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专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00:42: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外语专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外语专业论文

篇1

关键词:认知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验教学法认知结构

一、引言

中国经济正越来越走向世界世界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具相关数据统计.200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又增长23.2,排列世界第三从这一点能过看出.我国对外语外贸人才的需求也来越大,怎样能培养出符合经济形势和国家需要的人才是摆在每一个外语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许多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不一而足,但总体有两个方向二一类是传统课程,即以国贸实务为核心围绕这一主线设置如怎样与外商书信往来的外贸函电、怎样与外商谈判的商务谈判等等在已开设商务英语的院校中,鉴于师资经验、学生就业的考虑这种定位占大多数:另一类是将经济管理类课程用英语(ESP)去学习.比如开设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国际金融等课程,以求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综合性人才.为以后学生深造创造可能,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代表。但这种定位要求教师素质较高除一些条件较好的院校一般不易实施。

二、外语系学生现状分析

以传统模式定位商务英语的院校既然占多数那么这种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呢,我们是否可以更加完善它呢,这是我们有必要讨论的。

据笔者调查和粗略统计在目前我国外贸从业人员当中,外语专业毕业的占到多数,而且用人单位因其深厚扎实的语言功底也偏向于聘用外语类毕业生这可以说是我们学生的优势。

但是我们和国际贸易专业毕业的学生相比也存在不可回避的劣势。这特别体现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从进校,会系统学习西方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理论、就实务还有具体的贸易惯例、国际支付、国际运输等最后还有实验操作课。可以说学生能够透彻的掌握和理解进出口贸易这一过程。而外语类学生一般在入学到二年级之前.诸多基础课程如口语、听力、综合英语等占据大部分时间.又有专业四级等考试的压力很少人会把精力放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上等到高年级开国贸实务课时上来就是英文原版教材英语授课,简直是一头水,不知究竟要干什么或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到稍明白点了,一学期课马上也要结束了如果以后毕业从事相关工作基本上也是自己边干,边从实际中总结学习这样增加了时间成本,降低了企业效率。我们作为人才的输出者,从培养实用型人才这一角度是否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呢,通过研究学习法理论.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三、商务英语课堂的问题

目前,我国商务英语的教学中仍主要采用普通英语的传统的系统讲授法。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内容围绕语言点展开主要时间和精力用在讲解单词、短语、句子、语法分析及课文的翻译。考试的大部分题型是英汉互译、单向选择等而缺乏具体的实务应用。

当然系统讲授法容量大、成本低、通用性强,但这些作为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容易误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不能体现商务英语的实用性目标,难以培养出具有业务能力的人才。笔者在担任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曾安排了一次实务性练习要求学生根据合同审查对方银行信用证,找出问题并致函对方修改。结果学生感到束手无策。这说明“灌输十笔记+技艺“的学习方式对于灵活应用知识和具体操作解决问题缺乏训练。因此,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个分支必须围绕“实务性”的特点和该课程中学生的熟悉英语语言的特征,运用新型教学方法创造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动机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活动。

四、学习法中的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是在否定和汲取了行为主义理论后形成并成为当代心理学主流学派,在我国外语教学领域如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approachl、意念教学法(notionalapproach)等教学法中运用广泛。代表人物有托尔曼的”符号学习”、”行为的信息加工理论,布鲁那的“认知一发现学习”等。它强调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参与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教学是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使学生达到教育者确定的目标既帮助学习者习得客观事物及其特征使外界客观事物内化为其内部的认知结构。其中对学习理论和课堂教学实践都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学习’‘是其代表,提倡发现学习也就是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知识。

在认知学习理论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进一步提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它一方面是对新信息意义的构建,同时又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合作学习受到特别关注。针对教学实践,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出了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第一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第二,学习情景要与实际情景相符合:第三,注重教学中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和协作学习;第四,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要为教学提供充分的资源。

五、认知学习理论在实务课中的运用

在引入认知学习理论之前我们应该了解国贸实务这门课程的知识特点。实务课是一门知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对贸易术语、跟单信用证等这些概念,只靠单纯的归纳讲解是不够的,还要配以实际案例,更重要的是对于有关章节,如信用证使用流程,订舱运输流程这些偏重实际操作的部分我们一定得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他们才能发现问题找出缺漏巩固知识,将教师输入的内容,通过独立思考和自行发现转化为自己的内部认知结构。这也正是认知学习理论认同的学习的一个基本规律。所以,课堂教学中我们建议引入实验课。针对外语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较少、没有专用实验室及课时有限的具体情况,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应对实验课的安排精心策划。

1基础知识的铺垫

介绍主要的专用术语,如托收(Collectio门)、汇票(Draft)、信用证(LetterofCredit)等。

2学生的准备

首先,每章的实验课应安排在一两次正式授课之后这样学生对本章的内容已经有了清晰的概念为实验课将他们头脑中的知识点连成线和网(可以在教师的协助下)创造客观条件次要求学生做情感上的准备。课前应给学生先分好组,30人班级可分成3组并固定下来形式上可围坐在一起营造友好合作的氛围。

3.教师的准备

实验课成功与否直接取决于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上教师虽然是让学生自己去操作但大量心血花在课前备课。

首先教师要准备课堂会用到的系列信函和空白单据的文本每组一套人手一份

实验课开始时,教师提出问题创造问题情景提示问题的解决途径必需的知识。然后,明确各组学生的角色划分。如运输这一章,谁做托运人;谁做承运人谁是海关分别负责一至几个业务环节,分别布置任务。其实有时学生做不出我们的预期效果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扮演的明确职责。

最后,教师有必要在黑板上将操作涉及的每一个步骤以流程方式写出来以指导学生的完成。其间,教师可以在各组间观察及时纠正错误并随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六结语

