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04:5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文课堂提问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如教《谁是最可爱的人》中战士蹲防空洞吃雪一段时,若教师随便发问:这体现了什么精神?那是非常空洞、呆板、令学生乏味的。如果教师能抓住三笑”做文章,让学生思考:“笑了笑”、“笑起来”、“笑着”三者可以调换吗?各表达了什么感情?这就具体多了,细微且有趣味,学生的思维会一下子活跃起来:“笑了笑”表现了志愿军战士态度谦逊和蔼、胸怀宽广美丽和“苦了我一个,幸福千万人”的思想;“笑起来”表示志愿军战士对祖国的思念是刻骨铭心的;“笑着”表现了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且,学生还可从“三笑”不可调换的语言事实中认识到何谓用词准确的道理。
二、巧设“障碍”,制造“冲突”,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为此,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三、提问变直为曲,引人入胜。
课堂的提问切忌直来直去,启发性就不强,假如我们把问题换成"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学生开动脑筋,并且要求他们在思维上"跳一跳"才能回答上。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导学生分析战士在第二天吃早饭"抢了一碗就吃"中"抢"字用法时,学生可能一下子难以理解,那么可以换个角度来问:"’抢’字是否说明了战士不遵守纪律呢?"当学生给予否定回答时,又进一步启发学生:"’抢’在这里该如何理解?例如小明今早起来晚了,当妈妈煮好早餐后,他抢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学去,小明的’抢’又说明了什么?"到这里,经过教者设置的"曲问"和引导学生的类比分析,学生对战士"抢"这一动作的理解自然明确了。所以说,这种要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的问法,不仅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有时甚至产生"投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因此,因势利导、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分层设问,化难为易,化大为小。
教者要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也乐于接受。如《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看风使舵"。最后,教者就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请看,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者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五、巧妙设问,变“死”为“活”。
篇2
在语文课堂中,一次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一次好的提问更能够充分展现新课标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因此,如何让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发挥最大的效果,成为了长久以来人们不断思考的问题。我在接触了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以后,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反思,对低年级课堂提问进行了如下思考。
一、我们该怎么问
提问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应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而设计。我们在问题的选择上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研读教材,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宗旨,抓住重点和难点设疑。
我在教学《蚕姑娘》时,首先对教材做了自己的解读:这篇课文用富于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了蚕由孵化、生长、结茧、成蛹,再变成蛾的过程。本课篇幅很长,可内容比较简单,但科学知识介绍的程度较高,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还是不容易掌握蚕一生的变化过程的。因此我以不同的教学思路对这篇课文进行了教学设计:
在课堂伊始,我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这几个词的反义词。
接着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这几组反义词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这与蚕姑娘的生长变化有关,这个有趣的发现,不但引起了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顺利引出了第二组问题:“蚕姑娘一共变化几次?每次都是什么样的呢?想知道出现这个现象的原因吗?让我们一起在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
蚕姑娘变化经历了_____的过程。
(1)再次自读课文,完成填空。
(2)指名让学生用句式说一说。
蚕姑娘变化经历了吃——睡——醒——脱——变的过程。
(3)这个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表格,不仅培养了学生自我探究式的学习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很清晰地掌握蚕姑娘的生长过程以及形态变化。其实在学生这样思考的过程中,他们已经很好地理解了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所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提问来实现语文教学目标,那么设计问题就要立足目标,提炼提问内容。
二、我们该问什么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经常出现一些“节外生枝”的情况。一个问题问出去,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一时间不知道要如何拉回正题。这时,老师精心设计的层层递进式提问就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所谓层层递进式提问,就是指对有一定深度和难度的问题,分层次由浅入深地进行提问。这种提问方式,通过一环紧扣一环,一层递进一层的提问,引导学生思维不断向知识的纵深和宽广方向发展,并且通过层层剥析,循序渐进地解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同时也可适应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调动各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教学《鸟岛》这篇课文时,课文描写了岛上鸟多,人多,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在这里做了一个想象说话的设计:如果你是岛上的小鸟,你们飞到了这美丽的鸟岛上过冬,这时友好的人们也来看望你们了,这时的你会想说些什么呢?