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9 08:11: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问设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提问设计论文

篇1

关键词: 问题 问题类别 问题设计

问题自身特征是影响提问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所以,在问题设置中,教师需要对问题的相关特征及内在因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问题即疑难,就是一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按照认知心理学的理解,问题就是指在给定的信息和目标状态之间存在一些障碍必须得以克服的情境。问题一般都包含三种成分:1.目标,指对有关问题的答案或目标状态等结果状态的描述;2.给定信息,指有关问题起始阶段的相关信息和状态的一系列描述;3.障碍,指阻扰问题解决达到目标状态的种种因素。问题实际上就是在给定信息与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

一、问题的分类

Bloom的分类法

问题的分类方法有若干种,各有其特点,其中最广为采用的是Bloom(1956,1984)在《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中创立的分类法。后来,语言学家们对这一分类法作了一些修改,使其更为简明,更加适合阅读教学。这两种分类法的共同之处是在认知领域的范围内,对所有的提问按难易程度分为若干等级,由上而下,逐渐加难。

记忆(memory)

转化(translation)

解释(interpretation)

应用(application)

分析(analysis)

综合(synthesis)

评价(evaluation)

如图所示,这种分类法把所有的提问分为七大类,从最简单的一级(记忆类)逐渐上升到最复杂的一级(评价类)。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分类法中,由于各层次的提问有一定的交叉重叠现象,因而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把同一提问归于不同的类别中。另外,尽管是按认知的难易程度分类,但并非说在较低层次中没有难以回答的问题,在较高层次中就没有较易回答的问题。这取决于文章的具体内容和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下面我们将逐一对各类提问作进一步说明。

(1)记忆类提问(Memory Questions)

记忆类提问要求学生通过机械记忆,或有选择地记忆文章中所涵盖的内容、陈述的事实,以及相关的细节。如事件及相关情节、人物、场景、因果关系和主题思想等。回答此类问题时,学生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明白在这篇文章中讲述了什么内容,为更深层次的理解奠定基础。如:What happened in the article?

对于记忆类问题,教师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提问思路。一般来说,故事性的文章通常用“When?Where?Who?What happened?Why and how?”等问题串联整篇文章,其间穿插其他提问,着重人物描写的文章可以围绕人物提问,如:“the most unforgettable character l’ve met”中可提问what are the charecteristics of the hero?Why do you think he is open-minded/ shy/passionate,etc.?议论文则应围绕作者观点、论据等提问,可提到what is the author’s argument?What has made him think so?How does he argue?等。

对于记忆类的问题,教师可根据文章的类型及特点来采用背诵、描写、定义、列表、配对、判断等。

(2)转化类提问(Translation Questions)

此类提问与记忆类提问一样,唯一不同之处在于对学生的要求不同。即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回忆所读文章的内容,表述原文的思想。这样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对原文的熟悉、掌握程度,另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

Would you tell us in your own words what happened in the story?

Could you paraphrase this sentence?

(3)理解类提问(Interpretation Questions)

它是一种完善、合理的论证和说明。即能够对文章中的事件、现象和观点做出有见解的、合理的阐释、说明和翻译。在此过程中,学习者通常需要将信息的一种表征方式转换为另外一种表征方式,既让文章中的信息以另外一种更清晰、有序、易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文字与图像之间的转换、文字与具体的情境之间的转换、不同词语之间的转换、图表转换成话语或反之、数字转换成语词等。它能够使文章中模糊、复杂、疑难部分变得更加明确、清晰、容易理解。

(4)应用类提问(Application Questions)

此类问题要求学生把从阅读中获知的信息运用到一个与之类似的新问题中去。教师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生活环境及亲身经历来设置问题。如,一种是让学生运用所读文章内容谈自己的经历,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运用原文的词语、句型及篇章结构,从而,学生就会懂得如何借鉴别人的语言,让别人的东西为我所用;二是假定情景寻求解决办法,让学生设想自己在一个和文章中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自己会怎么做,如何反应,当然这些情景往往是他们没有经历过的;三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中的事件或相类似的事件的感受和看法。如: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found a wounded enemy soldier in your house?

在此类问题中一般用类比型提问比较合适。根据人类的认知规律,学生会很容易理解、掌握那些可以通过人自身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概念、理论。因而对于已经看到过的文章、了解过的知识,学生当然是能较快地接受、理解。学生把从阅读中获知的信息运用到一个与之类似的新问题中去,用具体的概念、事物结构去认识、推理那些感觉器官无法接触、感受到的抽象、复杂概念和事物结构。让已知概念域的结构向另一个概念域映射。从而让事物与事物之间在空间、时间、逻辑等各层面上呈现出规律,建立起固定性的关联。

(5)分析类提问(Analysis questions)

此类提问常是将事物、研究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来研究其性质或结构,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或者观察解释某事物探讨导致其现象结果的原因。在此分析过程中,提问者要会整合、分解一些问题,然后通过联系与推理来探讨分析,最终找出其原因。

(6)综合类提问(Synthesis Questions)

此类提问要求学生在答问时进行有独创性的思考,能把零散的信息组织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预言或结论,如:

What is the author’s message in telling the story?What do you think he advocates?

在这类提问中,通常会涉及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

(7)评价类提问(Evaluation Questions)

此类提问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和一定的原则,对人或事物(如方法、观点、产品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价值上的评价。如:

What kind of charater was the heroine?Was she a heroine?or a traitor ?Give reasons.

二、问题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的情境性

情境就是一般世界情况的具体化,它是人物活动、冲突的具体环境。问题的情景性常常指问题存在、发展的背景和条件及特定场合下问题产生的起因与经过,等等。情境可以将抽象、概括、规律性强的问题通过具体的情景,形象地现象表现出来,实现从抽象向具体的转化。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将问题蕴涵于特定的场合之中,包括具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或实践活动,在特定场合中说明问题的来龙去脉。通常有两种主要的问题情境设置方式:一,视像手段,通过把问题情景融入于图像中再呈现给学生;二,把问题的情境融入某类事件的故事中,然后再叙述给学生,这种方式通常比较简单、适用。例如,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personal success?这样一般性的问题,教师就可以把它放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中来让学生作答。首先给学生讲述有关的家庭背景及个人成长经历方面的故事。然后再对学生提问:“How does Chairman Mao’s family affect his political career?”这样学生就可以从具体的故事着手分析、解决问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英语教学中,语法规则的学习与词汇的运用更是离不开具体的语言情境,所以在设置有关这两类问题时,在语言情境中给学生提问题是灵魂所在。

2.问题的序列性与关联性

教师在短时间内接连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和关联性,而不是杂乱无章、相互脱离的。而是按照认知规律去合理地安排,通过联想、推理、类比等各种方法将其串通起来,彼此之间在时间、空间、逻辑等方面互相联系,富有层次,前后衔接,相互呼应,从而达到由此及彼,互为一体。如:now the whole world is seriously polluted,what should we do?What cause the pollution?How does the pollutant pollute the environment?What measures should we take?