篇2

教材建设

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目前正式出版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比较少,而且比较老旧,不够新颖。教材内容一般选择一些国外原版材料中章节或者与专业相关的科普读物。一般的形式是专业词汇在阅读材料后面列出,有对照的中英文,没有其他的相关解释,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不能全面把握。有时同样的单词在不同的章节具有不同的中英文解释,课本当中只是给出对照的中文意思,没有其他的解释,这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而且不够生动具体。缺乏时效性、灵活性,编排方面又过于注重系统性和严肃性,这些对专业知识薄弱、英语水平有限的学生来说困难较大,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教材情况,笔者认为可以考虑自编教材。应充分考虑本专业的应用特点和学生的英语水平,使英语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相联系;还要考虑内容的前沿性和专业课程的互补及匹配。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之前,他们对专业英语接触较少,所以教材的内容要由浅入深,给学生缓冲的时间。同时还要介绍专业英语的文体特征,使学生对专业英语有一个较好的把握。另外专业英语的高频词汇和专业术语也要囊括进教材之中。文章内容要丰富全面,取材广泛,让学生接触土木工程专业英语的方方面面。还要有和学生比较贴近的一些工程的英文介绍等等。既要有学科基础知识、又要有前沿动态介绍、学术论文、招投标及施工案例等等。使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英语教材既感兴趣,又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改善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在学习土木工程英语时,自身也存在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不了解专业英语的目的和内涵,具有畏难情绪,不重视专业英语的学习,甚至抵触专业英语课程,认为该课程的设置纯粹是为了为难他们。所以怎样改善这些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首先使学生明确专业英语的内涵。由于专业英语融合了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单纯的专业知识或单纯的英语学习就已经比较困难,他们的融合会更加困难。诚然这是多数学生的想法,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明确专业英语的内涵,也没有明确专业英语的目的和意义何在。专业英语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以英语为工具,获得专业有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而且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才能够紧跟专业领域内的研究应用潮流。另外学生毕业后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大量以英语为载体的专业英文文献资料,这也要求他们要能正确熟练的使用专业英语。再则,研究生学习阶段要求学生必须紧跟专业发展的前沿,对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且研究生阶段是不开设专业英语教学,所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专业英语是非常必要的。对专业英语的有了正确认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必然会有较大的改进。其次要使学生认识到对于专业英语的重要性,必须对专业英语课时的设置和时间段进行改善。课时较少,一般学校所开设的土木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周课时只有两节,在这两节课过程中,教师很难展开教学,内容讲不完,教师只能加快进度,或者压缩内容。这样下来,学生犹如坐过山车,头昏脑胀的两节课下来之后,更没有兴趣可言。而且,专业英语的开设时间段比较靠前,一般在大三上个学期。这样一来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储备不足,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就会更难。所以鉴于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建议将学生的周课时设置为4节,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也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专业英语的开设要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这样学生就有了足够的专业知识的储备。最后要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积极性不高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感觉专业英语没有什么用处。此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多应用,比如给学生看会议视频材料,当然是英文的行业会议,阅读英语文献、帮助写作英文学术论文或材料等,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目前多数老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以阅读和翻译为主,听说和写作训练很少;教学手段以黑板为主,结合少量的ppt进行教学。目前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性难以调动,课堂气氛沉闷。而且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都这种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使学生成为中心,成为接受知识的主动参与者。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堂是教学第一关,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教师配合学生进行讨论式教学。事先给学生分组,让学生准备好要讨论的主题内容。如,招投标合同、建筑施工图、建筑设计书等,并提供与之相关的英文资料供学生课堂准备。课堂上,让各组学生讨论问题,老师进行总结,最终师生共同得到答案。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来配合教学,将教学信息通过屏幕投放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更直观地得到信息。这种教学手段形象、生动、直观、信息量大,使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受到更为感官的直接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习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篇3

关键词:对外汉语 古汉语 文化观照

古代汉语是高等院校对外汉语专业的一门语言工具课,主要是系统讲述关于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知识,阐明有关古代汉语的语言规律,让学生通过学习提高其“语言科学的理论素养”及“阅读文言文的能力”[1]。在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对外汉语更名为汉语国际教育,这种转变要求我国的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师不仅具有教授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中国文化素养。古代汉语作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课,自然也要服务于汉语国际化的国家长远目标。长期以来,由于古代汉语课程内容的繁杂枯燥以及教学时数的不足,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普遍不感兴趣,教学目的难以实现。如何克服古代汉语教学面临的困难,成为高校古代汉语教师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古汉语教学只有自觉进行文化教学,才能使枯燥的语言文字理论变得富有趣味,使学生产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这样做,不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能激发学生课外学习古汉语相关知识的主动性,丰富古汉语课的实践教学内容。

一、挖掘汉字的文化内涵,加深学生对字词意义的理解

汉字是表意文字,通过字形来表现词义。古汉语中,大多数词都是多义词,这些意义之间有着或近或远的引申联系,顺着这些引申线索,我们总能追溯到某个字(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就是汉字据以构形的基础。运用汉字的构形理论分析字形与词本义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古代汉民族的文化,也能更好的理解本义与后世引申义之间的联系,加深对词义的理解。如“年”,甲骨文作“”,上面是“禾”,下面是“人”,像人头上顶着禾的样子,表示谷物成熟后收割了下来,顶在头上拿回家。因此,“年”的本义为谷物成熟。古代一年种一次庄稼,谷物从这次成熟到下次成熟就是一年的时间,因此,“年”就有了时间单位“年岁”的含义,从“年岁”义引申出“年节”义,也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关于春节还流传有各种民间传说,兹不赘述。年节一过,人也增加了一岁。于是“年”又引申指人的年龄。《论语·阳货》:“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我们通过分析“年”的字形构造知其本义,又进一步结合古代社会生活和有关传说分析其各意义之间的引申联系,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其意义的理解。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认为“凡解释一字即是做一部文化史”[2]。作为汉文化的载体,对汉字中蕴含的古代文化予以阐释,不但能够提高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而且促使他们做深入的探索,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性学习。

二、精选语法用例,让学生在掌握语法规律的同时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语法是古代汉语教学的重点,内容琐碎而枯燥。各种古汉语句式的不同形式特点,不同词类的虚词的语法功能及与现代汉语虚词之间的对应关系都让学生颇感头疼。如果教师能够精选古代经典中既反映优秀传统文化又具有语法特点的典型例句作为语料,用来分析古汉语的句式和虚词,那么,就会让学生既容易掌握这些句式的形式特点和虚词的功能,又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如“词类的活用”一节就是讲古代汉语叙述句的谓语不仅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名词、形容词,而且作谓语的名词、形容词可以和宾语形成使动、意动等特殊的语义关系。我们以《孟子·尽心上》里面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来说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也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宽广的道理,进而对人生有更深的认识。又如《古代汉语的词序》一节讲宾语前置现象,我们以《论语·学而》中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为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因为该句前半部分符合此规律,后半部分因为宾语是名词“人”就不符合此规律的要求,故不能前置。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体会现实生活中“知人”的必要性。我们总是说知己难觅,其实,等到我们学会了主动去“知人”,“知己”离我们也就不远了。又如学习“者”字结构,我们以《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为例,既让学生掌握“者”字结构的形式和意义,也让学生从圣人言中学习到生活的真谛。这样我们就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枯燥的语法教学结合在一起,学生“爱屋及乌”,教学效果自然会好很多。

三、补充文选阅读所需的古代文化常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文选是古代汉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文选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代汉语的感性认识。为了达到“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的目的,文选教学一般占到古代汉语教学时数的一半左右,可见文选有多么的重要。与文字、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相比,文选更紧密地联系着中华民族广阔的古代生活以及民族的心理、风物、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等,是民族思想、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历史记录与写照。所以,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自然就是学习古代汉语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的过程,是了解民族历史并接受民族思想、情感和精神教育的过程。

