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文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7 20:0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儿文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少儿文学论文

篇1

本文作者:陈晓斌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外国语学院

我们可以看到叠音作为一种特殊的词语使用形式在儿童文学中被大量运用,存在着AA、AAA、AAB、ABB、AABB、ABAB等多种形式。在儿童文学中,叠音词语的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一方面,相同音节的复叠使得儿童文学的语言自然而然地透出儿童式的稚嫩、童真,给人以儿童特有的“小”“、可爱”“、亲切”之感。儿童特别是幼儿,受自身语言生理机能的制约,本身就常用叠音词,儿童文学中叠音词的使用迎合了幼儿的这一语言特点,保留了“幼儿自然口语的原生状态”,“用最简洁、最自然的语言形式传达出了幼儿最本真的生命意趣”(王金禾2009)。

另一方面,相同音节的复叠和谐了音韵,调整了节拍,或模拟声音、或描绘色彩、或状写情态、或摹写动作,使语言流畅、生动,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性和美感。比如,例(11)中的“喵喵叫”、“笑”、“哇哇喊”“、呜呜叫”,通过叠音的运用,既使得前后音韵和谐流畅,读来朗朗上口,又是对猫和女巫声音的模拟、状态的描写,生动地展现出了狂风来之前的惬意、悠闲和狂风来之后的紧张、慌乱。例(13)中的“湿答答”、例(14)中的“黑乎乎”分别描述了小青蛙刚从池塘里跳出来的状态和小熊饼干烤糊了后的颜色,叠音的使用摹其声、绘其色,既显得具体真切,让人产生了相关形象的联想,读来又显得亲切可爱,儿童味十足。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作为面向儿童的文学作品,其读者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语言也必然具有特殊性,必须是儿童所“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语言,必须具有“儿童味”。为实现此目的,儿童文学的语言必然受到方方面面的诸多制约。本文选从词语的使用这一方面对儿童文学的语言展开了讨论。从词语的使用形式上来说,叠音词的使用是儿童文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具有多种不同的叠音形式,不仅使得儿童文学的语言显得稚拙、质朴,儿童味十足,而且和谐了音韵,调整了节拍,增强了作品的音乐性和美感。当然,限于笔者本人的能力,本文对儿童文学语言词语上的讨论只能是浅尝辄止,很多方面还有待今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篇2

(一)让孩子快乐跳舞

善于抒情叙述的特点从古至今始终贯穿于所有舞蹈当中。拉丁舞的五个舞种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恰恰舞欢快热情奔放,舞步花哨利落;伦巴舞音乐浪漫抒情,舒展优美;牛仔舞诙谐风趣,轻巧灵活等等。在少儿拉丁舞的教学中,我们教师除了要教授舞蹈技术外,更重的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抓住每个舞种的风格特点,让孩子们体验不同的舞蹈文化,只有通过快乐的学习舞蹈,才能达到以舞抒情,陶冶情操。

(二)打好良好的身体体态习惯

无论基于以上那种类型的孩子,我们教师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孩子的舞蹈基本体态。

1.从舞蹈的视觉效果出发。基本体态是所有舞蹈的根基,例如:双脚重心原地基本站位时,教师应当反复纠正并且提醒孩子的脚尖方向“小八字”方向打开、夹紧、不能塌腰耸肩等一些注意事项,使孩子无论从意识或是肢体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2.从身体发育情况出发。目前,很多少儿拉丁舞老师仍处于教舞步在先,跳舞步为主的教学误区。对于少儿拉丁舞者,孩子的身体情况还没发育健全,是养成良好体态的黄金期,如果教师忽略严抓体态的最好时期,那么孩子只会变成会跳舞步的机器,与他们当初选择学习舞蹈,希望成为“小公主”“帅气的王子”的意愿背道而驰。

(三)提高身体素质

舞蹈除了具有抒情达意的特质外,还有着强生健体的特性,通过学习跳舞来达到锻炼身体效果同样是很多家长的期望。拉丁舞的运动强度较高与其他舞种,对孩子的爆发力、耐力、协调性也有较高的要求,我们老师应当抓住拉丁舞这一特点,循序渐进的进行一些辅助训练,如腰背肌、高抬腿、压跟腱等等。

二、教学方法

(一)模仿教学法

少儿在学习舞蹈时,由于理解能力不及成人,所以我们教师在讲解动作时,应该掌握“会分解”“抓重点”,对于初学者来说,教师更应该完全掌握镜面示范教学。除了正确的动作示范,笔者认为,教师在教课中应适当加入错误性动作示范,并且让孩子进行对比,并进行口头表述,不仅让孩子们从视觉上有了认识,而且意识上也能独立更正错误动作。

(二)启发教学法

处于少儿时期的孩子通常都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我们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在教课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融入到课堂中。舞蹈训练是一个枯燥单一的过程,对于年龄偏小的学生,发挥孩子的想象力更有助于教学,举例如下。

1.命名。我们在教授恰恰舞五拍横并步的时候,可以启发孩子自己给这个舞步取名字,通过观察老师的动作,很多孩子会觉得这个步子跟螃蟹走路很像,便命名为“螃蟹走路”。

2.给孩子们编舞步口令。恰恰五拍横并步的节奏为“恰恰、1、2、3”,加上前面孩子们对舞步的新命名,我们的步子口令可以喊成“小、螃、蟹、弯脚弯脚(恰恰、1、2、3)。

3.规范动作细节。

(三)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每个孩子都热衷的一项活动,将游戏与课堂有效的结合,是提高孩子学习兴趣的最快途径,在这里笔者谈到的游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游戏;另一种是教师通过编排,讲授课内容和日常游戏相结合的一种游戏方式。

1.日常生活中的游戏。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在课堂中,这类游戏以奖励的方式进行,通常孩子们是在已完成规定的动作,达到教学任务或提前完成的情况下,在下课前10分钟进行的各类小游戏,介于游戏的吸引力,孩子们对复杂的动作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学习积极性及高,在达到教学任务的同时,孩子们也在游戏中训练了团队协作的能力。

2.通过教师编排的游戏。这类游戏建立平时孩子们能接触到的游戏的基础上,教师再将舞蹈动作融入到游戏中。例如:击鼓游戏,在击鼓声停的时候,根据教师的指令,孩子需要完成舞蹈造型或舞蹈动作,或是孩子们自行将舞蹈动作进行编排,由同学扮演的评审评分等等。这类游戏课穿插在课堂中,在游戏中通过动作反复的训练,达到巩固、加深印象的效果。

三、总结

篇3

从事少儿声乐教育已有五载有余,,虽然在学校学习的声乐专业比较成人化,但是通过不断的努力摸索和实践,我从基本的音乐教学到少儿声乐教学的实践中得到了些许体会,为将来培养出更好更多的少儿歌唱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关注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出自于好奇心,即探究新事物的心理需求,这种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就会产生对有关事物的兴趣(如学习兴趣)。学生若对所从事活动感到兴趣,就会导致活动动机乐趣化,活动因此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倾向和自觉行为。前苏联心理学家克鲁切茨基指出:“学习一定活动的爱好,导致能力的锻炼和相应的发展,发展了的能力在活动成功上有积极作用,而成功又反转来‘强化’爱好和兴趣。”可见,兴趣爱好能激发活动的自觉性,有助于个性心理特征在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发展。少儿对音乐的兴趣大多较高,那么让孩子维持这样的心理并使其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是为下一步的训练必要的充分的准备。我对同年级的两个班做过半年的实验,一个班的整体音乐天分教高,对节奏和音准的把握较好,乐感也较强,学习歌曲的速度很快,而且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另一个班相对在各方面都差一些。在对两个班做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我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对较好的班按照正常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而对较差的班级则加以更多的关注,在教学形式上多样化,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唱、演、欣赏等各个方面入手,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不仅只局限在课本上的知识,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最大的提高。结果这个班的整体水平上升很快,音乐表现力反而比另一个班有更快更大的进步。所以对孩子兴趣的培养不仅是学习的基础,有时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而且不会因为老师的忽略丧失可能出现的好苗子。