对于我的提问,学生的回答是此起彼伏的鸟叫,孩子们学着各种鸟类的叫声,以此来回答我的问题。课后我对课堂进行了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其实在于学生并没有理解教师提问的意图。他们对于我的提问的理解就是老师问的鸟类说什么话。在他们的认知中,鸟就是动物呀,它们的语言不就是经常听到的好听的叫声吗?事后,我对于这个问题重新做了调整,改变了我的提问方式。我将原来的问题设计为三个梯度提问:(l)如果你是岛上的小鸟,看到人们来到你们身边,给你们喂食,与你们打招呼,听着你们唱着好听的歌儿,你的心情怎么样?(2)早晨的鸟岛,太阳刚刚升起来,你在天空中,海面上展翅飞翔,海风轻轻拂过你的羽毛,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呢?(3)如果让你用一句话表达你此时的心情,你想说些什么?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提问,首先,清晰地为学生定好了思考的方向,老师要求体会的是小鸟的心情。其次,明确提示学生思考的内容:面对美丽的大自然你的感受是什么。最后,再让学生把所思所想组织成语言表达出来。这次提问收到了超出预计的效果,学生畅所欲言,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让学生切身感受了大自然的美丽。可见,教学的艺术全在于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牛作答。
即使是在同一阶段,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基础、能力习惯都存在着差异,这时设计提问的时候就要考虑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层层递进式设计,让问题由简到难,努力让人人都有思考的机会,个个都有回答的积极性。
三、我们该什么时候问
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经常使用多种提问方式,如回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和应用性提问。
其中,应用性提问就是指在语文课堂中提供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他们所学的知识比较浅薄,应用性提问就有难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课堂提问选择时机非常重要。在不同的时机提出同样的问题会有不同的回答,在教学中,只有在适合的时机提出合适的问题效果才最好。
我在教学《孑L繁森》一文时,在学生读到“医生见他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没有同意。经孔繁森再三恳求,医生才勉强答应。”这一句时,我提问:“从这一句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孔繁森?”有学生马上回答:“孔繁森不讲道理,不注意健康!”课后我进行反思,究其原因是,课文所描写的时代离学生比较遥远,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中很少有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在学生的认知中,不听医生的话就是不应该的。因此,在渎到孔繁森这样的行为时,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表示非常的反感与不赞同。
《孔繁森》一文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孔繁森把灾区人民放在第一位,感受孑L繁森是“优秀的援藏干部”,教育学生学习孔繁森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而文中描述他不顾身体安危也要献血也是为从侧面烘托他“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品质。事后,我同样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整。将问题放到了理解他资助藏区孤儿上学之后。此时学生对他不顾身体也要卖血的理解就不会是浮于表面地觉得他不注意健康,而是进一步地感受到孔繁森地关心人民,为民族团结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所谓最佳提问时机,就是指学生的新旧知识发生激烈冲突、学生意识中的矛盾激化之时。此时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后产生“柳暗花明”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在教学时把提问安排在独立学习并充分交流之后,让学生真正经历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在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纵观课堂,把握提问时机。
篇3
关键词: 英语课堂 提问 有效性 反馈艺术 注意点
随着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开展,教师逐渐对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环节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教师利用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知识,培养其思维反应能力,并结合语言交流让学生自己回答出所提问的答案,这一系列的过程在英语课堂中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教学措施。教师利用课堂提问除了能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外,还能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检验,反馈教学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课堂提问的意义
1.增强交流,融洽感情。
在传统的语言教学中,课堂教学被看成是一个由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过程的过程,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都缺乏交流。而交流是教学尤其是语言教学的本质,缺乏交流、缺乏语言的沟通,英语教学就无法进行。通过课堂提问,教师可及时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使教师与学生共同在一种互动式的课堂交际中活动。因此教师设计好问题,就如在师生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
2.引发思考。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特别强调勤学多问。他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学生头脑中有了问题,就会在认识上产生矛盾,从而去思考、去探究。由此可知,设疑提问是引发思考的起点,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保证。
3.反馈信息。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是十分重要的。英语教学中反馈信息的方式有多种。其中,课堂提问应是教师取得有效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同课堂教学中其他的信息反馈手段相比,具有更及时、更具体、更准确的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中的问与答,随时了解并分析学生对所学内容掌握的差异程度,对教学进行调整,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二、提问的有效性