文选教学以解释词句为主,只有让学生对文中的词句的意义都懂透了,学生才能举一反三,读懂其它的文言作品。一般而言,只要把文选中重点的词句讲清楚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也就差不多了。除了词句的障碍以外,影响学生对文选理解的就是古代文化常识了,这方面内容包括古人的姓氏名号、职官、地理、历法等。在古代汉语课时压缩的情况下,很多高校的古代汉语课都把这一部分通论知识砍掉了,以致这些知识成为了学生文选阅读的真正障碍。基于此,我们认为文选教学不仅要解释词句,也要补充解释文选中有关古代文化的常识内容,帮助学生更好的读懂文言作品。如《段于鄢》中称郑武公的妻子为武姜,为什么这样称呼她呢?原来古代姓是用来指婚姻的,女子必须称姓。武公之妻的娘家为姜姓,武是她丈夫的谥号,女子死后常在姓上冠以配偶的谥号来称呼她,所以称她武姜。又庄公的弟弟名段,周代以“伯仲叔季”表示兄弟间排行,段比庄公小三岁,所以叫叔段。叔段后来失败出奔共国,所以又称“共叔段”。又如《鞌之战》中写“邴夏御齐侯,逢丑父为右。晋解张御郤克,郑丘缓为右。”可见古代战车上一般是三个人,教师就有必要介绍他们在车上的位次。原来古代车战时,尊者在左,御者在中,骖乘居右;但君王或战争时的主帅居中,御者在左。又文章开头写“癸酉,师陈於鞌”,教师就有必要介绍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干”是指十天干,即甲乙丙丁午己庚辛壬癸,“支”是指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以十干配十二支,得六十“甲子”,用来纪年。干支纪年法一般认为兴于东汉,西汉以前的逐年干支,是后人逆推附加上去的。这些实例说明古代文化常识对文选阅读的重要性。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对古代汉语教学内容予以文化观照的益处。但是也应认识到,古代汉语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讲授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理论,阐释汉字的文化内涵,精选代表优秀古代文化的典型用例,在文选讲授时补充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都是为了增加古代汉语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不能喧宾夺主,把古代汉语课变成古代文化课。

注释:

[1]王宁:《古代汉语》,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6页。

篇4

关键词:毕业论文 课程教学 反拨效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c)-0135-01

该文拟论述毕业论文培养应贯穿于整个本科阶段的课程教学,分析毕业论文培养与课程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来审视目前的英语本科教育,探索其对英语本科教育的指导性。

1 毕业论文培养环节与课程教学

教学计划上所谓毕业论文培养环节只是用来界定毕业前的最后学习阶段,而对学生的培养远不仅限于此阶段。《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也指出:“毕业论文是考察学生综合能力,评估学业成绩的一个重要方式。”[2]由此可见,毕业论文的质量反映了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它表明了学生的外语水平和实际应用外语的能力,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1]。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涉及到本科阶段的所有课程教学,远非短期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所能及。另外,可以看出毕业论文是对本科教学质量的检测,而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也集中体现了常规教学中的弊端。分析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指导常规课程教学,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必将体现到毕业论文质量上。

2 存在主要问题

通过对某高校2007、2008级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综合分析,以及对这两界毕业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英语语言能力较差,思路不清晰,语言缺乏逻辑性。学生英语行文能力差,语法错误多,文章可读性较低。写作目的不明确,陈述思路混乱,经常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很多同学虽然用英文行文但是却用汉语思维组织语言,使行文前后不连贯缺乏逻辑性,且不注重段与段之间的粘连,整篇文章呈现出零散,脱节,中心不明确的状态。

其次,缺乏问题意识;论证过程缺乏理论支撑。学生缺乏问题意识,对所学的知识大多是被动的接受,很少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思考;另外学生的知识积淀较少,无从发现问题。因此绝大部分学生的选题通过网上搜索,拼凑而来,这给论文写作带了极大的困难。再者,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被动接受,不能与实际相结合应用到论证过程中,这使得文章缺乏说服力,大多停留于感性层面的叙述。

根据以上两个方面问题,笔者将本科教育阶段的课程分为语言能力基础课程,高年级专业课程两类来探究毕业论文对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3 对课程教学的反拨效应

3.1 语言能力基础课程

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表现出来的英语行文能力差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写作、语法或某一门课程。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是一个有机整体,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英语语言能力低是所有听说读写的基础课程的问题。反思一下这些基础课程就不难找出其中原因。阅读课和听力课上教师注重传授解题技巧,如何在考试中得高分。通常课程内容是大量解题训练,而不注重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综合分析和理解。语法课大多是教师孜孜不倦地讲解语法点然后做大量的应试练习,脱离了作为载体的语言,学习语法的意义也仅仅是卷子上一个高低不同的分数而已。写作课亦是如此,固定的框架,模式,句型一切都服务于考试。综合英语本是一门将听说读写整合并形成语言自主输出的课程,但学生被要求背单词,背课文,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接受,很少有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自主语言输出的机会。不难看出,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课程的重心偏向于应试训练而忽略学生这个主体,久而久之,学生也习惯这样的被动接受。然而,要使教师所传授的这些语言规则支配的语言行为达到完全自由自主的程度,即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是需要大量的自主的语言输出练习才能转化为语言技能,才能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就要将语言能力基础课程的重心转向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大量的自主语言输出训练中将输入,分析,理解,归纳,总结,输出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能力。

3.2 高年级专业课程

高级专业课程主要是指语言学、文学、翻译方向的相关课程,以及一些行业英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毕业论文题目的主要来源。然而,学生在毕业论文阶段却表现出缺乏问题意识,不能发现问题,更不用说解决问题。而论文选题的动因是在于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就题而论,有话可说。[3]这与基础课程养成的被动接受的习惯不无关系,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激发学生的低级心里过程(lower mental process)。以文学课为例,老师讲授每个时期特点,文学贡献,某个作家的生平,著作,对文学理论进行介绍以及一些著名作品的分析,考试的内容也大致如此。学生只需要简单背诵,再现即可,背诵再现即是不需要思维的低级心里过程。而毕业论文写作恰恰需要调动学生的高级思维过程(higher mental process),需要学生有缜密的外语思维能力,批判的、系统的推理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4]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很难通过自主思维发现问题,即缺乏问题意识。因此,对于选题往往采取“拿来主义”,以至于论文写作时无话可说,只能继续采取“拿来主义”。由此可见,高级专业课程应该思考如何调动学生的高级心里过程,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会如何发现问题,用缜密严谨的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结论

本科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毕业论文项目和其它课程均为此系统的构成要素,它们不应是孤立存在而应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5]同时,毕业论文对本科教育进行综合检测,对本科教育起到有益的指导作用,促使高校改进并提高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反作用于毕业论文写作,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外语卷(修订版)[Z].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1.