三、结语

问题设计是每一位教学工作者所面临的难题,它通常对教学的成功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主要探讨了问题本身对教学的作用和意义、问题自身的定义及组成因素、常用的问题分类以及问题设计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等相关内容。这些有关问题规则与信息不论是在英语阅读,还是口语教学中都起着至关指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Alexander.J.E.Teaching Reading.3rd Ed,Scott,Foresman and Company,1988.

[2]Harris,A.J.How to Increase Reading Ability.8th Ed.Edward R.Sipay Longman,1985.

[3]Melker,R.D.Guiding Extensive Novel Reading Through Questions [A]. Selections From MET(Modern English Teacher)[C].Helen Moorwood.London and New York:Longman,1978:63-65.

[4]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外国教育研究,1998,(2).

篇2

各种设计软件应运而生,使设计师设计字体时更富创意与表现力。新媒介的出现,使得字体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介,而是应用到更大的空间环境、更宽广的领域当中。其一,网络媒体个性文字,电影《泰囧》之“囧”字,“囧”字本义是光明,而在网络上却常被赋予无奈、可怜等含义,可见网络文化赋予汉字新的含义和形态;其二,赋予文字以空间进度、隔离、光效、变形、透明、点线面等手段。如,电影《风声》整个片头字体设计通过音调、光效渲染使得剧情、文字基调吻合。

二、新媒体设计中的字体互动化形态

“互动”原属社会学术语,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分为感官互动、情绪互动、理智互动等,现指共同参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沃伦•韦弗认为传播是“一个心灵影响另一个心灵的全部过程”。因此,设计师应该以互动性思维形态为导向,打破常规,关注受众情感心理,在创作中融入多感官、多动态、多材质的互动,从而带给受众全新的艺术形象。

(1)多感官

人们在接受信息时可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心理感受与字体设计进行交流与互动,提高受众的存在感与参与感。设计者可以通过字体的色彩、形态、肌理等刺激人类大脑做出反应与回馈。在多感官交互设计中,央视三套《水墨篇》是一个成功案例,它以中国传统艺术水墨画为主要元素,用或浓或淡的墨汁幻化成种种意象,从山水、游鱼到雄伟峻拔的长城、鸟巢,串成了一幅意境高远充满动感的画面,使人目不暇接却又大气磅礴,营造了多感官互动的情感氛围。在屏幕触感技术设计中,苹果手机表现得尤为突出,它融合了多点触摸技术、传感器技术、虚拟体验技术等互动式手段,是“以人为本”设计的典范。

(2)多动态

如今在许多领域中,绝大多数的设计师都在使用电子媒介这一工具。它打破以往二维媒介的局限性,将文字应用到三维的巨大空间中,且以其独特的个性形式给空间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三维的形象、动态的影像、插图和丰富的色彩会不断通过键盘、光笔组合在一起,也给字体设计带来了新鲜感和多样性。以网站字体为例,网站页面中的动态文字,主要以滚动、闪烁、渐变等方式强调文字的动态效果,对整体页面起到了活跃、点缀、引导、突出重点的作用,强调编排设计与视觉效果。此外,影视片头中字体扭曲、旋转、融合分散、集聚,形成精彩而刺激的动态影像,这些手法为动态字体的创意提供了更大的自由。

(3)多材质

文字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其艺术形式与材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传统书法具有各种表现形式,其主要区别在于刻石、碑刻、金石、纸本等载体的不同,可以说材料既是文字的载体,又是文字艺术本身。现代文字艺术设计的美感是在文字与材料两者的融合中体现出来的,这种艺术美因其应用的领域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姿态。材料的视觉肌理就像色彩一样,让人产生情感,石头、木头、树皮等传统材料会使人联想一些古典的事物,产生一种朴实、自然、典雅的感觉;玻璃、钢铁、塑料等材料体现出强烈的现代感。不同的材料会有不同的质感,给人不同的印象和美感。

三、总结

篇3

【关键词】机房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1―0074-01

【引文】

一、规划、设计和配置的不合理

机房工程的规划、设计人员,在设计和规划机房建设期,由于对机房建设的重视不足,规划设计相关人员对机房设备,和机房管理的不太了解,只从单专业领域来设计规划机房,没有从多专业领域中进行详细的探讨和规划,导致建成的机房利用率不高,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机房前期规划阶段是我们整个建设和管理当中的重之重,做好他的初期规划,根据具体需求和业务发展的速度和未来发展的规模,做好机房IT整体规划。经过IT规划后再来做机房基础设施的规划。

前期的规划、设计机房工程是多专业、多学科、技术含量高的综合工程,所以在规划、设计时需要多个部门配合完成。在智能建筑工程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必须明确机房工程的重要性才能做好机房建设。

二、机房环境滞后。不重视机房的扩展性要求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数据传输的数量不断增加,但随而来的新问题是分散在各地的中小机房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安全性又出现了隐患。这样在各个行业及先关部门均开始大规模的建设自己的数据中心机房,对数据的处理、存储进行集中管理,以提高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并有效降低了运行及维护成本。各数据中心机房采用高速网络相连通,使各数据中心形成强大的机房群,进一步的提高了机房的可靠性及设备的使用效率,并建设统一的冗余备份成为可能。但由于环境滞后、设计、配置的不合理,大多数机房在运行时为了散热单一采取排风使机房内产生负压,造成机房内灰尘洁净度严重超标,导致机房里部分IT系统的不稳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作。机房建设往往最开始的时候为了节约成本、不考虑以后添加新的服务器,导致机柜内配电存在很大问题,以后无法增加设备,扩展性很低;相关线缆的长度不考虑实际施工时的一些不能走线的位置只看图纸,导致机房内到处都是插线板、电缆线,像蜘蛛网,使之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机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认真作好用户需求分析,如果只根据经验进行组建,那么所进行的规划设计往往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针对功能需求、设备数量进行相关设计,容易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这样通常导致机房建成后不久就要进行机房改造来满足新增设备的需要。

