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8 21:3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际工程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对资源国的法律法规以及在石油开采方面的政策限制有了具体了解之后,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在资源国开采石油工作的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以便于我们更好的对国际石油工程的风险进行控制和规避。
(一)经济政策的改变导致企业财务方面易遭受风险
在玻利维亚进行石油开采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受到当地的法律法规的制约。受到资源国当地的经济实力,经济形势以及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使我们企业在资源国的经济领域极易受到财务方面的风险。在玻国进行石油开采工作的时候,玻国作为资源国,他的对外合作管理体制容易对我国在玻国石油企业的运作造成困难。玻国的税制以及税法的改变,经济的稳定程度,以及对外汇兑换的管制以及玻国本国对石油资源的重视,对外来企业开采石油的抵制都使我国在玻国的石油开采工程极为不利。这些方面的限制使我国在玻国的石油工程的财务经济方面遭遇极大的风险。
(二)国际石油工程的关税方面存在风险
国际石油工程技术服务企业是通过技术,设备和材料的投入来实现其经营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经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进口设备和材料。在进口设备和材料的时候在给资源国交付关税的时候容易产生风险。石油工程在开发石油资源的时候需要使用大量的材料和设备。所以在进行石油开采工作的时候需要频繁的对设备和材料进行进口。由于对所需材料和设备的需求数量多,批量大,金额大,所以一般采取临时进口的方式入关,从而避免高额的关税。这种方式也可以方便设备的再出口。在玻利维亚,对进口关税的设定并未详细列明各种货物的关税税额,只有大致分类,根据资料的描述,一般货物、资产的关税税率为5%,除服装、家具以外的商品,其关税最高不超过20%。所以为了少缴纳关税,需要以玻国的国家石油公司或者当地石油企业的名义来进行临时进口。用这种方式将材料和设备不直接进口到本公司的名下,虽然减少了一部分关税支出,但是随着而来的对设备的归属造成了产权风险。在进口这些设备和材料的时候,进口到自己名下公司风险最小,但是很多国家的关税制度不允许这样做。其次,进口到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风险也是相对较少,资源国的国家石油工程公司一般不会私自侵吞属于我国的设备和材料,就算是出现问题也比较容易协商解决,将设备进口到资源国的国家石油企业还有利于设备的再出口。但是将临时进口的设备和材料转到当地企业以及在当地作业的国际石油企业风险就相对较大。一般来说,将设备和材料进口到当地企业和在资源国作业的国际石油企业的风险一方面是当与这些企业的合作意向发生转变时,极难保证这部分设备和材料的安全,另一方面,当地企业或者在当地作业的企业国际石油企业在与其他企业发生经济纠纷或者导致其破产的时候,极容易导致我们国家进口到他们公司的这部分设备和生产材料被当做抵押或者破产财产处理,给我们企业进出口方面的业务造成极大的风险。
(三)在外汇管制方面存在风险
当前玻利维亚对汇出资金用于归还贷款或应付外国材料设备款或名义工资方面的管制还不是太严格,除去银行收取的正常手续费之外,如果以美元的形式汇出还需要交纳汇出金额0.15%的美元交易税。此外,对汇给母公司的管理费或直接汇出的营业利润。需要先交纳12.5%的代扣税,然后再收取正常的银行手续费,如果是使用美元汇出的话还需要额外的交纳0.15%的美元交易税。相对于在玻利维亚的石油工程企业来说,我们想要获得更大的利润就要避开12.5%的代扣税,但是这种行为极容易违反玻利维亚对石油企业税务方面的相关规定,操作不当易使我国在玻利维亚的石油工程受到阻碍,影响我国在玻利维亚的石油产量。
(四)在玻国的税务和财务方面出现的风险
我们国家的石油企业有一套完善的符合国情的内控体系。但是来到玻国之后,在玻国开展石油工作就需要遵守当地的税务方面的规章制度。玻国在员工的薪酬方面和对社会保险以及各人所得税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使我国的石油企业缺少了极大程度的自主性。受到资源国当地的财政和税务方面的规章制度的制约,我国的石油公司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我们体制的优势。由于玻国还对我们企业的员工有着严格限制,外来员工不能超过15%,其余的都要使用本地的员工,没办法发挥劳动力的优势,而且资源国当地的员工也不能很好的适应我们公司的体制,这就导致我们公司的体制容易和当地有关石油开采相关规定发生冲突,导致财务和税务方面的风险增大。
二、规避和控制财税风险的方法
(一)采取适宜的回款渠道,合理规避代扣税
由于对汇给母公司的管理费或直接汇出的营业利润要扣除百分之十二点五的代扣税,这方面的支出对我们企业的资金消耗很大,严重影响我们企业的工作和发展,所以有必要合理规避这部分的代扣税。例如可以通过国内相关公司和在玻子公司签订名义设备购买协议,将运往玻国的设备及材料反映为玻子公司的应付款,同时计提利息,以便将来回笼资金时使用;由于玻国工作签证较难取得,目前我项目还没有计提中方人员的名义工资,准备在将来条件成熟时,按合理标准计提名义工资,进一步增加回款渠道。
(二)对物探项目进行税务策划
首先,要在提高设备、材料进关价值的同时,签订融资租赁购买协议。其次,计提专业服务性薪酬。最后直接通当地员工计提工资,缴纳社保。这三种方式各有利弊,这就要求我们要按照三种计提方式进行具体的税务策划,以便于寻找最合适的税务策划方式,从而最大限度的控制税务风险。主要表现形式为:
1.假设按当地员工同样的方式,缴纳保险后入账。在这种方式下,需要企业承担的保险比例为(企业+个人)29.42%,另外还需缴纳个人所得税0.74%,合计30.16%。
2.假设按专业服务方式计提薪酬。在这种方式下,企业承担的税收在中方人员取得税号时是12.5%,未取得时是15.5%。
3.假设不计提工资,用增加报关设备价值的方式消化这部分人员工资,由于详细的关税税率不明,根据现有资料可以预计的是一般为5%,最高不超过20%。根据对三种形式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第一种方式有着极大的缺陷,成本较大,不利于节约资金,控制税务风险。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都是通过尽量压低在外账上计提的中方员工的工作,提高入关设备价值来消化一部分员工的工资。与第一种方式相比,这种方式虽然还有一些缺陷,需要有充足的前期资金作为保障,但是还是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可以帮助我们控制税务风险。
三、总结
篇2
国际避税的前提是熟悉东道主国家相关税收制度或者《税收法》,因为税法是一个国家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主要法律手段。国际工程税收筹划的基本步骤是:
1.预先安排
工程项目中标之后就要开始进行商务谈判和合同签订,这是控制税收的关键步骤,作为承建方的东道主国家从主观上是重视国际工程项目的,预先安排工作是决定规避税收程度的前提,因此,在商务谈判中,往往会根据我国特殊情况或者不适应的税收制度进行例外规定,我国应该抓住这些优势,铺垫更多有利于后期规避税费的条件。比如争取每一个单项项目的税收减免,有时候东道主国家为了促成该工程项目会提出很多关税优惠政策,这也是我国企业要努力的重点,这些正好弥补了我国施工企业利润低下的弱点。预先安排可以说是规避税费的前提条件,也是关乎税费能够避免多少的关键步骤。
2.进程控制
国际工程项目比较大,工期比较长,实施过程中又会涉及到多个国家的材料采购、工作人员等等,设计、施工和预制都比较复杂,每一步都有可能影响到税负的缴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税收成本收益进行充分的分析,这是进行决策前必备的工序,这些都属于进展过程中的控制手段。比如,对于企业中的设备是自己采购还是进行租赁,这些都需要企业进行相关的关税、增值税费、利润税等多种费用进行综合分析,最后选取最优的结构。此外,还有人工费,一定要对该国的人工成本加以考量。既然是国际工程项目,就一定要充分的利用当地人工、材料、施工等优势来降低税费。
3.索赔工作中税收安排
在国际工程项目中还有一项税费不可忽视,就是索赔税费,因此对于该项内容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今,国际项目竞争激烈,工程造价又比较透明,导致了利润率也比较低,因此在工程进展过程当中,必须考虑到附加工程或者项目所带来的影响,对其及时采取优惠政策,比如,将临时进口关税采购的机器转换为永久进口型的,这样就可以减免一定的关税。
二、国内部分的税收筹划及管理
1.增值税方面筹划及管理
众所周知,增值税是每个国家税种中比较重要的一种,因此各国对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都比较明确———货物和提供的服务两个方面。比如,我国对外承包项目,其中那些对外工程所用的设备、机械或者生活物资,甚至是不再运回境内的工具按照现行税收法律政策是能够免税或者享有退税等优惠政策的。因为在货物购买后,出口之前,已经在采购价格当中包含了增值税,因此国家对于出口产品进行免税或者退税的做法是合理的。此外,对外承包工程的企业有时候会向国内某些公司进行业务的分包,分包施工企业为了项目的实施需要采购出口的物资,比如水泥、安装材料或者是一些消耗性的建材,这些材料在采购时是可以享受退税或者免税政策的,虽然这些分包公司没有对外出口的权力,也不会直接承担国外工程的施工,但是却可以借助对外承包工程企业的名义进行退税,或者申请对外工程承包企业为其进行退税,但是退税的工序比较复杂,要求的条件和需要协调的部门也很多,因此本文还是建议这些分包公司自己进行退税,该公司在进行退税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减少分包合同中的标额,这样就可以减少一定的营业税和城建税,最终达到节省对外承包工程项目承包中的成本。