[2]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5.

[3] 张菁.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问题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62.

篇5

关键词: 化学教学 双语教学 教学管理

根据《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双语教学分为immersion、maintenance和transitional,即“浸入型”、“保持型”、“过渡型”3种类型,而我们通常进行的是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在稍高年级,一般是二年级以后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冲破了原有的外语(一般指英语)教育模式和专业课教学模式,使学生能有效掌握学科专业术语和英语表达特点,培养英语思维能力,阅读和翻译英文专业资料,并在学科专业英语中运用自如[1]。2004年以来,我们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在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开展双语教学,课程涉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绿色化学、化学专业英语等。通过加强双语教学环节管理,强调教学环节中课前预习、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中各步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双语自主学习能力和专业外语翻译能力,也提高了毕业论文实验创新、写作能力。

一、选择合适课程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对于新升本学校,是“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但是为了发展,为了适应人才国际化的要求,有必要不断进行探索。首先可以选择较高年级的专业课进行双语教学。年级太低,一方面,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正在学习公共英语,会觉得基础英语还没学好就学专业英语,不符合一般的逻辑。另一方面,许多学生还在复习英语以迎接英语四、六级考试,会认为自己的英语学习负担本身已经很重,如再增加专业课双语教学的英语学习,会觉得负担过重。其次应该考虑到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新升本院校刚从专科层次升入本科,本科教育的基本教学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公共课、专业课教学师资力量还相对不足,科研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外语基础好的教师更少,所以应该选择师资力量强相对较强的课程进行试点。在实践中,我们选择了二年级以后开设的课程,如分析化学、结构化学、绿色化学等课程首先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进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改革,强化创新能力培养

双语教学课程需要担负起学科专业英语的部分教学任务,为了让学生的总体学习负担不增加太大,有必要对原有的非双语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比如对相关学科的专业词汇进行学习,在应用部分以毕业论文实践教学为导向,增加相应的外文学术论文范例的讲解,对知识性的内容主要由学生进行自学,等等,以此优化课程结构。

不少课程虽然专业师资力量得到加强,教师的学术水平也不断提高,甚至由外语基础较好的博士、硕士担任教学任务,但是由于国内英语口语教学的不足,专业课教师的英语口语大都不尽人意,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展现需要教给学生的大量外语词汇乃至关键句子,可以避免单纯由教师宣读所引起的误解,提高双语教学的准确度和教学效果。双语教学需要掌握大量的专业英语词汇,而一般的化学化工辞典一些最新的专业词汇无法查到,而且普遍没有发音。网络词典恰恰克服了这些缺点,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查找专业英语词汇特别是搜索查找新词、生僻词的能力。

在双语教学的学科专业外语训练阅读或翻译训练中,初见生词时,可根据它的构词形式,上下文关系和情景关系对它的可能含义作出假设。词缀可提供语法意义,词根往往可提供词的实际意义。上下文也可作为提供词汇意义的线索。学生可据此学会正确地猜测词义[2]。但是猜测毕竟是猜测,一定意义上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相悖。对于双语教学中遇到的外语专业术语,如果不能准确地翻译,有时可以不翻译。随着互联网科技论文数据库和搜索网站的发展,可以有多种方法在网上解决生词查找的问题。比如可以利用“爱词霸”、“海词”、百度词典等在线英汉词典进行查找(图1)。

还有一种更强大的查找方法,即利用百度、谷歌等互联网搜索网站,通过搜索科技论文数据库网页进行相关内容对照,可以准确地翻译外语专业词汇(图2),其根据是科技论文数据库论文中文献的中英文标题、中英文关键词和中英文摘要内容上的互相对应。

三、加强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和教学管理工作

双语教学的推行业给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课题。目前大家对外语教学特别是英语教学存在诸多质疑,一种观点认为我中华泱泱大国,没有必要全民学英语,浪费教育资源去培养市场不必需的亿万英语人才。这种观点我们也赞同。但是另一方面,有些人才群体却需要加强外语学习,特别是科技人才。为了追赶国际科技水平,他们需要准确、快速地阅读外语科技论文,与国际科技同行进行交流,掌握国际上科技研发的最新信息,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相关教学管理者需要积极鼓励和支持双语教学的开展。比如,加强双语教学的相关课程教学档案建设,做到一门一档案,把各学期各门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案、课件、考核材料等教学资料认真归档,做好传承,使得以后从事相关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有案可查。此外,提高教学工作量计算系数,对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进行适当的精神和物质鼓励。

双语教学既能促进相关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又能增加学生对专业学习和外语学习的兴趣,通过强化查找、阅读和翻译外文文献的训练,为毕业论文实践教学打下基础。在双语教学课程中安排大量的学生自主查词、自主翻译,以及学生讲解课文的自主教学,不仅“授之以鱼”,而且可以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学生和教师都能增强双语教学的信心,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谈多娇.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的关键环节[J].教育研究,2010,(10):91.

[2]刘红英.分析化学专业英语教学方法刍议[J].职业技术教育,1997,(11):41.

篇6

关键词:生物技术;专业外语;课堂教学

随着生物学相关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生物技术视为提高国家竞争力和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驱动力,生物技术人才也成为国际人才竞争的热点之一。我国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自1997年正式获得批准以来,其办学规模和招生人数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不可否认,生物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在欧美国家发展完善起来的,国内现有的教材大多是借鉴国外英文版本翻译而来,该专业领域的知识更新首先是以英文形式出现的。因此,开设专业外语课程对生物技术专业学生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生物技术专业外语教学发展现状

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生物技术专业英语已形成比较明确的培养目标、相对固定的课程开设时间和学时数目安排,但是在该课程的教学实施和考试模式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1.课程设置情况

不同高校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外语课程设置略有不同,多设置在大三或大四年级的第一学期,课时数在40学时左右,课程性质为专业基础课。以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生物技术专业为例,我校该门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学时数为48学时。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完成基础外语和生物类公共基础课的学习,如《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等,并且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如《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即将开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的学习。在这个学期开启《专业外语》课程将会为公共英语和专业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为部分学生考研和申请出国留学打下良好基础。

2.参考教材选择

大学生在第二学年完成基础英语学习后,大部分能够通过国家英语四级的考核,综合考虑这一阶段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和专业知识储备,有的高校采用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专业英语》(蒋悟生主编)作为教材,该书目是我国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但即使是该教材的最新版本也是在四年前出版的,一些最新的知识如MicroRNA、Epigenetics等都未能涵盖其中。有的高校采用自编讲义作为教材,例如,选用英文原版专业书籍,选用SCI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选用国外专业相关的科普书籍等。这些教学内容虽然时效性高,但存在通用性不强、覆盖面不广的缺点,难以进行推广使用。当然,也有的教师认为专业外语教学应该淡化专业色彩,并不需要编写专门的教材。目前,生物技术专业外语课程公开出版的教材很少,更新速度较慢,在生命科学飞速发展,新知识、新概念不断涌现的今天,专业外语教材的建设已远不能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这也是我国高等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在完善专业外语课程体系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3.成绩考核方式