三、服务器选用和业务系统不均衡

选用服务器,我们不仅要考虑所运行的业务系统,还要应考虑使用稳定性和适用性去选择产品,而不是一味降低成本,或一味的追求高性能。要考虑到业务系统在不同时间段里的负载,选用的服务器和业务系统要达到一个均衡,要保证业务系统在繁忙的时间段可以安全稳定的运行,不然弄出的服务器拿到机房经常死机,后期管理员维护起来很头疼。

很多中小型企业的技术人员在选择服务器的问题上存在这样一个疑问:究竟什么样的配置可以支持所运行的业务系统。这个问题虽然是从所运行的业务系统上来寻找答案,但需要从业务系统上详细分析:例如同是运行网站业务系统,因为每个网站使用的Web系统都不一样,有些用IIS+ASP,有些则是用Apache+PHP,这在脚本的执行效率上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异,另外,网页系统编写的复杂程度和优化程度也极大的影响着服务器能够承载的访问人数,大部分的新闻资讯、下载类网站都已经使用了静态页面来减少Web系统对服务器处理能力的依赖,但是仍然有不少例如论坛、商城一类的系统需要大量动态代码的支持,所以笼统的从业务系统上来需选择服务器是没有实际意义的,必须具体的从业务系统上来分析该选择哪种服务器。

四、系统性、可用性不高

机房建设一个不仅集建筑、电气、安装、网络等多个专业技术于一体,更需要丰富的工程实施和管理经验的综合工程。现在的机房建设已成为一个由多个专业组成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了智能建设工程的各个专业,主要包括:装饰系统;电气系统;接地及防雷系统;空调通风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自动灭火系统;PDU配电系统;屏蔽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设备及环境监控系统;大屏幕显示系统;KVM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总控中心系统(ECC)等。机房整个系统在设计的时候应该遵守木桶原理,木桶原理其核心内容是: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不是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木块,而是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木块。用这一原理来检视机房,我们可以看出,机房其实也是一个“木桶”,机房的可用性,尤其是机房动力系统和环境的可用性,更适合用木桶原理来阐释:“机房动力系统与环境”整体可用性的大小,不是由可用性最大的设备决定的,而是由可用性最低的设备决定的。机房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多个系统协同工作来实现的。但有的用户无限制地抬高某一系统的可靠性,而忽视了机房整体性能的平衡问题,最终导致机房因其他系统的薄弱而出现问题,导致影响机房系统的稳定运行,机房中的设备种类繁多,系统性强,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每个设备的可用性提高了,机房的整体可用性才能得到提升。

篇4

关键词:煤及煤层气;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06-0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种学习、实践、探索和创新相结合的综合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是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检验;也是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直接反映。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和独立工作能力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特点

“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近年新设教学研究方向,其设置符合我国煤矿瓦斯灾害治理及煤层气开发利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是一个要求理论基础宽厚,偏重实践的专业,其培养要求学生具有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能力。随着国家能源政策尤其是煤矿整合治理的进行及煤层气商业化的实现,对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学生需求量很大,煤及煤层气专业学生刚读大四已与用人单位签约,且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具有以下特点:

1.选题范围广。由于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在本科期间开设了钻井工程、完井工程、煤层气排采、井下瓦斯抽采、采煤学、矿井通风与安全、煤层气地质学、矿井地质学、瓦斯地质学等学科课程,毕业后,既可从事地面煤层气勘探开发,又可以从事煤矿井下瓦斯灾害治理,因此,煤及煤层气学生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广泛,涵盖了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地质工程、物探工程等专业核心课程。

2.紧密联系实际。煤及煤层气工程属于工科专业,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将在煤矿生产企业、煤层气勘探开发公司从事技术工作,怎么样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熟练掌握并在自己的技术岗位上能够有所创新,本科期间的教师的教学至关重要,好的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本科煤及煤层气工程本科毕业设计是对其所学知识的融合,同时,也要紧密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因此,要利用毕业实习的机会,使毕业课题的选取与现场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对于优秀的学生,要通过实习,能够发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综合考察性强。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涉及课程门类多、跨越大但又不失专业性。既要懂得井下的安全生产,又要明白地面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既要能看懂机械图纸,又要会土木实施;能测量会勘查……总而言之,为掌握煤层瓦斯的赋存、运移、产出规律,与之相关的巷道部署、设备选型、施工作业、测绘测量等等都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将所学能所用。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对综合能力考察能力强。

二、煤及煤层气工程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存在问题

1.选题存在一定的盲目及随意性。统计分析河南理工大学2009―2013年煤及煤层气专业毕业生去向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占26.4%,第二类是在相关的煤层气开发公司就业,从事地面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占24%,第三类是从事煤矿井下瓦斯抽采及安全管理工作,占41.6%,其余占8%。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选题之前个人毕业去向已经确定,但在选题过程中,往往选择难度较小的毕业课题,管理较为宽松的指导教师,甚至有少数同学认为无所谓,做什么课题都可以,并没有与自己的以后相关工作进行关联,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2.学生实习落实考核不到位。毕业实习作为毕业论文(设计)必不可少的一环节,为毕业论文(设计)提供素材及支撑,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但限于近些年煤炭行业整体不景气,用人单位出于安全考虑并不愿意接收实习学生,尤其是煤矿井下,往往即使同意到矿实习,也难以实现井下学习的目的。单靠指导教师的推荐能获取实习机会的学生人数有限;同时,少数学生在联系实习时,害怕被拒绝,害怕和人沟通,甚至是由于惰性不愿意深入现场进行实习;学校对毕业生实习尽管采取抽查等形式,但也不能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实习情况及实习效果进行考核。

3.重答辩结果轻过程管理。本科毕业答辩不仅仅是对学生论文(设计)的一个展示和体现,更是对其本科四年学习的一个总结合凝练。但答辩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对论文(设计)本身的就事论事,而弱化了论文(设计)之外的相关专业理论,对其实习、选题、开题、中期等各环节缺乏有效的考察,并且在最后的答辩过程中也难以体现。而过程往往决定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水平,防止了少数学生在极短时间内粘贴融合成最终论文(设计)却能取得不错的答辩成绩的弊端。

