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修改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2 18:11: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作文修改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作文修改论文

篇1

学生作文教师改,剥夺了学生修改作文的优先权,使之不自觉地丧失了修改作文的主动性,人为地养成了学生对修改作文的惰性和依赖性。而实际上,大多数学生对教师的作文评改看重的只是分数和等级,至于教师批注的修改方案则漠不关心,具体的修改操作更不了了之。如果教师的评语笼统空泛,于学生则更是隔靴搔痒,无济于事。长此以往,学生根本无从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劣所在,修改无方,谈何提高?虽然教师们也采取了个别面批的方法,但是由于受时间、精力、认识范围与程度的局限,往往是力不从心,鞭长莫及,也不可能全面提高班级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这些情况都表明:教师们应该把修改作文的优先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去提高写作水平。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领悟文章“入妙”之法。由不断修改而渐入佳境,古今中外的文章家概莫能外。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学生将来适应社会生活和工作的终身需要。我们的学生一旦离开学校,很难说就不与写作打交道,那个时候,学生们就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拿着文章回去求教于老师,而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就有了用武之地。从教学角度而言,这正是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达到将来不需要教”的教学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教师们都懂,但更要让学生们明白:培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同样是终身受用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可见,努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任务。

把修改的优先权还给了学生,并不是说教师就可以高枕无忧洒脱一身了。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引导和指点,要设法交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与技能。这也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循循善诱。首先要培养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和稳定持久的写作积极性。这是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的重要前提。同时要着力于提高学生对作文修改的认识,端正其态度。其次要给予学生批改作文的技术指导,使之具有相对的可操作性。规定运用统一的批改符号,如下:

附图{图}

附图{图}

然后,还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总的来说,文章修改有四个大的方面。一是改语言,就是修改标点符号、错别字、病句,还要看遣词造句是否通顺简洁、准确生动、妥贴得体等。二是改结构,要看谋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伏笔呼应是否巧妙等。三是改中心,要看题目与内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确、新颖、深刻,主题是否突出,论点是否鲜明,能否统率材料等等。四是改材料,主要是看材料的取舍是否精当,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题思想等等。当然,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修改时要灵活掌握。至于具体的修改方法,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说清的,那要靠长期作文修改实践的不断积累和总结。但只要能修改出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文章,就是行之有效的作文修改方法。

写的能力要靠写来培养,也要靠改来扶掖;改的能力固然离不开写的根基,而改的能力则主要靠改的实践来造就。在学生明确了作文修改的范围和要求之后,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去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呢?笔者认为下列方法可供参考和借鉴。

1.冷改法。冷,即是冷处理。先将学生完成的作文收集起来放置3~4天后再发还给学生,引导学生站在读者的角度通过默读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找出其中尚需进一步修改完善的地方并着手修改。此法既可消除学生作文后“私于自是,不忍割截”(白居易语)的心理,又可使学生在原作的基础上引发新的思维火花。长期进行这种作文修改训练,在潜移默化中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

2.换改法。即将学生作文进行同学间的交换修改。此法可以在一个或两个班的学生中采用。换改法可使学生完全改变自身角度,以鉴赏者的姿态,根据自己的审视标准吸取原作长处,且大胆地指出原作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换改法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

3.集体评改法。先印发1~2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作文,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再由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集体评议其优劣,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处和最佳的修改策略。此法以讨论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举一反三,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在论辩中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吕叔湘先生就十分推崇这种方法。

4.导改法。此法较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给予修改的引导和指点,提出切实的可行的有效的修改意见。这意见既不能是教师包办的修改处方,更不能是让学生莫明其妙,无从下手的玄乎之词,应该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点拨之语。导改法可采用书面批注引导,也可采用课堂口头点评的形式。导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作文评改方法之一,是多角度多层次培养学生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的基本方法。

5.示范修改法。此法是指用示范作文启发学生在比较中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并作出修改的训练方法。示范作文可以是经过教师修改后的学生优秀作文,也可以是教师的下水作文。采用示范修改法要注意防止学生可能产生的盲目模仿和照抄照搬的不良行为。

6.定点修改法。定点修改法是指将包括文章内容、结构、语言等在内的诸多板块,根据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分解为若干个修改训练点,然后逐步进行有针对性的定点修改训练。这种方法看似琐碎,但效果明显。一次作文完成一个写作点的修改训练,循序渐进,循环往复,各个击破,步步为营,最后综合起来,就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养成学生的作文修改能力和习惯。

篇2

一、 以“切题”为要的修改润色

作文,讲求的是符合题意,所以,不管是话题作文、标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切题”都是作文的底线,也就是写作的范围、对象不能偏离命题的要求。其中,一是内容的确定,二是说法的确立。但由于命题要求、作文过程的种种因素影响,行文中,这两方面的疏漏或不足又在所难免,也就需要适时地加以修改润色,以保证确确实实地“切题”作文。

江苏自主命题以来,2013年首次采用材料作文的方式。面对“探险者与蝴蝶”的叙述性文字,大量的作文都是先归结提出看法然后再展开议论,但见解的精准度和表述的深切度却大不相同。不少提法或看法,貌似大同小异,却是差之毫厘偏之千里。这当中,以谈论“细节”为中心的,就有“要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小细节,大影响”等多种说法,如果稍加推敲就会发现,个中的不少提法或者说法,实则与材料中的人物及事件不能很好地匹配,甚至是无中生有。如果能根据材料的实况,对已有的看法做进一步的修改润色,尽可能地让语词的概念、提法的表述都更为贴近材料的“原点”,譬如把“细节”一说改为“小举动”,用“改变”来替换“成败”,就能避免“脱离材料的内容或含义的范围作文”。