在大多数高校,专业外语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的范畴,客观上造成学生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有调查显示,40%的学生把专业英语作为基础英语来学习,把英语六级作为学习目标。基础英语经历多次教学改革,已形成一整套严格、规范和科学的考试方式,而专业外语的考核方式则比较多样化,有的教师采用开卷考,有的采用闭卷考,有的则选取交课程论文的方式,这就不免造成了专业外语考试不够规范、不够科学的局面。缺乏规范化、标准化的成绩考核方式也会从学生的主观导向上对教学效果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借鉴基础英语的完善考核方式,结合生物技术专业特色,制订出适用于专业英语课程的考核标准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生物技术专业外语课堂教学探讨

课堂教学仍然是高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能够为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目前,专业外语课堂教学尚存在以翻译为主、成为“翻译课”的现象,基本上是教师对着教材,逐词逐句地解释。一些老师采用分组讨论法对生物技术专业外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依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认为,任何涉及非母语语言的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听、读、说、写”这四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专业外语的课堂教学也不妨从这四点着手,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设施,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利用英语教学视频提高听力

相对于其他专业领域而言,生物技术专业的知识、概念、名词的中文释义都比较抽象,比如DNA复制过程、PCR反应的基本原理等等,仅仅通过语言的讲解是难以让学生接受的。如果这些抽象的概念能够通过动画演绎,同时搭配专业的英文讲解,这样5~10分钟的教学视频在课堂上播放一两遍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通过检索发现,一些国外生物学领域相关的网站和网络课堂有这样的英语原声视频资源。比如,美国教育门户网站(http:///),是一个在线课程资源网站,有五十多位教育家、视频编辑人员和动漫制作人员创作有趣的视频课程;美国视频实验期刊库(http:///)是一个以视频方式展现医学、生物学等学科试验方法和过程的电子期刊;图说DNA网站(http:///)是由美国冷泉港研究所创立的网站,它用讲故事的方式讲解遗传学,以生动的动画呈现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这些网站上丰富的视频资源视觉效果清晰、讲解生动有趣、时间长度适中,非常适宜在课堂上使用。学生在学习、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英语的听力水平。笔者经过实际课堂检验发现,视频资料的时长最好控制5~7分钟,每次播放两遍,学生对这些教学视频兴趣浓厚,课堂反应良好。

2.阅读原版教材加强理解

经过专业基础课授课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对专业知识具备基本认知的情况下,将专业的英文词汇传授给学生已经是水到渠成、相对容易的教学内容。这时我们的阅读材料不妨选取英文原版教材的相关章节作为阅读材料,如《基因Ⅸ》等,原汁原味的英文教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容易地识记词汇。此外,生物技术的诸多专业名词术语大部分是外来语,直接阅读英文原版教材的相关内容既能够使学生对原有中文释义的理解更加准确、深刻,也可以使学生对专业英语行文的简练、精准有所体会。

3.专题演讲锻炼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用外语交流专业知识的能力是专业外语教学的又一个重要目标。国内学生学习英语普遍存在“哑巴英语”的现象,即能够听懂但是不会表达,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相应的教学环节,加强引导,鼓励学生不要怕出错,勇敢地把英语说出来。比如,我校生物技术专业英语每次上课为三个学时,如果这三个学时全部由教师来讲授,学生必定会试听疲劳,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我们在每次上课时安排1~2个学生用英语进行PPT演讲(每个学生5~8分钟),要求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生命科学领域的特定专题或热点话题做PPT演讲,这一环节进行的时间不固定,由教师根据每次授课的具体情况自由安排,学生在这一环节的表现情况也将纳入平时成绩的评定参考。这样的演讲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枯燥的专业词汇会深深地印在脑海中,同时,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十分有效。

4.利用科技短文学习写作

张元福等以“资源勘查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以科技论文写作为导向的专业外语教学模式建构。生物技术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生物学研究有相对较长的实验周期,本科生对科学研究的实际过程尚缺乏体验。因此,科技论文写作是生物技术专业外语本科教学中一个相对高级的目标。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国内高水平的期刊,如《遗传》《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等,选取其中一些简单易懂的英文摘要作为写作范例教学效果良好。这些已既保证了英文写作水平,论文的中文摘要对于刚刚开始学习科技论文写作的学生也非常有益。在初级阶段,教师可以选摘其中比较典型的句式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巩固,逐渐能够进行比较完整的表述,达到能独立撰写英文摘要的目标。

专业外语是专业体系建设的必要组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在专业基础上的英语运用能力,包括能够用英语表达和交流专业知识,熟练阅读国外专业文献,并具有一定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目前专业外语教学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学校、教师和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从教材选择、考核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充分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其教学质量将会得到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郑世英.地方本科院校生物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09(10).

[2]焦述强,陈艳.专业外语教学的几点看法和认识[J].中国地质教育,2006(03).

[3]甘媛.高校专业外语的课堂教学研究[J].品牌,2013(06).

[4]张会勇,井长勤,朱武凌,丰慧根,杨保胜.分组讨论法在生物技术专业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17).

篇7

    关键词:翻译实践;翻译评论;创新能力

    Abstract: Bachelors’ degree thesi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eaching processes. However, at present, the major problem in graduation thesis on translation studies is lack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e, and the same is true for graduation thesis on linguistics, literature, cultural studies, etc.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conduct reformation. The author has attempted some changes, and better result has been achieved.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necessity of the changes, what and how to reform and the ways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innovation ability, and to inspire this kind of teach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translation practice, translation commentary, innovation ability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整个大学阶段学习的回顾与总结,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对于外语专业的学生来说,论文写作更是语言及相关科学研究的一次基本训练,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近年来,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在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成果卓越。但在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这一领域还未见正式的调查与研究。毕业论文的撰写、指导与答辩是大学英语专业毕业前的一项重大的教学活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的大学本科教育的必要环节。目前,教育部又把毕业论文列为英语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然而现状却令人担忧。本文作者在指导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时,进行了改革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 英语专业翻译选题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缺乏创新性

    目前,英语专业翻译选题毕业论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创新性,主要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 选题

    根据历年来学生毕业论文的统计,写文学的论文最多,这不仅仅是某一届的个别现象,往届情形亦如此,而且其它院校也有类似现象。这与文学的影响、文学的吸引力、文学课开课的多少都有关系,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文学的资料多而且相对好查、好懂,由于文学方面学生可参考的文献丰富,因此,论文就会写得丰满、顺利一些。所以,文学类的毕业论文较多。而翻译类、教学类和文化类的论文相对较少,这是因为这些方面的参考资料有的太专业,抽象难懂,有的研究涉及大量的数据收集和统计,甚至需要教学实验来验证,这些都使学生望而却步。