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首先,要讲究提问技巧,做到:(1)设计有交际意义的问题;(2)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3)设计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要和提问的对象结合起来。如果问题过于简单,学生不需要思考就能脱口而出,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如果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上来,容易失去信心。英语教学过程中除了大量的句型练习外,英语问题的设置要有针对性、启发性,不要让学生感到提出的问题乏而无味。其次,要讲究提问的艺术,做到:(1)眼看全班,问题明确;(2)提问灵活,形式多样;(3)时间适宜,鼓励思考。教师的问题表达不清晰,问题难度过高,语速过快,都会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就失去了意义,所以教师提出问题一定要做到准确、简单、清晰,语速适当放慢,语调适当提高,必要时可重复提问。这样,学生在理解问题的同时,才能积极地思考。
三、反馈提问的艺术
1.表扬。
表扬是对学生能力的认可。在评价学生的回答时,要坚持表扬为主,即使学生回答完全错误,也应听他说完,再给予评价。且要力求去发现其中的一些积极因素,给予某种程度的肯定。尤其对基础较弱的学生更要特别表扬,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唤回他们的自信。
2.鼓励。
当学生的答复不得当,或当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教师应给予适当的鼓励,提供暗示,帮助分析原因。不可冷眼相对,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3.引用。
引用是一种间接的表扬,在陈述答案或总结时,教师如果能引用某位学生的语言,则可起到比口头表扬更好的效果,一句“Just as ... said just now...”会使学生得到认可感、成功感,唤起足够的自信而默默地为更高的目标努力学习。
四、英语课堂提问的注意点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问答交际是一种常见的教学形式,但在实际的英语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却显示不出什么效果。因此,要提高提问的质量,充分发挥提问的功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口头表达的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后的停顿要适当。
教师在提问完毕后应该给学生一段时间思考。但是,有些时候老师往往在学生思考时不断催促学生,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应该停顿多长时间,这要视问题的难度而定。
2.提问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必须对所任教学生的思维特点作全面透彻的了解,设计出符合学生思维规律的问题,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对所提出的问题应作必要的提示。
学生有时一时回答不出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对问题本身没有完全理解。因此,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重述问题,或者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
4.所提出的问题难易适中。
英语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完成教学任务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问与不问,问得妥当与否,采取什么方式,问题的设置、提出、回答,等等,对启迪学生思维,更好地、主动地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江慧萍.浅谈英语课堂的有效提问.正德学院学报,2006.2.
[2]刘凤玲.谈英语教学中的“问题解决式”方法.中学外语教与学,2000.3.
篇4
长期以来,教师在我国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学生通常都是教师意志和意愿的执行者,机械地服从于教师的安排和要求,在教师所划定的框架内进行体育学习和活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严重的打击。然而高中生大部分都已接近成年人,他们的想法、行为等都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与学生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针对这种问题,笔者认为应该在实际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自主学习、自由发挥,并且在教学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将“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师除了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对自己进行准确的定位,清楚认识和摆正自己作为教学引路人的位置,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向学生提高必要的帮助,倾听学生的心声,努力构建师生之间和谐友好的关系,有效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根据学科特点,进行分类教学
高一的学生由于还没有进行文理选科分班,每个班的男女生分布相对比较均衡,教师在设计和安排高一的体育课堂教学时基本上就可以参照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和课时来进行教学。然而到了高二,学生进行文理分科后,班上的男女生比例严重不协调,文科班女生多男生少,理科班男生多女生少,所以如果还按照高一的一套教学模式来的话,体育课堂的效果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在对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开展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文理科班级的学科特点,在学期之初就摸清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总结。
比如,理科班男多喜欢打篮球、踢足球等比较激烈的体育活动,那么在设计理科班的体育课堂教学时就可以多安排这类的活动;而文科班的女生多喜欢打羽毛球、跳绳、踢毽子等运动量相对较小的活动,那么在安排文科班的教学活动项目时也可以多倾向于这一类的体育运动。
三、遵循生理特点,合理安排教学
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不仅人的生理得到了发展,人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虽然是同一种事物,但是人们对它的要求和看法却可能发生很大的转变。同样,在高中阶段,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越来越趋向成熟,他们对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也有着不同的需求。而且在进入青春期和叛逆期后的学生也在身心发展上也有着很大的改变,尤其需要关注的是男女生之间的相处方式上的改变,以及男女生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不同。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适当的引导学生、开导学生,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对生命的热爱,进一步构建高效的高中体育课堂。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 初中英语 口语教学 互动教学
