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测试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08:01: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技能测试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供暖锅炉;运行节能问题;对策
供暖锅炉能够改变我们周边的温度,能够在室内温度过低的情况下对我们所处的空间进行供暖,进而维持室内的热量平衡,这对我们的生存和生产来说都是极为强力的保障体系,因此,供暖机制已经被广泛投入使用,并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供暖锅炉的实际投放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因为对温度的过分重视,使得工人忽略了燃料的实际燃烧情况,进而导致能源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锅炉的可利用率,这对于我国供暖机制的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1 供暖锅炉运行机制
供暖锅炉实际上就是一种能量的转换装置,锅炉是这个装置的容器,工人将具备一定能量的燃料或能量源注入其中,而燃料相对而言是指那些具备化学能的燃烧介质,这些介质通过燃烧的方式,从火焰中或热源中获得热量,进而使自身的相关元素离子的活跃程度提升,并渐渐加速运动与空气中的氧分子在热量的作用下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进而释放大量的热量,而这种热我们称之为化学能。能量源相对而言更加容易被理解,就是指日常生活之中的电能等可直接产生热量的可再生能源,即热能的来源的意思。
燃料或能量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质变,产生大量的热量,而这热量通常会被贮存于一定的传输介质中,如蒸汽、高温的水等介质,然后这些介质会被通过一定的传输装置输送到相应的空间,到达空间之后,经过一定的转化过程,再转化成相应的热量,并通过一定的释放过程,使介质所携带的热量传递到空间中发散,当热量充盈整个空间之时,供暖锅炉设备的热能传递工作就告一段落了。而这一热能有许多种用途,一种是维持人们所处空间的温度平衡,另一种则是为工业的生产提供必要的热量能源,而这种热量能源能够以蒸汽的形式转化为工业所需的机械能,进而是工业生产顺利完成。因此,供暖锅炉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人们所处环境的温度平衡,同时也为工业生产提供了全新的可再生型能量,在这方面上可以说其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异型管经济体系的革新。
2 炉拱的作用以及其设计原则
2.1 炉拱的作用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就炉拱的作用来说,其具有引燃的作用,对于锅炉中新添置的煤炭,能够有效促进这部分煤炭和周围空气充分融合,同时将锅炉内的燃烧温度保持到一个最科学的范围内,进而保证新添加的煤炭可充分燃烧。根据物理学中热传导的原理可知,一般具有温度的物体,其本身的温度绝对值是不变的,温度绝对值与物体本身的辐射力成正比函数关系。总结来说,炉拱的作用:其一是保持锅炉内的高温不变,其二可以使锅炉内气体充分混合。
2.2 炉拱的设计原则
针对当前锅炉燃煤不彻底的现状,依据国家锅炉内燃煤要求,进而科学的设置炉拱。锅炉燃煤不彻底主要使用的是质量比较低的煤质,在后拱的设置中,后拱位置是整个锅炉内部的主要燃烧区域,尾部气体被前推至中部,与中部气体进行混合然后继续燃烧,针对这种燃烧特点,后拱必须要低而且够长,同时根据不同煤质的燃烧温度对炉拱进行综合的设置。总结来说,为了保证外焰燃烧温度,前拱设置要高,后拱为了推动尾部气体与中部气体有效融合,设置的高度要低而且够长,将前拱以及后拱的作用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其燃烧与传统燃烧的热效率相比的到一定的提升。
3 锅炉供暖的节能措施
3.1 科学调控
在锅炉装置的实际运行之中,其所产生热量能够被有效运用的前提是理解锅炉在运行中所燃烧燃料的消耗程度和实际所产生热量的能量比,而这一能量比,与燃料的燃烧以及产生的实际热量都有关系,燃料的燃烧是否充分、燃料在燃烧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热能具体来说究竟有多少被切实地转化为了热能,以及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在传递至人们所处领域的过程中有多少损耗,真正为人们所用的热能又剩下多少,这些都是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因此就必须在此锅炉的供暖过程中添加科学调控机制,以进行在锅炉的供暖环节之中的能量监测与燃料燃烧程度监测活动,通过监测机制的反馈及时对燃料的燃烧情况以及能量的实际转化情况进行一定的控制,通过调节燃料的投放、调节相应的炉温、调节热量的转化功率、调节实际传递至相应空间的热量的温度等方式来确保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3.2 施行空气预热机制
就目前来说,现在大部分8.0MW的锅炉中基本都没有添加“空气预热”器。“空气预热”器的用途在于能够加热气体,在锅炉燃烧时,快速地达到高温,对锅炉内快速形成高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3.3 引入分层燃烧机制
这种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改善煤质的疏松程度,同时增加煤与煤之间的空气含量,来促使煤炭在燃烧中能够保持良好的透气性,进而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为煤炭和空气提供了良好的接触空间,从而能够促使煤炭之间充分的燃烧,大大地节省了燃烧时间,将煤炭的燃烧程度发挥到极致。
3.4 减少水分的丧失
通常来说,锅炉的实际燃烧状况与系统的失水程度有着重要的关系。在锅炉的燃烧中,燃烧本身会保持一个温度,但是系统中一旦有冷水进入,锅炉中的燃烧温度就会逐渐降低,而为了保持原来的温度,就得增加煤炭的投入,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因此,必须要在锅炉的燃烧使用中有效控制失水率,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能源的有效利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燃料的燃烧是供暖锅炉运行的核心环节,合理的燃烧会减少能源的浪费,有利于人们对锅炉供应热量的使用,有利于锅炉使用价值的体现,有利于相关燃料的节约,同时还有利于我国节能减排事业的开展。因此有关部门应对此予以一定的重视程度,及时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一定的技术培训,同时还要大力完善相关法律体育规定的建设,进而通过法律以及相关规定的约束力来控制实际的能源节约情况,使供暖锅炉机制能够合理的运行。使其在输出热量不变的同时所消耗的能源达到最小化,进而推动我国供暖机制的革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洋.试论供暖锅炉的运行节能问题及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3.