通过修改润色而确保切题作文,对标题作文来说,意义往往更大。因为标题作文强调的是符合题意作文。如果写记叙文,一定要对时、地、人、事的相关内容做尽可能契合题意的修改润色。如以“忧与爱”为题作文,在叙写对象及境况基本明确的情况下,要通过修改润色将“忧与爱”的情状描摹出来。如果写议论文,不要整体打包式地空泛议论标题的是是非非,一定要反复推敲观点并对相应的说法、提法做积极的润色修改。如以“拒绝平庸”为题作文,可以对标题做分解、添加、组合的修改润色。“采用何种方式拒绝某一种平庸具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的议论,与“拒绝平庸可以创造辉煌”的论断相比,前者明显契合题意又能显现自我。

二、 以“明旨”为核的修改润色

作文的目的显现作文的意义,“明旨”是作文价值的具体体现。根据不同的命题要求,在基本符合题意的基础上,为使作文的目的意义更为明确独到,需要有相应的修改润色的操作。不管是叙述还是论述,只要考虑到如何更好地明确作文的主旨,都有一个对所采用或涉及到的人事、物象做进一步修改润色的思考。具体的想法和操作包括:采用如此的叙述、议论,本人的想法是什么?如此的叙述、议论是否还能修改得更能体现自我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标题作文的角度看,单一概念的标题像“好奇心”,基本上是静态的,合成短语的标题就多了某种动态,像“怀想天空、品味时尚、拒绝平庸”,而像“人与路、忧与爱”这类标题,又特别强调双向互动。写标题作文,较为容易“以例解题”,就是用具体的人事或现象来解说标题的所指或能指。这种放大或膨化式的叙述或议论,少的就是表述的目的。对象未出围,意思也对题,如何明确表述的主旨,需要的就是修改润色的精加工。这就像一个高明的厨师,把可用的食材调制加工成一道有名堂的菜肴。像以“绿色生活”为题作文,在一系列或一件件可称之为绿色生活的实例面前,如何显现写如此绿色生活的一些想法、一点分析、一种目的,必须删减修改唱和的部分、增添润色明旨的成分。

从材料作文的角度看,在不超出材料“固有范围”的前提下,“明旨”的修改润色更多的应当是在“反观”材料的过程中一点点地实现。反,既是回头更是反复,就是要仔细推敲概念、判断、结论,有没有完全剥离于材料而架空说道,所列举的现象能不能与材料完全应证。

三、 以“得体”为本的修改润色

作文的“得体”,更多的应当是关于文体是否得当的思考。修正文体的紊乱,除了反复强调要强化作文的主体意识,真正懂得文体对于表达的重要以及相应的评价尺度,又是修改润色而走向“得体”的基本条件。

作文,写什么是对象内容,为什么是目的意义,用什么是方式方法。方式方法相通,文体目的相关,显情趣可以写散文,表态度可以写议论文,讲理趣可以写记叙文。在写作目的基本明确的情况下,自然应当调用最为得当的文体加以表述。那种信马由缰四不像的作文,除却目的的飘忽不定,忽略了或不懂得文体的基本相貌也是成因之一。

首先要在表达方式的配置上,实现“得体”的修改润色。无论哪一种文体,都有它基本的构成要素。记叙文,当以叙述描写为主,议论文,当以论述分析为主。为主之“主”,内在的是全文的目的主旨,外显的是文章的表达方式。“得体”的修改润色,就是要强主弱次,淡化记叙文中的议论,简化议论文中的叙述,把腾空出来的篇幅用来强化叙述中的描写或论述中的阐发。

再就是要按“得体”的目标,经修改润色而优化人事的描绘或问题的论述。同样是人事方面的文字,用做叙述的意义表达,要尽量细化过程给形象润色;用做论述的依据呈现,要尽量概述说明为论辩作陪。同样是道理方面的文字,在以叙述为主的表达中,要尽量将它们做退居幕后的修改;在以论述为主的表达中,要尽量对它们加以润色并推向前沿。

四、 以“鲜活”为貌的修改润色

对作文的开头与结尾,行文之前的精心设计很重要,而成文之后的修改润色,更能让作文的头尾与全文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以“鲜活”为貌,要把记叙文的开头修改润色得令人直入情境,要把议论文的开头修改润色得叫人欲探事理。结尾的修改润色,记叙文要有余音缭绕耐人寻味的韵味,议论文要有响鼓重锤发人深省的震撼。

作文主体部分的转换与照应,是以“鲜活”为貌实施修改润色的大局。上下文之间的过渡和转换讲求的是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协调,写议论文,在把各段的段首句修改得尽可能协调的同时,要对段之间的层次阶段加以润色;写记叙文,要回看段中详略的安排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对段之间的线索加以润色。前有所呼,后有所应,瞻前顾后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达到交代在前,回应在后;暗示在前,挑明在后;伏笔在前,解答在后的目标,克服作文写到哪儿算哪儿的毛病,许多时候是需要借助修改润色方能真正实现。

篇3

关键词:中学语文 写作教学 评价

上学期本人开始在学生中间开展学生互评互改的实践,一开始只是简单的模式:每4位同学自由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先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评价,打个分数,接下来,由小组同学阅读每一位组员的作文,打出四个分数,再经过讨论给出小组的分数,最后由教师打分。当然三个分数的权重不同,个人占20分,小组30分,教师40分,还有10分是根据打分的精确程度给分,就是如果三者打分都一样,代表着三个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一致,那么就可以得到满分十分,这是为了鼓励学生认真评改。这种评价方式一实践,我就发现存在严重的问题:第一、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其自身的标准千差万别,第一次互评完收上来,我发现很多学生评定的等级和我的评价相距甚远。第二、学生互评是评完了,但是不知道怎么改,小组同学也没法给出较为具体的意见,而且这种评改过于简单化,教师的负担还是很重。

怎么办?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以为应对症下药:

首先是制定具体可行的作文评价标准,统一评价的尺度。不同的文体有各自的标准,以议论文标准为例,主要包含以下标准:立意、论点、论据、论证、结构、语言、卷面、拟题等等。这些方面还需要教师将它细化,比如立意:一类文就要立意新颖独到,二类文则只要求立意准确即可,三类文就是立意基本切题,四类文就是离题了。如是将每个方面都细化,评分标准的可操作性就大大加强了。

当然这里还存在一个问题:即使标准相对细化了,但是学生仍无法有效把握,怎么办?答案是教师先做评价的示范。具体措施如下:教师分别选取不同等级的典型文章,将这些文章投影出来,先请同学分组讨论,然后请同学发言,教师评点,再讨论,再评点,往复几次,学生对于标准的掌握程度就大大提高了,在自评和组评的时候就准确多了。

还有,为了使评价更为直观,我要求学生在自评和组评时将每一项的评价列出来,这样学生能直观的看到不同的评价的比较,引起他的反思,客观上也提升了学生的评价能力。具体如下图所示:

作文评分标准不仅仅是给了学生一个作文评价的工具,更是指导学生修改作文的指南。有了具体而详细的标准,学生很容易就可以发现文章在那些方面的不足。以上面的评价表为例:这个同学的议论文优点较多,但和一类文的标准比起来,论据虽然具体但不够新颖,结构完整但谈不上均衡,说明详略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卷面工整但称不上美观,拟题较一般。这样的评价结果比起教师的评语更加细致科学的。学生看到自己的具体不足,就会对症下药,进行修改:论据不够新颖,可以寻找置换,拟题不新颖可以考虑换个题目,详略再调整……自己将作文改完后再次交上来,就能提高一个档次,学生对作文的有效修改就不再只是个梦想。

要注意的是,作文评分标准不能太高,过高的标准不仅难以达到,而且会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议论文一类文为例:总共有八项要求:

1、立意准确独到;2、论点明确;3、论据新颖具体;4、论证有力、论证至少占30%,采用三种以上论证方法;5、结构均衡合理(凤头、猪肚、豹尾三者有二);6、语句优美有文采;7、卷面美观;8、拟题优美、新颖。

是不是非得达到这八项要求才是一类文呢?这八项标准每项都是挺高的,现实中很少有学生可以同时做到达到这八项标准,即使是老师想同时达到这八项标准都很费力。所以,对于学生而言,能写出相对完美的作文就应该鼓励,该给高分,能达到八项中的七项就是A+(一类上),达到六项就是A(一类中),达到五项就是A-(一类下)。这样打分的话,比较完美的作文就可以得到满分,在我任教的班级,作文可以得到100分,这100分不是意味着这篇文章无可挑剔了,而是意味着这篇文章做到了他这个年龄可以达到的相对的完美。100分作文的出现完全改变了学生对作文的认知,极大地鼓励同学们在写作时的热情。其他经过认真修改的作文也大部分可以达到80分以上,这样学生就感觉到作文是可学的,也就乐于去写去修改,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

此外,作文评分标准不该固化,应根据每次的写作要求进行修改。写作训练往往有自己的目标,有记叙文训练,有议论文训练,有细节描写训练,有情节训练。教师应根据每一次训练目标的差异,精心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即使是同一评价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师对训练目标的理解的深入,评价标准要及时更新,使之更符合文体特征和训练目标。 作文互评互改把评价和修改权还给了学生,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袖手旁观,教师要做的就是提供有效的评价标准,并引领示范评价和修改。评价标准在整个过程中起重要的标尺和指南针的功能,值得语文教师认真研究。

参考文献

1.万建先《刍议议作文教学标准评价法.》[J].《山西教育》2007.11,

2.晏荣贵《交际理念下作文评价的取向、结构与标准》[J].《湖南教育》2009.8,

3.黄厚江《作文评价的标准及其实施办法》[J].《语文教学通讯》2008.10/b

篇4

【关键词】简单逻辑;议论文;数学语言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中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数学教育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要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学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科学推理和创新思维方面的功能”.可以说,数学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和工具,运用数学的思想理解其他学科的问题,可以把所研究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数学语言,并快捷地解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高中数学新课标的要求,在选修系列1中的选修1-1和选修系列2中的选修2-1专题中,我们要求高中生进行了“常用逻辑用语”的学习.而在高考作文中常写的议论文的创作过程中就内在的含有逻辑的思想和推理的内容.

二、把议论文转化为数学语言

议论文的三大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如果运用数学中的简单逻辑思想,可以把论点(文章的中心思想)称为结论(下面用q来表示),论据称为条件(下面用p来表示),论证就是推导的过程(下文中用来表示).这样就可以转化为数学语言,若p则q,即pq的形式.一般作文中是不能只用一个p就推出q的,这样可能会造成条件不充分的而不能论证结论的结果.所以,我们就要用多个条件推出,用数学语言表达为“若p1且p2……且pi则q,即p1∧p2∧…∧piq”这样的复合命题.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出强有力的pi(i=1,2,3…),从而最后推出想要得到的q.这样,就把议论文这种文体转化到了数学逻辑的范畴.

在议论文中大部分的篇幅是在论证已经确定的论点,论证主要有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立论的方法就是上文所提到的:若p1且p2……且pi则q,正推的形式.驳论则是另一种形式.驳论有三种基本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从数学简单逻辑的思想理解,我们可以把驳论也转化为数学思想.反驳论点就可以理解为数学中的反证法,先反设论点,然后通过论据归谬,最后得到希望得到的结论.反驳论据就可以理解为复合命题的真值问题.我们刚把议论文写成了“若p1且p2……且pi则q”的形式,这个命题是由连接词“且”所连接,所以只要有一个pi是假的,也就是真值为0,那么这个q的真值就为0,即得不到论点.