2、 让孩子乐唱

良好的歌唱前提是良好的精神状态,歌唱的过程是以心理感受为基础,以心理状态引导和控制生理状态的运动过程。在不好的精神状态下歌唱最容易坏嗓子,由于歌唱器官是有机的整体,任何肌肉只有在兴奋的状态下才能灵活自如,使不必要的部分保持松弛,形成紧张与松弛的平衡。这样可以培养歌唱者具有良好的耐力和持久性。所以在学习之前,要制造出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歌唱状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激励,抓住学生点滴的进步加以表扬,让学生始终维持那种高涨的精神状态中,调整到最佳的歌唱状态。教师在选择歌曲的时候,也十分重要,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也能起到让孩子乐唱的目的。对于处在变声期的孩子,一直以来都有让孩子“禁声”的说法和做法,特别是男孩子。其实,让变声期的孩子“禁声”是不可取的消极措施。因为即使在歌唱中让他们禁声,可是在日常生活中却是不可能禁声的,他们需要说话,需要交流,他们在体育课上打球运动时也会大喊大叫,岂不知大声喊叫一次对声带的损伤却比歌唱要严重得多,而积极的办法应该是帮助他们了解如何保护声带,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教师非但不必要求他们禁声,相反应鼓励他们积极投入歌唱训练及演唱活动中,不要“剥夺”他们的演唱权利。正确的演唱方法反而能相对地缩短变声期,对他们一生都有好处。

3、 在歌声中体验情感

孩子们的歌声是那么清脆、稚嫩、纯真、迷人,这是任何乐器都无法替代的。可是,仅仅只是爱好唱歌是不够的。著名作家傅雷在指导儿子傅聪学习钢琴时说:“单靠音乐来培养音乐是有很大弊害的,我觉得你需要多多跑到大自然中去,也需要欣赏造型艺术来调剂,假定你每月都郊游一次,上美术馆一次,恐怕你不仅精神更愉快,更平衡,便是你的音乐表达也会更丰富、更有生命力、更有新面孔出现。” 综合多种艺术表象进行歌唱教学,就能使童声二度创作的空间更为广阔,效果更为显著,使儿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地被开发出来。音乐对人的情感影响比其他艺术影响更为迅速、更为强烈,常常是几个乐句、几句歌词、几个音符就能使人在生理上、心理上发生变化,产生情绪,引起共鸣。同时把艺术通感运用到儿童声乐教学中,运用视听结合的通感,美术及文学作品促使儿童情感产生共鸣。歌曲中的所有力度、速度及强弱等记号都是为了表达音乐形象、抒发内心情感的需要服务的,指导孩子们唱歌,我们首先要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深刻地感受歌曲所要抒发的情感。在此,文学无疑是最佳的途径。因为它不受技能技巧的限制,特别能启发人的想象和联想,它不仅仅局限于形象的叙述,而且还深入到人的思想领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回忆和联想,把形象和情感化为一体。运用艺术通感,合理综合美术及文学艺术与音乐,能使孩子们乘着想象的翅膀善于歌唱。如在学习《兰花草》时,我让学生观看兰花的图片,了解兰花的特性,虽然没有牡丹的富贵,的娇媚,却朴实、清新,芳香宜人。再通过朗读歌词,知道词意,了解主人公对兰花的依恋和喜爱。孩子们用他们甜美的声音将一首听似普通的歌曲表现得出神入化。

篇4

【关键词】需求 调整 整合 挖掘

To readjust curriculum content continuously based on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mand. Unearthing one’s own potential and making qualified Intellectual

------the experience of educational reform of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Ma Li

【Abstract】The teaching of graduate students needs to readjust curriculum content continuously according to the disciplin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mand, the accurate supply-demand relation, unearthing one’s own potential, reorganizing various aspects of resources and making qualified Intellectual.

【Keywords】DemandAdjustmentConformityExcavation

1.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挖掘校内资源,调整课程内容。我校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是从1998年争取到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儿童文学是其中的一个专业方向。这个方向的研究生培养目标是1998年制定的,即培养社会需要的儿童文学理论人才。其根据是全国专门搞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人才奇缺。比如我省是儿童文学大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辽宁儿童文学获得了跨越式发展,成绩斐然,不仅在创作数量上创历史新高,而且获奖种类与数量亦是盛况空前。从1987年起至今,辽宁省儿童文学奖共有五种,获奖人数达160人次以上;覆盖了国家级奖项十一种,获奖44项,获奖人数99人次;获国际儿童文学奖四项,7人次。辽宁小虎队堪称是辽宁儿童文学的一块品牌,在全国乃至亚洲都有相当的影响。小虎队的作家队伍不断扩大,但是全省搞理论研究的人才少之又少,只有几个,远远不能适应及时进行批评,发挥指导创作的作用。其他省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甚至不如辽宁。为了补充儿童文学批评的理论人才,一些高校开始培养儿童文学硕士生,浙江师范大学还成立儿童文学系,培养儿童文学本科人才。北京师范大学和上海师大不仅招收儿童文学硕士研究生,还招收儿童文学博士生。在这种形势下,应该说我校设置儿童文学方向,培养儿童文学的理论人才,正是应时代之需。

从1998年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年时间。在这十年中,中国儿童文学和世界儿童文学创作与儿童文学学科的发展都很快。从创作上看,动画的发展突飞猛进,成为儿童文学创作一个抢眼的亮点。现在打开电视,儿童最喜欢看的就是动画,中央电视台有动画部,无论是中央一套的“大篷车”节目,还是各省的电视台都在黄金时段播动画,西方和日本的动画遮天盖地涌向我国。我国也成立了几个动画基地,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把动画当成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来做,有越走路越宽的趋势。现在意大利要和中国合作,他们看好了中国的市场,韩国利用2006年4月在杭州举办国际动画界和高峰论坛的机会,公开招兵买马,充实他们的创作班底,以便加入国际动画的竞争。我们国家的动画要搞上去,除了要有好的创作队伍之外,还要有好的评论队伍。可是现在我们极缺这样的人才。中国与世界儿童文学的发展向儿童文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我们今天培养的儿童文学理论人才必须具有欣赏与批评动画的能力,以便发挥批评指导创作的作用,来促进我国动画的发展。动画批评包括动画剧本和制作两方面的批评,以前我们所开的课大都是侧重文学文本批评的课程,比如中外儿童文学理论课、世界儿童文学史课、中国儿童文学史课、中外儿童文学作品选读课等。而关于动画方面的课没有专门开过,在动画制作的评论上涉及美术方面的知识,这是我们搞文学的人所缺乏的。再加上2005年开始,我开始主持2005年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儿童电影的文化内涵与传播研究”,其中涉及到动画的研究,为了适应当前儿童文学批评的需要,为了完成好教育部课题,我们开始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动画欣赏课。

具体做法是,在美术与设计学院董院长和任课教师张君的支持下,从06年11月11日开始,我和学生一起听美术与设计学院张君老师开设的动画欣赏课。请张君老师给我们开阅读书目,我们边自学、边听课,很快弥补了我们这方面知识的不足。以后学生可以通过跨学科选课的方式修学分,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对校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利于儿童文学人才的培养。经过学习,研究生赵岩承担了教育部课题的动画研究部分的子课题,并以这个子课题作为硕士毕业论文的选题。经过她的刻苦努力,于2008年6月已经完成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完成硕士论文《论新时期国产水墨、剪纸、木偶动画电影艺术的民族特色》的撰写,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除此,她还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关于儿童电影以及动画评论的论文《儿童电影的新探索》(《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1期)、《民间艺术和传统艺术对中国动画片风格的影响》(吉林艺术学院学报《艺术设计》,2007年第6期)。时间表明,我们根据现实的需要和科研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培养社会上需要的有用人才的做法是正确的。

