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数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2 06:29: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数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职数学论文

篇1

大学数学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其知识有十分深奥,并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不明显,为此在以往的教学中除了理科专业的学生会对其进行研究和学习之外,很少有其他专业涉及数学知识。但是近几年,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以及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等数学知识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看到了高等数学知识对于学生发展和成长的重大作用,认为高等数学知识不但能够让学生掌握学习数学的工具,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学生在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中能够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这种意识逐渐被社会及教育界达成共识,这就使得我们高职高专的数学教学在教学理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过去单纯地掌握数学工具的教学目的,上升到为了培养学生思维和审美能力的素质教育上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高职高专的数学教学更应该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数学作为一种基础教学学科,不仅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更是实际生活中必需的知识之一。随着教育的普及,人们掌握的知识更加广泛和丰富,数学作为具有工具性的知识在学习生活中逐渐凸显出了其强大的力量。在一些新兴的学科教育中,都是由数学知识而引入的,必须深入地研究和运用数学知识才能够有效地学习和掌握。然而,现代高职高专的数学教学,还肩负着素质教育的重大责任。抽象性、思维性以及逻辑性超强的高等数学知识历来都是人们十分推崇的学科之一,数学自身包含着深邃的内涵,渗透着一种唯美的感觉,为此在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基础知识之外,还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数学字里行间的和谐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审美能力,顺利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二、教师要积极采取新理念下的教学模式,深化数学教育改革

,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由于数学知识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思维性,所以数学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是数学也是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为此,我们高职高专的数学教学体系和教学理念也要进行更新及发展。在高职高专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根据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修改教学大纲,更好地体现大学数学教学的作用。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积累,数学知识体系越来越庞大,数学教材所容纳的知识也是越来越丰富,可是由于我们有限的教学时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把每一个知识都牢固地理解和掌握,为此学生就无法形成扎实的基础,这样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就十分吃力。为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内容不但不能够增加,还应该适当减少。当然并不是按比例去减少数学知识,而是要经过提炼把重要的基础知识归纳出来,在保证数学体系相对完整的前提下,加强对学生的逻辑训练,让学生把基础知识打牢,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

2.运用新理念下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职高专的数学知识十分抽象,这种抽象性不但体现在数学概念以及基本理论中,而且还在于数学学习的方法之中。为此我们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组织学生探索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指导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式,以便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

3.要尊重数学教学及发展的规律,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想要顺利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首先学生必须对其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基础知识是学生不断获取新知识,理解较难知识的基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好对学生的基础训练,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由于高职高专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人才,为此,在数学教学课堂中除了重视理论知识讲授之外,还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结语

篇2

关键字:新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教学观念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职数学的教学方式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那是因为过去我们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一般来说,高职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职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关于讲授教学法的研究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甚至是一句话,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职数学教学方法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例如对于课本例题:“求函数y=x+的单调区间”的学习,在学生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以后,我们对它进行了引伸,设计了如下程序性问题:(1)研究该函数的主要性质;(2)设计做出其图像的方案,并找出其图像的特征;(3)分别做出函数y=2x+,y=ax+(a>0,b>0)的图像,并概括规律;(4)请同学找出一个具有此类函数模型的实际问题,并予以解决。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以后,同学们情绪高昂,思维活跃,积极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研究。第一个问题解决的比较顺利,第二个问题则显示出了较大的差异,第三个问题的结果丰富多彩。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问题获得了圆满的解决。同学们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里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学生们主动的参与了获取知识的全过程2.2准确定位新增加内容

高职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的实例了例如,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少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又如,欧拉公式内容,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的形象和直观的理解.例如,把拓扑变换理解为橡皮变换,不要引导学生追求拓扑变换形式化的定义应注重对拓扑思想方法的介绍。

2.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丁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2.4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井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职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此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因为每册书都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我觉得只利用好这儿个研究性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与时俱进,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将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会继承,更能发展、创新。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高职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更需要我们不盲目迷信任何一种固定教学模式,希望我们的教学方式能日新月异,能带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效果,能带给我们自己无愧的“辛勤的园丁”称号。

参考文献om在线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3

1.教师个人素质能力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落后,教学观念陈旧责任意识淡薄

个别教师的心理在职业教育长期受社会偏见的影响下,教学观念陈旧。普遍认为:职业高中教育是义务教育失败的延续,是学生混文凭,混技术的教育。学生没有升学的愿望与压力,教师没有成绩的考量,教育管理无从评判教学水平的高低,故而,一部分教师便错误地认为教学效率高不高没关系,没必要下大力气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生成绩差点也不影响外出打工,不出乱子就行。放弃研究、学习、严谨教学的态度,简单应付;没有形成良性竞争型的教育发展环境。同时,受社会拜金主义思潮、奢靡慵懒之风的影响,更多的教师责任意识淡薄,工作消极应付,工作时间上网游戏、看视频、炒股、购物,工作时间之余专注于拉关系,搞应酬,对教学一事全然不顾、抛之脑后,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的整体提高。

2.学校经费短缺,资金投入不足,管理薄弱,教学硬件和教学人才短缺

职业教育长期得不到良好发展,社会关注度偏低,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教师工资低下,不能很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在教育人才的分配上缺乏政策引导,许多职业教师队伍存在素质良莠不齐和数量“缺斤短两”。学校教学管理力度薄弱,对于教师的不良行为不能及时监督,对于优秀教师不能创造人才发挥作用的平台和机会,在工作绩效和职务的晋升晋级上不能很好地体现考核量化,从而最终制约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提高职业高中数学教学效率的应对策略

1.针对学生数学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应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策略

针对职业高中学生结构层次不齐的特点,在入学时,通过学情测试,生源情况的调查摸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基础状况,并根据学生的选学专业与期望信息,结合办学的特点、机制、目标,通过分班、专业意向等方式进行大致的分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尽可能低趋于一致。对不同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学生实施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查漏补缺、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勇气和自信,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体验独立解决问题后收获的成功与愉悦,强化自信力,消除学习的畏惧心理;消除“听不懂、学不会”错误意识支配,促进数学基础知识的建构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并使之形成长期坚持学习的习惯和意志品质,确保能够顺利接受后续的学习任务,逐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诱发并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目的策略

