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科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6 06:42: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预科教育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应将课堂教学活动融于初中生的生活,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构建语文教学课堂。虽然新版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已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但由于初中生的活动区域相对于大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限制性,生活素材相对贫乏。因此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有效链接和拓展。
二、不断丰富初中语文教学手段
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活动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这一名言启示我们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应通过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如在学习《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时,教师可在教学课件中加入一段斑羚飞渡的画面,通过影像展现将教材中的文字转变为生动直观的画面,最大程度地感染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三、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是提高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学实践发现,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促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的真实个性,最大程度发挥出自身的潜能[4]。因此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精神,用和蔼可亲的态度面对学生,特别是对待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应给予多一些鼓励和关爱。师生间平等相处有利于教师将自身的广博知识传授给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四、注重教学反思
杜威和黑格尔的观点认为,反思是行为主体对自身既往行为及其相关观念进行异位思考的认识活动。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作为思考对象进行深入思考和全面总结,冷静审视自己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实践结果。老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是指教师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未实现课堂高效教学的原因,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审视、分析和反省,促使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的一个过程[5]。初中语文教师在每次教学活动结束后,及时地进行教学活动反思,总结教学实践中的失误,是一种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活动高效性的好办法。教师在反思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应做到汲取教训,弥补不足,反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
五、总结
篇2
作者:冯羽 单位:上海科技馆
HPS教育理论
H(HistoryofScience)指科学史,P(PhilosophyofScience)指科学哲学,S(SociologyofScience)指科学社会学,HPS教育旨在扩展科学教育的视野和科学教育的内容,提倡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学等多个视角来筛选、编排科学教育内容,以期使科学教育能真正地、有效地、全面地提高国民的科学素养。HPS教育的三个维度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裴新宁认为:“缺少了史学和哲学,不会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我们接触科学,一定要看到科学的真实”。科学最起码可以从三个纬度去解释,作为知识的科学,作为探究的科学和作为社会交往的科学。第一个维度,科学不仅仅是静态的知识,它还包括认知的过程。要想真正理解科学知识,必须知道它是什么,同时也知道它怎么来的,这就是哲学,科学哲学(P)就是认识论方面的问题。第二个维度,科学需要探究,需要花时间,甚至五年八年二三十年进行研究都是可能的,这样一个探究就是史(H)的维度。现在中小学强调科学探究,就是为了探究这个知识怎么来的,科学家当时怎么研究的,我们现在应该如何去再现这个过程。第三个维度,科学是社会对话的结果,是共同体,这就是科学社会学(S)的维度。一个成果为什么二十年后才能得到诺贝尔奖金?这是因为科学是与社会不断对话的结果。比如,虽然我们现在科学非常发达,iPhone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但是这个和大众的距离似乎并没有缩短,为什么?就是科学与社会的对话没有做好。我们不懂为什么要iPhone4S,不懂每个技术背后都有哪些创意的历史和文化,而事实上法国人、美国人在用iPhone的时候不只在用技术,而是让技术真正成为生活中潜在的一种工具和文化。
HPS教育如何推进科技馆科学教育
我国的展览往往是单一强调Communication(互动性)、Scientific(科学性)或Philosophy(哲学性),很少有一个整合在一起的展览。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用HPS教育理念才能推进科技馆科学教育呢?第一,内容策划方面。科技馆里任一展示主题的说明和展教功能的实现,都需要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当代和思考未来,所以做一个展览内容策划,一定要有科技史的展教内容,只有做到以史为荣、以史为鉴、才能激发人们对未来科学发展的深入思考和智慧启迪。展览中孤立的知识点的解读和实物的展示还不如翻阅资料或网上查询更方便,因此,我们在做内容策划上要紧紧围绕科学史、科学社会学、科学哲学三个维度来阐述科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建立用三维的角度去看科学、看世界的方法。第二,教案编写方面。要打破科学教育长期以来只关注“科学知识的结构和逻辑”的这样一种封闭的学科本位思想,提倡从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学等多个视角来筛选、编排科学教育内容,提倡在科学教案编写中适当加入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科学史学等科学元勘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完整的科学,真正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科学素养。在科学教案中融入HPS教育理念,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背景,学到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对概念有更深刻地理解;而且有了人、事、情感的参与,使科学教育沐浴在人文关怀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拉近了学生与科学以及科学家之间的距离,可以使学生对“科学的仰慕”变为对“科学的投入”。第三,科普老师培养方面。