    1.2 参考资料

    随着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参考资料、报刊杂志的数量和来源比从前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利用这些资源。一半以上的同学利用网上资源获得自己论文中所需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资料。参考和运用一切可接触到的资料是撰写论文的重要过程,但如何从中筛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通过分析吸收到自己的论文中,很多同学一片茫然。大多数学生的论文一半以上是完全借助他人的文章。

篇8

论文关键词:地方特色,英语翻译,课程建设

 

1.引言

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外语界存在着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之区别,前者仅指外语教学中以翻译促进外语的掌握,翻译仅是外语学习中的部分目标,而后者则特指英语翻译专业教学,即翻译本身就是外语学习的最终目标之一。[1]本论文中取翻译侧重于前者,但兼顾后者,即把翻译教学当作英语专业中贯穿始终的语言学习活动(包括其中的翻译课程)来看待。

长期以来,翻译只是被看作外语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训练方法或者一般意义上的实用技术,而翻译教学也通常是一些经验之谈和技巧的传授教育管理论文,类似于师傅对徒弟进行“传帮带”的形式。在中国,翻译真正作为一种专业来进行系统化的培养还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当然,相关的翻译教学实践及其研究也是近年来才真正兴起。然而,翻译教学对于英语语言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既是语言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也是借以训练与提高目标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2.传统英语翻译教学

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曾经在英语教学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有学者就指出了当前英语翻译教材存在着“知识老化,题材、体裁单一”,“缺乏真实语境”等问题。[2][3]

简单概括而言,传统的主流英语翻译教学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2.1 以文学、会议、旅游等翻译内容为主,一般实行通用内容翻译教学。因为英语专业属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其翻译教学也基本采用文学、语言学内容为主,早期翻译教材里选用较多翻译材料便是杨宪益和戴乃迭先生的红楼梦以及早期英语小说的汉译;另外占比较多比例的是一些会议发言,通常是政府机关会议报告;再有一些就涉及到各地的旅游,一般是中国的名胜景点等。[4][5][6]这些翻译材料显然是翻译的经典,加以认真研究和反复揣摩对于任何一个翻译学习者都将受益非浅。然而,当前翻译市场的主流却并非这类文学作品或者重要会议的报告和重要名胜的介绍。因为这些内容通常已经由专业人士完成,并形成较固定的译法,在翻译人员的选择方面也已经稳定在特定高校毕业生当中,并不会考虑一般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2.2 翻译练习以虚拟化场景为主。传统的翻译教学一般选择虚拟内容进行练习,较少触及现实翻译教育管理论文,离学生现实较远。这主要表现在翻译素材的选择上,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练习。比如要我们江西省赣州地区的学生翻译与北京故宫相关的语言材料,或者要求他们去翻译国家重要会议报告。这些内容与译者目前乃至未来的生活都相距甚远,无法激发学生的翻译热情。

3.当代英语翻译教学发展趋势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翻译市场的强劲推动下,加上目前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翻译教学开始逐渐与市场对接,并在教学方式上日益注重信息技术使用。其特征表现如下:

3.1 实用化。国内的翻译教学开始走向实用化,教学内容不断增加翻译市场中经常出现的材料,尤其是公司技术材料、法律文本(合同类)、企业对外宣传等方面的内容。

3.2 信息化。主要表现为计算机辅助翻译软件的广泛使用和翻译语料的收集整理,也包括翻译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高程度依赖(文档编辑、翻译材料收发、资料查找、信息收集等)。

3.3 专业化。这里的专业化是指翻译领域的专业化。由于不同领域所涉及的具体专业知识差别,不能期望每个译者都能进行全部领域的专业翻译。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学好一定的翻译技巧,然后结合自身情况,深入发展某一领域的翻译能力将是未来翻译教学发展的方向。

4.基于地方特色翻译教学课程建设的意义

4.1 顺应了英语翻译领域专业化发展要求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各个领域之间的知识差异变得益加巨大,任何一个译者也无法通晓所有领域的翻译。采用针对地方特色内容的翻译教学使英语翻译的培养在翻译领域上朝专业化方向发展。同时,精深一个领域的翻译,也为日后往其它领域扩展打下坚实的语言及翻译技巧基础。

4.2 可以强化英语翻译教学的现实针对性

因为集中于训练基于地方特色内容的翻译,其教学比较具体可感,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操练热情。学生对于涉及本地的内容一般容易产生亲近感教育管理论文,不至于疏远与抵触翻译教学活动。同时,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些翻译教学及相关练习还能直接满足翻译市场的需求,使翻译教学与市场直接关联起来。

4.3 有助于服务地方对外经济建设与文化宣传

通过开发地方特色翻译课程的教学,培养出的人才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对外宣传。由于地域差异,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一般的英语专业人才很难胜任具有独特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相关材料的翻译。根据以往的经验,不少招商宣传翻译材料都表现出对原文主旨的偏离、曲解,原因主要还不是外语能力,而是缺乏对本地区经济状况的系统掌握及相关的翻译知识。地方特色英语翻译课程的建设也能起到对外宣传地方特色文化的作用,比如江西省赣南地区的文化发展源远流长,历代有不少名人留驻此地,有丰富的客家文化、苏维埃革命史等等。另外,有不少针对赣南地区的研究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比如客家文化相关的人类学研究、一些有色金属的开采加工研究等。这些都需要有更为准确得体的对外翻译,以更好地让世界了解赣南文化。

4.4 促进学科交叉研究,创新外语教学模式

地方特色翻译教学涉及到其它学科,如历史学、人类文化学、工业技术等知识,这种尝试有利于推动外语教学模式的创新,也可以丰富翻译教学的研究,为探索翻译教学中的翻译领域专业化发展模式作出积极贡献。

5.基于地方特色翻译教学课程建设

5.1 英语翻译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论文开题报告范例。

首先是确定课程性质(含教学目标等)教育管理论文,其次教学内容设置(包括教学大纲,教材编写或选择等),然后考虑教学条件创建(涉及信息化技术设备支持及教师队伍培养等)。

5.2 课程性质。

地方特色英语翻译教学课程是一门针对地方特色内容的专业领域翻译教学课程。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接受过较为系统的英语语言基本功训练,能阅读中等程度的英语材料,满足一般的听说及写作要求。以《赣南英语翻译教学》课程为例,其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赣南地方特色产业、文化及科技等内容的翻译,做到能较流畅地翻译相关内容,满足一般的应用要求。

5.3 教学内容设置。

基于地方特色英语翻译课程主要强调与本地相关内容的翻译教学及实践,具体表现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以地方材料为主。下面以赣南英语翻译教学课程的内容为例,说明地方特色英语翻译课程内容的设置。