2.根据社会需要,发挥自己的潜力,增设新的教学内容。近10年儿童文学创作发展最快的除了动画以外,还有图画书。自从电脑和电视发展起来以后,世界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现在波隆纳国际儿童文学创作博览会上最成气候的文种就是图画书。西方的图画书最早始于英国,比如碧丽克斯•波特女士的图画书《兔子彼得》就是较早闻名于世的图画书。到了20世纪,图画书已经成为西方一种流行的儿童文学文种。这里所说的图画书不是前一阵子中学生手里传看的日本漫画之类的,而是无论就文字文本还是图画而言都已十分成熟的精良艺术品,为儿童喜闻乐见。我国台湾的图画书也比较发达。从21世纪初开始,北京与上海的儿童出版社开始运作图画书的出版,而其余各省的少儿社以及有关单位大都出版小学生画报、中学生画报之类的刊物,比如广西少儿社、武汉的一个图书集团都有不同类型的少儿画报,辽宁也有《小学生画报》。这些刊物因需求量大,发行量就大,经济效益好,红红火火。有的儿童文学理论家据此预言,说21世纪图画书将是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当绘本和图画书创作蒸蒸日上的时候,对它们的评论却跟不上。很少有专业批评的声音。辽宁少儿社的一个编辑室主任李姊昕说,她们社出的一些儿童读物(包括图画书)没有人进行理论批评与指导,少年儿童在选择读物的时候非常需要有人指导。这就为儿童文学学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问题。绘本或图画书是综合艺术,对它批评同样需要向动画那样,既进行文字文本批评,又进行美术方面的批评,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它的解读同样需要专门的阅读策略。以前我们也没有这门课。但是社会需要这方面的人才,它也是儿童文学学科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决定先对现有的课程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增加有关绘本欣赏的课程内容。比如在2005年下半年开设的中外儿童文学名著选读课上,我们就增加了图画书阅读的教学内容,结合阅读具体的图画书,讲图画书的阅读策略,学生很感兴趣。2006年春季上学期选这个课的学生共39人,有文学院一些专业的研究生,也有外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的研究生。我之所以敢于增加这样的教学内容,就是因为我于2004年7月-8月在台东大学讲学期间,接触过他们所里的大量优秀的世界儿童文学图画书。我从台湾回来买了一些图画书,在台湾收集图画书阅读理论的有关资料,看过台湾儿童文学硕士生关于指导小学生及其他们的家长进行图画书阅读的硕士论文。此外,我校图书馆也备有相当数量的图画书。我就在这个基础上开发自身的潜力来上这个课,效果比较好。我还将进一步积累自己的经验,不断完善这部分课程内容。最近几年,国内的彭懿粗办了图画书阅读的理论著作,更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料。目前图画书在全国推广的工作意境巍然成风。

篇5

1919年,新加坡《叻报》等提倡白话文后,马华新文学最早的政论和杂感散文顺势诞生。1925年,新加坡《新国民日报》创设以白话文作品的“南风”副刊后,旧文学的副刊逐渐没落。

1932~1936年,丘士珍于《民国日报》连载了代表作《与娘惹》,林参天则出版了马华第一部长篇小说《浓烟》,曝露教育界的阴暗面。1934年丘士珍以废名提倡“马来亚地方文艺”后,一直到1936年,“马来亚的新文学”概念形成,逐渐替代南洋概念。

1937~1941年,马华文艺运动急激上升,文艺出版物十分活跃,再加上中国南来作家,如铁抗、丘士珍、林参天、段枝阳等的作品,还有郁达夫、胡愈之等中国著名作家抵达新马办报出刊;新马的文学新秀,如林晨等在创作上热情呼应着抗日卫马而写下大量的抗战小说,将马华新文学推向了首个。

1949~1953年,英国殖民政府颁布紧急状态对付马来亚左翼分子,管制民间结社与出版活动,拘捕及遣送不少侨民文学作者出境,马华文艺独特性在没阻力之下迅速发展。当时创作小说最成功的姚紫,出版了《秀子姑娘》、《马场女神》等,畅销一时。

《蕉风》与马华现代主义

1955年,马来西亚最悠久的文学期刊《蕉风》在新加坡诞生。隔年,《学生周报》在新加坡创刊,正式区别于香港版。1957年2月,姚拓南来担任《学生周报》主编,同时也编辑《蕉风》,成为上个世纪马华文坛、艺坛与教育界中举足轻重的角色。其《美丽的童年》等皆是40多册蕉风丛书中重要的著作。1959年,这两份刊物迁移马来亚八打灵再也。白担任编辑后,《蕉风》陆续刊登欧美及台湾现代主义作品,主张“马来亚化”,开启了马华现代主义之路,影响了文艺青年团体如海天、银星等。同时也造就了如今马华文学作家中重要的宋子衡、雨川、洪泉、温祥英、沙禽、黄远雄、方昂、沙河、梅淑贞等。 1965年新马分家,但马华文学仍然联系长堤两岸关系,如陈瑞献在新加坡协助编辑《蕉风》,在蕉风出版社出版翻译诗集等。

1967年,温瑞安与同学黄昏星等创办绿洲社,后来与温任平社长发展成天狼星诗社,借助活动罗致了方娥真、许友彬、张树林、谢川成等,共成立了十个分社,出版《大马诗选》、《大马新锐诗选》等数十册影响深远的书籍。吉隆坡则有张景云、沙禽等倡立人间诗社、出版飘贝零、黄学海等人编的“人间丛刊”及丛书。80年代中期《学报》停刊,编辑作家们另起炉灶,黄学海组织十方出版了“十方文库”,而庄若则创办《椰子屋》,自1986年至1999年共出版了46期,六、七字辈的年轻写作人无不受影响。

天狼星诗社式微后,在80年代中,某些成员走入马大校园,开启了与马华大专校园文学结合的文学活动,如出版书籍等。当时来自马大的林幸谦、何国忠、潘碧华、程可欣、林艾霖、素莱、孙彦庄、林若隐、林春美、刘育龙等出版有泽吟丛书《马大散文集》等,如今大部分成为马华作家中的中流砥柱。

马华文学奖与出版

砂拉越的婆罗洲文化局在1962年首开先河举办四语征文比赛,而李永平在1966年以《婆罗洲之子》勇夺第三届首奖并于1968年出书。此文化局累计的砂华文学出版品超越40册。砂越星座诗社延续此精神,在70年代初举办现代诗创作比赛,甚至扩展成全州征诗比赛,出版获奖作品集《星座纪念刊》2集。1980、90年代,此社更积极主办了10届星座诗社常年文学奖,并出版获奖文集《星籁》等,对东马的现代文学发展影响深远。参与星座的著名作家包括默默(蔡明亮)、谢永就、梁放、蓝波、林武聪、鞠药如等,如今皆是重要的作家。

在西马,大马华人文化协会在郑良树的建议下,于1978年创设“马华文学奖”,设有各类型文学创作奖,可惜仅连办三届,但也带动了其他文社如南马文艺研究会举办青年文学奖等。1985年,祝家华、郑云城等在理大创办了大专文学奖,至今由各大专筹办了共17届,栽培了不少七、八字辈的文坛新秀。