篇4

1.1教育生态观的内涵

所谓教育生态观主要是借用了“生态”这一术语,它强调运用生态学原理、法则等来理解和解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各类复杂的问题。教育生态观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教育的生态结构主要包括宏观、微观两个侧面。教育的宏观生态最大的范围是生态圈,在这个环境中研究以教育为中心的各种环境系统。教育的微观生态则可缩小到学校、教师、设备等对教学的影响,也可缩小到学校的师生关系、家庭的亲属关系乃至学生之间的关系对教育的影响。与传统教育观有着较大区别的是,教育生态观无论在教育的方法、内容还是教育环境方面,都做到了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学生个体的自我实现为教育目标。教育生态观环境下,课堂教学既包含了讲授式教学方法,同时也包含了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自主教育以及能力教育等,因而这种科学的生态教育观念正以另一种姿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

1.2教育生态观相关原则

教育生态观是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理念,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以及和谐观下的教育观,强调教育的持久性、连续性,强调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其实质就是将教育发展看作是系统、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在教育生态观的指导下,可以从更开阔的教育事业审视我们的高职数学教育。其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

1.2.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在处理各类复杂的教学问题时,无论是高职数学教学所处的大环境还是小环境,都需要用系统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教育生态系统性原则的着眼点是微观的发现、宏观的把握以及动态的监测,也就是注意事物之间的相关性和动态效应。系统性原则的根本要求是追求整体与和谐,追求长远和可持续发展。

1.2.2自燃性原则

哲学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人自身的一切活动也是无法离开自然范畴独立存在的。同样地,在教育中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只有教育理念符合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律。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认识到学生自身是存在个性差异的,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对其实施数学教育。

1.2.3整体性原则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和人为原因容易造成教育发展过程的失衡,因而教育者必须始终保持其发展的整体平衡性,以整体观念来思考和处理各类问题。

1.2.4能动性原则

人类不同于没有主观思想的机器,人类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拥有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通过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构建新知识,而不是一味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却不加以主观思考,直接接受所有灌输式的教育。

1.2.5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涉及到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科技等诸多方面,主要强调的是无论是社会中的哪个领域,不仅要注重今人的发展,同时还要考虑明天的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同样可用于教育领域,培养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观念,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及现状分析

2.1高等数学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数学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它在人们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所无法替代的。学生学习数学能够形成一种数学思想,这种思想就是处理问题和处理事件的态度和方法。数学要求学习者严谨的态度,数学中无论是数学中的一个正负号,还是一个小数点,如果写错了需要承担极为严重后果。学习数学能够增强人的应变能力,使其能够从复杂的问题中层层分析,抽丝剥茧,理出头绪,最终将问题成功地解决。除此之外学习高等数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中的很多知识都是先人创造出来的,例如微积分便是牛顿、莱布尼茨在前人基础上创造的。

2.2高职数学教育现状分析

2.2.1高职数学教育以“教师为中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无法摆脱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目前这在我国的许多高职院校中还是存在的。大多数高职数学教师对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理解相当片面,将学生置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希望学生一切按照自己所传授的去学习,严重忽略了学生的声音。实际上,这样的数学教育过程中缺乏的是学生的自主发展。

2.2.2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性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使人们更多地趋向于功利性。现代高职数学教育也不例外,教育价值取向带有极大的功利性,这样必然使学校这一净土受到污染,也必然会使教育失去教育本身的价值,如此下去,教育对人的发展存在意义也就变得微乎其微了。

2.2.3高职数学教育内容以“知识”为中心

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更为灵活,正常的是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但是现在的教学工作者过分关注对纯数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严重忽视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数学无用的思想。高职院校以“数学知识为中心”的这种教育是脱离实际的,忽略了对人生价值、数学应用等一些问题的渗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枯燥乏味的数学内容。

3基于教育生态观的高职数学教育改革建议

3.1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始终都是起着主导作用,如果将这教师和学生的位置互换,那么学生只能处于被动地位,各方面能力无法得到大力提升。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从生态学视野角度看是一种教学智慧的“自我性”实践,学生与教师的课堂教学交流合作实践不受外力控制和掌握,属于纯自发行为。师生在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通过交流沟通达到良好的相互影响和作用,达到师生自我成长和共同发展。

3.2从教育生态观出发反思高职数学教育

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高职数学教育也应是体现教育生态观的载体,教师除了需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主状态,关心学生的生存状态,给予学生较大的个性发展空间,这样,高职数学学习才能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的一部分。从生态教育理念出发,生态数学课堂应该是教育生命观的载体,学校应成为学生安心学习的乐园,而课堂作为一个大系统也应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与学习力的场所,在这里每一节课都会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一种创新过程,以此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效果。

3.3学与用有机结合

从教育生态观出发,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同时更需要将传授数学知识与提升学生“用”数学的能力有机结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使学生的精神生活得到提高,同时也要提升学生在生活中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学会应用正确的数学思维变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不仅影响着学生的传统思维,而且影响着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4结语

篇5

(一)教学方法不同

高职数学是为高考服务的,这就使得高职数学教学过多是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技巧,而高职数学教学是为学生的专业教学和未来工作能力服务的,这就直接导致高中与高职数学教学的方法不同.高中数学教学方法大多是采用教师讲解以及学生大量练习为主,通过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正确率.而高职数学过多通过引导的方式进行教学,以专业教学或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获得数学能力.

