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命题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06:26: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作文命题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论文名称:课题的名字
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
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
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硕士毕业论文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
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 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
2、通过分析本地(校) 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
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
五、论文写作的目标
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
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 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 确定论文写作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率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六、论文的基本内容
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基本内容一般包括:
1、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
2、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
七、论文写作的方法
篇2
博士后的论文上了《科学》杂志
浙江科学界有个好消息,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新结构材料国际研究中心蒋建中课题组关于金属玻璃的最新研究成果,登上了6月17日美国《Science》(科学)杂志。这篇名为《Long-range topological order in metallic glass》(金属玻璃的长程拓扑序)的论文,第一作者是浙大材料系新结构材料国际研究中心曾桥石博士后。
比金属强度更高、更耐腐蚀
金属玻璃做的手机外壳永葆光亮容颜,它做的高尔夫球杆,能把球送到更远的地方,它还能被轻易地塑造成造型精巧的微小器件!
金属玻璃的得名,来自其金属元素的构成,以及内部的原子又像玻璃一样无序排列。这种外柔内刚的合金材料,是近几十年来材料科学领域的“新贵”。上世纪60年代,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Duwez教授第一次在实验室制备出这种新型材料。金属玻璃具有比金属强度更高(目前世界上强度最高的金属材料就是金属玻璃)、更耐腐蚀、更耐磨的优良性能,还有很高的弹性极限。
金属玻璃首饰是顶级奢侈品
目前能见到金属玻璃踪影的,多在航天、军工等高端行业。比如,金属玻璃的穿透能力非常强悍,常被用在坦克的穿甲弹上。
不过,别以为金属玻璃只和这些阳刚行当搭边,如果这种材料能普及开来,女性朋友一定会惊喜万分!因为,金属玻璃是首饰的最佳制作材料,比起金银等材料的首饰,金属玻璃做成的物件更加光亮、耐磨,不会留下划痕,能够永葆光鲜!当然,限于金属玻璃的生产成本,现在的金属玻璃首饰、手表,都是顶级奢侈品。
本论文的第一作者曾桥石说,如果金属玻璃的生产成本大大降低,那么将来手机的外壳、手表的材料等等日常用品,都会使用这种高强度、防辐射、耐磨损的无敌材料。“说是无敌,一点都不夸张,从材料的性能推测,我们有理由大胆想象,金属玻璃将带来一场材料革命,金属玻璃将可以替代目前人类所使用的所有金属材料!”
《科学》:将在科学界产生广泛影响
1995年,凝聚态物理奠基人、诺贝尔奖获得者P.W. Anderson就曾在《Science》杂志上说:“有关对无序玻璃态认识的问题,是目前凝聚态物理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这句话,被曾桥石打印出来贴在实验室里。
曾桥石说,从前对于金属玻璃的结构认识太少,导致在制造材料的过程中基本凭经验摸索,进展相对缓慢。近些年来,由于计算机模拟和各种先进同步辐射X射线技术的应用,帮助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有了进一步的发现。
“这一次,我们揭示了金属玻璃中可以存在长程拓扑有序,改变了我们对玻璃结构的传统理解和认识,而且为玻璃结构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曾桥石介绍说,实验采用天然材料中最硬的金刚石,在实验室里对头发丝大小的一块金属玻璃样品进行“挤压”,因为受力面积小,压强可以达到25万个大气压,然后再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它的原子排列。
篇3
特邀嘉宾刘亚平:中学语文教研员、益阳市中考命题
本刊记者:刘老师,您好!您是湖南省资深中考命题专家。请您结合近年来中考作文的题型特点,给参加2013年中考的孩子们作一些介绍。
刘亚平:好的。中考命题是很有延续性的,看看2012年湖南各地的中考命题,就可以大致把握2013年的命题方向。我收集了13个市(州)的18道作文题目,发现话题作文正在淡出历史舞台,18道题目里,只有湘西卷的“我理想中的学校”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也消失不见了,今年没看到一题;命题作文经过前几年的发展扩张,已坐稳江山。今年90%以上的考区,都是采用命题作文(包括全命题和半命题)的形式。
本刊记者:命题作文,在命题语言、命题技巧、命题旨趣等方面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呢?