1. 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分析
互动学习是指在思维、想法和感知等方面两个人或者好几个人互相交流探讨以达到双赢的局面,大家是可以互惠互利的。对于一个英语教师来说,使用互动教学这样一种模式是非常值得推崇的。互动,实质上是心灵的交流。所以我建议,从学生一开始接触语言学习时就应该实行互动学习。通过互相交流,学生们可以通过聆听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对话来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参加小组讨论,将他们的所想表达给大家。通过互动交流,学生们可以充分地利用他们的所学,释放出他们在教师那里吸收到的有关这门语言的任何知识并在生活中使用。在经过几个学期的互动学习模式之后,互动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威力。互动以一种朴素的方式将你的所知所学,在课堂这个小小的舞台的表现出来,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成就感会带给他激动人心的感觉。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为学生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充分表现自己英语能力的机会。他们表达得越多,越受到其他人的尊重,并大大提升了自我价值。
2. 课堂上的提问技巧与类型
课堂提问让教师能窥见到学生的头脑内想的东西,不仅找出他们所知道的和不知道,还能找到他们之所以这样思考的原因。Kanchak Eggen早在1989就提到,从教学的功能上看,提问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教学技巧,以方便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新的知识的同时整合旧知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的提问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材料,建立一个知识库去吸取新的内容。同时课堂提问也具有激励功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互动,鼓励他们去深入地思考一个新问题。查尔斯和理查兹曾有过这样的总结,课堂互动中教师的提问应具备如下特征:(1) 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2) 鼓励学生思考授课的内容和重点。(3) 给予学生语言表达的机会。(4) 利于教师引出特定的教学内容。(5)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6)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教师提问的类型。教师的提问有许多不同的方式,但每个都有不同的重点或目的。从语义的角度看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一个问题提出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四个类型:(1) Yes/No型问题,如Do you like dogs? (2) 选择疑问句,如Do you like dogs or cats? (3) WH-问题(疑问代词或疑问副词),如Where are you going? (4) 启发式问题(教师只给一个句子的第一部分),如Today is ____ (星期二).我们把前两种归类为“封闭式提问”而后两种为“开放性提问”,两者各有利弊。显而易见,封闭式问题有“短且固定”的答案,但开放式问题不能回答“是”或“否”,因此允许回答者不受限制,但往往因难度相对较大而无法形成有效反馈。从另一个角度看,开放性问题还能细分为“检测型提问”和“探究型提问”。对于前者,教师已经知道答案,其提问的目的是测试回答者的知识或对这些问题的理解。而对于后者,提问教师也不知道答案,他们是在向回答者寻求信息。
3. 课堂提问的等待时间与反馈分析
所谓课堂提问的等待时间,是指教师提出问题并要求具体某个学生回答完毕之前的时间差。在这一小段时间内,教师要充分阐释问题的内涵,指挥并调动学生思考,广义地讲甚至还包括学生给予答复后等待时间的长短。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教师适当延长课堂提问的等待时间是有好处的,然而学生虽然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思考,但是过犹不及,这个度一定要把握好。本人在分析了900例关于教师等待学生回答问题的录像后得出结论: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等待3到5秒对学生们有10个积极的影响:(1) 学生对问题的回应增多; (2)学生发起的回答与主题的相关度增加; (3)学生语塞的现象减少; (4)学生能自信地回答问题,他们的语气表现得更为自信; (5)学生的答案明显具有经过仔细思索的痕迹; (6)学生间的互动作用加强而教师的主导性被削弱; (7)学生能引用各种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8)学生的答案数量增加,有时不只一种; (9)那些被教师认为反应较慢的学生,其积极性明显提高; (10)学生的回答方式更具多样性,有时能出现反问。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教师通常只能用简短的等待时间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但当学生被给予充足的等待时间后,学生参与的数量与质量都提高了。
篇6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中学语文 整合
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所采用的教学手段有很大的关联性,恰当地运用课件,可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和动态画面为一体,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有效的教学功能,为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局面,推动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应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促进课程体系及课堂结构的改革,从而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发生巨大的变化。多媒体课件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的、内容的整合
在目的方面,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这一目的绝不能与语文教学目标分离,从而妨碍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那种为用课件而用,为展示硬件设施而展示,为卖弄现代技术而卖弄的做法是有害而无益的。必须使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绝对服从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