(二)教学目的不同

高中学校的数学教学目的较为单一,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以此完成高考,为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奠定基础.而高职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目的则大相径庭,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能够拥有更高的竞争力和就业能力.同时,因为数学在各行业间的基础地位,高职学校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数学为基础,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

(三)教材不同

高职与高中的数学教材也存在较大的不同.在深度方面,高中的数学教材显然更深层次,高中的学生需要掌握更深层次的数学知识来应付高考,而高职学生则只需要学习一些表面性的知识作为基础.从广度方面来看,高职的数学教材稍广,这也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相吻合.高职院校进行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数学的基础性作用,以此促进学生学习专业技能和掌握专业知识.这就要求高职数学涵盖的范围更广,以此才能够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总的来说,高职与高中的数学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漏缺,又存在一定的重合,这就使得高职与高中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不吻合,这是造成两者衔接工作难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高中与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对策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要实现高中与高职数学教学的衔接,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只有在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与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取舍中达到平衡,才能够既保证高中教学的深度,又保留高职教学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应该仔细对比高中与高职的数学教材,将其中重复的部分当作重点.并且教师需要深刻了解高中与高职数学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观念等方面的异同,以此为依据提炼出两种教材中的精髓,以此进行优化,才能够制定出合适的教学内容分别满足于高中与高职数学教学的需求.

(二)转变意识

转变学生和教师的意识也是推动高中和高职数学教学衔接工作的有力手段.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简单地说,教师与学生是数学教学的直接参与者,能否实现衔接工作从根本上是由教师与学生的意识所决定的.转变教师的意识,才能够让教师理解高中与高职数学教学衔接的必要性和意义,才能让教师领悟高职与高中数学教学精髓的异同,以此制定衔接方案.对于学生而言,学生的意识主要决定了能否有效提高衔接工作的效率.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能否快速地改变自己的意识和观念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此项工作的接受程度.两者的衔接会导致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改变,这就需要学生积极转变来应对.

(三)创新教学方法

篇6

关键词:简化;设计方法;造型手段;思维方法

通过近年来设计基础与相关课程的教学可以发现,部分进入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处在高考前画石膏、画模特的具象表现阶段。推进简化课题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从高考前具象思维到进入大学后抽象设计思维的转换这个难题。通过简化对内部小课题进行重组、优化,使很多不同科目的相关知识点串联成知识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为后续的其他专业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简化是一种思维方法,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手段,也是一种设计方法:将复杂的视觉元素通过删繁就简,去粗取精,提炼为有秩序的、简洁的、单纯的视觉语言。许多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或设计作品都应用了简化的方法。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简化。

一、从美学发展史看,人类视觉对

简化作品的美学需求人类用发现美的眼睛发现了大自然中许多未经雕琢的美,但这些美的元素与丑的元素常常混杂在一起,多种设计元素纠缠在一起,不能突出某个重点元素的特点。俗话说“花多不艳”,就是这个道理。简化可以在繁杂的视觉元素中剥离出关键设计元素,有效组织好元素间的关系。但简化绝不是简单的删减,而是设计元素的高度提炼。简化的目的是以简洁的外观体现设计风格,更好地传达设计精神,为情感沟通服务。

二、设计中简与繁的关系

设计作品中的简不是孤立存在的,繁与简两个概念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从不同风格作品上看,繁与简是对立的。繁的作品带有装饰的意味,简的作品风格单纯,是反装饰的。两者都具有形式美感。一些作品的整体面貌呈现多元素组织在一起的繁,从内容、形式、手段等方面给人以丰富多样、华美艳丽、绚烂、热烈等视觉美感。而简约风格的作品呈现少量元素的组织关系,带来冥想、干练、纯粹等视觉美感。繁与简也都有负面的视觉感受,繁的元素过多,负面感受就是杂乱、无序、拥挤等;简的元素过多,负面感受就是冷清、空洞、简陋等。繁与简没有孰高孰低之分,只是由于时期、地域、社会环境、心理、个人喜好和作品内容等因素不同,决定了作品风格与人们对繁与简的偏好。在同一作品中,繁与简是统一、互补的关系。在形式上,简常常烘托繁,使作品中的繁显得越发精致。在大面积的繁中出现的简会显得清爽、透气,极致的简是留白,是空。我们在学习简化这种艺术方法的同时,要明确简不是简陋、简单,而应该是言简意赅、简约,是内在优秀品质的体现。外在形式的简与内在精神的繁必须相互作用才能产生优秀的设计作品。就像日本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在简单外观的背后,注重选择合适的材料、颜色,采用精湛的加工工艺,注重功能、使用上的每个细节。在简的背后是追求自然、质朴、功能至上的生活态度。那份细密的用心正是简背后的繁。这样的简是有内涵的简,更能彰显出产品的气质。

三、简化是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手段

简在设计中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简的精神是精练地表达主题,以少胜多。它不添加多余的元素,一针见血。在各种设计领域,都存在简化方法的应用。如,简风格的平面设计作品表现在形、色彩、文字、排版方面,就意味着简洁。1.形的简化现实的、不加修饰的自然形往往附加了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信息。如果直接用在平面设计中,画面就会表意不明确甚至杂乱。设计的过程通过删掉影响主题的形,保留能明确表达主题的形,对重点形根据设计精神进行变化。最终通过简化这一手段帮助设计师达到形式的凝练。特别是标志设计,必须通过简洁的图形明确表达内涵。如荷兰皇家壳牌石油集团的标志经历了多次的变化,逐渐由复杂的具象造型转向简约的抽象造型(图1),转变的过程体现出社会审美观念的变革。2.色彩的简化作品的色彩会给人留下直观印象,往往比形的视觉冲击力更大。但如果一件作品色彩应用太复杂,没有秩序或整体性的色彩,一定是混乱的。所以,经过简化后的单一的、少量的、有秩序的、能够表达作品情感或符合设计风格的色彩,能够增强作品的感染力。3.文字的简化文字作为信息传递的主要载体,是抽象的形式语言。形式运用合理、有特点、新颖,会对深层内涵起到很好的阐释作用。但一味追求怪异、奇险,并不能产生理想的设计效果,这也不是设计追求的最终目标。在标志、招贴中,文字数量要少,形式上要简,做到文字以一当十。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图2),把人、地点、运动、中国文化、奥运精神等多种元素通过一个变化后的篆字“京”与印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作品形式上简洁明快,形与意完美统一。4.排版的简化繁风格作品的排版装饰感强,简风格作品的排版体现功能至上的特点。在同一作品中,繁与简需要根据主题、内容、风格相互配合,掌控好繁与简的程度,尺度把握很重要。排版离不开简,简是排版中的空白,是简洁的线条或图形,是人们视觉休憩的港湾,是对设计重点的烘托。