三、解决对策

1.端正态度,明确职责。(1)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所承担的毕业论文或设计课题,对论文的选题方向、思想观点、结构格式及文字质量负指导责任,并对学生的论文成果及表现做出评价。(2)指导的重点应放在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正确理解和应用,综合分析能力,测试、计算及编图的基本技能,文字表达能力,正确的思维,优良的学风及专业外语阅读能力等方面。(3)贯彻“因材施教”的精神,应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综合分析和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的差别,在确定选题、论文的内容要求、指导方案等方面区别对待。根据每个学生的情况,指定阅读有关的中文资料及与论文有关的外文阅读材料,供学生编写论文参考。(4)鼓励和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指导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分析研究过程中的独创精神,加以正确引导。(5)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告诫学生在论文中引用别人成果及观点时应注明来源,尊重他人成果。

2.联系实际,认真选题。毕业实习是本科生在经过三年半的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课程设计以及各种教学实习之后,在毕业论文(设计)之前,到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等单位进行的综合实习,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或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毕业实习,巩固所学理论知识,了解煤及煤层气资源勘探、煤层气开发领域的现状,在实践中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的程度。但在进行毕业论文(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素质、个人兴趣、毕业实习情况、已签约工作性质等有针对性、目的性地进行布置,使学生能够在众多课题可选范围之内,选择出具有一定挑战性、对工作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做出相关的设计或毕业论文。

3.考察效果,注重过程。毕业论文(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及基本技能进行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要求是在现场(野外)调研、测试分析、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整理和分析各种实际资料,编制各种图件,分析和论证有关煤及煤层气勘探、煤层气开发等问题,提出个人的认识和见解。因此,在答辩过程中,问题设置不应仅仅局限于论文(设计)结果本身,更应该侧重对于论文(设计)的整个过程的提问。同时,要加强教师在毕业实习、选题、开题、中期报告、论文(设计)终稿、汇报PPT等环节的考察和监督,从而提高最终的论文(设计)质量。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大学本科教育最后一个实践环节,是大学四年学习成果的集中展现,在分析研究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查找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煤及煤层气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水平,相信只要端正态度、明确职责、扎实落实、细化管理、注重过程、精心指导、全面监控、科学评价,就一定可以把煤及煤层气工程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2004114号])[Z].2004-04-08.

[2]孙志高.本科毕业设计的选题与质量控制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3):137-138.

[3]黄伟,唐焱,张鑫.机械类本科毕业设计现状及对策分析讨[J].大众科技,2013,15(170):110-111.

[4]刘波.粒浅析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9-90.

篇5

目前,垂直电梯大致包括消防电梯、货运电梯和客运电梯三种,其结构通常有井道地坑、电梯机房、电梯井道和相关控制电器部件等组成部分。空间装饰设计通常情况下是指以空间使用功能不受限制为前提,进行空间内物质的设计,以合理提升空间内的物质水平,在提升空间使用者的心理满足感的同时,也有效提升空间生态环境质量。就一般情况而言,空间装饰设计要遵循经济与适用并行原则,依据科学与美学的双重规律,致力于空间设计布局合理性的提升和良好通风采光性的保证,以期更好地提升空间使用者的物质生活水平。电梯空间装饰设计主要是指在外表、视觉效果方面对电梯的轿厢包括墙面、顶棚、地面等进行的科学与美学相结合的设计,在宾馆、商场、高层办公楼等长河中非常常见。通常情况下,电梯的轿厢由于其结构、尺度等的限制容易造成使用者的窒息压抑感,同时,也因为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除了关注电梯的实用性外,更多关注电梯的舒适性,因此,电梯空间的装饰设计势在必行。

2电梯空间装饰设计的原则

电梯空间装饰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的设计要求以及美学的设计规律。首先,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者换位思考,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全面考虑电梯空间的使用环境,对电梯空间进行装饰设计,考虑味觉、空气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以期满足电梯使用者的如按键功能设计、照明设施设计等的视觉环境要求和如语音提示、抗噪音设计等的听觉环境要求,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满足电梯使用者的感受。其次,在人体工程学和环境心理学的设计要求上,设计者要全面考虑电梯使用者与电梯空间内环境的相辅相成关系,依据人体工程学参数提高电梯使用的便捷实用性,依据环境心理学满足电梯使用者的心理需求。例如,从环境心理学角度而言,红色在有限的电梯空间内容易造成使用者的视觉疲劳效应,进而产生压抑感,因此在电梯空间装饰设计上不宜采用红色为设计的主色调。最后,美学规律与设计的完美契合,是电梯空间装饰设计的重点,是电梯使用者的主要需求,要求设计者结合各类设计的优秀设计元素,如建筑设计要素、室内设计风格等,实现电梯空间装饰设计的美学效果。

3电梯空间装饰的细节设计

在电梯空间的装饰设计上,依据科学合理的设计原则,要注重把握电梯设计的细节环节,包括电梯的形态、色彩、肌理和照明四个细节的设计。

3.1形态设计

电梯空间装饰的形态设计主要是指电梯轿厢的装饰设计,包括地面、顶棚和四个壁面的设计,在设计上要全面考虑电梯轿厢的空间面积和功能的正常使用两个方面的需求,保证电梯的安全性能和正常运行不受空间装饰设计的干扰。电梯空间装饰的形态设计在电梯制造过程中开展,设计者依据点、线、面、体设计要素的规律,以艺术处理手段进行电梯生产工艺和装饰设计的同步开展。在形态设计上,目前普遍依据视觉错视原理,将狭小的电梯实际空间扩大成“心理上的大空间”,以此消除压抑感。

3.2色彩设计

电梯空间装饰的色彩设计主要满足电梯使用者的视觉感受,在这一方面要求电梯空间装饰设计中的色彩和谐,以期满足使用者的审美感和安全舒适感。在电梯空间的色彩设计上,和谐的色彩令人轻松愉悦,积极开朗;反之,则令人消极抑郁,因此,电梯空间的色彩设计要结合使用者的实际情况,考虑电梯使用者的年龄层次、文化素养和生活习惯等,在满足建筑整体空间性质的同时,发展自身特色。

3.3肌理设计

电梯空间装饰的肌理设计通常是指装饰材料的选择上给人带来的感官感受,即电梯表面的质感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例如,金属壁面给人以生硬、冰冷的感受,木材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织物给人以柔软、舒适的感受。当前,电梯空间的装饰设计材料多为钢材,可以借由现代化的工艺进行钢材的加工,取得不同的表面肌理效果,以期符合使用者的审美要求、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等,达到电梯空间装饰设计的美化效果。此外,在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下,各种新型材料出现,如仿木纹、大理石纹样等,电梯的空间层次得以进一步丰富,美化效果更明显。

