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艺术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22:36: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艺术设计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基础教育艺术设计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段深化,艺术设计专业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使艺术设计专业的招生人数大大增加。因此,从教育规模到对艺术设计观念的理解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艺术设计”这一概念也从最初的“美术”中分离出来了。在教学模式上也有了属于“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与此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另一种危机的存在,除了几所专业美术设计院校外,大部分考生美术基础较差,学画的时间不长,也有的考生是改考美术或设计的,在很短的时间内,稍加美术训练就开始了艺术设计专业的高考之旅。因此,如何对待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一些专家认为,艺术设计不同于绘画专业,可以不要求有“超标准”的造型能力,应该减少现有的“基础课”的学时,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研究专业设计问题。然而在综合院校里的艺术设计专业,面对“先天不足”的学生,基础教育的缩水,不但不能使学生“专业化”,相反使本来就较弱的造型能力退化。在今天,如果我们还一味地追随绘画的基础教学方式肯定是不合时宜的,这一点我们都十分清楚,但使基础教学缩水也不能说是正确的举动。那么如何对待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呢?这是我们应该全面思考的问题。
一、基础课的概念与功能
在传统的观念上,只要谈到基础课,我们一般首先想到的是“素描”“色彩”,的确,这是最典型的“基础课”。然而,现代的观念告诉我们,基础课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除了对基本造型能力的培养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艺术素质的培养。因此,应该从多方面让学生接受良好的艺术基础教育。比如素描课可以做多方面的造型训练,在美国的麻省艺术学院和纽约帕森斯设计学院的素描课程里,除了一般的静物、肖像、人体之外,还包括元素素描、用素描来思考、素描的材料与应用、素描与绘画、透视制图、体积素描、用色彩素描、具象与抽象的联系、概念素描、结构素描、从再现到表现、隐喻的素描等,这些内容拓展了原有的纯艺术范围,既训练了造型方法,也增加了很多训练视觉感知和视觉思维的内容。当然,我们不能全盘照搬国外的教学模式,但适当借鉴和参考还是必要的。关键在于如何看待基础课的问题。基础课不仅仅是造型上的训练,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艺术素质的培养,是整个艺术设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基础教育现状分析
从广义上可以这样定义:创作课之前的课程都可以称为“基础课”。进一步还可以把基础部分分为绘画(造型)基础和专业基础。绘画基础课主要是解决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课程,是从绘画专业那里延续过来的,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静物、人物、风景等造型训练,掌握基本的造型能力,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好准备,循序渐进地使学生走向专业、走向成熟。专业基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造型能力,进入专业之后与所选择的专业相关的基础训练。比如,平面方面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图形设计、图案设计、计算机操作及设计软件的使用等。
十几年来,由于电脑美术的引入,解放了手绘设计,很多设计可以直接在电脑上完成。因此,很多学校将绘画基础课程大量缩减,手绘能力的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某种情况下,学生可以不懂基本的造型原理及不具备基本的造型能力就可以直接用计算机来进行“艺术”设计。为此我们不能不担忧。艺术设计是个很边缘的学科,它的设计方向和设计任务都是很宽泛的,要求设计者不仅要在该设计专业所针对的该学科上掌握大量的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审美上有较高的造诣。否则也就无所谓“艺术设计”了。工业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平面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学科在大的范畴上应该是属于“美术”这个大的概念之内的。因此,对美的修养和“较高”的审美能力的培养都要靠“基础”训练这一点一滴来获得。三、建立良好的基础教育平台
现在的教育模式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都在发生着变化,同属于“艺术设计”这一范畴的设计学科,在具体的实践中都有互相影响的可能,有的还会因为社会的需要去跨专业跨学科。所以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发展的必然趋势,特别是综合性大学里的艺术设计专业。在这种情形下,搭建一个良好的基础教育平台是十分必要的。有的大学已经提出了“平台加模块”的教学模式。在一个良好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专业需要,选修专业课程,而“基础课”的概念也扩展到一个合理的广义概念上来。使学生能够在这段“基础课”学习中,掌握扎实的造型基础或专业基础,在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要具有较高的艺术设计的审美能力和专业修养。这样的基础教育平台对未来的专业学习是非常有好处的。
四、整合设计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但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还要同时具有较强的创造能力。这要求我们要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做适当合理的调整。把基础课程广义地理解为造型基础、设计思维、专业基础这样三大板块,使造型、思维和设计基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比如,造型基础在训练学生基础造型能力的同时可以加入创造性概念的练习,在训练造型能力的同时也注重造型手段和造型元素的训练和培养。除了设计素描还可以加入带有创造性意味的概念素描,素描上可以从再现到表现,从具象到抽象,这样才能从本质上达到艺术设计专业对造型基础的要求,训练学生始终对艺术形式有较敏感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
综合性大学里的艺术设计院校,对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要有自己的定位。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教学和研究教学,形成自己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规律,不能人云亦云。面对今天的市场要求和现状,艺术设计要求更多的是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这要求我们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同时更要注重艺术素质的培养。由此看来注重艺术设计的基础教育研究是十分必要的。从造型基础到专业的设计基础教育,都应该面对现状做科学的整合、科学的安排、科学的计划。使艺术设计基础教育在综合性大学的教学模式上走出自己的路子。
篇2
1.“一对多”模式,指导效率低。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而由于学生的扩招,老师的短缺,导致一名老师需要指导10多位学生的毕业设计,也就是“一对多”模式。不少高级职称的老师另外还要指导研究生,所以工作量也非常大,学生从老师那学到的知识也很有限。此外,同一导师指导的课题重复或具有相关性,会造成研究课题的狭隘性以及某种程度上的实验资源竞争。
2.毕业设计作品空洞。我们在看历届学生的作品时,会发现不少同学的毕业设计很空洞,完全停留在概念式、形式化和表象化的视觉层面,或者缺乏背景学科的支撑,因而使得设计显得缺乏内涵,没有内容。事实上,毕业设计作为大学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它需要运用跨学科的知识作为铺垫。由于科技的进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设计学科同样需要其他学科的支撑。如果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学习了园林、生态等专业的知识,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了家具、材料等专业的知识,那么他们的设计带给人们的将不仅仅是美的享受,而且是经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同样,如果研究装置艺术的学生了解了电子控制、传感器、机械原理等知识,那么他们的设计作品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3.学生缺乏求知欲和探索精神。由于当前社会发展正日益加快,竞争也日益激烈,不少同学正越发浮躁、功利,越来越迷失自我。很多同学仅仅是为了分数而看书,为了拿学位而学习,不求学到多少知识,但求完成任务。如在外实习的同学,有不少直接将公司的图纸、设计作为自己的本科毕业作品,企图蒙混过关。更有甚者,直接通过网络找,付费为自己完成毕业设计。
4.与求职高峰冲突。由于毕业设计环节通常都是安排在大四最后一学期,这个时期也是同学们求职的高峰期。因此,不少同学会请假去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或去单位实习,从而牺牲了大部分毕业设计时间。与毕业设计相比,学生更重视就业和实习。
二、艺术类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设想
1.加强毕业选题前瞻性和学术性。建议学生关注国际性设计问题,打破思维的局限,提升设计的高度。同学们可关注北欧的自然与传统、东亚的哲学与美感、美国的商业与技术、德国的严谨与创新[1]。这些关注将大大拓宽设计事业,启迪设计实施的灵感。了解产业发展趋势,以其为方向指引,选择具有实际意义的设计选题。