四、简化是现代生活方式与现代

审美心理需求的必然产物当下,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信息量爆炸,视听感官在短时间内就会受到大量信息的冲击。这些视觉信息让我们目不暇接,我们自然会产生视觉疲劳。这时就需要简洁、纯粹的艺术作品。以简化为手段的极简主义设计风格恰好满足了这种生活方式与审美的内在需求,同时也符合当今绿色环保的主张。由贝伦斯与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成为极简主义的核心思想,对日后的设计美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简化是极简主义应用中最主要的造型方法。“极简主义在形式上进行‘量’和‘形’的简化,通过对造型元素抽象、提取出几何形体,使形式、色彩、材质等表现符号具有含蓄和凝练的特点。”①极简主义作品外表简洁,强调功能、本质、品质,注重人的主体地位。极简主义在建筑、服装、雕塑、绘画等领域都有影响。五、简化是很多艺术家或设计师作品形成个性化造型特点的重要方法通过简化课题学习,学生了解了艺术家作品形成的过程,从而明白作品背后重要的是思维观念的转变。简化从自然物象中抽取本质元素,是从具象向抽象转变的重要手段。探讨古典主义绘画向现代主义绘画的转变,不得不谈到保罗•塞尚,他在造型上将复杂的物体归纳为简单的几何体并进行表达。“他(笔者注:保罗•塞尚)的贡献在于,他在对表面的视觉印象进行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使绘画达到了一种深层的完整性——他超越了经验主义对自然的表面性认识,在自己的画面中建立了一种与自然的物象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但是又具有内在自足性的视觉模式,为20世纪艺术家进行更深入的形式探索提供了观念与实践的重要启示。”②立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毕加索在造型上延续了塞尚提出的认识方法,但不像塞尚一样把事物归结为球体、圆柱体、圆锥体,而是理性分析人对自然的不同印象,从中找到稳定的、本质的内在结构,他的《亚威农少女》正是如此。之后,几何抽象画派代表人物蒙德里安将理性的形式感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其作品在形式与色彩上做了更多大胆的简化。他把事物的形态简化成水平线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他不画眼睛看见的实物,而是把事物画成绘画语言因素中的直线、直角、三原色(红、黄、蓝)和无彩色(黑、白、灰)所构成的整体。虽然艺术家的理念不同,观察、思考事物的角度、方法不同,但是以上几位画家都应用了简化的方法,在造型上都存在几何化表现,从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转化。艺术家抽取不同元素,通过各种处理方法,最终获得艺术作品的迥异风格。作品不再是对自然的单纯描摹,更接近艺术家的心灵体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早就有简的概念,老子在《道德经》中就提到“少则得,多则惑”,意在不要过于在意事物复杂的表象,而要抓住事物的本质。这和贝伦斯与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即是多”的思想不谋而合。在设计中,我们要以人为中心,简化那些无关痛痒的元素,将深厚的内涵体现出来。简化需要智慧,需要设计师的境界与胸怀。针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我们尝试通过简化的课题,将设计的精神与理念传达给学生。

作者:田华 单位: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与传媒学院

注释:

①单芳霞.极简主义设计风格及其在当代设计中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大众文艺,2013(21).

②马永健.现代主义艺术20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32.

参考文献:

[1]于腾.简与空美学的住宅空间装饰研究.浙江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纪江红,朱锷,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胡敏.舍得的智慧全集.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4]刘飞.现代标志设计中的简约理念.美与时代(中旬刊),2013(12).

篇7

心理障碍主要表现防治办法

1当前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表现

大学生成长阶段是人生的非凡时期,这一时期的最大特征是波动性和迷惘性,他们正逐步进入成年人的社会角色,但对社会、家庭而言,因其经济不独立,思想不稳定,世界观尚未成型,实际仍是“未成年人”。

这个时期心理障碍常表现为偏执、自负、多疑、焦虑、冷漠、狭隘和狂妄等。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8~22岁之间,他们的心理活动有其特征,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发育的阶段,对四周事物的熟悉存在着不稳定性,自尊心、自信心比较强,一方面追求理想,不断向上进取;另一方面对精神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比较弱,轻易产生极不稳定的日间杂波。当主观和客观发生矛盾,情绪受到挫折时往往悲观失望,甚至无法解脱,紧锢在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致使心理失常而患病,轻者不承认自己有病,虽说能坚持上课,但是成绩十分不理想;重者会做出残害自己或者危害社会的事情,震动全国的马加爵杀害四名同学案就是个非凡的例子。我校也有患心理障碍的学生,他们中有的休学或者失学,有的甚至长期不愈,不仅自己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更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精神负担和经济压力。我校有一位男生,无缘无故的焦虑,导致严重失眠,到我校门诊部求治,却查不出任何毛病。整日生活在焦虑不安的痛苦之重,这样的学生假如碰到非凡事情的激发非凡因素的刺激,难免会产生超常规的行为,这些都提醒我们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治疗,改变以往“见病不见人”的旧生物医学模式和形而上学观点。