吴岸于1986年成立的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至今除了出版50多册的“犀鸟丛书”如吴岸、田思、梁放、梦羔子等重要文集,亦举办“东马文学奖”征文比赛四届、文学营等。1987年侯越英与诗巫文友创办了诗巫中华文艺社,并创设“常年文学奖”,入选作品结集成《草叶集》7册,代表作家有蓝波、万川、李笙、桑木等。

马华作协

1978年,马华作协于吉隆坡成立,在历任会长原上草、方北方、云里风、戴小华及叶啸的领导之下,除了促进国内外文学团体的合作与发展,亦出版《写作人》、《马华作家》期刊及去年开始的《马华文学》电子期刊;作协文库、90年代马华文学丛书、“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马来西亚卷”10册、与彩虹出版社合作出版“德麟文丛”40册、《马华文学大系》(1965~1996年)等。

1989年,马华作协联合宗乡亲会馆如雪兰莪中华大会堂、大马福联会馆等催生了两年一度的马华文学节(2012年将举办第12届),相继设立文学创作出版基金,与其他华社团体一同颁发的重要奖项包括马华文学奖、马来西亚优秀青年作家奖、乡青小说奖、客联小说奖、嘉应散文奖、大专文学奖、南大微型小说奖等,属于两年一度的文学盛事。

花踪文学奖

1990年,《星洲日报》在集团总编辑萧依钊领导下,创办了马华最重要的花踪文学奖。此奖以报章头版与大篇幅版面、奥斯卡颁奖方式、巨额奖金为人所熟知,经历了十多年不断增添参赛项目,如世界华文小说奖、新秀奖、儿童文学奖、世界华文文学奖等,让旅台作家潘雨桐、陈强华、林幸谦、陈大为、钟怡雯等荣登花踪推荐奖;青年作家如李天葆、庄若、吕育陶、游以飘、翁弦尉、林健文、黄灵燕、梁靖芬等继续在文坛交出优秀的作品。花踪文学奖还创造了花踪之星黎紫书,不仅在花踪频频获奖,亦在国外斩获无数漂亮的成绩、出版书籍,如今成为马华最受瞩目的作家。《星洲日报》藉着花踪,亦出版了《花踪文汇》10册,去年还出版小说集《朗岛唱本》、诗集《我曾朗诵你》等。

举足轻重的马华文学出版社

傅承得在80年代中期自台北回国后,除了创作,在吉隆坡中华独中栽培了周若鹏等,最重要的是创办了大将出版社,陆续出版系列丛书,至今出版量达300多种,总印量逾560000册。作者名单包括陈亚才、潘永强、祝家华、黄子、欧阳文风、丘光耀、谢爱萍、冯久玲、张木钦、潘友来、钟天祥、温任平、原上草、张弓、年红、田思、何乃健、游川、小曼等。他与诗人游川、小曼等举办全国巡回的动地吟文艺活动等以及千余场阅读与学习活动。去年《星洲日报》读者票选的年度十大最受欢迎本地作家中,大将出版社的傅承得、唐米豌、林金城及许裕皆榜上有名。

大将亦影响了如今马华文学中逐渐崛起的有人出版社。有人由作家曾翎龙、杨嘉仁、周若涛等负责,在2003年创办,至今网罗了马华作家包括黎紫书、方路、邢诒旺、温祥英、吕育陶、林金城、杜忠全、假牙、龚万辉等,已出版了50多册文学书籍。去年出版了天狼星成员李宗舜的《风依然狂烈》诗集、素莱《随军翻译》散文集、再版假牙诗集手痒版《 我的青春小鸟》、张锦忠《马来西亚华语语系文学》等,备受瞩目,甚至有些登上畅销书榜。

马华儿童及少年文学的趋势发展

1969年成立的南马文艺研究会,在主席年红带动下,成员马汉、高秀、梦平、梁志庆等积极参与推展儿童文学的创作与活动,使该会成为马华儿童文学发展的重镇。后来随着爱薇、方理、艾斯、佩韦等儿童文学及散文作家的加入,阵容更见壮大。南文会曾主办文艺营、全国华校儿童诗创作比赛、出版了《南文会少儿丛书》,年红主编的《儿童报周刊》、《泰来少儿丛书》、《彩虹少儿丛书》、《世界华文少儿小丛书》、《婴幼儿歌》等,在马华儿童文学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随着南文会逐渐式微,年红将大多数书籍转由彩虹出版社出版,再加上嘉阳及红蜻蜓出版社的崛起,开启了马华文学儿童(少年)文学的康庄大道。彩虹出版社业务以教科书及参考书为主,但在90年代与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合作,出版了《德麟文丛》等数十册重要文集。无论如何,随着刘育龙编辑转投吉隆坡的出版社,与作协合作出版文学著作的数量相对减低,除了继续出版一些年红的儿童文学著作。

近年越战越勇的嘉阳出版社及红蜻蜓出版有限公司,身份近似彩虹,以教学参考书等为主,但这几年出版大量的儿童及少年丛书,包括少年长篇小说,在马华文坛如异军突起。红蜻蜓掌舵人许友彬,集合小说家、散文家身份,于1999年创社后,出版幼儿读本、华小读本、绘图小说等系列。许友彬在2006年更进一步推出自己的少年长篇小说《七天》及邓秀茵的《纯纯的守护神》,每册小说销售奇迹地超越3万册,更进一步出版绘本,举办红蜻蜓少年长篇小说比赛,网罗更多年轻小说作家,甚至在2009年开始,与青岛出版集团合作,引进中国少儿小说。而嘉阳则由许育华社长带领,除了出版作家如云里风、何启良、何国忠等文集,着重在与马汉合作出版马汉儿童文学系列、儿童杂志如《小作家》等,更签约年轻作家如杨志成、石传权、方肯等出版嘉阳少年小说,开拓年轻读者市场,成为最受瞩目的儿童文学出版社之一。

马华文学馆

除了出版,马华文学中的史料收集也愈来愈受重视。早期由吴天才、马、李锦宗等收藏家起步珍藏,至1998年马华文学馆正式成立,开启了更有系统性的收集、保存及支援教学与研究所需的各种马华文学资料,继承、延续及发扬马华文学。文学馆珍藏的书籍,如今已达9400多种,19000多册、期刊200多种,11000余册、剪报及论文资料超过86000多笔等可供参考。专题作家展曾展出潘雨桐、商晚筠、姚拓、蔡明亮、韦晕、南马文艺研究会、陈瑞献的完整资料,吸引国内外学者研究生收集资料及研究。2002年底,《蕉风》在文学馆复刊,如今已出版了第504期,成为马华文学与国内外文学创作与学术界的最重要期刊及交流站。除此之外,文学馆也出版了黄远雄、辛金顺诗集,陈政欣及商晚筠小说集《跳蚤》等。

篇6

从抓学术的角度来看,他始终坚持出版优质的学术图书;不仅提倡学术研究的精神,而且身体力行钻研学术,撰文著书,可以说是位学者型的社长。

他认为,南京大学是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南京大学出版社必须依托母体优质的学术资源,推出高品位的学术著作,为繁荣学术做出贡献。他提出南京大学出版社的办社宗旨:“学术立社,品牌兴社。”不管出版形势发生什么变化,这一宗旨始终不变。从2006年南京大学出版社出齐200部《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以后,南大社再接再厉,又陆续推出《中华民国史》、《南雍学术经典系列》、《当代学术棱镜译丛》、《阅读日本书系》等学术品牌书。在刚刚制定的“十二五”重点规划项目中,《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评传丛书》(100部)、《中国学术思想史》(20卷)、《全清词》、《全清戏曲》、合编《中华民国史》、《莫里斯・布朗肖作品系列》、《中华图像文化史》、《图像与中国文学关系史》、《全球化与国际关系丛书》、《中国新能源:国家政策与产业发展》、《中外天文学史》、《中国思想家评传简明读本(中英、中日对照本)》等项目,都体现了南京大学最优质的学术资源,是高品位的学术图书。