2.进一步加强毕业展展览方式的多元化,展板、实物、多媒体进一步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展在美术界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各大高校每年都集中在5月、6月举行。展示方式的多样、艺术形式的多元和表现方法的新颖,应该是本科毕业展的重要特色。然而,与艺术类院校相比,综合性院校的本科毕业展在展览形式上较为单一。事实上,综合性院校完全可以借助自身的优势,运用优势学科的力量,将艺术设计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3.加强团队合作,特别是跨专业或跨学院的合作。团队合作式的毕业设计是一种新型的指导模式,其要求指导教师队伍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及工作的自主性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方式,掌握经济分析能力,技术可行性,从而使学生从单一的专业性人才向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转化。这种毕业设计模式既可以避免毕业作品的抄袭,又可以也有效地缩短大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时间。跨学科毕业设计的内容设计多个学科的专业内容,因此参与的人员也要包括多个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学生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设计团队中的重要性,任何一个成员的设计质量以及进度都会影响到团队总体的设计质量与进度。老师也要及时跟踪,合理把握设计的大方向。然而与传统的毕业设计模式相比,跨学科毕业设计难度较大,内容较多,适当提前毕业设计的布置时间。
4.加强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严格要求及时返校投入设计,将之列入考核范畴。学院要组织各教研室、指导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认真、深入地开展中期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做好检查工作记录。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
5.可实行二辩、三辩模式,防止同学心存侥幸,避免毕业设计的粗制滥造。指导教师审查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席情况,如缺席时间达到或超过1/3,则通知学生不可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环节,只能推迟到后面二辩、三辩。
三、结语
篇3
摘 要:本文关于艺术设计专业创新教育的研究,旨在促进艺术设计院校(或系)有意识地加强创新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狭窄的专业技能教育转变到知识面较宽、适应能力较强、注重创新精神培养的综合素质教育上来,并对探索更好的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促进相应的理论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创新;实践性;艺术设计
信息时代、全球经济一体的到来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这必将给艺术设计的设计需要、设计观念、设计方法带来变化。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教育部在高等教育面对2l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改革计划中提出: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改革更新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用现代文化科技发展新成果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逐步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
一、设计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也称创造教育,广义的创新教育指对人的创造力的影响、开发、培育活动,主要是创造技法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狭义的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创造品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新颖”是创新的本质特征。从“新颖”的层次来讲,分为原创和再创。即包括了前所未有的发现,也包括对原有材料的重新组合和再次发现。由此可知创新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前所未有的发明创造是创新,是一种原创;二是再次发现或重新组合也是创新,是再创造。创新性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的价值观念、人格品质,这是一个人持续发展的基础素质,是创新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基础素质。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新体系建设构想
调整和优化课程结构,从创新思维的角度改革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是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课题。
1.构建一体化的专业课程新体系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学科课程呈各自分离的知识体系状态;一是设计基础课,二是专业设计课程。
(1)对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整合设计
我们知道,设计基础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与专业潜能的训练具有独特的作用,它在教学中的先行性与普遍性,及对以后的专业课程,如:广告、包装、书籍装帧等专业的影响力,说明了它的重要地位。深化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强调观察认识分析能力决定表现的能力,掌握视觉表现的策略与方法,要求学生对不同材料与技法进行各种不同的实验,获得对各种各能表达方式的了解,并具备足够信心与创新力,并能用科技产品媒体与技法进行高水平的交流,作业有:涂鸦、碎片、写实、抽象、装置、文字、图像、拼贴、表现、秩序、版式……
(2)整合专业结构,突显专业方向
强化专业特点,化整为零,让学生可以相对完整的时间段里去体验实务,深入的研究,体会和消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将知识连贯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重视实习教学,贴近学科前沿,加强实习基地的广泛性、多样性
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设计手段,熟悉传统手法与新型的材料工艺,观察设计家的表述手段,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通过亲力亲为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实战经验。
2.“个性化”培养模式是教学体系的原则
就教育的性质而言,其对于人的素质培养比例重于“专业”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更有突显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需要各种不同个性的人们去共同协作,充分发挥其创造才能,因此具有个性化的设计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1)开放式教学模式
首先,要开放思想,从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走向多样化、趣味化、灵活化,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有利的上课平台。其次,开拓思路,在专业教学中,不保守、不僵化,除专业角度外,也可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方面去学习分析。锻炼学生的阐述能力,辩析能力,掌握的东西更带有普遍性与规律性,以探讨人类与世界之间的奇妙关系。
(2)引导式教育模式
采用引导式的教育模式,就是避免填鸭式教学。要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法。从理论上讲,良好个性的最佳特征之一就是创造性的发展,而设计教育的重点是什么?是创意。因为创意是设计的灵魂、技法,程序只是一种手段,创意是设计思想的瞬间迸发。因此,从某种程度上看,创意是不可教的,不可教,又要教,这就是设计教学的难度所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向个性创意的方向发展,是艺术教育的根本性的方向,是提高艺术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
(3)讨论点评的教学模式
在每项课题即将完成时,通过完成的每项作业来测试学生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理解和诠释,使他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所擅长的领域。通过讨论点评的方法,教师可以更好的发现学生们的个性特点,以便因材施教。
(4)论文总结式模式
主要针对一些高年级专业课,和艺术考察的作业期较长的课程。有必要通过论文的方式及时总结学生的学习知识量,以及在实际操作中的新发现、新手段。进行文字总结论文式模式的两大优势:一是加强了对学生专业理论素质的培养;二是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把握。
3.重视商业实践
进入企业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住宅室内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阶段时,以模拟命题的方法与实际创造相结合。创作意为有创造性的作为,它能检验学生自身的全面素质能力,通过完成每项作业来测试自己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自身的理解和诠释会使你清楚地认识到他所擅长的领域。观察比较每个学生所选用的方法c创意通过大量的模拟课题,激发学生在平面造型设计创意方面的个性色彩,帮助他们寻找一种途径,把他们引向能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性的领域,过实践,强调学习和知识运用的融会贯通。
三、结语
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生命所在,艺术设计教育应以拓展学生的创造潜质为主要目标,通过开放式教学,即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学科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与互动,在课题辅导中引入创造性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素质全面并能持续健康发展的创新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篇4