在内容方面,计算机辅助手段的使用能够使教材内容的呈现更为形象具体,能够丰富、拓展和延伸教学内容,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但这比之于常规教学所增加的内容来说并不是越多越好,更不是都能起到积极作用。只有那些能弥补传统手段的盲区,能填补学生思维空白的内容,才具有积极的作用;只有将增加的内容和语文教学本身的内容进行恰到好处的整合,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效果。
二、过程的整合
有时候,单看某一个课件,质量确实不错,可一旦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效果就不很理想。这是因为课件内容与教学过程整合不当。所以,应针对教学过程,对课件内容进行分类整合。
首先,对文字资料类的点击应在“书到用时方恨少”时。学生的到位阅读需要有一定的知式知识底座为基础。当原有知识无法使他们理解接受文本,也就是中间存在理解差距时,我们需要有外来知识作脚手架,搭建起帮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的通道。也只有在学生真正渴求这一资料时,才有雪中送炭、开渠引流的奇效。例如,讲《孔乙己》一课时,孔乙己的不幸是由于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迫害。同学们一定渴望知道科举制度是什么样的制度。这时,就可利用多媒体容量大、知识结构系统的特点给同学作介绍。
其次,对视频图像类的点击应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课文涉及的许多内容是学生从未见过的。多媒体课件中的视频资料和图像的出示能填补学生的这一阅历缺陷,拓宽优化学生的想象。但如果操之过急,出示过早,则会堵塞学生思维通道,使想象的翅膀折损。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便会对教学媒体产生依赖性,使想象力萎缩。因此,必须让真实的画面产生在学生竭尽想象之时,获取提升想象成果“及时雨”的功效。如《秦始皇陵兵马俑》一课,当讲到秦俑无与伦比的高超艺术时说“秦俑的形体、结构、比例、质感、量度都以准确的解剖构造为依据,连手指关节的长短、肌肉的厚薄、眼角眼皮的轮廓都合情合理,适宜合度甚至可以从马的造型判断其品种。”这样介绍只能使学生产生理论上的抽象认识,并不能对兵马俑形成具体可感的印象。这时,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神情各异的步兵俑、弩兵俑、车兵俑、骑兵俑,展示栩栩如生又形态各异的马俑,使同学们对描写对象产生更深刻的直观认识。
第三、对配乐音频类的点击应在“爱到深处情更浓”之时。音乐以独有的美感,美化我们的课堂教学,激发渲染气氛,使学生在唯美的情境中,思维、情感达到最佳发展状态。需要注意的是,使用中必须把握时机,使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进入学习情境,才能获得情感的升华。例如,《背影》一课,当讲完课文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同学们欣赏歌曲《父亲》,在音乐中使同学们对真挚父爱的感受进一步升华。
三、手段的整合
多媒体课件虽有很大的优势,但也有劣势。只有将多媒体手段同常规手段整合,才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目的服务。
篇7
关键词:职高学生;有效提问;问题设计;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G712;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9-0099-01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强调有效提问的重要性,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些职高学生相较于普高学生,学习能力较差,在初中阶段长期扮演“差生”的角色,缺乏自信心和主动学习的意识。一些教师基于职高学生基础差的考虑,往往设计一些简单的“是非问”或“程式问”,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都能齐声答出“是”或“不是”“对”或“不对”,然而教学效率并不高。因为这些问题无法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更谈不上对学生思维和语言的训练。职高语文教学应该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对问题本身的设计和教师的本体行为上。
一、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抓典型、有深度
(1)要“有的放矢”。“有的放矢”即应该有重点、有目的地进行提问,而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有位教师在执教《孔乙己》时这样提问:“孔乙己叫什么?”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孔乙己。”教师又问:“孔乙己是他的名字吗?”学生稍微一沉吟,回答道:“是绰号。”教师追问:“孔乙己读了一辈子的书,为什么连个名字都没有?”学生面对这个突兀的问题,不禁沉思起来,头脑的平静和课堂沉闷气氛被打破了,思维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从而能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语文教师在面对职高学生设计提问问题时,要增强问题的针对性,考虑职高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注意低层次与高层次的问题设计相结合,从简单的低层次“是非问”出发,再提出一些启发式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2)要“投石激浪”。“投石激浪”要求教师要善于抓住典型,通过教师点拨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授《祝福》这一课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作品反映的仅仅是祥林嫂一个人的遭遇吗?”这个问题促使学生从祥林嫂身上想到了千千万万个受压迫的妇女,想到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这样的问题设计能够使学生运用联想的方式来进行认知,加深对文章在思想内容上的理解,认识到文学作品塑造典型形象的意义,学会了典型形象的写作方法,这是一种“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可以采用这种点拨的提问方式,促使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经过分析得出结论。
(3)要“奇峰突起”。“奇峰突起”要求教师设疑时要善于运用异向思维,从反面入手来切中问题的要害,力求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钱梦龙先生在教授《多收了三五斗》一文时,他是这样设疑的:“有人认为要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生活,写少收了三五斗不是更好吗?或者进一步写一个大灾年,颗粒无收,农民卖儿卖女,逃荒要饭,这岂不是更能反映农民生活的悲惨吗?你们同意这个观点吗?”这一问题独特的设计,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们开始积极思考,随后竞相发言,主动参与到讨论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不断深入探索中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