科技馆里的科普老师对科学的想象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到科技馆参观学习时对科学的理解。高水平的科普老师队伍是普及科学教育、提高科学教育水平的前提,科普老师也是HPS教育引入科学教育的重要传播者。因此,我们科技馆管理者要把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与培训科普老师教育思维方式和观念等紧密相连起来。四、结语HPS教育基本思想就在于:坚信科学史、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对科学教育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这些学科的有机融合,才能使科学教育变得更有效。我们用HPS教育的方法来推动科技馆的科学教育建设,不是单纯欣赏或是崇敬科技工作者那些建树当代惠及后代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在科技发展的足迹中去体悟他们艰苦卓绝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探索的智慧和方法。回望和审视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源流,特别是在源头,科学、哲学和社会学是不可分的。
篇3
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在园内的学习生活内容应该更为丰富多彩、各式各样。因此,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将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有机地联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幼儿各类教学活动的互补性,使幼儿在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生活等科学、艺术领域中快乐的学习,灵活地开动大脑,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2国内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2.1国内幼儿园艺术教育体制现状。目前,我国研究幼儿教育理论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其研究方法往往比较陈旧和单一,大多数教师观念还停留在只重视幼儿的技能训练及知识拥有量等旧观念上,而缺乏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和目的。一般认为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教育目标是教会幼儿掌握一定的文学、美术、舞蹈、音乐等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趋向于“技能化”和“专业化”。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比较容易忽视幼儿对学习的感受过程,片面专注于显性知识而忽视隐形知识,专注于知识的授予而忽视科学与艺术教育的相结合。
2.2科学、艺术教育对幼儿个性发展的思考。幼儿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各国对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强烈,人们越来越关注艺术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影响。每个国家都制定了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艺术教育课程标准。我国在新课标中强调艺术教育必须要面向全体学生,把艺术教育与人文、科学相结合,让艺术教育综合化,贴近学生的生活。
3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学习发展
3.1艺术教育领域促进幼儿学习发展。教师如何实施艺术教育工作以促进幼儿的发展?本人经过长达17年的科学与艺术教学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选取一些古今中外比较经典的带有浓郁民族特色且适宜幼儿欣赏水平的舞蹈、戏剧、音乐和美术等艺术作品。这样的艺术作品不仅可以使幼儿获得艺术欣赏的经验,还能引领幼儿感受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多元文化,形成理解、尊重与包容多元文化的心理。②教师要从欣赏的角度来组织艺术学习活动。幼儿在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欣赏-体验-创造”的过程,因此,我们从欣赏入手来组织幼儿进行艺术学习,这样可以不断激发幼儿学习艺术的兴趣,也能符合幼儿艺术学习的自身规律。
3.2生活化科学教育促进幼儿学习发展。在幼儿教学领域中包含着各式各样的科学成分。生活既是艺术也是科学,例如,幼儿在走平衡木的时候。广大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引导幼儿思考: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才能让自己的步伐更为稳定?在《建高楼》结构游戏过程中,应该寻求哪种方法让高楼建得又稳又高等多种案例。教师需要善于掌握契机,挖掘教育生活领域中的科学元素,采取有力的方式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适时教育,让幼儿体验科学,懂得科学不仅仅局限于形式,更是他们的好朋友。这些科学知识与情感对幼儿来说是终身受益的。而且通过实践观察也能提高幼儿的语言的丰富性、思维敏锐性、情感的愉悦性。因此,在实施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儿童以及种类不同、风格不同的文学作品,正确引导儿童充分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各种感知器官来感知文学中的意蕴,挖掘隐形知识,充分调动儿童的语言、动作、思维与想象,以此帮助幼儿对作品的理解,促进教学。
4科学与艺术教育的有效联合
4.1在艺术与科学教育中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教学为例,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只是单方面的讲、幼儿盲目地去听,也需要依据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激发幼儿的情绪,充分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广泛参与。例如,播放曲子《蜜蜂》及《天鹅》,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采用自己喜欢的跺脚、敲击、拍手等多种方式,领会音乐的韵律特点,让孩子们进行总结并提问。然后,教师使用类比的方法向孩子们解释:“音乐中音符起伏的快慢称之为音乐的速度,与物理课当中所讲的车或者人行进的速度是一个概念”。只有将艺术与科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在艺术与科学教育中激发幼儿的自主性,才能使幼儿全面发展,继而促进教学事业发展。
4.2多种模式下的科学、艺术教学,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多种模式下的科学、艺术教学,能让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促进幼儿多元化发展。创造性思维训练方法包括发散性、逆向思维训练,其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对知识质疑的心理,寻找对象的差异性,来训练幼儿的发散、逆向思维,例如:《小兰和小黄》中以撕贴纸构图,打破固有的思路,通过变化、色彩对比、转移,让画面简单而不失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同时里面含有三原色的科学元素,给幼儿们提供了想象空间,促使幼儿多元化发展;再如:《月亮的味道》中含有物体垒高的科学元素;《好饿的小蛇》中,含有物体形状的科学元素,这种思维无疑不是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训练幼儿发散性、逆向思维,促使幼儿全面发展。
5结束语
篇4
(一)调查对象
以笔者所在地区的不同级别(省、市示范中学、普通中学)中的高中为调查对象。