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成立于1994年,是云南民族大学的特色学院之一,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民族艺术研究传习基地”,设有“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研究中心”,也是美国“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云南合作计划的重要合作单位。学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五个本科专业,共11个专业方向,是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600余人。学院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推荐权。学院现有专业教师5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5人,硕士生导师10人,分别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敖德萨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学府。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研成果丰硕。近几年来,学院教师获“国家社科基金”、“云南省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等项目16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2部,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在国内各类舞蹈比赛、音乐比赛、艺术设计比赛、美术作品比赛中多次获奖。学院教学条件优越,有琴房100余间,多功能演播厅2个,舞蹈排练厅8个,专业画室58间,民间工艺作坊6个,艺术设计专用教室10间,天光教室2间,展厅3个。有专门的图书资料室,藏有丰富的艺术类图书资料和音像资料。
云南民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学校直属的应用型技术学院。现有8个应用型本科专业和16个高职专科专业,本专科在校生2424人,专任教师60人,教授、副教授19人,外聘教师近600人。拥有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项目、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和云南省重点建设高职高专示范专业。现有3个艺术类本科专业和5个艺术类专科专业。建有艺术类专业教学实训室8间。学院2009年参加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共有35件学生作品在云南赛区获奖,11件作品在全国评比中获奖,同时获、省级优秀组织奖。
云南民族大学文化学院(玉溪九龙池校区)是经云南省教育厅批准,由云南民族大学与玉溪九龙教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共同组建,是直属云南民族大学的全日制学院。学院坐落在玉溪市工业产业园区,毗邻风景秀丽的九龙池公园,占地300余亩,拥有良好的教学、生活和工作的硬件设施。现有师资7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0余人,博士、硕士30余人,有教育部评估专家、质量工程项目评审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教师多人。任课教师师资库拥有来自一线的、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500余人。
经云南省招生考试委员会批准,云南民族大学艺术类舞蹈学专业、音乐表演专业在云南民族大学单独设点进行专业考试。
一、招生专业与计划
云南民族大学2012年艺术类专业招生计划
学院 招生专业 层次 合计 招生计划(人) 学费标准 (元/年)
云 南 河北 山西 辽宁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广西 湖南 重庆 四川 陕西
艺术学院 舞蹈学 本科 100 75 4 4 4 - - - - - 4 5 - 4 8500
音乐表演 55 35 3 2 - - - - - - 5 5 5 - 10000
音乐学 40 30 - - - - - - - 3 3 4 - - 8500
美术学 110 90 2 - - - 5 2 - 3 5 - 3 - 8500
艺术设计 125 105 - - - 2 5 2 2 - 5 - 2 2 10000
职业技术学院 动画 50 50 - - - - - - - - - - - - 10000
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 120 120 - - - - - - - - - - - - 10000
艺术设计 专科 50 50 - - - - - - - - - - - - 10000
文化学院(玉溪九龙池校区) 艺术设计 本科 100 100 - - - - - - - - - - - - 10000
合计 750 655 9 6 4 2 10 4 2 6 22 14 10 6 - - -
实际招生计划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部门公布的为准。
二、报名条件与资格
考生报名资格按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招生部门的规定执行。符合户口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报考条件,有较好的艺术基础,品行端正,身体健康,符合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美术类专业考生应为非色盲、非色弱。
三、专业考试
云南省内的考生,舞蹈学、音乐表演两个专业使用云南民族大学单独组织的考试成绩,音乐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动画、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专业我校认可云南省统考成绩。
云南省外的考生,我校认可考生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考(或联考)成绩。
(一)舞蹈学、音乐表演专业云南民族大学考试报名
报名时间:2011年12月21日—2012年1月3日
报名须知:2011年12月21日至2012年1月3日在云南民族大学招生网“报名系统”进行网上报名(报名网址为202.203.144.12:82)。
注:领取准考证时也可现场报名,但为了能尽快安排专业考试,请尽量在网上报名。
(二)舞蹈学、音乐表演专业云南民族大学考试准考证领取
领取时间:2012年1月5日—6日8:30—17:30
领取地点:云南民族大学教场校区排练厅(昆明市五华区教场北路190号,乘65路、104路、105路专线、139路、157路、168路公共汽车到教场北路口站下车即可到达)
篇5
【关键词】艺术设计 教育 思维模式 创造性
21世纪是创新的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迅猛发展,现如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之前的应试教育已不再是唯一与必须,更多的是学生思维与技能的全面提升。因此,创新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旗帜,成为全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改变目前“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展开想象空间,以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来进行学习,这种创新型思维教育模式将成为新时代的标杆。
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特别是在西方现代思潮的冲击下,我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步伐也在不断地加快。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各工艺美术学院及综合院校将专业方向进行调整,设立了平面设计、环境设计、动漫设计、工业设计等各相关细化分类的专业。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国内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为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设计工作者不断提出的高要求,我国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政策,进而使得高等艺术教育迅速膨胀。1998年教育部将艺术设计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名称正式确定后,各大高校相继开始开设艺术系,大量招收艺术类学生,年招生量超过上百万人。如此庞大的招生量,不仅为社会培养了艺术人才,也为学校带来了创造性的经济效益。
如此大规模的发展,表面上好似提升了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水平,使得艺术设计教育全民化,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原本艺术设计所培养的人才是为满足市场的需求,因为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升都离不开设计。然而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艺术设计教育在应对目前大批量高要求的人才需求下,反而显得力不从心。从目前社会现实情况来看,飞速发展的艺术设计专业并未使我国的设计水平提升,也未能使我国在设计界取得相应的成绩。学生在经历四年高等教育进入社会后,才发现很多实践的内容并未掌握,所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毕业生专业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艺术设计中最重要的创新意识更不能很好地展现,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高要求,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也变得越来越严峻。
这是因为许多学校在整体规划不全面、教学资源配备不足,以及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盲目扩大招生,目的就是为了获得高额的经济效益。这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有些学生并非是喜欢艺术而学艺术,而是为了上学才学艺术,大量滥竽充数者导致艺术专业素质水平降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当然,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也存在问题,现有的教学模式过于陈旧,缺少互动与启发,空洞的理论教育传授与艺术设计原本所强调的“想”的初衷相背离,使得学生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降低。