增强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提问教师本身行为的表现。课堂教学的双方是教师与学生,教学艺术是通过师情、生情、文情的交融和谐来创造的,教学行为必须做到“目中有人”。如果教师提问时语调亲切,面带微笑,且能做到热情鼓励、耐心指导,则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行为中获取信息,得到鼓励和启发。反之若教师表情严厉,急躁不安则会增加学生的紧张感,也抑制甚至破坏师生的情感交流。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提问时,脸上总是洋溢着和蔼可亲的微笑,给学生一种亲切感。学生在经过充分思考准备后站起来答问,由于课堂环境轻松无压力,学生答题时声音洪亮,充满自信。除此之外,教师在问题表达上要清楚明白,采用通俗易懂的日常语言,切忌生硬刻板的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是课堂的行为者,他们在课堂的表现效果是衡量有效提问的标尺,职高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根据职高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教师主体的能动作用,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精心设计,力求提问能做到恰到好处、切中要害。当学生提出质疑时,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耐心鼓励,积极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独立自主中获得知识,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职高语文教师来说,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不仅能促进师生交流,而且对于语文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是大有裨益。
三、结束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上课时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积极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提问的环节中应针对职高学生学习的特点,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要求教师对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抓典型和有深度,还要发挥职高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精心地进行提问,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
当前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着许多不足,效率偏低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和语文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课堂教学也在变革,但无论教学内容怎样变化,教学思路怎样更新,教学方式怎样改进,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如何提高课堂问题的有效性以及对问题设计思路进行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什么是语文课堂中的有效问题
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状态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情景提出针对性的问题,并且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踊跃地参与进来,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到有效的教学状态。有效的课堂提问应当结合学科的实际特点。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组织课堂提问,让语文课堂真正变得有效。
二、设计有效提问的思路
1.问题要具有兴趣性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途径,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体性。但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能使学生感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寻找教材中的教学突破点,在语文课中拟定情景,来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可以从文中的人或事物入手,让学生进行联想和创造,这既能使学生深入了解课文,又能够拓宽教学内容。
2.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价值
(1)问题应新颖。学生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能帮助学生增强思维能力并培养注意力。语文的课堂问题需要创新,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求知欲。例如,在讲授《孤独之旅》一课时,设计这样的问题给学生:“假如你是主人公杜小康,在这样的暴风雨的洗礼面前,你会如何做呢?”此类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从而加强对课文的把握。
(2)问题应有效。语文课堂的问题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确保所提问题能使学生得到启发,从中获益。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连贯和严谨性,保证问题的数量和质量。只有有效的课堂问题,才能保证教学获得最大收益。
(3)问题应适度。我们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提出的问题应深浅得当、难度适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生状况来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确保每位学生都可以得到锻炼,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各得其所,如此,才能提高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在实际上提高语文课堂的效果。
综上所述,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不但能让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同时,可能发展语言技能并提高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只有在有交际内容以及交流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在课堂上真正一起互动。因此,教师唯有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提问设计以及改善课堂评价,才能真正优化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庄宽.中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对策研究:新课程视野下的中学口语交际教学反思之二[J].现代语文,2009(09).
[2]彭卫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语文教学模式[J].青年文学家,2011(13).
