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技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8:38: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据库技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据库技术论文

篇1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访问,空间数据库引擎(SDE),C/S模式,ODBC.

引言

近年来,网络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这就为信息资源的共享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作为信息密集型的地理信息系统(GIS)上升到网络平台可谓适逢其时.但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除了国外极少的公司拥有网络版的GIS之外,在国内还处于试验研制的阶段.因此,尽快地研制出我国自主版权的网络GIS的原型和产品,并在技术手段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1网络计算的几种模式及特点

(1)传统的集中式.这是一种主机-终端模式,所有的计算任务和数据管理任务都集中在主机上,终端只是主机输入/输出设备的延长.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容易管理,缺点是对主机的性能要求很高,也浪费了作为终端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并且从性能价格比来看,在购置费用相当的情况下,一台主机的性能往往比不上几台计算机所组成网络的性能;因此这种模式已逐渐退出主流.

(2)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模式.一般说来,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器只集中管理数据,而计算任务分散在客户机上,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通过网络协议来进行通讯.客户机向服务器发出数据请求,服务器将数据传送给客户机进行计算,计算完毕,计算结果可返回给服务器.这种模式的优点充分利用了客户机的性能,使计算能力大大提高;另外,由于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的通讯是通过网络协议进行的,是一种逻辑的联系,因此物理上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两端是易于扩充的.它是目前占主流的网络计算模式.

(3)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端只需一通用的浏览器,如Netscape或Explore,便代替了形形的各种应用软件.服务器则为Web服务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通过TCP/IP这一通讯协议进行连接.浏览器发出数据请求,由Web服务器向后台取出数据并计算,将计算结果返回给浏览器.这种模式的优点是:由于用户端所用软件只是一个简单的浏览器,用户基本上无需培训,用户端软件也无需维护;软件的升级与修改只在服务器端进行,对用户透明;服务器与浏览器可处于不同的操作系统平台.其缺点为:Web动态技术不够成熟,各种标准有待统一,如各厂家的动态协议互不支持、浏览器之争等.总之,它是一种先进的但发展还未成熟的技术.

基于以上的分析,应选择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作为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实现模式.

2C/S模式下的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结构设计

设计在总体上分为C/S两层(见图1),以充分利用C/S模式的跨平台、易扩充、数据独立等优点.在client端又分两层来进行设计——GIS功能层和数据请求层,GIS功能层是GIS的功能实现部分,数据请求层是GIS的数据实现部分.数据请求层作为一中间层,起到数据转换的作用,对上是具有GIS特点的数据文件,对下是标准的数据库记录.这种分层设计的形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单机版本GIS研究成果;另一方面,GIS功能层和数据请求层的开发可同时进行,只要接口标准不变,本层的变动不会影响到另一层.

Fig.1ThegeneralframeworkofGISaccessingdatabasebasedonC/Smodel

值得一提的是ESRI公司的空间数据库引擎(spatialdatabaseengine,简称SDE)的设计方案(见图2).它是目前国际上领先的GIS数据处理的网络计算模型.其数据的访问形式为:由用户的应用程序(userapplication)通过SDE应用编程接口(SDEAPI)向SDE服务器提出空间数据请求,SDE服务器内存放有空间对象模型,并依据空间对象的特点在本地完成空间数据的搜索,并将搜索结果通过网络向用户的应用程序返回.

对比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两者采用的都是C/S模式,并且都将GIS功能实现与数据请求进行分层处理;所不同的是面向数据库的数据请求实现的位置:图1在客户机端实现,图2在服务器端实现.在服务器端实现的主要优点为:(1)对于空间对象模型及相关的计算模式的升级可以只在服务器端实现,而且对客户机端透明;(2)由于SDE服务器与数据库ORACLE7.2的结合非常紧密,因此数据的搜寻速度非常快.对于图1来说,把数据请求层放在客户机端,对数据库的依赖程度就不同于SDE服务器,后者对数据库的选型有极强的依赖性(目前SDE服务器只在ORACLE7.2实现),相反,它是一种非常开放的结构,它所支持的服务器不但可跨数据库系统平台,而且还可跨操作系统平台.可以说,图1和图2两种设计模式的优缺点是相互对应的.

3数据库访问方式的比较

基于程序的访问数据库的几种方法如下.

(1)专用的数据库访问工具.如PowerBuilder,Delphi等,它偏向于对数据库中数据的管理和显示,具有限的计算功能.既不适于用它来开发GIS应用系统,也难以将它们的数据操纵功能与现有的GIS应用系统紧密结合.

(2)嵌入数据库语言的常规语言.各数据库厂家为了让用户程序能直接访问自已的数据库,基本上都提供了专有的面向C语言的预编译头和静态库,如Sybase公司的OPENCLIENT和ORACLE的PRO*C.

(3)开放数据库互连性应用编程接口(opendatabaseconnectivity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简称ODBCAPI)[2,3].它是微软(Microsoft)公司提出的数据库访问形式.它通过确保所有的应用系统遵循标准的调用层接口,提供对特定数据源命令进行解释的驱动程序来保持应用系统的互用性.这样的应用系统是开放的,只要有相应数据源的ODBC的驱动,它就无需改变代码而可访问相应的数据库.

在确定访问数据库的方式时,ODBCAPI的开放性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但这种方式在效率上不如第二种访问形式.应说明的是:ODBCSQL语法分为3层,即最小层、核心层和扩展层,尽管目前的大型数据库都能支持到扩展层,但为了保证应用系统的开放性,在具体编程实现时,尽量只使用最小层和核心层的语法.

4某电信局配线系统的实现

客户机为MAPGIS/ODBC/WINDOWS95,服务器为SQLSERVER/WINDOWSNT,要访问的相关表中记录约为13万条.要求从地理底图上选中某一DP,在数据库中寻找出从这一DP到配线架的可用通路,并在数据库中作相应配线修改.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1)程序实现了MAPGIS访问网络数据库的功能;(2)客户机和服务器均为PC机(主频166MHz),每次操作反应时间为数秒,换机观察,发现服务器的性能是整个网络计算的瓶颈.

5结论

(1)C/S模式为目前网络平台GIS的首选,将GIS功能与数据库访问分层实现有利于保护现有的开发成果;(2)将数据请求层放在客户端和以ODBC作为数据库的访问方式保证了应用系统的开放性,其访问可跨越数据系统和操作系统平台;(3)实例表明,应用系统的反应速度更多取决于服务器的性能,而不是ODBC的效率.