(二)调查内容
以本地区各中学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情况出发,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评价等方面,找出目前课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索的对策措施。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
2、文献资料法
3、访谈法
4、实地调查法
二、体育课改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数据分析)
(一)教师贯彻实施《课程标准》、对教改的态度参差不齐
(二)教师教学内容选择受客观条件影响很大
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教学意愿,按照学生兴趣,按照《课程标准》来进行,由于体育课程并非高中必考课程,学校受教学经费的影响资金投入不够,教学用具、器材、场地、教师人数都不充足。
(三)学生对体育课认识不正确,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可做重点)
“受应试教育”影响,许多学生认为体育就是玩,浪费时间,认识不到“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意义,还有不少同学是对体育课内容不感兴趣,认为内容过于简单陈旧,不符合当今潮流与学生的爱好。
(四)学生对一元化的体育评价模式不满。
同样“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状况的评价就是成绩考核,新课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普遍没有得到实施,这样造成体育课也成为成绩好的学生施展的舞台,不能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优势,因材施教。
三、教学对策与建议
(一)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个人素质,尽力做到因材施教。
高中管理者与教师本身都要不断学习并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对体育教师的《课程标准》培训工作。
(二)努力改变学生的错误认识,树立“健康第一”、“终身锻炼”的正确意识(可做重点写)
针对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对体育课认识不对,认为可有可无的现状。对学生多教育,与家长多沟通,通过典型示范、兴趣项目选择,加强学生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终身锻炼的理念。
(三)教学设计因地制宜与与时俱进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兴趣
体育课教学课时要固定有标准,理论课可用来讲授健康知识,室外实践课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设施、器械开展学生感兴趣的运动课程。教学内容要事先精心准备,教学方法要民主活泼生动,师生互动。
篇5
新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而要靠教师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积极而认真地尝试。以下是我教学中的一点实践和体会,在此和老师们一起交流探讨。
一.引导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发现,引导他们去发现和探究问题。这样远比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东西让他们兴奋得多。比如在讲《端午日》这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我事先设计了几个题目:
1.沈从文其人其事
2.端午节的来历
3.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4.湘西凤凰的美丽风光
5.沈从文的作品简介(《边城》、《长河》)
确定这几个与课文有关的题目之后,我再给学生提出要求:
5个学习小组按不同题目查找资料,每小组推出一位发言人。
在课余时间收集和整理资料,不断分析和互相交流。
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做小组汇总分析,一起确定所需要的信息,准备在下一次“展示会”上展示。
这几个题目让学生很感兴趣,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上网收集资料,有的在图书馆一泡半天,有的跑到书店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在这期间,我并不是对此不闻不问,撒手不管。因为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式各样的问题,我会很关注学生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解决。
这样的准备使我看到了学生真我的风采。在展示会上,每个小组拿出的东西异彩纷呈。有关于沈从文的幻灯片,作家照片、故居图片、生平介绍等等一应俱全;有介绍沈从文的故乡湘西凤凰的美景图,做成了精美的powerpoint形式,秀丽的青山、澄清的碧水、古朴的吊脚楼、盛装迎新的苗家人,让没去过凤凰的同学们叹为观止;有关于端午节九种来历和风俗习惯的详细介绍,让大家知道了端午节除了是为纪念屈原以外,原来还有其他的来历和说法,增长了同学们的见识;有学生自己做的和自己四处收集的跟端午节有关的风俗饰品。如布老虎、线粽子等等,色彩艳丽,生动逼真;有对沈从文的另两部作品《边城》和《长河》的详细介绍,以及学生自己对文章的透彻独到的感悟赏析。
这些生动详实的展示让学生和我眼界大开。学生们笑逐颜开,注意力十分集中,课堂上不时传出阵阵的惊叹声和热烈的掌声。他们或为湘西凤凰的美景惊叹声,或为沈从文的求学精神感动,或为一个个精致可爱的端午节饰品而欢笑,或为《边城》中美丽而痴情的翠翠而动情。这节课使学生印象十分深刻,许多学生在当天的日记里记下了他们在这节课上的美好感受。他们说:“今天的语文课生动有趣。同学们大显身手,短短的一节语文课我们学到了许多以前课上学不到的知识,我们真希望以后多上这样的课。”
学生的反映也使我增强了信心,我想:在新课程的改革中,教师必须要自觉改变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那种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的思想,非改不可;那种认为学生们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教师可以找一些内容丰富,适合探究的文章,试着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学生的兴趣有了,课就好上了。
二.进行小组合作
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班有36名学生,上课时我常常并不是按照教师“一对几十”的面对面授课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六个小组,每组六人。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六个学生聚集在一起的学习小组。我以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要由过去的“教师中心”、居高临下,变为以学生为本,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
以前学生们不爱学文言文,普遍以为枯燥乏味。在《梦溪笔谈》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我又一次采取了小组学习这种方式。课上,学生按最近的座位将六张桌子对在一起,相对而坐,每组指派一个负责人(主要负责组织讨论和纪律提醒)。主要任务是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学习。首先,我要求学生将本课中包含文言文常用虚词“之、其、如、为、以”的所有句子找出来,分类整理在笔记本上。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学生畅所欲言,共同讨论这几个文言虚词在不同句子的具体含义,共同讨论这篇文章的内容。这种方式使学生耳目一新,他们兴奋地坐在了一起,针对这几个词和整篇文章的意思热烈地进行讨论。每个学习小组的学生都认真而积极,他们没有放掉老师给他们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积极地探讨,肯定正确的,改正错误的。在这期间,我所做的,是在各个小组之间巡回、发现、答疑、解惑。最后时间,明确地有针对性地解答大家共同提出的疑难问题。