5.3.1 翻译基本技巧。

这部分内容与其它翻译课程的内容相似,主要是用于引导学生进入翻译课程,包括翻译的基本理论、一般的翻译技巧、辅助翻译工具及书籍的使用等。

5.3.2 地方特色相关材料阅读。

这里主要选择一些与地方特色内容相关的典型材料供学生进行学习,包括英语和中文材料,让学生熟悉特色材料的表达和描述。同时配以相关领域的专业常识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相关领域知识,为翻译做准备。还可以提供相关专业参考书籍、重要网站链接等信息。就赣南地方英语翻译课程而言,涉及的内容包括赣州地理概况、赣南红色革命历史、赣南历史名人生平事迹介绍、赣南政治、教育及社会建设现状及远景规划、有色金属矿业发展现状、赣南脐橙等特色农产品、赣南客家文化、采茶戏、兴国山歌,还有赣南旅游景点如通天岩、郁孤台、八境公园、龙南客家围屋等。

5.3.3 英译汉实践。

通过翻译一些与地方特色相关的英语材料来进行英汉翻译研究讨论。可以从China Daily里选取一些与赣南相关的新闻进行汉译训练,或者从英文Wikipedia里选择一些相关的赣南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地理或者民间文化等内容进行翻译,或者从有色金属矿业技术的入门性英语原著中摘取适当的内容进行翻译。

5.3.4 汉译英实践。

有了前面的学习与训练,就可以开始汉译英训练教育管理论文,将一些地方汉语材料翻译成英语。可以选取翻译市场上常见的翻译内容作为翻译实践与研讨的材料。比如本地经济形势介绍、交通及市场状况描述、特色产业的发展形势、地方文化的对外宣传描述等内容。就赣南而言,可以针对赣南的交通、有色金属采矿及加工发展情况、赣南脐橙的产业化运作、赣南客家文化在中国及世界的地位、以及一些旅游景点如崇义县阳岭国家森林公园等等材料进行翻译。

5.3.5 地方特色相关材料的翻译练习题目及参考译文。

提供足量的练习材料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翻译训练材料可以根据教学进度由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翻译练习。教材附有相应的参考译文,以供学生揣摩语言组织、语义处理技巧,不断提高翻译水平。

5.4 教学形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翻译教学形式在不断更新,由于地方特色翻译教学属于具有市场针对性的专门课程,其教学形式需要深入研究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课程的开发涉及到教学大纲的制定,其中包括教学目标、课程性质、教学课时分配、课堂组织形式等具体操作细节,而这些细节必须要体现出与普通翻译课程不一样的特色。赣南地方特色英语翻译课程建设在教学形式上主要考虑了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5.4.1 信息技术的充分利用。

目前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上的应用已经得到较多学者的认可。[7][8][9]因为地方翻译材料相对比较专业化,其内容比较固定,翻译的重复利用率高,可以考虑针对赣南地方特色的翻译材料进行语料库建设,形成一个翻译记忆库,在教学中通过共享翻译记忆库来辅助学生进行翻译训练,同时,将这些学生的翻译训练译文加入系统,反过来又可以进一步充实原有的共享记忆库。国内目前较为通行的塔多斯(Trados)计算机辅助翻译系统,可以方便地实现翻译记忆与共享。目前外语系(部、学院)大多已经建立网络自主学习系统,在这个系统的基础上安装机助翻译系统极其方便,成本也低廉,可操作性强。[10]

5.4.2 结合田野调查教育管理论文,展开翻译训练。

地方特色翻译主要涉及当地相关内容,可以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使翻译内容变得具体可感,既可加深学生对所译内容的理解,也可激发学生的翻译热情。比如涉及赣南客家文化的内容,可以到客家文化城或者客家相关历史文化景点进行实地考察;若涉及有色金属产业的内容,则可联系相关企业,深入企业生产工地展开调查研究。

6.结语

本论文以赣南地方特色英语翻译课程开发与建设为例,主要从理论上探讨了地方特色英语翻译教学课程的建设,论证了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还研究了课程性质、内容设置、教学形式等关键内容。基于地方特色英语翻译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有其重要意义,它可以进一步推动英语翻译课程的多样化与专业化发展。由于各种限制,本研究还没有开展专门的教学实践,然后根据教学效果进行教学评估,从而得出较为客观的课程建设结论。这部分实验教学论证环节将由后续研究来完成。

[参考文献]

[1]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 中国翻译,2002,4.

[2]姜秋霞,曹进.翻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 中国翻译,2006,5.

[3]庄智象.我国翻译专业建设:问题与对策[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4]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陈宏薇.汉英翻译基础[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7]王立非,王金铨.计算机辅助翻译研究方法及应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5.

[8]罗选民,刘彬.关于开放型语料库翻译教学的思考[J]. 外语教学,2009,6.

[9]徐彬.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设计与实施[J]. 上海翻译,2010,4.

[10]隋然.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翻译教学[J]. 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02,1.

篇9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将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定为教育的重点之一。我国也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强调教育要“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何为思辨力?从苏格拉底开始,对其概念的解释就不尽相同。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先把思辨能力界定为一种“反思性思维”。Paul和Elder 认为思辨能力的本质是一种关于“思维的思维”艺术[1]。总之,思辨能力是对他人的观点或假设的理性的反思,反对盲目崇拜,体现批判性和创新性。 

国外思辨能力在外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外语界在90年代末起也认识到外语学习者思辨力的欠缺,黄源深就曾在1998年和2010年两次撰文谈到我国外语学习者的“思辨缺席症”[2-3],为外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敲响警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出台,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投向思辨研究领域。虽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英语专业开设的如英语写作,演讲辩论,阅读等课程方面,面向非英语专业的外语课程也多围绕大学英语基础课程,较少涉及其他课程。另外很多文献都提到英语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具体如何操作,只是给出一些常规方法,较少有具体的课程设计方案。 

下面笔者将结合所在学校的情况,就如何在大学英语中培养非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谈几点思考。 

Tsui研究了不同类型课程和教学方法或模式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影响,发现包括写作课程和外国语言课程在内的九项课程和学生思辨力的发展呈显著的正关系,这说明写作和外语教育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4]。文秋芳等也强调,“大学外语课程应该成为培养思辨能力的重要载体”[5]。笔者所在大学自2002年起启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最新版《江苏理工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施方案(2015)》中提出面向不同类型的学生开设不同的拓展课,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为主,而不是仅把拓展课开设成培养学生语言基本功的变体。故笔者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提出开设“欧美童话”(暂定名)的设想。 

二、拓展课程概述 

“欧美童话”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中开设还是首次,没有现成教材可以使用,所以教师将收集整理资料自编教材。该课程将面向非英语专业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大二学生。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相比,这些学生已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能力,鉴于童话故事简单易懂的特点,他们在理解故事内容这一点不会存在问题。