参考文献

1/base/common/userconf/proc96/TO100/PAP094/P94A.HTM.1998.4

篇2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入库前的准备工作直接关系到外业调绘数据能否被有效、完整地录入。准备工作主要是对地籍编号、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及扫描文档的编辑。建库的数据主要分空间数据、非空间数据和扫描文档三类,空间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1.1地籍编号

宗地代码的编码是按照最新的规则,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分别是: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第二层次为地籍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第四层次为土地权属类型,代码为2位,其中,第一位表示土地所有权类型,用G、J、Z表示;第二位表示宗地特征码,用A、B、S、X、C、W、Y表示。第五层次为宗地顺序号,代码为5位,用00001~99999表示,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编码[2]。由于完整的地籍号有19位数字,若对每类需要入库的要素逐一设定完整的地籍号,初期工作会很繁琐,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工作中为了提高效率,先将前14位编号一样的地区的宗地用五位及以下宗地号命名,外业调查成果均使用此方法命名地籍号。而在后期整理入库过程中必须将此类简易宗地号规范化,为此需要根据各类数据类型采用编写程序重命名、Excel批量处理等方式规范地籍号,为数据入库打好基础。

1.2空间数据

此部分主要是对CASS中的图形作进一步处理,以达到入库的需要,包括对dwg格式的数据进行检查整理,并对其格式进行转换。CASS数据编辑是数据建库的第一步。本文所讨论的基础数据是通过CASS软件处理后的dwg格式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前需要对dwg数据进行整理,内容如下:(1)房屋被界址线切割的修改。对于分户未分房,造成权属线把房屋切割开来,这样在入库时就会出现该房屋的户主不唯一的情况,为此要把此类房屋分割开来(房屋绘制顺序要为顺时针)。(2)清除废块,减少数据量。用“文件”——“清理图层”或“PURGE”命令对图层进行清理,不仅可以清除多余图块,加快处理速度,而且能通过编码正确性检查。(3)删除重复要素。用“检查入库”——“删除重复实体”来解决,保证同一个位置上只有一个实体[3]。(4)图形实体检查。利用“检查入库”——“图形实体检查”的方法进行检查,包括编码正确性检查、图层正确性检查、线自交检查、建筑物注记检查、复合线重复点检查(此处检查要确保JZD层是关闭的)。(5)检查未闭合的房屋线和权属线[3]。CASS中未闭合的多边形将无法导出成面,因此对于未闭合的房屋线和权属线要将其闭合。(6)过滤无属性实体。在CASS中很容易把实体的属性漏掉,这样会给后续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因此要通过“检查入库”——“过滤无属性实体”的方法进行检查,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把无属性的实体赋以属性。本文主要针对CASS成图数据进行阐述,将其导入MapGIS6.7之前需进行对照表和文件转换[1]。(1)对照表。对系统库目录\slib下4个对照表文件进行编辑,可直接用Windows写字板或记事本方式打开。需要注意的是,对照表中CASS编码是在“数字测图”系统中查到的,并且要区分对照表的大小写[1]。符号对照表——“arc—map.pnt”。线型对照表——“arc—map.lin”。颜色对照表——“cad—map.clr”。层对照表——“cad—map.tab”。(2)文件转换。CASS成图数据即dwg格式的数据无法在MapGIS中打开,需要将dwg格式转换为AutoCAD的数据交换格式DXF[4],最好是2000或者R12的DXF格式。把各个图层通过“文件——图形改名存盘”命令保存成AutoCAD2000/LT2000DXF格式,选择“文件转换”模块,“输入——装入DXF”,将AutoCAD文件装入[5],并将所有DXF转换为点线文件,最后存点存线即可。在MapGIS6.7平台中,点击“图形处理”——“输入编辑”,添加文件即可对其进行属性编辑。

1.3非空间数据

非空间数据包括空间对象的补充属性数据,是以mdb表的形式存在的。对于其他的各种证件照片、大门照片、调查表、审批表等都是要按照标准形式命名的,命名格式为a1#a2$1.jpg,其中a1为土地证号,a2为地籍号,中间要用#和$隔开。2.4扫描文档这一部分主要是各种扫描的文件,如村民小组村民代表会决议、集体土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申请书、农村土地权属调查法人身份证明书、农村土地权属调查指界人身份证明书等,命名格式同上。

2建库基本流程

为规范农村集体土地确权数据库的内容、数据库结构、数据交换格式,该部分应严格按照要求,统一在MapGIS四川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系统下完成。

2.1新建数据库

主库MPDBASTER主要是建立SQL2005与GDB之间的连接,打开MAPGISK9平台,通过“工具箱——GDB安装器”创建。当打开SQLSERVER,点击数据看到里面有个MPDBASTER,说明SQL和GDB连接成功。主库建好后,现在还需添加数据库,根据需要可以添加多个库。同样用创建主库的方法来创建数据库。

2.2配置MapGIS数据源

打开GDB企业管理器,设置连接数据库的数据源即可。

2.3初始化数据库

MapGIS四川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系统的配置主要是通过“开始”“程序”“MapGIS四川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系统”“管理员配置工具”来实现的。如果测试成功,就会在数据库中创建多张表,以用于上传属性数据、图形数据和扫描材料,否则要重新配置。由于某些原因,系统还是会缺少上传扫描材料的两张表UPFILESLIST和CASEMATERIALLIST,就需要借助语句手动创建。初始化完成以后,把JHTB(接合图表)、CODE(数据字典)、DLTB(地类图斑)、FW(房屋)、FWZJ(房屋注记)、QSDW(权属地物)、QSDWZJ(权属地物注记)、DDXYS(点地形要素)、XDXYS(线地形要素)、ZJD(宅基地)、ZJDZJ(宅基地注记)、JZD(界址点)、GCDZJ(高程点注记)、GCZJD(高程注记点)等文件导入并去后缀即可。

2.4新建工程

打开MapGIS四川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系统,如果数据是通过xyz工程管理的点线区数据,工程升级即可;如果是零散的点线区文件,则通过“新建工程”导入。由于在MapGIS6.7中编辑的点线区文件只有少许基本的属性字段,需要对照标准库通过“建库工具箱——数据结构升级”,使其具备该图层应有的属性字段,在系统弹出数据结构升级详细设置对话框,点击升级按钮即可。升级完成后,如果还需添加字段,可通过点击图层右键进行添加。

2.5导入mdb表,挂接属性

在图形的拓扑检查完成的前提下,为了补充图层缺少的属性数据,其最有效快速的方法是把空间对象的补充属性数据mdb表导入到库里。对业务建库的数据库文件mdb字段分析即可得出各项属性数据所对应的字段,再利用Access的导出功能将数据库中各表分别导出,然后提取Excel属性汇总表中对应列的数据填充。全部填充完毕之后再使用Access软件的导入功能将数据导回业务建库数据库,然后再通过SQL语句挂接属性。通过AccessDataConvert文件夹中的工具AccessDataConvert.exe导入mdb表,选择Initialstddb.mdb表,点击“导入数据——下一步——转入业务表”即可。此时出现如图4中所示的消息时,点开消息,查看具体是哪里出现了问题,根据指出的问题所在,逐个修改之后重新导入。如此循环,直至成功导入。需要补充的是在挂接属性时若以宗地号为链接对象,在MapGIS6.7中编辑时必须要有宗地号这一字段。挂接完以后,可通过“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系统——查询分析”功能查询宗地属性信息。对于有些属性,可通过集体土地使用权调查数据库建库系统里工具箱下的图层内属性赋值和图层间属性赋值来完成。

2.6上传档案扫描件

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查询、管理,实现高效的无纸化办公,需将档案扫描入库并与宗地图相挂接,因此档案扫描件的规模化管理也是调查的一项重要工作。扫描文件的类型一般有申请书、户口簿、宗地图、外业公示照片、大门照片、法人身份证明书等,如果还有其他文件,放到其他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先简易命名扫描档案文件并按宗地号存放,再利用后期自动化处理的方法,可以快速地将扫描档案归档并方便后期快速整理。整理好扫描文件后通过ImgUpLoadTool中的ImgUpLoadTool.exe来上传到库里。将档案扫描件按文件类型分门别类存放在不同的文件夹里,并根据行政归属划分多级目录存储。如图5中所示,选择形式6编辑完成以上工作,即可通过如图6中所示打印相关证书。