3.4照明设计

电梯空间装饰的照明设计以电梯使用的基本照明要求为基础,以营造舒适、轻松的照明环境氛围为目的,实用照明为主,气氛营造为辅。电梯空间的照明设计以人工间接照明为主,依据整体建筑空间的性质在光色上选择适宜的暖色调或冷色调,结合季节性气候特性,合理把握光源的色温值,如电梯空间顶棚的灯光设置冷暖相间,实现电梯使用者的心理平衡效果。

4结束语

篇6

为帮助广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实现毕业设计目标,保证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各环节做如下提示,以帮助广大首次从事毕业设计的毕业生对毕业设计的过程有1个大致的了解。

1、计算机专业实践环节形式:

毕业设计

2、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应注意的事项

1、“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在全部毕业学分中占有1定学分;

2、“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从起步到毕业答辩结束历时至少4周以上;

3、“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包括两部分内容:

① 完成“毕业设计”所开发的应用程序;

② 针对所开发的应用程序书写“毕业设计”说明书(即论文);

3、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应先完成的工作

在毕业设计实践环节之前,应向有关主管设计工作的单位或老师上报如下材料:

①《毕业设计实践环节安排意见》(包括领导小组名单,毕业班专业、级别、性质、工作计划安排、实践环节工作步骤,指导教师名单,学生分组名单).

②《毕业设计(论文)审批表》1式两份(要求认真审核、填写指导教师资格,包括职称、从事专业、有何论著,每人指导学生不得超过1定人数,兼职(或业余)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数根据情况酌减)。

4、关于“毕业设计”工作的过程步骤

1、“毕业设计”题目的选择,选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选题必须符合计算机专业的综合培养要求;

②应尽可能选择工程性较强的课题,以保证有足够的工程训练;

③毕业设计工作要有1定的编程量要求,以保证有明确的工作成果;

④选题原则上1人1题,结合较大型任务的课题,每个学生必须有毕业设计的独立子课题;

⑤选题应尽量结合本地、本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开发项目,在实际环境中进行。

总之选题要体现综合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先进性原则、量力性原则等

选题时要达到以下目标:

①选题与要求提高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③掌握软硬件或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

④提高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⑤提高协作配合工作的能力。

2、“毕业设计”题目审核

有关单位将毕业学生选择的题目填写在同1个“毕业设计(论文)审批表”中的“毕业设计安排表”相应栏目中,审核通过后方可开展下1步工作。

3、“毕业设计”应用程序开发实施(大致用时安排)

①需求分析阶段(约1周时间完成)

②系统分析阶段(约1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前两章资料整理工作。

③系统设计阶段(约1周时间完成)

④代码实现阶段(约3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第3章、第4章资料整理工作。

⑤系统调试阶段(约2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第5章资料整理工作。

⑥投入运行阶段(约1周时间完成),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中第6章资料整理工作。

⑦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整理定稿阶段(约2周时间完成)

摘要及关键词

Abstract and Keywords

目录

正文

第1章 引言

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本论文的目的、内容及作者的主要贡献

第2章 研究现状及设计目标

1、相近研究课题的特点及优缺点分析

2、现行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3、本课题要达到的设计目标

第3章 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1、研究设计中要解决的问题

2、具体实现中采用的关键技术及复杂性分析

第4章 系统结构与模型

1、设计实现的策略和算法描述

2、编程模型及数据结构

第5章 系统实现技术

1、分模块详述系统各部分的实现方法

2、程序流程

第6章、性能测试与分析

1、测试实例(测试集)的研究与选择

2、测试环境与测试条件

3、实例测试(表格与曲线)

4、性能分析

第7章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⑧完成毕业设计及毕业设计说明书的撰写工作后定稿大多要以A4纸打印并装订成册。

4、“毕业设计”的上报及内容的存储方式

各位学生的设计成果要以指导教师所在的组为单位,把设计成果包括(论文、源程序、可执行程序、答辩稿等),以光盘或软盘等形式上报给指导老师。然后指导教师以组为单位,以各位学生姓名建立文件夹,并把相应学生的毕业设计(包括:应用程序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和答辩时的幻灯片演讲稿)保存其中,每组1张(或多张)光盘,以方便答辩之用。

5、毕业答辩前学生要与指导教师联系,确定具体答辩时间及要求。

6、评审阶段

有的学校也大致把毕业设计实施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供参考):

①制定课题任务

②资料收集和文献阅读

③制定和论证技术方案

④完成系统或模块设计

⑤编程与测试

⑥总结撰写论文

篇7

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运用系统方法,对学习目标、教学目标、学生学情、策略手段、教学流程、教学效果等进行分析,以达到课堂最优化的教学预案的过程。教学设计是在从事课堂教学工作前,预设的教学活动方案,是对教案的说明,更重要的在于说清楚为什么这么设计,具有系统性、灵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教案则是以课时为单位设计的实际教学实施方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即教师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确保学生有效地学习。教案一般有讲稿式、纲要式、表格式、网络式、画图式和画图加表格式、课堂实录式、普通文本式等。教案的编制没有固定的形式,但中小学体育课教案通常采用表格式,多数以学校自订的标准为规范。教案和教学设计的相同之处。一是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的确定,都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制定。二是都是根据同一堂课所涉及的所有因素来进行设计的。进行新型体育教学设计应注意的四个问题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区别之处。教案是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根据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思考、模仿、实践等过程。而教学设计是从学生的学情、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出发,学生学什么,老师教什么。

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不够全面

一个完整的体育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背景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三个部分。教学背景分析由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和单元教学计划等要素组成;教学过程设计由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策略和编写教案等要素组成;教学评价设计由安全预案和课堂效果评价方案等要素组成。每个要素都与教学设计有必然的联系,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活动。这十一个要素都是通过教师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调整和理顺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最优化的程度,取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对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制定学习策略、学习目标、提高课堂效率等起着关键作用(见表1)。

3单元教学计划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与课次

安排不合理,东拼西凑出来的,缺少单元考核与评价的课时安排单元教学计划是课时教学计划的初步设计,是教学计划的细化与分解,是课程总目标的基本单位,在体育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因此,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要先安排好单元教学进度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参考所使用的教材,安排若干个单元;高中阶段的,分必修和选修模块,每个模块为18个学时,每个模块的教学进度的安排可由3-4个单元组成。设计单元教学计划时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相互联系,单元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较为系统和完整地学习某一个运动项目的内容,要避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因此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妥善安排好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组织形式与考核评价措施。单元教学内容简单一点的,单元教学计划设计安排4-5课时,比如短跑、长跑、技巧等内容;单元教学内容复杂一点的则安排6-8课时,比如广播操、武术套路、健美操等内容。单元教学计划的格式一般采用表格式,内容包括:课次、达成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考核与评价内容和方法等六个方面。单元教学计划中的最后一个课时应安排考核与评价课,一个单元教学结束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考核与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4教案设计表面花俏,但内容老套;基本部分的教学设计