左健重视学术,很重视员工的学习与培训。提倡把业务既作为工作来做,也当作课题来研究,从实践到理念,相互促进相互提升。他对营销人员提出,馆配业务、直销业务、客户管理、网络营销、博客宣传等都要有研究,要成为某些方面的专家。他个人也身体力行,利用业余时间潜心钻研,成果颇丰。近几年先后推出《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自得论》(中华书局2008年版)、《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编辑的主体性》(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等专著。在《中国出版》、《科技与出版》、《编辑学刊》、《中华读书报》等报刊上屡见文章。其学术论文《接受理论与编辑的读者观念》获得国家级奖项“第三届中华优秀出版物论文奖”,同时也获得“第二届江苏出版科研优秀论文(2008-2009)”一等奖。他在经营出版社的同时,还在院系指导研究生,先在南大中文系文艺学专业带硕士生,又任南大信息管理系编辑出版专业的博士生导师。他把教学、科研、企业经营有机地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篇7

求真务实 克难攻坚 力推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新时期科学发展张增顺 (8)

着眼当前 谋划未来 努力实现长江出版传媒集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常吉 (11)

立足文化 依托科技 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田海明 (14)

数字出版,我们共同的关注迎春 子乐 (16)

编辑要有“站位”意识——《谈美书简》编辑历程的启示郝铭鉴 (36)

立项带动研发,策划提升绩效——试析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集成方案”迟宝东 胡彦博 靳灵芝 (45)

文科学术论文摘要的正确写法杨海文 (49)

大照片小照片运用实例任悦 (53)

学术期刊封面封底信息翻译刍议王栋 (56)

浅谈学术论文鉴审中的学术交流朱大明 (60)

浅析网络时代电视新闻选题策划与内容选择——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为例李宇 (63)

对跨媒体合作的思考——以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跨媒体合作为例钟慧丽 (67)

略议3G网站的媒体特征与受众本位的编辑策略韩冰 (71)

浅论编辑的情怀、理念与追求朱法元 (79)

浅谈图书编校质量审读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李红 倪春梅 (82)

找回工作中的真实马学海 (93)

中国成为新闻出版强国的战略思考柯维 (4)

加强总编辑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出版事业的必然要求李朋义 (7)

与时俱进,履行职责,做好总编辑工作——出版社转企改制后的总编辑工作高峰论坛综述仁文 (10)

2010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16)

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登记注册工作总结会议暨人事处长培训在宁波举行仁文 (75)

企鹅出版集团调整全球业务经营架构王艾 (88)

整合媒介资源,促进媒体发展——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总编辑陆莹吟春 (17)

关于中国编辑思想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吴平 (22)

编辑主体意识及其强化辨正吴有定 (25)

浅谈数字时代新闻编辑工作的主要特点蔡雯 (29)

《选题论》再版琐言赵航 (33)

知音共赏、优化升华的主导方——《方舆胜览》部分编辑文件分析熊国祯 (36)

不朽的大师 永恒的传奇——复旦版《中国科技的基石——叶企孙和科学大师们》出版札记贺圣遂 (39)

策划出版“清华版工程硕士系列教材”有感宫力 蔡心奕 (44)

浅谈外语学科学术著作出版孙玉 (46)

选题工作的方略与选题论证的工具杨九诠 (49)

浅议时政新闻报道创新的五个方面——以中国新闻奖获奖广播作品为例王宇 (55)

收视行为“碎片化”背景下省级卫视的编排思路岳广鹏 (59)

浅析个人博客助力图书营销的几种方式——以部分畅销书作家的新浪博客为例王立平 李军蓓 (63)

正确设置议题,引导网络舆论蒋玮 (69)

图书出版流程质控链的建立与实施齐学进 周晓洲 (71)

第二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参考答案(2009年) (76)

第二届韬奋杯全国出版社青年编校大赛答题情况分析魏运华 潘正安 李红 (79)

永远的情结张小平 (83)

啊,我那可爱的“红气球”瓜田 (85)

那浓得化不开的情谊——访尼泊尔编辑家协会散记周百义 (86)

浅谈互联网时代青年编辑必备的职业素养萧潇 (89)

《咬文嚼字》批评的特色与意义陈信凌 熊婧婧 (92)

从中国走向世界:我国科技出版的发展之路——评《科技出版国际竞争力研究》谢新洲 (95)

关于出版企业资本运营问题的几点思考柳建尧 (4)

商务印书馆对促进国际出版文化交流的贡献杨德炎 (7)

关于编辑创造力的思考贺圣遂 (11)

老树新枝林正茂——访江西教育期刊社社长、总编辑贺林香岑边 (16)

论编辑风格的形成周蔚华 吴燕 (24)

论编辑活动的普遍属性马瑞洁 (27)

精心策划 全程参与——以《我的事业是父亲》为例潘炜 (34)

做好高职教材编辑策划工作的思考郭慧珍 (38)

执行政策法规,做好医学选题策划——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双效选题为例郭向晖 (41)

《重庆商报》的创新发展之路刘建春 (45)

彰显档案魅力 满足文化需求——以《中国档案报》副刊《档案大观》为例屈建军 (47)

编导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的要求及应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孙玉双 赵越 (50)

本土化:广东南方少儿频道的制胜策略张瑞红 (55)

2009年度全国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初、中级)试题参考答案 (58)

旁搜远绍 持之有故——评章宏伟《故宫问学》徐柏容 (64)

我们用什么来续写文明——兼评《出版六十年编辑的故事》胡守文 (67)

海伦·斯诺与她的中国作品王芳 (70)

中国编辑学会第14届国际出版学术会在南京召开 (69)

中国编辑学会第14届年会优秀论文评选结果揭晓 (95)

首届网络编辑与网络文化建设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仁文 (96)

中国近现代美术期刊的历史贡献及研究价值卢培钊 (74)

高艳华与《五四飞鸿》董延梅 (77)

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要求——邹韬奋报刊编辑思想的核心及其时代意义袁新洁 (80)

编辑何以为“大”蒋子龙 (85)

是回忆录,更是启示录——喻建章的《我的七十年出版生涯》编余札记张国功 (88)

我的爱与怕 张利 (93)

回顾与展望——坚定信念,振奋精神 确保新闻出版业健康平稳较快发展柳斌杰 (4)

探寻新规律 迎接新挑战——中国广播2009发展展望王求 (6)

创新经营 发展报业尹明华 (8)

推进三个创新,实现新的跨越彭波 (10)

2009年互联网业可能出现的迹象吴徵 (11)

全国新闻出版(版权)局长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童文 (5)

、新闻出版总署、总政治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黄涛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童文 (16)

传播动态 引领研发——《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举行创刊50周年纪念活动齐蓉 (34)

敬告读者、作者 (55)

第二届数字时代出版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子乐 (59)

第四届全国电子与网络编辑年会在洛阳召开陈少华 (96)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转变观念,促进发展刘杲 (12)

编辑的使命——由两本再版书谈起李春林 (14)

改革开放30年校报编辑理念的发展创新汪保安 (17)

好书:体现着多重价值——参加“读一本好书”有奖征文引发的思考薛正昌 (20)

“外向型”出版物价值的实现与提升——以《快乐汉语》为例施歌 (22)

策划需明智 实现靠坚持——出版《现代经济辞典》的点滴体会芮从东 (25)

图书策划五个“点”熊穆葛 (29)

生活书店的“联合广告”范军 (30)