篇9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诱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
要诱发学生的思维,首先就要从良好的疑问开始,这是思维的第一步。当学生的思维还未完全启动的时候,教师巧妙地抛出精心设计的问题,自然会使学生产生悬念和疑问,从而激发他们产生认知冲突,使其思维处于高度自觉和主动的地位。学生一旦进入教师设置的“问题情景”,就会利用各种感观(眼看、耳听、心想、口说)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
例如: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的时候,她说:“凡是读过鲁迅小说的人,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鲁迅先生在他所写的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呢?他是怎样以成功之笔来塑造这个艺术形象的呢?当我们读悲剧时,眼泪一般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夺眶而出。可是,我们读《孔乙己》,眼泪却流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古希腊的悲剧是命运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主人公性格的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问题的悲剧,那么,小说《孔乙己》究竟是哪一种悲剧呢?”于漪老师的这一段话,引出了四个问题,涵盖了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这样的提问方式使学生形成了一种“渴求”的心理状态,因而,自然会开动脑筋,加速思维,其注意力也随之都集中于课堂。
2.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
传统的课堂教学,受到“注入式”教学的影响,教师“一言堂”,学生只是听众,而不是课堂的主体,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虽然表面上课堂秩序良好,但是实质上课堂却是“一潭死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和沟通。实际上,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知识信息和情感意向的交流,这种交流又是在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谐的教学气氛之下进行的。实现师生互动、双向交流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应恰当地进行课堂提问。在教师提问与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思维得到碰撞。教师对于学生回答的积极引导与评价,更容易在课堂上形成师生之间自由交融的气氛,也能使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因此,一个好的问题就犹如一条纽带,能够既活跃气氛,又能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
3.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等多个元素构成的认知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认识主体具有各自独立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决定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这个认识系统会处在动态的变化之中,使整个系统具有不稳定性。所以,教师要想引导这个变化的系统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就离不开有效的反馈,通过得到的反馈信息来调控教学节奏、教学环节,甚至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是多方面的,包括语言的反馈、体态的反馈、书面练习反馈等,然而,其中通过提问所接受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他形式的反馈信息更加准确、及时、具体、直接。这种反馈是一种实质性的反馈,能够作为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的依据。教师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判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此时的思维活跃程度,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程。
二、课堂提问的方法
1.比较式提问
这是比较事物异同的一种提问方式。它便于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事物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如讲《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就可以提问:邹忌和他的妻、妾以及客人的对话内容都相同,作者是怎样在同中求异的?而在讲《药》的时候,就可以提问:如果分别写华老栓和夏瑜的故事,以表现华老栓爱子心切和夏瑜的革命精神,结果将与原文主题有什么不同?作者用血淋淋的“人血馒头”将两个故事连缀起来,其主题的深刻性表现在哪里?这样的比较提问,可以激励学生深入思考、从中揣摩文意和技法,从而提高理解、鉴赏能力。
2.想象式提问
分析《背影》中父亲买橘子那一段话语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谁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依据课文父亲买橘的描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背影’的形象?”这样的提问能唤起文中“背影”形象的鲜明性、生动性,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作品本身的空白,使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得到充分彰显。
3.质疑式提问
学习《怀疑与学问》后,一位教师这样启发学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治学必须要有怀疑精神。那么现在同学们能否用怀疑精神看看对这篇课文还有什么疑问?”学生从课文中发现了自己的缺点,是学习的进步和思考的升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除旧布新的桥梁,是认识深化的阶梯,是创造发明的先导。质疑式提问旨在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的积极发展,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智慧水平。
4.层进式提问
层进式提问就是各个问题上下相连、环环相扣、前一个问题是解决后一个问题的基础且两个或几个问题在知识上是层进的提问。比如讲《故乡》时,针对开头的写景部分提出以下问题: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是什么样的景象?作者用了哪些富有特征性的词语传神勾勒出这种景象?用这些词语描写故乡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这种提问方式,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便于引导学生一步步地触及文章的内蕴,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篇10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作用激发配置有效开拓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在此,笔者就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受。
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参加西宁市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比赛时,选定《小石潭记》一文作为参赛篇目后,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以古筝曲《平沙落雁》作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比赛时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既乐又忧的心情。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实效多了。继续以讲授《小石潭记》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的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的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说教课亦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教研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