刘亚平:我觉得可以用徐志摩的一句诗来概括,叫“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一是裸题比例有所增加。所谓“裸题”,就是不设导语,只有题目和要求。如娄底卷“为青春喝彩”,郴州卷“再见,那些 的日子”,邵阳卷“为
_____而歌”、“我的责任”等。这种命题方式呼应了当今时代崇尚简约的风尚,可谓“简约而不简单”。这种趋势,一定会在今年的命题中表现出来。翻开试卷,作文题目也许只有几个字,如“有梦才有远方”、“将心比心”、“寻找________”。遇到这类考题,千万不要紧张,扣住关键词,仔细审思就可以了。
二是寓意作文大量出现。所谓寓意作文,即题目中运用了比喻或象征,使题目的关键词一语双关,有表里两层乃至多层含义。如长沙卷“伸出我的手”、益阳卷“启航”、衡阳卷“阳光路上”等。这类命题,题目前面有一小段导语,这些题目中的“手”、“启航”、“阳光”等词语既有实的一面,也有虚的一面。构思时必须虚题实写,虚实兼顾。我建议大家在中考前的这段时间里,对“道路”、“歌声”、“河流”、“答卷”等既虚且实的词语,积累一些独到的思考。
三是出现了一些新鲜的探索。放眼全国来看,一些教育发达地区,出现了将竞赛类作文题目引入中考命题的现象。譬如武汉卷的“敬畏文字”,题目由名人博客语言失范现象谈起,提醒考生应有“敬畏文字”的意识。这则命题显然适合那些语文素质好、有文学兴趣的学生发挥;而平时不爱语文、对语言文字潦草马虎的考生,则只能抓耳挠腮了。
天生“我”材必有
特邀嘉宾刘成:特级教师、益阳市箴言中学老
本刊记者:刘老师,我们发现,现在的中考命题,一直鼓励考生观察、审视、表达自我,您能具体谈谈命题内容上的这一特点吗?
刘成:确实如此。我手头收集了2012年的102道作文题,包含“我”字的有35道之多,包含“自己”的有6道。如:“那件小事激励着我”(重庆卷)、“我与 的亲密接触”(河北卷)、“ 自己”(襄阳卷)、“垒高自己”(江西卷)、“我是这样长大的”(兰州卷)、“我把掌声送给你”(湛江卷)、“我的世界因你而亮丽”(深圳卷)、“你是我的一本书”(宁波卷)、“伸出我的手”(长沙卷)、“我终于明白了你的良苦用心”(青岛卷)、“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烟台卷)、“我心目中的良师”(南宁卷)。就湖南省而言,包含“我”字的考题也不少,如“我希望”(常德卷)、“我的责任”(邵阳卷)、“伸出我的手”(长沙卷)、“我理想的学校”(湘西卷)等。
本刊记者:这里面透露出怎样的信息呢?对2013年的考生有什么启迪?
刘成:一个好的作文题目,总能唤醒“我”的记忆、“我”的情感、“我”的思索,让“我”心绪难平,心湖荡漾,心潮起伏,于是落笔为文,达到“我手写我心”的效果。如果对上述考题进行分类,我们会发现:有些考题指向“我”的家庭和校园生活,如“我理想的学校”,“我心目中的良师”;有些考题指向“我”的青春、成长,如“垒高自己”、“我是这样长大的”;有些考题指向“我”的精神文化生活,如“你是我的一本书”、“我希望”。
这些命题,鼓励考生去发现我、认识我、倾诉我、表达我。以宁波题“你是我的一本书”为例,“书”可以实写,古今中外有益的书籍,如《论语》、《史记》、《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名人传》都在此列。考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颇有心得的一本书,谈谈读书的经历和体会。“书”也可以用其比喻义,虚写,只要所选人物或事物具有“书”的特点。如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给人教益等,都可以入题。考生可以写身边的人物如父亲、母亲、老师,可以写历史人物如诸葛亮、林则徐、谭嗣同,可以写名人如张爱玲、钱学森、最美司机吴斌等。此外,其他具有宏大、丰富、久远、深邃等特征的事物,如大海、城市、村庄、老屋等,也是比较容易切题的素材。这则命题鼓励同学们立足自身生活,以沉静的态度看待人物和事物,积累成长的体验。我建议各位考生,平时要善于认识我、思考我、表达我。作文,只有自我意识的注入,才能散发个性化的魅力,展现多元化的光辉。
记叙议论总相宜
特邀嘉宾蔡雄辉:作文研究专家、长沙市明德中学老
本刊记者:蔡老师,您好!选择文体,一直是考生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请您给正在备战2013年中考的考生们出点主意吧!
蔡雄辉:文体准备要因人而异。如果你擅长记叙文,就可以专攻记叙文,琢磨怎么叙事清楚有味,怎么描写细腻生动,怎么抒情真挚感人。如果你擅长议论文,就应该在论点论据论证上下工夫,琢磨如何提出新颖、深刻的观点,如何用丰富翔实的论据支撑论点,如何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
本刊记者:是不是只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这两种文体?