3建库时应注意的问题

(1)把CASS图转到MapGIS中时的注意事项包括:确保每一户的宗地号、户主等信息都在对应的权属线内;房屋注记要正确,包括房屋结构和房屋层数注记。(2)格式转化完成后,在MapGIS中打开,进行“检查——工作区属性检查”主要查看的内容有:对已造面的如房屋、宗地、土地类型等,查看面积是否有空的,再者就是不合理面域,要将其删除;对于宗地层,要查看宗地号、户主等是否有空的;对于房屋层,要看房屋结构和房屋层数是否正确,是否有遗漏,房屋层数和房屋结构是否要分开等。对以上检查出的有问题的要逐一修改,直至无误。(3)在进行结构升级时,为了把之前已加载的属性保留,要把多余字段追加、维护默认属性以及维护面积周长前打钩。(4)挂接属性要在图形关系正确的前提下完成,挂接完以后若要再改会很麻烦。

4结束语

篇3

ASP(ActiveServerPages)是Microsoft于1996年11月推出的Web应用程序开发技术。微软声称设计出了一个完美的Active平台,在微软的文件中把ASP描述为:"一个服务器的脚本环境,在这里可以生成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从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看出,ASP既不是一种语言,也不是一种开发工具,而是一种技术框架,其主要功能是为生成动态的交互式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提供一种功能强大的方法或技术。ASP的主要特性是能够把HTML、脚本、组件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能够在服务器上运行的应用程序,并把按用户要求专门制作的标准HTML页面送给客户端浏览器。ASP属于ActiveX技术中的服务器端技术。与我们通常在客户端实现动态主页的技术如Javaapplet、ActiveXControl、VBScript、javascript等所不同的是,ASP中的命令脚本语句都是在服务器中解释执行,执行后的结果产生HTML页面并送到浏览器。由于ASP是在服务器端解释执行,开发者可以不必考虑浏览器是否支持ASP。同时,由于只是标准的HTML页面送到浏览器,在浏览器上看不到ASP程序,因此可以防止程序被窃取,保护了开发者的利益。

二、为什么用ASP

随着Internet的发展,静态Web站点的开发与维护变得越来越困难,一方面信息的不断增加和变化,使站点维护人员不得不经常修改他们的网页,特别是基于数据库驱动的Web站点更是如此;另一方面静态网页由于不能与浏览者进行有效交互,使人们感到越来越乏味,而不愿意再一次地进入同一站点。所以开发动态网页或动态内容成了越来越多的站点所追求目标。所谓动态内容是由每一个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发出请求而特殊制作的Web网页,例如访问某一网站的新用户得到的欢迎词与重新返回到该站点的用户得到的欢迎词是不同的。

三、ASP的特点

ASP具有学习快、设计快的特点,不需花许多时间即可学会和快速设计出WEB应用程序。

ASP的源程序码在服务器端执行,代码保密性好。

集成与HTML中,无需编译链接可直接执行;使用文本编辑器如记事本,即可设计。

与浏览器无关,用户端只要使用常规可执行HTML代码的浏览器。

ASP是面向对象的(Object_Oriented)

四、ASP与其它相关技术的比较

随着Internet的发展,静态Web站点的开发与维护变得越来越困难,一方面信息的不断增加和变化使站点维护人员不得不经常修改他们的网页,特别是基于数据库驱动的Web站点更是如此;另一方面静态网页由于不能与浏览者进行有效交互,使人们感到越来越乏味,而不愿意再一次地站点。所以开发动态网页或动态内容成了越来越多的站点所追求目标。

所谓动态内容是由每一个用户按照自己的需求发出请求而特殊制作的Web网页,例如访问某一网站的新用户得到的欢迎词与重新返回到该站点的用户得到的欢迎词是不同的。有许多技术可以实现动态内容,目前常用的主要有两种:CGI(公共网关接口)和ISAPI。

CGI是开发较早的技术,它可以很好地实现动态内容,但它有两个主要缺点。一是对每一个请求(请求一个页面)CGI都要产生一个新的进程,同一时刻发出的请求越多,服务器产生的进程也就越多。我们知道,产生一个进程是非常耗时的,而且需要用到大量的服务器RAM,所以其响应时间相对较长,特别是当进程多到某一数量后,服务器性能将显著下降。另一方面,CGI的主要编程语言是C语言,对大多数网页开发人员来说,要掌握和精通这些编程语言需要花很长的时间。

ISAPI针对CGI第一个缺点进行了改进,利用DLL(动态链接库)技术,以线程代替进程,提高了性能和速度,但要考虑线程的同步问题,而且开发步骤烦琐。

ASP除了提供CGI的所有功能外,还具有许多显著的优点。ASP运行在Web服务器的同一个进程中,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处理客户请求;ASP提供更方便、更简单的访问数据库的方法,使开

发基于数据库驱动的Web应用程序更加容易;ASP支持几乎所有的脚本语言,如VBScript、Jscript和Perl,其主要脚本语言VBScript是基于众多编程人员非常熟悉VisualBasic语言,所以ASP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五、ASP的工作过程

ASP技术直接建立于微软的Web服务器之中,所有微软的Web服务器都支持ASP,如WindowsNT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IIS),WindowsNTWorkstation以及Windows95PersonalWebServer。你不要担心浏览器是否能执行你的ASP程序,你的WEB服务器会自动把ASP程序码,解释为HTML格式的主页内容,再送到用户端的浏览器显示出来。如图1所。

六、用ASP实现用户登陆WEB数据库

在ASP中访问数据库,可采用ASP内置ActiveX服务器组件棗数据库访问组件,使用ActiveXDataObject(ActiveX数据对象,简称ADO)的技术。ADO通过在WEB服务器上设定ODBC,来建立与多种数据库的连接,其中包括SQLServer、Oracle、Foxpro等各种大、中、小型数据库。下面我们举例说明用ASP实现用户登陆WEB数据库的过程。

1.用户在客户机浏览器上输入一个URL地址并回车,请求一个页面。

例如yin/User_Login/default.htm。

2.服务器接受用户请求,调出相应页面(假设该页面含有一个表单)。

例如default.htm,其代码如下:

<html>

<head>

<metaname="GENERATOR"content="MicrosoftFrontPage3.0">

<title>系统登录</title>

</head>

<h2align="center">系统登录</h2><hr>

<formmethod="post"action=”user_login.asp”name=”form”>

<center>

请输入用户名:<inputname="username"type="text">

请输入口令:<inputtype="password"name="password"size="14">

<br>

<inputtype="submit"value="登录"name="submit">

<inputtype="reset"value="复位"name="reset">

</center></form></body>

</html>

当浏览器端填入要查询的用户名和口令并按下submit按钮时,它将用户名以username,口令以password的变量形式送到user_login.asp中。

篇4

自从软件工程概念的提出,逐渐出现了软件工程学这一门学科,其主要贯彻于软件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这一学科的探讨与研究,从而提出相应有效措施来提高软件生产效率以及提高其准确率,由此可以看出,软件工程学的概念是指通过利用当今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相关理论来获得高效率、高质量软件产品的重要学科,一般情况下,这种学科会设计到较多方面内容,例如: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以及计算机相关学科等。