三、例 子

例如:2005年秋季高考(北京卷)的作文题“安”.

如果我们把“安”作为论点——q,则我们只需要找出能推出q的条件q1,q2,…,qi(i≥1),再根据需要做成文章即可;如果我们把“安”作为论据——p,则我们只需要找出由p能推出的q即可,注意:这时得到的结论不唯一.

四、优 点

把议论文表示成数学语言可以使同学更好地理解议论文中的逻辑关系,不出现逻辑关系混乱的错误.强调要找到真值为1的论据去证明论点,不出现目的不明的问题.这样就把数学中简单逻辑运用到了议论文的写作中,简化了议论文的结构,使文章思路更加清晰,使同学犯条理不清的错误的概率降低,进而提高作文成绩.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2]新人教版选修系列1(人教版).

篇5

汉语写作教学是高中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是与母语的写作教学一样的。学生的汉语素养如何,写作水平是衡量的重要尺度。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最终的结果,一是表现在口语交际上,就是能出口成章;一是表现在书面表达上,就是能下笔成文。汉语写作教学在整个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要让学生认识不同的文体,学习基本的写作知识,掌握常见的写作技法,养成良好的写作心里,学会观察和积累生活,形成较强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具备较强的思想见解力,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构建广博的知识系统,等等。汉语教师需要系统地了解作文教学法,掌握写作教学的一般要求,按照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采用多样化的训练方式,指导学生进行写作实践,使学生的汉语写作能力得到较快的提高和发展。

遵循第二语言写作教学的规律,汉语写作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写作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各种文体写作能力的培养。

汉语写作知识的教学,在汉语写作教学中占有一定位置。任何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需要知识作基础。写作能力的形成也是这样。学生掌握了较系统的写作知识,就会在写作的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不同文体的特征,更熟练地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和技巧,更理性地去修改自己的文章。写作知识掌握得多了,也会变成自己的写作素养和汉语素养。《汉语课程标准》和新编教材,既重视 学生汉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又重视学生对写作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实际的教学中,不能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要用辩证的观点去处理二者的关系。无论是过去的写作教学,还是现在课程改革后的写作教学,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不能因为现在强调能力就变成空中楼阁了。

写作基础知识,一般指实用文体知识、文学体裁知识和作文写作技能知识。实用文体知识主要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以及其他常见文体的写作知识。文学体裁知识主要指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写作知识。作文的写作技能知识,主要包括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各种表达方式等方面的技能。

写作基础知识还可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度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作文的陈述性知识,即狭义的作文知识,指的是可以直接陈述出来的知识,主要用于回答作文是什么、为什么作文和怎么样作文的知识,又收作文的描述性知识,实用文体写作知识和文学体裁写作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作文的程度性知识,即作文的写作技能知识。作文的策略性知识。指的是制订写作计划,安排写作时间,选择和运用各种方法有效地完成作文,对自己的作文及作文过程进行评价,以及在写作中随时进行自我监控等方面的知识,作文的陈述性知识,是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述和学生的记忆而获得的,而作文的程度性知识,是必须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艰苦训练才能掌握的。

新编教材“写作导引”的前半部分,就是关于写作知识的介绍。如《汉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的“写作・献给母亲的歌”,在“写作导引”中,就较详细地介绍了“什么是记叙文”,“记叙文的文体特点是什么”,“怎么写记人的记叙文”。这从知识理论上为学生完成本次作了较充分的准备。

写作能力的培养,一方面是对常见的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的学习和实践,一方面是对实用文体的规范训练,也尝试写一些文学体裁的文章。

常见的表达方式,第一是学习记叙的方法,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学习顺叙、倒叙、插叙、略写和详写等;学习叙述、描写中的议论和抒情,等。第二是学习描写的方法,学会环境勾勒与具体景物描写;学会人物形象描写,如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会抓住特点进行形象描写;会作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第三是学习抒情的方法,学习在叙事中抒情,在描写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会直抒胸臆,等。第四是学习说明的方法,会解说和阐释,会用比较、引用、列数字、举例、分类、下定义、设计图表等方法说明事物。第五学习议论的方法,逐步学会正反论证、反驳论证、并列论证、层递论证等,还要学会夹叙议等。

实用文体训练,主要指记叙文、说明文、论文和常见应用文的写作规范训练。记叙文、说明文、议论和应用文,是我国文章的基本文体,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书面表达形式。随着生活中双向交流的日益频繁,应用文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训练,普遍强调文体的解放,冲破一些僵化的束缚,凸显写作的个的写作教学,还是要从文体的角度,作规范性的训练,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打好实用写作的基础。

记叙文的写作教学,一般涉及的范围主要有: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记叙文的类别,如记人的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写景的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等;记叙文的常用表达方式,如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记叙文的常用记叙顺序,如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等;记叙文的写作基本过程,如收集材料、确定中心、谋篇布局、下笔成文、遣词造句、修改润色等;记叙文的语言等。

说明文的写作数学,一般涉及的范围主要有: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如知识性、客观性、说明性等;说明文的种类,如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等;说明文的说明方法,如记叙性述说、阐释性述说、描写性述说、介绍性述说,定义说明与诠释说明、分类说明与分解说明、举例说明与引用说明、比喻说明与比较说明、数字说明与图表说明等;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认识顺序等;说明文的写作过程,如观察与采集、分析与综合、想象与联想、结构与语言等。

篇6

为解决效率低下的问题,笔者在自己的高中作文教学中注入了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根据学生实际设置训练目标,采用学习活动来设计教学方案,以教学案为开展教学活动的载体,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结合,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作文教学当中,从而实现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中作文教学 参与式教学 学习活动 教学案 有效性

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能否积极参与课堂,开展学习和思维,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获得个体发展,是评价一堂课是否“有效”的关键。