艺术设计是专业性极强的实践课程,需要学生有足够的经验去面对实际工作中高难度任务,并在实践中有能力去解决问题。然而现在的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思维与技术,很多设计只是一味地抄袭,而从未想过如何构思与表达。动手能力弱,执行能力差,知识与实践相脱节。根据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现状,就需要我们找出问题的根源,尽快去解决问题。而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创新”理念的培养。创新是一个人素质、能力的体现,是知识文化的积淀和修养的综合表现。艺术设计教育需要以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出全新的创新型人才。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敏锐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创新,最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更加得心应手,成为高素质、多元化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是高速发展的社会,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知识的积累,而知识的积累与提升又离不开创新思维的表达。创新思维是人主观能动力的展现,通过对事物的观察,采用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进行分析与解决问题,是创新意识的目的所在。将创新思维应用于艺术设计教育中,从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扩展学生的思维模式入手,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与创新能力。
1.树立正确的设计教育观念,摆脱固化教学模式
目前,创新意识已成为全世界教育体制共同改革的目标。设计的灵魂在于创新,而创新的表现在于个人能力素质的提升,以及文化修养的综合表现,社会所需要的是拥有高技能、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却与此理念相悖。我们很多教育模式仍是应试教育,教师讲学生听的古板教学,对于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及脑力培养过于疏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心态,看看学生对什么比较感兴趣,然后以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基础,进行选择和定向的培养训练。在实践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授课中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授课的趣味互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多元化教学模式
随着当下时代与社会的大接轨,专业学科的教学均已打破固定模式,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还会涉及到人文、自然、经济等多学科知识。各学科之间开始相互融合、渗透,从而达到知识资源共享的层面。教师要鼓励学生既要掌握本专业知识又要广泛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独特的创新思维,有助于其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这样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代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
3.提高实践能力的培养
艺术设计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实践是设计的前提,虽说传统教学也给学生提供了创作的空间,但多半是基于课堂中的封闭式训练,学生直到毕业才有机会接触社会实践。然而这种接触让许多学生产生了胆怯心理,因为大学期间根本没有系统的实际操作。不了解社会的需求,如何进行设计?怎样将理论知识运用其中?成了毕业生的首要难题。其实在校期间教师虽然都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这个思维并没有建立在一个实际的方案中。在作品表达上,因为没有特定的实际需求,学生的作品多半是天马行空、不切实际的表现。也有学生一味地抄袭和模仿,自身的设计缺少创意没有特色,甚至有些作品完全雷同。还有学生利用电脑软件将若干个图形进行拼凑,认为只要拼凑出绚丽的色彩、超炫的图案,就自认为是一张创意作品。殊不知一幅好的作品是需要想象、创造、定位等一系列环节连贯完成的。因此在教学上如何将构思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了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企业或设计公司合作,由教师带领并指导学生,根据实际的市场需求通过教与学有针对性地制作相应的设计作品,使学生尽快从教室走入市场,与社会接轨,得到真正的锻炼。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深入了解市场行情,掌握时展趋势,熟悉设计流程,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符合用人单位实际需求,设计出更具人性化的设计作品有着极大的帮助。
4.培养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是思维展开的臂膀,知识是有限的,对于知识的了解,想象其实更为重要。因为想象是无限的,可以无限伸展包罗整个宇宙。艺术设计是门创造性的学科,创新是设计的灵魂,只有在设计中强调创新思维表现,才能达到设计的独一无二与活力。而“想”就是锻炼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人类无限的想象力是推动科学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动力。学生好奇心较强,凡事都喜欢一探究竟。对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激励和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对学生的想象不应加以批评、讽刺,应积极引导学生勇于探索,把想象变为现实,敢于创造独特性。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索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给学生创造自由、愉快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鲁宾斯曾说过任何的思维模式,无论再怎么抽象,都是从观察入手。要想有好的思维能力,前提是是否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得是否彻底、是否深刻决定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着重加强学生敏锐力的培养。教师要不断地起主导作用,告诫学生每次在观察之前,如何根据目的、任务及要求,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与分析。如何选择适当的观察方法,对事物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及时的总结等。引导学生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对所研究的事物作细致入微的观察,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当兴趣被激发后,学生的脑海中才会产生诸多灵感,通过这些创新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总 结
综上所述,多元化的社会模式下,各行各业都在改革中寻求收益,艺术设计教育也应在改革中求发展。设计界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艺术设计教育中要想培养出高素质优秀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就必须革新教育模式。进行创造性的教与学,对学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艺术设计教育和实践要落实于人才思维和能力培养的全过程,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改变教学的固化模式,同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设计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镇宇:《高校平面设计教学的现状和改革对策》,《大舞台》2014年第1期。
[2]刘秀伟、李晶:《浅析平面设计教育的现状问题与思考》,《中国包装工业》2014年第8期。
[3]刘通:《创新思维在现代平面设计教育中的现状分析及思考》,学位论文,西安美术学院,2011。
[4]黄维:《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2006年第7期。
篇6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毕业设计 毕业选题 毕业设计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7-0183-02
一、石河子大学的毕业设计展出课程发展介绍
石河子大学地处我国西部,而除石河子大学外,在新疆开设环境艺术专业的院校有新疆师范大学、新疆艺术学院、昌吉学院。石河子大学美术系还和重庆大学、江南大学建立对口关系,所招收的学生分别来自山东、河北、甘肃、新疆,早在五年前还招过湖南地区的学生。几年来,石河子大学建有文学艺术学院人文基地非遗基地,依托非遗平台做了很多民间美术和民俗方面的课题与田野调查,在和当地企业谈落地项目的时候,发现一个项目最终的完成需要不同专业的支持。
现在企业招收毕业生时,也对复合型人才有较大需求。从环境艺术方面的就业来看,发展了很多软装的,还有展览空间,都是复合人才和跨专业的体现。这样就要求石河子大学美术系对毕业设计作品的选题进行细化,并对展出方式作出新的调整。
石河子大学近五年的毕业设计都是对外公开展出。2008-2012年,在对外公开展出的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作品和平面设计专业分别展出。而在2012年,石河子大学对毕业设计进行了调整,提出新的方案,出现了毕业设计的个人展,意味着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专心地只做毕业设计,不必写论文。在经历了三年的毕业设计实践课程改革后,学生们有一部分作品留在了学校,还有很多作品陈设和家具类直接进行了出售。而在2015年的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中,石河子大学美术系开设了毕业设计布展这样一门课。这门课的执教人员要求最好是班主任和一位教师合作担任,其中一位教师相当于策展人的身份,毕业设计的主题设定、宣传、展出方式都由两位教师商定。