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是不错的,每一个学生都在“动”:动脑(想)、动嘴(说)、动手(整理)。他们快乐地笑着,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记录着他们合作学习的果实。这种方式达到了我以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没有达到的效果,打破了过去那种枯燥沉闷的课堂气氛,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记、几个学生跟着老师走、大部分学生无动于衷的文言文授课方式,真正地让学生坐在了一起,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做到了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都动脑,都发言,都有收获,都有所得。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从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和学生一道去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应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作为主持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研究表明,学生大部分的学习困难来自他们过重的学习压力。解除这些压力,明显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创造潜能的开发。当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状态时,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就更灵敏,记忆力会大大增强,联想也会更加丰富,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学习潜力可以得到更大发挥。虽然小组合作这种方式看似效率不高学生们进行讨论当然要比教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花费时间多,但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远比老师直接灌输给学生知识要好得多。
三.实施评价激励
七年级语文课本中出现了诵读课。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七年级阅读中的第一条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如果能够做好这一点,对于他们欣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和感受作品的内涵,培养语感、学好语文具有积极的作用。所以,我在两个方面做了比较细致的工作。
一是示范诵读。或是我在课上给学生们配乐朗诵,或是让一些有朗读特长的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或是用电教手段给学生播放名家的朗诵名品。总之,以优美的旋律感染学生,以悦耳的声音打动学生,以动人的感情激励学生,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达到了我让学生“想读”的目的。
二是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来激励学生朗读。有朗读还要有听众,如果只是学生自己在默默地体验还达不到让学生“爱读”的目的。新课程改变了过去学生成绩单纯由教师评价的模式,改由教师、家长、学生本人和同学等多方评价。除教师评价外,我还设计了多种多样的诵读评价方式。比如:
读给家长听。要求学生把一个自己喜爱的作品按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标准读给家长听,请家长给学生的朗读按每项1分的标准打分。这个做法使许多学生为了取得家长的好评,在课下练了又练,然后郑重其事地在家中和自己的父母进行交流,不但锻炼了能力,而且增进了与父母的感情。当学生们得意地拿着上有自己父母极认真的打分的评价表来向我“炫耀”时,我看到的除了他们自豪的笑容以外,还有学生对读书的兴趣,还有他们朗读水平的提高。
两人互评。在诵读课上,以前后座的两个学生为单位互评。每人都有一张评价表,记录的是对方的朗读成绩,评价标准与以前一样,总分3分,读错一字、有停顿或不流利分别扣0.1,严格要求读出语气的轻重缓急、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丰富饱满。学生两人互读,读完互评。这样不但活跃课堂气氛,而且学生们都很投入专心。他们积极地练,热情地读,认真地评。朗读水平不断提高。
以小组为单位比赛。依然是六人小组,每组一个负责人,负责组织和算分。就像电视台的“歌手大奖赛”一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是评委。每人发一张评分卡,当一个成员朗读完毕,其他同学开始打分并依次出示所评成绩。负责人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求出这个同学的最后得分,最后评出本组前三名,由老师发给纪念品。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们来说非常新颖,他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赛场上热闹非凡但井然有序。学生们积极参与,许多以前想读而不敢读的学生声情并茂,朗读得十分出色,“诞生”了许多老师以前没发现的朗读苗子。爱读的读得更好,不敢读的急于表现,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篇6
语文教学课堂的教学重点往往也是语文考试中进行考察的重点,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核心。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有时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能够进行很好的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认为小学生的语文能力不强或者不能够回答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将课堂提问的内容设置的过于简单,只是询问学生例如,对不对或者是不是等类型的问题,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和思考能力的提升。有效进行语文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方法之一就是教师要精心的进行课堂提问内容的设置与安排,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向其提出难易适中并且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的问题,避免过于简单的问题不能够促进学生思考和过于困难的问题导致学生产生畏惧情感的现象出现。教师进行具有思考价值问题的精心设计,是激发学生思考意愿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及习惯,还能够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进行提问内容精心设置的教师往往具备发掘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其他人容易忽视的部分捕捉和发现具有思考价值和意义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与内容,使课堂提问能够实现优质高效的发展。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三顾茅庐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为什么刘备要拜访诸葛亮三次?以及诸葛亮为什么前两次不见刘备等问题,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二、把握时机进行提问,有效深入课堂文本