期刊编辑遏制学术腐败的审稿实用方法刘芳 易冰源 (31)

传统期刊网络化拓展的有效范式徐小敏 (35)

创意时代的期刊创意杨青 (38)

转制后少儿期刊编辑队伍的培养和管理——以四川《少年时代》杂志为例史梅 (42)

社科学刊文前摘要需要规范化 (45)

弘扬文化 传承文明 开掘创新——广播评书节目制作的几点体会邹宇平 (46)

充分发挥电视评论的形象性优势李冰 周凤革 (49)

创作电视纪录片的几个关键点赵琪 张芳 (52)

把握重点热点 有效引导网上舆论舒斌 杨国炜 (56)

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地方报业集团网站如何提高新闻影响力邱虎 (60)

报纸编辑出版业的新跨越——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报业全媒体数字采编系统尝试“第二次跨越”田胜立 (64)

编辑素质与悟性修养郑一奇 (66)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F0003)

陈廷一传记文学系列 (F0004)

数字出版时代编辑出版学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王一婵 (72)

解析国外期刊动作的“规模化”与“专门化”张守荣 (76)

美国杂志品牌延伸的新媒体转向罗昕 (80)

篇8

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列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工作。建设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正在重新回到人们生活的重要位置上,这是时展的要求。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根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少年儿童的阅读与其成长相生相伴,更是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少年儿童的阅读引导工作,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事关祖国的未来,是一项十分崇高的事业。面对全面开展的少儿阅读活动,仅靠全国有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的力量来推广全国少儿阅读活动是完全不够的,也是难以胜任的。这就需要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全体参与,共同推动少儿阅读活动,才能真正将少儿阅读引领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基层图书馆引导少儿阅读的意义

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基层读者服务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作为基层图书馆理应加入到全民阅读活动中来,基层图书馆是最贴近社区,最接近广大民众的文化教育机构,在做好基本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发挥对少儿阅读的引领作用。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有丰富的书刊资源作物质保障,具备文献资料、阅读场地等优势,这是其他单位做阅读推广所无法比拟的。作为担负着社会教育重要职能的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做好阅读推广是理所当然的工作,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起到更大的作用。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少年儿童的主要任务是获取人类积累的知识财富和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阅读在少年儿童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公共图书馆是青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是他们进行课外学习接受再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又是他们可以阅读大量书刊数据、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的主要渠道。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传播最新信息,把青少年引向一个无比广阔的知识海洋。为此,我们要引导他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他们进行图书馆教育,提高其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进行提示和辅导,增进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做好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工作是一件非常有现实意义而又紧迫的工作。

二、少儿阅读活动的现状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日益丰富,少儿接受信息的渠道已不再只是图书出版物载体,电视、报刊、网络及手机成为主要接收载体,这些载体将利用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吸引少儿的注意力,占据少儿有限的空暇?r间。为此,从事儿童阅读研究的学者和教育专家们十分担忧地指出:电视、手机等移动设备和电脑网络使少年儿童不再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成为被动懒惰的接受者,长此下去将危害少年儿童的思维能力及成长历程。当前我国出现较为严重的青少年“阅读危机”现象,其表现在:

1.功利性阅读多,励志性阅读少

功利性阅读,缘于我国功利主义应试教育,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像一个指挥棒,剥夺了中小学生可以让心灵闲逛(心灵闲逛的状态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重要)的阅读时间,而将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引向了对具有学习功能的书籍的阅读。除课堂知识的学习以外,人格养成,性格发展,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是要从阅读中获得滋养的,但这样一类励志性阅读目前没被特别重视。

2.儿童阅读分级意识弱

整个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分级意识不强。要使儿童能读懂,才能在阅读中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在分级阅读中,老师和家长只重视认知阅读,忽视健康的情感世界、人格世界的构建。少儿读物出版中同质化严重,虽不乏精品,但市面上充斥着并非专家所编,内容不适合儿童阅读,错误百出的伪童书。

3.“浅阅读”的阅读取向,图像阅读的泛滥

少儿阅读结构存在重功利、娱乐浅阅读,轻有思想内涵的深阅读。少儿自主选择的多为动漫、校园小说等读物,相对来说,底蕴丰厚,内容厚重的读物,学生选择的却不多。功利性、娱乐性的阅读在整个阅读中占较大市场,深度阅读至少还没有成为主要的阅读潮流。图像阅读,包括影视,特别是电视图像也放在图像阅读之中,孩子长时间接受图像传递信息,不再适应文字阅读,不能深入思考,学习时思想不易集中,将给孩子造成终身学习的障碍。

以上种种少儿阅读危机现象正呈逐渐蔓延的趋势,长此以往,对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人才的培养以及综合国力的竞争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不仅是对个人还是整个民族,加强少儿读者的阅读指导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三、基层图书馆如何做好少儿阅读引导工作

1.激发少儿读书的兴趣

中国的教育太重于生存而轻于乐趣,家长让孩子课外阅读则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因而导致孩子把阅读当负担,认为阅读很无趣。兴趣源自愉快的经验,少儿馆员要针对孩子的天性,采取游戏、音像展示、互动参与等各种寓教于乐的手段,使他们感到阅读是获得乐趣的一种方法,让他们把阅读作为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才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指导少儿选择适宜的读物

根据不同少儿的年龄段,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差别,选择不同的读物。低幼儿读物要求简单、明白、易懂,如以图为主的儿歌、童话、寓言等;小学阶段儿童喜欢的读物依次为童话、漫画、神话、作文和惊险小说;初中学生则是漫画、惊险小说、科幻小说、中外名著及百科知识;高中生为中外名著、外语读物、散文、传记及电脑读物。基层图书馆少儿阅读应做好图书宣传,要用客观的态度对待每一本书,激发少儿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选择。少儿馆员有责任有义务指导少儿多读内容健康、艺术高雅的书,从中汲取知识和精神营养。

3.讲授读书方法,提高少儿阅读水平

读书要讲究效果,对于少儿阅读的方法馆员要进行必要的辅导。读书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熟读背诵,如诗词 、散文名篇、名言警句等。第二种,深刻理解、加深记忆,如古典散文、科学概念等。第三种,用浏览方式快速阅读,也可以跳读,不须逐章逐段细读,如长篇小说。针对上述方法,少儿馆可举办形式多样的导读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让小读者轮流上台背诵自己的诗歌散文或讲故事; 定期张贴小读者的读书心得、优美语段摘抄,展示阅渎成果,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组织小学高年级、中学生每人从图书馆中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将主要内容介绍给大家(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鼓励他们自编小报,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编辑、排版、誊写、绘图,这样既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对信息资料的收集、归纳和整理能力。

4.指导少儿选书的方法

英国戴维?路易斯说:“成功的教育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提供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并在这同时激发和培养个人对学习知识的自然渴望”。让少儿学会利用图书馆,分享图书馆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资源是少儿馆员的重要职责。

4.1 进行图书馆基本知识教育

可以漫画形式介绍图书加工流程,让少儿读者认识图书馆并学会利用图书馆。

4.2 工具书使用教育

学会使用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等,这是辅助阅读的重要手段。

4.3 检索能力的培养

对于少儿来讲,检索能力的培养应从最基本的书名和作者开始,这两个检索途径均以汉语拼音排序,有利于少儿掌握,书名检索可帮助少儿了解自己喜欢的儿童读物,如书名相同或相近的图书有多少馆藏;作者检索可帮助少儿了解某一作者作品的馆藏情况。对于中学生可进行分类检索教育,这是中学生在写论文时搜集大量材料所必须的。