蔡雄辉:当然不是,诗歌、戏剧、童话、寓言,只要你舞得起来,十八般武艺随便你使。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初中阶段写作训练的基本文体是记叙文和议论文。我们观察2012年中考命题后发现,一些考区就明确了文体要求,要求写成“记叙文”、“议论文”,或者“记叙文或议论文”,如娄底、益阳等考区。更多的考区虽然没有明说必须写成哪种文体,但题目内容却有着鲜明的导向。譬如张家界卷“我的故事”,题目虽然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但除了写成记叙文或者创编记叙性小说、记叙性的剧本,你还能写成什么文体呢?总之,要求引导、鼓励考生写好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中考命题鲜明的文体导向。
本刊温馨提醒
本刊记者:三位名师的点拨,让我们对2013年中考作文命题的趋势看得更清楚了,备考的信心更足了。最后编辑老师还想提醒两点:
篇4
怎样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
一、不要把话题作文当作命题作文
话题作文提供思考的起点和写作的范围,命题作文则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见解和主张。
从审题上看,话题作文是由一个话题引出内容广泛、文体多样、有个性的作文,而命题作文的题目就是写作的中心内容。
从文体上看,话题作文深化文体意识,考生可自主选择各种文体,而命题作文常常是记叙文或议论文。
从内容上看,话题作文要求所写的内容与所给的材料或话题相关即可,命题作文则要求紧扣题目。
从题目上看,话题作文必须自拟题目,而命题作文已规定了作文题目,无需自拟题目。
二、不要以为文体不限就不要文体
话题作文一般采取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的原则。但“不限”或“自选”并不意味着考生在写作时可以混淆文体,可以写成“四不像”。话题作文要求考生在话题的范围内,选用最适合的文体。
如果写议论文,就要提出论点,组织论据,分析论证,文章的结构要严谨,语言要庄重。
如果写记叙文,无论是实写还是虚写,都要以真挚的感情,或叙述,或抒情,或描写,或议论,或几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来揭示写人记事的意义,来揭示人生的真谛。
如果写散文,就要把握“形散而神不散”的原则,强调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从认识的顺序安排层次,文笔要充满激情。
如果写小说,就要通过塑造的人物,来反映文章所宣扬的主题。
至于其他,如日记、书信、剧本、实验报告等,都应合乎该文体的要求。
三、不能照搬话题作文的材料
话题作文的材料只起引出写作“由头”的作用。它划定了写作的范围和思考的对象,暗示内容的指向、题材的取舍、想像的角度等。它的用意是将考生的思维引入材料所设置的意境。
四、不能泛泛而谈
考场作文时间有限,篇幅有限,因此,考生不能东拉西扯,泛泛而谈。面对话题作文,考生要化大为小,以小事来展示大的主题;要化笼统为具体,以细节来表现丰富的内涵;要从多个角度中精选一个角度,表达深刻的见解。
篇5
从2016年全国课标卷三套试题作文命题立意及导向看,全国课标卷Ⅰ“获奖之后”,考查的是思考发展与评价的问题,进步与退步的问题,表扬与批评的问题;全国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考查的是提升个人语文素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问题;、全国课标卷Ⅲ“小羽的创业故事”,考查的是创业与创新的问题,五大发展理念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问题。2016年是高考改革的深化年,命题着重素养立意,命题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充分发挥语文“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功能。这既是2016年语文命题的特点,也是2016年作文命题的特点。
2016年全国课标卷三套试题作文命题的思维考查来看,全国课标卷Ⅰ“获奖之后”,考查的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由果溯因的思维、由此及彼的思维。全国课标卷Ⅱ“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考查的是思辨比较思维。全国课标卷Ⅲ“小羽的创业故事”考查的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思维的角度与层次。这是考查思维的角度与层次。
纵观近三年来的新课标卷、近十年的全国课标卷作文,从思维考查方面分析,主要考查三个层面的思维。第一层面是思维的限制性、思辨性、比较性,第二层面是大与小(以小见大、化大为小)、此与彼(同类相比、由此及彼)、个与类(由个及类、多为解析),第三层面是辩证思维、批判思维、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思维的限制性,即思维的指向性。如2016年全卷Ⅰ“获奖之后”,只能写进步与退步、表扬与批评、发展与评价,全国卷Ⅱ“语文素养提升大家谈”,只能写语文素养的提升问题,指向性非常明确。思辨性,主要体现在思维的比较、选择、多角度等方面,如2015年全国卷Ⅱ(甲)材料作文“风采人物评选,三名候选人谁更具风采”,2015年全国卷Ⅰ(乙)材料作文“小陈举报父亲高速公路开车接电话”,小陈该不该举报父亲,体现了思维的比较性、选择性。第三层面是辩证思维、批判思维、思维的广度、思维的深度。