二、毕业设计布展课程环节及内容
毕业设计布展的调度一向是一个较难开展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执教的两位教师会要求各专业教师集中进行评估。虽然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开题,但是参与审查的教师来自各个专业,有理论方向的教师,有平面方向的教师,还有校外请来的专家。
在这样一个跨专业的教师合作评审下,保证了作品的跨专业的整合性。这样有成组的学生可和平面专业的学生一起做毕业设计,当然也不排除和美术学方向专业的学生一起做一个主题的毕业设计作品展。
进行了第一轮的定稿后,两位专业教师会在中期再进行一轮检查,对进度落后或进行不下去的设计进行调整。这就是新开的毕业设计布展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石河子大学环境艺术毕业设计选题
(一)室内设计方案方向
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的课程多为CAD、3D、室内设计基础、商业环境、办公环境,学生在四年学习中经历了设计方案的统合设计和设计思维的确立。而毕业设计的目的是展示学生对方案完整性的一个把控,也可以从各种角度考查学生四年所学的文化知识与技能知识。
1.选题方向
不可为室内设计家装方案,可为室内设计中商业环境空间、办公空间、展示空间。设计立意方向从中国元素出发,或从地域性文化出发,或室内设计如何与当下的设计热点问题相结合。在做方案设计时,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为概念化设计,也可以对现实中已有方案进行的再设计与改造。
2.设计过程要求
(1)资料收集:每个室内设计的方案都有设计背景、设计说明、区位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立意材料,学生在做方案时做好前期方案成立与设计立意相关的图文资料。
(2)前期立意O计主题资料收集:相关室内方案资料图,阐述清楚项目位置、设计立意。
(3)前期立意设计元素草图:设计元素1张,设计元素提取2张,设计元素运用1张。设计方案整体表述草图2张。
方案初期阶段:室内设计方案平面图1张,室内设计方案效果图3张。方案中期阶段:室内设计方案效果图与施工图表达图与建筑视频动画制作初稿。方案终期阶段:室内设计方案展板排版与部分施工图表达,建筑模型与建筑动画。
详细要求:将室内设计方案制作展板,数量不少于3件;尺寸要求单幅1.2M×2M;设计最终以实物展示为主,展板要有形式感,可用木框石材进行形式结合,不可只为;模型体现主题性与制作性,做工精美,最小尺寸为40MM×50MM;建筑动画设计必须原创,展示内容为空间内外和设计过程说明,视频5分钟;展板展示包括设计说明文字、设计分析过程图,各层功能流线图、精彩空间节点效果图。
(二)雕塑及壁画方向
雕塑专业方向的学生本科四年学习了装饰画、设计素描等课程。雕塑专业在大多高校都放在美学方向,也有放在环境艺术专业下,所以在毕业设计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雕塑及壁画都可以做这个方向的作品。
1.雕塑选题方向
雕塑设计,真材雕塑,玻璃钢及名人像雕塑。学生在题材上三选二,雕塑设计必选,真材雕塑,玻璃钢名人像雕塑二选一。
详细要求:将雕塑设计方案过程与场景图制作展板,数量为2张;尺寸要求单副0.6 M ×0.4M;设计雕塑可以为各种材质,可写实,可抽象,可为一个场景;一组尺寸最少为3个,体积根据设计稿由指导导师定,不低于80MM,如低于80MM,数量最少为5个;真材雕塑包括装置等,一组尺寸最少为3个,体积根据设计稿由指导导师定,不低于80MM。如低于80MM,数量最少为5个;玻璃钢名人像雕塑,数量为1个,尺寸为1.8M×2M。
2.壁画选题方向:
壁画制作与壁画设计。两个方向都为必选。
详细要求:壁画设计为小尺寸,壁画制作为大尺寸;壁画制作尺寸单幅尺寸最少为2M×2.4M最少为两幅;壁画设计最少为两幅;尺寸由指导教师自定。
(三)家具陈设类
家具陈设是最新加入环艺专业的核心课程,虽然没有形成一个专业,大多倾向将其归为产品设计,但在本文中我们更多地认为它可以是环境艺术的一个内容,这个作品的完成也需要人体工程学、材料与工艺相关知识。选题方向包括组合家具设计,家居空间实体搭建。
1.组合家具设计
可做各种空间所需要的家具。
详细要求:将设计方案过程与场景图制作展板,数量为2张;尺寸要求单副0.6M×0.4M;家具设计的要求必须功能与形式给合,不能实用功能不强;家具设计的个数最少为4个,尺寸由正常家具尺寸为基础。
2.家居空间实体搭建
实体搭建建筑与家居内部空间,可包括各种功能空间的空间墙体与家具。
详细要求:将设计方案过程与场景图制作展板,数量为2张; 尺寸要求单副0.6M×0.4M;空间实体搭建设计的要求必须功能与形式给合,不能实用功能不强;家具设计的个数最少为5平方米,尺寸以正常家具尺寸为基础。
(四)景观设计方案方向
景观选题的学生四年系统学习了植物配置、城市规划、建筑形态空间、公共空间等课程,景观设计从改变人类居住方式,推行绿色城镇化建设方面出发提出专业的方案。
1.选题方向
不可为小区规划方案,可为城市公共空间、展示空间。在设计立意方向从中国元素出发,或从地域性文化出发,或设计如何与当下的设计热点问题相结合。在做方案设计时,学生的毕业设计可为概念化设计,也可以对现实中已有方案进行再设计与改造。
2.设计要求及详细要求
(1)资料收集:每个景观设计的方案都有设计背景、设计说明、区位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立意材料,学生在做方案时做好前期方案成立与设计立意相关的图文资料。
(2)前期立意设计主题资料收集:相关方案资料图资料,做到阐述清楚项目位置,设计立意。
(3)前期立意设计元素草图:设计元素1张,设计元素提取2张,设计元素运用1张。设计方案整体表述草图2张。
方案初期阶段:景观设计方案平面图1张,景观设计方案效果图3张。方案中期阶段:景观设计方案效果图与施工图表达图与景观视频动画制作初稿。方案终期阶段:景观设计方案展板排版与部分施工图表达,景观模型与景观动画。
详细要求:将景观设计方案制作展板,数量不少于3件;尺寸要求单副1.2M×2M;设计最终以实物展示为主,展板要有形式感,可用木框石材进行形式结合,不可只为;模型体现出主题性与制作性 ,做工精美,最小尺寸为40MM×50MM;景观动画设计必须原创,展示内容为空间内外和设计过程说明,视频5分钟;展板展示包括设计说明文字、设计分析过程图、精彩空间节点效果图。
四、毕业设计选题和过程中的问题
从毕业设计的形式上来看,有视频和模型,而展板的形式也是由二维走到三维,与多种装置给合。这和我们跨专业的视域和多种技能是分不开的。教师应在不同的形式和学科发展背景下提出更多毕业设计的可能性。
毕业设计就像是一个深化设计的过程。毕业设计是毕业生最后一次的专业展示。我们的陈设设计和平面设计做的LOGO及VI设计形成一体,做成一整套的毕业设计。这是一个陈设设计和平面设计作品整合的案例。
在家装设计中,毕业设计作品可以和平面设计中的版式设计与家居中的图册进行平面的接合。在家装设计中最后的展示可以是视频,也可以是网页中的360°旋转的全景页面。
而在雕塑设计中,不仅要展示作品,更要让作品周围的环境与雕作品有机融合。有时,一个雕塑作品需要与大量的背景板和软装进行结合,有时需要对产品设计进行创新。
而景观设计中的展板,有时一个展板可能是一堵砖墙,有时可能是很多不规则盒子的组合。
五、结语
石河子大学环境艺术设计这T课程虽然还是一门新课,学时也较少,但是从毕业设计抽离出来,还有一定的程序。而学生的选题和学生毕业作品跨专业的结合,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作品,体现作品的连续性,能够从形式和内容上让学生的作品更加完整和符合市场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冯乔.实题实做还是实题虚做――环艺毕业设计的教学研究[J].装饰,2009(8):122-124.
[2]杨静康.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毕业设计作品的科学化管理――以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24).
篇7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 采风 实践教学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74-02
众所周知,我国各个高校艺术社会实践又被称为艺术采风、写生或艺术实践的,其含义其实是一致的,在这里,我们统称其为“采风”。艺术设计专业的采风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是学生学习与实践的最佳平台,它能够引导学生在采风中找寻创作的灵感,观察到现实,是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最有效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在采风实践过程中,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自然,深入社会。同时,在专业采风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创作、收集大量的设计素材,使其向民间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自然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为现代的艺术设计积累丰富而宝贵的民间艺术元素,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强化与社会的“零距离”接触,以便将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1 对采风实践课程的理解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采风实践活动中,很多的学生认为只是单纯的猎奇和游玩,这是不正确的,指导教师首先就应该提示学生要重视并深入地进行体验生活,要发现生活中的那种自然美。我们带领着学生走出了大学的校门,要深入到考察对象所在的环境中,了解各采风区域生活的各种状态,指导学生进行考察、学习同时要感受考察地区的风土人情、民风民俗,这样既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又丰富了其自身的民族文化知识,并且激发其爱国心与关注国家发展的热情。让学生亲身了解国情和民情,体会考察地域的文化底蕴,这样就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所以通过采风这门社会实践课程,学生能在实践中充分地领悟人生与艺术的真谛,同时将来会更便于服务于社会。
采风,这一词语本意是指对民情民俗的采集,特指是对地方歌谣民谣的搜集。我国的采风活动起源的很早,历史很悠久。《周易》中就有源自商代的民间谣谚。还有《诗经》中的《国风》和《小雅》,都是从民间采来的周初到春秋中期的一些民歌、谚语。隋朝的王通在《中说・问易》:“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诗》可以不续乎!”明朝的刘若愚在《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世之君子,当不讳之朝,思采风之义,史失而求诸野,闲中一寓目焉,未必不兴发其致君泽民之念也。”“五四”运动至解放后,采风的含义就扩大到了泛指采集所有民间的创作和风俗。尤其到了现代,很多的民间文学艺术各类的现场采访也都被称为了采风。现在来讲,我们说采风其实就是一种手段,是让我们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最佳途径。毕竟艺术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意识,要把自然的转化成为精神上的,这是一种转化,也是一种升华。