篇9

1、课题的选择是时代和社会的需要

人类大量的知识和信息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从儿童早期开始的,如果说阅读是学习的基石,那么,儿童阅读就是基石的核心。因此,早期阅读更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儿童时期的阅读是发达国家早期教育的焦点,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早在1982年就向全世界发出“走向阅读社会”的召唤,在80年代,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就已把儿童智能发展的重点转移到阅读能力的培养上来了。

儿童早期阅读的材料是图书,其中儿童文学以独特的形式呈现给孩子,不仅具有认知和教育功能,而且还有审美和娱乐功能。儿童文学的特点与儿童的年龄特征相对应相合拍的,它适合儿童的接受心理、接受能力、接受方式。它将那些“有持久生命力的艺术珍品”,呈现给儿童,为儿童看世界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所以,以儿童文学为小学生高年级的阅读材料,也为教师走入儿童内心世界、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提供了一把特殊的钥匙。

2、课题的选择是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有人说,童年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性的起点,阅读儿童文学它能让人善良,增强人审美的意趣,能让孩子的心灵变得丰富敏锐,培养和提升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习惯、和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语言、审美情趣有所感悟;促进和推动课内外文学阅读的同步和互动;培养学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儿童文学的阅读,遵循了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有助于儿童语言教育和自身发展。

3、课题的选择是本校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

从葵涌街道第二小学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来看,在语言教育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特色,特别是课题“”实施以来,也积累了大量可供借鉴的教学经验和扎实的研究基础,并且具备了一支擅长文学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和两年的绘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课题的实施,也将对我校校本文化建设,以及结合新课程构建校本特色课程,将起到一个引导、落实、推进、深化的作用。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目标假设

(一)概念的界定

儿童文学:是指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按不同年龄阶段的读者对象,儿童文学又分为婴儿文学、幼年文学、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体裁有儿歌、儿童诗、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小说、儿童散文、儿童曲艺、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和儿童科学文艺等。这儿的儿童文学主要是针对小学高年级阶段而言,题材以儿童故事、小说、散文、戏剧等为主。

儿童文学阅读策略:是指以儿童文学为切入口,来研究符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阅读教育行为、计划和方法。

(二)目标假设

1、通过研究,探索小学高年级儿童文学阅读的目标、内容、措施及其有效的教学方法。

2、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对儿童文学阅读的兴趣,提高倾听、理解、观察、表达、表现、思维、想象、自信等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分析力,促进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和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国外对阅读策略的研究是随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而兴起的,它被当作学习策略的一个内容来研究。如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的达菲(G.G.Duffy)等人对小学生进行的排除阅读理解障碍策略的训练(1982—-1987),由科克(L.K.Cook)主持的对大学二年级学生进行的有关阅读材料组织策略的训练等。“阅读策略辅导”在语言教学领域里已相当普及。虽然我们能看到的这些研究报告主要是从心理学实验的角度做的,研究也仅限于阅读策略的某一方面,但这些研究报告对于我们如何严格地组织阅读策略辅导实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和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越来越多的西方儿童文学研究者将研究目光投向了与儿童文学相关的儿童文化领域,致力于寻求和探讨儿童文学与童年文化之间的复杂关联;而这种探求构成了对于传统儿童文学研究话题的重要丰富与拓展。例如,《儿童文学的乐趣》一书除了探究儿童文学及其阅读活动的方方面面之外,还探讨了诸如玩具、电视和电影是如何影响体验和理解文学的方式等话题,其主要作者佩里·诺德曼本人也是对于儿童文化始终保持学术敏感的一位研究者。《你只能年轻两回——儿童文学与电影》一书则将儿童文学、儿童电影等的研究置于错综复杂的儿童与成人的“文化-权力”关系中加以探讨,同时也显示了鲜明的美国文化色彩和意识。

在美国,不管是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还是现任总统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都大力提倡阅读。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由于移民渐增,英国正快速变为多种族、多语言的国家,语文能力下降已经成了一大隐忧。因此,英国教育部下决心要在几年内让80%的11岁学童达到应有水准。他们把1998年9月起到1999年,定为全国阅读年,全国各学校每天也增加1小时的读写课程。早在10年前日本政府就积极推广儿童阅读运动。1995年一群国会议员开始推动设立国际儿童图书馆,1997年日本修正“学校图书馆法”,规定学校规模只要超过12个班,都必须指派学校图书馆员。2001年底,日本儿童阅读推进法颁布,指定4月23日为日本儿童阅读日。

西方国家的主流课程体系和我国不同,他们趋向于设置专门的文学教学课程。英国和美国都探讨并制订了语言艺术课程标准。西方教育界认为,文学是人类想象的文字表达,是一种文化自我传播的基本方法;阅读和研究文学作品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增加他们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体验和理解;文学教学对学生有重要的意义;英美诸国都有为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制定的教学目标。

国内的儿童文学阅读教学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后人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怎样学习”比“学习什么”更重要,因而国内教育研究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学习策略的研究成为热门,如研究记忆策略、解题策略等已经出了不少成果;但对阅读策略的研究还比较少。上海市宝山区教科室周龙兴所作“小学生阅读策略发展及教学研究”(发表于《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3期),是研究阅读策略起步较早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例,另外还有一些中小学教师,研究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也涉及到了阅读策略。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出版的《学会阅读》(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北京第2版)一书,从阅读能力培养的角度,总结出的一套阅读方法,也可以看作广义的阅读策略。

考察各国和地区,除了政府发动,民间推动外,家庭、学校互动外,各国和地区都非常重视在小学母语课程体系中纳入儿童阅读指导的内容,而且从初步的考察可以得知,各国和地区的儿童阅读是以儿童文学为主要内容的,并且在小学——母语教育的初始阶段,儿童文学更是和小学阶段的母语课程密不可分。不仅各国和地区的小学母语课程教材中大量收进儿童文学作品,而且不少儿童文学作家直接主持或者参与教材编写,中国台湾的林海音就有10多年参加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经历。还有很多儿童文学作家直接深入小学校和学生开展读书交流,直接和孩子就童书展开讨论。英国的钱伯斯、美国的吉姆.崔利斯就是突出的例子。同时,国外的小学语文教师都受过比较充分的儿童文学教育,有比较好的儿童文学阅读经验和素养。

从大陆的情况来看,建国以来,很多学校和老师也在改革小学阅读教学,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总的来说,儿童文学界和小学语文教育界长期缺少沟通和对话,小学语文教育中儿童文学视野的缺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缺失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儿童文学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意义?怎样引进儿童文学的视角,促进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这些已经是很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2006年5月31日,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正式成立了全国首家“学校儿童文学阅读示范阅览室”。以切实推进“中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活动”为首要目标,倡导儿童文学的教育推广,以公益性、专业性、实验性为特色,在传播儿童文学阅读理念的同时,力图解决中小学校课外文学阅读“为什么读”、“读什么”、“怎么读”、“什么时间读”、“什么地点读”等基本问题,尝试建立一种常态而规范的,可运作、易推广的基础学校文学阅读活动模式,促进中国儿童文学阅读在校园的普遍开展。

近几年来,国内许多学校都将读书活动放在了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广大教师也充分认识到了阅读在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审视当前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太令人乐观,在大力呼吁读书的同时,许多老师并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孩子们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我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从儿童的心理与能力出发,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有效地提高孩子的阅读质量与阅读乐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适应力及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目标

1、教师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研教师要掌握课题的研究方法,自觉地进行科研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能写出可供的专题课改论文。

2、学生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培养和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态度、兴趣、习惯、和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阅读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情境、语言、审美情趣有所感悟;促进和推动课内外文学阅读的同步和互动;培养学生延伸到成年生活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科研层面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总结出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的理念和基本策略,并加以推广应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探讨和实践。重点是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指导策略的探讨,希望研究出的策略能有效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能让学生在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中从小吸收规范的、高质量的语言,为其后的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三)课题解决的主要问题