2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2.1适应能力差

2.1.1难以适应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心理落差大

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所面临的人生第一次考验就是自我心中的落差感。他们同样十年寒窗,他们同样怀着更高的梦想,想象着通过高考能够达到人们价值观念中所说的金榜题名。然而高考下来,无论是基于什么因素,他们未能达到梦想中的“登堂入室”,无奈之下选择了原本没有什么非凡级别差异化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但这种落差不自觉显现在他们的心中。落差之二便是新生活的较大改变,大学校园远比中学校园面积大,楼群林立,是个小社会。我国高校采取的是住宿制,步入大学即意味着进入一个生疏的环境过集体生活。在中学除了学习,一切事情都由家长代劳,加上独生子女骄生惯养,上大学后,一切亲力亲为,适应能力不强的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尤其是习惯了农村生活环境的大学生到喧闹的城市后,易产生压抑和自卑感。如一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对满眼灰色的楼群产生厌恶情绪,大脑反应慢,经常出现忘记返回路线的情况。

另外,大学生活的压力让学生觉得自己再不是天之骄子,一枝独秀。校园是个小社会,不是一尘不染的圣地;奖学金的评定、入党、提干等等竞争初见端倪,书呆子不受欢迎,个人的风采和魅力最重要,不再有人把你当作宝贝,很可能从过去的宠儿沦为不起眼的小角色。从个人中心的小圈子到无穷无尽的网络中这一环,不能很好完成社会化转换,必然产生挫折感,因此很多人进入大学新奇过去后就甘于平庸,雄心壮志不复存在,所谓“60分万岁”不是罕见现象。

2.1.2对学业的不适应,对如何合理平衡职业技能学习和综合素质学习的不适应

中学和大学都要学习,但学习目的和方法不同。中学时,教师不厌其烦地“传道、授业、解惑”,负责的态度一点也不亚于父母对你的关心。大学则实行学分制,学习完全靠个人,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脱颖而出,而有些中学时的姣姣者,由于对大学的学习方式方法把握不好,加之强手如林,昔日的优势风采不复存在,自尊心和好胜心得不到充分满足,家长和个人的期望值过高,轻易产生失落感。

我们把职业技术教育融入高等教育体系,就是响应国家倡导,适应人才对高等技术人才市场的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个职业技术和学科分配上的差异,同样学生也存在着有的学生偏强于文化素质,却毫无专业技能的底子,有的学生则是在某些职业技术领域里很强,但他们却存在着明显的新问题,就是综合素质的偏低,这些本身的客观基础的不平衡,轻易在学习过程中导致心理的失衡,我们有的学生是网络高手,能独立编程,甚至是某些知名门户网站的版主,他们基本上能自给自足地生存,甚至月收入几千元,他们在IT领域里的成就让他们自豪,骄傲,但每每综合考试下来,几门不及格,一方面我们在倡导挖掘专才,另一方面我们也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束缚。所以说不同的价值评判标准,使得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理体系中轻易产生混淆和失衡的因素。

2.1.3对经济状况的适应

家境富裕的学生优越感强,但他们却轻易沾染社会上的不良毛病和行为方式摘要:高消费,不知道节约,不体恤人情冷暖,歌五酒六的生存状态,即便不出现偏差,也会和大多数家境一般的孩子产生隔阂。家境贫困的大学生大都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心理新问题,那就是更多地表现出自卑而敏感。人际交往困难,偶然会对社会态度不良,怀有敌意。这样轻易导致性格孤僻,出现人格偏差,面对生活没有信心。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又是个跟社会实际结合得非常密切的教育体系,对社会脉络的把握,对时代需求的适应,是高等技术教育得以生存的基础。但是,时代进步过程中所伴生的新问题,所出现的不和谐因素,会在第一时间反馈和影响到我们的学生,我们处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的结合部,也是轻易遭受负面因素袭击的易感人群。

2.1.4生活自主性的适应

独生子女的家长过度保护孩子,以及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导致他们缺乏应对困难及心理承受力等的锻炼。当代的教育制度迫使我们的家长让我们从小就走着一条“重点”之路,从小要上重点小学、中学、大学。除了学习以外的事家长会一手包办,导致许多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虽为大学生心智却还停留在小学水平。当大学生面向社会的时候便有了许多的不适应和不顺心,而他们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便有了大学生心理樊笼的存在。

同时,我们高等技术教育所倡导的就是自主性和灵活性,我们在技能培养上强调专业技术课程的设置适合社会需要,我们在人才培育上强调我们的学生将来能多专多能,能快速融入社会,能在社会生活中充当尖刀,能快速适应社会变化所带来的对我们技术能力的考验,而这些,对于长期在温室里倍受呵护的孩子,对于还仰仗家长扶持的孩子,一下子让他丢弃拐杖,让他从依靠的心理忽然转变成自立自强的心理,是需要一个阵痛的过程,而在阵痛期,是最轻易产生心理裂变的。

2.2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进入大学,人际交往面拓宽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中学里的人际关系要简单些,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大学的交往是广泛的,有同学、同乡、师生、异性、社会活动团体等。同居一室的有来自五湖四海,有不同的城乡背景,有不同的方言、不同的性格,他们之间的磨合是个新新问题。一些学生个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合群,孤独寂寞,甚至想逃避现实。激烈竞争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擅长单打独干,易于自我封闭,不善和人交流,在惧怕失败的心理下,不敢和人交流合作以防止自我暴露和竞争力的丧失。

2.3难以排除的情感危机

情感新问题是大学生这个年龄层不可避免的新问题,谈恋爱也成了这个年龄阶段一个不可避讳的话题。我们的孩子有享受美好的渴望,但他们尚不具备承受痛苦的能力,在这个复杂的新问题前面他们很难成为强者。

生理心理的变化。高校阶段是大学生由普通教育转向社会就业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男女同学的发育基本上是成人水平,个个体格健壮,处处洋溢着青春的气息。但是,生理变异是心理变异的物质基础。随着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大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往往具有封闭性,表现为内隐、曲折、不易形诸颜色,并带有较多的社会性、政治性,对继续深造或者就业存在着焦虑、对社会上的某些矛盾还不大了解,情绪轻易波动,反映比较强烈,具有两极性,一会儿振奋,一会儿又失望。当然,绝大多数同学自我意识在增强,并能作自我调节。但是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普遍受到溺爱,由于他们的非凡地位,很轻易形成孤僻、自私、任性的性格。