2.营业税方面筹划及管理
按照《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对外承包工程的企业因为承包工程项目的实施并不在国内,因此无需缴纳国内营业税,这是根据使用地来确定的,但是比较大型的国际工程项目在完成的过程中一般无法自身独立完成,会对某些工程进行分包,比如设计、土建、安装、调试、培训等方面都是可以进行分包的,因此,一旦这些业务分包给国内或者国外分包,由于国内企业不能直接承包对外承包过的工程项目,因此该企业仍然需要缴纳一定的营业税和城建税或者是教育附加费,但是分包公司毕竟承担的是对外承包工程中国内的一部分业务,因此没有责任承担合同全额应该缴纳的营业税,所以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在与国内分包企业签订分包合同时,应详细划分分包合同中国内与国外部分的工作及其价格。分包企业应仅就国内工作的价款部分,开具营业性发票给对外承包企业用于账务处理,而国外工作的价款部分,开具结算单用于账务处理。这样做的结果是降低了分包合同的价格,从而节约了对外工程承包项目的成本。
三、国外部分的税收筹划和工程管理
1.关税的税收筹划与管理
我国的对外承包企业一般会将目标定位于发展中国家,因为这些发展中国家的关税政策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想要做好关税的有关筹划与管理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考察我国与工程实施所在国是否存在相关的关税协定,如果我国工程设备或者货物是由第三方采购而来,那么就要考虑该国与工程实施所在国是否存在关税相关协定;第二,考虑工程实施所在国的海关是否能接纳关税保函,也就是利用保险公司给开出的保单来代替所得税的缴纳,这样的话就可以在实施工程的时候临时借用工程所在国的设备或者机械,等工程结束之后进行归还,这样就可以免缴部分关税。第三,考虑到不同的商品运用不同方式,不同语言进行报关税率不同的问题,比如国外工程运用外文进行描述就能获得较低的税率。本文建议,在谈判合同时,最好让业主承担关税,他们作为当地业主在关税规避方面有很多优势,往往在做清关和缴纳关税上会事半功倍。
2.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与管理
我国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境外所得计征所得税暂行办法(修订)》(财税字[1997]116号)规定:对于纳税人由境外所得,不论是否要求汇回,只要处在纳税年度就必须按照条例和相应的实施细则进行计算并上缴所得税。但是对于海外项目有例外规定,比如一旦对外承包企业在海外实施项目时已经向项目实施所在国缴纳了企业所得税,并且两国之前还存有免征双重税的协定的,在我国缴纳所得税时是可以相互抵扣的,当然抵扣限额应该按照我国税费算法计算,对于超出限额的不得抵扣,低于限额的部分进行补缴。很多国家对于一些大型的对外承包项目有着特殊的规定,尤其是在企业所得税方面存在大量的优惠政策。据此,国内企业在承包国外工程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运用各种手段争取在当地进行企业所得税的缴纳,充分利用好本国特殊优惠政策,比如在当地设立公司的分支,先按照工程所在国的税法或者政府的规定进行缴税,其中便会享受减免政策,等到税务机关批准之后,再按照本国相关减免政策进行抵免。本文以国际工程项目筹划与管理的概念分析作为基础,捋清对国际工程项目税收筹划时的步骤,通过合理有效的筹划方式来减少不必要的税费开支,从而获取一定金额的筹划收益。总之,国内企业在承担对外工程施工工作时不应该再遵循过去那种比较粗糙式的管理方式,应该向着细化、精确、技术性的方向加以研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有效的管理方式来确保对外承包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利用好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最终增强企业在对外承包项目时的竞争力,促进我国对外承包项目的长期发展。
四、结语
篇3
由于国际工程联营体承担的国际工程往往具有规模大、复杂程度高、技术难度大等特点,再加上国际工程所处的外部环境,如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及自然等的动态性和不确定程度高,联营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风险。如果国际工程联营体在实施项目时,不注重风险管理工作,那么不仅难以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甚至还会导致整个联营体经营的失败。以往对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管理的研究已经识别出了多种风险因素,并相应为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许多中肯的风险管理的建议和意见,但是这些研究多从定性的角度出发,强调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风险管理,较少采用定量方法对各种风险因素给特定工程项目造成影响的程度做出精确计量。
二、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识别与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Bing(1999)的研究,按照风险的来源,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划分为三类:一是联营体内部的风险,这是联营体所特有的风险,是因联营体内部各成员公司间发生矛盾而产生的,如选择了错误的合作伙伴,内部管理混乱,责权利界定不明等;二是项目特定的风险,这是由项目本身的特点所造成的,如项目过于复杂造成工期延误或成本超支,或较高的融资成本导致施工费用拖欠,以及已完工程未达到设计要求等;三是联营体外部的风险,是指联营体所处的外部环境所产生的风险,主要受政治及司法环境、经济和行业条件、社会条件及特殊自然条件的影响。
Shen等人(2001)依据风险涉及的不同内容,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划分为五种,依次是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和政治风险,并进一步划分出58个风险因素。Gale与Luo(2004)依据联营体的生命周期,将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启动阶段的风险、联营阶段的风险和项目结束联营体解散阶段的风险。
本文使用的风险分类方法基本沿用Bing(1999)的分类法,略有改动,并借助层次分析法(AnalyicalHierarchyProcess,AHP),对国际工程联营体经营管理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构建风险评价的层次递阶结构,给出各风险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项目管理人员实施管理和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三、国际工程联营体的风险评价模型
在Bing划分的三类国际过程联营体的风险基础上,对每一类风险进行更详细的划分。联营体内部的风险细分为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合作伙伴的资质背景两个子类;项目特定的风险包括项目的特点和项目的配套资源两个子类;联营体外部的风险则分为政府因素和市场条件两个子类。其中,每个子类均包括多种风险因素,最终共可分解出25种风险因素。
对这25种风险因素应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HierarchyProcess,AHP)可构建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的层次递阶结构,如图1所示。在图1中,对联营体风险的整体评价处于目标层,Bing识别出的三大类风险处于约束层,每一大类下的风险子类作为准则层,更详细的风险因素处于方案层。
建立了风险评价的层次递阶结构后,即可由项目经理或有关专家凭借自身的经验和直觉,对每一层的元素进行两两比对,构造判断矩阵,进而计算出各层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权重和相对重要性排序。针对图1所示的层次结构,可构造10个判断矩阵,如表1所示。表1的每一矩阵中的字母A及A-1、A-1-1等分别代表图1中所示的各种风险类别,各矩阵中的具体数据来源于Sung-LinHsueh等人所做的调查问卷的结果。另外,每个矩阵的最后一行表示的是该元素相对于上层指标的重要性权重。
表1各判断矩阵中的相对重要性权重指标可进行汇总计算,如表2所示。
表2带*的项目为相对重要性所占比重较大的十种风险因素,分别是:项目工期、联营体协议、工程合同、谈判难易度、良好的关系、政策变化、现金流的要求、当前实施的项目、遵守法律法规和公正性。
四、国际工程联营体风险管理措施与建议
从表2中相对重要性比重较大的十种风险因素可以看出,联营合作伙伴、联营体协议、工程合同以及良好的公共关系等是国际工程联营体的主要风险,国际工程联营体应当予以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规避。
对于我国工程承包企业与国外承包公司组建的任何联营体,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承揽国际工程项目,我国工程承包企业都必须在选择合作伙伴、投标、签约及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中认真研究相关风险,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风险以减少损失。国际工程联营体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慎重选择合作伙伴