怎样实现课堂的“有效”?学习金字塔理论显示了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保持率:讲授、学生阅读、视听并用、教师演示等几种传统方式的学习效果都在30%以下,而讨论组、及时练习、向别人教授和实际运用等学习方式的学习效果在50%以上。

如今,高中作文教学仍在使用效率最低的学习方式:教师讲授写作技巧,分析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提供优秀范文,精选话题材料。呕心沥血的结果并没有让学生买账,作文时他们依旧感到害怕。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被忽略。同时,同步的指导很难照顾到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作文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动脑、动手、动心、动情,写作能力培养才不至于落空。

教学案例:巧设凤头展才情

本学期,我们开始训练议论文。学生以前写的大都是记叙文,现在转向议论文,这让他们提笔犯难。受生源影响,这届学生的作文基础较差,有必要由教师扶着他们走一段,送一程。作文教学更需要化整为零,一步一步训练学生。

课前,我精心准备了教案。教案的预学部分,我从学生的习作选出两段有问题的作文开头,印发给学生,请学生为这两个开头打分。还精选了十段精彩的议论文开头,作为课前阅读材料,让学生从中挑自己最喜欢的开头,说说它好在哪里。我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完成这两个预习任务。通过抽查,我发现学生都能知道议论文开头要明确提出观点,入题要快,但是大多数学生都忽略了开头的文采。我决定把“美”作为本节突破的重点。

按学习活动来设计课堂教学,把整堂课设计成三个互相链接的学习活动。

第一个活动,是对预学任务的交流分享。根据抽查和交流的情况,进一步引导学生:好的议论文开头三个标准——简、明、美,我们需要进一步学习的就是巧用修辞,为议论文开头增彩。注意使用修辞宜巧不宜多,否则行文累赘,既不简,也不美了。

第二个活动,一起练习使用修辞,为两个文段增彩:

(1)幸福是———————,幸福是———————,幸福是———————。只要我们用真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幸福无处不在。 (话题“幸福”)

(2)雄鹰为自己鼓劲,所以———————;种子为自己鼓劲,所以———————;花朵为自己鼓劲,所以———————;我为自己鼓劲,所以我拥抱成功。 (话题“为自己鼓劲”)

学生独立完成后,都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句子拿出来和同伴交流,边交流边修改。一些学生征求我的同意后,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文段。我通过PPT展示自己的作品,得到了学生们的赞赏。

第三个活动,学生找出此前写的议论文,运用所学方法,修改开头。学生很快便改好,开心地出示给同伴和我看。

最后五分钟,我请学生归纳这节课获得的知识和感悟。

学生A说:“我学到了议论文开头要具备简、明、美三个标准。”学生B说:“我开始很害怕写议论文,现在看起来也不是那么难呢。”学生C赶紧说:“简明容易,要做到有文采,可不是一件容易事。”

我抓住时机追问:“我们平时可以为此做些什么努力吗?”

学生纷纷提出了很多建议:多摘抄好的开头;仿照别人的开头写,写多了就成了自己的;多修改,多炼字,多积累好的词语;自己编写节日短信互发;QQ签名也可以自己写……

教学反思:提高作文指导课的有效性

这节课的“有效”,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共同达成的:

1.目标指向明确有效,深入学生实际。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本节重点突破议论文开头之“美”。教学内容深入学生实际,训练中使用的材料来自学生,学生运用所学修改自己的习作,这些活动唤醒了学生的原有积累,又建构了新的知识和能力,较好地解决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练习设计低起点缓坡度,也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实际。

2.活动设计具体有效,保证个体参与。我把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三个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体现了参与式教学的特征:以活动设计来调控教学进程,保证目标达成,实现教学优化。

3.教学案教学过程清晰有效,学生融入学习全程。由于采用了教学案教学,对学习过程进行程序化编排,能有序地落实教学各环节。教学案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进程,学生能主动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教师能有效检测目标达成和生成情况,值得推广使用。

4.个体参与主动有效,注重自我探究与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保证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写作能力的养成,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让学生最大范围地参与课堂,进行积极的体验、感悟、归纳和反思。即使是边缘学生,也能在参与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

教学延伸:参与式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通过以上案例和分析可以看出,我是通过贯彻参与式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来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的。

参与式教学。它提倡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平等和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参与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从而达到探索方法、积累知识、掌握技能、开发思维、创新学习的目的。参与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性,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特征。因其开放性和生成性,参与式教学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照国内外参与式教学经验,结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探索实践,能较好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参与式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情境体验。如采用直观教具,让学生参与小品演出、进行角色扮演等方法,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认知,并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我看到有一位小学教师用一个盛满清水的玻璃缸,一支蘸满墨汁的毛笔,展示了墨汁在清水中渲染开的整个过程,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使学生写出了富有情趣的想象作文。在高中阶段,也可利用情境体验法来导入作文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高度思辨性和逻辑性的高中作文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案例分析。选择发生在学生身边或社会上的真实、直观的新闻事件和人物故事来进行案例分析教学,通过视频或图片来展示事件过程,组织学生对事件进行剖析和讨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与使用具体事件素材的能力,同时养成关注身边生活、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小讲座。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当地组织小讲座,将写作策略性知识、作文存在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讲授式的对话和教学。区别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小讲座的内容是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来并通过老师组织和设计的,是生成性的,而非预设的;小讲座的主持者不限于教师,也可以是学生。