3心理障碍的主要办法

(1)设置或分配专门机构,专项管理学生心理新问题,把学校医疗机构、学生管理机构发动起来,主动配合,采取办法,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采取体系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常设管理机制,切实解决大学生心理新问题。

(2)选拔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教育管理队伍中来,在辅导员队伍中强化班主任对心理新问题的探究学习和把握解决新问题的方法。甚至可以考虑建立专职的心理辅导员队伍,建立一个日常的解决心理新问题队伍,做到及时发现新问题,并能第一时间解决新问题。

篇8

[关键词] 职高数学教学 问题 对策

高等数学是职高的一门基础课程。传统的数学教学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方式、方法都难以满足各方面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因此,如何解决职高数学教学问题,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职高数学教学方面的改进提供借鉴。

一、浅谈职高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与职高教材衔接不顺

由于初中教材把更多的重点放在运算上,对概念的定义则显得不够严格和精准,例如教材中很多定理都没有得到严格的论证,许多公理形式也都回避了证明。另外,初中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教师也在教授过程中反复剖析讲解,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程度也较高,而到了职高,教材一开始就是集合、映射等,然后就是函数,这些内容都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立体几何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刚升入职高,一下子没有转变过来,学习起来感觉十分困难。

2.教学内容陈旧落后

目前,职高的教学内容一般都还是传统的知识体系,一直没有变化,更谈不上创新。近年来虽有职高专业教材问世,但真正适合职高教育的教材却很少见,学生学习没有一个好的内容,还何谈学得好,学得精,学的实用呢!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市场、专业和学生的需求难以适应,教师教起来缩手缩脚,学生学起来积极性不高,与实用相去甚远,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致使教师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了畏难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3.学生难以适应新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仍以教师为主体,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一味的依赖老师,课上跟着老师记笔记,课下忙着做作业,一旦老师没有布置便不知所措。每天机械似的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入职高后,教师把更多主动性还给了学生,特别是新课改之后,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布置的作业也不多,于是,学生们由于惯性难以独立进行自主学习,每天无所事事,不知道要干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解决职高数学教学问题的对策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和多方调研,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现总结如下:

1.加强初、职高之间的教学衔接

数学教师在教学方面应该抽时间用心研究初中教学,在教授学生的过程中注意方法,方式要跟初中有效的衔接,注意循序渐进,万万不能在学生刚进入职高就着急把自己的教授方法灌输给学生,学生一时适应不过来,囫囵吞枣,学习效果不理想。例如,画图能力中初中教材只侧重基本作图,而职高的立体图形、函数图像等较为复杂多变。如果一下子让学生接受复杂的立体图形、函数图像等,学生肯定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我们应加强初、职高之间的教学衔接,指导学生从初中知识开始学习分析,逐渐过渡。

2.加大数学课程改革的力度

学生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掌握的是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掌握严密的思维方法和运算能力。在实践中,应该组织教师有针对性地编写教材,加强课后辅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还要向学生加强数学学习重要性的认知,使学生明白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可以培养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另外,数学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建模思想的培养,例如,组织学生参加数学类竞赛以及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总结数学模型并加以分析和研究,然后用于解决同类型的实际难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数学应用能力。

3.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生一进入职高,在学习和生活上都没有完全适应。因此,教师应做好“领头羊”的带头作用。如有的学生初中时一味听从老师,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到了高中应该教授他们学会自主学习。笔者的做法是: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上专心、及时巩固、整理分析、反复复习、总结提高”,对学生的课后也进行合理的布置。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性循环,使学生在合理过渡的同时,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4.加强数学教学知识的拓宽

职高数学新课程更加注重与实践相联系,这就要求学生在运用知识的时候更要加深理解,这就对学生的知识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师和同学的要求。在这方面,教师和学生都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加强课外充电,如可通过听一些讲座,与其他学科沟通交流等形式取长补短。

5.大力引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一直以来,数学给人的印象都是抽象不直观、无趣味性,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配置多媒体。多媒体有诸多优点,例如为数学应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强化了计算方法,并使实验法、尝试改进法、迭代法、估算与近似计算成为必要与可能。积极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带有声音、动画的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6.提高教师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难以满足目前的教学水平要求。为此,应加强教师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提高,积极参加讲课、说课的比赛,向优秀的教师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学校内部应该多举办教师之间交流的会谈,教师之间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素质。

7.调动学生主动性

虽然教学过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但是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知道,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我们在发挥教师的“领头羊”的作用的同时,还要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她们会学习,学得好。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言堂”,要使自己的讲解贯穿整个课堂,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他们进行互动,让学生们讨论,这样,学生有主体地位,才能吸收消化课堂内容,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

总之,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是摆在所有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对职高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并采取合理的的措施予以解决。帮助学生系统梳理、复习初中基础内容,充分注意初高中内容的衔接,从而弥补学生知识上的缺陷,提高学生们数学学习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整个职高数学的学习奠定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林花.新课改背景下职高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09,(6):74.

[2]云连英.高职院校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J].大学数学,2009,25(2):13-17.

篇9

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探求一种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长期任务。本文就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中一些典型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给了我们数学教育者一定的借鉴。

Abstract:

Thehighschoolmathematicsteachingisanimportantconstituentintheelementaryandmiddleschoolseducation,seekingoneeffectivemathematicsclassroominstructionmethodandthepatternisourmathematicseducator''''slong-rangemission.Thisarticlehascarriedonthediscussiononsometypicalteachingmethodsinthehighschoolmathematicsteaching,forourmathematicseducationcertainmodel.