[2]刘坤.热源及换热站节能运行控制系统研究[D].济南:山东轻工业学院,2012.
篇2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羽毛球选修课,羽毛球运动是非常具有魅力的体育运动。近年来,中国的羽毛球运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在许多国际比赛中夺冠,使人们越来越关注羽毛球运动,并开始享受羽毛球运动的独特魅力。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实现包揽,直接形成了中国的羽毛球运动热,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羽毛球运动,并开始学习羽毛球技术。然而,目前大多数高校羽毛球专项训练,注重的是学生技术训练而忽视了体能训练,这将影响学生运动水平的提高。本文通过对羽毛球选项课学生体育素质的综合研究,对如何提高对羽毛球运动的科学训练具有一定意义。
2、大学生羽毛球运动的体能要求
2.1力量素质
羽毛球运动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一定的强度,但也有力量和耐力。从肌肉收缩的形式来看,羽毛球运动的大学生需要等长收缩能力,还需要有动力和离心收缩能力。如起跳杀球,股四头肌的活动是等渗向心收缩,普通高校羽毛球运动的躯干和四肢的肌肉需要三种不同程度的强度。我们必须加强腹部肌肉,髂腰肌,背部,肩膀,手臂,手腕,和腿部力量。
2.2速度素质
普通高校羽毛球的“速度”是一个复杂的反应速度,要根据运动目标选择反应动作,运动速度的特点:第一部分是关于球的速度,即根据“对手”的战术行动“潜伏”信号判断方向和高度的预测能力;第二部分是迅速决定采取相应的行动计划。战术行动有时快,有时适度,可以说是比较“慢动作”。这也是位移速度特性。
2.3耐力素质
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决定了它需要耐力素质主要是速度和耐力,主要以无氧供能形式的能量供应。非乳酸无氧占主要地位,以及适当的有氧能量乳酸。对有氧耐力素质的特点:与周期运动相比,有氧能力是不断变化的,此外,羽毛球有氧耐力是一个全身肌肉的强度和耐力是规模的能力,是竞技体育中的上层有氧耐力。速度耐力是指人体保持速度的能力,或是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或重复运动的能力。羽毛球运动需要的是重复的能力,而周期运动连续的能力。
2.4 敏捷性和灵活性
灵敏素质,具有定位在空间和时间在运动过程中的能力,表现出动作准确,快速变化的特点。敏捷性是一个敏感的质量要求,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即在变化的外界条件下,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强度特性,行动必须有相应的变化
羽毛球运动对身体机能要求很大,灵活的素质要求高,在一个动态的羽毛球运动中对灵活性的要求,主要是肩,髋关节,和腰部的柔韧性,其次是对腕、踝关节灵活的质量也很重要。
3、大学生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对策
3.1 更新观念,充分认识和提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积极推动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还必须充分认识高校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大学生身体素质仍然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实现“三个转变”:一是改变体育运动的旧概念只是活跃文化生活;二是改变身体训练和错误的观念,建立主动性,经常与多样性,体育锻炼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体能,提高学生科学锻炼素质的概念;三是改变体育锻炼是跳过“业余”的概念,树立培养理性概念的科学内涵。
3.2采用科学的方法,结合训练问题的有效实现
3.2.1针对心理状况,实施有趣的教学方法
所谓的心理情境教学是根据教学对象和目标,设计和创建一个有趣的场景,让学生主动性的活动,有利于理解和掌握羽毛球,人性化的环境可以结合主观能动性和现实的环境,激发潜能的充分发挥。
3.2.2使用““一主多项选择””的课堂教学
““一主多项选择””是指在羽毛球教学材料的羽毛球项目;多项选择是指在课堂教学计划的几个非羽毛球运动的教师,学生的选择性实践,安排项目感兴趣的项目,尽可能多的学生,以满足自己的愿望来锻炼的需要。在羽毛球教学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类的一部分开始,让学生一部分时间对体育运动感兴趣,游戏,或其他类型的项目实践,你可以一起练习,每一组指定一个负责体育骨干或学生干部的责任,让在一个轻松的,宽容的,感觉舒适,自由交流学生,实践中去的大气中所有的长度。在“一主多选择”的教学设计中,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设施,与2-3教学内容,教师控制监测实践,但在整个课堂教学羽毛球主教材必须有更好的完成情况,为下一部分的自由实践。
3.2.3使用有趣的游戏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是体育教育的一大特色,学生对体育项目感兴趣,会感到高兴,它会主动学习。重复,量化单调行为是传统羽毛球教学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固定模式教学”和影响“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羽毛球训练的游戏,其效果将是非常不同的,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技术,在娱乐中掌握羽毛球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发展,达到健身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积累羽毛球训练的乐趣游戏经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且体育游戏克服了羽毛球教学枯燥乏味,也使学生在掌握羽毛球技术基本技能的同时,达到娱乐,健身,使身心发展。
4、结论
在特殊的技术,身体素质训练羽毛球教学提高的影响,提出了在其他特殊教学加强专项身体素质训练,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体育羽毛球教学应重点加强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的训练,反应速度,速度耐力,速度,位移速度力量,力量耐力训练是特别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刘新兰.体能训练原理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
篇3