2浅谈软件工程的发展

根据相关文献以及研究学者的研究报告信息资料等得知,软件工程的发展大致经历过以下三个时代,分别为程序设计时代、软件时代、软件工程时代。另外,软件工程生产如同建筑工程生产活动一样也会经历以下阶段,即定义阶段、开发阶段、维护阶段等。此外,软件工程相较于其他工程学科而言存在着以下不同点,例如:建筑工程活动中,当设计图纸出现后,几乎不存在回溯的问题,而在软件工程活动中,每一阶段将会面临多次修改,并且还会产生多次回溯问题,除此之外,软件生产开发之后,其还会面临着运行维护问题,如果用户要求发生变更,则相应的对软件应用进行开发与修改。

3探讨计算机软件开发的相关方法

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与繁琐性,其开发质量均与其每一步骤相关,因此,为了保障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质量,则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步骤要求来进行,首先拥有清晰的思路,并且遵照相关原则来进行开发、生产,与此同时,还需要采用相应的软件开发方法、图示等进行,另外,在对软件工程进行开发活动的时候,相关软件开发工程师以及工作人员需要保持高度统一、协调,从而为应用开发软件提供有力保障。通过经验的积累结果得知,当前应用软件的开发方法有以下三种,例如:原型化方法、软件生命周期法、自动形式的系统开发方法等,该文以下将应用软件开发的相关方法逐一介绍与分析:1)关于软件开发的原型化方法分析当软件开发工程师以及工作人员对相关定义以及处理算法没有进行确定,并且不了解该软件操作系统的适用性以及人机界面形态等情况下,则需要通过原型化方法来对软件进行开发与生产。2)关于软件开发的生命周期法分析首先,相关软件开发工程师以及工作人员需要从时间的角度对软件定义、开发以及维护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且将其步骤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需要严格的对每一部分进行设立相应标准,当前面部分内容完成后,则可以开始下一个部分内容。3)关于软件开发的自动形式系统开发方法分析这种开发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较简单,其主要通过第四代技术来设定要求、自动设计、自动编码而实现开发软件的目的,这是由于第四代技术中含有大量的软件开发工具,只需要相关软件开发工程师给予软件设计内容,则第四代技术即可按照其要求进行规范处理、分析,从而实现软件开发的目。

4探讨数据库的安全设计

4.1计算机用户管理工作流程一般情况下,用户管理者需要通过对每一系统操作工作人员进行建立相关权限设置,并且对每一系统操作人员的可操作范围进行了限定,由此可以看出,对用户登录模块的实现主要包括两个数据库,即工作权限数据库、工作人员数据库等,从而有效维护了计算机用户数据库的安全性,大大降低了安全风险系数。

4.2预留部分冗余字段对计算机用户的IP地址以及访问时间等进行预留部分冗余字段,从而有利于后期应用软件的维护工作,从而大大提高应用软件维护效率以及节省大量时间,无论对于软件后期维护工作而言,还是对计算机用户而言均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5结束语

篇5

在我院的科研管理过程中,科研处需要了解教师的每个项目.每个项目又包括项目名字、项目经费、项目人员、项目状态等;最特殊之处是本校项目经费编号必须和财务统一,只能按照财务软件默认给出的编号建立数据编号.这样才能核对项目经费、纵向经费等;项目所获得奖励(科技进步奖等)按照科研管理规定给予相应奖励;项目人员的信息和项目的每个内容都相关,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任何单位都有相同名字的人员,所以每个人员的信息至少要包含一个区别码,可以是身份证,也可以是工作证代码等等.

2数据库结构设计

2.1数据库选择

由于科研管理的保密性,本校科研管理不对校外开放,基本不用考虑并行查询的系统需求,另外,鉴于本系统目标用户普遍应用Windows系统,所以项目采用了WindowsServers系统下的SQLServer,在跨平台操作时,可直接用SQL语言进行数据读写和查询等操作命令.用于数据库中的标准数据查询语言项目在开发过程中得到了验证.

2.2数据库结构设计

数据库的结构设计一定是在项目的最初完成的.构造数据库必须考虑所有需求规则.在关系数据库中,我们习惯称之为范式,参考关系数据库的多种范式,依据科研管理的需求分析,为扩大操作功能和减少冗余度选择了第三范式.科研工作者的信息是贯穿于整个数据库中的,必须单独建立的,同时为了避免多人同名可以采用唯一身份证号码加以区别.其表内信息依据需要建立以下字段:包括年龄、性别、单位院系、职务职称、技术领域、个人信息(电话)等.每个表单都有一个和人员相关的字段,这个字段可以是工作证号,也可以是身份证号码.每个表单都可以单独进行,甚至可以在备份的同时也不影响录入.如果将来需要查询某科研人员的详细成果,只要每个库调用相同工作证号或身份证等就可以.科研经费是每年国家审计管理的重点,每笔经费一定要保证和唯一项目编号准确对应.所以建立经费和经费分配两独立表单.两个单独表中经费都含有项目编号,这个项目编号和项目管理中的项目编号一致.由于项目管理表中有人员信息相连,所以只要通过调出科研经费相关联的项目编号后自动在逻辑层调用项目表和科研工作者库中信息,就可以得到全面的经费信息.而经费分配表中的人员必须符合人员库,这样就杜绝了非项目人员经费报销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查找同一个人员参加的不同项目的经费结果的复杂度.成果管理模块通过建立专门的成果库,成果库可以包括论文、专著、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在设计时同样建立一个单独的表,而成果中也有和经费模块一样的地方,也就是包含项目人员,这样将来查询某人员的时候,项目和成果可以一起得出.

2.3用户接口设计

根据科研管理需求分析,设计为多用户.第一种是数量最多的科研工作者的访问模块,每个科研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在任何地点输入本人的科研信息和成果,这样可以将科研管理人员从大量录入科研工作者的项目成果、专利等繁琐工作中摆脱出来,同时也可以在保密许可范围内查询到自己参加过的所有项目、论文和成果;第二种是科研管理人员的入口(科研处人员),科研管理人员必须通过授权才可以通过接口进入后台.在有记录的情况下,直接管理数据,包括输入到数据库、项目审核、项目修改(教师录入错误等)及删除等.这个入口可看到项目和经费,还可以审批经费等管理功能.超级管理员还可以对科研工作者授权,使之对本人输入数据的错误进行修正.一般来说,科研处的分工有多细,这个入口就有多细.比如项目管理科的人员就只能针对项目管理,项目经费管理科只能针对项目经费管理和项目状态管理等.这样,在管理上的细分导致多用户之间是严格不相关并且不能互相越权管理.

3数据库接口应用

本校科研管理平台用户功能在面板左侧以项目为例:分别为项目录入、项目修改、项目查询和项目分析.