Keywords:

HighschoolmathematicsTeachingmethodMathematicsthought

作为一名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师,笔者对他长期以来的数学教学进行了小结。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教学方法,希望能给广大数学教师朋友一定的帮助。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总是蕴含在具体的数学基本知识里,处于潜形态。作为教师,应该将深层知识揭示出来,将这些深层知识由潜形态转变为显形态,由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朦胧感受转变为明晰的理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表层知识的发生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方法的发生过程。像概念的形成过程,新旧知识的对比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规律的被揭示过程,解题思路的思考过程等,都是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训练思维的极好机会。此时提高学习效果,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讲到人教版职业高级中学数学第一册(上)第60页“反函数”这一节内容时,学生思维往往容易出现“混乱”,搞不清为什么有的函数有反函数,有的函数没有反函数。这时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映射是函数(课本第50页),反函数作为一种函数,也必须符合函数的定义,从而推导出在定义域和值域间只有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于是在第64页习题2。4中求y=x2(x≤0)反函数时能否把条件x≤0去掉,结论当然是不能,如果去掉,则给一个y值时,就不是一个x值与其对应,不是一一映射,就没有反函数。

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我们也能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下面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例如:在铁路的同侧有两个工厂A、B,要在路边建一个货场C,使A、B两地到货场C的距离之和最小,问货场C应在什么位置?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把它数学化,即用到建模的思想,然后利用RMI原理,即关系(relationship)、映射(mapping)、反演(inversion)0思想来进一步求解。

所以在整个解题过程中始终渗透着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

二、加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施创新教育是时展的需要,研究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塑造创造性人格,是数学教学中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

我们用以下的一个例题来说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例:设A1、A2是一个圆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P1P2是与AlA2垂直的弦,求直线A1P1与A2P2的交点的轨迹方程。这个习题是以A1A2为x轴,线段A1A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出圆的方程,建系设点后,分别求出A1P1、A2P2直线的方程,然后解方程组得二直线交点的坐标、再消去x1、y1,得轨迹方程。

从这个习题的特征出发,对其作适当引申、推广、探索、创新,寻求一般规律。对这个习题作如下的变换、创新:

研究性题目1:将习题中的“圆”换为“椭圆(a>b>0),A1A2为长轴的两个端点,则直线A1P1与A2P2交点轨迹是什么?

研究性题目2:将习题中的“圆”换为“双曲线”(a>0,b>0),A1、A2是双曲线的两个顶点,则直线A1P1与A2P2交点轨迹是什么?

研究性题目3:已知F是抛物线(p>0)的焦点,A为准线与x轴的交点,抛物线弦P1P2x轴,则P1F与P2A的交点位置如何?

经过学生的讨论,推导,研究性题目1的交点轨迹是:双曲线;研究性题目2的交点轨迹是:椭圆;研究性题目3的交点就在抛物线上。通过以上题目的研究,让学生在复习圆锥曲线时找到求交轨一类问题的一般模型,以及求解中的方法、规律。通过上述研究题目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培养这种创新数学思维,才能保证学生具有分析问题、顺利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与时俱进,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将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会继承,更能发展、创新。

三、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研究性教学主要是通过开放题来实现的,数学开放题具有促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优良的思维品质和正确的数学观,提高数学表达能力等多种教育功能。由于在开放题的教学中,学生是以知识的主动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因此,学生不再是“装”数学,而是“搞”数学,这就可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去体验数学家进行数学研究的活动过程(尽管两者完全不同),深切领会数学的实质,因此,数学开放题用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是十分有意义的。比如,有两个二面角,它们的面对应平行,仔细观察你能得到哪些结论?试说明或证明之。策略:隐去结论,让学生猜测,并检验。

例:直线y=2x+m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求直线AB的方程。(要求补充恰当的条件,使直线方程得以确定)

此题一出,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学生们补充的条件可能有:已知|AB|=m;若O为原点,∠AOB=90;AB中点的纵坐标为6;AB过抛物线的焦点为F,等等。

所涉及到的知识有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中点公式,抛物线焦点坐标,两直线相互垂直的充要条件等。

通过开放题的形式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应变能力,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四、在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4]

职业高级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相互促进与紧密结合,深刻改变了职业高级中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也极大地增加了学生通过数学思维建构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的可能性。

由于呈现方式的限制,传统教学中“映射”这一概念多数是通过有限集来建立的,即使用到一些无限集的例子,也是离散的整数集或其子集,对于区间这样的数集之间的映射尽量回避。然而“映射”概念的给出,主要是为了导出函数的概念。在多数情况下,函数是区间到区间的映射,这就是说,学生认识映射的

过程与理解函数的概念过程是脱节的。

在教学中,如果我们向学生提出问题“一条线段MN上的点组成集合A(无限集),以这一线段为直径的半圆上的点组成集合B(无限集),集合A与集合B哪个集合的元素多”,估计多数学生会说集合B的元素比集合A的元素多。如果你否定这一结论,估计学生会跟你“理论”。学生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没有比较两个无限集元素多少的方法,自然只有将比较两个有限集元素多少的方法用到这里来。

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来解决此问题比较困难。为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如下的学生活动情境:让学生利用图形计算器或计算机画出图一,图中PRMN,拖动线段PR,保持垂直关系不变,观察半圆上的点P与R的对应关系。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这里的对应法则是线段MN上的点所组成的(无限)集合A到半圆上的点所组成的(无限)集合B的映射。这就回答了刚才的问题:不能用判定两个有限集的元素多少的方法来判定两个无限集元素的多少。

在图二中移动线段PR,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里的对应法则是点R的横坐标的集合A(区间[0,3])到点P的纵坐标的集合B(区间[0,2])的一一映射。它说明“无限集可以跟它的一个真子集建立一一映射”,而对于有限集这是不可能的,这是无限集与有限集最根本的区别。