联营伙伴的选择是建立联营体的基础,选择恰当的合作对象是联营体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一方面,应当考虑对方的信誉、经验及财务、设施、人员及融资等实力,事先调查其优势和不足,力求与己方达成互补性;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其与当地政府的关系及其在当地社会的影响,以便利用其关系网络疏通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另外,由于来自不同国家的工程承包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社会传统和风俗习惯,选择与己方经营理念相契合,或者对外来企业文化持理解态度的联营伙伴,对于整个联营体的顺利经营、流畅运作也是一份强有力的保障。
(二)签订权责利明晰的联营体协议
在签订国际工程的联营体协议时,尽量采用英语作为书面语言,做到内容完整、定义准确、措辞严谨,按照整体风险最小化原则清晰划定合作各方的权责利,并在此基础上,强调各人员和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与综合;以联营体这一系统的高效率作为主要目标,从而减少不确定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各参与方进行风险控制和履约的积极性。
(三)签订公平的工程合同
工程合同是连接业主和联营体的法律纽带,应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划分联营体和业主之间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尤其需要对容易产生风险的工程合同的支付、调价、变更、索赔、不可抗力等条款做出明确规定。
(四)选择恰当的分包商/供应商
为了弥补联营体合作伙伴的不足,选择合适的分包商/供应商来承担部分工程不失为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国际工程联营体在选择分包商/供应商时,同样需要确保其具备足够的实力,包括财力、物力、人力和经验,并在分包合同中明确联营体及分包商/供应商各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五)维持良好的公共关系
国际工程联营体除了需要维持好内部各成员间的关系外,更重要的还要营造并维持好与当地政府机构、机关团体、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建立良好的关系,使联营体“本土化”,得到当地社会的信任、认可和支持。另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3期外,建立各种渠道与项目的利益相关方进行良好沟通,并确保这些交流渠道及时通畅也是很重要的维护公共关系的措施。
除了上述措施外,国际工程联营体进行风险管理的措施还有很多。值得注意的是,风险管理是国际工程承包联营体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产生在国际工程的建设实施过程中,更贯穿于联营体运行的每一个阶段,因此,国际工程联营体必须在联营体协议签订之前就开始分析风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进行风险管理。
篇4
工程的本质是创造并实现科学与工程教育综合创新,所以创新是工程教育的本质和核心。工程创新是企业得以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工业的创新来源于整个社会市场的需求和推动,而工程教育离不开社会、企业与经济的发展。学校和企业应共同探讨工程教育需求与发展,创新工程教育实践方式和环境。上海理工大学以“一校八(研究)院(所)”为载体,在改革协同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建立了紧密协作、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体制和机制。我国作为高等教育大国,要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我国的高等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例如,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教育质量不高,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建立系统化的国际人才培养体系,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融入全球高等教育体系中,使得我国的工程教育质量和培养的优秀人才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认可,是我们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经验,积极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工程教育认证制度,积极加入到国际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中去是提高我国工程教育水平,加快与国际工程教育接轨的重要途径。开展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所谓专业认证是指通过国家间教育认证机构合作与交流,逐渐形成相对一致的国际性认证标准和方法,必须依照国际性的高等教育质量标准运行。专业认证的关键是评估专业教学是否适合学生毕业后进入该领域从事专业工作的要求,因此通过专业认证,我们可以明确工程教育国际化和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工程界参与工程教育质量监控的外部评价体系和工程教育与工程界的联系机制,构建符合国际人才培养标准课程体系,全力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和国际权威性,实现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互认,提升我国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专业认证,我们可以改变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全面增强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建立产学研合作教育联盟,为高素质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渠道,将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和发展接轨,以适应21世纪全球化的竞争环境。
2德国的教育体系及认证制度
众所周知,在德国大学工科教育一直是高等教育的皇冠,德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一向独具特色,德国工业产品与服务享誉世界,这与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密切相关。为保证认证机构自身的质量并统一认证标准,德国的学科评审委员会、认证机构和高校联合组建了全国性的专业认证体系,其中权威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为ASIIN(theAccreditationofBachelor'sandMaster'sStudyProgramsinEngineering,Infor-matics,NaturalSciencesandMathematics,ASIIN)。ASIIN是在德国最大的工程师协会和工程技术权威机构(VDI)的倡导下,由各大学、科技协会、应用科学大学、专业教育和进修联合会以及相关工商业组织的研发机构共同建立的非营利性组织。ASIIN成立于1999年,2000年制定了认证准则和程序,是德国唯一开展对工科、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学科本科、硕士教育项目的认证机构。在机构设置上,ASIIN下设董事会、两个认证委员会、13个专业委员会和两个评估小组,其中两个认证委员会分别负责工程与信息学专业、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培养计划的认证,董事会由ASIIN的会员组成。ASIIN的会员大会由4方面的会员组成,即大学组———(技术)大学协调组,应用科学大学组———应用科学大学协调组,工业会组———工业联合会和工会组织的伞状组织(会员9个),协会组———技术与科学协会以及专业组织(会员26个)。ASIIN不仅希望达到认证专业化的目的,还注重从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加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互动探讨,ASIIN的会员大会把教育服务的供给方高校与实业界的企业需求方集中到了一起探讨;其次,与美国的ABET相似,ASIIN拥有一个由800多名专家组成的同行评估专家库,在专业评估过程中,认真对待来自学界和实业界同行的评估意见;另外,ASIIN与国际上的认证组织、认证机构有广泛联系。ASIIN不仅认证标程序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还积极建立与国际工程教育界、工程学术团体密切联系,2004年9月,ASIIN加入欧洲认证工程师计划(EUR--ACE),成为推行欧洲工程教育改革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领头羊。同时,ASIIN也加入了工程教育评估的国际性框架———华盛顿协议组织。ASIIN对大学的认证标准主要涉及开设课程的理由、课程和内容的教学组织和要求、师资和物质保障、质量保障措施、与教学相关的合作项目等。其认证流程包括听取学校简况介绍,访问大学2天,起草审核报告并与大学协调,最后将报告递交技术委员会和认证委员会。认证决策委员会根据评估小组的鉴定书和高校方面的表态作出有关认证的最终决定,具体包括通过认证、附加限定条件的通过认证、不通过认证或者中止认证程序(最长可中止18个月再进行)。