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技巧和提问能力,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将问题以陈述性的语气提出,使课堂提问为创设课堂情境服务,使学生改变传统回答教师提问的僵化模式,转变为对课堂教学情境的投入和参与,进而使课堂提问能够发挥真正的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问题学情境的创设,还要充分的以学生的心理及年龄特点为主要依据,捕捉和选取恰当的教学时机。以适当科学的提问方式向学生提出教学问题,使课堂提问能够具备足够的艺术性,进而激发学生进行问题思考的动力和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智慧火花的出现,还能够促进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高。此外,教师的课堂提问还应当包括对学生无法回答问题情况的处理,学生在无法进行问题回答时有可能是由于问题过难或者过多,难以克服思维定势等,即便问题难易适中,也有可能会导致停顿状况的出现。这就需要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思路为学生进行指导,疏通学生的问题思路。教师要准确的把握课堂提问提出的时机,以巧妙的课堂提问技巧实现语文教学课堂的高效提问,有效的进行文本内容的发掘和深入思考。
三、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提高课堂提问效率
先进现代的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早已不仅仅是教师的特权,还应当是学生进行知识探索的有效方法。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质疑和提出,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其综合语文素质。良好的教学课堂氛围对于教学效率及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对于学生质疑和问题提出行为的鼓励无疑会使学生的探索欲望得到极大的激发。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质疑精神,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优秀的提问习惯和提问观念,表扬其不同意见的提出与发表,让学生真正热爱语文课堂和语文学习,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提问能够高效优质。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滴水穿石的启示》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询问其对于题目的看法和想要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的提问进行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展开,使学生在充分挖掘课文题目的过程中认识到提问与质疑的魅力,进而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与质量。
四、结语
篇7
开放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其提倡学生利用多种媒体进行自主学习的理念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而不完全排斥面授辅导课的操作方式又有别于其它的远程教育模式,因此,面授辅导课就成了开放教育的一大特色。首先,开放教育的面授课课时较少,不要求教师作系统讲授,只提倡教师讲重点和难点,这是对传统面授辅导课的一种改革;其次,完全的远程学习,学生会产生孤独感、无助感,体验不到学校的文化氛围,而开放教育的面授辅导课正好弥补了其它远程教育的这一缺憾。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开放教育理念,对学校产生更强的归属感。正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既体现了开放教育特色,又影响到开放教育理念的落实,教师在面授辅导过程中就要尤其注意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沟通。
2“亲近—期待—信任”:开放教育课堂中的师生关系
历经近十五年的摸索,开放教育的面授辅导课基本上可定位为三种类型:导学课、辅导课和复习课。导学课主要是教师从总体上就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媒体等方面给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同时给学生提供相应的自主学习建议,这个课型基本上是在一门新课的起始阶段,也是师生之间建立关系的阶段;辅导课主要是教师就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作业等进行具体讲解,是学生与教师深化关系的阶段;复习课是教师就课程的复习范围和复习要求进行具体布置,因为开放教育秉承中央电大的“五统一”,教考分离,所以复习课也是大多数学生最为重视的课型,是师生关系的升华阶段。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去构建开放教育课堂教学的模式,应该就是“亲近—期待—信任”三个阶段。
2.1导学课:巧用“首因效应”,奠定师生关系亲近的基调
心理学中关于人际交往有一个著名的“首因效应”: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的效应。也就是俗称的“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在建立师生关系的导学课上,教师就要善于利用“首因效应”,在第一时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这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简单来说,导学课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有两大方面:一是师生之间互相认识;二是介绍课程学习的相关信息。教师一般只注重第二项内容,而忽视第一项内容,殊不知,这才是建立师生关系的关键环节。学生往往是先看上课的教师是什么样的,然后再决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这门课程,而教师的自我介绍形式就足以让学生对这个教师形成“首因效应”。开放教育学生大多为成人学生,他们的阅历不可谓不丰富,因此,教师的自我介绍必须要有足够的新意才能让学生产生新奇感,进而形成亲近感。教师自我介绍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开门见山式。教师直接介绍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等,虽简洁明了,但没有新意,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第二,幽默登场式。这是教师花心思自我介绍时最容易想到的方式,就自己的姓名或者经历等幽上一默,可以瞬间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但这对有些无法在自己姓名或者经历上做文章的教师来说适用性不强。第三,提问回答式。其实对大多数开放教育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通过学校的课表安排或者网络资源很轻松地知道任课教师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教师在课堂上是否重复意义并不太大。如果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一点时间,就教师的相关情况进行提问,教师来一个“答记者问”,学生的积极性可能会比较高。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师生距离很快缩短学生可以得到很多教师的“隐私信息”,人际关系理论中,有一种说法“最好的朋友是知道你最多秘密的人”,当学生感觉自己已经充分了解教师的时候,在心理上就更能接受教师。而教师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和发言积极性,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提供方向。当然,这种自我介绍方式对教师的应变能力和幽默感都有一定要求,教师要善于把整个提问—回答的基调控制在轻松、活泼的状态。