3.1项目录入

该平台突破了传统的手工录入方法,避免了项目数量巨大,录入工期长等问题.最重要的是保证了非手工录入的正确率.创新方法为先在熟悉科研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完善的项目资料存档要求,并对每个存档内容给予明确的指示,应包含一个科研项目的所有基本信息.其中项目类型中应包含附加属性,如是否双十项目等;项目状态应添加自动修改的功能,当项目合同时间已到却仍未结题者,项目应变更为延期.当所有功能都已确定完成后,直接由项目负责人提供符合后台数据库格式的excel表格,无论申报还是结题,都由各科研处统一通过审核将各个项目表格汇总,项目录入工作就是直接导入.这样大大避免了手工录入的人为错误.如果有临时的突然增加项目,让项目负责人填好相应表格,直接导入即可.

3.2前台的查询功能

前台应将任意条件如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工作单位和项目编号等检索,同时应考虑到将来的科研管理需求,如想查询所有结题项目或经费等于4万的项目等其他条件等,这样的检索可以让我们在左边的可选字段中自由搭配,以便于应对不同的科研管理需求.所以平台开发为检索条件完全自由组合。

3.3项目修改

设计了对应不同功能的不同账号,并分别给予不同权限,如普通院系老师给予查询功能,首先通过教师的身份证号或者工资卡号等登陆,教师一旦登陆就相当于默认为查询自己的所有项目.如果是科研处的管理科研工作者登陆,则可以修改和确认.为防止科研处管理科研工作者的人工误差,可以在确认上有两个账号,由领导审核后方可生效.

3.4数据导出

项目查询完毕后,可以导出的EXCEL表格应是前面检索条件下检索结果的表格,要求应包含所有的科研信息.由于现有的数据仓库技术发展,将导出的数据中与现有其他数据来源(如其他大学的科研数据分析图)对比,可根据对比数据修整本校科研发展的方向.

4结语

篇6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运营模式,以其快捷、方便、高效、成本低、可进行“全球性”和“全天侯”交易等巨大优势而赢得众多企业和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无疑,电子商务的出现,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购买方式。

关键词:不足警惕工作

0引言

1目前我国网络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制度及相应法律法规尚不健全。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1人身安全问题。质量不合格的商品也许会给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带来伤害。比如从网上购来的食品过期或者变质,购买的家用电器缺乏安全保障。

1.2财产安全问题。通过网络银行支付货款对消费者的财产安全有一定的威胁。消费者的卡号、密码等信息在开放网络系统上传递之时,很容易成为众多网络“黑客”的攻击目标。目前多数的消费者不敢网上上传自己的信用卡账号等关键信息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就是担心自己的财产权受到侵害,这同时也严重制约了网络银行的业务发展。

1.3隐私权的问题。网络交易中,往往要预先注册,注册过程中消费者被要求输入个人基本资料,而注册的个人资料往往被提供网络服务经营者所收集,而交给第三人非法使用。

1.4合同的延迟履行,瑕疵履行(商品的质量存在问题、购此物而交付彼物),售后服务难以保证。

1.5交易对象认定的模糊性。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不知道网站提供的信息是否真实可靠,对方主体到底是谁根本不清楚。

1.6虚假信息。在网络交易中一切都变为虚拟的,消费者在接触不到经营者和商品的条件下,只能通过网站的宣传信息来了解商品或者服务,这就为经营者为了诱使消费者作出购买行为而夸大其词的、虚假的广告提供了可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

1.7对交易行为进行抵赖的风险。当贸易一方发现交易行为对自己不利之时,否认电子交易行为,从而造成消费者的损失。

1.8伪造、篡改、窃听消费者的信息。电子的交易信息在网络上传输的过程中,可能被他人非法修改、删除、窃听或重改,这样就使信息失去了真实性、完整性和机密性。

1.9我们经常遇到的网络“黑客”,电脑病毒问题。

1.10损害赔偿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济。网络的匿名性和全球性,消费者在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时,往往无法追查商家究竟系何人,或者因网络经营者身处异地而无法或不便主张赔偿请求。再加上网络纠纷的管辖权和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致使消费者投诉无门或者因不确定性和诉讼成本过高而放弃救济。

上述的诸多问题给消费者的维权带来了许多困难。比如证据取证困难,即举证问题。首先,寻找对方主体,因为网络的匿名性和全球性,消费者在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时,往往无法追查商家究竟是何人,也不知道找谁请求赔偿,商家一般都是虚拟名字。其次,证据保留以及证据固定。消费者往往不保留订货单打印件、发票、订货凭证等有效证据。在追索赔偿之前也不注重证据的固定工作,比如对有关网络证据进行公证。当要求对方承担责任的时候,对方可能已经把相关资料删掉了或者修改了。

2面临这些网络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消费者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在网络购物中防止受骗上当,应该警惕以下方面

2.1网络服务经营者和商家的信用度。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前可查看卖方的信用度和交易量,选择信用度高、交易量大的进行交易就比较安全,还可参考其他买家购物后的评价。尤其对声称是境外的网站更要提高警惕,有条件的可以查询该网站的经营资质。

2.2商品信息详细了解,行使自己的知情权。消费者要了解商品或者服务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商品的名称、产地、生产者名称、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消费者要了解商品的技术指标情况,主要包括用途、性能、等级、使用方法、使用说明书、检验合格证明等。例如,消费者在网上买手提电脑,或者家用电器,或酒类等食品,都必须了解商品的技术指标情况。

2.3商品的质量保障及售后服务情况。最好采取货到付款方式进行。

2.4低价行为。不要轻易购买低于市场价特别多的商品,因为这很有可能是卖家以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提供的商品往往与宣传不符,甚至只收钱不发货。最好选择自己居住所在地的网站,对比较生疏的网站要有充分防范措施。

3为此,我认为应尽快开展以下几项工作,以适应电子商务监管需求

3.1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电子商务行为在鼓励电子商务发展的前提下,以立法的形式规范电子商务行为,明确商务网站的市场准入资格、市场经营行为、组成方式等,使商务网站具备“经营主体资格”,符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的被投诉对象的条件。同时,还应明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对电子商务行为的监督管理地位,明确电子文书的法律效力和确认方式,明确网上交易行为的确认程序、支付程序、退货或者换货的程序、商务网站违反合同约定时应承担的责任和提供售后服务的义务,以及发生跨国消费纠纷时应适用的法律。商务网站要向消费者提供商品生产者的准确信息,以确保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最终实现。

3.2建立全国统一的电子商务认证体系由于电子商务在网上交易时各方通常互不见面,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因而需要一个比传统商业模式更加完善的身份认证体系。因此,必须建立起一个专门的全国性的认证体系,超脱、权威、公正地开展电子商务认证工作,确认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的企业身份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3.3建立全国统一的网上投诉中心和全国联网的“经济户口”数据库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网上投诉中心,受理全国范围内的网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消费者权益加大保护力度,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在立法上要体现出前瞻性,以能及时应对新情况、新问题。另一方面在立法政策倾向和救济手段上,需进一步向保护弱者——消费者利益方面倾斜,以便消费者利用各种救济手段及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上购物的消费者的投诉,并根据消费者提供的被投诉企业的有关信息,将受理的消费者投诉案件转交给被投诉企业所在省、市的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由其代表消费者向被投诉企业求偿,并围绕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被投诉企业进行严厉的行政处罚。之后,再将处理结果通过网上投诉中心反馈给消费者,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网上购物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一旦受到侵害,消费者在明确投诉对象后,还需要掌握更详细的信息资料,以便投诉或者。因此,建立全国联网的“经济户口”数据库变得十分迫切和必须;同时,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也已经使这一设想成为可能并且可行。

参考文献:

[1]柳经纬主编.电子商务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3]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条法司.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讲话.1993年12月出版.新华出版社.