3上海理工大学专业认证的实践
在上海高等教育普及化、国际化的背景下,本科教育质量的监控除了自我评估外,引入社会组织的第三方独立认证,特别是国际认证机构的认证是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式的重要转型。上海理工大学作为以工为主的上海市属重点大学,光电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作为国内第一家纯中国的“本土”专业,成功通过德国ASIIN标准认证和ENAEE质量标签EUR-ACE后,我校总结国际认证的成功经验,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和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即将接受德国ASIIN评估机构和欧洲工程教育认证联盟(ENAEE)的工程教育认证,而这两个专业在2012年的专业选优评估中被上海市教委评为优秀专业。近年来机械学科发展较快,先后获得“国家级特色专业”、上海市一流重点学科以及“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工程学院几年来与德国的富特旺根合作,实施“本科生国外短期交流学习计划”,每年均有20名左右的学生到对方学校学习,与日本和韩国进行一年的学生交流,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为了进一步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2014年与德国富特旺根大学合作办学联合招生(3+1模式),3年在上海理工大学学习,大学最后一年在德国富特旺根大学学习,完成本科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可以获得上海理工大学和德国富特旺根大学颁发的学历文凭,根据专业发展和合作办学的需要,正着力进行ASSIN教育评估机构的本科专业认证工作。按德国有关规定,凡经ASSIN评估合格并授权的大学本科专业,其合格的毕业学生就可获得德国正式的学士学位。这样,就实现了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学生不出国就能获得国外认可的正式学历文凭。我校的国际合作办学也需要引进规范化的认证,认证专业中取得的学分、学位和工程师职业资质借此得到国际化认可,同时对照国际标准,勇于改革创新,转变教学理念。努力推进国际化专业认证,构建符合国际标准的课程培养体系。我校接受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是学校推进精品本科建设的抓手、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和本科教学质量的载体、是我校卓越工程教育成果的展示,也是我校教育国际化的执行性举措。为更好实施国际认证标准提供制度保障,使得学校教育质量的内外保障体系做到“内外联动,以外促内”,上海理工大学对学校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进行深入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改进教学质量的认证理念,为通过认证可以促进在专业教学工作中建立一套能够不断完善的有效机制。重在对本科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我们应该适当引进德国ASIIN认证机构的评估,从德国ASIIN认证的角度看我们“卓越工程师”试点工作和“卓越工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以满足政府、学生、社会等主体对高等教育质量多元化的需求,以实现我校教学质量精品化,并与国际教育质量标准接轨,探索一条“工程型、创新性、国际化”精品本科建设的有效途径。
4结语
篇5
首先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如果出现地基上部土体性质较为软弱、同时下部土体深处土体性质较为坚硬时,这种土体情况是较为适宜使用桩基础施工技术的情况类型之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在建筑地基土体的整体深度中土体上部的软弱土体类型较厚而桩基础的最深深度无法有效的触碰到土体下部的坚硬土体时则需要充分考虑到桩基础施工过程中的沉降问题,需要将桩基础施工技术使其能够通过桩基础有效的将何在传到下方的软弱土体层中,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密切注意这一点,保证桩基础施工技术确实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其次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不允许地基出现较大的沉降现象或者是存在不均匀沉降现象的高层建筑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这种情况下也是桩基础施工技术能够有效发挥其相关性质性能的最佳施工现场之一,桩基础施工技术能够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的提升建筑结构的承载力以及水平应力,防止高层建筑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倾斜现象,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该密切注意做好桩基础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沉降现象的控制工作,确保桩基础施工技术确实较好的发挥其相关功能。
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实践应用
1.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应用灌注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应用可以分为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以及挖孔桩基础施工技术三种,其中沉管灌注桩施工技术指的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利用冲击力将桩基础直接打入地基土体中,具有施工设备操作简单、施工工艺快捷方便以及施工成本投入较低等优点,但是相应的缺点是在沉管灌注桩的施工过程中对桩基础施加的打击力很容易就导致桩基础本身材料的损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控制好桩锤的力度是施工单位在沉管灌注桩施工过程中应该必须做好的工作内容;钻孔灌注桩则是指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钻孔的方式完成对桩基础成孔工作,继而在桩孔中完成对灌注桩的混凝土浇筑和保养工作,使灌注桩、混凝土以及土体形成三者结合的新型土体材料,有效的完成对建筑工程土体性质改造的目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是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常用的灌注桩施工技术类型,施工单位在钻孔灌注桩施工应用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做好对桩孔彼此之间间距的控制工作,保证相邻的桩孔施工不会形成相互干扰,保证桩孔成孔过程中的深度、垂直度以及相关参数,进而保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性能得到有效发挥;挖孔桩技术则是指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直接使用人工劳动力完成对桩孔的挖掘工作,进而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完成灌注桩的浇灌以及保养工作,人工挖孔桩技术虽然节约了设备使用过程中的经济投入,但是桩孔的精度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同时还付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事实上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是有一定的影响的,因此已经渐渐被建筑行业所淘汰。
2.预制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实践应用预制桩指的是在建筑工程桩孔技术施工之前就根据建筑工程对桩基础的实际需求完成对桩体的提前制定工作,在完成桩基础的预制工作以后直接使用打桩设备将桩基础打入地层之中已完成桩基础施工技术的应用工作。预制桩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包括混凝土预制桩以及钢预制桩两种类型,其中混凝土预制桩具备坚固耐久、施工快捷的优点因此是当前预制桩施工技术的主流应用类型。预制桩的打入过程中会使用静力沉桩、振动沉桩以及射水沉桩等等技术,施工单位应该合理的做好对打入桩技术的控制工作。
三、结语
篇6