2.2辅导课:细节着手,让学生期待上课
开放教育学生面授辅导课到课率普遍偏低已是公开的秘密,这固然有各种各样主客观原因,但教师如果善于在细节处进行设计,让学生期待教师的面授课也并非不可能的。
2.2.1课前有惊喜虽说开放教育学生有意注意的能力已经相当强,但是他们上课的纪律性却明显偏弱,能够做到准时上课的并不多,因此教师要善于在课前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些“开胃菜”,一来可以通过这段时间等候学生陆续到课,二来可以利用“开胃菜”的“美味”吸引学生早点到课。这就有点类似于传统课堂中的导入环节,但教师在设计时要更多考虑到成人的心理特点并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具体可以有以下一些形式:第一,结合专业特点,进行相关新闻热点探讨。比如幼儿园集体喂药事件、房价调控、乌克兰局势等,这些社会热点新闻在学生的生活中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各个专业也都可以从各自的专业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如果能够在课堂上和教师、同学一起探讨这些问题,学生会深刻感受到专业知识和实际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第二,结合课程内容,提供相关案例分析。有些专业的学生可能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不是很高,教师就可考虑在课前准备一些既有启发性又能结合课程知识点的案例(或者故事、题目等),通过分析案例、题目或共享一些故事,让学生进行“课前热身”,可以更好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状态。第三,结合学生需求,讲解相关作业题目。无可否认,开放教育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抱着很强的功利心理的,完成作业、通过考试是他们最直接的目的,而开放教育的作业往往综合性比较强,如果学生集中在某一段时间完成量也比较大,如果教师能在每次课前留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讲解作业的相关内容,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学生在课余时间的作业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2.2.2课中有兴奋点开放教育面授辅导课的时间安排通常比较集中,大多是在晚上或者双休日本该是休息的时间,学生经过了一天或者一周的工作之后,上课的精神状态可能并不饱满,而且由于课时紧张,成人学生也难免会有精神不集中的时候,因此,教师要张弛有度,善于控制整个课堂的节奏,避免为了赶进度而“唱独角戏”,要多与学生互动,适时制造一些兴奋点。第一,提问。在长时间的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一直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教学,学生极易产生疲劳感,但对于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教师又不可能经常采用学生朗读、上台演练等方式,因此,最简单的调控课堂节奏的方法可能就是在陈述一段内容之后,以学生感兴趣的或者生活中常见的点提问。不一定非得要求学生回答出多标准的答案,关键是要通过提问-思考-回答的过程,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所以,这样的提问最好在学生精神疲劳的时候,而且问题最好有一定的趣味性或者启发性,这样会让学生有精神为之一振的感觉。第二,讨论。成人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已经很好,对于教师课堂中的很多观点都会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而且也很希望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因此,开放教育的课堂教学中最忌讳教师高高在上滔滔不绝,而不给学生任何表达自己的机会。教师可课前设计讨论题,也可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生成的问题,适时组织讨论,可以是发散式的,由学生自由发挥;也可以是教师主导式的,由教师层层深入提出问题。在组织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和方向,以免影响整个教学进度或者偏离主题。第三,游戏。虽然开放教育学生大多是成人学生,但每个人都会有一些童心,好玩、好奇、好胜的心态在他们身上也会或多或少存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组织一些既和教学内容有关、又有一定趣味性的思维游戏或者室内小游戏,在学生精神懈怠的时候适时活跃一下气氛,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兴奋点。
2.2.3课后有悬念开放教育的办学模式决定了每门课程的面授辅导课时间都是相当有限的,教师和学生可能只有两到三次的见面时间,而且这些时间可能相隔较久,如何使学生在一次课后还能期待着与教师的第二次相见,每次面授辅导课结束的时候教师就要给学生留有一定悬念。比如,在提问环节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留待下次课再揭晓;在讨论环节,隐藏教师自己的观点,等下次课再公布;在游戏环节,同样可以留一些解决方案或者启示性的内容放到下次课再共享。在开放教育课堂教学中,由于办学模式的原因,也由于学生的年龄原因,教师更习惯于“一言堂”,但这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并不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在课前、课中和课后设计上花点心思,这样学生才会期待面授辅导课。
2.3复习课:深化关系,在相互信任中迎接考试
篇8
(一)微课制作能有效促进我们教师的研究水平和业务成长
1.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老师们把实际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制作成微课,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教学方法的思考、教学过程的安排等,都体现了他们对教学活动的反思和研究。2.微课带来的线上教研模式更加人性化,能有效提高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在制作微课的时候,选题一般直接指向具体问题,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主题突出,层层剖析,有深度,能启发,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自己录制的微课找到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因微课视频短小,利于网上传播,使用也很方便,不仅适合线上学习,还可利用手机、微博等方式学习,不用受时间、场合的约束,可以方便教师之间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学习交流,也方便学生、家长的学习评价,有利于我们获得广泛、全面、真实的评价,从而促使老师研究水平的提升。微课制作能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每个老师的教学经历、能力和经验各不相同,有的老师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制作课件能力较强,经常能录制出一些符合各方需求的优质微课;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得当,录制的微课对教学很具有参考价值,值得研究。
(二)微课能促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