新高考命题改革是依托修订后的高中新课标,以北京高考卷、上海高考卷为风向标。梳理与研究新世纪15年来北京卷及近10年来课标卷作文命题,就可以把握作文命题的趋势与规律。新世纪15年来,北京卷话题作文两次,标题作文五次,材料作文八次,近六年都是材料作文;近10年来,课标卷全是新材料作文。标题一般是自拟或限定范围。文体绝大多数都是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也有限写记叙文的,如2015年材料作文“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深入灵魂的热爱”;要求只能写议论文的,如2005年标题作文“说‘安’”。近年来的新材料作文,要求作文合乎文体,任务驱动作文也好,时事平论文也罢,都是写议论文。所有考题都给了提示语。这是命题的基本特点。
篇6
1.认真地研究高考作文的命题特点
1.1命题内容由窄到宽
在高考背景作文研究中发现,命题的内容从原来的家庭、学校已经上升到关注社会现象的趋势,现阶段的高考命题非常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要求学生对道德领域有一定的评判水平,跟随时展的步伐,自觉地关注国家政治的大事。命题内容由窄到宽,从原来的社会性、政治性的外部写照,逐渐的转向了人的内心健康心理框架,从原来的功利性转向了人文性的写作。高考命题的内容提倡学生的自由和自觉,让学生能够从身边的时事政治入手,有情可抒,有话可写。
1.2命题形势由紧到松
高考作文的命题,基本上经历了从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到如今材料作文的转变,现在大多数的高考作文都是话题作文以及新材料作文。在原来的高考作文中,一般都是记叙文或者是议论文,如今的高考作文形式宽松,不仅有记叙文、议论文,还有童话、散文、小小说、寓言故事、新编科幻故事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日常的日记、短评、读后感也逐渐的出现在了高考作文命题中。传统的高考作文对学生有很大的束缚,而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多的选择自己合适的题材以及叙述方法,不但降低了试题的难度,还实现了多样化的描写。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就要充分地认识到题材的自由变化,尽可能为学生展示灵活的作文教学方法。
1.3考察能力由少到多
在三十多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研究中发现,高考作文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在道德社会的角度,进行哲理性和思辨性的评判。作文对学生的束缚逐渐的缓解,学生的视野逐渐开阔,思辨能力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作文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学中尊重学生新奇的想法,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的提升。
2.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课堂教学
2.1树立大作文教学观
在如今的高考作文背景之下,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树立新的大作文教学观念。依托着学生熟悉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进行写作训练,鼓励学生进行多种题材的尝试。在作文教学中主张让学生将语文联系社会生活,坚持对社会独立的思考,在感受生活过程中培养良好的思维水平。文字驾驭能力是逐渐完善的,仅仅依靠技术的传导,并不能让学生真正的写出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认识到时代对写作能力的要求,尽量的让学生拓展视野。写作方法必不可少,但是教师与时俱进的观念更为重要,要让学生认识到位,写作是为了弘扬个性,体现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写作中要增强的是社会的应有能力,而不是考试的水平。
2.2做好课堂作文的命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训练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课堂的命题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写作效果,影响了作文的教学质量。在高考背景下,作文命题一般采用两种命题形式进行作文教学。一种是直接命题,教师在备课时为学生确定好准确的作文题目,学生审题之后即写作文。另一种是间接命题,教师并不给出作文题目,而是在之前的学习材料话题中,告诉学生写作的范围以及要求,让学生自主命题。间接命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思考水平和想象能力,这也是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中呈现的倾向。
如,在2015年新课标一卷中,高考作文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例子写一封信。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孩子提醒父亲不听劝阻,孩子最终选择报警,让警察对父亲进行了批评教育。学生可以从女儿、警察、父亲的角度,任意的写一封800字的书信。书信是日常作文教学中常见的一种体裁,很多学生都养成写书信的好习惯,这样在面对这个作文题目的时候就会感到得心应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加强各种题材作文的练习,拓展写作的题材和视野。
2.3选择开放的方式写作
篇7
突破命题桎梏的再尝试 自从2004年单独命题以来,江苏省高考作文历经三级跳,2004至2005年考话题作文,2006至2012年考命题作文,2013年起转而考材料作文。2014年高考命题者依然提供一段材料,让考生自选角度立意、作文。这是扭转命题作文立意偏狭桎梏的再尝试,透露出江苏高考命题人的决心:借助材料作文的平台,极大可能地给予学生施展才情、抒写自我的自由。