论文摘要:课程考核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 节,是保证学校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建设水平乃至学校办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科学合理的考试不仅能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良好学习方 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 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建立良好的考风、学风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因此要适应当前科学 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医学人才,就必须大力推进医学院校 考试改革。目前医学院校在考试改革过程中,在抓考试管理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 力,然而,这仅仅是考试的一部分。一次完整的考试包括设计、命题、监考、阅卷、分析和 保管6个环节,涉及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是一项细致、繁琐、严密的系统工程 。因此,为了实现考试的双向检测功能和作用,使考试检测结果科学、合理、公正、可靠, 笔者从考试内容、形式、题型和审批等方面对医学院校当前命题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措施。
1 现行命题环节存在的问题
1.1 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记忆、轻能力”。考试内容局限于教材中的基本知 识和技能,缺乏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的综合考核。而且课程考试多以任课教师出题为主 ,任课教师上课教什么考什么,缺乏对教学大纲和知识体系的通盘考虑,所出试卷多是 记忆性的知识,偏重对知识的检查,对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力度远远不够,造成学生死 记硬背,不注重应用和创新[1],从而形成了学生“上课死记笔记,考试硬背笔记 ,考后 通通忘记”的不良状况。学生考前突击复习的现象越来越多,限制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难以得到提高与发挥。
1.2 考试形式
目前,医学院校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沿用闭卷笔试为主的考试形式,仅有小部分社科类课 程和公共选修课程以及临床实践环节的考核使用了开卷笔试、撰写论文、调查报告、口试、 技能测试(包括实践和实验)、设计项目训练、作品设计、情景模拟等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考试形式片面强调了记忆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制约了学生的创造力 和个性特长的发挥。而且大多主干课程的考试集中在期末,试卷内容又难以涵盖全部教学内 容,不能全面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试题题型
目前,医学院校大多数课程考试题型传统、固定,而且填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 、名词解释等题型的客观性试题在考试中所占比例较大,此类题型偏重对知识记忆的检查, 标准答案唯一,依赖于死记硬背,学生发挥的余地很小。对于反映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的综 合分析性主观题、病例分析题所占比例较小,且基本上都有确定的过程和标准答案,缺乏探 索性、研究性。对于一题多解类型的试题、没有确定答案及学生自由发挥的试题则是少之又 少。而且教师出题基本上是沿用了往年的几种题型,很大程度上固化了学生的思维,严重阻 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1.4 命题审批
近年来,由于医学院校办学规模扩大与教学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导致任课老师超负荷 工作,工作压力增大。虽然各医学院校都制订有规范的命题审批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 流于形式。教研室主任对任课教师编制的试卷大多缺乏严格把关。当试卷上交到考试管理 部门,虽然教研室主任已经审核签字,但不同程度的发现漏题、错题、分值不准、缺页少码 、重复、题意不明、表述不清、题号无序或不连贯等问题。对于试卷是否符合考试大纲的要 求、试题类型的选择是否恰当、难易程度是否适合应试者的实际水平、区分度是否达到规定 的标准、试题数量、所需时间以及各类试题比例是否合理、考试能否准确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2]仍无从考究。
基于以上原因,严重影响了考试命题的质量,干扰了考试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弱化了考试的 功能和作用,降低了教学反馈信息的可信度,反映不出教师真实的教学效果,体现不出学生 的实际水平,不利于教与学双向检测功能的发挥,影响了医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针对存在问题,加强考试命题的改革探索
2.1 建立以检测能力、素质和创新因素为主体的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
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 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个性是教学与教育活动的主旋律。考试只是人才培养过程中 的一种检测方式与手段,它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为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服务的。因此医学院 校的考试内容和评分标准应针对学生的能力、素质与创新因素进行检测,尤其是创新因 素的检测。首先考试内容要突出能力考核,要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个人思考,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其次考试的内容要尽量具有挑战性、竞争性,能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欲望,能激励学生去探讨、钻研。再次,在评分 标准上把创新因素作为最重要的评判指标。学生凡是根据教材内容或课堂笔记解答,含有 创新因素较少的答案只能获得低分;而通过自己的研究得出含有创新因素较多、较好并言 之有理的答案才能获得高分。因为创新是知识、能力、素质的融合和体现,只有具有较高 创新素质的医学生才能成为真正优秀的医学人才[3]。
2.2 采用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