谢赫在《续画品录》中提出:“学穷性表,心师造化。”浅层意思就是告诉我们采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我们走进自然、认识自然、感悟自然。其深层意思则是告诉我们要对事物外在的现象和内在的本质都要有透彻的理解和认识,要去领会自然的法则。所以我们从此就可以了解到采风是我们认识生活的最佳途径,也是认识生活、感悟生活、了解生活、表现生活的一种最好的方法。毕竟我们只有与观察对象面对面的时候,才会更加直观的感受到它的存在和它内在的东西。
我们知道艺术本身是具有教化功能和人文价值的,但在艺术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其大部分的内容却常常被我们所忽视,只是一味地去强调艺术设计的实用性和它的商业价值,所以现在全国各个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也是多数以“实用型人才”为办学目标的。其实无论什么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部分,首先是要培养“人”,其次才是“才”。当初北大先生就倡导“以美育代宗教说”,所以到了今天,我国所构建的和谐社会的方针,处处体现出国家及社会对艺术设计教育在内的人文教育发挥其本身作用的期望。
我们从事教育的工作者,一定要本着“教书育人、学画先学美”的方针,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学生在专业的采风实践课程教学中了解自身的价值和潜力,掌握事物的本质和其真谛,从而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2 对采风实践课程的认识
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计划中,采风既是一六基础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同时兼顾着专业的教学、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等多重的任务,具有很深远的意义。我们从专业的教学上来讲,第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动脑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和鉴别能力,学生可以通过专业的采风实践有目的进行创作,同时也为设计收集大量的素材;第二方面则是在亲近大自然、亲近社会的同时,可以向民间学习,感悟民间的文化,提取艺术设计的元素,激发创作的灵感,培养多元化的思维及专业的设计能力;第三方面通过采风可以修炼学生的自身品质意志,使学生在采风中身心都得到历练,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学会为人处世、人际交往、团结协作和礼貌待人的各种行为准则,并且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的综合能力、树立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环保意识;第四方面通过采风可以迅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课堂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的有机结合,是与社会零距离的充分接触。
几乎所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老师都带学生进行过采风活动,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与实践都有过不同程度的理解、探索和研究,普遍认为这门课程非常的重要而且比较艰辛,是门有一定难度的课程,要使师生采风取得理想的效果与成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指导教师在采风的课程教学中,一定要事先做好采风的各种准备,其中包括:一是采风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二要提醒学生行前的准备、必带的背包(除了必备的画具、相机,还要有常用药品);三是路线行程的合理化安排,各采风点的逗留时间;四是各采风点的饮食、住宿、消费、风俗、气候、交通和当地的治安等相关信息的收集(此内容可由学生进行收集后上报指导教师);五是要准备些娱乐性的活动,主要指的是晚饭后的安排,只有合理的活动安排,才可以掌控好学生,把突发性事件降到最低点。其中尤为关键的是在采风前一次完整的采风教学活动往往要肩负着多项工作,责任很重大,同时对学生的一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采风前,一定要选择专业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同时有一定的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带队,这样才可以顺利地完成采风教学任务。
3 对采风实践环节的设计
如何把采风的实践环节设计的合理、丰富,这是一门艺术,是一门学问。严格来讲,从事设计工作的人其实就是一个体验生活的人,所以他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是方方面面的,这样才能做到阅历丰富、见多识广。通过采风要使学生知道,多去一些地方带有一定目的性的进行走走,多带一些问题去走,单一的一个地区,一片地域其实并不代表一个生活丰富,所以对采风点的选择,不要单一,一定要选择多地点的采风,不能一个起点,一个终点,要在过程中下足功夫,并确定好各采风点的逗留时间,同时各采风点一定要有着自己的个性特色。比如采风点的民风民俗、人物风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规划和文化渊源等等。所以就特别强调指导教师一定要能做到胸有成竹,做事有规律、有原则,有条不紊。
针对采风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采风的生活作出一些尝试。
首先要向采风区域的民间学习文化。组织学生每到一处采风点,如果有条件就请当地的文化名人进行座谈。谈的主要内容包括采风点的历史文化变迁、其区域的民间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有什么历史典故、当地民居有什么特色,是否有名人旺族、地沿风貌与民风民俗等等。期间,一定在组织学生做好笔记,并组织整理,使学生对考察的采风点概况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再合理安排时间来熟悉当地的环境,参观名胜古迹、名山大川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留意写生地点内容和创作素材的收集,从而激发学生对其表现的欲望和认识采风的意义,创作出富有感情内涵、意境深邃的艺术设计作品来。
其次是要向采风区域的民间学习艺术。我们国家的民间艺术丰富且根基厚实,有着深远的影响,应该说是取之不尽,它们深受我国百姓们的欢迎和喜爱。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源泉,所以我们要抓住采风的机遇,充分挖掘考察当地的民间艺术,尽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多看一些东西,多了解一些东西,从而拓宽其视野,使其增长见识,并从中汲取营养运用于今后的艺术设计创作中。
最后是指导教师要从细节关心学生。比如采风过程中哪位同学过生日,可以适当地进行组织,这是采风生活中的一个小点缀,也是缓解采风压力的一种形式。比如采风过程中学生间发生了不愉快,如果不及时掌控,可能就会出现激发事件,所以指导教师要第一时间了解到相关信息。再比如哪位同学想家了,哪位同学遗失物品了,哪位同学有了小毛病等等诸类情况,虽然都是一桩桩小事,却体现了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这对于在采风团队的凝聚力来说是很重要的。
4 对采风实践教学的设计
凡事我们都喜欢“事半功倍”,对于采风实践来讲也不例外,我们组织学生外出采风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如果事先有个规划,有个方案设计,那么整体的外出采风就会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通常我们的采风教学大纲全称应该是《艺术实践(艺术采风)课程》教学大纲,要把适应专业体现充分些,毕竟艺术设计与美术学(非师范教育)、美术教育有所区别的。要有明确的学时数,一般是两周到四周的时间,在教学大纲中有其学分要求;要有编写日期,因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要适时进行调整的。
在采风教学大纲中:第一要提出采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定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采风实践是强调本实践课程是通过加强学生的色彩实践,即从客观到主观、认识到理解、造型到色彩,在实景写生中训练取景、构图、空间意识,掌握色彩理论、色彩感性知识及一定的综合造型能力。是本实践课程通过展开课题研究、人文景观和经济调研的梳理整合。注重学生社会锻炼和社会实践的能力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艺术考察期间完成专业实践和毕业论文的选题,为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创作,培养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基础知识。
第二是提出采风实践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要求。要求在该单元的教学计划与大纲要求下,专业指导教师要事先编写好讲义、组织教材利用多媒体进行色彩画种、画法介绍,讲授艺术实践课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作画步骤及要求。在艺术实践过程中,教学方法采用指导教师示范、指导、集中讲评等形式,授业解惑完成教学任务。在艺术考察中充分培养思想品行优良、艺术功力扎实,并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人才的目标下,由指导教师组织考察了解人文特色、民俗、民情、民风等历史文化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课题研究、完成艺术考察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和撰写2000千以上的艺术考察综述报告。
第三是本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指导教师在艺术实践中,课程实行单元作业考核。该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艺术实践课堂作业(比如色彩风景:15张、景观速写20张、数码像片打印10张、艺术实践报告2000字左右),并由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评讲,按大纲和教学要求,结合学生平时作业评定课程综合成绩,并由本专业其它教师组织教学检查,对成绩进行最终审核,在本单元作业中选出优秀作业在系级展出,接受教师同学督审。优秀作业、采风记事刻录光盘。同时指导教师在艺术考察中,在课程教学中实行教学纪律、学习态度、思想品行、团队精神等结合学生平时综合表现,由带队指导教师写出评语,并由专业教师组织教学检查,人文特色资料采集,对成绩进行最终审核。优秀作业、采风记事刻录光盘。