材料作文的再升格 2013年的材料由一段探险经历谈起作文,引导考生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客体自然,希望借此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人文大爱情怀。而今年的材料作文则引导考生关注自我,抒写对青春不朽话题的感知,竭力避免全省高三作文教学的跟风态势。可以讲,它给来年高三师生带来的备考信息是扎实开展作文系统训练,不迷恋于套作,不醉心于投机。从材料的呈现角度讲,今年的材料简短一点,便于学生在时间宝贵的考场上迅速把握住关键信息“青春”“不朽”“信念”“天真”“错误”,减少了偏题的机率,增加了立意、选材的时间。
对学生熟知生活的再审视 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自然、社会和人生,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必然对“青春”话题熟悉,或者大量阅读过青春主题的文章,或者用各自的喜、怒、哀、乐经历体味着青春的滋味,或者经常在习作中抒发对青春的感悟。多年来,江苏作文一以贯之地洋溢着人文情怀,今年的“青春”“不朽”话题引导学生诉说众多的青春故事,抒发青春情思。众所周知,高考是指挥棒,高考作文也具有导向作用。今年的作文就引导考生再审问自己熟知的青春生活,也将引导广大高中学生关注自我、关注青春,用足心思演绎好自己的青春故事。
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再考验 应该讲,从2004年单独命题以来,江苏高考作文就表现出一个倾向: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单独命题当年的“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就引导学生就“沉稳”与“灵动”两个具有对立意味的元素展开思索,寻求作文素材;此后,2006年的“人与路”,2012年的“忧与爱”都是采用了直接对立的方式,引导考生开展思辨活动。2005年的“凤头、猪肚、豹尾”,2007年的“怀想天空”、2008年的“好奇心”、2009年的“品味时尚”、2010年的“绿色生活”、2011年的“拒绝平庸”和2013年的探险,没有采用将关键元素对立的方式,但无一不蕴含着哲理,需要学生融入思辨活动。就今年的作文而言,命题者就“青春”的“朽”与“不朽”引导考生深入思索,这是对江苏省高考作文注重思辨传统的再延续,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再考验。
对学生缀文成篇能力的再强化 对于“青春”话题,学生大多比较熟悉。但是在这种熟悉背景下,却隐含诸多陷阱。其中,对于“青春”这个大话题,怎样选准一个较小的切入点,怎样围绕切入点运用适当的手法展开文章……都是容易被众多考生忽略的地方。还记得2008年的“好奇心”,不少考生反映相当好写,但事实上,当年的平庸之作太多,究其原因,学生在对这个熟悉话题的大喜之后的大意,缺少了对文章材料选择、行文的组织等作文加工程序的考究。可以预见,今年的考生能在这种熟悉话题之下写出好作文的不会太多,可能泛泛而谈的文章会有不少。
事实上,每年高考作文的命制都是具有一定风险但又不得不开展的尝试。既然是尝试,就会有不足;有不足,就需要进行冷思考。
主题的确定有困难 今年的作文材料简洁,表面上看,对于掌握材料内容比较容易;但是考生要尽快确定自己作文的主题却是比较困难。如果仅是演绎一个有关“青春不朽”的故事,这样的作文格调自然不高。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就是走的这条路。如果命题者对“不朽”的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说不定能引发学生更多的写作灵感。例如,可从儒家的积极入世思想“三立”(立德、立功、立言)着手,积极引导广大考生和在校的高中生加强个人品德的历练,注意个人修养的提升,用青春的热情和坚实的努力为集体、国家建功立业,绽放当代青年的风采。
材料的选择易碰车 命题者应该知道2008年高考作文的不足,当年的“好奇心”使得不少学生没有运用“好奇”的心理选择适宜的作文材料,因为不少学生就简单地演绎了生活、学习中碰到的好奇故事,或者简单地议论好奇心的重要性。“碰车”现象已然出现过,今年再来个熟悉的话题,选材的“碰车”可以想象。当然,“碰车”现象的出现原因众多,语文老师作文选材训练的欠缺或不足固然难逃其咎,高考作文命制习惯的延续何尝不是幕后“凶手”呢?
学生间的差距较大 正因为前面两种原因,生活阅历丰富、善于思考问题的学生会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而习惯于“三点一线”校园生活的学生则会自然败下阵来。从这个角度讲,苏北、苏中、苏南学生的差距也会加大。有人会讲,这就是对高中教育的引导,引导学生关注自我、社会、自然。不错,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宗旨,但是这种地区教育差异带来的差距就应该由农村的学生来承担吗?
高中作文教学的变革值得期待。
笔者以为,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重点应为以下两点。
一是多开展思维训练。其实,所有学科带给学生的终身有益的东西就是思维的训练。事实上,高中阶段能够帮助学生重点开展思维训练的语文教师少之又少。平时训练时,教师要将思维理性而奇谲的作文推荐给学生,并将范文印发下去,帮助他们分析其优劣。需要重点提醒的是,语文教师要扭转学生轻视议论文写作的不良倾向,不能因为议论文涉及的思维复杂就远离它。实际上,议论文与记叙文之间是有关联点的。教师可引导学生就材料开展立论训练,然后选择新奇观点作为记叙文写作的中心思想,继而选择新鲜素材。
二是多积累新鲜素材。作文素材的新鲜与否,直接决定着作文品位的高低。平时就应要求学生以自我为圆心,以自然、生活为圆周,开展广泛的素材积累活动。一有新鲜素材,就需立即积累;每次考试之前,都要重温,并在作文中灵活运用。
篇8
想和选手比拼作文?想对作品评头论足?想和大家聊语文、侃作文?加入到“中学生与社会”专栏来吧,来稿如被刊载将会得到一本精美的大赛作文集!