为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要,应改变当前医学院校课程考试中闭卷考试为主的局面。教师 应根据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灵活运用多种考试方式,如闭卷、开卷、论文、调查 报告、口试、答辩、技能测试、设计项目训练、作品设计等。教师也可根据课程特点采用多 种考试方式并用的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口头表达 能力、思辨能力、反应能力、想象能力、科研能力及查阅资料及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全面考核,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精 神的形成[4]。其次,把当前的集中考试改为分散考试,教研室、系部根据各门课 程的时间 安排和检测要求在平时的教学、实验、实习、科技活动以及社会实践中分散进行检测,以 便教研室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业、能力、素质、创新因素方面的情况,及时有针对性地加强这 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减轻学生在期末的考试压力和负担,使考试更科学、公平、合理。
2.3 考试题型改革应坚持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
考试题型的改革应从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的全局出发,要反映出课程教学的目的,而 不仅仅是对一些基本知识知与不知的测试,而是对知识的综合、分析、比较、理解能力的测 试[5]。首先命题教师要充分认识各种题型的特点,了解各种题型的优点和缺点 ,以及 各类题型的最佳测试点,这是考试题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然后命题教师应结合课程要 求合理分配各种题型所占的比例,减少填空、选择、判断、简答、名词解释等客观性试题所 占比例,尽可能避免知识的机械性记忆与再现,加大综合、分析等主观试题的分量,突出对 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考核,多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求新求异 。考试命题时,一方面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个性,扩大主观能力 型题目的比例,对那些有创见、有新意的答案应加分鼓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另一方面还 要结合课程特点,不能忽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应做到客观知识型题目少而精[6 ]。
2.4 试题审批规范化
试卷审批是命题环节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督促和监督教师保证命题质量的有 力武器。为了进一步发挥试卷审批制度的强大威力,改变目前医学院校试卷审批流于形式的 现状,把试题审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首先要培养教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 任感,加强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投身教育,专心教学,积极参与 考试改革,认真对待命题出卷的工作,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业务能力。另外考试管理部门 应进一步规范试卷审批制度,明确试卷编制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程序,明确审批领导的 工作内容、职责和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审核领导的责任心,考试管理部门可抽取部分课程 的试卷请省外重点医学院校的专家审核,并制定相应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命题教师和审批 领导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为了体现试卷审批的严肃性,经审批领导审核后的试卷 考试前两周由二级学院秘书上交考试管理部门。试卷一经上交,试题审批领导对试卷所出现 的问题负主要责任,承担相应后果。
总之,考试命题是一项理论性与技术性都十分强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一门学问。医 学院校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认真分析考试改革过程中 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对考试命题工作开展深入的研究探索 ,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命题体系,把好考试命题质量关,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服务和调控 功能,完善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
参考文献:
[1] 陈红.试论高等学校的考试制度与方法改革[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 报,2007,25(6):98-99.
[2] 汪筱兰.加强命题出卷研究促进高校考试改革[J].成都大学学报,2008 ,22(1):23-25.
[3] 韦巧燕,蔡青.论考试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鸡西大学学报,2 007,7(4):16-18.
[4] 吴锦淑,杨从军,袁忠林,等.浅谈高校考试改革的问题与对策[J].考 试周刊,2007,30:2-3.
篇4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
前言:近年来,本人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进一步认识到,要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现代综合职业素质,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为出发点。为此,我们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几个方面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立项研究,力图构建具有职业化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教育部高职教育精神,借鉴同类别职业技术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课程模块的确定依据和课型划分原则以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认证考试体系(BECT)的先进理念,结合广东经济社会与当地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为目标。