篇7

关键词:学术话语;读者意识;功能语言学;语篇体裁理论

一、引言

英语在学术知识传播中成为主要媒介语言,大多数全球交流的学术论文都是使用英语的。非英语母语(NNS)学者在进行国际学术对话时,就要了解为学术团体所接受和认可的学术写作的范式,并按照这种约定的范式写作。传统论文写作观认为,客观、非人称和信息传递是学术话语的主要特征,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学术话语的交互性特征。Halliday认为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1]。Hyland也认为,写作是为了达成某一目的:写作是完成某任务的手段[2]。学术写作是有写作目的的一种写作行为,是与读者具有互动的写作过程,本文将结合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理论和Swales[3]和Bhatia[4]的语篇体裁理论语,论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读者意识。

二、写作中的读者意识

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学家Iser提出了“暗隐的读者”(Implied Reader)[5]的概念,这一概念符合艺术规律,也对作家写作和创作有借鉴意义。从写作创作角度看,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过程假想读者对象,写作过程倾诉或交流的目标人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作者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从写作教学角度看,读者意识是一种写作教学观,是从读者角度思考,根据读者阅读期待、审美标准、知识水平等不断质疑和完善写作过程的训练方式。从写作“读者”角度看,读者包括“自己”和为不同的读者写作的“他者”。针对不同的读者,结合不同的写作目的,写作的内容和过程也会不同,本文讨论论文写作中的读者对写作内容和体裁的影响。

(一)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元功能角度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从系统和功能角度划分为三个语言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1]。语言是对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事物和过程的主观反映,是说话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被称为语言的“概念功能”。而语言又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所有语言使用都表达一定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即语言的“人际功能”。用语言表达人类完整思想,概念功能与人际功能结合,即语言的“语篇功能”。

传统的观点认为,学术语言是用非人称的客观语气传递客观信息的,因此学术话语被认为是以“概念功能”为主要特征。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学术话语的交互性和目的性,学术话语与其他的语言使用领域一样,作者在与读者进行交流信息,表达个人观点,进行学术对话,使自己的学术见解得到认可肯定或者讨论质疑。在学术交流中,作者的目的是展示读者其观点的可信性,并说服读者接受其观点,这就要求在写作过程中语言考究,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学术话语含有命题内容,也包含Halliday所提出的语言的人际功能。

(二)语篇体裁理论角度

以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Swales[3]和 Bhatia[4]建立了自己的语篇体裁理论。体裁理论强调语篇的功能性,语篇与语境联系在一起为不同的语言社区服务。Swales在其所著Genre Analysis中将体裁解释为:“一系列交际事件,交际成员共享某种交际目的,这些目的职能为该话语社团所承认,因为构成某一体裁存在的基本理论。这一基本理据形成体裁的图式结构,并影响、限制内容以及文本的选择。”每一个专业领域的语篇都共享一定的程序、目的和语篇形式,这些都是由该专业领域的话语社区约定承认并共同使用。Swales提出“体裁教学法”,根据语篇的“语步”和“步骤”作为语篇分析的基本单位,对语篇的各部分的体裁特征作了概括总结。

三、论文写作中的读者意识

大学生在应试级作文写作中,关注写作最终成品,读者也只有阅卷人。论文写作与应试作文写作在写作过程、写作目的和目标读者方面都有不同,而三者又是互相影响,并相互作用的。以科研为目的的研究生阶段学习,更重视其在学术研究的发展,其论文撰写过程也是要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应试写作是在考试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写作。二者在写作过程方面不同,前者需要经过文献查找、文献阅读、形成研究问题、研究设计、论文初稿撰写、再阅读、修改、反馈、再修改等复杂往复的过程,才能够形成最终的论文。应试作文写作要经过审题、作文大纲、初稿、终稿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论文写作的目的较多元,包括:结业毕业、学术交流、职称评定等,其动机也可以是其中几种的结合;应试作文的目的是完成考试考核,取得理想成绩。论文写作与应试作文在目标读者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强调读者意识非常重要。

需强调论文写作中读者意识,是因为传统论文写作观往往忽略学术话语的交互性特征。论文写作需要说服读者,使读者相信其论证过程的逻辑性。论文写作并非完全客观、无人称的客观陈述,因此学术写作是有写作目的的一种写作行为,是与读者具有互动的写作过程。

四、结语

学术话语的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交互性的交流,学术话语是作者用以说服目标读者接受其论点正确性的手段,为了有效地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作者需要使用能够被学术社团成员接受的方式表达其观点,因此需要尊重该专业领域的话语社区约定承认并共同使用的范式。学术写作是作者与读者就学术领域的某些问题进行磋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参与者使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语境中规约性的表达方式。在论文写作中,强调论文写作中与读者的交互是达成学术交流目的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Edward Arnold Ltd.,1978.

[2]Hyland,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 [M].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4.

[3]Swales, J.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篇8

一、虚心征求别人的意见

在初稿完成后,请他人帮助修改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写的文章,总认为“文章自己的好”,看不出毛病来,而别人站在比较超脱的地位,容易发现文章中的毛病。一个人写文章,难免有考虑不周之处,文章写完后请别人来看看,听听别人的批评,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当然,作者在听了别人意见后,要进一步消化、分析、取长补短,集思广益,进而通盘考虑,据弃自己的成见,吸收他人真知灼见,使论文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文会友,文人之间互相点评文章、切磋写作技艺的风气。晋代颜之推在《颜氏家训·文章篇》中指出:“学为文章,先谋亲友;得其评论者,然后出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凡人为文,私于自是,不忍于割截,或失于繁多,其间研媸,益又自惑;必待交友有公鉴无姑息者,讨论而削夺之,然后繁简当否,得其中矣。”(《与元九书》)白居易自己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就很有名。据宋人彭乘《墨客挥犀》记载:“白居易每作诗,令一老抠解之,问曰:‘解否''''?抠曰‘解'''',则录之,不解,则又复易之。”古人这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当代作家老舍也明确指出,修改文章“念给自己听是好办法,还可以念给别人听,别人的耳朵有时候比咱们自己的更可靠。”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说:“有些文件起草出来压下暂时不发,就是因为其中还有些问题没有清楚,需要先征求下级的意见。”党的文件是这样,个人写的文章也需要这样。现代科学文化比古代更为复杂宏大,把自己的论文初稿拿来征求同行或老师的意见,实为修改文章的好方法。