【高中组作文题】1. 代价;2. 穿越;3. 心中的桃花源。
【参与办法】将你的同题作文、评论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局发给我们。(通讯方式请见目录页)
开放与限制同在,是各种按要求作文的共性,而纯命题作文,其限制又总是大于开放,这就给“明确题意、确立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次作文大赛中,以“穿越”为题的作文,水平的高下也多与此相关。作文,切题要准,立意要高,关键是思路和步骤要得法。一是分析命题的“所指”与“能指”(是什么、指什么);二是选定叙议的“对象”与“目的”(对什么、为什么);三是思考材料的“选取”与“编排”(会怎么、该怎么)。
首先,要仔细推敲纯命题作文的“题”的指向,也就是题目用语所指及能指的对象、范围、情状、特点等,以保证作文的立意、选材、表达等都不至于错位或跑偏。以“穿越”为题作文,就是要先搞清楚“穿越”是怎么回事。不能不辨方向、轻重、效果地把从一处到另一处一概当作是穿越,也不可随随便便地将“穿越”混同于“跨越”“超越”一类说法,因为“穿越”的重心在穿的过程,“跨越”的中心是要越过去,“超越”的核心则是有所升华。
可以由词义本身得知“穿越”的行为一定蕴含着时间和空间的维度,再借助联想分析,明确“穿越”通常是指某人为某原因,经某过程(也会无原因无过程),从所在时空(A时空)穿越到另一时空(B时空)的事件。穿越并不仅限于回到过去,也可穿越到未来,或穿越到平行空间、平行世界、平行宇宙,或是同一时空同一时代,A穿越到B身上,也有可能空穿到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时代或时空。实际上,只要能悟出题语的核心意义即可,无需这么繁复。
简言之,穿越,强调的是通过和穿过。因此,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经过一定的过程并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称之为“穿越”,不在乎是实有还是虚拟。2011年央视春晚上,魔术师直接从大玻璃镜子里走过来,就是一种具象的“穿越”;而电视剧《宫》中,那名现代女子跑到清代所演绎出来的故事,就是一种虚像的“穿越”了。那些以“穿越冬天”“穿越失败”“穿越情感”为表达主体的作文,叙、议都难免偏离题意。
不管是写实实在在的穿越,还是表虚拟梦幻般的穿越,构思或选材,作文都必须有作者的目的意图,也就是要渗透着自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在确保作文所写一定是属于“穿越”之说的同时,要有“我为什么要写如此穿越”的思考或追问。不在乎意义的大小,要讲求立意与文体的匹配。
以叙述的方式写“穿越”,就要详细描写“穿越”的前前后后,并且把其中的过程作为行文的主体。这就需要用心“放大”“穿越”各个时段或阶段的细节,不能一穿而过或一越即过,因为一旦篇幅不足,往往就会以对如此之“穿越”的评价来代替叙述,结果导致文体变形。
写议论文,不要只是泛泛地议“穿越”这一说法或概念。论述之前,要将“穿越”落实到具体的时空、人事、境况之上,而后再对此种或某次“穿越”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要防止对“穿越”只作简单的是非判断或意义取舍。如表述为:穿越体现了一种追求;穿越实现了一种理想;穿越带来了一种成果等等。宽泛地套贴,题旨似有似无似是而非,使议论变得无厘头、缺联系。假如能将“穿越”点化为“何时何地何人为何穿越什么”,再对此展开议论,其价值意义就比较熨帖合拍了。
在大致确定作文表达目的以及所用的文体之后,就要思量“穿越”的题意与作文的内容之间的关系配置。以叙述的方式来表达,要保证详尽描绘“穿越”的篇幅超过全文的三分之二;写议论文,阐发自我对相关的“穿越”的见解和观点的文字至少要占全篇的二分之一以上。在明确全文表达“总量”配置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再将行文的内容具体分解到前后各段落层次之中。这样,无论叙或议都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以保证行文自始至终贴近“穿越”的题旨。
更为重要的是,对作文布局的思考和安排,能够“强制”自己对命题做更为深切的审读。譬如以“穿越”为题写记叙文,考虑到记叙文的层次结构特点,就会围绕“穿越”的行为来调度相关的记叙要素充实相应的叙写内容。要是写议论文,也会注意到论述的角度以及角度间的相互关系。
因此,规定以“穿越”为题作文,叙的主体或议的对象是否确为“穿越”之人之事之情之理,可谓作文的底线。事不在乎大小,理不在乎深浅,不符合题意题旨,怎么写都是白搭。所以,不管是笼统的议论,抑或是细致的描绘,都必须给人那种确实是在写“穿越”谈“穿越”的感觉。像写穿越到古代去会陶渊明见李白一类的作文,假如全文的主体不是穿越,而是穿越之后与古人的对话交流或自我的感触感想,应该说,重心及中心都没能准确定位。
篇9
一、审题准确,防止跑题
要使文章符合题意,避免跑题,关键在于行文前的审题立意。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和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审题。“命题作文”有时没有材料,“材料作文”需要自拟标题,“话题作文”虽然给出了话题,但也要学生自拟标题。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文题的各个内容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然后不偏不倚、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