《电工电子技术》是交通机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为指导思想,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两门课程进行解构、整合,开发出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项目化课程。通过学习电子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训练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基本电子线路的分析与设计,培养学生未来行业操作规范和基本职业素养。
2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坚持“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标准为内容”的课程设计理念,以培养学生交通机电电工电子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采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打破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开发和研究,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强化对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校企合作对毕业生典型交通机电类工作岗位、岗位能力需求调查,得出与电工电子技术相关的典型工作岗位为交通机电系统施工、交通机电系统检测与维修、交通机电设备集成等;与岗位对应的技能包括“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路图识图与分析、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交通机电系统的故障分析判断与维修、电路的焊接与调试、交通机电系统的集成与安装、施工文档的撰写与整理”等;以及做好工作需要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安全意识等职业素质。按照典型交通机电类工作岗位及能力《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三部分。1)能力目标:(1)能识别并进行元器件的选型和成本估算;(2)掌握电子产品的焊接与装配;(3)能阅读分析及绘制简单电路原理图;(4)能根据电路图及工艺要求焊接测试电子产品;(5)能熟练应用仪器仪表对电子电路调试、测试进行故障诊断和检修;(6)掌握微型电子产品的设计与集成制作;(7)能利用PROTEUS对电子电路仿真;(8)能撰写产品制作调试相关文档。2)知识目标:(1)熟悉万用表、示波器、波形发生器等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的电子测量方法;(2)掌握常用电子器件手册的查阅方法;(3)掌握半导体元器件及集成器件的功能特点;(4)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分析方法及应用;(5)掌握常用电路图的识图及绘制方法;(6)掌握PROTEUS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3)素质目标:(1)团结协作、勇于奉献,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人际关系和协调能力;(2)良好的服务意识,吃苦耐劳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3)遵守工程施工及用电安全守则,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4)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5)良好的身体与心理素质,甘于寂寞、志存高远,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6)法制观念与守法意识,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弘扬正气的道德品质。
3课程内容的项目化分解、重构
根据交通机电系统检测与维护等主要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结合电子产品设计项目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发展规律,合理整合课程。对“知识点”实施重新排列、组合,将传统课程体系知识点解构在12个项目式学习情境中。这12个情境包括实际应用电路的方案制定、连接、测试与维护,涉及收费站、地铁、汽车、楼宇等多个行业或生活面,紧跟时代和行业发展,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项目课程结构设计时,以项目为明线,根据课程的目标设计项目内容,项目是典型的、相对独立、具有完整结构的整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项目课程结构设计时,以知识为暗线,将学科性课程中有关的理论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律分配渗透到各项目中去。项目课程中,理论知识并没有消失,只是进行了重新分配,保证了项目的覆盖面。以项目为载体整合理论实践知识。在具体处理理论和实践整合问题时,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紧紧围绕工作任务整合理论和实践知识;2)设置合适项目,使项目之间的理论知识背景按照一定的方式递进;3)项目设置不宜过大,以免支撑的理论知识太多,导致教学组织比较困难。对于较大项目可以分解成模块来进行教学,一般每个模块为4个学时,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经常有成就感;4)不要期望一个项目就能解决该项目所涉及能力培养方面的全部问题,每个项目应该有侧重点。
4实训项目教学实施设计
项目的实施过程按照“教师布置项目→学生分组讨论→操作→检验评价”的流程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企业产品的生产流程即“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电路的设计与制作→电路的调试与测试”的步骤进行,将电子产品的生产流程贯穿每个项目训练的始终,使教学过程模拟了生产过程。以项目一“简易直流稳压电源分析与制作”项目为例。项目的能力训练任务包括元器件的检测,直流稳压电源制作和测试。
5结束语
篇7
(一)课程内容陈旧,与工作任务相关度低。
以传统教材为载体的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是按照学科体系设置展开的,重理论知识、轻实际操作;重知识的系统性,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利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缺少对企业生产流程的介绍,学生学完后无法根据不同的企业环境和成本管理的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不能针对不同生产组织特点和类型的具体企业,组织成本会计工作、进行成本核算并编制成本报表。特别是当学生毕业后从事成本会计工作以及进行成本核算、分析等工作时,往往适应期较长,单位满意度低。因此,传统的学科体系从课程内容的选择到课程内容组织、实施都不能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的整合,课程内容缺乏高职特色。
(二)课程实施方法单一,与实际工作过程联系不紧密。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多是采用教师台上讲课,学生台下聆听记忆的形式。实训操作多是在教室内进行,学生不能体验真正的职业情景,实践过程很难与实际工作相联系,每个人一套账做下来,各个岗位都由一个人完成,不能在实践环节中体会到岗位分工的重要性,不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评价方法不合理,无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当前高职院校成本会计课程仍采用闭卷考试形式的终结性评价,只重视试卷分数不考虑学习过程,没有把学生职业能力纳入课程评价体系,这样的考核方式没有关注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行为表现,不能考察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很难体现高职会计课程的特色,更难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方法
(一)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
工作过程是指工作人员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最终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所谓“工作过程导向”,是从具体工作岗位的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使学习者具备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以实践为主要学习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如果说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学术性,则高等职业教育更多地强调职业属性,职业领域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工作过程,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高职课程,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在高职课程中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将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转变为能力本位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特点,加强了职教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融合性,将教学与工作结合,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更易达成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方法。