二、热改法与冷改法交替使用

热改法,是指初稿完成后,趁热打铁,立即进行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记忆清晰,印象鲜明,改动及时,避免遗忘。缺点是:由于作者处于写作兴奋状态,对需要删改的部分不易看出,往往难以割爱。所谓冷改法,就是初稿完成后,放上一段时间再修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热改法不够冷静、清醒的缺点。因为人脑的思维具有滞后性,初稿一写成,作者的思想和情绪还难以从论文中超脱出来,按原来固定思路,难以发现初稿中的问题,也难以判断论文写作的得失、成败。只有把稿子搁上一段时间,作者头脑冷静了,原来的偏爱和偏见也淡薄了,重读初稿,就容易摆脱原来固定思路的束缚。特别是作者经过阅读有关资料和思索有关问题,产生新的感受,新的认识,再看初稿就容易发现不完善、不妥当之处,通过删除多余、增补不足,使论文水平有新的提高。古人对这种方法论述很多。李渔《闲情偶寄》说:“文章出自己手,无一非佳;诗、赋、论,其初成,无语不妙,追易日经时之后,取而视之,则奶媸好丑之间,非特人能辨别,我亦自解雌黄矣。”唐彪《读书作文谱》也说:“当其甫作就时,疵病亦不能自己,惟过数月始能知之。……当时能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研媸了然于心,改之自易。”现代作家中也有不少人谈过这方面的经验,鲁迅说:“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致叶紫》)在实践中也有不少人是这样做的。作家刘绍棠,起草时据说总是随便找些纸张,笔不停挥,写完之后就搁在一边,过些天思想冷静之后,再进行加工修改,把写完的东西抄在白纸上,边抄边改,又过若干时间,拿来再改,经过几次修改后,才清清楚楚誊在稿纸上。这些经验,在实践中都是行之有效的,论文写作的修改也是适用的。

三、通过朗读,锤炼字句

论文初稿完成后,诵读几遍,发现问题,然后修改。这种修改方法,对论文中存在的一些毛病,如语句不通、衔接不紧、缺词漏字、情感不相称等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光看不容易发现,但一诵读就读出来了,甚至有时仅凭“语感”也能发现不妥之处。古代一些诗人写作读文,总是反复吟唱,直改到顺口为止。杜甫是“新诗改罢自长吟”的。他诗写完了,要反复长吟诵读,在诵读中发现问题,然后再改。写诗如此,作文也需如此。一些有经验的作家很重视这种修改文章的方法。老舍说:“文章写完之后,可以念给别人听听。念一念,那些不恰当的字句,不顺口的地方,就显露出来了,才可以一一修改,文章叫人念着舒服顺口,要花很多心思和功夫。”大学生写毕业论文,语言运用还不太熟练,运用这种方法发现问题,是应该提倡的。

四、拾当地使用修改符号,养成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

论文修改工作,一般是在原稿上进行,因此必须尽量保持整洁,修改什么,怎样修改,应该在书面上有清楚的表现。有些学生在修改稿子时往往乱涂乱画,这样不但不整洁,修改一多,也容易造成文字混乱。正确使用修改符号,是避免这种缺点的重要方法。1981年12月,我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校准GBI一81《校对符号及其用法》。该标准规定的符号共有22种,常用的有以下9种。

删除号是删去字、词、句的符号。第一个符合用于删去句、段;第二个用于删去数字、词或标点符号。

调位号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第一个和第二个符号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第三个符号用于大段或隔行的调位,箭头插在移入位置。

增补号是增补字、词、句的符号,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第二个符号用于增补几个字;第三个符号用于增补较多的字数。

提行号是另起一段的符号。把原来一段的文字分成两段;在需要分段的地方标示,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置上。

压行号是降格缩行的符号,用于表示字行退后。

复原号表示恢复已删文字的符号。第一符号标在需要复原的文字下方;第二符合用于复原大段文字,符号标在已删部位的四角。

离空号:##

离空号是表示空行、空格的符号。标在需要离空的位置上,空一字距用#表示,空二字距用##算表示。

连续号是把两处连接在一起的符号,用于需要连接的地方,箭头指向连接处。

空行号:>、<

篇9

语文是初中学科中的基础学科,语文作文水平是一个人阐述和表达能力的体现,但初中语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教育界的难题,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实施,我国语文研究工作者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的写作能力做了大量研究和探讨,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仍没有改变。本文作者根据多年的实际教学经验和对语文教育专家研究成果的学习,总结了初中语文作文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如何提高初中语文作文的教学能力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现状

在整个初中学习过程中,语文这一文科性质的科目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忽略语文的学习,对于初中生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语文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头戏,把握了语文写作的技巧,对于学生的表达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等都会有一定的提高。这就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发挥好自己的主导作用,寻求最佳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在最为舒适的环境中,以最高的效率学到写作的技巧,并能把写作技巧应用到平时的写作之中。只有掌握了最基本的写作技巧,才能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和作文考试中发挥出学生的最佳水平,从而保证作文的质量,不浪费时间。

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大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有写作欲望,才能“有的写”,才能写出好文章。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有过多的条条框框,导致学生写作的时候束手束脚,不会写、没的写,久而久之导致很多学生害怕写作,一碰到作文就头疼,在这种状态下学生自然不会对作文产生兴趣。对于这种兴趣的培养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1 进行作文评比,适当地进行奖励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投到杂志、报社等举办的作文大赛,一旦获奖会将大大提高学生自信心,增强写作的积极性。也可在班级内部进行优秀在评选活动,对优秀的作品通过黑板报的形式展现或者举行优秀作文朗诵大赛等,这些小小的鼓励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很有帮助。