(一)教学目的与考核方式 

课程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使学生掌握童话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定义与特点。以经典童话故事《灰姑娘》为例了解童话的起源、发展与传播。(2)使学生了解当前主要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并借助以上方法多角度比较、分析童话文本。(3)教师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确定主题,写出简单的评论文章或进行口头发言。每周2课时,整个学期16周,共32课时,2学分。 

课程为考查课,学生成绩以学生出勤,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表现,作业和学期小论文四方面为主要依据,四者分别占10%、20%、30%、40%。作业主要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针对某个话题,小组成员共同收集材料,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最后用PPT在20分钟内向全班展示。学期小论文要求学生围绕本课程,自选论题,独立完成材料的收集整理研究,最后用小论文形式呈现研究结果,中英文不限,全文约500字。 

(二)教学方法 

童话是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已具备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语言理解的层面不会遇到困难,基本无需教师对语言知识点进行讲解。他们的问题在于缺乏对英语文学知识的基本了解,没有掌握分析文本的方法,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让他们自由地展开讨论,所以本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还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另外,Tsui在对影响思辨能力发展的七种因素所作的分析中发现,“文章评论、独立研究、小组合作、课堂口头报告、论文写作考试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6]。基于Tsui的发现,本课程中会穿插上述活动。 

三、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设计 

按照教学内容的安排,本课程第五讲将围绕当代《灰姑娘》的改写,分析安妮·赛克斯顿、欧尔佳·布罗玛斯、罗尔德·达尔、坦尼斯·李的再创作(以上作者的文本会在自编教材中给出):赛克斯顿以辛辣的讽刺揭示《灰姑娘》中将女性物化的社会现实;布罗玛斯用第一人称让以灰姑娘为代表的广大女性大胆地发出要摆脱男人的束缚,回到姐妹中的呐喊;达尔以生动幽默的语言塑造出主动追求幸福的灰姑娘形象;李更是颠覆了邪恶后母、善良王子这些传统形象。笔者以该讲为例,借用文秋芳思维能力层级模型(参见表1)[7],将培养思辨能力细化成一系列培养目标(参见表2)。 

表1 文秋芳思维能力层级模型 

四、拓展课程对教师的要求 

(一)对教师专业知识提出更高的要求 

课堂虽然不再需要对单词和句子语法的讲解,但学生首次接触分析英语文学文本的方法和技能,“独白式”的传授作用还是十分重要的。这就对任课教师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学生需要有具备扎实专业知识的教师的引导,因此为人师表,若自己都无法掌握文学创作与批评的脉络,又如何去肩负起引导者的角色呢?另外,如前文所言,本课程需要学生分组完成相应任务,用PPT的形式呈现给大家,这也要求教师在对他们的发言进行评价时,不能只局限于 类似“good”这样笼统模糊的评价,需要比学生技高一筹,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找出学生发言中的不足,看到更深层面的东西。 

(二)教师应具备开放思维 

教师要放下“架子”,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愉悦开放的氛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会到自由、平等和尊重,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看法,质疑同学甚至教师的观点,倡导讨论式、辩论式的教学方法,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思维能力的提高会让学生受益终生,可以让他们日后在工作领域更加得心应手。但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是通过一个学期一门课程就能快速见效的,只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外语教师更是要利用自己在语言上的优势,中西结合,为培养新世纪创新型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Paul,R.& Elder,L.Critical Thinking:Learn the Best Tools the Best Thinkers Use[M].Pearson Prentice Hall,2006. 

[2]黄源深.思辨缺席[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7). 

[3]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 席”[J].外语界,2010,(1). 

[4]Tsui,L.Courses and Instruction Affecting Criti- cal Thinking[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99,(2). 

[5]文秋芳,孙旻.评述高校外语教学中思辨力培养存在的 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3). 

篇10

一、现状

1.外语考试。按现政策规定,各地每年都要组织一次考试,参考者一次及格,可在两年内有效。用此办法,来促进广大医务人员积极学习外语,提高整体外语水准,是很有帮助的.但在一些地区,却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现象:一些人外语基础很差,靠熟记中文套外文的办法,考试能顺利通过.如果在考前提示重点和范围,这种办法更能奏效。而有些正规的本科生,有一定外语基础,却不一定能完全通过.因此,目前施行的外语考试内容、方法不能正确的反应参考者所掌握外语的真实情况。

2.文凭是反映一个人接受基础和专业教育,掌握科技知识的重要依据.也是目前职改中不可缺少的参考条件。现在不管学识如何,只要有文凭就行。有些人确实没有什么学识,但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却持有大学本科、专科、中专文凭。这种学识和文凭不统一的现象,有些是前一时期.社会乱办学、乱办班造成的。给文凭认可带来一定的难度。也给投机者钻了空子,占了便宜。职改部门只重文凭忽视学识,给不会投机钻营而有真才实学的专业人员的职称晋升带来了困难.

3.,在中、高级职称评审中,是不可缺少的条件。而当今,只要有钱,就可买到刊、书号,只要舍得花钱,就可以发表文章,也可以拿到论文证书.论文的质量,就可想而知了。目前我国卫生界,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人不少,但很少有人能拿得出高水平科技论文。而亏搞叹称评定的人员及专家评委们,不同论文质量如何,只要有文章发表就行最多过间一下文章是否对口,或刊上的间题.从不进行论文评审,也没有更不可韶进行沦文答辩。

4.职称评审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细致而又比较公杂的重要工作.它关系到单位安定和评审对象切身利益.要求尽盘做到公道、合理、不拘私情.而当今社会上,存在一些消极因索和不正之风.也确实影响或左右着评审工作.出现一些不公、不合理现象.因此挫伤了一部分人的积极住。也给单位安定和管理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二、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键全,是造成医疗、卫生系列职改出现一些问题的客观原因。

2.领导力度不够,是医疗、卫生系列职改中出现问题的主观原因.每年职改时,都强调要加强硕导,特别要加强党的领导。而实际工作中,仍然靠少数几个专职人员和评委们来确定。有些是明显的间题,也不能及时纠正。

_3.宏观控制不全,徽观调控不力.目前施行的医疗、卫生系列职改,上级主管部门只制定政策,下达各岗位指标.而这些政策、指标如何落实封个人头上,下面在理解或执行上有偏差,如何纠正.却没有具体部门过间,微观上出现各行其是现象。

4.有些人的人生观伺题没有解决.目前,执行的工资政策,是与职称挂钩,一些人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惜一切代价,运用非法手段,来搞所谓的竞争。而不是在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多作贡献上来竞争。

三、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力度。首先要加强和完善各级职改领导小组和评审组织.将那些责任性强,大公无私,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充实到职改领导小组和评审组织内。发现不负责、拘私情、搞关系的,应及时擞换。有问题的,及时协调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