第四是采风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专业艺术实践、艺术考察实践课程,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陶行知)的教育理念,通过加强对学生实景色彩的教学,使其逐步掌握一定的色彩理性、色彩感性知识,强化构图关系,色调运用能力。通过艺术考察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关注社会、人生、保护环境、人文文化遗产的责任。学会选择课题研究,文字表达的能力。地点原则上是在与本高校较远的距离中进行选择。
第五是采风的教材及相关信息的浏览。比如指导教师可以推荐学生事先看《认识水彩、水粉》、《水彩、水粉风景画法》、《数码摄影基础》等等书籍。同时指导教师要组织全体采风学生在网络上收集采风地区的相关信息,提前掌握一些采风内容,从而使学生采风时更具有目的性。
篇8
关于多媒体,从广义上说“是指多种功能单一的教学媒体的组合应用”,狭义上说是指多媒体技术的教学应用,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即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各个多媒体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同时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式的操作。后者也是今天被人们广泛认同并使用的对多媒体的定义。笔者根据艺术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弱,设计透视学抽象的学科特点,在设计透视学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将能更好的提高该门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设计透视学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以教授法为主,使用黑板、粉笔、尺规等教具, 以一本教科书为根本,先从理论方面讲解基本概念和作图方法,然后让学生针对具体的空间环境进行透视图的绘制,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辅导和点评。这样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高校设计学科教育教学的要求了,主要表现为以下两方面。
首先,传统教学方法不能迎合设计类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类学生一般是通过艺术高考选拔,多数同学数学基础薄弱,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较差,而透视学课程需要运用到与数学、几何学相关的知识,侧重对逻辑思维的运用,比如在透视学基本透视原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等内容中,由一系列的定义、画法和推理证明组成。特点为概念多、证明复杂,且语言表述多以数字和字母的形式出现,这样的内容从第一印象上就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最终表现出因基本概念的模糊而导致作图难度大,理解困难,无法灵活运用,从而降低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学方法守旧,与快速发展的教学环境不适应。时代不断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无疑是对先进教学资源的浪费。比如,透视图在如今可以通过计算机任意转化为二维图形,便捷、直观,不再受手绘透视图的视角、视距等多因素的干扰与制约。如果透视方法选择不当,不仅影响作图效率而且经常出现约束比例尺较难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比例失调的问题。或者透视图太大超出画框;或太小与画面尺寸不相协调。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教学实验,提出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解决现存问题。
三、多媒体环境下设计透视学教学方法改革
1、提高学生对透视学的兴趣
根据目前设计领域的信息反馈,大部分设计类学生已经意识到手绘效果图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希望自己的手绘能力得到提升,这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里尤为突出。但设计透视学一般安排在一年级的专业基础学习阶段,手绘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比较陌生,因此在设计透视学的教学初始应使用 Powerpoint 为学生展示设计领域中各类较为成功的效果图典范,通过手绘透视效果图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深刻得感受到学习透视学的重要性。
2、运用Powerpoint动态演绎教学内容
以透视术语的教学为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运用尺规在黑板上根据术语概念直接进行讲解和绘制,需要学生在听课过程中思维不断的在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之间进行转换,这样无疑是加大听课难度,有些学生甚至因为无法跟上教师节奏而选择放弃学习。现在,我们可以利用Powerpoint的动画功能,对透视术语的每条线,每个点进行动态,全方位的演示,精准而容易理解,同样的方法,教师也可以运用到关于“天点”,“地点”等比较难理解的概念里,学生理解了概念,在后期绘图过程中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枯燥的课堂也会因为这些活动的画面变得活跃起来。
3、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整编
一般专业提供专业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教材是由透视学的发展史,透视术语定义,透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原理的运用几个大的部分组成,如果按照教材的顺序讲,很容易出现“狗熊掰棒子”的情况。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进度和知识掌握的程度,有选择的组织教学内容的前后顺序。比如,在讲透视术语阶段,可重点讲解与下一节“一点透视原理”内容结合比较密切的部分,这样学生学完就能马上运用,不易遗忘。这样的内容安排完全可以借助课件而不单单是依靠课本。
4、结合实际案例,完成从三视图到透视图的转换
学生以小组形式对目标空间进行实地测量,学生记录基本数据,绘制简易三视图,并且根据三视图完成最终透视效果图的绘制。这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透视图与三视图和实际空间的关系,加强学生理性思维的锻炼,同时体现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重要作用。整个学习过程要求学生要有图片记录,并且制作幻灯片进行作业讲解。
以上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并不是独立进行的,多媒体的运用和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没有绝对分开,多媒体教学不能简单停留在用幻灯片“播放”课本的阶段,如何全面深入的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仍是值得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敏,窦立亚:浅谈设计用透视学的特点及教学方法,艺术与设计,2010.
[2]关杰:运用多维性教学方法进行设计透视学课程改革,美术大观,2012.
篇9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的实践性很强,设计者不仅要掌握设计技能,而且要熟悉与设计对象相关的知识、材料、制作工序等。而许多设计院校年轻教师的知识面仅停留在大学知识面上,在繁重教学任务中他们无法更多接触实践,教学中设计技能的传授只能通过仅有的课本及书面资料理解。
艺术设计是一种视觉感官中的实物美学创新艺术,也是一种先于内心思想凝炼升华从而为后者打造根基的构思展现。因此,作为艺术设计教学,在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材选编上,教学中需要进行认真的讨论与研究,更需要讲究一种教学艺术方法。
首先,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来掌握设计技巧的过程,教与学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在互动、促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常见的一个现象就是没有产生最根本互动效果,结果是老师花了大精力备课,在课堂上挥汗如雨,学生可能是无动于衷,漠然以对,更谈不上促进和提高。
假若老师教做模型时,强调学生要精、准、稳,每次在上课前,如果老师多看一些权威书籍和结合当前设计界最新理念,把最有创意的精华内容整合成一堂课,不但吸引学生投入到艺术设计课中,也会让学生学到一些全新的知识。因此,针对专业的特点,教师要用少部分时间上理论课,大多数课时用来指导学生实践。在设计学中,艺术也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要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去教学,用科学的眼光而非艺术的眼光去看待设计,用比较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用理性去观察人的感性。研究人的情感,是无意识向有意识的转变。老师要求学生要多看多思考,要大量的积累,其中感悟生活是最重要的,并且,学生应该时时刻刻都在预习当中。在教学方法,老师要清楚上专业课程仅仅有方法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内在知识,能不能把一个知识点阐述清楚很重要,老师自己对这节课的理解有多深,讲得就有多深刻。
其次,设置基础教研课题,从基础课程开始教研、教改,使基础课设计化,设计课课题化。当前,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安排方面,其中文化艺术选修课课时量太少、学分低,其中文学类的选修课在短课时内根本无法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艺术设计系对选修课的管理措施不得力,直接导致学生整体对选修课不重视,加上选修课教师的工作量低、待遇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基础能力,还有一些教师对选修课教学不重视,直接影响教学质量。
再次,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结合各个院系特色,有必要对相应课程进行修正,避免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还有教学计划中设置机动教学板块,根据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就业需求进行时效教学活动,由各专业随机安排前沿性、应用性教学内容,以切实保证我院教学的与时俱进特征,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学生就业问题,目前设计市场的专业分工愈加细化,本科教学设置应当依照就业口径变化也需做进一步细化、系统化、技术化,与工科结合的面需进一步加宽。比如方向环艺及视觉传播方向均已受到人多面窄的制约,需要针对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进行细化。视觉传播方向需要针对书籍与印刷设计、广告策划与设计、视觉传播设计、旅游产品设计而逐渐细化,才能依托学院原有学科资源向特色化发展。
