调试次数作为调试费这一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

篇5

[关键词]企业会计 诚信建设 财务管理

引言

会计诚信问题在当前很多企业中均有所体现,在当前社会诚信体系正在建设的潮流中,企业会计是否诚信是衡量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因此需要大力加强企业会计的诚信建设,以下文章主要从社会道德,会计制度企业内部等方面分析了企业会计出现诚信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即完善董事会的监督功能,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强化会计人员的外部监督以及完善会计体制等。

一、企业会计出现诚信问题的原因

1.1 社会伦理道德滑坡的影响

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但同时又对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一部分人抛弃了应继承和发扬的中国传统的优秀价值观,违背诚信原则,不择手段、尔虞我诈,造成社会伦理道德滑坡,道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降低了市场效率,打乱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维系的市场经济运行秩序。会计作为经济信息提供部门,不可避免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在不同程度上丧失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1.2 会计制度不完备

会计制度是维护会计秩序乃至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工具,而会计制度规范和约束会计行为的首要前提是制度的完备性。即使是会计制度最发达的国家,会计制度的不完备性也是通常存在的状态。会计行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依存于会计行为目标,并受到经济、法律、道德、文化、政府行为等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机制因素的制约。由于人类的有限性,人的认知和能力是有限的,会计行为的执行者对会计制度的理解和对会计实务的把握是不完全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会计行为执行者对会计制度理解的透彻与否,决定了其对会计实践的把握程度。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存在会计差错的数量有增无减,其产生有会计师判断失误等客观原因。

1.3 企业内部人为因素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是优胜劣汰,崇尚的是自由竞争,致使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企业,不顾对企业未来造成的影响,为了眼前利益或者改善竞争地位而避免被淘汰,利用且前市场机制尚未完善和不健全。公司管理层和会计人员置道德法规于不顾,采取失信的手段来获利,不择手段地参与竞争,严重危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二、企业会计诚信问题的处理对策

2.1 完善董事会的监督功能

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的重要因素,董事会对于公司内部会计人员的舞弊的监督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国家大多企业的实际情况并没有真正发挥董事会的监督作用,董事会很难对会计人员的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因此,需要加强董事会的监督作用,此间最重要的是要加强董事会对经理人员违规的行为进行监督,进而创造出一套良好的董事会运行机制,确保董事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

2.2 建立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企业应该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审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其财务会计工作。另外,企业还要以预防为主的会计控制体系的转变。使内部控制真正达到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实际上,加强企业内部的会计控制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应该进行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的自我评估系统,以此来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以及评估,并还要求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能够针对出现漏洞及时的进行修正,这样,企业会计控制体系就做到了有章可循。进而对于违章现象就可以进行追究,最终实现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的目标。

2.3 强化对会计人员的外部监管

有效的外部监督将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作为外部监督的主要手段之一,同业互查可以促进企业会计人员的诚信建设。在实际执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明确对本行业的监管权限,避免一些地方部门不适当的干预。第二,完善相关的法规,让行业监管有法可依,并且违法必究,杜绝任何钻法律空子的行为。第三,建立起会计事务所质量评价和跟踪体系,以期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促进企业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

2.4 加快会计制度建设步伐

规范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避免不确定性对会计制度产生过多的影响,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公平性、稳定性和持续性。随着会计制度改革的深化,会计准则应逐渐过渡到由民间组织来制定。同时也需要完善会计制度的内容,压缩虚假会计信息的施展空间,这可以从适当增加财务报表附注、鼓励企业披露非财务信息、进一步完善与严格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加强对现金流量信息的呈报和考核等方面着手。另外,还需要加快制定和出台新的具体会计准则,针对我国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加以规范。

篇6

1.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经营利润

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工作的核心,管理会计主要运用成本管理技术、现代质量管理和现代制造技术来进行成本控制系统的设计,主要改进企业的营销、生产和服务等经营流程,消除非增值作业,一方面对企业产品进行盈利分析,另一方面控制新产品的目标成本,完善各个部门的业绩评价,促进企业业绩不断提高。管理会计根据不同类型产品的实际情况,对产品进行逐一分析,通过分析对比向企业研发部门提供成本、经济效益方面的信息,为企业领导者提供信息决策、商场战术及日常经营管理决策支持和服务。管理会计将企业降低总成本提高到一个战略高度,绝非简单的成本控制。

2.拓展试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会计以顾客满意度为发展导向,促进企业改进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的价格和成本,让产品从设计到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不断开发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此赢得客户和市场。同时,管理会计还特别关注整个行业的发展变化,对企业实行标杆管理,通过对产品生产成本进行优化来进一步占有市场,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企业迫切西药提高自身的运营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而管理会计恰好是现代企业全面提高运营管理能力的主要内容,对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拓展市场具有重要作用。