五、更新观念,变主动为被动

以往教师的教学工作,是按照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以教科书为准绳,进行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而对“课程论”研究甚少。因此,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比较被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钻研,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如“反正弦函数”概念的教学,按传统的教法,学生只停留于死记概念,至于为什么要在区间上研究这一概念,很少有学生主动去思考,学生的学习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为此,笔者在教学中通过提出一系列与“反正弦函数”概念内容相关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学生通过看书和讨论,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理解了反三角函数的概念。实践证明,采用这种先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和探索去理解概念来龙去脉的教学方法,不仅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而且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教学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兰珍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渗透数学思想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5期

[2]程基石例说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数学教学通讯2004年2月

[3]靳玉乐探究教学论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10

1.美术教育具备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

美术是把物质材料作为媒介,塑造可以看见的、恒久静止的、在一定平面的或立体的空间里完成特定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它是通过塑造艺术形象反映人的精神和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美术与其他艺术的根本区别是,美术这一物质存在方式是空间性,它主要表现出静态性和可视性这两大特点。

(1)静态性。美术以其物质媒介静态地呈现于空间之中,也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形象、内容、、情绪表达等,都是以物质媒介静态性地实现的。无论是风和日丽的景象还是狂风暴雨等自然现象,无论是静坐沉思的少女还是激烈运动的人物等,一切对象的动态和心理活动的表现都如同摄影抓拍式地将其瞬间凝固于静止状态。作品本身是静止的,作品中的形象是凝固不动的。龙门、云冈石窟中的大佛在洞窟中静坐了千年.画中的菩萨、仙女对我们微笑了千年,他们在美术家的手下诞生之后,就静止地亮相于那里,人不搬动,他们就不会主动地离开。建筑艺术,即使经历多年风化雨蚀,依然植根于原地.观者在欣赏之中会产生联想,于是作品从物理世界转移为心理世界。

(2)可视性。人对美术作品的感知方式是用眼观看,即美术作品的可视性。可视性有两层意思:其一,区别于戏剧、电影的可视性,是它的一目了然的直观性,无需借助于听觉。其二,美术作品有引起视觉审美注意的性质,或是悦目的,给人以美的享受,如《蒙娜丽莎》、《虾》等,更有千古夺目、屹立不倒的,如埃及金字塔和中国的万里长城等艺术作品。美术以其独特的美感和厚重而深刻的内涵,时刻在影响着周围的人。美术教育则为学生提供了美的陶冶环境与平台,它以美术形态为载体,以审美为特征,以创造美味目的,以美术精品的欣赏为教学活动,把学生带人一个真善美的艺术殿堂,使学生直接地、有意识地接受美的熏陶,进一步了解美的真谛,从而去一个美的人格,达到人格的完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现代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美术教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人文教育,只是在精神上去塑造人、改变人,从而达到教育人的目的,进而提高人文素质,优化人性,树立高尚的人格思想和道德标准,使学生在高校里完成自己的人格教育。良好的艺术修养在人的基本素质养成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有着强烈的社会德育功能,在人全方面的成长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因为美术家们倾注心血完成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个人格塑造的过程,他们的作品对于欣赏者来说就是一次素质的养成教育。因此高职院校美术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美术学习中技能学习与基本素质和个性品质及思想情操的同步发展,担当起塑造其人格的责任,培养出符合国家需要的人才,这也是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运用美术教育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途径

1.注重发挥美术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课堂不仅是美术知识与美术技能的传授,更是学生人品教育的殿堂。美术教学,主要以完美的艺术形象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打动观者的心弦,使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从而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高职院校的学生生源主要是处于学习成绩偏低,思想领域还没有被开发,所以高校教师应该抓住美术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事宜来启发学生。如在欣赏课中,罗中立的作品《父亲》这一画面中对父亲饱经风霜的脸孔和手的刻画,就深深打动了许多学生,他们低下头想起了自己的老父亲,想起了自己从没有对辛苦培养自己的父亲说过一句温暖的话,更是让自己的父母亲为自己操碎了心。这时拨动学生心弦的并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艺术作品无声的语言。马蒂斯曾说,美术创造是人对人的精神所把握的世界观增加了一种新形式。高职院校的美术课堂是对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主要阵地。目前由于小学和中学的教育中过于强调学生分数和成绩,忽视了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培养,特别是品德修养教育,一些学生在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形成了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思想道德上的进步。这样的学生即使美术技巧再高,也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在美术课堂上通过审美教育,使得学生获得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道德观念,懂得人生的意义价值,培养学生具有坚强、自信、善良、有爱心、有责任心、追求真善美的好品质。

2.高职院校开办的美术第二课堂活动

通过开展科技文化活动的艺术实践,可以使大学生们充分发挥特长,提高美术素质,进而培养了大学生的创造力和社会服务意识,以及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正如著名教育家罗恩菲德所说:"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这就要求美术的教学内容要具有灵活性和生动性。而美术第二活动的内容因为不用受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限制与约束,实施时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是可以根据天时地利,甚至是成员的不同而进行调整变化的。美术第二课堂的这一特点,给了大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更给了他们创造美的自由,使学生突破了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开始有意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思维,培养和发展了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由于参加美术第二课堂活动的同学多样化,比如学生的年龄、性格、修养、阅历、专业、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的不同,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在共同的活动中,学生在相互的学习与艺术作业中,互相取长补短,学会了团结合作,走出了狭小的个人圈子,这也促进了学生的素质养成。

3.高等职院里的人文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有一定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人文环境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指校园物化环境,也是通常所说的硬环境,包括校园建筑群落、景观、设施等等。二是通过学生行为所形成的行为环境,即精神文化环境。而美术教育对学生所能起的教育作用在学校的硬环境也是有所体现的,这也是美术教育的隐性作用。在校园建设中设置较高艺术水准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人文景观、作品,会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无穷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强化学生的美感,充分发挥隐性美术教育的作用,隐性教育是针对于显性教育而言的“环境育人”。高职院校所营造的文化氛围中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通过不同场合悬挂、装饰、设置一些高雅、励志、哲理的视觉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激发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