第一步,工作任务分析。从工作岗位或岗位群出发,对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第二步,行动领域归纳。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能力整合,将典型工作加以归纳形成能力领域即行动领域。第三步,学习领域转换。即作为职业分析结果的行动领域,必须根据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将其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第四步,学习情境设计。所谓学习情境,是在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的背景下,将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标及其学习内容进行基于教学论和方法论转换后,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多个“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
三、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内容设计
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理念,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是课程内容定位的导航框架,在此框架内,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应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因此,高职成本会计课程应以培养学生成本核算职业能力为重点,基于成本会计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完成职业培养目标。即将成本会计工作过程划分为若干个子系统,为完成每一个子系统的任务,需要将成本会计知识与技能进行全部解构,然后按完成子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要求重构,再转换为高职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学习单元,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的设计,涵盖了两个要素:一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二是课程内容的排序。
(一)课程内容的选取。
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的选取必须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课程施教对象的智力特点,二是课程内容指向的基本范畴。从高职学生的智力特点来看,高职学生更擅长形象思维。从高职课程内容的基本范畴来看,高职教育的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过程性知识,而不是所谓陈述性知识。因此,辅。着重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增加能够提升岗位业务判断能力和后续学习能力的相关知识点。如增加企业生产类型的认知“、不同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设计”等内容。
(二)课程内容的整合序化。
由成本会计课程专职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调查研究,以成本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对企业成本核算岗位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岗位基本职业能力。在此基础上,确定岗位的具体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构建相应的课程标准,进而提炼、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按照新的行动体系课程,我们将成本会计课程内容整合为五个模块: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分类法和定额法。在每个项目模块中,分别设计了五个任务即熟悉生产过程、生产费用的归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等。每一个项目下的具体任务中,再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述成本会计课程内容的设计,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发展规律来整合和序化课程内容,可以使得课程在内容结构上更好地与工作结构相对接,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四、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的成本会计课程,强调职业工作的整体性和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角色扮演等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围绕每一个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展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融实训室与课室为一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参与意识,使学生能够在系统的教学训练中,完成由专业的认知到职业角色的转变。成本会计教学中实施项目教学法,根据项目的大小和难易程度,可以采用团队合作和个人独立完成两种形式。通常对于较为综合的项目和复杂的任务安排团队合作完成,团队一般3-4人,团队内有明确分工,学生按照分工情况各就其职,对于较为简单的项目和工作任务安排个人独立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协助引导学生用成本会计方法、手段去解决实际问题,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和分析问题能力、协作和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角色扮演法,可以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岗位的不同角色,针对各角色所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学习与工作。如材料费用的核算,可让同学分别扮演仓库保管员、车间领料员、材料核算员等,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锻炼学生成本会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五、高职成本会计课程考核设计
(一)以实践技能和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考核内容,使考核与教学过程相结合。
成本会计教学目标设定对应成本会计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在职业能力方面,我们特别强调成本核算能力的培养,同时兼顾成本分析和控制能力的培养;在职业素质培养上,首先强调的是爱岗敬业,其次是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成本会计课程将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贯穿于五个教学模块中,具体体现在教学模块所包含的五个实训项目教学中,寓考于教,教、学、做、评相融合。实践能力考核与实践教学过程相结合,强化了专业岗位综合能力训练,突显了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教学考核模式的独有特征。为完善技能考核模式,需要制定成本会计实训项目考核方案,明确考核的标准、内容、方法等,使实训考核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采取多样化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与能力测评。