通过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创出特色,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双方的教学实践,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成为教学的规范与标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意识、社会意识和跨文化意识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连续的指导,便于激励学生持续性地学习和研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以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人才为目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整体知识和能力构成的调查分析,本专业确定了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和实际商务操作能力为主线,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优化整体结构”的课程体系设计与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1、构建“通识课程+英语语言平台课程+专业模块”的课程结构。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根据 “语言技能+商务知识”的专业设置理念,打造实用型、复合型商务一线人才为主线,形成通识课程、英语语言平台和专业模块的基本构架,并采取必修、限选和任选课程“三课”并列的课程形式,构建综合素质+英语专业+技能的教学课程体系,培养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调研和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专业能力等方面。 (参见表1 )
2、实现课程体系的合理安排和优化组合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为主线,对本专业的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优化整体结构。
3、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分配
按照“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讲求实效”的原则,合理构建“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理论教学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做到“必需、够用”;实践教学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基点,由专业理论课支撑和实现,集中时间训练,并针对不同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形成扎实的综合专业技能。
(1)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
为了加强理论课同实践课的合理结合, 本专业应设置多层面、全方位贯穿的实践课程体系,设有课内实操、商务单证模拟制作、社会实践(周末或暑假)、毕业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10周)。实训实践贯穿三年教学过程的始终,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以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资格证、国际商务单证考试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为依托,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有效地控制实践环节,加强技能的阶段性培养,根据实训内容和目的的不同,增加不同形式的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包括礼仪实训、商务单证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操、岗位综合实习。以期达到各门课程实现项目化教学新模式。
(2)实践教学突出项目化课程教学特色,强调专业技术能力训练
为了突出实践环节,加强技能的阶段性培养,我们根据实训内容和目的的不同,设定了不同形式商务英语类实践项目(参见表2)。
二、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按照商务英语专业新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有必要重新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强化技能训练,保证实训课程的效果,建立系统的技能测试模式,并针对各实训项目所规定的重要技能进行测试,有力地推动实训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力争取得良好的效果。改革语言类课程教学方法,重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开展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实践类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商务操作能力,实现“会说、会写、能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背景下,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商务活动。例如,在语言基础课中强化听说技能的训练,以迅速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突破口,带动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具体做法有:
1、推行以小组活动为依托、以意义交流为中心、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活动模式。如设计课前5分钟自由谈,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平台,对现实问题和最新信息进行评论和交流,如:有的学生用英文介绍一部新书和体会;就某一观点进行辩论;解释同学间的矛盾;讨论学习计划和方法等。
2、探索开放式的语言教学模式,营造外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如组织“英语角”活动、每年一度的“英语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包括英语口语比赛、戏剧表演、影视配音大赛等活动,让一部分综合外语素质好的学生脱颖而出,多渠道锻炼其创新意识和自我表现能力。
3、大胆推行任务型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的主题与目标,提出问题,设计任务,引发思考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和其他资源去探究、调研、讨论,最后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作出汇报(?presentation)。这不但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而且把社会引向课堂;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查找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同学间的合作能力。