1、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和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个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2、如何确定小学高年级儿童文学阅读的目标、内容、措施,并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法。

3、如何提高教师对儿童文学作品的鉴赏力,分析力,促进教师深入细致地研究教法和学法,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五、课题的预期创新点

1、建立《儿童阅读成长档案》。

2、对开展的阅读交流活动(如:读书笔记展览、读书征文活动、故事会、知识竞赛等)的组织形式、推进策略进行研究。

3、教师对学生进行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指导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有关儿童文学阅读的中外研究资料及他人成功的阅读课、读书会的案例,借鉴其成功之处,同时进行不断扬弃,形成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2、行动研究法:实验教师研读童书,引领学生阅读童书,以阅读课为阵地,课内外想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个案研究法。通过建立《儿童阅读成长档案》,教师应观察并记录个体阅读情状及个体心理变化,施以个别辅导。

4、对比法:对实验前、中、后期学生对儿童文学的阅读状况进行对比。

5、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理性和实践层面上总结、提炼童书阅读的具体方法与经验。

(二)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阶段及具体安排:

1、申请立项阶段(2009年3月-2009年5月)

(1)选题。申报课题。

(2)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培训。

(3)对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现状、现行儿童文学现状等进行调查、分析,收集资料。

(4)制定方案、开题论证。

2、研究阶段(2009年6月-2010年5月)

(1)根据研究目标、内容、制定阶段研究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

(2)定期交流课题研究进展,做好阶段小结。

(3)进行中期成果鉴定。

(4)在第一轮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有关问题展开验证性的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5)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吸纳前期研究经验,逐步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模式。

3、结题深化阶段(2010年6月-2010年12月)

(1)收集论文。活动设计、个案记录等材料,归纳总结。

(2)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举行结题评审鉴定会。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组长:李梦

副组长:任海燕

组员:高年级语文老师

(二)制度保障。课题组有较健全的科研制度,将参与活动情况和科研成果纳入课题组成员的年度考核。

(三)师资保障。课题研究队伍年富力强,既有较丰富的科研经验,又有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活力。

(四)经费保障。学校划出一定的资金作为课题组专项研究经费。

八、课题研究预期成果

1、论文、研究报告、目标体系。

2、校本特色课程集、案例集。

3、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

4、课题结题报告。

5、课题研究活动影视专集(视频与图片)。

九、主要参考文献

1、《通向儿童文学之路》陈晖著新世纪出版社

2、《阅读儿童文学》梅子涵著少年儿童出版社

3、《中国儿童文学5人谈》梅子涵、方卫平、朱自强、彭懿、曹文轩著

篇1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图书室作为服务与基础教育的一个机构,既老师备课的资料室、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将越来越显示出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一、顺应课改需要,调整藏书结构

图书室最重要的工作是选择图书。图书资料是学校图书室开展阅览服务工作的物质条件,要更好地为师生服务,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藏书结构。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学校的课程开设、教学计划及其变化情况进行经常性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以此作为建立和调整藏书结构,搞好藏书建设的重要依据。

通过分析和总结,明确我校教学课程的开设,我校购进了有关小学教育的图书资料,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法和小学数学教学法是小学教师的专业课程,普通话、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是每个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因此,我们把普通话,书法、美术、计算机、英语的专著、教材及其有关参考资料作为入藏的重点,其复本量也相应大一些。最近,又购置了许多有关新课改的图书很受教师们的欢迎。藏书建设在保证以教学为重点的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了科研的需要,对科研所需要的工具类、资料类、论文类等书刊资料,同样作为入藏的重点。我校一直坚持订购多种报刊杂志,保持了资料的连续性、完整性,对科研人员帮助很大。在确定从教学和科研为主的前提下,我们还展开了以阅读为主的“第二课堂”用书,做到广泛而有选择地收藏,这部分书属于综合性教育用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各方面的用书。

二、掌握学生阅读特点,做好服务工作

学生在第一课堂教室里,总存在着一些未能完全理解的问题,要借助于图书室这个第二课堂去解决,图书室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藏图书资源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提高的目的。同时,还要配合学校做好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使图书室成为对学生思想教育的阵地。以加强图书室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第二课堂”的作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的重要环节。

图书室工作是一项开发利用图书资源的服务工作,要使图书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要,就必须掌握少年读者的阅读特点,了解他们阅读的兴趣与爱好。我校图书室分为两个读者层次,既学生读者群和教职工读者群,而学生读者群是我校图书室的服务的主体。我们针对学生读者在阅读上存在的一些特点,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我校图书室的学生读者年龄大约在6-13岁之间,好奇心和想象力是儿童时期的显著特点,他们正处在玩与学之间他们在阅读图书时有四个特点:第一,阅读动机不明确性和盲目性。学生年龄较小,对图书在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作用缺乏一定的了解,他们阅读往往无目的,无选择,不管拿到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翻来翻去,劳而无获,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第二,阅读兴趣广泛性多变性。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的好奇心强,爱好广泛。在阅读方面,他们各种书都想看,但兴趣不能持久,经常发生转变。第三,阅读内容以科普科幻,童话为主。第四,阅读能力较差。学生阅读大多只是蜻蜓点水般的停留在表面文字和图画上。对文章的内容理解能力较差。

针对学生的阅读特点,我们内抓服务意识,外树服务形象。着重在引导和教育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学校把图书室和阅览室进行装饰,在图书室里张贴了名人画像和名人名言,阅览室张贴了醒目的标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书是知识的源泉。”等等,让学生一走进图书室就能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学习氛围,并根据低年级小读者年龄小认字少的特点为小读者推荐一些注音彩图的少儿书籍。

三、了解教学和科研特点,提供优质服务

为教学和科研服务是图书室的首要任务,几年来,我们始终抓住这个纲,想方设法来加强和完善服务工作,不断提高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水平。

在教学服务方面,我们注意了解教学的特点和进度,根据了解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各科老师提供教学参考书和辅导材料。如了解到语文老师要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优质课时,我们就及时将鲁迅先生的作品向学生推荐,使学生知道了解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他的作品有《狂人日记》、《朝花夕拾》、《阿Q传记》等,从而加深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了解。由于学生课前已对鲁迅先生的提前了解,这节课获得了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我校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鼓励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作为学校的一员,我也积极地参与进来,认真学习计算机技术,适应学校发展。把学校图书纳入计算机管理,这样既方便了老师们借阅,又提高了图书管理水平。

在科研服务方面,我们也做了一系列服务工作。首先,为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从事科研的场所―教师资料室,资料室丰富的藏书,为教师从事科教提供了物质保障。其次,为科研人员打开绿灯,充分满足他们的借阅需要,不管节假日,随喊随到为他们办理借阅手续。再次,对科研课题进行跟踪服务,撰写什么论文,需要什么参考资料,为他们搜集提供所需的书刊资料,编制专题资料目录,搜集最新科研动态,从科研课题立项到战果鉴定,自始自终进行跟踪服务。这些服务对他们的科研工作起到很大的作用,我校的教师参与了中央教科所国家“九五”实验课题《小学数学学具应用实验研究》刚刚结题,现又开始参与国家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中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和实验研究》,几年来,我校教师发表了一大批论文,有些论文还获得了国家级的奖励。

四、提高图书馆理员素质,确保优质服务

为师生服务是图书室工作的归宿。我们只有掌握师生特点,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图书室藏书资源,从最快,最准确的传递文献信息,才能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图书室的工作的价值,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实现这个目标,图书管理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

首先,图书管理员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只有热爱图书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只有热爱读者,才能做到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忠于职守,对工作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它是实现图书馆理员最基本价值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