写命题作文,首先要审清文题的内涵和外延,审清文题规定的文体,审清写作要点;抓题眼,抓关键词,抓谓语,抓修饰语,还要抓象征义、比喻义等。一些命题作文,尤其是要求写记叙文时,最好的方法是把大题目变小,把虚题变实,把空泛抽象的题目具体化。抓住一点,写深写透,文章才会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才不会跑题。
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吃透比喻义,二要抓住引申义,三要突出关键义。如果是记叙性材料,就要看它写的对象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主题;如果是议论性材料,就要想一想它的论点是什么;如果是寓言、诗歌、新闻性材料,就要通过分析文中的对话、抒情或点睛之处来把握其含意。
话题作文有单一话题和材料加话题两种。对单一话题的审题,要理解清楚话题的含义。对材料加话题的审题,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确定写作的主题和角度,还要弄清楚写作的要求。在审题时,我们还要注意,话题是写作的范围,不是写作的题目。
二、扣题严谨,中心明确
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是一根红线,贯串全篇。它不仅要准确集中,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只有扣题严谨,文章的中心才能明确,写作时才能避免跑题。具体的做法是:
1.巧用点睛之笔巧妙的点睛之笔,着墨不多,但常常会收到画龙点睛的表达效果。所以,我们在写文章时,必须在关键的地方用上几句警语点明要旨,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精练。“赘字冗词不能有,点题之笔不可无。”有时着墨不多的几个语句,就能使读者豁然开朗,使文章思想内涵得到进一步升华,如题记、后记等。
2.妙置点旨位置首先,设计标题点题。文题要求自拟标题时,我们就用标题来点明中心,让读者读后一目了然。《让特长为你添光彩》《全面诚可贵,适合价更高》《生命因责任而辉煌》等文章,都是运用标题来点明中心的。其次,开头、结尾点题。落笔入题,紧扣标题,为全文定下基调,使读者一下子就能抓住文脉。结尾时在充分叙述、说明或议论的基础上,一语中的,既能让读者充分地、准确地把握中心思想,又能在结构上收束全文。最后,行文段中点题。在关键处、醒目处适当地来上几个点题的语句,常常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突出主旨的作用。把用于点题的几个语句以独立成段的形式表达,或者用小标题的方式呈现,是最醒目的点题方式。议论文中,叙述完事例论据后,如果能紧扣文题进行适当的分析议论,既能避免罗列事例、文体不清,又能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3.用例恰当,论证有力我们只有对事例选取恰当,分析有力,才能避免写作时的跑题现象。有的学生在选取事例时存在两类问题:一是泛泛而谈。有些文章,总体构思尚可,角度也比较新颖,但在论述时只是蜻蜓点水,隔靴搔痒,论述不深入,不到位,说理仅停留在表面,文章缺乏说服力。二是缺少细节。这类文章,记叙六要素明确,但缺少一些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人物形象不鲜明,语言表达不生动,故事情节一般化,距离一类文的要求甚远。若能在细节上稍加展开,就有望成为一类文。
篇10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语文作文,大作文,小作文
从2005年江西省首次尝试高考语文自主命题至今,高考语文作文经历了“风格各异”与“褒贬不一”的10年。从05、06年的话题作文,到07年的标题作文,再到08年的“书信作文”,到逐渐固定为“记叙文或议论文”。而当2011年新课标实施后首届高考,增加了以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技能的语言综合运用题,俗称的“小作文”,届此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正式进入“一大一小”的“两条腿”走路时代。
一、高考语文作文命题总体布局原则
笔者认为,江西省高考语文作文自2011年始,坚持坚持“大小多少,上下来去”的总体布局原则,也就是说,一方面,“大作文”与“小作文”二者要兼顾,即“大小多少”:“大作文”字数要求为“不少于700字”,分值为“50分”,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论证思辨能力。“小作文”字数要求为“不少于200字”,分值为“15分”,更加侧重对综合性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的考查。另一方面,“语言综合运用”题与大作文有明显的文体分工,又借助多项具体的表达要求为评卷的误差控制提供了有效操作依据,[1]这种开放中又有限制的“大小作文”的设置可以更加科学地区分和检测学生真实写作实力和综合表达素养,进一步增强试卷的效度、信度与区分度,提高作文的评测质量。这是首要和基础目的,即“下”限与“来”的目标。
二、高考语文“大”、“小”作文命题特点