4、实训课程强调学生“能说会做”,实训手段灵活多样。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专题讲授及研讨法、实践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的使用等。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广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教学软件等资源,提高语言教学的视听效果和实践性课程对多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考核标准和考核形式。为了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素质,本专业各类课程均制定了符合能力培养的考核标准,并在所有的专业课程中采取了多形式(调研报告、个人演讲、小组汇报、讨论、答辩、口试和笔试等)、分时段、滚动步进式考核方式,考核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所获得的语言交际能力、专业业务能力与技能进行评估。对不同课程的各种考核相关教师都给出了相应的考核标准,使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注意配合教师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一般的专业理论课程考试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一些专业实操课采用口试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根据不同课程范型采取了灵活的考核形式。具体方法如下:
(1)理论中心型的公共课—采取笔试、小组讨论和项目设计;
(2)技术中心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国际商务单证课程—— 采取闭卷考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3)训练中心型的专业实践课(如英语语音、英语口语、现场商务口译等)----采取面试的考核形式;
(4)综合知识型的课程(如跨文化交际、艺术欣赏等)----采取知识竞答、口头陈述/汇报的考核形式。
2、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形式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推行“多证书”,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认证培训考试证书、国际单证员证书、报关员证书、全国公共英语等级(CET四、六级)证书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试。部分课程的考试可以与下列的证书考试相结合, 让获得证书的学生可以免考部分的相关科目。(参见表3 )
实训课程与考证结合,让学生在完成学业取得学历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灵活选择“技能证”,针对几个相关的核心技能,安排相关的技能证书培训,结合教学和就业需求,设定了多个与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相关的证书,供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合理选择。
四、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素质教育。
1、学生入学后的军训、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
2、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素质、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通过职业素质教育课内外相结合的培养途径,组织开展文化科技节活动、艺术节活动、文体活动、英语角和沙龙活动、义工社区服务活动。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毕业前进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4、构建英语+商务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的现代职业综合素质提供保障。
5、实施“三育人”方针和辅导员、班主任制度,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贯彻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育人工作之中。
6、举办行业人士讲坛,用成功的行业人士为鲜活的榜样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让学生了解行业和企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并从他们身上学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等精神。
7、实施校园文化育人、校园环境育人工程。
8、实行毕业生多证制,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增加就业法码和信心,为就业和从业做好准备。
结束语: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们初步建立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课程架构、评估体系、教学方法、学习策略和学生实践等。通过学习和研究兄弟院校先进的育人理念、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体系,结合高职教育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我们构建出具有职业特色的多元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初步建立了“以能力为核心、以评估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新模式。这些成果将会对对于促进本专业的未来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芸.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4
[2]高翔等.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2.2.
[3]高职高专教育网: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内容体系和教材的特点[J]. 2002. 4
[4] 管新平.试论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块[J]. 四川省民族出版社,1996.10
[5]常改娇.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程[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