篇7

【关键词】日语语料库 日语学术论文 句末表达

一、序言

日语语言中书面语与口语在表达方式上有很大差异,日语学习者往往将重点放在练习口语表达上,而忽视了对日语书面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语言基础不扎实,影响了学术论文写作的质量。在研究领域,学术论文一直是呈现新知识的重要渠道。学术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体裁,有着它独特的语篇结构。因此,系统性地归纳出学术论文的语言表达特点非常有必要,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论文写作能力。丸山指出句末表达是一句话的表达当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要素,句末表达形式变化的丰富程度可以视为展示那一类文章所蕴含的丰富表现力的线索。因此,本文以句末表达形式为切入点进而分析日语学术论文的表达特点。

二、研究方法

1.语料采集。CiNii(http://ci.nii.ac.jp)是目前世界上最全的日本学术论文数据库,收录日本各学会出版的学术期刊文献。本文从CiNii数据库中采集2000年到2013年间发表的日语语言学论文,涵盖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教育学、中日对比研究、语用学、语义学及认知语言学等领域,共计50篇论文作为本次构建语料库的文本素材。

2.语料处理。利用OCR文字识别软件“e.Typist”将采集到的样本转换成txt文本格式。然后使用软件“edamame”、“himawari”将样本制作为可检索的语料库。

3.语料分析。本文旨在研究日语学术论文的句末表达形式,因此在建成的语料库中将关键词设置为“。”进行检索,得到6512个结果。然后把检索结果的前文按照五十音图的顺序重新排序,统计得到的句末表达形式,除去检索结果中为论文引用的例句、注解以及谢辞的部分,最终得到4946句语料。将其分门别类,计算各自的比例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参照清水(2010)将句末表达按照语气(モダリティ)进行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ル型包括ル、テミル、テオク、テイク、テクル、ラレル、サセル、エル、ウル、テモラウ、テシマウ、テイル,有12种形式,占据比例最大,为52.9%。タ型包括タ、テイタ、サセタ、ラレタ、テキタ、テモラッタ、テミタ,有7种形式,比例为10.9%。タイ型包括タイ、テミタイ、テイキタイ、テオキタイ,有4种形式,比例1.7%。ウ/ヨウ型包括ウ/ヨウ、テミル+ウ/ヨウ、ラレル+ウ/ヨウ、テイク+ウ/ヨウ、テオク+ウ/ヨウ、ダ+ウ/ヨウ、デアル+ウ/ヨウ,有7种形式,比例3.3%。デアル型包括デアル、ノ+デアル、ワケ+デアル、モノ+デアル、コト+デアル、ヨウ+デアル、ハズ+デアル,有7种形式,比例16.2%。デアッタ型包括デアッタ、モノ+デアッタ、コト+デアッタ,有3种形式,比例1.0%。“其他”指的是形容词、名词、助词、否定的句末表达形式,由于篇幅有限,本文不考察这些形式。ル型大约是タ型比例的5倍,デアル型约为デアッタ型比例的16倍,由此可见,在论文的句末表达中,ル型与タ型相比使用更为频繁。从时态的角度来看,ル型表示现在和未来,タ型表示过去,在论文叙述中更多的是,使用表未来的ル型来进行论述作者当前的见解,以及引出下文将要论述的内容。通过观察例句发现,使用タ型更多的是用来描述作者在过去进行了某项调查,相对于作者用于论述的笔墨而言占有的篇幅较少。表达作者语气的表现形式占比例较小,タイ型和ウ/ヨウ型加起来也仅为5%,可见在重视客观性的论文叙述当中,作者会尽量避免使用显露作者本人语气的语言表达,转而使用表示断定的句式来增添论文的可信度,力求保持中性的立场阐述客观事实。

由于篇幅有限,仅简短地分析一下比例超过半数的ル型。ル型当中比例较高的有ル形(如ある、なる)1342例,テイル形(如なっている)626例,以及ラレル形(如考えられる)457例,仅此三种形式就占据了ル型所有例句的92.6%。另外比例较高的只有デアル型中的デアル形580例,以及タ型中的タ形388例,这五种形式可以说是本次调查中学术论文的句末表达形式中最为常用的句型。

结果显示,包含作者语气的表达形式使用较少,使用更多的是断定的句式。和表过去的タ型相比,ル型使用更为频繁。句末表达形式中最常用的5种形式依此为ル形、テイル形、デアル形、ラレル形以及タ形。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未能就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并且未与中国日语学习者所撰写的论文进行比较分析,这些问题笔者将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不断努力,加以探索。

参考文献:

[1]盛文渊.语料库在日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13(3):22-23.

篇8

关键词:数据库营销信息化策略

一、数据库营销的作用

1.细分市场,准确确定顾客

建立与运用营销数据库,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地找到目标消费群。由于顾客类型与需求的多样性,形成了商品市场细分化的特性,而每一家企业或商店均难以满足所有消费者对该种商品的需求,因此,即使导入市场细分化战略、实行目标市场营销便能成为现代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数据库营销使得一个单独的顾客成为一个微细分市场,在不同情形下保持与不同顾客的接触和持续的控制能力,从而为企业准确的选定目标顾客,实行目标市场营销篇定了基础。

2.降低营销成本,提高营销效率

运用营销数据库能够准确找出某种产品的目标客户,企业便可以避免使用昂贵的大众传播媒体,从而运用更经济的促销方式,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企业一味追求市场占有率,导致了大量的无效营销活动,使营销成本大幅增加;而另一方面,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及消费习惯发生改变,要求出现更省时、便捷的销售服务,迫使企业寻找更为经济的营销方式。数据库营销不需要经过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中间环节的各种营销形式,并能帮助企业在最合适的时机以最合适的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开展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服务

建立与运用营销数据库,可以及时把握客户需求动态,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提供准确的信息。建立与运用营销数据库可以以客户个人资料库为基础,分析研究世界各个角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动态,使企业按照客户的需求形态来设计与制造产品,开展有针对性的一对一服务,并根据客户的意见不断加以改进,使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更能符合客户的要求,进而增加客户购后的满意感,进一步强化客户对企业及产品的忠诚度。

4.培养长期的客户关系,与竞争对手进行区别竞争

建立与运用消费者数据库,可以保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紧密关系,使消费者成为企业长期、忠实的用户,企业可使消费者不再转向竞争者,同时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隐蔽,避免公开对抗,从而稳定与扩大产品的销售市场,巩固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5.开展交叉销售,提高营销效率

由于现在企业和客户的关系经常变动,使得交叉销售在传统营销中很难实现,而利用数据库能有效追踪目标客户并与之建立一对一的服务方式,提供更多更好的、符合其需求的相关产品或服务,从而大大提高营销的效率。

二、企业实施数据库营销的思考与对策

1.正确认识数据库营销的内涵

数据库营销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新营销方法。它是通过采用新技术来改造和改进目前的营销渠道和方法,还涉及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管理等方面。所以想成功实施数据库营销,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即从组织的结构和形式上加以变革。如果不进行管理体制和工作流程的改进,数据库营销策略就只是一种附加营销方法,而不能体现其竞争优势,相反只会增加企业的营销成本和管理复杂性。