艺术设计系的部分实习课如风景写生、建筑速写等属于综合性美术课程教学范畴,这种以其室外活动方式定为实习活动,不利培养学生学习提高,从而导致工作安排困难、影响教学效果。解决实习经费太少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容易导致相关实习活动安排困难,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并引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误会,影响教师和学院的良好形象。因此,学院要试行确定校内和市内的设计实习与市区外实习的方式、内容、要求,据此划分实习活动费用,确定师生实习费用的分配标准,提高有限经费的使用效益。从而进一步(下转第101页)(上接第58页)实验相关的教学活动方式,以教研形式探究出台实习教学的可行指导书与管理规范。除此之外,加速实习基地建设。并和有资质能力的设计公司签约定为实习基地并实施有组织有监控的毕业设计实习活动,逐步改变毕业实习散放状态。同时,院系应扩大毕业作品交流活动,让毕业设计展览活动与就业洽谈结合起来,并把校外媒体请进来以增加实效性。使学院建构上下外一条龙的学生就业工作系统,负责就业渠道的修通工作,如同生产厂家设置的营销系统,让教师同时负担教学、科研、就业三重压力,势必导致亚教育状态形成,甚至出现恶性秩序。
最后,在教学模式大胆创新。比如,从教学环境方面,对教学场所选择要灵活运用,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工地、广场、卖场等等。在教学体制上采取工学结合,请设计师走进教室当教师,而教师也定期到比较先进的设计大公司进行实地培中进修。针对在校学生文化基础及专业素质不够高,动手技能不够强,设计思维不开阔等特点劣势。建议在专业基础学科教学上逐步倾向于重技能,更重思维的教学思想,即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学生技能发展的根源,是技能的高级发展途径。如素描课是造型的基础课,基传统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机械反复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套画准形体的方法,而非注重对人的思维开发与训练,经过近年来的改革与引进,逐步出现了设计素描和表现性素描,这两者主要是注重技能的表现基础上,更加倾向于重视思维空间的训练。这次展览充分显示了设计这一学科对思维方式的高要求,在我们今后的教学当中,我们也必须针对我们的教学特点、专业特点进行大胆的改革与尝试。逐步从传统明暗造型中走出来而全身心地研究结构素描教学,使素描始终为设计服务,为现代生活服务。
除外之外,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还要进行创新,紧密结合艺术设计的新潮流、新动向,引入到教学中来。比如,在上海世博会举办时,可以结合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让同学们领略各国展馆对主题的精妙创意。例如:马德里的“竹屋和生态气候树”、德国不来梅市的“城市交通解决方案”、意大利米兰的24小时太阳报新总部办公楼、沙特阿拉伯麦加的帐篷城巴黎的“植物墙建筑”、英国馆“会发光的盒子”、日本馆“会呼吸的房子”等等。并对其展馆新设想、新设计所表现出来的创新理念,进行创新教学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世博会作品中,进一步认识到人类文明硕果的辉煌舞台,促进艺术设计教学效果的提升,在这些多种风格迥异的文化元素中,体验其精妙的艺术设计新思路。作为艺术设计的教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拥有宽广、活跃正确的设计思维方式。让学生体会到设计不是单纯的描摹,不是简单的借鉴。现代艺术设计是一种先进的思维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培养出具有设计思想的学生由为关键和重要,只有培养学生创新的设计思想,才会有更多的充满魅力的艺术设计作品出现在明天的社会舞台上。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景观艺术设计景观审美活动审美品味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一、景观中审美品味的相关概念
当前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景观设计行业发展也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人们对景观审美品位的不断提高与提出的更高要求促使景观设计行业的不断进步。而从广义上讲的品位主要有品尝、体味、仔细体会、玩味等字面理解的意思。就像马卡连柯曾说:品位是一种很复杂的成果,不仅是一种成果,也是知识、力量、习惯、技能、适应、健康以及最重要的社会经验的成果。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品位是一种能力,是一种人类文明成果,每个人都有品位事物的能力,但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和生活经验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在景观设计中,对景观的品位则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下,这里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经过人类改造后的土地及其外在的环境,如公园、园林、建筑等,进行的一种审美活动的过程。景观品位在某种意义上则上升为人们认识自然环境的能力,是美学范畴探讨的内容,同时也是美学价值的表达方式。
二、不同群体之间景观审美品位的相关性分析
前面的文字中的提到景观品位是美学探讨的范畴,而在美学中经常提到的就是审美,审美是美学范畴内的要素,它与品位存在着某种关联性,两者之间有相同的部分也有不同的地方,从大的方面上讲,审美与品位都是一种精神活动,都是主体在于外界环境事物接触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的过程,可以是对事物的赞扬亦可以是对事物的批判,两者的不同点则是则是二者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所用时间的不同,审美的高度要比品位的高度高,需要考虑的因素远比品位要多。通常情况下品位也可作名词来解释,出现在审美一词的后面。
景观审美品位是受到多方面因素限制的,有地域因素、时代因素、文化因素、宗教因素等,而群体间的差异也是其中之一。群体差异在大的范围可以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从小的方面来讲可以是同一区域内不同性别、年龄群体之间的差异。比如说中西方之间景观审美品位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西方人理性的思维方式使他们在园林中大量运用几何形式的模纹花坛,而中国早期形成的自然山水理念使得在园林布局和景观小品的设置上呈现出自然式的形态。小的区域内群体之间的审美差异则主要体现在性别、年龄、审美品位的需求的不同上,男性比女性进行景观审美品位的经历要少的多,女性的细腻、细致的性格决定了在景观活动中对景观审美品位的机会比男性多。不同的年龄层次间也会存在审美品位差异,比如说儿童对事物的判断标准更可能是外形能否第一眼吸引他,从而产生兴趣,所以进行审美品位体验的可能性降至最低,而成年人具备成熟的判断能力,通常是由外形进入内形,考虑的因素更多,进行审美品位的体验也就越多。再有就是审美品位的需求差异,这一点更多的是从自身的需求上考虑的,在进行景观审美品位的时候,由于人们自身的品位不断提高,对审美中获得的审美体验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在欣赏一棵枯树时,木材商、作家、画家、过路人分别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以上这些因素都体现出不同群体在进行景观审美品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同体验,它与外部环境、认知能力、社会地位身份、区域差异等都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景观审美品位对设计的作用
在罗素・莱恩斯的经典之作《高级、普通、低俗》一文中,他把人们分为三种不同品位阶层,即高级品位人群、中级品位人群、底层品位人群,他认为高级品位人群应该是在艺术家、艺术评论家、文人等中间产生,由此看来,景观设计也是一种艺术行为,那么景观设计师也就是艺术家,这些艺术设计师们在进行景观设计实践的过程中已经把某种特定的景观品位传递给大众了,他们的这些品位其实就是一种在积淀人类优秀的美学成果基础上与自身的某种气质和认知后形成的职业涵养,而她们的自身的景观品位也会随着社会和个人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空间不同而转移具有高度敏感性、易变性等特点。景观设计师本身的品位必定是包含这些层面的。他们每次在设计中的变革都有可能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受到鼓励或者批评的。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当前城市广场雕塑设计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会选择材质轻巧、做工方便简易的不锈钢材料,设计各种不同类型的主题雕塑,从客观层面上来看,设计师的品位也许是受到牵制的,被动的接受甲方的意愿,如此一来,人们已经厌倦了不锈钢材料做成的雕塑,不停地指责雕塑设计师没有品位,而人们所指责的没有品位的背后有深层次原因。
从上面所阐述的内容中我么可以看出景观设计的审美品位在设计中起着某种积极推动的作用,他们的景观品位会不断的超越从前,引领着景观设计不断向前发展,最终景观设计的品位会达到与受众等多方面品位的契合。景观观赏者的审美品位对景观设计的发展也同样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景观受众者的品位可能因人而异,而如柏拉图曾说过的:我们最终的终极价值观是真理、善良和美。当前国内一系列景观设计师受到国外景观设计影响的,中国古典主义园林设计理念所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即“天人合一”的思想,国内现代景观学习系统则是从西方引进的,在目前看来两者的结合尚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统一,这与当前景观设计师设计的作品存在某些不统一的地方是相同的,对优秀景观层次多方面的要求,这在景观设计中是起到一定得推动作用。
四、结语
景观设计活动中的审美主体是人,通过对外界景观环境的客观品鉴,来表达人对特定环境下的景观的喜爱与否,这种审美品位活动时依靠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折中表达,同时这样的审美活动也促进景观设计的不断发展和革新。
参考文献
[1]皮尔斯・刘易斯(美国).美国人的景观品位[J].学术论坛,2010.
[2]张婷.公众的景观审美方式和范围研究[D].硕士论文,2008.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