不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学顺序要求;缺少动作要领叙述、身体素质“课课练”和课外作业布置等内容中小学体育教学教案的格式通常采用表格式。有些教案从表面上看,分了七、八个部分,如:情景导入、情景再现、模仿尝试、合作探究、创新提高、身心放松等等。为方便实用,一般分为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有些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还是课改前的三维目标(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来叙述的。教学目标的分类受到了各教育流派的重视,他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中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对体育教学设计中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影响最大。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地把教学目标分成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大领域。新课改的要求是从认知、技能、情感、社会适应和运动参与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总体目标,编写教案一般可以从认知、技能、情感三个方面来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案基本部分教学设计的构思要能体现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学顺序要求。基本部分的设计是一个教案的核心和精华,它集中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方法、策略和技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构思不要混乱,条理要清晰;能体现体育新课改所要求的分组、合作与探究,师生评价等环节,能运用合理的教法与学法指导。还要遵循动作技术教学顺序规律来进行教学设计,并围绕技术动作学习时的易犯错误与纠错方法来组织教学,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效果。在设计基本部分的教学步骤时,要根据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对象来设计,不能一成不变。小学低年级(水平一)简单一点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以滚爬为例):情境导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挂图)分组探讨或模仿学习(体验式学习)小组动作展示与评价统一学习动作技术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优生动作展示与评价分组创新(生活化的游戏),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小组展示与评价。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水平三、水平四)动作技术难度稍大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以篮球曲线运球为例):情境导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挂图)分组探讨或模仿学习(体验式学习)小组动作展示与评价统一学习动作技术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小组动作展示与评价分层分组(男、女分组,分二到三个层次)练习,教师巡回指导与评价优生展示与评价游戏或教学比赛(运用所学技术提高能力)。高中(水平五)动作技术难度大的学习内容的设计思路(以纵箱分腿腾跃为例):情境导入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多媒体(挂图)陆地辅练习保护与帮助下进行分解练习保护与帮助下分层分组练习保护与帮助下完整动作练习独立完成练习。教案的教学内容中对动作要领的叙述是不可缺少的,在实际教学中经常出现动作示范很规范,但动作技术讲解时不能用术语精简准确表达,常常用自己的语言随意讲解的现象。对动作技术要领的叙述可以是专业术语,也可以是动作口诀。一个完整的教案,体能素质“课课练”和课外作业的布置等内容同样不可缺少,体能素质“课课练”一般安排在基本部分结束后或穿插在整节课中,时间为5-8分钟,选择的内容要合理,与主教材相关联,应充分利用当堂课的场地器材来进行素质练习。课外作业的布置是体育课堂的延伸,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好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谭文瑰 单位:佛山市顺德区青云中学

参考文献:

[1]祁晓健.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方向与趋势[J].中国学校体育,2011(04).

[2]杜俊娟,潘勇.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原则及操作程序[J].体育教学,2011(01).

[3]曹桂华.浅谈体育老师如何对体育课教学进行有效的考核[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4(11).

篇8

企业标准字的设计需要保证视觉的辨识度,要易识别,在我国品牌设计大多采用汉子字库,但是并非说所有企业的标准字都需要设计成汉字,企业的品牌标准需要凸显企业的个性,要将创新发挥到极致,而这种创新必须要有通俗性的支撑,在易识别的维度中创新品牌字体设计。在品牌的传播和市场定位中,品牌标志字体的设计十分重要,它关乎着企业的推广,合理创新的品牌字体能够让企业更快的进入市场并快速传播,相反会影响品牌传播的相率和准确性。在品牌设计中,品牌自提的设计不仅要体现品牌的创意和美感,更重要的是透过品牌的字体向消费者传达企业的理念和企业文化,在保证品牌形象设计准确的情况下要传达出企业的内涵和深意。品牌的设计和品牌字体的设计同属于品牌形象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品牌字体的设计必须符合企业的定位、品牌自身的特点,品牌字体的设计在功能上必须是服务于品牌的发展的。

二、品牌发展概念下字体设计的特征

品牌形象发展中的字体的设计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字体设计,是与品牌发展相融合,并且是促进品牌发展的。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品牌字体时需要深刻解读企业品牌的内涵,将企业文化、企业定位、品牌定义融合,在充分吸收后进行品牌字体设计。品牌字体的设计必须具有不同于普通字体设计的一些独特的特征,是它所表达企业的文化和品牌的象征。

1、具有视觉效果上的个性

品牌标志需要具有独创性和个性,每个品牌等同于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性格和气质,品牌的字体就象征着企业的性格和气质,因此品牌字体的设计需要有视觉效果的个性。从品牌推广角度看,品牌字体的设计需要让消费者一眼明了,区别与其他品牌。品牌字体的视觉效果个性,并不是一定要把品牌字体设计成偏难的字体,可读性和易懂性也是品牌字体设计中的重要标准。文字本身就具有表意的功能,品牌字体在表现上就是品牌的一种代码。在企业视觉效果推广上,在可识别的特性上,品牌的字体设计要给人视觉的个性,直接抓住消费者的眼球,直接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而且是完全区别与其他企业的。现代购物中看到“NIKE”就很容易想到耐克公司这就是品牌视觉效果的个性。

2、具有适用性

品牌字体的设计最终目的是推广品牌,为品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作为推广助力的品牌字体设计必须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具有适用性。在进行品牌字体设计是不能单纯只考虑字体设计的技巧和创新,要充分考虑字体设计的目标是表达品牌的形象和品牌的内涵,技巧十分纯熟字体设计十分新颖却很难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这样的字体设计是失败的。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通俗文化消费者,过于华丽而不实用的字体设计是不利于品牌推广和品牌提升的。