3.增加企业会计职能

财务会计主要负责记录和总结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整理编制财务报表,重点在总结和对外工作,而管理会计需要对企业运营的情况,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比较、预测、计划、控制和考核,重在分析和内部工作。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各司其职,共同为企业服务,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4.调动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管理会计权责统一为依据,将企业的各个部门划分为成本中心、投资中心和利润中心,通过对运营数据进行编制和预算,确定各个部门的责任和目标,考核部门工作绩效,并相应地建立奖惩制度,企业的生产经营权利在不同管理层之间得到合理的划分,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员工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让其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最终服务于企业发展。管理会计非常重视做好员工的各方面工作,通过目标管理、里外管理、业绩考核等全面而客观的考核方法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引导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保证企业持续而健康的发展,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管理会计主要对企业的会计资料进行大量数据分析,为企业经营者提供战略经营决策的支持和绩效管理。管理会计可以站在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管理进行有效控制,包括企业的成本管理、财务管理、业务评价、风险控制等等,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效帮助企业高层管理者作出更好的决策和规划。

二、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

1.成本形态分析

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增强核心竞争力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尤其是在成本形态分析上。成本形态分析主要指的是在业务量有变动的情况下,某一种成本的变化形态。管理会计按照成本形态对其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成本形态分析主要研究业务量和成本之间的依存性,考察不同类别的业务量和成本之间的特定比例关系,把握业务量变动对各类成本的影响。所以,成本形态分析实际上就是将成本按照业务量的变化,进行适当的分类。研究成本形态分析主要有两方面需求,一方面是成本控制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计划编制的需求。管理会计进行成本形态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从数量上准确掌握成本和业务量时间的规律性变化,为充分发掘企业内部的潜力,实现企业的优化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和资料。

2.投资决策

企业进行投资必须要考虑到的重要因素有货币政策的时间价值、投资风险价值等等。货币时间价值主要指的是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前提下,资金在投资过程中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的价值,实际上是时资金周转后的利润和增值。资金在不同的时间点,其价值存在很大差异,正是由于资金的时间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比较的时候,必须将不同时间点的资金进行一个统一折算才能进行价值的对比。在一个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企业投入生产的资金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转,其数额会不断增加。企业将资金投入到构建劳动力资料、劳动者及拉动对象进行生产活动,进而实现其价值的创造和转移,最终是现货币增值。除了时间因素,还有通货膨胀的问题。为了更加明确问题,在研究分析时间价值的时候,一般不考虑同伙膨胀等问题,货币的时间价值是公司投资利润的最低限度。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

的应用问题 1.管理意识不高

管理会计是对企业实施管理,而不是对企业进行核算总结。但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会计在企业的参与程度和管理意识还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管理会计工作的定位较低,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高,管理会计提供的数据分析和资料难以发挥效果,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发挥实际效用。 2.缺乏管理会计应用文化

管理会计对企业的管理及管理者价值观的挑战,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非常重要。良好的企业文化是管理会计实施的基础,而管理会计的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的推进。

3.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有差距

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发展必然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相关,社会环境变化必然导致企业的组织管理形式发生变化,企业的组织管理形式又会影响管理会计实际工作。发达国家对管理会计的研究有着深厚的经济背景,所以,我国企业研究管理会计也必须在经济和社会环境基础上进行。

4.会计工作人员素质较低

管理会计最终需要通过员工加以分析总结,所以管理会计的人员素质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国现阶段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人员总体知识水平家底,部分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较低,会计信息质量欠佳,这些问题都制约了管理会计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作用。

四、强化管理会计应用对策

1.强化管理会计理论学习

我国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始终比较薄弱,学校教学仍然将重点放在传统会计学习方面,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仅限于发达国家的理论引进介绍。但是我国的国情和西方有很大差别,西方的管理会计理论很难在中国企业得到有效的发挥。所以,要积极推广管理会计,尽快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和企业发展的管理会计体系。

2.逐步推进管理会计规范化

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技术体系的规范化程度,将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的普及应用程度和其作用的发挥程度。美国、英国等管理会计应用成熟的国家成立有专门的管理会计师协会,并了管理会计公告或指南,指导和协调管理会计的实务工作,对于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初学者和会计人员系统掌握管理会计知识需要专业教材的规范统一。管理会计工作涉及大量的数据模型和统计分析,相应计算机软件的开发也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3.加强成本核算

企业现有的成本核算方法和制度,只能提供企业整体的成本水平和盈利能力信息,而无法提供关于产品、客户等方面的作业成本信息,也就无法对各种作业是否创造价值进行判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