微课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能有效促进教育信息化建设。1.通过开展全体教师自主开发微课视频,推进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加快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2.通过大力推进微课教学,将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考评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可以加快学校信息化队伍的建设。3.通过推行微课教学,可以有效促进、完善学校网络基础设施、数据支持平台、校园网络环境、及存储中介、学习平台及各类应用系统的建设,从而推进学校信息化系统建设。
二、微课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的具体方法和作用。
(一)使用微课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我们将难点问题制作成相应的微课,放在网上,学生就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自主学习。在课前、课后通过学习微课视频,遇到特别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还可以重复或暂停播放微课,就能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理解掌握相应的技能,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整体提高教学效果。
(二)在技能训练中使用微课,提升技能训练的成绩
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项制度创新,起到了引领职业学校教学方向的作用,技能大赛的参与以及获得的成绩已经成为各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为提高我校计算机技能大赛的成绩,笔者申报并主持了市级课题《技能大赛背景下动画设计专业教学与实践研究》,在课题小组的研究实施过程中,发现利用微课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技能培训的成绩。例如,在三维动画制作培训中,对于角色建模,还要求对人体骨骼、肌肉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材质模块要求学生有非常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色彩、明暗、物体机理的理解表现能力;灯光模块要求学生对光影、虚实、强弱、色彩有很好的控制和表现能力;动画模块要求学生有很好的节奏、镜头运用、速度把控的能力,对于角色动画,还要求对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节奏、步调的理解;特技模块要求对重力、机械运动、风、场等物理模拟概念有一定的理解和了解等等。技能训练项目相对比较复杂,培训时根本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我们将每一个技能点分割成比较细小的内容并制作成微课,不仅可以辅助课堂,把课堂内容微细化,精深化,也可以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资料与实践操作的参考。
(三)使用微课促进教师的学习和培训
篇9
(一)教材内容重叠,缺乏有效的教学时间
相对其它学科而言,教育学的兴起时间比较晚,近几年国内的教育学才发展得比较迅速,出现了一个专业教材不断诞生的,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第一、很多教育学专业教材的内容都相差不大,没有自己的观点,缺乏创新性;第二、与教育学专业的分支学科相匹配的教材出现内容大同小异的现象,如教育学和教育哲学这两门课程中很多内容都是重叠的。有些内容的重叠是因为知识的相关性,是必要的,但这就要求各学科之间要进行良好的教学沟通,杜绝课程内容的相互重叠。
(二)功利性取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由于当今社会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很多学生从一进入大学就在担忧毕业后的工作问题,因此,很多学生还没有开始真正接触教育学的专业知识,就已经在担忧毕业后是否能成为教师,除了当教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就业机会等一系列问题。而且很多人就在思考,如果毕业后不能成为教师,那现在学的专业知识以后就排不上任何用场。学生这种功利性的心态会为其日后的学习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学生在入学之初便为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而担忧,这是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所致,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学生处理不好这种情绪,功利心太过严重,则会处于迷茫无助的状态,更严重的则会丧失学习的激情和热情,这必然会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教师也有同样的疑惑,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单纯地看作是安身立命的手段,那么基于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功利性,课堂教学必然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三)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离不开优秀的专业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目前,各高校教育学专业的教师都有比较高的学历,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占很大的比重。但受到当前社会风气的影响,很多教师把学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科研项目的进展等一系列与个人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放到了第一位,致使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成果。
二、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
(一)重新设置课堂教学内容
从社会需求而言,教育学专业需要培养具备高新知识体系的优秀人才,从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而言,其培养出的人才应该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宽广的专业面的全能型人才。学校对于专业课程的调整应该紧紧围绕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进行,要脱离传统课程所遗留的影响,勇于突破传统课程的束缚,敢于创新。在依据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对传统课程进行适当地修订,选择有助于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典型课程。学校设置课程时,不能简单地只考虑学科安排这一角度,还要结合课程目标、内容、体系等因素。学校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教育学专业课堂教学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
(二)精炼学科内容,增加有效课堂时间
学校应该舍弃传统的教学方式,结合本校的课程资源,把握整个教学体系,精炼每个分支学科的教学内容,从众多的教学内容中为学生选取精辟的教学课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了防止各个分支学科教学内容的相互重复,学校除了要对课程进行精炼外,还应该组织教育学专业的相关教师进行课前的集体备课,共同研究各自的课堂内容,确定各自课程的教学重点,这不仅能有效避免各学科之间的重复,增加有效的课堂时间,还能保证学生所学内容的系统性及关联性。除此之外,教育学专业应该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这不仅能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投入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