3、具有整体艺术性

品牌形象的提升需要照顾全局的发展,只有用整体的观念才能在平衡的状态下提升品牌形象。品牌字体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品牌形象的整体性,要将品牌字体与品牌标志图形、品牌含义等结合起来。品牌字体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艺术的成分,现代社会发展表明在品牌发展中融入文化和艺术的成分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品牌字体的设计不仅仅是要设计品牌的标准字,更重要的是将标准字与标志图以及品牌、企业联合,将企业的综合形象推向大众,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艺术性的加工将是品牌字体设计的升华,会给品牌的视觉推广带来更大的效果。准确的品牌字体设计能够以艺术来打动消费者,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品牌发展中的字体设计变化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品牌的推广要依靠强大的科技,融入现代化的许多元素。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品牌推广极大的依靠网络的发展,传统的品牌字体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多样化的需求。消费者的需求是品牌字体设计的重要依据。随着时代的发展,品牌字体设计师从用笔在图纸上设计转变为了用计算机在电脑屏幕设计。根据时代文化发展,思想的转变,品牌字体的设计也符合时展的潮流发生了变化。

1、动态的品牌字体设计

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品牌的推广很大部分依靠网络推广,品牌字体的设计由创痛的2D效果逐渐变换成3D、4D效果,动态的品牌字体设计逐渐呈现。动态的品牌字体是现代化品牌字体设计的趋势,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字体的形态有多大程度的变化,重要的、不可更改的一点是品牌字体始终是要表达品牌的。动态的品牌字体是现代化高新科技的产物,它在视觉上刺激消费者,给消费者带来不同的感官体验,是品牌设计的创新也是科技创新的应用。多样化的需求催生出个性化的品牌,品牌字体的设计更要避免消费者的审美疲劳,因此多形式、动态的品牌字体应运而生。品牌字体的动态性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色彩的互补,转动技术等将品牌生动化。未来的品牌字体设计将会是越来越多样化,动态的品牌字体是品牌字体设计现代化的开始。

2、东西方文化的综合运用

品牌的推广免不了走向世界,本土化的品牌随着世界市场的融合最终都是要走上国际化的道路。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在品牌字体的设计上造成了中外品牌标准字之间的差异,我国大多数本土品牌的标准字是由汉字组成,例如,我国的相宜本草品牌,梅花品牌等这些都是完全汉字的品牌标志字。但是,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张,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本土企业面临品牌的国际化,因此在品牌字体的设计上引进西方字母是必然趋势。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在品牌字体设计上将逐渐消失,汉字和英文之间的融合充分体现在我国现代的品牌字体设计上。

四、总结

篇9

本工程位于福州市八一七路与洋中路之间,在福州市工人文化宫原址上进行建设,是福州市工人文化宫改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人文化宫由体育馆、多功能影剧院,连廊,地下商场等部分构成,地下室部分连接成整体,上部各功能分区各自独立。福州工人文化宫体育中心为三层公建,附建一层地下车库。本楼首层设计为游泳馆,二层为羽毛球馆,三楼为篮球及乒乓球馆。在各层场馆之间设有局部小面积夹层作为休息连廊和附属配套用房。体育馆总高23.9米,平面尺寸宽约71米,长约89米,平面为扇形。本楼与周边结构采用抗震缝断开,形成单独的抗震单元。从地下室顶面以上,各层层高依次为:6.0米,4.2米(夹层休息廊),4.8米,4.8米(夹层休息廊),4.8米,5.0米(夹层休息廊)。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七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场地类别为Ⅱ类,场地特征周期0.45s,多遇地震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0.08。本工程基本风压0.7kN/m2。本工程未设置观众席,预计使用人员数量1500人以下。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基础形式:拟建场地地貌单元以剥蚀残丘地貌为主,部分地段为冲淤积盆地。场地土类型为中软土。建筑场地类别为二类场地。设计时不必考虑地震液化影响。土层从上到下由杂填土,残积砂质粘土,全风化岩,强风化岩,中风化岩组成。根据本工程特点及土层分布情况,设计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平均桩长约15米,桩径500,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000kN,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花岗岩。各建筑单体高度相差不大且桩端持力层条件较好,因此设计时各单体之间未设置沉降缝。沉降计算满足规范要求,沉降观测所得沉降值小于20mm。

2结构设计选型

本工程由于建设单位要求,在一层设置22.3×50米泳池,形成了一个跨度33米的大跨度空间。在初步设计时发现,33米跨大梁如果按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话,大梁自重在结构荷载中所占的比重过大,结构形式的合理性存在问题。因此经过多种比较,最终确定大梁采用钢桁架梁。根据大跨度梁的结构形式,设计中确定了结构楼面采用钢结构体系。本工程平面为扇形,楼面承重体系中楼板采用压型钢板形成的非组合楼板体系。这样设计主要是考虑:虽然非组合楼板体系板配筋量略大于组合楼板体系,但省去了压型钢板涂刷防护涂料的费用和工时,整体考虑造价还是合适的。楼面梁在扇形外边缘跨度达到12米,断面为H600×200,33米大跨桁架高度根据建筑功能要求高度设计为2米,22米跨主梁为1.3米焊接H型钢梁。由于结构平面布置较空旷,本工程竖向支撑构件为钢管混凝土柱,以提高结构的抗侧刚度,减小地震力作用下结构的侧向变形。截面直径为700mm及600mm。水平受力由框架梁、柱、及斜支撑体系构成。斜支撑截面为:H300×300及H350×350。钢结构楼面的条件下,可选的抗侧力体系有两种:一是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加上钢框架即混合结构的形式,另一种是采用带斜支撑的钢框架。两种方案对比如下:混合结构的优点在于:剪力墙布置位置较灵活,结构布置对建筑平面影响小;剪力墙可提供较大的侧向刚度,能够很好地解决钢框架结构侧向刚度不足的问题。但这种结构形式目前存在较大争议,在国外的应用不多。主要原因在于一些研究者认为:剪力墙与钢框架对比,剪力墙刚度大,相对承载力较小;而钢框架承载能力好但抗侧刚度差。二者存在于同一抗侧力体系中时,剪力墙由于刚度大,吸收了较多的地震力,但因为其较小的承载能力而率先破坏;剩余的钢框架容易因变形过大而引起结构失效。混凝土剪力墙与框架系统由于刚度差异不易形成共同受力共同耗能的机制。虽然在我国实际建成的工程实例比较多,但目前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工程实践,我们对这种结构的受力特性了解不够深入。带斜支撑钢框架体系的特点在于侧向刚度大,延性好,同时结构受力合理,体系明晰,但钢支撑的布置对建筑平面有一定的影响。通过与建筑专业的配合,可以把这种影响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通过比较,本工程选择了带斜撑钢框架结构体系。