1.2 举行班会,鼓励学生自我讲解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定期举行班会,将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写作心得,交换彼此的文章,寻找彼此的优缺点,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此外,在写作前进行讨论,可以开拓学生的写作思维,提高写作的积极性,提笔之前就能对文章有很好的结构把握。或者鼓励学生交换角色,自己上台讲解作文,教师仅仅给予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丰富其写作知识。这种方法可以让语文课堂氛围的更加活跃,学生在这种民主的氛围中自由言论,教学成果明显提高。

2培养学生注重素材积累的习惯

学生在平常生活中要学会观察,观察过后,可以将事件进行记录,同时可以将自己的观后感记录下来,每天坚持记一点,积少成多,积累的素材多了,就不会出现拿到作文题目无从下手的尴尬情况。肚子里面存的货多了,当需要调动素材的时候就会容易许多,素材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关键是要学生能够坚持下去,平常的积累可以培养学生写作的思路,写多了就会形成写作特有的思路。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长久的积累下去,学生的综合素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能有所提升。坚持久了,久而久之习惯也会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不仅仅写作技能得到了提高,精神状态也得到了满足。

3 发挥初中语文老师的主导作用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抛弃提高升学率等功利目的,要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

学生的文学修养为教育目的,即要培养爱读书、会读书的真正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言行和素养对学生品格的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自己的写作水平,习作规范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注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传统的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全批全改,结果作文是老师的思想,学生还是没有自己的空间和方法。语文教师应告诉学生首先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体裁、中心、选材、结构、抄写等。其次着眼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活动的难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文课的趣味性。也可以组织同桌互改。小组互评互改,择优拿到全班念,师生共同评判,让大家充分发言。说明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作者在评判基础上再补充删改。最后,教师选择出优秀的文章贴在板报上,当同学们看到自己的文章时,总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评析,和自己的作文比较优劣。鼓励找出差距,寻找提高的途径。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讲评,将对学生写作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学校领导和教育局等应加强对教师教育水平的培养,设置专门的考核制度,定期对老师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老师进行培训。另外,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再教育培养,设立鼓励制度,鼓励语文老师每年发表优秀的文章。

要全面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需要大胆地探索改革。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出发,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真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使之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逐步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让作文课成为语文课堂的亮点,真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结语:

教师应该注意到以上的几个方面,让学生将写作的习惯渗透到平常的生活之中,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之中掌握写作的技巧,从而逐渐淡忘对写作的恐惧感,让学生摆脱拿到作文题目后无话可说的窘境。教师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应该具备积极的态度,给学生加油打气,让学生从中收获信心,让他们能够在作文中感受到写作的魅力所在,能够在作文的怀抱中,放飞自己的理想,敞开自己的情怀。只有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作文写作的技巧和兴趣,才会让学生在平常的训练和考试中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初中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就一定会被充分挖掘出来。

参考文献:

[1] 代光辉.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作文教学创新研究[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2

[2] 宋胜克.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3,08:85

[3] 刘昌美.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 现代阅读,2012,12:183

[4] 张玉芳.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写作的技巧[ J ] . 学科教育, 2 0 1 3 ( 3 ) .

[6] 刘映霞.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教法探讨[J]. 课程探索,2011(3).

[7] 蔡英华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研究探析[期刊论文]-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

[8] 窦慧慧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能力的培养[期刊论文]-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12)

篇10

1.命题模式异彩纷呈,但仍有规律可循。

可以预测的是,全国卷2006年仍然会重复昨天的故事一一考查话题作文,或者关系型,或者词语话题型。一方面是,话题作文有其优越性和顽强的生命力,不会轻易被抛弃;另一方面是,全国卷要发挥突出的导向作用,引导地方卷向全国卷靠拢,因而全国卷也不会轻易改变已经比较成熟的作文命题模式。但是,也可能有些变化,如在话题形式上,可能改关系型为词语型,或题意型;或者在话题材料的提供上改文字为图画(主要为漫画),或图文混合。

2.作文总体难度降低,可能限制某些文体。

2006年的高考作文有可能限制文体,也有可能以小作文的形式考查应用文的写作。考纲中将“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调整为“常用应用文”,可见“常用应用文”将进入命;题人员的视线;诗歌、戏剧等不属于“常用应用文”,在2006年的作文题;中将有可能受限。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议论文和“常用应用文”的写作训练。

5.突出思维考查,关注社会人文。

高考作文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看法、观点,自然涉及到考生的辩证思维,考生只有运用独特的、正确的思维来思考,才能得出新颖别致的观点来。同时,考生对生活有个性的独特的感悟和思考,对生活有真情实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所以,备考时,要重视辩证原理的学习,要学会用辩证思维的方法思考问题,并把这些用于作文实践中去。

2006年高考大纲解读:语文作文命题趋势

与2005年高考大纲相比,2006年高考大纲写作部分的要求,有几处变化,即:

①2005年;“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2006年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将“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调整为“常用应用文”,更符合高中作文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实际,更能发挥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起到良好的高中作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②2005年发展等级的深刻这个考点的表述是:“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观点具有启发性。”2006年调整为:“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将“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调整为“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这样修改使原项目中的层次表述得更加清楚。“问题”改为“事物”,既科学,又降低了理解的难度,扩大了内涵,更符合作文写作的实际;将“原因”改为“因果关系”,扩大了考查的力度,强调考生对事物不能只知其因,更要重视其果,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更要重视其发展过程,加大了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考查目标更明确、具体。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的过程,因为有时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因此,考查考生认知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就是考查考生认知事物的过程,即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在此过程中考生的思维得到锻炼,认知水平得到提高,有助于全面提高考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