1.“大作文”选题范围较广,“小作文”来源取材精。纵观11年到14年的“大作文”,有的是从教材中汲取素材(如11年的“君子三乐”),有的从生活感悟加工而成(如12年的议论文作文),有的是从日常学习中引申思考(如13年的“中学生三怕”、14年的“探究性学习”),但是都与语文教材、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试题原创性程度越来越大,反押题、防宿构功能越来越强。而对于“小作文”而言,在选题范围相对较小,主要体现为: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代表人物、抒发感受以及描写场景。但是该题也秉持“紧扣教材,读写结合”的命题原则,题目化自教材,把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从课堂拓展延伸到考场。因此,对于“小作文”的复习准备要“依纲据本,回归教材,活用教材”。[2]
2.“大作文”要慎于释义,“小作文”应重于要求。“大作文”这些年都是固定的四大要求:议论文或记叙文的文体,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和不得抄袭、套作。因此,如何审题释义成为“大作文”得高分的关键。如13年的“三怕”,其实只要以自己或发生在自己身边或耳闻目睹的社会现象中“三怕”、“三不怕”或“三喜欢”为对象,记叙或议论,就可以较好写出作文,然而有些考生过度解读考题,或者套作,导致跑题偏题,言不及义。而“小作文”的要求则更为细致,大多为需要运用何种人称、修辞、句式、论说逻辑等。如12年的“鲁迅先生画像”,要求第二人称的肖像描写、运用比喻排比修辞、结构完整语句得体,其实一个要求就是一个得分点,只要按照要求“循规循矩”来就是成功的。
3.“大作文”是以最优考核为指向,“小作文”是以底线考核为目标。根据2014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大作文”的考试要求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从审题立意、文体要求、内容、结构、文采等方面进行等级评价。即是说,“大作文”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在从文中考生有一定的撰文空间,可扬长避短地寻得最优结果。而“小作文”就是在语言表达与写作方式上“故意”设置障碍的题目,它并不要求考生对语言表达能力的完全娴熟运用,而是侧重于是对考生运用基本句式、常用修辞方法、正确的汉字与标点规范等单项目技能综合起来描述一个场景、事物或人物的底线要求,如14年“描写春节场景”就是典型题例。
三、高考语文作文的应对措施
江西省高考语文的“大”、“小”作文设置,一方面极大降低了“套题”、“抄袭”的可能性,能检测出考试的真实写作水平;另一方面确实也让长期习惯于“一文定江山”的教师与考生带来诸多挑战。有学者就提出:“高考作文太注重文笔,而不太考查思维”,学生应学会“理智表达”拒绝“文艺腔”。[3]因而,面对两类作文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1.对“三类”作文题类型进行理性分析,做好高考前规范性的课堂训练。根据2011-2014年的江西高考语文作文的考查,发现作文题类型与其他省份或全国卷都没有太大差别,都基本是以“社会时事型”、“文学作品型”、“理论观点型”[4]为主。当然,“小作文”多为“文学作品型”,如11年的“鲁迅先生画像”与13年的“先秦诸子介绍”等;“大作文”则无一例外都属于“理论观点型”。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参照该分类,对学生进行“时政热点”评析、“文学作品”鉴赏以及“独立观点”论述等训练,注重平时语言表达素材与能力的积累锻炼,多进行规范性训练,防止出现一些辞藻浮华却内容空洞的作文。
2.对高考作文题基本考查点的充分把握,加强对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锻炼培养。高考语文作文目的是在有限时间内考查考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包括审题立意、谋篇布局、分析说理、遣词造句等,让考生以清晰务实的姿态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也就是古人作文章时强调的“有物有序”。因而,面对高考语文一大一小两篇作文。应事先严格遵照新课标语文标准与每年度高考语文大纲进行准备,着重提升学生在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标点、字词、句式、修辞、人称等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注重单项技能的训练,从小从微入手才可作出好文章。
基金项目:江西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新课改视阈下的高考语文命题研究――以江西省高考语文自主命题试卷为例”阶段性成果(LO2013―039)
参考文献
[1] 于稳.2011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卷[江西卷]阐析(上)[J].读写月报,2011(10):2-3.
[2] 高爱珍.新课标视阈下语文高考小作文命题特点及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1(2):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