2.区别不同的客户,并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

数据库营销的原则是:把营销资源投入在能够带来更大价值回报的方面。我们知道在企业的客户群中,有些客户群是更有价值的,而有些客户是毫无价值的。为高价值客户群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他们客户的忠诚度,确保这些客户能够更长期的保留下来,对企业长期的发展非常重要。对干中端的客户群可以设计客户关怀项目,通过服务的交叉销售来激励这些客户的价值提升。而对于最低端的客户群。他们往往给企业带来负利润应当采取措施降低服务成本,或是通过一些营销门槛,对这些客户进行淘汰。

3.成立专门负责机构和培养数据库营销的高级人才

在企业现有的营销部门中,选择人员成立数据库营销小组,指定专人负责,同时配备专业的数据库营销技术专家。小组的主要任务要明确,工作流程必须规范,因为数据库营销人才的质量是数据库营销成功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数据挖掘、分析的人才。同样的数据,用不同的数据挖掘和分析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论。所以对于国内企业来说,要注重引进或培养数据挖掘方面和数据分析方面的专家。

4.建立完备的数据库

企业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用比较低的成本与客户进行沟通,使用多种数据收集方法,广泛收集对企业有价值的信息,如顾客信息、产品信息和竞争对手信息,并要不断更新这些信息,最终建立起最新、最完备的数据库中心。同时要深入挖掘数据信息,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分析。面对丰富的信息资源,如何挖掘数据中隐含的信息,直接反映了企业的数据库营销实力。不同的挖掘方法将会有不同的结论。企业不能只停留在数据的表层挖掘上,而应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技术深入挖掘对企业有用的资源。在企业营销部设立数据分析岗位,数据分析人员要求有市场营销学和计算机背景,负责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协调。

5.掌握数据库营销的技能

数据库营销人员必须学会了解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数据分析、营销产品设计、多渠道客户沟通等相关的营销工具和营销技术,而且要掌握营销活动管理的技能,因为数据库营销需要企业多部门的彼此协调配合。此外,企业要来控制营销成本和收益的平衡,利用控制组建立大量的小规模测试而不要在一开始就做大规模的测试。营销人员必须学会如何计算客户生命周期价值,并且运用生命周期价值来评价每一个策略。

三、总结

数据库营销对于市场调查、产品的研制开发、定位以及营销策略的定位、实施与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创造新市场、敏锐地发现新市场、维持现有的市场,它可以与消费者进行着高效的、可衡量的、双向的沟通,真正实现了消费者对营销的指导作用。它可以与顾客保持持久的、甚至是终身的关系来保持和提升企业的短期利润,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健.浅谈数据库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7,(05).

篇9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体系;教学改革;教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4-0110-04

1数据库课程体系改革的背景

随着IT产业的迅速发展,可视化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软件工程等计算机技术已经出现了大融合,网络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数据库技术的主流。而以前数据库课程建设主要针对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和设计方法,偏重理论教学环节,实践环节较为薄弱,也不涉及网络编程,与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不相适应。为了加强实践环节,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从01级开始,在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学计划中新增了“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C/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和“B/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三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并构建了数据库课程体系(程序设计基础à关系数据库设计技术à网络编程技术à网络编程实践à毕业设计提高),该课程体系有相应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程实习等教学环节,不仅五个阶段本身各有其侧重点,而且五个阶段之间前后有密切的联系。该课程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处于关键的地位,在计算机类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并对该专业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持,已成为教学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环节。

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组建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1]。在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中,我们重点对课程体系中的二门核心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和“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进行了教改和建设,并分别在2003年和2005年获得了浙江省高等学校精品建设课程。自2005年以来,“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件获2005年浙江省第四届高校教师自制多媒体教学软件评比二等奖,“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建设与实践”项目获2006年宁波工程学院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获2007年宁波市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数据库课程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

在数据库课程体系的五年教改实践中,项目负责人组织教学团队主持完成了“教学模式、教学措施、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软件”的改革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2.1数据库课程体系的“五阶段”教学新模式

近五年来,该课程团队的教研活动涉及了数据库、程序设计、网络、多媒体等领域。通过国家教育部计算机重点试点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又经过多年数据库课程体系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实践,建立了“程序设计基础(可视化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à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à网络编程技术(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à网络编程实践(C/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B/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à毕业设计提高(开发基于C/S和B/S结构的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计算机类专业数据库课程体系的“五阶段”教学新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五阶段”教学新模式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在程序设计基础阶段开设“可视化程序设计”和“ASP程序设计”课程,通过程序设计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调试技能和动态网页的制作方法,学会有关集成工具软件的使用,为以后的设计、技术和实践做准备。

在关系数据库设计阶段开设“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主要介绍关系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同时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案例,以培养学生对中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结构设计和行为设计的能力。课程结束后马上进行一个为期二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在网络编程技术阶段开设“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课程,主要介绍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管理系统、客户/服务器(C/S)应用系统、浏览器/服务器(B/S)应用系统等内容,以培养学生采用基于C/S和B/S结构技术来开发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为下一步的实践和提高做准备。

在网络编程实践阶段开设“C/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和“B/S结构应用软件设计实习”以实践动手为主的课程,教师以兴趣小组的形式指导学生,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开发小型实用项目,计算中心的开放式实验室提供给学生充足的上机时间,从而使学生们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

在毕业设计提高的最后阶段,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教师部分科研项目吸收优秀学生参与,从而锻炼了学生参与科研的能力;教师以学生兴趣小组的方式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教师给题,学生选题,教师指导。通过这二项措施,带动了学生学习网络数据库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编程的能力。

通过“五阶段”教学新模式近五年的实践,学生的网络数据库设计能力及实际网络编程动手能力均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毕业设计中采用C/S和B/S结构开发网络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比例逐年提高,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浙江省2005届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结果表明[2]:我校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在选题、教师指导、收集处理信息与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应用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能力、文字表述与图表质量、规范要求六个方面指标名列各校前茅,并以总分77.97的分数荣获全省专科计算机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抽查结果评比第一名。

2.2数据库课程体系的“四加强”教学新措施

第一,加强课程建设力度,不断完善教学文档。近五年来,我们编写了较为合适的讲义和教材,不断完善了课程教学大纲、实纲和课程设计大纲等教学文件,在课程教改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近几年在课程建设中,我们主要突出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了B/S和C/S等成熟和先进技术的应用,突出了实用和典型案例的讲解。在上述“三个突出”思想的指导下,“VB网络程序设计”、“网络数据库技术及应用”和“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材已分别由科学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和人民邮电出版社在2003年、2004年和2006年主编和编著出版。

第二,加强教学软件开发质量,构建网络教学环境。我们构建了基于WEB的教学网站和适应性网络教学平台,同时电子在线网站在教学管理中得到了应用,受到了较好的效果。这些不仅有利于进行计算机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而且能为学生提供一种个别化自主学习的环境,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达到了助教助学的目的。

篇10

关键词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分布;数据分片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3)008010203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蒋金艳(1978-),女,西安石油大学计算机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安康安康学院图书馆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