篇8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是指“职业教育课程活动内容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进行设定和组织,课程内容的学习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而这些情境必须是构成工作任务内容的必要和重要组成部分”[1]。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是:以职业岗位调查为基础,对典型任务进行分析,划分行动领域,然后转化成学习领域,进行学习情境设计,最后进行教学实施优化6个步骤[2]。首先,对社会人才需要进行调研,分析当前的就业情况和未来的就业前景,并总结当前和未来的职业岗位群,对未来职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作出预测;通过职业岗位群的调查结果修改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培养目标。从职业岗位群的具体工作内容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对这些任务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转换成行动领域,划分出10~15个典型内容。“行动领域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3]”。其转换过程实际是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单位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项目模式,将理论与实践以及实际应用环境三者结合在一起,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与实践环节,学生通过对工作任务的训练,能够处理和对应工作中出现的多种问题,将多个模块系统地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学实施优化分为教学准备、教学执行和教学总结提高3个阶段,以教学总结提高为核心,分析教学效果,并提出修改的意见优化课程体系。
2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以实践为目标的专业,按照工作过程的思路构建课程体系有利于培养操作能力强的学生,按照职业岗位调查典型任务分析划分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设计教学实施优化的过程完善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
2.1职业岗位调查采用企业调研、问卷调查、网络招聘信息收集等方式调查珠三角地区及国内沿海城市的大中小企业,对高职高专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需求和岗位职务要求,按类别进行分类,主要是服务、网站管理、网络管理和应用开发4类岗位。
2.2典型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对职业岗位群研究和探讨,将职业岗位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总结出来即为典型的工作任务,通过研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总结出15个典型工作任务,分别对应计算机服务、软件系统开发、网站管理和网络管理4个大类的岗位,具体如表2所示。
2.3行动领域划分“行动领域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的基础,是职业行动情境中相互关联的工作任务的集合”[4]。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划分成11个行动领域,如表2所示。
2.4转化学习领域由专业任务要求转化为专业课程要求,本质就是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实际上是对行动领域的一种提炼,通过对工作内容的分析和所需具备的能力分析,将有价值的内容转化为相应学习内容,并对应设计好学习目标、教学学时。表2中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11个行动领域划分成12个学习领域。
2.5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设计是将学习领域中的具体内容再划分为若干个情境,而每个情境的设计都要遵循学习领域中的能力目的要求,采用项目、任务、案例、产品等多种方式,构造多个主题学习单元的内容和过程。例如将学习领域之一的“网页设计”划分成8个学习情境,如表3所示。
2.6教学实施优化基于学习情境的设计实现教学实施,在实施前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具体步骤,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把握实施的步骤,对实施的效果进行评价,再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和优化。在教学实施过程,要注意观察任务设计是否合理、合适,学生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能达到学习目标,工作任务的设计和学习情境是否具有层次性和扩展性。
3存在的问题
3.1师资问题对于任何教学改革来说,首要因素是教师。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的本质是把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实践工作的过程,这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企业工作背景。即使个别教师曾经在企业工作过,由于离开企业多年,原来的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工作过程可能已经改变,因此,迫切需要能满足下面3个条件的教师:首先,教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经验,了解企业工作流程,熟悉项目工作的执行过程,掌握工作要求和质量标准;其次,教师要具备对课程的开发和设计的能力,能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有教学价值的学习领域内容,并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有机地融合到工作过程中;第三,教师要具备团结协作能力,因为在工作过程中,协调与沟通是完成一项完整工作任务的基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的基础是教师,所以必须从上述三点来改变教师教学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自身素质。当前,国家非常重视教师的素质提高,下达具体的计划,要求职业院校青年教师开展企业实践项目,联合多家企业,由中央财政补贴,让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提高职业院校的教师的实践能力。
3.2教材建设计算机专业是个发展非常迅速的专业,其教材内容必须与时俱进,目前的教材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实践教学内容不足,软件版本落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要编写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注重职业性与技能性,采用实际项目案例进行内容组织的教材。可以考虑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教师到企业调研,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保障教材内容实践性;吸取同类教材的优点,结合高职教育特点,知识以实用、够用为主,注重对相关职业技术规范的融合,以工作过程为主要表现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按工作任务来整合知识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采用模拟工作过程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完成技能训练。
3.3校企合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职院校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但是,当前的校企合作模式多是单向性的,一般由企业安排企业人员前往学校培养学生,或者是学生到企业中实习。改变单向性的校企合作方式,采用建立工作室或岗位订单式培养的合作方式,将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实践内容,将工作任务要求融入到学习过程中,改变学习环境,采用边学边做的方式,不仅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还能让学生体验到真正的工作环境。
4结语
篇9
关键词:计算机,电器控制,模拟,CAD
一、引言
实现顺序控制的电器控制线路的数学模型是一组逻辑关系表达式,其中逻辑变量代表控制触点,受控元件的电磁线圈为各触点的逻辑函数,逻辑函数值即对应受控元件的工作状态。在电器控制系统运行过程中,各元件及触点状态的变化,使逻辑运算结果随之改变,这种变化的过程实际就是电器控制线路的运行过程。
电器控制系统中元件与控制触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根据系统控制要求确定的,模拟控制线路的运行过程就是要按一定顺序解算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逻辑代数方程组。在方程组中,以逻辑函数代表运算元件的电磁线圈,以逻辑变量代表元件触点。对同一电器元件来说,其线圈和触点的物理状态是互相关联的,可约定逻辑函数值为“1”时表示线圈得电,同名的原变量取值为“1”,表示动合触点闭合;反之,逻辑函数值为“0”时表示线圈得电,同名的原变量取值为“0”,动合触点断开。