3结构设计分析

本工程采用PKPM、Midas-building进行上部整体结构分析计算,设计结果以Midas-building输出为主要依据,PKPM设计为辅。由于PKPM对于格构柱与桁架梁的断面输入不太方便,采用PKPM软件设计时将楼层桁架梁截面根据截面积及抗弯刚度等效的原则简化为型钢梁,简化的合理性可以通过软件计算结果对比作出判断。本工程结构嵌固层设置于地下室顶板面,地面以上主体结构六层。为配合建筑布置和功能需要,上部结构每隔一层大面积透空,所余面积不足外墙轮廓线内面积的30%,楼面的整体性受到很大的削弱,楼板水平传力途径在本层不连续,空间的整体受力会受到影响。因此,整体计算中结构楼板采用弹性膜假设计算;同时除了采用整体计算分析,本工程采用3d3s软件建立了平面框架模型,作为整体结构设计的补充。计算结果表明,平面框架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构构件应力普遍大于整体模型计算结果,但设计断面可以满足计算要求。

4结构设计不规则及应对

建筑平面偏心布置的考虑:本结构由于建筑平面布置的原因,每隔一层形成一个偏心的大空旷平面。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由于夹层处质量的偏心,造成结构自振周期中扭转的比例较大。因此结构布置时根据计算需要,在建筑影响较小的位置加强人字支撑的刚度,以调整质量分布不均造成的扭转影响。按计算结果,层间最大水平位移与层间平均水平位移的比值控制在了1.4以内,略大于规范规则性的规定。但由于层间位移角远小于规范限值,因此结构在水平作用力下的扭转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结构大开洞的考虑:结构隔层大开洞,在夹层中,造成楼面板的平面刚度不连续。因此,整体计算时考虑了开洞影响,将全楼楼板设为弹性膜以考虑楼板在平面内的实际刚度。同时,在整体计算之外,增加局部框架的计算,以考虑在楼板不能连续传力情况下局部框架的受力。根据计算结果,局部框架的受力可以满足设计要求。性能设计的考虑:本结构楼面大开洞,楼盖大跨度,同时质量重心偏置,形成了较不规则结构。设计时,为保证常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安全性,对于一些重要构件提高了性能设计验算的要求。虽然本工程层数较少,总高不大,但楼层间质量、刚度都相差较大,竖向不规则,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与本工程高阶振型地震作用较大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因此本工程的性能设计采用的是拟弹性法。具体考虑为:框架柱抗弯抗剪均验算至中震弹性,斜撑构件为轴向受力构件,验算至中震不屈服,相应节点均采用等强连接。通过以上措施,在设计过程中对结构不规则部分进行了验算及加强,提高了结构安全度。

5楼盖结构舒适性的验算

体育馆钢结构楼盖由于跨度大,隔墙等非结构构件数量少,因此楼盖阻尼小,基频低。在人员活动时可产生竖向振动,当振动超过一定限值时容易引起使用人员的不适与恐慌。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应对楼盖结构的振动舒适度进行控制。本工程楼盖结构跨度较大,体育馆两跨运动场地主框架分别为达到33米、22米,开间最大12米,楼盖刚度较小,楼板振动不可忽略。本工程在2010年8月份完成施工图审查时《高规》与《混凝土规范》均未对楼面振动进行规定,当时国内建成的钢-混凝土混合楼盖主要用于高层及超高层商住楼,楼面的使用功能以住宅,办公居多,其计算楼面振动与目前2010版《高规》一样,计算的是步行荷载对于楼盖振动舒适性的要求,见于《高规》2010版3.7.7条及附录A。但《高规》条文仅适用于步行激励荷载产生的振动,对于间奏激励荷载产生的振动未作规定,并不太适合体育馆建筑的楼面舒适度计算。因此,楼面设计时参照ASIC11对于间奏激励荷载分析的相关规定对楼盖振动做了计算。

6结论

篇10

关键词:基本问题;正义;心性

中图分类号:F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76X(2012)09-0003-08

一个“问题”,首先,它的英文是“an issue”(常译为“议题”),而不是“a problem”(常译为“问题”)。其次,它由下列三个条件界定了它的基本性质:(1)在一个人或一群人的真实生活情境内发生并等待求解,越是基本的议题,越令人困惑且长久地挥之不去;(2)求解问题的路径不唯一且存在至少两条同等重要但相互冲突的路径;(3)在发生这一问题的情境内,受这一问题困扰的人们不断积累和寻求思想资源,从而形成了关于这一问题的思想传统。

据此,中国社会基本问题,应是真实社会情境内发生并长期纠缠着多数中国人且挥之不去的议题,当中国人试图求解这一议题时,立即陷入两难困境,因为存在着同等重要但有根本冲突的不同政治路线。为生存而不得不奋起求解这一议题的中国人的努力,于是沉积为关于基本问题的本土的思想传统和政治传统。这样的传统,主导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演化路径,似乎仍在主导目前和未来中国社会的演化路径。

目前,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历着许多困扰。这些困扰可依照下述三个维度[1—2]加以排列:(1)物质生活的维度;(2)社会生活的维度;(3)精神生活的维度。最初的困扰来自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匮乏(物质生活的维度),或许那时多数中国人因此而赞成市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稍后发生的普遍困扰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过程中出现的“为富不仁”和“”,以及如影随形的权力腐败(社会生活的维度)。再后来的困扰,是精神生活的迅速贫困化或腐败(精神生活的维度)。最后,也就是现在,来自三个维度的各种困惑演变为全民的焦虑从而成为一场总体危机。不论何时何地,内源式社会总体危机的核心议题似乎永远是“正义”——在这一观念最原始的意义上。

我们生活体验里关于正义的那一部分,首先应被称为“正义感”。我们的感觉,佛家列举“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前面的五种在人类是专业化了的,有“感官”,其感觉称为“官觉”。五种官觉之外,“意”是第六识,称为“意识”,它的感官,在英文称为“mind”,在中文称为“心”。可是英文有“heart”,对应的解剖结构称为“心”。西方的科学传入中国,主“意”的“官”就成为一个问题。为了更迅速地从事物外部认识它,笔者可以找到演化论和认知心理学的根据来说明我们的任何感觉都有而且必要地有一些模糊性,为了更迅速地从事物的外部认识它。于是,任何感觉都可能变得更清晰,这一过程称为“分析”。例如,我们要让语言变得更清晰,就施行“语言分析”。基于这一方法的哲学,就称为“分析哲学”。所以像维特根斯坦这样的分析哲学家,本意很可能是要让他自己感觉中的世界变得更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