1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优点

(1)可靠性和可用性良好。当某个站点突然发生故障的时候,只是存储在该故障站点中的数据以及软件不能被存取,其它站点仍可继续工作,而且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通常采用数据多副本存放方式,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2)提高系统效率,降低通讯费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istributed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DBMS)通过将数据存储在最靠近它被频繁使用的地方来分布数据库,并且通过将多个查询放在不一样的站点上分别执行,或将一个查询分解成一组查询,以并行的方法来完成网间查询和网内查询。只需数据分布合理,大多数访问数据的应用就成为本地应用,这样既能加快响应速度、提高效率,也能降低通讯费用。

(3)灵活性和可伸缩性较大。DDBS的模块性,可以在已有系统中添加或删除一个站点,根据需要调整站点配置,以及动态改变数据冗余度,来适应应用的多变性,并且这种增减对系统其它部分影响很小。

(4)保护经济性投资。DDBS布局为扩展系统存储和处理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方法。在DDBS中,某个或某些站点上添加、扩充设备,或增加一个新的站点,不仅操作简单,并且不会影响系统布局和系统的正常运转,保护现有

系统投资。

(5)分布式管理和控制。DDBS的目标就是为适应分布式管理和控制,符合数据地域分散的组织结构。

(6)数据分布透明性和站点自治性。

2 图书馆电子资源现状

图书馆电子文献一般有电子图书、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标准文献、专利文献、科技报告、多媒体音视频、试题等,常见的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美国工程索引(E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KI)、Springer全文电子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资料、精品课程视频等。

各图书馆由于办馆条件、基础业务建设、读者建设、服务工作、业务研究、辅导、协调协作、文化共享工程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电子资源数量、组成质量、使用质量等差异。

(1)文献资源数量的多少是衡量一个图书馆规模的标志。文献资源数量包括文献覆盖率、新书增长率和文献的时间结构。

(2)文献资源的组成质量是指馆藏体系的整体质量,包括馆藏组成的内容质量和结构质量。

文献资源的内容质量是科学价值、现实价值与参考价值的三者统一,通过文献的学科门类、各类文献自身的知识情报价值来体现。

文献资源的结构质量,即馆藏体系结构的科学合理程度。文献结构质量包括学科门类结构、文献类型结构、等级结构、时间类型结构、文种结构等方面。

(3)馆藏建设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馆藏的使用效果,即使用质量。馆藏使用质量包括满足读者的需要程度、藏书被利用的程度和读者使用后所产生的阅读效果等。

由于以上各图书馆的差异,各图书馆都有强烈参与资源共享的愿望,我国已建成有中国图书馆学会及各行业分会等形式的资源共享系统。目前这个资源共享系统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如下:

中国图书馆学会及其各行业分会目前主要职能集中在学术交流方面,没有制订能确保资源共享系统顺利运行的原则、规范和方法。现有共享系统只强调资源的共享,忽视了资源的共建。我国资源共享系统实现了资源共享的部分功能,但还不能实现在任意一个图书馆站点的本地用户随时对其它馆的电子资源进行检索、下载等操作。

可以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对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系统进行设计, 提供一个获取地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分布式资源共享系统,以达到节约经费,兼顾效率的目的。

3 图书馆电子资源分布式数据库设计

3.1 设计目标

提供一个获取地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分布式资源共享系统。并发多用户可以同时通过浏览器上网查询、浏览、下载需要的期刊、电子图书、复印资料、精品课程视频等电子资源,以便进行学习和科研。

通过分布式数据库,各个图书馆可持续性地各类电子图书、期刊数据、知识讲座等电子资源。分布式资源共享系统具有详细的日志和统计功能,全局用户可以根据分布式资源共享系统的日志和统计功能了解资源的使用情况,有利于更合理地对数据进行更新和分布。

3.2 设计内容

(1)B/S模式。B/S结构,即Browser/Server(浏览器/服务器)结构。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客户端/服务器(client/ Server)结构进行了变化和改进。B/S模式主要利用www浏览器技术,结合多种Script语言和ActiveX技术,是一种软件系统构造技术。B/S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的核心集中到服务器上,提高了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效率。

在图书馆电子资源分布式数据库共享系统中每个客户机上安装了浏览器,用户使用浏览器通过Web服务器同安装有Oracle、Sybase、Informix或 SQL Server等数据库的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如图1所示。

图1 B/S模式结构

(2)数据分片与数据分布。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应用所需的数据库(Data Base,简称DB),它是数据库的主体;另一部分是对数据库中数据结构的定义,以及全局数据分片、分布的描述,称为数据目录(Data Directory,简称DD)。

图2 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分布式共享

如图2所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分为全局数据(GDB)和局部数据(LDB),数据目录分为全局数据目录(GDD)和局部数据目录(LDD),数据库管理系统包括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LDBMS)和全局数据库管理系统(GDBMS),用户包括局部用户(Local Client)和全局用户(Global Client)。

各个局部数据库(LDB)能够独立运作,全局应用时,在网络通信管理 (CommunicationManagement,简称CM)接口的作用下通过网络获取全局数据。其间,局部数据库(LDB)满足本地数据的存储、管理、检索和应用,全局数据库(GDB)是虚拟数据库,全局用户可方便地使用全局数据库中的资源,实现数据的跨地区共享。

通常不同图书馆收集和存储适合自己馆藏的电子资源。每个图书馆存储不同的电子文献,但它们的构造形式是相同的,因此在图书馆电子资源分布式数据库中可以根据水平方向对电子资源进行分片,相应的数据分布就采用分区数据形式。

(3)数据同步。

为了促进图书馆分布式电子资源的信息共享,提高电子资源的连续应用服务能力,维护各个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必须实现分布式数据库的数据同步更新。数据同步更新包括数据复制和同步更新。

在多个数据库副本的情况下,源数据一般存放在常被更新操作的站点上,修改数据时只对源数据进行修改,副本的修改则通过复制进行。数据复制包括修改过程和复制过程,修改过程是对源数据进行插入、修改和删除的过程。复制过程是将修改过的源数据复制到其它站点的过程,主要采用主文本更新法和移动主文本更新法,辅以快照方法对全局数据库及其副本的数据实现更新。

3.3 设计方法

DDBS的创建方法有重构法和组合法,相应的DDBS设计方法也有两种方法,即自顶而下方法和自底向上方法。建立一个能获取地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分布式资源共享系统,是在现有的各图书馆组成资源共享系统的基础之上,因此建立资源共享系统的设计策略应该采取组合法即自底而上法为主。

在采用自底而上法时,辅以自顶而下法将分散资源整合。根据各参与馆现有订阅结构、馆藏特色和潜在需求,结合数据分片和数据分布原则,协调各参与馆的订阅范围,建立管理机构,确立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运行的规范、原则和相应执行方法。

4 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在地方多个图书馆网络环境下,各个图书馆都有强烈参与电子资源共享的愿望。利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对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系统进行设计, 提供一个获取地方图书馆电子资源分布式资源共享系统,以达到节约经费,兼顾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秦勇,王苏,王婷婷.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角度看我国文献资源共享存在的问题[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3).

[2] 赵生辉.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数字信息分布式共享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1(3).

[3] 陈为民,文学东.分布式地理数据库同步更新系统设计与实现[J].测绘通报,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