二、电器控制线路模拟运行程序设计的主要思路
1.表达式分析的基本原理
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系统中,通常配备有字符型变量,一个数学表达式可以以集中或分散的形式存储在这类变量中。将一个具有物理意义或数学意义的函数表达式转换为计算机能够执行的指令的过程,称为表达式句法分析。表达式的分析过程是按严格的代数规则进行的,因为电器控制线路的数学模型是逻辑代数方程,故模拟运行程序中表达式分析依据的即为逻辑代数运算规则。
“递归下降法”是比较常用的表达式句法分析方法,其基本过程就是将一个完整的表达式逐项分解,分解出的成分可以是变量、运算符或子表达式,当根据分解规则识别出被分解出来的某个成分为子表达式时,就要继续进行分解,直至所有被分解出的成分皆为最基本元素为止(所谓最基本元素,即为事先约定的可以直接参与计算的变量和运算符)。
在设计表达式分析程序时,首先要约定变量、运算符及子表达式定界符,笔者根据电器控制线路数学模型——逻辑代数方程的基本运算规则,以及有关电器元件文字符号的标准规定,约定以下一些字符串为合法的逻辑变量:
sb——手动按钮动合触点变量;nsb——手动按钮动断触点变量;
sq——行程开关动合触点变量;nsq——行程开关动断触点变量;
KM——接触器线圈函数;
km——接触器动合触点变量;nkm——接触器动断触点变量;
K——中间继电器线圈函数;
k——中间继电器动合触点变量;nk——中间继电器动断触点变量;
KT——时间继电器线圈函数;
kt——时间继电器瞬时动合触点变量;nkt——时间继电器瞬时动断触点变量;
t——时间继电器延时动合触点变量;nt——时间继电器延时动断触点变量;
YA——电磁铁线圈函数,
约定在上述各逻辑函数及逻辑变量之后可附加0~9数字序号。约定“*”为逻辑“与”运算符,表示线路中的串联连接;“+”为逻辑“或”运算符,表示线路中的并联连接;“=”为逻辑函数赋值符。约定“(”、“)”为子表达式的定界符。
2.表达式分析的实现过程
设一电器控制线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对应的逻辑关系表达式如下:
K=(sb1+k)*nsb2
其中sb1为K的起始信号,sb2为K的终止信号,k是元件K的自锁触点。当sb1出现时其逻辑值为“1”,在sb2没有出现之前sb2的逻辑值为“0”,nsb2即为“1”,故经逻辑运算K的逻辑值是“1”,即表示元件K得电,随即k的逻辑值由“0”变为“1”,表示自锁触点k自锁闭合。
对这样的逻辑函数表达式的分析过程是从“=”右侧字符串分解开始的,每分解出一个元素就要返回一个记号(称作token),这是表达式分解的核心过程,图2为求取表达式元素分解子程序(get_token)流程图,围绕元素分解过程构成的表达式分析程序(caculate)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2表达式元素分解子程序(get_token)流程图
以前面图1为例,进入caculat程序后调用get_token函数,得到函数名K及“=”符号,以下顺序调用level2、level3、leve4子程,判断出得到的是“(”符号时,说明后面是一个子表达式,随即递归调用level2子程,且再依次进入level3、level4子程,这时可得出逻辑变量名sb1极其状态值。其后由level4返回到level3并调用get_token函数,得到“+”运算符后返回。返回到level2后判断出“+”运算符,即要调用get_token函数,得到变量名k及其状态值并执行逻辑或运算,将计算结果存入一暂存变量result中,然后从level2退出。这时会返回到level4子程中且调用get_token函数,得到“)”返回返回到level3子程。在level3中判断出为“*”运算符时调用get_token函数,得到nsb2及其状态值后执行逻辑与运算,最终将计算结果返回到变量K中,结束表达式分析计算过程。
三、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电器控制线路在微机上模拟运行的核心问题——逻辑关系表达式的分解计算。设计这样一个应用软件,可以帮助设计者快速有效地检验设计结果、分析线路潜在问题,可以说是电器控制线路CAD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CAD技术大有可为的一个领域。
篇10
纵观国内外,我国建筑工程发展起点比较低,致使管理理念较为传统,甚至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节奏。故此,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工程技术管理理念。注重吸取百家之长,从国外引进新的、先进的工程技术管理理念,充盈并丰富原有技术管理理念,使得我们的工程技术管理跟上建筑业新时期的发展步伐与节奏。创新是当今时展的主题,创新能让建筑业永葆生机与活力,走在时代的前沿。苹果因创新将诺基亚远远甩在身后,创新是所有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建筑企业要注重创新,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不断发掘员工的创新潜力,营造创新氛围,比如在工程项目技术管理中施行民主制的技术管理,组织职工进行民主讨论,更新技术管理的规章制度,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创新,形成适合本次项目的新的规章制度。也可以定期组织技术管理交流座谈会以及技术培训活动等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提高员工创新的积极性,进而为企业创造价值。
2构建并完善我国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思想与行动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思想落后与行动滞后均无法实现目标。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也一样。我们拥有先进的管理理念,还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中,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管理制度是进行管理工程技术的前提与必要条件之一。所以,我们要构建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工程技术管理制度。作为整个项目工程的核心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应该主导进行项目工程技术管理。要建立各级技术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将管理职责落到到具体的部门、工作岗位、个人身上,倡导人人有责的工作理念。同时,不断强化工程技术管理,明确建筑工程各施工部分与各个施工阶段的进度要求、质量要求、工艺要求以及验收标准等等。做到依制度管理各级部门,依制度论责、依制度治理企业。
3深化我国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作为工程技术管理的重点组成部分以及重要内容,工程技术资料在工程技术管理中也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故此,建筑企业的工程技术管理部门一定要认识到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企业要注重调动全体参与项目工程的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意识,通过宣传等方式加强他们对工程技术资料管理的认识,同时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除此以外,建筑单位还可以构建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章制度,交由专业的资料管理员管理资料,同时督促相关部门依照规定正确编写工程资料,并及时上交,如此,便能确保工程技术资料的准确度与完整度。
4加强对技术人才的管理
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核心,技术管理人才承担着开展所有技术管理活动的职责。建筑企业要加强对技术人才的管理,而选聘符合企业技术管理标准的技术管理人才则是整个人才管理的重头工作。在人才选拔中,最忌讳任人唯亲。因此,必须制定一套严格的人才聘用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晋升人员一定要全面权衡。如果需要聘用外部人员,则需要加以综合考量。如此,才能从源头上把好人才选拔关,实现任人唯才。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建筑业带来了一系列革命,各种新型工艺设备、材料、方法等不断涌入,而学习、掌握这些新设备、新技术以及新工艺就需要培训。故此,针对已经选拔进入企业的技术管理人才,还需要进行培训。企业需要建立属于企业的内部人才培养机制,培训新进职工或者定期培训老职工。如此,可以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企业技术管理人才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与综合素质能力。这些技术管理人才掌握了新的知识便能够更好地在现场采用新型设备、新工艺方法组织施工,不断提高工作效益与建筑产品的附加价值,进而提升本企业在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建筑企业可以建立与各大高校之间的合作关系,储备未来所需人才,进行校企联盟,高校向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实现共赢。
5结语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国际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