(三)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由于教育学专业的特殊性,其对教师具有较高的要求,教师的综合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深厚的影响。因此,学校应该向专业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的优秀教师,以便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小结
篇10
管理学在不断发展,已经广泛融入到社会、市场、竞争等要素的研究中,各类企业和组织的管理理论不断扩展,在管理学理论中,将社会伦理和道德、团队合作、长远规划等思想融入其中。所以,通过管理学教学使上述管理理论在指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方面具备较强的影响。管理学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实践性,通过实践可以增强应用的效果。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案例教学、模拟情景以及深入企业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对所学的管理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并达到融会贯通。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深刻体会到企业诚信经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崇高性,以及这些与企业成功的内在必要联系。这些实践环节为学生的道德培养提供了很强的示范和启发作用。在管理学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活动实施如下。
(一)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制定德育教育教学计划
笔者从事市场营销专业管理学基础的教学,本课程的教学素质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素质,即优秀的职业道德、崇高的敬业精神,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培养作为领导者应具备的宽容胸怀、人格魅力等。在德育教育实施前,首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德育教育教学计划,在管理理论篇重点让学生把握作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所具备的所有精神,比如为政以德、勇于承担责任、运筹帷幄等。在管理思想篇重点让学生通过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学习感悟古人诚信、仁义等思想精华及根据学习型组织对学生进行境界教育。在管理实施篇通过管理游戏让学生在管理中感悟团队力量、合作精神等。
(二)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德育教育
管理学的课堂教学要实现和德育有效融合,让学生从被动上课、考试死记硬背转变为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勇于创新,还要综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真正形成教学互动的课堂情景,加深师生情感,使学生乐意投入到学习中来,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1.视频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注重通过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视频教学法。在教学中,结合课程内容,精选相关视频,比如描写晋商的电视剧《乔家大院》,介绍海尔成长历程的《首席执行官》,描述创业项目比赛的《赢在中国》等,看完视频的讨论中,学生都会踊跃发言,各抒己见,气氛异常活跃,其中所包含的创业者的艰苦历程、积极进取的精神、诚信品德对学生触动很大。
2.管理游戏法。管理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入很多管理游戏,通过学生的参与以及参与后的讨论引导使学生既掌握了相关管理知识,又在德育意识方面有所提高。我们根据教学需要依次安排了团队猜数字、沙漠求生、红黑博弈等管理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管理技能得到了响应提高,另外也感悟到了团队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及团队间合作时应具备的诚信品质等。
3.互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很多环节可以设计互动教学,通过互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心声,老师了解了学生的所思所想,并适时给予引导,不断创设教学过程的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比如在讲授管理者的人际技能时,就通过设置问题“你喜欢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让学生参与讨论,最后得出很多同学喜欢和热心、诚实、乐观、积极、具有正能量等的朋友交往,引导学生也要成为受同学喜欢的这种类型的朋友。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管理学教学环节中的重要部分,精选企业经营过程具体时间,在对企业具体案例成败的分析中,真实再现了企业作为一个组织或法人在社会中的所做作为。通过成功的企业比如海尔通过砸冰箱事件所体现的诚信经营理念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等积极行为,从而赢得消费者认可,同时海尔的良性发展也为社会、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失败的企业比如三鹿的三聚氰胺事件,映射了三鹿无视顾客的利益,急功近利的经营观念,最终遭到消费者的遗弃和市场的淘汰。通过这些将德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形中渗透到学生的心中,逐渐成为学生的自觉需求,最终成为学生未来走入社会、参与活动、规划人生的必然选择,从根本上达到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突出领导者、管理者的个性品质对企业的影响,让学生深入了解组织的成功与否与领导者、管理者自身的素质、道德观念等紧密联系,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他们的道德感、社会责任感、正义感等,进一步提提升他们的道德素养。
(三)加强课下交流,增强德育教育效果
一般来说,在大学,专业课教师上完课后与学生的联系相对较少,我们提出如果鼓励专业课教师加强与学生的课下交流,会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其实很多学生比较信任专业课教师,课下的非正式沟通更拉近了他们的距离,为德育教育创设了有利的环境。比如通过偶尔的课下交流我们了解到学生非常喜欢上课的一些视频材料,我们在此基础上就推荐更多更好的资料,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我们还了解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种种问题,比如去年有个班班长带领班级有关同学在学校门口××路公交车站牌组织学生有序乘车,第一次效果不佳后就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大学生的素质等,通过鼓励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坚持把他们的活动计划进行实施。
二、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